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埔案第二?新竹米鄉恐變建地


2014-11-03  TCW  
 

 

今年十月,新竹縣竹北市田守喜等三位農民以稻米「桃園三號」,奪下農委會「第一屆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的冠軍獎。去年,竹北農民陳發生也以桃園三號贏得農委會「十大經典好米」大獎。

「我們這?堿O特定農業區,土質好、灌溉水源豐沛,加上用自然農法種植,種出來的米粒粒香Q飽滿。」世居竹北的田守喜說,十多年前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育成桃園三號時,他被米中淡淡的芋頭香深深吸引,是最早種植這個品種的農民,隨後越來越多農民跟進,如今竹北桃園三號已是台灣有名的在地稻米品牌。

號稱國家重大計畫擴大徵收,只是炒作開始

諷刺的是,田守喜、陳發生的農地都已被新竹縣政府納入「新訂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特定區計畫」(簡稱台知園區計畫),面臨被徵收的危機。想到可能無田可種,田守喜感嘆:「我一直很努力種出好的米,這麼好的農地為什麼不保留下來?」

新竹縣政府以推動IC設計產業為由,二○○○年提出台知園區計畫(前身為「璞玉計畫」),位於中山高竹北交流道、北二高芎林交流道之間,並在二○○四年經行政院核定為「國家重大計畫」。新竹縣政府強調,這個計畫與交大建立產官學合作機制,串聯新竹科學園區與新竹生醫園區,預估可創造兩千億元以上的年產值、三萬五千個就業機會,帶動新竹產業升級。

不過當時行政院核定的面積只有一百四十二公頃,扣除交大研究校區三十三公頃、住商用途的國際示範村二十公頃及公共設施,真正用於產業專區的只有六十一公頃。二○○四年新竹縣政府修改計畫,徵收面積變成四百四十七公頃,增加的三百公頃並不是產業所需,而是為了住商建築用途。

這種先把農地變更成科學園區、學校,找到「公共利益」名目後,再推更大面積「特定區計畫」的手法,就跟苗栗縣大埔區段徵收一模一樣。大埔區段徵收產業用地只要二十八公頃,卻劃了一百三十六公頃。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表示,這種手法一再被複製,是帶動近年來台灣土地炒作風潮的主因。

由於此案爭議過大,經過十年未開發,到了二○一一年出現重大變數。當時許多優良農地面臨開發壓力,當年五月馬總統親臨農委會主辦的「糧食安全會議」,宣示二○二○年糧食自給率將從現在的三二%提高到四○%。

九成地是特定農業區問題是產業還有需求嗎?

為了保護特定農業區,二○一一年底立法院三讀通過《土地徵收條例》修正案,明訂「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不得徵收」,但在政治壓力下又保留一些排除條款:公用事業、或經行政院核定之重大建設所需者除外。

台知園區計畫逾九成是特定農業區,須是國家重大計畫才能徵收,經濟部工業局科長陳建堂說,雖該計畫行政院十年前已核定,但一來新竹縣政府提的徵收面積比核定版多三百公頃,二來適用新法,必須重新核定是否屬國家重大計畫。

為此,經濟部工業局邀請新竹縣政府及地主開了兩次會後,在十月十七日報請行政院重新核定。行政院表示,目前該計畫已轉交國家發展委員會審核中。

當地居民有贊成、有反對。竹北璞玉自救會副會長陳義旭表示,這根本是一個土地炒作的計畫,不同意土地被不明不白徵收。璞玉促進會發言人江順裕則說,這個計畫可以促進地方發展,絕對支持。新竹縣長辦公室主任楊文科則強調,此案十年來並無重大變更,仍屬國家重大計畫。

不過,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系副教授廖本全認為,這個案子經過十年,社會、經濟、產業都已有重大改變,應重新檢視IC產業的需求以及競爭力。

周邊園區閒置六百公頃為何還需要再徵收農地?

另外要檢討用地的供給有沒有替代性。廖本全舉例,距離台知園區不遠處就有台元科技園區,經營十年才蓋了六公頃,還閒置三十四公頃。鄰近地區還有科技部的生醫園區三十八公頃都空著,此外,二林園區空地六百多公頃,都足夠台知園區使用,為何還需要新增徵收農地?

