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金融之花到肥師奶 胡孟青

2008-11-06  NextMagazine


一場金融海嘯,打得全球經濟人仰馬翻,無數股民損手爛腳,但股評人胡孟青未有好言安慰,繼續對股民嘲諷作風,偏偏又有一班想聽真心說話的觀眾捧場。

由證券行分析員轉職做獨立股評人,鏡頭前的胡孟青除了身形暴脹外,基本上和以往一樣,仍然是那個會把散戶罵得狗血淋頭,把行家嘲諷得無地自容的小辣椒。但實際上,她少了一半薪水,多了一個兒子,每晚收工便趕回家湊仔。一代金融之花,今天洗盡鉛華,甘願當一個做足廿四小時的肥師奶。6:30am

我不美但我做功課

每逢開市日,胡孟青便 一早起床:「六點幾就要起身,睇番前晚美股嘅消息同新聞,然後落街買報紙。」她認為開咪講股,不能憑空亂吹,必須有真材實料,所以每天必定睇多份報紙,再 上網做足資料搜集才開始工作,「一日唔做功課就拍檔知,一星期唔做功課就行家知,一個月唔做功課就全世界都知!而家有啲人覺得做節目,個樣靚重要啲嘛, 哼,如果真係咁,我呢啲無得做啦!」

今天,她自嘲不美,但原來出道之初,她曾被喻為第一代金融之花。不過,近兩年生了小孩後,沒有修身,身 形暴脹,她笑言:「我第一次上電視做節目前,曾經專登搵健身教練幫我減肥,減咗十幾磅,但生咗仔之後,連健身都無去。」不過電視台並未有因她肥了,便不找 她做節目,有線甚至幫她在Facebook搞了個青姐Fan Club,會員有近九百人。

她認為有麝自然香,不用自己四圍哀求爭取,因此對 一些為求上鏡,信口開河的股評人,非常不以為然:「有啲人周圍搵傳媒高層,話自己期貨、股票、窩輪、外匯咩都識,只要有得講就得,我覺得唔使咁囉!」她認 為懂什麼便講什麼,不要沒有立場:「人哋打嚟問三元八角買咗隻股票,你叫人三元六角止蝕,四蚊止賺,等於冇講。」

除了工作認真,講真話是她另一賣點,「以前有觀眾打電話嚟問我買高寶綠色好唔好,我心諗呢隻股票嘅大股東,接連批股,但批股價一次比一次低,好奇怪,你見思捷批股係咪咁吖?咪叫個觀眾唔好買囉。結果第二日,我俾五份報紙圍插,原來人哋搭緊棚谷股價,點知俾我拆咗。」

胡孟青小資料(42歲)

92年:英國列斯特大學經濟學士

99年:香港城市大學財務碩士

93-00年:任職中銀集團,位至保險及投資部主管

00-04年:高信集團副總經理、高信證券交易董事

04-05年:滙豐金融服務副總裁

05年至今:獨立股評人

10:00am

獨立自由人

十時正,她會在新城財經台主持開市直擊,由於現時沒有公司包袱,胡孟青變得更中肯,說話更為大膽。不少電台及電視台因其獨立身份而找她講股,所以儘管是自由身,每天仍要工作八、九小時。

她 預科畢業後,十九歲便在廣東省銀行做文員,兩年後才到英國念經濟,返港後在中銀保險及高信證券工作,其間經常要返內地看上市公司廠房。○四年,當時三十八 歲的她懷孕了,卻不幸流產,「六個星期都仲有心跳,但八個星期就無咗,我會諗係咪佗住個肚都周圍走去做嘢,搞到個胎無咗。」一直笑口常開、聲大大的她,突 然眼神暗了,聲線也沉了。

她後來轉職滙豐,儘管不用再奔波勞碌,但要孭數及服侍客人,覺得壓力不輕,「當時我哋有啲組員好積極,想搵多啲錢,又話要搞韓股又話要搞夜晚期貨,錢係重要,但我覺得生活好唔平衡。」加上她當時再度懷孕,為免重蹈覆轍,索性辭職養胎。

離開滙豐後,胡孟青轉為獨立股評人,每天的工作時間和打份正職差不多,但她卻認為輕鬆了不少,「唔使孭quota,有咩辛苦呀!每日仲可以準時收工返屋企湊仔。」不過,代價是比以往少了一半薪水,「金錢誠可貴,但自由價更高呀!」

12:00nn

一餐飯見盡行家醜態

在電台收工後,便是午餐及寫稿時間,她一星期要為報紙及雜誌寫五、六篇稿。為了可隨時隨地寫稿,胡孟青總會帶着手提電腦;沒有約人的話,她會外賣午餐回家邊寫稿邊吃飯。但作為股評人,少不免要參加財經飯局或晚宴,不少更令她印象難忘:「建滔化工周年晚宴,人哋主席喺台上面講緊嘢,某四個股評人居然喺台下鋤D,但兩邊分別係公司高層同合作夥伴喎!」

她越講越勞氣:「成枱人居然會dead airo架,有啲就兩三個細聲講大聲笑,有啲就淨係識食,平時喺鏡頭面前就也文也武,但個個見到上市公司高層都啞o架!成日都得我同另外一、兩個會問問題o架咋!」

除了飯局外,她有時亦要回內地看上市公司廠房,與行家朝夕相對,「飯後節目通常都會去夜場,幾乎個個都攬女。」由於部分廠房在較為雜亂的地區,胡孟青不敢離開大隊自行返酒店,所以一介女流亦要落場搵小姐,「大陸好衰o架,你唔叫,佢就一排一排咁走出嚟,直到你叫為止。」女人叫小姐幹嗎?「傾偈囉!訪問小姐生平囉!」

她天性火爆,即使是行家,只要看不過眼亦照樣批評,但卻不是人人欣賞她的快人快語。

四個月前,股評人鄧聲興被本刊揭發搞婚外情,記者問她知道嗎,她着記者到國金走一圈便知情,結果被行內某長輩責怪多事,此後她學精了,即使再批評行家,也不會指名道姓。

4:00pm

鬧你是為你好

儘管被行家批評,但觀眾對胡孟青有話直說的態度卻非常受落,所以打電話上她節目問意見的人有多無少。

下午四時,胡孟青到有線位於港交所的直播室主持節目,並設有電話發問環節,但不少查詢卻令她大動肝火,「個市係咁插水,都唔識死,仲有好多散戶打嚟話想搏反彈,有啲直頭打電話嚟問應該買邊隻?幾多錢買?咩位放?咩位止蝕?」胡孟青於是答佢:「咁使唔使我話埋俾你聽幾點食飯?點o趙?點吞呀?」事實上,胡孟青今年甚少入貨,九成資產都是現金。

她說話又倔又硬,從來不怕得失觀眾,「一樣米養百樣人,我唔理得咁多人點諗,講心嗰句啫!」

由於節目受歡迎,所以有些上市公司會派人不斷致電來問股價,目的是增加曝光率,她不怕自己評語不當,最怕「有啲阿伯阿婆,以為電視有講嗰隻號碼就係好。」

為杜絕幫人造勢,「所有打嚟嘅電話都不會直接聽,一定係打返轉頭。」

不過,就算是小辣椒,也有些公司是避之則吉,「某啲集團避得就避啦,有啲股票,明知自己一提就把幾火,咪唔講囉,我無幾對手幾對腳。」若有人問到的話:「我唔批評佢,亦都唔評論佢。我成日都話,我仔細老公唔嫩呀!」

7:00pm

收工湊仔家庭最大

提起家人,硬朗的女強人也多了點笑意,七時正,胡孟青準時收工回家湊仔。她的丈夫是IT人,夫婦都要工作,但家中不請工人,兩歲大的兒子由婆婆照顧,至於家務,「老公做囉!」

每晚回到家中,老公負責煮飯餵飽一家,「我要湊仔吖唔煮得o架,佢成隻黐頭芒咁,去到邊都黐住o架!」打掃同樣由老公包辦,「超級市場有個角落係專賣清潔用品嘅,我老公特別鍾意行,對咩清潔劑有咩功效,好有研究。」胡孟青與丈夫一起十四年了,她經常在外跑來跑去,老公則在家中打遊戲機、睇碟、聽歌,她笑言:「佢有佢嘅生活,我有我嘅忙碌。」

最近換了新屋,亦是她的主意。原來她自細是家裡大家姐,下有三個弟妹,「爸爸媽媽又出去做嘢,所以我係屋企嘅總指揮,連睇咩電視劇都係我決定。」

但面對兩歲大的兒子,她也要放低指揮棒,萬事以子為先,如新屋便是為了讓兒子多點地方玩耍而買的,滑溜的牆,「俾個仔用架車車爛咗啦。」無奈的語氣滿布寵溺之情。以前的胡孟青事業大過天,現在,問她人生中什麼最重要,「梗係屋企重要啲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6

5朵金融之花

2001-8-16  NM




近日股票市場奇淡,經紀行與基金公司各 出奇謀谷生意,有的透過投資創富講座,以靚女做生招牌;有的用可人兒做客戶經理,金融知識一竅不通也無妨,難怪金融界愈來愈多女優。最多星探搵李頌慈酷似 影星周嘉玲的李頌慈,洋名Cheril,在街上走,偶爾有星探邀她拍廣告;股評人鄧聲興形容「從未見過咁靚嘅股市專家」。問Cheril幾歲,她笑而不 語,但其理由有別於一般人,反而是驚給客戶與下屬知道原來她這麼後生。「我返工喜歡著套裝,專揀深色,睇起上嚟老成啲、穩重啲。」卅歲未出頭的李頌慈說。 九七年初李頌慈加入法國興業衍生工具部門,短短四年間已成為外資大行的高級副總裁,年薪過百萬。難怪採訪當日,她身穿Armani套裝,配價值過萬元的 Franck Muller名錶,以及一卡重鑽戒;週末便服上班,都拿着一個三千多元的L.V. 手袋,台型十足。Cheril堅決否認單憑貌美助她極速上位,業界卻指出天時夾人和造就靚女冒起,皆因先前活躍於認股權證市場的個別外資大行,一度被禁發 行俗稱「窩輪」的股證,法興遂乘虛而入,銳意爭這個市場,在週末定期辦研討會,原先由另一副總裁李子建,主力負責推廣,其後見股民講座清一色男班,於是轉 以李頌慈做生招牌。不過,做騷只是李頌慈工作其中一瓣,平日上班動輒朝八晚十的她,開會頻頻,不是給銀行職員辦訓練班,向他們講解高息票據,以便推廣給散 戶,就是要為新產品度橋。買賣窩輪以短炒為主,但李頌慈的私人投資毫不進取,這並非她作風保守,而是外資行買賣股票涉及眾多申報手續,好麻煩,故此其私己 錢只放在銀行收息。

胡孟青測試滿分由股評人鄧聲興出了五條問題,考靚女專家,結果只有胡孟青全中,比起行家鄺民彬答中三題還厲害。五條問 題:1.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現為幾釐?2.繼8月21日聯儲局議息後;下次會期何時?3.哪隻恒指成分股排第三大市值?4.滙豐現市值多少?5.恒生倫敦參 考指數有多少隻成份股?

