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硅谷人脈王,整個硅谷都快是他的了

http://news.iheima.com/show-6-144089-1.html
霍夫曼是 Facebook 最早的天使投資人,也是全球第三大社交網絡 LinkedIn 的創始人。

" 在硅谷如果你想創業,霍夫曼是第一個你應該找的人 "

投資扎克伯格

2004 年秋天,美國門羅公園沙丘路兩旁的橡樹如撐開的金色巨傘。雷德 · 霍夫曼 ( Reid Hoffman ) 領著哈佛大學二年級學生馬克 · 扎克伯格 ( Mark Zuckerberg ) 走進了一間普通辦公室。霍夫曼的 PayPal 前同事、風險投資人彼得 · 蒂爾 ( Peter Thiel ) 正等著他們。

扎克伯格沒穿正裝,短袖衫、牛仔褲和阿迪達斯的橡膠人字拖鞋,坐在沙發上陷入沉思,偶爾回答幾個問題,然後呆呆地看著霍夫曼和蒂爾。

提起與扎克伯格初見時的情景,我眼前的霍夫曼露出了狡黠的笑容。5 月 24 日午後,在北京亮馬橋四季酒店的第 26 層,坐在一張棕色軟皮沙發上,霍夫曼向我們抖出了投資秘籍,夾雜一些硅谷的八卦。

霍夫曼是 Facebook 最早的天使投資人,也是全球第三大社交網絡 LinkedIn 的創始人,他在硅谷博得大名還因為支付平台 PayPal。在硅谷有個赫赫有名的創業和天使投資人群體叫 PayPal 黑幫 ( PayPal Mafia ) ,霍夫曼是其精神領袖之一。

" 在硅谷如果你想創業,霍夫曼是第一個你應該找的人。"LinkedIn 聯合創始人、產品設計副總裁艾倫 · 布魯 ( Allen Blue ) 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

初見扎克伯格時,霍夫曼剛創立一年多的職業社交網站 LinkedIn 的用戶已接近 100 萬,他認為社交媒體是大勢所趨。彼時,扎克伯格的校園交友網 Facebook 不到半年也已聚集 20 萬用戶,但遇到了資金問題。霍夫曼和蒂爾正考慮是否要給這個年輕人一筆資金。

扎克伯格沒有裝腔作勢,他說了幾個樸素的想法,比如在 Facebook 中加入 Wirehog 這種社區分享服務,使其真正實現圖片分享。這讓霍夫曼和蒂爾印象深刻,並決定投資 50 萬美元。2012 年 Facebook 在納斯達克上市,這 50 萬美元成了硅谷歷史上最有遠見的投資之一,十年間升值 2 萬倍。截至 2014 年 6 月 27 日,其市值已達 1723 億美元,用戶超 10 億,在新一代的硅谷公司中遙遙領先。

" 扎克伯格幾乎具備優秀創業家的全部特質,他有非常好的產品感覺和技術能力,並且成長迅速,他值得投資。" 霍夫曼說。過去十年,他總共投資了 140 家初創公司,包括 Facebook、Groupon、Zynga、Airbnb、Flickr、Digg 等,其中 80% 帶有 " 社交 " 性質。如今他是全美頂尖風投 Greylock Partner 的合夥人,並身兼硅谷社交新寵 Shopkick、Wrapp 以及 Edmodo 等 8 家公司的董事。

" 我能幫你點兒什麼?" 通常是霍夫曼會見所有人時所說的第一句話。這位身價 31 億美元,被《福布斯》雜誌譽為全球最有權勢及硅谷人脈最廣的創投人,始終有著好為人師的個性。2013 年,他被美國總統奧巴馬欽點為全球創業精神總統特使,幫助創業者創立並發展企業。

霍夫曼笑得有些靦腆,在談到自己的成功經驗時,他不否認自己掌握了一些訣竅。作為 TED 大會(全球著名的技術、娛樂、設計領域的分享平台)和美國著名脫口秀節目《查理 · 羅斯訪談錄》的常客,他將自己在硅谷 20 年來的創業及投資經驗歸結為一點:成為一個 " 網絡人 "。

