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何我們不能留在台灣?不人道的移民惡法 憑什麼吸引國際人才



2015-09-14  TWM

台灣在人口老化、少子化、人才外流的三重壓力下, 相較於美、星等先進國家,我們仍無完整的移民政策。 所有的移民法令都老舊過時,讓想留在台灣的外國人寸步難行。 在這裡,他們屈膝躬身,只求一個能稱作「家」的地方; 他們只能輕聲祈禱:別讓我走……。

早上六點鐘,陶比〈Tobie Openshaw〉和他的兒子歐陽瑞〈Conrad Openshaw〉來到桃園機場。這對他們來說,是一趟痛苦旅程的開始。

一如往常,出境大廳塞滿提著大包小包,準備出國的旅客。然而陶比和歐陽瑞父子,沒有帶行李,他們只要去香港一天來回,背包裡只有一堆身分文件。他們離開台灣,只為了留在台灣。

法令嚴苛!

智 能障礙小孩 被迫四年出境二十次「我可以、我可以自己check in!」二十四歲的歐陽瑞在自助登機報到機器前,用不太靈活的手指,在螢幕上點擊,但怎麼點都不成功,原來他把護照拿反了。就算已經教過幾百遍,他的爸爸 還是耐心地指導他。終於,登機證印出來。「很好!你看,你可以的。」爸爸陶比拍拍歐陽瑞的肩膀。

歐陽瑞從小就有智能障礙,因為爸爸工作的關 係,五歲時從南非來到台灣。爸爸陶比原本是自由攝影師,受雇於《國家地理雜誌》等媒體。走過世界各地,一九九八年來到台灣後,深深愛上這塊土地,決定帶著 全家人定居台灣。多年前和妻子離婚後,陶比留在台灣,把歐陽瑞和弟弟威廉帶大。雖然辛苦,但是他們一家真正的苦難,出現在兩個孩子的二十歲生日後。

在歐陽瑞二十歲之前,可以用《入出國及移民法》的「依親居留」,跟著爸爸留在台灣。但是,依法持有居留證的外國人,若子女超過二十歲,除非他們在台灣工作或念書,就不能再依親居留。

今年二十四歲、患有智能障礙的歐陽瑞,連簡單的登機都有困難,工作與念大學對他來說難如登天。他唯一的選擇,就是每三個月在簽證到期前,飛到香港辦事處重新簽一次最長九十天、不得延期的停留簽證。

持 續四年,超過二十趟,「只為了蓋一個章」。陶比說:「為了讓他留在台灣,這是唯一的選擇。」陶比在台灣是知名攝影師,因為拍攝台灣的檳榔西施,開了攝影展 而享譽國際。私底下,他深愛台灣的原住民文化,假日會帶著兩個男孩到新竹的清泉部落,幫忙募資蓋社區中心,和愛慈基金一起照顧愛滋寶寶,他可說是「比台灣 人還台灣人」的老外;但陶比與兩個孩子,在台灣卻連基本的生存權都沒有。

歐陽瑞的弟弟威廉,雖然還在台灣念大學,拿學生簽證,但大學畢業後,除非他馬上找到工作,否則就會面臨和哥哥一樣的問題。「台灣是我的家,在我心目中,這裡是全世界最棒的地方,我從未想過離開。但這個家,卻在把我一步一步逼上絕路。」陶比說。

照顧情況特殊的孩子,陶比已經身心疲憊。而台灣的移民法令,更讓他四面楚歌。

為 了保住他的孩子,陶比試過所有的方法。當官方承辦人員告訴陶比,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歐陽瑞讀大學或是娶台灣老婆時,一向冷靜的他終於失控,向對方咆哮: 「我兒子是智障!你聽不懂『智障』兩個字嗎?」陶比無助地說:「我很『愛歹丸』(台語),但是台灣的法令對待外國人,是我看過最瘋狂、最沒道理的。」陶比 一家人,只是台灣眾多默默容忍的移民法令受害者之一。目前在台灣居留的外國人,共有五十萬人,已經超過台灣原住民人數,而《移民法》背後代表的是從未全面 檢討的移民政策。這不但加深了讓在台灣居留、工作、生活外國人的困難,在台灣人才不斷流失的情況下,也加速了台灣的人才負成長,影響台灣經濟與社會的未 來。

根據二○一四年IMD全球人才競爭力報告〈World Talent Report〉,台灣的人才流入在六十個國家中,排名僅第五十名,不只輸給港、日、韓,連中國都輸。根據經濟資訊公司牛津經濟〈Oxford Economics〉預測,在二○二一年,台灣將成為全球人才赤字最嚴重的國家。

沒有政策!

