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阿仙奴週記:天上凡間原來只是一線之差 人在中環

http://manincentral.blogspot.hk/2013/10/blog-post.html
星期六晚的英超賽事,阿仙奴四比一大勝諾域治。韋舒亞所入既第一球,所展現出既組織同流暢程度,肯實係世界級的。及後藍斯連扭兩個射入果球,唔睇樣真係會以為係施丹上身。

睇完呢場波之後,我心裡面不自覺地講咗一句響少林足球出現過既對白:「班師兄弟終於番晒嚟啦!」

這種飄飄然既感覺,直到禮拜二晚,球隊以臨天光賴尿既方式輸俾多蒙特之後,變得蕩然無存。鬼佬評論話,呢場波係一次對阿仙奴既reality check,證明阿記今年既實力並唔係想像之中咁強。開季一直至今既好成績,只係有賴一眾對賽既對手水皮,實屬虛火。

一場波,就由天上跌落凡間了。

*****

當好多評論員同專家,用「實力」一詞去解讀前列球隊既表現時,我總係覺得唔係好妥。

如果「實力」係泛指球員既能力總和,再加上默契和隊型的話,我的確係覺得解釋唔到當前既英超形勢的。例如曼聯…OK,我明白今季佢地響轉會市場上,實在表現得太過論盡,但佢地既人腳,基本上同上年唔係好大出入。以上屆幾乎贏足成條街既球員班底,即使冇乜新血加入增強「實力」,點都冇理由可以插到落去咁既地步掛?當個個都話,曼聯欠缺一個具創造性既中場大腦,所以唔掂,但呢個「大腦」,上年都一樣冇丫,但上年佢地卻能贏到開巷喎。

情況好似過去兩屆既阿仙奴一樣。冇錯,佢地每年都賣走件球星,但係賣走咗一、兩件球星,大部份既球員其實仲響度,點都未至於要響季初跌到落去護級區邊緣,點都未屎波到,要輸八粒俾曼聯掛?

我傾向相信,呢幾隊前列球隊,「實力」其實並唔係球迷同有些所謂「專家」所講既分別咁大。真正令佢地既表現有天淵之別既,其實係信心同氣勢。早兩屆,搞一大餐之後賣走隊中球星,對球隊最大既影響,其實係信心。阿仙奴只係冇咗雲佩斯就係咪就會差到,連護級隊都打唔贏?肯定唔係,但當四周圍所有人,都響度懷疑,你賣走咗隊中球星之後,「實力」會大幅削弱之後,你落場果一刻,心裡面就不其然對自己會有一點懷疑,球員既每個動作、每次傳送,腦袋裡面就會出現多一丁點既無謂思考,那怕只係一丁點,響節奏急促球場上面,勝負就係取決於此。同樣,奧斯爾加盟,係咪真係令實力提升咗咁多?我其實好喜歡呢個球員,但問心講,除咗頭兩場交出咗幾次助攻之外,我查實又真係未覺得,奧斯爾響「實力」上既作用,真係大得咁厲害。當然,以佢既質素,當佢同班隊友夾得再耐啲,效果肯定會更加明顯的。只係響呢一刻,我覺得奧斯爾既加盟,響士氣同信心上既作用,比在「實力」層面上還要大得多。

信心同氣勢都係無形的。球隊因為有信心,所以走勢凌厲;走勢凌厲既球隊,同時又會散發出讓對手畏懼既氣勢。當球隊係咁贏係咁贏,對手還未落場踢,心裡面就會諗:「我係咪真係有能力成為例外,打低面前呢隊長勝球隊?」所謂讓人怯既氣勢,往往響未真正開波既時候,就已經將對手擊敗了。上年既曼聯,我覺得正正係有呢種攝人既氣勢,即使上半場落後幾多球,大家都「形住」會俾佢追返上黎。今年呢?換一換領隊,一切氣勢都唔見晒。有朋友寫話,今年既阿仙奴同曼聯,好似交換咗身份咁。實力差別可能唔大,只係信心同氣勢,隨住重心人物既去留,而出現咗此消彼長既變化。

輸俾多蒙特,係咪世界末日?一場波既勝負,影響冇咁大既。不敗既氣勢被打斷,卻係肯定的。然而信心係贏波既重要元素,但過份自信卻會引來敗陣。呢場波點解會輸,如果你問我的話,「過份自信」會係我既答案。失第一球,係藍斯響唔應該控球死扭既地區被人偷甩而間接造成,至於第二球,更係響全隊上下不斷進攻,被人一個反擊而輸掉的。如果星期六既英超比賽,唔係行雲流水地入咗幾球靚波,信心水平未升到爆燈的話,禮拜二晚既戰果,你估會唔會有所不同?

