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停回購有潛質的的股票(2007/12/13 更新)


IPE 集團(929)

東瑞製藥(2348)+大股東不停增持

精熙國際(2788)

三隻均是P/E較低,有息派的公司,有機會和大家討論一下。

這並不構成任何的買賣建議及呈請,我可能會錯,如果跟賣,你甚至可能虧大錢,股價可升可跌,請大家留意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6

前幾天看報、雜誌的的感受


我寫這個Blog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只是為了釐清某部分人對垃圾股的印象,另外香港對現時小股票歷史的研究是乏善足陳,就算寫股票史的人只有片面的了解,或是只對大的股票有研究,對小股票的歷史不太重視。


我寫這些東西,是為了留給後人一些可研究、經過分析的資料,不是零零散散的一片一片,令人覺得有難以研究之感。


基本上,我找的資料大部分是公開的,你們可以從公開方法去找出來的。


昨日看雜誌,有人話過分分析不太好,在此我作出少少看法。


巴菲特的買股票風格無錯是集中投資,但你看看自傳講他早期如何研究股票的話,雖然有些方法可能過時,但相信我們研究股票都沒有他這樣細緻。


他的方法是研究公司資產負債表、管理層,另外亦到他們公司和他們談談他們的動向。就算是前幾年研究韓國股票,他都要先了解每一隻股票,然後了解會計方法,之後才寫出一張名單,甚至有些股票是名不經傳的。


所 以廣泛閱讀股票,滅掉管理層不好和過份榨壓股東之輩,然後再研究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賺多少錢、派不派息,再看看股權是否集中,股價是否橫行還是按某 規律運行,然後可以縮短個list,當中有一些是blacklist,升跌多少都不會買。如果不懂,就去etnet看一次,不用花太多時間的。


到最後,我相信同一時間不會多過20-30隻可以買,然後選出最多8-10隻投資就可以了。


總結而言,集中投資根本就是和過分分析沒有衝突,最緊要都是資產的分配能否集中,持股有沒有耐性等等。


然後看同一本雜誌說,有個作家講買賺大錢的原則,是「股價低、股數少」,我非常認同,甚至是香港少有寫得不錯的對象。


跟著推出297作例子,這個例子當然沒有舉錯。然後有位讀者問1041、3886、261哪隻適合,問這位作家哪隻好一點,他說除了261外,其他都不錯。我也覺得要有少少補充。


但是資料方面,他可能沒找得297的資料這樣細緻,所以要補充番一個公告,其他不作細緻評論。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125/LTN2003112509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203/LTN2004020301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131/LTN20050131035_C.pdf


其實261是3隻之中玩得最不好的一隻,老闆是財技高超之輩,他玩的財技,基本上是楷兄的縮小版,由於傷害面最少,故沒人提及。


3886之前講了好多次,股數少了,但股權並無集中,加上大股東缺水,相信要有新水支持,透過包銷供股加大持股量,才有機會上升。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6511


1041 個老闆見上次炒作成功,買了2326。2326因為工廠破產給人追債,停牌至今,其後又想購入一家工廠求復牌,但是又失敗,所以復牌遙遙無期,相信他財務 壓力好大。他不停在減持1041的股權套現救亡,相信下一步轉新主及認新股/合股不遠,也許是有新機會,但是都是需要等等。


前兩日在經濟日報看到世貿中心的掌故,是有點問題的。

2009-04-30  HKET
前身碧麗宮 戲迷集體回憶




  銅鑼灣世貿中心為迎合潮流,近年多次翻新。事實上,物業的前身,卻是碧麗宮戲院,相信是不少戲迷的集體回憶。

夜總會改裝 設逾千雅座

  銅鑼灣區的世貿中心前身為碧麗宮戲院,早年由碧麗宮夜總會改裝而成,於1979年開業,由邵氏公司經營,設有1,060個座位,主要放映外語電影。

  戲院最大賣點是投資數百萬元,裝修豪華,座椅較一般電影院闊大,故票價較香港其他電影院為高,成為昔日不少影迷睇戲舒適之選,而當年戲院曾播放過《時光倒流七十年》、《星光伴我心》等經典電影。

94年結業 保留拱形穹頂

  戲院於94年4月結業,當時置地大股東怡和洋行,把該項目出售予新地,並把下層重新改裝成商場,上層則繼續作為辦公室。

  今時今日,世貿中心仍保留拱形穹頂,算是昔日戲院設計的歷史痕迹。

greatsoup:


根據馮邦彥先生的大作,原業主應為置地,但是售出日期是在1991-1992年之間,購入價為17.21億元,買家是前身為已私有化的世貿國際(前稱國際京華地產有限公司、奔達國際,後給中糧購入,然後被其私有化的鵬利國際,268,號碼現為金蝶國際),當時母公司為曾廣標先生的愛股湯臣集團(前湯臣太平洋,258)。


其後在1993年2月,因川河一系遭證監會調查及經常被敵意收購,故世貿集團將最珍貴售資產予新鴻基地產,作價22.15億,並加上分帳安排,若寫字樓估價或賣出價高於4,500元以上,新鴻基佔其中55%,世貿佔其中45%,然後在1993年4月後,湯臣集團出售世貿集團予中糧,易名鵬利國際。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5%AC%E5%88%A9%E5%9C%8B%E9%9A%9B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505/LTN20030505030_C.pdf


為香港有志研究股票歷史的人留下一點記憶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21

後馬云時代:阿里巴巴的的理想狀態是沒有CEO?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zhanlve/229146.html

微博上曾經有個討論很火熱:假如李彥宏、馬云、馬化騰都退休了,百度、阿里、騰訊三家公司哪一家最亂?很多人的答案是阿里巴巴。理由諸如阿里價值觀體系由馬云設立、電商行業依然在亂戰中、阿里巴巴江湖氣息略濃等等。

阿里集團首席人力資源官彭蕾面對這一問題的答案是,「沒發生的事情,就不要妄加猜測,發生以後再看。」但相對於百度和騰訊,似乎阿里巴巴最接近「發生」這一時間點:近期行蹤隱秘的馬云已經很少過問具體事務。

但實際上,阿里巴巴現在考慮的並不僅僅是馬云退休後,應該由誰來接班的問題,而是後馬云時代,整個集團的新管理模式——沒有公司,只有組織存在,所 有業務都通過一個共同目標協同努力,最理想的狀態是沒有CEO,即使有CEO也能夠用最大程度降低CEO的壓力,不過當然這種超前的創新並不會馬上實現, 而是阿里努力推進的方向。

馬云式混搭交流和管理

在曾鳴眼裡,馬云是一個愛熱鬧的人。從最早的西湖論劍到後來每年一度的網商大會,就可以看出馬云社交範圍的廣泛:他的嘉賓朋友從李連杰到施瓦辛格乃至巴菲特,這不僅反映出馬云很會交朋友,更重要的是給馬云提供了混搭管理的思路。

近一兩年中馬云常在美國或者世界的其他地方,只在迫不得已需要他現身的如支付寶股權轉移、淘寶商城遭攻擊事件時,才會趕回中國「救火」。為何馬云選 擇隱身在美國?馬云的助理、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李俊凌認為,美國相對環境沒有那麼浮躁,整個社會會平靜一些,對馬云「會有一些幫助」。

不少外界言論認為,馬云頻繁的美國之旅與雅虎回購、籌資有關,據阿里巴巴內部人士透露,雖然馬云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但事實上他將更多的籌資事宜交給CFO蔡崇信負責,「馬云去美國很重要的原因,是思考未來真正互聯網時代文明的主旋律是什麼。」曾鳴說。

阿里巴巴是讓曾鳴最為自在的公司,原因在於中西方文化相對融合的比較自然,而這一套價值觀體系源於馬云:一方面從創業開始就從高盛、軟銀融資,普華永道的審計,並引入GE為代表的管理體系、嚴格的董事會制度,用最標準的成長方式和世界對接,另一方面則推行傳統文化哲學,如武俠、小二、太極等。

馬云強調的是世界公民的感覺,他一直講阿里巴巴不是一家中國公司,而是一家中國人創辦的世界公司,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每個人都不斷的去跟外界接觸、碰撞和交流,和馬云配合這麼多年最讓我佩服的地方,是他每年的思想都有提升,能從不同人身上學到不同東西。」曾鳴說。

比如馬云可能和導演馮小剛吃了一頓飯,就會從中有所啟發,並和阿里高層分享:公司總監叫Director,電影導演也叫Director,這兩個Director應該有什麼共同的地方,應該用怎樣的電影導演方法來做好公司總監的工作。

「馬云現在跟任何人接觸,我覺得都不會奇怪,他就是好這一口,而且很願意有這樣一個交流和互動。」曾鳴說,「不管哪一行哪一派,當你見到頂尖高手時,會產生敬畏、會更容易產生共鳴,而這種混搭的交流跟學習,對一個企業家來說幫助更大。」

後馬云時代管理模型

在2010年9月的網商大會上,馬云就曾公開談及「接班人」問題,他期望有繼任者來接位,並能超越自己更好的經營阿里巴巴。據彭蕾透露,事實上馬云從2008年之後就不太過問集團各個業務具體的事務,而阿里巴巴「培養高管這個事情從來沒有停止過」。

「培養接班人,肯定要看下一代,下一代就是總裁和副總裁,再下一層就是總監和資深總監,沒有一個人能在一家公司幹一輩子,就算再幹二十甚至三十年,總得要退,我們要做102年的公司,不在人才梯隊建設和早準備的話,會很危險。」彭蕾說。

事實上,阿里內部獨特的高層大輪崗制度,就被外界看成是培養接班人的手段。「大輪崗輪的全是組織部的人,到一定層次上他的戲路不能侷限於某個領域,放在平台上調到起來,能夠發展其他的潛力和機會。」彭蕾說。

有輪崗必有變動,這也成為微博那個假設「馬云退休阿里最亂」的佐證之一。曾鳴卻不認同這一看法,「經常得小病的人,反而不容易得大病,天天看起來很健康的人,反而容易得大病,阿里巴巴看起來很熱鬧,實際上是我們在折騰自己。」

彭蕾也認為,阿里對於組織、人才和文化的堅持,下了非常多的功夫,這些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成的,在公司發生改變之後,也不會一朝一夕就被推翻和顛覆。

曾鳴指出,目前阿里思考的問題,不僅僅是馬云之後誰接班的問題,而是後馬云時代,整個集團一定要有個新管理模式。

「我有個很極端的判斷,可能未來公司是不存在的,CEO是不存在的,但組織存在,我們做很多事情,無論輪崗還是業務,都用網格化的分佈方式讓他們去 協同,過去一年我在公司講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協同,而不是協調,這其中的差別是,協同是一群人用網絡化方法,自組織朝一個共同目標努力,而不是由上而下的指 令,這是未來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曾鳴說。

