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電視教父」回憶「廣告教父」 王偉忠:孫大偉的創意改變了台灣

2010-11-15 TWM




「廣告教父」孫大偉十一月七日病逝,與孫大偉有超過二十年交情的「電視教父」王偉忠,事發當時,正在中國巡演舞台劇《寶島一村》。第一時間從祕書口中得知噩耗,難過得久久不語。

口 述‧王偉忠 整理‧林讓均編按:「廣告教父」孫大偉十一月七日溘然長逝,王偉忠憶及好友不勝唏噓,人在成都的他接受《今周刊》專訪時,直說孫大偉是一代傳 奇,他的廣告風格影響了整個廣告業界。兩人相交二十年,回憶老戰友像子彈一樣犀利的創意、最後一瓶陳年高粱酒,滿滿是不捨的情誼,以下是王偉忠的專訪全 文。

孫大偉九月發病的時候,我正在美國、送女兒去讀書,馬上請公司的人送花慰問,一方面幫我看看David(孫大偉英文名字)的狀況。回國之後幾次想去看,但David和他的家人都很低調,不希望被打擾,我就尊重,沒去看他。

我正在中國巡演舞台劇《寶島一村》,一直到周日聽到這消息,心裡非常難過 。他出身於廣告界創造力非常蓬勃的八○年代,很多外商廣告公司進來,創意開始大鳴大放。他得到過很多獎項,例如時報廣告金像獎;但最重要的是,他帶動了很多人不一樣的思考,在廣告界締造了很多奇蹟!

各有精采 卻都一見如故我那時正在做「連環泡」,電影有侯孝賢、楊德昌那些人,舞台劇也有賴聲川,廣告界有孫大偉、奧美公司等等,當時整個台灣的文化非常精華、有趣!

我和David以前不是那麼熟,但大家都互相珍惜,因為都各自在自己領域上,做出了新東西,顛覆了既有的想法。非常神奇,平常都各玩各的,但一見面就好像老朋友,這批人是非常惺惺相惜的。

大 偉是三十二歲才進廣告界,一直耳聞孫大偉這號人物很厲害,在奧美廣告做創意總監。我還記得我第一次去奧美,真的看到這個人,覺得果然是一位「廣告金童」。 那時人家介紹他,我就說「久仰、久仰」,我早就聽過他嘛,有點把他當偶像一樣!那時我還不到三十歲,已經在做「連環泡」,但就不知道他知不知道我了,哈 哈!

我覺得他真的是個傳奇,當時鼓勵了很多人進廣告業。(從那時起)廣告就不再是叫喊,孫大偉的東西不需要重複,你就會很記憶深刻,他讓那個行業產生變化。

我 跟那個時代的人一樣,受到David很多作品的影響。例如他做裕隆March做得非常可愛,「March不只是March!」(廣告口號),從CI(企業 識別)、從廣告、從圖形,讓March這種小車進入台灣人的生活,會讓人覺得台灣女孩子就是應該追求這樣的小小天地。他一個大男人,卻可以去設想女人的需 求,能讓女孩覺得March是私有的產品,像是自己的貼身衣物一樣,這創意非常迷人!

如狙擊手般精準的創意

(做創意)我比較大刀一點,他就玩小刀,反覆周延推敲。總歸講起來,他是小量而精準,就像狙擊手,每一顆子彈出去要很精準,不浪費子彈;但我就不一樣,有時候打散彈,聲音很大、氣勢很大!

我有時會對David說,東西打動人就好,不要往裡面鑽,因為很多人沒有這麼高的高度。但廣告人就是喜歡千錘百鍊,他們會想「高人三等」,但我們(電視人)有時候只想要「高人一等」!

今 年,我們一起當「建國百年」基金會籌備委員時,就開始撞一些點子。跟他撞點子很有趣,他是個自我要求很嚴的人,他常想出點子之後,又自我否決,他習慣否決 自己點子,很會自我挑戰。我跟他破了一關,這關就是,他不會因為我說他不好,他說我不好,然後讓彼此都感到不舒服,沒有!我們就真的像兄弟一樣,不會心裡 有疙瘩,我覺得這點特別難得!

一九九五年,我創辦「台北之音」電台時,David在「泛太廣告」當副總,我的辦公室在樓上,他的在樓下,我常去他辦公室跟他聊天。他很好玩,收集很多木頭,喜歡一邊聊天,一邊削木頭。

David那時開始練三鐵(鐵人三項),還鼓舞我去練,我就說我不行,我最多只能「半鐵」。後來他練三鐵,心臟有問題(註:曾經心肌梗塞、裝支架),我還糗他,我說「你就好強吧,糗了!要注意喔。」當然也很為他擔心。

去年,他去中國與捷安特老董(劉金標)參加單車活動(註:「京騎滬動」,北京到上海的一六六八公里單車長征),還邀請我去,我說我不去!

他打電話給我,說「你要去!」我嘴上說我真的忙不過來,其實我心裡想說,「這真的太苦了!」呵!他數度想感化我,去做這種艱苦的運動,我都不去(笑)。

他就是這樣一個很簡單的人,工作、運動、家人,有餘力就寫寫書!還有我愛吃羊肉,他也愛吃羊肉,他最愛的酒就是「黑金龍」(陳年特級高粱酒)。這種酒沒有賣了,市面上很少找得到。

我 喝得比較少,還剩下一瓶,完整的一瓶!(加重語氣)結果,今年三、四月,他跟我說他吃羊肉就想到黑金龍,我只好忍痛說我還有一瓶,好吧,我現在喝得少了, 就忍痛送給他了!他經常在我公司附近吃烤羊腿嘛,我送給他,他非常、非常高興!跟他最後一次開會,我還問他「你喝了沒?」他說「我留著慢慢喝啊!」他開心 得不得了!

我上一次見到他,他好像也是去吃烤羊腿吧,在我公司附近,大約是今年六、七月的時候,那就是最後一次見面了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5

法令管制掐住喉嚨 獲利能力全亞洲最後一名 誰殺了台灣 金融業?

2011-4-4 TWM




馬政府執政近三年後,端出的第一道金改政策,竟然是重新拿回彰銀與國票金的主導權,大開民營化倒車!這就是外界期待多時的「三次金改」!

比起三次金改,金融業有更多急需立即搶救的事;馬英九看不到的真相是:長期以來,台灣金融業獲利能力全亞洲最後一名,銀行賺不到錢,50萬名金融從業人員就無法加薪;加上法令層層強制約束,絆住業者前進的腳步。

金融業者在心裡吶喊:「為何看不到長期的產業政策?」「MOU簽了1年多,何時才能真正做到業務?我們的明天,究竟在哪裡?」是誰,殺了台灣的金融業?

撰文‧劉俞青 研究員.葉揚甲、許瀞文台灣的金融業還有明天嗎?以下是銀行董事長、資深理專、以及台大財金系學生所發出的呼救,因為,他們對台灣的金融業,幾乎不再抱任何希望。

業者動輒得咎

創新得不到輔導與鼓勵 多做多錯銀行董事長:﹁不要以為當銀行董事長很忙,其實我很閒啊!因為沒事做,但我有時在想,繼續這樣下去,有一天,我真的會『沒事做』,但這是誰造成的呢?

這是我的切身之痛。之前我們向金管會提出一項創新的產品,經過一段時間的審核,好不容易准了,我們很開心,買了好幾十台機器、租簡易分行、訓練人員,準備大幹一場。

但才做沒多久,據說是因為有人去函金管會,對我們這項新產品有不同的意見,於是就這樣,金管會就來函,要我們準備收攤了,也沒有給我們申訴的機會。

投下去的上億元資金怎麼辦?現在那些新買的機器一台台搬回來,都堆在倉庫裡,你問我怎麼辦?『涼拌』!我很想哭啊,但你能去和他吵嗎?有人建議我提訴願,那我以後其他業務還想不想做啊?