老化及人才外流嚴重 法令還不斷趕走國際人才台灣不只有人才危機,也是全世界老年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二○二五年,台灣超過六十五歲的老人占總人口的比率就會達到二○%,進入 超高齡國家。另外,我們也是全球少子化最嚴重的地方,根據國發會推估,一六年開始到六○年,我國工作年齡人口平均每年將減少十八萬人,勞動力不足問題日益 嚴重。

面對人才流出及人口老化問題,亞洲許多對移民相對保守的國家,例如日本、韓國,近年都開始逐步開放移民法令(詳見法令篇)。只有台 灣,仍然沒有完整的移民政策。內政部一三年的《人口政策白皮書》中,雖然提及移民政策,但在近兩百頁裡,只有短短十四頁,關鍵字如下:「掌握」、「管 理」、「防制」。

「台灣的制度,就是對國際人才很不友善。」台大財金系教授、前國發會主委管中閔說。「過去台灣的經濟成長,是以資本投入為 主,就是靠大量投資來發展產業,像半導體、面板。但是現在創造經濟成長,不能再靠資本了,而是要尋求創新。而創新,就是要靠人才。」「但是,我們的高等教 育早就和產業趨勢脫節,生不出新興產業要的創新腦袋。」管中閔分析:「教育改革,這是要慢慢改的。

對台灣當下最好的方式,就是引進國際人才。」但人才政策,還停在製造業時代。

比 起過去二十年,政府「引進國際人才」雖然正在緩步放寬法令,陸續推出「創業家簽證」、「創新拔粹方案」等,但台灣的移民法令,散見在《國籍法》、《外國人 從事就業服務法》、《入出國及移民法》,以及無數的辦法、施行細則、釋函裡,各有不同的主管機關。多法共治的情況,經常造成一邊歡迎外國人,另一邊卻不斷 扯後腿,缺乏完整的政策配套。

事實上,移民不只是來台灣的白領勞工。對於產業及看護外籍勞工,也是一樣,「台灣人把移民當成一種『剝削體制』,政策把人切斷,不能留在台灣,這種政策本身就有問題。」記述移工故事的作家顧玉玲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說。

台灣拿著這套恐怖的移民法令,一面死命地對國際專業人才招手,另一面卻拆散別人家庭,到底有誰敢來?

配套不足!

只 想招國際人才 卻逼走國外配偶與孩子去年四月,一篇「在台灣工作─別帶家庭來」〈Work in Taiwan|Don't Bring Family〉的英文部落格文章,在台灣外國人社群裡引發共鳴,正呼應了顧玉玲「把人切斷」的看法。文章大義很簡單:如果你是單身的專業人才,台灣很適合 工作個幾年、吸收亞洲經驗;但是「如果你是想帶著老婆和小孩來台灣,你最好重新考慮。」我們找到文章作者詹森爸爸〈Ralph Jensen〉。他在九八年帶著全家人從德國來台灣當軟體工程師,隨之而來的,是他全家人的簽證問題。

《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規定的工作限制,除了他自己之外,放棄德國工作的老婆、兩個德國出生的孩子、兩個在台灣出生的孩子,五個人全都遇到工作及居留問題。

「台 灣真的在砸自己的腳!」詹森爸爸對《今周刊》憤怒地說:「台灣需要我的專業,讓我拿到永久居留權,但是我的家人卻限制重重。」「在德國,如果我拿到居留 權,我的直系親屬也都可以自動取得。」但是在台灣,居留人士仍像是次等公民,「我的老婆、孩子,基本上已經一隻腳在飛機上。」他說。