這只是一種設想和有意識的探索創新,放在現實來說,曾鳴並不覺得阿里巴巴未來5年就會沒有CEO,但他認為應該往「自組織」的方式努力,這個方向的 最大結果,是很大程度上降低一個CEO的壓力。「我們不指望未來馬云接班人會是另外一個天才型的選手,我們更多是通過一種創新組織方式,把CEO決策失誤 風險降到最低。」

不久前阿里巴巴首席風險官邵曉鋒接受採訪時,不斷傳達馬云的一個意見:一定會繼續不斷把員工授權往前推,但同時也要把阿里巴巴、淘寶市場化的東西往前推,這看起來是一些相互衝突的事情,但阿里認為只有解決這些挑戰,才能找到新管理方式,讓公司未來的發展更加平穩和健康。

就目前來說,曾鳴並沒有感覺馬云離公司有多遠,雖然馬云對日常管理逐步後退,但他還是會抓住公司發展最要害的問題給公司把脈,如淘寶運營思路轉變、集團輪崗、價值觀提升等等。

阿里高管層也在努力幫助馬云往這個方向走,曾鳴說,「只要我能處理的事情,我都不會推到他的層面,這樣他才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思考他應該想的問題。現在大家感覺阿里巴巴相對好像亂一點,因為我們真的在折騰自己,現在如果我們太舒服了,過兩三年就會是市場來折騰我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95

了不的的紅罐涼茶,祝大家新年快樂 sailholder

http://xueqiu.com/3337141443/23029538
俺基本不喝涼茶,對王老吉的瞭解也就是四五年前喝過一盒綠盒王老吉,紅罐涼茶就沒喝過,只因對中草藥做的涼茶有一種本能的猜忌。
所以加多寶與廣州藥業的爭鬥,俺一直沒關心過,對於網上為之爭吵爭得臉紅耳赤的,一直甚為不解。
最近因身體所需,喝了幾瓶可樂,順便在微博上看見了加多寶的廣告:
「對不起是我們太笨,用了17年時間才把中國的涼茶做成唯一可以比肩可口可樂的品牌。」
俺沒想到紅罐王老吉涼茶居然已經是可以比肩可樂銷量的產品,這引發了俺的好奇心。

加多寶說:「對不起是我們太自私,連續6 年全國銷量領先,沒有幫助競爭隊友修建工廠、完善渠道、快速成長...」
這是在譏笑以往綠盒王老吉的銷售數量比不上加多寶操辦的原紅罐王老吉,廣藥目前的紅罐王老吉鋪貨普及程度比不上紅罐加多寶的事實吧。

加多寶說:「對不起是我們無能,賣涼茶可以,打官司不行」
這是在說加多寶廣告自稱王老吉已改名,結果被法院禁止的事項吧?

加多寶說:「對不起我們出身草根,徹徹底底是民企的基因」
這大概是在自嘲整個營銷團隊不願意向廣州藥業支付王老吉品牌的使用許可費用,結果王老吉品牌再也無法使用,不得不耗費重金打造加多寶品牌,貪小便宜吃了大虧的教訓吧?

看雪球上多有紅罐王老吉不如紅罐加多寶的議論,俺不禁好奇,到街頭一番觀測。俺發覺:
1、紅罐加多寶的鋪貨深度確實厲害,一個縣級市的普通土產小店都可見其身影。此類小店內則不見紅罐王老吉蹤影。
2、超市內紅罐王老吉和紅罐加多寶均有展示。俺發覺蠻蹊蹺的是有一個超市標籤是王老吉,擺放的卻是紅罐加多寶。俺有點不厚道地想:看來加多寶沒有了王老吉的身份還是不能暢銷丫(對,錯?)。
3、俺在超市裡聽到消費者的一句評論:紅罐王老吉又有了嘛。不知她是在說王老吉暢銷來不及鋪貨呢,還是在暗示不想喝加多寶吶?

如此觀測了一番不過癮,買了幾罐飲料做對比。

雪球上有說紅罐王老吉草藥口味偏重,大眾不會從紅罐加多寶的口味遷移到紅罐王老吉的議論。

這番議論讓俺想起了巴菲特的遭遇。
老巴一輩子鍾情可樂,買可口可樂股票,喝可口可樂。那麼,他的味覺應該是如酒鬼一樣專門迷戀可口可樂的某種特別的可樂了?
老巴菲特確實聲稱他特別喜歡可口可樂的cherry cola ,但是去年彭博的人用各種可樂對巴菲特進行盲測,結果他最喜歡的居然是可口可樂的對手,Dr Pepper/Seven Up公司(就是七喜汽水的那個生產廠)生產的Diet Dr. Pepper cherry。居然還是無糖的!
@友聯投資 去年發過帖子,可惜沒幾個人關注此事:http://xueqiu.com/6847723845/22032208

在盲測面前,人的味覺是那麼地不可靠丫。巴菲特的能力圈裡面居然沒有品嚐分辨可樂的部分!

俺也將紅罐王老吉和紅罐加多寶用於身邊人的盲測,結果是普遍喜歡紅罐王老吉,為此俺買了幾股$廣州藥業(SH600332)$做進一步觀測。

可樂最近遭遇消費零增長,是因為美國人喝可樂發胖的有關報導太多。可樂含有太多的熱量!三罐百事可樂易拉罐的能量相當於二兩半大米或者兩隻肉包子所能提供的熱量。需要減肥的人們自然會開始減少可樂的攝入。
而涼茶呢,在這方面就迎合了人們既想喝飲料又不想發胖的慾望,逐漸大行其道。
假如說某個人喝百事可樂,一年會增肥八斤的話,那麼她改喝紅罐涼茶加多寶,就最多只會增肥兩斤。一罐紅罐加多寶涼茶的熱量要比一罐可樂少約22%的能量!
如果改喝紅罐王老吉呢,那就一斤也不增了。一罐紅罐王老吉要比一罐紅罐加多寶少約6%的能量。

盲測時大家都偏愛紅罐王老吉是有原因的:它沒那麼甜,使人發胖的機率也就相對較小些。

觀察天貓超市紅罐王老吉和紅罐加多寶的日銷量,半斤八兩嘛。

看來,過年來罐加多寶還是過年要喝王老吉,會形成分庭抗禮的局面啦。

各位看官:新年快樂!

過年,喝罐紅罐涼茶,紅紅火火過大年如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95

營銷大師眼裡的的營銷變革和未來方向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26/56602.html

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不僅是因為要討論營銷大師唐·舒爾茨,更多的是網絡整合營銷因互聯網自身的劇烈變革而快速演進,我在6年前認真讀過舒爾茨的《整合營銷傳播》,受益匪淺,大師的研究和作品通俗而深刻、詳盡而嚴謹,舒爾茨的第一本整合營銷書籍也是我的第一次系統的營銷理論體系學習和思考。當上週唐·舒爾茨先生出現在百度的MOMENT營銷盛典時,不知不覺間,他已經七十多歲了,然而他對整合營銷的洞察卻絲毫沒有減弱,新推出的SIVA營銷理論又將引領整合營銷(特別是網絡整合營銷)的新方向。

如果你是一位專業的營銷公關人士,你的營銷字典裡一定不斷重複「定位理論」、「4P」、「4C」、「USP理論」、「品牌形象理論」等等,這些營銷理論背後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系列營銷大師,比如特勞特、舒爾茨、奧格威、波特、科特勒等等。也正是這些大師們的努力,讓營銷學成為一門有趣的學科,同時,營銷學永遠在市場裡,永遠在不斷產生新的案例,營銷成為推動企業前進的重要動力。因為不同的場景和產生時代,營銷理論在不同維度地發揮著作用,不斷有符合新時代方向的新營銷理論出現。

整合營銷的前世今生

1992年,全球第一部IMC(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s簡稱IMC)專著《整合營銷傳播》在美國問世。作者是在廣告界極富盛名的美國西北大學教授唐·舒爾茨及其合作者斯坦利·田納本(StanleyI.Tannenbaum)、羅伯特·勞特朋(RobertF.Lauterborn)。羅伯特在1990年提出4C理論,而在這部書裡,舒爾茨和他的夥伴們已經將4C理論推到了前台,取代了4P理論,並且舒爾茨教授用大量的案例分析來構建了整合營銷的方法論,後來,又延伸為4RS體系,自此以顧客為中心的整合營銷成為營銷界的潮流。不要驚訝,是1992年,是的,可能你會經常發現或遇到還不知道4C重要性的企業老闆們,別忘了,我們在中國。

舒爾茨教授在《整合營銷傳播》裡講述了細胞式傳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病毒營銷傳播,精細地講解了傳播發生、接觸、發展、爆發的過程和要素,每一個案例剖析的非常逼真。我在2007年精讀此書的再版時,依舊驚嘆舒爾茨的整合營銷理論的強大生命力,作為一個理科生,不由感嘆其理論體系的精緻,很多時候就像數學公式一樣凝練簡潔。這是西方哲學的勝利,營銷學在我看來本應是一種思想,但是,西方的舒爾茨等教授們用西方的分析哲學將營銷理論結構化和系統化,使之成為幾十年來營銷人的思考手冊,我認為這是哲學的勝利。

在中國互聯網發展過程中,也許你注意到一群借低俗、惡劣事件炒作的某些營銷人,為了自己的生意,鼓吹自己成xx營銷之父,你是否覺得這很搞笑。因為他們自以為翻江倒海的神級表演,無非是整合營銷中的一小個模塊,在1992年出版的書籍裡就寫好了方法論,所以,在這裡,我建議有志於長期從事營銷或公關行業的年輕人直接去讀這些大師們的原著,因為我發現很多中國人出版的營銷書把本來簡單的東西寫的超級複雜,,湊字數的太多了。

隨著互聯網的發達,整合營銷出現了一個新的領域-網絡整合營銷,融入了互聯網的特色,互聯網的媒體屬性、可檢索、可分享都讓網絡整合營銷越來越成為一個獨立的營銷分支。當然,從純碎的營銷傳播基礎理論層面,除了搜索營銷外,基本還在舒爾茨教授整合營銷理論的框架下運行。在舒爾茨第一本整合營銷書籍出版時候,google、百度還都沒有出生,在後來的書籍裡,舒爾茨談到了搜索營銷,更重要的是加入了全球化的部分。在最近的十年裡,網絡整合營銷的中心從網絡新聞完全轉移到了搜索引擎,在歐美是google,在中國是百度,今天全國網民數億規模的時候,大家才猛然發現最強大的營銷利器和賺錢機器居然是百度的一個搜索框。另一位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也將研究的視角移向了互聯網,研究了電子商務企業amazon,他同樣提出了互聯網時代的市場營銷中「以客戶為中心」、「提高客戶忠誠度」的重要性。

舒爾茨說,「過去的營銷者喜歡控制一切,他們控制包裝設計、廣告、促銷、公關和新聞媒體,但是今天我們已經無法再這樣控制下去了,因為借助互聯網,……整個市場的控制者已經由品牌變成了消費者,我們無法全盤控制也就意味著營銷需要改變了。」此時,善用搜索,善用數據,運用科學的行為模型分析消費者行為和需求,已經成為廣大企業營銷工作開展無法迴避的事情。

大師之間:唐·舒爾茨的理論和科特勒的理論

年輕的同事問我,唐·舒爾茨的理論和科特勒的理論,哪一個更好,應該學習哪一個?

