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惠普喊撤!施振榮半年前預言成真

2011-8-29  TCW




八月十九日,當全球科技業者還沒 從Google宣布買下行動裝置大廠摩托羅拉(Motorola)的震撼中恢復,全球PC龍頭惠普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宣布計畫分拆甚至出售旗下PC 業務。消息傳出當天,惠普股價暴跌二○%,市值足足蒸發一百二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四百八十億元),創下六年來新低。

「這不只是大刀闊 斧,根本是對自己開槍!」一位美系外商分析師掩不住驚愕的語氣說。

攤開惠普的財務報表,PC業務占惠普整體營收近三分之一,去年幫公司帶進 了四百零七億美元營收。截至七月三十一日為止,PC部門獲利為五億六千七百萬美元,並未出現虧損。根據國際市場調查機構顧能(Gartner)發布的二○ 一一年第二季度全球PC市場出貨量統計,惠普市占率達一七.五%,連續四年排名第一。這些數據都顯示了PC業務之於惠普的重要性。

今年初, 惠普執行長李艾科(Leo Apotheker)才信誓旦旦的說,要發揮惠普在PC上的優勢,投入更多研發資源帶給消費者更多創新,沒想到一轉頭,就朝自己開了一槍,這究竟是怎麼回 事?

微薄營益率,沒搞頭台灣還在撐,老美不玩了

答案,就在日漸下滑的營業利益率。惠普的PC營益率六%不到,與蘋果的麥金塔 (Mac)系統將近一五%的營益率形成強烈對比。原本寄予厚望要與iPad抗衡的平板電腦TouchPad,今年七月一日推出以來四十九天內,在百思買 (BestBuy)只賣出了二萬五千台,慘不忍睹。

「平板電腦只賣了(預期)十分之一,非常難看,加上這麼低的營益率……,台灣人或許會死 撐活撐做下去,但美國人不打沒把握的仗,覺得不行就快刀斬亂麻,」顧能亞太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王菊梅說。

事實上,不只惠普,其他歐美PC廠 商也面臨相同窘境。全球第二大PC廠商戴爾(Dell)公布今年第二季的財報顯示,消費類PC業務的營業利益率低到只有二.五%。

種種不利 的消息,是否已經代表著PC產業走入末日,而重度依賴歐美品牌的台灣代工廠也跟著被宣判死刑?

創新主導權,轉移中亞洲技術優勢,已勝歐美

「這 反而是一個機會!」今年二月,宏?硈郈鴗H施振榮在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就曾經預測,PC的低營業利益率將會逼得惠普、戴爾等公司丟掉這個產業,現 在看起來,這些預言似乎在一個個成真。

施振榮指出,科技演進的邏輯常常是歐美發明,亞洲發揚光大。例如電視機,曾經被歐美視為是夕陽產業, 卻在日本人手中重新被撿起,賦予其更高的價值,現在反而成為日本科技工藝的代表。

他認為,PC產業也有類似的現象在發生。「當華碩、宏?痋 B聯想三家市值加起來超過惠普、戴爾的時候,整個產業的黃金交叉點就出現了!」施振榮肯定的說。台灣過去累積了三十年的代工經驗,在PC上的技術優勢已經 遠超過歐美,黃金交叉之後,整個產業的創新主導權從歐美轉移到亞洲的態勢將更加明確。

雖然產業的轉移趨勢顯然已成定局,但不少人都在猜測, 究竟是哪家亞洲公司會拿下惠普的PC業務。因為,即使台灣長期的未來可以如施振榮預期般樂觀,但當前還是要面對轉移過後的短期衝擊。

目前最 有可能接手的,是韓系的三星與中國的聯想。「這個時代已經走向大者恆大,沒有三百億美元(預算),是玩不起這場遊戲的,」大和證券亞洲科技研究部主管陳慧 明指出。

幾乎擁有所有消費性電子產品,獨缺PC的三星,對這個產業一直虎視眈眈;聯想目前在PC市占率以一二%排名第三,一旦併入惠普,市 占率將一口氣衝到近三成,具絕對主導優勢。雙方各有戰略性考量,但以目前來看,「資源高度集中的三星勝出機率比較高,」陳慧明觀察。