當霍夫曼走進一間辦公室時,第六感就會浮現。他看見的不是鬼魂,而是人際關係網。他每天接到 40 位創業者的商業計劃書,700 封郵件,常年奔走於 LinkedIn 位於山景城的辦公室及幾公里以外門羅公園 Greylock 辦公室之間。

" 不是所有的企業家都能成為好的投資者," 他微微揚起頭," 必須得有廣闊的人脈,並向那些成功的企業家學習,有時投資機會就在身邊。" 霍夫曼投資失誤極少,但並不是百發百中。他承認有五六家公司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 但去投資永遠是正確的。" 他沉默了一會兒說道。

掌控人脈等於掌控一切

在硅谷,創業者中間流傳著一句話:" 你和雷德 · 霍夫曼聊過嗎?"

接受採訪的這天清晨,霍夫曼 6 點半就起了床,早餐是東北水餃。作為 LinkedIn 的創始人兼董事長,他 9 點在四季酒店有一場宣講會。幾天前,他接到了一位創業者的電話。電話中,這位創業者向霍夫曼做了自我介紹並希望得到一筆投資。

放下電話後,霍夫曼立即聯繫該創業者提到的幾個介紹人核實情況。確信此人靠譜後,不到兩天時間,週三就達成了合作協議,週四,霍夫曼已經到中國了。

這個 46 歲,身高 190cm 的美國加州大個子,用心寬體胖四個字形容再準確不過。過去二十年,霍夫曼演繹了一個硅谷的狼圖騰:無論你要創業還是投資,掌握了人脈就掌握了一切。

創業者找他,有的是為了得到他的投資,有的是為了聽取建議,有的是為了獲取他的人脈關係,更多時候,是希望從他對科技業界的敏感中獲得啟發。這個胖傢伙從骨子裡透著一股四通八達的江湖氣。霍夫曼的好友,專注風險投資的創始人基金總裁蒂爾在接受《福布斯》採訪時曾說:" 我不知道,反社交者的反義詞怎麼說,他就是那種人。" 據美國資本研究中心 ( Center for Venture Research ) 數據顯示,2011 年美國有 318480 名活躍的 " 天使 ",共投資了 66230 家公司,其中 60% 來自互聯網等科技領域,這個數字十年間翻了兩倍。據《硅谷科技投資報告》,光是 2013 年,硅谷天使投資就達到了 315 億美元。

與大手筆高風險高回報的風投相比,天使投資多了些理想主義。回報不高,風險較大。美國新漢普郡大學風險投資研究中心的一項報告指出,2011 年超過一半天使投資案例打了水漂兒。" 硅谷教父 "、Google 的天使投資者羅恩 · 康威 ( Ron Conway ) 甚至將自己的投資描繪成慈善。霍夫曼說,是天使投資讓硅谷的創新生生不息。他 2012 年出版的暢銷書《至關重要的關係》 ( The Start-up Of You ) 不厭其煩地警醒人們,底特律是如何由於缺乏創新活力而衰敗的。

" 如果一家公司能讓數百萬人參與到改變自己生活的行動中,那才是投資最偉大的回報。" 霍夫曼說。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負責人伊藤襄一 ( Joi Ito ) 是霍夫曼的好友,他在接受《連線》 ( Wired ) 雜誌英國版的採訪時表示:" 霍夫曼總是從一個社會層面去思考商業。" 如果說蓋茨、喬布斯、扎克伯格這些企業家是造夢者,霍夫曼就是那些為造夢者提供床墊的人,花費不多但非常實際。

Paypal 黑幫

門打開的瞬間,那幫 " 惡漢 " 投來了冷峻的眼神。桌上散亂著酒杯和撲克牌,牆上懸掛著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幅油畫。如果沒有攝影師,人們或以為誤闖了意大利黑手黨的聚會。這是 2007 年的秋天,《財富》雜誌拍攝的一幅封面大片。

