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40亿落子天津 中粮对阵丰益国际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4-29/HTML_29UT8Y43PA9O.html


宁高宁力图将中粮打造为全产业链食品巨头的梦想在中粮粮油业务板块率先得到了实践。4月28日,中粮投资40亿元人民币的粮油综合基地在天津奠基。

“基地在临港工业区,具有最优越的物流条件,能够实现加工、仓储与运输的无缝对接。”负责基地建设的中粮(北海)粮油公司一位负责人说。

“这是中粮重要的战略布局。”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说。奠基当天,包括董事长宁高宁在内的中粮集团高层和负责中粮粮油业务的高层几乎全部到场。

无独有偶,就在1个月前,中粮粮油业务在国内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丰益国际也将触角伸向了物流领域。今年3月,丰益国际联手江苏泰州港务集团,有意将永安港区打造为其在国内市场的原料调拨中心。

战略性整合

“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四大跨国巨头已经在滨海新区布局了,所以我们要加快建设。”中粮(北海)粮油总经理助理温浩说。

自2004年大豆危机后,以中粮、嘉里粮油、ADM为代表的粮油企业迅速突围,借机广泛布局。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北海新区等沿海地区市场的竞争尤为激烈。

对此,温浩认为,要赢得这场竞争的先机,中粮必须尽快建成粮油综合基地。据他透露,几大巨头都在争抢靠海岸线加工区域。自从中粮进驻临港工业区后,已经有其他粮油巨头开始与天津方面谈判,希望进入这个区域。

宁高宁透露,从去年初,中粮方面就开始与天津方面接触。目前,粮油基地的一期工程已经动工,计划明年底建成。

据中粮方面介绍,整个粮油综合基地计划总投资40亿元,项目投产后,中粮集团在天津地区的油脂油料加工能力将达到600万吨,主要辐射中粮在华北、西北地区的粮油市场。同时,该基地每年还可以为华北及周边市场供应230万吨的植物蛋白、90万吨的食用油等。

目前,中粮集团油脂业务共有12家工厂,主要分布于江苏、山东、广东、天津等地,油脂油料加工能力超过800万吨。天津粮油基地投产后,将使中粮集团的油脂油料加工能力超过1500万吨。

作为配套,粮油基地还配备了10万吨级粮油码头、铁路专用线和60多万吨的仓储设施。据悉,中粮有意将该基地打造为其在华北地区的粮油原料和产品集散中心。

对此,油脂业内人士认为,拥有港口资源有利于企业更好控制原料大豆的进口时间、数量,拥有更多自主权。这对于原料主要靠进口的大豆压榨企业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

“天津粮油综合基地是中粮打造‘全产业链的粮油食品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中粮一位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切入港口物流产业链,从而使中粮在食用植物油原料贸易、加工、终端销售等环节的布局正式打通。这正是宁高宁打造粮油“全产业链”战略的核心。

此前,宁高宁表示,要打通从田间到餐桌需要经过的种植采购、贸易、食品加工、分销物流、品牌推广和销售的全部环节,打造“全产业链”食品公司,并将此作为中粮的长远发展战略。

有消息称,中粮还在策划进入大豆产业基地领域。不过,中粮方面没有回应这个消息。

对阵丰益国际

作为国内最大的粮油加工、贸易公司,中粮与跨国巨头的竞争并不仅限于天津。在这场全国范围内的激烈竞争中,中粮最大的竞争对手当属丰益国际。

事实上,早在3年前,两大巨头在中国市场寡头竞争的格局就已初现端倪。当时,中粮重组了国内另一大粮油流通巨头——中谷粮油集团公司(简称“中谷粮”)。

与中粮主要做国际贸易不同,中谷粮主要经营国内市场。由原粮食部、商业部、内贸部等国有粮油经营实体改制而来的中谷粮,贸易营销网络覆盖全国,并在 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都建有较完善的粮油仓储体系,拥有16家子公司和5家国家一级粮油专业科研设计院(所),总资产超过100亿元。两大集团合并后,涉及 的资产总额高达近700亿元。

紧随其后,马来西亚的棕榈油巨头丰益国际开始全面收编长期在中国粮油市场称雄的嘉里粮油。

丰益 国际不仅全面主持嘉里粮油的生产和经营,新加坡郭氏兄弟集团还将旗下的PPB油公司和食用油、粒谷物及相关粮油业务与丰益国际合并。收购后,新公司旗下大 豆压榨企业达到12家,日压榨大豆能力达到3.4万吨,年可加工大豆能力达到1000万吨,同时拥有8家花生、棉籽和菜籽压榨厂。