雲加話,呢場波,係輸在球隊太「naive」。

我認同,你呢?

越黎越覺得,做領隊所牽涉既智慧,實在複雜得難以想像。冇信心既球隊必死毋疑,信心太強同樣會物極必反。領隊作為一個自己響比賽當中「冇份落場」既人,所能做既,就係不斷調節隊員之間既信心水平,當中既困難,相信係好似我呢亭只懂響打winning時將球員既能力值加加減減,就以為自己好懂得足球既傻仔,永遠都冇辦法感受得到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676

沈南鵬談中美之差:美國沒有陌陌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589
    其實在這過去十年裡,中美的創業環境變得越來越像了。

    十年以前,中國很多創業者都是在學習或者揣摩美國的商業模式。那個時候,中國創業的領域和美國也有些不太一樣,中國有不少更偏向於傳統行業和現代服務業。但是就在最近5到10年裡,中國創業的行業與美國越來越相似,原因是科技尤其是信息科技的發展在兩個國家很像似的。我們看到過去十年裡,最重要的一個科技革命化的話題,那就是移動互聯網。兩個國家都具有龐大的消費市場,為這個消費市場服務的科技應用,變成了這兩個國家同樣的創業主題。

    另外,我們看到,雖然一批新的中國創業者還會去揣摩和學習海外好的商業模式,但是更多今天的創業者的想法,來源於自己對國內市場貼切的認識,和對用戶習慣的熟悉,從而產生了中國本土獨特的商業模式。甚至這些商業模式將來可能走到海外去。我們最近看到的一些成長很快的企業,比如陌陌--這些商業模式在美國並沒有,而是在中國創業環境當中看到用戶的需求。他們的商業模式比較獨特,有可能會走出國門,收到海外用戶的歡迎。當然這些發展背後的背景是如今中國創業者逐漸成熟,今天的創業者成長環境優於以往任何一個時代。

    在第一批創業者,儘管當中很多人也是有IT背景,或者海外留學的背景,但是畢竟以前都沒有做過互聯網。他們去創業的話,學習海外的商業模式是挺自然的。但在最近的幾年當中,我們看到的一些創業者都是已經在互聯網公司中摸打過多年的人,他們已經對用戶、對產品有了很多實戰當中的經驗。所以他們在創業時,能夠更快地把握中國用戶的需求和痛點,對市場的感知會更準確。這也是今天的創業者與十年前的創業者不同之處。這樣一種創業者的特徵,相信未來在中國,將有機會出現更多優秀的企業,那是原創的想法和一個巨大的本土應用市場的結合。

   在中美兩國市場,有一個相同的現象:過去幾年,我們看到不少優秀企業的崛起的時間越來越短,所花費的成本越來越低。而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無線互聯網的發展確實已經鋪墊了很多基礎設施,所以今天去開發一個應用,如果能抓住用戶的痛點,那麼你所需要的成本並不會太多,短時間就能夠發展起來。

二是因為移動互聯網的規模效應加速。優秀的互聯網企業可以很快地達到一個規模,這也是得益於平台的成熟。很多企業就是在幾個月的時間,發展成為一個擁有千萬級用戶的產品,而這種現象,在過去的互聯網時代是無法想像的。在美國我們看到的現象也是一樣的,例如Airbnb、Dorpbox、Uber這些公司的成長歷史,都是短於在第一代互聯網的公司的。這個想像還是令人可喜的,因為我們看到了,技術能夠讓優秀的產品進一步放大,能夠讓優秀的企業快速成長起來!

