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標竿房企前7月豪擲1353億元搶地 開發商拿地金額已近去年全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2957

中國房地產業似乎正在進入一個新階段高速發展期。

證券日報報導,

在良好銷售業績的支撐下,房企加大了對土地市場的投入,包括萬科地產、保利地產、恆大地產、中海地產、富力地產、華潤置地、金地集團、綠城中國、雅居樂以及招商地產在內的10家標竿房企,前7個月的拿地金額便達到了1352.7億元。

已經公佈銷售業績的26家企業前7個月合計銷售業績為5901億元,同比漲幅高達31.3%。其中7月份單月的銷售為748.8億元,銷售情況繼續保持良好狀態。

在瘋狂投資的同時,房地產企業業績普漲。

據中原地產研究部統計的數據,目前已經公佈銷售業績的26家企業前7個月合計銷售業績為5901億元,同比漲幅高達31.3%。其中7月份單月的銷售為748.8億元,銷售情況繼續保持良好狀態。

分房企負責人已經公開表態稱,他們公司的實際銷售額將超過此前制定的全年銷售目標。其中被譽為「最賺錢房企」的中海地產,更是將原來全年1000億港元的銷售目標提升至1200億港元。

部分房企負責人已經公開表態稱,他們公司的實際銷售額將超過此前制定的全年銷售目標。其中被譽為「最賺錢房企」的中海地產,更是將原來全年1000億港元的銷售目標提升至1200億港元

在良好的銷售業績刺激下,標竿房企在拿地方嗎正積極投入。

整個上半年,十大標竿房企權益購地總金額已經達到1019.5億元,而它們在2012年全年的購地總金額則為1558.1億元。在上半年業績表現良好的背景下,標竿房企拿地勢頭迅猛,業內預計後期標竿房企仍會積極儲備優質地塊。

中國房地產事實在今年夏季進入了高溫預警狀態。中國國家統計局報告,1-7月份房地產銷售額人民幣3.95萬億元,同比增37.8%。而最新的中國10大城市房地產價格指數」顯示7月份中國主要城市的新建住宅、二手住宅及住宅租賃價格全面上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36

鋼材賣不過白菜價:重點鋼企前5月主業虧165億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11/929298.html

由於鋼鐵行業產能過剩,鋼材價格連月來持續下滑。在9日召開的中鋼協五屆二次常務理事會上,中鋼協會長、鞍鋼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張廣寧透露,今年1到5月,鋼材價格持續創出新低,全國重點鋼企主業虧損近165億,增虧103.6億。

受鋼價持續下跌影響,今年前5個月,中鋼協統計的101家會員鋼企實現總營收1.3萬億元,同比下降16.9%,盈虧相抵後總利潤僅為5.28億元;但這些大中鋼企的主營業務虧損164.81億元,增虧103.61億元。

前5月重點鋼企增虧100億

由於鋼鐵行業產能過剩,鋼材價格連月來持續下滑。在9日召開的中鋼協五屆二次常務理事會上,中鋼協會長、鞍鋼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張廣寧透露,今年1到5月,鋼材價格持續創出新低,全國重點鋼企主業虧損近165億,增虧103.6億。

寶鋼集團總經理陳德榮發言稱,“螺紋鋼都跌到1900塊錢/噸了,以前說白菜價,現在鋼材連1塊錢/斤的白菜價都不如。鋼鐵企業已經到了必須靠改革創新來實現轉型升級的節點。”

“當前的鋼鐵行情,龍頭寶鋼的日子也不好過。”陳德榮透露,會議前夕,他剛收到旗下韶鋼負責人的短信,“他們告訴我,韶鋼3號高爐即將關停,還有八一鋼鐵,在南疆的部分產能,近期也計劃停下來。”來自柳鋼集團的代表在發言中也表示,柳鋼近期也有2個高爐要減產,“鋼企減產需要非常大的勇氣,損失也非常大。”

