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追訪「北極五國」,還原能源戰內幕 軍演、採油、開礦北極不再「冷」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539

對於憂心全球變暖的人士而言,這絕對是個壞消息——北極冰蓋融化至歷史最低水平。

2012年8月26日,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衛星數據顯示,北極冰蓋為410萬平方公里,這打破了2007年9月18日創下的417萬平方公里的歷史最低紀錄。

不過,在環北極圈國家及全球石油巨鱷眼中,這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那些原本深埋於冰面下的寶藏開始觸手可及。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北極地區擁有約900億桶原油,1670萬億立方英呎的天然氣,分別佔到全球未開採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的13%和30%。此外,北極地區還蘊藏著約440億桶液化天然氣。

北極正在成為一塊「新大陸」。

2012年8月31日,殼牌獲得政府許可,開始在阿拉斯加西北海岸的北冰洋楚科奇海進行鑽探作業。在為該項目經營多年、花費45億美元卻無一滴原油入賬之後,殼牌終於如願。

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副總裁 Runi Hansen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該公司計劃到2013年在挪威巴倫支海域(北冰洋靠近歐洲大陸的一個海域)新鑽探九口油井。2012年1月,挪威已發放26份在巴倫支海及挪威海域的油氣勘探許可。

全球第一個海上抗冰鑽油平台——位於巴倫支海大陸架的「普里拉茲洛姆諾耶」鑽油平台已安裝完畢。「預計今年就可以開始商業開採。」俄羅斯外交部北極大使安東·瓦西里耶夫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我們已不再停留在只是說說的階段了。」

「現在所有環北極國家都在進行北極開發,美國阿拉斯加北部、俄羅斯和挪威的開發已經風生水起,加拿大北部、冰島、格陵蘭島和丹麥也日益活躍。」北極理事會主席Gustaf Lind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甚至連網絡公司也來湊熱鬧。Facebook已將一個主要數據中心佈局在北極圈內的瑞典北部城市盧雷亞,除了可以利用當地的清潔電力,還可利用這裡寒冷天氣給服務器降溫。

「北極正從世界的邊緣變為世界的中心。」Gustaf Lind說。

沒有冰的海洋

這已是史蒂芬·哈珀自就任加拿大總理以來第七次親臨北極了。

2012年8月下旬,哈珀例牌一樣地巡視了加拿大北部的育空等地區,此行重點之一是視察陸海空三軍在這一地區舉行的宣示主權的年度軍演。無獨有 偶,2012年5月,俄羅斯宣佈擬重開北極空軍基地。美國近年亦頻頻在北極進行軍演。2010年,挪威甚至將軍事指揮部前移到了北極圈內的雷坦。

「北極實際上是一個放大版的地中海。」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戰略研究室主任張俠說。隨著海冰融化,一個「沒有冰的海洋」開始成為各國新的戰略重點。

以經過西伯利亞沿岸東北航道為例,全球日漸變暖後,目前其通航時間可達3-5個月。俄羅斯外交部北極大使安東·瓦西里耶夫提供給南方週末記者的數據顯示,2010年,經過這一航道的商船隻有4艘,而2011年則飆升到了34艘,且預計今年還將翻番。

「由於氣候變化和經濟活動的日益頻繁,北方邊界安全堪虞,因此加強海岸警衛力量自不待言。」瓦西里耶夫說,「這並不是將北極軍事化,而是北極國家合法行使自己的主權。」

不過,在諸多研究者看來,軍事活動終極指向仍是北極資源。「現在北極議題的驅動力量是經濟因素。」美國加州大學北極政策研究專家Oran Young說。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2012年6月推出的「北極報告」稱,北極開發將不會訴諸武力,「北極五國將很快開始開發那些他們擁有的資源,而不會就那些不屬於他們的資源爭論不休。」

「這不是什麼新現象。」加拿大拉瓦爾大學地理系教授Frederic Lasserre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加北部育空地區的石油開採自1920年代就已開始,鐵、鎳、金等北極地區富集的礦產資源也已開採數十乃至上百年。

搶地盤,先抱團

最積極動手的當屬坐擁北極資源半壁江山的俄羅斯。

2012年4月以來,俄羅斯石油公司相繼與埃克森美孚、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和意大利埃尼公司簽署協議,以勘探、開發喀拉海及其他俄羅斯北極海上地區。

「對俄羅斯而言,北極不只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俄羅斯走向更加繁榮的希望所在。」俄羅斯地理協會主席Sergey Shoigu說。俄羅斯在其北極戰略規劃中指出,2020年之前,北極將成為俄羅斯「首要戰略能源基地」。

