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顯學3D列印 神秘基地在台南

2013-04-01  TCW
 

最近一個月,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溫肇東已經遇到四個人跟他談論「3D Printing」(3D列印)。

一位對技術狂熱的朋友e-mail給他,說這是台灣製造業翻身的機會;法律與創投專家徐小波提供相關文章給政大EMBA學生閱讀;新創公司負責人陳彥宇興奮的向他展示公司剛買進的3D機器;以及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計畫要在經營的華山文創園區開設一家3D咖啡館。

就在溫肇東被這個話題包圍之際,坐落在台南烏山頭水庫附近的工研院南分院的「積層製造與雷射應用中心」也很熱鬧。

此處是台灣3D列印技術的研發重鎮,自從二○一二年成立「雷射積層製造產業群聚」一直到現在,國外內的訪客絡繹不絕,包括了德國設備領先廠商EOS、日本機械大廠松浦(Matsuura)、機密工業鴻海、車燈大廠堤維西等都來拜訪。

有多火紅?《經濟學人》兩次深度報導

3D列印確實是個熱議題。《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在十四個月中,連用了兩次封面故事的規格,報導了這項新科技,稱它將掀起「第三波工業革命」。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在今年二月十二日的國情咨文中說,這是美國未來領導全球生產與製造業的技術革新。

《連線》雜誌(Wired)總編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更為它改變職涯,去年底出版最新力作《Makers》隨後辭職,全力投入自創公司3D Robotics執行長一職,為美國科技圈投下一顆震撼彈,因為安德森說,3D列印的影響力將超過網路,他想參與這波革命。「現在,3D列印是一門顯學,世界各國無不想要參一腳!」工研院南分院積層製造與雷射應用中心總監曾文鵬說。

這是國內第一,也是唯一一座金屬3D列印實驗室。早在○五年南分院成立,原雷射製造研究中心便一直研究3D列印技術。從技術面來看,這間僅二十三人實驗室當然還得向歐美領先廠商學習,但已促成日本松浦和台灣神基聯盟,正籌備「台灣積層製造公司」(TAMC),台日合作,準備搶攻3D列印的高端模具商機。

有多厲害?可同時製作兩百顆牙齒

由於應用廣泛,最近也開始有藝術界與設計界人士造訪,3D列印已經悄悄在產業界遍地開花,而這間小實驗室就是授粉之處。

走進實驗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三台造型各異的「印表機」,只見工程師在電腦上打開小狗圖檔,啟動一台和義式咖啡機差不多大小的機器,十五分鐘後,一隻長、高三公分,寬一公分半的橘色小狗就拿在手上把玩了,和圖檔一模一樣。

桌子上還擺著白色小椅子、黃色造型的卡通角色「皮卡丘」等。這台神奇的機器,可以複製出任何東西,只是材料從過去的紙張變成塑膠,從平面變成立體。在此之前,你可以用3D軟體自行設計,或是把實物放進數位掃描機掃描,十分鐘到四十分鐘內,就可以得到一模一樣的東西。

實驗室的另一端,是一台金屬材料的高端印表機,利用雷射燒結金屬粉末的方式,正在「列印」一盤牙齒。隔著透明玻璃,看到機器在長寬各二十五公分、高三十二公分的空間裡,不斷重複鋪鈦合金粉末、雷射光束燒結出每一顆牙齒的輪廓兩個動作,十個小時後,這些牙齒就會進行人工精雕,之後送到牙醫那為顧客安裝。

「這就是客製化量產的最佳示範,」曾文鵬說,傳統一個技師一次只能加工一顆假牙,時間可能是三小時,3D印表機雖耗時十小時,但最多可同時製作兩百顆牙齒,這就是競爭力所在。

不管是橘色小狗,還是牙齒,都是用材料一層一層堆疊出來的,這種製造方式專業稱為「加法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又稱積層製造),事實上,這項技術由Charles Hull在一九八四年發明至今,已有近三十年歷史,但會在這兩年爆發,主因是數位環境成熟、基礎技術專利到期,以及價格降低三大因素。

曾文鵬舉假牙市場為例,現在只要用數位口腔掃描,就能取得患者精準的牙齒圖檔,之後「印」出假牙,兩至三天後,患者就能裝上;有別傳統假牙像是手工藝產業,必須由牙醫讓患者咬模,再將齒模送到牙技中心製作,之後醫生還是要用手工再幫患者修整牙齒表面,以達到最佳的咬合狀態,全程可能得花費七天。

「現在的牙科醫院簡直像是科技公司,什麼都數位化。」成功大學前瞻醫療器材科技中心致力成為醫材的數位中心,中心主任蘇芳慶指出,其利用3D列印技術,已經幫助過醫生進行下顎修補手術,「先製作出精準的模型,讓醫生在開刀前預判,病人會得到更好的醫療品質。」

不過,這項外科手術的應用目前僅少數醫生採用,還在實驗室階段,尚未在外科普及。反倒是假牙應用已在中國開始商品化,台灣則還在推廣中。

模具、醫材,以及文創藝術,是工研院點名未來台灣採用3D列印最具潛力的產業,而歐美則有波音公司(Boeing)與賓利汽車(Bentley)用來製造飛機與汽車零件。3D列印有一個特色,它能讓既有優勢產業提升附加價值,讓追求客製化的精密產業有機會量產,但不至於讓追求規模的製造業消失。

有多廣泛?專利到期,人人都能製作

如果台灣製造業想要再提高附加價值,3D列印,等於替台灣開了一道門。

但,其他國家也早已開始布局。因為影響3D列印最重要的專利,即將在二○一五年到期。目前,3D列印的專利主要掌握在美國兩家上市公司3D Systems和Stratasys,以及德國的EOS(未上市)共三大巨頭,掌握全球九成市占。

曾文鵬表示,從南非、澳洲到中國等都以國家政策開始在二○一一年布局,「這是second run(第二輪)的競爭,比的是創意的應用與服務。」當專利到期,未來個人化的印表機降到一台一千或數百美元,「人人都是製造者(maker),」溫肇東在一九九六年於麻省理工學院Media Lab看過這項技術,終於在十七年後,看到這個應用將滿地開花。只要你有創意,在家裡也有機會「印」出屬於自己的手機殼或是喜歡的公仔。

老技術,新應用,這次台灣能不能領先,就要看創意夠不夠好,反應速度是否快到能在浪頭上卡到一個好位子。

【延伸閱讀】技術超猛!突破客製化量產限制

傳統方式:全人工、靠經驗、手工雕刻、單一客製化,3-7天完成流程:印模→灌石膏模型→填蠟雕刻→澆鑄→精修拋光→上釉髿燒→成品台灣假牙年產量約240萬顆,產值約180億元,但卻是個手工藝產業,製作效率不佳、耗費人力。

新型方式:快速、尺寸精準、客製化量產,2天完成流程:3D照相取模→3D Printing製造→精修→堆瓷→成品一台3D印表機開機10小時,可以同時印製一盤約200顆的牙齒,即服務了200位客戶。

資料來源:工研院積層製造與雷射應用中心

【延伸閱讀】趨勢超夯!5年成長352倍——全球個人用3D印表機數量

資料來源:Wohlers Associate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37

歐巴馬與郭台銘都在關注的最新趨勢3D列印入侵

2013-04-01  TWM
 
 

 

科幻片中常見的「無中生有」場景已在現實生活裡一一實現!

只要一台電腦、一部3D印表機,獨一無二的iPhone機殼、F1賽車、槍枝,甚至是人體器官……,未來隨手自製各種生活用品都不再是神話。

歐巴馬在今年2月的國情咨文上提到3D列印,希望重拾美國製造業風光;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也下令旗下各事業部主管展開3D列印探訪之旅。

第三次工業革命正啟動中......。

撰文‧李洵穎、陳翊中、賴筱凡 研究員‧蔡曜蓮「午安!」一走進店裡,店員笑吟吟地送上問候,周一中午的上班時刻,店裡泰半座位都被坐滿了。這家位在日本東京澀谷的FabCafe咖啡廳,空氣中飄著咖啡香,一切看起來就跟一般咖啡廳沒兩樣。然而,這家咖啡廳在過去兩個月裡,受到許多科技部落客關注,甚至連美國頗具盛名的科技網站「The Verge」都特地撰文介紹。究竟FabCafe特別在哪裡?

