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校瘋專利 昔日流氓學校贏台大


2011-10-10  TCW




這是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學校,最近 因為兩道「光」而異軍突起:一是,拍出電影《賽德克‧巴萊》的「台灣之光」魏德聖,正畢業於此校;另一道光,則來自教育部頒發素有「技職教育諾貝爾獎」之 譽的「技職之光」,這項成績比的是發明與專利類積分,遠東科大拿到一萬一千四百九十分,遙遙領先三千零九十四分的亞軍、北台灣技術學院,二.七倍的距離。

遠東科技大學坐落於台南新市,所在位置相距三十分鐘車程範圍內,就有南台、崑山、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等十五所以上學校相互競爭,「可謂殺戮戰場,」遠東科技 大學副校長鐘明吉形容。面對激戰,只有萬人中型規模的遠東科大卻交出好幾個「第一」的漂亮成績單。

截至今年九月二十三日止,遠東科大「專利申請」(編按:僅通過申請,尚未獲得智慧財產局核准發證)總數已達二千五百零三件,「專利核准」件數達一千八百三 十四件,兩者均為全國第一。而且,在「專利申請」上,除了二○○八年被台大趕上,過去九年遠東科大拿到八次全國大學第一;此外,該校「專利核准」從二○○ 三年後,連續八年全國第一。走出校園做比較,這樣的數目也遠勝許多中小企業。

布局一:必選修近八十堂創意課

累計出國參展獲獎數及金牌數,共獲二百四十七個獎項,包含金牌七十四面,也是全國大學第一名。今年更以四件作品參加有「發明展奧斯卡獎」之稱的美國匹茲堡 國際發明展,分獲兩金、兩銀,同時獲選「遠東地區最大發明設計獎」,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獎項。

最重要的是,遠東科技大學在十幾年前還排名殿後、被南部人認定是「流氓專科學校」,為何能蛻變成今日的格局?

秘訣在於,遠東科大集中火力,將「創造發明」視為學校辦學特色。鐘明吉直言,「當大家開始爭飯吃時,直接挑戰的就是學校經營績效。」遠東科技大學研發長葉 彥良則指出,危機意識讓學校早在十年前就投入「轉型升級」之路。

將「創意思考與訓練」列入通識課程,是跨出的第一步。

現任遠東科技大學創造力中心主任的陳玉崗指出,全校二年級必修「創意思考與訓練」兩學分外,另外也開設與創造力相關的「創意學程」,涵蓋五大領域、七十六 門課,其中包含智慧財產權概論、專利寫作、發明與專利、創意用品DIY等。「透過跨領域創新學程,工程科系學生可以瞭解創意商品化實際運作,」他說。

布局二:補助師生專利申請費用

為了讓創意「被看見」,遠東科大大力鼓勵全校師生投入能具體看到成果,進而衍生實質收益的各項專利申請。

首先,他們請來專利事務所工程師,傳授申請專利的檢索、申請流程與技巧,「固定有六間專利事務所人員在校駐點,協助僅有創意而不知該如何填寫申請書及專業 製圖的師生,」陳玉崗說。

此外,舉凡專利申請、答辯、證書及維護等各項費用,一律由學校埋單。如申請及委外製圖、寫文案的費用,金額約兩萬元上下;等到專利核准後,每件每年尚須繳 納一千七百至上萬元不等的專利維護費,前三年也由校方代繳。

一旦技轉產生利益,專利發明師生還可獲得淨利四成至八成的獎金。過去十年,發出專利獎勵件數一千四百六十四件的獎金金額約八百萬元,是一般科技大學十倍。

智慧財產局國際事務及綜合企畫組科長陳清泉指出,不管專利件數、專利商品價值及實施,遠東科大都首開學生參賽風氣。「專利工廠模式,對學校創新教學與學生 就業都是正面循環,」陳清泉說。

專利重視,也帶來結構性改變。今年剛從遠東科大機械工程所畢業的黃清盛說,「競賽得獎,讓我更有自信心。」他與遠東科大教授陳智成一起研發「遠紅外線陶瓷 製作高功率LED散熱基板」,獲得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遠東區最佳發明獎。準備當兵還沒進職場的他,已經有兩個工作排隊等他退伍後上班。

布局三:鼓勵創業把點子變生意

發明實力獲得各界肯定後,將「創意變生意」是遠東科大接下來發展方向。

鼓勵專利創業是遠東科大再轉型的活路。「相對專利一次賣斷,我們走的是細水長流的路,」鐘明吉表示,透過內部創業,不僅可以將創新留在學校,師生還能再以 技轉或產學合作方式回饋學校。

不過,量的成績雖然突出,遠東科大未來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讓發明技術的質,更上層樓,專利申請廣度也擴大。

點閱它們得獎發明專利品項網頁,發現多為低技術含量的蓮蓬頭使用改良等日常用品類,多項技術轉移產值還不若國立研究型大學一項技轉金額。不過,陳清泉以 「好神拖」為例,全球每人買一把,一把技轉金一元,也有七十億元收入,「好用,不見得產值低。」專利申請多元是趨勢,也是遠東科大拉深自己廣度的未來挑 戰。

今年學測放榜,遠東科大招生人數不但創新高,今年新生報到率高達一一○%(包括註冊完後申請入學學生),已名列私立科技大學前段班。少子化加速大學「產能 過剩」窘狀,但以專利教學當特色,遠東科大逐漸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26

她為兒子辦的學校 紅到被山寨了

2011-12-26  TCW




過去的八年裡,無疑是台灣幼稚園 產業史上最嚴苛的考驗。出生率連續十年不斷走低,九十二學年度以來,私立幼稚園最慘時平均以每年五十家的速度蒸發,整體大約減少了一七%。

然而,卻有一家幼教機構逆勢成長。從二○○八年金融海嘯起算,勁寶兒嬰幼教育系統的校數已經增加了六家,總家數達到二十八家;今年十一月還開闢中國北京、 上海兩個新戰場。

從不打廣告、只靠家長口耳相傳,三年前連公司網頁都沒有的勁寶兒,憑什麼不受少子化衝擊?

關鍵在於定位。別人辦幼教,多半著眼於三至六歲的幼稚園商機;但勁寶兒嬰幼教育系統創辦人儲瑄卻選擇從零到三歲入手,如今已是台灣此領域最大的連鎖品牌。

這個領域在過去一百多年的幼兒教育學裡,從來都不是主流,多數的家長也認為,三歲之前的孩子智能未開,要學什麼?儲瑄會開拓出零至三歲的幼教市場,卻來自 一個再簡單不過的理由:「為了自己的孩子。」

興學初衷:小孩不能只是整天看電視

東吳大學企管系畢業後,儲瑄隨同家人移民美國。有一天,她去接小孩時,美國保母笑著說:「好乖喔!看了一整天電視。」儲瑄聽在耳裡卻是膽戰心驚。當時腦神 經科學剛萌芽,不斷宣導零到三歲必須給予正確刺激才會產生連結。「看電視?絕對不是刺激發展的好方法,」儲瑄心想。

在美國遍尋不著合意的嬰幼兒托育機構,儲瑄為了孩子,毅然舉家搬回台灣,一腳從商業界跨入幼教圈。

一九八七年,儲瑄在台北市忠孝東路巷子裡的一棟老公寓成立勁寶兒,十一個月大的兒子是第一個學生。家境不錯的儲瑄懷著滿腔熱血,認為台灣很快也會步上美國 的後塵,雙薪家庭將成為主流。正當她滿心以為自己的幼教理念很快就會被認同,不料卻是接連打擊的開始。

創業碰壁:老師、家長不埋單新觀念

先是在找老師時碰壁,當時腦神經科學還是新名詞,只學過三至六歲幼教的老師們,對儲瑄的新觀念不埋單,不和孩子互動。好不容易找到七位認同度較高的老師, 訓練好、開始招生,但這回換家長不埋單,只招到了四、五位學生。

儲瑄認為刺激腦神經細胞產生連結,就是決定一生的關鍵。在台北市同樣是熱門學校的陽光寶貝幼稚園(專教三至六歲)創辦人陳世玲也說,其實零到三歲比三至六 歲更講究專業,這階段最需要母愛。

「大家還是把我們當成保母機構,只是主持人是從美國回來的,」儲瑄笑著回憶。的確,零歲的孩子竟然要上數學、空間、語文、音樂等課程,還能真正吸收,對許 多父母而言是匪夷所思的。大學同學還好奇的問儲瑄:「妳發生什麼事了?怎麼(從美國)跑回來給人家帶小孩?」

第二年,小朋友增加到十多位,但虧損依舊,創業的一百萬元消耗殆盡,發不出薪水的窘境,只好標會應急。就在危機發生的同一年,轉機來了。

當時電視台的教育性節目邀請儲瑄每週一次示範幾分鐘的早教成果,當時腦神經科學的觀念還很新,拿來跟幼教結合的,儲瑄是台灣第一人。家長們好奇的詢問電話 湧入電視台,台方還得為此開辦專線,知名度大開,從此勁寶兒的招生再也不是問題。

