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養殖戶李師傅的賬本:一頭豬隻賺千把元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1/4NMDcyXzM0ODE4NA.html

李師傅是一位養豬二十多年的個體戶,他的養殖大棚在上海一個郊區。棚裡的豬白花花一大片,足有300多頭,有的在飲水嬉鬧,有的則在憨憨大睡,它們並不關心自己的身價漲了多少。

據商務部網站6月28日公佈的數據,上週全國肉類價格持續上漲,其中豬肉平均批發價格比前一週上漲4.5%。目前豬肉批發價已經逼近每公斤25元,比今年年初上漲了30%,也比去年同期大漲68%。

豬肉價格上漲,生豬養殖業的盈利是不是也跟著暴漲?為此,《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到實地考察生豬的養殖情況。

飼養成本大漲

「現在豬肉這麼貴,養豬一定很賺錢吧?」對於記者的問題,李師傅躊躇了一下說:「這個不太好計算,其實我們的飼養成本也在上漲。」

李 師傅表示,養一頭豬大致包括購買小豬崽、買飼料、運輸、喂養、出售等環節。據他介紹,購買仔豬的價格一年前是10元/斤,而現在漲到了23元/斤,一般仔 豬的重量在50斤左右。按他的習慣,會把玉米、麥麩和豆粕等三種飼料拌在一起來餵豬。這三種飼料都在漲價,玉米飼料去年是1.06元/斤,現在到了1.3 元/斤;拌飼料的麥麩從2010年的0.66元/斤,飆升到了1元/斤;豆粕以前是1.5元/斤,現在則漲到2.45元/斤。

除了飼料投入,每月還要支付提供這些飼料的運輸商500到1000元不等的運輸費用。如果再另外請人幫忙,現在要2000元/月。

李 師傅說:「現在什麼都在漲價,飼料的價格也漲得厲害,養豬的人也少,生豬出欄少了,豬肉價格能不漲嗎?」養一頭豬,從小豬養到能出欄的四五百斤大豬,養殖 週期在七八個月左右。生豬養成以後,出售價格在9.8元/斤左右,相對於他們的養殖成本來說,利潤並沒有外界所想像的那麼高。

例如,一頭 小豬崽買來的成本是1150元(按照50斤、23元每斤計算),飼料估計要花去800元到1000元左右。如果一頭豬350斤,按目前的市價(9.8元/ 斤)出售,其總收入為3430元/頭,利潤有1280元。不過,這1280元,還不包括其飼料運輸費、電費、場地租金費、水費等。

生豬價格明顯上漲是在最近兩三個月。李師傅說,上個月幾乎是一天漲1毛,這幾天穩定在了9.8元/斤。「飼料價格和運輸價格都沖高,漲價在情理之中。只是我們也不清楚為什麼近期會突然漲那麼快。」

李師傅表示,自己所在的區域離城市非常遠,一年養豬棚的土地租金並不是很貴,因此利潤相對還算可以。

賺的是辛苦錢

每天早上五六點鐘,李師傅兩口子就開始忙碌了。一個人拿著水龍頭沖洗十多個豬圈,另一個人則跟在後面撒豬糧喂食。300多頭豬,僅是這道工序就要兩個多小時。中午過後,下午三四點鐘又要沖洗豬圈,再次喂食。中間還要準備飼料、整修豬圈設備等。

「我們還算比較好,這十多年來比較注重豬的營養,給它們吃的東西都是較健康的食物,豬生病的概率比較小。」李師傅說,一天十幾個小時的勞作還是比較辛苦的,家裡雖然放著一台老電視機,但基本上沒時間看。

他反映,現在豬價上揚,與養豬人減少也有關。十多年前,他記得一起養豬的周圍散戶還有二三十家,其中有些人因實在不能忍受長期的辛苦或者因土地拆遷等,如今只剩他們一家。

「因為飼料價格可能會長期處於攀升狀態,因而生豬售價還有可能繼續上揚。」李師傅這樣認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41

內審要永遠做一頭無牙老虎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22.html

當過內審的,必定受過很多人的閒言閒語。有修養的會在你背後講,狗娘養的則會兜口兜面向你講。除了以「金手指」、「秘密警察」、「大內密探」、「東廠」、 「西廠」等來形容我們外,通常還批評我們「事後孔明」、「馬後砲」、「狐假虎威」和「無牙老虎」等。坦白講,這些形容詞和批評我實在毫不介意,因為他們不 明白我們的工作才會這樣說。

就好像「事後孔明」和「馬後砲」,很多時我們的確是有必要這樣做的。為什麼?不是我們懶惰,而是因為內審事事要講求證據。沒有實據支持的話,不單只會給被審單位反駁,更甚者是我們說的話不可靠,最後弄致沒有誰再會相信我們。

舉個極端的例子,雷曼未倒閉前,如果你說迷債風險高,公司應該避免投資的話,管理層肯定把你當傻仔看。又例如美國信用評級仍舊是AAA時,如果你說美債不是Risk-free,公司應該減持並分散投資的話,公司不把你炒掉才怪。

所以,當找到風險控制的漏洞時,我們都要想盡辦法去找實質的例子及數據去支持,而實質的例子往往都是「已發生」的。因此,我們就經常給別人一個「事後孔明」或「馬後砲」的印象。

另 外,如果虎牙等於業務實權的話,那麼稱職的內審就要永遠做一頭「無牙老虎」。當發現公司的制度或風險控制出了問題,內審只可以從旁指導,向相關部門及管理 層說明利害,好讓他們意識到問題所在並作出適當的補救措施,但內審就絕對不能擁有權力,去逼令他們去做。因為這是涉及內審的根本-「獨立性」。