答曰:和而不同。

事實上,我也沒有將兩位大師的營銷書籍全部都讀完,我只閱讀了他們的幾部最經典的作品,不能武斷地說大師們之間的理論到底誰好誰壞,對我個人的工作實踐而言,兩位大師的理論體系都很棒,在不同維度對我的幫助都很大。

唐·舒爾茨和科特勒都是美國西北大學的教授,都在營銷界鼎鼎大名,公認的大師級人物,都影響了營銷界數十年。科特勒教授大多數時間還是在做教育和諮詢工作,給很多全球大企業做顧問,所以,科特勒教授的營銷管理理論變得極其重要,科特勒告訴大企業的老闆們營銷是多麼的重要,從而歷史上地把營銷人員在企業中的地位大大提升了。我過去一直以為舒爾茨是學院派,事實上,舒爾茨比科特勒更屬於實戰派,舒爾茨在長期大學任教之前就已經是一些大型營銷公關機構的副總裁了,可以說唐·舒爾茨是帶著自己一線工作的經驗、問題、願景來做研究的,所以,細讀舒爾茨的《整合營銷傳播》,你會發現裡面說的方法論大多數你可以直接用於你的日常營銷工作,並快速感覺心情愉悅。

從我個人的角度看,當你是從事營銷工作的基層或中層,你應該認真地讀唐·舒爾茨的書,舒爾茨的理論和方法論結合在一起,很容易學以致用;當你是營銷的高管時,那就各位大師的書都讀讀吧,當你要開始營銷工作的時候,我建議還是以舒爾茨的理論體係為主導更好一些。我的理解是科特勒的理論偏管理和宏觀,而唐·舒爾茨的理論更趨向於應用和執行的微觀,但是舒爾茨關於營銷效果的可測量方面是目前逐步被行業採用的營銷管理方式。

唐·舒爾茨的新營銷理論(siva理論)–為互聯網而生

2012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孫冰有一篇標題為《唐·舒爾茨:大多數市場營銷規則已過時了》的採訪報導,舒爾茨教授提出了「互聯網和新媒體的崛起,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的衰落」、「消費者主權的遷移」、「營銷策略失效」、「從說服到傾聽」、「利用大數據」等觀點。在上週的百度MOMENT營銷盛典上,唐·舒爾茨教授在中國正式推出SIVA理論的著作中文版,正式向中國營銷界公佈他的siva理論體系和細節部分。

\

舒爾茨教授的最新的SIVA理念包含解決方案(solutions)、信息(information)、價值(value)、入口(access),簡稱「siva」,舒爾茨認為傳統的營銷理論應該被新的SIVA理念代替。而在這之前,舒爾茨的整合營銷理論從4CS為主體升級的4Rs營銷新理論(即關聯relevance、反應reaction、關係relationship、回報return)。我個人理解,從4RS到SIVA是一個從微循環到大的營銷閉環的進化。4rs本身已經比較先進,符合現在的互聯網搜索營銷和社交營銷的趨勢,社交營銷雖然一直被行業看好,但是適用於大規模的大中小企業的社交營銷解決方案並沒有出現,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個別大公司的砸錢、刷臉、拼轉發。

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搜索營銷還是被企業和廣告主認可的最有效的廣告營銷模式,4rs的微循環系統在社交體系和搜索體系裡都被呈現出來,在搜索營銷裡被行為分析技術和背後的大數據支撐而完成,在社交體系裡更加複雜營銷效果難以評估。舒爾茨結合百度的大數據營銷解讀了siva理論,value被提出了,讓營銷不僅僅數字化,更重要地是實現價值營銷,數據挖掘和消費者行為分析成為solutions能否實現營銷價值的關鍵能力。百度的CEO李彥宏剛剛發表文章說,百度未來將要平台化和接口化,百度營銷大數據能力很可能以接口的方式開放給生態系統。

\

Siva營銷理論作為唐·舒爾茨的最新營銷理論體系,比過去的理論更加凝練,更凸顯了網絡營銷的價值,明確了營銷從決策到策劃實施的四大關鍵點:如何制定策略、消費者的行為和場景分析、為消費者提供的價值、從哪裡啟動營銷。

拿山東旅遊局的例子來說,他們要為提高山東旅遊的文化印象和景點收入,需要可觸達消費者並促進轉化為客戶的解決方案。此時就需要根據旅遊的淡旺季、旅遊人群流動特徵、旅遊目的地選擇因素、旅遊決策周邊因素等很多數據來制定一個solutions,並且選擇媒介來傳遞出價值和信息,進而幫助轉化為來山東旅遊的客戶,最後,山東旅遊局選擇在入口(access)上選了百度搜素營銷的合作,而百度給出的也是一個超越普通關鍵詞廣告的大數據分析和價值信息挖掘,從而讓營銷從解決方案的產生、執行、測量、完成,實現了基於消費者行為分析的營銷閉環。

唐·舒爾茨教授和科特勒教授都年紀不小,在大師輩出的20世紀裡,他們和奧格威、特勞特等大師們一起,讓營銷、公關、整合營銷成為推動企業成長的重要利器,讓營銷人擁有了自己的系統價值觀和方法論,讓營銷學越來越像一門真正的科學。感謝舒爾茨的努力,感謝他為營銷界指明下一步的方向,讓我傾聽大師的聲音,一起去經歷21世紀這個不太容易出產大師的互聯網時代,去傾聽消費者的聲音,去發現消費者的需求。(文/柳華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938

陽光紙業(2002)的的回收項目 stockbisque

http://stockbisque.wordpress.com/2014/01/06/%E9%99%BD%E5%85%89%E7%B4%99%E6%A5%AD%E7%9A%84%E7%9A%84%E5%9B%9E%E6%94%B6%E9%A0%85%E7%9B%AE/

近日搜尋陽光紙業(2002)資料發現以下舊聞:

————–[轉載開始]—————-

再生資源回收項目全市尚屬首例
http://clb.clcmw.com/Html/2013-9-2/1074.Html

發布時間:2013-09-02
縣經濟開發區碧水再生資源回收體系項目由商務部規劃、山東世紀陽光集團投資興建,在濰坊市尚屬首例。該項目計劃投資5億元,規劃建設2個大型封閉型廠房。項目建成後,年可回收廢舊物資20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利稅2億元,不僅可為企業發展提供新的增長極,更能極大減輕我縣資源約束和環境汙染壓力。目前廠房正在建設,年底可竣工。

newsclip

————–[轉載完結]—————-

註:以上報道說“可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利稅1億元”,但筆者見過其它報道稱該項目可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利稅1億元,所以數字只供參考。

項目的效益
根據濰坊市政府重大項目辦公室資料,該項目“主要建設濰坊市社區回收網絡中心、濰坊市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和再生資源集散市場,報廢汽車拆解中心改造升級,再生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和再生資源體系建設培訓中心等 “,預計在2014年完工。

陽光紙業的2012年融資券募集說明書也提過以上項目,稱項目計劃總投資 5,000 萬元。另有資料指該回收項目由青島新天地投資有限公司與山東世紀陽光紙業集團有限公司合資建設。

若回收項目建成後,陽光紙業應該可加強廢紙利用率和提升毛利,根據2013年4月報道,陽光紙業的廢紙的每噸平均價格大約1,500元左右,而加工後銷售的總體價格在4,300元左右。

提到“報廢汽車拆解中心”,新環保能源(3989)去年9月以1.19億元人民幣收購了一家江蘇省廢舊汽車家電拆解公司55%的股權。根據淮海晚報,該公司主要回收及拆解廢舊電器及舊汽車,回收處理量達35萬噸以上,拆解廢舊汽車達10萬輛,拆解廢舊電器、電子產品200萬台,實現年銷售收入15億元,利稅超2億元。

總結
陽光紙業有多個在建項目,再生資源回收項目只是其中一個。陽光紙業的問題是高負債及財務支出。除非新項目進入收成期,不然盈利很難改善。 陽光紙業去年發的一年短債 將於1月11日到期,按推算公司會再發新債,到時融資券募集說明書或許披露多些營運數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042

一家好互聯網公司的的鑒別方法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0/146602.html

阿里成為美國史上最大規模IPO,也引發了人們對於互聯網行業好公司的思考,什麽樣的互聯網公司才是好公司?
以下就是小編從不同角度整理的那些好互聯網公司的共性及獨特之處...

一:前臺大美女

很多人喜歡互聯網,但未必去過這些公司,更沒機會親眼目睹這些公司的前臺MM,她們可是公司的門面呢。
近日,潛在各大互聯網公司的探子都發回密照,有的攝影技術實在需要回爐再造,有的還差強人意,但咱關鍵是看個熱鬧,就別挑剔照片質量了。 
這些前臺MM們,用她們如花似玉的青春,給了我們一個又一個的美麗早晨,因為她們,我們上班也有動力了。感謝前臺MM們,祝你們永遠年輕美麗!
\二:上網無限制,就是快

Google公司的網速有多快?

三名Google Chrome 團隊成員在 Reddit 回答問題時為了滿足大家的好奇心show了一把Google的網速,如下圖.



@Louis-E :agree!網速要對得起戰略 。
@張德品: 公司的網速是衡量互聯網公司優劣的重要標準之一。


關於中國各大互聯網公司的網速,小編找到了這些評論... 

【知乎問答】目前我了解的一些互聯網公司,包括自己經歷過的和一些朋友所在的公司,絕大多數都存在這個一個問題:網速慢的要死。是因為費用問題還是因為公司有其他方面的考慮?

