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三無」上班族 變功能鞋代工王

2011-10-24  TCW




大陸第一運動品牌創辦人李寧在北 京奧運開幕式,腳踏紅白色運動鞋,「飛」進鳥巢點燃聖火的場景,令全球矚目。但很少人知道,李寧腳下那雙鞋,出自台商鈺齊國際。

一九九五年創業至今,不到二十年光影,專門代工與研發多功能鞋與運動鞋的鈺齊,客戶橫跨二十五個品牌、遍及歐美亞洲十個以上國家,包括耐吉(Nike)、 李寧(LiNing)、大陸第一大戶外鞋品牌探路者(Toread),以及歐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法國品牌迪卡儂(Decathlon)。這家公司從創業 登記資本額一千萬元的小公司,躍升為目前營收超過六十億元的功能戶外鞋集團。背後推手林文智,沒有集團背景、在地關係,能有今天成績,卻是當年一個大膽的 創業決定。

一九九五年,四十歲的他,是上市公司豐泰企業副總經理,底下領導四千人。他一路從基層做起,是標準專業經理人。但,日子久了,他不免問自己:「就這樣了 嗎?」經過日夜反覆思忖,他決定放手一搏——創業。

這是一條「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路。一旦出走,也就等於宣示往後要過的生活是:沒有高薪與配車待遇、沒有訂單、以及沒有明天的「三無」日子。

追訂單,從難的下手為一次簡報守門口三天

剛創業的鈺齊沒名氣也無雄厚資金,無法在「門當戶對」的資本賽中競逐,於是林文智從運動鞋副牌市場切入,試圖找出生機。「只是毛利(率)很低,成本與設備 折舊攤平,根本沒賺,」林文智回憶當時說。

創業隔年,在親戚介紹下,林文智與尚在發展中的李寧公司搭上線。「一九九六年,李寧也是創業中的小公司,他們的員工是開著卡車,載著一車車五千噸的製鞋材 料沿路問:『有沒有意願做鞋?』合則做,不合則散,」現為鈺齊總經理的廖芳祝回憶,李寧的單讓林文智在創業路上站穩第一步。剛開始接從每月兩萬雙,至今交 貨二十萬雙,足足成長九倍,占目前整體業務比率約一五%。

只有李寧一家也不行,為了追單,研發出身的林文智帶著鞋樣和目錄,到歐美找陌生開發的機會。曾有一次,就為爭取半小時產品介紹的機會,連三天守在一家歐洲 品牌門口。

不同於生產線的現場工程師,林文智跟客戶很熟,對經營客戶模式很清楚,「生產與經營兩腳都有,不容易跛腳,接單也比較穩定,」早期與林文智在豐泰一起工作 的同事回憶。

做客製,小單也要做兩百道工序管控細節品質

不過,林文智真正勝出的鑰匙,在於切入利基市場。

他清楚,當市場都被量產能力大的運動鞋業者占據時,要走出藍海,利基市場是一個出路。林文智就發現,歐美有一半時間處於天寒雪地中,對於功能戶外鞋需求殷 切。只是「比起運動鞋每張動輒上百萬雙的訂單,功能戶外鞋每次下單量只有五百到一千雙,但每雙利潤,卻是運動鞋的一倍,」鞋技中心產業分析師王弘維分析。

「不因單小而不做,」林文智進一步解釋,量小考驗企業彈性生產能力,「為因應少量多樣,鈺齊一條產線可快速換線四種形態的鞋款,」他表示,彈性靈活才能在 戶外鞋製作的兩百道工序中保持品質。

要能做出防水又能排汗的功能戶外鞋,從材料開始就是工夫。「水分子在四百萬釐米分之一的細縫中就能穿過,」他表示,製鞋內膜材料是棉布,很容易虹吸空氣中 的水分子而潮濕。為了防潮,材料除了一進貨就密封外,還會在外面貼上「虹吸與非虹吸」的標籤,避免出錯。

在車線材料選用上也不馬虎。選用尼龍線雖不會進水但太粗糙,用棉線又有進水問題的困擾,一九九九年底,林文智跟義大利設計師、材質結構師合作,於當地成立 研發中心,進一步改善內膜與鞋面的車線織法,就為了在製程中滴水不進。

「透過義大利的設計室,取經當地材料新配方,才突破技術瓶頸,」林文智坦言,這樣的技術現在看起來沒什麼了不起,大家都能做到,但在早期卻是困難重重。

製程面,每雙全功能鞋的防水性,都要能通過離心車旋轉三十分鐘,以及成品扭轉後再三十萬轉的考驗,才能出廠。「每道都是細節,」林文智說。

也因為技術突破,讓他有別於在大陸身陷價格競爭的中小型台商,從二○○○年開始,陸續取得迪卡儂等歐美重要客戶。目前,美國客戶約占三成、歐洲四成,剩下 的三成來自中國與亞洲。過去連續五年,鈺齊還成為泉州外銷業者繳稅的第一名。

