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应对危机之道】寿柏年:绿城“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inc/webcontent.jsp?id=110171830&time=2009-05-26&cl=100&page=all


 【《财经网》杭州专稿/记者 宫靖】4月以来,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3900,下称绿城中国)的财务危机引起大面积的媒体关注。

  5月20日下午,绿城中国副主席兼行政总裁(CEO)寿柏年坐在距离杭州西湖两公里的办公室内,神态轻松,面对《财经》记者侃侃而谈。他表示,绿城危机已经缓解。

  寿柏年目前是绿城中国的第二大股东,也被外界普遍视为绿城中国内部排在董事长宋卫平之后的“二号人物”。他及其家人在绿城中国的持股为23.48%,仅次于宋卫平家族34.26%的持股。

  寿柏年的公开受访,在某种程度上,是以行动澄清有关他要离开绿城的传言。但刚刚过去的4月,每一天对绿城中国而言,都可谓惊心动魄。

  4月14日,绿城中国发布2009年一季度的销售业绩报告。在房地产市场已初步回暖的首季,绿城仅实现合同销售金额25.80亿元,只相当于其全年销售计划的八分之一。

  4月20日,绿城中国宣布一项近20亿元的信托融资计划,年息高达14%。而4月21日,绿城中国又突然宣布以八五折的价格,回收一笔2013年才到期的4亿美元债券,目的是规避可能的法律风险。

  与此同时,绿城中国折价3000万元,将2007年竞得的上海地王项目新江湾D1地块换给香港九龙仓。

  坏消息接踵而至。4月30日,绿城中国2008年年报公布,净利润大幅下降,净资产负债率高达140%。多家国际评级机构闻讯下调其评级。

  绿城到底在经历一场什么样的危机?首次接受媒体专访的寿柏年,向《财经》记者承认,绿城中国在过去半年中遭遇了很大的困难——在外界看来,这是一场事关公司生死的财务危机,但寿柏年在采访中一次次将记者提到的“危机”改为“困难”。

  寿柏年坦承,2008年四季度是绿城中国近年来最艰难的时候。不过,现在,在一系列政府的救市政策之后,随着市场的回暖,“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而换地、信托融资、提前赎回债券正是绿城化解危机之举。

资金一度告急
《财经》:您说2008年四季度曾是绿城中国近年来最艰难的时候,具体有哪些难处?程度如何?


  寿柏年:去年11月前后,或者说四季度确实很难。资金方面出现两大困难,一个是市场在9月后突然大幅下滑,销售降得很厉害。对外公布2008年销售目标为200亿元,其实内部目标是250亿元,但最终全年只实现151亿元。

  第二个困难是四季度银行对新项目的贷款停止。各银行的总行授信工作放缓,下面的银行就无法给我们新的项目贷款。

  我们的在建工程不能停,投入还是继续进行,但没有新贷款,没有及时的销售回款,我们的资金面就很难受。

  《财经》:国外的那笔高息债对你们有哪些影响,以致你们在今年4月要以较高的成本回购?

  寿柏年:我们2006年7月IPO上市,当年11月发行了这笔4亿美元的高息债。2013年11月到期,每年两次付息,年利9%。它不需要抵押物,是一种信用债,对我们的限制条款就很多。

  做2008年年报时,律师发现我们的净资产负债率为140%,高于该债券允许的比例。此外,这个债限制我们对联营公司的投资规模,而我们超投了1亿多元。触犯了这些条款,理论上25%的债权人联合就能对绿城中国进行清算。

  《财经》:如果发生清算事件,后果会怎样?

  寿柏年:可能引起股价大跌,出现国内银行向公司催债等连锁反应。就算事情平息,绿诚中国在未来融资方面受到的影响也很大。

“看得见的手”助解危机
《财经》:2008年四季度,流动性危机出现后,你们采取什么对策?


  寿柏年:绿城高负债率伴随着绿城的大部分发展过程,董事长宋卫平和我,都考虑过流动性风险。最终我们定了三道防线来防范这种风险。

  第一道防线,是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这一直是绿城的根本。

  第二道防线,是和别人合作开发土地。这种在具体土地的项目股权融资,一直是绿城的“本行”。上市前我们就这样做,上市后才独立拿了不少地。

  第三道防线,就是降价卖房,快速回笼资金。但此举不到一定程度,我们不轻易使用。

  《财经》:这三道防线,在这次流动性危机中,具体使用情形如何?

  寿柏年:现在看,这次危机都没有突破第一道防线,当然第二道防线的办法我们也使用了一些。但危机绝对没到需要降价卖房的地步。

  《财经》:那笔高息债是否已全部回购?与你们在国内发行的信托资金有何关联?

  寿柏年:90%以上的债权人已同意我们的回购方案,5月26日,回购将正式实现。

  国内这个信托并不完全针对高息债而发,但信托和高息债确实有关联。比如,杭州蓝色钱江项目中,除银行贷款外的自有资本金投入是21亿元,现在信托产品有15亿元进到这个项目,公司就可以从资本金中收回15亿元;同样,无锡太湖新城项目信托产品投入5亿元,公司就可以从8亿元投资款中收回5亿元。而这其中一部分就可以用来归还高息债。

  《财经》:这笔近20亿的信托产品年息高达14%,而国外那笔被赎回的外资债,利息9%,这样做划算吗?央行银根已松的情况下,你们借年息14%的信托资金还款,似乎说明你们在银行普通贷款方面很困难。

  寿柏年:为了未来财务运作自由,这样做是划算的。股价反应也很好,这一系列财务运作完成后,股价涨了1倍多。

  我们也绝不像外界说的,在银行存在贷款困难。2009年3月,我们公布银行授信200多亿元。这个总额度,现在用掉150亿左右,还有50多亿额度可用。

  用信托的钱,一是因为银行借款只能用于具体项目,不可以自由使用,更不可以置换出来还债。二是信托基金不同于银行贷款,它可以置换使用。

  《财经》:绿城这场危机最终化解,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出招密不可分。2008年四季度的贷款断档问题最后怎么解决?

