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電信運營商暗戰微信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157

擁有超過三億用戶的微信,蠶食了中國電信運營商的重要收入來源——語音通話和短信服務,但同時也給電信運營商帶來流量收入的增長。電信運營商面臨的選擇是,找微信的麻煩,還是與微信等互聯網服務商合作、向數據流量業務轉型?

電話任打、短信任發,500MB數據流量,只需50美元/月;在此基礎上升級流量至2GB,加10美元;再加10美元,則不限流量。

美國當地時間2013年3月24日,美國第四大電信運營商T-Mobile拋出以上讓媒體直呼「大膽」的套餐計劃。不是以語音通話時長和短信數量,而是以數據流量來計費,這在全球電信運營商陣營還是第一次。

大洋彼岸,中國電信運營商們正在為語音通話、短信業務受到來自OTT(Over The Top,繞開電信運營商、基於互聯網提供的服務)的衝擊而煩惱。這類應用免費向用戶提供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功能,一定程度上可取代電信運營商提供的語音通話、短信、彩信功能,運營商只能收到少量流量費用。

在這十天前,中國工信部互動媒體產業聯盟專家委員包冉在微博上爆料稱,春節前三大電信運營商約談騰訊。事後,包冉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這次約談主要是技術摸底。騰訊旗下的微信,僅僅發佈兩年,用戶數已超過3億。

工信部於2013年2月底、3月中旬連續召開了兩次會議,討論OTT業務對電信運營商的影響,特別是微信對運營商網絡資源佔用的問題。電信運營商和OTT的矛盾,已經不止於隔空喊話,而且有了坐下談判的動作。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

三大運營商各懷心事

在微信問題上,發出最多聲音的是中國移動。

2012年12月初,中國移動總經理李躍在中國移動2012全球開發者大會上第一次公開提到,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傳統運營商業務正在受到猛烈衝擊,尤其是OTT企業對傳統運營商的擠壓非常明顯,這些業務使得運營商原來的短信、話音甚至包括國際電話業務都受到了很大挑戰。

「微信的致命問題,還不是媒體報導和坊間評論的業務過頂侵蝕,而是其技術機制要求頻繁發出『心跳信號』(信令),已造成無線通話掉線現象越加頻繁,影響到通信安全。」包冉在微博中寫道。

微信類永遠在線應用發出的「心跳包」並不大,有時只有幾十個字節,但是發送頻繁,每發一個包,無線網絡都得分配一次資源、建立一個連接,佔據了大量信令資源。

中國移動2012年年報顯示,截至2012年末,它擁有7.1億用戶,其中3G用戶總數為8793萬戶,換言之,中國移動用戶中88%是2G用戶。2G還有一個問題,數據組和語音組走的是同一個信道,一個最直觀的體驗就是,用戶在通話的同時,無法收到短信,同樣,微信和通話不能同時進行。此外,在TD-3G網絡覆蓋不到的地方,會自動切換至2G網絡,數據壓力在原本以語音通話為主的2G網絡。難怪三家電信運營商中,中國移動的反應最為激烈,態度最堅決。

在2012全球開發者大會上,中國移動總經理李躍直接「敲打」騰訊——「全世界運營商網絡被即時通訊系統干擾,甚至出現大規模阻斷案例的不少,如果沒有溝通,沒有相互合作的好機制,所提供的服務就不能長久,不能優質。」

當年末,中國聯通總經理陸益民對媒體表示,「微信確實給運營商業務帶來嚴峻挑戰」。但中國聯通新聞發言人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就此話題目前沒有對外可說的信息。

而中國電信顯得沒那麼著急。2013年3月20日,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在中國電信業績發佈會上表示,中國電信的3G業務原本就已經是以數據為核心,因此,微信的出現將會與數據業務產生協同作用,兩者目前不存在矛盾。

四川通信設計院副總工程師程德傑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中國聯通、中國電信有借助微信拉動用戶的作用,所以態度曖昧;而對中國移動來說,微信對用戶拉動作用不大,只是增加用戶黏性,對網絡衝擊大。現在看來,談判主動權在騰訊手裡,三家口徑不一,給了微信各個擊破的可能。

如何雙贏

微信對電信運營商業務具有替代性,但同時也會刺激流量的增長。其間的得失,是電信運營商需要仔細掂量的事。

2013年3月10日,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在兩會期間的一個小型媒體溝通會上表示,微信大大增加了運營商的數據流量,與運營商的關係應該是雙贏。十三天後,馬化騰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稱,運營商應該從語音業務轉向數據流量業務經營為主,騰訊每日產生大量流量,與運營商的關係應該是合作關係。

隔天,李躍在中國移動2012年業績發佈會上也再次談及微信,「既然是微信刺激了流量增長,我們為什麼還怕他們搶我們的利潤,我們沒有指責別人搶我們的地盤,就像短信也搶了很多郵政賀年卡的地盤一樣。技術發展是必然的,但是我們也要研究這種影響,這種替代對我們的影響。」

微信的替代效應到底有多大?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1月,移動短信業務量首次出現同比負增長,1-2月,短信業務量達到1576.1億條,同比增長0.7%,但明顯低於2011年同期的5.7%,更低於2012年同期的7.6%。春節節日效應推動短信發送總量增長,但點對點短信下滑10.6%。