對內審來說,維持「獨立性」比一切都重要。因為一旦「獨立性」受損,內審就很難再可以做出客觀的評價。內審不客觀,公信力也會因此而受影響。

親 身見過一個例子,某公司的內審部門因做得很出色,所以被管理層「升格」,公司命令所有超過某金額的採購,其價格及供應商的選擇都必須經過內審的審核才可以 執行。經過幾個月的運作後,採購部見甚麼採購都被內審審核一翻,為免麻煩,索性就由內審去決定選那個供應商好了,久而久之,內審變成了一個審批部門。之後 的某一天,一宗由內審決定的採購出了大問題,內審發現時已經為時已晚,最後落得整個部門關門大吉收場。

所以,內審必須要做一頭「無牙老虎」,必要時也要站在管理層的前面,好樣我們「狐假虎威」一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20

企業家到底是一頭怎樣的「豬」?

http://www.howqee.com/yuedu/ydpage/?raid=1569
 「企業家」這個詞最早出現於16世紀初的法語。1815年,法國哲學家薩伊在《政治經濟學概論》中嘗試對企業家進行定義:「將所有生產資料集中在一起,並對他所利用的全部資本、所支付的工資價值、利息和租金,以及屬於他自己的利潤進行重新安排。」


  在其後的100多年裡,薩伊的定義被一再地引用。到了1942年,在哈佛大學任教的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又在薩伊的定義上添了精巧的一筆。在 《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一書中,他提出企業家的工作就是「創造性破壞」。熊彼特斷言,如果不進行創新和變革,就不會再成長,企業家必須讓資源在破壞 中獲得新的移動。


  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家伊斯雷爾·柯茨納便把企業家看成是「穀倉前空場上的一頭豬」。他說,這頭豬是一個「機會的偵察員」,它能夠搜索出其他動物看不到的穀物的屑粒。


  當然,也有人拿企業家與其他的職業人相比較。美國風險投資家戴維·西爾弗在《企業家—美國的新英雄》一書中便把企業家與藝術家進行了一次有趣的對比: 「企業家與藝術家有許多共同之處。他們都是問題解決者。藝術家通過畫布而企業家通過自己的公司來表達解決問題的方式。這兩種人都是個人主義者,他們異常敏 感,富有想像力,熱情洋溢,複雜,充滿活力而且富有創造性。他們另一個相似的地方是,他們都不期望從他們的努力中獲得樂趣。」


  企業家的能力被描述為「把社會的需要轉變為企業的盈利機會」。日本索尼公司的創始人盛田昭夫常喜歡用鞋子推銷員的故事講述企業家的發現和創造精神:


  兩個鞋子推銷員來到非洲的一個未曾開發的小島部落,發現當地的土著都不穿鞋。一個推銷員向總部發了這樣一封電報:「這裡的人都不穿鞋,沒有一點銷售前 景。」而另一個推銷員則發回了完全不同的電報:「這兒沒有一個人穿鞋,我們可以佔領整個市場。請將所有的存貨通通運過來。」


  沒有一個故事比它更能生動地展現企業家發現機遇和創造需求的能力。而另一個同樣頗為有趣的問題是,如果是一個哲學家和推銷員一起去小島又會發生什麼事情?也許下面的假設是可能發生的:


  哲學家將花一個月思考為什麼土著人不用穿鞋;第二個月他將論證把鞋子推銷給土著人的必要性;當推銷員用鞋子換走一船一船的寶石和礦物的時候,哲學家又將證明這是對等和道德的,還是一種掠奪的行為。


  這樣的對比儘管十分空泛,但卻耐人尋味。無論怎樣的定義、描述或比較,企業家都至少擁有如下的特質:


  他對資源的集中、移動,或者破壞,都是為了讓自己能夠獲得額外的那一部分;他改造世界的前提,是這種行為必須能夠為自己贏取超額的利潤;他只做確定的、承擔有限責任的、可以被量化衡定的工作。


  企業家總是那麼實際,他們不對現實以外的任何東西存留幻象,他們往往能不受誘惑地透過事物表層而直達問題的核心,而這幾乎是職業的本能。


  1970年代美國最傳奇的企業家,工人出身的李·艾柯卡在危難之際出任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總裁,他孤身到工會與憤怒的、要求增加薪水的工人們談判。當有 人質問他,作為勞苦工人的後裔,他為什麼不滿足大家要求多放幾個子兒的微薄條件?艾柯卡簡單地告訴他們:「我決定著你們的命運,我每小時17美元資助全公 司所有的工人上班,但在每小時20美元時,我不會僱傭一個人。因此,你們最好達成一致意見。」


  延用伊斯雷爾·柯茨納式的比喻,李·艾柯卡不僅是一頭善於發現機會的「豬」,而且還有著其他的特徵:冷血、量化、促進生產力的提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54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我是一頭經濟動物 人在中環

http://manincentral.blogspot.hk/2012/10/blog-post.html
「我係一隻銅臭嘅經濟動物。」

呢句說話,我響過往既文章裡面寫過好多次。寫呢一句說話既原因嘛,好多既。曾經試過係因為,有網友嘗試叫我就某某政治議題表個態,找個立場,我既唔想而且又唔敢,於是我就答咗呢句說話,諗住「耍」過就算。

