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资产清算组进驻太子奶 李途纯疑败于对赌陷阱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1030/03205446972.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6

“对赌”输了要不要执行协议


From

http://www.p5w.net/newfortune/cy/200901/t2125084.htm


广东曾先生:
2007年上半年,我们公司幸运地获得了风险投资,并和投资人就2008年的业绩 在协议中做了对赌。资金到位后,公司业绩有了很大增长,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离2008年的业绩目标还有近1/3的差距。近来,投资人多次来公司了解 我们的经营情况,一方面建议我们开源节流,另一方面提醒我们对赌协议必须执行。我很想确认,对赌是不是风险投资的例行条款?签定相关协议的公司是不是必须 执行对赌条款?


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
周绍军:
亚洲人出名嗜赌,如果西方人知道 Valua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估值调整机制)在中国被翻译成“对赌协议”,一定佩服国人对“赌”的喜爱。我们买东西时常说“多退少补”,“对赌协议”的原理也是一 样。风险投资机构做投资时,企业说的是未来的故事,投资人对企业的估值主要基于对未来的预期,如果预期没有实现,原来协商的估值就必须重新调整。投资人为 了控制投资风险,根据“现在业绩”初步作价和确定投资条件,根据“未来业绩”调整作价和投资条件,这其实也是“多退少补”。
从本意而言,投资 人其实并不希望对赌,因为对赌容易引起短期行为。但风险投资一般期限较长,投资人进入企业后往往都是小股东,不参与具体的经营管理事务,因此,投资人希望 通过对赌,激励创业团队对企业的价值和未来成长作出稳健可靠的判断,不要用不着边际的未来计划忽悠资本。加之国内目前没有更多的机制和手段保护投资人的利 益,对赌逐渐成为行业惯例,在资本交易中广泛存在。对赌是企业创业团队努力工作的压力和动力,也是投资者控制投资成本、保护自己的手段。不过,出于长远利 益的考虑,目前许多投资者都将对赌时间相应延长,以期创业团队能够考虑长远,打造企业的长期价值。
“对赌协议”的形式其实多种多样,不仅可以 赌被投资企业的销售收入、净利润等财务绩效,还可以涉及非财务绩效、赎回补偿、企业行为、股票发行和管理层去向等方面。例如,对赌互联网企业的用户数量、 技术研发企业的技术实现阶段、连锁企业的店面数量等非财务指标。在中国,投资机构通常只采用财务绩效条款,且大都以单一的“净利润”为标尺,以“股权调整 ”或“现金补偿”为筹码。
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蒙牛,是对赌协议在创业型企业中应用的典型案例。根据投资机构与蒙牛管理层签署的基于业绩增长 的“对赌协议”,2003-2006年蒙牛乳业的复合年增长率须不低于50%,否则公司管理层将以1美元价格转让给投资机构约6000万-7000万股的 上市公司股份;如果业绩增长达到目标,投资机构就要拿出自己的相应股份奖励给蒙牛管理层。2004年6月,蒙牛乳业业绩增长达到预期目标,对赌各方都成为 赢家。
“对赌协议”也为本土投资机构所使用。2007年11月,东方富海等机构投资8000万元于无锡某太阳能公司,其中5000万元以增资 方式进入公司股本,另外3000万元以委托银行贷款的方式借给企业,增资的资金直接换取企业股权,委托银行贷款的资金作为“业绩对赌”的筹码。协议约定, 如果该企业完成2007、2008年预期目标,则3000万元的委托银行贷款无须归还投资人,且投资人在该企业中股权比例不变,从而令企业的估值得到提 升。2007年,该公司超过预计业绩目标将近20%,并于2008年10月提前完成年度业绩目标,对赌实现双赢。
除了风险投资机构,上市公司 在对赌协议方面也进行了尝试。2005年7月19日,华联综超(600361)披露“流通股股东每10股获付2.3股”的股改对价方案,同时设置了一项对 赌协议:如果公司2004-2006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低于25%,则非流通股股东按每10股送0.7股的比例无偿向流通股股东 追加支付对价,追加支付对价的股份总计为700万股;如果上述增长率达到或高于25%,这700万股将转用于公司管理层的股权激励,管理层可按每股8元的 行权价购买这部分股票。
对赌协议的执行只可能有两个结果,双赢或双输。创业团队输的时候,投资人肯定也要输。这似乎有悖于市场上普遍的认识— 创业团队达到协议要求,投资人虽然付出了部分股权,却得到估值上升的回报;未达到协议要求,投资人则可通过更多的股权甚至企业控制权来弥补股价下跌的损 失,因此,无论创业团队能否达到对赌目标,投资人都能获利。这一逻辑忽略了一个重要前提,即资本的募集不可能没有代价,一个错误的投资决策,即使收回了成 本,也难以弥补其融资成本,更不用说在风险投资中还有众多连成本都收不回的项目。从投资人的角度看,我们希望企业赌赢,企业赌赢是双赢,赌输则是双输。只 不过签了对赌协议后,对企业形成了一定制约,可以尽量减小投资人的损失。
对赌协议只是一种财务工具,从本质上没有对错可言。对于创业者而言,在与投资人签订“对赌协议”时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人贵有自知之明。创业团队要对影响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外因素如商业模式、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竞争对手、资金、客户、原材料等作充分了解和合理分析,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
—识时务者为俊杰。企业要结合资本市场的起落和融资环境的好坏为自己定价,漫天要价往往会令投资人就地还钱。
—配合投资人做好尽职调查。公开透明地向投资人开放信息,使投资人经过认真的尽职调查,在充分了解企业状况而不是仅凭“对赌”机制保护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与创业团队共同制定预期目标。
—对赌目标应该明确、可考核。如果以财务绩效为业绩目标,应该明确审计标准;如果以非财务绩效如用户数等为目标,则应该明确以什么方式核定的用户数为最终认可的目标。
—事先约定弹性标准。“对赌”企业未来业绩,可以约定一个向下浮动的弹性标准。另外,在上市时间上,企业也应该与投资人做一个较为宽松的预期。即使在上市方面,也可以跟投资人作弹性的约定,比如企业达到上市条件但不愿上市,可以讨论增加利息允许企业回购股权。
最后,投资者原则上都应严格执行“对赌协议”,大家无需把对赌协议妖魔化,它仅仅是对业绩的考核,帮助双方实现公平的交易价格。签署了协议就必须执行,作出了承诺就应该有所担当,希望曾先生做一个诚信的创业者。
如果您有任何有关创业、投资方面的问题,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本刊将邀请权威为您作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0

