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武漢創庫咖啡怎樣轉型玩起了投資?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13/149808.html

黑馬說:半年前,創庫咖啡搬了家。地址從光谷軟件園D座局促的二樓換到了C座的沿街門店,樓上設立了辦公孵化空間,面積比以前大了兩倍還多。

在創始人蔡宗池的眼里,這次搬家的意義不同尋常,它伴隨了創庫咖啡重新定位與戰略調整的過程,意味著煥然一新的開始。
 

\文 | i黑馬 婁月

蔡宗池是個不折不扣“咖啡迷”,他是車庫咖啡的第一批客人,對全國各地的創業咖啡如數家珍。考察過北京最早一批創業咖啡後,他打算將這種模式引入武漢。2012年10月,創庫咖啡開門營業,是武漢第二家創業咖啡。創庫咖啡的LOGO看上去既像一臺咖啡機的剖面,又像是一座倉庫——這寄托了蔡宗池的願望:創庫咖啡可以成為庫存夢想、烘焙創意的地方。在經營的第一年里,創庫咖啡有兩塊業務,一是聯合辦公、投資沙龍、聯誼,二是兼營咖啡、簡餐和下午茶。


然而,與早期大多數創業咖啡一樣,盈利成了困擾創庫咖啡的一大難題。開業後近一年的時間里,“每個月都要虧幾萬塊錢”。2013年7月,蔡宗池覺得不能再這樣玩下去了,必須轉型。慎重考慮後,蔡宗池認為做基金和孵化器管理才是創庫咖啡的出路。

看似簡單的調整,對蔡宗池和創庫咖啡來說卻是力主改革的陣痛。蔡堅持,戰略調整首先要重組頂層架構,團隊資源必須與孵化器的定位一致,留下來的是那些能做創業服務的,能帶來基金資源的。

在漫長的內部溝通和博弈中,創庫咖啡一直與服務的項目保持著貼身交流和跟蹤,堅持舉辦各種活動和大賽。蔡宗池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因此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校友資源的聚焦上,關註校友創業的移動互聯網項目,通過創庫咖啡“連接華科、服務中部”。

2014年底,隨著頂層架構調整完畢,創庫咖啡轉身的步伐快了起來,蔡宗池對它的定位也愈發明晰:我們要做一家投資促進型的孵化器!其中一個顯著進展就是創庫咖啡與股權眾籌平臺“大家投”簽署了5年的戰略合作協議,這在武漢是獨家。

蔡宗池與“大家投”的創始人李群林雖然都是華科校友,也互加了微信好友,但兩人最初並不相熟。可是蔡認準了李的務實和草根,覺得與創庫咖啡的市場化氣質十分相投,就堅持不懈地在微信上與李溝通。經過大半年的“勾兌”,兩者達成合作,並迅速進入蜜月期。

創庫咖啡和“大家投”合作的第一個項目是一家從事汽車駕駛培訓的公司。從蔡宗池拿到商業計劃書,到通過“大家投”的平臺獲得融資,這個項目只用了一個季度的時間。

現在蔡宗池經營創庫咖啡的思路是通過免費的平臺向股權投資業務導流,即孵化器把政府的補貼用於創業者,然後在企業的A輪階段再提供增值服務。

蔡宗池認為,成為一家專業的孵化器,創庫咖啡基金池需要達到5個億的規模。來源主要有三個渠道,一是內部做領投基金募集,二是對外招募基金,三是與政府合作引導基金,三個渠道。“我們的投資額一般是300萬到500萬的天使基金,或是5%的領投金額。”

在投資項目上,創庫咖啡的原則是放眼全國,而不局限於在孵項目。但為了方便管理和服務,創庫咖啡後期還是要將投資的項目納入孵化器的平臺。蔡宗池設定的孵化周期是半年到一年,一般情況下,以拿到融資額為出孵標準。如果在沒有融資的情況下,企業規模就達到了50-100人,創庫咖啡會將其對接至園區的加速器。

比較過一線城市的孵化器,蔡宗池認為武漢的創業氛圍與北上廣深還有一定的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武漢要將創業氛圍真正提升起來還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本地的服務機構應該彼此加強溝通,對內統籌協調、共同進步,對外是一家人,有格局有胸懷,武漢的創業生態才會好起來。”\PS:如果你也是創新型孵化器,想尋求報道,請將介紹資料發至:[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婁月,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