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羅永浩、羅玉鳳談陳年的凡客經:為什麽總是叫好不叫座?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15/148906.html

羅永浩、羅玉鳳的天分差異顯著,但是都靠認真和真實獲得了很多粉絲的喜歡,對比N次轉型、每一次都極盡找存在感的凡客和陳年,似乎羅家人更接地氣兒。在光環籠罩下的陳年,總是讓努力讓凡客在聚光燈下,但是,回望一下,叫好不叫座,凡客怎麽了,陳年怎麽了?

 
元旦假期,閑著沒事,把羅永浩的個人演講視頻當電影看了一遍,頓然對羅永浩充滿了好印象,誰說人家老羅只有情懷,人家是勇者無懼,stay hungury,stay foolish,用心去做產品,用嘴講故事,用情籠人心,工匠精神不是鬧著玩的。羅家的另一枚瑰寶-羅玉鳳雖然是營銷公司審醜營銷的意外收獲,但是,總是能用那蹩腳的英文和真實的文字表達出簡單而樸實的道理,不少人也在為鳳姐點贊。
 
羅永浩、羅玉鳳的天分差異顯著,但是都靠認真和真實獲得了很多粉絲的喜歡,對比N次轉型、每一次都極盡找存在感的凡客和陳年,似乎羅家人更接地氣兒。陳 年的凡客幾次轉型,抄這個拷那個,弄來弄去,刷了無數的存在感,卻依舊沒有真正贏得長期的粉絲群體,在光環籠罩下的陳年,總是讓努力讓凡客在聚光燈下,但是,回望一下,叫好不叫座,凡客怎麽了,陳年怎麽了呢?
 
品牌之惑:凡客到底是什麽
 
凡客創立之初是複制ppg模式賣襯衫,模仿ppg走單品襯衫路線,ppg通過報紙廣告+電話銷售的模式建立快速的體系,凡客改成互聯網廣告+電商的模 式。凡客在早期的公關傳播里都在往ppg上靠,但極其廉價,質量自然步入ppg,但ppg很快出現了問題(現在已經關閉),凡客就立馬調轉公關口徑,說自 己不是ppg模式,並且開始增加服裝品類,開始講新的故事。
 
早期凡客邀請了很多媒體意見領袖為其襯衫代言,這種方式在 六七年前還是比較酷的,凡客也通過這種方式快速在互聯網圈建立了討論熱潮,各種牛皮和吹捧源源不斷,當時京東還不是特別大,國內B2C電商像樣的也不是很 大,凡客塑造了自己獨特的電商理念和故事。當時,圈子見面都會談及穿的是不是凡客的襯衫,應該說也流行過,我也穿過幾件,但是,一件事兒之後,我再也沒有 穿過凡客的衣服。
 
有一天,我坐出租車,發現司機穿著黃色的襯衫,回來時候坐車,司機還是穿了一個黃色的襯衫,我問了司機,發現是統一發的凡客襯衫,我從此再也沒穿凡客的襯衫了。
 
找韓寒王珞丹代言,凡客體誕生,在當時的聲勢很大,恰逢新浪微博的高潮期,凡客體成為社會化營銷的經典案例,直到今天凡客體的對話方式也在被很多傳播策 劃所借鑒和采用,按照營銷的氣勢,大有氣吞山河的感覺。但是,高的曝光率是建立在高的營銷廣告費之上的,而凡客的服飾價格偏低、質量較差,導致客戶忠誠度 低,很快就出現叫好不叫座的局面。此階段的凡客主打年輕人群體,在韓寒等明星代言廣告鋪天蓋地、遍布北京的地鐵路牌時候,凡客的品牌氣質是很好的,也是相 對有格調的。
 
不知道是出於購物籃的豐富化需求,還是由於京東崛起的壓力(當時傳京東收購凡客很多次),凡客突然 開始走向百貨化,可能當時陳年看到京東的強勢崛起感覺到綜合平臺電商才是王道。凡客又要傳播自己的平臺化電商的理念了,凡客的百貨化時期的品類方式很像現 在的小米,但是,凡客沒有今天那樣的性價比和粉絲社群,做來做去,其實百貨化電商對供應鏈需求更高、對營銷要求更高、對運營要求更 高,凡客的百貨化在某一天終於維持不下去了。
 
