📖 ZKIZ Archives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配合中國轉型 才能掌握利基市場 排名解讀》ROE、在美上市、稅後淨利勝出25檔個股出列

2016-05-09  TWM

儘管中國經濟放緩,但陸企此次入榜家數仍高達七四七家。 雖然台商此次入榜僅五十七家,然而,當中許多排名相較去年都有所躍升, 說明只要能掌握利基市場,並配合中國轉型契機,企業成長空間依舊相當大。

《今周刊》第十三年舉辦兩岸三地一千大排行榜,調查結果發現,雖然二○一五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然而,年底A股市值總額依舊創新高達五十二.九六兆元,比去年同期增加四三.三一%。

此次上榜的中國上市公司數量為七○一家,與去年相比增加四十四家,然而若加計香港的紅籌股及在美國掛牌的部分,則數量多達七四七家。台股此次上榜家數僅五十七家,比去年減少八家,若加計在港上市台資企業,亦僅為六十四家,台股對陸股上市公司數量差距進一步拉大。

市值成長方面,受累於中國經濟及全球經濟疲弱,一五年台股市值成長家數僅十一家,而衰退家數多達四十五家,然而台資進榜家數雖較去年減少,進榜公司整體在市值排名上卻是有所提升,排名進步家數多達四十家,衰退僅二十三家,反映在此波不景氣中,台資企業仍相對具競爭力。

綜觀此次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排名,可發現上榜公司多為電子、資訊軟體、網路及休閒旅遊產業。以此次市值成長率排名高居第二,ROE達七○三.?五二%的太陽能零組件商協鑫集成為例,其一五年實現營業收入新台幣二八六億元,年增率超過六一○%。

霧霾的日趨嚴重,使中國市場對低汙染能源的需求激增,官方的「十三五」政策規畫,亦積極推動低碳能源的發展。另一方面,過去五年市場的供應過剩,使得太陽能電池價格持續下跌,目前已與化石燃料相當,低廉的價格也進一步推動了相關需求。

在近期全球太陽能組件製造商出貨量排行榜中,協鑫集成以二.?五GW(吉瓦)至二.七GW的產能成績,出人意料地躋身前十。

協鑫集成一六年的模組產能預估將進一步成長到六GW左右,生產基地包含中國的江蘇張家港,以及今年即將投入營運的印度廠。

ROE排名解讀

協鑫集成、達利食品為關注亮點新能源之外,傳統產業中也有不少亮點,如此次甫入榜、在香港掛牌上市的達利食品,ROE達四六.七八%,排名第十。隨著中國內地鄉鎮及三、四線城市的發展,包裝食品需求持續增加,公司一五年稅後淨利達新台幣一四五億元,較前年同期成長四○.二%,其能量飲料樂虎的成長幅度更是遠高於同業,一三年至一五年的年均成長率高達八九.八%。

台灣方面,鏡頭大廠大立光表現亦相當出色,一五年營收成長二二%,稅後淨利成長二四%,ROE達四四.○九%,高居兩岸三地排行榜中第十三名,EPS(每股純益) 達一八○元,也創下歷年新高。然而,若蘋果今年新機銷售不如預期,其高階鏡頭出貨量恐受拖累,投資人布局仍須謹慎。

而電子電信、不動產及網路產業,則為此次淨利成長的大贏家。如稅後淨利成長率第一名的分眾傳媒,成長率高達五一三倍,一五年全年營收新台幣四三○億元,較前年同期成長二○七五.○八%。高成長的背後,除了反映去年借殼七喜控股上市的財報效應外,另一方面亦反映其主要業務── 大樓廣告和影院媒體的貢獻。受益於一五年度中國電影票房的蓬勃發展,並且通過積極開拓院線廣告媒體,一五年分眾影院媒體業務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十三.五三億元,較前年同期成長四一.五三%。

主營業務為房地產開發及相關產業的綠地控股,一五年借殼金豐投資上市,去年稅後淨利成長超過二十一倍,在中國房地產行業整體利潤呈下滑趨勢的背景下,可謂相對突出,顯示其積極切換成長動能,以「大基建與大金融」的業務布局支撐房產主業的策略已見成效。