答案:1.3.75%2.10月2日3.和黃4.$8,000多億5.28隻

陳蓓敏(Kitty)職業:力寶證券聯席董事年 齡:少於35歲身高:5呎7吋學歷:90年加拿大約克大學應用數學學士畢業履歷:93年起在嘉洛證券任職七年,去年8月轉投力寶證券嗜好:旅行、網球,現 正學潛水擇偶條件:「對我好,唔需要一定高過我。」自我評價工作長處:「清晰知道自己立場,分析事情正反兩面睇,不會走極端。」測試成績:2分

張 佩儀自爆年薪過百萬「問我結咗婚未?唔講得,等我得閒報讀咗形象顧問課程,包裝好啲model answer才答。」有訪問即做的美國萬利理財總裁張佩儀(Denise),卻堅守私事免談。舉凡三圍數字、畢業年份、名錶鑽戒是誰送都守口如瓶的張佩 儀,可是突然問記者:「點解唔問我人工?我年薪過百萬。」獲舊公司羅德利贊助,唸過口才訓練班的Denise,說話夠出位,自謂市面上獨立的靚女理財顧問只得她一人,「龐愛蘭的年紀與輩分同我唔同。」訪問期間聲稱自己好有實力不下十次,她說以前在玩具公司做,「搵到錢要諗理財,但深感當時(九六年)香港無呢方面嘅專家(連資深的龐寶林也不算)。」於是張佩儀就放棄高薪厚職,轉行做理財顧問。「短短時間我做得咁成功,證明唔係一定要男性才做得到。」她續說。而行內人指其所屬公司在港知名度有待建立,做開荒牛的張佩儀,恐要繼續搏殺兼出位,才能為公司打響招牌。

張 佩儀(Denise)職業:美國萬利理財總裁年齡:30歲出頭身高:5呎6吋半學歷:浸會大學經濟系學士、英國愛丁堡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拒說畢業年份履 歷:去年底加入萬利理財嗜好:旅行擇偶條件:「一定要高過自己。」自我評價工作長處:「有實力,對金融股票樣樣識,真正幫到客搵錢。」測試成績:1分

胡孟青(Agnes)職業:高信證券董事兼副總經理年齡:35歲身高:5呎3吋學歷:92年英國列斯特大學經濟學士畢業;98年取得城市大學財務碩士履歷:曾在中銀旗下保險公司任 職六年;去年2月加入高信嗜好:駕車、打網球、健身擇偶條件:「夾,有偈傾,在他身上學到嘢,彌補自己的不足,如任性、生活無規律:可惜現時做IT嘅男友 缺乏上述條件。」自我評價工作長處:「同人易熟,客打電話來易傾偈,唔會顧住叫客買賣股票,反而市況不就時,勸他們離場。」測試成績:5分(滿分)

李 昂索女無心機扮靚「我貪佢有姿色,所以請佢番嚟兜生意,搵客買賣股票。」富昌證券總經理藺常念指着李昂笑言。花名「八○二」的李昂,是「富昌之花」,同事 皆稱她八○二,因其名與里昂證券(經紀冧把八○二○)同音。擁有模特兒身材的李昂,近期卻無心扮靚,背心、牛仔裙上班就算,事關港股成交不斷萎縮,她直 言:「這兩個月根本無可能做到大生意。」故此無法像過往「心情好、扮靚啲」。四年前來港的李昂,鄉音未改,在朋友的介紹下染身金魚缸,九七年炒紅籌國企連 賺佣,試過月入過十萬;可惜金融風暴後,來不及止蝕,蝕去三十多萬積蓄。刻下要重頭捱起,公司望以其姿色招攬機構大客,索女可派用場,如陪客打哥爾夫球。底薪僅五千的李昂,單靠賺佣難以維生,幸好公司給她頗大自由度,工餘後可賺外快;對於「秘撈」,索女秘而不宣。

較早前「新城電台」舉辦《少年股神爭霸戰》,中大、科大、理大等一眾大學生捧場,座無虛席。輪到專家答問大會,法興證券高級副總裁李子建、凱基證券董事鄺民彬和東泰證券董事鄧 聲興等爭着答,在旁的法興另一高級副總裁李頌慈就無機會搶咪。不過,會後問大學生對台上哪位嘉賓最深刻,男的不約而同投李頌慈一票,原因不外乎「師奶殺手 唔啱我」、「她的賣相最殺食、尤其是件low cut……又有台型。」連資深傳媒人香樹輝也說:「李頌慈年輕貌美,嘩!佢出席講座,最受歡迎……觀眾覺得許雪明(時富董事)與張賽娥(南華董事)無新鮮感。」難怪金融界近年愈來愈多用靚女省招牌,以下是由行內推介兼本刊評核的五朵金融之花。

胡孟青為工作一日睡四小時「舊年中公司上市,我喺城市大學讀碩士班同學,攞到(我公司)份招股書,第一時間揭去管理層嗰頁,然後睇我幾多歲……」高信證券董事兼副總經理胡孟青不諱言。「我委託過律師向聯交所查詢,可唔可以不報導年齡,結果係唔得。」現年三十五歲的Agnes失望地說。年半前才加入高信證券的胡孟青,主力幫公司上市,在衝刺掛牌前夕,曾試過兩晚沒睡,獃在辦公室趕文件。及至去年九月公司成功掛牌後,Agnes又要面對新挑戰,就是明年四月經紀最低佣金限制解除後,老闆恐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為了增加知名度,刻意讓Agnes包裝成明星,以便提升客戶信心。「缸」湖中人戲謔「肥版趙薇」的胡孟青,早出晚歸替公司省招牌,每朝六時半起床後,就刨熟三份報紙的財經版,接着寫即市股評,以便在不同的網站發表。八時返公司,再睇多三份報章,尤其是當前中國熱,要熟讀《大公報》。未幾即在辦公室的錄像機前,拍網上直播,在公司的網站內播放即市分析。「每日最辛苦係朝早,要睇晒啲財經消息,又要逐隻股票咪,當聽眾講起邊隻冧把,都知間公司發 生乜事。」胡孟青自嘲副總經理職位猶如打雜,連行政工作都要攬上身。訓練有素,難怪她是唯一答中五條測試問題的金融之花。上週四她的生活更緊湊,在「有 線」做完直播節目,又要趕往「新城」拍錄影,都沒時間食晏。天生為食的Agnes,一回到自己辦公室,即狂吃零食補數,朱古力、紫菜、餅乾,「一開就整包 吃掉,唔可以收口。」既然陋習難改,她唯有勤做運動keep fit,每個週日早上都躲在健身室三、四個鐘,還請來教練操練。最近更趁週二晚要上網站做直播節目,乘地利之便,晚上十時到就近的健身室再操練一句鐘。如 此頻頻撲撲,夜間只睡四小時。「運動可以加速新陳代謝,個樣唔會殘。」Agnes解釋。日忙夜忙,抽時間回家陪父母吃飯都難,雙親為要多見到她,最近學識 上網,在網站觀看愛女模樣。至於跟男友會晤,頂多一星期相聚一次。

李頌慈(Cheril)職業:法興證券衍生工具及結構產品高級副總裁年 齡:未夠30歲身高:5呎7吋學歷:95年加拿大西安大略省財務系學士畢業履歷:97年加入法國興業至今嗜好:滑水等水上活動擇偶條件:「我咁高好難搵男 朋友,況且又無時間拍拖,無固定男朋友。我唔需要個男朋友有錢或靚仔,但要關心我。」自我評價工作長處:「勤力,俾人付出多一倍時間,連週六都工作;而且 幫客賺錢之餘,公司又有錢賺。」測試成績:○分

李昂(Nancy)職業: 富昌證券客戶經理年齡:32歲身高:5呎7吋半學歷:深圳大學中文系畢業,拒說年份。履歷:96年來港,99年加入富昌嗜好:打哥爾夫球擇偶條件:「有本 事,着重工作,事業心重,仲要識打golf。現已遇到心上人,但未是固定男朋友。」自我評價工作長處:「肯學,做股票工作不斷搜集資料;又識諗,在不同處 境下想辦法求生。」測試成績:1分

陳蓓敏一顆恨嫁的心洋名Kitty的陳蓓敏,兩年多前開始拋頭露面做鄺民彬接班人,記得當時突然要上鏡仍 猶有餘悸,「有日舊老細同我講阿Ben(即鄺民彬)已辭職,叫我要代替他接受傳媒訪問。」其時她在嘉洛證券做分析員,鮮出幕前。剛巧鳳凰衛視有記者打來要 在下午五時採訪,搵嘉洛證券發言人評股市大勢,會拍攝兩個版本,一是普通話,另一是廣東話。驚到手心猛出汗的Kitty,忙找講國語的同事惡補,好不容易 才勉強應付過來,但礙於鳳凰衛視頻道並非普及,陳蓓敏看不到自己首次登場表現。其後她每次上電視都會錄影下來,以便翻看檢討。時至今日已跳糟力寶的 Kitty,出鏡無數,唯本週一早上七時半出席「新城」《金融雄才》時仍戰戰兢兢,平日晚上九時就寢的她,前一晚為「備課」,約十一時才睡,但睡得囉囉 攣;晨早六時扎醒,再重溫答案一次,連早餐亦趕不及吃。在半小時的直播節目中,Kitty拒望主持人香樹輝,只是一味垂頭看「貓紙」,「中移動呢個禮拜四 公佈業績,市場估盈利升五成,有一百三十億……」做完節目,「新城」財經台台長趙善真大讚Kitty聲線入咪,好好聽;但香sir就嫌她說話太快,好似一 輪機關槍。有話直說的Kitty,叫她自我評價一己的工作長處,滔滔不絕講足五分鐘;可是談到感情生活,卻無言以對。「我話俾老細(即力寶行政總裁胡平) 聽記者訪問我有啲問題唔識答,例如擇偶條件,佢話只需要用兩個字來形容:『恨嫁』。」Kitty事後補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29

