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價值投資會讓人長壽 二元思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7beb2001010nli.html

近幾日的暴跌,二元似乎比以往坦然,甚至都不再去想看看盤面,儘管我還有不少投機股在帳上。

 

如果以近似有效的估值買入了符合安全邊際並具有長期競爭力護城河的公司,好像是沒有多少理由去看盤面了,去隨著盤面起舞搏擊損傷腦細胞了。

 

要做的似乎只是不斷的尋找可以持有10年以上的公司和從過程中糾正自己的錯誤。

 

做5、6年的財務報表分析似乎也比做盤面趨勢判斷更省腦力,糾結的也少。畢竟,找尋的是買入的價值基礎,而不是時機。與即刻的時間點關係不大。早一天,晚一天找到合適的公司,意義不大。

 

昨天加倉的長城汽車今天的雄起似乎也沒有帶來以往被證實後的歡樂。畢竟,以往追的是瞬間的準確,現在是持久的正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根據老祖宗靜養的觀點,價值投資似乎可以讓人過得更平淡一些,長壽。   

 

--二元寫於價值投資博客學習一個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31

美聯儲鷹派Fisher:太晚加息會讓通脹失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84

20140929feds-fisher-wants-october-end-to-qe3-sees-no-2014-rate-hike

達拉斯聯儲主席Richard Fisher周日表示,他擔心美聯儲升息太晚,可能會讓通脹失控。

據《華爾街日報》,Fisher接受福克斯商業新聞采訪時稱,美國經濟增長“毫無疑問領先於全球其他地區,我擔心美聯儲加息的步伐趕不上通脹。”

在提到工資上漲引發的通脹回升時,Fisher表示“我目前還不是很擔心,但我在達拉斯已經看到了這一現象,如果美聯儲不及時行動,那麽可能會蔓延到全國。”

鷹派官員Fisher一直是美聯儲超級寬松貨幣政策的堅定反對者,他擔心美聯儲向金融系統註入的流動新遠遠超過了實際需求,引發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因素。在本月初的FOMC投票中,他和Plosser共同反對“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保持零利率的決議。

Fisher指出,在達拉斯地區的調查中,“我們看到了工資導致的通脹上漲壓力創下危機以來新高。”

他警告投資者為加息做好準備:“我們一直在助推市場,但在某個時刻,大樹們可能停止生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589

別小看創業輔助項目 它可能會讓你絕處逢生!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2/147893.html

i黑馬導讀:假如你做了一款APP,現金流只剩3個月了,再沒客戶就要拜拜了,然後你又沒錢營銷。那怎麽辦?用輔助項目營銷,這是一個起死回生的案例。


Crew基本保持十日十圖的頻率定期更新Unsplash,同時將Unsplash的網頁鏈接放上了Hacker News。Hacker News是一個集合互聯網上好資源並支持用戶票選的網站,社區內臥虎藏龍,匯聚了不少設計師、程序員和企業家,大都是日常工作中需要網頁素材的人,而這也是為什麽Crew選擇將其作為Unsplash推廣平臺之一的原因。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一切都讓Mikael Cho措手不及。

在Mikael Cho預想中,除了Unsplash的幾百號訪客,應該不會有太多瀏覽量是來自Hacker News。所以他也像往常一樣忙碌著,直到有一天,這組照片的攝影師給他發了一封郵件:

“哥們兒,首先,很榮幸你喜歡那些照片!雖然不知道你做了什麽,但我得告訴你,現在粉絲已經要把我那組照片的帖子擠爆了!”

於是Mikael Cho去Hacker News一探究竟。

Unsplash已經加精成為Hacker News的冠軍熱門貼。有圖有真相:



滿屏的轉發全托那組不消一個下午就拍完的圖。

整個過程發生得太快,就像魔法一樣。這一切都是怎麽發生的?幾個小時內有越來越多人關註了Crew,遠遠超過了過去整整一年賺來的眼球。全因創立Unsplash的單純初衷:分享有價值的東西給有需要的人。Crew團隊最初只覺得只要有百來號人覺得有用,那Unsplash也算成功了。只是不曾想,小小的Unsplash產生的影響居然能夠達到這般水平。

那天,Crew不僅收獲了價值創造的即期效益,也明白了要如何營銷才能在這個時代里發聲。
 
最好的營銷:無聲勝有聲

Mikael Cho坦言,他本人很討厭被人營銷。每當面對別人的推銷行為,他都傾向於拒絕,他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將自己的營銷信息強加給別人從而希望他們掏錢買產品的行為是不明智的。然而這種營銷手段卻普遍存在與現今社會。正如暢銷作者Jay Bauer在營銷書籍Youtility中說的:

“由於工藝與消費者行為的巨大轉變,客戶現在更需要的是一種能在五花八門的營銷手段中脫穎而出的新途徑:一種真正有用的營銷。”

諸如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這類社交網絡,每時每刻都充斥著巨大信息量。家庭中、工作上以及二者以外的地方都有各種各樣的設備讓這些信息無處不在,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前一分鐘剛收到了來自辦公系統的新消息,下一秒就有可能刷到朋友更新的推文。

所以Jay說,如今的營銷已不單純是與其它競爭對手爭奪客戶的註意力,還要與目標客戶最親密的群體展開爭奪戰。而用Jay的話說,要突破重圍,就要創造出“一種有用得能讓人們心甘情願掏腰包的營銷方式”。

Mikael Cho解釋說,這並不意味著讓你為自己的營銷向客戶收費,而是需要讓自己的營銷手段成功到即使有收費的必要,也能讓客戶心甘情願付款的境界。

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兩名教授通過調查研究《紐約時報》大部分電郵刊文後發現,想要擁有客戶和粉絲,首先自己要必須迅速創造價值。如今的社會,這條建議遠比你想象的要有價值。只有你先創造出價值了,人們才會加以關註。
二人的調查結果顯示,比起那些新奇和有趣的文章,人們更喜歡分享那些讓他們受益匪淺的內容:



除了作品本身的高質量,這些輔助項目也從旁提高了Jessica在設計社區中與目標客戶之間的曝光率。

同樣地,當還沒有任何人了解Crew時,Mikael Cho和他的團隊也需要找到一種能夠快速與目標客戶見面的方式。

Crew是一家科技初創公司,初創公司很大程度上是從成長速率上被定義的,因此,他們更需要找到一種快於常人發展方式。

開發工具就是Crew找到的一條途徑。
 
輔助項目的回報率

首先,諸如合作更加密切、想法更有創意這類心理上的回報是有據可考的。這也是Google為員工留足20%的時間用於個人自由創造開發的原因之一。

其次,Mikael Cho還發現了這些輔助項目還產生了一些可以量化的影響。在Crew成立的一年半以來,團隊有過四個輔助項目。

以下是這些項目及其影響的簡單介紹:

