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音樂161211大指揮家(十二) 古碧力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6/12/11/%e9%9f%b3%e6%a8%82161211%e6%8c%87%e6%8f%ae%e5%ae%b6%e5%8d%81%e4%ba%8c-%e5%8f%a4%e7%a2%a7%e5%8a%9b/

音樂161211
大指揮家系列(十二) 古碧力 Rafael Kubelik
蕭律師執筆

161211_a
古碧力Rafael Kubelik

古碧力(1914-1996)是著名原捷克籍指揮家,是當年名小提琴家Jan Kubelik的第六子。即如他的父親所說:「他十一歲時即能彈得一首好鋼琴、小提琴,有高度閱讀總譜能力,及對樂團有豐富的認識。不久前,他閱讀到我作的一首管弦樂,建議在某段加入一支圓號。他是對的。」

古碧力在十四歲時進入 布拉格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小提琴和作曲。在畢業試音樂會中,他拉奏 巴格尼尼的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和他自己寫的一首小提琴與樂隊的作品。那是在1933年。

1934年,他二十歲,首次作為Czech Philharmonic的指揮,演出 柴可夫斯基第四交響樂。於1935-36年,隨同父親前往羅馬尼亞、意大利和美洲巡迴演出,作為父親的鋼琴伴奏。回到布拉格後,他繼Vaclav Talich成為Czech Philharmonic的首席指揮。

二戰結束前不久,共產政權在捷克誕生。由於他拒絕駐捷克的納粹長官的要求向希特拉敬禮,更且拒絕指揮一場全 華格納(被視為納粹主義支持者)曲目的音樂會,他覺得自己不應再留在布拉格。他潛藏在鄉郊間幾個月以避免落入 蓋世太保之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48年,在蘇聯暗中支持下,捷克的共產主義者發動了一場政變,自此蘇聯支配了戰後的捷克政權。古碧力領導樂團在布拉格大會堂廣場演出 史密塔拿五個樂章的《我的祖國 My Country》,並支持Czech Philharmonic國有化、創辦「布拉格之春音樂節」。隨著,在愛丁堡音樂節演出莫紮特《唐瑝》歌劇後叛離,他發誓不再回國,除非故國重獲自由。他猛烈抨擊他以前在布拉格極端惡劣的工作環境:「我是一個反對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者;我認為藝術自由很難與極權政權合攏得來;個人在極權統治下不能做任何事。」他在接受傳媒訪問時說:“我曾經歷兇殘的納粹暴政,不會第二次經歷另一暴政。”他接受了 阿姆史特丹音樂大廳樂團的聘任,在南美洲和英國演出;他極受BBC交響樂團和 愛樂管弦樂團Philharmonia Orchestra成員的愛戴。

1950年,BBC交響樂團邀請他繼Sir Adrian Boult後出任該樂團首席指揮,但他卻接受了美國 芝加哥交響樂團的聘任而成為該樂團音樂總監。但1953年樂評人Claudia Cassidy在報章猛烈抨擊他選演太多近代曲目、並聘任太多黑人樂團成員,他遂無奈辭職。離開芝加哥交響樂團後,古碧力帶領荷蘭最大的Concertgebouw Orchestra of Amsterdam在美國巡迴演出,空前成功。

1955-1958年,古碧力出任 高雲Covent Garden花園歌劇公司音樂總監,演出Verdi的歌劇《Othello》及首次演出 貝遼士全套的五幕《特洛伊人The Trojans》(以前荷里活曾拍有電影叫《木馬屠城記》,英文片名叫《The Helen of Troy》超過六十歲的讀者大抵應記得罷)。他又大力推動雇用一間固定的獨唱者的公司,此種情況一直維持到 蘇提Georg Solti繼任為止。但此次又遭到來自高雲花園的前董事兼名指揮家 必潯爵士Sir Thomas Beecham的猛烈批評,認為高雲花園不應雇用外籍指揮。古碧力也不示弱,作了很強烈回應,鬧得很不愉快。諷刺地,古碧力後來卻為必潯在戰後所創立的Royal Philharmonic灌錄了多個非常成功的錄音。

1953年,捷克共產政權對古碧力作缺席審判,判定他“非法留在外國”的罪名。1956年,捷克共產政權邀請他回國,「答應」他回國後「可自由做任何事」,但古碧力拒絕。他在《時代》雜誌發表了一封公開信,表明「他會認真考慮回國,如果捷克政權釋放所有政治犯。」1966年,他再度被政權邀請回國,但他再度拒絕。1968年,《布拉格之春》被入侵的蘇聯鎮壓,他向國際音樂界對蘇聯杯葛,許多西方藝術家響應。