走過創業打底艱辛的林文智,不僅挺過金融海嘯與今年股災風暴,二○○八至二○一○年連三年EPS超過八元,截至目前為止,鈺齊自結上半年營收達三十八億 元,EPS逾四元,同時預備最快於明年四月回台上市。

從普通上班族到讓全球知名品牌鞋業找上門,林文智的例子,其實是一位台商過海創業的縮影:沒有後路,卻也可能是出路,重要的是,當年決定「撩下去」的決 心。

【延伸閱讀】從小工廠到拚回台上市 ——鈺齊歷年大事與成績單

1995年在泉州成立和誠鞋業,工廠分布湖北、越南2000年具備生產防水戶外鞋能力,切入利基市場2008年將4家工廠合併成鈺齊集團營收55億元 EPS 8.13元2009年加入耐吉In-line系統生產,產線增至34條營收48億元EPS 8.7元2010年代理歐洲戶外鞋品牌,同時投資服飾品牌Tony Wear,開拓中國內銷市場營收59億元EPS 8.03元

註:今年上半年營收38億元、EPS4元(數字為鈺齊自結)資料來源:鈺齊國際、資誠會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25

微商亂象:“三無”減肥藥橫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7819.html

微商亂象:“三無”減肥藥橫行

第一財經日報 陳姿羊 2015-08-27 06:00:00

今年6~8月,就有濟南、南京、湖州及嘉善等地被報道出微商銷售假減肥藥事件。渠道亂象頻現,生於草莽的微商們如今深陷輿論暴風眼中。

經歷“斷崖式”下跌後,野蠻生長的微商渠道正面臨更大的考驗。

近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接到報料,稱目前在微商渠道廣泛銷售的一款名為“隨便果”的產品涉嫌違規宣傳。作為深圳四季優美貿易有限公司(下稱“深圳四季優美”)引進的一款進口食品,在產品的官方網站中,隨便果的功效被描述為“減脂控重、纖腰收腹、清腸排毒和改善氣色”。根據中國《食品廣告發布暫行規定》,食品廣告不得直接或者間接地宣傳治療作用、保健功能,也不得借助宣傳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該食品的治療作用、保健作用。

這並非個例,在微商渠道,違規宣傳“減肥”功效的普通食品層出不窮。與隨便果相似的梅子類食品,就有“清凈果”、“凈顏梅”、“纖體梅”和“酵素梅”等,它們大多標榜著“清腸”、“排毒”、“減肥”等功效。

而除了違規宣傳,流通在微商渠道的“三無”減肥藥被查處消息也在各地頻現。今年6~8月,就有濟南、南京、湖州及嘉善等地被報道出微商銷售假減肥藥事件。渠道亂象頻現,生於草莽的微商們如今深陷輿論暴風眼中。未來,微商將何去何從?

違規宣傳減肥功效

隨便果去年8月份後開始在微商渠道銷售,代理隊伍“滾雪球”般擴大。作為“來自臺灣”的進口食品,隨便果生產商為臺灣四季優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臺灣四季優美”),出品商為深圳四季優美。在隨便果的包裝盒中,臺灣四季優美將隨便果定位為“糖漬青梅”。

根據隨便果官網描述,隨便果“已經通過國內外衛生檢測測試”,其作用可以清除腸道宿便及毒素,清除蔬菜等食物中的激素及農藥殘渣,清除血液里的毒素和排除體內多余油脂。

在隨便果微商代理中,對於隨便果“減肥”、“排毒”等功效的宣傳則更加直接,稱其為“排毒蜜餞食品”,食用隨便果後“瘦了十幾斤”,有的代理甚至表示隨便果有“降血壓”、“緩解痛風”、“治痔瘡”等功效。

但本報記者在臺灣相關網站查詢臺灣四季優美工商資料發現,該公司成立於今年2月25日,經營範圍包括食品什貨批發,國際貿易,罐頭、冷凍、脫水及腌漬食品制造等,並不包括保健食品及藥品。而深圳四季優美也僅有食品流通許可證(有效期2015年1月8日至2018年1月7日)。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的進口保健食品及進口藥品分類中,隨便果也不在其列。