  寿柏年:2008年11月底各家银行的政策开始放松,我们新的银行项目贷款在2009年一季度陆续下来了。

  《财经》:据我们所知,2008年危机中还有一个因素,你们的不少土地出让款未缴清,涉及数十亿之多。这个事后来结果如何?

  寿柏年:绿城中国60%以上的房地产业务 在浙江,其中主要在杭州市。2008年底,杭州市政府出台文件,同意开发商缓缴土地出让金半年。全国各地其他地方政府也陆续有这方面的优惠政策出来。所 以,许多土地出让金延到2009年才交。我们2009年还应缴60多亿土地款。现在这些款项我们已有所准备,可以应对了。

  《财经》:除了政府出招,市场回暖对你们有何帮助?

  寿柏年: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市场回暖趋势明显,绿城中国一季度销售收入近30亿元,并不理想。但进入二季度,高端物业也开始旺销,而以此主业的绿城中国受益很大。年初至5月19日,我们的销售收入已达131亿元。现在看,全年200亿元的销售目标可以完成。

  《财经》:如果不是政府出招和市场回暖,你觉得绿城中国够能够自己度过危机吗?

  寿柏年:政府出招和市场回暖当然帮助了我们。但绿城中国相信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历史进程没有变,人们迫切改善居住条件的驱动力没有变,中国房地产市场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司机和乘客对安全的感受完全不一样”
 《财经》:不少地产专家认为,绿城中国在上市之前是一家稳健的地产企业,但2006年IPO后,开始在公开市场激进拿地,过多的土地储备使企业资金流动性变差,最终导致了这次财务危机。你认同这种看法吗?


  寿柏年:我们2006年上市、发债后,开始在全国各地公开市场上拿地,做过几次地王。但是一直到现在,我都不承认我们拿地是疯狂的,我的每一块土地都没有价格太高,都可以赚钱。我认为我们拿地是理性的,有选择的。

  《财经》:也有人认为,你们拿地不是太贵,而是太多了,而且结构也不好,中长期有收益的偏多,短期收益土地太少。

  寿柏年:几个月前,我确实曾认为我们拿地有些多了。我们拿地的中长期较多,比如城郊的大片别墅用地,像蒋村一样的大片公寓用地。这些项目开发周期长,占用资本多,会推高负债率。从现在市场情况看,我不认为绿城中国土地储备过多。下一步,我们会调整一下结构,让短期收益土地多起来。

  《财经》:为数不少的地产专家认为,绿城中国的住房产品不错,但却没将财务安全放在首位,这对绿城中国来不能不说是一个教训。

  寿柏年:外界看我们危险,我想打这么一个比方。我不会开车,但我听会开车的人说,坐在驾驶位的司机与旁边乘客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司机觉得很安全,乘客则觉得险象环生。我们认为,部分企业选择宁可不发展,也要安全,这不一定就是对的。

  《财经》:那绿城中国2009年会不会继续拿地?

  寿柏年:会拿一些。我们现在销售好,要补充存量。当然地价低也是吸引我们的原因。但绿城2009年主要任务是消化存量地,加快资金周转。我们今年对拿地没有指标要求。

  《财经》:未来绿城中国还会坚持高负债模式发展?

  寿柏年:我们未来通过努力,争取让让市场看到,绿城中国虽然保持适当的高负债,但凭借财务杠杆和产品品质,可以保持一个积极的现金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95

鋼貿商最難時分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5-11/100389071_all.html

 何聯添是中山金屬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他做鋼材生意已經整整20年,既嘗到過2002年至2008年市場紅火發展的好日子,也經歷過1994年至1996年市場需求疲軟,2008年金融危機。但是,此前經歷的種種困難,在何聯添看來都遠不及最近一年。

  「尤其是去年10月以來,由於中國鋼材價格遭遇大跌,客戶推遲訂單,拖欠貨款,銀行貸款收緊,資金緊張。」何聯添對財新記者表示,目前鋼材貿易商們日子比鋼鐵企業還難過。

  來自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下稱中金協)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兩年來鋼鐵流通商的庫存壓力、資金壓力乃至生存壓力日益增大,2011年鋼鐵流通行業平均利潤率不足1%。

  「未來一兩年,鋼貿商生存壓力仍難以有效緩解。」中金協一位資深官員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稱。5月7日,他還專門就如何解決目前鋼貿商狀況與商務部流通發展司進行了溝通。

  「今年商務部將鋼材流通領域作為重點關注和發展的行業。要促進鋼貿企業的轉型,另外要規範一些行業標準,促進鋼材流通行業健康發展,走出困境。」上述中金協資深官員還透露,將鼓勵鋼貿企業兼併重組。

難熬的一年

  鋼材貿易商生意難做的首要原因,是鋼材需求下降帶來的價格下跌。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統計,2011年77家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875億元,同比下降4.51%;銷售利潤率僅2.4%,遠低於同期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47%的平均水平。

  其次是鋼廠定價方式調整,鋼材價格波動不明顯。對於鋼貿商來言,價格有波動才有獲利機會。在金融危機之前,鋼價每年有旺季和淡季之分,尤其是在行情好的2002年,價差在1000元/噸經常存在。現在鋼價變化日漸加快,但幅度小,且無規律可循。

  「從春節到現在,熱軋也就漲了不到80元/噸。按照我們在春節前進貨,現在賣,這個漲幅都不夠還銀行利息。」 上海巨閩實業有限公司(下稱巨閩)一位銷售部經理稱。

  中聯鋼分析師胡豔平認為,這和金融危機後鋼廠的定價變化有關。「金融危機之前,鋼廠還是季度定價,後來發展為月度定價,然後旬度定價,現在甚至有些鋼廠一天一個價格。」

  這讓鋼貿商們很無奈。「我們已經不能做一些分析預測來判斷是否進貨,進多少。在金融危機後,進貨只能賭,而盈利只能靠鋼廠施捨。」何聯添說。

  根據中金協的統計數據,2010年鋼鐵物流業的利潤率只有1.8%,2011年降至不足1%。上海一家年銷售量200萬噸的鋼貿企業副總經理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稱,2010年銷售不到100萬噸,利潤有五六千萬元;現在銷售快到200萬噸,利潤還是那麼多。