據中鋼協數據,今年1到5月,全國粗鋼產量3.4億噸,同比下降1.6%,這也是近20年來粗鋼產量首次下降。

鋼企減產的速度並沒有趕上鋼材價格的下跌。今年上半年,鋼材價格持續創出新低。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從去年底的83.09跌到6月末的66.69,跌幅19.7%,已經超過去年一年的跌幅。受鋼價下跌影響,中鋼協納入統計的全國大中型重點鋼企前5個月總營收1.3萬億元,同比下降16.9%,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為5.28億元。

但這101家重點鋼企的主營業務虧損164.81億元,增虧103.61億。其中,虧損企業達到40戶,占統計會員企業戶數的39.6%,虧損企業產量占會員企業鋼產量的35.99%;虧損企業虧損額149.59億元,同比增長40.45%。

鋼鐵下遊市場需求疲軟,讓鋼企出口積極性大增。但鋼材出口也面臨著巨大的貿易摩擦壓力。據統計,今年前5個月,全國凈出口鋼材折合粗鋼3961萬噸,同比大增36.68%;但出口增長直接導致針對中國鋼材產品的貿易摩擦不斷增多。僅今年上半年,針對中國鋼鐵產品的貿易救濟調查就多達8起。

中鋼協會長張廣寧在發言中表示,今年下半年鋼鐵行業的形勢仍將十分嚴峻。鋼鐵企業要主動適應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積極進行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鋼企領導不要過多糾結於短期困難得失,要認識到結構調整必將伴隨著痛苦的探索和掙紮的過程。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棒接一棒的推進,直到實現企業轉型升級的目標。”

事實上,為了實現脫困轉型。許多鋼鐵企業都在采取各種降本增效的措施推進轉型和創新。例如,河北鋼鐵加強資金管控,確保全年融資總額壓縮100億元以上;馬鋼集團則加大清欠力度,應收賬款降低了50%。在發展模式方面,鞍鋼著力打造智慧礦山,河北鋼鐵完成了德高公司股權交割。山東鋼鐵今年1到4月金融板塊盈利獲得大幅增長。

押註“一帶一路”戰略機遇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鋼企正在積極謀劃“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在鋼企“走出去”經驗分享發言中,河北鋼鐵集團戰略研究院院長李毅仁透露,截止去年底,河北鋼鐵集團在境外投資總額9億美元,參股控股73家公司。未來,河北鋼鐵集團計劃在5年內實現海外板塊營收200億美元的目標。

張廣寧在會上也呼籲鋼鐵企業要緊緊抓住一帶一路戰略的重大發展機遇。他表示,一帶一路戰略涉及沿線60多個國家,規劃了6大經濟走廊,投資規模可能高達6萬億美元,鋼鐵行業要積極關註和參與。

中信泰富特鋼集團董事長俞亞鵬在發言中表示,中信集團準備投入6000億元助力旗下子公司建設一帶一路項目。該公司正積極提高產品質量為參與一帶一路而練好內功。“今年我們的出口比例大約在20%,希望借力一帶一路,未來3年內,產品出口量占總產量的比例逐漸提升到25%。”

另據大智慧消息,經過三個月的意見匯總、修改和完善,《鋼鐵工業轉型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7)》已制訂完成,進入最後審議階段,有望於7月內出臺。據21世紀經濟報道此前報道,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駱鐵軍3月曾透露,《鋼鐵工業轉型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7)》的初稿中,總目標包括產能過剩、兩化融合、兼並重組等7方面內容,爭取經過三年努力壓縮8000萬噸鋼鐵產能,以緩解產能過剩矛盾;同時加快推進行業內兼並重組,鋼鐵企業數量將控制在300家左右。

大智慧阿斯達克通訊社報道稱,“工信部權威人士透露,最終定稿中將不再設定8000萬噸這一具體數據,但仍要完成指導意見提出的壓產目標。

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寶鋼集團總經理陳德榮稱,“在化解鋼鐵過剩產能的過程中,兼並和重組一定是必由之路。”那麽寶鋼近期有沒有計劃兼並一些中小鋼企?陳德榮笑稱:“那是商業秘密。”

  • 21世紀經濟報道
  • 李怡
  • 靳穎姝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596

