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低調的奢華——“華爾街二代”們都在幹什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7995

華爾街的人似乎也總是生活在社會的聚光燈下,他們或是光鮮亮麗風度翩翩,或是奢靡貪財飽受詬病。 無論如何,他們創造出的財富,最直接的受益人就是他們的子女。他們含著金鑰匙出生,他們貌美顏贊,他們出沒於哈佛、耶魯、斯坦福,他們擺脫了父輩的光環、把自己的事業經營得風生水起。“華爾街二代”們如今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Alexander Soros (29歲) 對沖基金大亨索羅斯(George Soros)的兒子 2009年從紐約大學畢業之後,目前Alexander在加州伯克利攻讀歐洲現代史博士學位。 但他的身份遠遠不只是學生這麽簡單,他是個慈善家,也是政治捐款的熱衷者,他還以自己的名義建立了一個社會公正基金會。 Brian Tepper (27歲) 對沖基金巨頭David Tepper的兒子 Brian從事電腦遊戲行業,是一位軟件工程師,畢業於弗羅里達的福賽大學(Full Sail University)遊戲開發專業。 Caroline Gorman (18歲) 摩根士丹利CEO James Gorman的女兒 Caroline在音樂領域發展自己的職業,有一支兩人樂隊,名為Madness and the Film,她在其中彈吉他和鋼琴。 去年,該樂隊出了一張專輯叫Scrapbook。 Caroline Jones (23歲) 對沖基金巨頭Paul Tudor Jones的女兒 這位Caroline也投身於音樂事業了,她是歌手,也是作曲人和吉他演奏家。 Caroline的音樂風格是民間音樂,目前已經制作並出版了4張專輯,也在麥迪遜廣場、卡耐基大廳里面表演過。 Chelsea Prince (26歲) 橋水基金(Bridgewater)首席投資官Robert Prince的女兒 畢業於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曾參與創建了社交媒體網站InternCircle,幫助年輕人尋找實習。隨後,她加入了女性著裝日報,之後建立了自己的印刷出版公司Chelsea Print & Publishing。 Katie Dinan (20歲) 約克基金創始人Jamie Dinan的女兒 Katie是一名優秀的年輕騎師,馬術界的一位後起之秀,屢獲殊榮。 與此同時,她還是一名哈佛大學學生,在那里學習人類發展與再生生物學專業。 Laura Dimon (27歲) 摩根大通CEO Jamie Dimon的二女兒 最近,Laura剛剛得到《紐約每日新聞》的工作,在新聞行業做得風生水起。 2013年她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她的文章出版於各大報紙,她還擁有自己的博客。 此前她曾經在克林頓基金會(Clinton Health Access Initiative)做過項目分析師,還曾在美國外交關系理事會實習。 Matt Dalio (30歲) 橋水基金(Bridgewater)創始人 Ray Dalio的兒子 Matt目前是一家制作智能手機軟件的公司CEO,公司名字叫Endless Mobile,主要面向新興市場。 他16歲的時候,在一個中國孤兒院做暑期實習,隨後遍創立了一個與中國相關的基金會。這個基金會專門籌集資金來幫助中國有特殊需求的孤兒。2004年,他曾被ABC新聞評為每周人物。 2006年他從哈佛畢業,後來還獲得了斯坦福的MBA。 Nell Diamond (25歲) 巴克萊銀行前CEO Bob Diamond的女兒 兩年前,Nell從德意誌銀行離職,目前在耶魯大學攻讀MBA。 她父親此前在巴克萊卷入LIBOR操縱案期間辭職,她隨後發了一條推特炮轟對一名英國政客稱“hold my d***”,因此而成名。 Alex Blankfein (28歲) 高盛CEO布蘭克梵的大兒子 他去年秋天進入貝恩咨詢公司就職,還贏取了哈佛MBA同學 Cristina Ros。又一位人生贏家。 Rachel Blankfein (20歲) Rachel是上面說的Alex的妹妹,現在也就讀於哈佛大學,目前致力於一個為不能受教育的女性提供受教育機會的項目。 Tess Druckenmiller (21歲) 前Duquesne資本公司總裁Stan Druckenmiller的女兒 她目前也是一個歌手兼曲作者,今年3月剛剛出了專輯Storyteller。 之前她畢業於布朗大學數學計算機系,而且她還是一位跆拳道黑帶 Georgina Bloomberg (31歲) 前紐約市長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的女兒 她是一位成就頗多的騎師,Ariat是她的贊助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062

快看,華爾街大佬們都在買什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884

本周四,一季度一次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投資者持倉信息披露,這給了投資者查看華爾街大佬們投資動向的一個窗口。(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對中國私募大佬的投資動向感興趣的投資者,可以看看華爾街見聞網站的國內匯總篇:《中國私募大佬們上半年投資大盤點

●黃金仍是“金礦”?

以堅決看多黃金而聞名的對沖基金大佬鮑爾森(John Paulson)對黃金的熱情依舊,他連續四個季度持有SPDR黃金ETF不變。

二季度,保爾森的Paulson & Co維持了其SPDR黃金ETF1023萬份持股,以6月30日價格計算價值13.1億美元。

傳奇投資人索羅斯則對黃金礦企似乎持有樂觀預期。他對Market Vectors GoldMiners ETF的持股近乎翻番,至205萬股,價值5400萬美元。索羅斯還新增了Gold Miners ETF的133萬股認購期權,價值3500萬美元,以及礦企Allied Nevada Gold100萬股股票。

不過,索羅斯還減持了手中90%的礦企Barrick的持股,至50萬股,價值880萬美元。

LOGIC Advisors的Bill O’Neill說:“這表明了這些主要玩家們對投資黃金仍然有信心。黃金礦企的股票是相對比較便宜的。這表明索羅斯可能認為金價已經接近底部了。”

今年二季度,國際黃金價格上漲了3.5%左右,今年累計漲幅約9.4%。

●淘金阿根廷頁巖油

阿根廷頁巖油氣對國際投資大佬的吸引力正在增加。截止二季度末,索羅斯基金對阿根廷國有油企YPF的股票持倉增加了一倍,持倉總值高達4.5億美元。

其他一些基金和投資大佬同樣增持了YPF,比如Richard Perry領導的對沖基金Perry Capital,以及Dan Loeb的Third Point。

為扭轉不斷擴大的能源貿易逆差,阿政府正調整戰略,與雪佛龍公司合作開發阿境內全球儲量最大的一些頁巖油氣資源。昨日YPF公布,在Mendoza省勘探發現頁巖油氣資源,這是阿境內第三次頁巖油氣發現。

自2012年4月至今,阿根廷YPF美國存托憑證價格累計上漲136%,雖然本年度跌幅達到6%,但二季度又反彈了4.9%。

●擁抱中概股

中概股明顯受到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的偏愛。

除了此前長期持有的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等中國大型銀行股票外,淡馬錫在二季度分別新增了60多萬股中國第二大電子商務集團京東、獵豹移動的美國存托憑證,合計總市值達3000萬美元。

這兩家公司均是今年5月新上市的公司。其中,自IPO日至6月30日,獵豹移動股價累計漲幅已超50%。

不僅如此,淡馬錫還提前布局了中國第一大電子商務集團阿里巴巴,靜待斬獲該公司的上市收益。

不過,索羅斯掌控的基金公司就拋售了新浪。

●科技股:該愛還是該拋?

索羅斯掌控的基金公司拋售了美國交換機及路由器生產商Brocade Communications股票。

David Einhorn的綠光資本拋售了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儲存及影像產品制造商之一鎂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股票。

對沖基金經理Dan Loeb掌控的Third Point則幹脆清倉百度和谷歌股票。但要說他完全不看好科技股似乎有失偏頗。因為Dan Loeb在二季度還購入了美國雲計算公司Rackspace Hosting股票,持股總量超過700萬股,市值達2.44億美元。

David Tepper的Appaloosa Management買入了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的股票,增持數量為350萬股。Andreas Halvorsen的基金公司Viking Global Investors減持Facebook至剩余400萬股。

Patrick McCormack領導的Tiger Consumer Management買入了1800萬股在線遊戲開發商Zynga。對沖基金界教父級人物Julian Robertson的門徒McCormack也是Zynga的持股人之一。二季度,Zynga股價下跌了27%。

●很多人買了蘋果

Carl Icahn增持了4500萬股蘋果股票,其持有的蘋果股票的價值已近50億美元。

David Einhorn的綠光資本增持了蘋果約50萬股,持倉總市值達8.78億美元。

Leon Cooperman掌控的奧米伽咨詢(Omega Advisors)也購入120萬股蘋果公司股票。

Robert Citrone的DiscoveryCapital Management 購入蘋果公司股票650萬股。

二季度,蘋果公司股價漲幅為20%。

●電信股——巴菲特的愛

二季度,巴菲特投資最多的股票來自電信行業。他主要增持了電信公司Charter Communications和Verizon。其中前者是新持倉,當季購入230萬股,價值3.65億美元;後者當季增持約400萬股,使其總持股超過1500萬股,總值約7.33億美元。

老牌通訊行業企業諾基亞股票被大衛·埃因霍恩(David Einhorn)所拋售。

●大牛股:通用汽車金融

Dan Loeb增持了通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4560萬股,市值達10.9億美元。至此,Dan Loeb在通用汽車金融公司的股票份額為9.5%。

Perry Capital也增持了通用汽車金融1430萬股,持股比例約為3%。

●能源公司

美國能源公司Cabot Oil & Gas成為Dan Loeb的新寵,增持數量為450萬股。

David Einhorn則削減了Anadarko Petroleum將近一半的倉位。

巴菲特減持最多的個股之一就是康菲石油,拋售數量達970萬股。

●制藥公司

美國連鎖藥店運營商Walgreen是很多對沖基金經理的交易對象。Barry Rosenstein的基金公司Jana Partners減持了該公司股票至1110萬股。

但Third Point新買入了70萬股Walgreen股票。

Third Point減持了包括加拿大制藥公司Valeant Pharmaceuticals在內的制藥公司股票。

●可口可樂

Tiger Global Management減持了可口可樂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983

【黑問】產品經理們都是怎樣成為產品經理的?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9/147823.html


i黑馬註:近年來,產品經理成了諸多行業從業者追求的目標,每個人都期望有一天也能成為一名出色的產品經理、做出一個很牛的產品。但是什麽樣人才能成為產品經理呢?作為產品經理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呢?
 
\申曉鵬問:很多產品經理都是技術或設計出身,但很多人又說不會技術也能當產品經理?為啥? 對於新人或者有意向這個職位的,有什麽建議?
 

答1:技術和設計是產品經理的基本技能
 
蒯義剛 - 創業家黑馬網技術總監
 
 
我之前發在微信朋友圈的關於產品:

好的產品應該是這樣的:1.剛需。解決了用戶的至少一個剛需。2.效率。能夠讓用戶很容易的使用,很快的使用,很方便找到自己的所需功能,很快能夠完成整個流程。3.愉快。用戶使用產品的整個過程是愉快的,有很好的體驗。4.安全。不能讓用戶輕易誤操作,重要操作應有確認和回滾。5.驚喜。能夠給用戶驚喜和意外的功能。
 
好的產品應該是技術和設計的完美統一,比如蘋果PC一體機,確實是目前最完美的PC。缺少技術或設計,一定達到這麽完美。 不懂技術也可以當產品經理,沒錯,但是技術這塊相當於是外包給別人的。不懂技術,你可以想象一個產品應該是怎樣的,技術外包給其他人。但是,有的技術不懂,你是沒有辦法相像出這個產品應該是怎樣的。比如一百年以前,有人想像過地鐵的存在了麽? 給新人的建議:一學點技術,二學點設計,三和用戶打成一片。 PS:我是技術出身,目前也在向產品經理的道路上奔跑。
 
 
 
答2:把握不同時期產品經理職責是關鍵
 
周凱琪
 
這個問題問的應該是互聯網產品經理的職責吧?
 
首先,說到產品經理的職責,先說下什麽是“好的產品”。
 
好的產品不一定用戶體驗很好,但可能用戶體驗很好,比如騰訊的產品就擅長用戶體驗。以市場標準衡量的話,“好的產品”指的是充分滿足了用戶/客戶價值,被市場接受並且有競爭力的產品。用戶體驗是一種感受和實現這種競爭力的手段。“地下鐵路”的用戶體驗就不是很好,操作起來比較麻煩,但是它確實是“好的產品”,因為可以幫我成功翻墻。 按自己在面向用戶/客戶的互聯網公司、移動互聯網公司工作7-8年的經驗和理解,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產品經理的職責是: 挖掘需求和塑造產品價值,並把產品概念轉化成商品化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並讓產品被市場接受。保持競爭力,給公司創造價值。 完成這個目標會運用到不同的團隊組織方式,具體的工作職責按行業和產品的性質也會有一些區別,但是目標和本質的職責基本是這些,或者說產品經理對自己的要求應該以這個為目標。按能力和經驗,產品經理也會有不同的級別,包括產品總監、高級產品經理、產品經理、產品助理,來完成這個職責或者部分職能。產品總監、高級產品經理需要對產品投入產出比有一個基本的預計。 
 
職能: 產品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產品經理的工作重心是不一樣的,但是總的原則是當前主要矛盾是什麽,就優先抓要解決的問題。
 
一旦論證後決定去做一個有市場價值的產品,產品經理要推動產品的商品化,對產品最終落地負責,一切對產品落地、被市場接受有阻礙的事情,都要去解決。當然,在不同的公司得運用不同的手段和組織方式來解決,具體的分工中可能會涉及到交互設計師、項目經理、研發、測試、運營、市場推廣等不同夥伴,產品沒有實現與產品需求不一致、產品體驗不好、產品BUG多、推廣不好,產品經理在這里面都是有責任的,可能是公司層面不需要負責,如bug很多歸研發組長負責,項目延期歸項目經理負責,界面和交互不好歸UIUE負責,但是產品經理是第一負責人,產品經理如果不清楚這里面環節是哪里出問題了,想辦法去協調解決問題,那麽他肯定不是靠譜的產品經理,因為他對自己“生出來的孩子”,沒有盡到當媽的責任。 不過,產品經理最核心的職能是對產品機會、產品價值的判斷,決定哪些功能要做、哪些不做,哪些先做、哪些後做,為什麽要做、為什麽先做,心理必須有一套說服自己和別人的說法。這也是好的產品經理和壞的產品經理的區別。
 
產品前期工作最重要的是產品機會判斷、產品定位、產品價值的問題。
 
既打算要做的產品如果做了到底能解決客戶/用戶什麽問題?如果做了後能不能解決這些問題,自己產品的競爭力在哪里的問題,打算做的產品要投入多少人力、資源甚至資金的問題,想清楚了這些,才知道要向領導、向HR部門、向公司要對應的資源,給老板(你產品的投資者)說產品概念和市場預期,獲取更多的資源來保障項目後面的開展。先調查和想清楚,然後輸出給領導,輸出包括用嘴巴說和文檔表達。這部分工作很多公司都是由產品規劃部的產品經理完成。要求對市場、產品本身、公司的資源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產品中期的工作是把產品概念轉化成可讓開發可執行的產品PRD,並推進研發按需求和時間要求開發出來,變成軟件產品和服務。

通常研發出來的產品與產品經理寫需求文檔的想象的產品是有差距的。100%一樣的很少,90%一樣就很高了。這里面有許多技巧、輸出工作、時間質量控制和組織工作。是不是按時間按要求實現前期的產品,與產品經理的“技能”和“執行力”有很大的關系,為什麽說是“技能”,因為我的經驗告訴我產品中期工作的“技能”只有花時間、有相關工作的閱歷,這個“技能”是可以提高的。勤勞、肯吃苦、臉皮厚、肯學習,大部分人努力是可以做到做好的。而產品前期規劃的工作,對行業、市場、用戶的理解和判斷才是最重要的,沒有勤思考的習慣和悟性,是做不好的。這些“技能”有方法論和規律可循,包括,用什方法定型和定量分析用戶需求,怎麽保障產品文檔寫的全面客觀可執行,怎麽與美術、研發、運營、市場人員打交道,怎麽做數據分析,用什麽方式開展和推動工作,怎麽跨部門、跨公司溝通,對不同知識面的人怎麽描述和讓對方理解自己的產品和價值,怎麽把產品工作分解讓下面的產品人員完成不同的細分事情,怎麽做產品營銷,怎麽降低產品開發返工率,怎麽發展種子用戶等等。“執行力”的話,所以是對自己有執行力,否則無法提供執行力,第二是要不怕唱黑臉,團隊首先要有共同價值觀和目標,才會有戰鬥力和執行力。多理解別人,不要指望別人理解你。 
 