  何聯添也自稱目前企業的利潤率在1%左右,2002年的時候利潤率則達3%。「曾經以為2008年金融危機是做鋼貿商以來最難熬的日子,沒想到現在的日子還不如金融危機時。」何聯添說。

  何聯添透露,身邊的朋友有的投資房地產、礦產甚至餐館,他們通過鋼材從銀行抵押獲得資金,然後投資其他行業。「他們現在都沒有徹底離開鋼貿行業,都是抽取大部分資金在做其他。目前看來早兩年出來投資其他行業都比在鋼貿商圈獲利大。」何聯添說。

資金吃緊

  難熬的最大表現就是資金吃緊。鋼貿行業屬於資金密集型行業,因為鋼廠提貨需要付全款,但是大部分下游用鋼企業都無法立即支付現金,鋼貿商需要通過銀行抵押等融資形式來維持整個資金鏈的正常運轉。因此,融資成本一直都是鋼貿商的一大支出。

  金融危機前,鋼貿商很少發愁資金。2002年後,許多銀行推出「廠商銀」業務,即在生產商承諾回購或協助調劑銷售的前提下,銀行先給予經銷商資 金支持,生產商在收到款項後將貨物發運到銀行指定倉庫,並將提單或倉單交付銀行,經銷商交付提貨保證金後,銀行發出提貨通知,經銷商提貨。

  「銀行『廠商銀』業務的推出,可以提高我們的資金使用,主要可以解決融資問題。」何聯添稱那時銀行的客戶經理都追著放貸,「因為銀行也能通過『廠商銀』吸收更多存款。何況鋼貿商的資金需求大,動不動就是上億元。」

  但是,融資風向去年開始轉變。「去年的高利率決定了貿易商的資金成本升高。部分企業資金成本甚至暴增3倍,以前1噸鋼材資金成本在20元-30元,現在要50元-70元左右,有的還會更高。」上述中金協資深官員稱。

  前述巨閩的銷售經理稱,去年信貸收緊,銀行貼現利率由最初的4釐漲到8釐甚至1分,現在有所下降。「上海很多銀行對鋼貿商的融資都從嚴了,要有 資產抵押,價格也不理想。」 他說,「去年的利潤大部分都給銀行了,我們去年光給銀行打工了,今年也差不多。」之所以鋼貿企業遭遇融資困難,上述中金協資深官員認為,這還與許多鋼貿行 業操作不規範有很大關係。

  「部分鋼鐵流通企業財務報表隨意性較大,真實性差,缺乏審計和良好的連續經營記錄,銀行難以掌握企業家底,增加了貸款的難度,也加大了鋼鐵流通企業的融資難度。另外,個別鋼鐵流通企業出現『逃跑』現象,加劇了金融機構對本行業的信任危機。」他說。

  今年2月,無錫一洲鋼貿集團老闆李國清因企業資金鏈斷裂,攜家人潛逃。隨後,鋼貿商「跑路」的事件在媒體上不時出現。

轉型出路難尋

  「鋼鐵企業今天在說轉型,發展非鋼產業;鋼鐵流通行業也要轉型。」上述中金協資深官員認為,鋼貿商轉型需要向整個鋼鐵產業鏈拓展。「鋼貿商不能 再憑著價差過日子,而需要做服務商,比如做些加工配送等業務。」華東地區大型鋼貿企業、年銷售額在百億元以上的上海舜業鋼鐵集團,早幾年前就已經開始尋找 出路。「普通的鋼貿商主要是靠價差來經營,風險比較大,現在情況說明這不是一個好的出路。我們通過延伸產業鏈,對產品進行深加工,能減低價格波動帶來的影 響,收益更加穩定。」上海舜業鋼鐵集團總裁薛長江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

  可是,不少鋼鐵企業現在也開始在各地紛紛投建物流園,進入鋼材深加工領域。中鋼協會長朱繼民在5月8日召開的中國國際鋼鐵大會上公開表示,要鋼 鐵企業加強鋼鐵材料的延伸和協同,發展鋼材深加工,完善物流配送體系,提升產品價值和企業服務功能,促進由鋼鐵生產商向服務商的轉變。

  「相比與鋼鐵企業進入深加工,我們有服務優勢。」薛長江稱。同時他認為,並非所有的企業都能實現產業升級,這需要前期高額的投入。轉型之外,上 述中金協資深官員認為,未來兩三年鋼貿行業將出現兼併重組潮。中國目前有20萬家鋼材流通企業,可營業規模超過1000萬噸約有四家,大多數企業鋼材銷售 量在10萬噸以下;2011年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下的企業佔60%以上。

  2010年,鋼材流通行業的確出現了重組案例。2010年9月,中國鐵路物資總公司(下稱中鐵物資)兼併重組了西本新幹線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西本)。

  不過,五礦發展一位高層告訴財新記者,對於兼併重組鋼貿企業並不感冒。一般鋼貿企業沒什麼資產,除非貿易公司有核心技術和獨特模式。以中鐵物資重組西本為例,中鐵物資看中的是西本的鋼鐵現貨電子交易平台,使鋼鐵貿易與信息化、電子化緊密結合。

  對於沒有資金支持的鋼貿企業,五礦發展高層認為,出路只有退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42

硅谷創業公司最難招什麼人?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6/1790994.html

創業公司,如果你不瞭解公司的產品、技術細節甚至用戶使用習慣的話,你什麼都做不了,沒有人會輕易搭理你。

上週在一個活動上,我替我的一個朋友問硅谷天使投資機構SV Angel的一個合夥人:如果一個公司的創始人是市場和商務拓展(Business Development,簡稱BD)背景的人,你們會考慮投資他的公司嗎?

