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R&R論文風波:四】R&R回應:我們被曲解了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310

2010年5月,我們發表了一篇學術論文《債務時代的增長》。我們基於對44個國家在200餘年的數據的研究,發現:不論在富裕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高額的政府債務——超過GDP90%的比例——會顯著降低經濟增長。

工業化國家,從美國、到英國、到歐盟、到日本,都在尋找能夠從大衰退中復甦的方法。那篇文章《債務時代的增長》這篇文章和我們的其他文章一起被頻繁引用;同時政客、評論家和政治體系中的激進主義者也經常誇張和曲解了我們的結論。

上週,麻省大學的學者發佈了一篇論文,對我們的論文進行了批評。他們發現了我們數據表中的問題導致我們錯誤地計算了二戰之後高債務國家的經濟增長率。但是他們也批評了我們「選擇性排除」了相關的數據以及採取了「非常規」的統計方法;這些是我們所不能接受的。

我們的研究以及我們的信用都在報紙和電視上被激烈地攻擊。我們兩個人都收到了充滿憤怒和威脅的郵件,其中一些指責我們導致了公共部門的裁員和減支以及增稅。作為學術型經濟學家,我們在社會科學研究的政治化受到了令人難過的指責。但是在這裡,我們要說的不是我們的感受。

Herndon, Ash和Pollin的論文表示,我們的結論「是對緊縮政策的學術支持」,並且督促政策制定者「重新評估歐洲和美國緊縮政策的合理性」。

對於緊縮政策的嚴格評估是政策制定者的重要責任,但是原因並不是像HA&P說的那樣。他們的結論並不像聽起來那麼吸引人。我們2010年的論文發現,在長期,債務/GDP比例大於90%的國家的經濟增長會比其他國家低1%。正如很多學者已經闡述的,HA&P的論文並沒有推翻這個基本結論。

債務和經濟增長的文獻在一段時間以來都聚焦在因果關係的發現上。高債務只是稅收不佳和經濟疲軟的體現,還是說,是高債務導致了經濟的疲軟?

我們的觀點是,兩個方向的因果關係都存在,並不存在一個處處成立的定式。在去年與Vincent Reinhart一起發表的論文中,我們研究了從1800年以來發達經濟體高債務年份的情況。我們並沒有像保守派政客說的那樣,斷言90%是影響經濟增長的分水嶺。

我們發現的是,高債務時期(90%或者更高)很少,但是會持續很久,並且產生的負面影響很大。我們的樣本裡,債務/GDP比例超過90%且持續長達5年或以上的只有26個例子;它們平均持續時間為23年。在26個例子中,有23個例子在高債務時期的平均增長率比低債務時期低。在債務/GDP比例小於90%時,GDP年增長率約為3.5%,但是在債務/GDP比例大於90%時,GDP年增長率平均只有2.3%。

高債務時期持續這麼久,說明事實並不是自由派經濟學家說的那樣——債務高企僅僅是商業週期中的低谷。

在我們對於8個世紀以來金融危機的研究《這次不同》中,我們發現當主權債務達到不可持續的水平時,借貸成本也不可持續。目前意大利和希臘的情況——從20世紀90年代初就積累了高額債務——支持了我們的觀點。

過去幾週從政治角度的討論,錯誤地將我們關於債務和經濟增長之間的負相關關係等同於緊縮政策的必要性。

我們贊成在高債務時期經濟增長更加困難。我們知道減支和增稅對一個高失業低增長的經濟體來說尤為艱難。然而如果沒有伴隨著結構性改革,緊縮也是很難完成的—比如,稅收、法規和勞動力市場政策的變動,如果沒有經過很好的設計,會過多地影響到中產階級和貧困人群。我們一直以來的建議都是避免過快減緩財政刺激,這與多數主流經濟學家是一致的。

在某些情況下,我們贊成更加激進的計劃,比如公共債務和私人債務重組。在一戰之後和大蕭條時期,這樣的債務重組都收效甚好。我們一直贊成減免主權債務和希臘、葡萄牙、愛爾蘭以及西班牙的高等級銀行債務來刺激增長。

對於美國的情況,我們贊成減少高於房屋價值的按揭本金。我們也寫過包括一些可行的解決方法,比如溫和通脹和金融抑制——降低為債券持有者帶來稅收壓力的真實利率。這一策略在二戰之後顯著降低了債務水平。

簡而言之,世界上很多國家,尤其是考慮到醫療和老年支持體系時,都有著極高的公共債務。債務問題的解決,通常都會包含從儲蓄者到借款者之間的資產轉移。這次也不例外,最近的學術爭議也不應當偏離這個主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029

商務部長:堅決反對肆意曲解世貿組織規則的行為

12月12日,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堅決捍衛合法權利 維護多邊貿易體制》。高虎城表示,世貿組織規則已經成為國際法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世貿組織的一項法律規定,如期終止對華反傾銷“替代國”做法是國際條約義務,所有成員都必須嚴格遵守。這一點是明確和不容置疑的。中國的合法權益必須得到維護。

高虎城在文中指出,對於個別成員不履行義務的行為,中國將堅定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保留采取進一步措施的權利,同絕大多數世貿組織成員一道,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嚴肅性。

以下為全文: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5年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積極推動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始終是多邊貿易體制的積極參與者、堅定維護者和重要貢獻者,始終嚴格遵守世貿組織規則,認真履行承諾義務。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在多哈回合談判陷入遲滯的情況下,中國繼續高舉多邊貿易旗幟,無論是在巴厘島還是內羅畢的部長級會議上,都充分發揮了負責任貿易大國的引領作用,推動世貿組織繼續前行,為促進全球經濟的繁榮、多邊貿易體制的發展,做出了積極、重要的貢獻。