作為普通食品,隨便果卻標榜有“減脂控重”、“纖腰收腹”等功效,顯然與《食品廣告發布暫行規定》相違背。

對此,本報記者致電深圳四季優美,但截至發稿,仍未得到回應。

價格虛高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系主任何計國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進口食品除了衛生證書,還需要進出口許可證等證書,目前審批越來越嚴格。他同時表示,“只要是食品就不能宣傳任何功效。如果說有減肥、養顏功效就要去申請保健品、藥品,通過審批證明這些功效。相比食品生產許可,保健品認證的時間更長,門檻也更高。”

打著“減肥”、“排毒”等旗號在微商渠道中違規宣傳的普通食品並不少見。就在今年6月,本報曾報道過健康元與思埠集團合作的新產品“太太白蕓豆固體飲料”,雖然宣傳能達到“減肥”、“修身”效果,但實際上其僅為食品。

僅與隨便果相似,標榜“清腸”、“排毒”、“減肥”的梅子類食品,微商渠道中就有“清凈果”、“凈顏梅”、“纖體梅”、“黃金梅”和“酵素梅”等。報料人告訴本報記者,在四季優美內部宣傳中,稱“個別明星團隊月銷量達到75萬盒”,“上千名代理月收入超過10萬元”。臺灣明星何潤東還受邀出現在了“2015四季優美經銷商感恩盛宴”活動現場。

高利潤背後是虛高的產品價格。本報記者了解到,一盒隨便果里面有15顆梅子,零售價128元。隨便果代理從上到下分為總代理、一級代理、二級代理、三級代理。從一級代理開始,代理進貨價依次為60元、75元、90元。按照級別不同,一盒利潤可達到38元~68元。一位隨便果的代理透露,減肥需要食用隨便果5~10盒。照此算來,一個“療程”代理商最多可獲利近700元。

監管缺失

更嚴重的是,微商渠道中流通的含有國家明令禁止成分的假減肥藥並不少見。根據今年8月人民網報道,南京一90後女孩與前男友、前男友母親以及現男友四人,通過微信、QQ發展代理下線,銷售減肥膠囊。而這款所謂的減肥藥其中含有“西布曲明”,副作用極大,長期服用將會抑制中樞神經、嚴重損傷肝腎功能。因此,中國於2010年10月30日明令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西布曲明制劑和原料藥。

不僅如此,7月浙江湖州還破獲一起通過微商等途徑銷售含有“西布曲明”減肥藥,而這個聲稱“進口代購”的減肥藥實際上在廣州市白雲區生產。根據當時公布的信息,此案涉及假藥銷售金額達到了上億元。

“之前微商最流行的模式就是代理分銷和低門檻、零成本的病毒營銷。這種微商在朋友圈大量湧現,形成了最早的微商雛形。”知名電商評論員、“鮮膜”品牌CEO簡江告訴本報記者。

也是在這種情況下,加上微商渠道監管的缺失,導致了微商圈內魚龍混雜。此外,微商交易在很多情況下是通過微信直接轉賬付款,被騙方想要事後維權難度極大。

隨著媒體的曝光,微商渠道上種種亂象也越來越受到外界關註。今年,國務院出臺《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出,加快“互聯網+”相關立法工作,研究調整完善不適應“互聯網+”發展和管理的現行法規及政策規定。

而騰訊的態度也為飽受爭議的微商帶來了更多的想象。2015年第一季度,馬化騰表達了“微商有意思”的看法,但同時微信亦兩次公告稱將清理微商中不健康的代理、非法分銷等經營形態。

對於微商的未來,微盟CEO孫濤勇認為,微商的定義應該是移動社交電商,今後占據前端的一定是有實力的廠商、品牌商或供貨商。微商主要形式最終將會由目前C2C發展至B2C。隨著優質品牌進入,微商必迎來理性的發展。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96

一包售价5毛的三无产品 凭啥逆袭成为年产值500亿的网红零食?这个21岁高中生是这么干起来的……

http://www.xcf.cn/syms/tt/201703/t20170310_779871.htm

  伴随着乐天“萨德”事件的不断发酵,不少中国企业陆续发声表态,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当属辣条界的“扛把子”——卫龙。3月1日,卫龙通过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宣布所有产品从乐天下架,并称今后将不再与乐天合作、供货。这种“坚决不留一根辣条给乐天”的行为,被网友盛赞气场两米八。截止目前,此条微博的评论点赞量已经超过57万了。

  

  这样的影响力,再次证实了卫龙这辣条届“网红“的名头,绝不是浪得虚名。蹭热点功力堪比杜蕾斯,微博抢热门速度可媲美海尔。果然,没多久,这货就妥妥登上食品界的热搜榜。

  显然,”卫龙“早就不是我们之前认识的那个辣条了。

  辣条总体有多大规模?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不过,网上曾流传过一个段子,或许从中我们可以感受一二:“恭喜中国电影(600977)2015年市场票房总值达300亿,创历史新高……然而还不如河南一个省卖辣条赚得多……”据统计,仅在河南地区,辣条这个品类就有200亿的产值,近300亿的销售额,近300家生产企业。而辣条的鼻祖“卫龙”也在近几年从一家小企业翻身变成了食品届的领头羊。

  一场天灾造就的商机:21岁高中生一手缔造了500亿年产值的辣条王国!

