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岸三地:難為壟斷定分界 Uncle Ray

2008-09-18  AppleDaily


http://blog.zkiz.com/greatsoup38/2008/09/17/%E6%9E%9C%E6%B1%81%E5%A4%A7%E7%8E%8B%E8%B3%A3%E7%9B%A4%E8%A2%8B74%E5%84%84-%E6%8B%8D%E6%AA%94%E8%A6%AA%E8%BF%B0-%E6%9A%B4%E5%AF%8C%E4%B9%8B%E8%B7%AF/國 內報章報道,一些國內企業以反壟斷為由,提出反對可口可樂收購滙源(1886)。商務部暫時未有說明是那些企業,但相信一定是滙源的競爭對手。商務部亦表 明,當收到有關收購的文件,就會開始反壟斷調查,所以可口可樂的收購,未必可以一帆風順。對商務部的所謂「反壟斷」調查,外人很難知到底是甚麼一回事,事 實上怎樣才算「壟斷」?在其他國家亦需要通過漫長的法律程序,及司法審理,才可以界定。

涉消滅民族品牌

任何涉及國內品牌的收 購,少不免就有民粹網民,以民族大義,大加反對。其中一些新浪網的網民,認為收購是「涉嫌對民族品牌的消滅」。然而這民族品牌的股東,竟然包括美國的華平 及法國的達能。上星期讀到香港某本周刊一篇文章,據報道,原來開始時,有一名香港徐姓股東投入約400多萬人民幣,與朱主席創立滙源,在整篇訪問中,有兩 點比較有趣。

真金白銀冇得益

首先,據報道所講,朱主席原是縣級外經貿副主任,能夠從農業銀行借到大筆資金。當時不知道朱主席 是以甚麼collateral(抵押品)取得這筆資金?這點真是非常X-file。第二是徐先生跟朱主席合組的創業公司,並不包括在上市公司資產內,換句 話說,徐先生雖然真金白銀拿出400萬人民幣,但在上市及這次收購上卻沒有任何得益。據徐先生的敍述,除了金錢的支援,他跟朱主席於94至97年,走遍大 江南北,為滙源打開銷售網絡。筆者不知報道有幾多是真,但相信很多與國內同胞合作的港人,都有類似被「過橋抽板」的經驗吧!Uncle Ray電郵:[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6

“国进民退”的分界线 吴晓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77cc60100hije.html

今天,在FTC的专栏上发了一篇关于国进民退的文章http://sinaurl.cn/hlfOH。在两会上,有高级官员多次试图否认这一现象的存在。这当然是不可以的。因为否认了,就意味着不愿意去改变,不改变,中国到底要改革什么?。国进民退有三个特征:“资源垄断”,“楚河汉界”,“玻璃门现象”

 

 

 

标题:“国进民退”的分界线

 

正如事先所预料的,正在召开的北京两会上,“国进民退”成为热议话题。一直到我写作这个专栏为止,似乎没有一个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试图论证“国进民退”是一个值得鼓励的现象――这一事实本身倒似乎是一个好兆头。不过,倒是有高级官员出面澄清,认为不存在这一景象。

3月2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赵启正用一系列的数据证明不存在“国进民退”现象,他认为,“可以说改革开放30年来,国 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在比翼齐飞。”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省长王君则表示,去年以来,山西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狠抓煤炭资源重组,整体来看,并 不存在社会上所质疑的“国进民退”现象。

在更早的一些时间,国家统计局的官员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2009年11月22日,经济学家出身的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认为 ——中国经济总体上不存在“国进民退”的现象,因为,“中国统计数据不支持这样的说法。 ”他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5到2008年,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在企业单位数、工业总产值、资产、利润总额、税金总额、从业人数几大指标上的数字都是逐 年下降,而私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份额在节节攀升。他因此说,“基本的结论,总体来讲,我们感觉到从统计数据来讲不支持国进民退的趋势。”

这些高级官员用统计数据说话的方式,再次证明“数据里面是有魔鬼的”。因为,在“企业单位数、工业总产值、资产、利润总额、税金总额、从业人数”这几大指 标来看,从1978年之后的绝大多数年份里,国有企业都是在逐年下降的。所以,这些数据既不能证明“国进民退”,也不能证明“国退民进”。