我覺得這個問題問完了之後,他看我的眼神好像跟看怪物似的。當然,他還是很認真地解釋了他們的立場:技術很重要,如果創始人是市場和商務背景,甚至連產品經理都不是的話,那麼他至少需要有一個合夥人是技術背景。不過,創始人是市場和商務背景的團隊在硅谷幾乎是不存在的。

我想他一定不理解為什麼在中國,會有那麼多市場營銷、商業拓展甚至科技記者出身的人正義無反顧地投身與電子商務、云計算及移動應用相關的創業中。當 然,事實證明這也沒什麼不好—最近國內最流行的陌生人地理位置交友和另一款移動健康服務工具的創業者都來自網絡媒體。當然,也會出現像CCTV某知名女主 持人在投身視頻網站創業之後「教導」其它創業者在創業前三年不要考慮創新這樣的奇葩。

其實我想說的是,你能夠體察到硅谷天使投資、VC和成功的創業者普遍對市場背景的人存在的偏見—這一點也不新鮮。前不久在一個Evernote創始 人Phil Libin和Dropbox創始人Drew Houston參加的活動上,我同時聽到這兩個人在抱怨,其實在硅谷最難招到的並不是合格的工程師,而是市場、營銷和商業拓展人才。

原因很簡單:一個在Facebook、Google和微軟工作了幾年的軟件工程師進入一家創業公司,獨當一面並不困難。但如果一個成熟公司的市場和 商業合作員工進了創業公司,他們就會發現什麼都不是那麼回事了。過去你可能掌握著一年千萬美元級別的預算,現在最多也就幾十萬;過去你需要在一個軌道上去 進行相關的工作,這甚至並不需要你十分地瞭解公司的產品和業務—但到了創業公司,如果你不瞭解公司的產品、技術細節甚至用戶使用習慣的話,你什麼都做不 了,沒有人會輕易搭理你。

「他們的問題在於太依賴過去的經驗。」這是上次我問Drew Houston為什麼硅谷沒有合適的創業公司市場和商業人才時他的回答。而這些經驗往往是大學市場營銷和商務類專業的那些工具和概念,和創業公司本身的情 況是脫節的—目前還從來沒有一個市場營銷學的專家告訴人們科技創業公司的市場應該怎麼做。

以我的經驗,這種情況是存在的—創業公司不得不僱傭市場總監和商業合作總監之類的人。但你會發現他們只能解釋那些十分泛泛的問題,稍微深入到一點具 體的產品細節和用戶情況當中,他們居然也會說出「產品研發有很多機密,用戶的情況我們不方便透露。」這種大公司邊緣員工慣常說得出的鬼話。可如果你找到他 們的創始人,你就會發現其實沒什麼不能透露的。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那天Dropbox的Drew Houston給了幾個方案—當然,這也是Dropbox招聘非技術類人才的策略:創始人不要自己從商業營銷類的書籍裡再去多學一點錯誤的東西;對市場和 商務類人員,前期聘用非正式員工的做法可以降低風險;多招聘一些剛從學校畢業的人從事非技術類工作;最後,鼓勵這些人從頭開始—比如讓做市場的人去做商務 拓展,讓做商務拓展的人去做銷售,創業公司需要打通各個環節,激發這些非技術背景的人們的潛力。

無獨有偶,前幾天一個科技記者背景出身,現在一家國內創業公司做市場總監的朋友跟我埋怨,她下面的公關經理死守著在公關公司發稿的那套東西,在微博傳播、科技博客溝通和用戶社區幾件事上無動於衷,更不願意去瞭解產品本身。看來,問題還是很普遍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27

不到二年搞定萬華七十六位地主 潤泰新從最難的下手 拿下千坪都更地

2012-7-30  TWM




台北市地價居高不下,都市更新成為中小型建商開發土地的重要管道,但是曠日廢時的整合過程,也讓很多建商視都更為畏途,而潤泰創新卻能在此時突破重圍,在萬華區完成台北市面積逾一千坪、開發時間最短的都更案。

撰文‧梁任瑋

「終於等到這一天了,我們一定住得到新厝!」五月十九日上午,台北市萬華區東園國小旁一處都市更新案舉行動土典禮,幾位七旬老翁看著自己頹圮的老家即將進行改建,掩不住激動的心情,握著彼此的雙手互道恭喜。

就在不久前,這裡還是一片雜亂,荒廢的老房子野草蔓生;如今透過都更,已整理得煥然一新,更將在兩年半後變身為一棟規畫一百八十五戶、樓高二十六層,擁有五百餘坪大片花園、步道的嶄新大樓「萬花園」。

如果說,「樓低、屋老、地方正」是很多建商做都市更新的篩選標準,這個條件若放在有六三%的房子屋齡都已超過三十一年的台北市萬華區,顯然處處都是機會。

但在很多建商眼中,該區因房價偏低,並非首選。台北市政府都更處統計,近十年,萬華都更申請案五十三件,但核定的僅三件,六%的核定比率在各行政區中為倒數第一。

就在外界不看好中,萬花園卻異軍突起,只花一年十個月就整合完所有地主,創近五年北市都市更新面積超過一千坪開發時間最短的案例。幕後推手,正是都更新兵潤泰創新。

靠地緣關係拉近距離

擅長開發豪宅、投標台鐵BOT與聯合開發案的潤泰創新,這幾年在商用不動產市場布局大有斬獲。目前手頭上有松山車站與南港車站BOT案、捷運內湖線內湖站 及新莊線三重站的聯合開發四大開發案。七月十九日,潤泰集團轉投資事業南山人壽更以二六八.八億元標下信義計畫區世貿二館,刷新國內地上權總價、每坪價格 新高,惟獨都更腳步落後。

近五年,潤泰參與過的都更案超過十個,但進度不一,「要讓社區裡所有住戶達成改建協議,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潤泰創新總經理簡滄圳坦言,沒想到,最令人驚訝、且最快完成的個案,竟是面積廣達一千兩百六十四坪,有七十六位地主的萬花園案。

時間回到二○○七年夏天,當時潤泰與中華電信合作開發台北市萬華區德昌街住宅案「萬囍」,由於建材、施工品質高檔,預售當時每坪成交價站上六十萬元,創下萬華地區新高價。這個建案吸引隔壁萬大路地主吳德龍的注意,主動找上潤泰整合他們的土地。