更重要的是,依農委會估算,要達到馬總統的糧食自給率宣示,需要保留七十四到八十一萬公頃農地,目前台灣的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只有二十七萬公頃,遠遠不足,廖本全認為,特定農業區連一公頃都不應該開後門。

廖本全建議,國家重大計畫的認定程序,應該被重新審視,不應僅由政府機關單方決定。依照行政程序法應該舉行聽證會,廣邀各界參與,藉由公開的聽證程序,檢視政府重大計畫的審核標準,才能避免引發後續不必要的衝突與爭議。

【延伸閱讀】大埔案徵地手法,被新竹「複製」——台知園區與大埔區段徵收案對照

●台知園區推動縣市:新竹縣徵收方式相同:先提出產業園區計畫,再擴大周邊特定區計畫產業所需面積:142公頃實際提出區段徵收面積:447公頃(增逾2倍)徵收進度:由國發會審核中

●大埔區段徵收推動縣市:苗栗縣徵收方式相同:先提出產業園區計畫,再擴大周邊特定區計畫產業所需面積:28公頃實際提出區段徵收面積:136公頃(增近4倍)徵收進度:已完成徵收

整理:朱淑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377

Gogoro月租費模式恐變「系統孤兒」

2015-07-13  TCW


六月二十七日,酷熱的台北市街頭,睿能創意公司推出的電動機車Gogoro的全球體驗中心,湧進了近百位民眾登記預購,關於這台高價電動機車的網路論戰,至今始終沒有停止。

Gogoro執行長陸學森對外宣稱,現在定價一台十二萬八千元,是賣一台、賠一台。事實上,這早就在他的創業算盤裡,因為陸學森原本就不打算靠賣機車賺錢;相反的,他獲利的方法是從電池來。

陸學森的電池與創業算盤,概念都和從日本松下取得電池來源的特斯拉相同。

既然電池「系出同門」,特斯拉其實也曾經做過電池交換大夢。二○一四年底,特斯拉在加州至舊金山的沿線公路,架設了每站造價五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五百五十萬元)的自動電池交換站,只要九十秒,就能輕鬆更換電池繼續上路。

只是這個夢,特斯拉只實驗了半年,就在Gogoro電動機車預購前兩週,宣告終止。

危機一:獲利很難吃到飽每月899元,比加油還貴

說穿了,電池交換模式的背後,Gogoro就是想當「能源界的中華電信」(詳見第六十頁圖)。

Gogoro的商業模式核心,電池交換站就像電信基地台的概念,只有基地台越多,手機的訊號與服務範圍才會更廣。

一旦證明這個平台有用,就可把整組技術輸出,甚至把關鍵技術授權給其他業者。「我很歡迎同業來使用我們的技術,」陸學森公開對外喊話。這個概念,也就像 是,中華電信有全台最綿密的骨幹網路,電信同業都不免要跟中華電信承租網路,是一樣的道理。這從Gogoro一線高階主管大多出身手機產業,不難看出其背 後端倪。

陸學森現在推出第一款電動機車,就是要證明,Gogoro的電池交換站所串聯起來的電源管理系統具可行性,可以成為能源界的中華電信。這個夢,很大、很美、很誘人。

不過,並非每一家電信公司都這麼風光,Gogoro訴求的精神,其實更像睿能創意股東王雪紅的姊夫簡明仁所創立,在去年黯然宣布破產的PHS大眾電信。

PHS與Gogoro的電動機車系統概念很像,都是通訊(通勤)距離短、基地台(電池交換站)必須密集設點的經營模式;但,PHS做到的,Gogoro不但沒有做到,反而恐怕重蹈PHS曾犯下的致命錯誤。

當年大眾電信強打低電磁波健康訴求,祭出終身免月租費的行銷策略,加上獨家引進精美日系手機,一支售價不到七千元,引起風潮,四年內突破一百四十萬用戶。

相較起來,Gogoro雖有電動車環保概念,第一款產品外型也很吸引人,但售價不在一般民眾負擔範圍。而且,雖然祭出前兩年充電免費吃到飽的優惠,但第三年起,吃到飽費用八百九十九元,比一般機車族每月油錢都高。