陳慧明 指出,依過去經驗,美系品牌對台灣代工的依賴程度最高,中國次之,三星因擁有自己的一條龍產業鏈,接手後台灣可以吃到的餅肯定會大幅縮減。為此,經濟部長 施顏祥非常憂心,不僅第一時間了解狀況,更緊急邀集台灣PC品牌與代工廠商研擬對策。

台灣代工廠,要轉型純做硬體,只有一條死路

「這 等於強迫台灣的PC產業加速思考,是要繼續仰人鼻息,還是要轉型做高附加價值的產品,」陳慧明說。

「台灣現在需要的,不是放棄硬體,而是在 硬體的基礎上,加上創新服務,」施振榮說。純做硬體的話,就只有一條摩爾定律,那是死的,但如果能強化對市場的洞察力,找出消費者的需求,把PC當成載 具,掌握「easy」(簡潔),「dependable」(可靠),「end-to-end」(端對端)三項要素,仍有可能創造出新的價值。

王 菊梅也指出,當前PC產業的成長動能全部集中在亞洲,大中華地區正逐漸取代歐美,成為下一個科技主戰場,「到時候我們控制載具,又有在地文化優勢,五十年 之後,搞不好全世界的電腦都會變成台灣(品牌)呢!」施振榮大笑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02

百度宣布投資Uber 李彥宏半年前萌生投資意向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7/148438.html

i黑馬:12月17日,百度與矽谷新興創業公司Uber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及投資協議, Uber宣布接受百度的戰略投資,雙方達成全球範圍內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協議簽訂後,百度和Uber將在技術創新、開拓國際化市場、拓展中國O2O服務三個方面展開合作。Uber的打車服務將接入百度地圖、百度移動等App之中。

百度宣布投資Uber 李彥宏半年前萌生投資意向

發布會現場

騰訊科技 雷建平 12月17日報道

百度與矽谷新興公司Uber今日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及投資協議,Uber宣布接受百度投資。雙方達成全球範圍內合作,包含圍繞技術創業、開拓國際化市場及擴展中國O2O服務等。

Uber創始人兼CEO特拉維斯·卡拉尼克今日現身百度大廈,並與百度CEO李彥宏共同簽署協議。

李彥宏在會場上表示,百度19億美元收購91都沒有舉辦發布會,這也在於百度認為投資本身不是戰略,是為公司戰略服務,真正的戰略是這個公司要達成什麽目標。

“百度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戰略是連接人與服務,Uber代表著出行,與百度有很大切合點。”

李彥宏說,半年前自己要去美國,頭一天卡拉尼克提出要拜訪百度總部,自己隨後又去了Uber總部,感受到了這家矽谷公司的魅力,隨後萌生了百度投資Uber的想法。

卡拉尼克表示,雖然當前北京是冬天,但對於Uber來說卻是春天,中國對於Uber是非常重要的市場,Uber深深意識到在中國市場運營必須本地化經營,百度就是最好的合作夥伴。

2013年11月,Uber進入中國市場,首站在上海,目前已在全國9個城市推出服務,這些城市還包括北京、天津、武漢、成都等。Uber在中國面臨滴滴等競爭及法律等問題。

對此,卡拉尼克表示,目前Uber在中國這些城市均正常運營得很好,暫時沒有面臨法律方面的風險。今後Uber在中國本地服務將融入百度地圖等服務,提升用戶體驗。

Uber目前估值達到400億美元,去年夏天,Google Ventures領投Uber 2.58億美元的C輪投資;之後的D輪12億美元投資,Google Ventures也選擇跟投。

有消息稱,百度最多投資6億美元,占股1.5%,有可能會建合資公司,對此,百度和Uber均未回答。卡拉尼克只是強調,會加大本地化,已聘請很多當地團隊,未來的合作是開放式。

李彥宏則強調百度戰略入股Uber是商業合作,百度任何投資行為都是從戰略和投資行為決定。外界對百度有種誤解,以為百度只能收購或控股,實際上,百度還可占據很小股份比例。

李彥宏說,百度各種形式都是存在,金額和占比方面有非常靈活的空間,所有不管是多大百分比,只要投資對兩家公司戰略最好,百度就會去做,如果不是,百度就不會進行投資。

“百度不做任何財務投資,所以這次百度並不公布具體金額,吸引將大家吸引到真正的戰略合作中來。這也是為何去年百度19億美元投資91也沒舉辦發布會的原因。”李彥宏補充說。

