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唱反調 富邦、大新採新會計準則


2008-12-29  AppleDaily


 

部份本地中小型銀行將採納新修訂的國際會計準則,把若干按市值計價的可供出售(Available For Sale)證券項目,重列為應收賬款(Loans and Receivables)入賬,料可略為減輕對銀行資本比率的壓力,惟實際作用估計仍然有限。

富邦香港(636)發言人接受查詢時回應,該行會將部份可供出售證券,按新修訂重列為應收賬款,並轉列主要涉及一些在市場上已欠缺活動(inactive)的投資項目。她指此舉非為減輕銀行資本受壓,只是依從國際會計修例進行,而重列項目亦要經核數師及金管局批准。

截至6月底,富邦香港可供出售證券總值154億元。該行剛宣佈,按1供1準則發售優先股的計劃,已獲超額認購0.03倍,大股東富邦金控的優先股持股量佔96.72%,是次行動富邦香港可集資約1.2億美元(9.36億港元),用於加強該行資本基礎及支持未來業務增長。

紓資本壓力穩定派息率

一 名外資證券行分析員指,若將可供出售證券重列為應收賬款或持至到期證券,可紓緩銀行資本因要抵銷按市值計價減值的影響,令資本充足比率免受壓下跌,不致影 響派息比率。大新銀行(2356)管理層較早前曾表示,會將部份可供出售證券,重列為應收賬款。早前首發盈警的中銀香港(2388),據悉沒有採用重列會 計賬目,此舉可能與內地未採取相同會計修訂方式所致,否則中銀香港與母公司中國銀行(3988)在綜合併賬時會出現分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953

何鴻燊引爆大新聞 左丁山


2011-1-28  AD




 

何鴻燊之資產分配,於一月二十五日成為全港中文報紙大新聞,中文評論員仲寫埋解讀、解構,讚何鴻燊好嘢o忝。哎吔,死咯,素來報導本地新聞比較慢半拍嘅「南華早報」,竟於同日爆出猛料,成為全港獨家,中文報紙枉有咁多記者,竟然輸咗幾條街。

「南 早」點解突然咁巴閉,無他者,碰啱何鴻燊之律師樓OLN,幾乎係全洋班,資深合夥人高國峻並非本地人,而係Gordon Oldham,呢位洋人只識向英文報紙放料,話俾「南早」聽,何鴻燊對澳娛之股權轉讓,事前並不知情。高國峻擲下呢粒新聞原子彈,令到澳博股票在當日十點 前本已有按盤價,要立即停牌,亦令中文報紙震動,即刻趕派記者追蹤三太、四太、何超瓊、何超鳳等人,一位大編輯朝早還未瞓醒,已收到電話通知:立即追新聞 呀。

香港富豪家族之家產分配,要鬧出官司,以往多數係家族成員爭產,但陳廷驊仍在生,太太與女兒已經上法庭。何鴻燊仍然在世,有可能與二太 三太及女兒等打官司,認真匪夷所思,諗起嚟,陳廷驊只有一位太太,兩個女兒,好似簡單到極,官司仍然難免,而何生有四位太太,十七位兒女(其中一位已 故),形勢極為複雜,為何生資產之分配而有不同意見,又有乜出奇?

投資C有身家十幾億以上,雖不是大富豪級數,而且正在精壯之年,睇見何鴻 燊嘅資產分配新聞,不禁若有所思,問左丁山點睇?哈,學吓左丁山啦,明知自己銀両有限,已經講明唔會有錢分俾仔女,叫佢哋食自己,投資C話:「唔得噃,個 個都知我有啲銀,要分家產嘅。」呢啲事不理,不知為妙,叫佢去搵銀行成立一個家族信託,等啲專家教吓路先至講,但投資C又話:「信託又點呢,郭家夠有信託 基金,三兄弟仍然有意見噃!」唉,這正是有錢人的煩惱,左丁山冇資格講。香港有咁多富豪,提供大把商機俾律師與銀行信託部,唔怪得一啲大律師發到嘭嘭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47

大新華80億私募迷霧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59165&time=2011-05-14&cl=115&page=all

海航的大新華宣佈募集巨資成功,也招來業內懷疑之聲:這是不是又在「講故事」?
財新《新世紀》 記者 鄭斐

 

  大新華航空一舉私募80億元!這個消息令業界震驚。

大新华平台中究竟装入了哪些资产,亦不为外界所知。童国强/CFP
大新華平台中究竟裝入了哪些資產,亦不為外界所知。童國強/CFP


  這或許正是大新華航空的母公司海航集團希望達到的效果。5月5日,海航集團網站主頁上登出這條醒目的新聞:「大新華航空獲申銀龍盛基金80億元入資」,並稱該基金規模200億元,此次融資「為未來包括但不限於赴香港主板上市等計劃鋪平道路」。

  彷彿是為了回答業界的狐疑,五天後,合作方浙江龍盛(600352.SH)發佈了澄清公告,表明其作為申銀龍盛投資有限公司的股東身份,並稱80億元將在2011年7月15日之前悉數打到大新華航空指定的託管賬戶。其中20億元進入註冊資本,60億元進入資本公積。

  大新華航空原名新華航空控股有限公司,系由海航集團與揚子江投資控股於2004年7月12日共同投資成立的中外合資公司。此番引資前,大新華航 空註冊資本為60.08億元,海南省國資委旗下的發展控股有限公司佔24.97%、海航集團佔23.11%、境外實體Starstep Limited佔9.57%,

  根據浙江龍盛的公告,截至2010年末,大新華航空經審計後的總資產797億元,淨資產194億元,註冊資本60.08億元,營業收入239億 元,淨利潤33.7億元。據此計算,此次大新華航空私募的市淨率為1.23倍,而市盈率為7.13倍。對於重資產的航空行業而言,這樣的市盈率並不算低。

  如此利好消息,並未得到二級市場的充分認可。此次公佈大新華完成80億元私募之後,海航集團的龍頭上市公司海南航空(600221.SH)連續走出幾天的陰線,直至5月10日浙江龍盛發佈公告後,才在下行通道止步。

