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面對行業寒冬 農業巨頭抱團取暖時還在打著“小九九”

農化行業寒冬到來,大並購時代也隨之而至。全球農化和種業領域的巨頭們無一不卷入其中。

這其中既有“起大早趕晚集”的美國種業巨頭孟山都,三次收購方案均被瑞士農化巨頭先正達拒絕,最後竟然被德國醫療及農化巨頭拜耳收入囊中,由“收購者”變成“被收購者”;也有陶氏化學與杜邦達成了50/50股本合並的意向;還有被外界譽為“並購王”的中國化工集團公司(簡稱“中國化工”)四處出擊,果斷出手全資收購先正達;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也沒有閑著,“陪跑”參與過先正達、孟山都的並購談判。

和則兩利,鬥則俱傷。在大並購時代,巨頭們的兼並重組,不斷攪動著整個行業的格局。他們自己又是如何看待這一趨勢呢?針對這一問題,此前,第一財經記者曾采訪孟山都、先正達、杜邦的高層,他們均認為,不論是對行業,還是對公司,並購都是理性選擇。

“起大早趕晚集”的孟山都

在商言商,前述巨頭們彼此間的“虐戀”堪稱業內大戲。

農化行業兩家實力雄厚的百年老店——杜邦、陶氏化學,於2015年末,正式對外宣布了兩家公司合並的決定,合並後的公司將被命名為陶氏杜邦公司,雙方各持50%的股份,據業內估計,“強強聯手”的陶氏杜邦公司將成為一家市值約1300億美元的新巨頭,成為業內轟動的大事件。

而對於孟山都而言,卻可謂是“起大早趕晚集”。

在全球第一大植物保護公司、第三大種子公司先正達的收購中,近年來雖然國際農化市場疲軟,但是巴斯夫、陶氏化學、杜邦、孟山都紛紛對先正達表示了收購興趣。動作頻頻、收購頗為積極的孟山都,早在2014年6月就已經著手收購事宜,而且屢次提高報價,最後一次甚至提高到史無前例的466億美元,並增加了收購現金比例。不過,今年2月,最終還是“花落”中國化工。

今年9月,在與拜耳達成近660億美元收購協議之前,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孟山都還跟拜耳的同鄉——巴斯夫(BASF)、美國石油業巨頭科氏工業(Koch Industries)和中國化工這三家公司進行過收購方面的商談,只是後來無論是報價還是收購意向,其他潛在競購方自始至終都沒能接近拜耳的水平。

日前,在世界生命科學大會期間,2013世界糧食獎獲得者、 孟山都公司執行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羅伯特·傅瑞磊博士(Robert Fraley)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孟山都最初想要收購先正達的動機,跟拜耳收購孟山都其實是一樣的。就是作為一家公司,必須要確保規模,這樣才能更好地投資於育種、生物技術、數據科學、微生物等研究。他說,正因此,孟山都才提出了對先正達的多次要約收購,但最終並沒有成功。後來,拜耳找到孟山都,提出要收購的計劃,“當時我們感到非常驚訝。”

面對由“收購者”變成“被收購者”的角色變化,傅瑞磊稱他並不在意,而是“非常激動”這次的合並,他認為,合並最終都是為了壯大規模,有更大的投資實力,為農民帶來更多和更好的技術產品,農民無疑將是最終的贏家。“(收購還是被收購)只是實現的路徑不同而已。”

抱團取暖應對行業寒冬

並購對象可能有不同,但催生並購的時代背景卻是相似的。

由於新興市場需求疲軟,強勢美元拖累出口對跨國公司利潤產生負面影響,再加上當前全球農產品價格處於下行周期,農民收入降低,導致其對農業化工產品(除草劑,殺蟲劑,除真菌劑)的需求減少,農作物種子的銷售也受到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傅瑞磊稱,當前正是整個農業領域里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除並購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在農業領域出現的很多新技術和新企業。伴隨生物學和數據科學領域顛覆性技術的出現,使得成百上千家的新企業湧入農業領域。於是,就出現像孟山都這樣的老牌企業,通過並購來擴大規模,然後投入更多的資金進行研發,對公司、對行業都很重要,影響是積極的,也是非常健康的。