Unsplash

Unsplash 是一個每十天更新十張高像素照片的免費網站。
運營成果:

500萬獨立訪客;

成為Crew吸引用戶的首要戰場;

Crew很大一部分用戶是手機和Web設計師與開發人員。他們中有許多人就是通過Unsplash了解並註冊了Crew,常常會將Unsplash上的照片作為工作素材。以下是一部分Unsplash的用戶實例:



相較而言,要想單純地利用博客吸引回頭客,則需要將更新內容保持在一個高水平與高頻率上。可行,但更加費時。

Crew仍堅持更新博客,但Mikael Cho和他的團隊認為,如果能夠突破博客的局限,“是否還有能夠替代博客,或者是輔助博客的實用價值等待著他們的發掘?”
 
輔助項目的另4種益處

1.招賢納士

Mikael Cho當初並未預想到這些輔助項目能夠讓Crew的招聘工作有所突破,但他們確實驚喜地發現,有不少應聘者正是看過Crew開發出來的工具產品後才選擇了Crew。

單單是通過Unsplash平臺,Crew每周都會收到50份簡歷。而Crew現有的團隊成員中,有幾乎一半的人說自己是因為看過Crew的項目後才決定競聘的。

此外,Mikael Cho還發現,Crew傾向於吸引那些認同“創造價值是最好的營銷方式”信念的人才,而他們正是Crew所尋找的人。
 
2.讓心態“升等”

當Crew團隊成員見證了這些輔助項目所創造出來的價值,常常會倍受鼓舞,也啟發了他們思考應該如何也讓Crew內其他項目以不同的方式運營?如何將用戶支持或招聘流程帶到一個新高度?

既然營銷方式演變了,那麽創業的其他部分是不是也能發生一點有益的改變?正是見證了輔助項目給傳統營銷方式帶來的巨大改變啟發了他們不斷思考如何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手上的工作,而不會因為一種方式在過去有所成效就變得人雲亦雲。
 
3.在不弱化核心產品的前提下進行功能測試

現有許多輔助項目其實是Mikael Cho的團隊打算賦予Crew的潛在產品特色。通過將這些特色分為不同的網站,Crew就能夠在避免弱化核心產品的前提下對這些產品功能進行測試。
 
4.為新聞/搜索提供更多契機

如果能將開發的工具分為不同網站運營,那麽因此犧牲的域名換來的卻是高曝光率和回頭率。

這樣做不僅給產品提供了更多被新聞報道的機會,還有成為諸如Hacker News或Product Hunt這類網站內加精貼的機會。

人們會記住Unsplash,或者搜索諸如“打造一款應用的所需成本”這樣的關鍵詞,而不是去記一長串諸如free-photos.pickcrew.com或者howmuchtomakeanapp.pickcrew.com這類域名。

因為比起域名,人們更容易記住簡單的產品名稱,產品的使用頻率也會更高,名聲也會傳播得更快。當然,你可以選擇附加一個鏈接來將用戶吸引到主頁去,比如Crew通常會在每個獨立的工具網站上附加一個“Made by Crew”為用戶提供鏈接。這麽做確實讓Crew的目的達成了。

另外,由於訪問量之大,工具網站常常也會在搜索引擎內贏得關鍵詞排行靠前的位置。而在相應的搜索結果內,你還可以置頂一篇包含主要關鍵詞的博文,以便搜索結果能在第一頁就將自己的產品呈現給用戶。

其實這也是“打造一款應用的所需成本”的成功之處。當你在Google搜索條里輸入“打造一款應用的所需成本”,你會在搜索結果首頁就看到“打造一款應用的所需成本”,而這只花了幾個禮拜的時間。


如何正確地開展輔助項目

並非所有想法都值得你花時間將它打造為輔助項目。當Mikael Cho的團隊有了一個新想法時,通常會通過以下的標準來進行考核,以決定這個創意是否值得花時間:

1.小規模

所考慮的工具規模應該是較小的(通常占到一至兩頁的網頁篇幅)。當Mikael Cho第一次將團隊創造出來的工具產品展示給Crew的投資人之一Fred Destin時,他驚訝地說:“緊湊地看起來就像打了類固醇。”

而這正是Crew輔助項目產品的寫照。在Mikael Cho看來,運營輔助項目的最好方法就是保持簡單,以比其他人更加簡潔的方法解決問題。將產品功能縮減到最少,沒必要的話甚至不去擔心代碼的問題。Unsplash當初就是一行簡單的代碼編寫而成的。簡單將會是產品的優勢。
 
2.最低限度的更新頻率

鑒於輔助項目的規模較小,因此維護和更新的程度也要相應地降低。

你的目標就應該是讓產品在日後盡可能避免升級,或是在需要提供後續價值時只需要一點點升級過程。

只有在一款產品運營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升級則有著使其變得更好的潛力時,Crew才會選擇對產品進行升級。而這個“出乎意料的好”在他們眼里,指的則是Crew排行前五的訪客來源。

如果真的需要對一款營銷項目進行升級,那麽首先要問問自己“升級這款產品是否比創造一款全新的產品更具有價值?”

就拿Crew開發“打造一款應用的所需成本”來說,他們自產品發布以來就很少進行改動。只有當他們都看到了產品創造出價值了並且升級完善後可能產生較大影響的時候,他們才會想選擇對產品進行升級改動。

如果你發布了一款產品但卻發現無法讓用戶產生共鳴,那麽就接著做下一個項目,而不是耗費精力去試圖改變產品性能以圖扭轉局面。通常來說,嘗試新的不同項目會更有效率。

如今,人們往往以對用戶的實用程度來定義營銷的成功與否。但難過的是,實用的門檻也比以前高多了。過去曾被博客、信息導圖和在線研討會統領的營銷市場,如今已經被網站、應用和工具占據了。

此外,切忌被現有的思維套牢,循規蹈矩地認為別人做過的有成效的產品就是好的。如果你已經這麽做了,那就不要期待它能有任何新的收獲。

要想給自己的公司帶來實質性的影響,你必須創造出額外的價值。這是沖破這片營銷混沌的唯一利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238