Gogoro開放預購第一天,僅售出一百三十台,也就是說,陸學森燒掉五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十五億五千萬元)資金,第一筆營收僅約新台幣一千六百萬元進帳。也難怪,睿能創意要再募資一億美元。

在Gogoro的規畫裡,理想的規模是一個城市有三萬到五萬台Gogoro在路上跑。假設,每位騎士都選擇近九百元的電池吃到飽方案,Gogoro每年營 收樂觀估計近五億四千萬元。不過,一位曾推動電動機車計畫的業者說,電池折舊成本約占營收一半,再加上該公司約四百名員工,人事成本亦應破億。如果沒有其 他業者埋單採用,Gogoro很難獲利。

危機二:生態斷鏈自付製造成本,「心臟」又仰賴日本

Gogoro面臨的第二個風險是,關起門來自己搞自己的系統,所有風險必須自己承擔,當初PHS最後邁向衰亡的重要原因,就是生態斷鏈。

中華電信賣手機綁用戶,有手機製造業者一起分擔成本;大眾電信的號碼燒在手機上,生態斷鏈只能自行解決。全球只有中國、日本跟台灣商轉,當日本、中國都因故退出市場,台灣立刻面臨斷鏈危機。

而陸學森為了打造完美產品,找來汽車零組件供應商,重新設計所有零件,意味著設計、開模、製造的所有成本,沒有人可與他分擔。而且,最重要的心臟零件—— 電池,還掐在日本松下手上。松下僅提供兩年的獨家供貨合約,沒有人知道,兩年後採用Gogoro電池方案的機車有幾台。

變成孤兒的下場是什麼?PHS全盛時期用戶數近一百五十萬,最後虧損近百億元,不得不宣告破產。

大眾電信董事長張敏玉在破產時,感慨萬千的說:「沒有政策支援,實在就像病人無法從加護病房自己爬出來。」這番感慨,也在陸學森的盤算裡。Gogoro研發階段,與電動車或機車產業幾乎零互動,其最強大的盟友其實就是台灣政府。

過去,政府輔導電動車時總強調要制定開放標準,但不幸都失敗。「補助高單價產品其實是浪費公帑,如果這番美意不適用於大部分消費者,就是單純做形象,而不是對整個電動車產業銷量有幫助。」電能車輛發展協會理事長鄭丞宏說。

去年下半年起,行政院就強力主導,規畫未來電動機車補助重點在重型機車。甚至,Gogoro定價宣布的同一天,環保署破天荒以空污基金補助電動機車,無須汰換舊機車就能獲得補助,從中央到地方都傾力補助,招致「劫貧濟富」之譏。此外,也動用中油資源設立電池交換站。

「我們推動時,都沒有管道得知這些訊息。」目前同樣在台中推動電池交換系統的電動車業者易能電網總經理王章平苦笑說道,如果中油願意開放資源,應該讓各家電池交換業者都能使用才對,政府對Gogoro的偏心,恐怕難逃批評。

對此,睿能創意行銷副總經理彭明義喊冤:「市面上八○%的機車是重型機車,我是第一個做出來的電動車業者,怎麼會變成政府圖利我?」並直指,沒有美國與加州政府的傾力扶植,就沒有今天的特斯拉。

警訊:特斯拉放棄電池交換模式馬斯克坦承「這項技術不值得擴展」

但是,就算是特斯拉,也已經放棄了Gogoro現在壓寶的電池交換模式了。

就在今年六月九日的特斯拉股東會上,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親自證實,特斯拉將終止這項計畫。

「我們發出了兩百封邀請函,只有四、五個來試用,而且他們只用了一次,很明顯,這項功能不受歡迎。」馬斯克解釋。特斯拉提供的免費充電站速度夠快,半小時 就能跑三百公里,消費者沒必要為了快個十五分鐘,額外付約新台幣兩千元的價格換電池。他並斬釘截鐵表示:「這項技術並不值得在未來被擴展。」