此前,杜邦先鋒全球總裁保羅·謝克勒(Paul Schickler)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杜邦和陶氏化學的合並源於更好地應對人口增長帶來的諸多挑戰,比如在食品安全供應方面,以及如何更可持續和環保的方式提高食物中的營養和質量安全。他認為,這一挑戰非常巨大,解決方案也很複雜,科技將有助於人類應對挑戰,可是科技突破的複雜性所帶來的高昂成本,讓任何一家公司都難以單獨面對、各自為戰。

站在行業的角度考慮,通過合並帶來精誠合作,能夠產生更高的效率,抱團取暖應對行業寒冬。

據了解,杜邦和陶氏化學合並後,再分拆三家獨立的上市公司,由於各自互相獨立且不失規模與優勢,在未來各自業務領域的創新能力也將得到提升。而高度協同的交易預計將導致約30億美元的運行成本協同效應,預計將創造約300億美元的市場價值,還有望實現約10億美元的增長協同效應。

而收購孟山都的拜耳認為,三年之內,兩家公司可以每年節約超過十億美金的成本。

重塑行業格局的大並購時代

雖然抱團取暖成為了行業大勢所趨,但是企業仍然會打心里的“小九九”,盤算利益得失。回到先正達接受中國化工拋出的橄欖枝,此前先正達首席運營官Davor Pisk接受本報采訪表示,相比孟山都,中國化工是更適合的選擇。其中的理由,一方面會遭遇監管方面的反壟斷審查,另一方面還會削減許多重合部門的員工。從整個行業來講,可能會失去一股重要的研發實力。

有評論稱,半路殺出的“程咬金”——中國化工能夠遂願,在於先正達不願意讓競爭對手孟山都一家獨大,壟斷全球;還有先正達十分看好中國市場,中國現在占據全球三分之一的農藥市場,轉基因農作物在中國也有很大的前景;此外,中國化工收購後,先正達現有的管理團隊還會繼續經營公司,其利益不會受到損害,且中國化工還會在資金等方面幫助先正達實現更高價值。

同意拜耳收購的孟山都,也有同樣的考慮。兩家公司的業務,從地域上到產品上存在互補。傅瑞磊稱,在研發實力上,孟山都在種子和性狀方面具有優勢,而拜耳主要的業務板塊是在農化領域。兩個公司在業務上基本上沒有多大的重合。

對於此次並購,他還連用兩次“興奮”來描述,一方面,合並重合的部門和系統,節約成本,將使得新公司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研發;另一方面,在地域上,孟山都的市場集中在美洲,而拜耳的業務主要在歐洲、非洲和亞洲,合並後,可以共享銷售渠道和關系網,有望成為一個更加強大的公司,有助於新的公司擴大市場份額,能夠為世界上更多的農民提供服務。

此前,銀河證券的裘孝鋒團隊發布的研究報告(下稱“研報”)援引的全球種子領域數據顯示,拜耳+孟山都、杜邦+陶氏在種子市場份額中的占比分別約為22%和18%,牢牢占據前兩名的位置。而市場份額第三名的為先正達,約占6%。由此可見,全球種子行業將形成更加明顯的雙寡頭壟斷模式。特別是在轉基因領域,基本是處於完全壟斷的格局。

全球種業市場分布的格局 資料來源:國際種業協會

在農藥化學行業,“研報”稱,據英國Phillips McDougall咨詢公司(2015市場產業概覽)統計,農藥化學行業大約77%的市場被六大專利性跨國公司占據,分別是巴斯夫、拜耳、陶氏、杜邦、孟山都和先正達。而經此一番兼並重組後,將使得全球農藥行業的格局發生重大的轉變,拜耳+孟山都、中國化工+先正達兩家占據領先位置,杜邦+陶氏、巴斯夫緊隨其後,形成了農化領域的四大巨頭。

三筆並購交易完成之後的農化行業新格局 

“研報”提到,如果前述三起巨頭的並購能夠順利完成,那麽全球種業和農化的戰略格局將發生重大的變化,該行業在全球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總體來看,全球農資行業將形成中國、美國、德國三足鼎立之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7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