為了讓自己的理念推展得更廣,儲瑄有幾個跟一般企業很不同的做法。第一,她對加盟學校每年只收取六萬元的品牌費用、不抽佣金;第二,她鼓勵內部創業來留住 人才,讓有行政能力的老師出頭。

勁寶兒剛開放加盟時,儲瑄按照行規、依學生數收取一成的權利金,但一段時間後卻發現,怎麼加盟校的學生都很少?會不會經營不下去?一打探才知道,原來為了 規避抽成,大家都低報學生數。儲瑄立刻就說:「我不抽了,就是收六萬元的年費。」

開創藍海:分校從台灣開到對岸去

這個價格二十年如一日,從沒調漲過。勁寶兒光靠台北市這幾家直營店,已有相當的營運回報,所以對儲瑄來說,加盟校不是獲利的奶牛,而是發散教育理念的重要 網絡。為了留住老師,她也善用內部創業留住人才,把表現好、有行政管理能力的老師提升為合夥人,合資開設分校,讓老師從員工變股東、甚至變老闆。

她收取加盟校也很謹慎,勁寶兒新竹分校主任李興增說,儲瑄時常視察以確保教學品質,對教育的堅持遠超過商業利益的考量,是他九年前決定加盟的主因。

這個成功模式十一月也在中國複製。去年中國計畫生育委員會體系的官員從國家到地方級,共來台參訪三次。第一批官員參觀勁寶兒後,就指示下層:「其他的不看 沒關係,一定要去看勁寶兒。」第二批要再來時,恰好儲瑄要到美國去,整團還為此更改行程。

早在正牌勁寶兒登陸前,已有不少名字僅有絲毫之差的山寨版搶先登陸,這也顯示在台灣稱霸零至三歲幼教市場的儲瑄,名聲已經在中國打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15

微軟未來學校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20518/16347160

日前本欄回覆一位讀者關於「色弱」學生是否可以讀醫科,一位熱心醫生讀者 Dr. Ng來郵話佢做咗顧問醫生二十年,清楚知道「色弱」( Color Weakness)對攻讀醫科無甚影響,色弱學生唔駛因此氣餒而不申請讀醫科,唯一例外就係修讀 Pathology(病理學)可能受影響。
讀者 Arrow繼續來郵講電子書,指左丁山「繼續幫出版界欺負人類文明發展」,意思即係妨礙電子書出版,左丁山豈有如此能耐,首先講明,出版界靠印刷商印書, 彼此關係密切,但出版商印書,總大多數會外判,自己唔會投資印刷機,只有極少數大型出版商係例外。讀者 Arrow話一條龍服務係常識,未必呢,好多年前肥佬黎已經否定做生意一條龍之說(英文所講 vertical integration),講明製衣廠不應開埋布廠,布廠不應開紡紗廠,今時今日之 Nike何來造鞋廠?
有實戰經驗之人就唔會盲目相信電子教科 書會解決教育及教科書問題,冇人會阻住地球轉唔搞電子教科書,但大搞之前,務請教育局官員搞清楚,區區五千萬元根本無用,徒增浪費,在所有本地學校未有新 電腦、寬頻上網、 Wi-Fi等配套設施及學生有人手一部 netbook之前大力推行電子教科書或電子教學,純粹係做騷而已,美國唔得、英國唔得、歐洲未掂、南韓投放21億美元未竟全功、新加坡未有成功例子之 前,香港要投放幾多資源去搞幾耐先至能完全取代印刷教科書?
微軟有宏圖大計,投資六千五百萬美元,與費城學校區合作,成立一間 School of the Future,全校學生使用電腦,不用任何印刷本教科書,在2010年有第一屆高中畢業生,但辦校數年來,飽受抨擊,費用貴啦,學生不懂基本知識啦,唔用 教科書係有害嘅啦,甚至在2009年仍然被報紙批評「未來學校是大災難!」六千五百萬美元(五億幾港元)辦一間全電腦電子教育學校都辦到一頭煙,仲話由微 軟支持㖭,香港要推行全面電子教科書教學,真係要慢慢走,莫亂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88

秘書學校式微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30203/18154535

中環堅道聖心商學書院聞名已久,估唔到有108年咁耐。聖心商學書院以前為喺中五會考後,讀唔到中六嘅女生提供另一職業培訓捷徑。在電腦未曾淘汰大量工種前,女生讀完商科班,搵工好易,做OL而識得打字、簿記、速記、秘書事務,競爭力大過一般中七畢業生好多,在中環寫字樓做秘書,聖心及Sara Beattie算係名校搖籃。
不過做打字、速記、秘書呢行,自從有咗互聯網之後,已逐漸式微,一間大集團總部幾十年來都有一個「打字部」,現時呢,打字員走一個就少一個,由高峯期十幾二十人減至得三幾個,相信佢地退休後就會冇咗呢個部門。電腦科技與互聯網飛躍發展,新一代行政人員人人識上網,識自己打字寫文件,搵秘書做可能仲慢幾拍,加上科網股爆破後,全球大公司厲行節省人力資源,盡量壓縮職員數字,行政人員開始幾個人共用一位秘書,商行寫字樓對秘書、打字員嘅需求銳減,名校出身嘅商科文員見到搵工不易,呢啲學校嘅學生人數自然日減,故此108年歷史嘅「聖心」要關門大吉,並非意外。
百年老店,難敵時代潮流,非只聖心一間,早前HMV宣佈破產啦,前幾日美國大書店Barnes& Noble又宣佈削減分店計劃,無非都係掙扎求存啫。同一時間,阿瑪遜網站宣稱會將網上得到一億八千八百萬個「活躍客戶」嘅資料「個人化」,向廣告商爭取「目標性廣告」(targeted ads),此舉有侵犯客戶私隱之嫌,但阿瑪遜遊走於灰色地帶之間,相信美國消費權益團體搵唔到甚麼辦法去阻止。事實上,我地一上阿瑪遜網站購物,交出信用卡號碼去付款,甚麼私隱已自動奉上,諗番轉頭,香港嘅私隱專員仲話修訂公司條例,禁止查冊太方便,以保護公司董事私隱,都算係自欺欺人。阿瑪遜橫掃HMV、B&N呢類老店,乃時代之必然,香港聖心商學書院在20世紀初期創辦,係意大利傳教士之了不起,劃時代嘅遠見,經歷咗一個世紀,算係完成歷史任務,關門就關門啦,不必留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00

北京國際學校替老外洗腦


2013-03-28  NM  
 

 

就到四月,帶埋仔女去大陸做№鮋港澳台海外家長又要出動,幫仔女撲國際學校學位。不過,祖國向來多A貨,一個唔覺意揀鰦間自稱係國際學校而其實係洗腦基地俾仔女讀書,一年俾成十幾萬人仔學費,由學前班讀到中學畢業要使過百萬,但學鮋係進步、無私、團結鮋中共有幾咁偉大,到時想搣都搣唔甩!家長其中要注意北京市私立匯佳國際學校,佢鮋創辦人及總督學王家駿,時不時將「中國教育的發展必須要堅持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三個面向」掛鰠嘴邊,更加鰠一份學校報告赤裸裸咁話︰「匯佳學校創建以來,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幾年前匯佳帶隊參觀礇源果汁廠,原本係北京市海澱區教育局長兼係勞動模範鮋王家駿,竟然大發偉論:「大家看到自動化生產線、全密閉式生產過程、偌大的廠房,全部由網路控制電腦操作時都很興奮,原來我們國產的飲料絲毫不比外國飲料差!」洗腦樣板代表還有北京市朝陽區芳草地國際學校,此校前身係外交部子弟學校,知名校友包括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鮋兩位王子。○九年鮋六一兒童節,胡錦濤就曾經去過考察,果然同校唔同命。舊年「十八大」政治局會議前夕,學校仲為其少先隊(即係共產黨鮋兒童版)搞鰦個表彰大會。而北京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就鰠前年六一兒童節,搞鰦個「追尋黨的足跡,做豪邁的中國人」活動,除鰦有戴住紅領巾鮋學生高唱紅歌,仲有鬼妹仔跳舞助興。至於北京拔萃雙語學校,名譽校長係江澤玲,即係江澤民鮋堂妹,而江澤玲個女江丹就做董事長。明晒!