  海航集團頻繁和複雜的關聯交易、資本運作,被投資圈一些資深人士稱做「在下一盤很大的棋」。海航集團立志要做「吃住玩游購娛一體化」,旗下包括航空、地產、旅遊、酒店、金融等多個產業板塊,自身多元化擴張與資金鏈緊張的矛盾現狀持續了多年。

  「海航一直在講故事,故事多到話題的邊際效用一直遞減。」國泰君安的航空業分析師宋偉亞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正如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曾經對外所言:「誰也看不懂海航。」

誰投資了大新華

  申銀龍盛對於PE界是個陌生的名字。同在重慶兩江新區註冊的一位PE負責人表示對其「聞所未聞」。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金融部門相關人士僅表示:「基金註冊信息不能對外披露。」

  數額如此巨大的單筆股權投資,不僅在私募投資圈頗為罕見,即使將大型項目融資計算在內也算是大手筆。投資方申銀龍盛基金在PE界亦屬新兵,何以擁有如此雄厚之實力?誰是投資者?又為何對大新華青睞有加?

  據海航消息披露,申銀龍盛是一傢俬募股權基金,管理機構為「中央匯金旗下的申銀萬國投資公司和重慶龍盛玖智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下稱龍 盛玖智),申銀龍盛的主要投資方向則為「擬上市的國企、央企,基礎設施、交通運輸以及社會消費等行業」,基金總體規模將超過200億元。

  如果不是申銀萬國四字讓人聯想到了滬上知名券商,這個橫空出世的基金將可謂籍籍無名。

  「我們旗下有這麼大的基金?我沒聽說。」一位申銀萬國證券公司內部人士表示。目前券商參與PE最大、最知名的當屬中信產業基金,亦為PE界翹楚,人民幣基金規模不過90多億元。

  申銀萬國總部相關人士在數小時查詢後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申銀萬國投資公司是申萬旗下的一個獨立法人的控股子公司,你還是問他們吧,這個基金的事情我們不清楚。」

  根據這位人士給出的查詢電話,連日來財新《新世紀》記者多次致電申銀萬國投資公司,但一直無人應答。

  5月10日浙江龍盛的一紙公告,看似為申銀龍盛正本清源,也為誰投資了大新華的問題留下更大的謎團。

  根據公告,浙江龍盛通過持股龍盛玖智成為申銀龍盛基金的管理人,同時有通過持股申銀龍盛基金成為公司型基金的出資人。

  申銀龍盛設立於2011年3月22日,註冊資本1000萬元,其中龍盛玖智出資600萬元,持有60%股權,浙江龍盛出資400萬元,持有40%股權,龍盛玖智的有限合夥人亦為浙江龍盛。

  公告顯示,浙江龍盛對龍盛玖智出資240萬元,佔其當前出資額40%,杭州九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為其普通合夥人。申銀萬國投資有限公司和龍盛玖智為申銀龍盛基金資產「聯合管理人」。

  該公告甚至未確認申銀萬國投資公司在基金管理公司層面的出資。「申銀萬國很可能就是被借個名頭,或是幫助介紹客戶投資。」一位曾介入大新華私募的業內人士分析。

  根據浙江龍盛披露的信息,目前基金募集已進入簽約階段,浙江龍盛及一些國內大型企業,將以增加註冊資本金的形式認購申銀龍盛的股份。

  一位接近大新華的知情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此次大新華私募的主要「兜售」對象是央企或大型國企財務公司,投資者包括航天科技集團旗下的投資控股公司等,但是以信託方式注資。包括中信產業基金在內的一些PE看過大新華,但最終並沒有出手。

  浙江龍盛財報顯示,截至2011年一季度,賬面貨幣資金餘額15.87億元。根據公告,申銀龍盛目前尚處於「簽約階段」,這意味著其他投資人的資金並未到位,且公告並未提及海航宣佈的整個基金號稱200億元的規模。

  80億資金之巨,2個月內到帳,究竟是誰投資了大新華,現在仍然成謎。

第幾輪私募

  「怎麼可能?單筆80億?你確定?」一位私募投資業資深人士在聽到這樣的消息時,深表驚訝。

  對於海航集團而言,類似消息並不新鮮。一位接近海航集團的知情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2008年,海航集團旗下旅業板塊曾啟動一輪私募,擬融資金額高達3億-5億美元,對價則是海航旅業集團旗下酒店控股公司超過40%的股權。

  該知情人士透露,對這一融資項目進行比較深入接觸的投資人,包括十餘家境內外知名PE基金,但最終由於種種原因,融資並未完成。

   一位香港投資界人士則表示,早在2007年,大新華航空曾赴港為H股上市拜訪金融機構,有意在上市前進行一輪私募融資,但結果始終撲朔迷離。

  2010年9月,大新華航空啟動新輪私募融資,擬融資金額達100億元。一位PE投資界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大新華此次募集資金將用於內部重組整合、購買飛機、擴充航線、購買其他優質資產及併購境外航空公司等。

  「這次私募啟動以來,仍然不順利。」一位熟悉大新華此次私募的知情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大新華方面原定的私募完成時間是2011年3月,但實際進展原本並不理想。孰料進入5月,突然發生了一舉完成80億元募資的大逆轉。

  海南航空的業績從2010年開始呈現上升態勢,今年一季度也表現良好。對此,國泰君安的航空業分析師宋偉亞認為,一方面整個航空業進入了上行盈 利週期,另一方面,海航集團為圖進一步資本運作,也有動力釋放業績。但宋偉亞同時表示,海航去年提出了20%的擴充運力計劃,但從今年一季度的情況而言有 所縮水,增長率僅在10%左右。

  多位業內資深分析人士都表示,儘管多年研究海航,但一直感覺很難把握這家公司。「當然,不得不承認,從1000萬元的啟動資金,到現在數百億元的規模,這需要很大手筆的運作。」一位分析人士表示。