現在凡客又砍掉了百貨,回到聚焦服裝領域,開始關註產品質量,重點傳播了陳年的白襯衫情結,回頭看看,凡客六七年轉了一個圈兒,又回到了原點,回到了老老實實地遵守服裝領域的行業規則,也開始關註利潤率了。不知道是陳年 自身的覺悟,還是沒錢燒,投資人不願給錢燒之後的無奈選擇,但此時凡客的目標人群是誰,品牌文化又變成了什麽,凡客到底是什麽呢?
 
屌絲之謎:他們是誰?
 
凡客的歷史是一路圍著屌絲青年走的,廉價的產品、青年偶像韓寒的代言、勵誌的凡客體,當我還是一個準屌絲的時候我一度信了一陣子,可是後來凡客產品的質 量實在是地攤貨級別,我這屌絲也不願意把自己和凡客進行心靈連接。話說,當時我住在西苑,路邊的線下店賣的襯衫也不是很貴,質量要比凡客好很多,我作為互 聯網信徒,似乎不覺得凡客這個互聯網品牌能帶來什麽共鳴和炫耀。
 
還有一個場景是韓寒代言那個時期,走在大街上突 然到處是一個顏色、一個樣式的凡客衣服,頓然覺得很沒意思了,一點都沒個性,完全是生活的蹩腳場景,我這樣的年輕人感到很沒面子,也沒特點,處於極屌絲群 體可能不會在意這個,但是稍微像樣一點的屌絲也不想自己那麽的遍地雷同。
 
屌絲青年們真的那麽喜歡所謂的簡單極致 嗎?服裝是媒體,傳達一個人的品味、心情、自信,對於喜歡個性化的年輕人群更想展示不同的自己。陳年早期把廉價當成福利去面對年輕消費者,事實表明沒有換 來忠誠度,因為凡客早期產品太垃圾,後來,凡客推出一個相對高一點價位的品牌系列平臺,但是,等於否定自己的主品牌。
 
屌絲青年不是矮窮挫,他們不是只算經濟賬,他們有自己的精神、信仰、愛好、習慣、追求,沒有人不喜歡用好東西,階段性的選擇廉價凡客,等他們有錢了,就 走了,去找他們認為更高級的品牌和產品。很奇怪嗎?很正常。是一個正常人都不會喜歡地攤貨,凡客沒有做到性價比,做了那麽多廣告,也絲毫沒產生任何品牌溢 價,用作平臺電商的流量思維在做一個品牌,還做得是快速成長階段的青年人的定位 ,穿凡客很快不是時尚,而變成沒品位,屌絲?你覺得自己屌嗎?是的,每一個人都很多時候覺得自己屌。
 
模式之困:缺乏深度思考的膚淺模式
 
凡客的產品模式變來變去,商業模式變來變去,品牌故事變來變去,陳年始終是行業的焦點人物,他們擅長包裝自己,卻不擅長做產品,以至於 燒了那麽多錢、用了六七年時間,才明白服裝領域和零售領域的一些常識。這是一個悲劇,當年的投資人們估計也是一幫整天說投資就是投人的家夥們,但事實上, 連我這個小創業都明白的道理,凡客這麽大公司、這麽多·光環的人物,居然他們搞得暈頭轉向。現在再問問那批投資人,你們投資陳年的哪一點,分析分析吧。
 
當年做服務的公司也做電商,因為沒有正確的選擇商業模式而沒抓住機會,後來被淘汰,我一直對自己沒有更加果斷地去說服大老板走我設計 的戰略而感到遺憾,其實,不是雷軍這樣的兄弟撐住陳年的場兒,陳年和凡客早就關門大吉了,在商業社會有一個好處是市場不管你是名人還是草根。
 