大女兒雷提娜〈Krystyna Jensen〉,六歲時隨著爸爸來台生活,從小在高雄長大,現在是台藝大舞蹈系的學生。但畢業前她才發現,雖然爸爸有永久居留證,但是她與兩個弟弟,二十歲之前可依親,二十歲之後,除非馬上找到公司願意雇用他們,否則無法待在台灣。

她 的大弟雷傑〈Alex Jensen〉,知道自己畢業後無法留在台灣,已經從中原大學休學,回到德國找到工作。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台灣雇用外國人的公司資格太困難。法令規定,一 般公司如果不符合政府的創新條例,若要雇用外國人,資本額必須超過五百萬元,而每年營收要超過一千萬元,才能雇用外國人。

「我在收拾雷傑的房間時,一時忍不住,自己躲到房間裡偷哭。」詹森太太回憶:「孩子長大離家是正常的。但是我感覺,他是硬生生地從我身邊被奪走。」未來,她還要再看著三個孩子,一個一個被迫離開她。

門檻極高!

工作法令嚴苛 在台長大外籍生也待不下來「為什麼把我當成外國人?如果我不照鏡子,我根本忘了其實我長得和台灣人不一樣。」有點台灣國語腔的雷堤娜,她與在台出生的弟弟從小在高雄長大,台語講得比德文好,卻被迫離開這個他們從小當成家的地方。

活潑、喜歡跳舞的雷堤娜,想要留在台灣,這麼簡單的願望,能夠達成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走過一段複雜的法令迷宮。

首先,她幾乎沒辦法在畢業後找到工作。按照《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她需要有兩年相關的工作經驗,月薪需要在三萬七六一九元以上,對主修舞蹈的雷提娜自然不可能。

雖 然勞動部在去年提出了《在台畢業僑外生工作許可配額評點制》,讓外籍留學生可以更多元標準留在台灣,但是博仲法律事務所法務助理費浩文〈Michael Fahey〉認為,她也無法適用。因為,評點制需要符合《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工作資格及審查標準》中規定的專門性及技術性工作,而雷堤娜的專長,實際上 是屬於審查標準中的第四十六條「運動、藝術及演藝工作」,因此也沒辦法用評點制取得跳舞的工作許可。

評點制雖然開啟台灣留才的一個小門,但是門檻還是太高。一三年,只有一三%的外籍留學生在畢業後留台工作。評點制允許開放兩千個名額,但截至今年八月,勞動部只讓七七○人通過許可。

就 算想要放棄德國國籍,雷堤娜也沒有辦法歸化台灣國籍。因為《國籍法》規定,歸化國籍需要連續五年居留台灣,但留學生身分居留台灣的時間,不能算在內。內政 部日前通過修法,允許在台灣居住十年的外國人在滿二十歲之後,給予最多六年的居留權。但是仍沒有解決她的工作權問題。「要我留在台灣五年,不能工作,我要 拿什麼養家?」雷堤娜質疑。

博仲法律事務所律師陳慧玲說:「一個人想要在台灣居留,工作常常是重要的關卡。

勞動部的思惟是要 保障台灣人就業,如果 (在《就業服務法》)這塊沒辦法開放,一定會影響到後續居留的問題,他可能就會選擇離開。」詹森爸爸說話比較直接:「台灣的法令擺明告訴我們,別在台灣久 留,請你和家人『快滾蛋』!」費浩文也說:「這裡的《移民法》還停留在二十年前,當時幾乎沒有外國人在這裡生孩子。但是,二十年後,孩子一個一個長大,當 初法令沒有考慮到這點,如果《國籍法》不改,可能會出現很大的社會問題。」傳統的法令綁死,要留在台灣,最好的方法只剩下和台灣人結婚。事實上過去二十 年,歸化台灣國籍的人有九七%是透過結婚,只有不到三千人是自願歸化。這些年來,雷堤娜得到最多的建議就是「趕快找個台灣人嫁!」她也只能無奈地笑笑。 「要我把一生幸福當成工具,我寧可離開台灣。」然後,她像是許願般喃喃地說:「但是,可不可以不要讓我走?」不留情面!