產品後期的上線後的工作是產品優化、數據分析驗證、叠代等相關工作。
 
這里的後期不是說工作要做完了,可以高枕無憂了,而是產品完成這個生命周期後,又進入了新的生命周期和叠代工作,下一版本又是循環了,進行產品需求分析、需求文檔編寫、產品評審、可行性論證、產品研發、測試等相關工作。
 
 
答3:不斷提升個人認知能力,挖掘自身潛力
 
神奇的兔子  - i黑馬基金投資人
 
個人認知方面:個人認知也就是你用什麽方法去獲取和搜集最新的產品信息、用戶需求,你是否有一雙細致入微的眼睛或者廣闊的思維,當然如果你現在沒有但你至少應該有這方面的潛力,實在不行就不斷的鍛煉自己。

那麽其他人怎麽提高自己對產品的認知水平呢?
有以下幾個方法:
 
 a. 關註互聯網社區,多結交這方面的朋友。不管這種朋友對產品的理解是深還是淺,你總是可以從中學到點什麽。
 
 b. 嘗試不同的產品,像極客一樣追逐新鮮的東西。微博等東西的出現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不但讓你可以迅速了解當前的熱點,同時也讓你更快的了解到最新的產品資訊。 
 
 c. 吸取別人的經驗和教訓。一個產品總有被罵的一面,搜集整理這些點,成為你的一個驚醒庫,在你有能力設計產品的時候,你被罵的機會就會少。 
 
d. 提升溝通能力。做產品總要說服很多人,有時候是老板,有時候是研發,有時候是市場人員,有時候甚至是你的女朋友,你總要掌握一些技巧,這是在不斷的碰壁過程中提升的。 個人思考方面 信息爆炸的觀念很早就有了,人們也做了很多努力去幫助別人過濾信息,這其中就有google的成功,還有digg的努力,後來又出現了社交網站的熟人傳播模式(facebook的like),以及現在的問答網站,這種幫助從由一個組織提供轉變到眾包提供,雖然信息的準確性提高了,但是信息量依然是巨大的,在這種情況下個人的過濾能力(也就是思考能力)顯得有為總要。
 
細化到產品層面就是需要我們:
 
 a. 經常系統地總結和思考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產品的類似功能點。當你使用的產品多了,你就能看到很多產品功能,有些產品功能其實是類似的,但是改變了展示形態,這就需要你善於觀察和總結,能夠把他們歸為一類。
 
b. 多理解和思考為什麽產品需要某個功能,什麽場景下需要這個功能。很多產品功能可能在當時情況下你並不覺得很重要,甚至你都很難發現它,但是當你遇到的時候又會覺得很讓你驚訝,普通人也許驚訝一下就過了,但是你可能需要思考的更多。
 
 c. 探索失敗。整個互聯網行業中產品太多,失敗的產品總是占大多數,不要沈迷在成功的產品中,失敗的產品其實更是一部經驗教科書。 個人實踐方面 思考而不實踐就是空談,就是空中樓閣,也許你現在還沒有從事互聯網產品行業,但是你有做一個自己產品的機會,你就一定要把自己所思考的結論運用到實際當中去,因為只有這樣你才會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或者是否幼稚,從而剔除掉那些對產品有害的東西保留住在產品路上對你有幫助的東西。
 
那麽怎麽做呢:
 
 a. 進入一家這方面的公司,實際參與到一件產品的設計工作中或者一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如果你的運氣不錯,這是最好的實踐方法,就算你只是產品部一個打雜的,至少之前的產品經理會給你些寫文檔的機會,運用上去吧,你會收獲很大。
 
 b. 建立一個博客或者個人網站,並當成一個個人產品,然後用產品的思維去運營和設計。如果你的運氣稍差,你可以選擇為自己建立一個獨立的博客或者個人網站,也許很多人認為現在都微博了還博客幹嗎,但我想說的是“現在也有快餐,但是我們還是會經常回家做飯。”在這個過程中你不但可以運用你的理論,你還可以學到設計、信息規劃、技術、數據分析、運營等方面的東西,也許一不小心你就被創業了。
 
 c. 做一份接近用戶的工作,比如市場、運營、編輯或者客服。產品人大部分都很信奉UCD(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思想,實際上所有的產品原型都來源於用戶(當然你自己也是用戶),既然不能馬上走入產品崗位,那就先去親近用戶,避免在做產品的時候出現閉門造車的情況。 個人沈澱方面 思考過了,實踐過了,但這些依然是浮雲。思考了還在自己的腦袋里,實踐了也只是形成了初步的成果,如果不把它們記下來並分享給其他朋友是沒有意義的,就好像建房子,你只是把地基搭好了卻不在上面添磚加瓦,然後又去建新的地基,雖然你很忙,但卻沒有一棟成型的房子,而分享給朋友就是請他們來家里做客,感情就會深,交心就會多。 
 
a. 反思錯誤,並深深印在自己心里。自己思考的結論不免有錯,遇到錯誤一笑了之的心態雖好,但是得不到什麽,只有弄清楚自己為什麽會錯,是什麽讓自己判斷出錯,怎麽避免不再出錯,想清楚這些問題錯才錯的值得,而且你解決了一個問題,那麽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b. 將思考和實踐過的東西寫下來。好記性不如爛鍵盤,這是真理,以前只能寫在本子上,現在可以敲進電腦里,有自己的網站就是方便,甚至存在雲端,歷史也洗不掉,把東西沈澱下來做好適當的分類,當你需要的時候你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也許你還沒有產品方面的經驗,但是你已經有了很多積累。
 
 c. 懂得分享成果。把糧食存起來等天荒地老,雖然很浪漫,卻一樣很愚蠢,因為要麽會壞,要麽會被老鼠偷吃掉。分享給別人,讓別人知道你在思考,提升你自己的影響力同時幫助別人成長,把快樂分享給別人你的快樂會加倍。 其實這四個方面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通過搜集、思考、驗證、總結四步逐步提升產品意識和市場意識,縮短與產品經理的距離。另外除了這四個主要方面的需求需要滿足,我個人認為產品經理還需要“懂點技術、懂點設計、懂點經濟、懂點哲學、懂點心理學”,當然略懂即可。 QQ郵箱的產品經理說過一句話“如果你比銷售人員內向,又比工程師外向,你就可以考慮產品經理這個職位”,我想說的是“只要你足夠想,就可以!”,歡迎來到互聯網產品的世界。
 
==================================================
 
點擊鏈接,上黑問社區和創業者一起討論相關問題~詳情請戳:http://ask.iheima.com/?/question/24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804

大佬們都說了什麽?雷軍劉強東曹國偉烏鎮論劍實錄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1/148078.html

i黑馬:昨天,央視財經頻道《對話》播出了《互聯網烏鎮論劍》一期的節目,新浪公司董事長曹國偉、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京東集團CEO劉強東三位互聯網大佬和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陳偉鴻之間的精彩對話。

\以下是對話實錄:

雷軍的口碑、 極致、快和劉強東的 多、快、好、省

主持人:歡迎大家來到《對話》現場,我們的謎底到這一刻已經揭曉了,能夠改變最傳統最古老小鎮的寧靜和安詳不是別的,而是互聯網,很多人眼中無所不能的互聯網。很多人之前有過到訪烏鎮的經歷,在今天它迎來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這個大會的現場我們會架起一個平臺,《對話》為各位呈現的是互聯網業界大咖雲集的英雄會,我們將在現場煮酒論英雄,看誰屬英雄。現在讓我們用熱烈地掌聲歡迎我們今天的嘉賓。有請。

三個人挑了一個座位,你們三位是一個團隊的,所以你們三位要坐一塊。我們先拿話筒站一會,我們熱烈地掌聲歡迎一下他們。今天他們齊聚在對話的現場,我們先讓他們完成一個小小的規定動作,你們可以任意選擇一位給大家介紹一下你身旁的他,你要用特別特殊的方式介紹你身旁的他,互聯網都講究極致的體驗,你們現在要把極致的介紹呈現給大家,各位期待嗎?

主持人:誰做今天的第一位介紹者?

雷軍:我先來吧,我就介紹劉強東好了,劉強東人稱東哥,看起來很彪悍,最近這一年來顯得比較溫柔。

主持人:我覺得極致體驗的評價者是所有的用戶,如果你們覺得的剛才抓住了痛點,你們的用戶體驗很好,請用你們的掌聲告訴我。好像滿意度直逼百分百的感覺,但你這是先發制人,挑了一個最有特色的也許。誰來做第二位推介者?

劉強東:我在好幾個場合大家介紹我的時候,竟然都說劉強東說過極致、快、口碑,其實是雷軍說的,我今天證明一下。

主持人:你們是兄弟,話語被移植了一下,你說過多快好省,現在你介紹一下任何一位,你剛才只是介紹雷軍嗎?

劉強東:我介紹老曹。新浪微博很多,每天無數網友,每天無數消息,快,目前全國最快的媒體。好,大家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省,它目前是免費的。

主持人:強東他可以把自己的宣傳語直接套用在曹先生的身上。國偉兄。

曹國偉:我本來想介紹強東的,我的介紹比他更詳細一點。

主持人:你來一個強東的版本。

曹國偉:我只能說一點,以前我和強東其實接觸不是特別多,今年比較多,因為他今年找我的時間比較多一點。

主持人:你們聊什麽?

曹國偉:都是私事,談理想談人生。這個只能大家猜測了。我還是介紹雷軍吧,我印象很深刻一次,六五六年以前他第一次來我的辦公室,他坐了兩個小時就跟我講了一件事,移動互聯網。果然現在他就是代表了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我就簡單這樣一個事。

雷軍的偶像是 柳傳誌

主持人:這個用戶滿意度好像也不錯,但是當事人還滿意嗎?歷史上第一次爆出雷軍抽了很多香煙,這是我們之前沒有看到過的畫面,你覺得你是一個很有能力影響別人思想的人嗎?要不然曹國偉先生到現在都還記得辦公室煙霧繚繞的下午。

雷軍:移動互聯網是大勢所趨,可能只是我碰巧那次碰到老曹和他講了我的觀點而已。

主持人:我們接下來還有碰巧再問幾位網友們感興趣的問題,這個問題量很大,所以有點燒腦,需要你們稍稍快一點回答。這是對你們個人更多的一些關註。三位,也可以搶答,也可以按順序答,請問你們的偶像是誰?

雷軍:柳傳誌。

主持人:人有猜喬布斯嗎?

觀眾:有。

主持人:你失望了,你現在知道他真正的偶像是誰了。

劉強東:任正非。

曹國偉:我還真沒有。

主持人:這三個人站在一起他比較會受互聯網用戶的吸引,因為他比較拽,你們都有我沒有。你是一直都沒有還是後來才沒有的?

曹國偉:一直沒有,因為我覺得每個人特點不一樣,沒有一個人讓我特別覺得應該是我的偶像,我可能從不同人身上學到不同的東西。

“雙11”

主持人:其實請到今天這幾位非常不容易,他們非常忙,但是他們對於互聯網江湖上的點點滴滴非常有發言權,為了讓我們大家能夠更好地了解過去這一年互聯網上的一些風雲大事,我們特別和今日頭條一塊對過往的這些互聯網歲月做了一個小小的梳理,馬上我們來看看2014年會有哪些可以登上互聯網頭條的事件。

我們看到的第一個頭條是國信辦發布了微信即時通訊服務的暫行規定,另外一件事是阿里巴巴集團赴美IPO,2014雙十一全網801億狂歡。百度、騰訊、萬達宣布成立新電商公司,請大家從10條之一開始看一下吧。我們看看十大最受矚目的事件。事件一,國信辦發布了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暫行規定。事件二,阿里巴巴集團赴美IPO。事件三,雙十一805億狂歡地百度騰訊萬達宣布成立新電商公司。快播公司傳遞色情信息被查處。微軟宣布停止更新windowsXP,蘋果公司發布新一代產品,攜程被曝光因安全支付漏洞導致部分用戶的銀行卡信息外泄。新浪微博登陸納斯達克。蘋果CEO庫克正式宣布出櫃。這十件大事影響著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包括影響著互聯網的進程。而且讓我特別興奮的是這其中的很多事都和今天現場的人有關。先拿雙十一說起,這是一個全網民購物狂歡的日子,對於這一天我印象很深,我和我的對話團隊的小夥伴一塊到了杭州的阿里巴巴的總,我們身後的數字從0開始,不斷開始變化,你們在雙十一有購物嗎?

雷軍:買了。

主持人:買了什麽?

雷軍:我在小米的天貓店上買了我們的配件,主要是測試一下有沒有問題。

主持人:測試之後的結果呢?

雷軍:挺流暢的,我覺得我比馬雲還緊張,我在想我們準備了一個多月萬一他們的服務器死機了怎麽辦。

主持人:結果小米拿到了銷售冠軍,所有的人都不知道這個當中還有雷軍先生個人的貢獻。我覺得你是整個雙十一最大的受益者,在我們現場,所以你覺得馬雲的貢獻比較大,但是另外兩位不知道他們會給出什麽樣的答案了,在你們給出答案之前每個人先用一句話對今年的雙十一進行一個麻辣點評。

劉強東:我覺得超出預期,超出想象。

主持人:準確度很夠,麻辣度不夠。

曹國偉:對我來說可能就是它能撐住這樣的流量,沒有出任何事,對我來說還是很令人佩服的。

主持人:你當時有那麽一點提心吊膽。

曹國偉:我們和他們合作瘋狂購車的項目,應該來說量非常大,所以我也非常關心那個數字。

主持人:天貓平臺上銷售沖到多少億的時候你們心里會覺得這是對流量包括支付能力的一次大考?

曹國偉:我覺得其實就是第一個小時,前面5分鐘撐住了以後我們知道後面就沒有問題了。

主持人:雷軍先生的麻辣短評呢?

雷軍:我覺得今年沒有去年那麽過癮。

主持人:為什麽?

雷軍:因為去年對前年的增長是100%多,今年對去年的增長只有70、80%,我們準備得有點過了。

主持人:你準備讓我們每家都擁有10臺小米手機嗎?一到雙十一瘋狂購物,這次打折了嗎?

雷軍:像紅米和紅米note減了100,降低了15%,幅度挺大的。

主持人:在京東這個平臺上我知道雙十一同樣也引發了非常多的狂歡,強東你對這個雙十一做的準備工作最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是什麽?是備貨還是培訓快遞還是和金融體系搞好關系。

劉強東:一個是足夠多的備貨量,還有我們定點支付的配送服務能力,包括呼叫中心、倉儲生產和配送三塊。

主持人:當我們面對雙十一的時候,你們三個人當中只有你的心情是不一樣的,曹兄他們和阿里巴巴本來就有合作,去年冠軍今年依然冠軍,強東風頭還是會被阿里巴巴搶去,銷售數字公布的那一刻是不是有一點即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劉強東:電商中國剛剛走過了第一階段,全球零售行業經過了幾十年的競爭,5年和10年都不足以奠定某一個行業以後永遠不會變化。04年我們做電商的時候,京東在中國的電商行業連前20名都排不上,06年的時候我們找了合作夥伴,我們說銷售已經超過第10名了,但是他們還是說不知道京東。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我們在那個時候幾乎就只有一個人,沒有資金、技術也沒有經驗,什麽都沒有的情況下經過10年的市場競爭,我們能夠成為至少在自營行業里面也能成為絕對之一,占了50%的市場份額,所以我對我的團隊還是充滿信心的。

主持人:下一個10年這樣的領域會是京東的天下嗎?

劉強東:誰的天下不重要,重要的還是最終誰能夠給中國的消費者帶來最好的用戶體驗,誰能保證產品的品質、服務的品質各方面。

國際化之路

主持人:在這個雙十一包括之前的雙十一中國的消費者在你們的平臺上感受產品的服務、科技的創新等等,今年雙十一我在采訪馬雲的時候其實他告訴我他最看重的也並不是最後出來的571億這樣的數字,他更看重的是今年雙十一第一次走出了國門,完成了阿里巴巴全球購購全球,對於我們這個行業的國際化來說你們幾位也都有發言權,能不能在今天的現場亮一亮你們此刻是不是已經也有了國際化的絕招?

