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欲走出代工「搖籃」 獅嶺皮具在「三高時代」轉型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1230522690/

啟群拿著一個深黃色的真皮單肩包,指著底邊縫線的位置,對周圍的人說:「就是車這裡,要求高一點,9元/小時,誰能做?」

而圍上來的人伸手去摸了幾下車縫,掂量著自己的技術水平,技術不夠的或是嫌錢少了,自動走開了,剩下來的人開始討價還價,「老闆,快過年了,9塊錢也太少了。」

這就是廣州市花都區獅嶺鎮人力資源市場裡正在發生的臨時工和工廠負責人之間的對話。臨時工是令當地政府頭痛的一類人群。而最為頭痛的,是在這個被稱之為「東方佛羅倫薩」的中國皮具之都,如何實現從加工、製造到創造的轉型。

找臨時工救場

在獅嶺鎮人力資源市場,空間被隔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正常的招工場所,裡面空空蕩蕩的,一側是黑壓壓一片的臨時工招聘市場,擠滿了應聘者、摩托車、面包車、小轎車和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

作為獅嶺一家小皮具廠負責人的劉啟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最近,他來這裡非常頻繁,主要是年底承接了一些大廠的訂單,急需一批人手,所以隔三差五就到臨時工市場找人。

吳強是臨時工中的一個,他說,前幾年他來獅嶺工廠裡做事,做了兩個月後老闆跑路了,本應到手的2800元工資由此泡了湯,自此,他就變成了專職的臨時工。

「每天干完活工錢拿到手,心裡踏實!」吳強說他做的是高車的活,幹一天差不多能拿到100元,現在快過年趕工,能漲到120、130元,一個月下來也有個近3000元。

一位本地人告訴記者,臨時工市場的熱鬧場景是從金融風暴那年開始的,當年有太多老闆半夜跑路,打工者們發現自己面臨拿不到工資的危險,自此不願進廠拿長薪,此後愈加成規模。

不過,即便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獅嶺皮具依舊高歌猛進,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世成告訴本報:2008年~2010年,花都獅嶺皮革皮具產業出口分別增長了30.72%、22.97%、36.5%,逆市飄紅。

目前,獅嶺鎮皮革皮具生產性企業8000餘家,皮革皮具產業從業人員近30萬人,年產皮具7億多只,年產值達到180億元,其佔中國箱包市場50%以上的份額,佔歐洲大眾流行箱包市場70%以上的份額。

與中國其他製造業聚集地相似的是,缺工已成為常態。

在第十一屆中國(獅嶺)皮革皮具節上,一位皮包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今年初,獅嶺用工情況非常緊張,有些小工廠用日結高工資引誘工人,很多工人不願進工廠當合同工,寧願做臨時工,加劇了用工荒。

該負責人認為,大量存在著的僅有幾個人的小作坊繁榮了臨時工市場,使得用工市場變得不正常,這種不穩定用工現狀不僅加劇了民工荒,同時也增加了行業的成本,政府應該在此方面加大調整和引導的力度。

欲走出代工「搖籃」

在廣州完美駿制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鄧業明看來,加工貿易盛行於上世紀80年代後期,當時3~5人就可以開工廠,但是20多年後的今天,許多小企業仍在重複同樣的事情,三五個人也可以開工廠,這就是一個問題了。

「2003~2008年,是中國加工貿易的黃金時期,當時僅憑加工PU產品就能賺取10%~20%的利潤,現如今,若把設備的折舊等算進去,貼牌加工也幾乎是無利可圖。」

獅嶺鎮一位皮包代工企業的老闆王某對本報記者算了一筆賬,今年以來,皮革上漲了20%左右,牛皮上漲了50%,人工上漲15%左右,現如今,一個工人月工資為2500~3000元,再加上人民幣升值了好幾個點,這些成本都要算在成品裡,一個代工的皮包只賺1~2元。