丰益国际的动作不止于此。在并购新加坡郭氏兄弟集团旗下粮油资产之前,丰益国际还收购了其母公司丰益控股的食用油相关业务。此举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将中国市场最大的豆压榨企业——益海集团完全收入囊中。

经过近3年时间的整合与扩张,中粮旗下油籽加工收入在2008年达到275.395亿港元,年压榨及精炼能力分别达486万吨及117万吨。

不过中粮并不满足于此。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内地大豆油加工厂合并,以扩大企业规模,中粮控股意欲把握这个机会。

中粮旗下负责油脂业务的上市公司中粮控股(0606.HK)表示,中粮控股大部分开支将用于提升油籽加工产能,计划到2010年,增加50%达到约800万吨。

在中粮谋求扩张的同时,丰益国际也频繁出手。今年3月,丰益国际就与泰州港务集团合作成立泰州永安港务有限公司,建立该公司旗下第一个自有港口,用以辐射江苏及其周边地区。

据悉,泰州港永安作业区二期工程总投资2.8亿元,将兴建两个4万吨的杂货码头泊位,设计年吞吐量为130万吨,预计今年底建成投产。该区域有望成为丰益国际在中国市场的原料调拨中心。

而在此之前,丰益国际还因斥巨资进驻东北,企图垄断国内非转基因大豆市场而被各界关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1

维他奶敲定产能扩张计划 广东南海再落子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10/167981.html


“今年我们已经感受到供应能力受限的问题。”3月8日,在维他奶(00345.HK)的70周年庆祝活动上,该集团执行主席罗友礼证实,目前公司的要务是在广东建立第二个厂房,这将成为维他奶在内地布下的第三个厂房。维他奶集团表示,该新工厂将在2011年投入运营。

维他奶集团行政总裁Larry Eisentrager同日透露,新厂房将分期进行,第一期建成后大约将带来25%-30%的产能提升,而随后的第二期建设将取决于第一期项目的进度与成效。

有维他奶集团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这一广东第二厂房已经选址南海,并完成了土块购置,新厂房的规模预计将是目前维他奶在深圳的厂房的两倍。“这将能满足维他奶在未来4-5年的产能增长需求。”维他奶集团高级总监(财务及行政)罗志聪补充说。

罗 友礼希望,这将推动维他奶集团业务实现从“香港的维他奶”向“中国的维他奶”转变。根据该集团在2009年11月公布的2009/2010财年中期报告, 总部所在的香港以及澳门市场贡献了47%的客户收入与57%的经营利润,较2008年同期这两个市场占据50%的客户收入与60%利润相比,比重已略为下 降;同时,内地贡献的客户收入与利润则自2008年的22%与25%分别提升至28%与30%。

上述内部人士也表示,2009年维他奶已超越一直在上海占据第一把市占率交椅的新加坡对手杨协成,在该市场成为销量最高的豆奶品牌。

“尽 管当前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需要我们加以关注,但我们仍将按部就班提升产能,未来会进一步在内地的超市等主流大型渠道铺开。”罗志聪说。 Eisentrager则补充称,由于近期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反复,当前集团的立场是不倾向于提价,而在当前的成本压力下努力实现利润目标。

不过,维他奶集团没有透露新厂房将产生的资本支出额度。在连续数年维持了将盈利100%进行派息后,罗友礼强调,维他奶集团的派息底线是60%,至于是否今年也进行特别派息或维持100%派息的水平,“将视乎公司对现金流的需求情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14

寶潔新廠落子華南 2年內或推多個美妝新品牌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3/1531310.html

劃多品牌戰略的寶潔在護膚和彩妝產品上又將有新的佈局。昨日,資深日化行業人士馮建軍向《第一財經日報》獨家透露,寶潔在2013年很可能推出2到3個全新的彩妝護膚品牌,並為此至少已準備了2年。

同時,寶潔位於廣州羅崗知識城的新工廠也於昨日奠基,這是兩年內寶潔的又一筆大投資。一些供應商表示,寶潔近年來開始做「前店後廠」的運營嘗試,即「一個工廠,一個物流中心」的供應鏈整合。

新工廠的位置在廣州蘿崗區九龍大道及規劃在建的鐘太快速路上,離新廣從路約5.5公里,一位在奠基現場的黃埔廠區員工告訴記者,過不了多久,新廠將會承接黃埔廠區「幫寶適」的生產任務,緊缺的工廠資源也會得到緩解。