就像「The Verge」報導開頭寫著,在東京,實在不缺咖啡廳,但是這家FabCafe,卻有著那麼一點不同。店裡頭擺著大大的一台雷射切割機、不算小的投影螢幕,這些可能讓你摸不著頭緒。但是,我們把時間倒退回到一個月前的西洋情人節,FabCafe推出了一項特別的服務:做一個人像巧克力。

如果每到情人節,你都得傷腦筋要送什麼禮物給另一半,或許,你可以嘗試FabCafe的這項特別服務,只要掃描你的臉部,FabCafe就能為你量身打造一個擁有你臉部表情的人像巧克力,送給情人,保證讓你的情人驚喜萬分。

街角的咖啡工坊 讓更多人一起玩科技聽起來很科幻、很瘋狂,但是三月二日,FabCafe再推出第二個驚喜,這次,他們要掃描全身,替你做一個全身的人像軟糖。短短兩天內,就有超過五十個人報名,卻只有九個幸運兒可以體驗這項服務。

想知道FabCafe怎麼辦到的?那你就得好好認識這項被喻為可能開啟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3D列印。為了一睹FabCafe如何走在趨勢前端,本刊採訪團隊親自飛到日本,專訪FabCafe背後團隊。

「一年前,這裡其實是我們的會議室。」有著透明的大面玻璃窗,坐落在街角最顯眼的位置,日本設計公司Loftwork創意專案協調師鈴木真理子說,作為一家具有實驗特性的設計公司,他們時常舉行大大小小的「工作坊」,邀請朋友來體驗。「那時同事說,為什麼我們不把這裡改成咖啡廳,讓更多人可以跟我們一起玩?」就是這個靈光一閃,讓Loftwork的老闆們決定要開一家具有實驗性質的咖啡廳。一開始,店裡只提供雷射切割服務,不論是牆上擺的木頭雕刻,或是高掛有著精緻雕花的牛仔褲,只要消費者提前預約,就能在FabCafe玩雷射切割服務。

去年十一月,他們有了更多新點子,LoftWork找來3D印表機經銷商iGUAZU與3D列印顧問公司K’s Design Lab合作,希望透過體驗的方式,讓3D印表機走入消費群眾,「不再只是大公司才能玩3D列印,一般人也可以玩。」K’s DesignLab執行長原雄司透露,近五個月來,超過五百人參加K’s Design Lab與FabCafe一起推的workshop,裡頭就有五個消費者下訂購買3D印表機回家做。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3D列印的魅力,他們要有不同的作法,「我們就想,在西洋情人節這天,能不能用3D列印來做一點特別的事情。」鈴木真理子口中說的,正是FabCafe針對女性消費者提供的服務,只要掃描臉部,就能打造專屬的人像巧克力。

一個扭腰、一個俏皮的動作,統統都可以把你的肢體動作掃描起來,這些3D數據全進了電腦後,透過一些設定,3D印表機就能印出擁有這些動作的模具。「有了這些模具,你可以把糖漿倒進去,做一個獨一無二的人像軟糖,你也能做一個人像冰塊。」鈴木真理子不諱言,實驗工作坊成功打開了人們對3D列印的想像。

「過去,Fab代表的是遙不可及的工廠、大量製造,可是,FabCafe是一個開放的『工場』。我們要的是小量、有價值的產品,讓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鈴木真理子說,有別於二次工業革命大量製造的主流,他們認為,未來的工業革命將更重視每個人的差異,科技也將不再遙不可及,而是在每個人的生活裡。

就在FabCafe推出3D列印實驗工作坊後,FabCafe迅速在全球暴紅,每天都有接不完的電話,就是想複製FabCafe的商業模式。「我們想要傳達這種實驗性質的概念,讓更多人可以一起玩。」鈴木真理子說,所以,FabCafe很早就確立第二家店不會在日本的策略,而是要拓展到其他國家去。

台北街頭即將出現3D列印設計公司與東京擁有類似消費氛圍的台北,看準開店成本相對低,香港出身的建築師黃駿賢成功說服了LoftWork團隊,要將FabCafe複製到台北華山園區。「最快五月,台北也能有一家FabCafe,到時面也會有3D列印服務可以玩。」鈴木真理子說。

不只是日本,3D列印技術在全球各地的應用更是五花八門,幾乎所有的物品都可以透過它來製造。有人用3D列印技術設計立體時裝;運用3D列印技術建造的建築物即將在荷蘭出現,預計明年完工;Urbee汽車是世界第一款3D列印汽車,其中除了最重要的引擎與底盤之外,大部分零件都是3D列印而來;也有人從網路下載槍枝構造圖,就此「印」出槍枝;還有人「印」出會飛的遙控飛機;甚至有一家名為Modern Meadow的公司,宣稱用生物3D列印技術,造出全世界第一片可食用的「人造肉」。

一夕之間,圍繞在這個新潮的機器,產生了大量有趣的應用方式。

看到這裡,是不是更覺得3D列印很不可思議?其實這項技術已存在近三十年,直到最近幾年才重獲注意。《經濟學人》雜誌認為,繼十九世紀瓦特發明蒸汽機,以及二十世紀流水線生產之後,3D列印將會掀起「第三次工業革命」。

然而,3D列印受到熱烈討論,更重要的推手是美國總統歐巴馬。他在今年二月十二日的國情咨文中,特別提到計畫建設十五座製造創新中心,以專注研究3D列印等新興技術,最終希望能以3D列印技術全面提升美國製造業。

中美大國已列為戰略性產業歐巴馬在國情咨文中說:「工人們在這裡學習使用3D列印,學習這項有可能顛覆工業的新技術。革命一定會在這裡發生,我們要確保這波製造業革命發生在美國。」美國政府傾全力為這場「第三次工業革命」鋪陳,在最近兩、三年裡,鼓勵全國的小學將3D印表機納入到工藝課的課程內容,希望從初等教育起就告訴孩子們,今後的生產流程會是什麼樣子。

科技趨勢大師凱文.凱利(Kevin Kelly)同樣也呼應歐巴馬的看法,他說:「在自動化設備與3D印表機快速發展下,將會加速製造業回流美國。」因為美國昂貴的勞工成本,將不再是問題。

中國工信部副部長蘇波也在「二○一二年增材製造技術論壇」上宣示將推動3D列印產業化,並制定3D列印路線圖與中長期發展策略,G2兩大強國紛紛將3D列印納入戰略性產業。

事實上,3D列印技術也開始受到台灣與韓國三星的關注。在這波3D列印風潮中,製造代工大廠鴻海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在去年看到相關報導,便下令各事業部主管深入研究3D列印技術與流程。於是來自鴻海,共有四到五批人馬,一次約有四到五位主管加工程師,前往3D列印相關廠商了解。據廠商研判,鴻海可能計畫自行開發3D印表機台,以降低成本與縮短生產時間。

三星去年內部改組時,就已將印表機部門獨立出來,加以整頓。今年三月初,三星又向夏普提議收購其印表機部門,但遭夏普拒絕。三星在印表機領域上動作頻頻,據傳就是為了搶攻3D列印的商機。

3D列印技術,簡單地說,使用者透過電腦繪製零件或物品的3D設計圖,或是掃描現有物件,將3D圖檔輸入3D印表機後,印表機噴頭將材料逐層噴出,像是砌磚牆似地層層堆疊,最終形成完整的堅固物件。這個流程又稱為「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

有了3D印表機,無論是在家還是在辦公室,你可以使用各種材料製造玩具、零件、工具。在電腦上簡單地新建、修改或者下載你想要的3D圖檔,然後點擊「列印」,一個實物即出現在你的眼前。可能某一天早上起床之後,你突然想要用一個不同造形的杯子,這時可以按下印表機,「印」出一只杯子,這不是科幻小說裡的情節,3D列印讓這一切成為真實。

諸多管理學與經濟學的理論將被顛覆波士頓諮詢集團(BCG)高級合夥人太田直樹預測:「蘋果公司遲早會採用3D列印方式,來製造符合顧客喜好的手機等產品。」「也許終於有一天,iPhone手機可以從蘋果手機連鎖店,或是乾脆從消費者家裡的印表機直接『印』出來。」也就是說,未來的產品生產,將會像用印表機一樣方便。

不僅如此,未來的工廠變得完全不一樣,同一個工廠的3D印表機可以既生產茶杯,又能製造汽車零組件,以及量身訂製的醫療產品,這將顛覆管理學與經濟學的諸多理論。

過去,3D印表機整體技術不成熟,且能夠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樹脂,因此使用者被局限於打樣等冷門領域。但如今各項技術的進步,且金屬、陶瓷、尼龍,甚至用於打造人體器官的「生物墨水」都成為可以使用的材料。因此,目前已能生產須具高精密度與強度的汽車與飛機零組件。

3D列印所帶動的技術革新是典型的「破壞式創新」,儘管3D列印主要適用於小量生產,但是其列印的產品,可以遠遠優於傳統製造業生產的產品,更輕便、堅固、客製化,可直接組裝成形且成本更低。

波音工程師麥克.海耶斯(Michael Hayes)表示,在採用3D列印一體成形技術製造零組件後,由於不再需要用傳統的螺絲組合零組件,可將零件的重量降低三○%,且其牢固程度遠遠超過傳統方法。

3D列印研究機構Wohlers Associates指出,3D列印市場快速成長,尤其自己動手做(DIY)市場蓬勃發展。該機構初估,二○一二年銷售達十六億美元,一三年應可突破二十億美元,預估到了一九年整體市場將達六十五億美元。換言之,3D列印全球產值將在七年內成長三倍。

趨勢一:製造業回流先進國家一旦3D列印被廣為接受,那麼對世界的意義會是什麼?