一個好的模式是需要有廣泛經驗的人進行深度思考而得出的,像凡客這樣看著別人的模式表象抄來抄去,完全是陳年等決策層缺失深度思考的表現,商業模式如此的膚淺和浮躁,這 不是時代機會問題,就是人的能力和智慧不足的問題。盡管套著光環的陳年和凡客高管們不願意承認這一點,但用自己錢創業的創業者很容易發現這一點,凡客只是 用一個假象掩蓋另一個假象,沒有抓住商業模式的核心。
 
塵埃落地的凡客,回歸到做品牌品質的基礎原點上,但是,這樣的獨立B2C需要極高的客戶忠誠度才能抹平流量成本高的成本曲線,像劉爽nop做產品很好,也沒有堅持下去,在 中國消費者目前消費習慣情況下,獨立品牌商首先要考慮進駐天貓和京東,放下傲嬌的身段,做馬雲和劉強東大盤上的花草,用別人的平臺過自己的日子。
 
靈魂之路:服裝是一種媒體
 
在多年前,我 服務的電商公司選擇做服裝品牌的時候,是在用運營驅動選款,用爆款驅動供應鏈,當時,我跟同事指出這麽玩的致命傷是 服裝沒有靈魂,最後難以塑成品牌,尤其是對沒實力鋪天蓋地廣告的中小電商公司。一旦服裝沒有靈魂,沒有自己的獨特性和用戶關懷,那麽,這個品牌就淪為沒有品牌識別和品牌溢價的沈默品牌。
 
服裝是一種媒體,服裝設計是一種表達和對話,如果你不想把服裝品牌搞成大媽超市購物的湊單選項,那麽,你的服裝就需要取悅一些人、拒絕一些人。如果你想 取悅於所有人,你將失敗,如果你因爆款而被動驅動,那麽,你將萬劫不複。服裝是有季節的周期性、人喜歡的周期性、流行的周期性等多維度周期性屬性的,一切運營和供應鏈規劃都不應該超越類目規律。
 
陳年回到正確的原點,我替他高興,也替他擔憂,因為凡客的品牌故事可能 又要變了,看中年輕人市場,卻鐘愛白襯衫。白襯衫對於我個人而言,是幾年都不願意穿的,那麽莊重的服飾我不知道什麽場合穿,我也十幾年不穿西裝,我不太理解陳年到底想讓凡客傳遞給哪一些目標人群,還是放不下他那中年大叔的個人小愛好。
 
文/柳華芳,微信公眾號:小芳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503

社群進化:從羅輯思維到黑馬社群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12/151512.shtml

上周《創業家》的黑馬社群廣告登上了紐約時代廣場的大屏幕,也同樣是上周,騰訊推出了社群3.0的概念,要開放整個QQ群做社群生態體系。社群又一次成為我們大家的焦點,“互聯網+”的時代,將進一步推動社群的進化,今天子超就和大家聊聊社群的本質。

社群的核心是人,也即是做用戶關系,因此一個好的社群,必然是抓住了人與人之間的人性關系,人性都有基本層面和高級層面,子超這里總結為一個是肉體上的滿足(基本剛需),一個是精神上的滿足(高級需求),現在就通過這兩個基本層面的分析,給大家舉幾個社群的例子。

1 小米的粉絲社群模式:讓用戶感受到了服務 

小米的粉絲社群模式,本質上是讓用戶感受到了服務,社群的定位為屌絲用戶,而且用戶都是很被動的被小米的宣傳和服務所影響的。小米的粉絲社群在肉體上給用戶的滿足是打造了用戶的參與感,讓用戶在手機的性價比方面買得起手機,並且手機的配置相對較好;同時讓用戶感知到小米是尊重他們的,這點體現在小米的快速客服和快速叠代產品方面,讓用戶的反饋能夠真正的成為正能量和加速劑。而在精神上的滿足則是打造了用戶的優越感,通過發燒友概念,搶F碼和跑分的酷炫科技感,讓用戶真正的感受到了小米手機的優越感。小米的粉絲社群模式在建立之初具有很強的戰鬥力,畢竟當時的其他手機廠商還屬於賣手機給運營商和代理商的模式,根本沒有互聯網用戶的概念,至於小米隨後宣傳的《參與感》的本質其實是物美價廉有逼格。

