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留守兒童回訪報告】貴州平浪:書不缺,教閱讀的老師缺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5008

面對有書沒有老師的圖書館,平浪小學的校長既高興又犯愁。(南方周末記者 鄒雨茉/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6月1日《南方周末》)

湖北鶴峰:“憑感覺”式的心理輔導無法解決孩子們成長煩惱,急需專業社工支持。

四川南充:一個“童伴媽媽”要做的事情很多,希望有更多“童伴媽媽”加入進來。

●貴州平浪:平浪完小已經收到了四萬余冊圖書,目前的問題是,“缺能管理好的人。”

“很多留守兒童的父母把孩子放在學校一年都不聞不問,親情嚴重缺失。應該喚起他們的責任,不拋棄自己的孩子,不能把撫養和教育孩子的責任推給社會和學校。”

2016年南方周末記者采訪點(梁淑怡/圖)

課間鈴聲響起,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平浪鎮中心完全小學(以下簡稱“平浪完小”)不足50平方米的圖書閱覽室陸續坐滿了學生,這是近幾年里最讓校長羅定國欣慰的一件事情。通過網絡募捐,越來越多的圖書和書架書櫃被源源不斷地郵寄到平浪完小和平浪鎮其他的小學。

羅定國說:“農村留守兒童是暫時的,等他們離開學校進入社會,真正能幫助他們走遠的是從閱讀中汲取的善良心靈。”

2016年3月,南方周末記者第一次來到平浪完小(詳見2016年3月24日南方周末刊發的《貴州:大山里的圖書館——“我想到的辦法,就是多讀書”》)。時隔一年,學生們的閱讀興趣依舊濃厚,教室內和走道上也新增了圖書架,學校另外開辟了一間屋子作為圖書儲存間。五年級的學習委員劉子怡在黑板上給同學安排了午休計劃:“可在圖書館安靜看書。”

同時,這所由董明珠捐資建造的希望小學的硬件設施也日益齊全,籃球架、乒乓球桌、多媒體設備(又名“班班通”)……面對這些改變,羅定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農村孩子的基本學習和生活條件都已經不是問題,但鄉村教育不能僅限於此。”

2017年,都勻市即將迎來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相關驗收,羅定國每周都在準備應付檢查的材料,但他對此並不抱希望。此外,他還有很多新的擔憂。

管理跟不上

捐書的設想,從想到做,還是容易的。自2014年羅定國通過名為《點亮孩子的希望》的微博文章向社會發出捐書呼籲後,平浪完小已經收到了四萬余冊圖書。但目前的問題是,“不缺書,缺能管理好的人”。

10分鐘的課間休息,二年級的3名學生從圖書儲藏間搬來一摞還未清點的圖書,將它們一本本地擺到圖書架上,但他們不知如何整理、分類。

早在2014年的暑假,華南農業大學支教團來到平浪完小,教這里的孩子如何整理圖書。該校心理輔導中心老師林媛表示,新書種類繁多,如何整理,需要老師們進行指導和引導。如何讀書也需要專門的人進行引導,“讓孩子們真正把閱讀變成一種習慣和愛好。”在一個月的時間里,林媛帶領大學生們通過將課堂內容與圖書館的書本相結合的方式,推薦一些書籍,引導孩子們有目的地去圖書館尋找。每天下午,他們還安排小型讀書會,讓兩個學生分享自己看過的覺得有意思的內容。

目前,這所大山里的圖書館工作基本上都壓在特崗語文教師林霞的身上,操場旁的優秀讀書筆記展示欄就是她近期開展的活動成果。

但羅校長覺得大學生太年輕,缺少經驗和方向性,也不太註重文化底蘊的積累。“我們的老師工作態度很負責,但是他們並不是每個人都在工作和家庭之余有更多的精力去看書,也無力分身去和每一個孩子用心交流。”

特崗教師是2006年國家為加強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促進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創新教師補充機制,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逐步解決教師總量不足和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面向高校畢業生實施的一項招募計劃。目前平浪完小有6名特崗教師。

南方周末記者先後走訪了3所鄉鎮小學,都沒有看到引導學生閱讀的老師,只有學生自己在翻閱。

師範學校畢業的林霞坦言:“我真的不知道如何教這些孩子去閱讀,因為沒有接受過培訓。”望著藏書室堆積如山又未經分類整理的圖書,她嘆了口氣,“整理圖書的工作很瑣碎,也複雜,難以應付。”

但是看到孩子們閱讀熱情這麽高,林霞還是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滿足感和成就感。談到外出學習的時候,她臉上透露出興奮,希望有更多這樣的機會。

在平壩小學,學生排隊打飯早習以為常。(南方周末記者 鄒雨茉/圖)

教師資源不足

三四年前,平浪完小部分學科的教學質量可以與市里小學相匹敵。都勻市平浪鎮平壩小學(以下簡稱:平壩小學)也有專門教授英語、音樂、美術課的老師。如今,這些都沒有了。

羅定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其原因是,能力好的教師都被調到市里去了。在他看來,特崗教師還需要較長時間的歷練。但對於大多數特崗教師來說,鄉鎮小學並不是他們理想中的歸宿,在城里的學校雖然壓力大,但有更多上升空間。