連有車、有站、有技術的特斯拉都放棄了電池交換模式,陸學森卻想用來改變世界,會不會步上後塵?答案是:有可能。

「不是技術問題、也不是成本問題,而是商業模式問題。」王章平說,與電動車相比,電動機車的電池交換站設置成本雖較低,但仍要負擔大量電池折舊成本,很難賺錢。

更何況Gogoro宣布,將推出分級付費的資費方案,也會開放消費者自行充電。萬一消費者選擇最低金額資費,都在自家充電,那麼Gogoro當「中華電信」的夢想就更難實現了。

特斯拉靠賣車賺錢,電池交換計畫只是附加價值,放棄不會對整體造成太大影響;但對計畫「靠賣電賺錢」的Gogoro來說,這卻是生存命脈。

「改變世界從來不是馬上可以賺錢的,總是要有人犧牲先去做。」彭明義說。為了實現自己遠大夢想,陸學森賭了一把,如果輸了,就淪為機車界的PHS。但,無論最後成或敗,付出高價買機車的消費者,都已經替他的夢想分擔學費了。

【延伸閱讀】Gogoro想學中華電淘金,未必成功—Gogoro與中華電信商業模式比較

● Gogoro產品選項:只有自家車款,選項不多,製造成本須自行負擔資費方案:目前只有吃到飽方案,以量計價模式推出時間與方式不明補貼政策:政府補貼購 車部分費用,是否該由政府補助引發爭議延伸服務:與中油、中華電信等門市合作設點,可至任一站點換電池,但與現行其他採用電池交換系統業者規格並不相容

● 中華電信產品選項:各廠牌手機都有,電信商不必負擔設廠製造成本資費方案:有通話、上網吃到飽,以及依據用量收費等多元選擇補貼政策:綁約有購機優惠,屬單純商業行為延伸服務:各大電信公司基地台建設常採共站模式,節省建置成本

整理:朱致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196

大學聯姻搶快 頂尖學府恐變二流 看準教育部80億整併經費,先併先贏!

2016-02-29  TCW

一紙計畫聲明稿,為台灣頂尖大學合併開第一槍,為提高排名、拿更多資金補助背後,有目標的經營,才是關鍵。

你的母校還在嗎?

日前,台灣科技大學與政治大學一紙計畫將合併的聲明稿,震撼高等教育現場。

據了解,雙方已經啟動「院長級」會議溝通,若兩校「合併」,將是台灣頂尖大學第一宗。擁有近九十年歷史(從中央黨務學校時期算起)的政大,光校友就超過百萬人以上,本身是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專任教授、也是政大校友的林東清笑言:「我的母校不見了!」企業購併有成敗要件,那學校呢?對於教企業購併的教授來說,當自己服務的大學「合併」了,他們是如何評估這些案子的成敗機率?

論執行:難度比企業還高

15年合併案至今仍無共識「如果從企業購併角度來看,為了提高競爭力、排名和降低成本,學校(企業)合併兩者目的其實是一樣的,」林東清說。然而,這些學校合併成功機率,難度卻遠比企業高。「企業有市場決定競爭力,只要股東通過就能成行;但高教沒有自由市場,需要所有利害關係人(包括教授、行政人員和學生等)有共識,才能走下去,」一位台大商學院老師分析。

單想執行面就面臨三個難關。一,若台科大和政大真想合併,現在前者由技職司管轄、後者由高教司管轄,政策勢必需要修改才過關;其次,改變校名就是問題。

最後,私人企業合併不外乎為了提高競爭力、降低成本,合併後可以大刀闊斧削減重複人力,但對國立大學而言,「總不可能資遣公務人員吧!要降低成本根本不可能。」林東清表示,這是大學合併效益難顯的原因。

「想像力大於執行力;萬一不小心沒執行好,只會變成第二流、甚至第三流(學校);要不就是很輕的合併,例如互相選課等等而已,沒辦法真正做到資源整合。」林東清觀察,以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合併一案為例,就談了超過十五年,至今依然沒有定局,從決定校名到校友共識,都困難重重。

過去,合併國立大學也有成功案例,如屏東教育大學與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合併,改名為屏東大學,但原因多是中南部缺乏生源(學生數),且同為規模較小學校。

「樂觀其成,但執行面很困難!」我們訪問十位左右教授,他們也都給予類似評估。

論綜效:未必有助競爭力

無具體策略只能美化排名

執行難度高,本就是企業合併必經的過程。關鍵點是,校園追求合併的「綜效」思考:拿到更多教育部的經費贊助,是否是對學生、對所有利害關係人是最好的綜效?