所谓的“国进民退”其实具有三个特征,一是“资源垄断”,二是“楚河汉界”,三是“玻璃门现象”。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国有资本在资源性、能源性领域中大规模跃进的景象是明显的,其表现有四,第一,在钢铁、煤炭、航空、金融等资源性领域中,明显出 现了民营资本的“挤出现象”,其中以山东日照钢铁案和山西煤炭整合案最为引人瞩目;第二,在四万亿振兴计划中,国有资本几乎得到了所有的重要政府订单, “铁公基”成为国企的专享盛筵;第三,大量中央企业成批次地进入到地产领域,成为“地王现象”的缔造者;第四,在一向由民营资本把控的互联网领域,也出现 了国企设置准入门槛、加速进入和购并清洗的景象。

由此,便出现了第二个特征,那就是,“国进民退”并不发生在所有的行业中――比如,从2001年之后,国有资本几乎就没有进入到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用 电器等等行业的。当今中国的产业界,实际上已经出现了“楚河汉界”的景象,国有企业集团聚集在少数上游产业,并逐渐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地位,其数量在逐渐减 少,但是盈利能力则迅猛增加。引起最大的非议的是,这种垄断的形成、效益及效率的提高,不是市场竞争和创新所达成,而是借助于政策设定、金融管制及微观干 预的力量。数量巨大的民营资本被限定在广袤的下游产业之中,当他们试图向上游进击的时候,必然被遭到政策性的打击,而其最重要的冲突时间,则是在宏观调控 的时期,比如2004年的夏秋和2008年底到2009年之间。

当“国进民退”浪潮发生的同时,一个十分奇异的现象是,我们几乎在中央文件中看不到这一名词,甚至有很多决策层人士彻底否认这一现象的存在,而在经济理论 界似乎也没有经济学家对此表示支持。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玻璃门现象”。“发明”了这一词汇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是这样描述的――一些 行业和领域在准入政策上虽无公开限制,但实际进入条件则限制颇多,主要是对进入资格设置过高门槛。人们将这种“名义开放、实际限制”现象称为“玻璃门”, 看着是敞开的,实际是进不去的,一进就碰壁。

这三大特征之形成,是从2004年的那次宏观调控就发生了的。在一开始,民营企业家们对此并无知觉,直到两年后调控结束,才有人意识到事实的生成。 2006年开春,民营企业家冯仑在一篇题为《跨越历史的河流》的文章中写道,“民营资本从来都是国有资本的附属或补充,因此,最好的自保之道是远离国有资 本的垄断领域,偏安一隅,做点小买卖,积极行善,修路架桥。面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只有始终坚持合作而不竞争、补充而不替代、附属而不僭越的立场,才能进 退裕如,持续发展。”

这段文字有着无比之辛酸,它甚至可以被看成是一篇“投降书”。后来这几年的事实发展表明,冯仑的结论只给对了一半,民营企业如果自甘“偏安一隅”,那么, “做点小买卖”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能否“进退裕如,持续发展”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当上游领域被垄断控制之后,下游的利润空间和成长空间其实已被彻底钳 制,近期以来,在中国民营实业界四处弥漫着颓废和投机的气息,士气之低迷可谓是1990年以来所仅见,应该与这种政策逻辑不无关系。

细嚼“国退民进”或“国进民退”一词,都不得不让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当今中国的经济格局中,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或已成对立的“争利之势”。如果在今天,我们还试图回避这一事实,那就真成了埋头于沙堆中的鸵鸟了。

希望在接下来的两会时间,我们能够听到更激烈、更深入且理性的讨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65

赢家和输家的分界点 laoba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0ionj.html

虽 然有些观点并不符合价值投资理论,但很多却是十分有参考价值的投资哲学。

 

一个优秀的证券交易高手应该是,能够连续多年获得稳定的复利回报,经年累月地赚钱而不是一朝暴富,常赚而不是大赚。投资资本市场的高额利润应来源于长期累 积低风险下的持续利润的结果。职业高手只追求最可靠的,只有业余低手才只关注利润最大化和满足于短暂的辉煌中。这也是多数人易现短暂辉煌,难有长期成就的 根本原因。

重仓和频繁交易导致成绩巨幅震荡是业余低手的表现,且两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坚忍,耐心,信心并顽强执着地积累成功才是职业的交易态度。