不讓你下載 不相關的電影! 人多,占用資源大。 費用問題,快了對你們來說也沒什麽用

@李科同學 :公司的網速一點都不像互聯網上市大公司的做派啊……
@TAT汪汪 :我現在明白了,原來互聯網最大的特色是網速,第一天上班的時候我還擔心全是計算機高手一定會有人專門監控網絡,結果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這個公司的網真的是超級牛……這麽多人同時用,下載速度還能到1M多……不過可惜下載大小限制在了1G……
@喵喵tweety1990 :互聯網廣告公司的網速爛,就像當兵的不會站軍姿,可憐、可悲、可恨!
@時光如冰 :尼瑪的,一個互聯網公司的網速連首mv都看不了!
@crystal_liy :中國的網速嚴重影響了無數廣告、互聯網公司的工作效率。我覺得我20%的加班時間,都是由網速不給力造成的!
@遊戲圈里遇到的奇葩 :一個互聯網公司按說應該沒有網速這種困擾。。但是我們公司的網速簡直就是十年前的網速啊。。。奇卡無比。。
@馮維濤 :第一次享受VIP中P的待遇,互聯網公司的CEO卷起袖子來布線、接網絡,像傳說中的dang員一樣,沒喝一口水,沒吃一口飯,終於解決了本禿公司糾結了一個月的網絡問題。這一個月,從D-link到蘋果,換了無數路由器,不是掉線就是網速龜慢。目前網速蹭蹭的,老給力了。
@張申Jude :公司的網速讓我無力吐槽...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我感到無比羞愧... 
@Keitan_kikki :一個互聯網公司的網速都沒有學校的快。。。。 
@Knwp :公司網速慢的真夠可以的,每年都要這樣慢小半年。網速是一個移動互聯網公司的最大瓶頸。
@群邑互動:Google的網速已經不能用給力來形容了!是不是一個互聯網公司的網速和其創造力成正比?什麽時候百度、騰訊也來show一下?
 
互聯網現狀報告:中國大陸平均網速居73位

最近,雲服務提供商 Akamai 發布了2014年第2季度「全球互聯網現狀報告」,這里摘出了一些數據,詳情見下:

全球平均網絡速率排名

本季度,有3個亞洲國家或地區進入榜單前5位,分別為韓國(第1位)、中國香港(第2位)以及日本(第5位)。中國大陸位於第73位,平均網速僅有3.7Mbps,不及泰國(第47位,平均網速為6.3Mbps)和馬來西亞(第69位,平均網速為4.3Mbps)。

與此同時,瑞典以平均14.9Mbps 的網絡速率躋身至第3位,而同為北歐國家的荷蘭則以平均14.3Mbps 的網絡速率占到了第5位。作為信息技術大國,美國僅排在第14位,但平均11.4Mbps 的網速仍令中國大陸汗顏。榜單前10位上,除了上文提到的韓國、中國香港和日本外,剩余7個國家均來自歐洲大陸。也就是說,沒有任何一個美洲或非洲國家的 平均網速夠格擠進前10。

在亞太地區,印度是排名最靠後的國家,平均網速只有2.0Mbps。然而,在「平均峰值連接速度」榜單上,中國大陸被擠到了亞太地區倒數第2位,印度則仍為最後1位。中國香港以73.9的平均峰值連接速度雄踞全球榜單首位,韓國則相應下跌一位至第2位,以色列以68.6Mbps 的平均峰值連接速度摘得季軍。

三:工資有點高


本榜單為:
(2014年)工程師,1~3年經驗。

最低能拿多少錢?
 
No.20 聚美優品 8.74k
 
No.19 樂視 9.75k
 
No.18 鳳凰網 10.33k
 
No.17 搜狐 10.45k
 
No.16 新浪 10.7k
 
No.15 愛奇藝 10.85k
 
No.14 優酷 10.85k
 
No.13 滴滴 11.3k
 
No.12 網易 11.47k
 
No.11 京東 11.55k
 
No.10 快的 11.56k
 
No.9 360 11.72k
 
No.8 人人 12k
 
No.7 去哪兒網 12.1k
 
No.6 搜狗 12.33k
 
No.5 騰訊 12.8k
 
No.4 阿里 13.13k
 
No.3 美團 13.5k
 
No.2 今日頭條 16.33k
 
No.1 百度 19.4k
 
所有門戶中,媒體色彩濃厚的鳳凰網不僅在產品和運營崗上,薪水依舊低。而且在工程師職位上也差了一截。
 
當然搜狐和新浪也差不了多少。讓人意外的是,網易倒是不錯。
 
排名第一的依然是百度,在1~3年經驗的程序員身上開出了,最低19k的薪水。
 
最高能拿多少?
 
No.20 聚美優品 15.95k
 
No.19 愛奇藝 16.05k
 
No.18 鳳凰網 17.22k
 
No.17 樂視 17.56k
 
No.16 優酷 18.35k
 
No.15 搜狐 18.65k
 
No.14 人人 19k
 
No.13 網易 19.17k
 
No.12 快的 20.67k
 
No.11 美團 21k
 
No.10 新浪 21.25k
 
No.9 京東 21.35k
 
No.8 搜狗 21.39k
 
No.7 去哪兒網 21.52k
 
No.6 滴滴 21.6k
 
No.5 360 21.67k
 
No.4 阿里 22.69k
 
No.3 騰訊 22.9k
 
No.2 百度 31.9k
 
No.1 今日頭條 32k
 
在最高薪上,今日頭條給1~3年經驗的人開出了32k的驚人價格,超過BAT三家,果然是用“技術流贏得用戶”。
 
綜合來說,給程序員薪水最不小氣的公司分別是:今日頭條、百度、阿里、騰訊。
 
看完之後,你是不是也有點小激動呢?是不是感覺自己可以走向人生的巔峰,贏娶白富美呢!
 
 
四:令人咂舌的年終獎,令人難忘的年會

下面整理了幾個最受關註的互聯網年會年終獎——最土豪的是360的創始人大獎,直接價值110萬的卡宴;最大手筆的是深圳一家公司,一次性發了10輛汽車;最香艷的是百度公司年會,7名美女火辣登場榮升新“度娘”;最實用的是某公司承諾中獎者16小時調休;



 

五.扁平化的組織架構,報銷都會比較快

傳統企業的組織架構中,中層的作用主要是上傳下達:即向下級傳達上級的指令並監督執行,同時向上級反饋來自下一級的信息,其次才是人才培養和企業文化傳遞。但這部分工作將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管理工具的廣泛運用而逐漸被取代。

傳統企業組織架構象朝鮮人民軍,兵種清晰,層級分明,基礎作戰單元以旅/團為主;而創新公司組織架構象美軍,由於信息技術發達,基礎作戰單元超級扁平化,以特種部隊(介於排和連的編制)為主,縱觀美軍最近幾年的行動,無論是抓薩達姆,還是刺殺本拉登,都是由五角大樓直接指揮特種部隊完成的。

也就是說,基於互聯網的創新公司老板本人必須要充當“五角大樓”的角色,而中層應該從一個純管理者變成特種部隊的隊長。傳統商業模式由於足夠成熟,老板一個月真正重大決策不會超過三次,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公司,由於變化快,現場管理和臨機決斷的事宜太多,所以必須縮短決策半徑,必須扁平化。

\繼14/9星期一東方訪問刊出之後,今天又有晴報的止凡專訪刊出來,一周上兩次報章,感覺有點奇怪,見報的頻率似足從前的「靚模」,哈哈。雖然多次受訪問,有時還是不懂回答記者問題,我想總要先訓練一下。


很多時記者問的問題都十分直接,而希望所得到的答案都是直接的,是適合讀者口味吧。無他的,記者就好像代表了讀者,今天讀者最想知道的東西,就由記者代他們發問並得到答案,平日沒多來看blog的讀者會問什麼問題呢?我相信大家都會約略有點概念吧。

例如,記者會問:「你認為目前應否買股票?若應買,買什麼?為什麼?」、「股市升跌合否影響你的部署?」。的確,在記者眼中,這些答案應該是直接的,只有「是」或「否」,為什麼?買什麼?篇幅有限,直接解釋吧。是預期會升?是抵買?總不會是因為預期它會跌而買入吧。

每次訪問時,我都不想像「專家」、財演一般地回答這些問題,面對這樣的問題,總有千言萬語想講,因為概念不是這樣的,投資不是這樣的,所有決定總因人而異。 不只一次,這類訪問都會超過兩個小時,講到店舖要關門,今次也一樣,還在訪問地點遇到Rexh兄。我實在太「長氣」了,每次聽到問題時都把自己的理念詳細說一遍,記者就需要從我旳長篇大論當中找好點子作報導,實在難為了她。

「目前應否買股票?」,我的回應是「任何時候,都應該投資自己了解的東西,了解的話,自然明白如何決定,股市升跌時會制造機會,操作上亦會配合,但最重要還是按個人計劃作投資部署...」,這些回應,其實多來這blog的朋友早已經聽下過百遍,但這是我徹頭徹尾的理念,不怕重覆的。可能這都不是記者所想要的答案,多數讀者也會感到困惑,認為我給不出一個答案,「無料到」,可能這正是我們這個小天地上不了大臺的原因吧,哈哈。

另一個我不太喜歡直接回應的問題種類,就是問及投資回報或身家數字,好像直接地問:每年的投資回報有多少?今天資產值有多少?每月收入多少?每月儲蓄多少?等等。坦白講,身邊朋友、同事問我都未必會透露,這都是頗敏感的數字,尤其是資產及收入。我見過有同事知道別的同事薪金之後,衝入老闆房要求加薪,因為他認為自己應該值更高,自此之後,我都不敢亂說人工,因為怕一些不能預知的後果。

被知道你的人工及身家,激發出正面效果還好,但其實羨慕的會有,妒忌的又會有,指指點點的亦會有,這都是無謂的結果,不如不透露更好吧。況且,我認為合理的操作及財務知識定,不必要先看其結果才有意思吧。好像我閱讀多年的多位blogger,在他們身上學習了很多,事實上每位blogger有多少身家資產,我還是不太清楚的,只要合理知識,自然值得學習。

再者,每月儲蓄多少這個問題更奇怪,當資產水平有一定規模,儲蓄的效果其實遠比財商影響力為低,這是近年我的感受。由於這樣,這幾個數字,我都只是隨意地讓記者提一些數字,我就草草話:「大約吧,我無反對的,你要報導的話是可以這樣寫的。」最後得出數百萬資產,平均月儲一萬元,這算是盡量配合記者的題材所需,點到即止吧。

實際上我又不是十分介意,反而著意其報導出來的效果。每次我總會很緊張地看報導,除看看照片是否好看之外,也要看看理念有否被曲解。只要我認同的理念被正確宣傳出去,我不介意多數散戶話我「無料到」,說出一些「數字」,對著我的報導指指點點我亦無所謂。

基於這樣的理念,我不怕在理念不同的平臺上寫東西,很多名人話不會接受xx報或xx週刊的訪問。我會想,若他們歪曲我的理念,不接受它們訪問是合理的。否則,多個渠道說說理念,影響更多人,怕什麼?

今天看完這篇報導,整體寫得很好,能把好理念及正能量帶出來,給個「讚」予記者。另外,有一個有趣的觀察,就是星期一的東方訪問,沒有刻意通知身邊朋友,結果都沒太多朋友在fb或whatsapp討論。今天晴報的訪問,同樣沒有刻意通知身邊朋友,但卻有不少朋友看到報導並討論一番,是否代表東方不比晴報受我身邊朋友歡迎呢?