至 於中國市場,MOU(金融監理備忘錄)簽了一年多,你看誰去了?最近金管會才說要和大家討論兩岸金融的事,請問過去一年多為什麼不談?從談到真正去,還要 多久?聽說最近金管會一直在盯有人偷偷去和對岸的農村銀行談。唉!你的大門不開,還要把業者當小偷防著,這就是現在銀行的處境。

所以我現在就什麼都不要做嘛,就做最基本的存款、放款就好了,不用去想什麼金融創新,這樣就不用擔心主管機關又來找麻煩,所以閒得很,我知道現在很多同業都跟我一樣的想法,反正在這樣的管制下,你出一下手腳就撞到牆,受傷不打緊,還倒退好幾步,久而久之,大家都不要動了。

你問我台灣金融業怎麼辦?怎麼辦?這問題不要問我,我無言以對,去問問金管會吧!我比你更想知道答案。﹂

從業人員坐困愁城

台 灣法令綁死商品 投資人出走國外資深理專:﹁我當理專四年多了,本來一直以為理專就是這樣,反正聽公司的建議,賣賣基金、保險。但去年我有一位大學同班同學,他在香港的花 旗當理專,休假回來我們聚餐,談到最近香港最夯的金融產品,是什麼人民幣計價的避險基金。聽了半天,發現竟然聽不懂他在說什麼,我才驚覺,原來外面的世界 這麼大。

原來金融商品種類這麼多,只是台灣都不開放而已,但還是有很多客戶想買啊!怎麼辦?如果偷偷買,反而因為法令保護不到,出事了一點保障都沒有。所以,很多客戶都跑去香港或國外買了,因為國外門開很大,但法令管制很嚴格,對投資人來說,選擇性又多,又有法令保護,這樣最好!

但台灣的法令把大家都綁死了,還把大戶趕出國外,我們生意也沒得做。前幾天我有一位客戶,想投資美國市場,希望我幫他介紹到我們在美國的子公司下單,但台灣法令就是不准,結果,眼睜睜看著這位客戶走出大門,轉到隔壁的花旗去開戶了。

再這樣下去,大戶都跑光了,我們理專該怎麼辦?我身邊已經有好幾位同事去香港銀行上班了,我自己最近也開始補習上CFA(財務分析師),但說實在,非不得已,我實在不想離鄉背井去工作。

唉!台灣這樣的環境,我不去香港,又能怎麼辦?﹂

相關系所學生沒有願景

以前畢業出國留學 現在出國就業財金系學生:﹁前幾天,一位在香港金融業工作的學長回來,他告訴我們,無論多難,一定要想辦法到國外去就業,寧可去中國都不要留在台灣。其實不用他說,我也知道。

台灣金融業大概只有香港金融業的三分之一薪水、新加坡的一半,而且做越久、差越多,這些資訊,都在同學之間流傳。以前大學畢業是出國留學,現在是想辦法出國就業,找不到國外工作的,才留在國內。

我 有一位系上學姊因為家庭因素,留在台灣一家很大的銀行工作,當初也是很難才考進去的。但做了三年多,薪水不到三萬五千元不說,每天重複一樣的櫃台工作,她 叫我千萬別去,因為做久了,什麼台大都沒用,只會越來越沒本事也沒眼界,就真的永遠只能領三萬五千元了。﹂這是一整個金融產業鏈的心聲:優秀的年輕人不願 進入、員工沒有明天、業者看不到前面的路。為此,我們採訪超過十五位以上的金融業負責人及高層,都反映了這個嚴重的事實。然而,馬英九政府聽見了嗎?

總統馬英九上台執政近三年,千呼萬喚下,近日總算端出第一道金融政策,結果卻讓所有人大失所望。

三月二十二日,行政院長吳敦義首次在立法院正式提出,將﹁矯正部分二次金改政策﹂,兩天後,金管會主委陳裕璋也首次說出:﹁三次金改﹂將會是長期的政策。

三次金改才要登場,金融業的悲歌早已響起,這恐怕是馬英九、吳敦義與陳裕璋最不願見到的真相:再不搶救,台灣的金融業就要窒息了!

這個曾經是人人稱羨的金飯碗產業,發生了什麼事?

我們先看幾個現象。

問題一:ROA、ROE亞洲最末

低利差是關鍵原因

資產報酬率(簡稱ROA)、股東權益報酬率(簡稱ROE)兩大指標,通常代表一個產業的資產和股東權益的獲利能力,長期而言,可說是代表產業競爭力的兩隻腳。

但台灣的金融業,不只跛腳,恐怕已經寸步難行。

二○一○年台灣整體銀行業的ROE七.二%,輸給韓國的一一.五%、新加坡的一二.九%,更是遠遠落後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國家;ROA的表現也落在韓國、中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之後,在亞洲新興市場中,雙雙倒數第一。

而根據德意志銀行針對亞洲金融業的評比報告,如無意外,今年台灣的金融業還是很難擺脫這個頹勢,將會繼續蟬聯最後一名。

成 績差還不打緊,但讓人真正難過的是,金管會日前還喜孜孜地宣布,去年全部銀行獲利創新高,創下稅前獲利一八三二億元的﹁好成績﹂。殊不知獲利雖然創新高, 但真正的﹁賺錢能力﹂根本沒有提升,因為資本投入更多,結果代表經營競爭力的ROA、ROE,並沒有趕上獲利上升的速度;官員只會在高舉表象的數字後,關 起門來開香檳,殊不知打開大門和鄰國一比,台灣的金融業競爭力,會是如此難看。

金融業不能等同於一般產業視之,一個國家的銀行獲利能力差, 茲事體大,重則動搖國本,影響一個國家的長期競爭力。因此,銀行獲利能力高低,不能單純用民粹的角度觀之,認為﹁銀行賺越少越好﹂,而應該是能賺到﹁合理 的利潤﹂,因為一旦銀行賺不到錢,首當其衝是數百萬名股東與五十萬名金融從業人員受害,接下來,銀行一定把腦筋動到其他管道上。過去幾年發生過的雙卡風 暴、連動債風暴,就是在此環境下應運而生,最後幾乎都演變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台灣也因此付出慘痛的社會成本。

賺不到錢,台灣金融業因此活得很辛苦,究其背後原因,低利差恐怕還是最關鍵的因素。

根 據資料顯示,○九年底,台灣金融業的年均存放利差創下歷史新低,只有一.二三%,遠低於香港的四.七%與新加坡的四.八五%。什麼原因造成台灣銀行業長期 如此低的利差水準?外匯人士表示,中央銀行為了抑制新台幣升值,不斷買進外匯,釋出新台幣,導致資金過度氾濫,使利率長期低迷不振,絕對是造成低利差的禍 首;市場上也因此錢滿為患,不只銀行業,資金滿手的保險業更是叫苦連天。為了緩和這個情形,去年下半年以來,財政部擴大發行兩年以上長期公債,但也僅是稍 微舒緩眼前壓力,長期仍然難以扭轉低利差的事實。

除此之外,官股行庫(即政府指派董、總座的金融機構)始終在台灣金融市場穩居高度市占率,偏偏又效率不佳,因此拖垮整體銀行獲利,這也是整體ROA、ROE難看的原因之一。