稅後淨利成長分析

電子電信、不動產及網路是贏家去年綠地總資產超過新台幣二.八兆元,其中大基建的收入就超過五千億元;至於金融業務方面,綠地控股近年來除投資入股東方證券、上海農村商業銀行及錦州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另積極籌備發起設立證券公司和民營銀行及謀畫成立壽險與財險公司。公司去年上半年光金融產業的貢獻利潤即達人民幣十九.○五億元,比前年同期成長 四六九%。

至於原來是汽車塑膠油箱生產商的三七互娛,在近年中國影視娛樂市場高速成長的背景下,一四年收購三七娛樂六○%股權,主業轉為熱門的遊戲業務,一五年公司全年營業總收入相較前年同期成長六七八.四三%,淨利潤也比前年同期成長一四七二.七四%。

綜觀一五年上半年,中國遊戲市場規模達人民幣六○五.一億元,比前年同期成長二一.九%。其中行動遊戲市場規模人民幣二○九.三億元,較前年同期成長六七.二%。然而隨著中國人口結構轉變、人口紅利逐步消失的背景下,業內競爭愈趨激烈,市場轉為僧多粥少的殘酷淘汰賽,如何滿足不同玩家的各種需求,將是整個遊戲產業的主要課題。

此次亦首次納入在美上市的中資企業。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多集中在互聯網、新能源、教育和醫療等行業,其中如電商龍頭阿里巴巴及京東、旅遊網站去哪兒及攜程網,防毒軟體開發商奇虎三六○、聚焦生物製藥的泰邦生物及留學教育機構新東方。

過去一年,這些在美上市的中資企業,營收及獲利皆兩極化發展。

在美上市中資公司

營收獲利兩極化 但未來展望樂觀以阿里巴巴為例,受惠於中國城鎮化的持續推進,其一五年營收成長達四五%,旗下平台天貓去年雙十一期間,僅用了十二分二十八秒,成交額即突破人民幣一百億元,其對手京東去年營收成長更達五八%。

儘管巨額投資和有別於阿里巴巴的自營模式,使京東去年淨利仍虧損逾新台幣三千億元,然因市場看好其直銷模式及近年銷售成長速度快於阿里巴巴,在持續擴大投資基礎上,京東正慢慢縮小與阿里巴巴之間的差距。而中國網路搜尋引擎龍頭百度,去年營收人民幣六六三.八二億元,較一四年成長三五%,去年第四季度淨利潤更比前年同期成長六六三%。

另外,中國社群平台微博,去年稅後淨利成長幅度亦達一五六%,顯示儘管中國經濟放緩,去年進出口總額同比降幅達七%,但受惠於其國內服務及消費的持續成長,展望未來一年,中國電商及互聯網的發展,仍相對樂觀。

值得關注的,還有一○年於紐約交易所掛牌的優酷。繼一二年與土豆網合併之後,其面臨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儘管一五年第一季度中國網路視頻市場廣告收入的市場分額,優酷土豆仍占據首位(二一.?一七%),然而,隨著內容獲取成本不斷提升,相較於背後有雄厚資本支持的愛奇藝及騰訊視頻,在美上市的優酷土豆優勢正不斷流失。

一五年優酷土豆的營收達新台幣二一○億元,相對前一年成長約四○%,然而公司去年稅後淨虧損卻高達新台幣四十二億元,主因即在其購買版權上的巨額投入。

今年四月,優酷土豆和阿里巴巴正式簽署合併協定,將以全現金交易方式併入阿里旗下。這樁號稱中國互聯網史上的第一大購併一旦完成,優酷土豆將從紐交所退市私有化。公司並表示,未來重點將放在網生內容(來自平台用戶或小型製作室的原創內容),但市場及法人對其盈利能力仍相對保守,如何將其龐大流量變現,將是優酷未來回歸A股後,依舊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撰文 / 黃煒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00

中國銀行:前三季稅後利潤1516億 遭證金、華夏人壽減持

10月26日,中國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2016年前三季度實現稅後利潤1,515.58億元,同比增長9.93%;實現股東應享稅後利潤1,348.13億元,同比增長2.48%。