據悉,在今日的發布會上卡拉尼克與李彥宏還互贈禮物,其中,李彥宏送了一個3D打印的百度智能自行車,卡拉尼克給了李彥宏一個Uber專車的模型,象征彼此的合作情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981

天天果園線下門店集中關閉,回應稱:調整在半年前已經完成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22/157611.shtml

天天果園線下門店集中關閉,回應稱:調整在半年前已經完成
王亞奇 王亞奇

 天天果園線下門店集中關閉,回應稱:調整在半年前已經完成

“公司正在進行調整優化,目前已經沒有線下門店業務。”

i黑馬 7月22日消息  今日,生鮮電商天天果園被曝此前布局生鮮O2O的線下門店已幾乎全部關閉。對此天天果園方面坦承正在進行調整優化,目前公司已經沒有線下門店業務。

“我們年初時進行了服務升級,將’天天到家’升級為現在的‘閃電送’,這些調整在半年前就已經完成了,對O2O業務的影響早已消化。”天天果園相關負責人對創業家&i黑馬表示。

對於為何關閉門店,天天果園在關店聲明中表示:在試運營O2O門店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讓用戶到門店獲取商品,已經不再符合移動時代的消費習慣。天天果園目前在核心城市,主要依靠此前布局的倉點進行“兩小時送達”服務。利用這些倉點,天天果園希望去了解用戶在品類和時效上的需求有哪些,以及如何更好地去滿足這些需求,以做到更好的用戶體驗。待時機成熟後,再有計劃逐步向周邊區域複制“閃電送”模式。

公開資料顯示,天天果園於去年8月正式啟動O2O戰略,並表示天天果園將繼續獨自做全供應鏈,而不會考慮和線下商鋪合作。彼時,天天果園在北京、上海、成都、廣州、深圳五大城市有約 50 家門店,並稱年底前將拓展至100家,一方面用於線下品牌展示;另一方面,作為天天果園的小型配送中心。此前,天天果園主要通過“門店+前置倉”的模式,輻射CBD周圍 3 公里的前置倉網點,為消費者提供 2 小時送達服務。 

附天天果園官方聲明全文:

天天果園的願景,是為用戶提供極致新鮮的商品。為了這一願景,天天果園圍繞用戶體驗,在2016年對公司的商品、服務進行了全方位的升級,這包括公司的生鮮O2O戰略。

早在2015年年末,天天果園就已經在APP上,將原先定位生鮮O2O的“天天到家”,升級為“閃電送”。更名背後,是天天果園對O2O這一商業模式的重新理解。我們在試運營O2O門店的過程中,發現讓用戶到門店來獲取商品,已經不再符合移動時代的消費習慣。通過服務升級,我們希望做到,讓天天果園的商品離用戶更近,以確保商品的新鮮程度,以及更加完善的用戶體驗。

天天果園目前在核心城市,依然布局著大量定位“兩小時送達”服務的倉點。我們正在利用這些倉點,去了解用戶在品類和時效上的需求有哪些,以及我們如何更好地去滿足這些需求,以做到更好的用戶體驗。待時機成熟後,我們有計劃逐步向周邊區域複制“閃電送”模式。

天天果園所做的所有嘗試和努力,包括快速發展中受到的小挫折,都是基於如何改善用戶體驗的。基於這個角度,我們認為任何新的嘗試和投入,都是非常值得的,它讓我們更加清晰地看到,用戶在要什麽。天天果園新獲超1億美元D輪融資,我們將會把其中的多數,持續的用在改善用戶體驗上。

天天果園理解的生鮮O2O,不僅僅是一種商業模式,更是更好服務用戶的手段。我們不會因為迎合風口而去做違背用戶體驗的事情,也不會因為風口轉瞬即逝,就放棄改善用戶體驗的任何機會。

天天果園 關店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572

獨家|輝山乳業體外負債知多少?半年前成立多家類金融平臺 借道金交所持續融資

突如其來的塌方式暴跌,將包括眾多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推入東北乳品企業輝山乳業(06863.HK)的危機最深處。