世貿組織是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遵守規則是國際貿易投資得以有序繁榮發展的關鍵。長期以來,作為世界經濟體系的三大支柱之一,多邊貿易體制得到有效維護,多邊規則得到認真遵守,是全球經濟繁榮發展的根本保證,對於世界的和平穩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世貿組織規則已經成為國際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嚴格遵守條約義務是國際法的基本原則。作為《世界貿易組織協定》的組成部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以下稱《議定書》)第十五條規定,對華反傾銷中采用“替代國”價格而非受調查的中國產業價格計算傾銷幅度的做法,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5年後,即自2016年12月11日起,必須終止。作為世貿組織的一項法律規定,如期終止對華反傾銷“替代國”做法是國際條約義務,所有成員都必須嚴格遵守。這一點是明確和不容置疑的。中國的合法權益必須得到維護。

中國有句古話:言必信,行必果。契約精神是市場經濟的基石,信守條約是國際法的基本準則。維護條約義務的嚴肅性,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權威性,是世貿組織成員的共同義務,也是各成員的共同利益。目前,絕大多數世貿組織成員已經提前或如期履行《議定書》第十五條項下的條約義務,對華終止使用反傾銷“替代國”做法。

但是,仍有少數成員拒絕履行《議定書》第十五條義務,並刻意混淆《議定書》第十五條與其國內法中所謂“市場經濟國家”的概念,甚至將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與之掛鉤。事實上,世貿組織本身的規則中並沒有相關概念。所謂“市場經濟國家”標準,是個別成員冷戰時期的國內產物,世貿組織164個成員中有此國內立法的寥寥無幾,屈指可數。產能過剩更是全球性問題,需要世界各國共同應對。這些與如期徹底履行世貿組織條約義務沒有任何關系。中國堅決反對肆意曲解世貿組織規則、肢解多邊貿易體制的行為。中方敦促所有世貿組織成員,重信守諾,遵守國際法準則,切實履行國際義務。對於個別成員不履行義務的行為,中國將堅定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保留采取進一步措施的權利,同絕大多數世貿組織成員一道,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嚴肅性。

面對世界經濟的風險和挑戰,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上強調要“發揚同舟共濟、合作共贏的夥伴精神,凝聚共識,形成合力,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當前,全球經濟複蘇依然乏力,貿易和投資低迷,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有所增多。越是在困難的時候,世貿組織成員越要加強團結,越要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有效性。中國願意同其他世貿組織成員一道,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重振貿易和投資的引擎作用,共同構建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的開放型世界經濟。

(作者為商務部部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266

指言論遭曲解 否認為選特首暗批財爺 林鄭反擊:我百毒不侵

1 : GS(14)@2016-08-16 06:21:01

【特首跑馬仔】【本報訊】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主動反擊有報章錯誤引述她不同意《基本法》第107條規定港府須「量入為出」的條文,斥有人把她的說話無限上綱,反映社會泛政治化和太多陰謀論,同時指有人以為她想選特首而發表一些言論,斥他們枉費心機,強調指自己已百毒不侵。有學者指,林鄭高調反擊是想停止有關言論發酵,不想影響中央對其信任。記者:姚國雄



林鄭上周五出席基本法大使培訓計劃活動時發表演講,指沒有理由要求所有人同意《基本法》所有條文,她當時稱「例如107條『我』就唔同意你,乜叫量入為出,你有大把儲備」。《明報》翌日以頭版報道,標題引述林鄭指「個人不認同107條公共財政,林鄭質疑量入為出,倡用儲備」,其後有報道及評論指她為了選特首,暗批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日前出席活動亦指,林鄭有關言論是針對曾俊華的理財哲學,疑為其特首戰造勢。


指有人挑撥離間


林鄭昨離港外訪前在機場接受傳媒訪問時不點名指,對一份中文報章如此演繹其說話感奇怪,指其他報章並沒如此報道,故她請新聞秘書聯絡該報總編輯,提示該報錯誤理解其說話。但林鄭指,其後有人「以訛傳訛,斷章取義,無限上綱」,甚至藉這一點向她作人身攻擊。林鄭解釋當時所指的「我」並非指自己,「喺呢一段口語化嘅說話入面,其實嗰個『我』唔係政務司司長,我係話:你去挑戰或者唔認同《基本法》,你或者會認為你唔同意,所以,嗰個『我』係講緊另一個人」。她認為演講遭解讀錯誤,然後遭人無限上綱,反映香港社會太過泛政治化、太過多陰謀論,繼而提到自她5月出訪四川後,有人以為她很有野心、或認為她很想選特首而製造了一些言論:「我想同呢啲人士講,佢哋係枉費心機,我喺呢個問題嘅立場係非常清晰,如果有人不斷衝擊特區政府官治嘅意志,不斷挑撥離間主要官員之間同埋主要管員同公務員之間嘅關係,只會令社會更加紛爭。」林鄭聲言自己對今次事件「冇乜所謂」:「經過呢4年多做政務司長嘅歷練,我都大致上係做到百毒不侵。」林鄭5月四川之行時與多位傳媒老總見面,據知她席上暗踩梁振英對政府運作一竅不通;而她回應是否選特首後又無正面回應,被認定一改年初表明不選的立場,蓄勢靜待機會。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認為,近日有傳林鄭和曾俊華被薦參與特首選舉,而林鄭高調反駁其言論被曲解,料是不想自己成為特首選舉中的箭靶,免言論再被發酵:「我估林鄭唔想喺呢個階段,因為呢類傳聞影響佢同CY(梁振英)嘅關係,甚至中央對佢嘅信任,令中央以為特首選舉已經開始拳來腳往。」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816/197382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0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