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他像李小龍一樣會功夫” 《我知道》里的“戲痞士”莊一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792

莊一(左一)參加烏鎮戲劇節競演的《山居》,是一出帶有懸疑性質的戲,劇本是他花兩天寫出來的。他同時是編劇、導演和演員。 (莊一供圖/圖)

2014年11月8日,《我知道》“八進六”播出,莊一正在烏鎮戲劇節第三次演出《山居》。這部話劇最後得了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單元“特別關註獎”,莊一是這部戲的導演、編劇和演員。

第二天莊一出門,有兩個女粉絲走上來,要同他合影。最大咖的粉絲,是導演田沁鑫。她請他過去“聊一聊”。

兩年前,莊一還在英國中央演講與戲劇學院,得過不錯的表演成績;一年前,他在一部英國獨立電影中出演男主角。

莊一有強迫癥似的“永爭第一”,在他感興趣的競技領域,他很難接受身邊的人強過他,比如遊泳和格鬥。但在烏鎮戲劇節和《我知道》的“格鬥場”上,他自稱“還好”。

“兩者都有一部分你無法掌控。《我知道》很大程度上要看題目和你的知識結構吻合度,烏鎮戲劇節則要看評委的口味。”莊一對南方周末記者解釋,“它們讓我得到的東西,比一開始期待的多得多。”

《白蛇傳》和 《拉米亞》里的蛇妖

“我喜歡你的臉。”陳丹青坐在導師席里,對莊一說。他欣賞莊一身上的“洋範兒”。

蘇哲倫可能是選手中最早捕捉到莊一這種“洋範兒”的人,他給莊一起外號“假洋鬼子”。

大部分時候,人們會被莊一的“雙學士雙碩士”的履歷嚇到:新加坡國立大學英國文學、中國文學雙學位,英國中央演講與戲劇學院碩士、劍橋大學歐洲歷史系碩士。但他堅持在《我知道》里自稱“有追求的流氓”——他精通好幾種格鬥技能,比大部分流氓都會打架。

莊一英文好,中學拿著新加坡政府提供的獎學金,到了這個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的國家,曾經引以為豪的英語不夠用了,他一邊密集閱讀、一邊狂背英文字典。升上新加坡國立大學,他選了英國文學和中國文學兩門專業。

莊一在《我知道》里的掌聲,更多來自他既熟知“獨坐幽篁里,彈琴複長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樣的詩句,對“意大利小說家,代表作《樹上的男爵》、《看不見的城市》”這樣的知識點也不在話下。

把東西方文學放在一起比較,是莊一的習慣。比如,馮夢龍寫出《白蛇傳》兩百年以後,濟慈寫了《拉米亞》。“都是寫蛇妖,故事的構成方式也極相似,只是許仙換成了年輕學者,法海換成了老哲學家。但兩者之間並不存在傳遞的證據。”莊一好奇,“會不會是人類之間的某種共通性、潛意識?”

一個中國人眼里的“英國與朝鮮戰爭”

陳丹青很好奇,莊一為什麽能一口報出“塔可夫斯基”這個答案:“他並不是一個特別受關註的導演。”莊一老實作答:“因為我在英國是做演員的,也演過電影。”

莊一大學畢業後報考的是英國中央演講與戲劇學院的音樂劇專業。該學院全世界只招收20個人,莊一的同學,很多是在百老匯唱音樂劇的成熟演員。莊一被錄取,一是他寫的歌比較“異國情調”,二是他像李小龍一樣會功夫。

莊一的拳腳是在新加坡學的。他學了中國功夫、空手道、泰拳,還有以色列部隊的格鬥術。

他從沒用來實戰過。但是這讓莊一很難再有自卑情緒,“遇到挫折我就想,反正你們打不過我。”

莊一拿到的最後一個文憑是劍橋歐洲歷史學碩士。他的畢業論文是“英國人與朝鮮戰爭”。1950年代初,英國遵從聯合國的決議,派兵開赴朝鮮,傷亡慘烈。莊一查到的傷亡人數為兩萬多,比後來的伊拉克戰爭、海灣戰爭、蘇伊士運河戰爭死亡人數加起來還多,但這段歷史很少有英國人提及。