282壹傳媒—沙漠之花? 歲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driq.html

第一節:黎智英與壹傳媒
 
要分析282壹傳媒,首先得瞭解282的大股東黎智英,因為壹傳媒的報刊雜誌,黎的個人色彩對其影響很大。
 
黎這個人,大概89年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分界線,在此之前,12歲偷渡到香港的他,和很多香港創業者一樣,從小工做到經理再創業,勤勉於自己的生意。黎在服裝業積累了30年的經驗,其標新立異獨樹一幟的營銷手法、差異化的市場定位,把00709佐丹奴搞得紅紅火火。
 
那一年,中國發生了重大的ZZ事件,黎的佐丹奴捐贈了20萬件恤衫給參加遊行的香港民眾,並認識了香港民Z檔元老李柱銘。接下來,佐丹奴在大陸的服裝業務遭遇全面封殺,黎被迫於90年將佐丹奴的股權全部出售,套現14.5億元。
 
黎的人生自此發生重大轉變,他用出售佐丹奴的資金創辦了《壹週刊》,並於1995年創辦《蘋果日報》,在ZZ上宣揚M主自由,在經濟上推崇「大市場小Z府」,並聲稱「身家豐厚幾乎再無所求,唯一希望是不做奴才」。
 
自 從黎進入媒體業後,其人格特徵變得亦正亦邪,有人稱他為生意天才,小學文化的他辦報十年間後,全部報業界被他搞垮,所有同行都要學他,這令人不得不佩服。 也有人說黎是美國間諜,欲顛覆香港,手段卑劣、無所不用其極。說黎曾走私販毒,並長年吸食大麻,生活上更是荒淫糜爛,經常利用自己的傳媒王國玩弄女明星, 並且嚴重性變態。
 
因為黎,282壹傳媒明顯滲透著他反gong敢言、標榜ming主的個人色彩。特別是97回歸以後,大部份香港傳媒紛紛自我審查而變成親中派,只有黎的壹傳媒基本死性不改,結果廣告遭到親中及中資企業的長久封殺,每年損失數億廣告收入。它的主要競爭對手東方報業早已獲准在大陸銷售,但攜帶《蘋果日報》過境時肯定被沒收。
 
在娛樂方面壹傳媒將八卦狗仔發揮到極致,其報刊雜誌少文字重圖片,譁眾取寵、賣弄血腥、暴力,以產生震撼及煽情效果,報導手段偏激、誇張,所以批評不斷,官司纏身,但282純粹以讀者需求為導向的內容報導及方式準則,卻因此牢牢吸引住了大眾的眼球。
 
與之對應的是,282的年報聲稱公司一貫宣揚真相、誠信無畏、頑強樂觀,為市民讀者敢拚敢言,追求言Lun自由,公司是先講社會責任,再講業務產品,最後才求利潤回報。
 
《蘋果日報》在香港推出後,由於其以電視畫面的方式辦平面的報紙,以純市場需求為導向來挖新聞(選材強調與民眾生活相關,聚集市民生活,極少政Z等 嚴肅話題,讓讀者產生共鳴),以績效導向、獨立自主的企業文化來挖掘並留住人才,並且每年以「搖大樹」(過一陣就搖一搖,讓枯葉掉下來,再長新葉)的人事 管理方式強制淘汰落後者,這使得其單人薪水雖較同行高出三五成,但效率卻高出同行二三倍。蘋果的進入給香港報刊帶來血雨腥風,多家報社死於非命。
 
其後的03年,蘋果進軍台灣,當時的《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三分天下近十年,無人敢挑戰,叫陣「想到台灣辦報,先拿500億來再說」,結果一年後《蘋果日報》就做到第三名,三年後開始威脅排第一的《自由時報》,5年後蘋果穩佔全台灣第一名。
 
這裡有一點要補充說明,282於81年創辦並上市,當時叫威華航業,90年後叫百樂門出版集團,主營為印刷業務,99年黎收購後借殼上市,01年10月全面收購黎智英控股的《蘋果日報》、《壹週刊》 、《忽然1周》及 《飲食男女》,變成今天以傳媒為主營的業務,關於黎的借殼上市,我在後邊的財務數據統計和分析上還會單獨闡述。
 
對於黎及282是是非非的報導,我們很難求證,但有兩點我可以確定,一是282的報刊雜誌從生意上來說辦得很成功;二是282政Z色彩很重,有隱患。
 
 
 
第二節:282的基本數據
 
下邊我們先看看282過去10年來的收入和利潤數據:
年份
香港
收入
台灣
收入
收入
合計
利潤
合計
互聯網
利潤
台灣
虧損
報刊
雜誌
備      
1999
2.17
 
2.17
-0.78
 
 
-0.78
借殼上市,此前虧損
2000
3.5
 
3.50
-1.46
 
 
-1.46
收購蘋果日報網上版
2001
9.6
1
11.20
0.27
 
-1.15
1.42
整體上市並推台灣雜誌
2002
19.3
1.3
21.50
3.68
0.036
-1.67
5.31
 
2003
19
4.7
24.37
-0.90
0.095
-5.74
4.75
推出台灣蘋果日報
2004
19.7
8.8
29.32
1.04
0.112
-2.03
2.96
01-04年台灣業務虧損
2005
19.7
12.5
33.20
4.41
0.133
 
4.28
 
2006
18.2
13.5
32.45
3.42
0.119
 
3.30
 
2007
19.7
14.4
34.80
5.20
-0.213
 
5.41
增網絡研發部
2008
19.7
11.9
32.90
2.57
-0.622
 
3.19
開發互聯網動畫
2009
18.3
12.5
31.30
3.18
-0.734
-0.95
4.86
籌備台灣壹電視虧損
2010
19.7
14.6
34.80
-0.20
-0.497
-4.59
4.89
壹電視獲批電影體育台
2011
 
 
 
 
7.379
 
 
出售70%的動畫股權
從香港收入我們可以看到,報刊雜誌就算不是夕陽產業,但也明顯不是成長中的行業了,基本上本世紀初就是香港的高峰期。但是,我們注意到282的總收入一直在增長,原因是282在01年開始進軍台灣雜誌,03年創辦台灣《蘋果日報》,給人的感覺就是節奏把握得剛剛好,能居安思危,有憂患意識。
 
《蘋果日報》在台灣推出5年後,到08年銷量已經佔據第一位,而增長速度開始放緩,在這個時候,也就是09年時,282開始籌備台灣的電視台業務,我們再一次看到了它的拓展精神。
 
282的利潤變化很大,原因是它的業務一直在拓展,所以我把報刊雜誌單獨分出來,在01年整體上市以前,282一直是虧損的,2003年虧損,是因為推出台灣的《蘋果日報》虧損5億多,但是2年後就扭虧為盈了。
 
01年在台灣推出《壹週刊》時,也是虧損的,02年續虧應該有籌備《蘋果日報》的問題,年報上沒有看到特別說明,但有提到台灣雜誌業務盈虧平衡。
 
所以,從前兩次進軍台灣的雜誌和報刊來看,282都是成功的。09年金融危機剛剛由危轉安,282就開始籌備台灣的壹電視,09年電視業務虧損1億,到10年巨虧近5億,導致整個上市公司虧損。黎說如果NCC一開始就能批282的電視頻道,現在電視業務已經不會虧錢了。壹電視的這個形勢與當年進軍雜誌報刊很類似,那麼這一回,282還能成功嗎?
 
282有互聯網業務,但10年來一直沒有起色,近年開始由盈利變成虧損,似乎是一年不如一年,不過這裡還有故事,後邊我再分析。
 
下表是報刊閱讀人數,分別是香港和台灣前二名對比:
 
年份
香港蘋果日報讀者
東方日報
台灣蘋果日報讀者
自由時報
備 
2002
1444
2119
 
 
 03年進軍台灣
2004
1288
1663
2008
2872
 
2006
1275
1645
2574
2697
 
2008
1633
1762
2862
2799
   台灣第一
2010
1566
1457
3225
3013
   香港第一
 
這個表能說明兩點:
一是《蘋果日報》增長明顯優於競爭對手,後來居上;
二是報刊行業確實已經增長乏力。
 
282的雜誌我沒有單獨統計製表了,《壹週刊》《忽然一週》一直雄居香港、台灣第一第二,但是銷量增長也已經停滯。
 
下表是與香港競爭對手00018東方報業的對比圖:
282壹传媒鈥斏衬ǎ

這個圖在收入上能更直觀的看到282後來居上,趕超比其早近30年辦報的東方報業的趨勢,但在利潤上(只對比報刊雜誌)的變化要小一些。
 
00018旗下的《東方日報》和《太陽報》,在97年後,立場發生重大轉變,可能廣告方面的收入要好一些。
00282和00018基本財務數據,我製表簡單描述一下:
282壹传媒鈥斏衬ǎ

 
00018東方報業現金很多,這中間還有一個故事。在09年6月,它的大股東提出私有化,當時正值金融危機,恆指大約處於15000點的水平,018的股價是0.82元,大股提出0.95元私有化,那時淨資產1.15元,其中6毛錢是淨現金,週息率達到14%。結果私有化失敗,大股東如意算盤落空後,2010年度竟然不派息,十年來首次,明顯的報復小股東,不過今年它又派息了,0.11元,股價也應聲上漲。
 