1958年,古碧力辭退高雲花園職位而專註於錄音,主要為DGG和DECCA灌錄了不少現今我們仍能聽到的唱片,不少還是名盤。第一任妻子車禍去世後,他娶了澳洲籍女高音Elsie Morison,其歌聲可在古碧力指揮的馬勒第四交響樂中聽到。1961年接任為Bavari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音樂總監,他化大量時間作排練,將此樂團的水平與地位大大提高。這是他豐產的年代,也是他的藝術境界的巔峰。他選取的演出曲目比競爭對手更大膽和進取,更富原創性,如在1967-1968樂季,他選取由Palestrina至Stravinsky的宗教曲目;1970-1971,每場音樂會必選取一首海頓的交響樂;1971-1972,每場音樂會必奉獻給單一作曲家;1972-1973樂季,全選二十世紀的曲目;1973-1974他全演奏交響詩symphonic poems。他為此樂團灌錄了不少唱片,並帶領該團到世界各地演出。

在1967年,他成為瑞士公民,並致力舉辦 洛桑音樂節Lucerne Festival,而有一段短時間(1973-1974)出任New York Metropolitan Opera的首席指揮。

作為一位作曲家,他曾為多位近代作曲家的作品作首演,如Martinu的Three Frescoes of Piero della Francesca、Frank Martin的Sech Monologe aus ‘Jedermann’、Schoenberg的Die Jakobsleiter及Hartmann的第八交響樂。

1970年代至1980年初期,古碧力身體日漸變差,特別是受關節炎之苦。 他自1985年已實際上停止了指揮。但在1990年,捷克的共產政權垮臺,為了慶祝故國過渡為一個民主國家,他接受邀請返回故土,再一次在布拉格音樂節中抱病指揮Czech Philharmonic演出史密塔拿的《我的祖國》。曲終後掌聲雷動,觀眾的情緒達到了最高點,向這位蜚聲國際的藝術家作最後致敬。Supraphon唱片公司為這場演出作了現場錄音,但只發行了CD,沒有黑膠碟了。

作為一位指揮,他對自己的工作非常嚴謹。在指揮臺上,古碧力用盡氣力,即如另一位指揮家Sir Charles Mackeras所說:“他簡直像將拍音從自己的身體拋出去。”他並不是一個嚴守紀律者,他的風格可適當地被形容為“柔輭的手在柔輭的手套內”。他處理樂曲手法的彈性很適合後浪漫時期的音樂,如馬勒的音樂。他對樂曲的表達不時都由節奏驅動所達致。全世界的樂隊都喜愛他,為他奏出由心中溢出的溫暖風格,此風格代表了捷克樂派絕對優秀的音樂藝術。

他指揮的音樂目錄寬廣,橫跨整個長壽黑膠唱片的年代,由1940年代至1980年代早期。替EMI灌錄了不少78轉唱片後,自1951年起就為多間唱片公司,包括DGG(是關係最密切的一間)、EMI、Mercury和Decca等廣泛地灌錄了許多不同的曲目;指揮過的樂團包括Vienna Philharmonic、Berlin Philharmonic、Concertgebouw Orchestra of Amsterdam和Bavari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他灌錄了貝多芬、布魯克納、馬勒、舒曼、布拉姆斯全部交響曲、德伏紮克全部的交響樂和斯拉夫舞曲、五次演繹史密塔納的《我的組國》等等。反而在協奏曲方面較少作伴奏,但也曾為Solomon伴奏布拉姆斯第一鋼琴協奏曲、為Clifford Curzon伴奏四首莫紮特鋼琴協奏曲、為Geza Anda伴奏舒曼和格里哥的鋼琴協奏曲等,都是出色之作。

唱片推介:
Wagner : Siegfried Idyll and Overtures (DGG 136228)
Smetana : 4 Symphonic Poems (DGG 2530248)
Schumann : Symphony Nos.1 (Spring) and No.4 (DGG 138860)
Mahler : Symphony No.3 (DGG 2707036, 2 LP)
Mahler : Symphony No.8 (Symphony of a Thousand) (DGG 139138/9, 2 LP)
Haydn : Mass in Time of War (Missa in Tempore Belli) (DGG 138881)
Handel : Water Music and Royal Fireworks (DGG 138864)
Schumann Piano Concerto; Grieg Piano Concerto (Anda) (DGG 138888)
Dvorak : Symphonic Poems (Noon Witch, Water Goblin) (DGG 2530712)
Dvorak : New World Symphony (Decca SXL-2005)
Dvorak : Symphony No.7 (previously No.2)(London CS-6083)
Brahms : Symphony No.1 (Decca SXL-2013)
Borodin : Symphony No.2 + Ploovtsian Dances (HMV ASD-4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0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