不幸喪偶 還被限定三周內得離開台灣當台灣的就業環境已經不甚理想,我們的《國籍法》、《就業服務法》、《移民法》,還交織成一張複雜的迷宮,讓有心想待在台灣的外國人四處碰壁。不只是居留,在工作上,也被法令卡住。

一名歐洲來的創業家就是血淋淋的例子。在二○○○年,他來到台灣娶了台灣老婆,和她一起創立公司。五年前,妻子不幸去世,因他居留時間不足以取得永久居留權,按照《移民法》,他居留台灣的理由隨著太太亡故而喪失。結果還在守靈期間,政府竟發函,限他三周內離台。

最後,是靠妻子的家人寫一封信,證明這家人「需要他留在台灣」,他才能取得一年一簽的居留證。

「直到我的公司規模夠大了,夠資格『雇用我這個老外』,我才能留下來經營我自己創立的公司,荒謬至極!」這名現在已是兩百名員工的老闆說。

檢討法令!

兼顧情理法 要和時代一起進步對此,勞動部表示,雇用外國人資格實際上已經不用五百萬元資本額等限制,勞動部可以邀集移民署、經濟部,以「個案會商」用專案方式審核,通過就可以雇用外國人。

然 而,陳慧玲律師表示:「絕大多數的公司根本不知道可以透過這樣方式雇用外國人,真的用這個管道的個案,就比率來說還是很少。」「真正應該檢討的,應該是雇 用外國人的資本額限制,在現在是否還合理?」費浩文說:「在過去製造業時代,五百萬元的資本額或許合理,因為你需要大量的工廠、機械投資。但是在各種類型 的創業不斷出現,一台筆電,就足夠開一家成功的網路公司;一台3D列印機,就可以開始生產商品。」當全球正在進行知識經濟的轉型,但是我們的政策,還停留 在製造業時代的思惟。

落後的法令,三十六歲的創業家洪善群〈Sebastian Ang〉很有感。九年前,他從德國來到台灣創業,做出可以即時線上翻譯的手機App「Linkqapp」。但是公司才剛開始,營收未達雇用外國人的要求, 「所以這家公司沒辦法雇用它的創辦人!」洪善群說,他與外籍夥伴也因此拆夥,公司差點關掉,只剩愛上台灣的他,留在這裡繼續摸索。

往好處看,政府已注意到這些落伍的地方。今年七月起,經濟部推出「創業家簽證」,開放兩千名已經拿到外國創投資金、或進駐國內育成中心的創業家,可以來台灣創業,不受學歷、公司資本額等限制。

放寬限制!

推 「創業家簽證」 但吸才效應仍待檢驗洪善群興奮地拿出申請創業家簽證的文件。今年九月,他就要代表台灣去舊金山參加「TechCrunch Dsirupt」創新大賽。「我是真心喜歡台灣,如果我可以幫台灣拿下創新獎,那不是棒呆了嗎?」吸引外籍人才的成效,仍等待檢驗。但是,更重要的是,進 來之後呢?看似歡迎外人的新制背後,仍有一整套的嚴苛細節,可能讓他們連基本的居留保障都沒有。

國發會副主委林桓指出,台灣法令得從根本開 始修改:「很多環境的問題,都很瑣碎,但很重要,影響著國際人才願不願意待在這邊。台灣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改變過去因襲的作法,讓法令環境變友善。」除 了政府的移民政策,管中閔也指出,台灣社會的觀念也需要改變。「我們都說很歡迎外國人,對『國際化』趨之若鶩,但是真的談到開放,大家又變得很曖昧。」他 說。

事實上,東亞社會調查(EASS)曾進行橫跨亞洲的問卷調查,在去年被中研院的學者引用。若從調查中比較台、日、韓三國的國民對國際化的態度,結果結論十分耐人尋味。

台灣雖然認同國際化對經濟的好處,但是對於「是否應該增加外籍工作者」及「是否應該增加外籍配偶」,台灣人的反對聲音都是最大的。而被問到「重視國家利益,即使傷害到與外國關係也無所謂」,台灣受訪者竟有七八%的人表示贊成。