全球車企前三甲銷量齊下降 豐田不敵大眾終結“三連冠”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1984.html

全球車企前三甲銷量齊下降 豐田不敵大眾終結“三連冠”

一財網 李溯婉 2015-07-29 13:57:00

大眾、豐田和通用日前均已發布2015年上半年全球終端銷量數據。大眾的“期中考成績略勝豐田,以504.1萬輛的“交付銷量”排在第一位,對比2014年上半年的506.6萬輛,同比微跌0.5%。

2015年以來,全球車市“賽事”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在汽車消費相對低迷的大環境下,車企之間的較量,不是比誰跑得快而是比誰倒退的速度慢些。三年蟬聯全球汽車銷量第一名的豐田,由於在2015年上半年銷量下滑1.5%,將冠軍寶座拱手讓給大眾。

大眾、豐田和通用日前均已發布2015年上半年全球終端銷量數據。大眾的“期中考成績略勝豐田,以504.1萬輛的“交付銷量”排在第一位,對比2014年上半年的506.6萬輛,同比微跌0.5%。該數字計入了曼恩和斯堪尼亞兩家商用車子公司銷量。

豐田則跌至第二位,上半年零售銷量為502.2萬輛,與2014年上半年的507.9萬輛相比,下跌1.5%。其中,豐田業務部同比微跌0.3%,至451.3萬輛,大發業務部同比下滑1.2%,至42.6萬輛,日野業務部同比增長3.1%,至8.3萬輛。

通用汽車2015年上半年以486.1萬輛的全球零售銷量排名第三,對比2014年上半年的492.2萬輛,同比微跌1.2%。

一直以來,豐田、大眾以及通用這三大車企巨頭不分上下,競爭格外激烈,而2015年上半年,三者的全球銷量皆不如去年同期。其中,豐田下滑幅度最大,並因此錯過冠軍寶座。此前,豐田已預計到2015年車市發展不明朗,日本本土市場以及印尼等新興市場需求可能下滑,於2015年年初已主動將其2015全球銷量目標下調1%至1015萬輛。

不過,剛在“期中考”中折桂的大眾,目前市場表現也並不容樂觀,尤其是占到大眾在全球銷量1/3的中國市場扭頭下滑,在一定程度上打亂了大眾的步伐。2015年上半年,大眾在中國內地與香港的出貨量同比下降3.9%至174萬輛,這是自2005年來該集團在中國市場首次出現出貨量減少。

汽車分析師孫木子7月29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大眾之所以能夠在2015年上半年跑贏豐田,一方面是由於豐田下滑幅度超過預期,另一方面是大眾的主戰場歐洲經濟明顯複蘇,歐洲處於五年半以來車市增速最高時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大眾在中國以及巴西等市場下滑的銷量。不過,大眾在全球銷量冠軍寶座上未必能坐穩。

在爭奪最為激烈的中國市場,豐田已發起猛攻,從低迷中扭轉局面。根據豐田汽車前不久公布的銷量數據,豐田汽車在中國市場的汽車零售銷量為10.06萬輛,同比驟漲41.7%。從4月開始,豐田在華銷量連續3個月同比上行,而6月創下了自2014年3月以來的最高同比增幅。2015年上半年,豐田在中國市場新車累計零售銷量為51.28萬輛,同比增長10.1%。

“豐田在下半年一發力,奪回2015年全球汽車銷量冠軍的可能性非常大。更重要的是,豐田多年一直是全球利潤最高的車企,按目前的情況,大眾在利潤上很難超越豐田。”孫木子如此認為。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437

四上市險企前三季原保費出爐: 平安增三成 新華仍調整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17/1154731.html

每經實習記者 胡楊 每經編輯 畢陸名

“回歸保障”的監管導向之下,以傳統保障業務為主的上市險企經營持續穩健。

日前,中國平安(601318,SH)、中國太平(00966,HK)、中國人壽(601628,SH)及新華保險(601336,SH)這四家上市保險公司披露了今年前三季度的保費收入公告。從數據來看,除新華保險受轉型調整影響,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下降3.83%,其他三家公司業績增速均比較理想。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今年1~9月,中國平安、中國太平及中國人壽分別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4714.33億元、1169.64億元、4500億元,同比增長31.29%、25.67%、19.59%。