鄧業明認為,轉型升級是不可抗衡的市場規律,中國香港和台灣已經樹立了很好的例證,聰明的企業會抓緊時間轉型,受到的衝擊就不會很大。

而他的抱負是在2014年之前,將自己自創的「完美駿」品牌皮包打造成為國內的知名品牌。

在廣州完美駿制袋有限公司裡,鄧業明的辦公室正對著員工宿舍,宿舍每一層的空白處,都打著紅色的標語,諸如「品牌、規範、標準化」這類。

鄧業明說,在2003年創業之時,已做好了「五年計劃」,2003~2008年,是加工貿易的「黃金時期」,他在這期間將原來的民房工廠變為為標準化和規範化的加工企業。

2008年開始的「第二個五年計劃」,他用加工貿易賺取的利潤進行再投資,在軟實力和硬配備都準備好的情況下,進入品牌操作過程

鄧業明是獅嶺鎮一類具有典型意義的皮具行業老闆,在金融危機前後已經逐步意識到身處的產業加工階段正在走向盡頭,高利潤時代已經終結,轉身已是必然,只是,他們目前還無法完全擺脫加工製造的「搖籃」。

鄧業明介紹,目前整個公司的營業額仍然是貼牌出口貢獻較大,預計今年貼牌出口的營業額將達2億元人民幣,而自有品牌爭取在未來三年達到1個億的營業額。

「一年多前,我們70%的產能幫別人做代工,30%做自有品牌,現在這個比例剛好調轉,30%做代工,70%是自有品牌。」廣州泰瑪皮具有限公司國內渠道部總監李剛告訴記者,國外經濟的持續低迷使其所在的女式休閒包生產公司調整經營策略。

為國外做代工的利潤如今減少了10%~15%。」李剛表示,公司逐漸轉做內銷除了規避國際市場不景氣帶來的損失,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看中了國內市場這塊「大蛋糕」。

在「三高時代」轉型

2011年,國內外原材料價格走高、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提高,中國已進入不折不扣的「三高時代」,包括皮具行業在內的眾多中小企業陷入了自金融危機以來最為嚴峻的發展困境。

與此同時,持續上漲的成本又無法向成品環節延伸,面對低迷的歐美經濟和討價還價的客商,終端提價幾乎不可能。

外貿利潤微薄見底,國內市場卻如日中天,轉身向內是不二選擇。

然而轉型並未易事,鄧業明表示,代工貼牌只有簡單的生產加工環節,而做品牌則要解決渠道、庫存和銷售的問題,從頭至尾都要包攬,需要豐厚的資本作支撐。

李剛也坦言,內銷的路並不是平坦的。首先需要一筆不菲的資金運營自己的生產團隊和銷售團隊,還有消化庫存的壓力,而貼牌加工則是按照訂單生產,不存在庫存的擔憂。

除了資金,還有市場資源。

中國皮革協會常務理事長蘇超英認為,消費市場是多元化的,除了直接面向消費者以外,還可以採用電子商務平台的方式。

在內銷上,廣州泰瑪走的就是電子商務道路,「我們建立了自己的電子商務團隊,與各大網站和淘寶等電子商務平台合作,並進入國內電視購物頻道。」李剛介紹,明年公司將在業務不斷壯大的情況下開設國內實體連鎖店。

與此同時,李剛也認為目前消費者對國內品牌認可度不高也是內銷需要克服的難題之一,為此,他們選擇打出了差異化經營的牌——生產具有智能防盜功能的女士包。

對此,蘇超英對本報記者分析,轉型升級分為幾個層次的,不一定要高投入地去做,中國的中小型代工企業非常多,資金也不充足,它們其實可以從小的投入上做起,把自己的產品做細,把市場做精。

另外,也可以從管理和提高效率入手,提高管理水平、人員素質和勞動生產率,這些也是轉型升級的一部分,轉型升級不是可望不可即,也不是一定要大投入。

如今,令花都區獅嶺鎮委員會委員葉志鋒苦惱的是,一直以來獅嶺的皮具箱包產品給人的感覺就是物美價廉,即便近些年來產生了一些品牌,但還無法擺脫這樣的感覺。

「所以,我們近年來都重金推動企業的品牌、營銷和質量這三方面的發展,政府創造環境、培訓企業、給予引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