3月24日,輝山乳業港股突然蹊蹺暴跌後,隨即傳出消息,共有70多家債權人向其提供融資,而其中僅銀行就達到23家,國內主要銀行幾乎悉數被卷進危機。迄今為止,除了平安銀行之外,尚無其他銀行進行回應,這些債權銀行涉及輝山乳業的貸款總規模,目前尚無法得知。

第一財經記者隨即展開調查,根據可以證實的公開資料,2014年4月到2016年9月間,共有7家銀行與輝山乳業簽署了貸款協議,這與流傳的輝山乳業債權銀行名單中的部分銀行吻合。但由於是或有負債,輝山乳業與這些銀行的貸款是否執行,目前不得而知。

調查中,第一財經記者發現,除了銀行貸款,輝山乳業還大量通過地方金交所、P2P平臺融資。2016年以來,輝山乳業下屬企業通過大連金交所、廣州金交所等平臺,以發行定向融資計劃、理財的形式,進行金額不小的借款,其中僅在大連金交所發行的定向融資計劃可能至少就有75期。此外,輝山乳業的下屬企業,還於2016年下半年,在深圳、上海成立了數家類金融公司。

雖然,輝山乳業通過銀行、融資租賃、地方金交所、P2P等渠道的融資總量無法準確得知,但顯然輝山乳業的資金需求近一年明顯增加,且通過多種融資渠道籌措資金,資金用途投向何方不得而知。而2016年12月以來,大股東的幾次增持,也並未提及資金來源,輝山乳業的資金鏈迷局待解。

債權銀行深陷

輝山乳業3月24日暴跌後,債權銀行的名單隨即流傳開來,共計涉及銀行23家,目前除建設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恒豐銀行之外,其他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幾乎全部卷入危機。此外,還有大連銀行、錦州銀行、阜新銀行、遼陽銀行、遼寧農信社等當地銀行機構,以及國開行、進出口銀行、華融資產、匯豐銀行等四家金融機構。

根據輝山乳業某債權方透露,截至2016年9月,銀行授信余額140.2億元,其中信用免擔保15.5億元,擔保貸款103.5億元,抵押貸款21.2億元。此外,媒體報道稱,在3月23日的債權人會議上,輝山乳業董事長、實際控制人楊凱承認資金鏈斷裂。

輝山乳業的銀行貸款規模,目前並無準確數據,各種說法也不盡一致。按照上述輝山乳業某債權方提供的數據,各家銀行中,授信金額最大的為中國銀行,金額33.4億元。第二為工商銀行,金額21.1億元。但流傳的各種債權銀行名單也存在一定出入。按上述輝山乳業某債權方的說法,輝山乳業第三大債權銀行為東北一家地方銀行,但根據最新消息,其授信金額已排在第二。

上述5家東北地方銀行中,只有錦州銀行披露了業績報告。但根據2016年業績報告,錦州銀行前十大股東、前十大貸款客戶中,均無輝山乳業。此外,大連銀行、阜新銀行2015年年報中,前十大股東、前十大貸款客戶名單中,也無輝山乳業身影;遼陽銀行網站沒有公開歷年年報。

2016年3月,輝山乳業曾披露其或有負債情況。2014年之後,與其存在往來的銀行,共計7家,其中有部分是外資銀行,並且均發生在2016年之前。在此之後,該公司未發生或有負債。

披露信息顯示,2014年4月28日,輝山乳業與中國銀行澳門分行簽訂協議,預期向後者貸款5000萬美元,期限為三年。2015年1月,該公司與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簽訂貸款函,最高可以從匯豐銀行貸款2000萬美元,期限同為三年。

此外,定期報告披露,2015年12月26日,輝山乳業與多家銀行簽訂銀團貸款協議,最多可以貸款2億美元,部分最多為1.8億美元,參與的銀行包括香港上海匯豐銀行、中信國際、恒生銀行、上海銀行香港分行、招商銀行香港分行、創興銀行。

上述與輝山乳業存在往來的銀行中,有5家與流傳的輝山乳業23家債權銀行名單吻合。但在此之後,上述或有債務是否實際發生,輝山乳業並未披露。此外,輝山乳業在港交所的定期報告顯示,其主要往來銀行為中國銀行。

