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造美女-匯源果汁(188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mainindex/SEHK_LISTEDCO_DATETIME_TODAY_C.HTM

前幾日,公司宣佈被可口可樂的消息,確實震撼,至今日終於公佈業績。

公司公佈業績,表面上賺三億七千多萬,有略增,但看清楚一點,有接近二億八億是可換股債的公平值收益及匯兌收益,和龍工一樣,盈利都是受惠於股價下跌,營運不是真的好起來。

另外,公司有二千多萬利息收益,不過就要扣掉六百多萬捐款,即一千四百萬又要扣掉,另加上三千四百萬的匯兌收益,則今年盈利要扣掉四千八百萬。

以扣掉上年上市後利息凍結的利息收入,公司上年的盈利約1.36億,今年則為5,000多萬,下跌約60%。

盈利下跌原因不外乎原料成本上升及製造成本上升。
可口可樂約以180億,買入以調整後全年賺1億的企業,目的不是放在現在,是放在未來,目的在要它在中國的網絡,並以財務方法改善公司盈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60

变废为宝的“人造血液”

http://www.p5w.net/newfortune/qianyan/201012/t3350965.htm

  近几年,国内部分城市陆续出现“血荒”,而2010年由于血液短缺持续时间长、波及城市广,引起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当前我国献血率仅为0.84%,远 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况且,随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适合捐血的人群正在减少,而血液使用人群却在增加。不过,即使 在捐血率较高的美国,也难以保证充足的血液库存。
相对于日常生活,战场上的血液供应更加紧张。以美军为例,在外作战时,大部分捐血者来自美国 本土,经过血液采集、病原检测、长途运输,血液抵达前线已是三周之后。也就是说,海外美军急救时用的血液大多已属于不新鲜血液。因此,五角大楼下属的美国 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拨款195万美元给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Arteriocyte公司,支持他们就人造血液立项研究。2010年,该研究 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首批O型阴性血样本已送至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鉴定。
Arteriocyte公司采用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发的NANEX 专利技术,利用以往一直被当作废弃物的脐带和胎盘中的造血干细胞来大量制造血红细胞,并让它拥有万能血型: O型Rh阴性。这种人工造血的速度比人体自身造血还要快,只需五个周期,也就是大约50天的时间,就可以让一条脐带变成20个单位的人造血液,大约相当于 两个正常人体所有血液的总和。客观上来说,这种人工血液避免了储存期过长和捐血者自身疾病等风险。但这种技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干细胞分化为血细胞的过程 中,可能分化为其他细胞甚至是癌细胞、肿瘤细胞,这就对技术把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人工造血的成本依然过高,大约为每单位5000美元,而只有当每单位血液的成本降低到1000美元以下时,这种技术才能真正拥有应用价值—该公司预计一旦获得生产许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成本有望降到1000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1

無骨雞排比臉大 可能是人造肉

2013-06-17 TCW
 
 

 

我們接下來去哪裡吃?這是許多上班族一到下班時間,會在腦中打轉的問題:是跟同事到後面小巷的餐廳吃飯?還是約一下許久未碰面的三、五好友聚餐?或是跟死黨們一起去逛夜市、找些新奇的小吃?

小心!在放鬆心情、大快朵頤時,也許你正把一堆不知名的添加物吃進肚中。譬如,到巷口的港式飲茶點一盤蠔油芥藍,其中的主角蠔油,不是從生蠔中提煉的,而是由多種調味料,加上著色劑調配出來的;日式料理與義大利麵中,看似高檔食材的「明太子」,卻是由低價的鹹鱈魚子,再加上超過三十種以上的粉末,以及色素等配置出來的。

添加物吃多了,可能會嘔吐、頭痛;嚴重還會呼吸困難、甚至是死亡,猶如「慢性殺手」,正一點一滴侵蝕我們的健康。以下介紹餐廳與夜市常見的食物,它們含的添加物,比你想像得更多!

【延伸閱讀】主食

牛肉麵常見狀況:湯好喝又夠味常見添加物名稱:牛肉粉、香料、化製澱粉等自救方案:找在門口熬煮牛肉湯的店家

番茄義大利麵常見狀況:麵醬看起來顏色鮮豔常見添加物名稱:著色劑、酸味劑、黏稠劑等自救方案:選擇番茄現切,並直接做醬料的店家

日式拉麵常見狀況:湯又香又濃常見添加物名稱:含豬骨精、雞肉精等蛋白質水解物、酸味料、黏稠劑等自救方案:湯頭上最好有浮油,才是經過大骨熬煮過

火鍋常見狀況:湯頭味道很鮮常見添加物名稱:雞湯塊、香料自救方案:選擇白水鍋或昆布鍋,勝過麻辣鍋

滷肉飯的醃黃蘿蔔常見狀況:表面呈螢光黃色常見添加物名稱:麩酸鈉、胺基乙酸、乳酸、多磷酸鈉、葡萄糖果糖糖液、糖精鈉、甘草、甜菊、瓜爾豆膠、明礬、己二烯酸鉀、黃色四號、黃色五號自救方案:挑選飯粒上不會沾染黃色的醃黃蘿蔔