英國拉夫堡大學3D列印專家理查海格(Richard Hague)表示,3D列印對經濟有深遠的影響,企業再也用不著把各種商品堆積在倉庫中,再將其配送出去,因為,產品可以按照用戶需求在當地列印出來。這種類型的3D列印模式,不但大規模減少倉儲需求,也削減運輸成本。

他並認為,3D列印還可以幫助美國將製造業從海外遷回,「海外製造已經沒有任何優勢,只會導致運費增加。」目前,蘋果公司的產品,幾乎全在鴻海中國工廠裡的數萬條生產線上組裝,員工數十萬人。但如果3D列印技術進一步發展,不用將生產基地集中在人工便宜的中國,也能將產品送到全世界顧客手中。

波士頓諮詢集團認為,到二○年,一○%~三○%由中國進口的物資,將改由美國製造,美國一年將增加二○○億到五五○億美元的經濟產出。

趨勢二:機器即工廠 人人都是創業家3D列印技術讓產品設計到製造之間只有一個「列印」按鈕的間隔,第三次工業革命將會由大規模製造轉向個人化生產,打破跨國代工產業鏈。

3D列印設備龍頭廠3D Systems,在今年發表消費型3D印表機Cube,售價五萬新台幣有找;這種消費型的印表機可以製造如小玩具、棋子等簡單的產品。已有網站Cubify幫消費者客製化小型產品,例如茶杯、公仔等。這將掀起客製化的工業革命,未來五金行也可能會放一台3D印表機,提供各式各樣的零件,以滿足不同客戶需求。

趨勢三:產品創新速度加快從《長尾理論》到《免費》,再到《創客:新工業革命》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說,當製造一個產品,與製造一萬個產品的固定成本幾乎一樣時,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製造業的創業家。

隨著3D印表機價格迅速下降、設計軟體越來越強大,以及更多的列印材料推陳出新,意味著設計人員能更方便地使用3D印表機,使他們在設計過程中,就能隨時列印出原型產品進行修改,有助於加速創新。

例如,當一○年蘋果首次推出iPad後,四天之內,就有人利用3D列印代工服務商Shapeways所提供的代印服務,在四天內生產出保護套,整整比其他競爭對手快了一個月,自然是大發利市。

趨勢四:少量多樣 個性化商品更為風行第三次工業革命將使消費者變得更挑剔,他們不只要便宜好用的一般商品,更渴求創新、高技術商品,好打造他們獨特的生活品味。裝上翅膀的鞋子、復刻一九六○年代的老爺車,換言之,個性化、客製化商品正是消費者想要的。

以往,若要請工廠幫你製作客製化商品,若沒有一定的數量,開模、打樣的成本肯定不划算;但有了3D列印,就變得易如反掌。未來專業代印服務勢必逐漸普遍,就像以前三五步就一家相片沖印店般,可以隨時應你的需求列印商品,甚至只要到便利商店就可以實現你的需求。

麥肯錫的研究報告指出,這股自造者(自己製造產品)產業化的趨勢,將改變製造業的未來:未來十五年內,將有超過十八億消費人口,加入這股新製造產業價值鏈中。

趨勢五:門檻降低 創意設計才是王道3D列印技術能為工業設計領域帶來新的活力,打破傳統加工的枷鎖。在3D列印的新世界裡,「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創意才是獲得財富的不二法門。

3D列印代工服務商Shapeways執行長彼得.威蕭森(Peter Weijmarshausen)認為,3D列印一層一層把材料堆疊起來的製造方式,讓一些無法開模製造的特殊產品,也有機會被製造出來。因此,3D列印普及後,製造業門檻降低,產業價值鏈將加快由製造端位移至設計端。

雖然現在3D列印還無法完全取代傳統大量製造的商品;然而,忽略3D列印的影響力,不跟著進步,漠視即將發生的顛覆性革命,就像當年王安電腦等大型電腦主機廠商,無視個人電腦的出現,最後如侏羅紀的恐龍般,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

如今在醫學界,客製化的助聽器、齒模已經逐漸為醫界使用,甚至以鈦粉打印,經由特殊設計,更容易與人體緊密結合的人工骨骼、關節,已有很多手術成功案例。

趨勢六:3D醫療為健康帶來新革命此外,位於英國愛丁堡的赫瑞瓦特大學,研究人員透過3D列印技術,成功製造全世界第一個肝臟組織。美國的Organovo公司,則製造出全世界第一台商業化3D生物印表機,以自體幹細胞生成原料後一層一層堆疊成血管壁,已成功長出靜脈血管。未來若有一天,腎臟、心臟等大型臟器能被製造出來,且實驗證明不會有後遺症,器官移植將變得很容易,人類的壽命可能大大延長。

雖然不久的將來,3D列印將為人類創造許多好處,但是伴隨這個趨勢發展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也不容小覷,例如:槍枝管制。其中,最大的挑戰將會是||如何保護智慧財產權。一旦所有實體物品都能轉化成3D數位圖檔,它們就會變得容易複製與傳播,盜版的風險相當大。而如果盜版成風,就沒有人願意花重金投入研發設計。

不能否認地,3D列印想要拓展到消費市場,並不是沒有它的限制性。3D列印技術對一般人而言門檻仍高。依照現階段的技術水準來看,數萬新台幣的消費級3D印表機,幾乎只能製造出結構簡單的產品。

不過,近期已有3D列印代工服務,提供消費者下單訂製商品,新創企業如德芮達科技、貝特資訊出現,有助於提升民眾對3D列印的接受度。

破壞式創新的歷史已經證明,3D列印不會停止腳步。隨著時間推移,所有的困難點與阻礙都會被克服。

一旦顛覆開始萌芽,它被接納的速度遠遠超過任何人的想像。或許哪一天,我們就可以住在自己列印的房子裡,吃著自己列印的糖果,穿著自己列印的衣服,開著自己列印的汽車,這一切看似不可思議,但它卻悄悄地發生了……。

小辭典

3D列印是什麼?

透過電腦輔助軟體,建立物品的3D數位檔案,再運用金屬粉末或塑料等耗材,以一層一層堆積的列印方式來形成物品。過去應用在模具製造、工業設計等領域,以製造模型為主,現正逐漸用於產品的直接製造。

3D印表機使得消費者也可以是製造者,並大為縮短產品開發週期,產品將可就近消費地進行生產,不受土地取得、廠房面積大小的限制。

第三次工業革命

正在啟動中

第一次工業革命

時間:1730年~1870年

特點:發明蒸汽機

機器取代傳統手工業

第二次工業革命

時間:1870年~1914年

特點:流水線生產

發明電報與無線通訊系統等新科技;福特汽車導入流水線,提升生產效率

第三次工業革命

時間:1980年~

特點:3D列印技術興起

革命性技術,可做出傳統工藝做不出來的商品

生產流程大進化

傳統製造業

1 鍛造

利用壓力改變金屬形狀,使它符合後續製程的要求。

2 磨床

利用磨具研磨,以獲得所需的形狀、尺寸,或使表面精密化。

3 鑽孔

用鑽針鑽出後續製程所需的定位孔、零件孔等。

4 組裝

整個製程經過上述步驟,最後經由生產線組裝。

3D列印

1 3D繪圖

將想要製造的物品利用3D CAD繪圖軟體或掃描輸入電腦,形成3D數位檔案。

2 數位切片

電腦軟體會再將上述3D數位檔案中的物體,進行2D「數位切片」,物體會被「切」成一層一層的數據資料。

3 傳送到

印表機

將數據資料傳送到3D印表機內。

4 輸出產品

就像2D印表機列印平面檔案一樣,此時3D印表機噴嘴會依據數據資料噴出材料,一層一層地堆疊出立體物品。

無所不「印」 全面入侵 你的生活

1休閒

印出來的跑鞋

2012年倫敦奧運後,一名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學生Luc Fusaro宣稱,以3D列印技術量身訂做的單片跑鞋,重量僅96公克,讓運動員在百米賽跑中增速0.3秒。

2服裝

印出來的立體時裝

荷蘭女服裝設計師Iris van Herpen運用3D列印技術,打造立體感的時裝設計,無論是用透明材質做出水花飛濺效果的禮服,還是猶如人體骨骼般細膩複雜結構的立體服飾,令人嘖嘖稱奇。