這塊地原本是鄭姓前台北市議員家族與另一大家族陳家的祖厝,隨著後代開枝散葉,蓋起公寓陸續賣給不同住戶。

簡滄圳接手後發現,這件案子背後頗為複雜。原來,早在二十年前即有建商陸續介入整合,也已插旗購入土地近百坪,如何以合理價格購回其土地,這是第一難。

此外,在潤泰整合之前幾個月,另一家新介入的建商已和其中最大的鄭姓地主簽了合建契約,占全案同意門檻近三○%,如何統合開發權利是第二難。

但是,「找人是最難的。」簡滄圳說,很多房屋破舊到連屋主都住不下去了,早就已經搬去他處,如何找出分散在各處的地主,深深考驗潤泰土地開發人員的功力。

正當簡滄圳苦思解決方法之際,他突然想起,公司內土地開發部建築師李安憲從小就住在萬華,透過他來整合,或許是一把開啟地主心房的鑰匙。

李安憲是老萬華人,現在還住在萬花園隔壁的「大都市花園」,巧合的是,他與吳德龍是許久沒聯絡的小學、國中同學,這層地緣關係拉近了潤泰與地主之間的距離。

「萬華人比較團結,找到關鍵地主居間撮合很重要。」李安憲說,他打聽到,代表陳家的地主葉喬松,是全案的關鍵人士,便透過吳德榮牽線,直接找葉喬松談。

以誠意打動關鍵地主

今年七十歲、家族在萬花園基地共擁有一百二十九坪土地的葉喬松,見識過許多知名建商來談都更,「有的建商一來就要我去餐廳吃飯,吃完飯就把合約書拿出來 簽。都更不是去便利商店買礦泉水耶!打打電話、吃頓飯就想要我們拿出好幾百坪的土地給你蓋,未免也想得太簡單了!」葉喬松對建商的猴急頗不以為然。

但潤泰的作法令他改觀,「一個禮拜跑七趟,與一個禮拜跑一次,就是不一樣。」葉喬松說,有些建商談一談,發現很難,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只有潤泰最勤快,一家一家挨門挨戶去談,把誠意拿出來。

除了動之以情,更重要的是幫地主創造價值。簡滄圳表示,都更地主分配的權利價值有「協議合建」及「權利變換」兩種,潤泰採兩案並行,讓地主選擇對他最有利 的方式來做權利價值的分配,「這是對地主的讓步及尊重。」地主也不必擔心因為整合期太長,導致增值的利益均被建商拿走。

而且,潤泰不只將土地交付銀行信託,也採用營建資金專款專用及續建協助的信託機制,透過等同銀行履約的保證,完全保障地主權益。

尤其,當時「萬囍」案已開始預售,簡滄圳說,萬囍是中華電信與潤泰創新合建案,至今仍為萬華第一棟使用隔震工法的住宅,種種創新的規畫,讓地主重新思考, 「連中華電信都選擇潤泰,為何地主不能?」另一方面,為了重新定位萬華區的房價,潤泰向地主提出,萬花園在結構工法上會採用「柱螺旋箍筋及一筆高耐震專利 施工」,這項潤泰的專利,可達到灌漿扎實和耐震效果,不僅為地主資產帶來增值效益,也讓住戶住得安心。

同時,潤泰與原來整合約四○%的建商理性溝通,最後以高於市場價格的金額買下對方土地。

○七年八月,潤泰與萬花園地主第一次簽約就逾五○%,一年一個月之後,○八年九月潤泰完成整合作業,九五%地主全部簽約完成,並將全案送到台北市政府,進行事業計畫及權利變換計畫審議。

這段通常要耗費三至四年才能達成的工作,潤泰創新只花了三分之一的時間就完成。

須配合天時地利人和

「一個都更案要成功,要天時、地利、人和到位。」葉喬松語重心長地說,二十年前,他們這些地主正值五十歲壯年,每個人有不同的考量,房子也沒有改建的誘 因;現在大家都七十歲了,彼此有共識,必須要整合,但「就像搓圓仔,兩粒一搓要一樣大,不能一大一小。」萬花園如果沒有大家互相信任、各退一步,不可能那 麼快完成。

今年一月,萬花園基地終於搭建起大型接待中心對外預售,讓房價也跟著鹹魚翻生。原來東園街周邊房價每坪僅約四十萬元,在萬花園銷售完畢後,成功把售價推升至每坪七十萬元,也帶動周邊房價水漲船高。

萬花園案也打響潤泰都更的名號。五月,潤泰創新一口氣拿下建中眷舍、六張犁派出所兩件公辦都更案,成為切入台北市公辦都更案的贏家。

宏大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執行長郭國任說,公辦都更案的獲利空間較小、利潤有限,過去很多建商不願參與,但是隨著台北市土地開發的難度愈來愈高,公辦都更土地有政府完成前期的整合流程,相對於一般都更案較為單純,這塊市場的競爭也愈來愈激烈。

其實,不論公辦或民間參與都市更新案,都必須地主間懂得相互合作、放棄私利,願意在相同的時間內做一件共同的事,「只有地主與建商都肯退讓,才能讓台灣的都更之路繼續走下去。」簡滄圳為當前都更面臨的困境下了最好的注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40

Win8上市 微軟挑戰最難的模仿

2012-10-29  TCW  
 

 

美東時間十月二十五日早上十點,微軟(Microsoft)執行長鮑默爾(Steve Ballmer)將站上紐約十五街的發表會舞台,宣布微軟Windows 8(簡稱Win8)正式開賣。這一刻,微軟將再次成為全球高科技產業的焦點。

然而,這次微軟的發表會,卻處處是蘋果(Apple)的影子。

過去微軟推新產品,常拚命送搶鮮版軟體,只怕用戶不了解新功能。這一次,微軟卻對部分產品功能保密到家,一面模仿蘋果上市前高度保密做法,一面強力宣傳,創造出一種新的行銷方式。

模仿,正是這次Win8上市大戰中的關鍵字。過去,微軟最為人批評的是,讓這家公司賺大錢的產品,很少是自己原創的:微軟起家的MS DOS系統是買來的、賺大錢的Word作業系統也不是微軟原創,而微軟的視窗作業系統,和蘋果的圖形介面高度類似。

