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薩默斯:美國經濟就像唐頓莊園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830

《唐頓莊園》是英國ITV出品的古典劇,由榮獲奧斯卡的金牌編劇Julian Fellowes一手打造, 明星雲集,深受各國觀眾喜歡。該劇圍繞著巨額財產的繼承紛爭而展開,家族矛盾,情感糾葛和社會百態在劇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唐頓莊園的人們貧富差距巨大,想要通過繼承巨額遺產而暴富。 16日,哈佛大學教授,前美國財長Lawrence Summers在FT網撰文指出,美國正面臨陷入“唐頓莊園”經濟的巨大風險。 他說,1%的富人在收入分配中占的份額急劇上升,資產性收入大增,然而實際工資卻停滯不前,家庭收入增長速度不及社會總產出的增長速度。而收入分配惡化的狀況並不會隨著這一輪經濟周期的結束而結束,也不會隨著財政赤字的解決而結束。 Summers表示,曾經在上一代的時候,經濟增長使得中產階級壯大,並有效的消弱了貧困,然而如今的經濟增長已經變了味道。奧巴馬總統上臺之後,給予了收入分配惡化應有的關註,然而有些人卻說這是在“摧殘富人”,是美國民粹主義的表現。Summers說,這樣的看法顯得鼠目寸光,稍有歷史感的人都應該了解收入分配惡化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Summers認為,改善收入分配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如果不考慮收入分配對經濟的影響,那我們只需要將富人的收入收起來發給窮人即可,但這樣做會嚴重影響富人生產的積極性,比爾蓋茨不會再積極開發電腦軟件了,紮克伯格改善Facebook的積極性也會降低。 Summers還表示,稅收改革是改善收入問題的一個主要途徑。目前的稅收制度有利於富人,如資本利得免稅,未認定資本性利得避稅等,這加劇了收入分配問題的惡化。美國的企業稅收入與公司市值比已經下降到了歷史低點,直接征收財產稅能夠防止許多避稅的把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24

英式管家:走出《唐顿庄园》

http://www.xcf.cn/newfortune/qianyan/201511/t20151124_761802.htm


  不断涌现的中国富人对家政服务行业的需求日益追求品质上的提升,英式管家正成为一些中国新贵的选择,国际专业管家培训机构借机落户中国市场,培养本土化的英式管家。陈永谦/文 


  2015年10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赴英国进行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根据行程安排,胡德子爵(Viscount Hood)代表英国女王接机。胡德子爵出身于英国著名的海军世家,不过他更令人瞩目的另一个身份是英国女王的大管家。


  提起英国管家,人们往往会联想起彬彬有礼、身穿燕尾服、戴着白色手套的男士。在热门英剧《唐顿庄园》中,大管家卡森虽居于“楼下”,但身为“大内总管”的庄严与骄傲写满脸上,因此英式管家也被称为“绅士中的绅士”。


  尽管最早的管家起源于法国,但英式管家由来已久,距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并且,老派的英国宫廷更加讲究礼仪和细节,将管家的职业理念和职责 范围按照宫廷礼仪进行了严格规范,使英式高级管家顺理成章成为行业的标准。在阶层观念横行的时代,只有世袭贵族和有爵位的名门才有资格聘请管家,而管家也 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此后,管家开始逐渐进入英国社会中上层家庭。一个世纪以前,几乎每个英国中上层家庭都拥有一个管家打理家事,到20世纪30年代,全 英国大概有3万名管家。


  然而,随着社会阶层的弱化以及英国服务业的衰退,作为家政服务领域最高级别的英式管家整体日渐式微。不过,近年来,随着全球新贵富人的涌现,高 级管家这一行业正在复兴。托《唐顿庄园》热播的福,管家职业在英国又开始受到了追捧,而英式管家也正在成为中国富裕家庭的新标配。


  顶级富豪催生需求


  最新的瑞士信贷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中国以22.8万亿美元的家庭总财富,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富裕国家,仅次于美国的85.9万亿美元。近年 来,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整体放缓,但造富的脚步却似乎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富人人数与日俱增,互联网浪潮下,科技新贵长江后浪推 前浪。


  如同一般中国消费者对高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中国社会新贵对欧式贵族世家的管家也开始产生深厚的兴趣。雇佣全职的职业管家,尤其是雇佣 真正的英式管家,成为了一种明显的地位象征。另外,试想一下,如果耗费500万美元或者1000万美元买了一栋别墅,那么雇个管家完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了。


  英国管家学院和行业协会的报告称,钞票多、时间少的中国人和俄罗斯人对英式管家的需求剧增,英式管家目前已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一些中国富人在欧美等地购买豪宅后,入乡随俗地聘请当地贵族和富人家庭才拥有的英式管家,并逐渐把管家从国外引入到中国的家庭中。