莊一跑了許多檔案館,發現一些有趣的事,如有一位被誌願軍俘獲的英軍,因為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決定留在中國大陸,五年後“大躍進”開始,他才回英國。

留學簽證到期,2014年8月,莊一回到了“音樂劇市場大局未定,但滿地機會”的國內。

鄧世昌與東鄉平八郎 兩個天才將領的對決

因為導演陳薪伊的賞識,莊一在國內接到的第一單活是為滬劇《鄧世昌》做編劇。甲午海戰是一個擔負著國家大義的題材。莊一把自己關在上海的賓館里,扯出了一個大綱。“鄧世昌與東鄉平八郎兩個天才將領的對決。”莊一總結自己的戲。

他把關註點放在幾個主要人物身上。比如深諳西方文化的鄧世昌、在英國格林尼治海軍學院受訓過的劉步蟾,和留英八年的東鄉平八郎。這樣選擇的原因,一個是“不願意把這個故事寫成兩個國土間的對立”,另一個是,這些人東西雜糅的文化背景,多少讓莊一有點兒惺惺相惜感。

莊一一直想做自己的音樂劇,只是至今沒拉到合適的贊助。他參加《我知道》,一半為了那筆百萬教育基金——100萬至少夠他排一部小制作的戲;另一半,也是為“莊一”這個戲劇品牌做宣傳。參加烏鎮戲劇節的“青年競演”單元也是為此。

參加戲劇節競演的《山居》,是一出帶有懸疑性質的戲,十分考驗戲劇邏輯,寫故事時莊一只花了兩天。故事講述了懸疑作家、幽默作家、愛情作家三個人在筆會上相遇,玩故事接龍。每個人接著講故事的時候,都要用自己的語言風格把前面的故事重述一遍。最難的部分在三人講述之後,懸疑作家的收尾:既要出乎意料,又要合乎情理;既要是故事接龍的收尾,又能籠罩三個人在現實中的隱秘關系。

莊一把他臨時搭建的劇團叫做“戲痞士”。計劃以後用純正的中文在國內演出。

“戲痞”源於他“有追求的痞子”的自詡。“痞子”在他的定義里,是藐視權威。“前人有些東西當然值得尊敬,但說實話也沒什麽了不起的。許多人覺得我們先要學習西方戲劇,我倒覺得就得平視。不能總是追隨著西方的腳步,說和他們一樣的話。”莊一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293

李小龍功夫的淵源

李小龍功夫的淵源

「葉問 3」電影加插了李小龍單獨上門,先試功夫後拜師的情節,拍得好看。陳國坤飾演十六七歲的李小龍,本人已經是四十歲,比劇中的李小龍大了一大截,但是造型和小動作竭力模仿像真,成績令人滿意。

電影中的少年李小龍,已經有他後來功夫自成一家的模樣,大演他的招牌旋風腿,這個當然沒可能是真的。到底李小龍的功夫,是怎樣由幼苗長大成為大樹的呢?


李小龍自小很頑皮好動,尤其是和同輩男孩打架,亦因此屢次被學校處罰。他的真正學習武藝,第一個師傅是他父親李海泉。李海泉是粵劇丑生,不是武師,只懂一點養生太極拳,他也傳授了若干招式給李小龍這個「百厭星」。

軟綿綿的太極拳,當然不能令愛好打架的小龍滿足,李海泉沒辦法,就把他送到邵漢生師傅(經常客串黃飛鴻電影)那裡正式學北派功夫。邵漢生是賣魚燦(馮榮標)的徒弟,黃飛鴻的徒孫,不過他在香港很少教黃飛鴻的洪拳,而是教他另外學過的北派功夫為主--例如功力拳、硬錘、捷拳(李小龍「截拳道」明堂的由來?)等等。筆者阿松也跟過邵師傅學過功夫。

李小龍幾乎年年被趕出校要找新學校,最後在九龍聖芳濟書院讀完中學,這家學校容得下他,因為辦學的天主教修士,竟然是西洋拳愛好者,學生打架,他們不但不處罰,還說孺子可教,教他們正式的西洋拳,在他們督導之下比試!