集團實現利息凈收入2,298.05億元,同比減少164.75億元,下降6.69%。凈息差1.85%,同比下降0.29個百分點。非息收入則增長較快,前三季度同比增長28.10%,非息收入占比為37.94%。26.49%的成本收入(中國內地監管口徑)亦較去年同期下降0.08個百分點。

2016年9月末,中國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460億元,不良率1.48%。撥備覆蓋率為155.83%。同時,中行資本充足率和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4.12%和12.21%,分別較上年末提升0.06和0.14個百分點。

另外,三季報顯示,證金公司、華夏人壽三季度均減持了中行的股份,減持後,兩者持有中行股份比例分別由2.7%、0.29%降至2.53%、0.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51

個稅草案月底二審,這幾個焦點問題直接影響你稅後收入

事關億萬納稅人的個人所得稅法正進行一次重大變革,而答案有望將在8月31日揭曉。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委員長會議建議,在8月27日至31日召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並建議在這次會上審議《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下稱個稅草案)等。

這將是個稅草案二審。6月中旬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了個稅草案,月底公布了個稅草案全文,並向社會大眾公開征求意見,一個月內最終6萬多人提了13萬多條意見。在充分聽取民意之後,個稅草案將有哪些調整,你最後到手的收入是增加還是減少?包括個稅起征點、稅率、專項附加扣除等將成為關註焦點。

5000元/月綜合起征點是否會被提高?

起征點越高,你交的稅越少。5000元起征點是否提高,提高多少將成為審議中最大焦點。

此次個稅法修正案草案明確,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將施行綜合征稅,而這四項綜合所得的起征點為5000元/月(6萬元/年)。

財稅部門認為,這一標準綜合考慮了人民群眾消費支出水平增長等各方面因素,並體現了一定前瞻性。不過尚未公開這一標準的測算依據。

繼續提高5000元/月起征點的呼聲不斷。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不少都市白領、學者均認為,考慮到通脹水平和還房貸、撫養小孩等壓力,目前個人負擔較重,應該繼續提高個稅起征點。同時也有少數學者認為考慮到其他減稅措施,目前起征點合理。

能直接影響個稅草案走向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多人公開建議繼續提高起征點。

一審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曉東表示,這次起征點偏低。考慮到工資占GDP的比例,再加上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情況以及采取有力措施刺激消費,起征點提至8000到1萬元比較合適。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尹中卿認為,對草案提出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還要再研究論證,可以提高到每月6000元或7000元。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上一次個稅起征點公開征求意見時,社會普遍反映起征點偏低,經過各方博弈後,最終適度提高了起征點。這次很可能也是如此。

2011年個稅法修訂時,當時個稅修正案草案當時提出將起征點由2000元提至3000元,最終在公開征求社會意見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將起征點提高至3500元,相比之前草案提高了500元。

稅率是否會調整?

稅率越低,適用某一稅率的範圍越大,你的稅負將越低。這次個稅稅率會有怎樣的調整,也將是審議中的一大焦點問題。

個稅草案綜合所得稅率表基本沿用現行的工資、薪金所得稅率(3%至45%的7級超額累進稅率),但擴大了3%、10%、20%三檔稅率級距,25%稅率級距相應縮小,而30%、35%、45%這三檔較高稅率的級距跟七年之前一樣,維持不變。

不少接受采訪的財稅專家認為,前三檔稅率級距拓寬,對收入主要來源於工資薪金的中低收入者是利好,可以減輕稅收負擔。不過對於部分收入來源多元化的中高收入者來說,稅負有可能會上升。

目前不少學者建議適度降低個稅綜合所得超額累進稅率,擴大稅率級距範圍,避免出現高稅率誤傷中低收入者的逆向調節情況。

施正文解釋,擴大級距一方面是因為綜合計稅的範圍比之前明顯擴大了,尤其是在後三檔稅率級距不變的情況下,收入來源較多的中高收入者相比之前稅負會明顯增加,而這部分人群主要是科研人員、學者、專業人員等,增加他們的稅負不符合國家鼓勵創新創造的大方向。

另外,在考慮到國際稅制競爭、鼓勵科創技術人員積極性和鼓勵個人靠勞動發家致富,應該降低45%最高邊際稅率。不少學者建議將個稅最高邊際稅率稅率降低至25%~35%範圍之間。

2011年個稅修正案草案提出將工資薪金個稅稅率從9檔減為7檔,其中全月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500元的部分稅率為5%,而最終全國人大常委會將5%的稅率降為3%。

專項附加扣除標準會否明確?