主菜

蠔油芥藍常見狀況:蠔油顏色很深常見添加物名稱:黏稠劑、香料、著色劑等自救方案:改用川燙方式

薑絲大腸常見狀況:有濃濃酸醋味常見添加物名稱:工業用醋酸、防腐劑自救方案:選擇酸味不刺鼻的

鳳梨蝦球常見狀況:蝦仁彈牙又脆常見添加物名稱:單磷酸鹽、鋁化合物自救方案:改吃清蒸蝦

小吃

蚵仔煎常見狀況:蚵仔很大顆,或是使用裹粉蚵仔及液體豬油常見添加物名稱:化製澱粉、氫化豬油自救方案:選擇烹煮時,從冰箱取出蚵仔,與烹煮時使用固態豬油的店家

無骨雞排常見狀況:分量超乎尋常的大片常見添加物名稱:人造肉、化製澱粉、雞肉精、防腐劑、調味料等自救方案:改吃有骨雞排

滷味常見狀況:滷汁深褐色、味道很夠常見添加物名稱:防腐劑、調味劑、第四類焦糖色素自救方案:選滷汁顏色不要太深的滷味

臭豆腐常見狀況:泡菜脆、酸度夠常見添加物名稱:工業用醋酸、二氧化氯等自救方案:選酸味聞起來不刺鼻的泡菜

烤香腸常見狀況:外觀紅又大常見添加物名稱:亞硝酸鹽、磷酸鹽、調味劑等自救方案:選顏色不要太鮮豔的香腸

愛玉冰常見狀況:愛玉很Q不易碎常見添加物名稱:愛玉粉、黏著劑等自救方案:選外表別太Q彈,一舀會破碎的愛玉

木瓜牛奶常見狀況:口感很濃稠常見添加物名稱:黏稠劑、香料、乳化劑、化製澱粉自救方案:改喝現打、不加特殊配方的果汁

審訂: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前副研究員張凱甯 整理:吳美慧

【延伸閱讀】讓清湯更有牛肉味牛肉粉:做湯頭常用,由蛋白水解物、酵母、胺基酸、鹽、化學調味劑等組成,吃多了不利肝、腎

【延伸閱讀】使海鮮口感更彈牙鋁化合物:讓海鮮吃起來更脆,含硫酸鹽、磷酸鹽、氫氧化矽,吃多甚至會影響生育能力、記憶力喪失等

【延伸閱讀】食材保存期至少多1倍防腐劑:常見有去水醋酸鈉、苯甲酸類等,肝功能不好的人,最好選擇低毒性的山梨酸防腐劑的食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57

買不到阿里巴巴股票怎麽辦?人造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204

阿里巴巴,IPO,Softbank,馬雲,孫正義

上周末,四十家美國買方機構共砸下400億美元認購阿里巴巴。而真正看準了阿里巴巴的投資者已獲得至少一倍的回報,因為他們半年前就買了合成的模擬阿里巴巴股票。出售這類產品的投行美銀美林也已賺取幾千萬美元。

約半年前,華爾街見聞的文章介紹過合成仿造阿里巴巴股票的方式:

先買入阿里巴巴的兩大股東軟銀和雅虎,然後評估阿里巴巴在兩家公司股票中占多少份額與價值,再做空軟銀和雅虎股票中剔除阿里巴巴的部分,將持股和空倉打包就得到了合成的模擬阿里巴巴。

如果買入了阿里巴巴最大的股東軟銀,那就做空軟銀持有的其他公司。除了阿里巴巴,軟銀持有的一些公司大多以移動通信為核心業務,所以持有軟銀以後不妨做空日本第二大移動運營商KDDI股票,這樣就能對沖軟銀股票之中阿里巴巴股票以外的風險,相當於剝離了非阿里巴巴股票的部分。

美國銀行旗下美林證券正是采用了類似手法:一邊做多軟銀,一邊做空適當比例的KDDI、雅虎日本和Sprint,將軟銀股票中非阿里巴巴的資產剔除幹凈,人工提純了軟銀股票中阿里巴巴股權,將這樣的產品推向市場。

雖然美林並未透露上述產品銷售業績如何,但美林內部人士稱,有了這類產品賺取的費用收入,即使沒能分到承銷阿里巴巴這杯羹,也沒有很大損失。

因為阿里巴巴IPO承銷費約2億美元,共29家投行參與承銷。承銷費用占比得最多的六大投行每家約分得3000萬美元。由此可以推測,出售這類產品半年左右,美林收獲了幾千萬美元。(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80

就是他們!印出世界第一片人造肉

2014-09-29  TCW
 
 

 

一對匈牙利父子,從三年前開始,打算徹底翻轉一千二百年以來的家鄉飲食習慣——不殺一隻牛,也可以吃到匈牙利燉牛肉。

很多人說他們瘋了,但是全世界蜂擁而至的資金又急著和他們合作,這個將改變世界的計畫正在上演,十月,在《商業周刊》舉辦的「二○一四商周創新之夜」中,將進一步揭開人造牛肉(cultured beef)的秘密。