從壽險業務結構方面看,上市險企普遍采取了“強化個險,發展期交”的轉型理念。以平安為例,今年前9月,公司的個人業務占全部壽險業務的比例已經達到95.85%,其中的續期業務占比也接近六成。東北證券分析指出,當前壽險回歸“個險為王”的經營思路,上市險企個險渠道堅持轉型拉長期限,實現續期拉動總保費規模擡升。

三險企原保費收入增加

截至目前,共有四家上市保險公司披露了今年1~9月的保費收入情況。由於更加倚重傳統保障業務,在“回歸保障”的監管號召下,上市險企一直保持了比較亮眼的業績。

具體來說,今年前9個月,中國平安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4714.3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1.29%,增速領跑四家上市險企。

從子公司角度來看,據中國平安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原保險保費收入漲勢最為強勁的是平安健康,其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6.58億元。由於基數較小,平安健康的保費增幅達到了172.96%。其次為平安人壽,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979.07億元,同比增加36.35%。此外,平安財險和平安養老的原保險保費收入分別達到了1575.07億元和143.61億元,同比也有23.61%和14.51%的增長。

除中國平安之外,中國太平與中國人壽也錄得了兩成左右的保費增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公告發現,中國太平在前9月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169.64億元,增幅達到25.67%。旗下太平人壽、太平財險及太平養老的保費收入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增幅分別為27.8%、14.42%和22%。

中國人壽公開的保費數據顯示,今年1月1日~9月30日期間,公司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約為4500億元,與去年同期3763億元相比有接近20%的增加。

值得註意的是,在已披露前三季度原保險保費收入情況的四家上市險企中,僅有新華保險一家錄得了負增長。受轉型調整影響,新華保險最新的原保險保費收入為898.40億元,同比有3.83%的減少。

事實上,今年以來,新華保險一直在貫徹落實“銀保渠道主動收縮中短存續期產品規模,取消躉交業務計劃,聚焦期交業務”的轉型策略。新華保險中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新華保險個險渠道的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0.8%,相反,銀保渠道實現的保費收入大幅減少61.3%,其中,銀保躉交的保費更是下降了99.8%。

而對於略微下降的保費收入,業內也早有預期。相關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新華保險的轉型力度夠大、決心夠強,這種調整肯定會反映到經營數據當中。”

註:四舍五入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壽險業務結構持續優化

實際上,新華保險轉型部署中的“聚焦期交”也是幾家上市險企壽險業務調整的主流方向之一。目前,在“回歸保障”、“回歸本源”等監管號召之下,上市保險公司普遍把“強化個險、發展期交”作為人身險業務的轉型主題。

以中國平安為例,今年1~9月,該公司95.85%的壽險業務由個人業務組成。與上年同期的94.32%相比,這一比例有所上升。

中國平安方面表示,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以平安人壽、平安養老及平安健康的原保險保費收入合計數為統計口徑,中國平安通過這三家子公司經營壽險業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在上述全部的個人業務中,續期業務為1748.07億元,占比達到58.09%。而去年同期,這一比重為58.80%,續期業務占比大致穩定在六成左右。

除此之外,中國平安在銀保渠道方面也同樣呈現了價值經營加強的趨勢。據東北證券測算,今年上半年,中國平安壽險業務的新單期繳保費占比近六成,25個月保單繼續率為90.1%,同比增加2個百分點,業務質量同樣保持優化。

東北證券相關分析人士也指出,當前壽險回歸了“個險為王”的經營思路。今年上半年,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和新華保險的代理人規模分別為157.8萬人、132.55萬人和33.3萬人,較上年末分別增長了6%、19%和2%,增速超過此前的市場預期。另外,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和新華保險的個險續期業務占渠道總保費比例分別為70.2%、63.1%和71.6%,是上市險企個險渠道堅持轉型拉長期限,收獲續期拉動總保費規模擡升的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