專項附加扣除越多,定額越大,你可能享受的減稅就越多。

個稅草案新增了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5項專項附加扣除。專項附加扣除考慮了個人負擔的差異性,更符合個人所得稅基本原理,有利於稅制公平。

不過,對於這5項新增的專項附加扣除推出的時間以及具體扣除標準和操作流程還不明確。目前個稅草案關於專項附加扣除的相關內容,只有一句“專項附加扣除的具體範圍、標準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商有關部門確定”。

作為個稅法重要構成因素,不少財稅專家告訴第一財經,在稅收法定原則下應該對專項附加扣除給予基本說明,這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基本含義和大致標準等。

此外,個稅草案是否會增加贍養老人等新的專項附加扣除項目也備受關註。

事實上,現行個稅法規定可以扣除個人部分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不過設定了最高扣除比例。比如法規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住房公積金,但超過規定比例(12%)和標準繳付的,超過部分並入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

今年全國推廣的商業健康險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也設定了扣除的最高標準2400元/年(200元/月),低於這一標準的據實抵扣,而超過這一標準的按照最高標準來抵扣。

10月1日前能否通過?

個稅草案提出在明年正式實施之前,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5000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該修正案第十六條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後計算繳納稅款,並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

簡言之,個稅減稅大部分優惠政策將率先在10月1日當天實施,這包括工資薪金起征點從現行的3500元提至5000元,且3%、10%和20%低檔稅率範圍也比以前更寬,比如以前月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500元適用3%稅率,而未來適用3%稅率的月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0元。

一審之後,此次8月份二審後能否通過將是市場關註焦點,有部分學者預計會通過。個稅如果要在10月1日施行(10月份個稅征期在11月15日前),至少在10月份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中獲得通過。

國家行政學院馮俏彬教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相關部門提出在10月1日率先施行減稅,目的是想讓減稅效果盡快落地,由於這份草案是經國務院討論通過的,因此也有可能通過,但最終決定權則在全國人大。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告訴第一財經,既然個稅草案提出10月1日率先實施減稅,這就表明了起草部門的設想。不過這一做法是否適當值得商榷。由於這次個稅草案是對個稅體制的重構,直接影響千家萬戶,立法不應走過場,應該充分討論,體現民主立法、開門立法。目前個稅草案反映的意見也不少,應該好好修改,如果明年全國兩會上交由人大代表討論通過最為理想。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汪時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454

新膠袋稅後日實施 超市續派發多種貨品裝平頭袋 須繳費

1 : GS(14)@2015-03-30 08:23:08







【膠袋徵費】【本報訊】第二階段膠袋徵費後日(周三)起實施,涵蓋範圍包括所有零售點。消費者外出購物,若索取膠袋需繳付最少5毫。以往超市置於生果架旁,供顧客免費任取的平頭袋,現時除冷凍食品及未經密封的新鮮食品外,裝入其他商品均需繳付膠袋費。有超市表示,仍會在店內擺放平頭袋,但會註明只供免費裝載指定商品。有街市攤販則指,恐有市民特地到街市買少許東西,索取免費膠袋後再到超市大肆購物,令攤檔要做蝕本生意。記者:伍雅謙



由4月1日起,所有零售點禁止免費派發膠袋,只有冷凍食品及未經密封的新鮮食品可獲豁免。冷凍食品包括存放於冰櫃、會出現倒汗水的冰凍食品和飲料;新鮮食品則以是否密封區分,以保鮮紙、非氣密膠盒及膠袋包裝的新鮮蔬果、肉類、外賣飯盒及麵包,一律毋須收費。條例罰款只針對商戶,並非消費者。一田百貨市務部總經理謝素嫻表示,首階段推行的膠袋徵費,主要根據膠袋種類收費,但今次則以商品劃分,相信消費者需較多時間理解,店內已張貼宣傳海報,又提示員工如何回應顧客查詢。她表示,超市仍會在貨架旁擺放平頭袋,但會註明若放入非豁免商品,便需收費5毫膠袋費,若顧客在超市取用平頭袋但卻聲稱是自攜帶來袋起非豁免商品,「都只能信個客」。



