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紡織雙雄 3招跟IBM、高盛搶人

2013-08-05  TCW
 
 

 

當紡織股股價、每股稅後盈餘超越宏達電、台積電,他們接著喊出要讓想進IBM、高盛、Google的台灣年輕人才進成衣公司,給出第二年薪水破百萬元、還有員工持股獎勵的制度,甚至希望每個優秀人才一路待到退休能有億元身價。

祭出全員持股!補貼買公司股票、一年獎金13個月

紡織業待遇超乎你想像,第一是,他們也有員工持股獎勵,但跟過去電子業拿該分配給股東的利益分紅配股給員工不同,聚陽避免損及股東權益,將獎勵制度費用化,採取員工持股信託方式,編列預算補貼員工買公司股票,一樣享受企業高成長後果實,「以前是我們是千萬富翁,現在都講億萬富翁了,」聚陽董事長周理平說。

過去十年來,聚陽全體員工每半年可以領一次獎金,一年平均下來有十三個月獎金。而且當金融海嘯後電子業爭相推出無薪假,二○○九年他們反而推出員工持股信託制度(詳見小辭典),只要過三個月試用期,就有資格加入。

目前全公司九九.二%員工成了聚陽股東。從二○○九年十月正式實施員工持股信託開始,結算到今年七月二十六日止、每股一百五十八.五元計算,帳上已經賺一九八%,報酬率是定存的一百倍以上!

以聚陽資深經理級主管為例,四年來共投入約百萬元在持股信託帳戶,帳上至今已累積三百萬元,等於賺了兩百萬,加總每半年可以領一次的獎金,固定薪水其實只占在聚陽工作所得的三分之一,有三分之二是獎金與持股報酬。

等於將員工未來與企業成長緊緊綁在一起,所得與財富反映在公司的獲利表現。

第二年年薪百萬!標準化培訓,挑戰全台薪酬前一○%

第二是,他們大膽用年輕人,生產管理部門最新應聘的儲備廠長,不僅沒有二十二K待遇,透過標準培訓流程,第二年年薪可破百萬元(詳見左頁附表)。不過還是要提醒年輕人,在聚陽成為廠長級主管,工作地點可能是越南、柬埔寨或印尼,須具有到異鄉工作、全球移動的能力。

周理平的野心很大,他不只要挑戰全台前一○%的薪酬,還要吸引台大、成大管理科系社會新鮮人棄電子業選傳產。

用Google模式育才!愛用菜鳥、怪咖,還送60萬旅費獎勵

第三,他們用Google、臉書方式培養具有設計創意的新人,大膽培養他們,可以一年花新台幣六十萬到國外找靈感或花錢買樣品,擔任設計師滿五年後也有百萬年薪。

儒鴻董事長洪鎮海說,他光人才就布局了十年以上,他喜歡白紙一般、可塑性高的新鮮人,所以他從不挖角,都自己從頭培養起,十年來,不管公司缺不缺人,他每年都至少應徵十個年輕人。

「新人進來前兩年很難熬,要先滿足最基本生活條件,」儘管洪鎮海對大學畢業生只開出二萬八起薪,他卻提供中南部員工免費宿舍,且滿三個月、一年、兩年都會固定調薪,起步雖慢但成長穩定,因此每年人員流動率不超過三%。

不過,台灣紡織產業以代工為主,因此員工都得禁得起在工廠受訓四十五天,從業務助理開始歷練,累積一定技術能耐與市場敏感度,才能有機會進階到研發部門。

一旦能夠躋身服裝設計師,這些傳產企業採自由放任。洪鎮海說,他喜歡用「怪人」,還比照Google管理方式,給設計團隊成員空間發揮創意。只要有好的表現,他會給對方空間,每季新品中,七成貼近市場需求、三成可以按自己創意設計,以此激發創新,他期望「客戶要的前瞻商品,往往就是那三成的成果。」

接著,只要設計師每季有超過六成款式被客戶選購,會再加碼鼓勵創新,每年可以自己主動提案到海外旅行,由公司埋單讓你找靈感,激發出最大的潛力與創意。

目前,儒鴻已有七位服飾設計師享受過這樣待遇。不過,對於在第一線參與研發的團隊,特別是研發Lululemon的團隊,洪鎮海採取嚴格保密制度,禁止任何拍攝與採訪紀錄,堅持不讓研發與設計人才曝光。

台灣紡織股王、股后在創造高獲利、高股價傳奇後,也正面臨一場人才爭奪戰,更捨得給好的待遇與成長空間,爭取人才加入傳統紡織業。對台灣年輕人來說,當電子高成長不再,有紡織業接替展露光芒是良性且正面的事。

【延伸閱讀】最快2年,菜鳥晉級百萬年薪!

設計師1-4年:設計助理、設計師,年薪約60-80萬元在台灣學基本打版、蒐集流行資訊、研究客戶品牌、有機會參與和客戶協同開發專案,從畫設計圖開始,從無到有生產出服飾成品第5年:績效好可升資深設計師,年薪約120萬第6年後:可以選擇當資深設計師或帶人,後者可一路升為副理、經理、資深經理、設計總監等

儲備幹部第1年:儲備廠長,年薪80萬前45天:台北訓練,掌握基礎知識、建立人脈之後3個月:赴海外工廠見習見習以後:輪調現場裁片、車縫、整燙、包裝等不同部門歷練1年第2年:廠長助理,年薪100萬繼續在生產部門歷練,表現佳者升任廠長助理,跟著廠長學管理第3年:表現佳者升任副廠長,年薪120萬第4年:表現佳者升任廠長,年薪約150萬 歷練10年後:有機會升任管理一國所有工廠的總廠長

註1:上表儲備廠長養成為聚陽的制度註2:設計師的養成綜合整理自聚陽、儒鴻,非單指一間公司,待遇為業界參考值資料來源:聚陽、儒鴻 整理:萬年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55

蘋果、IBM和三星 都愛到以色列「血拼」!