照片中這些 " 咄咄逼人 " 的傢伙已注定成了硅谷最有野心的團夥之一,他們都曾供職於電子支付公司 PayPal,並有一個令人遐想的名字:PayPal 黑幫。

霍夫曼坐在照片正中一張紅絲絨沙發上,棕色的頭髮整齊地梳在腦後。他表情篤定,敞開的領口處一條金項鏈若隱若現。坐最前方的是蒂爾,有一頭濃黑的頭髮,馬克斯 · 列夫琴 ( Max Levchin ) 是網站 Slide 的創始人,埃隆 · 馬斯克 ( Elon Musk ) 創立了美國太空探索公司 ( SpaceX ) 以及特斯拉汽車,還有陳士俊 ( Steve Chen ) 聯合創立了社交視頻網站 YouTube,大衛 · 薩克斯 ( David Sacks ) 是企業客戶社交網站 Yam m e r 的創始人 …… 除投資外,PayPal 黑幫成員們也獨自創建了數十家企業,至今總價值達近 300 億美元。

" 如果蒂爾不是我的朋友,沒有 PayPal,我的命運也許永遠無法改變。" 霍夫曼聳聳肩。14 年前,霍夫曼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場逆境。出生於優渥的知識分子家庭,畢業於斯坦福大學及牛津大學哲學系,生活一直順風順水。他總希望能幹點改變世界的事情。

" 我一直對如何用互聯網服務創造良好的公共和私人空間很感興趣。人們又是如何通過社交網絡建立起正確聯繫的?" 霍夫曼對《商業週刊 / 中文版》說道。他認為社交網絡模擬了人們原本的社交屬性:約會。於是,1997 年從蘋果公司辭職的霍夫曼創立了一家約會服務網站 SocialNet,被認為是社交網站的雛形,那時扎克伯格還在上初中。由於缺少搜索等應用,SocialNet 在商業上難以為繼。

" 我打了一個電話給霍夫曼,當時他非常沮喪。" 蒂爾在一次彭博社訪談中回憶道。那是 1998 年夏天,蒂爾和馬克斯正籌劃著做電子錢包 PayPal,他邀請創業失敗的霍夫曼加入公司。蒂爾運營的一家基金公司將提供 2 萬美元的啟動資金。霍夫曼答應了,並成為支付服務部門董事兼 COO。

進展並非一帆風順。2000 年春天,在加州北部海岸的外祖父家,霍夫曼、蒂爾以及馬克斯和埃隆冒了一次險。那時,PayPal 只是依託於 Palm PDA 掌上電腦的交易軟件。當 PayPal 開始飛快燒錢時,他們才意識到互聯網已改變了人們的支付習慣。" 我們決定放棄掌上電腦擁抱互聯網,那是唯一機會。" 霍夫曼說道。

霍夫曼認為敢於冒險是 PayPal 黑幫的一個重要特徵," 那時在互聯網做金融平台是銀行想都不敢想的事,卻恰恰被一群不懂金融的人做成了。" 他說。這種冒險精神後來也體現在霍夫曼自己的創業和投資理念上。

這一時刻也成了 PayPal 黑幫所有人的原點。他們不僅收穫了友情,還建立起了一種獨一無二的關係網。

"PayPal 黑幫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關係網。" 霍夫曼這樣解釋道。在競爭激烈的硅谷,黑幫體現了最好的人脈關係特徵:長期經營。2001 年年底,PayPal 以 15 億美元被 eBay 收購,成員們陸續離開,各自創業或投資其他公司。儘管他們多是自由主義者,強烈地依賴自身的感覺及判斷,但仍然定期聚會,誰要有資金困難,就會互相幫助。

2002 年,霍夫曼給自己放了一個長假。那時,剛經歷過 2000 年年初的網絡泡沫,整個硅谷對互聯網公司還心有餘悸。他在澳大利亞的海灘前來回踱步,思考了兩個問題。一是資本都將目光轉向了軟件和清潔能源科技,但忽略了消費者公司的前景。二是社交網絡有兩種可能:個人應用和商務應用,後者的市場尚且空白,這也許是建立職業社交網站的最好時機。他決定冒險。然而面對泡沫,新成立的公司根本得不到任何投資。