自稱經濟動物,代表政治冷感,對政治上既道德,冇標準可言。As long as政府既施政,與及因政治而生既營商環境,冇影響到自己搵錢,一切就ok。

但係「自稱」經濟動物既商人,其實都有情緒,時不時都總會有啲睇唔過眼既時候。例如擔心自己既子女要接受我唔希望佢要讀既課程,又例如見到有自己人放棄自 己應有既價值,盲目妥協做矮仔然後聲稱咁樣做只為生存同適應大環境之類。我發覺自己偶然都會對某啲政治議題,會有一丁點既「上心」。「上心」代表認真,而 一認真你就輸鳥。

於是我又會再重申多一次呢個立場:「我係一隻銅臭到極嘅經濟動物」。

對政治上心會令人迷失,會影響情緒。我作為一個理智既商人,應該懂得避之則吉。

唔係特別想懷緬殖民地年代既日子,事實上按照現在好多識時務既人既講法,殖民地年代,政府既施政依舊有大量失誤,社會同樣存在不公,而且同樣係冇民主可 言。然而趣怪既事情係,當時既人係有本事對政治「唔上心」,做一頭徹底既經濟動物。反而現在既人,卻冇咁既「本事」。係香港人變左,還是政治環境唔再容許 「經濟動物」既生存?

老實講,我認為一頭徹底既經濟動物,其實係一個快樂人。能夠真正做得到既話,其實係福氣。

我有時都奢望能夠有呢個福氣。

*****

五毛

有朋友同我講,話我既博客裡面有「五毛黨」既蹤影。

我同朋友講:「咁我其實係咪應該開心呢?」需要五毛黨出現既地方,通常人氣都唔會太差。咁假如五毛黨真係出現響我個場上面,係咪代表,我個爛文扑都算係有唔錯既人流?

朋友話,我唔應該高興。因為有五毛出現,代表我既文字被某啲機關「盯上」了。以後寫嘢要小心啲嘞。

「哦,知道了。」

每逢寫一啲敏感既題材,總會有人提出相反既意見。當中是否真係有五毛,我唔識得分辨。反正五毛既意思,只係代表「收錢」去寫一啲有利某部份人既意見同留 言,增加某個立場留言既「數量」,試圖去製造民意同氣氛。有啲朋友覺得這個做法好卑鄙,然而我則覺得,大家都係搵兩餐,唔係偷唔係搶,冇必要太過動氣。至 於佢地既言論,大家都明知係「膳稿」,同樣一認真就輸鳥,何必上心?

問題係,點解香港地會有五毛黨?正如剛才提過,五毛既存在價值,係人為地在網上增加某種立場既「數量」,籍以影響民意同氣氛。愚昧既我認為,呢個模式應該 係響落後地區先至行得通既方法。一個有足夠知識水平既人,對一個議題既立場,應該主要係依賴自己既獨立思考。相反,如果人民普遍知識水平偏低,思考能力薄 弱既話,言論既「數量」多少,就會對佢地既立場有決定性既影響。如果有關機構真係選擇要響香港既討論區滲入五毛,咁係咪代表佢地都認為,香港既網民,其實 係屬於水平偏低思考力弱既類別?

我就傾向相信,香港係個先進同文明既社會囉。

坦白講,其實我覺得響香港地,「五毛」呢個模式,行唔通嘅。香港人對政治議題既立場,不論正方反方,響未上網之前就已經壁壘分明。即使再寫十萬九千條留言,我覺得其實都影響唔到太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438

《醣基生醫》翁啟惠鍾情醣分子 一頭栽進三十年 中研院攜手創投 攝護腺癌疫苗大突破

2013-09-02  TWM
 
 

 

如果有一天,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人類世界會不會有所不同?這是翁啟惠的堅持,當別人都在研究蛋白質時,他卻投入醣分子的研究,一做就是三十年。如今,他用三十年失敗的經驗,獨步全球,磨出攝護腺癌疫苗。

撰文‧賴筱凡

全世界每年有超過七六○萬人因為癌症而死去,在台灣,每五分鐘又四十八秒就有人罹患癌症,這個萬病之王,如果有一天,它不只能被治療,還可以用疫苗來預防呢?

八月國際期刊的三篇論文,捎來了好消息,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與副研究員吳宗益領導的醣分子研究團隊,有了最新的成果,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無非是攝護腺癌疫苗的突破。

外頭下著午後雷陣雨,我們在中研院長辦公室專訪翁啟惠,醣分子的研究他一栽進去就是三十年,問他為什麼如此鍾情於醣分子?「越難做的、越複雜的,我越想做!」翁啟惠回答的神情,再堅定不過。

生活單調如一 做研究卻要求大膽犯錯七年了,中研院院長的位置,翁啟惠一坐就是七年。在媒體面前說話總是小心謹慎,這是翁啟惠一貫的風格,誠如他的生活,單調簡單。作為台灣最高研究單位的管理者,他總穿著最樸素的白色襯衫、黑色西裝,沒有太多脫稿演出,這是扮演中研院院長的翁啟惠。

「生活上,我不是一個太願意嘗試新事物的人。」翁啟惠笑的有些靦腆,隨身的手機若不是配合台灣品牌宣傳,他其實不太隨波逐流的,就連飲食習慣都很單調,辦公室也沒有太多設計。然而,個性簡單的他,當角色換成了科學家時,卻像換了一個人。

談起研究,翁啟惠的眼神閃閃發亮,「做研究,就是要犯錯,台灣人就是太不敢犯錯,不然我也不會在中研院待了八年才出國。」即使是學術地位權威如他,但一路走來也曾跌跌撞撞,三十一歲才到麻省理工學院(MIT)攻讀化學博士,是別人眼中的「大隻雞慢啼」。