俄羅斯政客指央行違憲:他們只會讓盧布貶值和加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500

NewRu消息,俄羅斯杜馬副主席Yevgeniy Fedorov呼籲對俄羅斯央行展開刑事調查。Fedorov在Русская служба новостей電臺表示,

我們已經提交申請,針對俄羅斯央行開啟刑事調查。俄羅斯總檢察辦公室表示正在推進該調查,並已經就央行的行為展開初步檢查。俄羅斯央行是俄羅斯的敵人。我認為,其將造成巨大的傷害。俄羅斯央行將會竭盡所能,讓盧布下跌,讓利率走高。

他指出,俄羅斯央行違反了俄羅斯憲法第75條。該憲法稱,俄羅斯央行的主要功能是保護和穩定盧布。

受經濟制裁、油價下跌和盧布崩盤影響,俄羅斯經濟停滯。不過,和美聯儲等西方機構不同,俄羅斯央行選擇繼續緊縮的貨幣政策,忽略了鴿派的呼籲。事實上,俄羅斯央行正在加息。10月31日,俄羅斯央行將基準利率由8%上調至9.5%。

screen shot 2014-12-02 at 12.49.33 pm

路透社報道,關註俄羅斯央行的人士表示,俄羅斯央行鷹派舉動的背後有普京的支持。

本周,盧布持續下跌,一度跌破54盧布兌1美元關口。

周二,俄羅斯經濟部下調2015年GDP預期至-0.8%,此前的預測為增長1.2%。俄羅斯經濟陷入衰退。

下圖橙線顯示了盧布的走勢,綠線為油價的走勢。

screen shot 2014-12-02 at 7.18.01 am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871

超級稻遇冷 消費者口味變刁會讓袁隆平心血白費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0220.html

超級稻遇冷 消費者口味變刁會讓袁隆平心血白費嗎

一財網 胡軍華 2015-10-21 13:53:00

解決超級稻的口感問題,在與東北大米的抗衡中找到立足點,在作者看來,也許比提升單產來得更迫切。袁隆平院士,您能接受這個建議嗎?

袁隆平是解決中國人吃飽飯的大功臣,超級稻如雷貫耳,名動中外。

但是時移世易,超級稻在慢慢走下神壇,質疑聲這些年越來越多。安徽部分地區種植超級稻絕收,讓袁隆平一下子成為輿論的焦點,也讓這位老科學家格外郁悶。國慶假期後,袁隆平發表署名文章《請別再向超級稻潑臟水》,回擊質疑,這篇文章中也做出了這樣的表示:“近期出現的質疑也暴露了超級稻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

超級稻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口感不佳。袁隆平說未來的超級稻會在提高產量的同時,提升稻谷的質量,解決品質不好的問題。

水稻是中國人的主糧,現在每年的產量超過2億噸,已經處於基本供需平衡的階段。

換句話說,吃飽飯已經不是問題,吃好飯才是問題。

85歲袁隆平設定的目標是,超級稻單產能夠實現每公頃16噸的水平,到90歲前實現單產17噸。

本文作者的擔憂是,袁隆平費盡千辛萬苦也許實現了單產17噸的目標,消費者卻並不買賬,不喜歡吃超級稻,這位科學家的心血會不會付諸東流了?

湖南是袁隆平的故鄉,也是袁隆平研發出超級稻的風水寶地。不少湖南人吃米飯有個習慣,喜歡吃幹、硬的米飯,秈米剛好有這樣的特性,超級稻屬於秈米。

到了上海,柔軟可口、粘性油性均大的粳米更受歡迎,是當地市場的主流消費品種。

不只是上海,粳米特別是粳米中的東北大米,在全國已經迅速成為主流,而秈米的市場份額日漸衰減,秈米中的早稻有些已經成為飼料用糧,幾乎是低端的代名詞。

當然秈米中也不乏精品,泰國香米其實就是秈米的一種,另外秈米中的晚稻由於生長周期長,口感要比早稻好得多,在南方仍有一部分市場。

但是從全國來看,口感更好的東北米已經超越了超級稻,成為市場消費的主力軍。這樣的消費趨勢轉型,看看數據就一目了然。

2002年,湖南稻谷的產量是2119萬噸;到了2013年,稻谷產量增長到約2562萬噸,總體有所增長,但是比較平緩。

再來看看黑龍江,2002年的時候,媒體報道稻谷產量是921萬噸;到了2013年,官方統計稻谷產量增長到約2221萬噸,是2002年的2.4倍,增幅遠遠超過湖南。

東北大米油性大、韌性強、有嚼勁,食味上不僅超越湖南的秈米,而且也超越了同屬粳米的蘇北大米,得以侵蝕蘇北大米的傳統市場,黑龍江水稻種植面積和產量的強勁增長已經清楚的說明了這個趨勢。

國內消費者現在需要的是吃好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出高價吃好大米。在黑龍江五常陸家村,有機大米的價格賣到一斤20元,銷路並不成問題。中糧集團、益海嘉里集團,近年來,都投入大量資源在東北建大米加工廠,花重金推廣東北大米,南方的秈米在這些大型企業的產品線中僅僅是從屬和輔助的角色。

解決超級稻的口感問題,在與東北大米的抗衡中找到立足點,在作者看來,也許比提升單產來得更迫切。

袁隆平院士,您能接受這個建議嗎?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566

永遠不要忽略這些細節,它會讓你的路演加分不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exp/2015/1204/153076.shtml

導讀 : 在路演中要講清楚的核心點有兩個:產品是什麽;用戶為什麽會喜歡它。

每個創業者都堅信,自己的產品是好的,是值得被投資人投資的。然而,現實總是很殘酷。失敗的原因,可能是創業者的項目本身存在缺陷,也可能是創業者過於“初生牛犢不怕虎”,在路演中犯一些常識性錯誤。那該如何少犯甚至不犯這些錯誤?