2013-11-11  TCW
 
 

 

這一年來,位於中東火藥庫的以色列特別熱鬧。

就在敘利亞出現化武危機、伊朗與美國進行核武協商的嚴峻情勢之中,社群網路龍頭臉書(Facebook)宣布購併以色列新創公司Onavo,並且讓創業團隊留在當地,設立臉書在美、英以外的第一個研發中心。

風光!國際大廠搶著迎娶新創公司

Google以十一億美元購併以色列行動地圖公司Waze,則創了以色列App應用程式開發商有史以來新高身價。

不僅如此,包括蘋果(Apple)、英特爾(Intel)、韓國三星(Samsung)、IBM,甚至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掌舵的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集團,一大票赫赫有名的公司今年全都湧到以色列出手購併,總金額超過四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二百億元),推升以色列高科技公司被購併金額創下十年來新高。

這個戰火中的小國,儼然成了國際大廠的「血拼」聖地。「我們被以色列的創新力給電到(amazed)了!」負責歐非中東區業務的臉書副總裁孟德珊(Nicola Mendelsohn),在面見以色列總統裴瑞茲(Shimon Peres)時說。

《商業周刊》追隨這個血拼熱潮來到以色列,看看這個與台灣極度相似的國度,為何這麼有魅力。

務實!民族性、經濟處境神似台灣

這個國家很小,人口八百萬人,約台灣的三分之一,土地面積二萬一千多平方公里,約台灣的五分之三,與台灣相似,都是小而富裕的民主政體,都與拿飛彈對著自己的強敵為鄰。以猶太人為主要人種的以色列,和台灣人同樣擁有勤奮耐勞、重視教育與家庭的民族性,以及選擇性遵守交通規則的「務實」態度。

站在新創事業聚集的以色列第二大城特拉維夫的大街,望向天際線,這裡的建築既沒有歐洲的精心打扮、也沒有美國的大器門面,四四方方、灰撲撲的鋼筋水泥有效的利用有限的土地。沒車的路口偶爾會出現闖紅燈的行人、腳踏車停得有點亂,街道不算髒卻難免有紙屑,交通尖峰時間喇叭聲與超車特技不斷。若沒留意人種外觀上的明顯差異,一恍神,竟以為回到了台北。

翻開報紙,新聞討論著該怎麼抑制不斷攀高的房價、該怎麼解決新興國家低製造成本競爭所導致的出口衰退,呼籲政府該正視物價高漲、實質薪資水準下滑的問題。沒想到,以色列社會遇到的問題,竟與一萬公里外的台灣如此相像!

但與台灣社會不同的是,在以色列人身上,卻完全感覺不到悶!

頭大!舉國煩惱高科技製造業外移

拜訪今年八月獲IBM高價購併的資安公司Trusteer,公司副總裁尤佛(Yishay Yovel)解釋,報紙上的負面訊息充分反映了以色列人的愛爭辯、好擔憂,但務實的性格讓以色列人從不會停止找出路。「就像我們,因為以色列沒有內需市場,一定得走向海外。」他說,這迫使以色列人一開始創業就把格局做大,也是同樣的考量,讓該公司決定嫁入擁有跨國資源的IBM。

這家公司只是眾多以色列企業的縮影。由於缺乏天然資源與本土市場,以色列與台灣一樣,產業主力為中小企業,本土出產的國際級大公司、大品牌如鳳毛麟角。經濟大量仰賴外銷,企業老闆總要提著皮箱全球趴趴走敲訂單。

就像雙胞胎照鏡子,台灣最弱的行銷與通路,以色列人也不擅長,兩邊的企業都專注技術研發。以色列有二十三萬多人從事高科技相關產業,高科技占了出口產值四分之一強。當高科技產品的主要消費市場歐洲、美國經濟表現不佳時,台灣出口衰退,以色列也面臨同樣壓力。

去年以色列高科技出口產值下滑一%,是十年來首度出現負成長,跌勢到今年上半年依然未見改善。反觀二○○九年歐洲金融債信危機影響最鉅時,高科技出口尚有五%以上水準。「再這樣持續下去,將對以色列經濟前景投下陰影。」以色列外貿協會(IEICI)董事長蓋北(Ramzi Gabbay)分析,歐美經濟長期沒有起色,加上來自遠東地區的強力競爭,已經對以色列出口造成直接影響。

台灣人經歷過的產業外移衝擊,以色列人也正面對類似的困境。隨著以色列經濟發展導致的製造成本提升,國際大企業開始裁減以色列公司員工或將新設廠區移往有低成本、低稅優惠的新興國家。

向來被視為「以色列之光」的全球最大學名藥(專利過期藥)廠Teva,宣布為了節省開支全球裁員五千人,包含母國裁員八百人;網通大廠思科(Cisco)也宣布裁員五%,包含以色列據點。加上去年記憶體大廠美光關閉以色列工廠轉往新加坡設廠、英特爾新廠選址棄以色列轉往愛爾蘭,如何留下高科技製造業,已成了讓以色列人頭大的問題。

但以色列人一點也不悶。

轉型!新創力量擴大,早鳥李嘉誠大賺

街上不時可見到彩繪著GetTaxi字樣的計程車,這是以色列新創事業,手機App叫車公司的商標。縱使不景氣讓計程車競爭更激烈,運將先生熱情述說著GetTaxi服務已經拓展到紐約、莫斯科、倫敦,多麼讓以色列人引以為傲,接著,話鋒一轉,「你用過我們的Waze地圖嗎?」他強調:「比購併它的Google地圖還好用!」