  一位業內人士對浙江龍盛的公告直言「疑點多多」。他認為,如此大規模的基金交給一家不知名的基金管理公司讓人難以理解。在他看來,這是海航集團的一則「變相廣告」,「把私募變成公募,弄得天下皆知」,目的還是「進一步融資」。

  2011年3月,大新華私募融資的消息即有放出,但海南航空在A股市場的反應平平。「也就是一兩天的小陽線吧。」某券商航空業資深研究員表示,海航航空今年惟一相對反應較大的上漲表現,是在4月下旬傳出大新華H股上市擱淺、A股整體上市的傳聞之後。

雙退出方案

  「大新華提出了兩大退出方案,」一位接近大新華的知情人士透露,「一個是大新華H股上市方案,另一個是利用A股上市的海南航空反向吸收合併大新華資產,實現在A股的整體上市。」

  「海航(集團)的資金鏈的確一直非常緊張,急需融資。」某航空行業資深研究人士表示。

  2009年7月,海航集團斥重金購買舟基集團旗下金海灣船業50%股權,更名為金海重工。一位券商併購部門負責人表示,海航提出過金海重工的獨立上市,意圖打造一個大新華物流的上市平台,並為未來的整體上市打下基礎。

  2010年,海航集團頻頻出手:1月收購澳大利亞飛機租賃業務;5月收購兩家快遞公司;10月,收購挪威GTB投資公司和海洋重型運輸公司,並討論增資聯訊證券等;12月,海南航空發佈董事會決議公告;15億元增資海航國際旅遊島開發建設公司;15億元增資新華航空;投資4億元成立擔保公司等。

  2011年4月,海航集團與漢鼎資本合作成立私募基金,總額高達50億元,重金發力物流業。

  一連串令人目不暇接的資本運作,海航集團需要給投資人、合作方一個清晰的願景:如何退出實現回報?

  大新華平台中究竟裝入了哪些資產,亦不為外界所知。「這些不能講,因為這涉及整個上市方案。」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對此類問題諱莫如深。

  大新華在2010年11月時的私募材料顯示,大新華私募裝入資產的標的包括航空主業、地產板塊和金融板塊。其中航空主業承諾整合包括海南航空、 祥鵬航空、天津航空、香港航空、西部航空、首都航空等航空業資產,地產板塊則包括大英山地塊、海航曲江新城等航空地產,金融板塊主要是天津渤海租賃股權以 及其他金融租賃公司的參股。

  一位曾接觸大新華私募的業內人士表示,核心資產仍是目前持有的41.6%的海南航空股權,而地產和金融租賃業務,「目前很難看出收益性」。

  他同時透露,2010年10月大新華新輪融資啟動時,除海南航空股權外的其他金融資產、土地和金融資產都並未裝入,新的大新華實體甚至並未成立。

  一位海航航空板塊的知情人士亦確認,承諾整合的首都航空資產至今尚未裝入大新華。

  在去年底的計劃中,大新華預計今年3月完成私募,年底前完成H股上市。中國證監會國際部有關人士表示,大新華H股的上市文件從未正式報送到證監會,能否通過,要看材料的具體情況。一位航空業資深研究人士表示,「現在投資大新華還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本刊記者張冰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96

收集大新系等待倍升(一) 市場先生自語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18.html

記憶之中, 每隔一段時候本地銀行股便有私有化或收購消息或傳聞, 吸引市場人士追逐尋寶遊戲而推高一眾"買少見少"的本地銀行股股價. 然後, 隨著尋寶熱冷卻, 本地銀行股的股價也漸漸回落. 這個循環模式每隔一段時間就重複一次. 筆者認為與其等到本地銀行股有異動才去高追, 不如趁市場情緒冷淡, 股價低迷時收集本地銀行股, 然後耐心等待下一次尋寶遊戲的到來. 於投資市場追逐潮流通常最終反被潮流拋棄, "人棄我取, 人取我棄"反而才是致勝之道. 筆者認為大新系, 包括440大新金融以及2356大新銀行, 以執筆之時的股價21.55元以及7.37元計算, 未來穫得一倍回報率的機會很高, 當然, 需要一些耐性. 仍然是那一句, "夠韌, 就有驚喜".

大新銀行截至今年6月底上半年股東應佔溢利5.58億元, 同比增長10.1%, 每股基本以及攤薄盈利均為0.46元. 當中, 聯營公司重慶銀行為集團貢獻稅前利潤高達1.55億元, 同比大增47.15%. 不過, 銀行股和保險股一樣, 經營表現不能單單只看當期損益表, 還要看主要構成是可供出售證券的其他綜合收益(OCI), 期內集團扣除稅項後的其他綜合收益為1.99億元, 按年下跌9.97%. 平均總資產回報率由去年同期的0.9%下跌至0.8%, 平均股東資金回報率也由9.1%下跌至7.6%. 集團已經於9月21日派發中期息每股0.08元, 每股資產淨值則大約為11.48元.

期內淨利息收入按年微跌2.5%至9.71億元, 筆者留意到集團利息支出大增87.4%, 遠超過利息收入的增幅(18.2%). 同業存款競爭加劇, 存款定期化相信是利息支出大增的主要原因, 定期存款佔比由去年底的70.7%上升至74.5%. 淨息差由去年同期的1.87%大跌35個基點至1.52%. 淨服務費及佣金收入則按年增長10.7%至2.04億元. 當中, 信用卡業務收入增加1724.6萬元. 集團持續致力發展財富管理業務, 證券經紀及投資服務佣金增加1634.4萬元, 零售投資基金及受託業務收入增加1260.6萬元.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09

收集大新系等待倍升(二) 市場先生自語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25.html

此外, 自營交易轉虧為盈, 淨買賣收入有1.04億元. 當中, 表現最出色的是外匯買賣, 相關淨收益增加1409萬元, 交易證券組合以及買賣用途的衍生工具組合則由去年虧損7,968萬元轉為盈利385.4萬元. 營運支出按年增加13.8%至7.33億元, 主要原因是受通貨膨脹以及業務推廣影響, 導致僱員薪酬及福利支出大增7,011萬元或18.74%, 成本對收入比率因而由去年同期的54.4%上升至56.6%.