雷軍:小米雖然只創辦了4年半,但是在1年半前我們就開始推動我們的國際化的進度,我們到現在為止已經在臺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印尼都在當地處於前幾位,尤其是最近進入印度以後我們已經是印度最火的手機公司,我自己有信心在兩年之內在印度成為最大的手機公司。

主持人:這是你們的國際化的第一步,強東呢?

劉強東:我覺得我們中國30年的經濟發展,在10年前已經無數企業家走出國門,這里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說像聯想、華為,我覺得他們做得非常成功。但是更多的也是遭受了失敗,我相信水平中國互聯網不斷地創新發展,走到今天這個規模對於互聯網企業走出去速度可能會更快一些,依然會充滿著無數挑戰和困難,但是我相信機會也很多,京東在這個方面我們在一年前成立了國際事務部,因為平臺性質不同我們不是以小包裹方式,我們希望當地物流在當地建倉儲,為當地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的電商服務。

主持人:新浪微博有這方面的打算或者正在進行嗎?

曹國偉:我們其實微博開始的時候有一些這樣的想法,想把我們的產品能夠推到全球範圍內,但是當時我覺得我們主要的精力還是國內的競爭牽涉了比較多的精力,我們希望能夠拓展的時候其實在國外類似的產品已經有一定市場的時候,在社交領域特別是媒體領域它的本地化的產品還是很有優勢的,另外一個方面,社交一旦占領這個市場,你即使產品比它好要想取代它也是非常難的。所以我覺得這個方面我們可以相對來說比較謹慎一點,但是我們可能現在做的一些事情是在於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微博把中國的消費者和世界各地的商家能夠連起來,因為現在很多人出國都會有微博,很多商家也希望在微博上建立它的官方帳號,能夠在中國人出去的時候取得這樣一種聯系和關系,這可能是我們現在走的比較小的一步。

主持人:在今年的購物平臺他們的統計數據當中有微博這樣的社交平臺帶來的流量其實也是相當可觀的,我們再談國際化,在雷德·霍夫曼這里做一個你們各自國際知名度的調查,雷德·霍夫曼先生,你在國外的時候對於我們今天這三位他們所在的公司哪一家公司的名字是最熟悉的?

雷德·霍夫曼:實際上在矽谷這三個公司我們都很熟悉,他們都是技術型的公司,我們現在正在等待小米國際化,因為他們的產品非常好,新浪微博也是社會媒體的一個表現,現在京東我們還不能進行網上購買,但是我們已經聽說了京東的大名。

主持人:期待你們趕緊到矽谷。

雷軍:因為智能手機的競爭很激烈,我覺得我們可能會首先從印度、印尼、巴西、俄羅斯在全世界範圍內先迂回,可能最後才會做美國市場。

主持人:也就是說雷德·霍夫曼先生您依然要望穿秋水,他們可能會很久以後才到矽谷去。不管他們怎麽走,畢竟中國的互聯網這些企業已經開啟了他們的國際化征程,說到國際化一直也是中國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的重要階段,我記得在上一撥我們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進程當中可以看到他們的特點也很鮮明,比如說TCL就把工廠搬勞動國外,這是他們國際化的一步。吉利通過並購沃爾沃,聯想通過並購IBM的業務部門完成他們的國際化,如果按照這樣的規律來尋找的話你們覺得今天互聯網企業的國際化有什麽樣的突出特色或者規律嗎?

雷軍:對小米來說最重要的是怎麽獲取國際化的人才,有了國際化的人才才會更容易成為一個國際化的企業,在一年前我們邀請了當時谷歌全球副總裁、安卓的產品副總裁加入小米,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主持人:你挖這樣的一個人才豈不是要花很多錢,是為了一掃人家說你抄襲這抄襲那的名聲嗎?

雷軍:我覺得我們在辦小米的時候,因為我們邀請了非常多的谷歌的同事,他們和他的關系都很好,他在小米創辦之初就對我們很了解,我們也討論了差不多三年時間他才加入小米。

主持人:讓世界各地的華人可以通過你這個平臺一解相思之苦,找準了一個痛點。談到國際化的時候幾位呈現出來的都是比較冷靜、謹慎,和我們在資本市場上看到的狂熱和狂歡好像不太一樣,你看到在2014年有許多中國企業在互聯網業界都紛紛到美國上市了,包括體量那麽大的阿里巴巴,未來還有陌陌等等,你們分析為什麽會這麽集中地在2014年?是大家都急著要開始自己的國際化嗎還是有別的原因?

曹國偉:上市本身和國際化沒有什麽必然聯系,對於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來說可能只有幾個不是,幾乎都在美國上市。這里面有一定原因,因為基本上互聯網公司我們采用的都是VIE結構,另外美國這樣一個資本市場對中國或者對高科技互聯網公司整個資本市場比較成熟,包括它的估價和整個的流通性都會好很多,基本上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如果選擇上市的話,沒有特殊情況基本上選擇美國。你要問的第二個問題是為什麽集中在今年,這我也不知道,其實我們互聯網在中國,新浪是14年以前在美國上市的,第一個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我記得很清楚是00年的4月13日。那以後我們經歷了幾個周期,我們第一撥有新浪、網易、搜狐幾個門戶網站,然後互聯網泡沫就破裂了,第二撥是攜程、百度、騰訊,第三撥是360、優酷,第四撥就是今天這一撥,比較集中地我們經歷了這樣幾個周期,和投資的周期有關系,另外和資本市場的周期有關系,股票基本都是不錯的。

主持人:我身邊的雷德·霍夫曼先生也是一位投資專家,你怎麽看2014年有這麽多的中國企業他們都到美國去上市?

雷德·霍夫曼:這個市場很好,而且這個市場有很好的資本條件,能夠有很好的產品知名度。比如說阿里巴巴已經有很高的知名度了,因此它的上市也是它市場營銷的戰略一部分,2014年市場對於網絡公司的反映也非常積極,他們預計在今後幾十年會創造大量價值。

主持人:到美國上市保證了一點,越來越多世界各地的人會知道這些來自中國的企業。過去這20年中國的互聯網也在不斷地發展,這也是和互聯網全球化的歷程相輔相成的一個階段,在您的眼中您覺得中國這20年互聯網的發展對於互聯網產業的全球化有什麽特別地貢獻嗎?

雷德·霍夫曼:我想中國的互聯網企業的發展是很好的,在過去的5—10年發展很好。阿里巴巴占有了最大的市場份額,並且推動了英特網在全世界帶來的轉變,微信同樣也是一個交流的平臺,我們也需要從中學習。小米的這種模式也就是建立一個新的平臺的模式也是矽谷需要學習的,市場營銷當中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是否需要國際化,並且如果要建立一個平臺的話就需要建立一個廣泛的平臺,也就是全球的平臺。

互聯網的移動化 趨勢

主持人:我們探討的和我們關註的互聯網的國際化同樣重要的一個趨勢就是互聯網的無線化,其實在我們身邊已經有越來越多地體現,可能現在大家已經很少再通過PC端看新聞或者做其他的事情,更多的時間是在碎片化的過程當中通過手機、pad等等這樣的移動終端來完成的,今年的雙十一在采訪馬雲的時候,我問到他500多億的銷售數字會讓你興奮嗎?他告訴我更興奮的是243億這個數字,這個數字是在所有的銷售當中由移動端來完成的下單、購買的行為,其實我想移動肯定就代表未來,這個數字占到了今年在天貓這個平臺所有銷售額當中的42.6%。我們現在把這個數字交給這三位,如果讓你們來解讀一下這42.6%,你們看中它的是什麽?

劉強東:看中的還是購物的習慣在移動端的逐步養成,其實幾年前包括在一線城市有大量人有智能手機,完全可以在網上購物,為什麽不呢?他們覺得手機上看各種評價信息覺得不全,在PC端購物安全感更強一點。作為移動的使用者存在一些心理障礙。今年我們看到不僅在一二線城市心理障礙已經完全消除,我們甚至在農村幾乎80%以上都是用手機在京東購物。

主持人:在這個領域當中BAT的強大讓很多人不得不真正地去思考我到底未來的發展道路在哪里,可能不需要普及了,BAT就是百度、騰訊、阿里巴巴,這三大體系當中其實已經網羅了非常多的創新型人才和創新型的企業,問問曹總,你怎麽看現在別人的這種擔心或者是顧慮?

曹國偉:我覺得一方面大家的確看到了BAT很強大,在矽谷也是一樣,我們今天看到中國的現象並不孤立,在美國可能是谷歌、蘋果、Facebook這樣的公司,他 也是一個一個平臺型的公司,在中國我覺得這三個公司BAT是真正地平臺型的公司。平臺型的公司有一個特點,他們不僅僅是經營一個產品,他們在經營一個生態,所以他們都有很強的生態體系。比如說阿里巴巴是一個電商的生態,騰訊是通訊社交+遊戲的生態,百度是內容+廣告的生態。在這樣的生態里面它實際上不僅僅意味著這個公司本身的業務,阿里巴巴有很多的賣家和中間公司為這個生態服務,百度有很多網站聯盟和廣告,,騰訊在微信上有很多的垂直合作夥伴,它在遊戲領域也有很多開發者作為它的合作夥伴。矽谷也是一樣,很多創業公司都圍繞著谷歌、facebook的發展來定自己的方向,在這樣一個生態里面做自己的定位,我覺得這是每個創業公司都在做的一件事情。像小米這樣一種定位的確是比較少見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在這樣一個市場里面,任何一個創業公司或者互聯網公司和這樣的平臺型公司發生這樣那樣的一種親密關系或者比較戰略的合作關系都是很正常的,這種需求其實是雙方都需要的。

主持人:所以你判斷未來這個領域當中這三大體系無論阿里系、百度系或者騰訊系還會吸引或者聚集越來越多的創業型企業?

曹國偉:新的平臺公司也有可能起來,但是難度很大。

移動互聯 時代的跑馬圈地

主持人:最後特立獨行的就剩雷軍先生一個人了,我猜測可能會有這樣的原因,其實雷總的手中並不只有小米,它還有迅雷、獵豹、金山、歪歪等等這樣的上市公司,是不是它會成為你手中非常有力的子彈可以瞄準任何一個你想標準的敵人?

雷軍:我創業比較早,我們最早的是金山軟件,通過20多年的創業以後我覺得如果能合作盡量合作,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把敵人弄得少少的,我自己的人生哲學就是想朋友越多越好,今天我和東哥坐在一起,我跟他講了一個觀點。我說小米的策略是什麽呢?少就是多,我每天都提醒自己少做一點事情。如果我們能克制貪婪又保持開放的心態,朋友理論上會越來越多,因為我們和別人競爭的可能性就減少了。就像這段時間我們投資了優酷,今天又宣布投資愛奇藝,難道市場上還需要第三家、第四家視頻網站嗎?不需要了,我要不直接加磅他們兩位,我所需要的內容產業只要在我的終端上能用就可以了,我的手機能用,我的平板能用,我的電視能用,就足夠了。可能因為我們創業時間比較長,這個問題我們經過這麽長時間的嘗試,我覺得我自己也不是那麽能幹,如果能把那一點事情做好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主持人:你猜東哥會跟你同樣的心態嗎?

雷軍:我覺得強東這10多年來還是蠻專註的,做得非常出色,所以我對他的評價就是彪悍。你說馬雲多厲害?我們東哥能活下來還做成這麽大規模,我對他挺崇拜的。

主持人:但是現在的現實就是這麽殘酷,在這樣的移動互聯網的時代BAT他們規模非常大,也問一下你身旁非常看好的很彪悍的強哥或者東哥,你有信心要把現在的三國殺變成四國大戰嗎?加入進去和他們混戰一把,未必誰贏誰輸。

劉強東:很多人說過在中國進入互聯網創業,任何時候跳不過一道很大的檻,就是BAT這三家公司,第一天你發現沒有,第二天他們就進來了,只要你做得稍微有點起色成功之後。我們和他們三家相比不是在一個數量級的層面,但是我們還是堅持認為只要你能夠給消費者提供差異化的服務,不要完全學他們,你如果完全學他們註定是永遠不可能成功的,做他們沒有做到的事情或者做他們暫時還沒有想到的事情,迅速做到極致,等他明白過來的時候某些細分領域你可以成功了。

主持人:但是江湖就是這麽大,你們卻不得不在同樣一片江湖當中揮舞你們自己的能力。他們三個人在一塊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細節挺耐人尋味的,今天有一個攝影記者跟我爆料,說馬雲、雷軍、劉強東和其他人他們一塊參加了我們本次互聯網大會當中的一個論壇,然後在論壇結束的時候他們就準備要離席出大廳,很多人就蜂擁而至,圍住了馬雲,這個時候攝影記者拍到了一個動作,就是劉強東拽了一下雷軍的衣服,所以他們就隔成了兩個陣營。我看了那個照片,你們兩個在一起,而且正在說著話,因為不是錄像,所以強哥原音重現一下,當時說的什麽?

劉強東:當時我們邊走路邊說話,後來發現出來的人很多,我說你先走,不跟他們擠了。

主持人:雷總,你好像沒有讀懂你彪悍的強哥心,他不喜歡熱鬧,是這樣嗎?

劉強東:很多詞都是大家對我長期地誤解,比如我的同學、朋友、同事,和我時間長他們從來不可能用彪悍那種詞來形容我。

主持人:他們只會用溫柔這樣的詞。離得最近的人才了解。今天有一點像撥亂反正的特別好的時機。下面的撥亂反正的時機交給曹國偉先生,請接招。有人說在PC時代毫無疑問新浪微博是老大,但是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新浪已經不再新了,您的看法請回應?

曹國偉:我們當年起這個名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希望不斷創新,有句話叫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我們當時叫新浪,永遠在前面永遠是浪花,我們希望在這個領域里面不斷創新,我們其實也是這樣做的,在過去的15年我們新浪做了三個,我們做的業務主要還是和網絡媒體相關的,和媒體性很強的產品相關的業務。我們做了三個產品,一個是新浪的新聞門戶,05年的時候推出了新浪博客,09年的時候推出了新浪微博,實際上我覺得這三個產品是代表了新媒體發展的三個階段。門戶實際上是最早的把傳統的內容搬到網上來,到了博客時代我們是希望網民能夠創造內容,到了微博時代我們是希望網民還能夠傳播內容,實際上是經歷了這樣三各。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其實做新浪微博的時候可能大家不知道我們在座的有一位新浪微博的CEO,以前最早負責我們微博移動端產品的總經理,其實我們的移動端從一開始就是和PC端同步做的,而且我們比美國的推特更早地推出了移動端的app,所以我們在這個方面應該來說在創新方面在網絡媒體引領時代方面我們一直在試圖做到最好。當然市場發展太快,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移動互聯網來的勢頭太猛速度太快,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在不斷轉型。我們現在門戶的流量50%以上也是來自於移動的,手機新浪網的流量超過了PC的新浪網。我們從2年以前已經開始從公司上下執行一個策略叫移動為先,所有的產品、業務都是從移動角度開始做,全部都是這樣的。所以我相信這樣一種策略能夠幫我們在移動時代更好地做,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移動和以前是不一樣的,移動帶來的機會會更多,應用會更廣泛,大家的使用時間會越來越分散。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光做這一點是不是夠,這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當然新浪微博現在其實已經是一個移動端非常重要的應用,是一個非常強的應用,80%的用戶來自移動。所以我們希望用這個平臺能夠漸漸地變成一個移動時代的開放平臺,能夠成為一個聚合更多應用、更廣泛鏈接各種各樣應用的平臺,從這個角度來延續我們在移動時代的一些更好的服務。

主持人:我覺得你對移動時代的應用是持更樂觀態度的,這個和你們幾位朋友周鴻一的觀點不太一樣,他有一次接受采訪的時候特別提到其實在移動互聯的時代一定是強者恒強、大者恒大的企業,讓我覺得小一點的幾乎都沒有存在的可能和理由,相當悲催。你們幾位真的都會更樂觀。

雷軍:過去的幾年是移動互聯網大發展的幾年,但是也是跑馬圈地的時代,第一個圈地差不多多了,但是第二個階段的發展才剛剛開始。舉個例子,就像去年年初我們做的獵豹清理大師,去年年初是0,今年5月份就成功在美國上市了。就像今日頭條,我覺得去年年初也接近0,也只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我相信移動互聯網的創業才剛剛開始。

BAT陰影下,創業公司的機會

主持人:跑馬圈地完了之後等待機會的其實是更多的一些小的創業型的企業,你剛才提到了今日頭條,張總在我們的現場,歡迎一下,現場如果你是今日頭條的用戶更應該歡迎一下他。從你個人的經驗來說,到底現在當我們移動互聯領域里有了BAT這三個巨頭之後,對於我們這些新的企業來說是機會更多了還是機會更少了呢?

