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科技大廠因應︾送房送車優惠盡出 捧著錢四處招工找不到作業員?從台灣運過去!

2010-03-15  今周刊





當缺工延燒中國華東,科技大老接 續拋出回台設廠、打造無人工廠的話題,缺工不再是科技大老的煩惱,而是所有想進入科技業的求職人才,與所有科技業投資人都應該研讀的課題。

 

撰文‧賴筱凡

在全球景氣逐步回溫下,卻發生了一個大問題,讓多數電子業大老闆今年農曆過年都無法安心休假,那就是大陸缺工!

缺工的問題有多嚴重,從電子五哥給員工優惠出手越來越闊綽,就可以小見大。不僅仁寶年前就祭出抽汽車留人,年後為了獎勵績優員工;富士康更是大舉在山東省 煙台買下八百七十戶套房給績優員工,甚至連裝潢都有補助。

大陸缺工的問題其實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早在去年十月,電子業還在出貨旺季時已嗅出端倪,在電子業紛紛從沿海拉長戰線進內陸時,就已傳出這樣的耳語: 「現在華東缺工很嚴重,聽說華碩薪水開到一千三(百元人民幣),都找不到工人。」說這句話的,是一家老牌科技廠的執行長,以前當地勞工的月薪一個月是人民 幣八百元,去年卻已悄悄漲破人民幣千元大關,出現捧著錢還找不到工人的窘境。

工資漲價,相對稀釋營業利益率缺工的情況從每家科技公司年終尾牙必談缺工,甚至逼得鏡頭大廠大立光董事長林耀英在法說會上說出重話:「大陸缺工問題嚴重, 不得不考慮將新的生產線和廠區移回台灣。」因為缺工,讓大立光空看訂單湧入,卻受限產能沒法接,最後比較低階的VGA(三十萬畫素)訂單只好拱手讓人。

但大立光並不是受到這波衝擊最嚴重的,因為從花旗環球證券的推估,大立光的直接勞動成本占銷貨成本比重達一八.一%,但同樣是零組件廠的可成、閎暉和新日 興的勞動成本比率卻更高,分別達二七%、二一.七%和一六.五%,未來只要大陸工資每調漲一○%,閎暉的營業利益率就會被稀釋一一.四%,可成也會有八% 的影響。

即使是營業利益率水準相近的NB代工廠與EMS(專業電子代工)廠,也難以避免受到衝擊。

雖然從數據上來看,廣達、仁寶、緯創的直接勞動成本占銷貨成本比重約是一%,鴻海也只有三%,但勞力需求明顯多很多的鴻海,在工資每調漲一○%,營益率可 能因此衝擊七%,甚至摩根士丹利證券更指明,最直接的是連EPS(每股稅後純益)都會減少一到九%不等。

缺工已經讓科技業從上到下都拉警報,因為缺工讓零組件出不了貨,就出現零組件缺料問題,缺料就讓零組件價格墊高,代工廠的毛利更堪憂,導致最後的終端產品 出貨都有問題。

光從高盛證券報告來看,五大NB代工廠的出貨預估向下修正○.四到○.六%不等,影響的是宏碁、惠普等品牌廠今年的NB一哥之爭。

以工引資,﹁拓荒﹂條件十分優渥這些數據乍看之下有些驚人,因為缺工不再是電子廠大老闆要煩惱的問題,就連每個大小投資人都跟著擔憂。然而,這次大陸出現 缺工不再是短暫的議題,而是結構問題,這也讓台灣廠商紛紛忙著找解決之道。

跟中國政府關係好的,就忙著打點關係,因為可能一通電話,就能獲得當地政府載來一車車的工人,解決訂單出不了貨的燃眉之急,但內地城市要開發,內地省市政 府張著「大西部拓荒」的旗子,他們開出的條件更優惠,「我們『以工引資』,來內地設廠,先保證給你工人,再談租稅優惠。」廣西北海市副市長彭鳴達豪邁地 說,因廣西北海是二線城市中唯一靠海的城市,是通往東協最近的出海口。