3軍事

印出來的一把槍

美國Wiki Weapon團隊,從網路上下載了槍枝的構造圖,並使用3D印表機列印出了AR-15的下機匣。經過多次改良,目前該團隊已研製出可連續發射600發子彈的下機匣。

4醫療

印出來的人工骨骼

2011年6月,一位83歲的女性骨髓炎患者在荷蘭接受手術,成為3D列印顎骨的第一位受惠者。這個下顎骨採用高精密雷射層層融合鈦粉製成,沒有使用膠水或黏合劑,在金屬中植入晶格狀的天然骨骼內部結構,易與病人自身的骨骼接合。

印出囚籠,關住細胞荷蘭達爾特大學(University of Twente)奈米研究院採用被稱為「邊角平面印刷」(Corner Lithography)的奈米級3D列印技術,印出可以裝下一個軟骨細胞的「金字塔囚籠」,未來可望應用在癌症治療,用此概念鎖住癌細胞。

5 交通

印出來的飛機

航空龍頭波音公司研究利用3D列印技術,將機翼逐層印出,然後接合成形,包括787夢想飛機所用的32種組件。波音宣稱,3D列印可以降低30%的零組件重量,進而節省燃油成本。

印出來的跑車

比利時的Formula Group T團隊以一種名為「巨獸級3D列印」的技術打造塑膠材質外殼,創造一輛叫作Areion的單座跑車,最高時速可達140公里。

6 住宅

印出來的建築物

荷蘭建築師Janjaap Ruijssenaars使用一種名為D-Shape的巨型3D印表機,列印6公尺乘以9公尺的零件,再用這些零件拼接成建築物,並命名為「景觀房(Landscape House)」,實體建築將於2014年竣工。

7食物

印出來的人造肉

美國Modern Meadow公司使用生物3D列印技術,以活細胞構成的「生物墨水」為原料,成功生出長2公分、寬1公分、厚度小於0.5公分的可食用人造肉品。

一台機器等於一座工廠

——適合小資創業或個人工作室的3D機台機型 價格 特色 設備商ZPrinter 450 220~230萬元全彩、適用於辦公室環境,製作個性商品,例如公仔、吊飾、小飾品 美商3D Systems Cube 4~5萬元單色、適用於製作簡單小物品,例如小杯子或小碟子 美商3D Systems Afinia 4~5萬元單色、適用於製作簡單小物品,例如:茶杯、小公仔 陸商太爾科技資料來源:代理商 製表:李洵穎

「自造者」急速增加

——歷年消費型3D印表機的銷售量

2007 66

2008 355

2009 1816

2010 5978

2011 23265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63

家庭生活化運用、布袋戲不再傳統、金飾增添時尚感3D列印跳脫框架 賦予傳統商品新生


2013-04-01  TWM
 
 

 

手作盛行的日本,3D列印助長了這股風潮,日本家庭在生活上隨興地應用3D列印,令人驚歎。

而3C產品代工大國的台灣,在3D列印技術興起下,我們來看看,台廠又是如何應用3D列印,賦予傳統布袋戲與金飾業新的意義。

撰文‧賴筱凡、李洵穎

橫濱直擊》3D印表機走入家中玩具車、手機殼、眼鏡架、鈕扣隨印隨用如果你有一台3D印表機,你會拿它來做什麼?印一個專屬於自己的手機殼,替兒子印出一台玩具車,替老婆壞掉的眼鏡架印一個新的零件,這些東西都真實地存在於日本手作達人毛利宣裕的家。

距離東京一個半小時車程,為了一窺3D印表機為日本人家中帶來哪些革命性的改變,《今周刊》採訪團隊來到位在橫濱的毛利家。木造房子、簡單空間,隨處可見都是毛利宣裕親手打造的木製餐桌與櫥櫃。對於一個喜歡動手做家具的人來說,最近五個月來,他的生活有了重大的改變,原因是——「我們買了一台3D印表機。」毛利宣裕說。

放棄買機車 改買3D印表機桌上一字排開,玩具車、玩具鴨、手機殼、眼鏡架、鈕扣等等,這些都是毛利宣裕用3D印表機「印」出來的。會買下一台3D印表機,故事要從去年十一月的一個夜晚,兩個男人在居酒屋裡的對話講起。

毛利宣裕,三十九歲,3D印刷技術的專業工程師;山田真次郎,六十三歲,日本老牌模具廠INCS創辦人。他們曾經是一起在INCS打拚的同事,也是多年好友,「毛利先生從大學畢業,就到INCS來工作,我們交給他的任務就是開發3D印刷技術,一頭栽進去就是十七年。」去年十一月,又是一個兩人一起喝酒的日子,已經從INCS退休的山田真次郎,與毛利宣裕聊到3D印刷技術的發展,突然地,「為何不開一家工作室,買一台3D印表機,真正動手做,讓更多人可以認識3D列印?」這樣的念頭出現在兩人的談話中。他們決定一人出資一半,成立「東京創客」(Tokyo Maker)工作室。

毛利宣裕徵詢妻子同意後,「把原本存下來買摩托車的錢,拿來買3D印表機。」山田真次郎爽朗地笑著說。於是,花了四十三萬日圓,他們有了第一台3D印表機,不算太高階,卻足以改變他們的生活。

「這個是我用3D印表機印出來的第一個產品,玩具鴨。」拿著手上藍色、白色的玩具鴨,毛利宣裕說,這個玩具鴨整整花了他四個小時。線條簡單、角度圓滑,要用3D印表機印出一隻玩具鴨,算是入門第一課,真正困難的還在後頭:蒐集3D數據變成設計圖,成功列印出來。

就在採訪的開始,趁著聊天空檔,毛利宣裕從容地在電腦前調整設定,按下「確定」鍵後,一旁的3D印表機動了起來,一層又一層地將橙色的塑膠材質噴印在板子上。「現在正在做的是iPhone 5機殼,差不多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毛利宣裕說,為了試做iPhone機殼,他整整失敗了一個月,做了好幾回,就是沒能成功。

攤在桌上的失敗作品,不是因為受熱不均而彎曲變型,就是角度沒計算對,速度、溫度、角度都要逐一精算,為了強調個人化,毛利宣裕特地在機殼旁邊打上名字,機殼一印出來,上面就刻著他的名字。

個性化設計的手機機殼、兒子的玩具車,日益熟練製作技術後,毛利宣裕這次要嘗試難度更高的產品,妻子摔斷的眼鏡架。「以前,如果不小心把眼鏡架摔斷,可能得花一筆錢去重新配一副鏡架。現在,我們可以自己做。」山田真次郎說。

要什麼 3D印表機印給你為了替毛利太太做一副新的鏡架,他們先是在網路上找到適合的鏡架照片,再把照片傳給「東京創客」工作團隊的設計師中村翼。中村翼花兩個小時的時間做出3D設計圖,再傳到毛利宣裕的電腦裡。簡單調整好設定後,3D印表機動了起來,四個小時後,一副全新的鏡架就做好了,全部材料只花了六百日圓。

這就是3D印刷技術將帶來的革命性改變,「不管是已經停產的汽車零組件、摔壞的產品再造,3D印表機都能印一個給你。」身為日本最大模具廠INCS的創辦人,連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都曾開價一億美元要買他的公司,山田真次郎直言,3D印表機的普及全面顛覆人類,大量製造被個人化生產取代,不是不可能。儘管目前一般消費者難以達到像毛利宣裕的生產精細度,但成立「東京創客」,就是要教育更多人認識3D列印技術,連日本電視台NHK都聞名而來。

採訪近尾聲,高速運轉的3D印表機也慢了下來,一個刻著記者英文名字、獨一無二的手機機殼,在一小時的採訪過程中就製作完成。不用模具廠開模,也不需要大量生產才能印,這就是劃時代3D列印的魅力。

(賴筱凡)

霹靂國際》既維持品質又掌握神韻3D列印快速翻製素還真公仔聽到電視傳來「半神半聖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賢。腦中真書藏萬卷,掌握文武半邊天。」熟悉布袋戲的朋友一定知道,這時「素還真」就要出場了。這位頭頂蓮花、身背寶劍、一身白衣飄逸的素還真,他的十二吋公仔可是運用先進的3D列印技術呢!