「他 們最年輕力壯的時候都留在台灣了,但我們好像是把他們當機器看待,不把他們當人看。」顧玉玲觀察台灣對移民的態度:「所有政策優惠,都是降低資本流動的門 檻,有利於資本家賺錢;但自然人的流動,卻重重壁壘。」別忘了,台灣正面對著嚴重的少子化、高齡化問題,未來將讓台灣陷入更大的困局,台灣在移民政策上如 何讓自己更有競爭力,刻不容緩。我們如何納入普世價值、和世界接軌,更是全民得思考的課題。

因為法令規定20歲後不能再依親居留,陶比爸爸每三個月就要帶智障的兒子到香港辦簽證,法令不改,身心俱疲的他們,還能在台灣撐多久?

喜歡跳舞的雷提娜,從小在高雄長大,台語講得比德語好,卻因台灣限制外國人工作,讓她無法留下。

洪善群離鄉背井來台灣創業,卻因法令限制,自己創的公司竟沒辦法雇用創辦人,逼走外國創業家。政府推出的「創業家簽證」新制,也許是他留在台灣的唯一機會。

撰文.楊卓翰 研究員.張佳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033

美欲將非法移民婦女及子女拆散拘留,專家斥不人道

根據美國國土安全部最新的一項計劃,非法穿越美墨邊境進入美國的女性移民將和她們的孩子分開接受拘留處罰。

相關官員表示,該方案的部分初衷是為了限制婦女攜同孩子一起非法進入美國。

具體來說,該措施將允許政府將成年移民和其子女分開處罰,在成人非法移民提出遣返申訴或等待避難申請聽證期間將其拘留。而他們的孩子將得到衛生和人道部門的監護,直到他們被其美國親屬或由國家資助的監護項目接手。

按照目前的法律,移民在提出遣返申訴或者等待避難申請時,大都能很快從拘留中被釋放,這意味著在案情了結前他們可以一直呆在美國,且聯邦第九巡回上訴法庭去年的一項判決禁止延長兒童拘留時間。

根據這樣的規定,奧巴馬政府實施的政策是,將女性非法移民和他們的孩子一起拘留在家庭拘留中心不超過21天,然後將其釋放。

這些現有政策被特朗普詬病為“抓了就放”,而非法移民們往往在等待法律程序時可以在美國自由居住。

從2016年10月1日到2017年1月31日,約有54000兒童和他們的監護人遭到拘捕,該數字相比一年前的同期增加了一倍。

相比原先的政策,新政策的特點是令國土安全部可以在不用考慮兒童的情況下逮捕其父母。這樣一來也就不會觸犯上訴法院的判決。

但是,有法律專家認為,這樣的措施將會對兒童造成心理上的陰影,尤其是他們剛剛結束一段越境之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334

美海洋世界停繁殖殺人鯨圈養不人道 2019年終止所有表演

1 : GS(14)@2016-03-19 22:15:29

■海洋世界將結束經典的殺人鯨表演。 



受到爭取動物權益組織施壓多年後,美國「海洋世界」(SeaWorld)主題公園前日宣佈,由明年起至2019年底,逐步結束旗下三個公園的殺人鯨表演,並且終止繁殖圈養的殺人鯨;旗下29條殺人鯨以後會繼續在園內生活,跟公眾見面。