大家今天又從報導中看到什麼來?不妨分享一下,甚至轉載給朋友,這些財務自由及價值投資理念越來越多上大臺了,一起影響更多人吧。


晴報訪問連結:
http://www.skypost.hk/%E6%B8%AF%E8%81%9E/%E6%96%B0%E8%81%9E%E9%A0%AD%E6%A2%9D/20150918/001/70%E5%BE%8C%E9%A3%9F%E6%81%AF%E9%81%94%E4%BA%BA%20%E6%89%93%E5%B7%A5%E5%84%B2%E7%99%BE%E8%90%AC%E8%82%A1%E7%A5%A8/190961

投資標的的財務分析與實體實際運作的觀察和理解哪個更重要? 柴迷

1 : GS(14)@2012-06-12 00:19:10

http://xueqiu.com/1940211456
投資標的的財務分析與實體實際運作的觀察和理解哪個更重要?
似乎沒有人會說第一個更重要。但例如最近的利率市場化的起步對銀行利潤的衝擊,大部分是用最惡劣的情況來計算來嚇自己,其實他們心目中這些財務數字是重要的。關於銀行這些的利潤變化,券商報告都有,很清晰,按存款分類及貸款久期匹配(有個重訂利率的時延)比例不同都做了計算,在不考慮貸款餘額增加的情況下,兩年時間利潤下滑超過15%的分析是沒有的。如果短期從純數字看在-10%-+10%範圍的,其實也沒有太大的分析意義,如果說此刻這個股票的PE 和你對正負10%增長的判斷已經匹配的話,完全沒有投資的必要。但如果是明顯低的話,短期是可以進去。很不幸地,短期即使很便宜,你買進去想賺錢,但事實上最後反應的時間可能長以年計,市場根本不會按你的預計走。
最典型的是我在經過前後6-8個月的研究和權衡,才在2011年3-6月份買了民生銀行和保利地產。到現在明顯的保利是跑贏銀行,原來我是對地產最悲觀的,但覺得它按預收,在建,儲備算很超值。目前地產股雖然有可能繼續漲,但它已經兌現了我預期的60-70%了,而銀行更低了,我肯定轉而選擇賣出地產買入銀行。
持有民生已經超過一年了,也許再過一年,二年股價還是沒有表現,所以不幸地,也是絕大數人無奈地來探討其長線價值了。正因為我們沒有把握它什麼時候漲,所以必須考慮長線的價值。否則的話,立馬賣掉,跟市場不斷地買入溫州金改,後來的中日韓共榮等等每年都起碼有的3,5個概念參與炒作就好了,市值提升更快。有人對這些行為呲之以鼻,自以為價值投資高人一等。我覺得大可不必,賺錢是硬道理,無所謂你做什麼標的。
在我看來,所謂的價值投資在中國,不是個像在美國那麼美好的事情。原因起碼有幾條:
一。.這麼多年過去了,合理定價的股票有多少?高估的多還是低估的多?為什麼就一定認為買入低估的就一定最後賺錢呢?如果買入在價值投資者看來高估的,之後市場再高估,不是很好?或者就跟莊家買入維維股份之類不是更好?(這是我的猜測而已,且也是自己關注過的例子,應該還有很多)。
二。中國的企業的盈利穩定嗎?能走出國家邊界嗎?能一切以股東利益出發嗎?比如這次降息,四大行首先將存款利息恢復到降息前水平,有人分析是因為其活期多,所以提高點問題不大。但忘了兩點,一個是其理財產品不多,那麼定期部分實際支付利息上升比例不見得比股份制銀行小。二來其貸存比本來就低,存款流失些定期的其實也無所謂的。所以銀行界原本是預期大家都是同樣的掛牌利率,私下和有議價能力的客戶談。
四大行這樣做,大家就沒想過那是執行上面的意志?只要他們動,別的銀行不可能不跟。而上面有兩個訴求:1.不對存款實際負利率做點表示又減息政治上不體面。2.確實想推動利率市場化,但我肯定的是,未來會怎麼發展他們都是心裡沒數的。我也有地方銀監局的朋友,人家也說了,全面放開准入和經營自由化,存款保險制度看起來很美,其實會出現的問題很大。
所以目前看來銀行都問題不大,但萬一四大真的按上意辦事,自宮---漲存款,降貸款利率,怎麼辦?
這會對整個行業衝擊很大。有人說四大的老闆是國家不會幹這種事,呵呵,人家的政治訴求優先級別更高。銀行的人都說很簡單,貸款利率跟市場需求走,不跟政策走,上面推某些東西的出發點可以理解,但往往和實際情況差距很大,且不可行,都是不懂經濟的胡搞。
所以在中國做價值投資,特別是在財務指標上精於計算的價值投資,那真是賣白粉的心思,賺賣白菜的錢。這是我這兩年學習得到的教訓。
那怎麼辦?
我覺得這關乎你來股市是什麼目的,如果是考慮自己做私募,自己的團隊要有個賣點,那麼價值投資肯定是個誰都接受的賣點。如果是自己的錢。就會有幾個問題:
1.快速賺錢是第一位的,那不要學巴菲特,他都說過他不知道。這點中國股民可以教他。人家寧波敢死隊多年收益的年均複合增長高於巴菲特(別忘了老巴是靠後面的複利才衝刺為前三富豪)
2.穩定地賺錢。那也不一定要價值投資。
3.自己睡得著覺的投資,還可以不錯地增值,以後財務自由。
4.最古怪的一類,像我。基本簡單生活不用擔心,就是好奇,想研究這個世界,各個行業的運作,推動社會的力量的變遷,然後順便賺點錢,開開心心,最好能複利到比較有錢,周遊世界。這個我就可以下結論要有幾個要素:
A 。儘量健康長壽,否則你複利個屁。
B 。健康的重要一點就是心理健康,愉快。如果你天天情緒反覆,灰暗,小人之心,意淫,過度期望等等,注定了和癌症等很近。
C。多手準備。目前中國太多人(特別是網上,實際工作很忙的人似乎少)有末日情緒,覺得中國經濟和政治早晚要完蛋。比如認為5-10年完蛋的人不少。其實如果真心這麼認為,不要說那麼多投資了,趕緊移民去美加新之類的國家吧。你現在申請加拿大,可能批下來都要8年了,還在這浪費時間幹嘛?這個我也有悲觀也有樂觀的部分,但沒有能力移民出去(沒有好幾千資產到國外,你沒有工作,你的養老,醫療都是問題。),所以只能呆在這個國家了,每天吃污染的蔬菜,呼吸被污染的空氣。我是個連這個基本生存安全都無法保障的屁民,還能有什麼準備?只能買有機菜,或者多吃瓜果紅薯類羅。
D。努力尋找確定性的東西。但其實那個是個沒有意義的假話。市場在某個層面來講是有效的,起碼它反映的是大部分人目前的看法。最明顯的就是大家目前看好天士力,云南白藥多於民生銀行,價格反映了一切。看好白藥沒有問題,問題是真的如你所計,年增長25%,那麼你兩年內能賺多少(別和我說他5年都是25%以上增長,這個連白藥老闆都不敢說的事情)?天士力在海外就一定能大有斬獲嗎?如果丹參老化,變成無增長或老化呢?那會虧損多少?
07年5000點的時候向上的盈利趨勢和現在向下的盈利趨勢哪個更確定?起碼大多數人認為它們的確定性級別是一樣的,不要不承認,價格在那裡放著。如果一切都是普通的經濟週期,那也簡單,看估值,看企業微觀層面在做什麼,是否還在加大研發和生產線,這個研發進展如何。之後毫無疑問又會有一個新的經濟週期,但領導的企業肯定不一樣。對於百業之母的銀行是一回事。
所以我認為是沒有確定性的東西的,一切關乎的是賠率或者是風險收益比。一般來講風險是一過性的,收益越是長期增長的那就越值得博。比如銀行股如果你認為投資虧損在3年內會虧損60%,但收益可能是10年10倍,那也值得博。

而這個收益如果我們主要考慮的是企業利潤增長加估值係數向上調整,那麼對估值係數做個大概感覺和計算就好了,這基本就是所謂財務分析,DCF 之類的事情。是必須但不關鍵的一環。而企業利潤增長是更重要的問題,這裡面考慮的是幾個問題:
A.行業經濟屬性。這個大可以看歷史的縱向,各國比較的橫向,找出能發展百年的行業。銀行肯定是一個。其特點是什麼?永遠有人需要把暫時不用的錢存起來,而有人需要在商業活動中融通資金。那麼銀行是可以產生複利回報的。主要控制好本金不大規模損失,經濟循環的起落都會對其利差,資產質量的撥備回撥以至會計利潤產生上下的波動,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它依然是長期存在的行業。有說法是理論上銀行的ROE 和別的行業是一樣的,這有兩個錯誤:
1.銀行到一定時候就是有門檻的,也是有重置成本的,我按民生招行目前的淨資產1.1倍給你這麼多資金,你能在5年內把這樣的銀行給我複製出來?顯然給你同樣的資產倍數去複製鄉村基要容易得多,所以銀行業的平均ROE 高於別的大多數行業這是一定的。關鍵在於我們不是投資銀行的ETF ,研究各個銀行的經營,長期發展的歷史軌跡和未來的可能路徑更是關鍵工作,這樣的銀行會遠超行業平均ROE 水平。正如格力遠超空調行業平均水平,偉星股份遠超輔料行業水平等等一樣。
2.長期經營來講,你獲得3年和20年平均15%ROE 是兩個概念。當年的長虹肯定ROE 高於20%吧?我不知道啊。但是能20年15%和3年30%不是一個數量級的事情。

B。企業管治水平。這包含管理和治理兩部分。管理就不說了,優秀的公司有跡可循。治理我理解的是誠信,善待股東,有社會責任感。社會責任感這個看起來是利人的,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說是自利的事情。典型的就是whole foods.可以看看這我五年給股東的回報。但象四大行那樣如果真的漲存款,降貸款來完成其社會責任,那股東們就悲劇了。
C.運氣。RIM 曾經快倒閉了,後來出來個黑莓救了它,但現在又要完了,蘋果就不用說了。如果是一直持有的股東,這些都不是你開始能預料的,所以這樣的一直持有也不是價值投資。
D。大勢。劉元生投萬科肯定不需要怎麼算賬,只需知道中國地產大勢肯定像香港那樣不斷漲價且開發量上升速度遠大於香港,王石等團隊值得信賴就可以持有萬科,這才是大智慧。