霹靂國際多媒體,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霹靂布袋戲。該公司旗下的大霹靂國際整合行銷副總經理許煌銘說,近三年來,公仔十分熱門,「只要一上架就被粉絲『秒殺』!」公仔市場需求供不應求,如何縮短生產時間、加快商品上市,確實曾令霹靂困擾。

許煌銘說,「好在3D列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表示,中華名偶執行長林清和是帶領霹靂進入3D列印領域的關鍵人物。林清和與許煌銘為熟識好友,霹靂會使用3D列印,就是許煌銘將林清和引薦給負責公仔的團隊認識。林清和對動漫相當有興趣,長年待在大陸,在當地動漫界另創一片天。

木雕偶頭神韻難維持 3D列印建功林清和去年無意間向許煌銘提及,可以嘗試由3D列印讓霹靂布袋戲的公仔加快生產、推出上市。這個提議確實讓許煌銘與霹靂行銷團隊十分動心。

於是,雙方便在下半年正式開始業務合作。很快地,十二吋素還真公仔是第一批運用3D列印技術的商品。由於只有偶頭的部分需要採用到3D列印,花費約六小時就完成原型(prototype),霹靂快速送交模具廠開模生產,就可以大量生產,同樣尺寸的布袋戲偶用手工雕刻得花上約莫半天的時間,若要大量雕刻,速度仍不及開模生產為快。這到現在仍是業界創舉。

以往偶頭是以木頭雕刻,純手工製造,無法大量生產,雖然也曾推出公仔商品,但因產能有限,量產的困難度也高。此外,過去因採手工雕刻,即使師傅按照標準作業程序製造,但布偶的神韻仍有差別,這可是會被重度粉絲一眼就挑出來。

為了維持商品相同品質,並且加快生產流程,霹靂如今改採3D列印,借重中華名偶,以及中華名偶母公司馬路科技的3D列印技術,使得公仔商品得以持續熱銷。目前的十二吋公仔,就是運用3D列印技術做出的商品。

挑戰全球首尊七十公分玩偶在採用3D列印經驗良好下,霹靂與中華名偶挑戰難度更高的任務,這次打算將3D列印應用在七十公分高(約二十七.五吋)的BJD。

什麼是BJD?它真正的名稱是「球體關節人形」(ball-jointed doll,簡稱BJD),泛指各種擁有球形關節的可動人形玩偶。這種人形娃娃體型細節精緻,關節的部位裝有球形的東西,能使人形盡可能做出許多接近於真人的姿勢與動作,類似芭比娃娃一樣的玩偶。

今年初,林清和主動向霹靂表達希望將業務合作範圍從公仔擴大到BJD。霹靂主動提供了兩尊布偶給林清和,那兩尊布偶,一是耳熟能詳的素還真,另一尊便是性感魅力女戰將的華顏無道。目前只完成了華顏無道的原型。

某一天,林清和帶來一組團隊,花了一整天拍攝華顏無道的照片。華顏無道被粉絲喻為史上第一位在螢幕前穿絲襪、馬靴的布袋戲角色,服飾繁雜,配件極多,拍攝工作相對耗時。為了維持原型與本尊布偶的相似度,照片經過篩選、刪減後,需要用到的照片還有二百餘張之多,拍攝完畢後,便一一掃入電腦製成3D圖檔。

參與華顏無道3D列印作業的馬路科技工作人員表示,在圖檔繪製完成後,輸入印表機由噴嘴射出成形,再將各零件如鎧甲、高跟鞋、耳環等一一切割、拼接,共計耗費一個月的時間,才完成華顏無道的原型。

雖然華顏無道的BJD仍處於開發階段,但霹靂應可算是全球第一家採用3D列印生產BJD的公司。採用3D列印的優點在於能夠快速商品化,加上塑膠成本低於木工,也能夠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以BJD為例,過去採用手工木刻,如今改為塑膠材料,粉絲的接受度如何還要觀察。

(李洵穎)

高雄貴金屬︾突破傳統手工局限 創意使命必達金飾設計不再受限模具 神像金身完美無瑕隱身在新北淡海地區某座住宅大廈裡的高雄貴金屬設計部,住家式的格局讓這個部門宛如是一間個人工作室。「這裡是公司的設計團隊,共有五人。」高雄貴金屬業務副總經理Doris King表示,該公司產品的設計創意都來自於這裡。

高雄貴金屬是一家在各銀樓間頗負盛名的黃金業者,最初是以回收廢金起家。四年前,Doris King因緣際會認識了3D列印服務廠商馬路科技總經理張昭明,從此加入3D列印的行列。Doris King說,高雄貴金屬早在四年前就向馬路科技購入一台雕蠟用的3D印表機。「我們應該是台灣第一家引進這種3D列印機台的公司。」有了3D印表機,高雄貴金屬開始「玩」起了各種黃金飾品的創意。Doris King說,傳統金飾受限於開模作業,因此成品總是密實的,呈現片狀或塊狀。但是,3D印列技術不受形狀限制,不論是想要某處鏤空,抑或打算呈現彎曲線條,3D列印都可以「使命必達」。而「傳統開模與鑄造過程,可是無法這麼隨興地讓你玩!」傳統神像至少需時一年 如今五十天可成高雄貴金屬在黃金飾品玩出心得來後,開始走向自創品牌之路:金飾的品牌是「歷代風華」,「生活金藝」則是擺飾的品牌。其中,在金飾部分,該公司去年推出第一組結婚套件,包括項鍊、耳環、手環與戒指。Doris King得意地展示這組主題為幸福的金飾套組,「這是以蝴蝶作為發想,因為『蝴』蝶音近幸福的『福』。」這組套件都是由3D列印技術製造出來,鏤空的設計,替金飾增添不少時尚感。

稍後,Doris King又拿出另一尊灶王爺金像,這也是運用3D列印技術做出來的。她說,目前在台灣,3D列印的應用以建立模型再開模量產居多,很少出現直接做出成品的情況。這尊灶王爺金像算是罕見。

灶王爺金像是一位客戶下單訂製的,原本想交由珠寶界較為成熟的香港製作,但香港卻沒人肯做,於是轉為委託高雄貴金屬製作。高雄貴金屬的設計師先去廟裡找了一尊實體灶王爺像,拍了照,將之一一輸入電腦,用3D CAD繪圖軟體形成3D數位圖檔並加以修整,再把檔案傳給客戶進行確認。

雙方在製圖、校圖、修圖等作業多次溝通,這樣來回共計花費一個月時間。待客戶滿意後,便進入3D列印流程。由於神像身長約二十八公分,因此3D列印須花費較長時間,待最後完成時,鋪上配方、雕蠟、電鑄等過程,又再經過二十天,合計這尊灶王爺金像,花費五十天的時間製成。

Doris King說,若依照傳統模式,由於複雜度高,沒有師傅願意接單打金;即使有師傅願意打,恐怕到成品出來,要花費一年時間,甚至於連開模具都開不出來,遑論產出成品。

Doris King表示,傳統手工黃金雕塑方法有它的限制性,比如鏤空的部分就不可能用傳統方法做出來,如此一來,很多設計的創意就沒辦法呈現在金飾成品上。3D列印則突破了這個瓶頸,讓金飾走出與以往不同的路。

(李洵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64

《產業推手》曾文鵬助企業找出創新商業模式 台灣3D列印教父 鴻海也找他把脈

2013-07-22 TCW
 
 

 

3D列印成了產業界的當紅炸子雞,不僅「自造者」運動遍地開花;在台灣,主掌工研院積層製造與雷射應用中心的曾文鵬,更成了火紅的企業把脈師,一天至少接待三組人馬,讓他得到「台灣3D列印教父」的美名。

撰文‧顏雅娟

一走進與台南烏山頭水庫比鄰而建的工研院南分院,彷彿置身大型戶外花園;這個距高鐵嘉義站四十分鐘以上車程的神祕基地,近兩、三個月突然熱鬧起來,不斷湧進國內外參訪團體,還有更多的是不願具名的企業訪客,就連鴻海也曾經派人到中心了解技術。

他們,都是為了3D列印!

工研院「積層製造與雷射應用中心」,一直是台灣3D列印技術的研發重鎮,自從美國總統歐巴馬點名當今最夯的3D列印技術後,這裡便成了國內各企業主的取經地。其中,擔任積層製造與雷射應用中心總監的曾文鵬,更是奔走全台各地,頻繁地接受採訪、出席演講,每天至少接待三組人馬。

尋找口顎重整材料 意外遇上3D列印時間拉回二○一○年,早在《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大幅報導3D列印趨勢前,時任工研院雷射應用中心總監的曾文鵬,就因手上一項關於口顎重整的研究計畫,與3D列印結下不解之緣。

當時為了尋找口顎重整的關鍵醫療材料,曾文鵬把目標鎖定在高硬度的金屬植體,但接下來遇到令他頭痛的難題:要怎麼把金屬做得完全符合人的口腔大小?