中美創業者的距離

    我感覺中國創業者在互聯網應用方面,並不見得比美國的創業者差,而且很多年輕的創業者具有全球視野,很多公司可能一段時間後就會考慮把產品做到海外去。如果真的要說我們還有落後的地方,那應該是在企業級應用領域。這個領域在美國和對C的應用可能是四六開或者五五開,B2C佔據了半片江山,剩下的是企業級應用。而在中國,企業級應用發展還是很慢的,可能只佔據了15%到20%的規模甚至更小。而這個現象並不是因為創業者本身,還是由於中國市場本身的條件所限制,因為中國產業化的成熟度相對還比較弱,發映在企業級應用裡面。

    雖然我們在對C的應用領域,還不能說趕超了美國的創業者,但是幾乎處在一個同步前進的狀況,而且越來越多的應用是很獨特的,是根據中國客戶的需求而開發的,就像我們之前提到的那些企業都是典型的代表。美國市場也有自己本身的特點,他們也出現一些針對他們市場的產品。比如Airbnb,要是放在中國可能就不會那麼容易發展起來,因為中國信用體系相對還比較弱。中國的創業者和美國的創業者似乎處在一個同樣的發展階段,在創業者很多特徵上,比如年齡、眼界視野等方面都很有可比性。

在採訪沈南鵬以前,i黑馬曾對外徵集外部對他的關注點,熱心的網友的提出了以下問題,沈總做出了詳細的解答:



問題一:投A輪和投B輪的方法有何不同?

沈南鵬:我感覺投資A輪和投資B輪在根本上都是一樣,包括天使投資也是如此。在一個公司相對早期的時候,不管是天使輪、A輪或者B輪投資思路是相近的。那個時候,公司每有太多財務數據可以看,更多的判斷,是要看業務的大方向和團隊的執行力,這兩點至關重要。

雷軍用「風口浪尖上的豬」來形容很貼切。業務上的大方向正確很重要,看看公司所做的事是不是站在行業發展最好的勢點上。太早了可能不行,晚了也不行。看看背後的行業推動力是不是足夠大,是不是有足夠大的空間讓企業高速發展。

第二個就是對創業者和企業家的判斷。有創業經驗的,或者有在大互聯網公司工作背景的創業者更會有優勢,當然我們也會看到一些草根創業者也有很好的發展。具體到一個項目的判斷標準,這個標準是沒辦法用尺子量化來做的,恐怕更多的是一門藝術。

問題二:BAT也來做投資,狼多肉少,創業者真的不夠了嗎?

沈南鵬:其實從十年以前開始,資本在中國一直是不缺的。但是好的創業者,一直以來不容易找到。並且這些好的創業者,也需要時間去打磨成長。我們看的今天很多創業者不少都有過一次或兩次以前的創業經驗,好的創業項目不是能夠催生出來的!我感覺,互聯網發展畢竟有了十多年的歷史了,已經培養了一批很有經驗的創業者和在中大型互聯網企業的有經驗的從業人員。中國人有一點,和美國硅谷看到的是類似的:很有創業精神!願意去嘗試將自己的好的想法變成一個產品,實現自己的夢想,所以優秀的創業者團隊會不斷湧現。當然投資行業競爭很激烈,如今像BAT這些大公司也在積極投資一些早期項目,但是每個基金都有一些自己不同的角度,側重的領域也不同。所以在未來的競爭當中,相信大家都能投到一些好的創業者。

內容整理:李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889

兗州煤業業績爭議背後:兩套會計準則之差?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4661.html

兗州煤業業績爭議背後:兩套會計準則之差?

一財網 秦偉 2015-10-29 23:55:00

“我們無法接受這一數字,因為我們相信這是通過沖減資本公積實現的。”Laban在這份報告中稱,更可疑的是,公司似乎重新調整了2014年的資產負債表,以創造出更多可供沖減的公積金。

美國藍調之王B. B. King大概沒有想到,他在中國財經界的知名度是由一份研究報告打開的。美資投行富瑞(Jefferries)分析師Laban Yu在最新的三季度業績點評中,對兗州煤業(1171.HK)管理層流露出濃濃的“恨意”。

三季報顯示,兗州煤業今年三季度每股收益0.13元,盡管煤價持續走低,今年上半年的每股收益還只有0.1元,公司的解釋大概又是大幅削減成本。“我們無法接受這一數字,因為我們相信這是通過沖減資本公積實現的。”Laban在這份報告中稱,更可疑的是,公司似乎重新調整了2014年的資產負債表,以創造出更多可供沖減的公積金。

消失的資本公積和專項儲備

兗州煤業10月26日剛剛公布其第三季度業績,期間實現營業收入131.5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減少17.9%;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44億元,同比減少3.64億元或32.9%,但比今年二季度有約80%的增幅。

“在中國會計準則下,公司在成本費用中沖減專項儲備是允許使用的,但在國際會計準則中這種專項儲備的使用是據實列支的。在境內外兩種會計準則下凈利潤差異是始終存在的,這是也是正常的。”兗州煤業內部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獨家采訪時稱。