但也因三年的麻省理工學院求學經驗,讓翁啟惠打開了研究的視野。其實,翁啟惠一開始在麻省理工學院做的研究並不是醣分子,而是研究酵素,卻意外從酵素合成的研究,闖入醣分子領域。

「現今多數的藥都是化學合成,是小分子藥物,但科學家對醣這類的大分子,認識卻很有限。」我們知道醣類是能量最主要的來源,幾乎所有的細胞表面都有醣分子的存在;可是,比起多數科學家相繼投身研究蛋白質,人類對於醣的知識卻很有限。但翁啟惠的思考也跟一般人不大相同,「越複雜的,我越想知道。」麻省理工學院三年博士、哈佛大學一年博士後研究,教會翁啟惠最重要的事,就是犯錯。「那時候,我們連如何用人工化學合成醣,都不是太清楚。」雖然懵懵懂懂,卻讓翁啟惠一投入就是三十個年頭,從美國回到台灣出任中研院院長,他也不間斷對醣的研究。

翁啟惠比手畫腳,嘗試跟我們解釋醣分子的應用,「醣分子是少數我們在癌細胞裡找到的分子,通常我們的細胞表面都有醣分子,同樣的,癌細胞表面也有醣分子,但結構卻明顯與正常細胞不一樣。」在這樣的原理下,翁啟惠帶著團隊做了「醣晶片」,只要拿血液樣本,加入化學藥劑反應,就能看出體內是否已經有癌細胞。

顛覆舊思惟 「用醣分子做出癌症疫苗」這個結果對翁啟惠的研究來說,只是一小步,在醫學應用卻是一大步。當癌細胞形成腫瘤要大到○.五公分,才能在正子顯影設備裡被看見,但醣晶片的技術卻可以在腫瘤尚未成型前,就能檢測出來,成了癌症早期預防的重要檢驗方式。

但對翁啟惠來說,還不夠。「我們想做的,是利用醣分子的特性,做出癌症的疫苗,那才真正會改變人類生活。」一個讓無數人類陷入黑暗的疾病,終於在翁啟惠帶領的研究團隊裡,露出了曙光。

「我們希望透過一些化學合成、發酵的方式,一步步去做各種癌症的醣分子藥物、甚至疫苗。」其實,第一個用醣分子作為癌症標誌的人,是日本科學家Hakomori,但成功用合成的醣分子作為抗原,誘導出殺死癌細胞的疫苗,卻是翁啟惠的團隊。最快十年內,攝護腺癌疫苗就有機會問市。

即使每天面對行政事務,翁啟惠一周還是會空下兩天,就為了繼續研究醣分子,甚至光是指導的博士生、博士後研究員,就多達六十人。「其實我最不會的就是做行政,做研究是我最喜歡的。」翁啟惠對研究的熱情,常常一想到研究內容就出神,「所以我太太常抗議,說我沒在認真聽她說話。」在翁啟惠的主導下,他將研究成果技轉到中研院與鑽石生技創投合資的醣基生醫,以技術作股,換來的五○%股權全數歸給中研院,換算價值達六億元。這些在翁啟惠看來,只是促進產研合作的一種新模式,他的最終目標還是要回歸到研究上,也難怪他打趣地說:「幸好中研院長任期有兩任的限制,這樣我才能趕快回去做研究。」

翁啟惠

出生:1948年

現職:中研院院長

經歷:日本理化研究所尖端科學醣科技研究所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學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博士30年的醣分子研究路!

成就:

靠著研究醣,翁啟惠被喻為繼李遠哲之後,最有機會拿到諾貝爾獎的台灣人。

翁啟惠團隊開發出全球第一個攝護腺癌疫苗,有機會攻下30億美元市場,改寫人類歷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910

汽車之家下一頭風口的豬

來源: http://xueqiu.com/1363266695/30750530

【東哥解讀電商】6月23日看英國金融時報一篇文章《中國成跨國車企的“搖錢樹”》

“今年一季度,通用汽車在中國的合資公司實現凈利潤5.95億美元,而通用汽車全球業務的凈利潤僅為1億美元。

雖然通用汽車的季度業績受到召回事件(造成13億美元費用)和委內瑞拉業務4億美元虧損的影響,但中國已連續多年為這家美國公司帶來豐厚利潤。中國占2013年通用汽車全球銷量的35%,然而通用中國合資公司全年凈利潤37億美元,已接近通用歸於股東的整體凈利潤38億美元。

中國也是大眾(Volkswagen)的“搖錢樹”。大眾去年超過通用汽車,在中國這個世界最大汽車市場坐上了頭號交椅。中國占大眾去年全球銷量的31%,大眾中國合資公司的營業利潤為96億歐元,而大眾全球營業利潤為117億歐元。”

是的,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而且依舊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13年中國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6%,達到1800萬輛(是印度汽車銷量的10倍)。市場依舊沒有降溫,今年從1月到5月,中國汽車市場同比增長逾11%。但市場被外企把控,以至於國家部委都坐不住了,最近出手打擊壟斷了。


所以看完這篇文章,又看了下股價33美刀,和還在做投資的前leader微信說

東哥:汽車之家是不是正在風口的豬?