在遍覽國內外研究後,曾文鵬篤定地認為,將金屬粉末一層層疊出來的「積層製造」,是生產金屬植體最適合的方法。於是這個計畫,成了曾文鵬一路推動3D列印應用的起始點。

嚴格說起來,曾文鵬並非台灣研究3D列印的始祖,早在十年前,包括成功大學、中正大學已經就3D列印(或稱積層製造)做過深入研究;只是礙於當時3D列印設備技術不成熟,讓「印」出來的東西品質低劣。從此,台灣錯過了全球3D列印狂潮的第一班列車。

隨著近年來國際間重新捲起3D列印熱潮,美商3D Systems、德國設備領先廠商EOS、日本機械大廠松浦(Matsuura)設備技術已臻成熟;也剛好在這時候,命運之手牽引曾文鵬接觸到積層製造,從此與3D列印撞擊出激烈火花,甚至成了台灣3D列印產業發展的掌舵手。

長相斯文,說話慢條斯理的曾文鵬,當年從交大控制工程研究所畢業後,因成績優異,還沒退伍就拿到台灣工具機大廠研發部經理的職缺;之後進入工研院,也長期待在機械所任職。

一路走來,曾文鵬累積豐富的機械背景,還不到五十歲,卻已是台灣工具機業界的前輩。他笑說,自己也是傳統製造派出身的,看著近十年台灣工具機產業因中國低價搶單頓失活力,心中感慨萬千。他認為,台灣產業講求大量、低價製造的生產模式勢必面臨淘汰。

有了這樣的背景,讓曾文鵬在體驗過積層製造的神奇魔力後,腦子裡開始想著:如何也把這魔法粉撒在台灣製造業,幫助產業升級轉型?

孵育「雷射光谷」技術 力推產業轉型於是,二○一二年底,在工研院宣布成立積層製造與雷射應用中心,成為台灣第一個3D列印研究基地之際,曾文鵬順勢接下了總監的重擔。

時間拉回去年七月十八日,工研院籌組成立「雷射積層製造產業群聚」,推動台灣跨進3D列印產業。這一天,只見曾文鵬忙著接待來自國內外的廠商、官員;到了晚上活動結束,曾文鵬還親自到德商EOS、日本松浦等廠商下榻的招待所拜訪,遊說對方將3D列印設備引進台灣,加速台灣3D列印實際應用的發展。

經過一年時間,眼看著客製化骨科醫材公司捷安司、3D列印代工廠台灣積層製造等公司,逐一從工研院搖籃中孵育而出,曾文鵬笑說:「就好像看著自己小孩一個個出生!」台灣積層製造總經理楊世名說,若不是透過董事長邱于川介紹認識了曾文鵬,他大概一輩子也不會踏入3D列印領域。公司籌設這一年多來,他看著曾文鵬為3D列印及雷射產業奔走的熱情,「說他(曾文鵬)是3D列印教父,當之無愧!」講起外界的高度推崇,曾文鵬急忙撇清:「說教父不敢當,我也只是剛好在產業發展到對的時機,做了對的事情。」回想一路推動3D列印,曾文鵬坦言:「其實一開始也會懷疑,印出來的東西真的能用嗎?」但看著自己天馬行空的想法,透過全世界最好的機器「印」出來,那一瞬間,內心感動與震撼是無法形容的,也讓曾文鵬加深了3D列印將改變產業遊戲規則的信念。

「現在最重要的是,應該先把各行各業的應用找出來,把想像化為實際,讓台灣率先找到3D列印的創新商業服務模式!」期許這一次,台灣能夠趕上這班疾駛的3D列印列車。

曾文鵬(前)

出生:1964年

現職:工研院積層製造與雷射應用中心總監經歷:工研院機械所副組長、美溪機電研發部經理學歷:交通大學控制工程研究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81

神基布局3D列印 郭董唱衰也要做

2013-07-29  TCW  
 

 

有些事情,只能做不能說,譬如大老闆們的3D列印技術秘密算盤。

工研院南分院「南部雷射光谷育成暨試量產工場」日前舉行啟用記者會,這場位在台南市六甲偏鄉的記者會,竟然吸引二十多家機械公司董總前來參加,因為這裡是國內研發3D列印技術的核心基地。

採用堆疊方式,號稱「加法」製造的3D列印被喻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國內工具機大廠東台精機已透過子公司研發,但董事長嚴瑞雄忙撇清,要大家「不要過度神話」,並替既有的技術抱屈,「不要以為『減法』就落伍,它們不會消失的。」

而專做軍事電腦的神基科技則與日本松浦合資成立公司,但董事長黃明漢行事超級低調,記者會一結束,趁大家都圍著經濟部長張家祝時,趕緊偷溜去實驗室看最新機台。問他「投資多少?」只見他邊轉身邊說:「告訴你就是內線啦!」

怎麼利用3D列印賺錢,國內各產業還在摸索中。儘管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不看好,還語出驚人的說:「 如果真的是,那我的『郭』字倒過來寫。」但這二十幾位董總無畏郭董「預言」,明顯和他唱反調,可見3D列印魅力有多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813

洪堯泰相信3D列印是未來趨勢 燒錢也要做 他自掏千萬 打造無料自造者天堂(084-086)

2013-12-30  TCW
 
 

 

有一個年輕人,放棄原本的工作,決定自己創業,他的夢想不是開咖啡廳,也不是賣雞排,而是要用最新的「自造者」風潮,實現自己的創業夢。

撰文‧賴筱凡

有別於四、五年級生的實業家創業,台灣年輕人最常背負的標籤不外乎是草莓族,甚至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不只一次公開評論台灣年輕人沒有鬥志,創業只想開咖啡廳,念到博士也只想賣雞排。

可是,有一個年輕人,他放棄原先安逸的舒適圈,寧可掏出好不容易累積的上千萬元身家,找場地、買設備,也要在台灣打造一個屬於「自造者」(Makers)的天堂,選擇走上自造者的創業路,到底他在想什麼?

台北略顯溼冷的冬季,就像台灣科技業遇到的轉型寒冬那麼冷,但在標榜「自造者」天堂的Fablab Taipei裡,卻被源源不絕的創新工藝給溫暖著,一手打造這裡的人是他——創辦人洪堯泰。

巴菲特信徒 在股市賺千萬戴著眼鏡、穿著輕鬆,身形略顯瘦弱的洪堯泰,其實是學建築出身,在美國拿到建築學位的他,還在美國做過家具設計師工作。

即使他擁有語言的優勢,成了美國家具公司與中國客戶的溝通橋樑,坐擁高薪,但這些並不能讓他滿足。二○一○年金融海嘯影響仍在,連帶讓他的公司受衝擊,最後他決定回到台灣。

在美國十年攢下的第一桶金,讓洪堯泰並不急著找工作,過著兩年「無業遊民」與做瑜伽的生活。問他在想什麼?他笑了笑,「我在探索自我。」這樣的答案聽起來有些讓人啼笑皆非,卻是洪堯泰真實的人生;但就在第三年,他做了個讓人生大轉彎的決定——創辦一個自造者的工作坊Fablab Taipei。

在國外生活多年的洪堯泰,對「自造者運動」其實不陌生,尤其國外相當盛行Fablab、TechShop這些工作坊,只要繳會費,就能使用所有工作坊裡的3D印表機與雷射切割機等設備;可是洪堯泰打造Fablab Taipei,目前卻不打算收費,而要先做推廣,讓更多人來學會如何做3D列印與雷射切割的技術。

這在外人看來,是相當異於常理的想法,然而洪堯泰卻有他自己的原則。原來,洪堯泰是股神巴菲特的信仰者,他讀遍所有巴菲特相關的書籍,就連巴菲特推薦的書籍,他也全部讀過,淬鍊出來的中心思想:「只要相信是對的趨勢,就去做!」洪堯泰說。

過去十年,洪堯泰看準蘋果公司的創新力,在蘋果股價只有一百多美元時就進場投資,「我扣掉所需的生活費,剩下的薪水就拿去買蘋果股票。」洪堯泰深信巴菲特的長線投資原則,結果蘋果股價最高漲到七百美元,他則在六百美元時全數出脫,讓他大賺新台幣近千萬元。

同樣的,他也長線看好旺旺在中國食品市場的潛力,當旺旺在港股掛牌隔天創下歷史最低價二.五六港幣,洪堯泰進場買進旺旺股票,三年後旺旺股價一度飆到十二.三港幣,大漲近四倍。

吸引各方人才 累積人脈「我投資的哲學很簡單,抱長線、不進出,就像我現在想做Fablab Taipei。我覺得『自造者』的趨勢是對的,現在就要蹲馬步進去做,畢竟每個時期,人手上的籌碼是不一樣的。」靠著投資賺進千萬元身家的洪堯泰,隨著年紀朝四字頭靠攏,他沒想著要用錢滾錢,反而決定要扎根進場動手做。

即使每個月要負擔房租、水電,還掏腰包買3D印表機、雷射切割機、CNC機台,一開門就是燒錢,不支薪也沒關係,洪堯泰樂得打造專屬於台灣「自造者」的天堂。

在洪堯泰看來,他現在投資的標的,叫作人脈。「Fablab Taipei開張之後,我在這裡認識了各式各樣的人,有寫軟體的高手,有些則是很懂機械的人,我們一起討論想做的東西,把一個個點子實現。這些是我替別人工作都賺不到的人脈金礦。」洪堯泰的Fablab Taipei成立短短五個月,從無到有都是洪堯泰自己催生,在台灣的「自造者」圈子已經打出名號,就連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DOIT創業公域要舉辦大型「自造者」年會,都找來洪堯泰分享他的經驗。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DOIT計畫總監劉沛玉坦言,企業多半是有目的地研發,學校也多以學術為目的,能夠實做的機會不多,Fablab Taipei的存在,就給了年輕人機會。

隨著台灣吹起「自造者」風潮,洪堯泰沒有以此自滿,他要讓更多人成為「自造者」,一起在Fablab Taipei實現夢想。他不甘淪為老一輩實業家口中的草莓族,要用自身的實力,證明新一代的台灣年輕人也有創業能力!