那麽問題來了,當你的參與感和優越感的門檻太低,我們農村人都會玩的時候,是不是一下子就會出問題,因為屌絲從來沒有忠誠度可言,畢竟相信概念的都是愛賭博的投資人。當魅族開始玩魅藍音樂會的時候,最起碼其定位的青年良品是一個社群的信仰打造,而不是簡單的優越感的宣傳。

2 羅輯思維的社群模式:讓用戶嘗試著去思考

羅輯思維的社群模式,本質上是讓用戶嘗試著去思考,社群定位白領用戶,這一點就註定了用戶基本上是主動參與其中的。羅輯思維的社群在肉體上給用戶的滿足也依然是參與感的打造,在學習知識方面,除了長期提供給用戶高大尚與然並卵的邏輯思維,有時也會有一些接地氣的生活知識傳遞;在邏輯共鳴方面,通過60秒的講故事來占領用戶的瑣碎時間,在故事的邏輯層面上簡單易懂,最後聽完了語音還可以回複關鍵字看文章,進一步的來加強深度的共鳴。在精神層面上的滿足依然是人性的優越感的打造,因為是白領人群,所以符合白領特征的就會被提煉出來。比如用戶會為精神上的匱乏而尋找一個希望的寄托,因忙碌而找一個偷懶的理由,希望自己也會成為一個邏輯大師,讓自己試著去思考一些問題。其實羅輯思維的社群本身已經比小米的社群進化了很多,因為羅輯思維的社群是以占領用戶的心智為基礎的,因此更具備忠誠性。

那麽問題來了,如果試著去思考一些問題,還是那些被羅胖帶進溝里去的問題,那其實也不完全是獨立思考問題,確切地說羅輯思維只能是為用戶提供獨立思考的啟蒙教育,但最起碼不是什麽人都能去做這個事的。然而時間久了,用戶突然發現這些初步的啟蒙教育並不能讓其真正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就會慢慢開始懷疑羅輯思維的效果,換句話說也就是對羅輯思維的新鮮感消失的時候,社群必然會出現崩盤的危險。

3 《創業家》黑馬社群模式:讓用戶之間深度合作

《創業家》黑馬社群模式,本質上是讓用戶之間深度合作,甚至用戶之間可以產生更深層的交易關系。社群的定位是精英用戶,都是創業者,用牛文文的話都是創業的“土鱉們”,因為從圈子到信仰基本上都是非常相似的,因此黑馬社群的用戶都是自發的發起和參與社群的活動的,這點要比羅輯思維社群更具有主人翁的精神。黑馬社群在肉體上的滿足依然是打造用戶的參與感,旗下的黑馬大賽,黑馬商學院,i代言,牛投都可以支持黑馬社群的用戶參與其中,而這些活動之間也都有一定的產業鏈聯系。在精神層面上黑馬社群也是致力於優越感的打造,《創業家》及i黑馬的媒體報道,以及加入擁有優質創業者的黑馬營和黑馬會,這些優越感的打造讓創業者更有社群的歸屬感。一句話概括就是黑馬社群是草根創業者的孵化加速器,以創始人群體的需求為核心,打造一個及學習成長,融資路演,推廣咨詢等服務為一體的創業服務生態圈。

《創業家》黑馬社群希望打造以牛投(黑馬社群內部用戶深度合作的股權眾籌)+ 新三板=“互聯網+”創業的全新模式為創業者們服務,其實黑馬社群的創業者用戶已達上萬,通過牛投的股權眾籌模式,黑馬社群的創業者之間進行互相投資和幫助,最終優質的創業者可以上市新三板。在這個模式里,黑馬社群里出現了以社群用戶自發發起的合作圈子,成為了社群里的子社群,當社群里擁有更多的子社群(小圈子)的時候,這種社群基本上生命力是非常旺盛的。

那麽如何思考社群是否擁有生命力?