張一鳴:這個和互聯網時代有相似之處,最基礎的平臺公司起來之後,可能在人們的生活、娛樂和更多領域會有新的公司起來,像剛才曹總說的2000年那波門戶,後來搜索和電商平臺起來之後,後來又有垂直的電商和垂直的應用起來,像小米這種平臺起來之後,基於小米、微信的會有更多的像O2O、互聯網金融之類的公司有很多的創業機會,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機會,新的一波機會正在開始。

主持人:你當時在媒體領域找到今日頭條這樣一個創業機會的時候想到會有今天這麽多人拿著大把錢圍著你轉嗎?

張一鳴:我們覺得這個是很大的機會,但實際上發展速度確實比我們預期更快。

主持人:現在又會有新的投資加入你們的發展過程嗎?

張一鳴:我們現在糧草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更重要的還是做事。

主持人:你們的糧草當中有BAT三大體系的身影嗎?

張一鳴:我們也是非主流,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們希望繼續保持非主流的獨立的存在,好的經濟環境就像過去中美的互聯網一樣不斷地有新公司出來,並且把他所擅長的事情做得非常好。有些公司像日本、韓國他們就是大企業壟斷各個方面,我覺得像中國和美國過去10年不斷地風起雲湧地新公司,像電商領域,一波一波的公司又起來,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在有可能的情況下我們希望和各家展開各種商務合作,不要被迫站隊。

創新無外乎是“別人幹過沒有幹成的事情”和“幹別人沒有幹過的事情”

主持人:雷總今年是不是還有其他的項目讓我們感覺機會依然存在?

雷軍:今年看到的一個新的產品挺有趣的就是今年年初發布的微電,今年的交易額有機會突破300億。

主持人:直接可以在未來挑戰更大的電商平臺?

雷軍:在移動電商應該算是新的模式和新的開始。

主持人:從現在的經驗來看決定這些創業型的企業能不能發展得更好,並不在於他是不是抱了誰的大腿,互聯網領域非常著名的話,不創新一定會死。但是我想問一下,創新就一定會活下來嗎?

雷軍:創新這個詞大家特別喜歡用,其實創新的事情90%以上會失敗,什麽叫創新呢?創新無外乎就是兩類事情。一類事情就是別人幹過沒有幹成的事情叫創新,或者是沒有人幹過的事情你去幹叫創新。這兩類事情的成功率都是極低的,創新是一個風險非常高的事情,往往因為它的風險高只有那些沒有任何資源的創業公司才願意幹。所以很多的創新都源於這個,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主持人:其實在創新的行列當中我覺得美國的創新企業似乎他們叠代的速度比較快,你昨天看到了谷歌,今天可能就會看到facebook,但是在中國恕我直言速度一直沒有那麽快,因為在對話的舞臺上我主持了14年了,來來去去幾乎都是同樣的面孔,每次我都會跟我的團隊上一到這個時候我就想說一句英文是怎麽還是你,其實這一方面說明他們屹立潮頭不倒,另一方面說明後浪沒有推前浪,這當中的原因是什麽?

雷軍:我覺得互聯網行業差別還是蠻大的,15年前三大門戶獨領風騷,後來出來的一波應該還有盛大、九城、攜程、新東方,再過一輪才是BAT,BAT完了360、優酷,我覺得光曹總剛才講的就已經分了四波,其實應該來說這種創新力是絕不弱於矽谷的,我站在互聯網行業的角度來看。

主持人:越來越多的人都在談創新,但是創新有的時候並不是一個虛的詞,它是挺實在也挺值錢的詞,我記得當年在雅虎還只有兩個人一臺電腦的時候,孫正義就說我投1億美元,投下去居然才占38%的股份,當然後面別人會覺得你當時就應該占90%,什麽都沒有的時候你就肯投那麽多錢。當然我們不分析到底值不值那麽多錢,我想知道的是究竟從什麽時候開始這樣的一種創新或者創意就真正可以值錢了,真的就變成錢了,你們幾位也有做投資的經驗,和我們分享分享。

劉強東:從我角度來講作為一個互聯網企業常說的話就是你不創新是一定會死的,而且會死得很快,創新還有機會活下來。從我們行業發展了多少年,包括移動互聯網發展,我們認為不僅僅是你可以找到新的商業模式、新的行業,甚至很多做了10、20年的行業,比如新聞,新聞已經做了20年了,所有人都覺得新聞搜狐、新浪是具有絕對江湖地位的,當然依然可以找到創新模式,讓無數用戶使用他們的客戶端。C2C模式,電商在中國做了15、16年。類似淘寶的模式所有人都覺得再也沒有可能了,它占據了99%的市場份額,但是隨著微電的發展,是完全有可能的,不僅有可能,而且很可能幾年就可以超越。比如我們之前看今年年初有一個創業者,上了微電,就六個月時間單日交易額就已經過億,拍拍我們收購過來的時候很多投資人說拍拍收購過來肯定會死掉的,我們說不,不僅僅會投入很多資源去做,而且大做特做,他們覺得不可能沒有機會的。就因為這一條,很多投資人給我們打了很多的負分。我們在10月份也上了拍拍的微電項目,我們有去中心化的交易,兩個結合起來,短短20天的時間每日的交易額穩步過2200萬,非常快。不僅新的行業有機會,即使是今天BAT已經做了很長時間的,大家如果可以找到新的痛點,找到不同的玩法,能夠讓消費者更簡單易用或者更有趣,都有機會,在這個時候創新就可以值無數的錢。

主持人:很多人看到現在臉書facebook成功了,我們介紹一下身邊的雷德·霍夫曼,他也是facebook早年的投資者之一,你現在回想起來讓你做出這樣的重要投資決定的究竟是什麽?是他們CEO這個人呢還是他全新的業務模式呢還是他的團隊呢?總有某一個要素在某一個時刻起到了更主要的作用。

雷德·霍夫曼:當我們做出一個投資決定的時候,創始人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非常看重他的適應能力,還有他們的團隊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他們是否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投資計劃,比如說他們的理念是否與眾不同,當然投資總是伴隨著風險,所以這是為什麽我們經常叫做風險投資。但是如果我們做一個投資組合的話,比如說對於臉書來說就是這樣,其實我在遇見他們CEO之前已經對臉書非常感興趣了,已經了解到了他們從事的業務。

馬雲和王健林的“賭局”

主持人:我們繼續關註互聯網界的大事,有一件大事也是挺有震撼性的,我要說的是其中一個大佬,那就是三個巨大的手握在了一起,分別是王健林、李彥宏和馬雲,他們三個人要合力打造新電商了,這個事一出來坊間有各種各樣的猜測,因為它的時間節點,馬雲的阿里巴巴到美國去IPO的前夕,普遍的解析我們即將在市場上看到的是三英戰馬雲的局面,我不知道各位你們聽過這樣的傳言嗎?反正今天馬雲也不在,你們預判一下誰贏的機會會比較大?

劉強東:我覺得在他們投資之前騰訊和我們有很好的溝通和交流,大家可能誤解了,他們三家公司成立了新的公司和現在市場所有的電商是有區別的,我們可以定義為完全O2O的電商公司,我們認為市場很大,在一年30多萬億萬交易額的情況下,我們電商只是拿到1萬億,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這個市場足夠容納好幾十家很大的公司存在。

主持人:你好好想想戰局誰贏誰輸,利用這個時間我修正一下,這個事情出現的一開始大家看到的新聞報道就是王健林攜手李彥宏飛赴深圳,在深圳牽手馬化騰,他們三個人的手握在一起,當時報道了吧?很多人看到這個之後就有非常多的猜測,今天馬雲不在,我們就猜這個戰局。三位你們的答案是誰贏誰輸?

曹國偉:他們根本沒有戰鬥,有什麽輸贏呢?他們不是一個戰場上的。

主持人:他們兩個人非常統一,我們問一下非主流的。

雷軍:一方面我同意他們的意見,他們兩家公司完全不在一個賽場上,另外一點我覺得在互聯網行業的競爭是贏家通吃的,一般來說比如說像雅虎很厲害,擊敗雅虎的不是另外一個雅虎,是谷歌。我覺得谷歌今天很強大,擊敗谷歌的一定不是另外一個複制的谷歌,一定是另外一種新的模式。這就是互聯網的規律。所以互聯網一般某家公司真正做成以後,其實大家應該想更創新的東西,不是說阿里很成功,我再去做個阿里,支付寶很成功,我再去做個支付寶和它一模一樣,這個基本上未來中國互聯網上可能會越來越少。

主持人:很多人都記得在2012年頒獎典禮的現場上,他和馬雲之間有一個1億的賭局,10年之後我們的電商是不是可以占據消費市場的50%以上,現在別人對王健林這個舉動的解讀就是他主動對互聯網頭投懷送抱了,這是合理的解讀嗎?

雷軍:我看他說的話好像認輸了,他說是開玩笑的。

主持人:強東怎麽解釋?

劉強東:他是看不到希望贏了,所以才會聯手百度和騰訊做了一個類電商的公司。

主持人:你們兩人的判斷這次是一致的。

雷軍:有一點我是認為10年電商的交易額不一定能超過傳統產業,傳統產業在未來的10年里面可能還要加速整合和提高效率。比如說像美國沃爾瑪他們的零售效率時候高遠超我們想象,7個點的成本全部搞定,主要的問題主要是我們中國的零售產業效率太低了,而且發展的時間太短,中國的零售業相對比較落後,電商獲得了後發優勢,從零售業的角度來看的話。

雷軍和董明珠的“賭局”

主持人:在這個爭鬥當中他本人也卷入了賭局,我覺得特別巧,每一次都是我在現場的時候他們紛紛都要賭起來,賭局也是越設越大,12年的時候是1個億,到當事人雷軍先生出馬的時候他們就變成了5年賭10個億,恰恰就是互聯網的未來發展和傳統產業的未來發展。當時我在現場覺得雷軍一直很儒雅很淡定地說著自己的想法,董明珠是非常地強勢,一直努力地讓大家相信未來掌握在她的手中,今天她不在我也不能問她現在的想法,只能問你了。面對今天這樣的格局,你是淡定還是焦慮或者是其他的想法?

雷軍:一年前我和董總打賭的時候就有99%的把握,原因很簡單,因為我信仰互聯網,互聯網是一個高速發展的,它是以強調快和高速發展的理論體系,如果你堅持做互聯網,它不可能慢下來。我舉個例子,去年我和董明珠打賭的時候他們是1200億,我們是300億左右,差4倍,在傳統行業眼里這是差很多很多了,所以董總一上來就說她百分百會贏,像我一般說99.99%,董總一直在講她百分百會贏,今年小米可以做到800億,他們今年大概能做到1400億,但是差距1倍都不到了,再有一兩年格力就輸了。因為傳統企業都是10%多的增長率,互聯網剛開始玩命地150%甚至200%地增長,哪怕像京東這麽大也有50、60%地增長,是非常快的增長。所以互聯網的特點就是高增長,應該來說董明珠董總可能對互聯網的特點不夠了解,我和她說賭1元,她跟我說賭10億。

主持人:董總是不服輸的人。

雷軍:董總是珠海人民的驕傲。

主持人:你們兩個人是好朋友,到臺上因為模式之爭和效率之爭開賭了,今天雷軍預測勝負已經很明確了,請旁邊兩位旁觀者,你們也來參與一下,分析一下5年之內真的可以見分曉嗎?誰贏誰輸?

劉強東:周邊很多人問我覺得誰輸誰贏,我覺得註定雷軍會贏。

主持人:曹總呢?

曹國偉:我就不猜了吧,因為這個東西從單一公式上判斷沒有什麽太大的意義,如果我們從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其實互聯網帶來的最大的變化,對我們所有的行業帶來最大的變化就是一個效率的提升,互聯網從一個溝通的機制來說,從一個信息平臺的機制來說它解決最大的問題是信息對稱的問題,它讓所有的信息都變得越來越對稱以後讓所有的效率都有一個提升,所以其實我們講互聯網很大程度上改變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的經濟,它並不是說互聯網企業去把所有的人都給顛覆了,把所有人給替代了,而是所有的行業、公司、機構都可以利用互聯網來提升它原來行業的效率問題。這才是互聯網帶來的最大的變化,移動互聯網我覺得在這個方面帶來的辦法就更大了,移動互聯網和以前最大的不一樣,我們在PC互聯網時代叫上網,移動互聯網實際上我們是在線線上,這兩個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上網我們有時空的限制,我們在線上的實際上我們不受任何時空的限制。這種變化帶來的效率的提升是巨大的,而且它會改變我們所有的行業。

什麽是互聯網 思維?

主持人:其實你剛才的這番觀點也契合了現在互聯網業界可以說紅得發姿姿得發黑的提法,互聯網思維,似乎人人都必須要提到,否則你就落伍了,不是這個時代的人。但是仔細問一下什麽是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思維可以做什麽的時候我們卻往往不能找到能夠讓我們信服或者說服我們的說法,今天巧了,因為我知道很多人說雷教主是互聯網思維的始作俑者,你今天做一個權威發布,當年你提到互聯網思維的時候本意指的是什麽?對它的期望值又有多高?

雷軍:我琢磨互聯網時間比較久,因為我原來是做軟件行業的,互聯網其實第一個擊敗的是軟件行業,包括新浪也是在一家軟件行業的屍體上開花結果的。它摧毀了四通立方的主業,我們是最先被互聯網擊敗的行業,作為傳統軟件業的代表每天心里都不服氣,但是又找不到出路,所以我們在1999年就基本上已經睡不著覺了,琢磨來琢磨去第一個階段琢磨的內容是什麽呢?互聯網就是一個工具,我們只要上網就可以了。花了10年時間我們發現不是這樣的,因為上了網,我們所有的業務都上網了,但是我們仍然不是互聯網,所以這10年也是我很焦慮的10年,金山轉型互聯網轉了好幾年,一直轉不動,問題出在什麽地方呢?互聯網其實是一種方法論、價值觀、,就是你怎麽用互聯網的思維去考慮問題,如果你把這個改過來了,不管上不上網都不重要了,你就會變成新一代的企業。那麽互聯網思想是什麽呢?它都是根據互聯網的特點推導出來的想法,我對互聯網的總結主要兩段。

第一,互聯網七字訣,就是專註、極致、口碑和快,第二層的理解就是我們談的參與感,換一個詞來講就是群眾路線,怎麽能把互聯網的網民全部動員起來,把大家的力量動員起來,眾籌、眾包各種各樣的UGC,我覺得這是互聯網的本質。

顛覆性 創新

主持人:這麽發展下去我們不是有一天可以把蘋果踩在腳下了嗎?

雷軍:我心里是這麽想的,但是話不是我說的。

主持人:您剛才提到互聯網的影響和沖擊的時候分別用了一些程度不同的詞,比如說改造、改變、顛覆,在我們的印象當中顛覆就是徹底變了一個樣,像現在大家都在說互聯網會改變傳統的金融業,會改變傳統的零售業,是不是意味著未來某一天我們看不到銀行了、看不到實體商店了,會有這樣的一種純粹的極致化的顛覆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嗎?

曹國偉:可能不會是純粹地顛覆。

主持人:有沒有任何一個領域會這樣?

曹國偉:每個行業都不一樣,比如我們講的幾個大的領域,金融、教育、醫療,我覺得它一定會有傳統和線上並存的模式,很大程度上你線下的服務還是必須的。所以我覺得互聯網的出現在這些領域可以極大地提升效率,另外它會按照互聯網的特點和移動互聯網渠道的特點,會有很多創新型的產品和服務出來,這是以前所沒有的。

主持人:是不是未來有某一個領域因為互聯網作為就徹底顛覆了?