總的來說,買了銀行股現在才關注銀行的利率市場化,以及未來可能的壞賬對其影響那真不是個合格的銀行投資者。我的頭寸中有好幾個行業的,很慚愧的是只有銀行是研究得最多的,但對於未來其壞賬會多大依然沒有頭緒。
銀行中短期的變化,我同意@學經濟家和@流水白菜以及熊熊的。我跟熊熊不一樣的是我更看好民生對招行,因為在微觀層面招行目前的利率市場化下競爭力不如民生。
銀行的長期問題主要是銀行資產質量壞的程度是否會遠高於過去一般經濟週期下行期的?這次的經濟下行是多長時間,多大幅度?這個問題我想任何人都難以回答。但銀行是百業之母,如果銀行大量出現壞賬,那就肯定是工商業資不抵債,現金流枯竭這樣的情況很嚴重才導致企業只能破產被收走資產。那樣的情況下,基本就是百業凋零,還談何投資?
所以這些都是我以前分析過的風險,這樣的價格下買入是件很划算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做好微觀研究,不要停留在財務指標上才能找到好標的和長期安全性。雪球中高手很多,財務分析基礎很紮實,但我有兩種不好現象:
1.強調純財務對公司未來的判斷,而不看財務指標背後的經濟意義或者微觀事實。比如@孫旭東 先生分析江鈴的時候,數據都沒問題,但沒看其產品結構對其最終財務構成的實質支撐是其多年老款式的全順的貢獻,這個全順都老掉牙了,但毛利率很高,它和依維柯好日子過了很多年了。所以江鈴未來的財務數據不是決定於公司經營,而是決定於競爭對手的車型是否好賣,比如江淮的星銳我就覺得很有競爭力,但目前每個月的出貨量偏低有點出乎意料。還有些別的車廠也在做。
2.一些財務的東西很容易和商務模式,企業努力的方向,世界發展趨勢結合起來。我認為這個結合是沒有很多必然性的,只是個概率和可能性。如果這個概率的溢價很低,可以投資,但過高的概率溢價,那就不是投資了。那是賭博。賭博沒有問題,劉元生就是賭博,但他是用當時往後算10年的龐大的地產市場作為標竿來賭博,賠率是很划算的。有時候強調了運營層面的良性和忽略了發生的財務或資本資源消耗,或者是別的變種的割裂。
所以,已知的東西風險不大。未知的很大,我覺得有幾種:
1.四大行按領導意志辦,自宮。
2.推出的政策的不切實際一廂情願,前後矛盾,錯配,使得這輛車一會剎車一會加油,方向左右胡打,最後這車被搞殘徹底趴窩,車上的人有本事的跳車美加,沒辦事的就在裡面被燒死,憋死。從這屆的07年後的經濟決策看,這樣的結果不奇怪。所幸快到點了,看看下屆吧。
3.突然某天,來個某某之春,這樣的群體運動,往往是難以意料啥時候發生的,但按中國政府架構,大亂以至變天是不可能的。但管治者勵精圖治以證明其合法性那是首要的任務,這到底是會更好還是更壞我們就更不知道了。

這麼多的東西都不知道,還投資什麼呀。就一屁民,還操啥總理的心啊,散了吧,回家趕緊辦移民才是第一正路。還在談的也想賺點錢的人都是苦哈哈。如果因為不看好中國而移民的來這裡再講價值投資,我只能說他無聊,幹嘛還談與虎謀皮的營生?也許是想趁車掉下懸崖前,想著自己高手,能摸一把車上那個婆娘的大胸脯子後再跳車?如果這哥們還同時研究了很多婆娘的胸脯,我真的佩服得五體投地,真乃泰山崩於眼前而不變色的大英雄也。
2 : GS(14)@2012-06-12 00:19:35

歲寒知松柏:
回覆@柴迷: 為啥你說的就能做到,我說的就一定做不到呢?調研上下游的生產銷售和庫存,難道不也是在做量化分析?上下游和競爭者也有上市的公司,沒有上市也有一些行業信息和數據可以查找到。報表之外,還是有很多途徑能搜索到信息數據的,人家記者還臥底呢,所以關鍵的問題還是我們研究得是否深入,花的時間和代價是否足夠。
當然,我不是說我能做到,實際上我自己投資失敗的原因都是因為太懶,買入前做的功課太少,買入後漲了就更不想看了,只有在一跌再跌的時候才努力去搜索信息,我估計很多人和我差不多,所以還是要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吧。
我始終覺得,財報是投資的基礎工作,定性比定量要難,因為定性的參照物或是標準很難確定,沒有參照物就容易迷失方向。在定量的基礎上,再與定性相結合,交叉驗證和補充,確定性就會大一些。很多人沒有財報知識或基礎薄弱,人也懶,就用財報無用論或是模糊的正確比精確的錯誤好之類的藉口來迴避它,掩蓋自己的弱點。
投資這條路,我是越走越覺得不容易,越學越覺得自己無知,所謂投資根本不用大學教育,甚至初中小學就能做好之類的論斷,我無法認同。
3 : greatsoup38(830)@2012-06-13 22:31:43

http://xueqiu.com/3070746985/21890563
歲寒知松柏:
樓主舉的體育股的例子,確實簡單看三張表是看不出庫存問題的,因為賬面上的風險都轉給了經銷商,這個問題我也曾很困惑。但是,這並不代表財務會計或管理會計不能提前判斷出風險來並讓你高位出貨,只能說你的會計分析還不夠深入、花的時間和精力不夠多而已。經銷商的庫存,不一樣是量化的數據嗎?如果你能看經銷商的三張報表,不就可以發現問題了嗎?在這個問題上,你花同樣的時間和代價去做定性分析,就能看出來庫存問題來嗎?再說了,那麼多家體育用品公司,怎麼不見他們自己提前化解庫存風險呢?現在大家都在年報上抱怨同行為消庫存而打擊了整個行業。所以,體育用品公司的經營管理者,自己做的定量研究也都不夠。

歲寒知松柏:
回覆@老僧: 上次我在網上搜索過,有專門針對河北的風資源研究報告的,名字叫《河北省風能詳查區風速日變化特徵》http://www.chinaam.com.cn/UploadFiles/Pub_607.pdf

韋青青:
回覆@柴迷: 我的挑選原則是排除法,一看這個細分市場有沒有可能萎縮,可能萎縮的排除,二看大股東,大股東最好是白手起家年富力強沒有多元化野心,不專一的有接班人問題的一律排除。其他的交給老天了,總是覺得太細緻的企業研究是不可能也是不合理的,林奇也沒法做到,我們只是把握可能性罷了。
06-11 17:25
回覆
柴迷:
回覆@韋青青: 我也這麼看才會研究的,但一個小龍頭企業最後能成為一定市值企業也很多因素的,說起來比研究銀行要複雜。而你要真的賺到不錯的錢,還是要有某個金額才有意義的。不然這麼辛苦研究就沒啥意思了。
06-11 17:02
回覆
韋青青:
回覆@柴迷: 觀察發達國家的市場格局,長期來看國內很多細分市場是應該成為寡頭市場的,一些競爭優勢突出,市場集中度低的小龍頭企業確實值得研究,以五年為期,分散的戰略投資一批,收益應該比投銀行要大得多 ,世道低迷有利於行業中優勢企業,而這些行業終究是不會消亡的。
06-11 16:45
回覆
柴迷:
回覆@renjunjie: 謝謝分享。呵呵,這個老芒格,說得挺好。我現在覺得挺好,因為子彈都打出去了,可以安坐下來看看許倬云教授的書,研究些新公司。renjunjie 兄,有無興趣看看回天膠業?我覺得一個主營業務利潤率有20%的工業公司,產品無處不用,且很有進口替代的潛力。因為我看過美國一些這樣的公司,真不起眼,但多年來股東回報真不錯的。現在回天也是股價在歷史低位,實體經濟也在比較冷的時候,但1季度業績環比去年4季度已經不差了。我覺得其中一個出貨的行業是高鐵,這個已經是冰的不能再冰了。另外就是汽車和LED 行業,這兩個行業我覺得未來的量只會上。所以我覺得財務利潤這部分未來是向上的。但我還沒研究到其競爭力在哪裡。
06-11 16:22
回覆
renjunjie [任俊傑,投資類書籍《 奧馬哈之霧》作者之一] :
回覆@柴迷: 嗯。瞭解了。所謂「最優秀的企業」的只是一種提法,具體的還要自己把握。此外,依照我對巴菲特和芒格的學習體會,他們似乎不太關注諸如「甜」、「早」、「晚」這些事情,一隻股票值得投資,買入就是了。談到長期投資問題,引述一段芒格的話與你分享(我想你早已看過了,就算作一起重溫吧):「我們偏向於把大量的金錢投放在我們不用另外做決策的地方。如果你因為一樣東西的價值被低估而購買了它,那麼當它的價格上漲到你預期的水平時,你就必須考慮把它賣掉。那很難。但是,如果你能購買幾個偉大的公司,那麼你就可以安坐下來啦。那是很好的事情。」(摘自《窮查理寶典》)
06-11 15:54
回覆
柴迷:
回覆@renjunjie: 因為你上午的提醒,我也發現賣在最甜的那段最好,我可能是賣地產是賣早了,買銀行是買早了。但投資就是這樣的,何況地產股我認為只是個類工業股,看估值和對減息的預期而已,如果沒有資產升值因素,長期ROE 水平不如銀行,所以賣了也不可惜。探討的是買賣的時機是否可以更晚一點,這樣能把利差擴大。

renjunjie [任俊傑,投資類書籍《 奧馬哈之霧》作者之一] :
回覆@柴迷: 沒有完全領會柴迷兄的意思。我的理解是:價值投資(我得強調是芒格與巴菲特式的價值投資)的確不追求買在最低,但也不在乎買入後市場對這只股票的價值是否能較快予以認同,更不會追求買在最甜的那段(機構大多願意提「左側投資」與「右側投資」的問題)。
不知我說的是否和柴迷兄說的是否是一個問題?