与美林对赌 杨惠妍“浮亏”7.4亿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422/20090422025519752.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碧桂园2008年2月15日与美林国际订立的一份以现金结算的公司股份掉期协议导致巨亏12.415亿人民币,大股东杨惠妍按持股59.12%计浮亏7.4亿人民币。

        随着年报发布季节的到来,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因为投资金融衍生品而出现巨亏。继中信泰富(00267,HK)败在“炒汇门”,国泰航空 (00293,HK)因燃油掉期后,曾造就中国最年轻女首富的碧桂园(02007,HK)也在年报中曝出因投资金融衍生品巨亏,而令碧桂园惨输的,是去年 与国际大行美林签订的一纸股价对赌合约,作为拥有碧桂园59.12%股权的大股东杨惠妍的身价也因此而大幅缩水。

碧桂园与美林对赌

        2008年2月15日,碧桂园宣布发行可转债融资,并将融资的一半金额19.5亿港元作为抵押品,与美林国际订立了一份以现金结算的公司 股份掉期协议。碧桂园当时表示,公司有意回购股份,但公众流通量只有16.86%,如果在市场上回购,可能会令公众流通量低于15%的要求(一般上市公司 要求公众流通量在25%以上,但因碧桂园市值较大,所以获豁免降至15%)。当日后这批债券被换成股份,届时便可以回购股份,而签订上述掉期协议,目的便 是令公司锁定未来的回购成本。该项合约的年期为2013年。

        根据协议,若最终价格高于初步价格,则公司将向美林收取款项;若最终价格低于初步价格,则美林会收取款项。初步价格将按股份掉期公式厘定,而最终价格将参考指定平均日期有关股份价格的算术平均数。简而言之,碧桂园赌的是股价涨,美林赌的是股价跌。

对赌巨亏12.415亿元

        事实上,在去年8月份碧桂园宣布其半年业绩的时候,有关其股价对赌协议将出现的巨额亏损就已经显露头角,以2008年6月30日的收盘价计算,该股份掉期的公允值损失约为4.428亿元人民币。

        而随着去年第四季度香港恒生指数大跌,碧桂园更是下跌惨重。去年2月15日,碧桂园宣布签订股价对赌协议当天的收市价为6.82港元,而在12月31日,其股价已跌至1.9港元,不到一年,碧桂园的股价已经累计下跌超过70%。

        股价大跌,令碧桂园不得不承受上述股价对赌协议的亏损。年报显示,以去年12月31日碧桂园的收市价计算,上述股份掉期合约的公允值损失 扩大至约为12.415亿元人民币。在股价对赌亏损的拖累下,去年碧桂园净利润大幅下滑了66.7%,为13.78亿元人民币。在2007年,该公司净利 润高达42亿元人民币。