我順便把2008鳳凰衛視的數據也寫一下:
2008鳳凰衛視:現價3元,PE35倍,PB6.78,週息1.1%,市值150億,核數師為PWC,前三大股東(第三為新聞集團旗下的星空衛視)佔股72.5%,ROE為19%,經營現金流還不錯,但資本支出一直很大,DCF靜態毛估只有市值的一半(因為08年才上市,目前處於高速成長期,DCF不好估計)。它的負債率為42%,手持現金14.5億,總負債的16.2億,其中6.5億需付息,目前總資產為38億,淨資產為22億。(282的電視業務,目前總資產為11.8億,淨資產為10.6億)
 
 
壹傳媒
鳳凰衛視
中視
台視
備    
代碼
00282
02008
9928
8329
中視台視沒找到詳細年報
股價
1.02
2.95
28.1
13.5
中視台視股價為台幣
PE
35
43
15
 
PB
 
6.78
2.28
1.54
 
市值HKD
10.57
150
10
10
壹電視淨資產10.57億
ROE
19.0%
8.4%
10.8%
 
負債率
11%
42%
72%
39%
 
現金
 
   14.5
   1.24
   0.53
 
總負債
1.27
16.2
11.0
4.2
 
 
由於鳳凰衛視的主要觀眾在大陸,所以與282的壹電視可比性不大。台灣的電視台,只有中視和台視有上市,由於沒有找到詳細的年報資料,所以我只能列出幾基本的財務數據,對比如下:我把282的業務,拆成平面媒體和電視台,分兩部分估值,平面媒體按8-12倍PE,估值1.5-2.5元(按DCF毛估則為2-3元);電視台按1.5-2.2PB估值0.65-1元(08年蔡衍明收購中視時,大約為每個頻道5億港幣,壹電視計劃開通5個台,合計25億,即每股1元)。兩項相加,282的估值區間為2.15-3.5元。
 
 
 
第三節:282的大股東對小股東誠信不?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2001年的整體上市:
01年10月,282全面收購大股東黎智英和其它賣家旗下的傳媒業務,內容包括《蘋果日報》《忽然1周》《飲食男女》《壹週刊》等,做價26.2億元。償付方式是向賣方發行4.29億股的普通股,價格為1.375元,計金額5.9億元;向黎另發行11.6億份優先股,允許其在5年內任一時間以1.75元的價格行權變為普通股,計金額20.3億元。同時,原股本每5股合成1股。
 
這個26.2億元,包含了該收購的子公司DGL含有黎等人的貸款共7.36億元(方式是收購的DGL先向黎等人增發7.36億股,再由282向黎等人收購此7.36億股)。
 
另外,282本身欠黎貸款2億元,連本帶息再向黎增發1.57億股,增發價也是1.375元。當時還有一個先舊後新配2億股的計劃,可能是考慮到黎全部行權後會超過75%的股權比例,後來被取消了。
 
根據DGL前三年的財務數據,26.2億元相當於2000年經常性收益(2.57億)的9倍,相當於99年(1.64億)的16倍,從PE來看還算過得去,我們從收購後的02、03等年度的利潤來看也是如此。至於DGL的淨資產有多少,當時的公告裡沒有,根據合併後報表的變化,我估計是2PB。
 
1.375元的增發價,對比當時282的收盤價1.21元有14%的溢價,對比當時當282的PB來看就比較誇張了,收購前282的淨有形資產只有5分錢,含無形資產後的淨資產只有0.37元,相當於4-27倍PB。
 
從上邊的這個方案來看,對282的小股東而言,首先收購代價從PE來看不算高,基本合理;其次,282本身並沒有付出現金,但是增加了大股東黎的股權,所以至少現金上是沒有損失的;第三,1.375的增發價,以及1.75的優先換股價,對比當時二級市場1.21的價格,小股東並沒有虧錢。所以,這次的收購,大股東黎智英基本還是比較規矩的,不能算出千。
 
在此次收購前的99年和00年,黎還先後出售過兩項資產,分別是99年的《壹本便利》及網站,賺了上市公司3.22億元,這個交易也還不算太差。黎也就是從這個交易起,借殼上市的。
 
但00年出售動畫網絡及域名給上市公司,做價5億,就有點過份了,這5個億的純虛擬資產以1.38元每股的代價向黎增發了3.62億股。不過呢,00年正是科網股嚴重泡沫時期,282那時想主攻網絡,隨大流也許屬正常吧。黎本人在99年搞網上《蘋果速銷》,性質大概與亞馬遜類似,結果虧了10個億,估計這10個億,上市公司可能最終被轉嫁了5億。
 
時光轉到11年後的今年,黎竟然以1億美金的代價,回過頭來收購上市公司的垃圾網絡動畫子公司,白送282共7.4億港幣(其中小股東佔股26%,約2億港幣),這個算不算是還債?
 
從上邊的分析來看,282與大股東黎的交易,整體不算太虧,黎的誠信還算過得去。
 
這裡我再算算黎個人的收益,在出售DGL前,DGL三年分了6個億的紅,其中90%歸黎所有。在01年收購DGL後,282在05、06和07年派了高息,按黎當時的股權,黎前後共收到12.7億的分紅。
 
在06年初公佈年報盈利4.4億並派高息(年合計派息0.48元)後,282的股價衝到了歷史最高峰近5元,黎宣佈減持1.8億股,作價4.15元,套現7.47億,當時PE大約為15倍。
 
實際上,這個15PE是有很大水份的,因為黎尚有9.2億優先股沒有轉,在減持1.8億股後,黎宣佈轉換優先股,這個時候EPS從0.3元直降到0.2元,PE則從15倍升到了20倍,轉股後282的股價應聲下跌,從那時到現在再也沒有回過高位,包括利潤最好的07年。
 
對黎的這個減持行為,我是這麼看的,05年282的利潤(4.4億)特別的好,比接下來06年整整多了1億,我覺得05年很可能有些水份,因為我在06年年報中沒有看出利潤下滑是正常情況的證據說明。並且,05年派了0.48元的高息也有些說不過去,所以整體上我認為黎有故意拉高減持的意思,當時媒體還有報導說黎準備退休,恰好台灣的業務也成功了。
 
從股本結構來看,因為黎如果不減持那1.8億的話,轉換優先股後他將佔到282總股本的79%,高於75%的最高限數,所以從這一點上,黎必須減持,減持1.8億股後他再轉優先股,持股比例為74%,差不多剛剛好。
 
黎的幾項個人現金收益合計起來大約有28.5億港元(包括11.6億股的優先股權4年合計近2億的優先股息),比282當年收購DGL的26.2億還多,獲利豐厚。如果減掉今年收購282的動畫子公司,白送的7.8億現金,則黎的現金收益為20.7億。如今市值26億的282,74%的股權仍在黎手中。
 
黎1960年偷渡到香港,年僅12歲,81年他創辦佐丹奴,90年迫於壓力而將其轉換為雜誌報刊業務,套現14.5億,2001年這個平面傳媒業務做到26億市值(出售時9倍PE),然後他再用10年時間(實際在08年就完成了)實現了20.7億的現金淨回流(保守估計黎目前身價50億港幣以上),黎的前兩次創業雖然經受挫折,但最終都相當成功。對於小股東的利益,黎不見得很厚道,但也還基本守規矩,只能說其個人操作節奏掌握得很好。2010年再次創業,進軍電視業務,他還能持續成功嗎?
 
 
 
第四節:282有沒有核心競爭力?
 
282有沒有核心競爭力?根據邁克爾.波特的「5力模型」:行業現有的競爭狀況、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客戶的議價能力、替代產品或服務的威脅、新進入者的威脅這5大決定企業盈利的競爭驅動力,我逐一分析如下:
282壹传媒鈥斏衬ǎ

一、 
         行業現有的競爭狀況:
在報刊和雜誌業務這一塊,我在上文已經把282與主要競爭對手進行了比較,不論是香港還是台灣,不論是報刊還是雜誌,282都是從無到有一路做到行業內第一,並且與第二名還有拉大差距的趨勢,所以平面媒體業務,282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即將開展的台灣電視業務,目前台灣與電視有關的公司達100家,超過250個頻道,其中主要有八大電視台,5個為無線台,競爭相當激烈。282去年曾申請5個頻道,目前體育、電影、新聞台已經獲批,其中最關鍵的新聞台曾兩次被否決,原因主要是台灣當局質疑其動畫涉及真實與專業及倫理道德問題,後來黎親赴台灣,作出改變承諾才被批准。而娛樂與綜藝兩個頻道至今未獲批准,原因是NCC認為這兩個台性質有重疊,定位思路不清晰。
 
282之所以信誓旦旦要進軍台灣電視業,除了受困於本身平面媒體業務無發展空間外,主要原因是台灣電視業正從模擬制式轉向數字制式,282認為這其中蘊藏著深厚的潛力,我在猜想黎是不是把默多克的新聞集團當成自己了的模板。
 
282強調自己的平面媒體將來可以與電視台產生協同效應,其本身的平面媒體確實有電視影像方式的傳播特色,這一點會不會成為它電視業務的一種競爭優勢呢?
 