值得關注的是貸款減值虧損及其他信貸撥備按年大增145.5%至8,543萬元, 當中, 個別減損撥備由去年的回撥1,226萬元轉為淨支出1.03億元, 主要和商業銀行業務的一些不良貸款有關. 截至6月底, 集團客戶貸款總額為812.57億元, 減值貸款餘額則較去年底大增2.21億元或1.21倍至4.03億元. 減值貸款比率因而由去年底的0.25%大升至0.5%. 貸款減值儲備(LLR)則較去年底增加12.42%至4.45億元, 撥備覆蓋率由去年底的217%下降至110%. 受抵押品保障的比率亦由去年底的78.8%下降至77%, 顯示承受的信貸風險有惡化趨向.

截至6月底集團核心資本為97.45億元, 較去年底增加12.64億元, 主要受惠於保留盈利以及供股籌集增加的股本, 核心一級資本充足比率由去年底的10.2%提升至10.9%. 至於總資本充足比率則去年底的16.3%下跌至15.6%, 主要原因是集團於期內全數贖回及償還一筆總值1.5億美元的次級債務.

本地銀行面對的挑戰包括資金與經營成本上升, 淨息差收窄, 資產質量惡化導致信用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 不過, 大新銀行以現價7.37元計算, 市帳率只有0.64倍, 預期今年全年派息每股0.3元, 預期股息率4.07%, 屬進可攻, 退可守之選, 現價買入幾乎可以穩坐釣魚台, 需要的只是耐性.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10

大新華物流「遲付租金」背後:航運陣線收縮謀輸血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22/yNNDE3XzM4MTYyNA.html

最近一段時間,大新華物流每天都要與幾家不同的海外船東溝通和協商,希望能將市場高位時簽下的高價租船租金有所降低或者延緩支付。

這些租船合同,大多是金融危機前海運業處於繁榮時期簽訂的。當時,一艘17萬噸的散貨船租金最高達到每天12萬美元,而現在卻只有兩萬多美元,這令包括大新華物流在內的很多簽訂中長期租船合同的航運企業無法承受。

一邊是租金居高不下,一邊卻是運價「跌跌不休」,航運企業正在經歷金融危機以來持續漫長的冬天,這對剛剛進入航運業三四年的大新華物流來說,感受更加明顯。

延付

最近幾天,有海外船東稱,大新華物流拒絕向船東支付船租,部分船東因此扣住了租給大新華物流的船隻,以保護自己的利益。

大 新華物流總裁李忠對記者指出,延付租金的情況的確存在,主要涉及大新華物流在航運高峰時期租下的約10條干散貨船,當時公司訂購時的長期合同最高租金達每 天5萬美元,而現在市場上最低租金只有6000美元,因此公司希望與船東商談適當下調租金費率,但並不會拒付租金,現在也每天都在安排陸續的租金付款。

事實上,在近兩年的航運低迷期,拖欠船費、延付租金的航運企業時有出現,由於此前簽訂的租金太高,而目前的運價太低,到付的船一下水就會虧損,很多合同根本執行不下去。

收縮

這正是在行業低迷期進行「抄底」的大新華物流所面臨的行業現狀。最近幾年來,通過多項兼併收購與合資合作,大新華物流旗下已經迅速囊括了包括集裝箱、干散貨在內的多家海運公司和造修船企業,不過至今還未能迎來航運業的復甦之機。

「現在這個階段,我們對新的收購會比較慎重,內部也開始進行調整,比如暫時不會再訂新船,到期的船也不再續租,同時對一些無法盈利的航線也進行了縮減。」李忠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本 月初,大新華物流就將開通不久的美西航線暫停運營,把運力集中在日本、東南亞等近洋航線及沿海內貿集裝箱和干散貨等優勢航線。而這也是很多航運企業正在做 的事情,由於貨量下滑和成本高企,今年以來已有14條泛太線遭撤線,而中海集運一位高層對記者透露,公司也在考慮暫停一條歐洲航線的運營。

整合

在收縮和調整的同時,航運板塊也需要更多資金輸血。對此,李忠對記者透露,目前公司正在通過銀行融資和發債等多種外部融資方式,儘量籌集更多的現金,幫助航運板塊度過持續的低迷期,此外,海航集團也計劃對大新華物流進行增資。

大新華物流一位高層也對記者透露,目前,大新華物流的負債率在70%左右,上半年接近80%。而航運板塊在資產規模和收入規模上佔大新華物流的比例只有20%,公司旗下的業務板塊還包括綜合物流、航空貨運以及快遞、碼頭等。

目 前,大新華物流還在籌建一家新的集團,旗下將整合此前大新華物流通過新建和收購而來的快遞企業、物流資源,公司還是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第一批獲得者,並陸續 收購了農產品、有色金屬、鋼材、漁業和鮮花等交易中心,這些也將會整合進這家新集團,以實現供應鏈配送和電子商務的結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75

[舊日新聞]大新銀行借殼工商銀行上市



1987年,大新銀行向宣佈向香港政府收購工商銀行,作價不超過5.5億,並藉以取得其上市地位,這是大新銀行最初的資本嘗試。

大新銀行成立於1947年,當時由王氏家族控股,當初只屬一家家族的小型銀行,王守業於1983年接任大新銀行的主席後,銳意發展,因為他們經營保守,財力尚算不錯,在銀行危機下,還可穩坐釣魚船,並可以乘勢壯大,於是收購規模更大的香港工商銀行。

香港工商銀行不是現在的中國工商銀行,兩家是不同的銀行,後者於新中國改革開放後的1984年方成立,主要是用來支援工商業發展,後來變成一般性國有大型商業銀行。

至於前者,根據維基的資料,這間公司在1917年成立,最初只為孫中山與華僑聯絡的一個機關。1919年以後,該行在總經理薛仙舟的主持之下,業務有了較大發展,除從事一般銀行業務外,經營重點放在接受海外華僑滙款上,但是這家公司管理班子欠缺,只是依賴薛仙舟的領導能力,在其於1930年去世後,工商銀行的業務受到外資銀行的排斥打擊,經營驟然低落,加上經營滙兌業務失敗,被迫停業倒閉。