杨惠妍身家大缩水

除了对赌协议出现的巨幅亏损,碧桂园股价的下跌直接导致其大股东,也是曾经胡润百富榜上的女首富杨惠妍的身价大幅缩水。港交所权益披露资料显示,杨惠妍共持有96.72亿股碧桂园的股份,其持股比例接近60%,该纸对赌协议让杨惠妍“浮亏”7.4亿元人民币。

        2007年4月碧桂园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在当年10月份其股价最高升至14港元左右。而进入2008年以来,港股熊市来临,到了10月 份碧桂园的股价最低曾跌至1港元左右。若按市值计算,牛市时期杨惠妍的身价超过1300亿港元,而熊市时期,其身价跌至不到100亿港元。在一年的时间 内,杨惠妍的身价缩水幅度超过了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8

香港昌盛对赌陷危机33亿售中华广场


From


http://company.nbd.com.cn/newshtml/20090507/20090507023643825.html


每经实习记者  朱玲  发自广州

        中华广场是香港昌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锡昌花费长达10年时间精心打造的高端地产项目,如今这个曾为他每年带来数亿元租金收入的项目,也带来了资金链断裂的窘迫。

        夜幕中,位于广州中心城区繁华地带的中华广场依然车水马龙。然而这个堪称广州地标性建筑之一,也是广州第三大购物中心的商业项目却面临可能易主的窘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获悉,香港昌盛集团由于陷入严重财务困境,已经计划打包出售广州中华广场物业,估价大约33亿元;合作方广州新星实业则继续持有原有业权,并成为潜在的接盘方。

资金遇困33亿出售中华广场

        中华广场是香港昌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锡昌花费长达10年时间精心打造的高端地产项目,如今这个曾为他每年带来数亿元租金收入的项目,也为他带来了资金链断裂的窘迫。

        去年11月上旬,香港昌盛传出消息,将打包出售广州中华广场的物业。香港昌盛集团持有的中华广场物业权,包括6万多平方米的商铺和4万多平方米的写字楼以及部分车库,当时市场估价最高达38亿元。

        而作为中华广场另一个投资管理方——广州新星实业公司则继续持有其原有业权,并且有可能接盘,维持对中华广场的长期经营策略。据悉,广州新星实业公司在中华广场投资中,商场部分占35%,写字楼部分占38%。

        相关资料显示,中华广场是广州除天河城、正佳广场外的第三大购物中心,可以算是广州商业地标性建筑,2008年初步略计中华广场年营业收入达20亿元,市值达30亿元。

缘于高盛一纸“对赌”协议

        据知情人士透露,香港昌盛集团急于出手市价达30多亿元的中华广场项目,主要是因为无法兑现与高盛旗下创投基金GSSIA订立的“2008年底之前上市”的“对赌”协议,以及无法及时偿还与香港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土地贷款协议。

        2006年10月,昌盛中国开始酝酿赴港上市。当时香港昌盛集团董事局主席、广州市中华广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邹锡昌、昌盛中国与高 盛旗下创投基金GSSIA签订协议,向后者发行可赎回可转换债券,利率为7%,约占当时已发行股本20%,双方同时订立2008年底之前上市  “对赌” 协议。协议表示,如果在2008年底之前不能完成上市的话,高盛这部分投资额将转化为昌盛的负债。

        2007年11月,昌盛向香港苏格兰皇家银行提取银行贷款6.11亿元,用以结清中山广场一期二期土地使用权收购融资的贷款。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加之房地产市场低迷,2008年11月12日,昌盛中国未能如期上市。为了渡过困境,昌盛集团被迫将旗下核心业务——中华广场套现抛售,较实际市值降低了近10亿元,但至今谁来接单仍无明确消息。

        记者昨日致电香港昌盛集团营运总监周志荣,周委婉表示对目前项目的出售进展情况不便透露;而中华广场另一业主、广州新星实业公司相关人员也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广州地产开发商利海集团副总裁莫嵘认为,地产公司签订对赌协议是一种具有博弈性质,可能基于当时公司所处环境条件,签订对赌协议都针对当 时市场的发展,对公司的发展而做的,短期内获得的资金支持企业发展。然而市场变化谁也说不准,因此协议对双方来说,都需要冒很大的风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13

对赌协议“拯救”碧桂园业绩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26/20090826023729890.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朱蔚淇发自深圳、香港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去年曾给碧桂园(02007,HK)业绩带来巨亏的与美林之间的对赌协议,在今年上半年市场转暖的环境下,则迅速转身成为碧桂园业绩增长的“救星”。