小龍跟隨修士學西洋拳,也曾參加全港學界西洋拳賽。他在電影之中對敵的彈跳挪移閃避動作,的確有其淵源。

聖芳濟書院一個同學叫彭錦發,已經是跟葉問學詠春,二人相當投契,講口又講手,於是發仔做介紹人,帶他向葉問拜師。阿松在80年代與發仔在香港政府同事一個部門,這段因緣由他親口告知。

葉問當時已經有大批徒弟,其中有個最喜歡實戰的師兄叫黃淳樑,比小龍大五歲,經常指點小龍的拳技,還帶小龍步上自己的路,約其他門派的拳手切磋!黃淳樑別號「講手王」,贏多輸少--他也是阿松和子昌的師傅。

葉問教功夫,有不傳統的一面,不講「學武宗旨是强身健體,切勿好勇鬥狠」的老話,而是鼓勵徒弟實戰比試,看自己的功夫到底行不行,「師傅有無搵你笨」。

小龍19歲時往美國留學,之前學詠春的時間只有兩三年,拳套和兵器還未學得完全,便離開了香港。好在詠春拳著重原則而不是複雜細微的招式,他憑已經學過的融會貫通,在美國也琢磨出很多與詠春不謀而合的拳理,幾年之間就開館授徒,拍攝照片和影片、又著書立說。他拍攝的照片,沒有八斬刀和六點半棍的演式,木人樁的招式也屬自成一格而已。後來他把握回香港的機會,曾經向葉問一再請教以前未學的詠春拳技。

他在美國接觸大量外國武術,如空手道、跆拳道、柔術等等,又熟讀中西哲學,終於以自己一套「以無法為有法」的截拳道,開宗立派。

有個菲律濱人依魯山度,擅長耍一雙菲律濱「魔杖」和空手道的「兩節棍」,他拜師學小龍的拳術,也反饋小龍他的棍術,在小龍去世前完成了部分的電影「死亡遊戲」最後的搏鬥場面,有兩師徒打得燦爛的片段遺留下來。

我與徒弟Pak示範詠春「拍手衝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212

葉問、李小龍:神話與真相

香港大學舊生會昆士蘭分會

講座:葉問、李小龍:神話與真相


1940年,李小龍在美國三藩市出生,不久回到香港,在此長大到19歲。

1949年,身高5呎3吋,年已半百的葉問從中國到香港,把少為人知道的詠春功夫傳授開去,60年之後,詠春成為全世界最多人學習的中國功夫。

徒弟之一的李小龍,自創截拳道,成為最出名的功夫演員和武術家。

二人先後在1972/73年間去世,至今40多年,盛名不衰,成為一代傳奇。

本會於去年成立,歡迎港大校友歸隊及公眾人士參加這個講座


粵語主講:梁煥松 Christopher Leung
特別環節:李小龍死因揭秘 Dr Alfred Lam
討論主持:陳棟華 Sunny Chan
時間:2016年2月 13 日10am-12 noon
地點: Runcorn Tavern, 124 Gowan Rd., Runcorn, Brisbane, Queensland, Australi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709

葉問、李小龍:神話與真相 講座大綱


(10 a.m. 13.2.2016, Runcorn Tavern, 124 Gowan Rd., Runcorn, Brisbane, Queennsland , Australia)

詠春電影:葉問1 2 3,葉問:終極一戰,一代宗師, 葉問前傳
詠春,敗家仔,洪拳與詠春,贊先生與找錢華

淵源
五枚 嚴詠春 梁博儔
梁二娣 黃華寶 馮小青
紅船 ,佛山/廣州詠春,「 永春」
梁贊,陳華順,陳汝棉,吳仲素,
阮奇山,岑能,郭運平
朱頌民,鄧奕
葉問(1893?1900? - 1972),梁相,駱耀,徐尚田,黃淳樑,李小龍,張卓慶