  说起辣条的诞生,也不过只有短短20年的时间,它的发明创造,带有强烈的偶然因素,甚至可以说完全是一场天灾造就的商机。

  事实上,辣条起源于湖南平江的酱干。平江县位于湘北汨罗江畔,属于国家级贫困县,那里有着悠久的做酱干豆制品的传统。在《平江县志》中就有记载:“食品工业是平江的传统产业,清朝康熙年间,平江的长寿酱干就被列为宫廷贡品。”可以说,在平江,家家户户都会做酱干。卖酱干是很多平江人养家糊口的基本出路。

  1998年,湖南洪水,面对这场自然灾难,农民损失惨重,平江县也不例外。当年,生产酱干的原材料大豆出现了大幅度涨价,由7毛多一斤,一下子涨到一块五,酱干行情持续走低。酱干行业一片哀鸿。

  相较而言,当时市面上最便宜的原材料就是面粉,且市场供应的量也比较充裕。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当地酱干作坊的老师傅们,联合研发了一种面筋小食品。最初,这类面筋食品口味与酱干相仿,只有咸味与辣味,而给麻辣加上甜味可以说是一项“伟大的创举”。自此之后,面筋一举由只限于小范围经营的袖珍行业,迅速成为在全国燎原的辣条。

  辣条的配方迅速在平江流传开来,尽管形状、口感各不相同,但味道都是一样的。原本做酱干制品的作坊、工厂,就地转化,开始生产更受市场欢迎的面筋制品,面筋企业得以批量复制,瞬间发展壮大。但是,地处长江中下游山区的平江县并不出产小麦。囿于原材料不足,一些平江人开始到外地寻找机会。顺着京广线北上,盛产小麦的中原地区交通便捷,劳动力充足,成为平江人走出去的创业聚集地。据说,全国99%的辣条经营者为平江籍。卫龙的创始人刘卫平正是借着这波浪潮开启了自己的辣条帝国。

  

  图为刘卫平

  1999年,刘卫平21岁,仅有高中学历的他十分敢干,带着辣条配方,他跑到了河南漯河。低学历做低门槛的低端食品,刘卫平挣扎了整整3年,终于攒够了自己开厂的钱。2003年,当时成龙正火,刘卫平将自己的品牌取名叫“卫龙”。

  如今,卫龙总占地面积300多亩,拥有员工3000余人,而总公司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虽然从网站上并不能获得资产总额和利润总额等具体数据,但是卫龙辣条作为辣条届的扛把子,年产值保守估计已经达到了500-600亿。不仅如此,卫龙的创始人刘卫平还制定了5年10亿的投资计划。

  这些年,卫龙不仅摘掉了垃圾、三无产品的帽子,而且还华丽转身,成功远销国外。售价高达12美元(合人民币七八十块),成为继老干妈辣酱之后第二种登上美国奢侈食品榜单外国人抢断货的十大中国“奢侈品”之一。据说,连普京都对它欲罢不能……

  不仅如此,它还成功吸引了BBC的注意被老外誉为“中国25岁以下年轻人最受欢迎的小吃”,就连拍摄BBC视频的两位大叔也忍不住在节目中坦言“我非常喜欢辣条”、“这个市场据估计每年有500亿”。

  

  

  一包售价5毛的三无产品,凭啥逆袭成为年产值500亿的网红零食?

  

  事实上,辣条产生的前十年里,辣条行业曾经历过一个野蛮生长期。在当时,辣条生产要求和制作成本都不高,价格又低,没啥正规的生产标准,小作坊式生产商遍地开花。市面上辣条的普遍价格为0.5元、1元,几乎各大超市、杂货店均有销售。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调味面制品市场消费总量在500亿左右,其中湖南占整个辣条市场的60%,年产值超300亿。湖南有辣条企业近1000多家,河南生产辣条的企业更是超过了300家,竞争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据了解,2010年下半年,辣条供大于求现象十分严重,能盈利的企业仅在10%左右。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生产辣条的企业这么多,为啥最后闯出一片天地的,是卫龙呢?