根據輝山乳業業績報告資料,截至2016年3月31日,包括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在內,輝山乳業短期借款共計71.3億元。而截至當年9月30日,其短期銀行借款已經高達110.8億元,半年間增加了39.5億元。對於新增貸款的來源,輝山乳業亦未披露。

截至目前,上述債權銀行中,公開證實向輝山乳業發放貸款的,僅有平安銀行一家。2016年12月27日,輝山乳業公告稱,楊凱控制的Champ HarvestLimited(冠豐),與平安銀行簽署補充協議,將2015年6月5日簽訂的、24億港元的兩年期銀行貸款中的21.4億港元余額的到期日延長一年。相應貸款由冠豐向平安銀行質押輝山乳業34.3億股。3月24日,平安銀行也回應了此事。3月26日,平安銀行再度澄清,該行及控股股東中國平安並未持有輝山乳業股份,將采取各項措施保障信貸資金安全。

成立多家類金融公司

種種跡象顯示,最近一年多,輝山乳業資金需求明顯增加,融資渠道也不再限於銀行。自2016年4月以來,輝山乳業還多次通過融資租賃,進行了規模不小的融資,累計金額達到23億元,除了已經失效的10億元,剩余的仍有13億元之多。

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4月29日,遼寧輝山集團作為出售人及承租人,以估值20億元的租賃資產,與購買人和出租人廣東粵信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簽訂融資租賃協議,由後者提供期限五年的10億元融資,年化利率不高於6.2%。但在2016年11月27日,輝山乳業宣布此次融資租賃失效,具體原因沒有披露。

是次融資租賃失敗後,遼寧輝山集團轉而又與盈華租賃簽訂協議。根據協議,遼寧輝山集團將評估值15.54億元的租賃資產,作價7.5億元,向盈華租賃進行融資,租賃期限5年,年化利率為6.2%。從2017年開始,遼寧輝山集團於每年5月、11月,分10期等額支付本金7500萬元及相關利息。

此後,輝山乳業的兩家全資子公司遼寧輝山乳業集團恒豐牧業有限公司(下稱“輝山恒豐”)、輝山乳業(中國)有限公司(下稱“輝山中國”),於2016年12月8日,簽訂了第三份融資租賃計劃。協議顯示,兩家公司將在此後6個月內,向“中建投”(披露名稱)出售其若幹物業、廠房及設備等,以5%的年化利率,取得3億元融資。

即便在此次危機全面暴露之前幾天,輝山乳業仍在通過融資租賃大量融資。根據公開信息,3月17日,輝山恒豐、輝山中國,與徐州恒鑫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恒鑫租賃”)簽訂協議,向後者出售若幹物業、廠房設備等回租的方式,以年化6%的利率,獲得後者2.5億元融資。

進行外部融資租賃的同時,2016年7月份以來,輝山乳業自身在上海、深圳等地,成立了多家包括商業保理、融資租賃等在內的不同類型的類金融公司。

根據天眼查最新資料,2016年11月,輝山乳業在深圳註冊了輝山(深圳)融資租賃有限公司、輝山(深圳)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兩家公司註冊時間均為2016年11月22日,註冊資本也同為2億元,唯一股東為輝山中國。

更早些時候,輝山乳業還成立了輝山(上海)融資租賃有限公司,註冊時間為2016年7月19日,股東亦為輝山中國,法定代表人葛坤,葛坤目前為輝山中國董事、輝山乳業執行董事兼高級副總裁,與輝山乳業實際控制人楊凱為一致行動人關系。但上述三家的具體狀況、是否在輝山乳業融資中發揮作用,目前尚無法得知。

大量體外負債

除了銀行貸款、融資租賃之外,通過P2P平臺、地方金交所等渠道,輝山乳業可能還有大量沒有披露的體外負債。

第一財經記者獲得的資料顯示,從2016年10月以後,輝山乳業開始在大連金交所發行定向融資計劃。資料顯示,2016年11月1日,大連金交所發行了一款名為“輝山乳業定向融資計劃49號”的固收產品,該產品發行規模200萬元,期限720天,預期年化收益率6.6%,發行方為遼寧輝山集團,輝山乳業提供保證,資金用途為采購生產設備。時隔一天之後的2016年11月2日,大連金交所又推出了“輝山乳業定向融資計劃52號”,該產品同樣為固守產品,發行規模同樣為200萬元,期限720天,預期年化收益率6.6%,發行方、保證人仍為遼寧輝山集團、輝山乳業。