抓住核心價值,講清產品是什麽

通常,在路演中要講清楚的核心點有兩個:產品是什麽;用戶為什麽會喜歡它。但往往就是這些基本的要求,反而把創業者給難住了。

例如,一個研發單車功率計的創業項目,路演一開始,創業者就和投資人說外國競品價格虛高之類的,卻沒有說明自己的產品是怎樣的,以及用戶放棄大品牌而選擇它的原因。

也許創業者的初衷是想通過對比來突出產品優勢,但在投資人看來,這種貶低他人擡高自己的做法,實有“忽悠”的嫌疑。

其實,投資人在決定是否要投資前,首先要明晰產品的功能。所以,路演開場直接說:“我們是某某公司,正在做一個功率計系統,下面我們將說明為什麽用戶會需要這個產品。”這樣簡單直白的表達,比拿一大堆數據說事的效果好得多。

做好這些細節,將為路演“加分”

不要覺得,只要我的產品好,那麽演說不講究技巧也可以輕松獲得投資。其實,對創業者來說,光有一個好的產品是不夠的,好的演說技巧可能會讓你少走許多彎路。

1.帶著產品去路演

“為什麽3分鐘能講清楚的東西卻要用上1小時呢?”許多投資人都會有這種想法。所以,智能硬件類的項目,創始人最好拎著產品進行路演,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投資人可快速了解你的產品,二是即便產品只是初樣,也能增加投資人對項目的信任和興趣。

2.即便是質疑,也要保持尊重

創業者需要謹記,路演時要給予投資人充分尊重,態度決定了成敗。路演上常會看到創業者和投資人“掐架”的場景,多半是因為投資人對項目提出了質疑,而創業者自然會表現出一種“保護孩子”的“母性”心理,立即反攻投資人。

其實,投資人對於初創項目的選擇,首先投的是人,其次才是產品本身。因而,態度是投資人初識創業者的首道門檻。所以,聰明的創業者千萬別在路演時自掘墳墓。

3.表達節奏感與激情同樣重要

韓後創始人王國安,他的演講因激情飽滿被稱為“電動小馬達”,且激情中不乏節奏感。但並不是所有創始人都是優秀的演講者,很多創業者在路演時確實做到激情飽滿了,但因沒掌握好語言的節奏而唾液滿天飛,讓投資人避之不急。

結語

以上的小技巧希望能給創業者一些啟發。不重視路演技巧,或許會讓原本好的產品被蒙上一層灰。多走了彎路不說,更是在浪費你和投資人寶貴的時間。

- 完 -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崔方瓊,鬧客邦實習記者。鬧客邦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tiwwei獲取授權。

鬧客邦 | 華南地區領先性創投新媒體。了解創投資訊,融入創業圈子,項目尋求報道,馬上關註『鬧客邦』微信號:nockclub,網站:http://www.nockpos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421

VR會讓人們變宅,還是去擁抱世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15/153809.shtml

導讀 : 戴若犁認為,人機交互方式已發生徹底變化,在5-10年之後VR一定會超越客廳主機。

i黑馬訊(楊博丞)1月15日消息,極客公園創新大會在北京召開,諾亦騰聯合創始人& CTO戴若犁做主旨發言,他談及虛擬技術究竟讓我們更宅還是讓我們更擁抱世界時,戴若犁認為,人機交互方式已發生徹底變化,在5-10年之後VR一定會超越客廳主機。

以下為諾亦騰聯合創始人& CTO戴若犁的演講:

VR元年將過,商用即將到來

虛擬現實之所以給我們時候帶來這麽大沖擊,或者在過去一年、兩年、三年里,大家說是“元年”,三年過去了,很多人認識到了虛擬現實,很多人看到了虛擬現實,知道或者認同它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這件事情我把它簡單總結了一下,是因為它改變了我們的觀看世界、影響世界以及和世界溝通的方式,它給了我們多一個緯度,可以讓我們用360度全視角的方式去觀察,可以用自己的手、自己的身體去交互。

人機交互的方式發生了徹底的變化,當人機交互方式發生徹底變化時候發現一些行業賺錢的手段、運營的方式都有可能方式巨大的變化,比如現在虛擬現實行業中有很多人在做不同的事情,我們稍微粗暴點把它分成三大類:有一些或者非常多的人,包括行業的領頭羊幾乎無一例外在做客廳尺度遊戲。在過去的10到20年當中這個市場一直存在。在端遊市場,在主機遊戲市場中有一批玩家,在虛擬現實當中會成為第一批接觸這個行業的人,也是第一批用戶,甚至是第一批從業者。

還有一些看得更遠,他們在做也是虛擬現實,幾乎得到所有研究機構、所有從業者、所有玩家的認可,在五年十年之後一定會超過主機或者客廳的虛擬現實世界。舉個例子,手機在過去10年當中逐漸蠶食像PC,所以在虛擬現實當中這個事情很有可能。在5-10年期移動的虛擬現實會是非常大的市場,但是移動的虛擬現實目前存在非常多的瓶頸,這些瓶頸幾乎都是來自於技術方面,在移動平臺下面有很多事情要突破,在5-10年當中我們突破了這些瓶頸之後才能迎來一個商業上的。

我今天所講的重點是B2B商業虛擬現實,我們憑邏輯和思考在做所有的決策。首先想的一件事情是它到底合不合理,為什麽商用的虛擬現實現在是值得做、應該做的事情?

第一,我們需要好的虛擬現實體驗,虛擬現實體驗不應該讓人覺得眩暈,虛擬現實的體驗不應該讓人覺得滿臉是汗、內容不好。虛擬現實不應該是揮舞手卻摸不到東西,虛擬現實應該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體驗非常重要,如果在推廣的前3年、前5年沒有給第一批用戶足夠好的體驗的話,很有可能這個行業就不會存在了。商用虛擬現實因為對各種應用場景的容忍程度非常高。消費級別虛擬現實目前大概價格在幾百美金,這個數字對於硬核玩家能夠承受。但由於它有這樣的成本現實,它的體驗被限制在了這個價格體系下最好的狀態,但是商用場景會給我們非常好的上限,上限高很多。這是我們需要好的虛擬現實體驗,確定我們B2B虛擬現實是合理的,特別在早期非常合理。

第二,目前我們面臨巨大的問題,頭戴式顯示器它的市場存量是不足的,2016年領頭的3家企業會銷售家用虛擬現實的HMD,包括PSVR、Oculus、HTCVIVE,它們今年有多少銷量?我個人判斷3家加在一起不會超過500萬,這是讓行業和市場非常失望的事情。

VR現在還是藍海

假設手機市場存量只有200萬的時候,沒有人可以賺到錢,所以目前HMD市場存量不足反過來對於商用虛擬現實是好事情,導致大家對於一個好的虛擬現實的體驗有極為迫切的需求,反而可以拉開檔次。但銷量不足不代表悲觀,我認為2017年、2018年虛擬現實存量一定突破2000萬,短期內商用有非常大的機會。再者,客廳遊戲相對市場容量不足,但是領頭的都在往里紮,如果我們去做商用的領域,就會看到這是相對藍海。