  1、树立品牌,扩大规模。

  在起步阶段,卫龙也曾经历过“三无”阶段。2001年,卫龙的创始人刘卫平终于创立了自己的工厂——平平食品厂。虽然工厂规模不大,但刘卫平的野心却很大,在不少工厂仍沉浸在小作坊加工赚取利润时,刘卫平却开启了一系列的品牌化之路。

  2003年,刘卫平注册了属于自己的商标——“卫龙Weilong”,开始以此为核心生产辣条等休闲食品。

  2004年,有了独立品牌的刘卫平,开始了依靠先进设备和规模驱动发展的道路,并在规模大幅提高后,亲自带领销售团队进行疯狂的地推,从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商超到24小时便利超市,再到学校和社区的小型便利店,处处都有刘卫平团队的身影。

  可以说,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让卫龙迈出了摆脱小作坊的第一步。而最初一家一家地推式的推广,更是为卫龙闯出自己的辣条江湖做了很好的渠道建设。

  2、拥抱危机,把控质量

  最初的几年时间里,辣条的生产一直处于缺乏统一要求标准的低门槛生产状态。许多辣条加工都在乡间小作坊里进行,缺乏生产监管和经营规范。经过简单的包装后,辣条就被销往各中小学校,经常爆出非法添加等生产丑闻和食品安全事故,成为国家食品监管“重地”。

  人们在吃得津津有味的同时,伴随的阴影和顾虑一直是辣条的食品生产卫生、安全问题。曾经,江湖传言,辣条是卫生纸做的,是地沟油泡的,是在厕所熏成重口味,甚至由炼尸油制成balabala……

  2005,辣条行业遭遇重大危机。中央电视台曝光了平江一家面筋厂,有工人在原料中投放非法添加剂霉克星。其后,辣条黑作坊被不断曝光,加上几毛一袋的定位及低劣的包装,这让辣条成为国民心目中的“垃圾食品”,辣条以及面筋生产企业也成为众矢之的。在一波严过一波的整治风暴下,成批小作坊小厂商纷纷倒掉,辣条企业从最鼎盛时的2000多家,只剩下零星的500多家。

  危机关头,为脱掉“垃圾食品”帽子,年产值12亿的卫龙企业开始花巨资新建产房,将生产车间改造为全自动化,严格控制食品生产质量。同时,卫龙还聘请专业资质的质检机构为自己的生产服务,对生产进行全面升级。此后,为了迎合新一代消费者的需要,卫龙又进一步开辟细分市场,推出面制品、豆制品、海产肉类等多种口味、系列的全新产品。

  2014年,卫龙已经成为辣条领域当之无愧的头号企业。辣条江湖正式进入“卫龙时代”。

  为了洗清“垃圾食品”的印象,卫龙特意邀请专业的摄影团队进入车间拍摄公司的宣传片,同时邀请媒体和网络红人直播生产车间,高度自动化的闪亮设备、一尘不染的洁净车间,瞬间让广大吃货瞠目结舌。这不,连人民网(603000)都手动点赞,“它不仅好吃,还干净卫生,气魄宏大哦……”

  

  卫龙生产车间

  自此,卫龙成功摘掉了“三无”帽,摇身一变,成为零食界的“LV”。

  3、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网络营销手段

  卫龙企业的逆袭,除了食品本身的质量,擅长造势、热点营销也是他们能够逆袭的重要因素。

  借助网络红人直播生产车间一举破除了辣条“垃圾食品”的三无产品形象,初战告捷后,刘卫平真正尝到了网络营销得甜头。之后,卫龙便在网红的“不归路”上一去不回头了。

  从最初与暴走漫画的合作,微博段子手的炒作,天猫网站的不发货黑客事件,网络上的恶搞系列视频,到苹果风,“国际奢侈品”,再到老司机情色网站风格,卫龙玩到仿佛忘记了自己只是“辣条”的现实,二次元、科技风、污厘头儿,简直是信手拈来。

  

  卫龙模仿苹果的线下体验店

  说到这些辣眼睛的营销事件,不得不提就是卫龙“苹果风”,凭借模仿苹果的文案,在iPhone7发布会的当天推出了辣条新品“Hotstrip 7”,借势火了一把。Hotstrip 1.0、Hotstrip Mini、Burn Kiss……一时间深得网友的喜爱和追捧,成了食品界的网红。

  而那些“来包辣条压压惊”、“其实我该来包辣条静静”、“这个世界没有一包辣条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就两包”、“我马上就要发财了,辣条随便吃”……的系列表情包,更是成为社交网络的经典语录。

  来,感受一下卫龙逆天的表情包、文案和海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193

共享經濟風口下遺留的“三無產品”到底誰來清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022/165660.shtml

共享經濟風口下遺留的“三無產品”到底誰來清場?
左岸 左岸

共享經濟風口下遺留的“三無產品”到底誰來清場?