■次階段膠袋徵費周三實施,市民購物時或因新指引需付額外稅項。易仰民攝

■平頭袋只有裝新鮮疏果的情況下才豁免收費。




街市攤販憂惹爭拗


首次納入徵費計劃的759阿信屋,旗下也有超市及急凍食品市場。老闆林偉駿指,仍會在店內冰櫃兩旁擺放平頭袋,供購買冷凍食品的顧客自行取用,他表示已特別選用容量較小的平頭袋,令顧客難以裝載其他貨品,「畀佢袋咗其他貨出去就大件事」。為免條例實施後引起爭拗,該公司本月初已預先推出優惠活動,顧客在店內購物滿50元並自備購物袋,可獲5毫回贈,他稱活動實施以來,店內膠袋已派少一半。不過,有旺角菜檔攤販大嘆,預計在新例下,會有市民特地到街市買少量食材,便索取一個大膠袋或多個膠袋,以便之後再到超市等地購物,「買1蚊葱就要用大膠袋裝,個袋成本都要4毫幾子」,她相信屆時會出現不少爭拗。




市民心聲

孫小姐:「唔知邊啲要收錢,以後會帶個大啲嘅環保袋出街。」





鍾小姐:「我都唔知生果用保鮮紙包咗都重可以攞膠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30/190953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142

11月BSD稅破10億 急增九成 政府劃一15%辣稅後一年新高

1 : GS(14)@2017-12-18 03:35:15

【明報專訊】近月豪宅市道暢旺,辣稅金額亦大增。稅務局最新資料顯示,11月錄483宗需付買家印花稅(簡稱BSD)住宅成交,按月雖僅增25宗或5.5%,但涉及稅額卻按月急升近九成至10.682億元,無論成交宗數及金額均為2016年11月錄得494宗共10.94億元後的一年新高,反映持續有香港以外資金及公司客重返本地樓市,其中更不乏內地豪客。

明報記者 甘潔瑩

向非本地客及公司客徵收的BSD,自去年10月起,至今已錄得近100億元的稅款,其中11月數據更創1年新高,相信是與近月大額豪宅市場交投暢旺有關。今年第四季起,多個豪宅新盤推售,如九倉(0004)和南豐合作、會德豐(0020)銷售的山頂MOUNT NICHOLSON 3期、中信泰富何文田KADOORIA等,廣獲本地及內地富豪,以及海外資金追捧。

DSD宗數今年新高

另外,稅務局資料亦顯示,11月份錄得3298宗需付雙倍從價印花稅(簡稱DSD)物業成交個案,按月增278宗或9%,宗數屬今年新高,涉及稅額按月升38%至19.296億元。此外,11月錄50宗需付額外印花稅(簡稱SSD)住宅成交,按月多3宗,稅款涉約2304.6萬元,按月上升6%。由於11月數據主要反映10月樓市,預計稍後公布12月(主要反映11月市况)BSD相關數字亦有機會維持高水平。

NICHOLSON 3期1個月套近40億

近月最矚目的大額豪宅成交主要集中於山頂MOUNT NICHOLSON 3期,今年11月中以招標形式推售,至今累售8伙,套現38.6億元,還打破亞洲分層豪宅單位呎價紀錄,囊括首三位,最貴為12樓C、D室,兩單位由同一組買家購入,總價11.65億元售出,實呎達13.2萬元;其後以超過4.98億元售出的10樓C室,實呎116,945元。另實用面積4266呎的9樓C室,以逾4.91億元售出,實呎達115,110元。

測量師料外資加快購港大宗豪宅

高力國際亞洲區估價及諮詢服務副常務董事張翹楚表示,BSD辣稅回升,可能與部分國家貨幣風險相對高有關,另銀行共同匯報標準(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CRS)快將於明年實施,部分人會擔心銀行存款會否引來稅務隱憂,令投資者加快購置物業作投資。