去年十月,一場九分鐘的TED演講,時間只有尋常TED演講的一半。

演講結束後,TED創辦人安德森(Chris Anderson)衝上台問觀眾:「有沒有人想吃?」

每位在場觀眾在第一秒鐘立刻舉起手來,高喊「Yes!」

勾起TED這群聽眾的食欲、讓他們這麼想吃的,就是人造牛肉。

一個場景,雙重狂想要憑空做出牛肉,還要把它賣出去

這個應屬科幻小說的場景,現在卻有人要將它落實在日常生活裡;這一片薄薄的肉,也將解決人類未來糧食短缺的問題。

這是一個「射月亮」(Moonshot)等級的雙重狂想:第一重是無中生有製造牛肉,第二重是要在超市上架,成為生活日常。而實現第一重狂想的,是密蘇里大學教授加伯.佛格區(Gabor Forgacs),他是全球第一個使用3D生物列印機,製造出人造牛肉的科學家;第二重則是加伯的兒子安卓思.佛格區(Andras Forgacs),正是TED那場九分鐘演講的講者。

他們於二○一一年成立了生技新創公司「現代牧場」(Modern Meadow),這名稱正宣告他們的主張:現代牧場不用位於偏遠的郊區,不必充滿血腥和排泄物且禁止參觀,可以設在都會區裡的無塵室,有專人介紹製作過程,還可成立觀光工廠,開放學生、研究者觀摩。

過去五年,人造肉吸了不少金,像世界最重要的動物保護組織——動物倫理聯合會(PETA)就投資一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萬元),贊助在二○一二年讓人造雞肉市場化的企業;Google創辦人之一的布林(Sergey Brin)去年投資二十五萬歐元(約合新台幣一千萬元)給荷蘭馬斯垂克大學教授波斯特(Mike Post),開發人造牛肉。

相較之下,現代牧場的佛格區父子檔是最吸金的團隊,廣受官方、創投和億萬富翁青睞。官方資金如美國農業部,和國家衛生基金會旗下小型企業創業研究基金的二十五萬美元,矽谷支付寶黑手黨(PayPal Mafia)創辦人提爾(Peter Thiel)的三十五萬美元,今年六月還拿到亞洲首富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一千萬美元挹注,其他股東還包含全球最大創投紅木資本公司等,募資金額總共達一千四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億二千五百萬元)。

一個點子,解決未來難題土地、水資源消耗,皆減少逾九成

點子瘋狂,而回本、獲利卻是未知數,即使如此,為何現代牧場這麼吸金?

「他們投資我們的理由是『看到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現代牧場執行長安卓思在接受《商業周刊》越洋獨家專訪時解釋。更讓人著迷的是,這個瘋狂的點子開啟了人類對於未來無限的想像,激發出千萬種可能。

根據聯合國去年所做的未來人口預估,到二○五○年,全球人口將從目前的七十二億擴張到九十六億,足足多出三成,而人類對動物性蛋白質的需求——尤其是開發中國家,也同步成長;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調查顯示,二○五○年,中國和印度對牛、羊肉需求,對比二○○六年增幅分別為一一六%和一三八%。

需求等於市場、等於商機。二○一二年,全球七十億人口共消耗六百億隻牲口,到了二○五○年人口數達近百億時,預計消耗一千億隻動物,消耗總重量為四億六千五百萬噸的肉;一年光牛、豬、雞的產值便高達七千一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十一兆元),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兩倍。

另一個問題則是,動物性蛋白質既耗能,又是最大污染源。

安卓思指出,要長出四分之一磅的漢堡肉,要消耗近七磅的穀物、六百加侖的水(相當於一個人洗六週的澡)、七十五平方英尺的土地、一千零三十六英熱(BTU)的能源(等於智慧型手機充電三十次)、排放十三.四磅的二氧化碳(相當於汽車跑二十五英里)。其中產生的溫室效應氣體占全體的一八%,是所有排放氣體中最大量的。

「相對的,實驗室出產的人造肉,占用的面積比天然肉少了九九%,水用量少九六%,排放的溫室效應氣體少九六%,能源減少四五%,」安卓思說。

但,更吸金的是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

佛格區父子用於人造肉的方法稱為「生物製造」(biofabrication);被稱為二十一世紀生技製造業的典範,因為這種方法直接取用生物最基本的活的原材料,好比細胞、分子,運用發展生物學、組織工程、生物材料科學等跨領域學科的方法,製造生物產品。細胞要能結合成組織,才能進一步被製作成產品,所以細胞融合是生物製造的基礎。

簡單說,製造一塊人造牛肉,採用的原料就是牛身上的細胞,不會再動用到地球上珍貴的資源。

加伯在生物製造領域是先驅型的人物,被稱為生物列印之父,正是因為二○○三年他在任教的密蘇里大學實驗室裡,發明了用親水性凝膠(hydrogel)促進細胞融合成組織的新方法,然後進一步將細胞漿注入生物印表機內,已經可用3D列印印出血管,血管之後是器官的組織,終極目標是列印出器官。

生物列印在二○一○年被《時代》(Time)選為五十個最佳發明之一,加伯也在同年與女神卡卡(Lady Gaga)、LinkedIn創辦人霍夫曼(Reid Hoffman)一同被《快公司》(Fast Company)選為百大創意人物。

從列印器官著手,長路漫漫植皮、換腎等技術,仍比不上移植

這個做法的好處比如說,八年前,陳先生因家中失火,右臉嚴重燒傷要植皮,比對的結果只有左右大腿外側的皮適合,偏偏他兩腿大腿外側都刺青,若用此處植皮,刺青將像面具一樣留在臉上。家人為保住他的性命,兩害相權取其輕,決定用左腿外側外皮植皮(因為右大腿的刺青圖案是鬼臉),結果性命保住了,刺青也終身留在臉上。另一案例是,四年前藝人Selina拍戲時被火紋身,多次開刀取頭皮移植到受傷部位,痛苦不堪。