柴迷:
回覆@renjunjie: 這裡有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就是價值投資未必要追求買在最低。往往被人認同後漲得越來越快,是甘蔗最甜那段,往往那裡我會賣早了。上午我朋友8塊買了蘇寧環球,和我說是價值投資,我看賬面利潤還真不錯。我說5塊的時候你不說價值投資,現在就說了,他說是地產見底了。也就是說,價值投資最艱難的一段是被沒被人認同的一段,最爽的是人家接受的時候。

柴迷:
回覆@老僧: 這個我同意。所以排除撿煙頭的話,我覺得可以用歷史來推斷成熟的行業,比如銀行這樣的,是可以財務分析即可。但在某些時點,比如早一年建行因為長期貸款多,利差好,所以ROE 要高一些,但現在這個優勢不存在了,反而海外等方面做得不如工行了,民生現在高了,但大家覺得風險似乎高了,雖然沒有暴露在五級分類裡面。這個時候我覺得不管它多大,都是一筆一筆生意做的,瞭解他們是怎麼做生意的才能知道他們的NIM ,非利息收入以及成本收入比變化的實際層面的意義。我們要完整地把財務語言轉成我們的常識,單財務分析在成熟行業都不夠的。
更不用說汽車,醫藥了,他們都是由暢銷車型和某款獨家高毛利藥驅動的,財務分析反而不重要了。
06-11 13:49
回覆
柴迷:
回覆@502的牛: 阿牛哥,我的觀點是產品是我們要關注的唯一的定性的事情,茅台好就好在它一直就是一個產品,所有沒有這個問題。如果你的產品賣起來好像很火,但增收不增利,這會體現在報表裡面,這樣再次驗證了你的產品力或者經營能力,這個在你產品的毛利率或者你的是否可以快速周轉的產品性質體現出來是否有投資的價值,這個定量已經做完之後,會影響到你的業績的也就是你日後的量,價,而這兩個因素在大部分的行業中都是因為週期,消費者喜好,競爭對手狀況等互相作用的。比如你現在去體育用品那看看,從產品力你就知道今年國產品牌在奧運這個旺季撈不到什麼經濟利益了,因為產品沒競爭力。那麼你可以斷定未來3個季度業績都不會好。假設我們非要投資體育用品,現在或者一個季度後你肯定不敢說誰能投資。好了,3個季度後最少生存能力強的是奧運前和期間拋售庫存回籠資金的公司,這是第一步,如果這幾家哪家表現出來這個財務性質(可以先做表觀觀察,只在一地會有偏差,如果要重倉,可以多跑幾個省市,問題是如果你直覺這個賭注值得做,就要花這個錢)。這時候bottom line 不是個問題。再下一步就是看新產品設計了,這時候有亮點的你就可以去公司瞭解了,為什麼有這個變化?是請了日本的高橋盾之類的設計師(隨便說的,那人是優衣庫的),再看廣告投放,最後才是代理商訂貨。往往在代理商訂貨前你覺得它價格真的足夠低,前面幾點你都肯定了,其實就可以買了。
我也只是說說啊,很多公司沒有條件看,所以有人家說的能量圈這個問題。
06-11 13:30
回覆
柴迷:
回覆@renjunjie: 謝謝@renjunjie 兄分享。其實我對未來這個回報是3還是10都無所謂的。所有期望值不是個問題。但只考慮三點:1。是否是個會一直存在的好行業?2.目前價格是否夠低以至在未來的長期中讓我容易獲得好的收益?要知道所謂的年均回報實現的難易程度很大程度是低價買入。3.管理層是否以股東利益為依歸,現在是否在做正確的事情和正確地做事? 這點,工行就未必可以,雖然它是我目前最看好的四大,因為他真的自宮你怎麼辦?@mario
06-11 13:14
回覆
柴迷:
回覆@青城山中鳥: 基本生活這裡的人都可以了。我比較寡慾而已。我都沒錢買IPHONE, 用的手機都是5年前的。上週企業給我老婆送紅包和IPHONE ,我讓她退給了人家。我想要IPHONE ,但不想通過那種方式。雖然只是小意思的東西,即使是人家覺得你幫了他,但是你該做的事情,心安理得就好。
06-11 12:58
回覆
老僧:
回覆@歲寒知松柏: 歲寒知松柏先生您好,我有幸看過您的博客,知道您對新天綠色能源很瞭解。我也有這只股票,有幾個問題始終不清楚,希望不吝賜教。喔很希望瞭解河北歷史上風資源的數據,但是不知道上哪裡去找。您有沒有多年平均風資源的數據?按照多年平均的數據每年河北風電的運行小時應該是多少?十年一遇、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風資源不佳的年份運行小時應該是多少?不考慮棄風的情況。
06-11 12:53
回覆
老僧:
感覺投資垃圾債券或撿煙頭式價值投資財務分析最重要,如果投資經營歷史悠久、地位穩固的大企業財務分析可能就足夠應付了,因為這類投資成功的關鍵是買入的價格是否夠低。投資歷史不長、行業地位不夠穩定、或行業本身就不成熟的企業恐怕財務分析的重要性遠低於對實際運作的理解。以上這幾種情況不能用歷史推測未來,到底多高的回報率是可持續的(這應該是未來經營預測的基礎)主要靠對行業和企業的理解來判斷。
06-11 12:44
回覆
青城山中鳥:
"基本簡單生活不用擔心,就是好奇,想研究這個世界,各個行業的運作,推動社會的力量的變遷,然後順便賺點錢,開開心心,最好能複利到比較有錢,周遊世界。" ====》柴兄投資股票之目的與我等小散大不一樣,境界不是一般的高,高山仰止,心嚮往之。

renjunjie [任俊傑,投資類書籍《 奧馬哈之霧》作者之一] :
看得不仔細,因此不宜談整體感想。僅對兩點提出一些個人觀點:1、認同如果銀行股短期虧錢但長期大概率賺錢(我的計算和柴兄的10年10倍差不多,只是稍顯保守一些。)就值得投資的觀點;2、如果錢足夠多,採取賣出已兌現大部分收益的地產而買入銀行的做法還是要謹慎一些。儘管邏輯沒錯,但實際結果卻有可能與原本的預期相去甚遠。建議柴迷兄看一看巴菲特90年代之前的幾次「稱重作業」式的操作(也許已經看過了),最後的結果讓他終於發出了早在數十年前費雪早就發出過的警告,「不要輕易出手你手中優秀的公司」(或譯為:沒有任何時間適宜將最優秀的企業脫手」)。當然,如果脫手的不在此列則另當別論。
06-11 10:13
回覆
基本面通訊社:
賺錢是硬道理,無所謂你做什麼標的。《證券分析》格老的調侃「投資是一次成功的投機,而投機是一次不成功的投資」的翻版?
06-11 09:24
回覆
502的牛:
我想如果說單純比信息傳遞的數據,財務報表是滯後過經營數據的,但對於價值投資我感覺重點應該不是放在對接受信息傳遞的速度上。另外從看產品的角度來看也是很難看得比財務信息更全面的。例如只看得某個區域的銷售情況,只看價格沒考慮成本等

柴迷:
回覆@歲寒知松柏: 你說對了,管理會計很重要。但還是不夠。管理會計是對內用的,他們的報表你要自己按照某些原則轉化為你自己喜歡的生意語言。
你看李寧就很典型,會計報表不如客戶訂貨數據早反映,訂貨不如客戶庫存早反映,客戶庫存不如店面觀察早反映,店面觀察可以擴展為本公司,對手,本公司和對手的廣告效果等等。根本就不需要等待後面的數據你就可做出投資決策了,這樣做過的人肯定能在20多塊以上賣掉李寧。
比如港股00773,你可以看出獨立核數師報告和年報附註裡面的小字內容等很多東西矛盾,結合銅銷售不可思議地大,你是可以做出它很可能造假的結論,但如果你要做空,還不得去浙江那邊的工廠看看才夠?是不是得去澳門調查一下他的貿易對手或者它國內銀行的一些往來?
06-11 01:04
回覆
柴迷:
回覆@湯貓: 呵呵,這麼一次過的長文字寫下來也有勞您老人家閱讀了,可能意思不是很清晰。也是銀行減息後大家熱議使我想起個方法論的問題。首先,這是個微博體的平台,我常去的一個論壇最近關閉了,我來這裡做筆記而已,不會考慮嚴密性,二來您要是想評論您就得看清楚我的字再評論對不,我從頭到尾都沒說我要移民,而是意思是具備心目中足夠的條件會考慮移民。
我是說價值投資不如人家短炒賺錢快啊,這沒人否定啊。但我也沒說我能做短炒啊,只能苦哈哈地看看些基本面啊。我從頭到尾說的就是在中國價值投資就是有個前提,你不能對國家悲觀(不是說政府),不能對中國人性的未來悲觀,否則價值投資包含的情況是你看好但不漲的情況是很正常的,對於一個要移民避禍的人而言,理性地看,這個機會成本是很高的。在這個基礎上,你還得考慮很多在市場化下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比如四大行就是在上面要求下壓縮NIM 到1%你怎麼辦?
至於「透過多年連續的會計報表以及隱藏在數字後面的東西, 掌握公司的經營情況,驗證並跟蹤自己對行業和公司的判斷」這個是最基本常識的啊。並且對目的是賺錢而不是這個過程的人是件很苦的事情,賺錢也不見得有多爽。
你急於給我個什麼結論,對我沒有什麼影響,對你也沒有什麼提高。如果類似@栆樹說的屁股決定腦袋這個話能解釋一下,我還能得到些啟發,對吧?網絡嘛,就是來學點可學的,儘量地有求於人,自己想到的寫點,人家也許有幫助不是挺好嗎。
我很認同價值投資,我也在學習中。但目前我的做法我還是先定義為賭徒,是個摸象的盲人。工建民招興浦5年來每年的4個報告我都看了,發展華夏寧波南京這3年的年報也看了,也做了很多草根調查,也有很多以前做客戶的銀行的朋友和同學。對銀行我都算瞭解的了。但真要說到確定性,雖然個人認為是最確定的,但嚴格來講只能算是個賠率高的賭博。我認為是我值得揮棒的那種機會而已。這不是芒格說的嗎,雖然這棒也可能打空。但我也反對那種如果不投銀行就不是價值投資的說法。何況投資是個很個性的事情。
過於強調自己是價值投資者似乎是件名譽的事而不是投資的事。
06-11 00:53

柴迷:
回覆@歲寒知松柏: 恰好說明投資不是只需要做普通意義上的會計報表分析,而是基於企業的經營過程的分析,從頭到尾不需要投資者是注會。我也恰好是管過公司的財務和銷售,採購,有機會把這兩個活動真正地放在財務規劃的框架下,理順了很多。比如你的產品是否應該做促銷,怎麼做,是返點還是買十送幾,那麼反過來對於你的生產端又是什麼壓力;你的產品力不強,任何的手段都不能改變大局,你怎麼辦。所以只要看了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中的變動,我就能知道企業發生什麼。但這根本不足夠。比如麗珠,你可以肯定它的財務或者現金流向上拐點出現了(我也僅限於報表),但是一種什麼性質的拐點,是個短期2-3個季度的,還是3-5年的?很難下結論的。那麼你分析其3大類產品的市場,你也只能按目前的銷售狀況推斷未來的銷售,你根本不會知道未來的市場狀況包括對手產品在藥監局認證的情況,醫院銷售的速度。
而早期投長春高新的醫藥高手就看到了其金賽和百克的價值,這也沒辦法從財務上給出結論。
其實這裡大家都誤解的是以為我不重視財務分析。我想說的是,財務分析在中國遠遠不夠。你說的施洛斯只看報表,不瞭解這個產品,不看網絡或報紙新聞,我不知道具體情況,但那基本都是屬於那種撿煙屁股的投資,肯定做不到長線持有的,也僅限於某些行業或公司,也是過分誇大報表分析的作用。
否則你根本不可能知道李寧在2010年已經發生的變化,不知道民生銀行NIM 較高的實踐意義。但這些瞭解過後,我反而得出簡化的結論: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公司才能為股東創造價值。

