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說史150315「殘暴蒙古」的事實與偏見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3/15/%e8%aa%aa%e5%8f%b2150315%e3%80%8c%e6%ae%98%e6%9a%b4%e8%92%99%e5%8f%a4%e3%80%8d%e7%9a%84%e4%ba%8b%e5%af%a6%e8%88%87%e5%81%8f%e8%a6%8b/

說史150315

「殘暴蒙古」的事實與偏見

礎執筆

 

“五窮六絕七翻身”可說是香港股民的常識吧,不過基本上沒有人作出過事實上的考究, 那只是一種毫無根據的都市傳說而已。同樣地, 群眾對歷史也有這種只基於印象的偏見。

無論中外,對「蒙古帝國」的印象都是負面的, 殘暴、破壞、野蠻、邪惡等語詞差不多是形容帝國的基本詞彙, “文明破壞者”幾乎是蒙古人的專用代名詞。

 

蒙古史權威學者杉山正明在其獲得“三多利學藝賞”名著《忽必烈的挑戰》書中, 一開始便用了近1/4篇幅, 舉出許多例證來消除普遍對蒙古帝國(包括中國方面的元朝)的既有誤解。***

 

〈被蠻族入侵的中國〉

野蠻的蒙古人殘害了中國人民, 奪取了南宋政權, 以高壓的統治手段, 更以人種區分,將漢人貶為最低等, 在其治下人民生活困苦…..是一般中史書的標準內容。

 

但事實上, 當年南宋的都城—-杭州, 被蒙古入侵時, 是以無血開城的形式來完成的, 負責帶頭攻城的, 便是南宋降將呂文煥(此前他是抗元最賣力的襄陽守將)。在蒙古統治下的杭州, 非但沒有被破壞, 反而維持了當時世界上最頂級城市的繁華與地位。***

(編按:反之,明太祖攻破元大都的時候,是縱火搶掠,滿城盡毀.)

 

漢人在蒙古統治下亦非沒有地位, 奪宋前的忽必烈便已任用漢人劉秉忠、姚樞等人作為他營帳的首腦班底。南宋降將一律受到禮遇, 所處境況及待遇均較過往為佳。簡而言之, 南宋差不多可說不是被攻佔, 而是被接收,***近似現代公司的收購合併, 員工仍舊留在原公司工作,換了的只是老闆而已。

 

蒙古之所以被中國史料被抹黑, 主要因為他犯了兩條大罪—-取消開科取士(或至少是大幅減少)和重商主義。****

 

沒有開科取士, 中國的士人便缺了升官發財的機會, 滿腹經綸的士人出於本能,駡臭蒙古, 他們還有什麼可做呢! 而將士農工商中最低等的商人, 提升至最重要的階層, 更是犯了意識形態的大忌, 嚴重抵觸中國傳統。(從來在中國, 讀書做官才是王道, 商人賺的錢都是汙穢的, 必須被做官的人奪取才合理。)

 

抹黑蒙古這現象並不是愛面子的中國人所特有, 其他地域的人也同樣“英雄所見略同”.

〈中亞大屠殺〉

在伊斯蘭文獻中, 記錄了蒙古人在尼沙普爾Nishapur和赫拉特Heart等中亞城市犯下了屠殺過百萬人口的戰爭罪行。***

不過這種說法違反常識, 當時中亞地區的城市根本上沒可能有這麼多人口, 例如赫拉特便頂多只容納得下十萬人。還有更無稽的是, 上述兩城在整個蒙古統治期間均保持了繁榮,其文明並無受到破壞。

 

(編按)

蒙古西征確曾在中亞數番屠城,但整體上酷烈程度和頻密度遠未如傳說中那麼利害.蒙古輕騎兵團長於機動和戰術運用,而拙於攻堅和持久戰,所以對城市甚為忌憚.(幸而草原極少有城牆的都市.) 城市如在其軍團歸路之上則更為大忌, 所以對降而復叛的城市每痛下毒手.*** 除了這種情況外,甚少屠城.

另外,為了施加心理戰, 蒙古人會自已刻意誇大“屠城業績”,以收震懾之效.

 

〈韃靼桎梏〉

在俄羅斯, 蒙古的統治素有「韃靼桎梏」的罵名。韃靼Tatarlar在發音上, 與希臘語、拉丁語的“Tartaros”音近, 意即“地獄”, 而“韃靼桎梏”亦可理解為受到地獄般的統治。

 

被史達林捧為民族英雄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因擊敗條頓騎士團DeutscherOrden, 阻擋了其侵略而享有有盛名。不過那場勝利似乎是得到蒙古的幫助而完成的。而且涅夫斯基不只熱衷與蒙古聯手, 更親手打壓羅斯人針對蒙古的抵抗活動,他的出身原是蒙古人的附庸。

「韃靼的桎梏」這種說法, 據俄羅斯史家J. Fennel判斷, 是在涅夫斯基背叛蒙古人的一刻才出現的,這時他開始把自已定位為“斯拉夫民族的解放者”,打碎韃靼桎梏的英雄。

(編按:這和努兒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叛明如出一轍,之前,他是遼東總兵官李成樑的忠實走狗,專門打壓蒙古人和其他滿洲人.)