拳套和兵器
小念頭,尋橋,標指,木人樁,八斬刀,六點半棍

詠春拳原則
手留中
朝形
寸勁
追形不追手
來留去送,甩手直衝
拳由心發,力從地發
連消帶打,左右開弓
橋來橋上過,馬來馬下衝

。。。。。。。。。。。。。。。。。。。。。。。。。

李小龍 (振藩,元鑑,細鳳)(1940 - 1973)
李海泉,何愛瑜
李忠琛,李小龍,李振輝,李秋源,李秋鳳

1950-1959:細路祥,人之初,千萬人家,苦海明燈,危樓春曉,孤星血淚,雷雨,人海孤鴻
青蜂俠1966-67,無敵鐵探長Ironside 1967,盲人追兇 Longstreet 1971,醜聞喋血 Marlowe 1969,
1971-1973: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

1940--三藩市
1941--香港
1959--三藩市
1961--西雅圖大學
1962--振藩國術館
1964--Longbeach Karate Tournamnet,擊敗黃澤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200

李小龍故居建紀念館告吹

1 : GS(14)@2011-06-27 23:09:3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627&sec_id=4104&art_id=15378378

當局另設專題展覽
據了解,今次談判破裂是業主希望擴大復建規模,可於故居內設置展覽室、電影放映室、武術館及圖書館等設施,但九龍塘屬低密度地區,有發展限制,故雙方未能達成共識。
李小龍會主席黃耀強,對政府與李小龍故居業主余彭年談判告吹感到非常失望,認為在博物館設展覽,不論規模、獨特性都「差一大截」,強調李小龍故居有其獨特性,參觀者可以在故居憑弔李小龍。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表示,由於旅遊事務署已搜集了逾百件與李小龍有關的展品,以及製作一套李小龍事迹紀錄片,將在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設置專題展覽,展示李小龍先生的生平事迹,並介紹他對電影及功夫文化的貢獻,料最快明年公開予市民參觀。
2 : 龍生(798)@2011-06-28 00:53:19

佢本來唔係話捐左間屋出黎架咩?

做咩最後搞成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070

非洲拳王極能 李小龍再世都有難

1 : GS(14)@2011-11-26 16:56:26

有無人識呢D?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79&art_id=15835534

「李小龍對我孩童時代的非洲有重大影響力,我們模仿他的動作、風格、形象和各種格鬥技術,要像他一樣強壯,但截拳道在非洲卻不流行,於是大家有甚麼就學甚麼,為了要像李小龍一樣強壯好打!我學了所有在當年流行的武術,如柔道、空手道、法國踢腿術、踢拳道、全接觸( Full-contact Kickboxing)、泰拳等等,本來是為了找出最好的武術,但到了最後,我發現根本不是武術本身的高低,而是那個展示武術的人,全世界各種功夫走在一起以選出最好打的,其實是那個人,那個人好打,就是那種功夫好打。」
如果李小龍今日在世,他會有大麻煩,因為今天的訓練技術、科技器械、食物和身體構造已經完全不同,所以李小龍當年的受訓方式,他的一身肌肉,都非常適合他的年代,但 21世紀已遠比當年先進,人體亦比當年更強壯,所以如果他參加比賽是沒機會生存的,我可以用體重來壓倒他,就算你打到我的弱點,卻力量不足,一樣無用,這就是生活現實,沒辦法的。但李小龍永遠是我的英雄,因為他為推廣武術,作出了巨大貢獻!」

但是我都好簡單地認為,細粒一定打輸啦
2 : fineram(806)@2011-11-26 19:36:10

格鬥的話, 体型大d ( 唔係指肥), 一定有優勢
3 : idsdown(1658)@2011-11-26 20:21:59

個人感覺功夫唔係話邊套最勁, 係個人的身型要配合到岩的功夫.
4 : 草帽(1253)@2011-11-26 23:05:23

0係動物既世界, 大隻唔係一定贏. 豹一樣可以贏大佢一倍既動物.
5 : 游浪潮(3792)@2011-11-26 23:14:16

宇宙最強有一句講得好,沒有那門可以勝過那派,只在乎用的人火候如何
6 : wilyty(1376)@2011-11-26 23:51:24

最出名(公認最好)既拳王 - i mean in boxing - 特点不是出拳重-- 係
好似 muhammed ali, sugar ray leonard, roy jones jr. if 你話泰臣勁 - 勁左幾耐呢 ?
7 : 亞力士(1473)@2011-11-26 23:55:11