時間拉回到二○一一年,教育部為鼓勵發展國際一流大學,提出「五年五百億」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台大拿了三十億元經費,以社會人文科學聞名的政大只有三億元。看似是經費差距,但五年下來,成了「台成清交」獨大局面。

翻開二○一五年台灣高等學院在英國高等教育機構QS的亞洲大學排名。台、成、清、交都在四十名內,台科大第四十五名,政大在百名之外,對於政大校長周行一而言,當然心急如焚。

「國際排名中有一塊比較的是論文數,而理工科系產出論文數多,排名自然往前。」一位政大商學院老師指出,不是政大沒競爭力,其見長的是社會人文學科,但缺乏如台成清交等醫學、理工學院等資源。因此,就購併術語來說,要求完整性以提高競爭力,政大自然找上互補性強的台科大,「也符合企業購併所希冀,希望提升競爭力。」玩味的是,明年「後頂大計畫」啟動,針對未來五年高教發展,教育部提出五年近千億元預算構想,新增「研究基地」、「大學合併聯盟」等預算。教育部希冀未來七年,要推八到十二所公立大學合併,其中鼓勵合併與退場經費就達八十億元,約是全台國小營養午餐補助預算的兩倍。這就是為何此刻大學急著喊出「合併」聲音關鍵:先併先贏!

但,這對校園長期經營真的是好事嗎?

現在,歐洲大學也興起大學合併風潮,例如倫敦大學學院合併了倫敦大學教育學院;歐洲地區已有近百件大學合併案。《金融時報》直指,除製造出「超級大學」外,只是「在排名榜單上數字好看一點。」另以美國為例,包含麻省理工學院、哈佛等名校皆以特色見長,也無合併風起。

如果,現在各所大學的合併行動只是為了更多資金補助,這就像是企業為了帳面數字更漂亮,而去做合併,希望吸引股市資金青睞。然而,合併永遠都只是手段,並非目的。

最終,我們的校園要思考的是,我們到底想走到哪裡去,可成為頂尖的策略是什麼?若想不清楚這點,這些合併行為,只會淪為無意義的行動,造成內部龐大溝通成本,還可能讓大家的母校失去特色,從一流變二流!

【延伸閱讀】你的母校正和誰「相親中」?—目前研議合併的大專院校

●北部

學校:政治大學

合併對象:台灣科技大學

目前進度:兩校發聯合聲明研議合併

學校:台灣師範大學

合併對象:台灣科技大學

目前進度:傾向合作不合併

學校:台灣大學

合併對象:台北教育大學

目前進度:沒有明確時間表

學校:陽明大學

合併對象:交通大學

目前進度:已談逾15年,未定

學校:清華大學

合併對象:新竹教育大學

目前進度:研議中

●中部

學校:台中教育大學

合併對象:勤益科技大學

目前進度:研議併為台中大學,未定

●南部

學校:成功大學

合併對象:台南藝術大學

目前進度:南藝大反對,待議

學校:台南大學

合併對象:台南護理專科學校目前進度:4年前提規畫,未定

學校:中山大學

合併對象: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目前進度:研議中

學校:高雄科技大學

合併對象: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或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目前進度:研議中

●東部

學校:台東大學

合併對象:台東專科學校

目前進度:研議中

註:教育部政策為萬人學生數以下國立大學朝「公公併」進行;萬人以下大專院校約占6成4比率

資料來源:教育部

整理:黃亞琪

撰文者黃亞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393

「5星級」生態地 恐變豪宅群

1 : GS(14)@2011-10-11 21:04:42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a0faf5306315-360013
9成村民賣地 8成綠化地