問 題二:官股效率低獲利差官股行庫市占率逾五成 帶頭拖垮獲利官股行庫在台灣金融市場的資產市占率,至今仍超過五成,在亞洲主要市場中,僅次於中國。市場上官股行庫這麼多,但長期的ROA、ROE表現都 不如民營銀行,很多時候,官股甚至帶頭殺價,把市場砍到無利可圖。就以聯貸業務為例,去年全台灣前五大聯貸銀行中,前四名全數都是官股行庫,就是因為這些 行庫帶頭殺價競爭,以不到二%利率橫掃聯貸市場,表面上搶下了業績,實際上,扣掉人事成本之後,根本所剩無幾,銀行根本沒賺頭。民營銀行掐指一算,只能含 淚退出聯貸市場。

但更可悲的是,主事者非但沒有想要改善這種現象,還以此為傲。一位金融人士憶及,○四年當時剛上任台灣銀行董事長的呂桔誠,就因為利用殺價競爭,讓台銀放款餘額半年內暴衝二千億元,竟然因此獲得財政部表揚為優秀財政人員,讓民營金融業者只能無奈搖頭。

但 事實上,官股行庫並非原罪。如果和鄰國相較,例如近幾年來在亞洲市場嶄露頭角的新加坡星展銀行(DBS),其實也是新加坡政府持有的官股行庫,但星展銀近 幾年在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市場快速成長,外界有目共睹。如果我們把同屬官股經營的星展銀和台灣的第一金做一比較,在公司治理上,光是董事會陣容,兩者就相 去甚遠,星展銀的董事多半具備各大世界級投資機構高階主管資歷的背景,和台灣第一金多是財政部官員相比,格局或視野都有距離。

展現在績效上,無論是ROA或ROE,十多年來,星展銀行幾乎每年以倍數成長;相對第一金,沒有成長還大幅退步,經營績效真的令人汗顏。

一 位銀行總經理直指台灣這些行庫的病灶,﹁執政者把官股行庫的董、總位子當作酬庸,許多金管會高層退下來,沒有一天銀行經驗,就去行庫當董事長,這樣績效怎 麼可能提升?﹂而另一位前大型外資機構台灣區負責人,更進一步地提出解決之道。他說他自己很願意到這些行庫去經營,﹁財政部當大股東就好,要請專業經營團 隊進去徹底改造、換血,這些行庫才有春天﹂。

但令人驚訝地是,政府完全聽不到這些聲音,近期官股甚至還想逆勢加碼,再提高官股市占率,大開民營化的倒車,此舉在全世界幾乎絕無僅有。

問題三:政策反覆 民營化開倒車官股坦克第一炮 火力全開瞄準國票金從去年起,官股肆無忌憚地伸進一家純民營公司,這家公司叫國票金控。

官 股原本在國票金的持股,已經在○七年時,以每股約十一.六五元的價格,全數標售完畢,換句話說,國票金原本已是一家完全民營的公司。截至去年六月的股東會 前為止,泛官股在國票金的持股是﹁零﹂;但官股卻無預警地從去年起,要求各大行庫全力買進國票金,包括合庫、第一金、台銀等都銜命行事,從每股十一.二元 一路買到十五、六元,一位財政部官員說得很直接,要買到﹁官股在二次金改前的持股水位﹂。

但面對官股異常的大動作,一位前政府官員拍桌大 罵:﹁想買進就買進,財政部把自己當成全國最大的金控公司,最好一家家金控收歸國有,金融業乾脆重回戒嚴時期好了。﹂而前立委李桐豪也說:﹁國票金如果公 司治理真有問題,該有動作的是金管會,絕非官股。﹂但官股仍一意孤行。資深市場人士表示,無論國票金兩大派系如何爭奪經營權,都不足以成為官股介入的理 由。一來,介入純民營公司,即有與民爭利之嫌,二來○七年官股才以公開標售的方式全數出售,如今又反手買進,政策反覆;三則如今買進的平均成本約在十四元 上下,比當時標售的價格還要貴,未來如果出現虧損,權責要如何分擔?最後,銜命買進的公司當中,不乏第一金、合庫等上市公司,這些公司官股雖是最大股東, 但並非唯一股東,要如何向小股東交代?都是官股動作之前,未及一一思考的問題。

不只國票金,財政部還下令八大行庫,一起買進彰化銀行,只要官股坦克輾過之地,就要﹁維護官股權益﹂、﹁拿回主導權﹂。試問,只有官股要維護權益,民股的股東權益何在?

儘管官股本來就是彰銀的大股東,不至於像國票金這樣,無端介入,但官股的動作至少應該向社會大眾和股東清楚說明,買進之後將如何經營彰銀。否則,對原本以公開標售的方式,買下彰銀二二.五%股權的台新金及其股東,股東權益又要找誰去討?

公權力像天羅地網一般籠罩金融業,金融業者個個噤若寒蟬,這是活生生的現況,也是屬於台灣金融業絕無僅有的怪象。

事 實上,台灣從一九九○年代開放新銀行成立至今,﹁民營化﹂口號已喊了足足二十年。即使近期自金融風暴以來,如美國政府接手或注資許多岌岌可危的銀行,國際 間國營銀行的風潮似乎再起。但去年十二月,美國政府在危機過後,隨即在市場上出清手中所有花旗銀行持股。用行動證明:政府接管或入股只是暫時性政策,美國 金融體系維持民營化的基本精神,即使在金融風暴之後,依然沒有改變。

但台灣大開世界潮流的倒車,讓人無奈且不解!

問題四:產 業生態猶如死水業務單調沒成長 五十萬員工心茫茫銀行獲利慘兮兮,影響所及,員工薪水也跟著漲不起來,大學畢業進入銀行的起薪,十幾年來沒有成長還退步,目前行情大約只有二萬八千元,和 中國銀行的起薪已經所差無幾,但台灣金融業不賺錢,無法幫員工加薪,五年後還是不到三萬元的大有人在,但以目前中國金融業的薪資水平,華一銀行行長謝泓源 表示,五年資歷的員工平均薪資至少八千元人民幣(約合三萬八千元新台幣)起跳,一萬元人民幣(約合四萬八千元新台幣)以上的所在多有,﹁台灣的銀行憑什麼 留住優秀人才?﹂一位小型銀行董事長憂心地說。

甚至,金融業在層層法令約束下,業務傳統又單調,許多﹁非主流﹂的業務,從業人員幾乎要自市場上完全消失。

例 如台灣長期匯率走勢幾乎波瀾不興,除了例行的外匯交易,外匯衍生商品幾乎是零,因此如今市場上的外匯交易員早已所剩無幾;又例如金管會長期對新金融商品的 審查,不僅審核時間經常長達半年以上,還常常打回票。久而久之,各大銀行或券商所謂的﹁新金融商品部﹂,除了權證還是權證,根本沒有真正的創新研發人才。

長 久下來,台灣的金融業,成了只有前台的﹁銷售服務業﹂,根本沒有長期產業成長最需要的後台建置,銀行的功能除了傳統存放款,就只是基金的代理通路,五十萬 名從業人員對前途一片茫然;積極一點的,選擇離鄉背井轉戰香港、中國,消極的,就只能死抱著打不破的鐵飯碗終其一生。﹁這樣的生態,根本不用談產業成長, 更遑論國際競爭力,﹂一位大型民營銀行總經理語重心長地說。

問題五:監理從嚴 漠視發展金管會大權在握 輕重失衡拿捏失當一方面官股全力入侵,另一方面,金管會的高度監理也瞄準金融業,在業者的眼中,近來行政命令滿天飛,一紙函令就要業者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的怪象,早已不是新聞。