Lego無懼翻版浙江開廠

香港廠佬不時呻鰠大陸開廠呢樣貴鰟樣貴,總部位於丹麥鮋全球第三大玩具生產商樂高集團(Lego)驚都未驚過!上個禮拜一Lego宣布,出年將會投資過百萬歐羅,鰠浙江嘉興(即係呢排好多死豬鰟度)開設過百萬呎廠房,預計二○一七年完工,將會聘請超過二千名員工,到時Made in China鮋Lego積木只會鰠亞洲銷售,香港同胞自此應該較難買到丹麥、捷克、匈牙利、墨西哥製鮋Lego。祖國乃翻版強國,一上淘寶即見一街A貨Lego,平到幾蚊盒都有,間間都話自己係正品正貨。有間仲好有創意咁「發明」鰦積木航空母艦,仲話要「與小朋友共建中國航母保缳釣魚島」。Lego發言人Roar Rude Trangbaek就話未驚過鱓A貨,仲賣廣告話佢懐鮋玩具既高品質又高創新,copycat根本抄唔到。仲話(原文為英文)︰「我懐集團會盡力避免商業機密鮋洩露。我懐鰠全球都有做,包括中國。」點做先?「唔講得!」 (時事組)

經典重溫

上個禮拜五,周其鳳被免去北京大學校長一職,由物理學家王恩哥接任。微博熱傳,周其鳳離任消息一出,隨即傳出歡呼掌聲,北大上下一片歡騰。北大同學點解咁高興?從一張近日鰠微博翻炒瘋傳鮋舊相可見端倪。呢張相係前年五月時任副總理鮋李克強視察北大,周其鳳雙手合十企鰠李克強鮋左邊陪同,一副「Can I kiss your ass」鮋猥瑣奴相,就好似大陸畫家岳敏君筆下鮋大笑作品。周後鈬解釋,佢係對學生而唔係領導笑。周其鳳時不時語出驚人。前年佢為一首歌填詞《化學是你,化學是我》,歌詞橄欖啜核︰「化學究竟為什麼?化學為了我。父母生下生下的你我,啦啦啦,是化學過程的結果。」死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023

《基金高手》37歲上班族靠一個指標入住高檔華廈活用學校教的標準差五年檔檔賺足三成

2013-11-18  TWM
 
 

 

別人的大學生活,大多在蹺課、看電影、聯誼中度過,陳世杰卻很另類,他在圖書館大量閱讀技術分析的書籍,投資學連修三年;畢業後,又在第一線券商工作接受市場嚴酷考驗,終於找到自己的賺錢方程式。

撰文‧施禔盈

二○一一年八月美債被降評,這是繼○八年金融海嘯後,又一次罕見的資本市場大殺戮,投資人的情緒緊繃到極點,重災區從成熟國家蔓延至新興市場,無一倖免。當大家忙著療傷止痛時,上班族陳世杰卻忙著找標的,這一仗,他「又」是大獲全勝,檔檔標的賺足三成出場。

為什麼說「又」大獲全勝?因為自○九年起,他靠著去蕪存菁的投資法則,每次出手都是正報酬,而二至三成的獲利率是最常見的成績單。你沒看錯,五年來他沒有失手過,只有賺多與賺少的差別。

去年隨著孩子出生,陳世杰搬進了台北市民生社區的華廈,沒有富爸爸撐腰,有的是過往大學四年的「勤苦」練功,讓他在三十七歲的年紀,就入住綠蔭樹海、頗具人文風味的高級住宅區。

「我如果蹺課,不是在圖書館,就是在號子。」這是陳世杰大學時代的一句名言。但就讀成大統計系的他,可沒有因為天天窩在圖書館而拿到書卷獎,不是他不夠聰明,而是他看的書籍大不同,「那時候一到圖書館,我就會去蒐羅架上的技術分析相關書籍,然後坐下來慢慢K,經常一個早上或一個下午就這樣不見了。」不在圖書館就是在號子 苦學技術分析同學看《大成報》,熱烈討論體育賽事,唯獨他一人抓著《經濟日報》不放,看產業、看公司動態;同學蹺課去看電影、打保齡球,他則樂於窩在圖書館練功。這並不是他的人緣不好,而是他對同學的玩樂邀約一概拒絕。在同學眼裡,他,是一個異類。

陳世杰這個異類還真是特立獨行,同學把選修「投資學」當營養學分,他卻是認真連修三年;因為,他認為,「市場時時在變化,怎麼學都學不完。」到後來對技術分析有一定功力了,投資學老師甚至找他一起寫書、出書。如此積極學投資,從大二起,他就沒向家裡要過一毛零用錢。

追問陳世杰何以有這麼強烈的動機,想把技術分析全吞到肚子裡?他靦腆地笑說,應該就是想賺錢吧!

難道是家裡經濟給予很大的壓力?他又說,也不是,而是一股想要了解金融市場的推力,讓他退訂《大成報》,改讀《經濟日報》,並進而把對統計系學生來講是營養學分的投資學,修到徹底、修到刻在腦子裡。

但陳世杰很清楚,紙上談兵終究無法真正參與市場的脈動,必須真的把錢投進去才能有真體會。一九九五年前後,市場處於多頭,陳世杰的初體驗很甜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五、六十元買進台鳳,一百八十元賣掉,報酬率超高。」他回憶,當時會買進台鳳,靠的就是技術分析:低檔、噴量、黃金交叉,買進訊號強烈!

券商工作無所獲 兩周賠光三年薪水幾次甜美的收穫下來,讓陳世杰深覺技術分析「真是超好用」,所以愈栽愈深,「每每晚上七點,我會與學長、學姊一起拿《產經新聞》來畫線,然後找出可投資的標的。」就這樣,陳世杰經常往返學校與號子間,就算待在學校,也是蹲在圖書館居多,「如果老師要點名,同學都知道要到圖書館來找我。」他笑說。

由於投資體驗幾乎都是美麗的,陳世杰進入職場的首選是:券商。「這個環境比想像中還繽紛,天天看投資人頻繁交易、大戶資金流來流去,身在其中,不交易都難,會心癢、更會手癢。」然而,市場終究是最嚴苛的老師,二○○○年網路泡沫,陳世杰栽了一個大跟頭,這還不打緊,他玩權證,一、兩個星期的時間,賠光三年薪水;不做融資,竟能賠到七位數!好一段時間,他的作息就只有上班、回家兩件事,因為這樣才不會多花錢。

盤點在券商工作的五年時間,在金錢上居然一無所獲,陳世杰這才發現,短線買賣不會有好結果。另外,他此時也深思自己缺乏價值評估的觀念,畢竟投資唯一的勝利方程式不就是:低買高賣嗎?「但什麼是低?什麼是高?」他不禁自問。

為了找答案,陳世杰離開這個讓他「意亂情迷」的工作環境,在錯中學、錯中做的過程中,他終於找到了答案:負兩倍標準差是低、正兩倍標準差是高。

至於為什麼是「兩倍標準差」?念統計系的陳世杰解釋,因為兩倍標準差涵蓋九五%的機率,負兩倍標準差買進,往下的風險只剩二.五%,買進,絕對睡得著;若來到正兩倍標準差時,再往上的空間也不過二.五%,沒什麼好貪戀,果決出場就對了。

以這樣的投資原則進出幾次後,陳世杰感受到這個指標「好用」時,他便開始「紀律地使用」,此時,市場雜音再也無法干擾他的決策。

「其實在券商會慘賠,不見得是輸在投資技巧,而是輸在投資紀律,因為在那樣紛擾的環境下,自己心態還沒有篤定時,就算技術分析告訴我該賣了,我依然被人性打敗,不願意認賠出場。」陳世杰分享,練富要分兩個階段,技巧純熟是第一步,但找到足以讓你「相信」、讓你願意跟著做的原則,更是難能可貴的歷程。

只是,真的心悅誠服地「相信」談何容易?那就得讓你見識這個原則的威力數次。「見識過,你就會相信;相信了,你就會紀律地操作。」這就是近五年來陳世杰藉以進出,從沒「凸槌」過的關鍵準則。

兩倍標準差找買賣點 抓動能加速獲利他強調,其實用「兩倍標準差」找高低點不是新鮮事,但直到現在沒有太多人使用的原因,就是採用這個方法無法快速獲利,「只能知道夠低,買進下檔風險有限,但什麼時候會漲,就無法得知了。」所以,他會搭配過去大學時代扎實的技術分析,找出相對有「動能」的標的,這樣,便能加快獲利的腳步,「買低,至少可以讓人睡得著覺;動能夠,就能讓你吃得飽。」那什麼是「動能」?陳世杰解釋,這是相對性的字眼,舉例來說,全球新興市場過去一周平均漲幅一%,但中國卻能漲個三%,這就代表中國的動能相對強。如果此時新興市場中,有五個國家的股市都達負兩倍標準差的買進點,怎麼選呢?當然就要挑像中國般動能較強、未來上漲時間較短的標的。

至於出場的時間,也要「紀律」對待,達到正兩倍標準差就要分批走人。陳世杰拿前一陣子投資中國股市為例,他說,今年來達到負兩倍標準差的標的其實不多,中國股市是其一,所以他在中國股市二○○○點左右進場,果然跌到一九○○點開始往上彈升,而在往下的過程中,他還加碼兩次。