但是,沒門路的廠商怎麼辦?大陸找不到工人,那就從台灣運過去。這樣的趨勢令人跌破眼鏡,一位大陸台廠供應鏈的主管透露,為了解決缺工問題,工人又搶手, 所以台廠開始從台灣找人,報到地點就直接設在大陸,食宿都由台廠負責。

只是這樣的情況聽在華碩人資副總張天寶耳裡,他笑了笑,「成本划得來嗎?」若把大陸勞工目前高漲到逼近人民幣兩千元的月薪,對比台灣作業員的月薪,確實有 成本差距,但當訂單出不了貨時,要賠的是更大筆的違約金,甚至是一家企業的商譽及來年的訂單,所以從台灣運工人到大陸上工的情況,就這樣應運而生。

這從求職網站上也能見微知著。過去在求職網站上,科技廠徵赴大陸工作的職缺,大部分都是主管階級,不管是工廠主管、業務主管也好,通篇都是主管階級的需求 為主。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打開求職網站,科技廠密密麻麻的職缺中,卻開始見到不少廠商在徵求作業員,職務需求直接挑明得到大陸工作,即使薪資不如以往赴陸主管 的高,卻成為求職市場的新活水,這樣的趨勢,是以前從未有過的。

回台設廠,牽一髮動全身正因大陸勞動結構出現不均衡的問題,這也讓台灣的科技廠不得不開始思考解決之道。

最直接的就是調漲工資,只是調漲工資就得面臨成本增加問題,在每家科技廠紛紛舉行招工會之際,調漲工資可能還解決不了問題,因為大廠口袋深,沒有資金後盾 的小廠,怎麼付得出高額工資?這也是為什麼年後抽機車、給高額加班費等五花八門挽留勞工的舉動一一出籠。

此外,沿海缺工問題更加快了電子廠內移的動作,在惠普率先進入重慶設廠後,鴻海、廣達、英業達跟著搶進,偉創力、光寶都是緊接著要前進重慶的廠商。

內陸城市擁有的勞力後盾與租稅優惠,比沿海城市的投報率更高,於是,重慶、武漢、瀋陽等內地大城市與二線城市開始遍地開花,成為吸引科技業搶進的新投資天 堂。

為了進可攻、退可守,早些年前進越南設廠的台廠,金融海嘯喊卡停工的,也開始復工建廠,就為了防範一旦缺工之火燒不盡,還有同樣勞動成本也低廉的越南可退 守。

而部分廠商也開始調動,降低勞動力吃緊的華東地區產能,而是把訂單轉到華南或是華北工廠,甚至考慮大規模自動化,降低勞動成本,讓缺工問題不再成為台廠出 不了貨的夢魘。

至於回台灣設廠,在林耀英疾呼產能擠爆了之下,也成為台商心裡解決缺工的一個選項。

同樣需要大量勞力的機殼廠可成,也漾起回台的新漣漪,「誰不想回來?大立光想回來設廠,我們也想回來啊,但是仁寶、廣達不回來,我們的客戶都在那裡,回得 來嗎?」可成發言系統說,在中國找工人從兩、三天補齊,變成要一周才能找到人,大陸自由人力市場明顯出了問題,所以,回台灣設廠也可以是一個選項。

一個缺工問題,讓世界工廠的光環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經濟快速開發下的隱憂,台灣科技廠要如何因應,則考驗著每位科技大老的智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55

台廠因應》當陸企捧著銀彈拉盟友、購併成大趨勢 堅守國安、產業、員工三底線 在紅色大軍裡找商機

2015-11-09  TWM

當全球半導體產業都在整併、結盟,台灣廠商要如何置身事外?但當合作對象來自中國,台灣又該如何面對這個兩難的抉擇?要對抗還是要結盟?業者心中其實已經有清楚的答案。

恩智浦(NXP)以一百一十八億美元購併飛思卡爾(Freescale)、英特爾(Intel)用一百六十七億美元買亞爾特拉(Altera)、安華高 (Avago)開出三百七十億美元的天價買下博通(Broadcom),還有威騰花一百九十億美元購併新帝(SanDisk)……,今年以來,國際上一件 又一件大型半導體購併案,無疑都在說明一件事:結盟整併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然而發生在台灣,當伸出手的那方來自中國時,一切卻不再那麼單純。