霍夫曼首先想到了蒂爾。當時蒂爾的基金公司已做得有聲有色,他立即表示支持,並提供了首輪融資。2002 年 11 月最後一週,霍夫曼利用已有的人脈召集了 7 名 SocialNet 以及 PayPal 的前同事。第二天,一行人帶上手機和電腦搬進了山景城一間簡陋的辦公室,前一天霍夫曼的一個朋友剛從那搬走。霍夫曼打印了一張印有 "LinkedIn" 字樣的海報貼在牆上,作為公司的招牌。直到第五年,LinkedIn 才開始盈利。" 一個企業是否能成長,要看它創造了何種價值," 霍夫曼說," 談生意、諮詢、分享知識、找工作,網絡平台只要堅持到 100 萬人就成功了。"

除了 LinkedIn,蒂爾的創投基金也參與了 SpaceX、Yelp、Yammer 等眾多 PayPal 黑幫公司的早期投資。霍夫曼也參與了部分投資,並經常為其他成員的產品設計提供建議。

PayPal 黑幫加深了霍夫曼對關係網的理解。他開始思考高質量的人際關係應該是怎樣的以及如何找尋盟友。英國人類學家羅賓 · 鄧巴 ( Robin Dunbar ) 曾提出人類智力決定了人只能擁有 150 人的穩定社交網絡。儘管霍夫曼崇尚鄧巴數字," 但能同時擁有的深度人脈往往只有 8 到 10 人,這些人能夠成為同盟,值得長期投資。" 霍夫曼說。他在自己的書中總結了 PayPal 黑幫的成功:" 優質人才,共同紐帶,分享與合作的風氣,聚集在同一區域或行業,這些特性使得機遇快速流動。"

霍夫曼為《商業策略》等雜誌撰寫了大量有關社交的學術論文,並提出了一系列理論。在《至關重要的關係》中,他極力推崇約翰 · 皮爾蓬 · 摩根 ( John Pierpont Morgan ) 。這位 20 世紀初期的傑出投資銀行家到去世時竟然身為 24 家不同協會的會員。硅谷與華爾街一樣,隨時都在發生關係。但無論為了生意、愛情還是友情,一切都建基於可靠的關係。

PayPal 黑幫是硅谷創業家社區的一個樣本。《經濟學人》在年初的科技特刊《白堊紀》 ( A Cambrian Moment ) 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硅谷是一個典型的創業家生態系統。創業者、律師事務所、投資人各司其職,又彼此協作,造就了一個複雜又可靠的關係網。在哈佛商學院教授湯姆 · 艾森曼 ( Tom Eisenmanne ) 看來,關係網促成了類似 Facebook 的網絡效應,即使一筆 2.5 萬美元的天使投資也能推動 Google、Facebook 還有 LinkedIn 這樣的企業步入歷史舞台。當企業進入成長期,就能吸引風投進行更大規模的融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348

上海調查:超5成小微稱人力成本上升快是最大困難

小微企業是我國就業的最大“吸納器”,但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的調查顯示,超過5成的被調查企業認為,人力成本上升快是企業發展遇到的最大困難。

11月1日,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發布了對上海市537家小微企業發展現狀與需求的調查。結果顯示,人才留用困難、用工成本高是上海市小微企業發展中遇到的普遍性問題。技術人員缺口大、流動性高嚴重制約了小微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

調查顯示,過半被調查企業2015年有用工缺口情況。其中逾七成表示急需專業技術人才;超七成企業2015年人均用工成本比2014年增加;20.7%認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優秀人才短缺。

此外,調研還發現,由於外地人才在滬面臨戶口、住房、子女上學等多重問題,生活壓力較大,造成部分優秀人才流失,給企業創新帶來困擾。

近年來我國小微企業增長迅速,在促進勞動力就業方面作用愈發體現,成為就業最大的“吸納器”。

國家統計局發布前三季度經濟數據也顯示,就業好於預期,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1067萬人,提前一個季度完成全年預期目標。9月份31個大城市的城鎮調查失業率低於5%,這是自2013年6月份以來首次低於5%。

此次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調研的537家企業,2015年戶均用工15.1人。用工數量總體保持平穩。

但是,在企業用工面臨的困難中,用工成本壓力普遍較重。

伴隨勞動力老齡化和社會進步,用工成本持續上升成為必然。調查顯示,除7家當年新成立企業外,530家被調查企業中,64.4%企業認為人均用工成本比2014年增加,32.8%持平,2.8%減少。

