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日立業績獨紅 勝在「見好就收」

2012-6-4  TCW




二○一一年,可說是日本家電的黑暗元年。索尼(Sony)、夏普(Sharp)、松下(Panasonic)三大電器,紛紛被電視的虧損擊沉,三廠虧損總計達一兆六千億日圓(約合新台幣六千億元)。

在這同時,同樣老字號的日立(Hitachi)卻是異軍突起。二○一一年度淨利甚至比前年增長四五%,創下三千四百七十一億日圓的新紀錄。

捨得放手,金雞母也賣

雖然《日經Business》指出,電視價格在短短三年一路狂跌,讓家電業兵敗如山倒。但日本家電業者虧損背後,顯示的是日本企業決策緩慢,守成有餘,攻擊不足的一面。

相對索尼等三家企業的黯淡,日立做對了什麼?面對存亡,日立採取的戰略,也適用於多數日企的一帖猛藥;這個藥方,就是「放手」。

放手的第一步,就是見好就收,隨時修正核心競爭力。

「日本企業總以為能靠技術勝出,這正是錯誤之處,」日立董事三好崇司點出了失敗的關鍵。自從一九五三年,夏普量產第一台日本電視機以來,電視就成了日本家電的代名詞。如今,三大廠執著於技術光環,卻抵擋不了韓廠的低成本、低價格威脅。

相對家電三廠,日立步步淡出手機、半導體業,逐漸和德國西門子(Siemens)、美國奇異電子(GE)這類工業電子掛鉤。「對於市場變動激烈的產業,就 得保持距離,」日立社長中西宏明說,像日立環球儲存科技(HGST)這樣賺錢的金雞母,日立仍趁高價以四十八億美元轉手賣給美國威騰電子(WD)。

除了放手技術,還得從組織文化下手,懂得決策下放。

日立從二○○九年起,徹底執行「社內分社」制度,旗下四十個事業單位如子公司般獨立運作,必須自籌經費,自尋生存之道。加上四等級的評比制度,事業單位的 評等越高,越可以獨立決策。以「慎重」著稱的日本企業,一個決策往往耗日曠時,延誤商機。現在即使一個部門,也可以立即決定在中國興建工廠,事後再向總公 司報備。

二○○二年,日立不敵科技業泡沫化,面臨裁員兩萬人的存亡危機。面對日立的成功改革,不知索尼等家電三廠,是否也得經歷黑暗,才能學會這一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