有移居海外的李姓村民爆料,指有9成村民都已賣地。該村民更提供專責香港住宅物業投資的IP Global,向海外村民推銷豪宅大計的規劃及設計圖,每間獨立屋採用落地玻璃,及擁有前後花園及泳池等。IP Global聲稱會建150間豪宅。

西貢之友保育主任黃鳴指出,該村民拒出售地權,亦不滿其他村民出賣歷史悠久的祖地,親手毀村滅族(見另文——環團:保育靚地 「先下手為強」)。

黃指出,黃竹洋真正可建屋的丁屋地,極其量只可建15至30間豪宅,但如此發展規模不合乎效益,而投資公司推銷的亦是150間豪宅建屋大計,故有理由相信發展商是打綠化地帶的主意,而7成已收購的土地中,佔8成屬綠化地帶。

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補充,發展商要將綠化地帶改變發展用途建住宅,必須向城規會申請,一旦已被破壞,有可能獲批,故存在風險。

...
黃強調,黃竹洋擬建的豪宅,有如現時西貢白沙灣的樓盤「溱喬」,「溱喬」呎價由1.3至1.9萬元,樓價由2,500至8,900萬元。


2 : KENLIN(17685)@2011-10-16 22:20:30

D 地係人地真金白銀買既, 你反D咩, 我叫係唔好係你屋企痾屎, 話你破壞馬桶既生態得唔得?
廢柴政府, 快D去做生態調查, 盡可能將物種搬遷先係做嘢
3 : 龍生(798)@2011-10-17 02:02:26

今日去睇過, 真的是一塊靚地....
4 : GS(14)@2011-10-17 20:22:17

3樓提及
今日去睇過, 真的是一塊靚地....



有無影相?
5 : 龍生(798)@2011-10-17 21:14:43

噢...沒有....我負責駕車居多....
6 : GS(14)@2011-10-17 21:18:37

哦,咁Google Map 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240

網民轟積金新機制 恐變「有加無減」

1 : GS(14)@2015-03-05 19:41:4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305/news/ea_eab1.htm

【明報專訊】積金局建議引入強積金供款的「最低及最高入息水平自動調整」機制,將現時每4年至少一次檢討,調整為每兩年調整一次,建議涉及「自動調整機制」字眼,相關公眾諮詢今日截止。不過,不少巿民昨日在網上批評,諮詢過分「低調」,擔心強積金供款的入息上限每兩年會「自動」提升,變相令供款額增加,甚至發動集體反對行動,制訂意見書範本趕於諮詢限期前提交,積金局隨即在昨晚發聲明澄清。

引「最低最高入息自動調整」

積金局發言人強調,建議引入的機制「並非規定最高有關入息水平,每兩年自動向上調整」,又稱至今收到約5000份意見書,但未統計昨日單日內收到的意見數字。

至於現時調整入息上、下限要交立法會審議,未來的新機制會否繞過立法會,發言人只說持開放態度,待收集意見後才安排細節。

強積金供款入息水平及曾多次上調(見表),目前上限為3萬元,即月薪在3萬元以上的打工仔,每月僱員供款為1500元,(僱主及僱員各供款5%,僱主亦供1500元上限);薪酬在7100元以下的僱員則毋須供款,僱主繼續供款。

捨入機制 恐愈調愈高

不過,新機制將改變入息上、下限的調整基準及增加「捨入機制」。舉例如入息上限會以每月就業收入分佈的第90個百分值為基準,數額會捨入至最接近的2500元,即第90個百分值收入若為31000萬元,強積金的最高入息水平則是3萬元,但若錄得數據為31500元,就會調整至32500萬元;令打工仔擔心水平每兩年會愈調愈高,變相加快供款的增加額度。

同時,最低入息水平會由現時取用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的50%,調整為每月就業中位數的55%,變相放寬毋須供款的入息下限。