微軟不擅長當創新者,卻擅長貼近市場,每一次大戰,微軟會模仿原本市場領導者的長處,把模仿學來的專長,磨得更符合市場需要,靠著貼近市場的執行力,微軟把一度如日中天的網景(Netscape)、索尼(Sony)等強敵,一一逐出市場。

三大跡象走向軟硬整合的系統

這一次,Win8上市恐怕是微軟有史以來最全面的模仿,微軟在產品上市前,一再打破自己三十七年來的經營模式,要複製蘋果軟硬整合的商業模式。

跡象一:推出音樂服務。十月十六日,微軟音樂服務Xbox Music正式上線,微軟宣稱,資料庫裡有三千萬首歌,比蘋果的二千六百萬首歌還多。美國《財星》雜誌(Fortune)評論,「這個音樂服務整合美國三大線上音樂服務iTunes、Spotify和Pandora最具特色的服務。」

跡象二:開設實體商店。微軟靠賣軟體獲利,從硬體廠商身上賺取權利金才是微軟的主要營收來源。今年,微軟卻跟蘋果一樣,開起實體商店,根據美國媒體報導,店員的責任不只是銷售,而是扮演專家角色提供服務。

Win8開賣後,微軟將在店內提供一種稱為「白手套」(White Glove)服務,店員先為客戶分析微軟各種硬體產品差異,客戶購買後,店員再幫客戶做第一次開機,申請微軟帳號,確認客戶第一次使用沒有問題。

跡象三:首次設計PC硬體。微軟為PC設計程式三十七年,今年首次推出自己設計的PC硬體,還打破Wintel(微軟+英特爾)架構,和英特爾死對頭安謀(ARM)合作推出新PC,即使明知新開發出來的產品,無法使用原有的微軟程式,還是照樣投資大錢開發。

兩大策略搶奪對手的市占率

現在,蘋果有的線上程式商店、多點觸控螢幕、整合式的雲端服務,從內容、硬體到軟體,微軟幾乎通通都有。微軟證明,蘋果過去十幾年經營出的軟硬整合生態系統(Eco System),並不是無法超越的天險,「只要資源夠,複製生態系統並不是不可能。」蘇格蘭皇家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王萬里觀察。

抄產品容易,一整個生態系要怎麼抄?

王萬里觀察,微軟要建立和蘋果相似的生態系,第一,就是要衝大使用者數量。新產品上市初期,不論是用低價補貼還是強勢行銷,微軟都必須盡快在平板和手機領域累積夠多用戶,才能吸引程式開發者和硬體廠商繼續支持。

微軟的優勢就在於擁有十二億PC用戶,用戶數仍大於蘋果和Google,若能吸引這群人改用微軟平板電腦和手機,微軟還有三分天下的本錢。

第二,找出對手生態系弱點。王萬里觀察,「二○○六年,諾基亞(Nokia)和摩托羅拉(Motorola)相加,市占率曾一度達五二%。」他分析,領導廠商主導力量太強,會讓生態系裡的其他合作夥伴,像電信公司,想扶植其他競爭者。「現在,三星(Samsung)加蘋果,已經占有四三%市場,離頂點已經不遠,」他指出,蘋果對電信業者過去作風強勢,如果微軟以低姿態切入,就有可能畫下一塊大餅。

台大商研所教授郭瑞祥卻認為,微軟現在所處的環境比過去更複雜,「不同的使用者情境,需求不一樣,光靠抄並不能決勝。」更何況,微軟在平板和手機市場沒有作業系統優勢,光靠模仿已經不夠。

「微軟現有的優勢,還是在企業端。」資誠管理顧問執行董事劉鏡清分析,現在市場上還沒有主打企業需求,能用來工作、打報告的平板電腦,微軟的模仿策略,雖然可以瓜分注重娛樂的使用者,但要保護微軟長期最重要的企業用戶,勢必要推出針對企業用戶的特殊服務。

不管微軟如何出招,在平板電腦和手機市場裡,微軟短期難再找回霸主地位,蘇格蘭皇家銀行在報告中估計,到二○一五年,微軟在平板電腦的市占率約為二四%,蘋果仍高達六成,微軟很難大勝,卻不得不戰。

十月二十五日,微軟將揭開最後的底牌,究竟是微軟貼近市場的執行力技高一籌,還是蘋果、Google的創新能力最終勝出,在這次Win8發表會之後,微軟的考驗將正式開始。

【延伸閱讀】微軟靠模仿,一手建立科技帝國

微軟產品:MS-DOS模仿對象:QDOS模仿方式:IBM急需PC作業系統,微軟買下QDOS後,依IBM需求修改,掌握PC作業系統主導權

微軟產品:Windows模仿對象:蘋果電腦模仿方式:蘋果曾控告微軟使用介面抄襲,雙方還為使用者介面的「樣貌和感覺」打過法律大戰

微軟產品:IE瀏覽器模仿對象:Netscape模仿方式:微軟砸20億美元購併相關技術,打造IE附在作業系統中,Netscape因此退出市場

微軟產品:Xbox模仿對象:Sony模仿方式:推出和Sony PS2類似的電視遊樂器,價格更低、規格更好,瓜分Sony獨占的市場

整理:林宏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386

投資最難克服的幾大傾向 東方紅石樑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e0l3.html

投資大道誰都懂,但做的過程中總有心魔無時無刻侵蝕投資者的意志,引導投資者做出錯誤的抉擇,恆久堅定抵禦這些侵蝕才是投資最大的難題,也是很多人失敗的根本原因。

 

1、做波段的傾向。

 

2、避開下跌的傾向。

 

3、不斷尋找暴利的傾向。

 

4、資金利用率最大化的傾向。

 

5、每時每刻關心股價漲跌的傾向。

 

6、那個股票漲得多就追那個的傾向。

 

7、不甘於獲取白馬股確定收益的傾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17

地球上最難的投機——價值投資 透明蘭姆

http://xueqiu.com/1095672896/23983483
價值投資有多難,我剛說完估計80%的人會鄙視說,價值投資,那簡直就是簡單極

了。買入優質企業,然後長線持有。誰不會呢?那我問你,你怎麼還虧錢了呢。你當然

會說,因為我沒有做價值投資。


    1、 價值投資是地球上最難的投機。

     人人都知道價值投資是地球上最正確的投資,那為什麼走向他的人就寥寥無幾呢?