目前,他打算見到二四○○點時開始逐步賣出,「我知道,到時候市場一定會把中國三中全會的題材炒得沸沸揚揚,但這不關我的事,我就是見到正兩倍標準差開始出場,因為就算往上,空間也不過就是二.五%。」陳世杰篤定地表示。

事實上,這套投資原則的最大好處是,不會賠錢,但論賺錢,則也不容易賺到數倍獲利;不過,以他的經驗值來看,一年可以有三到五次的操作機會,平均每次操作的報酬率都在兩成上下。

嚴守出場紀律 不受市場雜音干擾問陳世杰,萬一中國股市從二四○○點一路飆漲上去,賣在二四○○點難道不扼腕嗎?他的回答是:「一九○○點到二四○○點,我已經賺了接近三成,為什麼還要思考可能少賺了什麼?」真是一語道破贏家與輸家的差別,贏家看的是真的抓到了什麼,而不是追逐難預料的題材,思考邏輯不同,注定了成敗。

從大學時代積極練功,買什麼賺什麼,到後來進入券商工作,五年來卻一無所獲的考驗,這段轉折讓陳世杰體悟到:大學時代學的上百套功夫,終究只是通識,但投資其實不需要花稍百變的技巧。反倒是離開券商後,他把百套招式萃取成兩個重點:兩倍標準差,以均線(通常看季線趨勢是否上彎)尋找動能相對強的標的,是最後成功的「簡單公式」。

現在,陳世杰還是時時關注市場,每天必看彭博(Bloomberg)資訊,從中觀察各大市場指數的變化,也看新聞,但僅此而已,他並不會受到外在環境變化的干擾。他說,已經證明對的東西,為什麼不一直用?從陳世杰身上,我們看到簡單事重複做的力量;然而,這段「練富」歷程,仍然沒有半點僥倖。

陳世杰

出生:1976年

現職:金融業產品經理

經歷:券商營業枱主管

學歷:成功大學統計系、美國林肯大學企管MBA

投資資歷:18年

著作:《小資向錢衝:用錢賺錢,加倍奉還》

陳世杰 練富 3部曲

首部曲 1994~2000 年

大學四年苦讀技術分析

苦蹲圖書館遍讀技術分析相關書籍,修習「投資學」達三年。如果蹺課,不是在圖書館就是在號子。

2部曲 2001~2006 年

券商工作體悟人性弱點

環境讓他忍不住從事短線交易,但五年券商工作一無所獲,理解投資紀律比投資技巧更重要。

3部曲 2007~2013 年

自行修練獲利方程式

離開券商後,找尋價值評估方法,以「兩倍標準差」指標確認高低點,輔以均線(通常看季線)找出動能相對強的標的,因為證明好用、證明是對的方法,所以必定紀律跟隨,無一例外。

30秒算出兩倍標準差

標準差提供了資料分布廣度的參考價值。舉例來說,甲班兩個學生,考試成績一個零分,一個100分,平均為50分。乙班兩個學生,兩個都考50分,平均也是50分。甲班學生落差極大,乙班卻不相上下,但平均數沒辦法表現分數分布的狀況,此時就要從標準差得到答案。分數愈接近的乙班,標準差會愈小。相對來說,甲班的標準差就會較大。

實務應用時,標準差代表波動度,標準差愈大、波動愈大;標準差愈小、波動愈小。而統計學中有一個大數法則,就是大部分的量測值,會落在距離平均數兩倍標準差的區間內。

例如,有一檔基金年平均報酬率15%,年化標準差18%,那表示這檔基金這一年中的報酬率,有95%機率落在15%±(2×18%)之間,即負21%到正51%;因此,若跌出這個區間就可認定價格過低或過高,以作為買進或賣出的參考。

年化標準差及平均報酬率的資料來源,以基金為例,可逕至投信投顧公會網站(www.sitca.org.tw)找到績效評比資料,有晨星版本、理柏版本等,皆可參考。

以晨星為例,有類別也有個別基金績效,就看「年化標準差三年」這一欄與相對應的「三年報酬率」,由於此報酬率為累積,要年化的話,一個簡單方式就是除以3,如累積報酬率為30%,則年化為10%,精算可用公式如下:(1+累積報酬率) -1 =(1+30%) -1=9.14%假設現在市場氣氛特別糟糕,便可留心有沒有什麼國家、區域,或個別基金的近一年報酬率跌出區間之外;相對來說,若現在景氣超夯,也要注意手上的標的近一年報酬率是否脫離區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44

她念對學校 滾出10兆元人脈

2013-12-23  TCW
 
 

 

一個桃園地區醫院的負責人,何以能變成中國億萬富豪的好朋友?靠念書,天成醫療體系董事長張育美躋身了中國十兆元抱團俱樂部。

樂陞科技董事長許金龍觀察,台灣人到中國發展,最大問題是如何在茫茫人海裡建立起自己的關係網絡,「再會交朋友的人,都是在一個陌生人際網絡裡一點點鋪開來,」很多人重新建立關係的方式,都是透過去中國念書開展出來。

只不過到中國念EMBA還不夠,張育美選擇念的,是只限於大企業總經理、總裁、董事長等最高階領導念的頂級長江商學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O班。每年必須付出動輒人民幣六十萬元(約合新台幣三百萬元)起跳的學費、擁有破人民幣十億元(約合新台幣五十億元)的身價,還要有人推薦,才有機會換來這扇窄門的門票。

「同學每一個都是經典,人脈就在這,」受訪時,張育美秀出她在微信群組的中國A咖企業家:舉凡有「中國第一財富掌門人」之稱的富華集團總裁趙勇、曾以約新台幣六千萬元,標下和巴菲特共進午餐機會的赤子之心資產管理總經理趙丹陽、連年登上中國央視春晚表演的本山傳媒董事長趙本山等名人,都是她的同學。

張育美至今仍是長江商學院頂級CEO班,唯一一個台灣創業家。

因為摘下這張兆元社群入場券,讓她可以和騰訊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等中國首富面對面會談,甚至曾陪著一群中國企業家同學拜訪美國能源部長、柬埔寨總理韓森等各國政要,瑞士信貸全球總裁等銀行大老,甚至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世界貿易組織(WTO)、聯合國等國際重量級機構,「我和這些CEO同學在一起,學到更多國際視野,享有比台灣大企業更多的國際待遇。」

她到中國開醫院碰壁改念書尋商機,同學個個來頭不小

但張育美其實最早是在中國開不成醫院,才選擇念書。十年前,她準備了人民幣五億元打算西進投資醫院事業,只不過,當時中國並未開放台灣人擁有自己的土地經營醫院,只好打消念頭,回台蓋楊梅天成,等醫院業務上軌道,又決定再到中國找商機。

一次,台商朋友介紹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長江商學院有意邀請企業家念書,又聽說CEO班同學聚會有很多商機,積極追逐商機的她,決定藉此到中國交朋友。張育美認為,自己是個創業家CEO,「我覺得我聞到那種味道,我是隨著那味道去。」

儘管身價符合入學低標,但醫院當年在中國並不算企業,天成醫院體系規模也不算大,讓她差點連入學資格都沒有,她最終搬出自己台灣前國大代表身分,才勉強過關。

她不諱言,自己只是達到低標,「如果不是台灣那張特別門票,我認為長江不會錄取我。」

沒想到,從念書開始,先後進入長江和中歐CEO班,成了張育美人生最大改變。父親是公務員、她自己則經營醫院,沒有上市公司背景,完全沒辦法認識台灣第一代企業家甚至五大家族人脈;但藉著到中國念書,卻讓她能結識中國第一代企業家,甚至滾出人脈。中國改革開放不過三十多年,企業家都是第一代,所以她同學的平均年紀約小她七歲。

她隔壁同學就是名人參訪深圳騰訊,馬化騰竟親自接待

一開始進入長江商學院,上課的時候她根本不知道旁邊坐的趙本山是名人,後來同學告訴她:「妳不知道反而好,處得更自然。」

又有一次中歐班會到深圳參訪騰訊時,對方除了鋪設紅地毯迎接,還有一名年輕男子穿工作服帶領,走動式簡介公司與產品。張育美認為這個業務經理接待得不錯,沒想到,對方笑著說:「我是馬化騰。」這位「中國首富」等級的創業家不只親自接待,還面對面座談一個半小時。

到中國讀書,也讓她有機會和這群大老闆一起到英國倫敦商學院、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法國楓丹白露歐洲工商管理學院與美國波士頓哈佛商學院這些全球頂尖商學院,直接由發表「平衡計分卡」的哈佛管理大師卡普蘭(Robert Kaplan)等國際管理學名師面對面授課。