從影響變動因素看,企業認為基本工資變動影響最大(71.1%),依次是社保公積金(17.7%)、傭金提成(4.8%)和其他福利(6.4%)。

當問及“人均用工成本變動對企業發展影響程度”時,59.0%企業認為成本變動對發展影響“很大或比較大”。同時有54.9%企業反映人力成本上升快是企業發展遇到的最大困難。

這537家小微企業中,處於盈利(32.9%)、盈虧基本平衡(35.4%)、虧損企業(31.7%)狀況的企業各占1/3。而處於創業階段企業更為困難,僅一成企業盈利,處於虧損的企業高達55.0%。

圖1 2015年被調查企業經營情況

除了用工成本高之外,小微企業也面臨結構性人才短缺。

調查顯示,無法滿足員工的薪酬待遇要求(38.1%)、崗位技術要求高(30.5%)、企業規模小吸引力差(21.0%)和企業地理位置不佳(10.4%)等因素,是上海市小微企業招聘困難的重要原因。

小微企業招人難,對於創業階段的企業來說,難度則更大。

處於創業階段的企業由於成立時間短、不穩定因素多、風險大等原因,招聘員工更顯困難。調查顯示,在2015年招聘新員工的創業階段企業中,招聘困難比例高達62.2%,分別高出發展階段和成熟階段企業24.2個和33.9個百分點。

由於招聘困難,小微企業的人才尤其是高素質人才短缺。

圖2  被調查企業各類人員占比情況

調查顯示,小微企業最急需的兩類人才,分別是專業技術人才(71.2%),營銷類人才(61.9%)。在調查的科技型小微企業中,急需專業技術人才的企業占比高達91.7%。

當前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結構性人才短缺已成為制約上海市小微企業發展創新的主要因素,需要繼續加快加速突破這一難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626

丁磊:求快是創業者的思維誤區,過於強調時間窗口也是一個偽命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1206/160200.shtml

丁磊:求快是創業者的思維誤區,過於強調時間窗口也是一個偽命題
投資人說 投資人說

丁磊:求快是創業者的思維誤區,過於強調時間窗口也是一個偽命題

丁磊先生回顧了自己創業這些年跌過的坑,一路趟出來的心得以及對創業獨到的理解。或許,丁磊先生的經驗之談能幫你少走很多彎路。

本文由投資人說(微信ID: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

創業之初

我在1997年6月的時候創辦了網易公司,那時中國的互聯網用戶還不到10萬人。我們之所以取名叫網易的意思,就是希望上網能變得容易一些。

創辦網易的時候,我的理想是成功之後自己能有一套房子,有一輛汽車,不用每天都準時上班,可以睡懶覺,有錢可以出去旅遊。所以,你千萬不要以為,我起初是抱著一個偉大的理想去創辦一家偉大的公司,我當時絕對沒有這個想法。

註冊好公司之後,我們就找了一個很小的房間,大概只有8平方米。當時,我很看好互聯網發展的兩個方向,第一個方向是搜索引擎;另一個是免費郵件。

想要做搜索引擎是因為互聯網上有那麽多網站,那麽多信息,因此必須要有一個入口,而那時中文搜索引擎Yahoo還沒有,國內幾乎也沒有別的搜索引擎。我和同事大概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寫出了一個搜索引擎,寫出來以後又發現了一個問題——1997年的時候中國一共才有200個網站,這就好比一個人只有200本書,卻要做一家圖書館一樣,所以當時我們很失望,同時也賺不到什麽錢。

於是我開始嘗試免費郵箱的方向。當時是出於兩個想法,一個是郵箱勢必能帶來很高的訪問量;另一個是郵箱的註冊信息很可能成為未來電子商務的資料。當我做完之後,很多人普遍說光靠流量是不會有廣告收入的,電子商務離中國還太遠了,你還是回去再好好想想。

所以那個時候是最沮喪的時候,而且公司已經投入了七個月的時間和金錢到這個產品上,所以也許是運氣吧,1997年11月份美國商業周刊的封面故事報道了hotmail網站的火爆。就在這個文章登出還不到兩個禮拜,網上又傳來了Microsoft用3.5億美元收購了hotmail。這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提出來要買我們的郵箱,半年的時間,我們賣了近十個拷貝,8個人的網易賺了500萬人民幣。