  英式管家本土化培养


  创办于1997年的荷兰国际管家学院(The International Butler Academy)是全球最好的专门培养高级管家的学院之一,学院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座建于1340年的古堡里,该古堡曾是荷兰王室用来招待贵宾的行宫。 荷兰国际管家学院的导师由来自世界各地的服务专家和资深的皇室管家组成,传授并测试每位学生作为一名国际管家必须具备和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其学员来自全球 各地。五星级酒店都把员工送到该院受训,而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和企业会直接雇佣这所学院的毕业生。


  因为需求旺盛,该学院8周课程的学费高达1.4万欧元。在这段时间内,学员能够学会管理一个大宅子所必需的一切知识,并培养必要的服务意识,从 擦拭银器到挑选雪茄、红酒,从整理行李打包到组织一场晚宴,从计划一次完美的旅行到学习保护及清洁古董的方式,从掌握保养维护豪车的技能到私人飞机和豪华 游艇的基本驾驶技术等。不仅如此,甚至连帮雇主管理财富等多方面的基本技能也在学习的范畴之内。


  由于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等因素,正宗的英式管家在中国容易遭遇水土不服的情况,正是看到国内富人群体对私人管家服务的潜在需求, 2014年荷兰国际管家学院在中国成都开设其全球首家分院,提供为期6周的课程,费用为4万元。荷兰国际管家学院的托马斯·考夫曼表示,过去几年,对管家 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把中国人训练成管家,比让西方管家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要简单得多。


  据悉,成都分院具有和荷兰总部近乎同样的课程和教材,但也有针对中国本土化的内容调整,掌握如何选择好的白酒和茶叶等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也成为课程之一,而传统英式管家必备功课之一的“烫报纸”因中国雇主没看报纸的习惯或者没有时间而被弃用。


  高技能,高薪俸


  不同于一般家政服务的保姆,一个优秀的英式管家在雇主家庭的地位类似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并与雇主签订平等雇佣的契约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美国和德国,英式管家还被注入新的理念,为雇主管理财务甚至打理公司业务。


  聘请一名合格的英式管家费用不菲。据统计,在英国,英式管家的年收入在3.5万英镑(约合35万元)左右,工作数年后年薪超过10万英镑的也不 在少数。而在富豪云集的迪拜,一名英式管家更是能轻松拿到10万英镑的年薪,且常常供不应求;在美国,雇主愿意每年支付5-10万美元雇佣高级管家。


  把英式管家标准推向世界的英国皇室在2012年向社会公开招聘高级管家,并开出了50万英镑的年薪,这一收入水平超越众多企业高管。不过,50 万年薪也不是一般管家能轻易拿到的,除了具备管家的基本礼仪知识外,英国皇室还要求应聘者需具备团队管理和财务管理能力,因为这名管家需要管理60名员工 以及掌管英国皇室每年1800万英镑的预算。只不过,工种较为普通的管家,收入就相对低很多了。2011年和2013年,英国皇室两次公开招聘见习男管 家,要求有酒店和餐饮工作经历,每周工作45小时,职责包括负责为皇室成员提供早餐、当日报纸和其他饮品,并服侍受邀来访的客人起居等。这份工作的年薪只 有1.5万英镑。当然,有了在英国皇室的工作经历,跳槽后身价大幅飙升也是完全可以预计的了。


  在中国市场,由于英式管家的稀缺,同样一个英式管家的要价可以达到英国本土的两倍,年薪超过6万英镑,而中国本土培养的英式管家年收入也超过 20万元。除了服务富裕家庭外,五星级酒店和高档社区也是英式管家的又一雇主。然而,不管是从海外直接引入还是中国本土培养,英式管家普遍面临的一个文化 障碍在于:不少中国富人把管家视为仆人,甚至把拥有英式管家当作一种炫富的手段,远未如同欧美社会那样对管家形成默认的契约关系,双方学会互相尊重尚需时 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372

“唐頓莊園”海克利爾——英國版《紅樓夢》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30897

唐頓莊園原型海克利爾莊園。(馮竿木/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11月23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海克利爾——英國版《紅樓夢》》)

有人把《唐頓莊園》比作“英國版《紅樓夢》”。然而《紅樓夢》是“起高樓、宴賓客、樓塌了”,而“唐頓莊園”卻至今屹立。“唐頓”的原型,海克利爾莊園,至今仍屹立在英格蘭的南部平原上,三百年風雨過去,依舊威嚴、富麗。

英劇迷們得適應這一點:你喜愛的人物往往會在猝不及防中死去,不管他(她)是否主角或人氣多高。《唐頓莊園》也不例外。整部劇只有一個主角永生——那就是“唐頓莊園”本身。