2樓提及
格鬥的話, 体型大d ( 唔係指肥), 一定有優勢


唔係都唔使按重量分級
8 : 亞力士(1473)@2011-11-27 00:05:42

岩岩睇完十月圍城 宇宙最強同黎明飾演沉溺煙酒既高手 問題係你一唔練 體能技巧反應就會慢同生疏 無話返來就返來
9 : 龍生(798)@2011-11-27 04:27:23

這絕對是以力破巧的典範....
赤手空拳的話....基本上死定了
10 : 鱷不群(1248)@2011-11-27 13:50:19

李小龍就算未死都老啦

我不覺得現代人會好打,古代的人無槍,打仗要衝鋒陷陣,現代人很難比得上
11 : greatsoup38(830)@2011-11-27 14:03:54

10樓提及
李小龍就算未死都老啦

我不覺得現代人會好打,古代的人無槍,打仗要衝鋒陷陣,現代人很難比得上


但識用武器補番...
12 : 亞力士(1473)@2011-11-27 16:15:03

9樓提及
這絕對是以力破巧的典範....
赤手空拳的話....基本上死定了


即係楊過既玄鐡劍法

大巧不工 重劍無鋒
13 : 龍生(798)@2011-11-27 17:45:49

亞力士兄: 咁上下啦

一係就學鱷兄咁講立架生....

如果唔係就好危險了

不過佢有樣野講得好岩

格鬥技呢幾十年進步得好勁好快...

boxing 個form 都改左幾次...泰拳更係改到9彩....還發展出mma....

而且全部都是在激烈競爭下的產物...

固步自封真的沒有生存空間...
14 : greatsoup38(830)@2011-11-27 17:50:09


boxing 個form 都改左幾次...泰拳更係改到9彩....還發展出mma....


有無D片或圖舉下例咁?
15 : 龍生(798)@2011-11-27 17:57:31

亞里到泰臣...

亞里的蝴步曾經成為當年最時尚的打法...

但太多人用了, 漸漸有人研究出針對蝴步的弱點...

就是泰臣個種左右晃身然後用勾拳食糊的打法

到而家就有人用包頭個種穩守突擊, 至於邊個用得好, 其實最後還看使用者功力高低...

但總括來說, 是不斷進步的

可能沒有什麼正宗, 正統之類的包伏, 到現在還在改...

泰拳嘛...

呢個瓣數太多...不能盡錄

但你睇日本將傳統泰拳改到咁好睇, 就知其中的苦心並不小...

貼條我認為最精彩的比賽出黎先

佢地真係搵條命黎打...好精彩
16 : 龍生(798)@2011-11-27 18:04:02

k1
17 : GS(14)@2011-11-27 18:09:29

真是打到出血
18 : 龍生(798)@2011-11-27 18:26:52

出血有幾咁閒....魔沙斗個種不死鬥魂先厲害...

鬼仔明明技高一籌, 都要輸, 係輸俾佢的鬥志啊...
19 : Ben(10970)@2011-11-29 11:21:47

15樓提及
亞里到泰臣...

亞里的蝴步曾經成為當年最時尚的打法...

但太多人用了, 漸漸有人研究出針對蝴步的弱點...

就是泰臣個種左右晃身然後用勾拳食糊的打法

到而家就有人用包頭個種穩守突擊, 至於邊個用得好, 其實最後還看使用者功力高低...

但總括來說, 是不斷進步的

可能沒有什麼正宗, 正統之類的包伏, 到現在還在改...

泰拳嘛...

呢個瓣數太多...不能盡錄

但你睇日本將傳統泰拳改到咁好睇, 就知其中的苦心並不小...

貼條我認為最精彩的比賽出黎先

佢地真係搵條命黎打...好精彩


終於解答了龍生幅圖像的由來。
20 : 亞力士(1473)@2011-11-29 14:50:16

18樓提及
出血有幾咁閒....魔沙斗個種不死鬥魂先厲害...

鬼仔明明技高一籌, 都要輸, 係輸俾佢的鬥志啊...