子超在這里推薦給大家一本書《海星模式》,海星模式是區別於傳統組織形態蜘蛛模式的,在傳統的西方管理學里也基本上都是學習的蜘蛛模式的管理,也即是公司的結構,一個中心往下分散的正金字塔結構。而海星模式則是代表了互聯網的組織,它的核心就是去中心化,組織是非常松散的,但是有時又是非常有生命力的。這個組織結構就是我們所說的社群的核心結構。海星模式有五要素:1圈子,2催化劑,3信仰,4先驅網絡,5鬥士,這些也同樣適用於社群。

下面子超就以黑馬社群為例,具體的給大家講一下這五要素是什麽?

首先是催化劑,就是觸媒式人物,也就是社群的靈魂發起人,這里就是牛文文,這是黑馬社群的創始人。黑馬社群如今已經覆蓋了全國13個行業,32個省,已經成為中國第一創業社群。牛文文已經成為了中國很多創業者心目中關於創業的一個觸媒式人物,而他也無時無刻的在傳播著黑馬社群的信仰。

其次是信仰,黑馬社群有自己的信仰,信仰的力量會幫助一個社群快速的凝聚海量核心用戶。黑馬社群的信仰也是創始人牛文文的信仰,他堅信中國草根創業者的力量,通過黑馬社群,讓先成功的創業者們幫助還在成長中的創業者們,最終通過創業者之間的互相幫助和合作,完成共同成功。信仰是觸媒式人物提出的,社群里會有他的忠實的支持者,也就是鬥士。

在然後是鬥士,鬥士是觸媒式人物的支持者,對社群的信仰非常的認可和支持。在黑馬社群的海報里,牛文文和他的22個社群鬥士如圖,是這個社群的忠實支持者,在整個黑馬社群里也是牛投股權眾籌平臺的核心投資人。

圖為牛文文和他的黑馬社群的“鬥士們”

最後聊聊圈子和先驅網絡兩個要素,圈子如同線下生活的圈子,先驅網絡則如同線上的微信群或者在線社區一樣,這兩個要素合起來子超微創新一下,用最近流行的詞叫“O2O”,也就是社群必須要有線上和線下部分的支持。黑馬社群線下有黑馬大賽,黑馬商學院等線下活動,沙龍和培訓,線上部分則是牛投和i代言等線上的平臺,當然也包括微信群在內的線上交流工具做為先驅網絡的支持。

當以上五點都具備的時候,這個社群也就具備了很強的生命力和戰鬥力。我們可以把小米的粉絲社群和羅輯思維的社群代入這個社群五要素里。很明顯,小米的社群缺乏更有用戶歸屬感的信仰和支持信仰的鬥士,最早小米為發燒而生的信仰在隨後並沒有繼續堅持下去,因此信仰缺失。子超在前面文章中提到魅藍的青年良品的定位就是其社群的信仰,顯然小米如今信仰缺失。而羅輯思維的社群很明顯缺乏線下的圈子要素,因為羅輯思維的定位就是偏線上,線下則做輕為主,因此少數的線下活動對於社群的圈子維系是非常脆弱的。

而最近車庫咖啡的創始人蘇菂創建的YOU+社區,就是以社群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寓,而這個社群公寓恰恰是強調重線下的圈子。而子超也在《彎道超車:自媒體大洗牌》文章中強調,每一個自媒體平臺都應該註重線下沙龍,因為自媒體平臺的本質也是在做社群。自媒體平臺本身就是一個大的社群,而每一個自媒體也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小的社群的催化劑和信仰傳播者,他們相對於大的自媒體平臺屬於信仰的守衛鬥士,而對於自媒體平臺來說最關鍵的社群閉路就是線下活動和沙龍。只有這樣,平臺的用戶們才會被激活,才會相互認識,才會有更多小圈子誕生。在社交網絡里,大圈子里有小圈子的網絡才更具有社交價值。

下面是關於社群建設的一些註意事項:

1 社群的信仰必需是符合大部分社群用戶的

首先社群運營的發起人必需是一個有信仰的人,而且必需是和社群的小夥伴們站在一起的。當年子超在英國建立FT12華人社群的時候,基本上就是為了幫助英國的留學生工作生活學習的社群,因此得到了當時英國的20多所高校的留學生支持,在英國不到半年的時間社群的留學生成員就增長到了5000多人。再拿小米社群舉一個例子,最初的為發燒而生的信仰,如今基本上已經變成了比拼性價比,所有的手機廠商比拼價格很容易,因而小米的信仰改變也註定了社群會逐漸瓦解。