同樣的狀況若能使用生物列印,醫生直接從患者身上取出皮膚細胞,培養成更多細胞後,融合成組織,再列印出一塊與燒傷範圍等面積、弧度相同的皮膚組織,覆上傷口,上述兩人的痛苦會減輕許多。

二○○七年,在麥肯錫顧問公司上班的安卓思,工作內容正好是從實驗室裡找出轉化成商業模式的機會,他覺得父親的研究很適合轉化成病人的實際需求,於是找了幾個夥伴和父親一同創立全球第一個使用生物列印做生物製造的公司——新器官(Organovo)。

當時印列新器官的發現,是生物工程上的大突破,根據美國腎臟基金會統計,全年等待腎臟移植者有十一萬一千人,其中只有一六.七%的患者等得到腎。但要能做到修補器官甚至列印器官,取代人體器官移植,還是漫漫長路。因此對安卓思而言,這個技術是很棒很創新,但不是真正殺手級應用,沒辦法改變什麼現況,直到二○一○年。

在人造食物發光,獲得資助生物製造用在消費品,經濟又環保

這年,他剛好住在中國,當時牛肉價格已連續九年上漲,中國從牛肉出口國變成牛肉進口國,超市的牛肉價格半年調漲一次,甚至遠從阿根廷進口,品質不好,但當地人還是照買。看到當地人對肉的需求和價格飆升,觸動他將核心技術從醫療轉到食品。

「如果我們能把用於培養肌肉組織和皮膚的方法,用來培養肉和皮革,機會更大,」他說。於是二○一一年,他從中國回美國後,便成立「現代牧場」,重心從醫療轉到食品、皮革等消費品,成為第一個將生物製造用於消費品的公司。

一開始,他們沿用生物列印,印出牛肉和豬肉,在二○一一年的TED醫學論壇上,加伯短短六分鐘演講的重頭戲,就是現場用超小平底鍋,撒鹽和胡椒,烹調一塊約半截手指大小的人造白色豬肉片(編按:白色是因為沒有血管),然後當場吃掉,打響現代牧場3D列印肉的名號。

「現代牧場用生物列印,經濟且有同理心的解決地球問題,」投資者之一的「突破實驗室」(Breakout Lab)發言人表示,「我們願意支持他們將願景轉為現實。」

而3D列印肉品要面對的問題是,短期內還無法降低成本、大量生產。過去三年,安卓思先調整策略,一方面將產品線轉為皮革和食品雙路線,因為皮革的細胞組織比肉單純,且爭議較少,所以將量產重點放在皮革;未來,一些強調環保的名牌皮包、皮鞋,都可以透過3D列印生產。

全世界已有五十個人試吃過他們所生產的人造肉。「你總是會遇到懷疑論者看待新科技,我們熱中於使用新科技,我們也認為自己製造出來的東西很炫,」安卓思自信滿滿的分享他的成果,「我們不是為了百分百滿足外人,而是要讓對的人留下對的印象,慢慢會變好。唯一打敗懷疑的方法就是嘗試它。」

採訪結束前,安卓思留了一手,關於人造牛肉最新科技的突破,他保留在這次台灣行的論壇中發表,「很感謝台灣對我們這家十五人小公司感興趣,我們活在由經驗建立起來的世界裡,只是想為世界解決問題,我們期待亞洲人會對我們說:『是啊,我們也認為你們現在解決的問題很重要。』」他說。

【延伸閱讀】從牛身上取細胞,就能印出牛肉!——3D列印牛肉流程圖

1.取一小塊「真牛肉」做組織切片

2.分離肌肉內的衛星細胞

3.加入親水性凝膠使細胞增生,變成細胞漿

4.用生物3D印表機,將細胞漿列印成薄片

5.將薄片組合成塊,並調整質地

6.添加味道、鐵質與維他命,組合成常見的肉片

7.烹飪後即可食用

資料來源:Solve for X foundation

整理:單小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947

憤青變創業家 他要幫盲人造智慧城

2015-05-11  TCW
 
 

 

矽谷知名創投、PayPal創辦人彼得˙提爾(Peter Thiel)曾說:「對現狀不滿,永遠是創新的源頭。」

然而,要有不滿的情緒,很容易;要把情緒化為實際行動,很困難。太和光創辦人吉正然,就是一個能把「不滿」轉化成「創新」的創業家。

憤怒,來自對聽障父親的遺憾為了解黑暗世界,他花兩年學當盲人

這位求學時積極參與學生運動的創業家,在「商周奇點創新大賽」面試現場,激昂控訴著政府對盲人政策的荒謬:

「台北市從九十七年起,花了四千二百二十五萬元,在一百二十二個路口放有聲號誌,覆蓋率僅五‧四%,一年內損壞了五七%!」「大安森林公園花了上億元(編按:此數字指的是全台北市,講者口誤)鋪設的導盲磚,卻把盲人導去轉圈圈、撞欄杆!」「培養一隻導盲犬,至少要花一百萬,三十隻,就要三千萬,台北市有多少盲人?要花多少成本?」

他控訴世界長期忽略盲人,「一九二一年,人類發明了第一支導盲杖做為盲人的輔具;一百年後,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盲人能用的是什麼?還是導盲杖!」