 

“將現代的價值觀或印象過度套用在過去, 憑藉一些當時方便來作解釋, 只會讓我們離真實的歷史愈來愈遠。”同樣地如果心存偏見, 不去實是求是,認清事實, 那亦只會離真相越來越遠。

股民在輸錢時, 如只存有被大戶逼害的偏見, 而不去面對事實真相—-自己技不如人, 那除了繼續輸錢外, 實在看不到有任可幫助。

 

 

參考書目: 《忽必烈的挑戰:蒙古與世界史的大轉向》(1995) 杉山正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535

諾獎得主:IS殘暴如納粹

1 : GS(14)@2015-03-26 00:59:52





IS作惡多端,人神共憤,二○○一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籍印度裔作家奈保爾(V.S. Naipaul),就在英國《星期日郵報》撰文痛批IS野蠻殘暴比得上納粹德國,是納粹以來全球最大威脅。奈保爾指,IS惡行纍纍:將人活活燒死、釘死在十字架上、砍頭,唆使兒童學習「享受」殺人、逼數以千計婦人和女童做性奴、以至將同性戀者扔下山崖……這些中世紀畫面,竟在廿一世紀出現,IS的狂熱野蠻,絕不比納粹德國遜色。



接棒做「第四帝國」


他指出,IS奉行的原教旨主義,是以先知穆罕默德在公元六世紀的出生為「基礎」,對於《可蘭經》出現前的文化,不但否認其價值,甚至連這些文化的存在都否認,視之為錯誤、異端。此所以IS在佔領地區會瘋狂破壞文物,甚至屠殺參觀博物館的遊客。奈保爾又調侃IS,「棄掉哈里發國稱號吧」,乾脆自納粹德國接棒做「德意志第四帝國」。事關IS狂熱分子都奉行反猶太主義,相信自身的優越性;IS事實上正「致力發動現代大屠殺」──IS已揚言要殺光什葉派回教徒、猶太人、基督徒、科普特人和雅茲迪族,亦已把多個城鎮、地區的平民殺光和趕走。而且IS跟納粹德國一樣反民主,IS就是個極權主義「國家」;IS那些散播恐慌的「職業水準影片……更是連納粹德國宣傳部長戈培爾都會擊節讚賞」。面對IS這個反文明的禍端,奈保爾認為,各國若想保護思想意識和物質自由,就必須以「軍事殲滅」IS為共同目標。英國《星期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23/190863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939

北韓釋放6天 美大學生離世特朗普揚言對付平壤殘暴政權

1 : GS(14)@2017-06-22 07:42:12

■瓦姆比爾去年3月被押上庭,判勞改15年。美聯社



被北韓拘留近一年半而變成植物人的美國大學生瓦姆比爾(Otto Warmbier),返國六日後前天在醫院離世,終年22歲。家人指瓦姆比爾之死是北韓造成;美國總統特朗普揚言要對付平壤的「殘暴政權」。



上星期二才跟兒子團聚,瓦姆比爾父母前天宣佈壞消息,兒子在當地下午2時許與世長辭,「很不幸,我們兒子在遭受北韓人可怕對待與折磨下,恐怕只能得到我們今天所承受的後果」。雖然兒子返國以來一直處於「無反應清醒」狀態,但父母相信他走得安詳,「上周二他返到辛辛那提時無法說話、甚麼都看不見,亦對別人言語毫無反應,看來很受難甚至是痛苦……縱然我們無法再聽到他的聲音,但他表情已變得平和,相信是感受到自己已回家鄉」。



「表情平和 感受到回鄉」

「無反應清醒」是描述永久植物人狀態的新醫學名詞。瓦姆比爾上周二抵美時要由人抬落機,其後醫生檢查他身體狀況,證實早在北韓已陷入昏迷的他能呼吸及開合眼睛,但對外界毫無意識,未知原因,只能證實他沒遭虐打,但同時並無北韓所指的肉毒桿菌中毒迹象,腦組織嚴重受創可能是心肺功能驟停令腦部缺氧所致,但健康年輕人鮮有這情況。俄亥俄州有驗屍官表示會查他死因。「這(北韓)是個殘暴政權。」特朗普回應事件,揚言「會對付北韓」,他相信瓦姆比爾在拘留期間「遇上很多不幸事情,但我們總算將他帶回家及父母身邊」,又指他的死「令我的團隊更決心要避免無辜的人落入毫不尊重法治與人權的政權之手」。國務卿蒂勒森直指北韓要對瓦姆比爾遭受的非法禁錮負責,並要求北韓釋放另外三名正遭拘留的韓裔美國公民,分別是牧師金東哲、平壤科技大學教授金學成及另一名教授金尚德。