再來看一看為什麽做商用虛擬現實系統解決方案提供給市場,因為商用的虛擬現實非常難做,我們的需求非常高,所以導致它非常難實現。分成這樣幾點:

第一點、算法實現。我們如果要實現一個非常好的虛擬現實體驗,有大量的模式識別、追蹤、計算等工作需要做,這麽多工作到了底層之後,除了傳感器科學、硬件支撐之外就是算法,算法是非常硬的而且工程量非常高的瓶頸、門檻,這件事情我們把它解決掉,讓大家在上面做內容。

第二點、可靠性。一個產品能夠寫PPT是第一步,能夠做演示是第二步,通常如果做到演示是比較容易的,可以秀給大家看,但是從演示到真正有人用,其實中間隔著非常大的,有可能隔著一個以年計、以千萬計的投入,而從可用到好用,能夠穩定可靠的進行商業運營又是非常大的距離。所以我們花了大量時間做到可演示,做到可用,再把它做到可靠、可穩定、可運營。

第三點、大空間的精確定位和追蹤。我們要有一個好的虛擬現實的商業體驗,必須達到毫米級別的位置追蹤精度,20毫秒以內的多人的顯示延遲,20毫秒以內是非常難做到的事情。

第四點,硬件成本。商業應用一定需要算賬,如果無法攤銷這個事情就不成立,我們有很多客戶要做示範性項目,我們勸它們想清楚,我們不認為示範性項目可以做,我們做個天花亂墜的項目在這擺著並不代表這個商業模式可以下去,所以硬件成本、運營成本是要非常關註的事情。

講講為什麽可以把這個事情做出來給大家用,為什麽我們可以把硬件、算法解決掉。我們是做追蹤的,簡單的說,我們的工作是去把人的動作數字化,然後再把數字化的動作用在不同的行業里面,比如像動漫制作、遊戲制作,比如像人機交互的實驗,比如像體育運動的分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117

科普 | 什麽是引力波?它為什麽會讓物理學家痛哭流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9011.html

科普 | 什麽是引力波?它為什麽會讓物理學家痛哭流涕?

一財網 霍光 2016-02-12 23:17:00

作為一個普通大眾,我們在被各種社交媒體刷屏的”引力波“洗腦的同時,卻很少有人知道,引力波到底是什麽?為什麽探測到它需要百年努力?它又能給世界帶來什麽?

“破五”是中國傳統迎財神的日子。但2016年的這一天,不僅中國,全世界的物理學界都沸騰了,仿佛迎來了它們的“財神”——被預言已經百年的引力波,終於被探測到了。

據媒體報道,一位物理學家如此形容自己的心情:”堂堂男子漢很少哭,當時心中忽然暖流湧動,但還是強忍住沒哭。那是一種強烈的感動,感動到想哭的感覺。整個新聞發布會上,我一直強忍著。“

作為一個普通大眾,我們在被各種社交媒體刷屏的”引力波“洗腦的同時,卻很少有人知道,引力波到底是什麽?為什麽探測到它需要百年努力?它又能給世界帶來什麽?

宇宙大蹦床

很多人都聽說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但並不知道它講了什麽。事實上,廣義相對論的很多推論是人們的直覺無法理解的。比如這一項——引力的定義。

在廣義相對論中,引力被歸咎與時空的彎曲。

”時空彎曲是什麽鬼?“相信大多數人聽說之後都是這個反應。它的意思是,我們平時看到的空間貌似是平直的,但真實的情況中,卻是像哈哈鏡里一樣扭曲的。這種扭曲是物質造成的,質量越大,扭曲就越大。

我們可以把宇宙想象成一個蹦床,如果沒有任何擾動,它是平坦的。但有質量的物體出現時,比如一個雞蛋,來遊樂場的小孩子,或者是地球這樣的龐然大物,它就會變得彎曲。

大質量物體周圍空間會像蹦床一樣開始彎曲

可憐的是,這種彎曲,對於生活在蹦床上的微小生物——我說的就是人類這種生物——來說,一是由於我們跟著蹦床一起彎曲了,二是由於這種彎曲太微小,我們完全感覺不到這種彎曲。

如果只是彎曲還好。但如果這個大質量物體發生變化——雞蛋被吃了,小孩子蹦走了,或者地球爆炸了——蹦床就會開始震動,這種震動就是引力波。當然,跟著一起震動的我們也感覺不到它在震動。

如果地球消失了,周圍的空間就會開始震動,像漣漪一樣傳播開去

用圓規丈量宇宙

對於不喜歡睡眠被地震打擾的我來說,感受不到宇宙的震動是多麽幸福。但物理學家可不這麽想,他們急需感覺到震動,來證明自己確實讀懂了宇宙。他們還希望通過對震動的研究,來把宇宙讀得更懂。於是,他們發明了世界上最大和最貴的......圓規?或許很像,但他們把它叫做邁克耳遜幹涉儀,或是LIGO。

引力波探測器很像一個圓規,不過更為巨大

LIGO的“兩條腿”都有4000米長,最近的一次升級就花去了幾十億美元。

在大年初五帶來引力波消息的LIGO並不像財神,相反,這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資助的項目前前後後已經花去了數十億美元。

LIGO的原理是什麽?假設我們有兩個短跑運動員,他們在任何情況下跑步速度都一樣,那麽,如果跑道因為引力波擾動,長度發生了變化——就像蹦床表面會因受力,在一個方向上拉伸一樣,他們從LIGO的兩條腿上跑回來的時間就會發生些微的差異。我們就知道,空間確實在震動。

然而,這並不是那麽簡單的。最簡單的兩個原因——第一,震動太小了,也許4000米只會發生0.000000000000000001米(我幫你數好了,這里應該有17個0)的變化。雖然圓規腿已經這麽長了,這也這只是勉強能讓我們感覺到兩側運動員,也就是激光回來的差異。第二,我們不能讓諸如跺腳、打噴嚏或是地震影響我們的觀測,所以要用各種設備讓兩條腿穩定。同時,我們還要在很遠的地方再建一個,如果兩個都震了,我們就知道這不是科研人員絕望情況下掀桌子引起的。

物理學家在地球上建了一大堆探測器。其中,這次成功的LIGO在美洲東西海岸各有一個探測基地。

1991年,麻省理工學院與加州理工學院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的資助下,開始聯合建設“激光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不過,LIGO建成後一開始並沒有什麽作為,經過數次耗資不菲改造,LIGO總算帶來了好消息。

引力波能帶來什麽?