08年金融危機時,坊間傳聞282想收購中時傳媒集團,中時除了有報刊外,最有價值的資產是中視和中天兩個衛視台,前者為無線電視台,後者為有線電視台,中視在台灣有60年歷史,影響力很大,但近年的經營績效很不好。我對這些台灣電視台不瞭解,但知道中視有個娛樂節目叫《我猜,我猜猜猜》,好像還有個《我愛黑澀會》,中天有個《康熙來了》。
 
據說282的收購遭到台灣媒體業的一致反對,很多人說不願意看著這個正兒八經的老電視台變成八卦蘋果台。而黎則宣稱,自己根本無意收購中視,因為這種落後的公司,收購過來的資產也是垃圾資產。
 
11月份,旺旺集團的老闆蔡衍明宣佈以204億新台幣收購中時傳媒集團,蔡衍明此前曾試圖收購東森電視台40%的股權,但告失敗。蔡有收購香港亞洲電視台46%的股權,本來計劃全額收購,結果被一個叫王征的上海人半路殺出,奪走了剩餘56%的股權。去年,蔡衍明再次出手,以24億美金的價格收購中嘉有線60%的股權,中嘉有近100個有線頻道,佔全台灣2成多的份額。
 
蔡衍明以賣旺旺雪餅出名,近年轉而著力打造一個二岸三地的傳媒集團,蔡雖為台灣人,但因為常年在大陸投資,所以與大陸Z府走得很近,被稱為[紅]頂商人。NCC在批准蔡收購中視和中天時,要求其承諾背後無中資背景,否則一旦查出即刻吊銷其電視牌照。由此可見,台灣的輿論和Z治勢力對電視傳媒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媒體資源的爭奪相當激烈,影響因素也非常複雜。但換一個角度,我們也可以說電視業還是有一定壁壘的。
 
二、          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平面媒體業務,282有自己的印刷廠,所以它的主要供應商應該是造紙廠、油墨廠,然後就是人工成本。紙張方面,雖然成本一直呈上升趨勢,但這個行業競爭充分,所以對282這種下游的巨頭壓力應該不會太大。人工成本肯定有壓力,目前282共有5229人,總薪酬達到14.66億元,佔到經營總成本的一半,這一塊的成本應該會隨著香港和台灣的經濟增長水平逐年增加,而282又不能轉移到大陸來加工,所以此部分成本無法轉嫁。
 
電視業務我不瞭解,但我想主要成本應該也是人力資源,282現在已經在這一塊積極儲備,挖角一直是282的慣用手段,我估計未來人工成本的壓力會不小,希望它的成本能儘可能激勵員工,用提高效率來降低單位成本。
 
三、          客戶的議價能力:
282的報刊,基本上男女比例各半,而雜誌則有55%左右為女性。以年齡分,25-44歲佔了一半,25-55佔了70-80%。以學歷分,高中大學生佔大半。整體來看,它的受眾比較均勻,客戶還不至於明顯的老化。但閱讀人數一直呈緩慢下跌的趨勢,我們從銷售收入上似乎看不出來,其原因是282的報刊雜誌在成功佔領市場位置後就一直有提價,提價抵銷了銷量的下滑。
 
282的另一大客戶是廣告商,平面媒體受到網絡媒體的衝擊是毫無疑問的,我們從谷歌和百度及一些門戶網站的收入利潤增長率就能看出來,廣告商對傳統平面媒體的投入很難再有增長。也由於這個原因,很多報刊雜誌公司開始發放免費刊物給讀者,用銷量的增長來吸引廣告商。282的免費雜誌就有《Next+ONe》和《台灣ME!》,還有免費的《爽報》。
 
電視業務,目前282僅開通了兩個網絡IPTV, 並給觀眾發放免費的機頂盒,這一塊前期投資巨大,肯定是負回報的。未來如果衛視台全部開播並且收視率不錯的話,廣告收入才有可能抵減成本開支。黎曾對媒體 說,壹電視不擔心廣告問題,因為壹電視走觀眾自選節目的方式更利於廣告定位,廣告效率更高,所以他有信心。我想,電視業務只要收視率高,廣告增長肯定有保 證,目前平面媒體和網絡媒體及移動媒體還無法撼動它,也許以後三網能合一,但這始終少不了電視的一杯羹。
 
四、          替代產品或服務的威脅
正是因為282意識到平面媒體的危機,所以它一直不放棄自己的互聯網業務,並且決意進軍電視業,未來希望282能基本保住報刊和雜誌的利潤,全力拚搏電視業,至於互聯網,十多年了仍是這個死樣子,我是不抱希望的了,還好今年它賣了一半給大股東,白撿了1億美金。至於黎為啥要白送1億美金,我也不知道,也許後邊有陰謀,也許壹電視缺錢,而目前市況又沒法向市場融資,但不管怎樣,現在總是個利好。
 
五、          新進入者的威脅:
平面媒體,我覺得應該不會有新的進入者,因為這個行業目前ROE做得好也就10%左右(00423經濟日報有20%,這個公司很不錯),未來趨勢還是向下的。而電視業務,282自己就是新進入者,生存能力都還沒證明,威脅就談不上了。
 
我再用SWOT模型來分析一下282,SWOT來自於麥肯錫諮詢公司,包括分析企業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SWOT分析實際上是將對企業內外部條件各方面內容進行綜合和概括,進而分析組織的優劣勢、面臨的機會和威脅的一種方法。
 
1、機會與威脅分析:
互聯網的興起,對282的傳統平面媒體威脅很大,這一市場環境在全球範圍內都是如此,所以282無法單獨走出這個趨勢。台灣電視的模擬制式轉數字制式,給了282一個見縫插針的機會,不過台灣的電視業本身競爭就已經非常激烈了,所以相信這個機會也將是一場血拚。
 
2、優勢與劣勢分析:
282過去在平面媒體上的成功,證明其經營管理上確實存有優勢。其產品的定位,市場的挖掘,客戶受眾的把握都相當精準,使得282在差異化的路上一直走得很好。但除此之外,我更相信是黎智英個人的經歷和性格而形成的經營管理方式,更好的激勵了282的整個管理層和下邊的員工。
 
首先,黎成立的狗仔隊,其威力就不用我說了,狗仔隊的名訓是「其他放兩邊,緋聞擺中間」,只要能挖出隱私,就不怕沒讀者。政客名人有錢有勢,可以影響媒體,282認為自己的受眾是薪水階層的小老百姓,所以隱私權不該一體適用,揭名人瘡疤無罪。
 
第二,黎對員工的要求是工作必須「快、准、狠」,要比警察更早趕到現場;要多角度採訪和確認消息,記者本人務必到現場,以圖片去還原現場狀況;要無情無義挖新聞,不以社會及文化的改造為使命,只以讀者要求為導向。
 
第三,用績效為導向的薪酬管理來激勵員工,以獨立自主的報導方式來體現新聞人的成就感。282的員工,同一崗位工資可以比同行高三五成,甚至翻倍,但效率最終可能會高二三倍。公司每週進行的內部檢討會,各版面相互批判,言詞犀利,而第二天或下周就必須在報刊或雜誌上做出改進。
 
關於績效方面,我們還可以對比一下282與018的薪酬及購股權證情況。
在09年進軍電視業務以前,282的總員工為3677人,其中董事年薪共0.27億元,員工平均年薪30.5萬元;截止11年3月底,282的員工增加到5229人,總薪酬從以前的11.5億增長到14.66億,其中董事年薪0.35億元,員工平均年薪27.4萬元。這兩年282新增了1550人,基本都是電視台及網絡動畫方面的。
 
0018目前的總員工為2129人,總薪酬為6.32億元,其中董事年薪0.38億元,員工平均年薪28萬元。0018的收入差不多是282的一半,在10年以前,282的員工人均收入和薪酬要略高於018,兩者差別不是太大。
 
但董事會的薪酬有很大不同,018的董事會裡,大股東兄弟倆共3510萬元,其餘董事合計佔比不到10%;282的董事會裡,大股東只有430萬,兩名聯席行政總裁都是1000萬左右,另兩名董事各400萬。
 
再看購股權證,018沒有發購股證,在09年金融危機時,018的大股東想到的是私有化。282則在股價低迷時不斷授出購股權證,行權價大多在1.1元左右,累計達到7000萬份,小部分給了董事,大部分授給了員工,而大股東自己沒有。
 
從以上數據來看,282有更好的內部激勵機制,我想這應該算是它的一個重要優勢。
 
282的劣勢,最明顯的是其政Z立場,這一點決定了它的電視絕無可能像02008鳳凰衛視一樣,把業務甚至是主要業務擴張到大陸來,親中和中資企業的廣告收入它得不到,平面媒體業務也是一樣。大陸的經濟增長成果,282永遠無法分享,甚至其現有的收入都可能被打壓蠶食。這個永遠的最終會有多久,我不知道。也正因為這,282才把業務重心放到了台灣。而與台灣的電視同行對比,282的劣勢主要是缺乏經驗和既有的客戶資源。
282壹传媒鈥斏衬ǎ

從SWOT模型來看,282大體處於優勢+威脅的象限,當環境狀況對公司優勢構成威脅時,優勢將得不到充分發揮,出現優勢不優的脆弱性局面。所以多種經營戰略是它的最佳選擇,介入台灣的電視業務,從戰略上看是正確的。希望它能轉到優勢+機會像限,用內部的優勢撬起外部的機會,發揮槓桿效應。
 
 
結語
 
雖然黎傳奇的人生經歷足以證明他是一個很好的報時人,但目前還看不出他會是一個很好的造鐘師,我也沒有看到282壹傳媒有高瞻遠矚的經營理念,所以282能否基業長青難以預計。
 
雖然282不是一個卓越的公司,但它確實是一個比較優秀的公司,從優秀到卓越還要多久,我不知道。
 
一項投資對於公司來說,最終取決於兩個東西:資產與時間,而資產的界定或好壞,最終在於人的管理,管理得好就是資產,不好就是負債。
 
一項投資對於個人來說,最終也取決於兩個東西:理念與時間。既然黎智英敢在花甲之年搞第三次創業,那我這個剛過而立之年的人樂意跟著他賭一把,好歹我比他多30年的時間可用。希望有一天,時間的玫瑰能靜靜地向我開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22

廣藥紅罐王老吉之花將會凋謝還是盛放? 山頂洞人投資手記

http://sddr2010.blogspot.hk/2012/09/blog-post.html
自今年五月至今,廣藥能否運營好紅罐王老吉,市場一直有爭議。最近,據說連在合併重組的股東投票會中,也有與會者質疑廣藥的紅罐鋪貨能力和產能。近兩三個交易日,廣藥A股價持續下挫,跌穿了上一次的調整低位,看看東財網廣藥吧的小散的留言,就知道怨氣有多大。

理性投資的最大基石之一,還是集合可用資料對企業的發展和盈利前景進行評估吧。

先看看產能。

經過六月至八月的沙塵滾滾、如煙似霧、迷離莫測其真,現在,廣藥的一些企業發展因素倒是相對較明朗化了。而一直含羞答答,不願以全面貎示人的廣藥紅罐王老吉產能,也有了較明確的公開資料(希望廣藥的高層不要再發放太模糊而足以誤導人的數據了,不然在下可能要動用中指了^-^)。