■瓦姆比爾上周二被送回美國時要人抬下機。美聯社

美韓促釋放在囚公民

南韓總統文在寅亦對瓦姆比爾家人表示慰問,並促請北韓盡快釋放另外六名正在平壤被拘留的南韓人,且確保他們安全,但遭北韓拒絕。瓦姆比爾去年1月參加由中國青年先鋒旅行社(Young Pioneer Tours)舉辦的旅行團遊北韓,其間被指在入住酒店偷政治宣傳海報被捕,之後在記者會聲淚俱下承認犯錯,3月被裁定顛覆國家罪成判處勞改15年。旅行社對瓦姆比爾遭遇「深表同情」,強調曾嘗試跟他接觸但被平壤當局拒絕,表示以後不會再帶美國人遊北韓。瓦姆比爾在北韓為何變植物人,仍是個謎。有觀察家指北韓視美國囚犯為籌碼,應不會故意傷害他,可能是與衞生惡劣和醫療差有關,自己醫不好他就急急送回美國,並相信有北韓高層會為此感後悔,但亦有論者認為北韓根本不理會外界反應。美聯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21/200631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165

圓方集:政權的殘暴

1 : GS(14)@2018-01-15 03:28:14

「一地兩檢」本應是好事一宗,特區政府本來可以挾民意自重,給反對派來個下馬威,但是中央選擇用最粗暴的方法去推銷,權力之「得理不饒人」實在可怕!這個假期看了三本書,整體印象是:政權是很可怕的動物。我看的三本書是:1)章詒和《伶人往事──寫給不看戲的人看》;2)吳學昭的《吳宓與陳寅恪》,作者吳學昭是吳宓的千金;3)郭岱君主篇的《重探抗戰史──從抗日大戰略的形成到武漢會戰》。三本書的內容分別是關於戲劇、學者和戰爭。時空由民國初年到文革。先說《伶人往事》。本書描述一些對於非京劇迷來說比較枯燥的人和事,也寫得非常生動,書的重點是這些在舞台上響噹噹不可一世的名角,如何和中共這個新政權交往,那種對權力的膜拜,躍然紙上。當然亦免不了提到反左反右和文革種種運動期間,這些卓然有成藝術家被權力玩弄的慘況。陳寅恪被稱為中國當代最有學識的學者,吳宓是陳寅恪的忠實粉絲,兩人都是歷史學家,吳宓視陳寅恪亦師亦友。晚清民初的新文化運動之際,他們堅持中國傳統文化,這種堅持,令他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運動中飽受煎熬。陳寅恪因為是國寶,而且堅守不談政治,尚能相對明哲保身。吳宓卻沒有那麼幸運,被打入牛欄。

從不同時空看歷史

《重探抗戰史》的作者包括大陸、台灣和日本學人,我特別欣賞編者的一句話:「談中日大戰又怎可以沒有日本人的觀點呢?」。但是,作者用了大量《蔣介石的日記》作材料,所以評論上難免受蔣氏的角度影響。書中提到的一個觀點,我在其他書籍中也曾看到:決定抗日是不可為而為之,是蔣介石利用抗戰來鞏固自己的地位。當時不少學者包括胡適及陳寅恪基於國力原因,客觀上都不支持和日本公開為敵。論軍力,當日中國士兵的效率是日本兵的十份一,因為國軍的配備、訓練、通訊和動員能力都遠遠落後於日本。淞滬大戰,蔣介石作出重大犧牲,派出嫡系的中央軍傾全力主動出擊。國軍損失慘重,但蔣卻在軍閥群中確立了領袖的地位。看歷史可以從不同的時空去看:如果你看中國過去十年的歷史,你會折服於中國的經濟起飛;如果你看中國過去五十年的歷史,你會驚愕於中國共產黨政權的殘暴;如果你看過去一百年的歷史,你只會感到為政者的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套用陳寅恪的話「上詐下愚」;為了權力,犧牲了百萬計的人命……如果你是看一萬年甚至是一千萬年的歷史,人類只不過是蒼海一栗而已,萬事又何必那麼上心呢?張宗永思博資本高級合夥人兼亞太區總裁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08/202681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8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