對於大眾來說,或許會懷疑花費這麽多美元——教育家會計算能建多少學校,貧困國家會計算能買多少糧食,諸如此類——去探索引力波有何意義。但對瘋狂的物理學家來說,他們會覺得,這不但值回票價,而且就像免費的一樣便宜。

愛因斯坦當然會高興聽到這個消息,因為這證明了他不像普通人類的腦袋瓜又對了,他想像出的東西,人們花了大把鈔票辛苦了數十年,總算看到了。不過,其他物理學家呢?

對物理學家來說,這輕輕的一震,比《美人魚》、《星球大戰》乃至人類史上所有的電影加起來都好看,因為它蘊含的劇情,是宇宙誕生的畫面。

我們從小都被告知一個最著名的猜想——宇宙是在一場爆炸中誕生的。這意味著,在時空的開始時,這個大蹦床有一次最劇烈的震動。引力波就能讓我們還原這個震動——它是否存在,有多大規模,諸如此類。

除此之外,引力波還能讓我們知道,我們看不到的宇宙空間在發生什麽。據科學家說,這次的引力波就是我們看不到的超級遠的距離上,我們看不到的超級大的黑洞的變化引起的。如果你是《三體》迷,你就可以理解,如果在很遠的星系一個文明被高階文明炸掉了,我們能夠第一時間通過引力波知道這個事情是多麽重要。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492

李開複:人工智能可能會讓一半人失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3/156832.shtml

李開複:人工智能可能會讓一半人失業
創業家視頻組 創業家視頻組

李開複:人工智能可能會讓一半人失業

“每個領域人工智能都有可能對傳統公司產生顛覆,每產生一個有價值的機器人,一個人、一個群體就會失業,這對社會影響非常大。10-15年之後,世界上90%的工作,也許50%的人類可能都要面臨工作部分或全部被取代。”

在經歷過移動互聯網的高潮之後,李開複和他的創新工場正醞釀抓住一股新浪潮。

7年前,借助在微軟中國研究院、谷歌中國做高管積累的龐大人氣,李開複以“青年導師”的身份,率領創新工場輕松切入“移動互聯網”超級大風口,團結一批對移動互聯網充滿熱情的年輕人,成為中國早期投資機構里風格明顯的一家,投出了知乎、友盟等知名項目。

不過,一直強調“影響力最大化”的李開複,2013年被診斷出患有淋巴癌,“生命可能只有最後100天”,他不得不終止工作,回中國臺灣治療,直到2015年2月複出。此間,沒有李開複坐鎮的創新工場略顯沈寂。

這次回歸,李開複帶著他的第六本書——《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瞬間引發所有媒體關註。

在強調“唯快不破”和狼性的中國創投界,李開複複出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提倡“工作和生活要平衡”,卻與這個氛圍有點不一樣。對於大部分中國創業者來講,每個領域的競爭異常慘烈,現階段還不能實現所謂的工作生活的平衡,甚至連身體健康的及格分都拿不到。對此國情,李開複也表示理解,但他認為創業者每周花1-2個小時在鍛煉身體上是值得的,會讓創業者跑得更遠。

大病之後,李開複現在強調自己的身體健康要做到80分,每天至少睡7個小時,但他回歸後,依然強有力推動創新工場前行。除了出書,他做的另外一件大事就是和團隊一起推動創新工場2015年11月5日在新三板掛牌。這趕上了好的窗口期。因為不久後,證監會叫停了PE和投資機構上新三板。

把創新工場掛到新三板,與其他早期投資機構比,讓創新工場有了一個更好的激勵機制:可以通過發股票和期權激勵投資經理和管理層,不用完全指望薪水+投後收益分成。

創新工場掛牌新三板還有其他好處:傳統VC/PE基金的問題是到期(7-10年)就要解散,把錢分掉。創新工場上市後,只要滿足投資者(LP)期望的回報率,沒有強制義務要把賺來的錢分掉。另外,創新工場還可以通過上市主體募集資金,投向創新項目。

從創新工場披露的資料看,前谷歌中國商務拓展總經理汪華、前谷歌中國首席運營官陶寧、前易官高管郎春暉和張鷹成為創新工場共同的實際控制人,直接和通過育成管理間接控制公司的股權比例合計為84.64%。這解決了創新工場最大的隱患——李開複一旦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全心管理創新工場,創新工場如何長效運營問題。當然,這也解決了創新工場核心團隊的激勵和穩定問題。

在原創新工場合夥人王肇輝、邱浩先後自立門戶創立基金的情況下,李開複和他的團隊新補充了得力幹將——前《IT經理世界》雜誌創辦人,總編輯王超2016年4月加盟創新工場,擔任創新工場運營合夥人、CMO。《IT經理世界》在媒體界以報道技術創業著稱。

但當移動互聯網走向縱深,李開複最重要的任務還是幫創新工場找到下一個大風口,而且這個風口一定要跟李開複和創新工場基因匹配。創新工場當然也投文化娛樂,但那好像更適合李開複的老朋友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他投過Papi醬,他在黑馬學吧直播時,號召中國所有的藝術生都應該去做網紅。

但,李開複有屬於他的運氣。

2016年3月,谷歌的AlphaGo與圍棋九段李世石大戰,最終AlphaGo 4:1大比分勝出。這引發全社會人工智能討論的熱潮,業內認為移動互聯網之後最大的趨勢是人工智能。這似乎是為李開複和他的創新工場準備的。

李開複除了是“青年導師”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身份是計算機專家,而且是專研人工智能細分領域——“語音識別”的計算機專家。

據李開複的傳記《世界因你而不同》記載,1983年8月,李開複在卡耐基.梅隆讀博士,師從印度裔教授拉吉.迪瑞,研究的方向是“不特定語者的語音識別系統”,李開複通過將統計學引入語音識別研究,將識別率提高到96%,並在1988年的世界語音學術會議上發表成果,這項成果不但被《紐約時報》報道,還被《商業周刊》選為1988年最重要的科學發明。憑這一成果,李開複獲得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90年,李開複還作為專家到北京信息工程學院講授計算機課程,吸引了中國知名計算機專業的教授、研究人員等參加。

CFP供圖

1990年,李開複被邀請到當時最牛的電腦公司蘋果工作,為Mac iii開發人機互動系統。1991年李開複任蘋果ATG語音小組經理。1995年,年僅33歲的他成為蘋果副總裁。1998年,李開複回國創立微軟中國研究院並出任院長,他和他的團隊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虛擬3D”、“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語音技術”等。