她砸千萬「交朋友」同學網絡助攻,切入中國開放商機

只不過,要擠進這群中國A咖CEO抱團社群,花費也很可觀。

由於張育美的同學多數都搭乘自己的私人專機上下課,住在中國最貴豪宅、上海黃浦江畔的湯城一品,開勞斯萊斯幻影或瑪莎拉蒂GranTurismo等超跑,她出國遊學的時候也必須要搭乘商務艙甚至頭等艙、入住五星級以上飯店才能夠「平起平坐」,算一算,光是念書就花了新台幣一千五百萬元。

每年固定的聚會或參訪活動,都是繼續抱團交朋友的絕佳場合,CEO班畢業之後發展出來的人脈更精彩,但這仍須花錢投資。

「準備再花幾千萬進去吧,」張育美不是不在乎錢,她更在乎的是,CEO班替她打開的那扇大門。

現在,她每天都會收到來自微信CEO班群組的各種國際商機訊息。以她的醫療領域來說,包括英國首相宣布投資中國腫瘤醫院,美國、荷蘭、印度、瑞典、瑞士、丹麥等國投資中國醫療的布局,以及十八屆三中全會後中國醫療產業最大的受益者等最新資訊,「你說我賺什麼錢,我覺得無價。」因為手機裡的訊息,都是大老闆們第一手的觀察與分享。

張育美透露,中國正全面推動民營健康醫療產業開放,她與CEO班同學已在上海投資高端養老村,也準備在杭州投資三萬坪醫院養老村,並參與經營管理;同時,他們下一步還計畫在上海和韓國醫界合資開設婦產科醫院,「我可是(經營)長線。」

不只如此,透過念書抱團,她也替自家桃園地區型醫院建立了中國高知名度,目前陸客健檢團一天超過百人,成績不惡。

「我在醫療界,本來根本就不知道有這樣的(國際視野),但是我去到中國CEO班之後,我就什麼都知道了,」張育美表示。

對於想要比照張育美用念書拓展中國人脈的企業家,中央大學EMBA教授林子銘提醒,前往中國念書只是取得入場券,仍然必須花心思透過各種參與、互動來表現實力,漸漸贏得信任;一味想花錢就能結識達官貴人的特殊人脈,並不見得能夠長久。

【延伸閱讀】從餐飲業到金融業,都有她的同學——張育美靠進修取得切入中國商機門票

門票1 長江商學院CEO班(2009.5至今)

60位同學總身價破新台幣10兆元進入門檻:身價逾人民幣10億元CEO(約合新台幣50億元)學雜費:約人民幣98萬元(約合新台幣490萬元)A咖同學:富華集團總裁趙勇(其母陳麗華曾獲選《富比世》中國女首富)本山傳媒集團董事長趙本山青島啤酒董事長金志國易居控股董事長周忻中國基金教父、證大投資董事長戴志康北京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 等

門票2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O班(2010.2至今)

60位同學總身價破新台幣10兆元進入門檻:身價逾人民幣10億元CEO(約合新台幣50億元)學雜費:約人民幣68萬元(約合新台幣340萬元)A咖同學:俏江南董事長張蘭香港美心集團總裁伍偉國中國杉杉集團董事長鄭永剛亞洲最大雷射加工設備廠、深圳大族雷射總裁高雲峰九陽科技董事長王旭寧家飾佳集團董事長王張興(曾入選胡潤榜中國前50大富豪) 等

註:學雜費不包括海外遊學食宿、交通等支出資料來源:《CEO遊學記》、張育美 整理:萬年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083

高人指路建飛行學校港航獨佔先機

2014-04-03  NM  
 

 

香港航空去年中在東涌東輝路一幅土地上「插旗」,表明將興建一間飛行訓練中心。今年二月新加坡AA8宣佈,已跟港航簽訂十年合約,提供機師訓練服務。航空業界對港航這個斥巨資的項目議論紛紛。

本刊取得港航兩年前委託顧問公司製作的計劃書,內容列明「港航已獲香港國際機場及機場管理局批地,興建訓練中心」,更稱土地使用權最長五十年。港航在東涌興建飛行學校,看似早獲機管局開綠燈,一切準備就緒。

原來,所謂港航獲得批地,機場管理局董事會過去兩年一直蒙在鼓裡,至近月行政總裁許漢忠才向執行委員會透露此事,並希望董事局本月召開的會議,能通過批地計劃。

曾主動「叩門」、欲打入香港市場的外資飛行學校大呼機管局批地程序黑箱作業,從未聞公開招標,但其競爭對手已早著先機,批評做法已偏離公平競爭的精神。

早前航空界流傳一輯相片,東涌港龍航空大廈旁邊空地豎立了一塊告示板:「香港航空在地盤進行基建工程,地盤內正進行各種測量。」告示板顯示工程完成後一幢十多層建築物,並註明「proposed Hong Kong Airlines Flight Training Centre」,日期為一三年六月。

記者上星期到現場視察,發現告示板不見了。在附近進行港珠澳大橋工程的地盤職員稱:「幾個月前見過塊牌喺度,仲有人出入做一啲測量工作,但冇正式動工,後來連個牌都拆埋。」本刊向港航查詢,港航本週二早上回覆稱暫不予評論,日後如有任何公佈會另行通知。及後記者追問,至下午港航始肯正面回應:「機管局尚未批準有關用地。由於機管局尚未批出用地,本公司從沒有進行過跟工程有關的活動。」

拍檔洩露天機

香港航空對飛行訓練中心一事遮遮掩掩,但其合作夥伴則「爆響口」,以新加坡為基地的AA8 Capital Holdings(HK)Limited,今年二月十三日趁新加坡航空展舉行期間,宣佈已跟香港航空簽訂協議,提供機師訓練服務,為期十年。今年中將陸續運送三部模擬駕駛艙到香港。不過,港航沒有公開這段合作關係。有提供飛行訓練的業內人士稱:「睇到張新聞稿都嚇咗一跳,早喺兩年前,香港航空已經打鑼打鼓想搞飛行訓練中心,仲出埋標書,搵業界承包飛行訓練課程。嗰份計劃書提到香港航空已經同機管局攞到幅地,但港航唔會出錢搞,要外判商自己扲荷包,所以業界冇人有興趣。行內人以為件事不了了之,點知突然又出現番。」本刊取得一份港航委託顧問公司Aviation Results Management Consulting撰寫的計劃書,列明「香港航空已經得到香港國際機場及機場管理局批地,興建訓練中心,並已勘察該地,確定適宜興建發展計劃」、「機管局已指定地點興建訓練中心,香港航空的土地使用權為八年加四十二年,第八年會續約」。該幢建築樓高十二層,達二萬六千平方米,放置十二個模擬駕駛艙、機組人員訓練中心、課室,及五十個酒店房間,預計今年三月啟用。學校除了提供訓練港航機師,也供私人訓練服務。夢幻般的飛行訓練中心興建計劃看似如箭在弦,但原來機管局未正式拍板。

董事會不知情

根據機場管理局年報,在機場一帶大興土木,須經機管局董事會批准。不過,機管局董事會從未討論向港航批地事宜。有董事會成員稱:「呢兩年都冇聽過港航有計劃建訓練中心喎,四月開董事會,亦未收到文件。」據悉,機管局內近日流傳港航建校大計,懷疑背後大力推動者是許漢忠。「佢好積極咁推局方去做,近月已經向執行委員會簡單匯報咗,連張炳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機管局董事)都知情,佢仲話呢個計劃,係要支持本地航空;又話對方出嘅價錢好公道、好合適,只係細節未傾妥,需要再交董事會拍板。」其實,過去曾有數間航空公司及飛行培訓機構向機管局「叩門」,爭取批地設立飛行訓練中心,卻苦無成果。本刊接觸到一位提供飛行訓練服務的業內人士,其公司一直有找機管局、投資推廣署,希望在港建立訓練中心。他們看準內地私人飛機市場具發展潛力,機師需求增加,所以訓練服務有生意。由於內地規定外資公司須以合資方式營運,外來投資者不得擁有多於百分之四十九股權,令他們卻步,遂轉到香港謀求機會。「最大投資係模擬駕駛艙,每部約一千萬美金,佔用空間多,一個已經差不多兩層樓高。」該公司曾向機管局查詢,但沒有下文。「當睇到港航話建訓練中心,而又冇聽過機管局招標項目,我哋都好詫異,乜香港可以咁做o架咩?」業界人士慨嘆說。港航回覆本刊稱:「近日已開始與AA8的合作只是針對目前公司飛行訓練的需要,跟興建訓練中心沒有關係。本公司並沒有在兩年前找顧問公司招標興建訓練中心,當時只是就該計劃的可行性作內部研究諮詢。」