在1960年代初,工商銀行經重組再次復業,改為香港工商銀行,後更成為當年於1955年成立、香港第三大華資銀行海外信託銀行的子銀行之一,並已經掛牌上市。後來因為海外信託銀行受到1979年後葉樁齡支票輪騙局關係,因為葉樁齡利用騙局所得資金投機炒作失利,導致銀行虧空甚多,至1982年壞帳已經隱瞞不下去,復加以創辦人張明添驟然逝世,其子張承忠及母親吳輝蕊與海外信託另一位主要股東、也是恆隆銀行的主要股東莊清泉不和,最終兩間銀行拆夥,這一次的股東失和,更為未來的失控埋下導火線。

張承忠後來因為發現假帳實在太大,故此利用造假帳的手段,把銀行的財務情況美化,以逃過被調查。不久,因為當年香港謝利源金行推出的「千足黃金積存計劃」,顧客可以以現價即時購入金飾,但當時因為這家金行收到客戶現金後,並無即時購入黃金,結果金鋪需要負擔的風險,如果金價上升過快,購入的金價大幅上升,但訂立合約時的金價仍是較低的金價,會造成重大的虧損,結果在1982年,每兩金價在一天內上升1,500元,終使其資金周轉不靈創閉。

因當年有傳恆隆銀行和這金行關係密切,有顧客拿出該金行的兌換券要求恆隆銀行賠償,但恆隆銀行拒付,結果造成恆隆銀行擠提,2日之內,被提走的款項接近1億元。幸而渣打銀行和中國銀行發表聲明,全力支持恆隆銀行,擠兌風潮暫時平息。

但兩個月後,和恆隆銀行關係密切的大來財務也發生問題,因此恆隆銀行的清償能力再次受到質疑,但當時仍未倒閉。直至1983年9月,因渣打銀行發現大來銀行的壞帳實在太大,故對恆隆銀行的一張支票遭到了渣打銀行的拒付。香港政府為避免觸發金融危機,動用外匯基金全面接管了恆隆銀行,結果發現了重大的壞帳。

因恆隆銀行和海外信託銀行的關係也是密切,危機也逐步來到金字塔的頂端,周轉問題開始影響海外信託銀行的穩定,不久為解決周轉問題,於是海外信託銀行出售旗下的華人銀行,更聲稱亦會出售工商銀行。但事情已來到不能解決的地步。1985年6月6日,港府突然宣佈,海外信託銀行因「無法償還債務」停業兩天。之後,港府宣佈接管海托銀行。支票輪事件由此曝光,支票輪導致的壞賬已經達到9000萬美元,即約7億元。香港政府接管海外信託銀行之後,亦一同接管了香港工商銀行,並發現大量逾31億的壞帳,並為銀行注入40億元供營運之用。最後恆隆銀行和海外信託銀行在1989年及1993年出售予國浩集團(53)旗下的道亨銀行,道亨銀行最後被新加坡發展銀行(DBS)於2001年收購,後來以上銀行和新加坡發展銀行在1998年收購的廣安銀行合併,成為星展銀行(香港)。

請回大新銀行收購香港工商銀行方面,當時大新銀行只有14間分行加1間海外分行,收購擁有23間分行的工商銀行後,實力驟增1倍以上,並由一家私人儲蓄銀行,變成一間上市的儲蓄銀行,並把資產負債併入,融資渠道更形擴大,但仍保留其銀行牌照,名稱則變成大新金融集團。其後該銀行牌照於1994年被和建設銀行(939)購入40%,易名建新銀行,在1998年建設銀行又購入30%,至70%,成為該銀行大股東,至2002年,建設銀行購入建新銀行所有股權,正式改名為建設銀行香港,並收購美國銀行於香港之業務,這是後話。

上市後不久,雖遇香港股災,但當時日本國力受股市和地價泡沫增強,銳意向國外發展,故亦引入兩家日本機構,日本三井信託及住友保險,以加大資本實力,於是又進行另一輪收購永安銀行。永安銀行就是由永安百貨(289)家族創辦,但其後因放貸予家族人士,但收不回借款,造成壞帳,最終被恆生銀行取得控股地位,並被接管,但恆生銀行並無把之融入自己的體系,不久即出售予大新銀行,大新銀行的處理方法亦和收購工商銀行一樣,即保留其銀行牌照,但併入其資產及負債。

在1997年,永安銀行和另一家英國私人銀行Abbey National Bank 及挪威家族銀行、現為法興的一部的Hambros Bank 合作,改組為一家私人銀行,稱新安私人銀行,持有51%股權,但在2000年8月,大新銀行又收購私人銀行的資產及負債,並把它改組成另一間零售銀行豐明銀行,是網絡銀行品牌。在2002年,Abbey National Bank出售大新私人銀行24.5%股權予大新銀行,改由大新銀行持有75.5%股權。不過豐明銀行最終都是敵不過大潮,在2010年及2011年所有分行被融入大新銀行,只剩下位於大新銀行總部大新金融中心的寫字樓。

大新金融集團在融合工商銀行及永安銀行的精華後,改組成大新銀行於2004年上市,次年則大舉發展,收購怡泰富財務及澳門商業銀行,取得財務公司及澳門業務。2007年再購入重慶商業銀行17%股權,打開中國內地市場。經過多年的資本運作,大新銀行由一家小型家族銀行,變成兩家上市公司的金融集團,近年業務不斷創高峰,成為自1980年來華資銀行的奇葩,所以只要有眼光,有耐性,慢慢成功就屬於你的。

延伸閱讀
1. 大新銀行集團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6%96%B0%E9%8A%80%E8%A1%8C%E9%9B%86%E5%9C%98


2. 工商銀行 (香港)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6%99%E6%B8%AF%E5%B7%A5%E5%95%86%E9%8A%80%E8%A1%8C


3. 永安銀行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0%B8%E5%AE%89%E9%8A%80%E8%A1%8C

4. 豐明銀行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1%90%E6%98%8E%E9%8A%80%E8%A1%8C