        碧桂园昨日公布了截至今年6月底的中期业绩,期内公司净利润达到18.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8%。不过,若撇除股份掉期公允值的变化所带来的4.318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实际上碧桂园今年上半年的盈利则下跌了5.1%,仅为13.845亿元。

股票上半年涨幅高达90%

        2008年2月,碧桂园与美林国际订立了一份以现金结算的公司股份掉期协议。这份掉期协议的主要内容就是以碧桂园的股价作标的,如果碧桂 园的股价上涨,那么碧桂园则将获得收益,反之,若股价下跌,那么碧桂园则将为该掉期支付相关款项予美林。此后,碧桂园的股价持续下跌,在去年上半年以及去 年全年的业绩中,该份掉期协议均因碧桂园的股价大跌而出现巨额亏损。去年末期业绩中该掉期协议部分亏损扩大至12.415亿元。

        不过,今年以来经济复苏,全球股市也出现上涨。在此环境下,碧桂园的股价也大幅反弹,从去年12月31的1.9港元到今年6月30日的3.61港元,累积涨幅高达90%。

        碧桂园昨日公布的业绩显示,以碧桂园今年6月30日的市价计算,今年上半年碧桂园的股份掉期公允价值收益约为4.318亿港元。

        对此,碧桂园首席财务官伍绮琴指出,协议中涉及的2.5亿美元已经流出,未来不再涉及有资金流出,同时有关掉期在2013年到期,不能提早赎回。不过她强调,有关的股份掉期的问题不需要担心。公司目前负债低,资金状况良好。

杨国强缺席发布会

        今年上半年,碧桂园的收入主要来自于房地产开发、建筑及装饰、物业管理及酒店经营四个部分。今年上半年的总收入为92.028亿元,较08年同期的74.381亿元有所增加,其中物业销售的增长最为突出,为86.483亿元。

        尽管总收入增长,但实际上,在销售成本大幅增加以及毛利减少的情况下,公司的盈利情况并没有很大的提高。业绩显示,今年上半年碧桂园的销 售成本为62.76亿元,这较上年同期的35.309亿元大幅上升了77.7%。集团的毛利则下降了25.1%至29.268亿元。

        碧桂园早期以开发具有田园风光的别墅闻名,但是从2006年6月1日开始,受政策约束,碧桂园开发的地产变成以排屋和公寓为主,致使入账 的平均销售价格由去年上半年的每平方米8012元大幅下降至今年同期的每平方米4972元,毛利率也由52.5%缩水至31.8%。

        该集团总裁崔健波昨日在香港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公司希望将毛利率维持在30%上下。

        崔健波透露,由于今年9、10月是推楼高峰,公司有信心实现全年190亿元销售目标,但无意上调。

        对碧桂园主席杨国强昨日的缺席,崔健波在现场解释说,杨总考虑到团队其他成员已有足够经验接受媒体的咨询,所以留在顺德总部办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63

地产商邹锡昌倒苦水:别抬杠别对赌早退休


From


http://house.focus.cn/news/2009-08-10/731411.html


 赌气买地、被迫借债、上市搁浅、卖地还债……过去的20个月,邹锡昌一直在反思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向外国投行伸手借钱的事,今后真的再做不得 了!”邹锡昌1992年在香港创办昌盛中国集团,在北京、广州、太原等地的核心商圈开发商住物业。由于扩张心切,他曾借下巨额外债。

  上 周末接受CBN记者专访时,终于“无债一身轻”的邹锡昌说:“今天为了见你,我从衣柜里找出了一套西装。这一年多来,今天是我第一次穿西装。”邹锡昌不穿 西装,为的是励精图治,重新思考经营企业的方向。他把从外资投行借来的钱视作“慢性毒药”,称今后不能再上当。事实上,外资投行、风投资金和金融衍生品本 身并无毒,邹锡昌“中毒”实为好胜心作祟。

  慢性毒药

  邹锡昌吞下的“慢性毒药”,是两笔巨债。

   “最致命的一笔是2007年11月19日为支付8.34亿元竞拍款欠下的。”邹锡昌指的正是竞拍中山地王——中山广场。他回忆说,“这块地挂牌后,我就 一直盯着,业内也都知道我势在必得。但在竞拍过程中,一家知名开发商还是插了一脚,跟我抬价。这块地的底价是2.3亿元。到了7亿多的时候,我想过放弃, 但又心有不甘。”经过308次举牌,邹锡昌最终以8.34亿竞得了这块地,高出底价6亿多元。