有人把《唐頓莊園》比作“英國版《紅樓夢》”。然而《紅樓夢》是“起高樓、宴賓客、樓塌了”,而“唐頓莊園”卻至今屹立。“唐頓”的原型,海克利爾莊園,至今仍屹立在英格蘭的南部平原上,三百年風雨過去,依舊威嚴、富麗。

每個英國莊園的命運都與一個貴族家庭的沈浮息息相關,海克利爾背後是赫伯特家族。1769年,28歲的英國下院議員、潘布洛克伯爵第五子亨利·赫伯特幸運地從叔叔那里繼承了海克利爾。4年後,亨利被英王喬治三世擢升為卡納封伯爵,一生官至皇家內廷重臣。

英國擁有世界上最古老、穩定的貴族體制。國王分封土地、換取貴族應召出征打仗的義務。權力隨土地一同被大小世襲貴族分享。18世紀末,包括卡納封伯爵在內的約160名貴族掌握著英國四分之一的土地。在君主分封、長子繼承、貴族通婚等制度的作用下,大貴族家庭久盛不衰,始終是王權的追隨者、合作者與制約者。

亨利繼承海克利爾後,那片5000英畝、大小相當於約80個標準足球場的封地傳承至今。封地租給佃農畜牧、種植,為歷代伯爵及其家庭帶來收入。英國貴族階層從誕生以來就是農耕文明的產物。

“人人都有自己的位置”

18世紀,英國貴族通過把持政黨、議會和軍隊壟斷政治權力。當時的首相大多是貴族,議會上院的主體也是世襲貴族,下院許多議員則依附於上院的貴族,形成“下院是政治鬥爭基地、上院貴族是指揮官”的局面。

第二世、三世卡納封伯爵都是上院議員,四世卡納封伯爵是英帝國政府的殖民地事務大臣。他們和當時大部分貴族子弟一樣,從小在伊頓公學接受精英教育,在那戰亂頻繁的年代進入軍隊成為指揮官,隨後從政,再在父親去世後作為長子繼承頭銜與封地,一切都理所當然。

那些日子里,海克利爾莊園不斷擴大,英國議會大廈的設計師巴里親自主持莊園上的城堡擴建,這讓它看起來和那標誌英國權力的建築有幾分相似。城堡上,象征卡納封家族的雙色旗飄揚至今,建築內還能找到古法語的家族銘文——“只侍一人”。

貴族財富的積累體現在居所的奢侈上,海克利爾也曾“珍珠如雪金如鐵”:二百多個房間,19個壁爐,4個大樓梯,僅一盞大吊燈就有356片水晶,打掃一次需要擦拭兩天。

那個年代,身為貴族就意味著吃喝不愁。英國人熟知的那首贊美詩唱道:“富人居城堡中,窮人居城門下,上帝使人有尊卑,上帝令住所分貴賤。”其實在海克利爾內,也有貴族住樓上、僕人住樓下的區分。就像《唐頓莊園》里那樣,低賤的僕人不能被主人“聽到或看到”,“人人都有自己的位置”。

直到1980年代,表面上看英國雖然已脫離了階級社會,但階級制度仍深深植根。56歲的英國議會上院勛爵麥克·貝茨(他是與世襲貴族不同的新封終身貴族)回憶,他曾想申請一個倫敦的銀行職位,但被告知只有兩人能成功——要麽出身顯赫,要麽是“拼命三郎”。

出身平民的貝茨最終沒能得到那份工作。他後來寫道:“出身顯赫的人高挑、優雅、苗條,社交上自信而老練,衣著考究(特別是鞋),人脈強大,談吐文雅,同時又特別低調禮貌,因為他們和旁人都清楚他們的地位。” 

這樣的人曾住在海克利爾。今天,到訪者還能從這里感受到當年貴族的生活:書架上擺著裝幀精美的古董書,37座老座鐘滴答作響,拿破侖用過的桌子以及王室成員來訪的照片,處處顯露出卡納封家族高人一等。

不知多少次,海克利爾的大門打開,矯捷的獵犬沖出來,後面是著紅色獵裝、隨身下駿馬起伏的卡納封家族的成員,還有那些應邀前來獵狐的貴族朋友。

當年地養人,如今人養地

19世紀末,隨著冷凍技術和遠洋航運等新技術的發展,北美農產品大舉進入,再加上極端天氣頻現,英國農業蕭條,地價下跌,嚴重影響了貴族的收入。也正是那時起,英國由現代商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型,新崛起的工業資本家要求更多的政治權利。

