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最新統計:單獨兩孩實施近兩年全國申請量185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19555.html

最新統計:單獨兩孩實施近兩年全國申請量185萬

一財網 王羚 2015-12-01 17:12:00

截止到2015年6月,申請再生育的單獨夫妻中約有五分之一已經懷孕。而根據中國人口學會的調查評估,到2015年6月,全國單獨兩孩出生在45萬到60萬。

根據最新統計,截止到2015年10月底,全國共有185萬對單獨夫妻申請了再生育,占全國1100萬對符合政策夫妻的16.8%。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昨日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證實了這一數據。

單獨兩孩政策於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公布,2014年1月開始各地陸續實施。最晚的是河南省,2014年6月3日實施。

翟振武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曾表示,單獨二孩申請人群的主要特征為城鎮為主、80後為主。截止到2015年6月,申請再生育的單獨夫妻中約有五分之一已經懷孕。而根據中國人口學會的調查評估,到2015年6月,全國單獨兩孩出生在45萬到60萬。

翟振武分析,上述數據表明,單獨兩孩申請的情況基本符合當初的預期。當初的預期是1100萬單獨夫妻中有60%會生二孩,總計多出生人口660萬左右。後來再次進行調查後,生育意願調低到43%左右。

翟振武認為,既然是意願,就會有變化,高一些低一些都正常。

“單獨夫妻的總體年齡要比全面兩孩目標人群小一些,大部分是80後,他們不一定著急生,所以剛開始申請的可能低一些,2016年以後應該會更多一些。”翟振武說。

根據調查,符合政策的同齡婦女中,年長婦女再生育意願的確更為強烈。比如對廣西南寧、廣東佛山、山東膠州一年來的分年齡申請數據進行分析,發現符合條件的35~39歲申請者占同齡婦女的比例達到60%以上,而25~30歲年齡段的二孩申請率不足50%。

從再生育理由看,“單獨”夫婦再生育的主要考慮前三位因素分別是“降低獨生子女風險”(50.1%)、“給孩子一個弟弟或妹妹做伴”(30.5%)、“減輕子女養老負擔”(25.7%)。

衛計委副主任王培安也在11月10日的國務院新聞辦關於全面兩孩政策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單獨兩孩申請的情況符合預期。

根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采訪,更多的人口學者認為,單獨兩孩遇冷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南京大學人口學者陳友華表示,到2015年6月,單獨兩孩政策在全國已經實施了一年到一年半了,總計出生人口只有50萬左右,差不多是此前有關方面預計年增加出生人口200萬人的四分之一,當然算是遇冷。

人民大學人口學者顧寶昌也表示,從申請的數量和他在各地就生育意願和申請情況所做的調研來看,單獨兩孩政策確實是遇冷了,應該說敲響了一記警鐘,值得有關方面警醒,中國人的生育意願早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1月初,習近平主席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中提到,“當前,中國人口結構呈現明顯的高齡少子特征,適齡人口生育意願明顯降低,婦女總和生育率明顯低於更替水平。”

他同時指出,“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以來,全國符合政策條件的夫婦有1100多萬對。截至今年8月底,提出生育二孩申請的只有169萬對,占比為15.4%。另一方面,中國人口老齡化態勢明顯。”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人口學者認為,這表明國家領導人對中國人口新常態有深刻的認識。他同時強調,根據統計,9月份全國單月申請量為7萬,10月份為9萬,從這個態勢來看,確實申請再生育的熱情不高。他建議,目前要想辦法為70後大齡育齡婦女再生育提供便利條件,避免全面兩孩遇冷。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655

中國芯專利申請量23倍增長 欲擺脫歐美技術掣肘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7447.html

手機圈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蘋果一“饑渴”,其他手機品牌就要挨餓。其實說的是由於高端芯片供應有限,在芯片廠商選擇客戶時,國產手機廠商只能“稍等片刻”。

如今,雖然蘋果已走下神壇,但背後折射出的畸形的商業生態狀況依然存在,“一芯難求”的局面仍然困擾著渴望走高端路線的終端手機廠商。而在其他領域,雖然如華為海思、中興微電子等國產芯片的自給率逐年提高,但在對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的通信、工業、醫療以及軍事的大批量應用中,依然是國際芯片廠商的天下。

中國社科院在2014年《經濟藍皮書》中指出,中國工業雖然存在產能過剩狀況,但很多行業的高端環節大量依賴進口,例如,芯片90%依賴於進口,每年進口額超過石油。

“中國的集成電路需求量達到了萬億級別,但和市場需求相比,不到3600億的中國集成電路產值確實還是不夠。”深圳中興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新陽在4月26日知識產權日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全球芯片專利數量在過去18年里實現了6倍的增長,而中國芯片則實現了23倍的增長,從數量上中國已經成為芯片專利申請第一大國。

“相比國際企業,中國的集成電路企業需要補的課太多,但要想不受制於人,就必須找到自己的長處,逐步追趕,5G設備上有很多的機會。”劉新陽說,中興微電子希望在5G終端芯片領域做到全球前三。