老一輩標竿企業沒落,新一代創業家務實耕耘,接棒當下一代以色列之光。

過去,以色列人自認只擅長研發、不擅長面對消費者,但隨著越來越多提供消費者服務的App開發業者被國際大廠購併,「代表以色列已經從研發中心轉變為創新中心,創業家擁有經營消費市場的能力。」以色列知名創投家兼國會議員馬加利(Erel Margalit)開心的說。

這個轉變,並不是因為以色列人突然開竅,「其實,只是為了要解決我們的日常難題。」以色列潛力公司之一、影片自動剪輯軟體業者Magisto創辦人波曼(Oren Boiman)說,他整理大女兒出生照片,花了兩週才製作出三分鐘留念影片,困擾之餘發現大商機,毅然決定創業。傳統年代要投入消費市場,要大資本與了解消費大眾需求,但現在,以務實民族性解決自己的問題,透過網路,就能成為一筆大生意。

於是,大廠裁員的同時,新創小公司卻創造就業機會。比起矽谷新創事業開價高、被購併意願低落,以色列公司又好又便宜,被購併後大多留在本地經營擴張。

大廠血拼還不過癮,想進一步DIY培育夢想中的以色列創業團隊,包括Google、三星、微軟(Microsoft),以及正在裁員的思科,都宣布要在以色列設立育成中心,就連美國的網路雲端服務大廠亞馬遜(Amazon)也宣布將在以色列成立分公司,以就近服務租用雲端服務的新創公司。

與網路新創企業同樣亮眼的,是醫療器材業者。對比其他高科技產品產值衰退,以色列醫材業出口去年成長五.五%、今年第一季成長七%,是少數仍維持高成長的領域,「就我觀察,跨國企業也正忙著物色在以色列的合作夥伴。」Trendlines創投集團董事長杜林格(Todd Dollinger)將醫材產業形容為這兩年的產業黑馬。

根據IVC研究中心統計,不只購併金額創新高,今年創投投資以色列高科技產業,預計也將創下十年以來新高,其中成長力道最大的就是網路,第二大吸金產業則是醫材廠商。

最具代表的投資者,莫過於亞洲首富李嘉誠。他旗下創投維港投資,這幾年鴨子划水,竟已默默投資了二十多家以色列公司,除了網路為大宗,還有兩家醫材廠商,被譽為以色列最活躍創投。今年大出鋒頭的Google、臉書兩筆購併案,都讓維港投資大賺一票。就在矽谷大廠趕往以色列這座後花園採買時,早早布局的李嘉誠,儼然就在小徑上坐收過路費。這也難怪,大嘗甜頭的他今年九月宣布捐助以色列理工學院(Technion)一億三千萬美元,創下以色列大學捐款最高紀錄,準備當起後花園的園丁。

突圍!轉抱中國,四年變第二大貿易國

亞洲首富重金投資,被以色列人視為對亞洲耕耘有成的成績單。務實態度讓他們體會既然無法擊敗強大的新興市場敵手,不如積極擁抱。

二○○九年時,中國還只是以色列第十一大海外市場,但是去年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以色列第二大貿易對象。今年雙邊交流更達到高峰,五月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率領商界代表團訪問中國,這是暌違六年後,以色列總理首度到訪中國,宣布要在五年內讓以色列、中國的貿易量成長一倍。

以色列人也早把經營亞洲當作未來重點。「現在我兒子讀的中學,已經提供了中文課程。」以色列外貿協會官員莫格(Raphaele Moog)很慶幸選了好學校,據她觀察說,現在幾乎每週都有來自中國的高階企業主管或官員到以色列參訪。

對歐美出口下滑的同時,五年來以色列對亞洲出口產值比重從一六%提升到二一%。事實上,正是銷往中國、越南等亞洲國家的電子、醫材產品大增,才讓今年高科技出口下滑程度沒進一步擴大。「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變。」甫在今年六月從以色列央行總裁一職退休的費雪(Stanley Fischer)在以色列國會演說,再次強調加強亞洲貿易的重要。

出產過即時通訊軟體ICQ、發明了英特爾雙核心處理器的以色列,已在國際上樹立「創新之國」的形象,過去的故事是,猶太人在這塊阿拉伯強敵環伺的土地上建國,由於受高等教育的移民多、強烈的憂患意識驅動,這裡的創業家密度全球最高。現在,新一代創業家接棒演出,繼續擦亮「創新之國」招牌,以務實態度解決出口困境。

反觀台灣,當「台灣奇蹟」已成往事,創新工場董事長兼執行長李開復在十月的一場演講中,直言台灣的創業環境已經生病了,需要下猛藥改進。面對出口衰退該怎麼辦?面對產業轉型要怎麼走?與以色列有如雙胞胎般的台灣,是不是能從以色列的經驗,獲得一些啟發?

