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海外併購屢屢受挫 中國企業遭遇成長的煩擾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19/4MMDcyXzM4MTA4Mw.html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企業正以更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

來自併購市場資訊公司 (Merger market)的數據顯示,大中華海外併購活動交易總額2010年實現創紀錄的620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157%。

「為了獲得海外原材料,擺脫過度擁擠的國內市場,大中華區企業投資海外的熱情日益高漲。」德勤中國併購交易服務領導人兼全球中國服務組聯席主席謝其龍解釋:「通過投資海外,大中華區企業還能夠獲得嶄新技術,在國內建立合夥企業,為未來投資目標國家鋪平道路。」

然而大量的海外投資未必能換來好的回報。

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油」)併購優尼科失利,中鋁併購力拓以分手收場——跨國「聯姻」結出的是一個個難嚥的「苦果」。

眼下,海外市場更加動盪不安,中國企業究竟能靠什麼走出去?

海外併購之痛

儘管國家大力鼓勵企業「走出去」,但中國企業的併購之路並不順利。

2005年3月,中海油與美國優尼科公司初步達成購售意向;4月4日,雪佛龍公司提出以164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併購優尼科;6月17日,時任美國財政部長的斯諾針對這筆交易發表講話,稱一旦中海油收購成功,美國政府將從國家安全考慮,對這一收購案進行審查。

但中海油並沒有讓步:當年6月23日,該公司宣佈以185億美元的價格、全現金方式併購優尼科;7月19日,雪佛龍公司也將收購價格提高至171億美元。

一天之後,儘管中海油報價明顯高出對手,優尼科董事會還是決定接受雪佛龍的最新報價;8月2日,中海油不得不撤回收購要約。

中海油的故事並非個案,在經濟全球化和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用跨國併購的方式來參與國際競爭。

「一筆成功的併購交易,不僅考驗著企業的實力,更是一場智慧的較量。」一匿名併購諮詢人士對記者表示。

礦業巨頭力拓集團就給中國企業上了生動一課。

2009年2月12日,中鋁公司與力拓簽署合作與執行協議,前者計劃以195億美元戰略入股力拓集團。

誰料想,力拓居然在當年的6月5日單方撤銷了這一合作交易,僅依據協議向中鋁支付了1.95億美元的違約金,轉而與必和必拓就合資經營鐵礦石業務達成協議。

事實上,單在2009年力拓就從中國市場鐵礦石銷售中獲得超過600億元的收益。此外,還利用中鋁收購化解了一場債務危機,通過增資從中鋁獲得102億元現金支持。

但力拓並不知足。2010年,該公司上海辦事處胡士泰等人因涉嫌侵犯商業秘密罪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在中國被捕,最終以商業賄賂罪行被判刑。

未來的併購高潮

只是,海外市場的不確定性並沒有阻擋中國企業的併購熱情。

德 勤報告指出,受英國和南美價值數十億美元能源與資源行業交易推動作用,海外併購活動在2010年最後一個季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51宗交易,價值高達 299億美元;且交易規模持續高於正常水平,2010年所有交易中近30%價值超過2.5億美元,創下自2005年以來的最高比例。

而在2011年上半年,大中華海外併購活動交易總額就高達170億美元。

「未 來數年,中國企業不會因為市場波動而削弱信心,相反它們會在海外併購市場和全球經濟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歷史數據表明,從海外交易量和交易額來看,大中 華競購企業的影響力持續增強,從2005全年約佔全球併購活動的0.5%躍升至2011年僅上半年就達到的約1.3%。」謝其龍指出。

併購活動在能源與資源行業企業中表現最為活躍,2011年上半年佔交易總量的四分之一;另外在中國政府的指導下,對其它增值行業也有相當比重的投資,如消費與運輸行業以及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這兩大行業共佔同期交易總量的29%。

最新發展是,大中華區企業紛紛從傳統的西歐和北美地區,轉向柬埔寨、哈薩克斯坦、蒙古和烏克蘭等更多不同的目的地搶購資產;數據顯示,西歐和北美的併購交易量比重已經從2005年的47%減為2010年的41%。

謝其龍認為,儘管大中華海外併購的基本動力仍然存在,但若潛在競購企業最終成功進行海外併購,他們將持續面臨海外交易的潛在挑戰,包括目標市場監管問題、宏觀經濟前景黯淡,以及由於文化意識形態的分歧對合併造成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