  由于公司实力不济,邹锡昌不得不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四处找钱。最终与香港苏格兰皇家银行签订了贷款协议。“就是这两个月的时间,延误了上市的好时机,也让我背上了沉重债务。”邹锡昌向CBN记者坦言。

   而将邹锡昌进一步推向举债度日深渊的,则是他的再一次“赌博”。2006年12月18日,昌盛中国与高盛旗下创投基金(GSSIA)签署可转换债券协 议,向创投基金发行2500万美元可赎回可转换债券,利率为7%。双方约定,若昌盛中国没有在债券的年期内进行首次公开发售,创投基金可要求邹锡昌按预定 的价格购买其所持全部可赎回可转换债券。另外,若昌盛中国未能在年期内偿还本金,该项可转债的利息便按每年28%计算。

  “当时,我就想着高盛名气大,而且对上市有帮助,甚至可抬高股价,所以选择了与其合作。其实对我们来说,条件是很不对等的。”对这个带有对赌性质的协议,邹锡昌心知肚明,但为了上市,他豁出去了。

  愿赌服输

  2008年底,上述两笔债务到期在即,但由于上市计划的搁浅,昌盛中国陷入了财务危机。

  当时,邹锡昌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出售中华广场的现成物业,要么放弃“中山地王”项目。最初,昌盛中国将出售中华广场物业作为较切实可行的融资方案之一——传闻称,中华广场的转让价格约为20亿元,折合楼面价为2万元/平方米。

   直到今年6月份,邹锡昌最终以6.4亿元低价卖掉“中山地王”项目(卖给奥园地产),“用6.4亿还清了苏格兰银行的债务,高盛的债务通过贱卖公司设备 以及向国内银行贷款等方式也还清了。”回望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邹锡昌为了保住“儿子”(指中华广场),几乎是倾其所有。

  “经营企业还是要稳妥,不要超出自身能力范围去做事。”上市遭挫,虽然使昌盛中国损失惨重,甚至差点失去中华广场,但对于邹锡昌来说,未尝不是个很好的教训——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拒绝不了外国投行的诱惑,都是邹锡昌总结出来的经验。

   现在把中华广场托付给海印集团后,邹锡昌将投入新的“3+1”项目,即武汉、天津、太原的三个住宅项目和广州市内一个6万平方米的商场项目。对于中华广 场原来的管理团队,邹锡昌表示,除了部分员工将留下来配合海印集团的调整工作之外,会将其他管理人员安排到新的商场筹备工作中。

  目前,邹锡昌没有为昌盛中国拟定更长远的发展计划。他向CBN记者坦言,自己打拼了大半辈子,天天为了赚钱奔波,做完已签好的四个项目后便打算退休了,“做些慈善或社工服务,都是香港人退休之后的选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62

對賭 百萬倉 - Start from One Million


http://philipleung168.blogspot.com/2010/04/blog-post.html


無嘢寫, 通常都係好事, 起碼唔使較位去入嘢, 即係大調緊, 賺緊高臥咪夠.

惠理今星期畀人洗到不似人形, 后悔都已太遲, 注碼太少怕且要留守了. 呢兩星期以為內房股調到夠啩,慢慢入咗啲上海姑爺,點知呢兩日畀阿爺追殺, 內銀股都要跟跌; 但壓呢樣嘢, 通常都係有起之勢先會有, 即係有升先至有壓. 國指已領先咁跌, 爭廿百天 2.5 巴仙, 牛熊 6.2 巴仙, 雖則 macd 有不利交差, 但上次掂完無幾耐, 一年唔會掂咁多次啩, 都係偏向追多啲 h 股, 快啲為主, 睇吓下星期點調. 美股就炒復蘇, 雖則美股唔係幾識升得顛, 但注碼搭夠, 咁就夠圍了.

入吓入吓, 都幾乎滿倉. 聴到有人話大調整將至, 都有啲銀耳. 但反唇咁低 b 怕且真幼稚, 諗吓係咪有得轉身, 兩手準備到先係緊要. 做到全倉, 即係百份百有信心, 要賺到盡咁話; 但投資一路走嚟, 都係要不斷係懷疑之中,否定之后再去肯定,然后又再重複嚟諗過, 所以無乜係百份百啩, 但都要係不太肯定中要作決定. 留太多現金亦不會,睇勢起碼一年內都唔會有乜大上落,走失大升既風險仲大啲, 見到喪升先算. 真係滿嘢既話, 以百萬倉經驗, 係高位保守啲, 係低位進取啲, 其實已可跑得贏, timing 其實仲難.