不過,發言人指今次建議主要為縮短檢討年期,由現時每4年至少一次,減至每兩年一次,以緊跟薪酬變動,並強調機制「可加可減」。
2 : GS(14)@2015-03-05 19:43:0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305/news/ea_eab2.htm
學者﹕易忽略其他保障
2015年3月5日

【明報專訊】積金局建議為強積金引入的供款自動調整機制,惹來社會各界巨大迴響,隨網民炮轟機制或變成「有加無減」機制外,有學者擔心政策若推出,市民養老將對強積金依賴愈來愈大,失去自主選擇權。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教授認為,儘管該計劃可令高收入人群通過更多供款,獲得更多保障,顯示積極一面。但另方面,他擔心過分強調強積金供款,導致市民誤將強積金等同於全民退休保障,而忽略其他退休保障方式,如個人儲蓄。他建議應該給予市民自主選擇供款的權利。

積金局諮詢昨日在網絡掀起激烈討論,著名部落格作者史兄在facebook撰文稱,機制通過後,每個月強樍金供款可能每兩年就會「自動」上升一次:「好似地鐵有加無減機制咁,供款有加無減,仲要係自動加,無任何人有任何say(意見),無任何權力制衡,完全唔睇經濟狀同其他因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239

魑魅魍魎:Elliott恐變黃洋達

1 : GS(14)@2016-09-09 05:33:18

有賴香港人的政治覺醒,本屆立法會非建制派才守住分組否決權。不過筆者的選區九龍東繼續凋零,建制派佔三席,泛民佔兩席,其中熱血公民的黃洋達則連續兩屆狙擊失敗,未能當選,這令我聯想到近年一直在狙擊東亞銀行(023)的基金Elliott Capital。有「壞孩子」之稱的Elliott是一間來自美國的維權投資者,AUM超過200億美元,由美國共和黨財主Paul Singer創辦,近年這基金活躍於亞洲股壇,多次狙擊上市公司,但過去三年這基金在三星、華僑、國浩(053)身上也找不到甜頭,未知這次與東亞一役會否也鎩羽而歸。之所以將Elliott與黃洋達做比較,是因為兩者也在狙擊擁有鐵票的對手。黃洋達在九東挑戰民建聯和契字頭,而Elliott則向香港的望族之一李國寶叫陣。自2014年底,Elltiott便密密增持東亞,持股至今已達7%成為第四大股東,今年2月更向管理層「逼宮」,要求東亞以市賬率近2倍、每股60元出售賣盤,但遭東亞斷言拒絕。Elliott於是在7月入稟法院,指控東亞管理層在向三井住友銀行配股一事上,犯上管理缺失,攤薄股東利益。本欄認為Elliott醉翁之意不在酒,因為就算法庭判它敗訴,Elliott也未必要損手,按聯交所資料顯示,他們購入東亞股份的成本價低於現價,賬面已錄得一定利潤。加上Elliott一邊嚷着要賣盤,一邊增持,明顯是只為exit部署更多籌碼;另外Elliott這次針對糾結的始終只是一個商業決定,法庭是否可以對管理層的商業決定作出判斷,值得商榷。這類基金美其名在「維權」,說穿了其實就在投機,一般比較講就兇狠,例如Elliott之前狙擊永亨時,也要求為私有化加價,最終也沒有跟隨「初衷」逼對方加價才罷休,在有獲利之下接納永亨提出要約。
Elliott與東亞這宗官司將於本月21日進行審訊,屆時便知道這個維權投資者,行動最終會否只淪為熱血地「嗌口號」,拿到自己想拿的,便拂袖而去,然後辭去「維權首領」一職。十一少
http://www.fb.com/11mister本欄逢周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09/197646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299

吹翻巨型吊臂 如「海嘯來了」鮎魚恐變穿心颱 全台警戒

1 : GS(14)@2016-09-27 08:02:06

■颱風鮎魚昨未登陸,已在花蓮漁港堤防掀起巨浪。台灣《蘋果日報》



今年暴風圈最大颱風殺到台灣!颱風「鮎魚」(台灣名為梅姬)成長速度驚人,一夕間升級中度颱風直撲台灣,暴風圈半徑持續擴大;台灣中央氣象局把全台列入陸上警戒範圍,東部沿岸已經捲起3至5米大浪,估計鮎魚今天中午登陸花蓮、台東一帶,全台都可能有狂風暴雨,至少15個縣巿宣佈今天全日停工停課,另有五個縣巿下午停工停課;高鐵台鐵停駛及多班航機取消,包括至少20個香港往來台北、高雄及台中的航班。