前同事:比易車網強。

東哥:感覺之後的汽車需求會快速暴漲;

前同事:當然。

東哥:車前車後市場,我要買汽車之家(股票),廠商強勁的利潤,會持續推動廣告支出。

而汽車之家最新公布的二季度財報證實了這個基本的判斷。

在2014年第二季度汽車之家的廣告服務營收為人民幣3.662億元(約合5900萬美元),而上年同期為人民幣2.279億元。而廣告服務營收增長主要得益於汽車制造商廣告和經銷商廣告的增長,分別占到了總廣告營收的73.5%和24.7%。廣告收入的大幅增長自然推動了二季度整體業績的提升,第二季度凈營收為人民幣5.068億元(約合8170萬美元),同比增長71.8%。經銷商訂閱服務營收為人民幣1.406億元(約合2270萬美元),與上年同期的人民幣6710萬元相比增長109.6%。

東哥以為,強勁的消費需求,加上汽車廠商強勁的利潤還會持續追加廣告投入,尤其是針對年輕用戶的互聯網廣告。

風口很大,而做汽車市場的也不止汽車之家,還有易車網、騰訊汽車搶奪汽車廠商廣告市場。說到底,還得看每個平臺的活躍用戶量,以及平臺對用戶的影響力。

根據之前Q1財報披露數據,汽車之家日均UV,PC端570萬,移動端240萬。其中移動端增長顯著,2014年6月,通過移動設備訪問汽車之家網站,以及通過移動應用APPS訪問汽車之家服務的平均日獨立用戶訪問量分別約為290萬和230萬。移動端的平均日獨立用戶總訪問量較2014年3月增加超過25%。當然這里要提下競爭對手,根據艾瑞mUserTracker最新一期數據顯示,易車網移動站6月用戶覆蓋數和占比都有很大提升,所以汽車之家還是要加大在移動端的投入。

平臺的影響力還體現在對用戶的影響力,就是看用戶在不同平臺的停留時間以及貢獻內容的情況。艾瑞的數據,以平均日獨立用戶訪問量、用戶平均每日花費時間,以及平均每日頁面瀏覽量來看,汽車之家在中國所有汽車網站和門戶網站的汽車頻道中排名保持第一。根據艾瑞的數據,2014年第二季度,較去年同期15.4分鐘相比,汽車之家網站用戶的平均每日花費時間增加到16.3分鐘,汽車之家占據用戶在線瀏覽汽車網站時間花費的超過46%,4倍於第二名網站,貢獻了互聯網80%以上的汽車帖子原創內容。

從消費者瀏覽時間來看,汽車之家對用戶的粘度和影響力是在加強的。這也比較容易解釋,汽車之家的廣告收入增長依然強勁,不同平臺對用戶的影響力是顯而易見的,廠商的廣告投放已經說明問題。

從廣告平臺轉型交易平臺

不久前,京東劉強東在中歐商學院發表了他著名的“十節甘蔗理論”,就是說在產業鏈的價值鏈當中,占據的節數越多,那麽所占的收入和利潤就理所當然的更高。雖然阿里系有1.7萬億的交易額,但屬於阿里的收入只有500多億,利潤只有100多億。目前的汽車之家和易車網,以及其它汽車平臺,其實都有點偏向於廣告平臺,就是給線下的經銷商提供銷售線索,簡單的說就是引流賣用戶。電商平臺對整個汽車銷售影響還是很小的,所以別看汽車市場是一個幾萬億的市場,電商平臺一年為線下也提供了數千萬條銷售線索,但汽車平臺占整個汽車市場的收入占比還是非常小的。

汽車之家想要更高的估值,就必須要更高的收入,想要更高的收入就必須提升自己在汽車產業里面的價值,僅僅是作為廣告和引流的平臺是遠遠不夠的,要向交易平臺轉型。所以投資人應該密切關註這方面的情況變化,汽車之家只是具備了成為了豬的可能,因為在這個風口的可不只是這麽一頭豬,或許兩邊同時下註並長期持有是更明智的選擇!

當然,我們看到了汽車之家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東哥以為還是可以值得繼續期待。

2014年第二季度,汽車之家開展了系列汽車電商活動,包括“4.15馬上有車購車節”、“瑞虎3獨家預售”。2014年6月正式上線汽車線上交易平臺“車商城”,試運營首月,已促成3000筆汽車交易。另外還有和京東的戰略合作,車商“城”全面接入京東和拍拍平臺。

二手車,個人認為市場還不太成熟,汽車之家雖然有一些動作改進,但也乏善可陳,也沒什麽可點評的,繼續觀察。

汽車之家第二季度業績遠遠超出了華爾街投資人的預期,當然作為風口的豬,需要持續超出預期,才能贏得投資人的歡心。

截止東哥發稿,還未買入汽車之家,這就是分析師的悲催之處,說的和行動總是有一些差距。

電商戰略分析師,了解更多電商就關註東哥微信公眾賬號,“東哥解讀電商”搜索首字母dgjdd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61

PPP投資剃頭挑子一頭熱:需求破10萬億,落地率僅兩成

僅僅兩年不到,全國各地政府推出的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總投資需求突破10萬億元。

自2014年8月重慶推出全國首批總投資額1300億元PPP項目,據財政部PPP中心數據,截至2016年5月31日,全國各地PPP項目總投資需求約為10.42萬億元,項目數量為8644個。

將近兩年的時間里,PPP項目從無到有,如今投資需求額已經超過去年全年基礎設施總投資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全國基礎設施投資總額為10.13萬億元。

PPP專家、大嶽咨詢總經理金永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PPP項目總投資需求短期內突破10萬億說明地方政府推廣PPP模式非常積極,不像前兩年多在觀望。不過現在數量本身沒有多大意義,因為並非所有的PPP項目都具備實施條件,現在問題是促進PPP項目真正落地,來實現穩增長惠民生。