工信部的統計報告中稱,節日期間的公益短信是拉動發送量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微博、微信等新型移動信息服務對短信的替代作用非常顯著,從發展趨勢看短信業務量會呈現繼續下滑的趨勢。

春節期間,移動電話去話通話時長僅為平日通話量的80%。語音業務對運營商有多重要呢?中國移動2012年在這一塊的營收為3680.25億元,佔到其總營收的65.7%。這一年用戶同比增長9.3%,語音營收同比增長僅1%。

OTT們的衝擊,也是全球電信運營商正在面臨的難題。這也難怪,在2013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德國電信首席執行官萊尼·奧伯曼(Rene Obermann),形容OTT競爭對手吃白食,「我們投資,他們賺錢。」

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在出席2012年業績發佈會時卻表示,騰訊等渠道服務商將幫助中國移動開拓未知的新客戶,只要處理得當,兩者可營造雙贏的局面。

「談判很可能談不出結果,因為這是大勢所趨。」四川通信設計院副總工程師程德傑認為,中國的電信運營商們想學習法國電信Orange單獨向Google收費的做法,但這在中國行不通——這種收費是否會構成壟斷?收費後優先保障騰訊業務,是否對其他用戶不公平?

火拚還是合作?

眼下,運營商已經開始排兵佈陣。2011下半年,三大運營商分別推出飛聊、沃友、翼聊這些類似微信的應用,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現在他們決定重新上陣。與其讓OTT搶業務,不如自己做OTT。

2013年3月中旬,從中國移動內部流出的一份PPT顯示,中國移動總部數據部、研究院、國際公司、互聯網基地等部門召開了飛信業務重構專題會議,計劃把飛信和飛聊合併,重構升級為融合通信產品,作為未來正面應對OTT業務競爭的主要產品,用來正面還擊微信。

中國電信也計劃於近期推出「翼信」產品,意圖借預裝和網絡優勢,對微信展開攻勢。

一位中國電信內部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運營商做這類互聯網應用,有直面用戶的渠道優勢,但總是做不好,問題在於思維模式跟不上。2009年,中國電信曾與MSN合作開發即時通訊工具天翼Live,卻限制用戶不能同時運行微軟的MSN,最後不了了之。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2007年中國移動推出飛信,此前結束和移動QQ、MSN合作,本意是要做即時通訊產品第一,結果一直在QQ後面。2012年以後,飛信才開始允許其他電信運營商用戶註冊使用。此前,中國移動的飛信、中國聯通的沃友、中國電信推出的翼聊,都限於自己用戶使用,不能互聯互通,有諸多限制。

2012年,中國電信成立云計算公司,引入有亞馬遜工作經驗的謝朝陽,當時被看做是突破固有模式,開始引入互聯網基因人才。一年後,謝朝陽轉任中國電信首席科學家,中國電信云計算公司總經理一職由「電信人」王峰接任。

儘管運營商們紛紛成立了各種互聯網業務基地、中心,上述電信內部人士認為,事情還是由原來的電信人在做,思維還是電信化的。運營商們習慣了找一堆人來開會討論,調動運營商、開發商,集中所有人力量,可是結果仍然不盡如人意。以中國電信為例,儘管也鼓勵創新,有一套內部創新計劃,但是這類活動沒有太多意義,評委也是內部領導,他們並不真正瞭解互聯網。

另一位中國移動的運維外包商更是向南方週末記者抱怨,很多項目其實是順著領導意思成立的,最終以領導滿意而非用戶需求為導向。有些眉目之後,相關負責人受到賞識高昇了或者平調了,換個人來又換個想法,來回折騰。項目溝通成本太高,永遠無法像互聯網創業公司那樣做出好產品。

不僅中國如此,海外運營商在互聯網項目上也是四處碰壁。2009年,電信運營商沃達豐在德國推出社交類互聯網應用360,提供社交網絡、網絡個人通訊錄同步、基於位置的應用、豐富的應用和內容、基於widget的客戶端應用等功能,希望與Google、Facebook、Appstore展開競爭,兩年後,這項服務以失敗告終。

西班牙Telefonica、英國沃達豐、法國Orange、Telecom意大利及德國電信在內的歐洲五大電信巨頭,決定聯合推出自有即時手機短信系統,定名為「Joyn」,以此正式向以BlackberryMessaging及WhatsApp為代表的即時通信應用宣戰。

在2013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Viber(一款免費語音通話應用)總裁Talmon Marco認為運營商的Joyn不夠「酷」,客戶體驗不好,沒有未來。他提出了與無線運營商分享收入的合作方式。

在香港地區,騰訊與電信運營商採取的是合作方式。2013年2月,香港電訊旗下PCCW Mobile推微信用戶數據優惠包。微信用戶支付月費8元港幣,即可在香港不限流量地使用微信傳送語音、視頻、圖片及文字,進行單獨聊天及建立聊天室。

儘管各國對電信頻譜、牌照實施管制,但越來越多的參與者正在加入無線網絡服務。傳統電信業務和互聯網運營商將會越來越融合。譬如,Google已經開始佈局光纖網絡,並在美國和南非測試空白頻譜上網服務。

程德傑說:「也許二三十年後,就沒有電信運營商一說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