金管會本來就是金融業的監理機關,按理說,執行監理權原本天經地義,但其中輕重拿捏一旦失衡,不僅攸關金融業生死,更影響著產業的長期發展,但長期的發展策略還沒看到,已經讓不少業者無所適從。

以 日前引發爭議的「三鼎」、「基泰之星」二檔REITs基金清算為例,基金投資人趁著房地產景氣好,想趁此獲利了結,把基金清算掉,效益等同公司股東大會的 受益人大會也通過了,但無奈金管會硬是攔腰喊停,企圖用行政裁量權推翻受益人大會的決議,不僅讓受託清算機構野村證券很受傷,也讓許多外資發行機構就此卻 步,外界對金管會﹁硬拗﹂的作法,更是印象深刻。

一紙行政命令就要金融業老闆乖乖聽話的情勢,在過去兩年內四處可見。去年底,金管會對所有財富管理銀行發函,為了讓每位理專更了解所販售的商品,以後只要理專銷售一檔基金就要考一次試,如果以每家銀行櫃台平均販售超過二千檔共同基金計算,等於每位理專至少要考上二千次試。

一 位大型民營銀行財管主管拿著函令,苦笑著說:﹁這是要叫我們怎麼做生意?﹂但業者也說,不能全怪金管會,從二次金改以來,一件件的官司調查,﹁經辦人員嚇 壞了!﹂過去曾任金管會副主委的台銀董事長張秀蓮也坦承,﹁基層人員的壓力真的非常大,前一陣子,金管會裡有一波剛滿五十歲的退休潮,和這些官司調查不無 關係。﹂而更有金管會前高層透露,他在金管會任職時,電話曾被檢調長期監聽達二年之久,宛如白色恐怖再現。

因此,在求自保的前提下,如今從高層到基層經辦人員,所有的法令從嚴解釋,採取正面表列緊抓不放,只要法令沒說的,統統不准做,如果是現行法令管不到的,就以行政命令替代來約束,凡事不求突破,只願不出事。

在此氛圍下,許多法令嚴格到,﹁想守法,也不知該如何執行起﹂。

以最被金控業者詬病的子公司間交易為例,去年八月修法以前,法令規定無論金額大小,子公司交易都必須經董事會決議;如今稍微放寬,︽金融控股公司法︾第四十六條規定,一百萬元以上的交易才必須經過鑑價,再送請董事會通過。

業 內盛傳,某大金控在修法前,曾因為子公司間要交易一批殘值剩下十幾萬元的辦公設備,因此花上八、九十萬元去鑑價,才能提報董事會通過的﹁笑話﹂;而另外一 家金控也曾經發生早期旗下A子公司買的藝術品,因為不小心掛到B子公司的辦公室去,竟然就被﹁金檢﹂查出,要求立即改善;金融業人士聽到,除了搖頭,還是 搖頭。

問題六:裹足不前 無視國際競爭MOU簽等於沒簽 喪失難得優勢這不是一笑置之的笑話,這是台灣金融業生死交關的長期監理政策,而監理的態度,將決定產業下一回合的競爭力,但金管會用力一掐,恐怕掐住了業者的喉嚨,阻擋前進的腳步。

台 灣金融業的下一回合戰場當然在中國,但直到如今,距離簽署MOU(金融監理備忘錄)已經一年多,金管會還在用﹁金融三法﹂強制綁住業者;無論是登陸方式, 或登陸管道都有各種限制(見表),和新加坡金融業的大陸政策相較,新加坡金融局沒有給業者任何限制。因此,星展銀早就在中國遍地開花,北京、上海、廣州、 深圳、蘇州都設有分行,台灣起步已晚,又有法令綁住,如何談「逐鹿中原」?

前國泰金副總,現任台北悠遊卡公司董事長劉奕成直言,有至少超過 九成的業務,中國金融業都已超越台灣金融業,台灣金融業再不去,﹁或許就永遠都不用去了!﹂二次金改也好,三次金改也罷,如果主管機關只會在監理上面作 為,讓大家都在不斷地寫報告、跑金管會說明、繳罰單中慌亂地度過,慌亂到忘了抬起頭,想想未來公司前景在哪裡?也不知道要把員工帶到哪裡去?政府也未端出 長期的產業興利政策。逐漸失去競爭力的台灣金融業,還有明天嗎?

馬吳體制下,金融業的明天在哪裡?

財政部 金管會 中央銀行1.獲利能力全亞洲最後一名2.監理大權輕重失衡,業者手腳被綁住3.國際化裹足不前,MOU有簽等於沒簽4.買進國票金,大開民營化倒車5.員工沒加薪,業務沒創新,50萬員工心茫茫

ROE

(return on equity) 股東權益報酬率=稅後淨利╱股東權益。又稱淨值報酬率,即衡量公司運用自有資本(股東權益)能創造多少獲利的回報率。

ROA

(return on assets) 資產報酬率=稅後淨利╱總資產。公司利用總資產(負債加股東權益)投入生產活動所獲得的報酬率,可衡量公司運用資產的獲利能力。

一個產業的ROA、ROE,可視為經營績效的重要指標,代表產業的長期競爭力。

政府反賣為買 史上頭一遭民營化開倒車

日期 釋出官股

機 構名稱 方式 相關內容1997~98 交通銀行 拍賣 官股比率由100%降為51.38% 1997~98 台灣企銀 掛牌上市 上市後採二階段官股釋出1997.12.27 第一銀行 公開承銷 官股比率由51.9%降為42.1% 1998.1.22 華南銀行 公開承銷 官股比率由52.5%降為41.13% 1998.5.18 高雄銀行 掛牌上市 同年9/27釋股承銷價為14.64元1999.9.13 交通銀行 拍賣 官股比率由51.38%降為36.08% 2003.10.27 世華銀行 換股 1股國泰銀可換0.2808股世華銀行2005.1.1 台北銀行 換股 1股台北銀行可換1.1461股富邦銀行2004.11.17 合作金庫 掛牌上市 2005.4財政部釋出30萬張股票2006.11.9 復華金控 換股 1股元京證可換1.615股復華金2005.7.22 彰化銀行 特別股標售 台新金以26.12元標得22.5% 2009.12.6 國票金控 拍賣 拍出19.5萬張,成交價11.65元2010~2011.3 官股行庫買入國票金股份 公開市場買進 推估官股買進國票金成本在每股14元2010~2011.3 官股行庫買入彰銀股權 公開市場買進 財政部表示將拿回主導權

效率低落

官股長期表現不如民營

官股行庫ROA、ROE表現,不如民營銀行2008 2009 2010(估)ROE(%) ROA(%) ROE(%) ROA (%) ROE(%) ROA

(%)

第 一銀 10.02 0.11 2.28 0.11 6.83 0.32 華南銀 12.80 0.59 4.78 0.22 6.82 0.33 土 銀 6.14 0.30 5.71 0.27 9.49 0.44 合 庫 7.02 0.30 6.24 0.27 7.79 0.34 平 均 8.995 0.325 4.7525 0.2175 7.7325 0.3575 中信銀 10.99 0.80 1.00 0.07 10.28 0.75 國泰銀 5.38 0.33 9.33 0.58 12.00 0.70 北富銀 7.58 0.49 6.42 0.38 9.10 0.50 玉山銀 1.69 0.10 3.45 0.19 7.48 0.38 平 均 6.41 0.43 5.05 0.305 9.715 0.5825

資料來源:台新投顧

官股行庫帶頭殺價競爭

2010年聯貸排名,前5大中有4家是官股;但殺價的結果沒有利潤,全體銀行ROA、ROE都降低排行 銀行 市占率 成交金額

(億美元) 聯貸案

代表 金額

(億美元) 利率

(%)

1 台 銀 29.1 151.56 台灣高鐵 118.43 1.8 2 合 庫 8.7 45.18 旺宏電子 5.67 1.2 3 兆豐銀 7.0 36.29 頂率開發 2.30 —4 土 銀 6.9 35.92 甲山林建設 1.81 1.8 5 北富銀 6.7 34.81 台北金融

大樓 10.15 —

6 中信銀 5.6 29.14 榮民工程 2.48 —7 第一銀 4.3 22.17 奇美電子 1.24 —8 彰 銀 3.8 20.02 欣翰建設 1.84 —9 玉山銀 3.7 19.40 廣昌資產 1.57 —10 台新銀 3.6 18.53 LG台灣 3.10 1.8 資料來源:Bloomberg、各銀行與國際相比 台灣官股行庫競爭力不足!