今日 a 股期指開鑼, 以往經驗通常現貨跟住起碼喪升番一二年 (美市 82 香江 86), 但實際有無人國內沽期, 香江買 2828 做套戥就莫宰羊, 但點都有 so 啩. 但如細戶無現貨做對沖, 日炒夜炒, 咪好似本地打蹾嗰啲, 咪得個輸字. 反而最近研究指數期權, 計吓怕且先覺得值得落注, 就好似賭場既廿一點枱咁樣. 技術性就上網或拎本書睇吓先嘞, 簡單啲咁講即係想做庄, 定係做閒先; 如果你有現貨, 係高位 sell call, 或者你肯 "真心" 係位買貨, 所以係低位 sell put, 咁去食時間值, 咁你咪係庄, 爭在會唔會將本來大賺既嘔番啲出嚟. 其他既咪係閒囉, 如做以上動作而無咁既條件 (無貨或無錢無心買嘢), 咁輸起上嚟真係唔講得笑, 切記. 記得零八年有網友收 2600 sell put 跟其他每月十萬咁話, 但十月一役輸咗三百個, 幾年收埋都怕且要嘔突, 如輸哂按金怕且真係要 total ko 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36

仙山奶融资拒绝“对赌”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5/349639.html


在有太子奶因“对赌协议”而被拖垮的前车之鉴,太子奶原创业元老集体加盟仙山奶后引入战略投资的首要前提就是, 不与任何机构签订“对赌协议”。

昨日,包括太子奶集团董事长李途纯在内的12位太子奶创业元老发表集体声明,公开表示将全面支持仙山奶事业发展。这12位创业元老包括,李途纯、总 裁张志平、销售总经理胡跃年、负责广告策划的总经理彭戈。

2009年初,高科奶业进驻太子奶已经一年有余,上述高管除了少数留守太子奶集团配合李途纯清理相关债务以外,大部分都赋闲在家,等待随时重返太子 奶。2010年初,随着高科奶业托管期限未定,部分原太子奶的创业团队开始谋划重新创业,经过几番选择和比较后,最终将公司总部落地于北京,生产基地选在 了河南漯河。

对于仙山奶业来说,万事俱备只欠资金“东风”。据仙山奶集团董事长何大亮透露,目前正与七家投资者洽谈,其中包括香港的数家投资机构以及美国的私募 基金,还有政府孵化基金,“洽谈底线是不签署任何对赌协议,资金确保在半年内到位”。

《第一财经日报》昨日还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上述七家投资者跟踪太子奶团队已经有一年多,因投太子奶未果而转投仙山奶业;而政府孵化基金极可能来自于 北京市海淀区政府。该政府孵化基金目前总规模达10亿元,专门用于扶持一些创业型的重点项目。

何大亮说,首笔资金总额逾1亿元,主要用于市场营销和产品研发。目前,首期招商大概将会回收5000万元货款,预计从2010年5月到2011年5 月,公司将实现6亿~8亿元的销售收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48

对赌输家李途纯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2/2NMDAwMDE4OTc2Nw.html


7月30日,李途纯被刑拘近50天,太子奶株洲基地2号楼内只有两条生产线在流水作业,工人屈指可数。

作为全国最大乳酸菌饮料民营企业太子奶的掌门人,李途纯没有想到自己花半生打造的饮料帝国如今竟人去楼空。

20年前,李途纯毅然放弃国企的厚薪高职,只身赴深圳打拼,亲手创立太子奶牛奶厂,并将其从当年仅有一条生产线的小作坊,发展成顶峰时号称资产逾30亿元的饮料食品帝国。

一方面,李途纯身上有着民营企业家艰苦拼搏的共性;另一方面,李途纯也身怀民营企业家对资本的原始追逐的局限。

有人说,李途纯缺乏对资本的敏感与警惕是其倒下的根本原因。当资本向其凶猛袭来的时候,李途纯丧失了实业家所应有的理性,先是与三大投行签下对赌协议,再是向花旗贷款5亿元,最终难逃因过度扩张而令企业走向死亡命运。

或许,李途纯仅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一个缩影。

怀揣300元闯荡

一本挂历结缘饮料

公开信息对李途纯的叙述,多少带着一些“创业艰难百战多”的感叹。

1989年,年仅30岁的李途纯辞去湖南省株洲市饮食服务公司经理一职,带着仅有的300元南下深圳,试图在如火如荼的特区经济建设中找到发财致富的机会。

在深圳打拼的数年间,李途纯换过不少工作,却一直没有逮到合适的创业机会。李途纯对外表示,其曾经试图做饮料活力宝在湖南的总代理,甚至和活力宝的厂家合资建厂,但最终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现。

然而,这丝毫没有打击李途纯做饮料的浓厚兴趣。1996年,李途纯用印挂历挣来的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创建了太子牛奶厂,而最初太子奶名叫“日出江南”。