5.Hambros Bank
http://en.wikipedia.org/wiki/Hambros_Bank

6.Abbey National
http://en.wikipedia.org/wiki/Abbey_National

7. 大新銀行收購故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618/02356/CWP112_c.pdf


8. 中國工商銀行歷史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1016/01398/CWP113_c.pdf


9.購入怡泰富財務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629/LTN20050629039_C.pdf


10. 購入澳門商業銀行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804/LTN20050804016_C.pdf


11. 購入重慶商業銀行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1222/LTN20061222042_C.pdf


12. 海外信託銀行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5%B7%E5%A4%96%E4%BF%A1%E8%A8%97%E9%8A%80%E8%A1%8C


13. 解密香港廉政公署
http://books.google.com.hk/books?id=riEilXsdEwgC&pg=PA64&lpg=PA64&dq=%E6%B5%B7%E5%A4%96%E4%BF%A1%E8%A8%97%E9%8A%80%E8%A1%8C%E5%BC%B5%E6%98%8E%E6%B7%BB&source=bl&ots=JMbL2uy8Ys&sig=OCMv4O7J8mN1feSdMZEA-aUrhUg&hl=zh-TW&sa=X&ei=txAaUtGbNsiviQfIr4G4Dw&ved=0CEYQ6AEwBA#v=onepage&q=%E6%B5%B7%E5%A4%96%E4%BF%A1%E8%A8%97%E9%8A%80%E8%A1%8C%E5%BC%B5%E6%98%8E%E6%B7%BB&f=false

14.《香港金融業百年》讀書筆記:80年代香港銀行危機 - Rick 信璞上海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39438#

15.道亨銀行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1%93%E4%BA%A8%E9%8A%80%E8%A1%8C


16. 傳奇過江龍 賣道亨勁賺三百億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2125

17.香港商戰風雲錄
http://ncs.xvna.com/yd78283-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789

兩大新盤工廈鬥明渠


2013-08-29  NM  
 

 

樓市沉寂大半年、幾乎餓暈的經紀,終迎來兩個「救命」新盤。上週五,新世界(17)元朗盤溱柏率先開價,以最低二百五十萬的入場費做招徠。蟄伏多時的長實(1),翌日突擊推出荃灣蚊型盤昇柏山,以「荃灣樓平過元朗樓」開價,擺明搶客。發展商開價表面略平過同區二手,但經紀聽後都「無晒表情」,皆因兩個均非「筍盤」,但又無「筍價」,甚難搵食。本刊從位置、配套等比併兩個新盤,發現各有「特色」。其實發展商不肯劈價,皆因第四季還有逾萬伙新盤應市,屆時才是真正的廝殺戰場。現時買家入市前要先睇全相,切忌心急入錯貨。

慣性叫高開低﹑主動出擊的長實,這次賣樓部署明顯不同。昇柏山早在兩個月前,已獲批預售樓花同意書,但長實一直歎慢板,遲遲未為今年新盤開齋。直至上週一,新世界的溱柏上載樓書為開盤打響警號,長實才向代理放風,由零速轉全速。一名區域經紀當時滿心期待道:「昇柏山得四百零二伙,位置又唔好,好難有noise,黐住溱柏嚟開,玩截擊,長實最鍾意,次次都會低開嘅!」兩盤開價相近,扣除各項優惠後,溱柏首批價單平均呎價為八千四百七十四元,昇柏山則為八千七百九十二元。但是,若買家以為比較呎價,荃灣盤比元朗盤抵買的話,就大錯特錯。本刊比併兩大新盤,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交通:鬥吊腳

兩個新盤都位置吊腳。座落荃灣國瑞路的昇柏山,與最近的港鐵大窩口站,最少要步行十分鐘,而且沿途無遮無擋,正是「好天曬落雨淋」。國瑞路兩旁緊貼的是工廠、凍倉,貨車來往甚多。該路位置偏僻,僅得兩架巴士往來梨木樹及葵芳等周邊區域。至於溱柏,隔涉程度更甚。樓盤所在的公庵路,是元朗區的新發展區,現時只有新地發展的原築一個屋苑,周邊盡是村屋及寮屋,步行至市中心大馬路的輕鐵站,最少要二十分鐘。沿着水渠步行至較近的朗屏西鐵站,則要半小時。現時,僅有一部綠色專線小巴途經樓盤去市中心,但想搭車也要考耐性,因為小巴班次雖密,惟之前會先經過四、五條村,經常客滿,等上三、四班車才有位是等閒。位置吊腳,最影響是生活購物配套。昇柏山是單幢樓,沒有商場,附近的填肚選擇主要是工廠食堂,不然就要專程搭車到附近公屋屋邨商場及街市。溱柏離元朗市中心更遠,但樓盤擁有約六萬呎的商鋪面積,未來有店鋪進駐後,應不愁日常生活用品。

景觀:鄰近地皮勢起樓

昇柏山被工廠「夾實」,向北單位望上葵涌,已是最好景,向南望到已停辦的葵涌公立學校,但該處已規劃成可建九十米高樓的政府用地。而且,活化工廠政策令附近充斥變數,國瑞路一帶已規劃成住宅戊類用地,當中新地已獲批在縉庭山對面改建住宅;而劃作綜合發展區的同珍醬油廠,亦擬建住宅及酒店。景觀影響多大仍未知,但工程展開後,肯定先「食塵」。新世界的溱柏,最大特色是樓盤與欖喜路之間的巨型明渠,由於環抱着屋苑的外圍,宛如「護城河」。住在附近幾十年的寮屋街坊周姑娘表示:「以前係細渠,年年都氾濫。早幾年先建成呢條大明渠,咁大條渠無蚊就呃人嘅,入黑我起碼點三個蚊香呀。」樓盤最靚景是向南單位,由於樓盤基座高過十米,低層亦可望穿南邊的村屋,視野甚為廣闊。不過,向北單位,尤其是第一至三座,會與隔籬的原築「打個照面」;另一面向西的單位,現時看似開揚,但緊貼的地皮已被新世界收購,並已被規劃為住宅甲級用地,他日起樓也是預計之內。