劉強東:想未來的10年不是互聯網把某一個傳統領域顛覆掉或者覆蓋掉,我更希望10年之後互聯網這個行業不存在了。包括我們今天最熱門的所謂的移動互聯網這個行業也不存在,我認為未來幾乎所有產品都連接在一塊,所有產品都智能化、網絡化。在那個時候其實你很難分清楚哪家企業是互聯網企業、移動互聯網企業和傳統企業,這個界限已經沒有了。互聯網是從傳統企業基礎上發展起來了,如果產業部存在了,到那個時候才真正完成互聯網對人類生活提升的使命。

主持人:互聯網是一個充滿創新和活力的世界,同時也是需要規範和發展的世界,所以在今天節目一開始我們看到的網民大家關註的頭條新聞里就包括了微信十條相關的新聞,從目前的數字來看中國互聯網的網民規模達到了6.3億,移動互聯網的用戶超過了8億,其中微信的用戶達到了6億,所以在這樣的強大數字背景之下,我們看到國家出臺的微信十條,你們三位覺得它在這個特殊時點上有什麽特殊的意義呢?

曹國偉:微信十條具體的內容我現在不是記得太清楚了,有一點我是非常同意的,也就是說互聯網上是需要秩序的,這是毫無疑問的。很多人覺得互聯網是一個虛擬世界,它可以做任何他現實生活當中不能做的事情。我覺得這是觀念本身是錯的。互聯網是需要秩序的,需要秩序就需要規則,關鍵這個規則是誰定、如何定的問題。互聯網首先要遵循現有的法律規則,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他沒有任何理由說我是淩駕於法律之上的。另外一個基於互聯網的特點會出現很多新的現象,這個時候比如說網絡欺詐、駭客和網上的人身攻擊造成傷害,有很多新的情況在原來的法律體系里沒有很好規範的話需要新的規範。在這些法規沒有出來之前我們新浪微博在兩年多以前我們出了一個微博社區的管理規則,其實目的也是希望能夠通過一些規則的制定讓我們微博上的秩序能夠更好,這是我們的目的。隨著中國法律在互聯網上法規的建設越來越成熟以後,我相信這方面很多的法規會越來越符合互聯網發展的需要。這里面有一點我想補充的是,剛才雷軍所說的互聯網思維很重要的一點是群眾路線,用戶參與其實是我們貫穿在互聯網很多模式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互聯網規則的制定和執行我相信也應該有用戶的參與才會更加有效果,才能更加符合互聯網發展的規律。

主持人:你們這邊在管理和底線之間需要做一個權衡,你們如何做抉擇?如果要給監管者出一點主意的話,怎麽樣的管理才會是更符合互聯網發展規律的管理?

雷軍:我覺得過去的互聯網15年的發展整個行業發展的非常之快,這個階段加強管理是必要的,在未來管理和發展之間怎麽取得平衡,最重要的還是傾聽行業的聲音,和大家多溝通、多交流,因為互聯網上的新生事物很多,所以如果多傾聽和多交流,加深對新生事物的了解,我相信主管部門可能在這兩者當中能找到一個平衡點。

曹國偉:我覺得中國互聯網發展到今天已經幾乎影響了整個工作60、70%的人口了,通過移動或者PC端進入網絡。國家有必要加強監管,過去很多創業公司說模式創新,其實說白了本質上就是盜版。不管你模式有多麽新奇,盜版絕對是違法的,在任何一個國家政府都應該去管。現在網上還有很多謠言,還有很多水貨假貨,如果沒有監管保護的就不是創新,保護的是作惡者,最後會扼殺整個中國互聯網的發展。

雷德·霍夫曼:我認為網絡世界是現實世界的一部分,這個說法非常正確。所以在網絡世界我們也需要有正確的秩序,這在網上、網下都是一樣的。如果我們在網上做一些廣告的話,我們就必須打出一些誠信的廣告。更具體地來說我們如何一方面創造出一些新的事物,一方面又防止一些新的壞的事物的出現。

中美的差距

主持人:在您這位旁觀者的眼中看看中國互聯網發展大勢,中國現在已經擁有全世界五分之一的網民,在世界前十大互聯網公司當中中國占了四大,而且我們中國還有專門的網信辦,所有的這些信息匯總在一塊,能不能讓你得出一個中國已經是一個互聯網強國這樣的結論呢?

雷德·霍夫曼:是的,我認為可以這麽說,中國是英特網行業發展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國家當中有很多的創新精神,我第一次見到雷軍先生就感受到這一點。我要向他學習,他是一個很好的創業者,中國的互聯網產業對於我來說也是很具有啟發性的。

主持人:也要在當局者的身上尋找答案,你們覺得我們現在是互聯網強國嗎?

雷軍:我覺得我們毫無疑問是一個互聯網大國,人數多,產業基礎規模大,但是我們和美國相比我們在一些基礎設施和新技術領域差距還是蠻遠的,但是我看到這個差距在縮小。

主持人:你看到的差距是什麽?

雷軍:比如說美國在很多顛覆性技術創新和核心技術領域里面其實做得都蠻超前的,像安卓的發明,像早期互聯網的發明,還有像facebook、推特一些新的社交模式的發明,都走在我們的前面。移動互聯網中國和美國在同一個起跑線,很多方面甚至中國領先,所以應該來說我們中國要看到越來越多的原生發明的模式在產生。

劉強東:過去中國的絕大部分互聯網企業都在複制美國的互聯網企業,最近三年在中國已經有大量的創新了,現在我們各行各業都湧現出來了很多商業模式,美國沒有的我們都有了,但是我們還沒有引領全球互聯網的發展,什麽時候各個國家都來拷貝中國的創新模式,到那個時候我們才可以說我們是互聯網強國。

曹國偉:我覺得我們的看法都差不多,因為在這個行業做了很久,中國足夠大,大有一個好處,實際上很多好的技術、好的創新和大是有關系的,你的規模越大你就越有可能培養更強大的公司,有更多的RD的投入,另外很多的技術難點是和大流量、大規模有關系的,這些難點的克服對我們很多產業的進步、技術進步都會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覺得中國雖然我們講強國的問題,其實就是和美國比,除了美國以外中國是最強大的互聯網國家了。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本來就是差距不大,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移動互聯網其實中國的覆蓋很多使用的頻率也好覆蓋也好都比美國要強,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在這個領域里面我們的很多創新也是美國沒有的,應該來說我相信在這個方面我們的起步差不多,有很多領域我們會領先。

主持人:所以其實大家還是會有一種信心,用創新的腳步不斷地追趕排在我們前面的發展得更快的美國,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創新、更多的發展、更多的應用出現在我們中國網民的日常生活當中。

今天的對話到這里已經接近尾聲了,但是我們不能讓三位走的原因是我們頻道還有一個特別地采訪,每人準備兩句話。第一,說一說2014年中國經濟的發展你們的評價。第二,2015年對中國經濟的展望。我們有一位記者已經等了很久了,在等這句話,所以你們三位每人都要用同樣的方式來回答同樣的問題。

雷軍:我先來,2014年智能手機行業獲得了迅猛地發展,4G牌照也發放了,所以我認為2015年智能手機可能會進一步普及4G,整個行業應該還會迅猛發展。

主持人:能往大點說嗎?帶一句中國經濟吧。

雷軍:今年隨著4G牌照的發放,智能手機整個行業呈現蓬勃增長的趨勢,我相信明年會更好。今年全國的宏觀經濟層面也非常平穩,我認為明年也會不錯。

劉強東:2014在困難中尋求轉變,2015我們可能發展得更慢一點,但是一定會更好。

主持人:這有點寫微博的感覺,控制在140個字以內。

曹國偉:2014年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產業的變化,我們看到很多產業在結構性地進行調整,不管是房地產還是我們熟悉的汽車行業都在做很多結構性地調整。我相信這一結構性地調整讓中國的經濟以後的增長會更加健康,所以我希望2015年也許GDP增長沒有那麽高,但是它會朝好的方向去做結構性地調整。

主持人:我個人建議雷總可以再來一遍。

雷軍:2014年從我所處的行業來看增長非常迅速,可能從宏觀的角度來看2014年是一個調整的年度,我相信2015年會越來越好。

主持人:太好了,我們最後再響起一次熱烈地掌聲,謝謝大家。謝謝幾位的分享,在一個看上去正在變得越來越小的星球上,人類正在攜手向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時代遷徙,我們今天特別高興能夠邀請到這麽多互聯網業界的大佬在這里共享移動互聯的世界和江湖,也在我們的第一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現場煮酒論英雄,這里是烏鎮,也是未來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我們期待著明年再相逢。

謝謝各位收看今天的《對話》,謝謝到場的每一位嘉賓。再見。


【段子】複制5.30暴跌 ?接盤俠們都看過來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728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5-28 21:35 編輯

【段子】複制5.30暴跌 ?接盤俠們都看過來
作者:格隆匯小編

這是昨晚朋友圈流傳最廣的圖片:



一大早起來,梳洗完畢,期待見證歷史,大盤站上5000點的慶祝香檳都準備好了,真沒想到會是這種結果!

說實話,最近大盤瘋漲,還挺擔心5.30重演的,一看5月30日是周末,稍微放心了,千算萬算,沒想到會來陰的。




(其實小編查證過,07年5月30日的陰歷是4月14日,段子手不會拍我吧?)

回顧一下今天股市的表情:



就像登山,峰頂在望結果遇上雪崩了,今天,大盤離5000點還差一丟丟,有人喊:狼來了,結果:




俠之大者,為國接盤。這下真的成接盤俠了,先知先覺的主力已經悄悄的走了,只留下我們獨自站崗。




今天下午,小編問一個以前的同事:手里還有票麽?

他回道:別理我,準備跳樓了,兩只股票跌停,三只跌幅超過8%。

炒股群的朋友都在找天臺。



也有朋友說天臺不夠用了,定個酒店高層房間吧,沒想到的是:


昨天支付寶大面積癱瘓,因為杭州的一根光纜被挖斷了。什麽互聯網+什麽工業4.0什麽大數據,都頂不住一鏟子!據說這是一次預謀已久的傳統行業對互聯網的絕地反擊,原以為需要多少資本運作模式創新,原來找幾個農民挖坑就夠了。今天輪到攜程了。

當大盤站上4900點的時候,我想把我的經驗好好總結成一本書:《我是如何成功避開各種漲停股的》


可是誰能告訴我:為啥我TMD避不開各種跌停股?!!

今天三點過後,很多朋友悄悄把“世界那麽大我想去看看”的辭職信撕了。以百倍的熱情,投入到了已略顯生疏的工作中。

暴跌之後總是要來點正能量的。

同誌們,不要怕,興業策略首席張憶東對今天大盤暴跌的點評是:炎夏暴雨,來去匆匆。


——《晴轉“強對流”天氣》!首先,讓我們一起重溫一下5月3日發布的月度策略報告《晴轉“強對流”天氣》,短短一個月里面頭尾兩次強對流天氣,著實讓投資者體會到了牛市中高波動性的特點。因此,雖然我們對市場趨勢持樂觀的態度,但5月份以來在周報里多次建議投資者降低交易杠桿,希望大家都一切安好!

——今日大跌的原因?匯金減持、央行定向正回購、券商紛紛調低融資保證金比率等對短期市場情緒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我們更傾向於認為今天的市場大跌恰恰符合牛市中技術性調整“強度大,速度快”的特點,在風險快速釋放後,市場有望重拾升勢。

——為什麽不是中期拐點?1) 流動性異常寬松!4月份以來以3個月國債、shibor為代表的短端利率的下降速度僅次於08年底,央行的定向正回購不會改變流動性寬松的格局!2)這是一輪被利用的牛市,當前點位監管層未到出重手時!當前通過控制杠桿資金、增加新股供給、大股東減持方式等市場供求方式的調控相比於簡單粗暴的加印花稅等行政性方式更溫和,對市場沖擊也相對有限。3)經濟下行中的尾部風險進一步降低,“走出去”戰略加速推進。近期政府托底經濟的政策力度明顯加大,包括不允許商業銀行給地方融資平臺斷貸、財政加力、接二連三推出PPP文件等;國際線化戰略“一帶一路”,以及A股的對外開放都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績。因此無論是從無風險收益率,還是從風險溢價的角度,都不支持指數已出現拐點的判斷。

——風險快速釋放,繼續幹!最近發了這麽多產品的公募和私募同胞們,大家一直苦苦等待的加倉機會終於來了,接下來要做的只是“眼到、手到”!加什麽?繼續維持本周周報《還有哪些相對窪地?》投資機會的推薦:1)新炫的成長股,依然首推有預期差的次新股,但需要進一步精選,繼續密切關註張啟堯同學的次新股周報。2)其次,保增長和調結構的“公約數”行業,包括: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風電設備、環保、水務、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等等。3)立足風險收益比,金融股的配置價值(首推保險);4)自下而上選擇有轉型預期和國企改革預期的標的(市值小、主業經營乏善可陳、推出員工持股計劃、前期重組失敗複牌、大股東有大規模減持計劃等)。

小編也期待,明天再來個深V反轉吧。

格隆匯聲明: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220

能源局蘇州“智庫”會議 官員和企業家們都聊了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8152.html

能源局蘇州“智庫”會議 官員和企業家們都聊了啥?

一財網 王佑 2015-11-06 09:45:00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部分企業界人士不僅談及了所在公司及能源行業的現狀,同時就能源轉型的政策機制、發展模式、技術創新、金融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建議和評論。

11月5日下午,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率隊、諸多專家學者、企業高層參與的“能源變革論壇”於蘇州召開。

座談中,與會者交流了各國能源發展趨勢和國際能源轉型經驗,探討中國能源轉型面臨的挑戰和問題,從而形成我國能源轉型的共識和行動。《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部分企業界人士不僅談及了所在公司及能源行業的現狀,同時就能源轉型的政策機制、發展模式、技術創新、金融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建議和評論。

該場論壇由國家能源局、江蘇省人民政府和國際可再生能源署聯合主辦,主要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戰略思路,搭建國際能源轉型交流平臺,建立我國能源轉型高端智庫,加快推進我國能源轉型發展而舉行。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會議名單中看到,國家能源局的多司領導不僅在列,電力、石化、新能源的重量級企業負責人也為數眾多。

除努爾·白克力外,會議主持人為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參與人士包括: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總幹事阿德南·阿明、國開行行長鄭之傑,絲路基金董事長金琦。企業界代表有中石油副總經理汪東進、中石化總地質師馬永生、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長江三峽集團總經理王琳、神華集團董事長張玉卓、中國節能環保集團董事長王小康、中廣核董事長賀禹、中國華電總經理程念高,還有大唐、華能、國電、中電投、金風科技、新奧、阿特斯、順風清潔能源、道達爾、西門子、GE、施耐德、維斯塔斯、特斯拉及法國電力集團等幾十家公司的高層。

努爾·白克力主要闡述了全球能源轉型狀況與挑戰,朱共山、阿德南·阿明、張玉卓、西門子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CEO勞斯·赫曼等國際機構負責人和中外企業家都做了發言。

多位企業家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朱共山在發言中介紹了協鑫從創業早期熱電聯產的環保火電,到2006年開始向清潔能源和新能源轉型的歷程。他表示,基於持續不斷的技術變革和創新,協鑫降低了多晶矽生產成本和電耗,再加上全循環的清潔生產方式,告別了過去的“三高”標簽。

目前,協鑫仍在通過材料、裝備、工藝、系統等各個環節的研發,以及和產業鏈上下遊合作夥伴的協同,繼續提升光伏發電效率、降低度電成本、加速平價上網進程。朱共山也指出,國家能源局推出的“領跑者計劃”等相關引導扶持政策及時,而新能源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也要依靠企業的自主創新來逐步擺脫對補貼的依賴,政策和資源應向優秀企業傾斜,市場環境要有倒逼企業創新的機制,實現優勝劣汰。

他建議,為了促進天然氣發電的發展,一些審批管理權限應下放,資源市場應進一步向各類市場主體放開;在發展特高壓的同時,儲能產業要及時跟上,解決夜間能源浪費等問題,建議國家主管部門能盡快出臺指導政策。“另外,阿特斯公司董事長瞿曉鏵在會議上也建言,希望一些前期承諾可兌現,讓外圍投資者如銀行等放心。”一位企業家對記者說道。