其實,地方推出的PPP項目數量和總投資需求還有所低估。

本報記者了解到,納入財政部PPP項目庫必須經過一道篩選。根據財政部PPP中心數據,今年年初,各個地方政府上報財政部PPP項目數量是9283個,經過審核後,被納入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的數量是6997個,2286個PPP項目未被納入財政部項目庫。

這些項目被業內稱作假PPP項目。在PPP熱潮下,一些地方借假PPP項目融資也引起官方警惕。財政部去年6月發文要求地方政府嚴禁通過保底承諾、回購安排、明股實債等方式進行變相融資,將項目包裝成PPP項目。

根據財政部PPP中心數據,截至2016年4月13日,納入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的PPP項目的落地率約為21.7%。

不過,民生證券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認為這一落地率被“美化”。

管清友近期在《中國式PPP的十大痛點》一文中稱,按照PPP實施階段統計,處於識別、準備、采購、執行、移交階段的項目數量分別為6024、 1051、277、369、0個。財政部將執行階段項目數與準備、采購、執行等3個階段項目數總和比較,得到的入庫項目落地率為21.7%。更值得憂慮的是,這個數據還是被“美化”的。如果將大部分處於識別階段的項目納入計算基數,執行階段的項目數與入庫項目總量相比,實際的簽約率僅為4.8%,不足 5%,落地難的問題十分突出。

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官員也在多個場合表達了PPP項目落地難的觀點。

在6月7日的國新辦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專項督查有關情況吹風會上,參與民間投資專項督查的財政部副部長劉昆表示,當前PPP項目儲備比較豐富,但項目落實困難。

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範恒山近期在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立法專家組成立會議上也指出,隨著PPP項目量大面廣地集中推進,項目融資貴、落地難等新情況新問題越來越多。

為了加快推動PPP項目落地,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正在推動PPP立法。

財政部條法司司長李承在走訪全國人大代表、池州市委書記趙馨時透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法(草案征求意見稿)》起草完畢並已征求了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財政部門的意見,正在抓緊修改完善。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也公開表示,爭取在9月底前形成《中國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法(草案征求意見稿)》送審稿,按照立法程序上報國務院。

此外,運作1800億元國家級PPP基金的中國政企合作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成躍近日表示,公司投資團隊已與部分省市進行了具體的項目對接,與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方共同探討了78個PPP項目的合作可能性,涉及規模9120億元,對項目的合作模式進入了深入交流,就股權、債權等方式進行了多輪的磋商,近期即將完成數個項目的簽約。

周成躍表示,按照公司管理要求,一個PPP項目中,最高投資額不能超過項目總投資規模的10%,因此公司將會參與2萬億元以上的PPP項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249

在廣東,一頭烤豬在上桌前經歷了哪幾個步驟

在“無臘不成席”的廣東,烤乳豬、燒鵝等都是每個餐廳不可少的菜色,它們的食品安全更是治理的關鍵點。從雲端到源頭,廣東省使用一張監管網,籠住食品鏈條的各個關鍵點。

9月4日深夜23點,國家食藥監總局走基層團隊走訪了當地的一家屠宰場。

肉品閉環式監管模式

並不是所有的豬都能非常順利的從欄中進入屠宰這一關,也不是所有屠宰過的豬都能進入烤制這一環節。

“在進入這個屠宰場時,這些生豬必須具備檢驗檢疫的合格證,以及圈養的信息,否則進不來。進來後,我們要對所有的生豬進行檢驗檢疫,檢測炭疽、瘦肉精、絳蟲等,再靜養一天,看看有沒有其他疾病,合格後才能正式進入屠宰車間。”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錦豐肉聯食品有限公司檢測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表示。

公司上線屠宰的生產線有3條,日屠宰生產能力達4000頭;牛的機械化屠宰生產線2條,日屠宰生產能力達400頭;羊屠宰生產線6條,日屠宰生產能力達2000只。該公司屠宰的品種多,均采取代宰方式,分別有生豬、乳豬、牛、羊等。目前,每天的生豬屠宰量2000多頭、乳豬1500多頭。

像這樣作為供應佛山肉品集中屠宰的屠宰場,在佛山有兩家,他們每天供應全市13000多頭生豬胴體。

“我們實施了肉品閉環式可追溯監管模式,可以有效防止肉品受到‘二次汙染’和私宰肉、病害肉、註水肉摻雜銷售。”時任佛山市副市長的王玲表示。

據王玲介紹,在實施統一配送之前,配送肉品的運輸車輛通常由普通客貨車簡單改裝而成,沒有或甚少有遮蔽和保鮮措施,運輸過程中容易使塵埃、蒼蠅、細菌、大氣汙染和氣溫變化等對肉品造成“二次汙染”,同時運輸車輛來源複雜,難以監控,容易混入未經檢驗的私宰肉、病害肉和註水肉等有害肉品,甚至一些不法肉品經營戶使用同一輛運送活豬和肉品,存在嚴重的終端銷售市場肉品質量安全隱患。

“針對屠宰企業和肉品經營戶在實施肉品統一配送過程中資金壓力大的困難,政府重新核定生豬屠宰加工費用,由原來的25元/頭,調整為40元/頭,同時市區財政投入700多萬元用於肉品統一配送車輛專項補貼。”王玲表示。

屠宰結束後,生豬的胴體被裝入了專用運輸車,跟隨這輛車,采訪團也抵達了生豬胴體交易的場所——廣東省佛山市中南農產品交易中心。此時已經是9月5日淩晨,但交易中心依然燈火通明,佛山、廣州以及珠三角很多餐飲企業正在從這里選購新鮮食材。