是否能明确、定量、系统地从计划、制度和纪律上限制住你的单次和总的操作风险,是区分赢家和输家的分界点,随后才是天赋,勤奋,运气得到尽可能大的成绩。 而成绩如何,其中相当大地取决于市场,即“成事在天”。至于输家再怎么辉煌都只是震荡而已,最终是逃不脱输光的命运。从主观情绪型交易者质变到客观系统型 交易者是长期积累沉淀升华的结果:无意识→意识到→做到→做好→坚持→习惯→融会贯通→忘记→大成。

赚钱靠技术(聪明),赚大钱靠意志(智慧)。长线(智慧)判方向,短线(聪明)找时机。智慧成大业,聪明只果腹。聪明过了头就会丧失智慧(为自作聪明), 所以我要智慧过人而放弃小聪明(为大智若愚)。这里的意志应理解成为坚持自己的正确理念和有效的方法不动摇。

止损是以小损失避免大的致命的损失。它不一定是对行情的“否”判断,而只是超过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所以限定资金最大损失原则必须严格遵守。至于可能止 损太频繁的损失需要从仓位,止损位的设置合理性及耐心等待和必要的放弃上去改进。

大行情更应对仓位慎重(因行情大震荡也大,由于贪心盲目加码,不仅会在震荡中丧失利润,更会因心理承重失去方向从而破坏节奏彻底失败)。

仅就单笔和局部而言,正确的方法不一定会有最好的结果,错误的方法也会有偶然的胜利甚至辉煌。但就长远和全部来看,成功必然来自于坚持正确的习惯方法和不 断完善的性格修炼。

事物都具有规律性和随机性(即必然性和偶然性)。任何想完全、彻底、精确地把握事物的想法,都是狂妄、无知和愚蠢的表现。追求完美就是其表现形式之一。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于人我们讲是缘分而非最好,于事我们讲究适应,能改变的是自己而非寄予外界提供。

利润是风险的产物而非欲望的产物。风险永远是第一位的,是可以自身控制和规避但不是逃避。因为任何利润的获得都是承担一定风险才能获取的回报,只要交易思 想正确,对于应该承担的风险我们要从容不迫。

正确分析预测只是成功投资的第一步。成功投资的基础更需要严格的风险管理(仓位管理和止损管理),和严谨的自我心理和情绪控制(宠辱不惊,处惊不变)。

心理控制第一,风险管理第二,分析技能的重要性再次之。

必须在交易中克服对帐户资产总额的过度关注或个人贪婪与恐惧的主观情绪,从而造成战术混乱,战略走样,最终将本该能做好的事搞得彻底失败。操作在无欲的状 态下才能有更多收获,做好(按计划、制度和纪律规定)该做的,而不是做(按个人情绪)最想做的。市场不是你寻求刺激的场所。

任何事物,对其定义越严格,它的内涵越少,实际的操作性才越强。在我们的操作规则和操作计划的构成和制定中,也必须如此。这样才能保证投资的长期成功率。

按计划、制度和纪律的规定去做,是自己能控制的(谋事在人);不要考虑利润,因为利润是由市场控制的(成事在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56

SENSE隨筆150309難為正邪定分界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3/09/sense%e9%9a%a8%e7%ad%86150309%e9%9b%a3%e7%82%ba%e6%ad%a3%e9%82%aa%e5%ae%9a%e5%88%86%e7%95%8c/

SENSE隨筆150309
難為正邪定分界
礎執筆

『人是性本善良, 人還是自幼性本惡; 誰會好一天變壞, 誰會兇惡變善良. 』
這是 羅文 “孔子曰”開首的一組歌詞,也是恆久以來的一個哲學爭論點, 到底人是「性本善」, 還是「性本惡」的呢?

〈哲學〉
首先什麼是「善」呢? 簡單可以看成是「惡」的反面。
古代哲學大師 柏拉圖給出『太陽喻』作為答案: 「壯麗的太陽散發光和熱,有了太陽, 我們才看得見,才能認識事物。 『善』不也是如此嗎? 它啟發和照亮我們的思考,引領我們接近真理。 正如太陽在一切之上, 使得一切交織在一起; 『善』亦復如是, 它在一切之上,也將人類的存在交織在一起。 換言之: 正如太陽散播生命, 『善』也為我們的存在賦予價值和意義。」