這樣華爾街的投資人就在我們門口排隊了,搶著要給我們錢,而那時候我們除了會寫軟件,什麽也不會做。我們當時的機會真是太好了,現在回過頭來看,有兩點心得可以與你分享:

1)、做產品要超前,但同時也不能太超前;

2)、要身處有創業環境的地方。我們當時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把公司開在了廣州,離香港近,這也讓風險投資銀行更願意找我們,所以如今的互聯網創業者就應該將公司開在北京、上海等創業環境好的地方。

轉折與危機

隨後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又給了我們一個機會,這就是我們個人主頁的網站瀏覽量一天比一天高,當別人告訴我有人開始想買互聯網上的廣告的時候,我轉身一想公司是不是該開始轉型了,我們能不能變成一個互聯網門戶公司?

當時做門戶是一件很冒險的事情,需要很多的硬件設施,而且還要有很多的內容,實際上當時的網絡廣告需求很小,沒準日後還是一個吃錢的大怪物。我就和同事們說要看一個公司未來兩到三年的發展,不能只看到現在。我當時相信,中國未來三年上網的人會很多,如果有一千萬的用戶,每個人都點擊一下,就有一千萬的瀏覽量,它的廣告價值也會很大。

2000年6月30日網易在美國上市,但我卻很困惑。公司本來是賺錢的,終於等上市了之後,不但不賺錢,而且老虧錢。那時候我們面臨一個非常大的挑戰,經濟衰退,我們新建立起來的門戶廣告呈現大滑坡趨勢,公司內部也面臨了嚴重的問題。我當時很苦悶,員工也很沒信心,不知道公司該往哪里走。

當然,我苦悶的時候不是每天悶在辦公室里,而是自己跑下去做市場調查,問了好多人,調查過好多行業,去調查人家怎麽贏利。後來發現了短信業務,一毛錢一條短信,成本只要5分5厘,於是我非常積極地與移動合作。

我當時說網易有用戶,有郵箱,有免費個人主頁,如果我們每月從一個用戶身上賺一塊錢,那我們公司就能實現贏利持平。就這麽一個很簡單的4分多錢的生意,我們跟移動合作了,利用自己巨大的用戶資源和移動的接入平臺,最後我們終於從廣告模式的陰影中走了出來。這段經歷也告訴我,無論是創業階段還是上市階段,公司自己的造血能力太重要了。

我的遊戲營銷原則

在經歷過這些發展階段之後,中國的互聯網競爭越來越激烈了。

做網頁這個東西沒有多少技術含量,我們每次出一些有創意的東西,競爭對手抄襲的速度非常快,所以我想一定要做一個技術含量很高,別人抄不了的東西出來。最後,我們決定做遊戲,因為網絡遊戲能防止盜版,玩家必須要接到服務器上才能玩,同時網絡遊戲的技術含量也相對高,抄起來時間要漫長一些。

我們雖然從來沒有做過遊戲,但可以出錢買一家做過遊戲的公司。我當時在廣州找到一家很小的公司,這家公司有7、8個人通過撥號上網在做遊戲。我問他們怎麽做遊戲,他們一五一十地跟我說了,我把這個公司買下來了,花了30萬美金,很便宜。買下這個公司後,我還抽調了公司最優秀的技術團隊過來參與開發遊戲,這就是後來的《大話西遊》,最後的結果是遊戲失敗了。

失敗的原因是,我們有一個工程師想創新,在我們的遊戲客戶端里嵌入了一 個IE瀏覽器,結果這個IE5.0瀏覽器很不爭氣,經常導致遊戲客戶端Crash(死機),電腦需要重啟。我沒有放棄,我對我們同事說,能不能重寫一下,我的目標是穩定。六個月後《大話西遊2》誕生,從客戶端到服務器很穩定,但是開始的時候用戶不多,大概只有3000人。