那些爛尾的共享:企業退場後留下一地雞毛

來源 | 懂懂筆記(ID:dongdong_note)

文 | 左岸

就像去年直播火熱時的段子“誰做直播不是新聞,誰還沒做才是新聞”,今年“什麽被共享不是新聞,什麽還沒被共享才是新聞。”

無疑,資本市場捧紅了共享經濟,從旅館、汽車、自行車,到充電寶、雨傘、板凳、籃球……無數的創業項目都希望在資本大潮中分得一杯羹。前不久還真有人拿著“共享PC上網兼營各類飲料小食品”的創業項目到處去路演,後來終於有投資人看不下去了,提醒了一句“你這是要做網吧嗎?”

能不這樣說大實話嗎?還讓不讓做“共享秋褲”和“共享公廁”的創業者愉快地改PPT了。

創業失敗,人走東西沒動窩

盲目的共享創業會帶來哪些問題?懂懂筆記首先是對滿街的“共享遺骸”犯了愁。

我說的不僅僅是前一段時間,網上曝光的漫山遍野堆積如山的共享單車殘骸。雖說有人透露,那些共享單車的金屬和橡膠配件幾乎無法“回爐”,但只要運營企業還在,還可以噴噴漆,換換零件重裝上陣。我們想先說說那些完好如初,碼放整齊、占著大量空間卻無人問津的共享單車“殘骸”。

為什麽會有嶄新的單車“殘骸”?這源自懂懂筆記在不少道路和車站發現的一個怪現象。從十一之前,懂懂筆記的小夥伴們就經常發現,很多車站、道路附近,擺放著某品牌的共享單車,而且是整齊劃一,規矩停放。嗯,這很好。

但是十一期間,偶爾路過這些路段,發現這些車輛依舊整齊,與別家共享單車潮汐般的來來往往形成很大反差。嗯,這還好吧。直到十一長假後,已經上班兩周,小夥伴們依舊發現這些共享單車紋絲不動,才發現背後的反常。仔細一研究,原來這家在8月份就已經爆出退押金難的問題了。

不是這家的車輛不好用,而是消費者沒有人敢交押金騎車,誰也不願意這時候往里填旋兒,當冤大頭。

這個景象,正是共享單車創業大潮退燒後的冰山一角。資本市場失去耐心,中小型平臺開始退場。這與去年千播大戰後期的中小平臺陸續倒閉如出一轍,只不過直播平臺倒閉之後沒有給社會公共資源造成損害,但是這些已經和即將“退場”的單車平臺,卻會留下滿地狼藉。

從今年6月13日悟空單車宣布關張開始,共享單車行業的倒閉潮便就拉開,媒體的標題大多是“50天內連續倒閉三家”。如果算上今年2月份已經在莆田“消亡”的kala單車,至今已經有 4 家公司正式對外宣布停止運營,另有4家企業被爆出無法按時退還押金。

333

共享企業退場後,那些“新三無”產品誰來清場?

這其中最大的問題是,遺棄的殘骸誰來管?即便是小小的kala單車,都號稱“先投資購買了5000輛單車在莆田投放”,但是第一批車輛投放後不久運營方發現丟失嚴重,其舉措竟是“老板帶著哥哥和兩個表弟,苦苦搜尋了6個小時”,結果有“510輛不翼而飛”。於是乎,kala撤了,老板也撤了。

500多輛單車,散落在當地街頭巷尾、河溝旮旯也就罷了。那些開張之初就號稱下單數十萬輛、投放市場幾萬、十幾萬的共享單車平臺呢?

近幾個月來,在悟空單車、3Vbike停運之後,7月份南京町町單車不僅停運,老板更被媒體爆出已攜帶數千萬押金跑路。這三家當初都號稱要在多個城市投放數萬輛、十多萬輛共享單車。此番停運,遺棄的車輛和押金如何處理?