“運來生豬肉的車必須先提交了檢測報告,在這里登記完畢才能進入市場,否則不能進入。”交易中心門口值班的一位老師傅表示。

生豬胴體在進行交易前,還必須經過交易中心的檢驗試驗室的檢測。這個位於市場辦公室三層的第三方農產品檢驗實驗室,此時也進入一天中最繁忙的時段。

“每天淩晨3時到下午3時,大約接受1000份蔬果、水產品、肉蛋的送檢,都來自在下面市場采購食材的超市、學校食堂、配送公司;同時,還要開展60-80份蔬菜(瓜果)的隨機抽檢。需要對蔬菜的農藥殘留、牛肉註水、水產品違法添加孔雀石綠和氯黴素,肉餡或肉膠在制作時是否為了增加彈性違法使用硼砂,都能通過快檢,在1-3小時內出具準確性很高的定性報告。”廣東匯信農產品檢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伍誌權表示。

據吳誌權表示,如果抽檢結果是陽性,問題批次的食用農產品將下架、封存,並按照之前簽訂的誠信承諾協議銷毀溯源,如果商戶對快檢結果有異議,還可安排進行精密的定量檢驗,當地食藥監部門也會定期抽檢與我們的抽檢結果平行比對。

小作坊集中管理

在幹凈敞亮的生產間中,油亮誘人、香味四溢的燒豬剛出爐,李興記燒臘的師傅便將這批燒豬送到西樵食品集中加工中心的檢驗室里。當檢驗員拿出一沓註明生產信息和檢測結果的二維碼“出生證”後,這批燒豬才能真正進入市場銷售。

和李興記燒臘一樣的幾十家燒臘鋪都搬進了西樵食品集中加工中心,南海區六十幾家“小散亂”的燒臘鋪,現在整合成22家,都搬進了統一的加工中心。

“我們會勸說沒有進入加工中心的小作坊,要麽自己改造,要麽進中心,要麽關停。他們看到已經建好的加工中心,不用自己出資重建,於是也就慢慢進來了。加工中心會對小作坊的食品進行檢驗和評分,不合標準的一律集中銷毀,並不準在園內經營。”佛山南海區食藥監局食品生產科科長李燕玲說。

從2009年開始,佛山在南海區統一建設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中心,使食品小作坊由零散經營轉為集中統一生產,由無證照黑“窩點”變為經登記註冊的合法經營企業。

為引導加工中心的成立,佛山市政府配套出臺場地租賃優惠政策,在大瀝、獅山、西樵等地,食品集中加工中心都是原來舊的肉聯廠,政府以遠低於市場標準的價格租給開辦者建設集中加工中心,鼓勵各鎮街推進食品集中加工中心建設,並給予一次性獎勵30萬-50萬元,對進駐集中加工中心的小作坊經營者和農貿市場開辦者也給予資金補助。

這樣的大型食品加工中心,在南海區有11個,總建築面積近9萬平方米,進駐小作坊243家,以燒臘和豆腐集中加工為主,銷售基本涵蓋全市各大市場,部分小作坊產品甚至直供廣州、深圳等地。在全市各級監管部門開展的產品質量狀況定期監測中,合格率達96.8%以上。

同時中心按照南海燒臘聯盟標準要求設置了管理處、專業的檢驗室、信息化監控室、二維碼票據打印室,並配有17名員工(管理3人,檢驗員4人,保潔3人,保安7人),按照政府和聯盟標準要求承擔小作坊日常管理工作。

“我們計劃在全市範圍內強制實行食品小作坊集中管理。將來,佛山所有的食品小作坊都要進中心。”佛山市食藥監局副局長王培星說,他們還將依托大數據,建立全市範圍內的數據平臺,今後將佛山市食品集中加工中心以及農貿市場對農產品、水產品的檢測數據通過平臺直傳監管部門。發現不合格的抽檢數據,系統自動發出警報,食品監管部門將立馬到現場執法。

廣東省的檢驗監管大網

這種覆蓋生豬飼養、采購、屠宰、配送、銷售到深加工臘味等全方位、全過程、集約化經營模式,都離不開監管的一張網。

“我們每天從監管網格中查詢任務,然後把每天監督的信息發送到網格中,快檢的信息也可以直接傳到網格,包括農貿市場的快檢信息。” 黃略鎮食藥監所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人手一臺省局配備的移動終端,用於開展日常檢查工作,即使有效上傳數據。

其實,食藥監所僅僅是網格中的一個環節,事實上,整個廣東鋪下了一張檢驗監管大網。

2016年7月,廣東省食藥監管局牽頭,在全省21個地級市及順德區的1000家農貿市場,同時啟動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工作。

廣東省食藥監管局副局長黃紹龍介紹:“今年,省財政出資超過6000萬元,加上地市配套,為全省各地市、縣區、街鎮的基層食藥監局、所,配備統一招標的快檢車、快檢設備,訂立快檢計劃指標。”

按照重點食用農產品的銷售規模,廣東省食安辦訂立了基本的快檢數量指標,比如蔬菜專業批發市場,每天快檢樣品數不少於30個;在零售農貿市場,每天快檢樣品數不少於10個,其中水產品每月快檢樣品數不少於10個,確保覆蓋每一個商戶。

在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開平市赤坎鎮自力村碉樓風景區,食藥監女子執法隊,每月至少兩次對景區內所有農家樂提供的食材,蔬果肉蛋水產品等原材料開展不定期的突擊安全性快檢,快檢結果雙方簽字後,即時回傳開平市食品安全監管平臺。