因為它太容易了,太讓你嗤之以鼻了。所以,價值投資始終是一個讓你繞道的小水坑。

它太淺了,一眼就能望到底。而你太急,想要一鳴驚人。於是,一年二年,你繞道途中

發現,小水坑好像大了一點,變成小魚塘了。你對自己說,現在雨季嘛。你忙忙碌碌,

有時候手裡抓住了一點什麼,低頭看什麼也沒有。四年五年,小魚塘變成湖泊了,你安

慰自己,這裡的土質太鬆散了。你還在繞道,這幾年你變得富有過,破產過,一直不

放棄的努力著。八年九年,你依然繞道,依然來去匆匆,兩手空空。這個時候你看著橫

亙在眼前的汪洋大海,似曾相識。


      2、價值投資是地球上最難的投機

一、選擇價值投資,你就是選擇放棄一夜暴利的機會。多少人捨得放棄,舉手?

二、選擇價值投資,你就是選擇放棄以小博大的機會。多少人捨得放棄,舉手?

三、選擇價值投資,你就是選擇離開這個跌宕的市場。多少人捨得放棄,舉手?

四、選擇價值投資,你就是選擇放棄快進快出的快感。多少人捨得放棄,舉手?

五、選擇價值投資,你就是選擇放棄攀比高難的技術。多少人捨得放棄,舉手?

六、選擇價值投資,你就是選擇放棄我是天才我怕誰。多少人捨得放棄,舉手?

放下這一切,需要勇氣和智慧。

慢慢來吧。

巴菲特的投資道路和一般人類似,都曾琢磨旁門左道,熱衷奇門遁甲,只不過他在30歲

以前已經走完這條歧路,而很多人在這個年齡剛開始入市。


     3、 價值投資是地球上最難的投機。

一、它改變了投機的遊戲規則。在人人投機的時代,企業投資是個什麼東西?

二、它改變了投資者的品性與命運。投機就是賭博,他讓人暴躁、興奮、無情、嗜血,

讓你每天都在貪婪和恐懼之中輪迴。價值投資反之。

三、它提高了分糖果的份額。投機只對那最最頂尖聰明的1%的人發糖果,而價值投資將

得到糖果的人提高到了50%。區別只在於你是想做一隻腳在門外的觀光客,還是修完全

科並且堅定執行的優等生。後者,每人都能得到糖果。也就是說分配率是100%。


      4、 價值投資是地球上最難的投機。

     從他的鼻祖格雷厄姆初次將目光從市場瞬息萬變的增加消息轉移到對企業清算財

產的評估,不啻於人類登上月球。巴菲特只不過是完善了這個體系。

     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應該感謝格雷厄姆的是,他的免費主義。要不是他公開講課,

我們可能現在還在摸索中。

     想想你的一生,投資那些穩定的、持續的、能為你源源不斷的創造財富的企業是

不是要比跑到市場裡瘋狂的大干一票來的難得多?

     投資貴在堅持,如果你有幸做到了,貫穿你的一生的將是平靜、幸福、財富和長

壽。而不是投機玩家沒日沒夜的博彩,他們終其一生,99%的只能是一次一次的跪倒在

這個市場之中。

    選擇瘋狂無序的市場,你可能一筆爆賺,更有可能在下次一舉爆倉。

    選擇優質壟斷的企業,你會一時被套,但是時間的按鍵既然已經按下,複利只會

越來越快地向你奔跑而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199

下一個成功最難


2013-09-09  NCW  
 

 

諾基亞將手機業務賣與微軟,有人為昔日手機霸主嘆息,沒有人羨慕買家微軟。如果說哪家大企業失去了十年,微軟最有資格。微軟的悲哀並不是wintel 聯盟不再統治IT世界,而是今天互聯網的基本圖景,蓋茨早就看到; 今天大多數最熱門的互聯網服務,微軟早就有過雛形。卻又如何?比如,微軟的 MSN Messenger占得即時通訊的先機,全面覆蓋桌面電腦世界。但今天以QQ起家的騰訊有800億美元市值,而MSN Messenger徹底衰敗。微軟孕育過太多的潛在巨人,卻幾乎沒有誰能長大。

成功極難,從成功走向成功更難,因為成功經常是下一個成功的負累而非憑借。蘇寧剛成為中國家電連鎖王者,就陷入電商帶來的另一種割喉戰。蘇寧抱怨市場沒有給其與電商的同等待遇——為什麼不要求銷售額逼近1000億元的電商盈利?但市場要給你電商待遇,得你真成為電商,而不是披著不合體電商外衣的家電連鎖。上市地位、實體網絡不再默認為優點,蘇寧這一場戰爭比上一場戰爭更難打。

藥方易開。微軟早就應主動分拆,把新業務與現金牛業務切開,充分賦權,獨立運營。不能做這件事,則收購諾基亞只會增加其控制病,不管鮑爾默在不在。蘇寧亦然,上一次成功帶來的財務資源要用足,其他則要盡可能切割,新歸新,舊歸舊——合力往往是幻覺,內耗是現實。

知易行難,所以騰訊居然能夠在QQ之後長出微信,值得再三致敬。巴菲特說他惟一最擅長的就是資本配置,能從現金牛拿出錢來,投到下一個交易/公司中去。巴菲特慈眉善目,卻遠比時常大力捶桌的鮑爾默心狠手辣。世上有幾個巴菲特? 本期值班主編 王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89

投資最基本最難的要求 - 勇於說“不” 大巧不工

http://jackliinvestment.blogspot.hk/2013/11/blog-post_29.html
股市中能長期賺大錢的投資者很少,不足萬分之一,這是事實,不過為了方便起見,我假設人數剛好有萬分之一。人數比例這麼低,但實際上每個交易日都有無數宗交易,並且這無數宗交易裡面包含著絕大多數個股。