後來,李開複先後出任微軟副總裁、谷歌中國總裁,更多的精力轉到戰略和管理,已不在科研一線。不過,說他是人工智能領域的行家沒人會質疑。

善於抓住機會施加“最大化影響力”的李開複不會放過這波對於創新工場來講極好的機會。

在AlphaGo大戰李世石時,李開複作為專家發表言論。6月8日,李開複應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世界著名計算機科學家姚期智院士邀請,做了名為《人工智能的黃金時代》的演講。6月12日,他與創業黑馬董事長牛文文在黑馬全球路演中心做花椒直播時,其中一個重點話題是人工智能。

李開複告訴創業家&i黑馬,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擔心人工智能技術和人才被掌控在微軟、谷歌、Facebook手里,存在“作惡”的可能,所以他瘋狂地投入金錢挖人做Open AI。但李開複認為,人工智能短期內不會“奴役”人類。

(TIPs Open AI:2015年12月創建,它的使命是研發人工智能和其它機器學習技術,確保機器人未來不會傷害人類。它從馬斯克、奧特曼,以及矽谷知名人士傑西卡·利文斯頓、PayPal聯合創始人彼得·泰爾等人手中募集到10億美元。)

李開複看好人工智能在以下領域的廣泛應用:DNA檢測,藥物白鼠試驗,發明新材料等。人工智能最大的應用在無人駕駛,世界上10%的人的工作都跟駕駛有關。

李開複說,圖像識別、語音識別方面,機器的識別率已超越人的識別率,這意味那些主要靠“聽”和“看”吃飯的人要被機器取代。比如“看臉”作為核心工作的保安;比如那些靠“聽”吃飯的人——客服、翻譯。

“每個領域人工智能都有可能對傳統公司產生顛覆,每產生一個有價值的機器人,一個人、一個群體就會失業,這對社會影響非常大。10-15年之後,世界上90%的工作,也許50%的人類可能都要面臨工作部分或全部被取代。”李開複說。

而另一個科技界的大佬,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從更高維度表達了自己的擔心:“未來社會是一個智能社會,不是以一般勞動力為中心的社會,沒有文化不能駕馭。若這個時期同時發生資本大規模雇傭‘智能機器人’,兩極分化會更嚴重。這時,有可能西方制造業重回低成本,產業將轉移回西方,我們將空心化。即使我們實現生產、服務過程智能化,需要的也是高級技師、專家、現代農民……,因此,我們要爭奪這個機會,就要大規模地培養人。”

與任正非的判斷英雄所見略同,要想不被機器取代,李開複認為人們應該註意以下幾個方面:一,關註啟發式教育,用互動式教育啟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效率;二,正視發育右腦的學科領域,平衡文理;三,鼓勵有上進心的年輕人挑戰自己, 孜孜以求,成為專才;四,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安穩”但是重複性的工作上。

作為創新工場的創始人,李開複關註人工智能對人類“毀滅”的科幻可能,但更關註其帶來的機會,李開複認為創新工場是一家比別的機構領先幾年的機構,當“大家還不知道安卓的時候,我們已經把整個產業鏈投了一遍。”

“大概一年前,我們認為人工智能將是下一個風口,我們在無人駕駛、視覺、語音,怎麽在金融業、醫療界用人工智能創造價值(等方面),做了一系列投資,現在已經投了20多家公司。”李開複告訴創業家&i黑馬。

“不同時代,最適合創業的人不一樣。移動互聯網時代,那些看過美國移動互聯網怎麽起來的人會有很大的優勢。

人工智能時代,那些在美國Google、Facebook、微軟工作過的,或在美國斯坦福、麻省理工等名校學過人工智能的海歸理工男,今天是屬於他們的風口。他們所學的東西在國內還沒有取得成績。”李開複說。這樣的海歸理工男最容易跟具有理工男氣質的創新工場結合。

不過李開複也擔心理工男的一些缺點,比如想法很好,風口也對,但執行力太欠缺,比別人跑得慢;還有創始人主意多,不夠專註。李開複承認,創新工場上一輪投移動互聯網的時候,有幾個被清盤的項目,就有上述原因。

以下為牛文文VS李開複在黑馬學吧《大咖來了》上的對話實錄

牛文文:我聽說你帶創新工場的創業者去了一次矽谷,想聽聽你此次的感想。

李開複:這次矽谷之行我帶大家去了蘋果、Google、Facebook和特斯拉等各種傳奇公司,到了創始人家里面,也去了工廠里面。

這次回來,我們感覺非常震撼,矽谷真的是不一樣,我們參觀的很多都不是10億美元的獨獸,而是百億和千億美元市值的公司,看完了以後就感覺到,矽谷精神有幾點很特殊:

1、矽谷文化不是一個文化,而是多個文化,而且它的文化是獨特性的和有情懷的。

2、矽谷最愛的就是人才,是真愛人才,不是口頭上的愛人才。

3、這些創業者真的特別的偏執和強大,他們絕對不是四平八穩的職業經理人。

而在國內創業環境競爭劇烈,VC追著創業者,是滾動的商業模式,先去起量再去變現,所謂的遊戲規則都寫好了,每個人拿著遊戲規則照著做,如果能力好和運氣好就做出來,上市、發財,然後做導師和天使等等。

牛文文:這跟以前不是一樣,一直如此嗎?

李開複:其實創業者並不覺得一直如此,比如說文化聽起來很虛,很雞湯。每個公司都有文化,我們公司也有,成立了公司,掛一個牌子:以人為本、科技創新、誠信為上。但我們的創業公司很少有文化、口號和價值觀。

反而這個所謂的文化、價值觀和口號只是一個說辭,用來“蒙騙”員工的,但是員工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不吃那一套。再往下說,文化是廢話、文化是假話,文化都是公司領導來騙員工的,員工打死也不相信,所以文化幾乎變成了一個貶義詞。

但是這次去矽谷大家看到,蘋果有它的文化——把保密作為公司的第一位。他們的員工什麽都不跟你說,下了車警衛就把我們帶進去,之後說不準拍照,蘋果就是這麽把它的文化執行出來的。我們見到了蘋果公司前10號人物里面的前3位,每問一個問題大家都充滿著期望,但所有回答你都可以在網上找到。由此,你就知道蘋果的文化就是保密。

另外一個極端的對比就是Airbnb。很多人覺得,Airbnb不就是個提供住宿的平臺嗎?我們中國有攜程、去哪兒、要出發。但是你進去以後就會發現,真的不一樣,為了接待我們40個人,他們派了4個導遊和4個員工,這些放下工作來接待我們,對我們的照顧簡直是無微不至。

後來,我們問為什麽派了4個導遊?他們回答說因為這是Airbnb的文化:給人賓至如歸、做好主人的感受。同時,他們也要求每一個出租房間的人要做到賓至如歸,他們的處罰和獎勵等產品功能設計也都是在圍繞這一文化。

你可以通過這兩個例子發現,要把文化融入公司的每一件事情里是需要去做的。

牛文文:矽谷在我們的印象中只是個印象,但我聽說去年是一個拐點,說在矽谷和納斯達克,大家對消費互聯網的創業機會和熱情沒那麽高了,而底層矽谷發生了一些變革,人工智能學習和超級高鐵等。我最近一年沒去了,超級高鐵是真的嗎?