盡管給出近乎腰斬的目標股價(1.9港元/股),這份在市場上被廣泛傳閱的報告,對兗州煤業的股價尚未帶來顯著影響,10月29日,兗州煤業股價略漲0.26%以每股3.88港元收盤。

過去一段時間,面對煤價持續低迷的環境,削減成本令兗州煤業成為為數不多依然保持盈利的上市煤企。

不過,在包括富瑞在內的外資投行看來,兗州煤業所謂的“削減成本”,不過是把自己安全生產和維護費用的專項儲備給榨幹了。今年上半年,專項儲備的金額已經比2012年時減少82%。

兗州煤業的三季報顯示,到今年9月底,這一專項儲備的規模已經降至9.62億元,比年初減少約8.4億元或46.6%,公司稱,儲備金額減少主要是由於前三季度動用的專項儲備大於當期計提數額。

上述兗州煤業人士稱,在中國會計準則下,使用以前年度結余的專項儲備,這種“以豐補欠”做法在煤炭行業內是普遍存在的正常做法。

高盛在其三季度業績點評中也指出,兗州煤業三季度凈利潤環比上升主要源於成本降低,而且專項儲備(根據中國會計準則記作股東權益)抵消了損益表中的成本項,而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這一做法並不適用。

“兗州煤業9月經調整的利潤有9.34億元,而在此期間股東權益減少14%,剔除受匯率變動影響的其他綜合收入,股東權益在本應增長3.2%的情況下卻下跌1.1%。”Laban在報告中指出,這只會在派發大筆股息時發生,但投資者並未看到任何股息派發。

其他因素導致了資本公積的縮水。Laban認為,兗州煤業在專項儲備大量消耗後,開始把目標轉向資本公積。不僅如此,兗州煤業似乎對2014年的資產負債表也做了調整,富瑞的計算結果是,公司在今年前9個月“創造”出10億元收益。富瑞稱,對應到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未做資產負債表調整的情況下,兗州煤業今年前9個月應該是每股虧損0.35元。

“資本公積的變化主要是由於收購兗礦集團下的東華重工的股權,在中國會計準則下,這屬於統一控制企業下的收購,需要對收購項目和合並報表做追溯調整。”前述兗州煤業人士解釋指,資本公積的變化並不會對公司的利潤產生任何影響。

三季度末,兗州煤業的資本公積為8.68億元,比年初減少8.22億元或48.6%。公司在三季報中解釋指,收購東華重工的資本溢價影響資本公積減少4.31億元,另一方面,因收購東華重工對合並資產負債表的期初數追做溯調整,令報告期末資本公積比年初減少3.71億元。

專項儲備還能撐多久?

這並非富瑞第一份“看空”兗州煤業的報告,今年8月,Laban在另一份報告中,用小紅莓樂隊的歌詞“僵屍,僵屍,僵屍”來比喻兗州煤業已經成為“僵屍企業”中的一員。

兗州煤業今年上半年錄得虧損5100萬元,但富瑞認為實際虧損可能超過10億元;公司表示,上半年單位開采成本按年縮減16%,富瑞則認為實際成本降幅可能在5%左右。“我們不認同這些是真正的削減成本,收益增長的代價是股東權益的減少,自2012年以來股東權益已經減少20%。”Laban在8月的這份報告中稱。

根據中國會計準則的要求,煤炭企業的專項儲備必須用於支付安全生產和維護相關的費用,理論上,專項儲備用於維護及安全項目上而減少時,對應的是在建工程轉化為固定資產。不過,富瑞指出,兗州煤業的專項儲備實際並未使用,而是成為調控成本的手段。

“動用儲備是公司成本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富瑞這份報告意外走紅後,中金分析師在10月29日表示,這並非兗州煤業第一次采用這樣的方式調節A股報表的利潤,而市場對此也心知肚明,2014年開始,基本每個季度都會發生。這種現象的發生主要還是來自於A股和H股會計準則的差異,兩邊的利潤差異基本都來自於儲備的調節。

早在去年,農銀國際的分析師也曾指出,2014年前三季度的成本縮減的59%是因兗州煤業動用了專項儲備而產生,並指出這種削減成本的方式是不可持續的。現在,問題在於,這個在富瑞眼中盈利時註水、虧損時抽水的彈性蓄水池究竟還能堅持多久?