吉正然的憤怒,來自天生聽障的父親。從小,看著父親被禁錮在一個沒有聲音的世界,也曾試過要幫父親找回聽力,但「他的神經已經壞死,電子耳對他沒有效……。」

他把對父親的遺憾,轉化到視障者身上。吉正然花了兩年時間,去體會盲人生活,「你閉上眼睛在街上走走看,兩步你就怕了,要嘛停下來,要嘛就睜開眼睛。」

他發現,盲人的世界,是靠一個個定位點建構而成,必須靠反覆行走,背熟一條路線,如果某天天候不好,或是很吵,干擾到記憶中的定位點,就會像無頭蒼蠅一樣,只能打電話找人求助,這對視障者的身心都是很大的折磨,不少人因此退縮封閉,或者乾脆與外界斷絕聯繫。

「有誰喜歡一出門就要人幫助?」吉正然想:「為什麼我們不能建立一個社群,把周圍的環境『說』給他們聽呢?」一個盲人導航系統的想法開始浮現。

革新,比市府設施成本更低結合蘋果通訊技術,替盲人報路況

當時,吉正然是華碩的高級工程師,座位就在執行長沈振來的對面,曾參與PS2遊戲機、Skype phone等產品研發,年薪將近兩百萬元。

「但就算再幹個十年,再多個幾百萬,又怎麼樣?不過是多賣幾張主機板,對人類的生活有什麼貢獻?」吉正然有股傲氣。

二○○九年,他辭掉工作,創辦太和光,開啟了他打造盲人導航系統的微光計畫。

一開始,他用GPS定位,但效果極差,成本高昂;為了存活,他接案幫企業寫軟體、做App,五年來,他做了十幾個項目,將賺的錢全部投入到微光計畫中,然而,GPS技術一直無法突破,導致公司虧損連連。

但他終究撐了下來。二○一三年,蘋果推出新的無線通訊技術iBeacon,定位比GPS更精準,成本也更低。在他的構想中,如果能在台北市每個路口裝設感應器,盲人口袋裡的智慧型手機偵測到,就能自動報出路名、路況,甚至公車站牌,達到盲人導航的目的。

他算過,台北市一共有二千 二百五十九個路口,如果每個路口都要安裝有聲號誌,得花上八億四千萬元。而iBeacon感應器的成本一個只要數百元,「台北市每年花幾億去弄一堆沒有用的盲人設施,我的計畫只要兩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千萬元)就能搞定!」在面試會場上,他疾呼。

奇點大學創業共同主席珊迪‧米勒(Sandy Miller)認為,微光計畫具衝擊性,可行度也高。

她也提醒,一位成功的創新者,除了熱情,也要號召更多人願意追隨,這要卸下強烈的主觀意識、學習與他人溝通協調,這也是吉正然未來最大的挑戰。

雖然目前新加坡、香港、倫敦與舊金山,都有類似的創新計畫,但吉正然自信跑得比別人更快,「我想打造的,不只是盲人的友善環境,更是一個智慧城市。」

「沒有進奇點大學沒關係,下禮拜我要自己飛去舊金山,與那邊做iBeacon的團隊交流,看看人家是怎麼做的,」這個憤青創業家豪情萬丈的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206

人造肉能解套food crisis嗎?

2016-06-13  TCW

根據《華爾街日報》,聖嬰現象加劇,亞洲國家越南、泰國及柬埔寨皆因稻米歉收物價飆漲。全球政府宣示減少剩食仍力有未逮,於是科技業積極投入機器造食,好比首富比爾.蓋茲投資取用植物仿造肉品的Beyond Meat。但科技真能為糧荒解套嗎?

【糧食危機淺談】

food crisis 糧食危機A:Do you agree that technology might extricate the world from severe food crisis?

(你認同科技能解決嚴重的糧食危機問題嗎?)B:I agree with the fact but not the idea.

(我相信事實如此,但不認同這套想法。)meat akernative 肉類替代品A:Why'S that?If meat alternative becomes prevaIent,no one WOUId be starving.

(怎麼說?如果肉類替代品普及,就沒人餓肚子啦。)B:Would you like to eat fake food instead of actual food for the rest of your Iife?

(難道你會想一輩子都吃人工食品,而非真正食物嗎?)perception 認知A:Well,I guess it reaIly comes down to what perception you're hoIding.

(說的也是。我想這真的得看個人的認知了。)B:Yeah.I'd rather die from hunger than being a lab rat for fake foods.

