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品火鳯(42):君子貪婪/小人無義(第11冊第89回)

來源: http://notcomment.com/wp/?p=23308

網上有很多有心人收編《火鳳燎原》的精句,今次講的是經常被引用:

「貪婪天下之王道,無義天下之小人,正是陳宮眼中的霸主。」

這句話多人講,筆者卻找不到有人解釋此句,筆者就試一試。

 

第十一冊,第八十九回 貪婪道義

貪婪道義01

貪婪道義02

貪婪道義03

 

很多引此句的留言,均只引上兩句,卻忽略了第三句,就是陳宮認為呂布是霸主。
甚麼是霸主?這名稱始自東周春時代的春秋五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C%B8%E4%B8%BB

在先秦古籍中,「伯」「霸」兩字可以互通,「霸」本來是指諸侯中的長者,就像「伯」是指家族中的長子一樣。春秋五霸在古籍中往往也寫作「五伯」或「五侯伯」。

春秋時期的第一個公認的霸主是齊桓公,他是周朝第一大非宗室諸侯國齊國的國君,藉助名臣管仲的輔佐,多次舉行諸侯會盟,救援被戎狄進攻的衛國、邢國,壓制北進中原的楚國,並調解周王室的繼承危機,有「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之稱。齊桓公舉行的諸侯會盟,周天子的代表經常出席,為齊國的霸主地位帶來了合法性。

齊桓公之後,曾經稱霸的諸侯還有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等,歷史有春秋五霸之稱。鄭莊公、吳王闔閭、吳王夫差、越王勾踐等諸候有時亦在其列。

後世士人研究帝王稱霸的方法,稱霸道,與王道相對。

這裏留意:王道和霸道,是兩個概念。太平盛世,自有其規律秩序,為政者當以仁德行王道。
可是到亂世,原有的規律秩序已被打破,若要天下重回正軌,當行霸道,單憑義理已不管用。
貪婪和無義,正是講為建立新秩序而不揀手段。

 

貪婪道義04

 

《論語·里仁》:「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孔子所述,是君子所考慮的是道德(義),小人所考慮的是利益(利)。
在盛世中,當然可以高談道德義理,但在亂之中,空有仁德之虛名,是不會成功的。
火鳳中,陶謙所代表的是義,呂布所代表的是利,陳宮棄陶謙而就呂布,正是他看到呂布的霸道。

儒家經典中常有君子、小人這兩個詞的出現。
除了分辨兩者在道德上的高低外,也含有在上位者君子,在下位者小人。
所以也可以這樣理解這句話:「貪婪,天下之王道;無義,天下之小人。」
正如呂布所說,要貪婪才有原動力,行王道也要有利益才有推動力。
至於小人,反正都沒有甚麼地位,也就不能顧得上道義了!

 

作者網誌:http://blog.tokuhon.org

780 total views, 9 views toda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