欲離職前拍板

機管局董事會有十七人,張炳良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是必然成員,其餘包括:永泰地產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鄭維新、渣打銀行行政總裁洪丕正、立法會議員何俊仁、陳鑑林、林健鋒等。為何許氏的影響力如此巨大?許漢忠入主機管局後第二年,即○八年透過架構重組而成立「四人Exco(執行委員會)」,在董事會定期會議以外時間,執行相當於董事會的職權,據知執委會由許主導運作。執委會原有四名成員,包括機管局主席張建東、鄭維新、張炳良及許漢忠,去年一月羅康瑞加入董事會後,亦被委任為執委會成員。據悉,「五人Exco」近月始得知港航有意找地興建訓練中心,但仍須交董事會拍板。對於港航興建飛行學校大計,有董事會成員稱:「咁係跳咗幾步喎。」本刊向機管局提出五條問題,包括機管局是否已批地給香港航空興建飛行訓練中心、涉及土地使用條款、有否考慮其他機構申請等,機管局發言人的答案只有一句:「機管局近日沒有批出位於東輝路的任何土地予任何機構。」知情人士謂,許漢忠希望最快下次董事會的會議審議批地計劃,目標是離任前完成批地程序。「但佢做嘢好小心,冇任何蛛絲馬跡留低,冇任何文件記錄指明佢想去批,佢做足防禦措施,好明顯唔想日後有手尾要跟。」

任內招標醜聞

許漢忠原定於一五年約滿,今年初決定提早七月退任,政府及業界近日盛傳他離任後,或加盟港航的大股東海南航空集團。去年許氏宣佈提早劈炮時,流傳他早已另覓新職,今年二月和傳媒春茗,他更表明「會留喺香港同繼續有關航空業」。許漢忠絕非省油的燈,去年六月他捲入改動機場禁區旗艦店舖招標條件評分方式的「搬龍門」醜聞,被質疑涉及利益輸送。據悉政府高層大為緊張,但最終機管局董事會僅認為他做法欠妥善,並無追究。身兼全國政協委員的他亦得到建制派力撐,立法會經濟事務委員會今年二月討論事件時,建制派議員以投訴屬匿名指控為由,以八票贊成、四票反對終止討論,令許氏及政府毋須再就事件接受進一步質詢。然而,事件已引起董事會凝聚一股反許的氣氛,觸發他提早離職。「佢仲要喺舊年十月廿五日管理層大會,當住二百多個同事面前話自己冇問題,仲話係有人想篤死佢同機管局。當日大家聽完佢講,全場靜曬,好多人覺得擺明政府同董事會要放生佢囉!」知情者說。

縱容港航拖數

許漢忠厚待港航,早於兩年前開始,港航被揭拖欠機管局泊位費四千萬元。原來拖數問題一直未獲解決,港航可以持續拖數,只因得到高人撐腰。據悉,機管局董事會及後查證,發現拖欠金額多於四千萬元,有董事更把矛頭指向管理層,「港航一直即牙膏還錢,今個月就找咗上個月筆數,不過就再拖今個月筆數,到你追佢找數,佢又還住一啲先,唔係一次半次,係個個月都係咁。你試嚇問機管局同港航夠唔夠膽交份月結單出嚟?一睇就知邊個出事!」最令機管局中人看不過眼,是每月提交董事會報告,向來都會交代航空公司拖欠費用的財務資料,但自港航拖數醜聞曝光,有董事批評管理層後,有人索性不提供這些資料。「因為幾千萬對機管局只係濕濕碎嘅小數目……唔報上去咪無人知,有人㩒住曬囉。」對於拖欠泊位費,港航回應稱傳聞與事實不符。

關注許氏去向

許漢忠為港航大開方便之門,早已在機管局內流傳,不少中層管理人員對他的行徑深惡痛絕,據瞭解,這批中層管理員工正密切注視許的未來動向,若他真的加入海航或其子公司如港航,便採取相應行動。今年六十二歲的許漢忠,七四年於中文大學生物系畢業後,任職政府行政主任,半年後轉投國泰航空任見習經理,職位最高至港龍航空行政總裁。○六年因國泰和港龍合併而離開港龍。據悉,當時港航已希望邀請他加入擔當掌舵人,只是許氏得到港府力撐獲委任為機管局行政總裁,才放棄與港航合作。香港航空的前身為中富航空,○一年三月成立,至○六年九月獲海南航空入股。近年屢傳財困,前年被揭發拖欠香港飛機工程有限公司維修及清潔費、機管局泊位費、地勤服務公司外判費等。市場近月盛傳港航有意在港上市,並已委任多間投資銀行作為上市保薦人。港航最大股東海南航空,是中國第四大航空公司。最為人認識的,要數一一年海航母公司海航集團,購入康泰旅行社逾五成控股權,因此不少康泰旅行團均乘坐港航航班。港航多次被揭機師違反民航處指令駕駛,未知是否促成港航要興建飛行訓練中心。兩年前委託顧問公司推出標書後,去年十一月,港航已註冊一間「香港航空訓練中心有限公司」。有業界人士稱,港航及香港快運現時購買外間提供的訓練服務,他指相比起國泰二千七百個機師,港航規模細,根本不需要一間飛行訓練中心。按標書內容,訓練中心可以接街客生意,作為大股東的港航更可以抽水。

確保公平競爭

現時除了國泰航空公司自設訓練中心給旗下機師外,其他航空公司需要找私人機構提供訓練服務,例如:美國公司Flight Safety、加拿大的CAE。但他們都沒有訓練場地,前者只能租用國泰城其中一個地方放置訓練用的模擬駕駛艙。中文大學航空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羅祥國表示,支持撥地給本地或外國公司,提供機師訓練課程,可以提升航空業質素。他認為在機場附近撥地應該不難。梁振英今年發表《施政報告》,聲稱要發展民航訓練學院,培養航空業人才,但若當局未能確保不同公司公平競爭,要發展民航學校,一定存在極大困難。

機師須每年續牌

機師的駕駛執照分私人(PPL)、商用(CPL)及民航運輸(ATPL)。商用牌照持有人可提供私人飛機服務,民航運輸牌照持有者則可駕駛民航客機,兩者同屬專業飛行員。民航處規定他們每年須續牌,接受模擬駕駛考試、應變能力考核等。不同航空公司對機師水平要求不同,可能進行內部考核。本身未有訓練中心的航空公司,須購買合資格公司的訓練服務,每個續牌試至少要美金六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056

楓葉國際學校申請香港上市 sherry

http://xueqiu.com/3815464690/30220686
2014年對於教育培訓真算得上是好年頭,從年初達內IPO到上月昂立教育順利過會,剛剛進入7月,總部位於遼寧省大連市的中國國際學校運營商楓葉教育集團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上市提交申請書,計劃在香港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

里昂證券(CLSA)和巴黎銀行(BNP Paribas)將擔任楓葉教育集團此次IPO的聯席保薦人。

基本企業資料

楓葉教育第一所學校於1995年在中國大連成立,按照2010/2011、2011/2012、2012/2013學年末就讀人數計算,公司已經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國際學校辦學團體。

2013財年全年(截止2013年8月31日)集團營收4.7億人民幣;2014財年上半年(截止2014年2月28日)集團營收2.42億人民幣。毛利潤分別為人民幣2.02億和0.98億。

查看原圖
集團旗下有7所高中、7所初中、6所幼兒園和2多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遍佈中國8個城市。截止2012/2013學年終集團約有11697名就讀學生,截止2014年2月28日約有12906名學生。

公司在2007年底獲得貝祥投資約500萬美元投資。2008年,紅杉資本向楓葉教育注資1.8億人民幣(2900萬美元),獲得約20%的股權。

截止2014年2月28日,團隊有1270名教師,其中獲得BC省認證教師約300人,中國認證教師約910人,以及ESL教師約60人。

楓葉國際高中

集團分別在大連、武漢、天津、重慶、鎮江、洛陽和上海營運7所高中,截止2014年2月28日共有約5871名學生。

集團核心是提供雙語、雙課程和雙文憑的高中教育,高中畢業生可以獲得BC省(加拿大一個省名字,British Columbia)高中文憑和中國高中文憑。最近三年,有超過90%的高中畢業生被世界各地大學和大專學員錄取,其中分別有44%、38%及47%的高中畢業生獲得世界排名Top100錄取。

【備註:招股書全文384頁,如果有需要的同學,直接給公眾號留言註明並提供郵箱,小篩明天一塊兒給大家發:)這個是中文的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342

公辦民助學校的命運

2014-10-27  NCW
 
 

 

曾經幫助政府減輕教育支出、快速擴大教育資源的“公辦民助”辦學方式,如今在“清理規範”名義下被要求退出,大量隨遷子女為之埋單◎ 財新記者 王婧 文wang-jing.blog.caixin.com 四間教室里只有整齊的桌椅,但空無一人。其餘兩間教室里,稀稀拉拉地坐著55名學生。這是廣州市白雲區黃石中學初一年級的現狀,此時新學期開學已有月余。