(沒錯,我寧可餓死也不願意當假食物的實驗品o)

[延伸關鍵字]

1.to extricate someone from something:替某人解套某事2.suppIy and demand:供需關係3.scarcity:缺乏、匱乏多益時事通工作團隊獨家授權

撰文者羅伊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814

IBM宣布造出世界首個人造納米隨機相變神經元

據外媒報道,IBM蘇黎世研究中心宣布,他們制造出世界上首個人造納米尺度隨機相變神經元,可實現高速無監督學習。目前,IBM已經構建了由500個該神經元組成的陣列,並讓該陣列以模擬人類大腦的工作方式進行信號處理。

該技術突破具有重要意義,首先,隨機性意味著在相同的輸入信號下,多個相變神經元的輸出會有所不同。此外,由於其尺寸最小能到納米量級,因而信號傳輸速度極快,同時功耗較低,這就使得隨機相變神經元具有生物神經元的特性。

據介紹,IBM相變神經元的整個架構包括輸入端、神經薄膜、信號發生器和輸出端,其中輸入端類似生物神經元的樹突,神經薄膜類似生物神經元的雙分子層,信號發生器類似生物神經元的神經細胞主體,輸出端類似生物神經元的軸突。而神經薄膜是整個神經元產生作用的關鍵物質,它類似生物神經細胞中的液態薄膜,當能量吸收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產生信號並向外發射。這些信號經過輸出端(軸突)傳導,然後被其他神經元接收,以此循環形成信息處理過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789

前腳人造“重組預期”後腳“轉讓終止” *ST昆機信批違規遭嚴打

去年2月,*ST昆機的大股東終止向紫光卓遠轉讓股權。此後,*ST昆機的命運一路向下,不僅股價遭遇“過山車”、公司高管離職,另還同時大舉拋售和轉讓旗下資產。最新公告顯示,*ST昆機預計2016年凈虧3.75億元,公司目前已發布暫停上市風險提示。

終止股權轉讓的原因,是因為在交易在三個月內未能取得國務院國資委的審批。蹊蹺的是,這條關鍵條款卻在股權轉讓公告之初被遺漏。是刻意隱瞞還是無心遺漏?是否有配合內幕交易或股價操縱?

為了查明真相,證監會去年5月對昆明機床立案調查。今年2月,*ST昆機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處罰原因是交易各方在信息披露中有“重大遺漏”,未及時披露對交易有重大影響的“生效條件”。

“為防止相關方在證據上相互協調、溝通,造成證據滅失,我們分赴昆明、北京、沈陽等五個地方同時展開調查,現場檢查僅用兩天時間。”參與辦案的證監會稽查執法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大多數信息披露違法都會存在一定的主觀惡意,但是這個案子,有點不一樣。

巨虧“賣殼”

*ST昆機在2016年5月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今年2月收到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第一財經近日從證監會參與調查的執法人員處進一步了解案情的調查情況,更多細節也由此浮出水面。

時間回溯至2015年10月。昆明機床當月8日發布公告稱,大股東沈陽機床集團(下稱“沈機集團”)擬通過公開競價方式,轉讓所持的25.08%昆明機床股權。29日,上市公司再發公告,已選定西藏紫光卓遠股權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紫光卓遠”)。股權轉讓完成後,紫光卓遠將成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2015年11月13日,沈機集團和紫光卓遠分別發布了權益變動報告書。同日,公司還發布了非公開發行方案,與紫光卓遠同屬清華控股有限公司的關聯方啟迪科服擬參與認購。由此,清華控股將間接持有上市公司29.96%股份,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大股東賣出控制權,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昆明機床扭虧無望。自2012年以來,機床行業整體業績下行,昆明機床更是掙紮在虧損邊緣。2014年、2015年,昆明機床連續兩年凈利潤虧損額超過2億元。

在公開征集“買家”之前,上市公司還試圖以現金收購某境外信息軟件上市公司,進行重組。但是,這起重組在股權交易公布時,也宣布終止了。

不過,密集頻繁的推進資本運作、大股東易主帶來重組預期,投資者對此次股權轉讓反應強烈。受上述股權轉讓等消息刺激,昆明機床在2015年11月19日複牌後,至11月27日的6個交易日內股價最高漲至17.66元,漲幅高達51.98%。

3個月後,事件突然反轉。2016年2月5日,昆明機床發布公告,稱如果前述股權轉讓事項在協議約定的3個月內未完成國務院國資委的審批程序,股權轉讓協議將在2月8日自動解除。由於春節因素,公司在2月17日宣布,相關方正式確認前述股權轉讓協議自動解除,非公開發行方案也一並終止。

突然出現的“三個月自動解除”,大大改變了此次股權轉讓的預期。因為在此前三方公告中這一條件從未出現。關鍵條款在到期生效前最後一刻補充披露,昆明機床的這一做法讓市場措手不及,更引來監管層的高度關註。

宣布終止股權轉讓後,昆明機床迅速跌回公告前價格。短短5個月時間內,該股股價波動波動幅度接近100%,遠高於大盤指數同期的波動幅度;最高日換手率超過20%,遠超平時2%左右的指標。證監會在5月份宣布進行立案調查,兩個月之後,紫光卓遠和沈陽機床及部分高管被上海證券交易所作出公開譴責。

那麽,決定股權轉讓最終命運的關鍵條款,為何會被交易三方都遺忘在公告之外呢?