新加坡星展銀行 vs. 第一金,第一金為之遜色

星展銀 第一金

董事會

成員背景 淡馬錫小組成員、淡馬錫控股副主席、花旗集團東南亞地區首席執行官、巴克萊銀行Barclays Bank主席、德意志銀行企業部營運總監、樟宜機場集團(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董事會成員 除三位獨立董事為學校教授外,其餘多為財政部官員

董事會

官股席次 4/11 9/15 年 1998 2010 1998 2010 官股比率(%) 約20 約20 約42 約30 ROE(%) 2.68 10.2 9.11 6.71 ROA(%) 0.27 0.98 0.63 0.35 資料來源:星展銀、第一金

金管會監理輕重失衡

監理3大不合理原則

1 法令訂定難以切實執行例如:關係人交易修法為德不卒、客戶資料管制過嚴

2 氾濫的行政命令

例如:保險廣告代言人資格認定要有業務員執照、理專賣一檔基金要考一次試3 未能建立投資人投資風險自負觀念

例如:投信結構債的處理

前進大陸 金融業:新加坡較開放

台灣 新加坡

登 陸方式 台灣金融業可就赴對岸直接參股、設立分行或設立子行,三種方式選擇其中二種,向金管會提出申請,經金管會同意後登陸 方式不拘,只要向金融局提出申請,准許即可登陸管道 台灣金融業可就直接投資、或繞道第三地、再由第三地的子公司進行投資,二種方式選擇一種,向金管會提出申請,經金管會同意後登陸 無特別限制,僅須遵守中國銀監會的規範資料來源:MAS、金管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86

把關不嚴、偷工減料 新制上路三個月就破功 工業胃散 砸了台灣國際製藥信譽


2015-04-13  TWM  
 

 

知名廠牌胃散、化咳散使用工業用原料,讓台灣加入「全球最嚴謹製藥規範」PIC/S 認證的努力破功,國際上對台灣的製藥品質信心也大打折扣。部分老牌藥廠面臨轉型壓力的態度消極,衛福部稽查、輔導不力,是藥安問題爆發主因。

撰文‧何欣潔

多家知名廠牌胃散、化咳散使用工業用原料碳酸鎂或碳酸鈣,不但可能傷害病人健康,甚至可能傷害台灣藥品在世界上的商業信譽。

台灣自二○一三年元旦開始,正式成為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PIC/S)會員國,並規定自一五年元旦開始,國內藥廠必須符合PIC/S製造標準,否則不得繼續製藥。未料政策上路三個月,就出現嚴重的藥安危機。

PIC/S認證,是目前全球公認最嚴謹的製藥規範。一九七○年由歐盟國家發起,至今共有四十八個會員國,通過認證代表製藥水準能與世界接軌。依據歐盟一一年最新修訂之法規規定,自一三年七月起,輸入歐盟之原料藥須符合歐盟認可的藥品規範,PIC/S便是其中之一。

主管單位稽查不力

「還有更多未爆彈!」

這一波被查獲使用工業用原料碳酸鎂或碳酸鈣的藥廠,正長生、木村都被食藥署列為PIC/S認證黑名單,並未通過藥廠檢驗,一四年十二月已被勒令停工,卻仍持續違法生產藥品。老牌胃散鄭杏泰委託代工的人生製藥廠則是通過PIC/S檢驗、認證的藥廠,但違規使用工業級原料製作藥品。PIC/S規範並未落實,未通過認證的未關廠,已通過認證的卻生產黑心藥品,食藥署的把關,顯然出了相當大的問題。

衛福部次長許銘能坦承,幾家製藥廠以工業用原料製作藥品的行為,不但可能違反《藥事法》,也違反PIC/S規範。根據PIC/S規範,通過認證的藥品,若在製造設備或原物料的任何變更,都應重新確認效果;製造管線也必須嚴格區分,防止交叉汙染;製藥原料只可向在相關規格上列名之經認可的供應商購買,以確保每個原料容器內容物的同一性。

規範當中甚至規定,藥品如果分屬不同生產批次,應該每一個批次都要分別抽樣、測試與放行,不能視為同一批藥品,就是怕救人的藥品,反成致人於死的毒藥。

在嚴謹的規範把關下,通過PIC/S的台灣藥品,原也是歐盟可以放心輸入的藥品,卻因為台灣藥廠偷工減料、衛生單位把關鬆散,導致藥品信用蒙塵。不願具名的藥廠業務人員表示,這次的胃散摻入工業原料案,「一定會影響歐洲對MIT品牌的看法。」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指出,食藥署推動PIC/S的過程,早已狀況百出,今天出現「工業胃散」案,「我不但不意外,還相信有更多未爆彈!」政府推動加入「全球最嚴謹」的製藥規範,過程究竟多落漆?監察院在一三年糾正指出,食藥署早在○一年開始就規畫實施、推動台灣加入PIC/S ,卻未掌握產業實際狀況,政策實施遭逢困難,必須屢次修改執行方式及延遲實施期程,查廠人力亦嚴重不足。

審計部的報告也顯示,衛福部本在○七年便正式公告,西藥製劑製造工廠應全面實施PIC/S GMP時程,但卻因製藥公會陳情,要求延後實施,食藥署仍數度給業者緩衝期間,至一五年才正式上路。審計部批評,整體政策過程「率爾推動,配套措施亦欠周延審慎」,導致執行時程一再延後。

一四年十月,眼看PIC/S政策已箭在弦上,食藥署卻遲遲未公告禁止不符合PIC/S標準的藥廠庫存品繼續銷售,也未撤銷相關藥廠的藥品許可證;健保署甚至做出決議,將對不符合PIC/S藥廠所生產的藥品,繼續給予健保給付,直到藥廠把庫存品銷售完為止。

藥廠非法代工

以工業用原料省成本

食藥署當時解釋,法令只規定不符合PIC/S 標準藥廠不得「製造」,沒有不得「銷售」,故可允許業者將庫存品賣完。長期追蹤此案的立委林淑芬痛批,食藥署此舉根本是圖利廠商、罔顧用藥安全。不願具名的食藥署官員私下透露,製藥業者不斷陳情、施壓,要求食藥署再延緩政策實施時程,「讓政策做起來壓力很大。」為何全球最嚴謹的製藥規範,到台灣卻變得荒腔走板?風險管理專家、台大公衛系教授吳焜裕分析,台灣許多食品、藥品廠規模都小,且是家族企業,要建立完整的內部原料管理機制,相當困難。

因推動PIC/S認證,須耗費上億元投資改善藥廠設備,業界原本預測,在正常市場機制下,藥廠將出現購併潮,會有一半以上的藥廠退出市場。但在這次事件中正長生、木村的案例來看,部分未通過認證藥廠決定改走「委外代工」路線,或以工業用原料來節省成本,PIC/S所預期的提升用藥安全,顯然大打折扣。