為了銷售輝山乳業上述融資產品,相關各方在媒體投放廣告推廣。《遼沈晚報》2016年10月10日刊登的一則廣告稱,是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大連金交所上線新產品輝山乳業定向融資計劃,該產品“自上線以來就受到遼沈地區投資者青睞”,並對發行方、擔保方的情況進行了介紹。此後,類似廣告多次刊發。

上述融資計劃,並不是輝山乳業在大連金交所的全部。與此相關的定向融資計劃,具體發行數量目前無法得知。在大連金交所網站,無法查到相關產品信息。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至少已發行到至少75號。

值得註意的是,在輝山乳業“跳樓”式暴跌的3月24日,大連金交所還提供了該產品轉讓服務。

根據大連金交所網站信息,3月24日轉讓的輝山乳業定向融資計劃,共涉及11期產品,編號最大的為75號,具體分別為26號、30號、38號、39號、50號、56號、58號、66號、69號、71號、75號,但當天成交額均比較小,全部在1萬元到6萬元之間。如果按照順序發行融資計劃,假設每期募集資金規模均為200萬元,則輝山乳業上述融資,總量或已達1.5億元。

輝山乳業在地方金交所進行的非標產品融資也不僅限於大連金交所一家。一家名為網金社的互聯網平臺,曾於2016年7月發布產品信息,當月12日,該平臺發行“尊享-穗鑫金輝1號理財計劃”,產品說明顯示,“尊享-穗鑫金輝1號理財計劃”由廣州金交所發行,募集金額5000萬元,年化率為7.2%、期限183天,由輝山乳業提供本息連帶責任擔保,資金用途為向輝山中國發放銀行委托貸款。2017年1月17日,該產品已全部按照到期實現收益率完成兌付。

除此,P2P平臺也成為輝山乳業的融資渠道。根據深圳P2P平臺紅嶺創投3月24日透露,今年年初,輝山中國在該平臺借款5000萬元,放款時間為2月9日,該筆借款由遼寧輝山集團(錦州)有限公司、遼寧輝山乳業集團(沈陽)有限公司提供擔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086

加多寶半年前已啟動上市,誰在中弘股份羅生門中說謊?

“涼茶大王”出手相助,淪為仙股的上市公司迎來轉機,看似皆大歡喜的美好故事,卻突然在一夜之間陷入羅生門。

中弘股份8月27日晚間公告稱,公司及控股股東與加多寶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加多寶”)、深圳前海銀誼資本(下稱“前海銀誼”)簽署債務重組及經營托管協議。但僅僅隔了一夜,加多寶就在8月28日上午聲明,否認了協議內容。

不僅如此,加多寶的授權代表的真實身份,也充滿了疑點。按照中弘股份的說法,加多寶的授權代表黃偉清,是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負責一切對外事務。而加多寶否認對黃偉清授權,卻又對後者在該公司的身份只字不提。

記者遍查加多寶公開的內外活動、董監高人員資料,發現並無黃偉清的身影。可查的工商資料則顯示,黃偉清與前海銀誼及其實際控制人劉紅雯關系密切。

雙方意圖何在

根據中弘股份8月27日公告,公司及控股股東中弘卓業集團(下稱“中弘卓業”),與加多寶、前海銀誼共同簽署《債務重組及經營托管協議》,對該公司進行債務重組,註入優質項目,以完善資本結構,解決流動性困難和經營發展遇到的困境,並由加多寶對中弘股份進行期限為5年的經營托管。

從表面上看,加多寶與中弘股份的聯姻,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早在2018年3月,加多寶管理層調整之後,就已正式啟動了三年上市計劃,並屢次對外公布。而面臨退市危險的中弘股份,眼下亟待援手。中弘股份披露的數據顯示,加多寶2017年虧損接近5.82億元,與上市距離尚遠。

加多寶網站信息顯示,2018年3月21日,公司總裁李春林召開團管理層會議,確定了未來經營戰略方針,並宣布了加多寶集團啟動上市計劃。3月27日,李春林接受媒體采訪時,再次提及三年上市的目標。