而在今天,努爾·白克力等能源局多位領導將會參觀位於蘇州工業園區的協鑫能源中心。該中心是國內首個投運的“六位一體”能源互聯網項目,已建成投入使用的一期項目建築面積近2萬平方米,如按常規能源配置,用能負荷將達到5000千瓦左右,采用協鑫融光伏、天然氣熱電冷聯產、風能、低位熱能、LED、儲能系統六種能源系統於一體的“六位一體”能源互聯網技術,其可節約負荷約40%,自供能率超過40%,整個建築節能達到30%以上,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500噸。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493

阿里資本布局背後,創業者們都嗅到什麽氣息?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09/152715.shtml

導讀 : 正在各界都在大喊資本寒冬已經到來的時候,阿里資本的頻繁出手無疑讓人們對於資本寒冬是否到來,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同馬雲的頻繁出鏡相比,阿里資本的出現頻次並不顯得奚落太多,正如馬雲每一次的演講都能讓人意猶未盡一樣,阿里資本的每一次出現似乎也能讓人感受到一股別樣的味道。只是馬雲的演講帶給我們的更多是驚艷,而阿里資本的每一次出鏡則是異乎尋常的安靜,有些時候讓人感覺到有些漫不經心,然而細細想來卻有出現著對於整個互聯網生態圈的重重考量。

淘寶與蘇寧的聯姻、阿里收購優酷土豆,再加上之前的虎嗅、36氪,阿里資本每一次的重大收購或投資都顯得異常平靜,平靜得在馬雲的演講里只是輕描淡寫的一句。正在各界都在大喊資本寒冬已經到來的時候,阿里資本的頻繁出手無疑讓人們對於資本寒冬是否到來,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正如馬雲在10月中旬寫給全球股東的那封信里所說的一樣,阿里巴巴未來將會建立未來商業的基礎設施。何為未來商業的基礎設施?未來商業的基礎設施就是能夠維持未來商業運行的一些基礎性的條件。正如我們的道路交通、電力設施、給排水系統一樣,離開了這些基礎設施之後,我們的生活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而馬雲口中所說的商業基礎設施與我們的城市基礎設施其實是同一個概念,只不過它們適用的情境不同罷了。

如果不將阿里資本的動作與馬雲的這封信聯系起來,我們或許到現在都不明白阿里資本為什麽頻繁註資兩個毫不相幹的領域,然而這些毫不相幹的領域從大的格局上來看卻有著某種必然的聯系。這讓我們的想到了在生物學上頻繁使用的一個詞匯——生態圈。即生活在地球上的看似毫不相幹的群體都處於一個相對均衡的生態圈之中,任何一個群體發生變化都將會打破生態圈的平衡。只不過阿里資本打造的生態圈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生態圈,而是商業意義上,甚至可以說是以互聯網為聯通的商業意義上的生態圈而已。

從O2O的美團到同是電商的銀泰百貨,從UC瀏覽器到虎嗅、36氪,從菜鳥物流到螞蟻金服,從恒大足球到華誼兄弟……阿里資本已經用漫不經心的布局占據了中國商業的半壁江山,這些布局或許就是馬雲口中的未來的商業基礎設施。

馬雲在信中表示,未來阿里巴巴提供的商業服務將會成為企業僅次於水、電和土地之後第四大不可獲取的資源。這看似有些狂妄,但細想起來,我們現在的生活似乎已經開始與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密不可分的聯系。

從我們的日常購物到我們的水電煤的繳費,從我們每天叫的外賣到我們銀行卡上的余額,從我們的學習教育到我們每天看的電影、電視劇……這些都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最大程度上的原因就是阿里資本布局的結果。

聯系阿里的資本布局,我們不難看出阿里巴巴就是要通過建立這些看似毫不相幹的企業聯系從而為消費者建立一個有機的生態圈,在這個生態圈之中人們能夠更加便利地生活。然而,這些資本布局少不了為了保證自己在互聯網界的地位而進行的抱團動作,與蘇寧雲商的聯姻,與新浪微博的合作,與美團、UC的合作都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阿里巴巴作為中國互聯網佼佼者的地位。正如馬雲所說,在全球互聯網的第一梯隊里,只有阿里和騰訊兩家中國公司。中國其他的互聯網公司都遠未達到第一梯隊的級別。他口中所說的第一梯隊主要條件是要1萬名員工以上、100億美金收入、員工的人均創收達250萬到300萬人民幣的。

而馬雲之所以這麽說與阿里資本在中國互聯網界的頻繁布局不無關系。有人不禁要問,什麽樣的企業才是阿里資本看重的企業呢?阿里資本又比較青睞什麽樣的互聯網企業呢?創業者本又會從阿里資本的頻繁布局之中嗅到什麽樣的味道呢?

要想回答這樣的問題,我們還是要從馬雲寫給全球股東的一封信中來分析。馬雲在信中表示,未來十年阿里巴巴主要優先發展的領域將會是全球化,鄉村經濟發展和大數據。這三個看似毫不相幹的領域卻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考量。全球化主要著眼於全球市場而言的,未來阿里將會更多地關註國外互聯網領域的發展和建設,而中國互聯網領域的阿里資本布局可以為我們觀察未來阿里在國外的發展戰略提供某種參考;鄉村經濟發展是相對於全球化而言的,那就是未來阿里資本將會更加關註中國國內的發展。因為盡管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了新常態的發展階段,但是農村人口巨大依然是中國的基本國情,盡管阿里巴巴已經通過各種方式深入到了人們生活的每一個環節,但是這些影響在大城市表現的較為明顯,而在鄉村地區,阿里巴巴對於人們生活的影響似乎並沒有在大城市對於人們生活的影響大。如果阿里巴巴未來的發展失去了中國農村市場這個巨大的市場主體,那麽對於它自身的發展來講無疑是一個極大的缺憾,因此未來阿里資本將會更加關註中國鄉村經濟的發展,發展的模式將會以阿里巴巴接入到鄉村生活的每一個方面作為前提。

同全球化與鄉村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的便是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在過去六年的時間里,阿里資本已經在雲計算和大數據領域進行了很多意義深遠的戰略性投資。從域名申請到雲計算,從雲棲大會到一淘的大數據發布,這些都開始顯現出阿里在雲計算與大數據布局上的力量。而按照馬雲的判斷,人們未來終將會離開現在的IT時代,進入到一個以大數據為主要表現的DT時代。而在未來的社會中,數據將會成為生產,創新和社會發展最重要的手段。人和數據將會交織。未來,阿里資本無疑將會也必須繼續投資數據科技的發展。

馬雲對於阿里巴巴未來十年的發展規劃無疑給當下創業者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思考維度,可以預想的是未來阿里資本對於這些方面的布局將會更多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之中。而在各方都在鼓吹資本寒冬已經到來的當下,阿里巴巴有關未來商業格局的定位無疑將會成為我們未來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參考。

對於國內的布局,特別是對於與中國鄉村經濟發展關系密切的領域的資本布局或許將會成為未來阿里巴巴戰略布局的一個主要方面。目前,互聯網盡管也出現了很多互聯網+農業的企業,但是這些企業依然處於B2B的發展階段,這一領域的發展與中國當下的互聯網發展水平依然是不可同日而語,而作為阿里資本來發展的重心,互聯網+農業無疑將會成為一個重點領域。從農資到農業生產,再到農產品的流通、加工和消費,農業領域的創業者們或許找到很多的契合點。以農資電商為切入點,以智慧農業為發展方向,附之以農業信息化,再加上農業互聯網金融,最終將中國的鄉村經濟打造成為一個發展的生態圈。創業者們或許能夠從這個方面考慮自己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而且這些發展方向或領域或許同樣會成為阿里巴巴關註的一個焦點。

同鄉村經濟似乎毫不相幹的大數據市場,同樣是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很多互聯網創業者關註的一個焦點。未來,我們終將會從互聯網時代進入到大數據時代,通俗點來講,我們終將會從IT時代邁入到DT時代。大數據無疑是未來眾多互聯網創業者們關註的領域,而這個領域的發展無疑也會吸引更多投資者的關註,作為擅長布局的阿里資本,無疑將會將更多的資本註入到這個領域之中。大數據的實時化呈現,大數據的多角度融合,大數據的跨領域協調將會成為未來DT時代亟需解決的問題。而作為阿里戰略布局的一個主要方面,DT市場的深耕與多角度融合將會成為未來一個時期創業者們需要關註的一個主要方面。

阿里資本的巧妙布局旨在打造一個涵蓋所有行業的互聯網生態圈,而在這個生態圈內如果只有阿里一家企業在玩的話,無疑將會使這個行業失色不少。外界鼓噪的資本寒冬的到來似乎並不能解釋阿里資本布局的戰略勾畫,作為每一個身處其中的創業者,我們除了能夠感受它在資本寒冬之中帶給我們的溫暖之外,同樣可以在這里面尋找到一絲未來企業的發展曙光。對於我們,除了感受到阿里資本布局帶給我們的影響之外,或許能夠從中解讀到更多的其他氣息,這些氣息或許就是我們企業未來的發展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759

阿里資本布局背後,創業者們都嗅到什麽氣息?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222/153418.shtml

導讀 : 阿里資本的每一次出鏡則是異乎尋常的安靜,有些時候讓人感覺到有些漫不經心,然而細細想來卻有出現著對於整個互聯網生態圈的重重考量。

同馬雲的頻繁出鏡相比,阿里資本的出現頻次並不顯得奚落太多,正如馬雲每一次的演講都能讓人意猶未盡一樣,阿里資本的每一次出現似乎也能讓人感受到一股別樣的味道。只是馬雲的演講帶給我們的更多是驚艷,而阿里資本的每一次出鏡則是異乎尋常的安靜,有些時候讓人感覺到有些漫不經心,然而細細想來卻有出現著對於整個互聯網生態圈的重重考量。

淘寶與蘇寧的聯姻、阿里收購優酷土豆,再加上之前的虎嗅、36氪,阿里資本每一次的重大收購或投資都顯得異常平靜,平靜得在馬雲的演講里只是輕描淡寫的一句。正在各界都在大喊資本寒冬已經到來的時候,阿里資本的頻繁出手無疑讓人們對於資本寒冬是否到來,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正如馬雲在10月中旬寫給全球股東的那封信里所說的一樣,阿里巴巴未來將會建立未來商業的基礎設施。何為未來商業的基礎設施?未來商業的基礎設施就是能夠維持未來商業運行的一些基礎性的條件。正如我們的道路交通、電力設施、給排水系統一樣,離開了這些基礎設施之後,我們的生活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而馬雲口中所說的商業基礎設施與我們的城市基礎設施其實是同一個概念,只不過它們適用的情境不同罷了。

如果不將阿里資本的動作與馬雲的這封信聯系起來,我們或許到現在都不明白阿里資本為什麽頻繁註資兩個毫不相幹的領域,然而這些毫不相幹的領域從大的格局上來看卻有著某種必然的聯系。這讓我們的想到了在生物學上頻繁使用的一個詞匯——生態圈。即生活在地球上的看似毫不相幹的群體都處於一個相對均衡的生態圈之中,任何一個群體發生變化都將會打破生態圈的平衡。只不過阿里資本打造的生態圈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生態圈,而是商業意義上,甚至可以說是以互聯網為聯通的商業意義上的生態圈而已。

從O2O的美團到同是電商的銀泰百貨,從UC瀏覽器到虎嗅、36氪,從菜鳥物流到螞蟻金服,從恒大足球到華誼兄弟……阿里資本已經用漫不經心的布局占據了中國商業的半壁江山,這些布局或許就是馬雲口中的未來的商業基礎設施。

馬雲在信中表示,未來阿里巴巴提供的商業服務將會成為企業僅次於水、電和土地之後第四大不可獲取的資源。這看似有些狂妄,但細想起來,我們現在的生活似乎已經開始與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密不可分的聯系。

從我們的日常購物到我們的水電煤的繳費,從我們每天叫的外賣到我們銀行卡上的余額,從我們的學習教育到我們每天看的電影、電視劇……這些都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最大程度上的原因就是阿里資本布局的結果。

聯系阿里的資本布局,我們不難看出阿里巴巴就是要通過建立這些看似毫不相幹的企業聯系從而為消費者建立一個有機的生態圈,在這個生態圈之中人們能夠更加便利地生活。然而,這些資本布局少不了為了保證自己在互聯網界的地位而進行的抱團動作,與蘇寧雲商的聯姻,與新浪微博的合作,與美團、UC的合作都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阿里巴巴作為中國互聯網佼佼者的地位。正如馬雲所說,在全球互聯網的第一梯隊里,只有阿里和騰訊兩家中國公司。中國其他的互聯網公司都遠未達到第一梯隊的級別。他口中所說的第一梯隊主要條件是要1萬名員工以上、100億美金收入、員工的人均創收達250萬到300萬人民幣的。

而馬雲之所以這麽說與阿里資本在中國互聯網界的頻繁布局不無關系。有人不禁要問,什麽樣的企業才是阿里資本看重的企業呢?阿里資本又比較青睞什麽樣的互聯網企業呢?創業者本又會從阿里資本的頻繁布局之中嗅到什麽樣的味道呢?

要想回答這樣的問題,我們還是要從馬雲寫給全球股東的一封信中來分析。馬雲在信中表示,未來十年阿里巴巴主要優先發展的領域將會是全球化,鄉村經濟發展和大數據。這三個看似毫不相幹的領域卻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考量。全球化主要著眼於全球市場而言的,未來阿里將會更多地關註國外互聯網領域的發展和建設,而中國互聯網領域的阿里資本布局可以為我們觀察未來阿里在國外的發展戰略提供某種參考;鄉村經濟發展是相對於全球化而言的,那就是未來阿里資本將會更加關註中國國內的發展。因為盡管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了新常態的發展階段,但是農村人口巨大依然是中國的基本國情,盡管阿里巴巴已經通過各種方式深入到了人們生活的每一個環節,但是這些影響在大城市表現的較為明顯,而在鄉村地區,阿里巴巴對於人們生活的影響似乎並沒有在大城市對於人們生活的影響大。如果阿里巴巴未來的發展失去了中國農村市場這個巨大的市場主體,那麽對於它自身的發展來講無疑是一個極大的缺憾,因此未來阿里資本將會更加關註中國鄉村經濟的發展,發展的模式將會以阿里巴巴接入到鄉村生活的每一個方面作為前提。

同全球化與鄉村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的便是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在過去六年的時間里,阿里資本已經在雲計算和大數據領域進行了很多意義深遠的戰略性投資。從域名申請到雲計算,從雲棲大會到一淘的大數據發布,這些都開始顯現出阿里在雲計算與大數據布局上的力量。而按照馬雲的判斷,人們未來終將會離開現在的IT時代,進入到一個以大數據為主要表現的DT時代。而在未來的社會中,數據將會成為生產,創新和社會發展最重要的手段。人和數據將會交織。未來,阿里資本無疑將會也必須繼續投資數據科技的發展。

馬雲對於阿里巴巴未來十年的發展規劃無疑給當下創業者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思考維度,可以預想的是未來阿里資本對於這些方面的布局將會更多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之中。而在各方都在鼓吹資本寒冬已經到來的當下,阿里巴巴有關未來商業格局的定位無疑將會成為我們未來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參考。

對於國內的布局,特別是對於與中國鄉村經濟發展關系密切的領域的資本布局或許將會成為未來阿里巴巴戰略布局的一個主要方面。目前,互聯網盡管也出現了很多互聯網+農業的企業,但是這些企業依然處於B2B的發展階段,這一領域的發展與中國當下的互聯網發展水平依然是不可同日而語,而作為阿里資本來發展的重心,互聯網+農業無疑將會成為一個重點領域。從農資到農業生產,再到農產品的流通、加工和消費,農業領域的創業者們或許找到很多的契合點。以農資電商為切入點,以智慧農業為發展方向,附之以農業信息化,再加上農業互聯網金融,最終將中國的鄉村經濟打造成為一個發展的生態圈。創業者們或許能夠從這個方面考慮自己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而且這些發展方向或領域或許同樣會成為阿里巴巴關註的一個焦點

同鄉村經濟似乎毫不相幹的大數據市場,同樣是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很多互聯網創業者關註的一個焦點。未來,我們終將會從互聯網時代進入到大數據時代,通俗點來講,我們終將會從IT時代邁入到DT時代。大數據無疑是未來眾多互聯網創業者們關註的領域,而這個領域的發展無疑也會吸引更多投資者的關註,作為擅長布局的阿里資本,無疑將會將更多的資本註入到這個領域之中。大數據的實時化呈現,大數據的多角度融合,大數據的跨領域協調將會成為未來DT時代亟需解決的問題。而作為阿里戰略布局的一個主要方面,DT市場的深耕與多角度融合將會成為未來一個時期創業者們需要關註的一個主要方面。

阿里資本的巧妙布局旨在打造一個涵蓋所有行業的互聯網生態圈,而在這個生態圈內如果只有阿里一家企業在玩的話,無疑將會使這個行業失色不少。外界鼓噪的資本寒冬的到來似乎並不能解釋阿里資本布局的戰略勾畫,作為每一個身處其中的創業者,我們除了能夠感受它在資本寒冬之中帶給我們的溫暖之外,同樣可以在這里面尋找到一絲未來企業的發展曙光。對於我們,除了感受到阿里資本布局帶給我們的影響之外,或許能夠從中解讀到更多的其他氣息,這些氣息或許就是我們企業未來的發展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765

馬雲來了,上海市浙江商會年會上“大佬”們都說了什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3690.html

馬雲來了,上海市浙江商會年會上“大佬”們都說了什麽?