看完之後, 明白了甚麼嗎?….. 可能從哲學角度尋找答案並不適合凡夫俗子, 就算是現代哲學大師 康德和羅爾斯的理論,也不見得淺白了多少。 那倒不如從多元的科學角度逐一審視這個問題, 看看有無新意較為上算.
〈演化生物學〉
在演化生物學理論中,人並無分所謂的 “善與惡”,只有 “適應與不適應”. 人只不過是其中一個需要不斷為自己的基因繁衍的物種, 所有的行為,只要有利基因的傳播、延續, 便會進行。
人或其他生物的自私、侵略性等 “惡行’, 全都是為了繁衍; 同理,如有任何 利他行為, 互利原則, 或是為了團體利益, “親屬選擇理論(犧牲自己使得親族中其他成員的繁衍更為有利)”等等 “善行”, 也都是為了繁衍. 總而言之, 基因的傳播效益足以解釋一切, 善惡乃是無稽之談。***

不過這似乎說明不了人的極惡行為— “戰爭”何以會發生。戰爭除了帶來破壞和殺戮之外, 不見得是為了搶女人,或為繁殖而發起的, 對基因的傳播並無效益。 再者, 人們日常很普通的善行, 例如讓座給老人家, 也不見得對吸引異性,或自身的基因繁衍有任何好處。似乎演化生物學理論並不足以解釋這些現象。

〈動物行為學〉
靈長類動物學家 Fans de Waal以實驗證明有意圖的生物, 其行為明顯不同於其他不具意圖的生物。有企圖的生物心裡都會有期待, 對 “公平對待”有所期望: 「他者會跟據我所作出的友善或敵對行為, 給出可預期的反應。」****

實驗的內容如下:
研究員把籌碼丟到捲尾猴的籠子裡。只要猴子把籌碼交還給他們, 就會得到一塊黃瓜或一串葡萄, 而葡萄對牠們來說是較佳的獎賞。 一隻捲尾猴和他的同伴一樣擲回籌碼, 便會一直得到相同的回報。
但是不公平的事來了。第二組實驗裡, 兩隻猴子的其中一隻總是得到一塊黃瓜, 而另一隻則總是得到更好的葡萄。並且讓得到黃瓜的猴子清楚看到他的同伴以相同的行為得到更好的回報。那隻被冷待的猴子沒多久便對黃瓜失去興趣, 沒有返回籌碼。之後更進一步的, 是他的同伴居然什麼都不用做便可得到葡萄。這時候, 這隻猴子開始狂吼, 把籌碼丟到籠外, 並拒食給予的黃瓜。

de Waal推論猴子和人一樣, 都遵循著各種社會情緒。**** 而人類的道德根源, 則是基於合作和安慰、感謝和團結的精神。道德演化的模式, 最初步是來自情緒的反射作用, 經他者的行為被釋放出來; 進一步的則是同理心, 即能把他者的情緒和理由考慮進來的技巧; 最後則是充分接納他者觀點的能力, 這個只有人類才獨有的特點。 簡言之, 人的道德其實早已內化, 是天性之一。
(編按: 那麼, 陸九淵和王陽明的學說是有道理的了.)

根據此說, 人似乎是 “性善”的, 那為何還會發展出戰爭行為的呢?
〈行為心裡學〉
有留意過自己什麼時候最容易衝紅燈嗎? 只要身邊有人衝紅燈時, 我們便會跟著衝了。 群聚動物研究者,Jens Krause進行過一連串的觀察和實驗, 發現人和其他群聚動物並無差異, 例如當我們在陌生的機場找櫃臺或海關時, 很易跟在別人後面走。某個人越是胸有成竹地往某個方向, 我們就越容易跟著他走。人們總是不自覺地信任領導者, 信任他們的姿態和眼神, 而且會模仿他們。Krause的研究發現, 群眾裡只要有五分之一人同步行動, 就可以在其他人莫名其妙的情況下操縱團體的動態。

生物之所以形成「群聚行動」, 因為有助於覓食; 而且守望相助也可免於掠食者的攻擊。***而人也是基於這些原因才發展出群聚模式。
腦科學家們發現人的群聚現象是基於 “鏡像神經元” 的作業, 例如打呵欠會傳染, 別人笑會不其然跟著笑, 就是鏡像神經元在發揮作用。鏡像神經元會令人無意識地認知到別人的行為模範, 並進行模仿。模仿和隨波逐流也就是群聚動物的自然行為。 我們會直覺地和群體同步, 而讓知性消失. 作為群體的一部份, 個人的責任感將會失去, 個人的身分會消融在一個巨大的結構裡。再加上人的可操縱性, 只要有領袖帶頭,小則聚眾滋事,大則種族屠殺, 也是可以發生的情事。