係咪佢地玩個d 唔使橫練肌肉 好多腰同背都未收咁
21 : siuman1986(6109)@2011-11-29 19:03:19

睇完個youtube,好熱血呀!
第二局開始好睇,去到尾其實大家都攰,重要打extra,真係攰到無輪,最後真係睇鬥志
我諗日本人有主場之利,應該都有啲鼓勵作用


回應返上面,我都覺得世上只有最勁的人,而無最勁的武功
22 : GS(14)@2011-11-29 21:53:24

你捱得打就你贏
23 : 龍生(798)@2011-11-30 20:12:16

佢地都算收得好dry了...

你覺得佢地唔夠大隻, 可能係因為收到過左龍
24 : GS(14)@2011-11-30 21:03:23

23樓提及
佢地都算收得好dry了...

你覺得佢地唔夠大隻, 可能係因為收到過左龍


收到過左龍?
25 : 龍生(798)@2011-11-30 23:16:50

為左減重而over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736

功夫講堂:終極李小龍

1 : GS(14)@2012-04-16 22:40:51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sup/20120416/78488
再次執筆論武,心情興奮。三十年細說從頭,我於80年代還是中學生時期,已在當年名噪一時的《新武俠》雜誌投稿,後來更當上記者,專跑擂台賽事、走訪各門各派,眼界大開,亦與武術界結下不解緣。往後香港武林沉寂,武術(尤其搏擊擂台)發展裹步不前,反觀地球另一端,一種革命性的武術格鬥風靡萬千拳迷,亦即現時無人不知的MMA(Mixed Martial Arts)綜合格鬥術,為推動這種最接近真實打鬥的武術體系,我與友人羅振光博士組成「二人編採組」,於2001年合辦《新格鬥》武術雜誌,主力推廣MMA讓讀者認識,創了香港武術雜誌的先河。
當時有武術界中人對這種最真實且激烈的格鬥擂台嗤之以鼻,認為是野蠻、打爛仔交、老外的低等武術等,殊不知這種爛仔交卻早在1973年由李小龍在大銀幕上演示過,在電影《龍爭虎鬥》中,李小龍用精妙的拳腳、摔撻和鎖技壓制,把這種最統一的格鬥模式在鏡頭前作了一次準確的預言。
與其說他預計了綜合格鬥的成功,倒不如說他已奠下基石,為後來者開拓道路。
李小龍堪稱近代最偉大的武術革命家。究竟李小龍有幾好打?有冇人見識過「截拳道」真正打法?下期再續。

電郵:[email protected]

歐錦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786

李小龍寸勁遭破解 出拳勁力取決腦部結構

1 : GS(14)@2012-08-17 10:04:59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7362&d=1822
李小龍(1圖)的絕招「寸勁」(one-inch punch),令無數功夫迷甘拜下風,其拳頭與目標即使只距一吋,亦能把對手打到飛起(2圖)。英國一項研究聲稱破解「寸勁」奧祕,習武之人能使出「寸勁」是因腦部結構異於常人,能高度協調肌肉發力。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與倫敦大學學院合作研究,分別邀請12位平均練習空手道逾13年的黑帶高手,以及12位定時運動、但沒有學習武術的人參與實驗。研究員測試兩組人的出拳威力,要求他們發力出拳,拳頭與目標的距離約為5釐米,即跟「寸勁」的標準相若。結果一如所料,黑帶高手出拳的威力較強。經腦掃瞄發現,黑帶高手腦部結構與另一組人的小腦(Cerebellum)及主要運動皮質區(Primary Motor Cortex)結構有所不同,該部分與控制身體動作有關。研究員認為,腦部結構的差別,令黑帶高手協調肌肉動作方面做得更好,在出拳時能準確拿捏時間,高度配合手腕及肩膀的動作,令力度大大提升,至於肌肉爆發力則較為次要。
2 : 0o4(31752)@2012-08-17 18:22:50