“公司年初時儲備是18億元,到三季度末剩下9.6億元,按公司年初的說法今年會全部用完,但就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可以堅持到明年中。”中金指出,雖然兗州煤業在動用儲備之外確實在成本控制上做了不少努力,但目前來看,儲備用完後迎接他們的也將是虧損。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71

一字之差謀殺案重審

1 : GS(14)@2011-11-23 23:12:5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826993

【本報訊】譯漏一個英文字,足以令一宗謀殺案發還重審。一名無業青年「吹雞」召集朋友向情敵報仇,其間「中副車」用 12公斤的雨遮架打死情敵友人,去年被裁定謀殺罪成,判囚終身。他昨提出上訴,揭露原審法官曾用英文問他:「你知否你所做的事,會對死者身體造成嚴重傷害( grievous bodily harm)?」但傳譯主任卻譯漏「 grievous(嚴重)」一詞。上訴庭認為這對被告不公平,判他上訴得直,將案件發還重審。
2 : 龍生(798)@2011-11-24 16:45:20

從死者角度看, 呢條友抵X死...人地無左一世, 佢用番一世黎還, 非常公道

你估發還重審就會無事咩...都係謀殺居多...

但從犯案者角度...佢又只係諗住打佢鑊甘的...點估到會死....
3 : GS(14)@2011-11-24 21:29:01

衝動就做錯事啦
4 : 亞力士(1473)@2011-11-24 23:40:40

成日唔明 點解有人會幫人爭女出頭 爭贏又無s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682

胡孟青:政策穩鬆 一念之差

1 : GS(14)@2017-06-21 07:45:15

【明報專訊】回歸20周年大日子愈行愈近、北水加碼掃港股高唱入雲之際,踏入6月第二個星期,來自滬港通部分的南向額度,多日出現淨賣出。更耐人尋味的是,熱門北水股之一的幾大內銀股,淨沽出情况明顯,不論工商銀行(1398)、建設銀行(0939),來自北水沽盤都一反常態地較買盤多。

滬港通下的資金,往往是內地大型基金為主,最多尤其是險資及一批互惠基金。如果純粹揣測的話,這批資金不增反減,可能是基於以下幾個原因:一、人民幣年內貶值壓力基本上已不再存在;二、中資基金也要應付半年埋數及客戶下半年的資金重新配置,既然港股今年為止已跑贏內地,鎖定部分利潤屬正常心態;三、一直較能掌握內地市况的中資機構大戶,可能在政策上的閱讀較幾個月前變得更積極及正面,而啟動某程度上的北水倒流,把握內地股市升浪。

北水倒流 迎接A股升浪

內地股市上升的養分,從來就是政策、憧憬及資金。可以預期的是,在維穩市大前提下,政策不會有太多衝着股市而來、若獲納入摩指是憧憬的話,剩下來的就是資金因素。過去最少兩個月時間,在去槓桿及打壓影子銀行的主調下,內地信貸供應幾乎全數由新增貸款負責。相反,新股審批始終受制於市况及持份者的反對,去年一直為市場提供一定比重再融資的債券發行,今年以來已大減至只有1.7萬億元人民幣,遠低於去年同期的逾4萬多億元。

市場利率不斷向上,債息的上升令到發債成本同時上漲,AAA級別的5年期企業債,債息平均接近4.9厘,較之同年期指標貸款利率4.75厘還要高。如果純粹將債券息率成本作比較的話,更多中小企只會願意向銀行借貸,但銀行批貸更多,潛在不良貸款的老問題就來了。更甚的是,債息居高不下,影響了高槓桿的地方政府再融資,有違減槓桿大原則,這可能是觸發政策轉為稍鬆的主因,年中資金需求,只是一個下台階吧!

市場利率向上 鬆喉真正原因

據內地媒體報道,月初人行一批4,900多億元的MLF(中期借貸便利)可能是轉捩點,事關整批涉及金額較本月到期數目還要多。同一時間,逆回購涉及的單日淨投放次數增加,都是一個政策轉調信號。如果資金就是股市養分的話,再一併看看最受惠於打槓桿、市場利率上升的大型內銀的沽盤多於買盤的情况,似乎內地投資者是在賭一個短期政策變局的正式出現。官媒、央行強調,穩不是鬆,但穩與鬆的一念之差,往往是繫於市場持份者的討價還價能力,以及最重要的市况走勢。

著名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出於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190&issue=201706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1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