截至8月底,廣東全省參加食品安全快檢的農貿市場共計1146個,其中主要從事蔬菜、水產品批發的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110個,零售市場1036個。

通過對全省快檢結果的大數據梳理,結合既往廣東省食用農產品安全抽檢狀況,全省確定了農貿市場的重點快檢品種和項目。生菜、菜心、白菜、油麥菜、芥藍、韭菜、豇豆是蔬菜類重點品種,快檢項目主要為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擬除蟲菊酯類、有機氯類、殺菌劑類等農藥殘留檢定;水產品重點快檢花甲、黃顙魚(黃骨魚)、鯽魚、草魚、扇貝等平民海鮮,快檢項目主要為孔雀石綠、氯黴素、硝基呋喃類代謝物等藥物殘留。

截至8月28日,廣東省各地快檢蔬菜和水產品84.6萬批次,合格率99.64%,篩查發現和銷毀了3079批次18065.29公斤的快檢不合格蔬菜和水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715

特朗普的亞洲顧問在哪?安倍赴美前一頭霧水

為了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本周會談前,找到後者的日本政策顧問,日本外交官員頗為“抓狂”。

有美國政府前官員稱,日本外交官一直在全力接觸特朗普團隊亞洲政策方面的顧問,但收效甚微,因為無法確認特朗普團隊成員的職責分工,甚至無法確認是否有真正的亞洲團隊。

“團隊尚未形成”

17日的會晤將是特朗普勝選後首次會見外國領導人,也是安倍破例在美國大選後如此迅速地出訪。

日本媒體報道稱,安倍之所以如此心急,是因為日方此前預測希拉里會取得勝利,並沒有與特朗普建立關系。今年9月,安倍訪美時只與希拉里進行了會談,而此行旨在迅速和特朗普構建信賴關系。

14日上午,日本首相助理河井克行已先一步飛赴美國首都華盛頓,與特朗普團隊相關人士舉行會談。受安倍指示,河井此行還將收集美國下屆政府的政策和人事方面的信息。河井將在華盛頓和紐約與“過渡團隊”成員、美國國會相關人士及專家會面。安倍還指示河井在會談中向美方傳達欲與特朗普迅速建立個人間信任關系的願望。

河井的任務執行得頗為艱難。有4名美國前官員均稱,日本駐美國大使館方面一直在聯絡接觸華盛頓的亞洲問題專家,以在當地時間17日兩人會談前,找出特朗普在日本和亞洲問題上的顧問。

其中一位美國前官員稱,目前為止接觸僅限於“和特朗普大廈的高管定會談地點和菜單”。另一位則說:“坦白說,我認為還沒有真正的亞洲團隊。”

日本駐美國大使館方面則稱,盡管和特朗普團隊的接觸要比和希拉里團隊少得多,但日本也已經“通過很多在外交和安全問題領域的重要顧問”,和特朗普團隊接觸了幾個月。特朗普和安倍的會談是之前那些努力的證明。

“我們相信這是對當選總統重申我們對同盟關系堅定承諾的第一次機會,我們希望會談能得出強大的共識為實際操作設定主要議程。”日本駐美國大使館發言人冢田玉木(Tamaki Tsukada)說,“我們理解一個合適的過渡團隊有待形成,但我們有信心一個強大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團隊未來幾周內將會出現。”

特朗普在大選時的一些言論令美國在亞太的傳統盟友日本和韓國震驚。他曾說日本和韓國應該考慮發展核武器,以減輕美國在朝核問題上的負擔。他還說,可能考慮從日韓撤軍,除非日韓等支付更多的相關費用。

奧巴馬政府前高級亞洲顧問梅代魯斯(Evan Medeiros)稱,特朗普及其團隊現在和亞洲領導人接觸是積極的。“和領導人會談,理解這些關系為美國利益服務是積極的。”他如此表示。

可用之人緊缺

其實不光是日本,大部分華盛頓的外國大使館都面臨和特朗普團隊建立聯系的難題,一方面是因為在美國大選前,他們嚴重低估了特朗普勝選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在明年1月20日特朗普就任前,沒辦法確認誰擔任哪方面的顧問。

不過,特朗普和外國外交官同時面臨的一個問題是,數十個共和黨外交政策專家今年曾聯署一封信,表達對特朗普的強烈不滿和擔心。

一位特朗普的顧問稱,大部分在那封信上簽名的專家已經被告知,他們不在特朗普政府的考慮範圍內。有觀察人士稱,這樣一來,通常共和黨政府會考慮的專家組成員就所剩無幾了。

該特朗普顧問說,“過渡團隊”尚未公布亞洲和其他地區的國別專家名單,這讓外國大使館非常“抓瞎”。

在美國大選期間,曾擔任過美國國務卿的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手邊擺著一長串有經驗的亞洲專家名單,特朗普團隊的可用之才卻很稀缺。其中最主要的人物是加利福尼亞大學經濟學教授納瓦羅(Peter Navarro),他是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曾在華盛頓從事能源和環境政策分析師,擔任MBA教學工作等,他一直對中國的貿易行為持批評態度。

另一位是戈瑞(Alexander Gray),曾是共和黨議員福布斯(Randy Forbes)的新聞發言人,今年8月被任命為特朗普競選團隊高級防務顧問。戈瑞2011年才從喬治華盛頓大學畢業。

截至記者發稿時,特朗普發言人希克斯(Hope Hicks)對此未發表任何評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6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