根據中弘股份此次披露,加多寶的經營狀況,與上市距離尚遠。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加多寶總資產127.1億元,總負債131.6億元,已經處於資不抵債狀態,營業收入70億元,凈利潤虧損5.82億元,2015年則虧損1.89億元,2016年盈利14.89億元。

耐人尋味的是,盡管時隔僅一夜,加多寶斷然否認協議的存在,並否認對黃偉清的授權,對於上述這份略顯窘迫的數據,加多寶卻並未直接否認,僅稱與實際嚴重不符。

中弘股份8月28日晚回複深交所關註函時,則堅稱情況屬實。上述經營情況和財務數據由加多寶提供,且盡職調查由加多寶同意並授權前海銀誼具體完成。

披露信息顯示,前海銀誼成立於2015年8月,註冊資本僅有1000萬元,公司法定代表人為鄧伯淙。截至2017年12月底,總資產為5437萬元,凈資產為4494萬元,營業收入僅為8359萬元,凈利潤2304萬元。

如此實力,顯然難以滿足中弘股份債務重組需要。公告顯示,截至8月28日,僅中弘股份及其下屬控股子公司累計逾期債務本息合計金額已達50.8億元,陷入主業停頓,資金緊張,在建地產項目基本處於停滯的狀態。

目前,前海銀誼有三家股東,深圳前海赫明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赫明投資”)出資65%,為控股股東,深圳中證城市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中證投資”)、深圳銀誼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分別出資10%、25%。

記者註意到,多層穿透之後,前海銀誼的小股東深圳中證投資的間接股東中,有一家名為深圳前海基礎設施投資基金管理有限的企業,萬科、中信證券均參與投資,出資額分別為28.33%、11.67%,該公司又對深圳前海中證鼎峰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資40%,最後由該公司實現對中證投資控股。在8月27日的重組協議中,中弘股份曾稱,加多寶擁有多年的產業運營經驗,並在全國各地持有多處待開發用地,意在盤活中弘股份存量資產。

8月29日,第一財經致電加多寶多名相關人員,就該公司是否對協議簽署知情、有無經過該公司內部流程並取得批準、黃偉清在公司的實際身份等信息進行核實,並發去采訪的相關問題,但截至發稿,加多寶方面並未作出回複,而中弘股份董秘辦公電話則處於忙線之中。

神秘的授權代表

此次中弘股份、加多寶羅生門事件中,黃偉清無疑成為了關鍵性人物。那麽,黃偉清究竟是誰?

中弘股份8月27日披露的債務重組及經營托管協議顯示,加多寶同意並授權銀誼資本具體完成該協議項下的盡職調查等有關事項。同為丙方的加多寶以及銀誼資本,授權代表為黃偉清。但未披露其在該公司的具體職務、職責範圍等關鍵信息。

在深交所的追問下,中弘股份8月28日稱,由加多寶提供的委任書顯示,黃偉清為加多寶首席執行官,且由加多寶實際控制人陳鴻道委任,負責其對外一切事務,有權代表加多寶簽署上述協議。對於具體委任時間,中弘股份未予說明。

然而,可查資料顯示,無論是加多寶本身,還是其在內地的經營主體,董監高人員中均無黃偉清的信息。根據天眼查資料,加多寶為香港註冊公司,成立於1997年,目前仍為註冊狀態。而香港註冊處查冊信息顯示,加多寶已經解散,其在內地的主體加多寶(中國)飲料有限公司在企業信用信息系統登記的企業主要人員,只有董事長張樹榕一人,其他董監高人員均未顯示。

不僅如此,身為全面負責對外事務的首席執行官,黃偉清幾乎從未在加多寶的內外活動中露面。網站信息顯示,2018年3月21日到8月28日,加多寶共發布了8條資訊,其中6條為公司內外活動,出面的均為現任總裁李春林,黃偉清一次也沒有出現。在其他公開資料中,也沒有黃偉清的身影。

此外,如果中弘股份上述說法屬實,黃偉清目前在加多寶的身份,必然與總裁李春林的職責沖突。

加多寶網站信息顯示,該公司3月19日起任命李春林擔任集團總裁,全面負責加多寶及昆侖山全部業務。

加多寶在此方面的態度也耐人尋味。在8月28日的聲明中,加多寶稱從未對黃偉清出具任何授權,但未就黃偉清是否為公司人員進行說明,對其在公司的崗位、職權等重要信息只字未提。