且簡單搬弄一下「數據」。



最新數據


2012年:
較早前個人比較樂觀,受到了一些偽造資料的誤導。目前粗略看,估計本年的紅罐銷售量和淨利率難寄厚望。

代工
據吳長海透露,目前每天產能接近40萬箱,實際約30多萬箱,每月近1000萬箱。而據國信證券七月中的報告,當月的產能約為每天20萬箱。從今年6月至12月,我亂估,各月每天產出箱數分別依次約為2萬、20萬、25萬、30萬、31萬、32萬、33萬,假設11月底前產出的85%可在終端售出,12月的10%可在終端售出並能入帳,合計約售出30乘以122.3萬(以每月30天計)箱,即3669萬箱,每箱24罐,以不含稅每罐2.5元計(引用國信證券的計法),折合2012年能入帳的銷售額約為22.014億元人民幣。

借道白雲山線
每月產能30萬箱,十月投產。假設10月至12月共銷售45萬箱,折合2012年能入帳的銷售額為0.27億元

合計
2012年入帳銷售額約為22.284億元。雖然前期開支很大,但是面子問題,而且看中績,似乎已經開始在綠盒方面「做功夫」,也許紅罐能「做」個5%的淨利率?即貢獻約1.1142盈利?
假設廣藥2012年除紅罐以外的原有業務能貢獻約4.1億元的盈利,加上近1.1142億元的紅罐盈利,或合計利潤約5.2142億元人民幣,以8.11億計,每股港幣盈利$0.78左右。

2013年:
若說2012年的盈利對於評估廣藥的價值作用不大但可能影響其短線股價走勢的話,那麼,2013年的銷售和淨利率預期將能直接關涉到#874今年最後一兩個月和明年全年的股價表現了。

代工
假設全年每天產能平均達到38萬箱每月1140萬箱,再假設該年11月底前產出的80%可在終端售出,12月的10%可在終端售出,合計全年約能售出1.0032億箱加0.0114億箱,即1.0146億箱,每箱24罐,以不含稅每罐2.5元計,折合2013年能入帳的銷售額約為60.876億元人民幣。

白雲山線
假設期內會略作擴建或增線?產能達到每月40萬箱,假設全年共銷售320萬箱,折合2012年能入帳的銷售額為1.92億元

泰州線
號稱年產能約3.3億罐,產值約10億(應是以每罐含稅出廠價3元算)。投產日期未明,估量或在明年年中?以能在終端銷售1億罐算,折合2013年能入帳的銷售額約為2.5億元

合計
以上三組合計入帳銷售額為65.296億元。假設有一定的價格戰,但由於規模擴大,一定程度抵銷尤其像廣告等開支後,可得約10%13%之淨利率,我取11%,則或能全年貢獻7.18億元。假設除紅罐外原廣藥業務的盈利為5.04億元(增長動力來自狂犬疫苗和綠盒),則全年盈利或達12.22億元,折合港幣每股盈利約$1.838。又假設明年跟白雲山能通過所有程序得以合併,股本達12.91億之數,又假設今年白雲山盈利為4,明年為4.8,則新廣藥的總盈利或達17.02億元,折合每股盈利港幣為$1.6。若綜合醫藥和快消業務,給予保守的16倍市盈率估值,則大概為$25.6,若有人願意給予20倍市盈率估值,就是$32了。

2014年及以後
紅罐代工產能或許不會明顯增加,因為泰州線、白雲山線已成熟運營,加上2012年年底至2013年期間,有可能再落實兩至三個地區的生產線,或許能在2014年年中前投產,而號稱年產能達10億罐的南沙線也可能在該年年中後陸續分階段落成投產。如此,該年的總產能有可能超過40億罐之譜,而2015年則可能達到50億罐之譜。而以50億罐之產量,大概15%18%的淨利率不成大問題了吧。而且,在這一年,綠盒業務該已能全面回歸新廣藥而獨佔其全部盈利了……



凋謝還是盛放?


上述推估的數據,可能準確,也可能非常脆弱。^-^

不是上帝,也沒有水晶球,一切只能摸著石頭過河,「見步行步」地掂量和推估。

可 見未來,加多寶涼茶是個最大的變數。紅罐裝潢權的爭奪和塵埃落定,背靠人物或機構的差異和角力,廣藥搞紅罐的營銷攻堅能力,消費者的背向,都是重要因素。 廣藥紅罐王老吉能否或在何時可以擠佔涼茶市場的半壁江山,不易說。廣藥的大南藥、大健康計畫,能否全面順利實施,能否有效地整合資源、節省成本,狂犬疫苗 業務能否再急速擴展,乙肝疫苗的試驗進展,華佗再造丸有沒有「發大達」的戲,白雲山品牌能否持續創造輝煌,都能直接影響市場往後數年對廣藥或新廣藥的估 值。

現在,紅罐王老吉這株花實際上已長出了蓓蕾……花色如何花姿如何,天色仍有點暗,未看得很清……這也是大概投資市場暫時不敢很樂觀的緣故吧。

粗略看,個人還是保持審慎樂觀。

有一些有趣的想法和計算值得提一提:

1.      若以6月至9月中算,若我得到的資料是靠譜的話,實際上流出市面和存在經銷商倉庫裡的紅罐王老吉,很可能合計不足5億罐,若光以流出市面的算的話,數字自然更小。同時,加多寶今年年初以來狂產,若以6月至9月中綜合看的話,可能壓在經銷商和流出市面的至少20億罐,若以今年前九個月算的話,很可能40億罐, 而且它在市面的滲透率是相當強勁的!又同時,若許多紅罐王老吉一出市面就給消費者幹掉的話,那麼普羅消費者確是很難「遇見」和買到廣藥紅罐的,加上鋪貨不 全面,滲透率未深,那麼股東們根據表象,質疑廣藥的產能和營銷能力,是很自然的事。但若廣藥最新的數據是真確的話,其實過去數個月一般民企乃至大部分國 企,的確都沒辦法做到過去廣藥所做的功夫。那問題在哪裡?主要仍是時間……
2.      廣藥近幾個月向公眾披露的數據和訊息相當讓人光火。當年張化橋新任深控的財務官時,馬上認 認真真向投資者「曬冷」,惟恐投資者不瞭解深控的底蘊。而廣藥會聚了國內多少投資者和輿論的注意,卻一直以來黑紗罩身,其集團官網的資訊何其多,但能完全 釋解股東問題的資訊卻是一波一波的來,來了,又不足夠,任由不同報章你抄我我抄你,數據時常不盡不實,又多人胡亂評論,真他媽的不知是真做得不到家還是有 意讓某些人玩「蠱惑」!況且明年的年產能已達35億罐之譜,以扣稅後的出廠價計2.5元一罐也已達85億以上的產值或潛在入帳銷售額(當然不可能全賣掉),居然有高層向報章說明年以終端價(約4元一罐)計銷售目標為60億元,那麼另外產出的近一半紅罐難道都壓在倉庫和工廠裡等發霉嗎?
3.      近兩個來月逛東財廣藥吧,真是光怪陸離。狂妄自大胡吹亂說傻兮兮者多(本想撰文對這些人的投資心態和能耐剖析一下,但發現太無聊太低能,遂放棄),卻罕見真正思慮圓熟能真正運用理性來投資的人(比熊貓還要少),真難怪國內A股市場神經兮兮、古靈精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825

重申沙漠之花企業道氏技術的「三好」邏輯 價值at風險

來源: http://xueqiu.com/9769652619/34313548

道氏技術IPO後的連續漲停結束,最近三連跌,我認為再跌跌就值得關註了。之前一批新股做分析的時候我就最看好他了。不過我認為最好的投資機會不一定是現在,我倒是想公司發展幾年後再觀察觀察,畢竟投資邏輯是和魯泰一樣。這里我稍微整理了上一批新股分析一文中對道氏技術的分析,再發表一下。

一、從好生意的角度看:

廣東道氏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唯一的陶瓷產品全業務鏈服務提供商,業務涵蓋了標準化的陶瓷原材料研發、陶瓷產品設計、陶瓷生產技術服務、市場營銷信息服務等領域。公司在業內處於領跑地位,客戶涵蓋了諸如東鵬、金意陶、新明珠、新中源、馬可波羅等國內最知名的陶瓷墻地磚生產企業。

陶瓷產品全業務鏈服務到底是什麽意思?公司的主營業務其實就是為建築陶瓷企業提供新型無機非金屬釉面材料,包括釉料、色料、陶瓷墨水和輔助材料等。其中釉料和陶瓷墨水是公司的主要產品,占比達90%以上。

1.釉料產品:包括全拋印刷釉、基礎釉、金屬釉、幹粒拋晶釉。公司產品的下遊客戶為建築陶瓷企業。隨著瓷質釉磚的興起,傳統的拋光磚逐步被瓷質釉面磚替代(05年我國瓷質釉面地磚占全部地磚的比例僅為5%,2010提高到26%,這也是公司能大發展上市的原因)。我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陶瓷釉面材料生產國,行業內企業眾多。根據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發表的《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年鑒》,2011年國內陶瓷釉面生產企業約2000家,我國多數企業以仿制某一種或幾種產品為主,生產規模、產品技術和附加值普遍較低,缺乏自主開發和創新能力,企業仍舊依靠“低價”為主要競爭手段,缺乏自律、互相壓價、惡性競爭等現象還較為嚴重。相比較歐美市場只有約50—60 家企業,且歐美企業以“為客戶創造價值” 理念為主,企業主要以質量、創新和服務為競爭手段,產業競爭較為良性。公司是否能從紅海中勝出,成為沙漠之花企業,和歐美公司追求的理念一樣呢?這個不等公司上市後發展幾年是看不出來的。