這次出包的鄭杏泰胃散,也是經典的家族製藥企業。鄭杏泰生物科技公司原是老中醫「鄭杏泰」在地方上經營的藥鋪,後轉售電台賣藥主持人謝東波,現任董監事為謝陳金鳳、謝閔如、謝青蓉,資本額僅兩千萬元。老牌家族企業原該是最受人信賴的商號,如今要面對「全球最嚴謹製藥標準」衝擊,委外代工把關不嚴,更賠上半世紀商譽。

隨著全球藥品安全規範日益嚴格,台灣許多業者態度消極,食藥署也無力稽查、輔導藥廠轉型,不但讓國人用藥安全出問題,也讓之前追求國際認證的努力破了功,衛福部與相關單位都該再加把勁。

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PIC/S) 成立宗旨: 促進法規制度與稽查標準一致化,並提供國際合作平台組成: 由各國藥品GMP官方稽查機構組成,目前會員國48個,包括歐盟、瑞士、澳洲、加拿大、新加坡、美國、日本及韓國等台灣加入時間:2013年1月1日註:PIC/S全名為Pharmaceutical Inspection Convention and Pharmaceutical Inspection Co-operation Scheme 摻工業用原料 台灣製藥信譽掃地—— 各大藥廠違規添加項目製造廠 藥品名稱違法添加

賦形劑種類

人生製藥 鄭杏泰胃達樂散 工業級碳酸鈣凌宇化咳散 工業級碳酸鈣

人生胃散 工業級碳酸鎂

強生化學製藥廠 爽保樂安胃腸藥 工業級碳酸鎂衛達化學製藥 衛達樂胃如膠囊 工業級碳酸鎂正長生化學製藥 正長生健胃散 工業級碳酸鎂木村製藥 胃散 工業級碳酸鎂

資料來源:衛福部食藥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699

超智慧車來了台北現場〉汽車會自己看路跟車,轉方向盤、踩煞車

2016-02-01  TWM

1月7日,下著毛毛細雨,本刊記者在陽金公路上測試新車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按下按鈕,汽車啟動雷達和攝影機,自動辨識車道方向; 放開手,車竟然「看見」車道轉彎,自動修正方向盤。這不是概念車,是台北街頭看得到的車款。 汽車已經逐步接手駕駛的工作,汽車自動駕駛,不是未來式,是現在進行式。

現場直擊》不到百萬元的房車 自動替你停車想像一下,當汽車變成機器人,開車會是什麼樣的感覺?

這樣一輛車,能自動發現駕駛昏昏欲睡,在汽車即將撞上腳踏車騎士前一秒,自動煞車,保護你與對方;它還能辨識路邊交通標誌,再自動顯示在儀表板上;汽車也能夠「看見」路上的車道線,即使你雙手離開方向盤,它仍然會自動修正方向,在車道中線前進。

甚至你到了目的地,懶得停車,只要按幾個鍵下令「停車」,「汽車機器人」就會「遵命」,自動控制方向盤和油門,在幾秒內快速停好車。

在國外,遙控停車已出現,乘客下車後,空無一人的車會自己停進車位裡;等到主人召喚,再自動駛出車位,老派影集《霹靂遊俠》場景成真。

今年,「自動駕駛」是全世界高科技業最熱門的關鍵字,從美國史丹佛大學、汽車龍頭豐田汽車、手機龍頭蘋果公司,到韓國三星集團,全都投入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現在,這份名單長得讓人吃驚……。

別以為這一切還離你很遠,本刊記者採訪發現,能接手部分駕駛工作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已經大量出現在台北街頭,這種技術已為未來自動駕駛鋪好基礎。

台北街頭直擊

自駕車來了 真能自動停好車在台灣,有一群神祕台灣公司,已經把他們開發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賣進國際車廠。這種技術,拿掉令人疲勞的駕駛工作,企圖打造一個不會有車禍的世界,這是現在全球高科技業追逐的科技革命。

一月五日台北市濱江街,在試車人員陪同下,本刊記者試駕一輛售價不到台幣一百萬元的美系轎車。

停車時,只要啟動「自動停車」功能,車身兩側的感應器立即打開,測量路邊停車位長度。

找到適合車位後,汽車儀表板會要求駕駛人輕踩煞車,接著便要求駕駛人「雙手離開方向盤」。這一刻開始,汽車自動接手,方向盤自動旋轉、控制油門、煞車,幾秒內完成停車,如果車後突然出現行人,會自動煞停。

一月七日,我們測試另一輛德國轎車。驅車開上高速公路,啟動「自動跟車」功能,汽車內藏的攝影機跟雷達,自動辨識高速公路上的車道線,以及前車的距離。此時,這輛車就像一台載人的機器人。我們坐在車上,當前車加速時,即使沒人控制,汽車也會自己踩油門;遇到轉彎時,就算沒人控制方向盤,汽車也會辨認車道線、自行調整方向。

這是汽車工業發展百餘年來,汽車開始有能力接手人類駕駛的工作。這種技術稱為先進駕駛輔助技術,它讓汽車配備雷達、攝影機,有能力「看見」外界環境,電腦控制器還能自動做出判斷,控制汽車。

按照美國交通部的定義,能同時控制油門、方向盤等多種系統的汽車,已是自動化程度第二級的汽車,能自動跟車的智慧車,就是這一級;再往上一級,就是大部分時間無須人類控制的自動駕駛車,Google的自動車就屬於這一類,能自動變換車道、規畫路線。「先進駕駛輔助系統一定會越來越普及,」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總經理黃隆洲表示,汽車會加速進入半自動時代,過去一年,已有不少國際汽車零件廠到彰化拜訪,希望引進台灣的汽車電子技術。前特斯拉(TESLA)亞洲總經理魯希連則觀察,三年後,自動駕駛技術就會開發完成。

自動駕駛技術來了!這帶來什麼改變?

深入美國城鎮

城市就是實驗室 一○%車輛用車聯網場景拉到美國密西根大學所在的安娜堡市(Ann Arbor),這是座擁有近十二萬人、九萬輛車的小城。

密西根大學智能交通中心主任彭暉,接受《今周刊》採訪時表示,「現在整座城市,已有一千八百輛車連上車聯網。」他說,密西根大學接受美國政府委託,把整座城市變成實驗室,進行全美最大規模的車聯網計畫,「預計讓安娜堡市一○%車輛連上車聯網。」彭暉表示,「自動駕駛和車聯網,是相輔相成的技術。」二○一六年年中,密西根大學計畫在安娜堡市放置兩輛自動駕駛車。他解釋,自動駕駛車結合車聯網之後,未來可能的應用之一,就是把汽車變成可分享的公共交通工具,「如果你家離捷運站很遠,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你到捷運站後,用手機召來自動駕駛車載你回家。」他並分析,當自動駕駛汽車變成召之即來的公共交通工具,「對整個城市的交通系統,都將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很多人將不需要買車,也不需那麼多停車位,都市規畫都會改變。

車聯網結合先進駕駛輔助技術,能大幅降低車禍機率。工研院資通所車載資通訊與控制系統組組長蔣村杰分析,未來在高速公路上可能發生追撞事故時,前方車輛會主動發訊號給後方數百公尺遠的車輛,自動警示汽車駕駛提早煞車,「美國估計過,車禍約造成美國GDP三%損失。」更有趣的是,以後卡車車隊可透過車間通訊串成一列,前車跟後車自動保持距離,連轉彎都能自動完成,「狀況允許下,只有第一輛車的駕駛需要專注開車。」蔣村杰觀察。