回覆
歲寒知松柏:
其實定性和定量是殊途同歸的 如果會計水平很高 研究很深入 那麼定性能發現的問題定量也可以的 我們常說的財務會計只是會計的一部分 它是偏歷史記錄與核算的會計 還有一個管理會計 它是偏預測與決策的會計 我發現這一分支大家關注得少
06-11 00:19
回覆
柴迷:
回覆@歲寒知松柏: 恰好說明投資不是只需要做普通意義上的會計報表分析,而是基於企業的經營過程的分析,從頭到尾不需要投資者是注會。我也恰好是管過公司的財務和銷售,採購,有機會把這兩個活動真正地放在財務規劃的框架下,理順了很多。比如你的產品是否應該做促銷,怎麼做,是返點還是買十送幾,那麼反過來對於你的生產端又是什麼壓力;你的產品力不強,任何的手段都不能改變大局,你怎麼辦。所以只要看了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中的變動,我就能知道企業發生什麼。但這根本不足夠。比如麗珠,你可以肯定它的財務或者現金流向上拐點出現了(我也僅限於報表),但是一種什麼性質的拐點,是個短期2-3個季度的,還是3-5年的?很難下結論的。那麼你分析其3大類產品的市場,你也只能按目前的銷售狀況推斷未來的銷售,你根本不會知道未來的市場狀況包括對手產品在藥監局認證的情況,醫院銷售的速度。
而早期投長春高新的醫藥高手就看到了其金賽和百克的價值,這也沒辦法從財務上給出結論。
其實這裡大家都誤解的是以為我不重視財務分析。我想說的是,財務分析在中國遠遠不夠。你說的施洛斯只看報表,不瞭解這個產品,不看網絡或報紙新聞,我不知道具體情況,但那基本都是屬於那種撿煙屁股的投資,肯定做不到長線持有的,也僅限於某些行業或公司,也是過分誇大報表分析的作用。
否則你根本不可能知道李寧在2010年已經發生的變化,不知道民生銀行NIM 較高的實踐意義。但這些瞭解過後,我反而得出簡化的結論: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公司才能為股東創造價值。
06-10 23:59
回覆
湯貓:
恕我直言,lz寫的思路比較亂。一會價值投資在中國不好用一會兒財務無用一會兒又要移民。 投資者要做到的是透過多年連續的會計報表以及隱藏在數字後面的東西, 掌握公司的經營情況,驗證並跟蹤自己對行業和公司的判斷。 太多例子已經說明, 基本面投資在中國股市能賺到錢。
06-10 23:43
回覆
歲寒知松柏:
8年前我取得會計師職稱時,以為自己會計入門了,結果近幾年發現當初自己會計根本就沒有入門,連「資產」的概念都搞不清楚。

「資產」是什麼,我估計很多資深會計同我前幾年一樣說不清楚,比如用100億建茅台和100億建寶鋼,為啥同樣數額的資產,會產生完全不同的利潤,那麼這兩個100億是等值的嗎?

也許,8年後我又會認為現在的我會計仍然沒有入門。我常常看到很多人評論會計或財務,其中不乏貶低輕視之詞,但他們自己未必是會計專家。

我只想說幾個案例:格雷厄姆是很多現代會計準則的制定參與人,而巴菲特的會計水平,早在40年前就已經爐火純青,他日常的工作主要就是看報表。其30多年前著作的《通貨膨脹欺詐投資者》,就已經體現了世界頭號資本家對資本的理解精髓,將宏觀與微觀,定性與定量完美結合。如果說巴菲特只憑財務報表買中石油代表性不夠的話,那麼他的大師兄施洛斯60年來幾乎從不見管理層,連電腦都沒用過,僅憑看報表,亦取得驚人的成績,這是否能說明一些問題?
06-10 23:25
回覆
柴迷:
回覆@申文風: 我倒覺得不說什麼炒股不炒高的問題。以前的發展也是有目共睹的。恆瑞的孫老闆好像20年前承包恆瑞的時候指標是年利潤8萬,2011年的淨利潤已經超過8億了,一萬倍。這樣的好企業不說了。看看我們中國的企業在幹什麼,美國的在幹什麼這點才是未來的關鍵。到了2012年了,單是從 比亞迪做電池碰撞測試是在電池上畫條線讓測試機構做碰撞試驗,在壓縮了一半後依然具有安全性,而標準測試是任意角度做;忽悠云計算的企業都是在想弄點政府補貼或者賣點硬件;華為沒有辦法從產品或產業創新,提升來消化未來電信運營商衰落帶來的利潤下降等來看,我們要完成所謂的產業結構升級真的很難。原因很多很複雜。沒有這個升級,這個國家的經濟水平還是落後的。當然,這都是宏觀的,投資者關心些微觀的事情可能是個比較微觀的事情。比如長信科技的最後一條生產線什麼時候達產,良品率多少,接單情況如何。
比如NXP 下的RFID 部分是收購了個小的RFID 公司為主體,這公司的天線技術好,全向的,這個是人家做了多年紮實研發的。我們中國企業就忽悠一個物聯網,有做了什麼有建設性的實際工作嗎?也就是說如果你真的看好物聯網,那可以好好研究人家的相關公司,中國你是找不到這樣的公司的。未來消費電子很重要的MEMS ,你就得研究ST ,不會是研究個代工廠吧?
06-10 23:20
回覆

湯詩語:
回覆@學經濟家: 《滾雪球》裡提到,早年巴菲特開股東大會,沒幾個股東來,更少有人提問,於是巴菲特就要公司的員工扮成股東,在股東大會上向他提問,他侃侃而談。
06-10 22:33
回覆
棗樹:
典型屁股指揮腦袋
06-10 22:28
回覆
湯詩語:
另外,我認為預測出精確的數字是不可能的。有很多分析報告,三季報之後,預測年報,還有正負10%的誤差;預測第二年,又有正負25%的誤差;預測第三年,誤差會大到使預測值變得毫無意義。換句話說,如果把財務分析的重點放在預測未來上,我認為其意義是不大的。財務分析應該主要看公司的經營、行業的變遷對各項財務數據的影響,是分析歷史的一項工具。
06-10 22:24
回覆
柴迷:
回覆@學經濟家: 哈哈,這段很精彩,希望喜歡推導的經濟學家來看看,讓那些老吹自己知道因為。。所以的磚家看看。
06-10 21:59
回覆
二元思考:
能力圈內看財務數據,否則是瞎子摸象。
06-10 21:57
回覆
湯詩語:
個人認為它們同等重要。沒有財務分析,很多觀察是很難形成結論的,因為缺證據支撐;而不觀察,財務分析就是空談,意義不大。但我也發現,因為財務分析涉及到一大堆數據,且很多數據不容易查,所以很多人就懶得分析了,然後喊口號說觀察就夠了,這是懶人的推脫。當然了,這類不願意分析財務數據的人,恐怕更懶得做實地調研。
06-10 21:47
回覆
Ricky:
同意
06-10 21:37
回覆
謙卑的修行:
認同老兄的觀點,如果認為中國經濟會在5-10年崩潰,那現在唯一的途徑就是賣掉所有所內資產然後移民,根本就任何的必要去配置國內的任何資產,房產、股票、現金到時候都會一文不值。只可惜我沒得資本移民,有點現金在手放著也是貶值,除了用來配置國內資產之外,也沒別的辦法,對未來也只能在謹慎中始終保持一種樂觀態度,既然現在買不起房子,那就只能配點股票資產了。
06-10 21:24
回覆
君之雅:
//關於劉元生長期持有萬科的事兒,聽過一個八卦。當年王石急瘋了要搞股份制(他一直被深特發隨便操,撬,想端他的鍋搞他的錢),王石到處求領導搞股份制試驗,得到批准後到處狂推銷股票。曾跟他做教學儀器往來交情不錯的某位香港佬,更精於樂器而不是股票的老劉同志,就被拉來支援。
06-10 21:18
回覆
天天靜心課:
回覆@學經濟家: 這個段子要轉!
06-10 21:12
回覆
Danielz:
回覆@學經濟家: 哈哈,聽起來很靠譜。可以查查當年股改文件,看看劉先生在哪頭。
06-10 21:06
回覆
學經濟家:
回覆@盧山林: 啊哦,關於劉元生長期持有萬科的事兒,聽過一個八卦。當年王石急瘋了要搞股份制(他一直被深特發隨便操,撬,想端他的鍋搞他的錢),王石到處求領導搞股份制試驗,得到批准後到處狂推銷股票。曾跟他做教學儀器往來交情不錯的某位香港佬,更精於樂器而不是股票的老劉同志,就被拉來支援。說發出去之後,盡快賣掉收回。結果呢,老劉是香港人,賣出之事,好像深交所把他給登到法人股裡了一直搞不定。直到全流通。

據內部人士透露,老劉持有萬科股票在市值過億之前,年年都要去董事會抱怨,質問的,說王石坑他,說國內製度操蛋等等。直到過億了,才不怎麼吭聲了。後面有沒有表達感激,我沒問,呵呵。

一塊兒泡論壇的一位深圳金融界的朋友說,他當時也被狂推萬科股票。還被拉去參加銷售會。那時基本是地攤級的普通人逮誰是誰。本來也想支援十萬八萬的,可是一些哄普通人的話聽著有點反感。有幾段講完後來傳來密集掌聲和叫好聲,扭頭一看靠這不是萬科的一批員工小夥子混充聽眾嗎就更反感。結果就沒買。呵呵。
06-10 20:38
回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829

咬開香腸黑的的原隻老鼠做內餡

1 : GS(14)@2014-12-01 22:18:27





買香腸附送鼠肉口味!「我以為那是胡椒,後來竟發現是老鼠腳。更糟的是,那鼠腳原來連住整個身體,包在香腸之間。」俄羅斯28歲的沃龍科夫(Anatol Voronkov),在超市買來香腸做三文治,惟咬了數口才發現內有不妥,驚見內藏一整條鼠屍。他立即有反胃感覺,但慶幸妻兒還沒有吃。他已向環境及衛生當局與超市投訴,死鼠亦送化驗以確認有否惡菌。沃龍科夫從此怕了香腸,妻子更開始受影響只吃素,炮轟香腸工廠犯下大錯,應該關閉。英國《每日鏡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201/189540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6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