間隔:長實怪則盡出

長實計到盡的「奇則」向來令人驚嘆,近年的招牌作「棺材房」、長窗台、長走廊,盡收於昇柏山的三房單位。分布於左右翼A及B室的三房單位,有一個約七呎乘三呎的「棺材房」,緊貼客廁。長實於示範單位內,打通「棺材房」及隔壁客廁的牆,把「棺材房」改成淋浴間,充滿「創意」,但怎樣華麗粉飾,也改變不了客廁為無窗「黑廁」的事實。昇柏山另一絕,是三房單位的主人套房,房內的窗台長達七呎一吋,但卻與對面另一單位的套房窗戶「對到正」,相距近十呎。不拉窗簾,房內風光一覽無遺,毫無私隱。為遮醜,長實把示範單位的主人房窗戶以窗簾密封,把窗台改成疑似衣櫃。另外,每個單位一入大門口,就有條長長走廊,戶戶有份。 溱柏較少花巧,但大部分單位同樣有黑廁。另外,四房單位的書房窗口,對正廚房及工作平台,開窗易有油煙走入屋。參觀過示範單位的元朗居民蔡先生說:「間隔OK,但好多橫樑,好似主人房預留放衣櫃個位,橫樑約兩呎,唔夠實用。」

用料:溱柏小勝

呎價相近,位置同樣吊腳,套配及景觀又半斤八兩,買家可再比較兩者的用料。溱柏用料較有誠意,全部單位均送以往只有豪宅大單位才有的焗爐,與煮食爐一樣,都是德國牌子Miele。昇柏山送的爐具是英國品牌BAUMATIC,銅鑼灣專門店的零售價僅千五元,而溱柏送的Miele爐具零售價達一萬五千元,價錢相差十倍。抽油煙機方面,溱柏依然是Miele,但昇柏山卻是名不經傳的TEKA。隨單位附送的雪櫃,昇柏山用BAUMATIC,溱柏則是歐洲品牌Gorenje,算是打和。廳房的分體式冷氣機,溱柏及昇柏山則分別以「東芝」及「開利」應客。總結電器用料,溱柏小勝一仗。間隔用料方面,睡房門及儲物室門都以溱柏較為「重手」,用上隔音效果較佳的實心門,單位附送不銹鋼晾衫架,算是較為細心。

尾季勢劈價

綜觀兩個新盤,均非「一線」貨色,明顯是發展商試水溫之作。無論新世界還是長實,開價仍然死撐企硬,貼近同區二手盤。為免趕客,便透過提供優惠,「鬼祟」減價。現時,昇柏山及溱柏均向即供付款的買家提供百分之七的樓價折扣,而其他新盤貨尾,即供折扣僅百分之三至五;另外,買家只要填表成為長實「Club Lifestyle」或新世界「New World Club」會員,便可額外減多百分之三的樓價。換言之,兩盤即供價較開價平足足一成。「Club Lifestyle」更為長實上週五匆匆宣布成立。港大房地產及建設系主任鄒廣榮認為,發展商不直接減價,而是增加優惠,可以按市場反應,隨時將真正價錢加減,「咁樣做喺策略上較有彈性,亦係而家發展商摸唔通後市嘅試水溫手法。」他指出,因為一手新例監管及辣招所限,發展商難以再如以往營造市場氣氛,更重要是再無大陸客去盲目承價,而下一季又是發展商追業績的「死線」,故新盤售價的下調壓力只會愈來愈大。城大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亦贊同,現時發展商只是死撐住樓價,到第四季發展商的財政壓力將愈來愈大,尤其是賣樓目標定得高的發展商,始終要向股東交代,「現在試吓價先,到真係多大盤開,競爭大時,才直接減價。」事實上,發展商推盤勢頭才剛開始,第四季才是真正的殺戮戰場。身兼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的會德豐(20)副主席梁志堅,早前坦言,下半年多個大型新盤將會推出市場,開價上有壓力。「每個發展商都會按自己嘅承受能力,急嘅下調少少都唔出奇。」現時待批售樓紙的二十多個項目,及已批出的屯門瓏門二期和東涌五十五B區合計,有逾一萬伙可望今年內推出。根據各發展商公布的賣樓目標,以長實的三百億大計最有壓力。更甚是,長實今年首八個月,在本地只清貨尾套現廿億多,而計其正申請售樓紙的項目,包括大埔鳳園嵐山、荃灣西站環宇及日出康城三期項目,已逾四千七百伙。向來帶頭劈價的長實,為達標套現,必定再使出撒手鐧。

小知識元朗呎價直逼太古城?

元朗新盤呎價貼近一萬,沙田第一城、居屋小西灣景欣花園、公屋大埔太和邨等,呎價又是一萬。「以往太古城呎價一萬,大家會預期到沙田第一城個價係按此打個六折、七折,屯門、元朗、天水圍就得一半。但因為加入實用率呢個因素,呢啲概念都模糊了。」每日對着五十大屋苑數據做分析的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周滿傑表示。這是因為太古城實用率高,售價除以實用面積後,實用呎價顯得較低;而元朗新盤實用率低,相對實用呎價便顯得較高,結果出現「區區一萬」的現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28

統領當今全球經濟的十大新趨勢(上)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765

很難簡短的說清楚如今世界經濟的現狀如何,但有一些大趨勢已經開始悄悄改變。大西洋月刊總結了以下當今世界上正在改變的十大趨勢。

1)舊趨勢:太陽能費用高,只能依靠補貼存活下來

新趨勢:太陽能價格便宜,對老產業造成衝擊

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一直有一種說法——太陽能是價格昂貴而且沒有什麼效果的投資,只是因為政府的全力補助才得以維持。但是每一種說法大概總會迎來過時的那一天,對於太陽能來講,如今就是改變這種說法的時候。從吉米·卡特宣誓就職總統到如今,太陽能電池的價格已經下跌了99%,而且這種下降趨勢並沒有放緩的跡象。