第一財經多方查閱發現,黃偉清與前海銀誼存在關聯關系。控制權穿透之後,前海銀誼的控股股東赫明投資由劉紅雯100%控股,並擔任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執行董事。而中弘股份披露,劉紅雯與黃偉清兩人實際為夫妻關系。

中弘股份8月27日公告稱,前海銀誼實際控制人劉紅雯及黃偉清,從事地產行業超過20年,尤其在華南地區開發了多處地產項目,前海銀誼為其實際控制的核心企業,核心合夥人團隊來自於各大銀行、中信證券、深圳萬科等知名金融和地產公司,在資本運作和地產運營方面擁有豐富的資源和經驗。

除了前海銀誼,劉紅雯名下還有多家投資公司,包括深圳悅融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深圳先君道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先君道投資”)、深圳赫明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劉紅雯分別持股85%、50%及49%。此外,她還擔任深圳百樂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馨庭苑停車場法定代表人、深圳市鉑得珠寶首飾有限公司董事長。

可查的工商資料還顯示,先君道投資實際是黃偉清與劉紅雯的“夫妻店”,成立於2015年6月,註冊資本3000萬元,兩人各持股50%,黃偉清擔任法定代表人和執行董事,劉紅雯擔任監事。除此之外,天眼查未顯示黃偉清名下擁有其他公司,或在任何公司擔任高管。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蘇蔓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45

陳家強3393萬入市珀苑 稱非為投資 半年前仍預警樓市泡沫

1 : GS(14)@2017-12-14 17:03:11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5207&issue=20171214
【明報專訊】今年名人買樓個案浪接浪,即使曾在半年前提醒市民本港樓市風險大、上月再稱市民要留意自己承擔能力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前局長陳家強,亦以3393萬元購入樓齡近40年的中半山豪宅珀苑一個單位連兩個車位,陳家強向本報回應指,今次買樓是出於需要,非作投資之用。

明報記者 林尚民

廣告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陳家強(CHAN KA KEUNG CEAJER)於上月中以3393萬元購入中半山珀苑一個實用面積1404方呎的中層B室連兩個車位,實呎24,167元,當時呎價及售價均為屋苑新高。惟有關紀錄在短短數日後即被一個高層同面積單位連一個車位,以成交價3450萬元、實呎24,573元打破。資料同時顯示,陳家強今次買樓,僅需付約144萬元印花稅,即佔樓價4.25%,換言之,陳家強應是以首置客身分入市。

僅付144萬印花稅 料首置名義入市

另今次沽出單位之原業主,於2003年以750萬元購入,現易手帳面獲利2643萬元,賺幅3.5倍。就購買中半山堅尼地道珀苑豪宅單位一事,本報記者昨午致電陳家強查詢,他表示,現時無需要就此事回應,而對於今次是否以首置客身分入市,陳則稱「我無打算回應你這個問題」。不過,及後陳家強再補充,購買該物業是出於需要,並非作投資之用。

上月指市民買樓要留意自己能力

資料顯示,陳家強在任職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期間,不時評論樓市,今年6月卸任前,就提醒市民樓市風險比以往大,因樓價已遠高過市民購買力,若然利息上升、供應增加等因素出現,樓市將會有所調整。

在卸任後,他上月出席一電台節目時亦稱,有注意到政府和金管局有向「靠父幹」置業人士發出預警,並指在現時樓價高企下,市民要留意自己承擔能力。

事實上,近年不時有政府高官入市,如民政事務總署署長謝小華等人,去年以2738萬元購入西半山殷然中層A室,單位實用面積1007方呎,實呎27,185元;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前局長蘇錦樑,則於2015年以1410萬元購入中半山實用面積977方呎的快樂大廈一個高層單位,實呎14,432元。

張炳良盈峰翠邸 估值5年升四成

另運輸及房屋局前局長張炳良,早於2012年上任局長前便以1600萬元購入大埔盈峰翠邸3座雙連戶連兩個車位,單位實用面積共1841方呎,當時實呎8691元。若參照為張炳良承做按揭的匯豐銀行對上述兩個單位所作的網上估價,未計算車位部分,有關住宅單位最新估值達2304萬元,較張炳良5年前購入時的成交價高出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2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