一財網 樂琰 2015-12-31 20:42:00

這也是一個真正的商業變革的時代,商業變革,每個人對機會的判斷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把這個機會看作機會;災難,有人把災難看成機會;有人把好好的機會做成了災難;而很多人又把災難做成機會。其實機會在沒有形成機會的時候,才是真正的機會。

2015年年末,有這樣一群“大佬”依舊還在工作中。

上海市浙江商會年會暨“聚焦十三五·中國民營經濟創新發展”高峰論壇選擇在2015年的最後時刻舉行,上海市浙江商會會長、上海複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廣昌、上海市浙江商會輪值會長、萬豐奧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愛蓮、上海市浙江商會名譽會長、浙商總會會長、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洪崎,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東升,以及上海市浙江商會名譽會長、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鄭永剛和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成建等都作為對話嘉賓出席。

來看看這些“大佬”們在年末都說了什麽?

 

上海市浙江商會名譽會長、浙商總會會長、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

商場如戰場,戰場上活著的人,是成功的,企業也一樣。戰場上,商場上年底還能站在那兒聽講座,還能交流,還能發獎金、工資,那就是不錯。做企業的第一要素就是不死,跟戰士一樣,上戰場的第一要素,有時候不是為了贏,而是活著。

2015年最後一天,我們都沒倒下,這是非常值得慶賀的!

我們每年都把未來的一年想得非常艱難。盡管我知道,第二年肯定有很多人做得比我們好,未必我們公司能做得更好,我們公司可能會有很多不可預期的困難出現,看清楚未來的災難,仍舊為之,這才是真正的樂觀。

在經濟好的時候賺錢的企業家,不能稱之為真正的企業家。股市是牛市的時候,街上買菜的老太太都能賺錢,你不能把自己稱之為投資者,只能稱之為炒股者。經濟不好,你才是優秀的企業。好企業,基本上經歷過幾個悲慘的經歷,或者是自己的原因,或者是經濟的原因造成的。所以我覺得,在危機關頭,能熬過去的企業才有“抗體”。

大家今天講得最多的就是創新,中國這個時代也是千年不遇。幾千年來有哪個國家、哪個時代真正消滅貧困?但是我們這代人正在努力實現。互聯網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技術革命,我們是否能把握、掌握?

作為一個優秀的企業,我們要理解這個時代,要讀懂這個國家,我們企業家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有什麽、要什麽、放棄什麽,你的企業才會走得久。我們的知識越多,越知道自己要什麽,但是缺乏智慧,因為智慧告訴你什麽我們是不要的。

這也是一個真正的商業變革的時代,商業變革,每個人對機會的判斷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把這個機會看作機會;災難,有人把災難看成機會;有人把好好的機會做成了災難;而很多人又把災難做成機會。其實機會在沒有形成機會的時候,才是真正的機會。

企業家的職責是創新,創新的主角是企業家。企業家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科學家,企業家是稀缺資源,我們可以培養職業經理人,但是不可能培養企業家。所以這一點希望大家記住,我們企業家就是野生動物,我們就是“原生態”。我們對很多問題的反思和思考,是跟別人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對創新的理解,也是不一樣的,創新不是講故事。如果你覺得靠概念可以成功,那麽你最後得到的,還是一個概念,如果你覺得講故事能成功,最後你剩下的,只是一個故事而已。

大家要記住,創新是逼出來的,沒有人是在順利的情況下可以做好創新。創新是要付出巨大代價的,企業家是個狀態,創新是有個時間的。

創新也是有巨大風險的。傳統銀行機構在風險處理上比我們互聯網創新要做得好。其實我們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傳統金融可能做的風險是把“防彈衣”做得越來越厚,越來越好,而我們的創新是讓“殺手”根本不可能靠攏你。

我們現在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始,中國的企業開始學會了埋怨。其實真正的企業家,是不埋怨的,做成功的人,永遠在檢查自己的問題。

都說我們浙商的鼻子很靈,哪兒有商機,哪兒就有浙商。所以,浙商今後不僅要擅長於發現需求,我們還要創造需求;不僅要善於追趕需求,我們要引領需求;我們不僅僅要找到外在的需求,更要發掘內在的需求。

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鄭永剛:

創新是企業家選擇的生活方式。企業家一生必須是創新的,你的全過程都是創新的,只是說你喜新不厭舊還是喜新厭舊的問題。比如說,中國的經濟發展,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改革開放初期就是做加工業,制造業,房地產,現在到了資本的時代,這個時候企業家適不適應這樣的一個時代?如果你要不適應這個時代,那你就會被淘汰。

企業轉型升級,關鍵就是創新。很簡單,這是規律性的東西。腐敗分子不抓,是不可能的;不創新,企業升級轉型是不可能的。所以我還能坐在這兒,從1985年做廠長,還能坐在這兒,那我肯定一生都是創新的。這是一個證明,就是說你創不創新,你會不會被淘汰,大浪淘沙,核心就是創新。而創新,是全方位的,有時候是產品創新,有時候是技術創新。現在是模式創新。模式都不創新,還能幹什麽?還幹傳統行業,還做鋼鐵、水泥,那就死了。不可以再做的事情,就絕對不可以再做。該做的事情,比如資本市場開始對創新性科技企業三板也好、戰略新興板也好,大家開始做了,你就做這個創新,做這個產業。

1997年的時候,服裝行業我還是中國老大,那個時候我想這肯定不行,這麽低門檻的產業,國門一打開,你可能嗎?你的模式又不能創新,你不可能做成日本的優衣庫,也不可能做成世界頂尖的奢侈品。這個時候你就要思考,到底做什麽?

所以我就去做鋰電池材料。我們2014年的生產能力就1.5萬噸,就做了全世界的10%。而且20萬噸的生產能力已經投產了,全世界才15萬噸。但這是一個幾何式發展的產業,如果你不抓住,還是按照每年計劃的15%的速度,20%的速度,那是不行的。該創新的時候,模式要創新。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弗里曼經濟學講席教授、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

中國經濟2016年的首要調整便來自於經濟增速的下滑,而2016年上半年將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時期。不過在2016年下半年,中國經濟或許能迎來一個U形的回升。

原因有三方面:一是“二孩”政策開始逐步顯現進一步拉動消費的作用。我做過粗略的計算,第一批享受二胎政策的這批家庭,應該是年齡稍微高一點,接近生育期後半期的家庭,這部分家庭對二胎消費的強度應該高於平均的二胎的能力。比較靠譜的估計是多生出來200萬~250萬嬰兒,通過消費系數,各種測算,大概能夠拉動0.2%的GDP。但是這個恐怕要到2016年下半年才開始發力。

第二,房地產去庫存的能力,尤其三四線城市,應該說開始止跌,就是房地產投資開發的速度開始止跌。目前很低,投資開發速度只有2%左右,而且目前為止基本還是逐月往下走。到2016年年中大概止跌,房地產投資開發速度開始往上走。並且2015年5月開始,房地產銷量和價格已經開始上行。

第三,固定資產基礎性投資項目,最近一年以來有所放緩,大量投資項目積壓在各個部委,由於各種原因還沒有落實。所以到2016年上半年,應該開始有所恢複。這也是國家目前的著力點,把已經規劃、資金到位的項目要貫徹下去。

這三件事,導致我們經濟在2016年下半年有一定的回升。但是這個趨勢,恐怕還難以變成一個長期的趨勢,可能我們還要做一到兩年比較艱苦的思想準備,經濟還在出現一定的下行,因為整個結構正在深刻調整。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764

蘋果開發者圓桌會:庫克和中國創業家們都聊了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3925.html

5月16日早上,蘋果公司CEO庫克打的滴滴專車現身北京王府井零售店。陪同為滴滴公司總裁柳青。在王府井蘋果開發者圓周會上,庫克和柳青分別做了發言,並與美團點評聯合創始人穆榮均、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等進行了探討。

以下為會議記錄全文
    
Tim Cook:早上好,非常高興能夠來到這里,今天天氣非常的晴朗,我非常喜歡來中國,因為我覺得這是全世界最充滿活力的地方,我會很努力的,希望能夠有機會可以常來,首先我要感謝今天到場的媒體朋友、政府官員還有我們的開發者。

我在中國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花時間跟這些創業家一起來交流,我們可以看到現在有這麽多的創業家推動了新一代的創新。

今天,我非常高興能夠有機會跟當中幾個非常傑出的創業家來交流,今天在蘋果零售店,我們希望能夠慶祝的就是在iOS能夠創造的平臺,中國的這些開發者已經在App Store里面創造了70個億的營收,當中有一半是在過去12個月創造出來的,它所帶來的動能是非常強大的。

我們一方面覺得非常自豪,一方面也覺得很謙卑,看到App Store在中國開發出來的應用程序,這些應用程序是在中國開發,但是是在全世界下載,在中國有非常多的開發者,也都面向世界,面對著全世界160多個國家來發布他們的App,當中有非常多的開發者已經成為全球社區的一分子。

我非常高興,也非常期待看到未來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現在一個行業成長的開頭,政府已有的“互聯網+”的一個政策,我們可以看到整個成長有非常好的鋪墊和基礎。我們可以看到在整個中國的經濟里面,通過這樣的一個政府政策可以推動非常大的一個數字行業的發展。

我非常榮幸,也非常高興今天能有這個機會可以跟各位一起合作,我們也非常的謙卑,可以有這個機會跟各位合作,各位啟發我們,這也是我們為什麽在這里慶祝這樣一個蘋果的發展。

在這里,我也非常感謝我們今天專題討論小組的成員,尤其要感謝滴滴出行的總裁柳青柳女士,我想大家都知道,蘋果在上個禮拜公布了我們投資滴滴出行的消息,我們非常榮幸可以做到這個事情,滴滴出行現在在全中國有1400萬的司機,3億的用戶,其實,這3億的用戶應該算是3億加1,因為今天早上我跟柳青是一起用滴滴叫了車。

今天早上我們有專題的論壇,論壇當中有非常傑出的創業者,在這里我要請柳青來介紹我們今天的這一些開發者,並且開啟我們今天的討論,有請柳青。
    
柳青:謝謝Tim,非常榮幸來到這里主持這個活動,這是我第一次做主持人,非常有新鮮感,也很有挑戰性,其實在3年半以前的時間,滴滴剛剛通過了iOS的審核,也算是我們當時具有里程碑的一個時刻。

我們是3年半以前的通過iOS的審核,快一年半以前我們滴滴和快的合並,目前我們有8個業務線,今天我們跟蘋果的合作推向了一個新的境界。其實我相信我們的故事跟在座所有同學的故事都差不多,蘋果還有App Store無疑是世界上的楷模,它在我們身邊是一個實在的創業平臺,給我們所有創業者一個真實的機會,如果我們一起把握住這個機會就能夠創造出非常精彩的故事。

我一一介紹今天我們的嘉賓,首先是:
Tap4Fun的創始人徐子瞻
然後是日日煮的創始人朱嘉盈
美團點評聯合創始人穆榮均
美圖的創始人吳欣鴻
今日頭條 創始人張一鳴

請大家自我介紹一下。
    
徐子瞻:我叫徐子瞻,我們是做移動遊戲,我們公司成立於大概2007年。我們公司成立2007年第一個業務是外包,所以我們是中國第一批蘋果的開發者,在2008年當我們看到蘋果一代出來的時候,我們第一時間買了一個這樣的電話,當時我們非常非常震驚,我們當時非常堅信,我們非常堅定這就是未來,那個時候還沒有移動互聯網這個詞,我們認為這就是未來。我們在2008年公司轉型全面的開發,App Store上面的應用,我們應該也算國內第一批,也是全球第一年。

公司大概400人,我們在成都,業績增長比較穩定,我們在去年上海主板申報了IPO,現在也在申報當中。

剛才柳總問我們為什麽能夠脫穎而出,我覺得有兩點,第一點是創造,是所有企業所有公司里面至關重要的一點。

第二點我們認為是你一定要創造一個從來沒有的東西,如果你一味的做別人做過的東西,你不可能獲得超額利潤,所以創新和創造是我們認為最重要的哲學。
    
朱嘉盈:大家好,我是朱嘉盈,我4年前創辦了一家公司日日煮,我們是鼓勵年輕人烹飪的一家公司,2012年我們在香港起步,現在也是當地最受歡迎的品牌,去年年初我們進入內地市場,繼續鼓勵年輕人喜歡烹飪,喜歡優質的生活方式,現在我們每個月的視頻點擊率大概是1.3億,每個月的活躍觀眾大概是4000萬。蘋果對於我們來說有多重要呢,其實蘋果對我個人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App Store和官網本身是非常重要的渠道,所以App Store對我們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平臺。

第二點,對於我們一家非常年輕的創業公司來講,剛剛推出一個App Store能夠被蘋果推薦到首頁,對我們整個很小的團隊來說是非常大的認可,就好像幫我們團隊打了雞血一樣。
第三點,因為我們是剛進入內地的創業公司,那個時候很快,新App Store一推出就上了首頁之後,在投資界對我們起了很大的幫助,對我們融資來講也有一個很大的動力在後面。回答一下我們怎麽突出我們自己的,重點是兩個,第一個內容做的足夠小,要看上去那些圖片是美美的,視頻也是美美的,畢竟大家都非常喜歡美的東西。

第二就是產品要做的足夠有創意,所以我們剛剛推出App Store的時候,市面上已經有很多美食App Store,那個時候我們就說我們一定要做全新的排版。打開App Store的時候,我要把所有最美的圖片都要抓住我們用戶的眼球,就是這幾個點的原因,我們很快就發展起來。
    
穆榮均:我來自與美團大眾點評,我們這家公司跟滴滴有點類似,是兩個公司合並而成,也是在本地生活服務今年初排名第一,去年年排名第一和第二的美團和大眾點評整合而成,大眾點評是2003年成立。

簡單來講,我們做的是整個本地的消費者吃喝玩樂的需求性滿足,而且對商務端來講,給本地的商戶提供互聯網的服務,現在幫助提供經營和效率上的提升,在美團的歷史上,我們2011年在移動端發力,雖然那個時候移動手機比較普及了,但是移動上的支付實際上那個時候剛剛開始,所以我們可以講是基於移動支付的第一個大規模的應用。

因為本地生活服務和我們的移動場景和本地在移動場景先的一種消費也非常契合,所以我們事實上只花了不到3年的時間,就把一個原來100%PC效益變成了一個超過95%的交易發生在移動端上,所以整個App Store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的,到今天超過99%的交易發生在移動上,還有非常少的一部分在傳統PC上。

我們跟蘋果有一定的淵源,到今天已經有一定的合作,包括蘋果的附近來自於點評,事實上我們也觀察到,不管我們自己還是蘋果手機上深受用戶的喜愛,整個蘋果用戶的活躍度,他們的購買力都體現出比其他的手機用戶更強的特征,包括我們也註意到不僅是在中國,包括在我們的一些海外,包括東南亞,包括日本這樣的地區,中國用戶還是非常活躍。