他預計外資流入香港情况將持續,預計延續至明年中。他坦言,財雄勢大的外資,預料多物色香港超級豪宅作長線投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182&issue=201712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337

宏利﹕美通過稅改 錄19億加元稅後撥備

1 : GS(14)@2018-01-02 00:04:47

【明報專訊】美國通過稅改法案,影響不少美加企業財務安排,宏利(0945)昨日公布,估計受稅改影響,今年第四季錄得約19億加元稅後撥備,同時集團宣布調動資產配置,將在未來12至18個月內減持部分另類長期資產,釋放資金作其他投資,料第四季需因此撥備10億加元。

宏利表示,在完成舊有業務及投資策略檢討後,決定在最長未來一年半時間內,減少對另類長期資產配置,預計可釋放約20億加元資本。集團預期,由於投資回報減少,在宏利將約10億元資本調配至較高回報項目前,減持資產將令集團每年盈利減少5000至6000萬加元。

每年帶來2.5億加元核心盈利

宏利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瑞宏表示,今次調動主要是希望提高集團的投資回報率,更有效地運用資本,亦反映公司的風險取向正在改變。

宏利於今年第三季業績時披露,美國企業稅率每遞降1%,將即時帶來6000萬美元的撥備,並為預期未來收入淨額和核心盈利每年帶來約1500萬美元的貢獻,隨着稅改方案落實通過,宏利估計第四季將因此錄得約19億加元撥備,而企業稅率下降,則可為集團每年帶來約2.5億加元核心盈利。

綜合改變資產配置及稅改法案影響,宏利估計撥備金額分別相當於每股普通股0.5及0.96加元。宏利於今年第三季錄得淨虧損約9.47億加元,每股虧損約0.55加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271&issue=201712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813

港府收緊登記稅後 Tesla三季僅32輛登記

1 : GS(14)@2018-02-12 07:12:38

【明報專訊】港府在去年4月起收緊電動私家汽車「豁免首次登記稅」措施,由原本完全豁免首次登記稅,改為寬免額以9.75萬元為上限。新措施生效後,Tesla電動車銷量首當其衝。根據運輸署數據,在去年4月至12月期間,只有32輛特斯拉電動車在香港登記,遠低於2016年同期接近2000輛。

去年3月共2939輛登記

在2016年初,受惠於慷慨的稅務豁免優惠,香港成了Tesla電動車人均銷量最高的城市。由於港府自2017年4月起收緊寬免,香港車主在去年3月爭相購買高端電動車,該月共有2939輛Tesla電動車在香港登記,高於2016年全年的登記數目。此後Model S的稅款估計達41.4萬元,一輛Model S 75D的價格幾乎增加1倍至103萬元。

有指港府是在非電動汽車製造商的壓力下終止優惠。事實上,在香港使用電動車並不一定比汽油私家車環保,根據研究機構Bernstein在2016年的研究,由於香港主要以煤發電,在香港充電的Tesla電動車,在其平均使用壽命期間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同級別的汽油車高出五分之一。Tesla電動車在香港銷量急跌之際,丹麥在取消稅務減免後,也出現類似銷量下滑。

(金融時報)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821&issue=201802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109

Grand YOHO兩房逼千萬 扣辣稅後賺逾一成

1 : GS(14)@2018-05-29 06:36:58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4805&issue=20180529
【明報專訊】樓市持續處升勢,部分業主即使沽貨後要繳付辣稅,仍有逾一成利潤。利嘉閣分區經理黃永全表示,毗鄰元朗西站的指標屋苑Grand YOHO,屋苑第1座高層實用面積520方呎D室,屬標準2房戶,原業主僅微減10萬元或1%後,以960萬元售出單位,實呎18,462元。原業主2016年9月以768.9萬元一手買入單位,帳面雖賺逾191萬元,但因持貨不足3年,須付10%額印稅SSD涉約96萬元,惟扣除辣稅開支,原業主帳面仍賺逾95萬元或12%。