2 社群的圈子核心是促進用戶交流而非活動本身

社群內部是會通過一些線上或者線下活動來讓社群的用戶真正形成交流,形成真正的圈子。很多社群並不太重視用戶之間的交流,而更在意的是活動本身,比如活動的規模。經緯創投經常舉辦旗下投資的公司CEO年會,子超就在那里想,每年大家聚到一起有意義嗎?行業都不同,能夠善於主動搭訕交流的CEO應該沒有幾個,不過如果真的大家都在一起交流,那麽意義也是有的。社群的圈子一定是用戶之間的交流,而不是形式在一起。

3 社群用戶不在多而在精

無規矩不成方圓,運營一個小小的微信群也是一個社群,如果不遵守群規,堅決踢除。而一個社群的最少可存活的規模量在5000人左右,因此初期的用戶必須是非常精準的,用產品的術語叫天使用戶。做任何一個社交類屬性的互聯網產品,在初期都不適合大規模推廣,盡量的保證其用戶來源的精準性,每一個新進來的用戶都是因為社群的信仰傳播而加入社群的,這樣的社群在隨後的戰鬥力才會更有沖擊力和引爆力,初期不要太追求社群用戶的增長速度,優質用戶沈澱才是王道。

4 社群的一把手需要主動分權

社群內部的創始人或者一把手需要有犧牲精神,讓更多新的意見領袖成為社群的主力,當社群成熟後,社群的一把手退居幕後,這是海星模式下的社群和蜘蛛模式下的組織最本質的區別。比如傳統的VC投資機構屬於蜘蛛模式,只有幾個人是投資合夥人,他們必需奮戰在一線。而在黑馬社群模式下,牛投的股權眾籌投資模式基本上是黑馬社群的中堅力量在參與投資,而《創業家》作為發起人則會主動在項目成熟之後退居幕後,把社群的權利分權出去,這個對於蜘蛛模式下是非常不可以理解的,而在海星模式下則是非常重要和正常的。

5 社群的種子用戶需要深度維系

社群最初的種子用戶必需是社群管理者們深度認知的用戶,這些前期的種子用戶是社群的基礎。子超就拿百度百家和今日頭條兩個自媒體平臺為例,百度百家是有自媒體的社群維系的,而今日頭條則沒有自媒體社群的維系,因此百度百家自媒體平臺對於自媒體有一定的影響力,而今日頭條自媒體平臺則更多的成為了自媒體人的一個發文章的渠道之一。另一個像黑馬社群最初的種子用戶如今都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公司的中堅力量,每一個用戶都在其行業里有相當的影響力,而在《創業家》股權眾籌平臺牛投的核心投資人也正是這一批用戶,他們不只是投錢,而且還有更多的經驗可以分享給新的黑馬創業者們。

社群是未來互聯網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社群的力量將參透整個的“互聯網+”的產業。一路走來,互聯網經歷了Web2.0, 眾包,眾籌,粉絲經濟到共享經濟的頑強進化,如今社群經濟崛起,誰擁有了自己的精準社群,誰就有挾社群以令諸侯的能力。

最後子超推薦與《海星模式》相關聯的三本書籍:

《引爆點》:講述六度分割的原理,社交網絡的基礎理論,社群是如何社會化傳播與引爆的?

《部落》:《紫牛》的作者寫的,通過原始的部落來思考社群建設,回歸人性的本質教你打造社群,是《海星模式》的石器時代版。

《極簡歐洲史》主要圍繞歐洲的三個核心要素:基督教,古希臘科學和日耳曼軍隊。其實從社群到國家都是符合這些內部規律的。歐洲如果是一個大社群,抽象看海星模式的五要素分別是催化劑:教皇和國王,信仰:基督教,鬥士:日耳曼軍隊,圈子:國家,網絡:古希臘科學。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楊子超,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6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