■殺人鯨Tilikum在多年圈養下,身心受摧殘,背鰭不能伸直。


「海洋世界娛樂」行政總裁曼比指:「社會對圈養(殺人鯨)的態度已因各種原因而改變……沒必要逆流而行。」因此海洋世界決定讓殺人鯨全體引退,加州聖地亞哥海洋世界率先在明年停止殺人鯨表演,德州聖安東尼奧海洋世界和佛羅里達州奧蘭多海洋世界的表演則會在2019年底終止。殺人鯨繁殖計劃亦結束,工作人員不再替牠們做人工授孕,更會用藥物避孕。目前海洋世界旗下29條殺人鯨,當中6條外借到西班牙;有一條雌鯨有孕在身。殺人鯨年齡由1歲至51歲,因此海洋世界至少未來幾十年仍會有殺人鯨影蹤。有關宣佈叫保護動物組織欣喜之餘也極之驚訝,事關海洋世界過去態度強硬。殺人鯨表演從1960年代開始成為海洋世界的熱門節目,觀眾超過4億人次。但近年社會人道、保育意識加強,2010年殺人鯨Tilikum在表演中將訓練員拖到水底殺死事件震驚全美成轉捩點,令大眾驚覺殺人鯨被圈養在惡劣環境、被迫接受違反天性的訓練,身心飽受摧殘,極不人道。去年聖安東尼奧公園半年內有3條殺人鯨死亡亦惹爭議。樂園的遊客量近年持續下跌。



違天性訓練 身心摧殘

但海洋世界對於輿論撻伐無動於衷,前年更公佈要投放1億美元(7.8億港元)擴建殺人鯨園區,並為此與加州海岸委員會對簿公堂;亦曾派卧底入作風激進的爭取動物權益組織PETA。不過,海洋世界態度逆轉, PETA等組織歡迎之餘,譏是公關伎倆、指做得仍不夠。「海豚計劃」組織負責人認為海洋世界停止繁殖殺人鯨,主要是因為頭號「種鯨」Tilikum已病入膏肓,「繁殖計劃橫豎要停,說成自行終止就有分加」。



PETA轟公關伎倆

PETA則不滿海洋世界以宣揚海洋動物保育做藉口,繼續展覽殺人鯨,認為該讓殺人鯨真正引退,遷到近岸的海中圈養、甚至放回大海。但曼比指長年被圈養的殺人鯨或海豚,放回海洋後生存機率低。而另一組織Humane Society在同樣質疑海洋世界動機之餘,稱會考慮對方的邀請,合作辦教育活動。美聯社/《今日美國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9/195359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461

自閉童長期被綁 父轟學校不人道

1 : GS(14)@2017-06-10 13:04:17

【本報訊】一名患輕度智障、自閉症及左身痙攣的8歲男童,因為情緒問題,被就讀的紅十字會雅麗珊郡主學校長期用安全帶約束在座椅上,上課時更被隔離至面積僅2呎乘3呎的感知室。男童父親質疑,校方長期約束兒子引致其身體受傷,批評做法不人道,「我個小朋友係一個人,唔係畜牲」。


隔離至感知室上課


男童父親陳先生表示,兒子2014年9月入讀該校,大半年後出現推枱、擲物、擅離座位等情緒問題。當時他同意校方在有需要時短暫使用安全帶,且兒子有夢遊,也同意在宿舍睡覺時加設安全帶。但他後來發現兒子長期被約束在椅上,最長試過一日逾10小時;去年底更發現兒子頭部紅腫,身體有瘀傷。陳父指,曾要求校方停止使用約束帶但不果,遂報警及求助教育局。他指現時兒子上課仍被隔離至感知室,限制活動自由,「當佢一個野獸咁處理」。協助陳父的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認為,校方應該找出學童情緒不穩的原因,約束只是最後手段,應盡量避免使用,因會令學童身心受創。他指出,校方限制學童在面積細小的感知室上課,極不理想,擔心其他學生也被施加類似手段,促請教育局徹查事件。紅十字會雅麗珊郡主學校回應指,2015年底涉事學童情緒波動,會傷害自己、同學及教職員,校方因應安全及獲學童家長共識後,使用附有安全帶及軟墊的椅子。校方曾經嘗試讓該學童不繫安全帶上課,但出現危及自己及同學安全的行為,校方也收到其他學生家長投訴,涉事學童家長則主張建議使用感知室學習上課。教育局稱關注事件,指現有教學指引處理學生的情緒和行為問題,如需使用約束方法如安全椅等,校方必須向家長講解目的和作用,並得到同意,當學生情緒和行為冷靜下來,須盡快移除約束。■記者王家文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08/200485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8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