“空心之憂”下的追趕

中國半導體產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全球芯片銷售額較上年同期下降5.2%,全年銷售額略低於2014年的歷史最高水平,其中,中國市場增長7.7%,為銷售額唯一增長地區。

從體量上看,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最大、增長最快的集成電路市場,2014年市場規模首次突破萬億。

“中國集成電路的發展是極為快的,在芯片產業涉及到的幾個領域中,IC設計增長38.7%,IC制造業增長25%,IC封裝業則增長達到16.9%,對比全球個位數的增長,呈現爆發趨勢。”劉新陽對記者表示,去年中興微電子出貨量相比2014年有成倍的增長,其中核心的4G芯片增長達到10倍。

劉新陽說,雖然起步較晚,但從追趕的速度來說,中國企業具有在某一領域趕超歐洲企業的技術實力。

“過去我們說IC的投入有三高,高風險、高投入、高產出,對於資金的需求非常大,隨著摩爾定律的演進,現在要做16納米的芯片,投入的資金金額不能低於億元級別。”劉新陽表示,但目前中國企業迎來了較好的發展機遇,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支持,資本推動的支持,讓有技術積累的企業有更多的空間發展。

在國際專利檢索公司QUESTEL發布的《芯片行業專利分析及專利組合質量評估》報告中,中國企業在芯片專利數量上已逐步趕上國外老牌企業。

但也有業內人士提出質疑,認為目前在很多高精尖的領域中,如高速光通信接口、大規模FPGA、高速高精度ADC/DAC等主要依賴美國供應商。對此,劉新陽對記者表示,從光到電,電到數字需要一些轉換的技術,我們把這塊的技術叫做ADDA,但很多國內的團隊都在做技術積累,國家也在支持,會有實現突破的機會。

“手機這塊我們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射頻團隊,也有自己的產品,目前五模的芯片可以使用自己的。而在基站的處理器等產品上,基本可以做到自己供應。”劉新陽說。

“超車”的機會

據QUESTEL報告統計,中國芯片專利申請量從2001年之後出現穩定增長,自2010年後申請節奏顯著加速,技術創新越來越活躍,整體水平越來越高,對芯片行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更加重視,到2012年超過3萬大關。在全球芯片專利申請量前30位專利權人中,日本公司居多,日立、東芝和NEC排名前三位,其次是美國的IBM、英特爾、德州儀器、高通等老牌企業,中興通訊、華為的專利申請在國內企業當中排名靠前。

但和國際廠商相比,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認為仍有天然的差距。他對記者表示,目前國產芯片廠商和國際廠商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商業模式上的差距,美國有很多IDM公司,韓國有從頭到尾的產業鏈,中國各自為戰,沒有清晰的模式;二是龍頭企業差距,國內企業的銷售額和生產規模與歐美公司相比有一定的距離;三是生產工藝和技術上差異;四是資本差距,有傳言稱國內集成電路制造行業全行業的研發投入不及英特爾一家的六分之一。

這意味著,由於難以依靠自身積累完成再投資和持續的研發投入,中國芯片廠商從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但在很多廠商看來,這並不代表未來沒有“超車”的機會。

“華為對於芯片的研究從1991年就開始了,海思芯片去年也實現了5000萬片的發貨。”華為輪值CEO郭平對記者如是說。

而劉新陽也認為在5G時代,中國廠商,特別是具有通信能力的廠商在集成電路領域有更多的優勢。“5G技術有更多的連接,可以解決物聯網多連接、低延時的需求,這都是中興微所擅長的領域。”他認為,智能制造和物聯網需要集成電路提供更多的智能化或者通信的能力,包括計算、存儲、無線控制,同時也聯接更多的終端。

“終端芯片應用趨勢上會與智能家庭結合,與未來多媒體數據中心結合,整體市場有很大潛力。”王艷輝對記者表示,從2016年市場,智能終端品類向更寬泛的形態發展,而智能終端市場的活躍會讓中國芯片產業有彎道超車的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302

聯合國:中國2015年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

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周三發布《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年度報告,2015年中國再次成為全球專利申請最多的國家。

報告指出,中國去年專利申請數量達到歷史性的101萬件,超過去年全球全部290萬專利申請量的1/3,美國去年的專利申請量為52.6萬件,僅次於中國,位居全球第二。日本與韓國分列第三和第四位,專利申請量分別為45.4萬件和23.8萬件。

專利申請最多的領域為計算機技術、電氣工程和數字通信。

WIPO總幹事Francis Gurry表示,知識產權申請數字上升展示了在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減緩的背景下,大家對於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有所提高。中國是我們的主要推動力,申請量“獨一無二”。

去年全球專利申請中,絕大部分面向國內,國際專利申請僅占1/3。中國國際專利申請量只有申請總數的4%,不過中國的國際專利申請量正在“緩慢而漸進地”增長,正處在讓創新成為經濟戰略核心的進程中。美國國際專利申請量23.8萬件,占申請總數的45%,領跑全球。

總體而言,去年全球所有專利申請最終獲通過的數量為120萬件,占總數的四成,同比增長5.2%。另外商標知識產權申請量同比增長15.3%至近600萬件,工業設計知識產權申請量同比增長2.3%至87.2萬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4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