聚康實呎首破1.4萬

受新盤銷情帶動,新界二手高價成交湧現,屯門聚康山莊實呎首破1.4萬元。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上述聚康山莊3座低層實用面積423方呎B室,原則屬2房間隔,新近以595萬元成交,實呎14,066元,呎價創屋苑新高;原業主2012年以253萬元買入,持貨6年,帳面獲利342萬元或1.4倍。

至於上車盤集中地沙田,繼沙田第一城屢錄千萬元成交後,市中心一帶的沙田廣場亦有「細3房」首現直逼千萬元成交。中原分行經理余震楠表示,沙田廣場B座中層03室,實用面積612方呎,以961萬元沽出,實呎15,703元。原業主2011年532萬元購入,帳面獲利429萬元或81%。

海逸2房1205萬 創屋苑同類新高

將軍澳居屋廣明苑新錄5月首宗交投,即現高價成交。香港置業助理分區董事劉浩勤表示,廣明苑C座中層14室,屬實用面積433方呎2房戶,以600萬元已補地價售出,實呎13,857元,呎價創屋苑新高,成交價則屬同類新高;原業主2015年初399.8萬元購入,3年額印屆滿後沽出,帳面賺逾200萬元或50%。

市區方面,中原分行經理袁顯岸表示,紅磡海逸豪園15座中層F室,實用面積561方呎,2房間隔,議價25萬元或2%後,以1205萬元易手,做價創屋苑2房新高,實呎21,480元;原業主2004年以350萬元買入,帳面賺855萬元或2.4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469

尚悅額印貨582萬沽 扣辣稅後仍賺64萬

1 : GS(14)@2018-09-28 16:52:47

https://news.mingpao.com/pns/dai ... 00004/1538072465528
【明報專訊】近期二手市場交投本已疲弱,如今再遇上「息魔」殺到,令減價成交明顯增加。元朗尚悅有兩房戶業主,累減逾一成後以582萬元售出單位,繳付10%辣稅58萬元後,仍賺64萬元或14%。另一方面,有心急買家於周三晚、即加息前夕,豪擲1010萬元購入荃灣愉景新城高層3房戶,成為屋苑首宗逾千萬成交個案。

原業主兩度減價 累減逾一成

香港銀行相繼調高最優惠利率0.125厘,個別業主隨即減價止賺。中原副分區營業經理簡偉雄表示,尚悅第13座高層K室,實用面積434方呎,兩房間隔,本月初叫價650萬元,隨市况轉淡,業主原已減價50萬元,隨着銀行昨日加息,再多減18萬元,以582萬元沽出單位,實呎1.34萬元,即累減68萬元或逾一成;原業主2016年12月460萬元買入,持貨1年多,因而要付10%額印稅SSD涉58萬元,但仍賺64萬元或14%。

香港置業助理分區董事劉浩勤稱,將軍澳新都城二期5座低層E室,屬實用面積735方呎3房戶,原業主8月放盤時叫價1250萬元,惟見近日市况淡靜兼加息,減價210萬元或17%後,以1040萬元售出單位,實呎1.4萬元;原業主2000年以317.1萬元購入,帳面賺近723萬元,單位18年間升值2.3倍。

愉景新城加息前首錄破千萬成交

雖然「息魔」殺到,一度為「九七蟹貨盤」的愉景新城仍然錄得高價成交。美聯首席聯席區域經理梁仲維表示,上述愉景新城5座高層A室,屬實用面積659方呎3房單位,原叫價1050萬元,加息前夕以1010萬元成交,實呎1.53萬元,買家購入作自用;據悉,原業主於2009年以370萬元買入,帳面獲利640萬元或1.7倍。

市場消息稱,何文田半山壹號一個實用面積1137方呎頂層戶,早前減價至2900萬元售出、實呎2.55萬元,惟業主認為售價太低,於加息前夕決定賠訂,估計連訂及佣金等損失約100萬元,並重新放售,叫價調高至3500萬元,比原成交價高600萬元或兩成。

不過,大眾化樓盤卻現減價放盤。中原分區營業經理陳旭明稱,東涌映灣園個別放盤即時減價求去貨,如10座中層C室、屬實用面積563方呎兩房戶,叫價由原來745萬元,於加息後減至700萬元,減幅約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3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