【延伸閱讀】網路新創熱,買家各個地位嚇人!——今年來國際大廠購併以色列網路公司一覽

時間:2013.10 國際企業:社群網路龍頭 臉書 被購併對象/產品:Onavo/資料管理及壓縮技術國際企業:消費性電子大廠 蘋果被購併對象/產品:Cue/個人助理App國際企業:巴菲特旗艦企業 波克夏海瑟威被購併對象/產品:Ray-Q/航太與軍用電子連接器國際企業:通信設備大廠 Avaya 被購併對象/產品:ITNavigator/雲端運算技術

時間:2013.08 國際企業:消費性電子大廠 蘋果 被購併對象/產品:Matcha.tv/跨平台影音App國際企業:企業資訊服務巨擘 IBM 被購併對象/產品:Trusteer/資訊安全國際企業:美國網路媒體大廠 AOL美國線上被購併對象/產品:Adap.TV/影音廣告交易平台

時間:2013.07 國際企業:全球手機龍頭 三星 被購併對象/產品:Boxee/機上盒公司國際企業:企業資訊服務巨擘 IBM 被購併對象/產品:CSL/虛擬化管理軟體國際企業:企業儲存方案龍頭 EMC 被購併對象/產品:ScaleIO/資料儲存軟體

時間:2013.06 國際企業:搜尋網站龍頭 Google 被購併對象/產品:Waze/行動地圖App

時間:2013.04 國際企業:半導體元件巨頭 Avago 被購併對象/產品:Cyoptics/光通訊零組件

時間:2013.01 國際企業:網通大廠 思科 被購併對象/產品:Intucell/行動網路優化軟體

資料來源:上述公司公告 整理:蔡靚萱 攝影:蔡靚萱

【延伸閱讀】1分鐘看以色列

面積:2萬1,500平方公里,約台灣3/5人口:801萬人,約75%為猶太人,人民受高等教育比重全球第2高國內生產毛額:2,409億美元,約台灣1/2經濟成長率:3.1%平均國民所得:31,296美元,約台灣1.5倍位置:位於地中海東岸,與黎巴嫩、敘利亞、約旦、埃及等國接壤註:以上均為2012年之資料

【延伸閱讀】經濟苦,以色列與台灣像雙胞胎??

出口占GDP比重高達40%,高科技業占1/4產值,受歐美拖累衰退中小企業比率高,占99%,缺乏國際級大公司與品牌近3年經濟成長率5%、4.6%、3.1%,呈緩步衰退國際大廠紛紛將製造基地外移游資搶進房市,幣值升、物價高漲,生活成本急升

然而,以色列卻已突圍!

創投投資網路、醫材新創公司金額創10年新高蘋果、三星、IBM、Google、巴菲特都來購併臉書更設下美、英以外的第一個研發中心研發經費占GDP比重4.2%,為全球冠軍

資料來源:以色列統計局、以色列外貿協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20

大佬戰爭:Druckenmiller叫板巴菲特,做空IBM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4751

在過去的三十年中,Stan Druckenmiller擁有對沖基金業界的最佳投資紀錄之一,他說他正在對賭IBM的股票,因為該公司的業務將被例如雲計算的新技術取代。

Druckenmiller,現年60歲,在紐約羅賓漢投資者發佈會上接受接受彭博電視的 Stephanie Ruhle採訪時表示 

「這是我這麼多年見到的有較高概率做空投資機會之一,IBM技術已經陳舊,它正在被云技術所取代。」

由於例如雲計算等服務的增長速度未能彌補老舊硬件業務需求的下滑,IBM的銷售額已連續六個季度下滑。公司正出售盈利較低的部門,並投入現金回購股票,以幫助實現其每股盈利增長的預測。

為實現行政總裁Ginni Rometty的2015年每股調整後盈利收益達到20美元的計劃,IBM稱公司上月又增加了150億美元的回購。去年,IBM每股收益為15.25美元。IBM為企業用戶提供服務器和其他設備的硬件部門,上一個季度錄得虧損。

亞馬遜的挑戰

Druckenmiller表示他正將賭注押在亞馬遜公司(AMZN),並稱讚其CEOJeff Bezos。 Amazon的Web服務部門,將其服務器群產生的處理能力以便宜的價格零售重企業數據用戶,

Druckenmiller 稱「這正在殺死IBM, IBM公司應該把錢投資於其業務本身並接受亞馬遜的挑戰,而不是用於股本回購。」

截至昨天,IBM的股價今年迄今下跌3.9%,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26%,亞馬遜上漲47%。如果IBM在股價增幅在負值區域結束這一年,這將是IBM自2008年以來首次年度下跌。 Rometty於2012年1月接任CEO。

IBM的支持者包括億萬富翁沃倫巴菲特,他曾表示IBM短期股價的回調給了長期投資者們以較低的價格購入其股票的機會。 Druckenmiller表示,雖然他對巴菲特非常尊重,「我不認為技術是他的專業領域。他自己也經常這麼說。」

推薦谷歌

Druckenmiller描述谷歌公司為「在這個星球上最具有創新的公司」,並引用了該公司的新產品:具備網絡功能的眼鏡和自動駕駛的汽車。他說,如果誰贊同投資變革創新就應該購買谷歌的股票,而誰反對變革創新,那就去買IBM的股票。

Druckenmiller,億萬富翁喬治·索羅斯的前首席戰略家,三年前關閉上了其對沖基金公司,而現在通過他的Duquesne Family Office LLC.管理著自己的財富。從1986年到2010年,他的Duquesne Capital Management LLC 創造了年均30%的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56

大佬戰爭:Druckenmiller叫板巴菲特,做空IBM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4751

在過去的三十年中,Stan Druckenmiller擁有對沖基金業界的最佳投資紀錄之一,他說他正在對賭IBM的股票,因為該公司的業務將被例如雲計算的新技術取代。

Druckenmiller,現年60歲,在紐約羅賓漢投資者發佈會上接受接受彭博電視的 Stephanie Ruhle採訪時表示 

「這是我這麼多年見到的有較高概率做空投資機會之一,IBM技術已經陳舊,它正在被云技術所取代。」

由於例如雲計算等服務的增長速度未能彌補老舊硬件業務需求的下滑,IBM的銷售額已連續六個季度下滑。公司正出售盈利較低的部門,並投入現金回購股票,以幫助實現其每股盈利增長的預測。