那難道只要人數夠多, 我們便會失去道德界線, 胡作非為了嗎?
〈犯罪心裡學〉
個人的道德行為, 總是受到所屬團體的影響, 被團體接納比堅守個人己見更為重要。個人的道德準則,可以輕易地被『基準線轉移shifting baselines』的原理所推移。*****
基準線轉移, 字面上的意思便是: 用以度量事物的基準點可能會不知不覺地移動。

用例子會更好說明這個理論。
漁業科學家只能知道現時海裡有多少魚, 但就很難得知以前有多少, 要測定自然產量的標準值, 研究者都會認為自己開始研究時的魚類數量就是最自然的, 那完全是跟據個人經驗而定, 時移勢易之後,『正常』的界限便會悄悄地移動。
另一個例子便是氣味, 現在我們習慣每天洗澡至少一次, 而不到50年前, 根本還未有每天洗澡的習慣, 但當時的人都不會覺得體味是一個問題. 相反的事例, 今天的城市人都已習慣街道上的汽油味道, 不覺得異樣; 但二十世紀初的人卻會為之掩鼻。

基準線轉移是很平常的現象, 是人類適應力的結果。 正因為『正常狀態』的界限可以不斷轉移, 才可讓我們免於絕望(一家四口有四百尺的居住空間已經很足夠了)。也因為這個原則, 人在年老時, 才可習慣自己的齒危髮禿, 甚至可以和慢性病痛從容相處。
同理, 道德的界限也會不著痕跡的漸漸轉移。當界限頻繁轉移的時候, 人便會失去務實評估行為後果的能力。如果這種轉移是在壓力下非自願產生的, 那人更會失去什麼才是正常的判斷能力。**** 當年希特勒也就是利用這個原理, 由『種族法』開始, 最後推展至『最後解決』—- 對猶太人進行種族清洗。說白了, 基準線轉移, 其實即是 “溫水煮蛙”的道理, 在這種操作模式下, 會讓人難以察覺到狀況異常。

更進一步說, 人的道德思考只是相對性的,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是人性自我安慰的心理機制, 有助於人受到事件衝擊後仍能如常生活。 當年納粹屠殺猶太人時, 就算指令 “大小通殺”, 負責執行任務的軍人仍能不違軍令。 其中一位殺了小孩而受審的戰犯, 在裁決時辯稱自己只是為一個已失去母親的小孩解決了日後生活的問題, 比起殺了母親的同袍有良心多了。相信那位殺了母親的, 看見自己的同袍連小孩都殺時, 同樣會覺得自己才是更有良心的人。於是兩個很有良心的德軍, 便可以心安理得地繼續殺人, 順利完成上頭交代的任務了。

〈結論〉
綜觀不同學科的研究, 對人本性是善還是惡, 似乎還沒有一個很確實的結論。所以這可能是跟『雞先還是蛋先』的問題一樣, 根本是問錯問題。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說不定是如何讓人更善更有道德才合適。 例如, 到底我們應否建立一條道德基準線,由『婚前性行為』變為『friend前性行為』呢? 或許這等社會議題才更值得讓人探討。又例如今天互聯網社交平臺的發達, 是更有助各種美好思想的散播, 還是會讓人更走向極端和偏激, 這也值得我們去深思和研究。

參考書目:《無私的藝術Die Kunst, kein Egoist zu sein》 (2010) Richard David Prech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904

難為正邪定分界 by 阿梅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5/07/08/%e9%9b%a3%e7%82%ba%e6%ad%a3%e9%82%aa%e5%ae%9a%e5%88%86%e7%95%8c/

難為正邪定分界

1092625_4d79c8f3114cb85a70c4898d90e13db6_620

「我努力興建,你盡情破壞,彼此也在捱」,我本以為這句歌詞最能反映李小加刻下的心情,點知原來肖鋼同樣啱聽。

話說港交所為咗同股不同權的諮詢工作,粉墨登場到處落力硬sell,當金融界的荷包仲為咗錯過了阿里的億元大deal而隱隱作痛,香港證監則繼續正義超人上身,高高在上把諮詢一掌壓碎,尤幸小加跑慣江糊,立刻改口說老大說了算數,好讓大家易落臺。只不過,正當這邊廂的港證監贏盡面子口碑,那邊廂的中證監則沒那麼好彩。

