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未壯先老?Facebook模式隱憂頻現

http://www.eeo.com.cn/2012/0428/225668.shtml

經濟觀察網 郝大秦/文 離預定IPO時間——5月中旬——不足一個月的時候,Facebook提交了一份不好看的業績報告。他們本年第一季度的營業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5%, 但比上年最後一個季度下跌了6%;一季度的利潤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2%,與上年最後一個季度相比更是下跌了32%;儘管他們的活躍用戶數量比去年同期增加 了33%,從6.8億漲到了9億。

難道Facebook也要演出上市就變臉的戲碼?從他們的商業模式來看,這種危險還不小,簡單分析一下他們的收入支出情況就能看得非常清楚。

Facebook的商業模式直到目前還是靠流量賣廣告,然而社交網站流量的商業價值卻往往是邊際遞減的。首先來自老用戶的使用流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後 邊際價值為零,因為消費能力就那麼大,每天在Facebook上多呆一個鐘頭並不會讓你的錢包更鼓。而來自新用戶的使用流量的基礎價值則不如老用戶,因為 從7億到9億的用戶增長已經主要發生在歐美發達國家之外,這些新增加用戶的消費能力恐怕一撥不如一撥,即使Facebook能打開非英語文化的新興市場, 也只能讓這個下行趨勢放緩,不可能逆轉。

用戶增加,收入減少。這種局面被Facebook歸結為廣告收入的季節性下降,但去年同期並未出現類似情況。除去經濟大勢的背景因素外,恐怕造成這 個局面的主要因素還是新增客戶商業價值的下降,而非季節性的週期因素。其實每個將潛在用戶開發殆盡的企業都得面對這個問題:現有市場見頂在即,沒有新業務 就很難再成長。現在看來,Facebook恐怕還沒上市就得面對這個嚴峻的問題了。

從支出來看,Facebook的麻煩可能更大。

首先為滿足不斷增加的用戶,他們需要不斷建立數據中心並招聘工程技術人員,這使他們的今年第一季度支出較去年同期增加了近一倍,從3.43億美元增至6.77億美元。新客戶帶來的收入增幅看來遠低於成本的增幅。

更麻煩的是Facebook的併購成本。2011年,他們在收購方面共花費了6800萬美元。而在今年,他們已經花了15.5億美元。

他們花了5.5億美元從微軟手裡賣到了大量原屬美國在線的專利所有權與使用權,而這些權利是微軟剛剛花10億美元買來的。儘管微軟並沒有把自己從美 國在線得到的一切都賣給Facebook,但不少業界人士還是認為微軟實質上還是補貼了Facebook,因為微軟需要密切與Facebook的聯盟來對 抗谷歌。Facebook上市之後也許還得為此類基礎專利技術付出大筆真金白銀,至少眼前雅虎對他們的專利指控就是個隱憂。

更讓人對Facebook未來擔憂的是對Instagram的收購。僅用750萬美元和兩年時間,這個公司就靠照片分享這一單一應用獲得了2700 萬註冊用戶。推出Android版後,Instagram的註冊用戶在一週內上漲到5000萬人。差不多與此同時Instagram又得到了5000萬美 元的融資,這也許會催生出又一家社交網站巨頭。於是Facebook急切地開出10億美元收購Instagram,此時這家公司只有13名員工,也就是說 Facebook差不多花8000萬買一個人!

用戶體驗對社交網站有著決定性的意義,但卻很難鎖定,幾個天才加一點點技術也許就能產生顛覆性的改變,Instagram正是如此。幾個天才加一點點技術,這個門檻可不算高,Facebook能不斷地拿出10億美元去收編嗎?

客戶價值不斷走低,維護客戶的成本越來越高,開發潛在客戶的空間就快用盡。用流量換廣告的Facebook如果不能找到讓客戶自己掏錢的商業模式,上市就走衰的難看戲碼恐怕就不遠了。

(作者係北京雙高志遠管理諮詢公司 副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