類似的狀況也出現在位於同一個小區的黃石小學,原本有150個學位的一年級,只坐著71個學生。此外,兩所學校其他年級的學生,近幾個月來也大量流失。

“好好的學位白白浪費了,外面還有那麼多孩子沒法上學。 ”黃石中學校長彭良社為此遺憾。

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是,2014年4月,白雲區教育局宣佈,這兩所民辦學校承辦合約到期,將重新進行招投標。

在確定承辦方之前,學校將不得再招生。

10月13日,財新記者電話採訪白雲區教育局副局長唐衛民,他表示 : “廣東省教育廳已經就此事專門開會討論,政策會有所調整,招投標暫停,新的政策還沒有出台。 ”無論政策如何調整,此次招投標風波的影響已經真實形成。包括黃石中小學在內,本次被收回的民辦學校共有五所, 暫停招生導致1000多個學位被浪費。

公衆對學位有著巨大的需求。多名家長通過聯合簽署請願信的方式反對暫 停招生的政策,但沒有獲得白雲區教育局的回應。9月1日,仍有100余名孩子冒著沒有學籍的風險,來到黃石中小學報名。

黃石中小學曾被視為“開了廣州‘公辦民助’學校的先河” 。

“公辦民助”是中國上個世紀90年代出現的“混合制教育”——為了緩解義務教育資源供不應求的矛盾,政府將一些國有產權的學校運營權交給社會。

與其他民辦學校不同的是,這類學校需要無償承擔當地的義務教育任務。

此外,一批“民辦公助”學校亦紛紛誕生,與前者不同,這類學校往往由名牌公立中小學轉制而成,以實現“讓優質的教育資源走向市場” 。

這原本是兩類目的不同的“混合制教育” ,卻在日後的政策中殊途同歸——2006年, 國家發改委和教育部聯合下文,全面停止審批新的改製學校,並對現有的改製學校進行清理規範。所謂“清理規範” ,即或者改為公辦,民辦資本徹底退出;或者改為民辦,政府產權徹底出讓。

目前,僅在廣州市白雲區,與黃石中小學辦學性質類似的小區配套學校共有46所。它們的合約將陸續到期,並將面臨與黃石中小學同樣的命運。

“自帶乾糧幫政府帶孩子”暫停招生的文件下發得突然。

2014年4月21日,在白雲區黃石花園小區的一些公告欄上,赫然出現白雲區教育局發出的通告:廣州白雲區的黃石中學、黃石小學等五所學校將在2014 年7月被收回學校辦學場地,區教育局將採用公開招投標的方式重新確定舉辦 者。

原本即將在5月開始新學年度招生工作不得不暫停。承辦黃石中小學的信孚教育集團原董事長信力建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稱,雖然知道租約即將到期,但當年的合同明確規定,到期後信孚教育集團依然享有優先辦學權。

可是,政府部門沒再提“優先辦學權” 。

“租約到期,通過招投標重新確定承辦者是正常的行政行為。 ”白雲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在公開場合稱,在其監督檢查中,這五所民辦學校教學成績和辦學一般,並存在很多不規範現象,比如存在超規模招生、辦學不規範等問題。

對黃石中小學來說,受到教育部門的公開批評,極為罕見。

上世紀90年代,為配合廣州市修建地鐵,荔灣區某地段居民成為拆遷戶,被安置在位於城鄉接合部的白雲區黃石花園。按照廣州市政府規定,地產商開發的住宅小區必須按照居民人數建設配套中小學,然後交給當地政府開辦。

黃石中小學就是黃石花園的配套學校。然而白雲區政府認為這裡的居民是荔灣區拆遷過來的,白雲區沒有義務辦學;荔灣區則表示,黃石花園屬白雲區的管轄範圍。而廣州市政府也不願意出這筆錢。

兩棟毛坯樓就矗立在預留的學校場地里,一晃六年,周邊的茅草長得比人還高。信孚教育集團得知這個信息後,花了兩年時間,找不同的領導,希望能把這兩所學校利用起來,不要浪費了。

最終,1996年,信孚教育集團與白雲區教育局簽訂合同,合作期限為18 年。信孚教育集團免交國有資產使用費,但需要承擔當地戶籍學生的免費義務教育。信力建稱, “我是自帶乾糧幫政府帶孩子。 ”在《平民信孚》一書中,時任白雲區副區長的馮成鴻回憶, “根據當時我們的初步估算,10年內如果把區內全部學校辦起來的話,那麼區政府投入至少要翻一番。

此後, “公辦民助”的模式在廣州被大量複制。目前白雲區小區配套的民辦學校有46所,多採用這種模式。這一方面解決了政府對基礎教育投入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也為隨遷子女創造了良好的教育環境。

平民教育

黃石中小學所在的白雲區,是廣州外來人口的聚集地。這裡是繁華都市的邊緣地帶——廉價的出租屋、漂泊不定的工作、失學的孩子,構成這個群體的全部生活畫面。

數以千萬計的打工者湧入廣東,建造和支撐著無數文明設施的運轉,但他們自身還無緣平等分享城市居民應有的權利,他們的第二代、第三代,也並不被認同為城里人,而是“打工子弟” ,

或者“隨遷子女”

提倡“平民教育”的信孚教育集團捕捉到了這樣的商機。信力建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稱, “貴族總是少數,占總人口90% 以上的是草根階層。90% 意味著什麼?巨大的空間,未被開掘的市場,這個被忽略的大多數將成為信孚無窮無盡的客戶。 ”信孚教育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在這18年期間,信孚承擔了黃石中小學的全部辦學經費,每年增幅20%,總投入達1.2億元。

在黃石中小學,信孚教育集團採取了兩種收費方式 :作為對政府的承諾,黃石花園業主子女享受地段生政策,免費入學,18年間共接納地段生近1300人次 ;黃石花園以外的學生,按照民辦教育收費,從上世紀90年代末期的每學期1780元,逐年漲價至如今的每學期4500 元左右。

這一收費價格在廣州的民辦學校中屬於中等水平。廣州市早已將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全面推向市場化。

黃石中小學辦學三年後,經白雲區教育局評估,這兩所學校的辦學質量和管理在白雲區均處於中上水平,甚至遠遠超過一些公辦學校。

一名今年執意在黃石中學報名就讀初一的學生家長告訴財新記者,她在黃石花園附近做小生意,這裡的生意人的孩子很多都在黃石中學讀書,並且最後都考上了不錯的高中。 “公辦學校也有差學生,民辦學校也會有好學生。關鍵 是老師要對孩子負責。 ”她說,盡管她家戶籍也在白雲區,但按照地段劃分,孩子的家離學位所在校較遠,這迫使其放棄了公辦學校的學位。

據信孚教育集團提供的資料,黃石中學在白雲區同類民辦學校中,各項指標均排在前列 ;黃石小學的重點升學率連續三年超過50%,2013年升重點中學率更是突破80%。

據黃石中小學方面介紹,這兩所學校的學生多來自有一定經濟實力的白領家庭。這些家長不願讓孩子在戶籍地成為留守兒童,他們希望孩子能夠盡可能地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又沒有廣州戶籍,亦無力支撐孩子前往貴族學校。黃石中小學就成為這些家庭的最優選擇。

黃石小學一名六年級孩子的家長則表示,他是外地戶籍,在廣州從事新聞傳媒行業,家境較好,在孩子身上也花了很多心思,入讀黃石小學更是經過了多方面的考察。他說,他無法評判黃石學校的教學成績,但他特別認同黃石小學“為了孩子整體的人格健康”的教育理念。

對於黃石中小學暫停招生,多名家長表示遺憾。

招投標新政

一個細節不容忽視:1997年,黃石小學在校人數550人,其中免費的地段生為110人,占比20%;黃石中學在校人數300人,其中地段生50人,占比17%。

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效果逐年顯現。到2013年,黃石小學在校人數已增加到792人,但地段生縮減至65人,占比8.2%;黃石中學在校人數增加至899人,地段生縮減至45人,占比僅5.0%。

這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本次被收回重新招投標的其他三所學校。其中一所中學的在校人數為1451人,地段生僅有25 人,占比1.8%。

9月24日,在廣州市人大對廣州民辦教育進行集中視察的座談會上,白雲區教育局局長黃紹桂介紹稱,目前白雲區小區配套的46所民辦學校大多存在戶籍學生少、非戶籍學生多的問題,有些學校戶籍學生甚至不到10%。

“對這類小區配套學校開辦存在一定困惑 :如全部辦成公辦學校,財政難以承擔;如部分辦成公辦學校,在滿足戶籍學生需求外剩餘學位用于收取捐資助學款,又涉嫌違規。 ”黃紹桂稱。