為實現行政總裁Ginni Rometty的2015年每股調整後盈利收益達到20美元的計劃,IBM稱公司上月又增加了150億美元的回購。去年,IBM每股收益為15.25美元。IBM為企業用戶提供服務器和其他設備的硬件部門,上一個季度錄得虧損。

亞馬遜的挑戰

Druckenmiller表示他正將賭注押在亞馬遜公司(AMZN),並稱讚其CEOJeff Bezos。 Amazon的Web服務部門,將其服務器群產生的處理能力以便宜的價格零售重企業數據用戶,

Druckenmiller 稱「這正在殺死IBM, IBM公司應該把錢投資於其業務本身並接受亞馬遜的挑戰,而不是用於股本回購。」

截至昨天,IBM的股價今年迄今下跌3.9%,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26%,亞馬遜上漲47%。如果IBM在股價增幅在負值區域結束這一年,這將是IBM自2008年以來首次年度下跌。 Rometty於2012年1月接任CEO。

IBM的支持者包括億萬富翁沃倫巴菲特,他曾表示IBM短期股價的回調給了長期投資者們以較低的價格購入其股票的機會。 Druckenmiller表示,雖然他對巴菲特非常尊重,「我不認為技術是他的專業領域。他自己也經常這麼說。」

推薦谷歌

Druckenmiller描述谷歌公司為「在這個星球上最具有創新的公司」,並引用了該公司的新產品:具備網絡功能的眼鏡和自動駕駛的汽車。他說,如果誰贊同投資變革創新就應該購買谷歌的股票,而誰反對變革創新,那就去買IBM的股票。

Druckenmiller,億萬富翁喬治·索羅斯的前首席戰略家,三年前關閉上了其對沖基金公司,而現在通過他的Duquesne Family Office LLC.管理著自己的財富。從1986年到2010年,他的Duquesne Capital Management LLC 創造了年均30%的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357

IBM遭股東起訴 因涉嫌棱鏡門致中國業務受打擊 市值大幅縮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7969

IBM的一家股東對IBM提起訴訟,因其隱瞞與美國國家安全局(NSA)間諜醜聞的關系,繼而導致中國業務受到巨大影響,最終該公司市值減少超過120億美元。美國曼哈頓地方法院的一份起訴文件提到,IBM曾遊說國會通過一項法案,允許其與NSA分享中國和其他地區客戶的個人數據,以保護該公司的知識產權。這起訴訟的原告為路易斯安那州司法部門的養老救助基金。該基金表示IBM的舉動威脅到了中國區的計算機硬件銷售,尤其是在當下“棱鏡門”事件讓各國都大為震驚的時候,這起醜聞使得NSA可以通過IBM這樣的科技公司從事間諜活動。由於對棱鏡門的擔憂,中國政府和企業突然切斷了與IBM的合作。這導致IBM公司在10月16日發布了令人失望的三季報,其中,中國營收下降22%,硬件銷售下降40%。雖然季度利潤增長6%,收入卻下降了4%,大大低於分析師的預期。10月17日,IBM股價下跌6.4%,市值縮水129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27

聯想欲收購IBM低端服務器業務 或最高涉資45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287

聯想集團正就低端服務器業務與IBM協商談判。聯想集團港交所公告稱, 正就一項潛在收購事項同第三方進行初步磋商。目前,收購重要條款尚未達成,且未簽立任何最終協議,倘有重大進展,公司將於必要時另行公告。 據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聯想已經完成盡職調查。去年,雙方未能就收購事宜達成一致意見。該收購事項預估價格在25億美元至45億美元之間。聯想今日發表聲明稱目前正處於初步協商階段。 聯想僅就收購X86服務器硬件業務展開磋商,並未包括相關服務類業務。據熟知內情的人士稱, 若進展順利,雙方將在一周內達成收購協議。但該人士並未透露目前協商的收購價格及詳細的交易構架細節。 IBM正尋求出售低利潤空間業務,將集中精力於軟件和商業服務領域,以扭轉銷售額不斷下滑的局面。聯想集團早在2005年就已經將IBM個人電腦業務納入囊中,如今又試圖通過存儲設備及存儲服務滲入企業網絡服務領域,以對抗公司全球PC出貨量節節下滑的趨勢。 “這項收購對雙方都非常有利,”Sanford C. Bernstein香港分析師Alberto Moel表示,“交易邏輯擺在那里,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Sanford C. Bernstein (SCB) 被普遍譽為華爾街最優秀的獨立賣方股票研究機構。 聯想駐紐約新聞發言人Brion Tingler拒絕就此事置評。IBM駐上海新聞發言人Anthony Guerrieri稱:“不會對傳言或推測發表評論。” 聯想集團CEO楊元慶此前稱,將以收購兼並形式開展業務擴張。楊元慶致力於將聯想集團服務器市場份額在三年內翻番,將集團打造成中國第二大智能手機制造商。 此外,Moel表示:“聯想試圖進入服務器市場,如果價格合適,將有利於其未來在該領域的發展前景。” 剝離硬件業務將有望使IBM繼續保持業內霸主地位。自2005年出售個人電腦部門起,IBM開展了一系列精簡業務結構的行動,相繼出讓旗下印刷系統及零售商店。目前主業還包括存儲計算器和半導體業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599

【案例】聯想23億美元收購IBM X86架構服務器業務值不值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24/58226.html