見肚即飛算唔算?
3 : GS(14)@2012-08-17 22:25:37

是彈那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041

搞逝世40年展覽 李小龍弟轟康文署過橋抽板

1 : GS(14)@2013-07-11 01:26:2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30710/18328630
為期5年的「武.藝.人生──李小龍」於本月20日李小龍逝世40週年當日在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館展開,日前有消息指展覽涉及太多李小龍童年在李家的資料,由於主辦單位康文署事前沒徵求李小龍胞弟李振輝等家人同意,李振輝及其家人也不獲主辦單位邀請出席,故李振輝去信康文署投訴不受尊重。

大前日記者聯絡上移居美國洛杉磯的李振輝,他大爆整件事始末,直斥康文署過橋抽板,不受尊重。64歲的李振輝在電話說:「大概兩年前,康文署首先contact我同我大家姐(李秋源),話想搞個李小龍展覽,仲帶埋我去沙田個展覽館度參觀。跟住我同家姐返番美國,佢哋話想過嚟同我哋再繼續傾,我話好呀,我特登上三藩市同佢哋再傾。我話我哋拍咗《李小龍》呢部電影,有個set不如拎出嚟擺喺展覽館度,可以畀人睇以前我哋屋企係點,佢哋仲話:『好呀!好意見。』但跟住冇曬下文。」



擅用故居設計

                                    直至月前,李振輝從李小龍會會長黃耀強口中獲悉康文署如期本月舉行李小龍展覽會,改邀李小龍遺孀Linda及女兒李香凝合作,初時李振輝還不以為意,他說:「我話唔緊要,佢哋鍾意點就點,但黃耀強同我講康文署繼續用小龍故居個set嚟做。咁就唔啱啦!攞曬我啲idea,同埋個set係我design,我come up每個idea,你攞咗我,咪侵犯咗我知識版權?我話唔得,黃耀強反映番畀佢哋聽,佢哋先至寫封信話對唔住,跟住問我有冇興趣返嚟,請我一個人返嚟參觀呢個展覽,我覺得好似俾人利用咗,攞咗我idea然後跟住佢自己走去搞,所以我好反感,我歡迎你哋搞個博物館,尊重我哥哥,但你一啲都唔尊重我同我家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289

龍迷追憶 李小龍珍藏照曝光

1 : GS(14)@2013-07-19 00:45:5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30718/18338132

外國人更愛李小龍

                                    李小龍,雖然不是生於香港,但他的成名作《唐山大兄》令他在香港成名。他在電影中斬釘截鐵地道出「截拳道」三隻字,不但震撼了中國人,更震撼了全世界。李小龍不是一位民族主義者,他的眼光宏觀得多,立志從自身開始讓黃皮膚的人在白人世界抬起頭來。不是每位香港人都愛上這位武打巨星,但至少我們都為這位香港人的哲學思想和成就感動驕傲。奈何香港人對李小龍的熱情總好像比日本人及外國人冷淡,所以未必盡怪港府多年來對紀念李小龍的事愛理不理。李小龍故居紀念館多年來不成事,就於7月20日,在沙田文化博物館開幕的「武.藝.人生──李小龍」展覽亦只初定為期五年。「即使日本人民族意識強烈,卻懶理小龍在《精武門》中打倒日本人,仲話只怪以前日本人做錯事,可見日本人對呢位武聖的尊敬。」李小龍會會員Edward說。香港民間不斷舉辦不同關於李小龍的展覽,不斷重播他的電影。然而,美國最受歡迎的片段卻是李小龍的訪談,他以一貫神氣地說「be water,my friend」這句說話敲醒觀眾的腦袋。香港人的冷淡,歸咎於我們把他看成成龍一般的武打明星,而別人卻把他看成亞里士多德一類的哲學家。Edward多番強調,希望能藉報道宣揚李小龍的哲學思想,「李小龍畢生有三個願望,除了宣揚截拳道的思想、將中國電影打入荷李活,更希望自己以及整個班底重返荷李活,令黃皮膚的人抬起頭來。當年拍攝《青蜂俠》他當男二主角,即使表現比男主角更出色,仍因種族問題不受荷李活重視。後來當他拍攝《死亡遊戲》期間停拍,改拍《龍爭虎鬥》,就是明白華納電影公司能助他回到荷李活,只可惜電影公映當天他已經離開了。他在電影中勇者無懼的精神以及永不言敗的思想令我最佩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4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