此外,安裝費用和土地成本也在下降。這意味著,在亞利桑那這樣陽光充足的地方,即使沒有政府補助,太陽能也已經能夠和化石燃料電力相競爭了。

事實上,在屋頂安裝太陽能板已經非常普遍,公用事業公司正在試圖徵收太陽能稅來用於維護電網。太陽能即將開始製造一場新的能源革命,但大多數人都還沒有抱以足夠的關注。

2)舊趨勢:美國的拉丁化

新趨勢:美國已經開始「亞非化」

墨西哥移民熱潮已經結束了。墨西哥經濟的改善、生產力的缺失,加上美國生產力過剩和強制實施的一些禁令,已經讓2008年以來的墨西哥向美國淨移民數量降至零甚至負數。

取而代之的是誰呢?大量的亞洲人開始湧向美國,他們以每年50萬左右的速度向美國遷徙,亞裔美國人所占人口比例已經達到了6%。

大部分研究表示,移民有利於經濟發展,所以這對於美國來講是個好消息,尤其是很多來自亞洲的移民都是具有高技能的人群或者創業者。

3)舊趨勢:中國人口膨脹

新趨勢:中國人口迎來「蕭條期」

2012年,中國的適齡工作人口下降了345萬。換言之,去年中國減少的工作人口數量相當於黎巴嫩一個國家的人口數量。而今年,中國工作人口的減少規模還會更大,且這樣的下降趨勢會一直持續到2030年左右。

這意味著中國看似取之不盡的廉價勞動力,將比人們預期得更早被耗盡。即使廢除計劃生育政策也不會導致中國出現嬰兒潮。

雖然這種人口收縮不會對中國龐大的勞動力規模造成太過劇烈的衝擊,但是這會使得更多的投資被吸引到其它的貧窮國家去,從而導致中國一些行業的價值鏈急速升高,催生出「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

4)舊趨勢:美國二氧化碳排放量飆漲

新趨勢:美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直線下降

這一新趨勢部分可以歸功於經濟停滯不前,但主要還是要歸功於天然氣產量的激增。唯一沒有簽署京都協議書的大國美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了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低位,預計今後該指標還將繼續下降。

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還在繼續飆升,而中國成了如今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國。

5)舊趨勢:大學越來越重要

新趨勢:大學已經不如從前那麼重要了

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人生活中的一個真理就是:如果你想找到一份好工作,就去讀大學吧。那時候上大學能夠帶來的收入增量也的確可觀。

但過去十多年中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上大學能夠帶來的收入增量似乎已經停止上漲了。雖然大學依然很有價值,但是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它的價值並沒有隨著年月的積累而增加。這可能是為什麼去年美國大學招生人數下降的原因。預計這可能會給大學學費和學生貸款的上升勢頭製造一定的阻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151

統領當今全球經濟的十大新趨勢(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771

全球經濟的一些重大趨勢已經隨著時間的推移悄悄改變,從能源到人口,從政府債務到經濟增長動力,這些新的趨勢將決定接下來數十年的全球經濟變化及格局。

請參閱本系列第一篇張 統領當今全球經濟的十大新趨勢(上)

6)舊趨勢:開車的美國人越來越多

新趨勢:在美國,開車的人將越來越少

還記得汽油1美元一加侖的時代嗎?那已經是很久遠的時候了。如今汽油價格總是保持在4美元一加侖上下,美國人也開始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了,即使失業率在下降,但開車的人也還是越來越少。與此同時,軌道交通開始發達起來,1998年至今,美國鐵路公司增長了55%。

7)舊趨勢:美國醫療成本飆升,繼而導致赤字急速擴張

新趨勢:醫療成本增長開始放緩,赤字規模也緩慢擴大

高昂的醫療成本和國家債務把美國經濟壓得喘不過氣。但今後這部分的增長將不會如我們想像中那樣快。

醫療成本的上升依然會快於經濟增長速度,但是比較起之前的水平,還是會放緩的。這可能要歸功於奧巴馬醫改法案未來的實施、醫療創新以及經濟衰退。

同時,醫療部門的就業比例終於開始下降。而從2009年開始,這部分赤字已經下降過半。當然,對於那些認為緊縮措施會傷害美國經濟的人來講,這可能是個壞消息,但是那些擔憂美國債務問題的人們還是可以鬆一口氣了。

8)舊趨勢:金磚國家逐漸征服世界

新趨勢:中國成為金磚國家中唯一一個還未遭遇重大阻礙的國家

金磚國家即指那幾個新興起來的超級經濟體,在過去一段時間內逐漸追趕老牌帝國,如美國、歐洲和日本。但是俄羅斯、巴西和印度都相繼撞牆,經濟增速已經放緩至2%-3%,與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速差不多。而中國是堅持下來的最後一個金磚國家。雖然也經歷了溫和放緩,但經濟增長仍維持在7.5%左右。從前我們談論一個新經濟秩序的興起,現在我們可以只談論中國的崛起了。

9)舊趨勢:主動式(Active)基金管理統領金融世界

新趨勢:被動型投資(Passive)將主導金融世界

金融產業中賺錢的頭號方式就是從人們手中收取資金管理費用。養老金、共同基金、對沖基金和捐贈基金都是如此,你攢的錢放在他們手裡都要付出層層的手續費。而且這些基金還不能全都擊敗市場。但是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把財富投資到被動基金中。

被動基金是指以某種市場理念知道投資,而不是把錢投進去猜測別人會怎麼投。貝萊德(BlackRock)和Vanguard等公司的那種ETF就是近幾年湧現的主要被動型基金。一些養老基金也在轉向成被動型基金。

10)舊趨勢:中國持續增持美國國債

新趨勢:中國開始拋售美國國債

美國似乎已經把自己抵押給了中國。作為美國的最大債權人,中國現在正在開始拋售美國國債,而不是像以前那樣不斷地買入。事實上,美國的第二大債權人日本也在做同樣的事。

那麼現在是誰在購買美國國債呢?是普通的美國人。大部分的美國債務是美國人自己對自己的負債關係,而不是對外國人,這一點越來越明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1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