與俄羅斯不同,加拿大北極戰略更側重於北極主權。在其公開的《加拿大北極外交政策聲明》中,維護加拿大在北極地區的主權被列為首要考慮。芬蘭外交部 北極大使Hannu Halinen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芬蘭對北極事務的參與主要表現為向那些在北極進行資源開採的國家和公司輸出專業知識和裝備支持。

爭奪戰略資源的同時,北極各國從未放棄申請延伸大陸架的努力。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北極五國(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挪威、丹麥)從海岸線算起的200海里之內為專屬經濟區,如若能證明各自大陸架在地理上與北極海床相連,可將更廣範圍內的海域劃為專屬經濟區。

安東·瓦西里耶夫說,俄羅斯將於近期再次提交延伸其北冰洋大陸架的申請,並提供更多證據。此前的2001年,俄羅斯曾提出申請,但因證據不足被駁回。加拿大和丹麥也同樣有此要求。

但這並不影響北極國家在涉及北極議題時「抱團」。目前,在北極擁有專屬經濟區的北極五國和瑞典、芬蘭、冰島同屬北極理事會成員國。作為北極國家間的 高層政府間平台,北極理事會要求非北極國家只能以觀察員身份參與,無投票權,觀察員權利僅限參與科研或某些項目的財政資助,且必須首先承認理事會成員國對 北極擁有主權。

「之前我們互相視對方為潛在威脅,現在我們應該聯合起來,應對共同的挑戰、共同的威脅,解決共同的問題,利用共同的新機遇。」在2012年4月的「北極安全與合作國際會議」上,安東·瓦西里耶夫對與會的北極理事會成員國代表如是呼籲。

「在大陸架問題上我們不應給彼此製造問題,而是應該互相幫助。」安東·瓦西里耶夫說,「我們在一條船上。」

並不安靜的局外人

不惟環北極國家,日本、印度等亦於近期表示了對北極的興趣。

而「中國目前尚無明確的北極政策。」張俠說。中國現在是北極理事會的特別觀察員,2009年,中國曾申請成為北極理事會永久觀察員,但未獲授權。日本、韓國、意大利等也一直在謀求成為永久觀察員。

「中國是一個經濟大國,加入的願望也很強烈,但北極理事會不是聯合國,它是一個地區政府間平台,需要得到所有八個成員國的同意。」曾任北極理事會「北極航運評估工作組」主席的Lawson Brigham對南方週末記者解釋。

過往,部分西方輿論對中國介入北極開發一直持「威脅論」。2012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問冰島並與冰方簽署《中國與冰島關於北極合作的框架協議》。此舉被美聯社等媒體解讀為中國尋求「在北極擴張」。

張俠認為,中國在北極沒有領土的「包袱」,也沒有獨佔利益,但這並不意味著北極對中國關閉大門。《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法賦予了中國在北極的科 研、交通、氣候、安全等權益。2012年8月25日,中國「雪龍號」首次沿北極高緯航線開始穿越北冰洋,前往楚科奇海域進行科考作業,「紙上的研究終究比 不上實際跑一圈」。

在張俠看來,中國要參與北極資源開發,必須要發揮自己的強項,一是投資,二是市場,「北極的資源也需要一個出口」。

不確定的未來

北極油氣的重見天日可能給北極帶來新的風險。

最大的擔憂來自油氣開採和運輸可能導致的環境災難。「如果北極地區發生漏油會有非同尋常的災難後果。」加拿大拉瓦爾大學地理系教授Frederic Lasserre分析認為,這些災難性後果包括:生態系統恢復會比溫暖地區緩慢;距離遙遠和北極地區基礎設施的缺乏令應急難上加難,而油冰混合冷凝後幾無 回收可能。

「我們希望北極地區任何野心勃勃的新項目都能夠停下來。」俄羅斯北方土著人協會第一副會長 Rodion Sulyandziga對南方週末記者說。該協會代表著俄羅斯北部、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的41個土著民族。

令反對人士欣慰的是,俄羅斯的Shtockman天然氣田開採項目已於近日宣佈中止。

然而,中止並非因為土著居民的反對,而是因為不確定的市場。據《金融時報》報導,由於北美頁岩氣革命引發的市場變化,Shtockman天然氣田這一將出口目標鎖定於北美市場的大項目不得不宣告暫停。

「北極的可持續發展要比石油公司的利益重要得多。石油公司可以存在於非洲西海岸、墨西哥灣,北極並非石油公司非如此不可的戰場,北極就應當是北極。」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專研北極的人類學家Arthur Mason教授說。

而對新航道的開通,即便連曾經擔任北極理事會「北極航運評估工作組」主席的Lawson Brigham也並不看好,「雖然現在夏季冰面大幅縮減,但每年仍有平均9到10個月的有冰期。這需要破冰船引航,其成本也是很高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1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