萬分之一可以拆分為百分之一乘以百分之一,因此大致上可以這麼認為:即平均而言,在所有交易日中,只有百分之一的交易日是最佳買賣時機,在所有被交易的股票中,只有百分之一的股票最值得投資。這不是什麼秘密,許多人知道,不過每天依然有那麼多人進行那麼多筆不同股票的交易。為什麼?因為太多人經不起誘惑,不懂得說“不”。

從統計學角度來看,一個永遠說“不”的人最後的成績比一個經常交易的人要好很多,因為前者是零收益,後者是負收益。從現實來看,這個結果也是如此。

投資最基本也最難的技能就是抵制“誘惑”,抵制誘惑不等於對所有一切交易機會說不,而是對那些自己沒有充分把握的機會說不。所謂的“充分把握”沒有標準,因為各人客觀程度不盡相同。人天生是主觀的動物,要變得更加客觀,免不了後天的學習與實踐。

這些年來,據我自己的觀察,越不夠客觀的人越抵制不住“誘惑”,越抵制不住誘惑的人就越容易失去真正的機會。這種人對自己的投資向來沒多少自信,經常進行買賣,賺點小錢就跑了,最後所有好處都給了經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587

只做最難機台 他奪F1輪胎廠訂單

2014-01-13 TCW
 
 

 

傳說員林二十公里輪胎聚落中,有一間位在彰化埔心鄉的輪胎生產設備廠,它的淨利率不輸台積電、每股稅後淨利(EPS)能媲美聯發科,而且訂單接到手軟,竟爆單到今年六月。

這家公司叫有為工業,建大工業董事長楊銀明稱讚它是輪胎產業的每股稅後淨利王,去年EPS上看三十元,全球氣門嘴大廠、六暉控股董事長吳金鹿也透露,有為的淨利率直追台積電。

見到有為董事長陳珀波,發現原來台灣除了是自行車、自行車輪胎王國,連自行車輪胎的生產設備廠都取代歐美日本,做到世界第一。

「全世界前五十大輪胎廠,我們就供應三十家,」陳珀波說,自家輪胎生產設備廠是跟全球第一流同業競爭,光研發成品獲最嚴謹歐洲CE認證的就破二十項,更摘下F1(一級方程式賽車)輪胎供應商義大利倍耐力(Pirelli)等全球指標型客戶。

滿檔,大批設備排隊出貨廠房搬了三次,還是不夠用

什麼樣的生產線,賺錢能力能媲美台積電?一台台客製化機械設備正在一一組裝。另一端,則整齊排著馬上就要外銷到歐美各大輪胎品牌的輪胎生產設備廠,空間滿到幾乎擺不下,陳珀波透露,廠房已經搬了第三次,還是不太夠用。

來到一旁的辦公室,會議室一角擺著防潮箱,裡頭保留二十多年前的VHS錄影帶,一捲捲全是他當時研發輪胎設備的實測紀錄,他的機器研發狂熱,由此可見。

策略,包好、包便宜「好用才收費」讓客戶黏著著

陳珀波能站上國際舞台,靠的便是和同業走一條不一樣的路:挑最難的機台研發,搭配「三包策略」勝出。

一九八○年,在輪胎大廠正新歷練八年後,他決定出走創業。創業之初,市場環境對他極其不利。「光員林同業就有十多家,如果走同一條路,客戶為何要找你?」於是,非市場先行者的他不斷思考,該如何後發,才能後發先至。

所謂「三包策略」,第一包是「包滿意」。他發現,若品質不好,「就算跪著求客戶,他也不會買,」所以他一開始就有挑戰全球前三大供應商最高等級輪胎機的企圖。

陳珀波先從當時國外最新的鋼絲成型機切入。原本,建大等國內輪胎廠要從國外進口該機台,他卻保證可以幫忙開發,且設備的產能、精密度,統統都比照國外標準才算驗收合格,不滿意包退貨、不用錢。

其次,他還保證「包到好」。意思是,開發階段輪胎廠不用先預付訂金,等技術研發成功、設備做好、生產線能用、好用,才須付費,以此策略讓客戶幾乎零風險,增加合作意願。

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總幹事黃建中說,輪胎設備是橡膠領域的專用機,難度在於鋼絲要能在溫度不斷變化製程中,配合材料和橡膠緊密結合。這類擁有技術門檻的客製化機械開發,能吸引客戶埋單試用,「試用期一毛錢不拿,你覺得我值多少錢?」

最後,第三包是「包便宜」,收買客戶的心。該鋼絲成型機,國外進口一台要價新台幣四千萬元,他一台只收一千九百萬元,不到五折。對品牌客戶來說,機器好用、價格又有競爭力,何樂不為?「就算沒做過,只要設備開發成功,利潤非常高,」陳珀波透露。

楊銀明觀察,陳珀波台北工專畢業的高學歷,加上正新的經驗,讓他能在其他學歷不高的「黑手」同業中,成功開發出最新設備,做出差異。創業後,建大成了他第一個客戶,他又隨員林輪胎聚落升級,一路挺進國際市場,十年前開始打入歐洲。

研發,拉大競爭差距上百種規格,同業難追上

陳珀波能靠「三包服務」生存還有一個很大原因,就是輪胎設備沒有標準品。舉例來說,光正新一家輪胎廠,台灣、廈門和天津產線的規格就不同。他持續研發,也等於同步增加了同業進入障礙,一來一往差距越拉越大,至今研發出上百種不同規格的輪胎製造設備。

「過去員林附近有二十家輪胎廠,為什麼現在只剩三家,還做到世界級?」陳珀波以剛躋身全球前十大輪胎廠的中國杭州中策為例,對方找上門買一台設備,他開價三十五萬美元,中國同業價格不到一半,機器外觀看似一樣,仍搶不走生意。

「如果要更便宜的,隔壁就有十多家,」他不諱言,設備好、能讓輪胎廠賺錢,最終靠差異化,價格還是能拉更高。

但不論得與失,都要付出代價。

三十四年來累積的競爭力,讓陳珀波持續「爆單」到今年六月,在員林聚落創造出輪胎設備王傳奇。只不過這位研發狂,至今每台機器都堅持親自經手,「一人公司」的色彩太重,讓產能規模受限停留在年產二百五十台、年營收約十億元,是一家小而美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3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