2.陶瓷墨水行業:陶瓷墨水是伴隨陶瓷噴墨打印技術出現的一種新型陶瓷上色材料。陶瓷噴墨打印技術以其著色自然、性能穩定等技術優勢,將逐步取代平板印花和輥筒印花等傳統的陶瓷印花方式,成為陶瓷工業著色技術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而陶瓷墨水與陶瓷噴墨打印機是陶瓷噴墨打印技術發展中最為重要的兩個因素。目前陶瓷墨水市場主要被Ferro、Torrecid等公司壟斷,中國需依賴進口。

國瓷材料也正打算進軍陶瓷墨水領域,據國瓷材料此前公告稱,目前國內陶瓷墨水年需求量在20000噸左右,市場規模可達30億元,預計在未來的3~5年,國內的年需求將達到30000~50000噸以上,銷售產值可達45~75億元的規模。道氏技術生產的陶瓷墨水主要用於瓷質釉面磚、外墻磚和瓷片生產企業。截至2014年6月30日,公司陶瓷墨水客戶數量為127家,使用公司陶瓷墨水的陶瓷噴墨機有379臺。未來是否能在技術和價格上占據優勢,取代進口開拓來陶瓷墨水這個藍海市場呢?也需要觀察。

二、從好公司的角度看:

公司股權結構:非常簡單,創始人董事長榮繼華是實際控制人(1968年12月出生,矽酸鹽工程專業本科學歷,EMBA。自2007年9月起至今,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旗下的兩家子公司也非常簡單,業務一點也不複雜(這樣股權結構簡單明了的公司我非常喜歡)。一家從事陶瓷產品設計、釉面材料的研發和技術服務,另一家向公司提供生產周邊配套勞務,主要是原料和產品在運輸工具與堆放地之間的搬運裝卸服務。


公司的管理層如何,現在我也無從得知,也需要在上市後長期的跟蹤觀察其言行,有空也要去實地調研開開股東會。當然熟知道氏的朋友們或許可以給我一些建議。

公司在技術上還是具有一定的優勢,研發投入在同行業中較高,常年維持在營收的6%左右,研發人員占比總員工數的15%(算上技術服務人員,占比高達40%)。累計申請註冊的專利數量31個,其中已獲得批準註冊的專利數量為25個,獲批省部產學研重點科研項目3個。其中公司在“微納米粉體制備技術和分散技術”已持續研究多年,獲得授權發明專利3項,已成功將該項技術應用到陶瓷噴墨墨水的研究開發上,率先成為國內有能力批量生產陶瓷墨水的供應商,該技術也保證公司成為國內最大的陶瓷墨水供應商之一。具體核心技術和技術儲備詳見招股書138-143頁。

公司既然是陶瓷產品全業務鏈服務提供商,那麽必然有專業的技術服務隊伍。公司的技術服務團隊人數已達到139人,占公司員工總數比例為25%。公司建立了涵蓋主要客戶的技術服務網絡,為客戶提供生產工藝、生產條件、生產環境方面的綜合技術服務。公司的技術服務分為駐廠技術服務和後臺集中技術服務。公司也曾向個別客戶提供有償技術服務,因此公司有相應的技術服務收入,但2013年後,由於公司的銷售規模增長很快,因此現場技術服務的需求量增長很大,公司的現場技術服務基本上全部向采購公司產品的客戶無償提供。

註意,這里一定要多關註公司在同行業的主要競爭對手。主要是同為專業釉面材料的廣東三水大鴻制釉公司,具體這幾個公司的對比分析我就不列出了,招股說明書88-92頁已經非常詳細了,大家一定要去看。

來看財務數據:

2011-2013年公司營收分別為:1.86億、2.18億、3.19億,凈利潤分別為:4140萬、4412萬、6024萬,2013年公司業績增長明顯加速,營收增長46%,凈利潤增長37%。2014三季度營收3.39億,凈利潤5976萬,2014年營收預計仍能保持40%以上增速,凈利潤仍能保持30%以上增速。

公司的ROE自2012年來小幅攀升,2012年為24%、2013年為26.43%,2014年ROE估計為28±1%。不過公司2011-2013年的毛利率以及銷售凈利率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公司毛利率三年來分別為49.62%、47.86%、45.53%,凈利率分別為22.3%、20.2%、18.9%,公司ROE能夠攀升的主要邏輯是公司的周轉率的提升以及權益乘數的放大(公司2012-2014Q3來的負債率分別為31.46%、41.97%、46.38%),至於為什麽毛利率逐年下滑,從公司招股書中可得知是釉料價格下跌的影響,因為公司的主營產品為建築陶瓷企業服務,而建築陶瓷企業與房地產銷售息息相關,所以收入比重較大的釉料產品毛利率下滑趨勢比較明顯。不過,雖然公司的毛利率在下滑,但ROE在增長,營收增速也保持的不錯,從一個側面說明公司的市場在不斷的擴張(雖然不能排除粉飾業績的可能)。

分產品具體看營收和毛利,詳見下圖:


幾種釉料產品這幾年營收波動比較很大,特別值得註意的是幹粒拋晶釉在2012年營業收入暴增3744.96%後,2013年大幅下跌24.08%。色料產品持續大幅下滑,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陶瓷墨水的銷售逐步替代了釉用色料。陶瓷墨水在13年爆發後保持穩定增速。

再看費用:公司三項費用控制的還行,基本上增速和營收增速同步。再看資產質量:公司的應收款和應收票據連年增長,2012年增長31.4%,2013年增長86.3%,截止2014年三季度,公司應收款+應收票據已經高達2.1億,比13年底增長46%。上面也提到,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也在不斷上升,與此同時公司的經營現金流一直不好,2011年為-1724萬,12年為1632萬,13年為-15.8萬。資產質量並不算優秀(從應收款和存貨的角度,不能排除業績粉飾的可能,A股新上市的公司再優秀的公司和管理層也都或多或少會粉飾業績,這已經成了一種“文化”)。

公司此次募資3.33億,分別用於:成釉擴能項目二期工程(4799萬)、陶瓷噴墨打印用墨水生產項目二期工程(7118萬)、研發中心項目(3893萬)、陶瓷墨水項目(5231萬)、成釉擴能項目(12270萬)。

三、從好價格的角度看

次新股基本上沒辦法談市場情緒和技術分析,因為現在根本不理性,僅從估值的角度看,假設公司2014年營收保持40%左右增速,凈利潤保持30%左右增速。公司2013年的每股收益為1.24,那麽估計2014年EPS為1.2(攤薄),現在股價對應的市盈率為40倍,市值30多億。如果股價繼續下跌20-30%市盈率跌倒30倍以下,市值在20億以下,那麽對應公司20-30%的業績增速,即便是在公司未來的發展仍需觀察的前提下(動態無法估值的基礎上),靜態的估值也變得有吸引力了。至於什麽時候值得重倉買入,邊走邊看吧。

四、結論:

道氏技術屬於專業釉面材料廠商,是這一批新股中值得關註的企業,陶瓷行業是典型的冷門低增速行業(過去三年複合增速9%),公司在技術和渠道上具備一定的優勢,但陶瓷行業沒有太高的準入壁壘,國內的低端產品小公司太多,競爭過於激烈,公司能否紅海搏殺勝出,成為國內的沙漠之花企業值得觀察(這些年來公司的釉料業務出現下滑),同時公司也在選擇進軍更高端的產品陶瓷水墨行業(這是必然的正確的發展路徑),高端藍海市場的競爭不會是簡單地依靠價格,而是必須依靠技術+服務勝出。雖然公司在成本上相比國外大企業占據優勢,但能否在技術上占據優勢,藍海勝出取代進口也值得觀察。公司未來發展的目標是成為綜合性專業化釉面材料企業,未來看點在於各種專業釉材料:環保釉料、納米材料、功能性陶瓷墨水等。建議長期重點關註。

招股書地址:http://www.cninfo.com.cn/finalpage/2014-11-14/1200391648.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349

廣藥紅罐王老吉之花將會凋謝還是盛放?


——大時代(十九)



自今年五月至今,廣藥能否運營好紅罐王老吉,市場一直有爭議。最近,據說連在合併重組的股東投票會中,也有與會者質疑廣藥的紅罐鋪貨能力和產能。近兩三個交易日,廣藥A股價持續下挫,跌穿了上一次的調整低位,看看東財網廣藥吧的小散的留言,就知道怨氣有多大。

理性投資的最大基石之一,還是集合可用資料對企業的發展和盈利前景進行評估吧。

先看看產能。

經過六月至八月的沙塵滾滾、如煙似霧、迷離莫測其真,現在,廣藥的一些企業發展因素倒是相對較明朗化了。而一直含羞答答,不願以全面貎示人的廣藥紅罐王老吉產能,也有了較明確的公開資料(希望廣藥的高層不要再發放太模糊而足以誤導人的數據了,不然在下可能要動用中指了^-^)。

且簡單搬弄一下「數據」。



最新數據


2012年:
較早前個人比較樂觀,受到了一些偽造資料的誤導。目前粗略看,估計本年的紅罐銷售量和淨利率難寄厚望。

代工
據吳長海透露,目前每天產能接近40萬箱,實際約30多萬箱,每月近1000萬箱。而據國信證券七月中的報告,當月的產能約為每天20萬箱。從今年6月至12月,我亂估,各月每天產出箱數分別依次約為2萬、20萬、25萬、30萬、31萬、32萬、33萬,假設11月底前產出的85%可在終端售出,12月的10%可在終端售出並能入帳,合計約售出30乘以122.3萬(以每月30天計)箱,即3669萬箱,每箱24罐,以不含稅每罐2.5元計(引用國信證券的計法),折合2012年能入帳的銷售額約為22.014億元人民幣。

借道白雲山線
每月產能30萬箱,十月投產。假設10月至12月共銷售45萬箱,折合2012年能入帳的銷售額為0.27億元

合計
2012年入帳銷售額約為22.284億元。雖然前期開支很大,但是面子問題,而且看中績,似乎已經開始在綠盒方面「做功夫」,也許紅罐能「做」個5%的淨利率?即貢獻約1.1142盈利?
假設廣藥2012年除紅罐以外的原有業務能貢獻約4.1億元的盈利,加上近1.1142億元的紅罐盈利,或合計利潤約5.2142億元人民幣,以8.11億計,每股港幣盈利$0.78左右。