「台灣面臨的就是兩難。」理律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馮博生表示:「你不開放,這裡面可能影響中國市場發展,但你開放,初期我管制他(指中國)不能主導,他一 旦進入你企業,之後變化就很難掌控了,至少不是你一廂情願可以完全控制住的,慢慢從量變到質變,可能性就有。」然而在敏感的政治問題之外,更急迫的是關乎 到企業存續的商業現實。當中國企業用豐沛的銀彈攻勢與全球強者結盟時,台灣廠商要如何以一人之力對抗這個大聯盟?更巨大的挑戰是,台廠或許可以拒絕陸企的 招手,但有本事割捨這個十三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嗎?

挾技術 戰略兩大優勢,未必輸人雖然如同日月光營運長吳田玉所說,中國品牌如小米、華為的崛起,將讓歐、美、日廠商在半導體智財權與專利問題上有更多顧慮,這時具備半導體代工實力,卻沒有強勢品牌的台灣,戰略意義將更被凸顯,對晶圓代工和封測業是很好的機會。

又或者是從技術面來看,群聯董事長潘健成相信,台灣技術還是保有領先優勢。

也就是說,台灣在半導體產業中,其實仍掌握了一定的優勢,現在主導權不完全在中國企業手上。

但潘健成也說:「台灣會做的東西,不表示人家不會做,只是時間問題。」而有相同憂慮的,恐怕不只有他一人。

有購併大王之稱的中美晶集團董事長盧明光話說得很直接:「如果沒買到你技術,他(指中國企業)一樣在國際上也可以買,只要有錢就可以買。」再進一步從市場 面來看,「以電子資訊產品來說,中國是最大的市場和製造的地方,事實上避免不了到中國。」他認為,「紅色供應鏈我們避免不了,就更要走進去。」既然今天市 場在中國,技術被追趕也是遲早的事,潘健成不禁要問:「為什麼不趕快自己先去做?」不可否認,或許中國廠商會因此學習台廠技術,但他是這麼看的:「如果師 父教會徒弟,被徒弟幹掉,師父自己也要認啦。」他認為如果真的因此被超越,該檢討的應該是自己。

與其執著在這個點上,「公平競爭」才是他更在乎的事情。他一再強調:「我們不怕你競爭,我們怕的是不公平競爭。」盧明光的看法相同,他認為之所以有所謂的紅色供應鏈威脅,不外乎是因為中國政府對中國企業有很大的獎勵,形成競爭上的不公平。

對陸企有條件開放,換取公平競爭如果和陸企合作可以取得台商在中國更好的競爭條件,「我覺得這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事實上,潘健成認為,過往台商獨資到中 國,真正利益其實留在台灣,「那他怎麼可能不偷(你的技術)?」但若是今天陸資也持有台廠的股份,兩邊的利益被綑綁在一起,「你的利益就是他的利益,受到 不公平待遇,他是會站出來幫你的!」當然,以開放換取公平競爭與市場空間,固然是求生存的必要,但還是有不能不退讓的底線。

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認為,台灣要選擇自己壯大,或是加入對方,其實不必有什麼原則,「不要認為中國就是我們的敵人。」但他也說,無論如何,第一層次都要考量這件事會不會對國安造成威脅。舉例來說,中華電信和台灣銀行這樣的公司,就勢必不能接受陸資,但力成和聯發科在他看來,就不屬於有國安風險的類型。

而另一層次,則是要考量台灣的產業會不會受到損害。如杜紫宸就強調,投資一定要拿資金或技術進來,「老股轉換我一個都不贊成。」因為這樣得到利益的只會是少數股東,對產業卻沒有好處。

還有最後必須思考的是:「員工會不會受到影響?」就這點來說,盧明光認為,政府若是擔心,大可以在規範中要求投資對象必須擴大在台投資。

而在這三點之外,盧明光認為,台灣看待中國公司,其實應該和美國、歐洲等其他外資沒有不同,不論是台廠去購併,還是別人來併台廠,都必須把握「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和「擴大市占率」這幾大方向,而最終追求的不外乎就是繼續獲利和成長,讓員工、股東和顧客都能受惠。

撰文 / 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