就在8月9日,南京當地有關市場監管部門對外證實,已經無法聯系任何町町單車的工作人員。江蘇省消費者協會表示,鑒於目前該企業“失聯”,建議消費者走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老板跑了,押金沒了,可單車還在……

這僅僅是幾家小平臺,後面還有更大的。以前不久被媒體曝光無法退押金的酷騎單車為例,數據統計公司 QuestMobile 7 月份的報告中顯示,國內每月使用酷騎的用戶總數僅次於摩拜和 ofo。

不過,如今行業第三這個名頭已經不再是可以拿出來炫耀的東西,投資人退燒撤離,除了行業前兩名,其余的平臺多數是在生死掙紮。

身處“燒錢比燒紙還快”的共享單車市場,目前所有平臺都在依靠外部供血,一旦失去了資本的青睞,就相當於被判處極刑。從此前關張的kala、悟空、3Vbike和町町單車,到如今出現“退押金難”的酷騎單車、小藍單車等,均是如此。

近日,繼酷奇單車之後,擁有不錯口碑的小藍單車也被爆出押金難退的問題。在懂懂筆記居住地附近的地鐵站和小區門口,一直以來就停放有大量的酷奇和小藍單車。如今樓下和車站的的酷騎單車基本已經沒人使用,依舊整齊停放。

至於小藍車,此前經常會有運維人員將附近損壞的小藍車聚集到一起然後統一送走。不過,據停車場的保安透露,十一長假後已經很長時間沒看到小藍車的運維人員了,那些損壞的小藍車也被隨意丟棄在路旁無人管理。

共享企業退場後,那些“新三無”產品誰來清場?

如果說此前倒閉的悟空單車、町町單車等小規模平臺,單車數量只有幾千上萬輛還可以承受,那麽未來酷奇、小藍、小鳴等眾多第二陣營的平臺一旦人去樓空,大街上的“僵屍車”會是一個什麽景象……細思極恐。

當人去樓空、滿地雞毛,那些遺棄的車輛卻還都停放路邊,拋棄於河溝,沒人管理也無法使用。是否有人能統計出,這些占據道路空間、生態環境、公共資源的殘骸總量會有多少。又會是誰來為此買單?

909308512d6448658fc6438c9cda6a6a

倒在路邊無人管理的“僵屍車”

繼續瘋狂投身共享新風口的人,會成為社會垃圾的制造者嗎

除了共享單車之外,這股共享風潮並沒有終止,因為本質是共享租賃,所以大量的共享是要通過生產制造出新的資源來完成。充電寶、雨傘、睡眠倉、迷你KTV、迷你健身房……“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不能共享的。”

但是,當看到如今共享單車清退大潮留下的滿地狼藉時,我們還是不禁為那些快速發展、瘋狂投入的“共享新經濟”感到擔心,因為市場已經在開始洗牌、清場了。

如今,已經有共享睡眠倉被勒令終止、共享雨傘大面積丟失、共享KTV被荒廢。而曾經王思聰說出能搞成就“吃翔”的共享充電寶市場,也在近期迎來洗牌,出現了第一家宣布停止運營的企業。

10月11日,共享充電寶企業樂電LeDian正式宣布停止運營共享充電寶業務。對於自己失敗的原因,樂電創始人樓瑩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就目前來看使用頻率還是不達標”。

幸好這是一位有良知的共享創業者。十一長假後,樂電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告知用戶公司將停止運營,並已收回所有充電寶設備。並提醒用戶“及時將未提現的押金提現”。不過,樂電對充電寶和機櫃等如何進行善後,並未作出具體解釋。

ac7cb1d6041e46eea8e47fd9a37d4581

據懂懂筆記了解到,樂電的自助機櫃設置了9個倉門,倉門內放置充電寶及充電線材,體積相當於一臺小型冰箱。僅在今年3月,樂電已經在杭州地區鋪設了近200臺設備,覆蓋範圍包含公交站、商場、KTV、酒店等。

與樂電相同,來電、街電都屬於固定租賃櫃(內置便攜充電寶)模式;而實體充電寶(機櫃直接充電)的模式,則以小電、Hi電等為代表。但無論哪種模式,機櫃都要分布於火車站、機場和景點等大客流區域,以及寫字樓、餐廳、酒吧等場所。

除了停運的樂電,聚美優品陳歐投資的街電也在前不久遭到股東減持。十月初,街電股東Anker母公司海翼股份發布公告表示,為適應本公司戰略發展及深圳街電科技有限公司股權激勵需要,公司擬將對街電科技15.236%的股權轉讓給天津順事通達科技有限公司,轉讓價格為人民幣4800萬元。

轉讓後,Anker的直接持股降至3%左右。根據4800萬元轉讓15.236%的股權可以計算出,街電目前的估值為3.15億元,而5月份聚美3億增資街電時,其估值高達5億元。

頭部企業估值下跌,中小企業開始退場,如今共享充電寶行業的處境似乎要比共享單車更為“寒冷”。在這個寒冷背後,是充電池這種更為汙染、更為持久對社會資源“損耗”的隱患。這也是近幾個月來,多個一線城市對共享電動自行車說不的原因之一。

記得陳歐在此前與王思聰的互懟中曾表示:“如果失敗了就當做公益。”不過,不知陳歐有沒有想過,倘若真有一天街電也消失了,那數十萬塊充電寶能否成為公益項目,而不是汙染環境的垃圾?