我說不要怕, 只要產品好,我去做營銷。其實我當時也不知道怎麽做營銷,所以我就買了好多營銷的書一個人看。但光看書沒有用,我想,中國誰的營銷做得好,我去請教他總可以吧。後來我找到了步步高的老總段永平,就打電話向他請教,並且當面去拜訪他。經過這些努力,我終於定下來了營銷策略,這些策略讓我們的遊戲獲得了巨大成功。

後來,我總結《大話西遊2》的成功營銷原則是:

1)、定價原則,我們定了市場上最高的價格。當時市場上別的遊戲都是三毛錢一小時,大話西遊四毛錢一小時,當時我的同事聽說我定四毛錢一小時都認為我瘋了,韓國遊戲都只有三毛錢一小時,你敢定四毛錢一小時?我說就敢這樣定,這是因為真正想玩這個遊戲的人不會在意這一毛錢,在網吧上網一小時就需要2元錢。而四毛錢和三毛錢相比,卻可以給公司增加了33%的利潤,這在公司起步階段是非常重要的。

2)、我們從來不做短期利益的事情。那時很多遊戲都有包月,一個月35元或者40元可以無限制玩。我說我們千萬不要做包月制度,包月大家會集中在一段時間里拼命通關,會縮短遊戲的壽命,進而會影響我們長期的盈利。

創業的思維誤區

很多人都說網易是一家比較穩定的公司,沒什麽大的創新,這是因為我發現很多創業者都死在創新上了,這個怎麽理解呢?我有三點思考:

第一、很多創業者都是打著創新的幌子做很多貪婪的事情。

在2008年經濟危機的時候,全球的企業家和投資人都犯了一個毛病,太貪婪了,要求企業,每個季度、每年都要不停地成長,講得好聽一點叫高速增長、快速發展。但這實際上是不符合規律的,而且把精力都放在增長上,就會無法兼顧其他,一旦產品毀了的時候,不管是百年的企業,還是十幾年快速壯大的企業,都有可能很難東山再起。

第二、只求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往往不顧自己實際發展狀況。

對於一家新公司來說,創新反而可能會把自己給搞垮。創新的風險為什麽大?首先創新需要很多錢;其次創新的東西需要用戶有一個逐步接受的過程;最後創新還需要公司克服很多技術難關。

我坦白地講,如果你要創新,首先就要把別人的東西搞明白了,摸透了,你再去搞創新。我之前看一本講微軟公司的書,實際上微軟公司的很多產品都不是自己發明的,譬如Window,Word和Excel等等,都是Follow別人的,但是它不斷地改進,最後就做成功了。

第三、求快不求精,看見競爭對手做什麽自己也按耐不住。

我的互聯網思維中「快」不是特別重要的,精益求精、打造極佳的用戶體驗,這才是最重要的,你根本不要看競爭對手怎麽樣,因為競爭對手犯錯誤的時間還有一大把,不要因為追求速度,最後把自己搞死了。

求快的創業者最根本的思維誤區是怕錯過時間窗口,但我覺得過於強調時間窗口都是一個偽命題。比如新浪在PC端新聞做得好,可是我們在移動端通過不同時段的推送趕超了;2007年蘋果做手機,早在1993年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就已經在做手機了,但你會覺得喬布斯當時沒有機會了嗎?實際上,他最後開創了一個智能手機的時代,所以機會是隨時都存在的。

一定要做正確的事情,這個在網易叫戰略。戰略要正確,動作可以慢,看準了再跟上去,這樣風險反而還比較小,這樣別人犯過的錯誤你可能就不會再犯了。我們現在在制定營銷戰略的時候,都首先看我們的競爭對手在幹什麽,他們做完了,我們把他們的問題全都找出來,這樣我們就不再犯了,少走很多彎路。

當然,一些事情能成功,真是天時地利人和,你說有運氣成分,但這肯定也是在交了無數的學費之後,才明白下次我幹這件事要如何才能避免掉入一些坑當中。

記得,當網易在美國上市了的時候,我說了一句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成績的時候不要太高興,有挫折的時候也不要太難過,直到現在我也沒有改變過這樣的想法。雖然創業以來,自己做很多的事情都會有不認同、甚至嘲諷的聲音,但很多事情就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創業 創業家 丁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4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