23億美元,聯想集團23日宣布完成收購IBM X86架構服務器業務,這幾乎是2005年聯想買ThinkPad業務價格的兩倍,那這筆交易值嗎?網易科技試圖通過這麽幾個疑問來揭開這筆交易的神秘面紗。問題一:“23億美元的價格怎麽得出來的呢?”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這麽回答到,收購價格根據它的盈利能力,根據它過往的業績來評估的,這些都是有專業的投資銀行、顧問公司。我們對這個價格很滿意。這麽滿意是有多滿意呢?聯想與IBM的談判歷時1年的時間,之所以談這麽久,最大的問題就是價格。相傳最開始IBM的出價是50億美元,也有40億美元的 版本,但雙方因為價格問題數次暫停談判,戴爾、富士康等潛在廠商也有著深入的溝通。但最後聯想還是最終勝出,並拿到了合適的價格。那聯想錢夠嗎?在第三季度末的財報上,聯想的現金有28億美元,這下拿出20億美元現金,聯想的賬面上會少去一半以上。問題二:為何IBM會降價出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X86業務增長受阻。從日前IBM發布的最新財報可以看到,整個硬件業務稅前利潤僅為2億美元,總營收43億美元,同比下滑26%,其中System x服務器業務營收同比下滑了16%,這也就是賣給聯想的其中一部分。與IBM全季度62億美元的凈利潤相比,硬件業務稅前利潤只有2億,這已經使後者成為IBM打得拖累。另一方面,2013年中國市場興起去IOE化,其中最直接的市場反應就是X86服務器市場。IBM在X86服務器上遇到了困難。同時,IBM並不願意面對困難迎難而上,因為這只能算是自己的副業,IBM真正的願景是今年早期的Power 8聯盟,是大型機一條路走到黑的決心。放開X86業務對IBM來說不見得是一件壞事。問題三:那聯想又成為“接盤俠”嗎?用數字來說說聯想買下的這個是什麽業務。7500名員工的團隊、每年50億美元的營收、20%的毛利率,卻因為成本過高幾乎沒有盈利。財務情況的問題讓聯想以較好的價格拿下。而是否值回票子,就看聯想是否能取其優、去其糟粕。先看看聯想和IBM的不同。IBM擅長什麽商業模式?它擅長那種技術就是比你牛、收費高你一倍的狀況;而聯想擅長的是,大家都一樣、但我細節比你好,就是份額比你強。在PC市場,ThinkPad早期依靠核心的技術和高昂的價格混跡市場,當競爭對手對PC了如指掌後,IBM陷入困境選擇出售。今天的X86服務器業務就是當年PC的翻版。所以答案是,聯想若能通過自己的運營能力優化成本,這塊業務就有正收益。同時,聯想並非只是買到了入門級別的服務器,而是獲得了X86相關的整條業務線,這也算找到了服務器市場的入門磚,擁有正式可以突入該市場的橋頭堡。問題四:聯想有什麽顧慮?聯想要首先考慮的是三點。最基礎的,是通過審查。在聯想收購ThinkPad後,聯想在美國的業務經受了多次的審查最終結束,而現在,在服務器這個越來越接近企業運營底層的市場中,一家23億美元的兼並要贏得各個國家審查並不是一個很快能結束的事來。第二個要顧慮的,是原來的優秀團隊是否會來聯想。對此,楊元慶表示,擔憂比以前小了很多。聯想用PC上的成功已經向我們加入聯想的IBM的員工證明了我們是一家好公司,他們加入到這,是一個好的選擇。第三個顧慮是是否能贏回客戶。這個也分兩個角度。如果能完全獲取IBM的團隊,業務客戶本身有著相當的保證,但如果不行,則可能在整合中有一段時期的陣痛。HP和DELL都可能因此獲益。雙方協議中,IBM的商標將給聯想用五年,而IBM也承諾在相當長的一個時間內,他們的服務器訂單都會優先做聯想的產品。問題五:聯想買服務器業務目的是什麽?在最開始的20年,聯想集團的業務就是PC。到四五年前,聯想高調宣傳移動互聯產品,智能手機和平板成為了聯想的第二大業務。而服務器為代表的企業級業務就是聯想最新的大業務。在2014年,可以預見到聯想集團這麽解釋自己的業務,叫企業級、PC和移動終端市場三駕馬車。在服務器市場,收購的好處可謂立竿見影。最直接的就是份額。IDC對這次收購的回應稱,聯想買入IBM的X86服務器業務後,成為中國X86服務器第一份額的廠商,而全球也從第11到第三。而聯想最大的收獲,則是整個X86服務器相關的高端產品,業務線條和相關技術軟件。這將有助於聯想在企業級業務中快速進步。問題六:買了X86服務器的傳聞實現了,那買黑莓那個傳聞呢?  “有確切消息我會告訴你。”楊元慶只是這麽說到。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王傑聰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29