洪堯泰

出生:1975年

現職:Fablab Taipei創辦人

經歷:美國家具設計師

學歷:南加州建築碩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223

鵝肝禁吃?3D列印解救饕客味蕾

2014-02-18   TCW
 
 

 

環保意識當道,魚翅、河豚、鵝肝等越來越多老饕眼中的人間極品正被劃入獵捕禁區。不過,解決口腹之慾不一定會牴觸道德界線,3D技術或許是兩全其美的解方。

近半年來,美國、丹麥、英國都紛紛傳出,業者基於人道理由停售鵝肝的新聞,激得推廣這道食材的法國農業部長加洛(Guillaume Garot)日前出面抗議。不過,鵝肝美味不一定從此就得走入歷史,《連線》(Wired)提醒:未來3D技術「幾乎什麼都能印。」

這可不是在開玩笑,科技發展已逐步改變人類飲食。美國新創公司現代牧草(Modern Meadow)已開發3D列印肉品,以鵝肝來說,只要從鵝肝上提取具再生性的幹細胞,培養到一定數量後放入生化墨水匣,再由3D印表機層層疊印出鵝肝的形狀,就大功告成。

支持者樂見改變屠宰機制

除了鵝肝,其他列印食物恐怕比想像中更快進入消費者的生活。《衛報》(Guardian)就報導,義大利麵巨頭百味來(Barilla)和荷蘭研究機構TNO合作,已成功利用3D列印製造義大利麵。

百味來將提供餐廳「麵糰匣」,作用如同一般印表機的墨水匣,只要將繪有圖案的USB插入3D印表機即可現場生產客製化義大利麵。「試想,你和妻子到餐廳慶祝二十五週年紀念日,」TNO計畫主持人波莫(Kjeld van Bommel)舉例,「然後你可以用一盤玫瑰花形狀的義大利麵給老婆驚喜。」

今年初在國際消費電子展(CES),全球最大3D印表機開發公司——3D系統(3D Systems)推出一款列印機 ,利用糖霜墨水匣直接列印幾何的立體糖果,每二十五分鐘可列印七十五顆糖果。但這款印表機所費不貲,基本款就要五千美元(約合新台幣十五萬元),可彩色列印的高階款更要價一萬美元。

列印食物儼然將成為料理界的另類潮流,消費者的看法卻大相逕庭。反對者認為,列印食物只是另一種類型的加工食品,比不上天然食材;支持者則樂見列印肉品將改變現存的養殖與屠宰機制。一位素食者甚至表示,願意試試看列印肉品,因為它「沒有傷害到任何一隻動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82

股價狂飆 囊括全球七成市佔3D列印十億美元訂單 都在他們手上

2014-03-03  TWM
 
 

 

過去一年,是3D列印最大鳴大放的一年,從飛機引擎零件到人體器官、食物都能印,並讓兩家公司股價狂飆,手握七成市場,去年甚至一舉拿走十億美元訂單,他們是3D System與Stratasys。

撰文‧顏雅娟、賴筱凡

二○一三年,最火紅的科技是什麼?3D列印絕對排得上名。其中,有兩個人,去年靠著賣3D印表機,一手賺進十億美元(約新台幣三○三億元),他們是3D System的營運長瑪肯森(Michele Marchesan)與Stratasys亞太區銷售總監克雷格(Omer Krieger)。

在咖啡廳裡玩3D列印,用3D列印做出宛如「終結者」的機械手臂,就連用3D列印製造出人體器官,都能被編進美國電視劇裡,這就是3D列印在全球颳起的旋風。

反映在3D列印數一數二的兩家大廠營收上,3D Systems全年營收估計達五.一三億美元;位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的Stratasys也不遑多讓,年度營收估計達四.九億美元,比前一年度的二.一五億美元成長一三○%。

能做的物品無界限

飛機零件、人體器官都能印這樣傲人的成績反映在股價上,Stratasys股價從一三年的不到六十三美元,至一四年初,股價已戲劇性地飆升至一三六美元,漲幅逾一一五%;3D Systems股價也在今年初,上漲逼近一百美元價位。

只是,到了一四年,3D列印的股價還能狂飆嗎?

戴著簡單細框眼鏡、穿著藍色襯衫、剛從香港抵台的克雷格,舉手投足間沒有一絲倦態,談到3D列印的發展,他語氣肯定地說:「3D列印唯一的限制,就是人們的想像力。」確實,3D列印開始超越人類想像,就拿3D System的客戶奇異來說,你一定想不到原來奇異3D System已合作逾二十年,甚至開始用3D印表機製造飛機引擎的零件。

3D System全球行銷副總裁路易絲(Cathy Lewis)說,飛機引擎對於安全的標準要求相當高,代表3D列印的品質穩定度已達一定程度。

成立於一九八六年的3D System,聚焦在3D列印市場近三十年,3D System一直在找各種機會,當初也是3D System向奇異介紹這項新技術,才讓3D列印的範疇逐步打開。

僅次於3D System、第二大3D列印廠Stratasys,也成立超過二十五年,儘管Stratasys和3D System一樣,都是發跡於美國的3D列印商,但3D System去年四月合併了以色列公司Objet,也讓Stratasys增添亞太地區的業務實力,像是克雷格就是原本任職於Objet。

問起瑪肯森和克雷格,如何繳出高達十億美元的業績?他們兩位異口同聲,都將功勞歸給了客戶。「Stratasys能有這樣漂亮的成績,靠的就是不斷貼近客戶,我們在全球擁有八千家客戶,這正是我們最大的資產。」克雷格說。

確實,隨著3D列印範疇拓展,這些3D列印廠的客戶也逐步累積,光是這兩大3D列印廠就囊括全球七成的3D列印市場,去年是全球3D列印技術大鳴大放的一年,3D列印雙強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以Stratasys為例,為了更貼近客戶,每年拿出公司總利潤的一○%作為研發費用,在全球設有兩百五十名創新研發人員,專門研究3D列印所需的新素材、新列印技術,以及創新應用等,這些投資,為的就是即時趕上客戶的各式需求。

改變一:個人化列印

價格親民,3D技術零距離回顧接觸3D列印這五年來,克雷格點出3D列印的三大改變:第一,個人化列印,「其實3D列印的價格已越來越親民,每個人都可以在家中擺一台3D列印機,讓3D列印技術不再遠在天邊。」儘管3D列印業者不斷推廣3D列印的應用,但價格高門檻始終是3D印表機難以進入家庭的關鍵因素。「讓價格越來越親民,是我正在做的事情,我們希望讓每個人都能有一台3D印表機,每個家庭都能使用。」瑪肯森說。

除了價格以外,3D列印要想走進家庭裡,得先說服消費者為什麼要買。「所以我們嘗試告訴消費者,3D列印可應用在家裡很多地方,像幫小孩列印玩具、替小孩設計一個獨一無二的玩具,我們有很多軟體輔助,甚至讓小孩也能玩。」路易絲很清楚,3D印表機想要像傳統印表機走入尋常百姓家,就得替消費者想得更多。

改變二:直接列印

省去打樣步驟,簡單又方便其次,直接列印(direct print),舉凡牙齒齒模、登山扣環到悠悠球,全都可以省去打樣、打模的步驟,直接把想法從電腦「印」成可拿在手中的真實物品。

「這是非常重要的趨勢、對Stratasys更是一門重要的生意。」以Stratasys為例,在美國、亞太區,內部都有專門的銷售團隊來負責這項業務。

另外,克雷格還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不同於其他專注在熱塑技術的3D列印廠,Stratasys同時推出可多色彩、結合軟硬素材一起列印的機種。這樣的列印技術率先用在外科手術上,醫師先以3D掃瞄病患腳掌,骨骼部分用白色、硬質的素材列印,皮膚則以透明的素材列印,拿在手上,就是真人腳掌的縮小版,「可在手術前先列印過一次,增加手術成功機率與準確性。」