A股突然急轉直下,阿爺震怒要暴力救市,中證監惟有不顧身世,瞓身救市扭盡六壬,法寶奇招盡出,怎料大媽毫不領情,市場反而被藥石亂投的舉措嚇得雞飛狗走,造成中證監一面救,大媽們一面逃的搞怪場面。

救市失效,中證監只好轉移視線,賴東賴西,一時指摘沽空,一時又話外資搞鬼。總之,中證監現在就當自己是一家奉旨派錢的慈善機構,有義務讓每位入場的「有需要人土」捧錢回家。或許,當大家每天看到希臘上演的賴皮趣劇,所謂的道德風險早已不再當作是一回事了。

話說回來,為何A股這回會愈救愈跌,連無敵的阿爺都束手無策呢?坊間眾說紛雲,但我則傾向相信最淺白的道理:股價升得太高便會下跌,有什麼好奇怪呢?

問答題:一隻一周上升50%的股票, 你對它有什麼感覺呢?相信在世界上任何的一個股市裏,大家都會視之為神股, 但倘若這是A股市場內的一隻IPO新股, 它將會成為過去數月表現最差勁的一隻新股!在這種瘋狂的環境下,股市的大幅回落真的教人難以理解嗎?當然,對不少篤信阿爺無敵論的信徒而言,阿爺失靈還是令人難以接受的。

對於股市的終極信徒而言,股市大幅下挫又意味著什麼呢?除了買貨機會, 我看不到其他更有用的啟示。太早?這幾乎是肯定的,只是我從來都無足夠運氣能遇上絕對底部。跌市買貨,後悔的往往都不會是買得太早,而是買得太少。

Posted in 港股投資 and tagged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07

難為平貴定分界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1 : GS(14)@2013-06-21 00:03:21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17.html
最近臉書流傳一幅張圖片,內容是某食肆推介一款極為豪華的餐肉煎蛋飯。據說材料非常講究,所用的午餐肉、雞蛋和白米特別之外,醬油更更加是秘制,因此價錢並不便宜,盛惠128大元。圖片不斷在網上廣傳,網民也議論紛紛,觀乎大部份言論,以收費太高太過份的批評居多。不過,大家似乎單以「餐蛋飯」三字就斷定太貴,卻沒有細心想想為何。


其實平、貴沒有既定標準,即使是同一件產品,你我的想法也未必相同。就如這款豪華餐肉煎蛋飯,雖然大部份不認同,但也有部份人認為,既然是酒店餐廳的出品,價格自然較茶餐廳貴。細心想想也是,就例如喝一杯汽水,相同牌子和份量,酒店與茶餐廳的價格就已經不一樣,若果自己從超市買回家喝,價錢就更加低。既然如此,為甚麼還有人在酒店喝汽水?很明顯,為的不單是汽水本身,還包括其他例如環境、服務、甚至酒店用餐給自己的身份象徵。

此外,平貴是靠互相比較得出來的,要比較,就必需要在「Apple to apple」的原則下才有意思。有從事茶餐廳的朋友說,一個普通餐蛋飯的材料成本約為9元左右,以毛利70%計,茶餐廳普遍賣30元左右,若果賣128元就的確是癲價了。可是,豪華餐肉煎蛋飯用料講究,因此價錢自然也較貴。若果不探個究竟,單以「餐蛋飯」三字就斷定是「癲價」,那就未免太過武斷了。

可以這樣說,平貴是一種主觀印象,因此難以去劃分界線。其實不論平貴,只要自己認為是物有所值就可以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117

脫北士兵投南韓就咁行過軍事分界線唔心寒?