關鍵條款蹊蹺“遺漏”

在這筆股權轉讓交易中,四個參與主體角色非常清晰。大股東沈機集團是“賣家”,紫光卓遠是“買家”,昆明機床只是股權轉讓的“標的方”,中德證券是“買家”的財務顧問。

2015年10月,沈機集團選定紫光卓遠為首選受讓方後,雙方曾在談判中形成了若幹版股份轉讓協議草稿,並發給了昆明機床,以便其準備信息披露。

值得註意的是,11月9日,紫光卓遠考慮到昆明機床連續虧損、存在退市風險以及國資委審批的不確定性等,在協議中增加了“3個月自動解除”條款、生效條件中增加“需要獲得雲南各部門支持”條款,並於當日將該版本協議蓋章後發給沈機集團。11月10日,沈機集團在該版本上蓋章,雙方正式簽署協議。同一天,沈機集團將雙方均蓋章簽字的《股份轉讓協議》發送給上市公司昆明機床。

此時問題開始出現。首先,昆明機床經辦人員羅濤、王興並未將正式協議與之前的協議草稿進行核對,當然也就沒有發現上述增加條款。於是按照修改前的版本,兩人安排工作人員按此前草稿進行了信息披露。

按照信息披露要求,大股東沈機集團需要發布權益變動報告書。兩日後,沈機集團公告了權益變動報告書,該報告直接參照了上市公司的公告,同時也沿襲了公告中的錯誤。

同樣,紫光卓遠也需要發布權益報告書。按照正常程序,紫光卓遠需要自行起草報告書,交由財務顧問中德證券核查簽字,然後發布。不過,紫光卓遠委托中德證券直接起草了報告書,而中德證券也是按照之前的協議草稿版本,起草了報告並出具了“真實、準確、完整”的核查意見。

直至2016年2月4日,雲南證監局在持續監管中獲悉轉讓協議包含生效時限等條款,要求昆明機床核實披露,昆明機床才補充披露了上述關鍵條款。

按照各方的說法,買家和賣家非常清楚協議的變更,但標的方與中介機構並未充分了解情況。“當時交易一直在談判,上市公司就為了信息披露開始提前準備信披文件,”一位直接參與辦案的稽查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但是公告前一天,大股東將補充了生效條款的新文件發給了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並沒有發現,就按原來的版本進行了公告。

如此“不約而同”遺漏重大事項,難免令人懷疑。“對這類案件的調查,會從幾大違法行為入手同時排查。首先調查是否有故意隱瞞,配合二級市場炒作等信息操縱行為;第二個方向,排查交易賬戶,看是否存在操縱行為;第三,核查知情人,看是否有內幕交易”。上述人士對告訴記者,交易所和調查組對昆明機床股權轉讓期間幾百個賬戶進行了篩查,並沒有發現存在操縱或內幕交易問題。之所以出現信息披露問題,是由於各個信息披露義務主體對信息披露義務重視程度不夠,操作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疏漏所致。

模糊的信披義務

四個主體,誰來負責信息披露?誰來承擔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的責任?在稽查人員調查中,各個主體之間互相“推諉”,對各自的信息披露義務認識不清。

沈機集團沒有意識自己也是法定的信息披露義務人,更沒有專人負責信披,也沒有建立自己的信息披露制度;而昆明機床的相關人員則認為,大股東沒有給信披工作留足時間,自己拿到最終協議後沒有核對“只是個次要責任”。

不過,根據相關法規規定,在股份轉讓過程中,上市公司、大股東、擬收購方都有法定的信息披露義務,其責任不能相互替代。

“本案中,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股權擬受讓方都需要各自分別履行信披義務,但各方的疏忽、草率和互相依賴,導致各方都沒有披露上述關鍵條款。”前述稽查人員表示,各方僅考慮自身的投資風險,沒有及時把交易的關鍵風險點披露給市場普通投資者,最終股權轉讓終止、利好落空,股價下跌,市場投資者的損失難以回避。

稽查人員還強調,中德證券作為紫光卓遠聘請的財務顧問,也沒有發現信息披露中的重大遺漏,財務顧問制度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

根據證監會最終的處罰決定,對昆明機床給予警告,並處以40萬元罰款;對王興、羅濤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15萬元罰款。中德證券被責令改正,沒收業務收入300萬元,並處以300萬元罰款;兩名經辦當事人被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5萬元罰款。另外,對沈機集團與紫光卓遠的相關處罰還在程序當中。

昆明機床的信披違規行為,是近兩年不斷升級的資本市場監管風暴中重點之一。目前,對信息披露違規行為的查處、推動市場主體歸位盡責的力度不斷加大。而與此同時,多個監管新規也協同配合,加大信披違規成本。

按照2016年啟用的修訂後《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上市公司及最近3年內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正在被立案調查或偵查的,上市公司不能進行重組上市。這對於業績連續巨虧、寄希望於重組轉型的上市公司而言,影響巨大。

據第一財經記者觀察,在股權轉讓終止和被立案調查後,上市公司開始密集公開掛牌出售旗下公司股權、業務資產、辦公樓等固定資產等。盡管如此,上市公司的運行情況並無絲毫好轉。去年起公司董秘、董事長和總裁已接連辭職。今年1月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ST昆機2016年全年凈虧3.75億元。公司已從當月開始發布暫停上市風險提示。截至3月2日收盤,*ST昆機收於8.31元/股,相比股權轉讓公告後的17.66元/股階段高點,股價已遭腰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889

參與人工合成酵母項目後 華大宣布3年內搞出“人造線蟲”

是否有一天,人類可以通過人工合成生命,讓猛獁象複活?實現這一幕從技術上來講並非沒有可能。

近日,科學家讓人工合成生命又前進了一步。3月10日,國際頂尖權威雜誌Science(《科學》)以封面、專刊形式同時發表7篇有關“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組計劃(Sc2.0 Project)”的論文,在國內外生物學界引起廣泛關註。