记者从株洲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查询发现,日出江南实业有限公司在1996年5月23日成立,最初法定代表人是李电军,注册资本193万元人民币,主营乳制品的生产和销售、日用百货、服装鞋帽、建筑材料等。

记者多方咨询也无法确定资料上的李电军身份,但2002年日出江南在经营范围里面把“乳制品的生产和销售”一项去掉。到了2007年,法定代表变成李舒谦,股东情况为高博文189.14万、李舒谦3.86万。

现任高科奶业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杜建明回忆道,太子奶最初只有一条生产线,日产30吨,年产值只有两千多万。

而李途纯也曾经提及,在建厂初期,为了让产品顺利投产,李途纯与其团队整整8个月都守在工厂里面,吃喝拉睡,寸步不离。后来在李途纯失势后,太子创业团队到北京另立仙山奶业,一方面当然希望与高科奶业抗衡,另一方面也希望可以再造第二个太子奶的奇迹。

2001年到2007年是太子奶崛起期,也是李途纯个人财富的积累期。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太子奶步入鼎盛时期,年销售跃升至16.8亿元,连续6年业绩翻番,而太子奶集团也发展成总资产逾30亿元、拥有过万员工、集科工贸于一身的大型发酵型乳酸菌饮料集团。

资本双刃剑:

野心之外 盲目对赌

7月29日,记者在被封的太子奶株洲基地办公室内看见,一幅巨型的“太子奶销售网络全国分布图”电路图还通电,密若繁星的红灯占据了大半张中国地图。

据本报了解,当时疾速崛起的太子奶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国内外的风投、私募纷纷找上李途纯,连雀巢也被指曾经考虑将太子奶收归旗下,但最终未果。

面 对接踵而来的资本诱惑,一向惯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李途纯难免有点手足无措。2007年初,为了解决资金难题以及尽早实现上市,李途纯决定引进英联、大 摩、高声合共7300万美元,并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中国太子奶(开曼)控股有限公司”,其中外方占股30%。同时,双方还签署了一份对赌协议。根据协 议,在收到三大投行7300万美元后的3年,如果太子奶集团业绩增长超过50%,就可以降低对方股权;如完成不了30%的业绩增长,李途纯将失去控股权。

与其说太子奶六年业绩飘红给了李途纯对赌的勇气,不如说李途纯难以摆脱民营企业家对企业做大的本能追逐。

在取得资金后,李途纯迅速给太子奶订做了扩张策略。短短数月间,李途纯凭借其在营销方面的才能,将太子奶的营销网络覆盖到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250多个大中城市,还斥巨资先后在湖南株洲、北京密云、湖北黄冈、成都以及昆山建立乳酸菌生产研发基地。

“五年销售收入达到17亿元;利润3.2亿元;税收2.5亿元;就业人数655万人……实现2家下属公司成功在国内中小板或创业板发行上市。”李途纯在“日出江南集团五年发展规划”中为旗下包括辣翻天、湘味、红胜火、童装、五仙山等六所公司分别制定营业目标。

“当时几个车间日夜开工,几千号人在流水线上,非常热闹。”一位太子奶前线员工回忆道,他万万没有想到,一年后的太子奶竟深陷财务危机,自己在未来也成为堵厂讨薪大队中的一员。

但这时候的李途纯并没意识到资本膨胀有可能带来的陷阱。更甚的是,在2007年获得三大投行7300万美元资金后,李途纯在公司不差钱的情况下再次接受了由花旗银行等提供的5亿元无抵押、无担保、低息三年期信用贷款。

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花旗方面提出的条件十分“诱人”,包括保证不要任何担保、保证不要抵押品、保证国内利息最低、保证贷款时间最长等。让李途纯意想不到的是,一年后花旗提前催还贷款竟成为太子奶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2008年,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花旗自身难保,当年录得100多亿美元亏损,于是花旗银行向太子奶提出了提前还贷的要求。而当时的李途纯还沉浸于其帝国的建设热浪中,建基地、买机器、配人员,先前募集的资金早已发出,花旗的收回让李途纯一时之间难以收拾。

“2008年出事以后就停工了,没有钱,那些搞工程的都跑掉了。”上述太子奶员工告诉记者。

据本报了解,2008年太子奶的全年销售计划是36亿元,但截至7月28日,太子奶全国销售只完成了年计划的26.75%,对赌协议被迫提前履行。而且,由于2007年以来成本飙升,太子奶的利润空间已经越来越少。