產業變革醞釀中

計程車司機、送貨員 可能會失業自動駕駛技術還會改變高齡化社會面貌。UCAR汽車網總經理陳鵬旭觀察,日系汽車就把自動駕駛當成行動不便的老人或殘障人士,自己出門的解決方案。

有美國媒體觀察,谷歌(Google)在開發自動駕駛車後,連續購併多家機器人公司,就是為了改變電子商務產業。到時候,你的網購產品,會是由搭自動駕駛車的機器人送上門。

奧迪汽車(Audi)開發出無人駕駛的賽車,據美國媒體一五年報導,無人駕駛的Audi RS7在賽道上的表現,「比日本前F1賽車手井上隆智穗(Taki Inoue)還好」。

在日本,Robot Taxi公司今年三月將正式測試無人計程車服務,只要用手機叫車,計程車就會自動開到你面前。你只須輸入授權碼,車門就會自動打開,到目的地之後,再用手機付車資。

這些新技術也會影響保險業。研究報告就曾指出,貨車車隊安裝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後,六個月內發生的追撞次數,從二百多件降為零。根據英國《衛報》報導,保險業者也擔心,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可能會減少事故,影響車險市場。

一四年,全球車用電子產值首次超越PC。這一年,車電產值一九七五億美元,每年成長一○%;PC產值則為一九六○億美元,並持續萎縮。

工研院產經中心(IEK)經理石育賢分析,一四年台灣車用電子產值為一四八六億元,估計一五年將達一六五○億元,和台灣整輛汽車出口的產值相當。今年一月,美國交通部長Anthony Foxx宣布,美國將在十年內,投注四十億美元研究自動車駕駛技術;他認為,這項技術一年能挽救二萬五千人免於車禍死亡,傾美國國家力量扶助這項技術發展。

台灣技術受肯定

倒車系統、行車雷達 國際大廠談合作全世界都在瘋自動駕駛,本刊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台灣第一批能打進自動駕駛相關產業的公司,許多竟是藏在農田間、工業區裡的小公司,他們沒有全球知名的汽車品牌作後盾,竟能跑在前面,讓美國通用等汽車原廠,都採用台灣研發的駕駛輔助技術。

奇美車電在一五年九月之前,公司還設在台南高鐵站旁的農舍裡,這家公司的產品,是做能讓汽車自動辨識車道線的主動防撞系統。全世界目前能把主動式防撞系統賣進汽車原廠的公司,屈指可數,但奇美車電的產品已拿到台灣和中國五家車廠的訂單。「他們是與主動式防撞系統龍頭Mobileye技術最接近的台灣公司。」拓墣產業研究所分析師張仙平觀察。

另一家值得注意的公司是輝創電子。原本是一家做汽車防盜器的公司,三年前開始在台灣設立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基地,甚至有自己的試車場。這間高雄工業區的祕密實驗室裡,正在研究能自動辨識行人、汽車的自動煞車系統,包括車用毫米波雷達(能發射微波偵測障礙物的技術,偵測距離可達三百公尺),甚至是控制整輛汽車硬體的綜合控制模組先進技術。一五年,輝創產品已打入多家中國主流車廠。

在台灣自動駕駛技術領域,最亮眼的是同致。一四年,這家桃園鄉下公司打敗全球最大汽車零組件博世(BOSCH)等大廠,拿下全球通用汽車的自動倒車系統和盲點偵測系統(BSD,Blind Spot Detection可藉由車上的感應器,偵測周遭物體)訂單。

過去,多數廠商打進原廠,也只能製造技術層次較低的零組件;而這是第一次,通用把控制轉向系統,甚至油門和煞車控制權限,交給台灣廠商。一四年八月,第一輛配備同致自動倒車系統的汽車,從通用汽車上海廠正式出廠;自此,通用全球汽車都開始配備同致的先進駕駛輔助技術。

檢驗一個小零件 至少要六個月要通過車廠認證有多難?全球最大車用二極體大廠朋程副董事長謝台寧舉例,為了檢驗一個幾公分大、整流用的二極體,車廠會把朋程的產品放進六部發電機,分六輛車跑六個月,從沙漠跑到雪地,各種極端狀況都經過嚴格測試。

「只要一輛有問題,你就幾乎沒機會。」即使打進供應鏈,車廠要求的不良率,是一百萬個產品中,不能超過一個有問題。但是如果打進供應鏈,只要供貨沒問題,「原廠寄給你的信,大半年不會超過五封」,這是一個極端重視可靠度的市場,台灣廠商在這裡仍有機會。一五年年底,朋程也投資了一家車用鏡頭公司,進軍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市場。

現在,你想不到的公司,都開始投資汽車產業。

意想不到的廠商都插旗

做防毒軟體、做鏡頭廠商 都來搶商機智慧汽車時代,聯網汽車的資訊安全成為新商機。做防毒軟體起家的趨勢科技就是其中之一,趨勢科技公關經理江婷表示,它們已成立團隊,研究聯網汽車的網路安全。一五年,聯網汽車的資訊安全,在美國引起高度關注,因為《Wired》雜誌報導指出,兩名駭客竟能不碰到車,侵入幾公里外一輛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吉普車Jeep Cherokee,使汽車開進路旁的水溝裡,克萊斯勒公司為此召回一百四十萬輛車。

一五年初,趨勢科技的美國汽車資安研究團隊,在網路上發布多款報告,證明福斯集團旗下的SmartGate車款,駭客只要開車尾隨,就能在不碰到車的情況下,輕易入侵汽車的系統。

過去製造相機起家的華晶科,也加碼投資車電。華晶科今年也接到歐洲知名汽車品牌邀約,希望能用雙鏡頭技術,打造與自動駕駛技術大廠Mobileye匹敵的主動防撞系統。

華晶科董事長夏汝文分析,做雙鏡頭產品,需要光學調校能力;做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則需要軟體和IC設計能力,又要有服務車廠的經驗,華晶科均具備這些能力。

夏汝文預期,華晶科在一六年上半年,就會推出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的原型。「一五年,車用電子占華晶科營收約五%,三到五年內,車用電子將占華晶科營收三分之一。」夏汝文說。

鴻海旗下的創星物聯,推出汽車雲端服務平台KARDI,把每輛車的狀況都上傳雲端,了解各車的車況及駕駛人的習慣。車壞了,自動幫你找最近的保修廠;想吃飯,自動幫你找餐廳、停車位,「作用像是汽車的穿戴式裝置。」創星物聯總經理林俊彥說。

另一方面,電電公會理事游文光說,台灣汽車零組件產業一年數千億產值,卻沒有幾家電子公司能打進汽車原廠,「缺的就是一家汽車電子的系統整合公司。」他透露,電電公會計畫成立這樣一家公司,預計募資一億美元,進軍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市場。

汽車將帶領科技業轉型

各國法規助陣下 台廠競爭力超強科技業冷颼颼,為何車用電子如此熱門?各路人馬看到的是什麼?第一,各國法規對安全的要求提高,像美國把胎壓偵測系統列為標準配備,就讓為升股價一度飆破四百元。今年一月,美國政府宣布,將提出全美通用的自動駕駛車法規,一個更大的新市場浮現;第二,科技業的競爭,正在顛覆傳統汽車業的規則,有機會讓台灣擅長的電子產業找到新出路。

面對中國競爭,車用電子是台灣仍有利基的產業之一,因為汽車產業對品質有高標準要求。元大分析師王登城透露,像啟碁把生產車用電子的新廠設在竹科,而非中國,「就是客戶要求保護業務機密。」車用電子是條難走的路,要五年、八年才能看到成效,但台灣廠商一旦能攻下先進輔助駕駛的新市場,也將抓住自動車的大機會。