聯想確定23億美元現金收購IBM低端服務器業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287

更新:北京時間周四下午最新消息,聯想集團公告確認以23億美元現金收購IBM低端服務器業務,達成的收購包含X86伺服器硬件及相關維護服務業務相關的若幹項資產。 今早,WSJ援引消息人士稱,聯想集團接近達成收購IBM低端服務器業務的交易,可能最早在周四發表聲明。 在港上市的聯想集團今日早間突然發布停牌公告,宣布從上午9時起短暫停止買賣。同時,與公司有關的所有結構性產業也將同時停止交易。市場預期,聯想與IBM之間的低端服務器業務交易,或有眉目。 除中國聯想集團之外,富士通、戴爾均有意接手。 IBM第四季營收連續四個季度不及預期,因中國等新興市場對服務器和存儲設備的需求下滑。截至12月31日的第四季總營收降5%至277億美元,不及湯森路透分析師預估的282.5億美元。 包括服務器和存儲業務的IBM系統和科技分支營收下跌26.1%,至42.6億美元。公司最大業務部門——全球科技服務的營收下降3.6%,至99.2億美元。軟件營收是唯一的亮點,該季增長2.8%至81.4億美元。 第四季凈利上升至62億美元,每股利潤為5.73美元,上年同期分別為58億美元和5.13美元。第四季經調整的每股利潤為6.13美元,高於分析師預期的5.99美元。 IBM股價在盤後交易中大跌3.5%至181.68美元。 公司管理人士稱,中國經濟難以解讀。由習近平領導的新一屆政府正在推進重大結構性改革,對國有企業帶來巨大影響。 原文:聯想集團正就低端服務器業務與IBM協商談判。聯想集團港交所公告稱, 正就一項潛在收購事項同第三方進行初步磋商。目前,收購重要條款尚未達成,且未簽立任何最終協議,倘有重大進展,公司將於必要時另行公告。 據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聯想已經完成盡職調查。去年,雙方未能就收購事宜達成一致意見。該收購事項預估價格在25億美元至45億美元之間。聯想今日發表聲明稱目前正處於初步協商階段。 聯想僅就收購X86服務器硬件業務展開磋商,並未包括相關服務類業務。據熟知內情的人士稱, 若進展順利,雙方將在一周內達成收購協議。但該人士並未透露目前協商的收購價格及詳細的交易構架細節。 IBM正尋求出售低利潤空間業務,將集中精力於軟件和商業服務領域,以扭轉銷售額不斷下滑的局面。聯想集團早在2005年就已經將IBM個人電腦業務納入囊中,如今又試圖通過存儲設備及存儲服務滲入企業網絡服務領域,以對抗公司全球PC出貨量節節下滑的趨勢。 “這項收購對雙方都非常有利,”Sanford C. Bernstein香港分析師Alberto Moel表示,“交易邏輯擺在那里,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Sanford C. Bernstein (SCB) 被普遍譽為華爾街最優秀的獨立賣方股票研究機構。 聯想駐紐約新聞發言人Brion Tingler拒絕就此事置評。IBM駐上海新聞發言人Anthony Guerrieri稱:“不會對傳言或推測發表評論。” 聯想集團CEO楊元慶此前稱,將以收購兼並形式開展業務擴張。楊元慶致力於將聯想集團服務器市場份額在三年內翻番,將集團打造成中國第二大智能手機制造商。 此外,Moel表示:“聯想試圖進入服務器市場,如果價格合適,將有利於其未來在該領域的發展前景。” 剝離硬件業務將有望使IBM繼續保持業內霸主地位。自2005年出售個人電腦部門起,IBM開展了一系列精簡業務結構的行動,相繼出讓旗下印刷系統及零售商店。目前主業還包括存儲計算器和半導體業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79

蘋果聯手IBM挺進企業市場 打造商用系統王者iOS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564

(圖左為IBM CEO Virginia Rometty,右為蘋果CEO蒂姆·庫克。) 蘋果公司與昔日個人電腦業的宿敵IBM達成移動領域合作的協議,開拓IBM商務應用在移動設備的市場空間,讓蘋果的iPhone和iPad走上IBM企業客戶的采購清單。未來iOS系統的移動設備將由普通的消費品演變為商務領域的王牌。 根據協議,IBM將利用自身的大數據和數據分析經驗,為蘋果的設備提供雲服務、設備管理和安全保障。IBM將向大型企業與政府客戶出售專為特定領域設計的應用,為蘋果銷往企業的產品提供現場支持和服務。 蘋果CEO庫克在聯合聲明中說:“我們將IBM聞名於世的大數據分析首次應用於iOS 用戶的指尖,這為蘋果開拓了巨大的市場商機。這是挺進企業領域的飛躍,是唯有蘋果與IBM能實現的成果。” IBM的CEO Virginia Rometty高度評價合作是“真正的里程碑式協議”,稱早在1984年,和蘋果還是競爭對手,現在成了可以互補的合作夥伴,而且“這只是開始”。Rometty說,統計數據顯示,大部分公司內部的智能手機都只用了電郵和日歷功能,企業希望發掘潛力,創造真正的新型商務應用。 Forrester Research的分析師Frank Gillett也認為,這是“里程碑式的協議”。Gillett說,蘋果一直有進軍商務領域的需求,個人用戶希望商務產品也能像個人消費品的蘋果設備那樣便利,但蘋果也在抵制為企業服務,擔心失去專註於高品質用戶體驗的聲名。換句話說,有了IBM為企業服務的優勢,蘋果如虎添翼。 Envisioneering的分析師Richard Doherty認為,蘋果與IBM聯手,最大的輸家可能是微軟,微軟此前希望憑借觸屏設備的Windows 8軟件贏得企業用戶,讓Windows生態系統成為企業應用的標準。所以,蘋果借助IBM殺入商務領域對微軟絕不是好消息。 Gartner分析師Van Baker認為,蘋果的血統里沒有商業服務的DNA,IBM有,兩大巨頭的合作不可能是結為一體,但如果雙方願意推進,將是非常強大的合作關系。 根據蘋果與IBM的合作協議,雙方將致力於以下四大核心功能,掀起移動領導的商務領域變革:     · 100多種針對不同行業的企業解決方案,包括專為iPhone和iPad重新獨家開發的原生應用;     · 為iOS操作系統而優化的獨特IMB雲服務,包括設備管理、安全、分析和移動整合等;     · 為企業需求量身打造的新型AppleCare服務和支持產品;     · 由IBM打包提供一系列新產品,包括設備激活、供應和管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515

蘋果和IBM聯手的幕後邏輯

http://www.xcf.cn/gdyw/201409/t20140926_641843.htm
蘋果和IBM曾經在PC時代成為你死我活的競爭對手,但隨著IBM剝離硬件業務,蘋果專注消費類市場,兩家企業井水不犯河水,並分別成為企業級和消費類領域No.1的科技類廠商。為了共同的利益,他們拋卻成見,成為了戰略組合。