债权人高达7300人

李途纯最后挣扎

眼看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危在旦夕,李途纯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挽救,不仅声泪俱下请求株洲市方面允许其自主重组,还以高额比例承诺向经销商返账发货,甚至高息向管理层“借钱”,但仍然回天乏力。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对太子奶的尽职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太子奶总资产为26亿元,但债务却高达25.4亿元,债权人超过7300人。

6月12日,株洲市公安局以涉嫌非法吸存公众存款罪对李途纯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业界认为,今年1月仙山奶业的创立是其被捕的导火线。

据本报了解,李途纯在仙山奶业创立后不仅高调宣布支持,在香港保华被委托为太子奶临时清盘人之时,李途纯连连否认“假的、假的”,随后更对外声明,“即日起李途纯本人及太子奶集团对公司21亿元债务终身负责,确保一分不少地归还。”

在李途纯现任妻子金晓玲看来,太子奶对于李途纯来说,比其生命还重要。据知情人士透露,李途纯在被捕前一个月正忙于全国奔跑,拉拢太子奶的经销商向仙山奶业进货。

“我并不想回归但更不想看它死去。”李途纯6月6日在长沙如此评论他与太子奶集团的纠葛,但他仍在强调 “可以平息目前恶化的局面”、“破产是最不负责的”,太子奶破产后“责任我仍然一人承担”。这是李途纯最后一次对媒体的说话。

有熟悉李途纯人士对记者表示,李途纯执着、大胆、有拼劲,其原来株洲总部办公楼墙显眼处,挂着王熙凤当家三招的壁画,上面写着“讲话算数;奖罚分明;人财务权集于一身”。

标语是为鞭策太子奶员工,但似乎也是在鞭笞李途纯自身。“现在催债的人基本没多少了。”7月29日,一位株洲市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6月份每天都几乎有载人到太子奶基地讨债,但随着太子奶破产重组一事逐渐尘埃落定,赴往太子奶基地的人已越来越少。

但李途纯及其明星企业太子奶,并未曾淡出公众的视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48

吃巧勝吃飽 別做對賭生意

 
2011-3-21  TCM




Q:我們經營的是涮涮鍋吃到飽, 農曆年後原物料大漲,過去一年食材成本上漲三成,但晚餐時段含服務費二百五十元的收費標準,去年十一月已調漲十元,如果再度反映成本而漲價,怕嚇跑更多客 人,怎麼辦?(寶神涮涮鍋馬店長提問)

A:二百五十元的涮涮鍋生意可做,但建議把吃到飽改成精緻化的個人套餐,前者是靠價格取勝,後者則可建立「價值」。

以目前台灣的餐飲文化和消費趨勢,人們普遍重視健康與環保意識,吃到飽餐廳過去對消費者是優點,但現在卻帶給人們浪費食物、飲食缺乏節制的負面印象,因 此,開吃到飽餐廳並非唯一的選擇。

放眼全球,飲食文化最成熟的歐洲國家,也只有五星級飯店,提供吃到飽的消費方式,因為它要滿足全世界各地餐飲習慣不同的客人,其目的是提供便利性,而非著 眼價格優勢。

台灣餐飲業流行吃到飽,算起來也超過二十年,但大概再過二十年,我們就會像歐洲一樣,街上絕少看到吃到飽餐廳,餐飲文化才剛起步的大陸,就像二十年前的台 灣,吃到飽餐廳現在肯定最受歡迎。

別做吃到飽餐廳,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這種餐廳吸引到的是有活力、創意的客人,這些客人為了要試探自己的胃口有多大,可能小動作不斷,一下搶剛擺上菜檯的 食物,但臨走時又把吃不完的東西藏在湯裡;或是一群賭性強的客人,他進到店裡,心態就是準備和你對賭,拚看看到底是他吃得多,還是你賺得多。

雖然開吃到飽餐廳要有不怕被客人吃垮的心理準備,但當顧客是抱著賭一把的心態上門,等於也把你當賭徒,開店就很難贏得尊敬,就算他吃下超過成本的食材,用 餐過程你也鞠躬彎腰,提供各種服務,但當他走出餐廳大門,是絲毫不會感激你的。而就我觀察,國內吃到飽餐廳長期經營,或維持穩定品質的不多見,似乎也反映 經營者打游擊戰的短線心態。

那贏得尊敬又如何?

第一、你經營事業的動力會不同,因為受到尊敬,做起事來抬頭挺胸,事業才能持續發展;第二、因為經營心態健康,在同仁面前,你是個可理直氣壯,要求做好顧 客服務的主管;第三、你的餐廳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誠信的價值。以上三點,是你的店,能不能從一盤生意,茁壯成事業的關鍵。

店長學堂歡迎讀者提問:[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