在這次座談會上,黃紹桂建議, “對戶籍學生較少或者長期辦學不規範的學校,公開競投重新確定學校承辦者。學校向政府繳納國有資產有償使用費,承擔該地段內戶籍學生的免費就讀責任,政府則通過購買公辦學位的方式按全區公辦學校生均教育成本標準核算,將戶籍學生的教育成本劃撥給學校。 ”這一建議隨即招致大量批評。廣州本地知名評論員陳揚撰寫評論,毫不諱言道 : “競投!好商業化的一個詞。這不像是政府在購買教育服務,況且辦學不是做生意。為什麼要競投呢?中標的學校須向政府繳納國有資產有償使用費,據說這是一筆巨額的收入。競投者,必然是價高者得。洗牌的結果必定是大大增加民校辦學的成本,最後必然會變成學校為之配套的小區居民的教育支出。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楊東平也在更早時候表示,如果白雲區教育局要將小區配套、普惠型的“公辦民助”學校變為高收費的“貴族學校” , “就是違背政府公共服務基本價值的性質惡劣的問題。 ”黃石中小學的招投標方案,正是黃紹桂的建議的試點。

財新記者獲得一份白雲區教育局下發的關於這五所學校的招投標文件。該文件顯示,中標者需要交納國有資產有償使用費——建築面積每月每平方米20 元,餘地面積每月每平方米10元。

按照文件提供的數據計算,黃石小學一年要繳納國有資產有償使用費186 萬元,黃石中學一年要繳納330萬元。

而這五所學校的國有資產有償使用費總和,大約為每年1000萬元。這筆錢將成為白雲區財政收入的一部分。

據財新記者瞭解,廣州公辦學校的生均成本大約為每人每年1萬元。按照這五所學校2013年的地段生人數計算,廣州市白雲區每年僅需為這些地段生的孩子每年支付352萬元的成本。

若將國有資產有償使用費的成本平攤至每個學生,則黃石小學每人每年要多繳納2300元,中學每人每年要多繳納 3700元。由於地段生將繼續享受免費教育,實際上非地段生為此承擔的教育成本,將遠遠高于這個數字。

輿論高壓之下,這項政策或已被叫停。10月13日,白雲區教育局副局長唐衛民首次在電話中向財新記者提及這一動向,並表示廣東省教育廳已介入這一事件。財新記者隨即向廣東省教育廳發函確認此事,但截至發稿時止,尚未得到廣東省教育廳的回複。

唐衛民稱,招投標被叫停,但新的政策尚未出台。

“將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以黃石中小學為代表的“公辦民助”學校,已經走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

事實上,將“公辦民助”學校轉制,並非廣州市白雲區一地的政策。

2006年,中國各地全面停止審批新的改製學校。2008年,教育部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改製學校清理規範工作的幾點意見》 ,明確提出,對“國有民辦” “公辦民助” “民辦公助”等多種混合制學校,要在明晰學校資產 屬性、學校辦學性質和確保公共教育資源不流失的前提下,或者改為公辦學校,或者改為民辦學校。

有必要回溯一下這項政策出台的背景。上個世紀90年代,兩股潮流在中國教育界悄然而動。除了“公辦民助”這一類擴大義務教育數量的改製之外,還有將優質教育資源推向市場的“民辦公助”類型。

由於優質教育資源短缺,一些大中城市出現重點學校供不應求,甚至上學需要走後門的現象。此後政府出台政策,允許一些公辦中小學進行“辦學體制改革”的嘗試。轉制學校可以名正言順地進行社會集資、向學生收取高額學費。

這就是“民辦公助”的學校。

那時,這一改革使得政府顯著減輕教育支出,並快速地擴大教育資源,也滿足了家長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政府與學校均對此有較高的積極性, “學校轉制”的試驗就逐漸演變為所謂的“名校辦民校” 。

“名校辦民校”導致了諸多負面影響:地方政府轉移了政府應當承擔的提供公共教育的責任,中小學的收費被大幅抬升,高額“擇校費”又造成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之間的差距不斷加大。這些“名校”所辦的“民校” ,依托公辦學校的優質教學資源,與民辦學校爭生源和市場,使真正的民辦學校生存環境變得更加惡劣。在那個年代,公校的民營化和民校的公助性,令一向涇渭分明的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陰差陽錯地產生了部分重合。

讓義務教育回歸其公益屬性,正是2006年初實行的《義務教育法》的核心。

“過去有一句話叫‘人民教育人民辦’ ,把義務教育的很多責任都讓社會來承擔,新的《義務教育法》 ,就把義務教育落實在政府的肩上。 ”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的李連寧如是說。

這正是此後教育部要求清理和規範義務教育階段改製學校的法律基礎。

2009年,廣東省教育廳下發了《關於清理規範義務教育階段改製公辦學校的意見》 ,專門提到義務教育改製學校清理的範圍包括“由發展商用政府減讓的稅費承建的住宅小區配套義務教育階段學校” 。該文件提出,對企業、個人、民辦非企業單位參與辦學、社會資金投入比例大、自聘教師多、恢複公辦學校性質有困難,並符合舉辦民辦學校條件的義務教育改製學校,可轉為民辦學校。

其他實施義務教育的改製學校不得改為民辦學校。

清理轉制學校的行動在中國各地轟轟烈烈地展開。對“名校變民校”的清理,無非是將國有資產與社會資產剝離,對學生的影響並不顯著。然而對承擔了大量隨遷子女義務教育任務的“公辦民助”學校而言,如果轉制變成公辦學校,那麼一大批隨遷子女就無法入學 ;如果轉制變成民辦學校,在繳納大筆國有資產有償使用費的情況下,辦學成本大幅提高,亦會造成部分孩子失學。

楊東平對此評論稱,在中國地方政府仍然無力為隨遷子女提供足夠的公辦學校學位的情況下,讓“公辦民助”學校徹底退出歷史舞台,無異于“將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 。

隨遷子女的痛

根據《中國流動兒童數據報告》 ,廣東省共有義務教育階段的隨遷子女310多萬,遠遠超過中國其他省份。

在廣州,隨遷子女若希望進入公辦學校,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通過積 分入學。這是一項類似于積分入戶的政策,若家長滿足一定的條件,孩子即可就讀公辦學校。但數據顯示,2014年,白雲區通過這項政策就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的隨遷子女,一共只有74人。

對於擁有廣州市近半外來人口的白雲區而言,這一數字無異于杯水車薪。第二,向公辦學校繳納幾萬元至幾十萬元不等的贊助費。這更直接地將那些收入不高的打工者的孩子排除在公辦學校之外。

廣州市教育局局長屈哨兵在9月24 日的座談會上承認, “廣州的民辦學校中的學生有將近一半是非本地戶籍學生,民辦教育承擔了很多外來工子弟教育的任務。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副主任黃周海說,國家已經把義務教育的任務給了“流入地 ” ,隨遷子女的義務教育就是財政應該負擔的。

但種種跡象顯示,地方政府並不太願意為隨遷子女的義務教育買單。

2012年,廣東省財政廳和教育廳曾聯合下發《關於調整完善城鄉免費義務教育政策的通知》 ,明確從2013年春季學期起,在廣東省普通中小學(包括民辦學校)就讀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包括隨遷子女在內) ,全部納入省財政免費義務教育公用經費補助範圍。

這筆補助從2013年起逐年上升。

2014年的補助標準為小學每生每學年950元、初中每生每學年1550元,囊括了義務教育階段的雜費和書本費。

這是義務教育階段的補助首次擴展到隨遷子女。各地依據經濟狀況不同,各級財政的補助比例亦不相同。對廣州市白雲區而言,這筆錢由中央和省財政負擔20%,廣州市負擔48%,白雲區負 擔32%。

自從有了這項補助後,白雲區某民辦學校的校長髮現了這樣一個細微的變化 :原來民辦學校在政府核定的學位之外再多招收一些學生,政府對此並不批評 ;但現在, “超規模招生” ,已成為教育部門對民辦學校考核“一票否決”的硬指標。

比如,此次被納入招投標的五所民辦學校,有部分被視為“違規招生” 。

白雲區教育局在媒體上公開點名 : “積德花園小學核定招收學生數量為828人,但實際招生卻達1046人 ;同德南方小學核定招收學生數量為828人,實際招生卻達925人。 ”一位民辦教育從業者稱,這些民校招生人數超標, “從另一角度反映了白雲區當下外來戶籍人口基礎教育資源匱乏的現狀” 。

一方面是中國地方政府依然不太願意承擔隨遷子女的義務教育,另一方面則是政府極力追求更優質的教育。白雲區教育局曾稱,這些“公辦民助”學校因為收費提高不了,辦學水平也提高不了,陷入了惡性循環,並制約了白雲區民辦教育的整體發展。

這與信孚教育集團的理念背道而馳。信力建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稱,“我們希望讓更多的孩子讀上書,也希望讓他們有更優質的教學環境。 ”他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反問, “誰不想給學生吃肉?但如果連飯都吃不上,為什麼不

讓他們先喝上粥呢?”

財新記者趙晗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6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