  當兩個IT界的巨頭聯手起來,為了共同的利益,那這塊蛋糕就不由得不令人垂涎。

  目前,蘋果與IBM正式達成一項排他性的合作關係,將把IBM的大數據和分析能力引入蘋果的iPhone和iPad等移動設備。

  利益面前,蘋果與IBM這對20年前的老冤家走在了一起。兩大巨頭欲借此在企業級市場實現新突破。

  昔人敵人,今日朋友

  根據雙方的合作協議,蘋果和IBM計劃面向零售、醫療、金融、旅遊和運輸等多個行業,合作開發一套新型企業解決方案,包括針對iOS操作系統進行優化的IBM云服務—設備管理、安全分析和移動整合等,新的Apple Care服務和支持產品,以及iPhone、iPad等移動設備。預計這些解決方案及產品將於今年秋季到明年發佈。

  儘管蘋果在早期創業的時候,和IBM在IT領域一直是競爭宿敵,但是現在已經時過境遷,這個行業發展非常快,現在他們已經不是競爭對手的關係。

  蘋果重點在個人消費市場,它構建了一個以硬件為核心的非常成功的商業體系,選擇IBM這樣一個合作夥伴,是希望利用IBM在企業級市場的客戶關係、大數據技術等專業性資源,將蘋果移動設備及系統軟件的用戶拓展至企業。

  很明顯,蘋果想把目光投向企業級市場,在這個領域,雖然說企業級iPhone和iPad已經非常好,但這是無心插柳造成的結果,IBM在企業市場的經驗現在才是他們所看重的。因為IBM這些年非常專注企業市場這一塊,有利潤率非常高的客戶。

  從這個背景看,蘋果進軍企業移動市場,不管是操作手法也好,還是定位也好,是非常溫和的,所以蘋果選擇IBM成為進入市場的戰略夥伴。

  各取所需

  可以說,雙方的合作不但可以規避競爭對手,還可以很好地打擊競爭對手,諸如黑莓、三星甚至微軟。蘋果和IBM的合作協議一經曝光,雙方的股價在盤後交易中均實現不同程度的漲幅。

  有觀察人士指出,蘋果與IBM的合作具有重要意義。近幾個季度以來,因受到棱鏡門事件影響和中國等市場環境的變化,IBM的業績表現持續低迷、增長趨緩,急需扭轉業績下滑的局面。

  目前,IBM在企業移動市場這一塊,已經有一個比較高的市場份額,它現在有一個移動解決方案,這也是它和蘋果合作的一個重要的具體的領域。

  大多數人都知道,IBM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帝國,而且這個帝國的核心就是以軟件為主,業務鏈非常龐大,每個業務鏈上都有非常棒的市場份額,除了移動解決方案以外,存儲、云計算等企業級的軟件都做得非常棒。

  對於IBM來說,儘管蘋果在企業級市場做得不太好,但是在企業級市場龐大的客戶裡,蘋果在Pad終端有非常高的市場份額,達到80%多,手機市場份額相對低一點,但是也是絕對老大的地位,所以IBM這次選擇蘋果作為合作夥伴,對雙方是雙贏的。

  一直以來,IBM強調的是服務和諮詢,並且在身體力行地剝離著硬件業務。簡單地說,IBM在移動商用市場,缺少的是硬件,或者是良好的硬件合作夥伴。在蘋果海量用戶的平台出口下,IBM將能更好地追求更高的利潤率。

  對於蘋果來說,雖然憑藉iPhone、iPad等產品在大眾電子消費品領域風生水起,賺得盆滿缽滿,但在企業級市場的進展卻不盡如人意。

  現在,蘋果可以和數百家IBM客戶進行接觸並展開合作,而這些公司在其發展過程中將會不斷購買蘋果產品。通過這次合作,蘋果產品會順利地從消費類市場切入到企業級市場,出貨量會劇增。

  但是,不管是IBM還是蘋果,現在的市場佔有率已經很高,他們強強聯手不見得會讓自己的市場份額提高多少倍,這點很難實現,因為他們的基數很大了。他們瞄準的是十年之後甚至更遠未來的市場蛋糕。

  移動化未來

  作為IT界的兩大巨頭,藍色巨人是以軟件為主,而蘋果卻是以硬件為主,尤其是後者在個人消費市場、移動智能終端市場是絕對沒有爭議的霸主。

  IBM作為百年老店,擁有超強的抗擊打能力,選擇蘋果沒有選擇黑莓,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相比黑莓向下走的趨勢,蘋果是一個至今在高位運行的企業,在IBM眼裡算是一個門當戶對的合作夥伴。

  那麼雙方的結合,如何平衡兩家企業的發力才是關鍵。最有可能的是,雙方將就目前擅長的領域進行匹配,先以已有的東西為主,可能也會有新的東西出來。

  畢竟在企業市場裡面,移動設備擁有率越來越高,在既有優勢的基礎上強強聯合,二者的優勢將得到進一步的發揮。

  基於對移動商用會成為未來主流趨勢的判斷,蘋果和IBM此舉的意義在於,為未來的進一步深度合作打下基礎,並且卡位移動商用,讓其他希望在這一市場撈金的競爭對手少了一個重量級的合作夥伴。

  畢竟,面對這一塊未來的市場蛋糕,安卓等也在蓄勢待發,其他互聯網公司也都準備出擊咬上一口。

  從目前來看,IBM和蘋果聯手不僅僅是著眼於現在,而是賭下一個十年,整個產業發展都將因此有一個新的構建。

  總的來說,IBM和蘋果,很可能像谷歌和三星一樣,這種戰略組合,未來對行業將帶來極大的衝擊。

  * 作者係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