從去年開始我們也在跟蘋果的開發者這個團隊接觸,我們美團整個旗下的4個應用,包括美團APP、大眾點評APP、電影APP等都是第一時間接入了,在今天我們在大陸市場在線的超過了1/4放在我們這個平臺之上,所以整個蘋果市場包括蘋果本身,對我們還是有蠻大的幫助。

我再補充一句,我們的用戶也體現出更強的購買力,他們的定單價、活躍度都是比其他的高,他們也是非常高端的用戶,因為他安全、更加的便利,的確非常喜歡,但是我也提一點小小的要求,我們也註意到在蠻多的銀行還需要用戶輸入密碼帶來一些小小的不方便,期望蘋果這邊盡快的跟中國的銀行合作夥伴們,特別是小額支付的場景把密碼免掉。

柳青:挺好。
    
吳欣鴻:大家好,我叫吳欣鴻,是美團公司的創始人,我們是2008年成立,我們總部是在福建的廈門,主要的產品有美圖秀秀、美顏相機、美拍還有潮自拍等產品,我們發現我們所有的產品都跟美影像有關,我們這些產品現在在全球的用戶已經獨立的移動設備超過了10億,其中在蘋果這個平臺我們超過了5億用戶,我們發現蘋果的用戶是一群很愛美、愛拍照、愛分享的人,因為我自己也是果粉,其實我也是這樣一個典型用戶。那美圖公司從2008年時候的一家電腦軟件公司,變成一家非常靈活的移動互聯網公司,而且App Store提供了非常好的產品,我們可以快速的跟用戶對話,讓美圖公司有快速的發展。

我回答一下剛剛的問題,美圖之所以能夠在拍照和視頻這個領域有比較好的競爭力,是因為我們的產品都可以把人變美,讓大家有一個更好的自信心,自信是一個正能量,所以我們做的是一個特別正能量的事情,這是我們的競爭力,所以感謝Apple。
    
柳青:很好。
    
張一鳴:大家好,我是張一鳴,是今天頭條的創始人,我們是2012年成立的,但是在過去4年中我們發展非常快,我們每天的活躍用戶已經到5000萬日活躍用戶,尤其是用戶使用的時長,每個用戶的平均在在線時長達到60分鐘每天,剛剛欣鴻說的用戶愛美,用戶有錢愛美,我發現他們非常愛學習,愛獲取信息,每天在我們手機上文章視頻的越過量超過13億,視頻的播放超過5億,可以看出蘋果的用戶非常愛獲取信息。

回到我們公司為什麽發展這麽快,剛剛徐總說他很早在折騰軟件,我記得在蘋果剛發布的時候,不夠好的獲取信息的軟件,我用過他寫的一款軟件,我覺得還不夠,所以我記得我自己寫了一個程序,我可以很方便的打開這個網站,這個網站就跑到我的手機上,所以當時沒有App Store的解決方案。

後來我越來越發現在手機上屏幕非常小,但現在越來越大了,信息非常多,所以信息跟噪音比例就非常關鍵,信息在增長,屏幕又不夠大的話,每一個屏幕要列出四五條信息,信息的有效性非常重要,要把最符合用戶的信息放上去。

我對機器學習非常關註,結合機器學習和結合手機,我們在移動上找到一個創新的方法來解決獲取信息的問題,為每一個人推薦他獨特的信息,我們重新定義了頭條,你喜歡的,你關註的才是頭條,我們抓住這個核心創新點,以及建設起的一個圍繞理解這個創新點的團隊,以及創造很好的技術平臺,這是我們核心增長的關鍵。
    
柳青:一鳴他們一上來就是利用特別特殊的,差異化的定位,做出了一款雖然都是APP,但是非常有特色。我接下來還是要問每一個人關於你們自己的問題,首先問徐子瞻的,徐子瞻公司在成都,成都是一個擁有很好吃小吃,和很多好玩景點的地方,這個問題是關於App Store對成都當地的經濟發展,技術發展起到了哪一些推動作用?你作為App Store的一個使用者,也是上面的一個用戶,你講一講。
    
徐子瞻:我先從我們公司自己講起,我是大學一畢業就創業,就現在這家公司,我到目前為止只做過一個工作,我們是國內典型的屌絲逆襲草根創業者,也是學技術的出來創業。對於我們這樣的創業團隊在成都,我可以這樣講,如果當時沒有App Store這樣的平臺,就沒有這家公司,就不會有Tap4Fun。

因為,第一在成都,成都有不錯的研發資源,有像電子科大,師範大學這樣的高校,有比較大的跨國的軟件企業,所以在成都可以培養很多研發人才,但是成都沒有商務,沒有運營人才,所以對於像我們這樣一個只懂技術的草根團隊懷著一腔熱血,如果沒有App Store這樣的平臺幫我們解決銷售和市場,我們不可能有生意,所以說App Store造就了Tap4Fun這家公司,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我們幾個創業的時候基本上像典型的楞頭青,我們離北京、離上海比較遠,離一線的信息比較遠,我們在成都做的時候,對於商業模式的理解是非常初級的,那個時候對於我們這樣一個團隊,我們唯一懂得就是我做了一個APP,然後你下載,我們只會這個,我們當年做了很多工作,做了類似於航班管家,酒店達人,做了非常多,但是我們只會下載。

所以在2008年的中國市場,普遍的用戶不太接受軟件下載付費的,所以App Store當時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全球的平臺,使得我們這樣只會下載的這樣一種商業模式的團隊,能夠在海外,特別是在北美,能夠找到願意為我們的軟件付費的客戶。也因此給我們帶來了第一筆的收入,如果沒有App Store這個平臺就不會有這家公司。

成都應該算是國內的二線城市,在過去10年成都能夠寫到成都名片上的東西,只有火鍋、大熊貓、美女,最多在產業里面最多在成都的西邊有一片是做科技制藥的,所以成都名片上只能寫這4樣東西,我們自己覺得很不滿意的。

App Store帶來了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給成都名片增加了一個大大新的領域。成都因為移動互聯網,在成都我們有一個軟件園,應該是國內五最大的軟件園,應該是全球最大的,大概每天有4萬人在這個軟件園上班。因為移動互聯網帶來了這樣一個巨大的產業,使得成都通過移動互聯網在過去5年,特別是過去3年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在去年成都也因為移動互聯網跟舊金山結成友好城市,移動互聯網給成都名片上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App Store為成都帶來了移動互聯網。
    
柳青:非常好,用徐子瞻的話說,就是App Store讓屌絲有逆襲的機會,我其實在網上做了功課,他們現在對門檻已經非常高了,很多人都在抱怨你面試流程太嚴格。

徐子瞻:其實我們是站在做公司和怎麽樣過這一生的角度,所以我們有很多我們自己總結非常多蘋果我們認為非常好的理念,其中一條是小團隊大創造,唯一能夠產生創造力,唯一能夠改變世界的組織架構,公司的一個團隊人只要一多,創造力一定會減弱,所以我們自己非常相信這一點。

一方面我們嚴格控制我們的團隊大小,另外一方面的招聘非常嚴格,有很多負面的抱怨,但是我們無所謂,我們公司現在400人,我們會一直保持這樣的招聘原則。
    
柳青:非常好。我手機上唯一一個跟煮飯相關的就是日日煮,我先生給我下載的,我去你們的APP上看了一下,你的圖片非常漂亮,連我這樣很少煮飯的人看了之後非常有興趣,這個idea最開始怎麽來的?
    
徐子瞻:我創辦日日煮的原因,是因為我最開始在美國長大,我回到香港的時候,我發現我身邊很多女性覺得煮飯非常麻煩,我想不應該這樣的,我想做一些東西吸引年輕用戶,第一他要美,第二要簡單,我們現在所有視頻的設計都是要非常短,比如說從最初的3-5分鐘,但是現在我們要弄成30秒到60秒的視頻。雖然說我們有美食視頻,但其實色香味,為只有色覺可以通過視頻和圖片展示出來的,我們做APP的時候也說,要把最美的圖片放在最前面,吸引到一些平常不烹飪的人覺得這個很美,我要把這個烹飪出來。

柳青:非常棒,穆榮均現在我們都在聊O2O了,能不能站在美團的角度來講一講O2O到底意味著什麽?跟App Store的結合點在哪里?
    
穆榮均:我首先認為O2O的未來和最大的市場在中國,其實包括滴滴都屬於O2O的大類了,我們看了整個消費市場,整個消費市場的頻度和外面玩的熱度,任何一個國家不如中國。我們看看包括滴滴每天的訂單量超過了Uber,包括我們的外賣這樣的業務,每天訂單超過400多萬。應該是遠超美國的,所以我認為O2O的未來,包括最大的市場是在中國而不是在美國,這可能是和原來很多互聯網不一樣的地方。

剛才我們也提到,其實O2O的整個的消費和本地服務有關的,所以跟這種定位等等包括移動是天然的結合,包括滴滴第一天開始在移動,我們也是從100%PC的網站,切換到了幾乎100%移動的網站,所以它和整個手機的結合是非常深度的。甚至是完全離不開,本身中國移動O2O的發展,我認為也是趁著移動互聯網的一個東風和手機市場,包括國內的帶寬整體的趨勢是結合在一起的,今天處在一個很好的時機,讓我們有很好的機會開拓這個市場。
    
柳青:非常好,其實我們也是做O2O的,O2O今天在中國的市場,我們認為跟美國完全不是一個格局,我想大家會越來越多體會到這一點。下面一個問題問欣鴻的,你皮膚這麽好,怎麽會想到做這麽一款軟件,大家都知道亞洲人,尤其是中國人最愛自拍,到哪里都會自拍,我們對這個方面產品需求很高,但是美國人或者國外未必是這樣,我覺得Tim除了跟我們一起,可能很少會用美化的,你怎麽看到國外以後要適應新的文化和用戶的這種變化?
    
吳欣鴻:我之所以會做美圖是因為我特別喜歡攝影,拍攝的時候模特會跟我說趕快幫我修圖,我不太會用修圖軟件,我說幹脆做一個軟件讓大家自己美化,做出美圖秀秀以後,發現有一半以上的圖片都是跟自拍有關的,用的大部分人是女生,慢慢就引領了中國自拍的一個風潮,也覆蓋了絕大部分的女性用戶,所以這是無心插柳的一個過程。

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怎麽應對自拍在國外的發展,大家都知道,自拍是在中國非常流行,甚至在整個亞洲其實都是熱度很高的一個行為。但是自拍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是單人自拍,確實單人自拍在亞洲是比較流行,可能大家也比較自戀。在歐美的話,可能大家會更習慣於多人自拍,通過自拍合影或者旅行自拍,到了一個地方簽到,所以我們會發現自拍在亞洲火的,但是在歐美也有逐步火爆的一個趨勢,而且他有很多的應用場景,就剛剛聚會、旅行等等,所以我們相信自拍在海外未來會有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

當然了,因為歐美畢竟習慣文化有很大的一個差異,所以我們在一些主要的市場會去做產品的本地化,比如說我們在美國有發布一個軟件就是一個深度的,讓大家手動的去美顏的軟件。在中國我們更偏向於自動化,就一秒就美顏,在歐美大家希望掌控一切,需要定制化的美顏。所以我們會做更多本地化的開發。
    
柳青:非常期待,張一鳴我們都知道頭條發展這麽快,其實主要靠大數據,機器學習,我相信你們是這里面做的非常前沿企業。現在中國政府越來越會玩這些,尤其接觸信息的時候,像微信、微博、頭條是政府獲取信息很重要的方式,據說效果也是很好的,從你的角度來講,利用大數據,技術的角度,對政府的治理起到哪些促進的作用?

張一鳴:我們產品叫做頭條,我們覺得信息高效的分發,對各種事情效率都很高,我們希望信息高效流動。剛才徐子瞻說的這個,他以前拿到的是三手信息,因為在成都,所以我們覺得這不應該,移動和互聯網應該讓他拿到一手信息,這其實就是解決像徐子瞻這類問題,如何幫助人們更好的獲取工作、生活、美食等等相關的信息,提高社會效率,提高社會基礎效率的重要手段。

當然,我們也認為政府發布的公共信息也是對人們非常有用的,所以很多的公共信息、通告信息、政策信息,所以我們建立了一個信息的發布平臺,給無論是政府機構、公益組織還是企業,還是個人在上面創建發布他們希望發布的文章、圖片、視頻,我們利用我們強大的機器學習算法,讓信息更早的抵達到用戶下手上。我們的想法是消滅這種早知道就好的遺憾。

現在在我們平臺已經越來越多的機構開設這個帳號,第一時間把信息發布在我們平臺上,我們根據自己對信息的理解,對信息分發效率,對社會效率提高的理解進一步推動跟政府機構的合作,讓更多的信息更高效的流動。
    
柳青:非常好,本來還有一個問題是請每一個同學介紹一下App Store對你們自己業務的價值,其實你們剛才講了很多了,這個問題是不是可以變成,每個人稍微講一講你們作為用戶度App Store的一些期望,一些改進?
    
徐子瞻:我覺得App Store到目前為止都做的非常好,我覺得App Store蘋果在踐行這一句話,App Store如果跟國內的一些安卓的平臺相比的話,他是一個真正的把最好的產品能夠最快捷的呈現給用戶為目的的。而不是完全以盈利為目的的,所以我覺得保持這一點他就會做的非常好,現在甚至提不出來什麽改進。
    
柳青:非常好。


    

朱嘉盈:我也沒有很大的意見,因為很多APP我都沒有馬上去更新如果在WIFI情況下他可以幫我自己下更新就好了。
    
穆榮均:其實Apple pay 在中國推出以來,中國消費者有非常大的熱情嘗試使用,我自己第一天其實是不可用的,但是我堅持多次嘗試,直到第二天終於綁上的信用卡到手機上。我覺得在中國整個移動支付的這種場景也是比美國甚至全球都是領先的,而且消費者是有極大的熱情,包括很多線下服務的線上化,在中國都是比發達國家強很多的。

所以我們蠻期待Apple pay 更多的改進符合中國消費者一些習慣的,讓更多的消費者盡早享受到這樣一些服務,有些消費者其實還不知道,是我們告訴他的時候,他真的是非常驚喜,說這個服務我怎麽現在才知道,實際上大家期待已久,這是第一點建議。

第二點,我覺得整個中國不光是移動支付,整個蘋果的用戶真的是非常的忠實,他們期待在蘋果手機上更多的找到一些服務,所以比如說我們想象一下未來在蘋果手機上能去更加的便利的買外賣,就是通過一個比如說搜索或者其他一些場景直接訂一個外賣,這是兩點建議。
    
吳欣鴻:我們是一家非常重視跟用戶溝通的公司,很期待App Store未來能夠支持有一個官網帳號回複用戶的評價,讓用戶知道我們對他們很重視。
    
柳青:謝謝。
    
張一鳴:首先我跟欣鴻一樣,我們在App Store好評率非常高,5星的比例占到接近100%  ,當我們發現幾個低星評價的時候,我們就希望知道為什麽,但是我們找不到,所以我們就調試,要發現或者調試的時間要非常長。因為聯系不到反饋者,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其實也是跟信息有關,我們還是做信息分發溝通的,雖然我們過去看到App Store整個載入速度下載快了很多,我們希望還能更快一些,最好能夠秒下載,現在經常還要半分鐘,當然比過去幾年快了很多,我們希望能再快一些。
    
柳青:感謝大家這麽誠懇的交流,我作為App Store的用戶,我也認同一下,我們也希望有一個比較官方的渠道了解到用戶的投訴或者反饋。

今天這個機會真是很難得,我本來沒有想到我在這里面收獲這麽大,很感謝有這麽一個機會。其實我覺得作為跟蘋果合作過的,跟App Store合作過的人來說,我們都能夠感受到蘋果的合作精神,我覺得這種合作精神在今天一個小時里充分見證了,未來中國市場非常大,我們非常相信App Store作為助力者將不停的壯大,謝謝大家!

Tim Cook:我真的很謝謝大家的幫助,我在聽到大家討論的時候,我想到我在他們年紀的時候,我還記得讀過中國的一句諺語,他的意思大概是如果你想要有一年的成功的話呢,你就種谷物,如果說你希望有10年的成功你就種樹,如果你有百年的成功你就必須培養人才,所以蘋果還有App Store就是希望做到培養人才的一個成功,起到協助大家成功的一個作用,謝謝各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2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