有預測指鮎魚可能是「穿心颱」,而歷年從東部登陸穿過台灣陸地的颱風,都對台灣造成極大影響,其中1996年的颱風「賀伯」從宜蘭登陸穿過台灣陸地,造成52人死亡,災情慘重,而今年7月的「尼伯特」更把台東房屋及火車吹飛,造成3死142傷;因此台灣當局都不敢怠慢,昨已派出8,000多名軍人防颱待命。



■花蓮一輛700噸重的吊車被強風吹翻。

■台北街頭昨晚風雨漸強。 台灣《蘋果日報》

■軍方兩棲裝甲車昨進駐宜蘭,隨時投入救災。


籲台北市民勿出門

氣象局資料顯示昨晚鮎魚的7級風暴風半徑250公里,預計蘭嶼有13級強陣風,花蓮山區累積降雨量可達900毫米。而台北巿等六個北部地區縣巿陣風將達9至10級。台北市昨晚率先開設災害應變中心,並宣佈翌日停工停課,巿長柯文哲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陳宏宇預計鮎魚是今年對台北市傷害最大的颱風,具相當破壞力,呼籲市民無事不要出門。鮎魚來勢洶洶,還未抵台已造成意外,花蓮賞鯨碼頭昨天上午捲起10米巨浪,一輛700噸重的大型吊車,不堪7級陣風吹襲,竟然瞬間翻側,巨型吊臂擊中碼頭小食部屋頂,幸好當時無人上班,司機及時在倒塌前一刻跳車,才保住一命。有花蓮網民在家中拍攝海邊長浪,影片中艷陽高照,但海岸已經捲起至少有一層樓高的長浪,兇猛拍打岸上,讓人心驚,有網民看後驚呼「以為海嘯來了,浪太大了」。



福建沿海料有暴雨

由於鮎魚暴風圈籠罩全台,僅剩離島金門及馬祖未列入警戒地區,高鐵及台鐵都宣佈今天全日停駛,全台115班船停航;航空交通亦大受影響,所有國內航班共264班機取消,數十國際航班取消或延誤,包括國泰、港龍及長榮航空等。旅客務必於出發前先查詢航班情況。本港天文台預料,鮎魚今日增強成超強颱風,但對本港影響不大。氣象局預測鮎魚今天可能登陸台灣東部,隨後移入台灣海峽,後天凌晨至上午在福建惠安至廣東汕頭一帶沿海再登陸。福建氣象台已發佈藍色颱風預警,並啟動防颱四級應急響應,預計今天起福建南部及沿海地區,會有暴雨或大暴雨。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27/197831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237

阿勒頗恐變巨型墓地

1 : GS(14)@2016-12-03 05:12:29

敍利亞第二大城市阿勒頗繼續受到政府軍猛烈攻擊,東部叛軍節節敗退,聯合國人道事務專員奧布萊恩警告,這座昔日繁榮的城市,正步向成為一座「巨型墓地」,呼籲交戰各方停火。近日政府軍加強炮轟和空襲,當地救援組織「白帽子」的片段可見城內屍橫遍地(圖),法新社亦拍到一名女子倒卧街上,手腳受傷,頭部滿佈炮彈碎片,志願者冒死將她的屍體運走。敍利亞人權觀察亦指,戰火升級觸發新一輪難民潮,超過5萬居民被迫逃離家園。正在法國的阿勒頗城東議會代表哈桑促請國際社會介入,開闢人道走廊讓難民安全離開,否則25萬阿勒頗居民「必死無疑」。另外,在伊拉克的摩蘇爾,政府軍向市內的伊斯蘭國分子步步進逼,聯國警告,當地近50萬平民正缺糧,隨時會爆發人道大災難。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2/198526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0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