改變三:原型打樣

新推產品,可快速露出市場至於第三個重要的改變,則是原型打樣。「這給了許多新創團隊、新創公司的創業機會,3D列印不只是打樣,更可以直接做出實品。」克雷格說。

尤其,3D列印特別適合小量的、客製化的商品,過去,如果消費者只要三支原子筆,根本找不到工廠願意生產,但3D列印可以把想法直接列印成實品。「這對客戶把產品推到市場的速度有很大幫助。」3D列印除了顛覆製造業的遊戲規則,美國總統歐巴馬極力把3D列印技術帶到校園裡,想讓孩子重拾以前手做的創造力。其實,過去美國有許多科技公司的創辦人,都是在自家車庫實做玩出創業靈感,像是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蘋果創辦人賈伯斯,都是在車庫創業。

為了呼應歐巴馬的政策,3D System就大舉前進校園,瑪肯森更大讚這是很好的政策,透過3D列印,讓學生激盪更多可能性。

克雷格也認為,要能持續開拓3D列印應用範圍,現有技術早就不是問題,更大的限制在於人們的思想無法及時趕上,讓3D列印技術發展地更快、品質更佳,這一切,全都須從小紮根做起。

訪談最後,難免問到3D列印未來發展藍圖,瑪肯森和克雷格都面露難色,「我實在很難預測3D列印的發展曲線,因為這產業是沒有極限的。」克雷格說。瑪肯森則指:「未來十年對3D列印產業來說,絕對是重要的!」克雷格補充,目前光是電腦的3D列印軟體就有五百萬個以上,技術的演進已帶動人們對3D列印的認識,「3D列印在任何事,都極具潛力。」3D列印終結者手臂 驚豔倫敦2013年10月,倫敦科學博物館3D列印展覽會上,一隻宛如科幻電影道具的「終結者手臂」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這隻手臂是3D列印「印」出來的實物模型,內部鋪有電路能探測外在物體,並任意控制手臂運動,印出這隻手臂的人是他——英國諾丁漢大學教授查理.海格(Richard Hague)。

談起這款手臂給人們帶來的衝擊,他笑說:「這款手臂還在實驗階段,尚未真正用在日常生活中。」但對過去一年3D列印風起雲湧的發展,海格認為,3D列印最重要的進展,就是從實驗室走向家庭,同時更加專注在材料、結構、功能性應用等。

海格驕傲地指出,「3D列印教育在英國的推廣腳步,領先美國許多。」原本英國在原型列印技術的研究就已領先各國,政府也投入非常多經費研究與推廣。若能大量把3D列印機台放到學校裡,讓學生可以親自看著自己的想像化為實體,將可激發學生對這新項技術的興趣,也能讓他們相信「3D列印能做任何事。」若要用一句話描述3D列印在2013年的發展,海格不客氣地說:「沒什麼新的!」他認為,人們對3D列印的認識可能還是很狹窄,其實3D列印還有雷射、金屬粉末技術等。海格預言,3D列印將持續走向地區化,不久的未來,人們一定可以自己在家中生產所需的物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87

七人3D列印小廠 賣贏九千億大廠

2014-05-26  TCW
   
 

 

四月中旬,量販店大潤發在全國各分店引進個人化3D印表機,如保險櫃大小的箱子,中間的噴嘴,像擠牙膏般不斷吐出有色塑料,十多分鐘後,一隻立體、橘色的小鴨子就出現眾人眼前。

「哇!」購物民眾圍觀著這台神奇的機器,為賣場原本有點冷清的電器3C區增添了不少人氣。這是國內第一,也是唯一一台進駐大賣場的3D印表機。

被大潤發看上的,不是國際大廠,也不是年營收九千億元的國內製造大廠金仁寶集團旗下,號稱全球最低價的機種,而是一家員工僅七人小公司的自創品牌——天空科技,售價二萬八千元,比金仁寶集團一台一萬五千元的3D印表機,幾乎要貴上近一倍。3D印表機還在萌芽,去年全球不過賣六萬八千台,「做不是問題,賣才是問題!」國內3D列印教父、工研院南分院總監曾文鵬表示。

三千萬國際訂單成最新挑戰

為什麼一家年營收僅三千萬元的不知名小廠,可以搶先國內外大廠,率先取得接近終端消費者的入場券?

這新奇玩意的生意可不好做。大潤發要求的上架條件包括專人現場解說、消費者購買後兩小時專人到府教學,以及全年無休二十四小時的專人電話技術支援。

走一趟天空科技位於新北市中和的辦公室,一群電子出身的工程師,由年僅三十四歲的創辦人黃國明領軍,「目前銷售三十八台數字雖少,但『零退貨率』才是真正的肯定。」他說。過去一年,他們已經在全球賣出將近六百台機器,期間「國內兩大廠銷售總數約千台,從A大廠跳槽來的客戶有二十多位,B大廠在出貨前來找我們洽談貼牌。」

一個月前,他們全球首創的3D列印魔法盒,一個利用藥水特性就能把3D列印成品自動磨光的省力藥水盒,剛剛在全球最大群眾募資平台Kickstarter募到十萬餘美元,刷新國人募款最高價紀錄一萬一千美元,也因此連帶拿到逾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萬元)的3D列表機國際訂單,這讓黃國明大膽把今年營收目標,一舉提高近三倍到一億元。

面對充滿機會的新產業,比的是創意和彈性,這也是天空科技這家小廠為自己詮釋的主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301

3D列印熱退潮?金寶、震旦出貨吃癟

2014-11-03  TCW
 
 

 

3D列印熱潮退燒了嗎?

3D列印,一個被稱為將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技術,只要你家有一台3D印表機,就可以印出立體的成品。現在,全球的技術已經可以做到,把一輛車或是飛機模型都印出來??。

低價機叫好不叫座一台1.5萬,照樣乏人問津

但是,台灣兩大廠金寶、震旦推出的3D印表機,卻傳出銷售業績不僅沒有開紅盤,前者原本十萬台的出貨目標已經變成「不可能的任務」;後者全台出貨僅三百台,凸顯台廠在這場全球如火如荼的卡位賽中,挑戰才剛開始。

相較一台動輒新台幣兩、三千萬元的雷射金屬3D印表機,金寶和震旦切入一台僅數萬元的個人化市場,金寶自有品牌殺到一萬五千元的破壞行情價,可是,仍叫好不叫座,市場傳出今年出貨已經下修剩下兩萬至三萬台。金寶子公司、三緯國際立體列印市場開發處資深經理舒家誠坦言:「距離(十萬台)非常遙遠。」

兩廠各尋出路金寶攻網路,震旦購併求生

根據科技市調機構Canalys估計,3D列印全球市場規模去年為二十五億美元,今年將增至三十八億美元,成長五二%,未來五年還將成長逾五○○%;市價數百美元至數萬美元的個人化市場的增加速度是最快的。小至個人工作室,大至奇異(GE)、亞馬遜(Amazon)和惠普(HP),已有兩百多家廠商投入,金寶和震旦就是第一波卡位者。

兩位先行者的問題,應不足代表產業退燒。

「製造不難,怎麼賣才是重點,」國內一位法人專家直指台廠需要突破的關卡。

現在,兩廠商正在找出路。金寶大膽嘗試了一條險路:網路通路。

過去一年,舒家誠總是在海外出差,他在韓國透過越洋電話說,這是一條「前面沒有人拿著燈照的路」,市場本身是最大挑戰,「深度、成熟度都非常差。」

低價,是他們最強大的武器。如今,在亞馬遜美國官網輸入3D printing,排名第一的就是金寶的XYZprinting,而同類型機種售價平均還落在新台幣兩萬元上下。可是,登上全美最大網購平台仍不足以讓金寶新事業擺脫虧錢的命運。

震旦走購併一路。其用一億一千二百萬元,取得小廠通業技研五五%股權。一九九二年成立的通業技研,深耕工業3D列印,專業在軟硬體銷售與系統整合服務,去年營收約一億五千萬元。

原來,儘管震旦已經借助工研院和機械大廠東台之力,解決製造問題,仍無法應付3D列印複雜軟硬體整合問題,「汽車、鞋業、設計業等,它們的需求與專業知識都不一樣,」震旦3D事業部副總經理蔡坤明說明,「互補」是收購原因,但也點出它們更大企圖心,從個人化市場跨界含金量高的企業與工業用市場。

3D列印應用市場百花齊放,調研機構顧能(Gartner)便指出,個人化市場最具話題,但要變成家家戶戶一台,還需要兩年至五年時間。反而是醫療市場已經找到牙齒、骨頭等應用,最被看好成為新焦點。

這也是這個新興市場迷人卻讓人害怕的地方,它變化快,技術跟著應用發展,誰能拔得頭籌,就得有如變色龍般不斷適應新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3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