李開複:超級高鐵我倒沒了解,我知道癌癥和機器學習比較多。其實這一切跟機器學習都有關,我們今天看大家都在炒AlphaGo(阿爾法狗)。阿爾法狗這條“狗”真的蠻聰明,十年前有三位科學家發明了新算法,而這十年里,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在人臉識別和語音識別,機器人的識別率都已超越人類,這就意味著那些做著聽東西和看臉工作的人就要被取代。比如保安、安防、邊防人員,這是看臉的工作;客服、呼叫中心這一類是聽東西的工作。

人工智能這個領域,我覺得剛剛開始,它對每個領域都可能產生顛覆效應,比如金融和貿易。而最大的應用領域是無人駕駛,世界上10%的人的工作都跟駕駛有關。比如說一個推銷員,他開著車去賣東西,那他的時間10%花在了開車上,以後如果有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他坐在車里繼續辦公,那麽可以節約10%—20%的時間。

當然,人工智能是把雙刃劍,每產生一個偉大的公司,一個傳統的公司就倒閉了;每產生一個有價值的機器人,一個人和一個群體就失業了。

再說癌癥,其實現在也有人用人工智能做DNA的檢測和排序,針對每個人提出解決方案。比如有一個公司自動測試小白鼠,它把無數小白鼠送進去,以後就不用人每天檢查,機器人會自動抽血和試藥,最後活了多少、死了多少,下一步進入臨床實驗,都由人工智能來定。

還有人用人工智能發明新材料,因為發明新材料本身是一個嘗試和驗證的過程,而任何東西的嘗試和驗證都可以用人工智能來推測。

在矽谷,我們還可以看到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Google、Facebook和微軟都在高薪搶人工智能人才,因為機器學習專家僅有幾千個以下。有人就說,這三個公司未來會發生大戰。有人還說,這次美國大選就是被Facebook操作,公司強大了就有可能這種事情發生,當然也可能是陰謀論。

另外,Google現在太強大了,它甚至要把大腦挖出來做研究,所以當它進入醫療和金融領域時,矽谷很多公司就很惶恐。

牛文文:是不是像X-MAN一樣,是有超級能力的人,一旦脫離人的控制?現在他們真的是擔心機器強大了人管不住嗎?

李開複:我覺得有一大批人是這樣的,以馬斯克為代表……我們也去看了馬斯克的工廠,人只是編程和協調而已,這些機器還是人的奴隸,馬斯克擔心的是機器變聰明了、會思考了。當然,機器人現在還做不到這兩件事:不能自己複制自己,沒有自我存在的意識。再下一步,機器人還需要知道我是誰,我為什麽存在,我怎麽讓自己不消失。

牛文文:他們會談戀愛嗎?

李開複:我個人認為機器人談戀愛可能還需要幾十年才能實現。當馬斯克跳出來說,Google、Facebook和微軟作惡的太多了,我們要把AI推向開源化,所以他做了一個開放的AI,這個公司很有意思。他說,自己要讓最聰明的人不去Google、Faceboo和微軟上班,然後自己拿出幾十億美元養著他們,讓他們把研究成果分享給世界,每個AI模塊里面要放上保護作用以免它發生爆炸。

馬斯克很擔心哪天核武器在Facebook、Google和微軟手中失控,所以他雇一批比他們還牛的人,用這些半開源的東西來防止引爆和人類毀滅。

馬斯克真的相信這些可能20年之內會發生,但我不相信。我覺得沒人會知道技術的發展速度。但他還真的從Google挖了一大批人出來,這些人之所以放棄Google的高薪出來做開放AI,一定程度上是信服馬斯克所說的。

但我不相信20年會發生這些問題,人類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失業,而不是被機器取代以及機器有了意識去控制人類。

李開複 人工智能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673

亞裔美國學生為何比白人成績好?專家的回答可能會讓你大跌眼鏡

亞裔美國學生總體上要比白人學生學習成績要好? 對這個普遍的現象,一直以來,要麽歸結於美國社會中亞裔家庭大都具備更加優越的社會經濟條件,要麽認為亞裔家庭比起其它族裔更重視孩子們學業上的成功。

不過最近的一項研究卻表明,這個論點是有問題的,學生的學業成就不一定完全歸結為學生家庭的經濟背景。

普利斯頓大學社會學系的謝宇教授和密西根大學的研究生柳皚然在他們最近的研究中使用了調查中的數學測試、語文測試以及在校總平均成績(GPA)來衡量學生的教育成就。他們發現亞裔學生的家庭社會經濟條件實際上比白人學生要差,但是亞裔學生學習成績卻比白人學生更好。並且,相比起白人學生,亞裔學生在自評的努力程度以及接受優良教育的重要性這兩方面得分更高。總體上,社會經濟地位和學習成績之間的聯系在亞裔學生中間更弱。

家庭社會經濟狀況與學生成績差異關系的四種可能

研究的結果“支持了我們的論點:比起白人學生,亞裔美國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行為更不易受到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的影響。這種族裔間的差別某種程度上導致了亞裔學生在學業上的優勢,尤其是在來自低社會經濟地位家庭的這部分學生中亞裔學生的優勢。”

謝宇說,這個研究說明學生的學業成就不一定完全歸結為學生家庭的經濟背景,“如果孩子們認為他們能通過教育擺脫貧困的束縛,這將是一個很好的事情”。

社會心理及家庭的社會經濟狀況等因素對學生成績的影響

這個名為“為什麽亞裔學生比白人學生學習成績更高?——文化角度的重新考察”的研究詳細探討了這些差異,並發表於7月的《社會科學研究》雜誌(Social Science Research)。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9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