        本期《科學》雜誌封面

通過這組論文,國際協作組宣布完成真核生物釀酒酵母2號、5號、6號、10號和12號這5條染色體的從頭設計與全合成,中國科學家完成其中的4條 ,未來將獲得與普通酵母菌高度一致的人工合成酵母菌。

合成生物學一直是生物學界的前沿科學,這一領域已經吸引了國內外投資者的關註。但是,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發現,生物合成從科學研究到產業化、商業化中間要走的路還很長。

2020年基因合成將有4大突破

釀酒酵母作為真核生物,有16條染色體(長約14MB——MB, 兆堿基,DNA片段長度單位,相當於100萬個核苷),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組計劃(Sc2.0 Project)的目標是,實現這16條染色體全部人工合成(1400萬個堿基,大小約為人基因組的0.5%),到時酵母的生命源代碼可以達到完全由人工編寫。

Sc2.0項目由中國、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多個研究機構參與合作。其中,來自華大基因、天津大學、清華大學的中國科學家團隊完成了已經合成染色體中的4條,占完成數量的66.7%。

Sc2.0項目的牽頭人傑夫·波克(Jef D. Boeke) 教授表示,中國團隊的加入對Sc2.0項目來說是變革性的,因為他們為這項龐雜的計劃帶來了高通量的平臺和極具創造性的科研團隊。

華大基因作為中國的代表團隊之一,主導了2號染色體的從頭設計與全合成,含有該染色體的人工酵母菌株展現出了與普通酵母菌高度相似的特性。

3月11日,深圳市政府就華大基因等科研團隊做出的成就舉行新聞發布會。在新聞發布會上,中科院院士、華大基因理事長楊煥明發言表示,這一重大成果的發布在生命科學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義。首先,這是人類認識自然的歷史上的重要突破,從認識自然到根據自然的規律重新設計自然,從基因組的閱讀、解讀到重新設計,即在基因組的編寫上。其次,盡管酵母只是單細胞生物,但是目前生物產業最重要的是發酵產業,重新設計整個酵母將對整個發酵工業,包括遺傳工程、藥物、食物的生產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楊煥明表示,怎麽定位中國的科學,不是簡單的領跑還是跟跑,而是弘揚全人類利益,中國科學家在該項目中的突出貢獻,再次彰顯了中國科學家為科學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作用。

2號染色體的文章第一作者、深圳國家基因庫合成與編輯平臺負責人沈玥介紹,在設計中,華大基因團隊簡化了原有的基因組,設計了許多特殊的“元件”,增加了人工設計的“開關”,簡化了編碼,充分展現人類對於基因組編寫能力已接近於計算機語言的可用性。

沈玥表示,酵母基因組項目的實施使得我們在快速掌握基因組合成相關技術的同時,也搭建了完善的大規模高通量的合成生物學平臺。作為國家基因庫的公共平臺,對整個產業和技術的發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深圳國家基因庫執行主任徐訊在發布會現場宣布“基因組合成2020計劃”:將在2020年前完成四大突破,包括第一個人造動物—線蟲、第一種人造植物--擬蘭芥、第一條人源21號染色體、萬種人工噬菌體的合成。

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虎表示,深圳作為首個國家創新型城市,早在2008年就瞄準了“大科學、大數據、大產業、大健康”的定位,出臺了專項規劃和政策,加快培育生物產業、生命健康產業,大力發展基因測序、幹細胞組織工程等。當前,深圳正著力推動創新經濟的再升級,創新能力的再突破,加快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深圳市委市政府將一如既往地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推動生物技術和產業發展,更好地造福民眾。

中國合成生物商業轉化還較少

中國團隊參與該項目得到了科技部國家863計劃“合成生物技術”重大項目的大力支持,華大基因的項目也獲得了深圳發改委、科創委的經費支持。

那麽,人造酵母新生命的誕生,對於變革生物制造、醫藥、能源、環境、農業等領域起到什麽樣的作用?楊煥明表示,所有遺傳工程的藥品都是用酵母來生產的,很多認識生命的里程碑都是酵母作為材料來實現的,以後幹細胞改造都可以直接用這個技術。在制藥領域,比如傳統的青蒿素是青蒿草里提取,現在青蒿素用酵母在發酵罐生產,達到產量更高,比天然青蒿草的提取成本都要低。未來,隨著人工合成酵母的成本降低,就可以用於青蒿素的生產。

合成生物學一直是生物學界的前沿科學,這一領域已經吸引了國內外投資者的關註。就在2016年10月12日,美國合成生物科技初創公司Zymergen日前宣布獲得1.3億美元B輪融資。這輪融資由軟銀領投,參投者包括現有投資者 DCVC、True Ventures、 AME Cloud Ventures等。

據CB insights統計,在過去5年中,合成生物創業公司累計額獲得近40億美元風險投資。2016年投資交易額13億美元,首次超過了10億美元;與2012年相比,該年度交易額增長了2.45倍。交易數量達到40起,比2012年增長1.85倍。

但在中國,對於合成生物的商業轉化的公司還比較少。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商務官王洪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國合成生物學領域的公司很多,中國沒有的原因是我們資本的眼光和急於求成的思路,中國的資本一般投資了之後希望一兩年或者5年內有回報,希望中國資本未來能投一些更長遠長效的公司。未來,華大合成生物學方面會有一個很大的動作,會做一個最大的合成平臺,也會為這個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好支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2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