至於現在和娃娃機、VR體驗館並稱為商場三大標配‘神器’的共享KTV,在其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同樣藏有隱憂。

據懂懂筆記近幾個月的調查發現,無論實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還是沈陽、齊齊哈爾、鄭州等二三線城市,共享KTV均已經大量的進駐各大商場,但有的地區使用率卻令人堪憂。更多時候,它們承擔的是商場的顧客們逛累了小憩的功能。

此前懂懂筆記曾在《資本聚光燈下,共享KTV難言的“困局”》一文中專門解讀過目前整個共享KTV的市場現狀。文中一位共享KTV的經營者告訴懂懂筆記“其實共享KTV沒想象中賺錢,甚至比娃娃機還差。”因為缺乏管理,很多迷你KTV里面扔有雜物、垃圾,無人時被肆意占用的現象並不少見。

未來,等待著一排排空蕩蕩共享KTV的結局,似乎和共享睡眠倉差別不大。到時候,又由誰來收拾殘局?不過,機構和聰明人似乎並不太擔心,君不見那影影綽綽的共享迷你健身房、共享船只、共享洗衣房已經蹣跚而來。

尾聲

與Uber、Airbnb這些對已有資源進行共享的項目不同,我們身邊的很多共享項目是被生生造出來的“共享”,其實它們本質上無異於租賃。此前,Airbnb副總裁克里斯·勒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諸如共享雨傘、共享籃球這些更像傳統租賃而非共享經濟。這句大實話,有點不讓人愛聽。

這些項目往往需要制造出大量的新產品,並占用現有社會資源和空間,對制造出的商品進行共享。所以,一旦這些項目不成功,這些為了共享而被制造出來的大量商品就很有可能成為社會的負擔。

以充電寶行業為例,據不完全資料統計,2016年國內充電寶品牌多達500多家,年銷量多達數千萬臺。而共享充電寶的誕生,每年又會生產出大量充電寶產品,其解決的只是人們可能沒帶充電寶的痛點。那麽,眾多所謂共享經濟中的“痛點”真的存在嗎?

對於有的人而言,在共享經濟這個風口失敗了可以選擇退出,再投身到下一個浪潮中。不過,他們用來追逐風口的東西卻可能會永遠留在我們身邊,成為沒價值、沒人用、沒人管的“新三無產品”。

共享經濟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71

「三無教授」屢落選中國院士

1 : GS(14)@2015-10-07 01:22:56

84歲的屠呦呦現貴為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但在內地卻一直是「三無教授」──無博士學位,無海外留學背景,就連中國兩院院士的名銜也沒有,一直得不到肯定。



「能夠獲獎不意外」


她接受內地記者訪問表示,是在晚上看電視的時候,才知道得獎。被問到是否感覺意外時,她說:「沒有特別的感覺,有一些意外,但也不是很意外。因為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榮譽,是中國全體科學家的榮譽,大家一起研事了幾十年,能夠獲獎不意外。」她又說近日糖尿有些高,身體不太好,都在家裏休息。屠呦呦生於浙江寧波,是家中5個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名字由父親取自《詩經.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意為鹿鳴之聲。中學時成績屬中上游,並不拔尖,但有個特點,只要她喜歡的事情,就會努力去做。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接受兩年中醫培訓後一直在中醫研究院(今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先後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


■屠呦呦1950年代與老師樓之岑一起研究中藥。

越戰時成秘密研藥組組長


屠呦呦的成就跟越戰及文革兩段動盪歷史密不可分。1960年代中,越戰升級令全球瘧疾疫情雪上加霜,美越兩軍死於此症者不計其數,擁有抗瘧藥物成致勝關鍵。美國投放大量人力物力研發新藥之際,中國亦應北越請求,於1967年5月23日秘密成立「523課題組」,一群在文革期間被貶至極低等的科學家,獲委以重任找出抗瘧疾新藥,兩年後,屠呦呦以39歲之齡加入,成為「523課題組」組長。早在2011年,發現青蒿素的貢獻已為屠呦呦贏得有「諾獎指標」之稱的拉斯克獎(Lasker Awards),令在內地寂寂無聞的她頓時聲名大噪,被形容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中國女人」。然而,她的成就在國內一直得不到肯定,雖曾數度獲提名為院士,均沒被選中,令人關注院士評選制度是否有不足。中央社/錦麟觀察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1006/193223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7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