2013年:
若說2012年的盈利對於評估廣藥的價值作用不大但可能影響其短線股價走勢的話,那麼,2013年的銷售和淨利率預期將能直接關涉到#874今年最後一兩個月和明年全年的股價表現了。

代工
假設全年每天產能平均達到38萬箱每月1140萬箱,再假設該年11月底前產出的80%可在終端售出,12月的10%可在終端售出,合計全年約能售出1.0032億箱加0.0114億箱,即1.0146億箱,每箱24罐,以不含稅每罐2.5元計,折合2013年能入帳的銷售額約為60.876億元人民幣。

白雲山線
假設期內會略作擴建或增線?產能達到每月40萬箱,假設全年共銷售320萬箱,折合2012年能入帳的銷售額為1.92億元

泰州線
號稱年產能約3.3億罐,產值約10億(應是以每罐含稅出廠價3元算)。投產日期未明,估量或在明年年中?以能在終端銷售1億罐算,折合2013年能入帳的銷售額約為2.5億元

合計
以上三組合計入帳銷售額為65.296億元。假設有一定的價格戰,但由於規模擴大,一定程度抵銷尤其像廣告等開支後,可得約10%13%之淨利率,我取11%,則或能全年貢獻7.18億元。假設除紅罐外原廣藥業務的盈利為5.04億元(增長動力來自狂犬疫苗和綠盒),則全年盈利或達12.22億元,折合港幣每股盈利約$1.838。又假設明年跟白雲山能通過所有程序得以合併,股本達12.91億之數,又假設今年白雲山盈利為4,明年為4.8,則新廣藥的總盈利或達17.02億元,折合每股盈利港幣為$1.6。若綜合醫藥和快消業務,給予保守的16倍市盈率估值,則大概為$25.6,若有人願意給予20倍市盈率估值,就是$32了。

2014年及以後
紅罐代工產能或許不會明顯增加,因為泰州線、白雲山線已成熟運營,加上2012年年底至2013年期間,有可能再落實兩至三個地區的生產線,或許能在2014年年中前投產,而號稱年產能達10億罐的南沙線也可能在該年年中後陸續分階段落成投產。如此,該年的總產能有可能超過40億罐之譜,而2015年則可能達到50億罐之譜。而以50億罐之產量,大概15%18%的淨利率不成大問題了吧。而且,在這一年,綠盒業務該已能全面回歸新廣藥而獨佔其全部盈利了……



凋謝還是盛放?


上述推估的數據,可能準確,也可能非常脆弱。^-^

不是上帝,也沒有水晶球,一切只能摸着石頭過河,「見步行步」地掂量和推估。

可見未來,加多寶涼茶是個最大的變數。紅罐裝潢權的爭奪和塵埃落定,背靠人物或機構的差異和角力,廣藥搞紅罐的營銷攻堅能力,消費者的背向,都是重要因素。廣藥紅罐王老吉能否或在何時可以擠佔涼茶市場的半壁江山,不易說。廣藥的大南藥、大健康計畫,能否全面順利實施,能否有效地整合資源、節省成本,狂犬疫苗業務能否再急速擴展,乙肝疫苗的試驗進展,華佗再造丸有沒有「發大達」的戲,白雲山品牌能否持續創造輝煌,都能直接影響市場往後數年對廣藥或新廣藥的估值。

現在,紅罐王老吉這株花實際上已長出了蓓蕾……花色如何花姿如何,天色仍有點暗,未看得很清……這也是大概投資市場暫時不敢很樂觀的緣故吧。

粗略看,個人還是保持審慎樂觀。

有一些有趣的想法和計算值得提一提:

1.      若以6月至9月中算,若我得到的資料是靠譜的話,實際上流出市面和存在經銷商倉庫裏的紅罐王老吉,很可能合計不足5億罐,若光以流出市面的算的話,數字自然更小。同時,加多寶今年年初以來狂產,若以6月至9月中綜合看的話,可能壓在經銷商和流出市面的至少20億罐,若以今年前九個月算的話,很可能40億罐,而且它在市面的滲透率是相當強勁的!又同時,若許多紅罐王老吉一出市面就給消費者幹掉的話,那麼普羅消費者確是很難「遇見」和買到廣藥紅罐的,加上鋪貨不全面,滲透率未深,那麼股東們根據表象,質疑廣藥的產能和營銷能力,是很自然的事。但若廣藥最新的數據是真確的話,其實過去數個月一般民企乃至大部分國企,的確都沒辦法做到過去廣藥所做的功夫。那問題在哪裏?主要仍是時間……
2.      廣藥近幾個月向公眾披露的數據和訊息相當讓人光火。當年張化橋新任深控的財務官時,馬上認認真真向投資者「曬冷」,惟恐投資者不了解深控的底蘊。而廣藥會聚了國內多少投資者和輿論的注意,卻一直以來黑紗罩身,其集團官網的資訊何其多,但能完全釋解股東問題的資訊卻是一波一波的來,來了,又不足夠,任由不同報章你抄我我抄你,數據時常不盡不實,又多人胡亂評論,真他媽的不知是真做得不到家還是有意讓某些人玩「蠱惑」!況且明年的年產能已達35億罐之譜,以扣稅後的出廠價計2.5元一罐也已達85億以上的產值或潛在入帳銷售額(當然不可能全賣掉),居然有高層向報章說明年以終端價(約4元一罐)計銷售目標為60億元,那麼另外產出的近一半紅罐難道都壓在倉庫和工廠裏等發霉嗎?
3.      近兩個來月逛東財廣藥吧,真是光怪陸離。狂妄自大胡吹亂說傻兮兮者多(本想撰文對這些人的投資心態和能耐剖析一下,但發現太無聊太低能,遂放棄),卻罕見真正思慮圓熟能真正運用理性來投資的人(比熊貓還要少),真難怪國內A股市場神經兮兮、古靈精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808

陝西驚現「死亡之花」無葉綠素靠乜生存?

1 : GS(14)@2016-06-06 02:53:53

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集賢鎮的徐先生,日前在田峪景區發現一種了被稱為「死亡之花」的稀有水晶蘭!徐先生說:「路過一片樹林,發現樹林底下腐爛的落葉面上有兩簇潔白如玉的東西,還以為是蘑菇,結果不是。」水晶蘭看起來有十多厘米高,呈簇狀生長,渾身上下都是晶瑩潔白的,還覆蓋着一些薄薄的、潔白透亮的鱗片,每株的頂端都會有一朵微微下垂的花。西安植物園植物多樣性研究室工作人員盧元指,該植物叫做水晶蘭,是腐生植物,渾身沒有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需要靠自身從外界吸收養份才能生存,加上其渾身潔白,因此被稱為「死亡之花」。水晶蘭屬於鹿蹄草科,沒有毒,在秦嶺地區分佈比較廣泛,但還是相對罕見,「每一次我們發現的居群個體數量特別少,所以是一種比較稀有的植物」。他提醒,如在野外發現水晶蘭,最好不要採摘,因為它對生長環境要求很高,從山地挪回平原,一般很難成活。西部網/新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603/1963959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770

【美圖晒晒】台麥當勞之花 今變性感正妹

1 : GS(14)@2016-08-14 14:29:06

還記得多年前在台北一間麥當勞工作、吸引不少宅男到場「朝聖」的張楚珊嗎?她近日在IG上公開新一批照片。事隔幾年,她依舊長髮披肩、五官秀氣,而且更大秀泳衣照,還是引來大批網民狂like。
Instagram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14/197357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758

【美圖晒晒】台電訊之花玲瓏身材+甜笑吸客

1 : GS(14)@2016-09-17 16:15:39

來自台灣宜蘭羅東的美女陳可頡(Migi),甜美笑容,白皙肌膚和玲瓏有緻的好身材,據悉目前在台灣電訊公司「台灣大哥大」任職,稱作「電訊之花」大可成生招牌,想必吸引不少客戶上門。
faceboo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15/197715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221

【台女發威】昔日台灣「國會之花」化身女拍賣師闖紐約

1 : GS(14)@2016-12-10 03:45:20

「我一下飛機就直奔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開了二十多年車的司機都說沒有見過這樣的人!」說這話的不是某個大藝術家,竟是昔日台灣立法委員陳學聖的女助理游文玫博士!原來,被稱為「國會之花」的她還有第二重身分,便是台灣取得拍賣師執照的第一人!日前,作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秘書長,她帶着三十多位收藏家們來到美國,展開一場只為藝術的旅程。駐紐約記者:王筱辰洋學習政治出身的她曾跟隨陳學聖二十多年,擔任競選助理。由於調任台灣文化局工作,才開始接觸藝術領域。除了參與撰寫台灣《博物館法》,她更在立法院推動稅制改革,為拍賣降稅:「以前台灣拍賣稅率為15%,因為稅賦太高,很多收藏家都不願意把價值高的藏品放在台灣拍賣。」這也是當年致使蘇富比、佳士得等多間大型國際拍賣公司離開台灣的主要原因,從而令大量資金與藝術品流向香港、上海、新加坡等地。為此,台灣拍賣市場十多年呈現低迷狀態。在眾人努力奔走下,台灣拍賣稅降為6%,才讓市場回溫。「經我手拍賣的收藏品,最貴的是一件商代青銅器,價值4,000萬台幣(約125萬美元)。但這個數字放在美國市場,根本不算甚麼!」好在,稅制改革後她收到一些收藏家反饋:「大家說因為稅賦降低,今年會比較好征集藏品了!我也希望能努力為台灣的藝術市場盡一份力。」談到這次來紐約,她坦言非常激動和感動:「親眼見到以前只在教科書裏看到的畫,有夢想實現的感覺」。她與畫廊協會三十多個成員此行一共兩周左右的時間,奔赴各大美術館、畫廊博物館,除了大都會博物館,紐約的行程裏還包括古根漢美術館(Guggenheim Museum)、最新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等等,可謂飽覽古今。她表示:「紐約最大的不同在於人文的豐富和藝術的前衛!真的太前衛了!」同行成員中,也有來自台灣各畫廊的藝術家與收藏家,有團員表示,覺得紐約最大的不同是「自由」:「比台灣更加自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9/198601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9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