1 : GS(14)@2016-09-30 08:08:56

北韓脫北潮仍未休止,南韓軍方表示,一名北韓士兵周四就這樣走過重重佈防的邊境,變節逃往南韓。南韓聯合參謀本部表示,該名男士兵於當地時間早上10時走過軍事分界線,目前正被扣押並接受盤問,而事件中雙方並無交火。兩韓邊境滿佈地雷、雙方派數以萬計士兵駐守,北韓變節者會走過邊境實屬罕見。對上一次要數去年6月,一名少年北韓士兵在華川向南韓的邊境守衞投降。北韓每年有數以百計的人脫北,大多是先經過中國邊境,之後由東南亞國家轉抵南韓。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30/197867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709

周顯﹕難為老千股定分界

1 : GS(14)@2016-10-18 08:07:56

【明報專訊】深港通開通在即,深交所特別增加了對老千股的提示,包括了業績差、市值小、股價低、頻密進行合併股分、大折讓供股或配股、令投資者權益可能被大幅攤薄等等。

對於以上的建議,我第一個問題,是股票只要中了其中一兩項,便算是老千股,抑或是全部中晒,才算是老千股先?首先,業績差的股票有好多,利豐(0494)的業績都不好,咁點計先?我認為如果用「業務流」,可能會更貼切,不過股民好少有能力辨認出業務是真是流。大折讓供股或配股,喂!匯控(0005)供股都大折讓啦,應該講明是大比例兼大折讓,才算正確。再講,好多新股老千到了極點,炒到無雷公咁高,都仲未玩供供合合啦!

港人遲早懷念梁振英

還有市值小,現在有的垃圾股,市值幾百億元,才是風險最大的,反而那些市值兩億元不到的股票,死極有個譜。至於股價低,好多內銀股都是幾蚊,但有些垃圾股炒到十幾蚊,咁又點計數呢?

那天同某名政界有識之士吹水,他語重心長地說﹕「我認為CY一定唔可以連任,因為有錢佬講明,anyone but CY,所以中央一定不會讓他連任。」

我說﹕「中央有無咁順攤呀?」

有識之士說﹕「咁又唔係噃,再嚟呢件,一定比CY更加惡啃!中央會話,你哋咪講明,anyone but CY嘅?講實咗,唔好反口喎……」

我說﹕「我同意你的講法,正如董建華退了,香港人懷念他,曾蔭權退了,香港人懷念他,sooner or later, you will miss梁振英!」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786&issue=201610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485

也說亮話:難為正邪定分界

1 : GS(14)@2017-10-22 16:23:44

數周前探訪葵涌劏房街坊,體驗他們的情況後,筆者不禁想起多年前讀過的一個短篇哲學小說《The Ones Who Walk Away from Omelas》。故事講述一個美麗光明城市奧梅拉(Omelas),所有市民享受平靜、繁榮,這背後只有一個小孩必須生活於黑牢,吃不飽、說不出完整句子、睡於自己的糞便之中。每一個奧梅拉的成年人都有機會去瞭解這個小孩的情況,所有人第一次看見皆吃驚非常,但是大部份人選擇慢慢忘記,回歸平靜、繁榮,接受城市「必須有」、無可避免的缺點。劏房街坊、弱勢社群是香港全球最自由經濟帶來的繁榮必須接受的「小孩」嗎?大家在感慨一番,茶餘飯後選擇慢慢忘記,回歸都市緊張的生活,繼續「搵食」嗎?《Just Mercy》一書記載哈佛律師Brian Stevenson用一生幫助需要法律援助的少數族裔的故事,當中有幾位死囚在生死邊緣掙扎,沒有Stevenson和同仁的幫助,只有死路一條(美國還有死刑)。他在TED TALK裏說:「我們最後不是被科技、設計、聰慧、或者理性批判,最後,一個社會的定性……取決於他們如何對待窮困之人、邊緣之人、淪落牢獄之人」。(We will ultimately not be judged by our technology, we won't be judged by our design, we won't be judged by our intellect and reason. Ultimately, you judge the character of a society...by how they treat the poor, the condemned, the incarcerated.)我們又是如何對待同城裏的窮困之人、邊緣之人、淪落牢獄之人?筆者小時家境清寒,父母從來沒有自怨自艾,而是努力工作自力更生。和劏房街坊聊天時,這種在絕處找出生機的精神也往往呈現,歌詞:「對抗命運,但我永不怕捱,過去現在,難題迎刃解;人生的彩筆蘸上悲歡愛恨,描畫世上百千態」,正是寫照。到底是哪位:「控制命運,任我巧安排,看似夢幻,凡人難盡瞭解;人間的好景,給我一朝破壞,榮辱愛恨任分派」?是政府的責任嗎?是資本主義唯利是圖嗎?是懶惰的人自討苦吃嗎?是社會大眾漠不關心嗎?「人海的衝擊比那蒼海更大,難為正邪定分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16/201841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9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