1890年,第五世卡納封伯爵喬治·赫伯特和當時許多貴族一樣,陷入“土地豐厚,現金短缺”的債務危機,幾年後開始征收遺產稅,更讓他雪上加霜。和《唐頓莊園》里的格蘭瑟姆伯爵一樣,喬治的解決辦法是——迎娶一個有錢的新娘。

當歐洲銀行家羅斯柴爾德將女兒阿爾米娜送進海克利爾時,卡納封伯爵的現金危機暫時得以解決。他從嶽父那里得到了20萬美元,還有莊園里保存至今的絲綢墻面。

當時的英國貴族正享受著最後的繁華。成為伯爵夫人的阿爾米娜常在晚上10點舉辦社交晚宴,然後一直跳舞直到清晨。伯爵本人也熱衷考古,資助了埃及圖坦卡蒙墓葬的發掘,出土的黃金面具轟動世界。

1895年,威爾士王子、即後來的愛德華七世到訪海克利爾,晚宴就包括魚子醬、松露、山鷸、鷓鴣、生蠔等12道菜。

但隨後爆發的兩次世界大戰徹底改變了貴族的生活。一戰期間,海克利爾有75名男丁走上戰場,最早是能騎馬的馬夫,後來是管家、園丁。那些尊崇“騎士精神”、以為國王而戰為榮的貴族,更是出現在最危險的地方,不少人戰死。 

時代的大幕布下,“財富換爵位”的魔術同步上演,資產階級第一次走進了貴族隊伍。一戰期間,做冷凍食品進口生意的英國商人韋斯迪因保障食品供應有功,被封為男爵。在韋斯迪登記的家族紋章上,兩座冰山象征了他的榮譽之源——不是國王,而是他的冷凍生意。

雖然一些老貴族致信國王,抗議頻繁的分封讓貴族頭銜“變得廉價”,但時代潮流無法抗拒。戰爭讓社會更加平等,那些曾和貴族一樣在戰場上為國賣命的僕人們回到莊園,要求同等的社會地位。機器、工廠和貿易的發展也導致工人階級隊伍壯大,政治意識覺醒。戰後執政的工黨則在議會貴族院的衰落中推波助瀾,英國世襲貴族的政治特權最終在1999年隨著他們退出議會上院而徹底消失。

戰爭也摧毀了國家經濟,政府對新稅源的渴望讓土地貴族不得不繳納更多的稅賦。《英國貴族史》中記載,1894年,政府對大貴族征收8%的遺產稅,1919年至1930年增長到40%,1939年更是達到60%,二戰後甚至漲到80%。

政治與經濟上受到雙重削弱,一些無力應對挑戰的貴族只能出售莊園里的雕塑、銀器,有的開始出賣土地,莊園逐漸敗落,演繹出“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的悲劇。

貴族形象一落千丈,不列顛文明中曾經的精英階層似乎很快就會被掃入歷史的垃圾堆。工人階級視他們為好逸惡勞的“寄生蟲”,英國小報也開始對各種貴族家庭的醜聞津津樂道。直到今天,在海克利爾莊園所在的紐伯里鎮,居民們對卡納封家族的態度也很超然,“那座莊園”和他們沒什麽交集。出租車司機凱文只是聽說過《唐頓莊園》,但他寧可去看球賽。凱文唯一一次走進海克利爾是出席朋友租借莊園場地舉辦的婚禮。

海克利爾不得不時常對外租借,舉辦婚禮或是公司董事會,租金用來維持莊園運行;莊園里處處擺放《唐頓莊園》劇照,好為遊客增加興致;連馬棚里養的7匹馬現在也寄托了主人的期望——在賽馬場上獲大獎,好身價倍增。

當第八世卡納封伯爵接手海克利爾時,莊園雕敝。伯爵夫人回憶:“(莊園里)沒有廁所,臺燈沒有燈罩,沒有地毯,拱頂需要維修,許多東西都是壞的。”

繼承土地和其上的莊園,對今天大多數貴族來說,與其說是榮譽,不如說更多是一份責任,要面對缺少收入和重稅的雙重挑戰。當年土地養貴族,現在貴族要養土地。

一些貴族放棄了,他們將地交給國家基金會統一打理,換取一處像樣的居所和一份體面的固定收入。但卡納封伯爵和夫人決定試一試,莊園和土地成了他們的生意。《唐頓莊園》中一輩子逍遙自在的老格蘭瑟姆伯爵夫人曾吃驚地問“工作是什麽?”這樣的日子,一去不返。

已在海克利爾和伯爵夫人一同工作6年、負責莊園市場開拓與媒體工作的羅伯特說,他覺得自己是在一個“家族企業”工作。“伯爵夫人是個好老板,我們一起工作,我給她倒咖啡的次數和她給我倒咖啡的次數大概一樣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3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