經過羅定國多次挽留,本可以抽調到市里學校的德育主任李燕暫時留了下來,她是這所學校唯一一名音樂專職老師。采訪當天,李燕正在給學生們排練舞蹈,準備參加市級比賽。她已經在這里任教16年,每天往返於30公里外位於都勻市區的家。

采訪期間,年近四十的語文老師楊菊芝在平浪完小上完了最後一堂課,她終於爭取到調到市里小學的機會。“去市里教書並沒有多少好處,工資一樣,壓力反而更大,暑假還要在網上看視頻學習,重新備課。”但是她更珍惜可以陪兒子一起生活的時光。

目前,平浪完小一共有24名老師,其中6名為特崗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無法滿足素養教育和心理咨詢的需求。

雖然都勻市教育局要求針對農村留守兒童設立心理咨詢室,但由於教室和教師資源的匱乏,南方周末記者走訪的平浪鎮三所小學都無法落實。

林媛表示,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少成人的陪伴和與他們的心靈交流,隱藏著的心理上的困擾和問題會在青春期或者進入社會之後表現出來。“如果一個人在幼年時行為沒有得到成人的指導和規範,有可能他成年之後,便會以一種極端的方式或違反社會規則的方式去尋求問題的答案,以達到自己發展的目的。”她直言,現在很多留守兒童長到初中便早早輟學,進入社會後,其犯罪率和違法率明顯高於城市兒童。

高盛是羅定國口中會撒謊的問題學生。出生後其父母離異,母親改嫁外鄉,高跟隨父親生活。在父親外出打工期間,他獨自一人居住在新蓋的平房里,自己上學,洗衣,做飯。前段時間,因為與在外務工回家的父親發生沖突離家出走,在山上不吃不喝地度過了兩天。

他在敘述這些事情的過程中,不停地啜泣。他說自己喜歡上學,希望爸爸媽媽可以和好,陪他一起生活。

在農村,即便孩子身邊有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可監護人的教育能力有限,還沒有時間和能力去思考孩子的心靈陪伴等問題。因此,在羅定國看來,合格的或優質的家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在浙江嘉善縣等地開始啟動的“家長學校”,目前在平浪鎮仍停留在掛牌階段,沒有開展實質性工作。 面對留守兒童問題,羅定國最後說,現在他能做到的還是讓孩子們多讀書。

2016年3月24日南方周末版面。(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發展不均衡

南方周末記者先後走訪了平浪鎮平浪完小、平壩小學和三聯小學,以及位於城鄉接合部的都勻十三小(以下簡稱:十三小),其中十三小是都勻市政府掛牌的留守兒童寄宿學校。

十三小配備有心理咨詢老師,而兩所村小則只有語文和數學老師,三聯小學的需求則還停留在添補課桌。平壩小學的班班通是市里學校用過的舊設備,需要經常維修才可以正常使用,而黑板則因長期使用太過光滑不易書寫。

作為平浪鎮占地面積最大的村小之一,平壩小學這名工作人員希望能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活動空間,而不是現在的水泥跑道。此外,按照國家給每個學生一學期300塊的資助,只有120名學生的三聯小學一學期能拿到2萬-3萬的教學經費,校長宋光方表示只能維持基本運轉,無力購買其他教學用的活動器材。

這四所學校唯一的共同點則是留守兒童的數量均逐年減少。以平浪完小和十三小為例,2017年新統計的留守兒童數量分別減少了25名和42名。減少的原因來自高年級學生的畢業和打工父母的回歸。

南方周末記者在2016年采訪的留守兒童陳文就已經擺脫了這個身份。2016年5月,他的父親和繼母從外地回到了平浪鎮,從事養殖工作。然而,長期留守的後遺癥並不能馬上消除。陳文的父親陳國兵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孩子成績一直不好,比較難溝通,按照老師要求督促他寫作業、不玩手機的效果並不大。”

采訪當天,陳文的班主任,五年級數學老師劉瓊剛給陳國兵反映了陳文喜歡打瞌睡的問題。劉瓊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家長回來後,這個學生的情況有一定改觀,已經不會再曠課,但是他本身基礎不好,長期和外婆一起生活,缺少管束,一些不良習慣比較難改。”

此外,南方周末記者註意到,2014年新成立的十三小在掛牌留守兒童寄宿點後,還沒有配備校舍、食堂和校醫,現有寄宿的49名留守兒童只能前往隔壁的五中就餐和就寢。

十三小德育主任陳慶芳介紹:“都勻市政府在2015年把都勻五中和十三小整合為關愛工程寄宿制學校並予以授牌後,發動各鄉鎮送過來的一批留守兒童,他們的行為習慣與城市里的孩子差別較大,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副校長洪敏表示:“如果留守兒童能夠就近入學會更好,他們成長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和關愛。很多留守兒童的父母把孩子放在學校一年都不聞不問,親情嚴重缺失。應該喚起他們的責任,不拋棄自己的孩子,不能把撫養和教育孩子的責任推給社會和學校。”

好的教學資源和好的成長環境,對於平浪鎮的留守兒童似乎無法兼得。“真正重要的不是留守兒童的口號和標簽,而是在資源上真正做到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羅定國說。

(文中劉子怡、高盛、陳文均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2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