車聯網技術成熟

德國捧200萬輛訂單找上工研院

2017年初,美國將立法規定新車必須安裝車間通訊裝置,一個規模1.2兆元台幣的新市場即將出現……。

工研院在全球車聯綱領域居於領先地位,找上門的國際合作案絡繹不絕。2015年7月,義大利、瑞典、瑞士3國共同邀請台灣工研院,規畫歐洲下一代基礎建設。他們提出的挑戰之一,是希望工研院用車聯網技術,改善義大利的利佛諾港(Livomo)的運輸效率。

義大利政府希望解決混亂的港區交通,先確定輪到誰載貨,再用車聯網通知貨櫃車進港。未來車聯網還能結合自動駕駛輔助技術,在發生事故前,警告貨車駕駛煞停。

同樣2015年,全球最大汽車零件廠博世(BOSCH),主動找上工研院合作,「承諾的訂單量從200萬輛起跳。」一名汽車零組件產業主管觀察,「剛開始,工研院還不相信,差點推掉訂單。」日本電裝(DENSO)更已向工研院下單,啟碁的車聯網產品,也找上工研院合作。

歐洲和日本代表多次拜訪工研院,因為工研院卡位車聯網技術的策略,成效漸漸浮現。「車聯網的訊號即使只是極短的延誤,都可能造成車禍,這一點,目前的4G還做不到,但我們的車聯網通訊技術可以」蔣村杰說。

蔣村杰表示,發展車聯網時,策略是從標準下手,由國際往國內打。

「工研院同仁是歐洲車聯網標準組織的副主席,我們對歐洲車聯網標準制定有重大貢獻。」蔣村杰說,在美國,工研院早已參與美國車聯網布建計畫,美國交通部已規畫好未來車聯網產品的功能和規格,「工研院已經是美國交通部認定的合格供應商。」

現在,工研院正在布局車聯網的最後一塊拼圖,他們在新竹四個危險路口,裝置最新的車聯網裝置,如果偵測到其他汽車超速,可用車間通訊自動警告裝有車聯網的駕駛,還能用電子看板警告所有車輛,減少車禍產生。

「2017年,我們手上的車聯網標準、技術、產品、應用都準備好了」蔣村杰預期,台灣科技業將有機會,成為車聯網技術的領頭羊。(林宏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70

巴拿馬運河 意外幫了台灣能源布局 拓寬效應》採購美國頁岩氣省時又省錢

2016-07-11  TWM

總統出訪巴拿馬,見證美頁岩氣出口東亞的重要里程碑,全球能源市場將大洗牌, 能源全靠進口的台灣,也可在此趨勢下,趁機鞏固自身的供貨來源。

儘管這次總統蔡英文出訪,站在巴拿馬運河邊觀禮時,只見到中國貨櫃輪「中遠巴拿馬號」等船緩緩通過,但攸關台灣產業與民生的能源安全,已經隨這次浩大工程而改寫;背後凸顯的意義是,美國將頁岩氣大量商業化、出口的戰略,正式進入下一階段。

二○一八年,世界第三大液化天然氣(LNG)業者、法商GDF SUEZ即將開始對台銷售;與台灣中油簽約的內容是,每年供應八十萬噸給中油,為期二十年。

接單俏》美大搶東亞商機

這是GDF SUEZ初次將液化天然氣賣到亞洲,也是台灣破天荒首次向美進口能源;由於台美尚未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出口液化天然氣必須向美國能源部專案申請,取得官方核准之後,雙方才在一四年初簽約。

中油副總經理張瑞宗證實,GDF SUEZ賣給台灣的液化天然氣,以頁岩氣為主,因此屆時勢必自墨西哥灣出發,經巴拿馬運河抵台。

這次工程,讓巴拿馬運河拓寬了六六%、向下挖深四三%,規格多在六萬噸以上的液化天然氣船,才能夠通過這條捷徑。

若運河維持原狀,液化天然氣船就得繞道蘇伊士運河或南非好望角,距離將增加近一萬公里。由於液化天然氣必須降溫至攝氏零下一六二度才可運送,液化、運輸成本甚至高於生產成本,多繞一大段路,美國天然氣很可能喪失價格競爭力。

台灣不遠千里也要買美國天然氣,主因是以往的供應國退場。每年銷售二百二十五萬噸液化天然氣,占國內總進口量一七%的印尼明年約滿,不再對台銷售;另一個占台灣總進口量一六%的馬來西亞,合約也只到二○年,屆時將另簽新約,國內天然氣供應逐漸浮現缺口。

為了分散來源,台灣必須尋找新供應國,積極為自家能源尋找市場的美國,於是成了首選。

而且從○五年到一五年,台灣進口液化天然氣數量整整增加一倍,顯示需求相當可觀,從供應數量來看,來自美國的八十萬噸液化天然氣,僅占去年台灣總進口量約五.六%,未來頗有可能增加對美採購。

由台灣的例子可知,巴拿馬運河拓寬,對美國能源戰略至關重要,美國不僅將頁岩氣作為實惠的工業、消費能源,更是下一個出口重點,目標正鎖定亞洲。

因為世界消費液化天然氣最多的日本,加上中國、韓國和台灣,占世界液化天然氣需求合計達六六%,巴拿馬運河工程,為美國頁岩氣搶攻全球採購量最龐大的這塊市場,鋪平了道路。

六月底,美國能源資訊署(EIA)公布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巴拿馬運河拓寬以前,全球共有約五百艘液化天然氣船,其中只有體型最小的三十艘,能行駛巴拿馬運河;今年下半年起,這個數字將一口氣變成四百五十五艘,幾乎所有液化天然氣船都能通過,這將為美國的能源出口貿易帶來重要成長。

簽長約》台看準價格優勢

顯而易見,巴拿馬運河竣工後,美國液化天然氣運到東亞主要市場的時間更短、競爭力也更高了。

以日本為例,過去無論是經過中東的蘇伊士運河,繞經南非或南美洲,天然氣船大約都要一個月以上才能抵達,但EIA估計,未來走巴拿馬運河,只要二十天就可送到,相當於快三分之一;至於運抵台灣高雄,也可望從三十天減少至二十三天。

不僅省時,美國液化天然氣還有價格優勢。張瑞宗指出,國內採購液化天然氣以長期合約供應為主,計價公式與油價有一定連動關係,近年來油價下跌,液化天然氣逐漸轉向買方市場,若比較合約之間落差,這次採購來自美國的頁岩氣,確實比向其他國家採購,來得便宜一些。

專精石化產業、棣邁產業顧問總經理何耀仁也估計,全拜頁岩氣開採成本低廉所賜,「美國特定地區的頁岩氣,每單位生產成本,甚至只有美元幾毛錢。」何耀仁說。

巴拿馬運河上平靜無波,每一艘船都是緩緩而行,但這次工程在無聲中徹底重組規模驚人的國際能源版圖,美國由能源消費國搖身一變,成為大出口國,是台灣人關心國家外交處境之餘,不能不認識的最新情勢。

巴拿馬運河拓寬,美國頁岩氣將進入大量商業化階段,尤其有利搶攻東亞市場。

巴拿馬運河拓寬,美國好「運氣」——2015年台灣進口長約天然氣源比率2018年美國頁岩氣出貨若行經巴拿馬運河抵台,少走1萬公里,省時23%

印尼

17%

卡達

47%

馬來西亞

16%

澳洲

2%

其他短約氣源

18%

撰文 / 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