「工廠建設將分不同階段實施,一期工程預計於2013年下半年竣工並投入使用。」施文聖在現場向記者表示,寶潔廣州知識城工廠將採用創新的、突破性 的設計理念,引進世界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環保工藝,並將發展成為寶潔在中國乃至亞洲地區最大的生產基地之一,以服務快速增長的中國市場。

據寶潔內部人士透露,該項目建成投產後年產值約31億元,全部建成後其產品將涵蓋多個品類產品,與寶潔廣州開發區黃埔工廠銜接,進一步擴大區域產能規模。

記者去年拜訪黃埔廠時,幫寶適的生產速度為一分鐘1200片,缺陷率在500至600個PPM(part per million),一萬個裡面會有五六個不合格的產品。現在,萬綠達單是處理幫寶適廢品的收入就在每年1000萬元以上。

也因此,在寶潔內部,整合供應鏈成為近年來最為重要的目標之一,寶潔為此正在做出改變。

在記者拿到的《2011年寶潔可持續發展報告》中,寶潔公司全球副總裁柯銳思(Christopher Hassall)認為,集成供應鏈將會為寶潔創造更大的價值。「把大型單一品類製造工廠轉變成更面向本地化的多品類的製造工廠,這樣可以提高基礎設施的利 用率——公用設施、公路、鐵路支線等通常佔到新工廠建設成本的50%。」他的意思是,寶潔將會通過提高多品類整車送貨的頻率來改進客戶服務。

目前,寶潔在全國擁有11家工廠,其中3家上規模的綜合型工廠,除了黃埔廠區外,還有天津西青廠和江蘇太倉廠。而寶潔目前的產品主要分為美尚、健康和家居用品三類,太倉主要以美尚和健康兩大品類為主。據內部人士透露,去年開始投建的太倉廠區已經開始建成洗髮水生產線。

寶潔有約三分之一的供應商在長三角地區,太倉除了離供應商距離近之外,長三角地區也處於輻射中國消費者以及亞太地區消費者的良好地段。寶潔太倉廠坐 落在江蘇太倉港港口開發區,離上海只有45分鐘左右的車程。為了更好地配合太倉廠運營,寶潔還在太倉港建立了一個分銷中心,專門負責太倉廠的物流。

「寶潔擁有的這11家工廠,分佈在不同的地方,一方面是為了減少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又可以直供本地市場,與消費者更貼近了。」一位供應商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84

中民投海外首單落子英國 10億英鎊建倫敦新金融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55

500億元註冊資金的首家“國字號”民營投資公司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中民投)擬與上海開發商總部基地全球控股集團合作投資10億英鎊建設倫敦新國際金融城,項目占地212畝,建設規模超過40萬平方米。

中民投由全國工商聯牽頭組織,59家大型民營企業參與發起設立,去年5月在上海註冊成立。此前華爾街見聞援引澎湃新聞稱,民生銀行與中民投在高管人事、股東上重疊,在中民投多家股東的背後都有民生銀行旗下公司的身影。

下文由一財網發布,授權華爾街見聞轉載,作者劉冬。

2月14日,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民投”)與總部基地全球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總部基地”)在上海簽署戰略合作投資框架協議,雙方宣布投資約10億英鎊共同建設英國倫敦新國際金融城。
 
新國際金融城位於英國倫敦的皇家阿爾伯特碼頭。該項目投資總額約10億英鎊。項目建成後,新國際金融城將成為中國民營資本進軍歐洲的國際化平臺。
 
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標、總部基地董事局主席許為平、上海市黃浦區副區長吳成、中民投總裁李懷珍等出席了當天的簽約儀式。
 
公開資料顯示,總部基地(中國)控股集團是道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亞太區域的全資投資集團,是一家致力於研究、探索、實踐總部經濟理論,投資、開發、運營以總部基地模式為主的總部經濟生態區的綜合性國際投資企業。
 
2013年5月,總部基地被確定為倫敦東區皇家阿爾伯特碼頭(RAD)的開發商。該公司當時和倫敦市政府達成協議,將位於東倫敦的一篇廢棄船塢區建成倫敦繼老金融城、金絲雀碼頭之後的第三個金融區,重點吸引亞洲投資落地。不過,有媒體當時質疑總部基地是否能夠籌集到如此龐大的資金。
 
而另一方面,早在中民投掛牌之時,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標就曾表示,中國企業在經過30年的財富積累後,現在需要走出去,而英國就是絕佳的目的地,中民投將支持中國民營企業走出來,到英國創業發展。他認為,英國市場經濟發展、發育很完善,國外企業在此投資享受少有的與英國公民相同的待遇,而英國也是最早推崇自由貿易市場的國家之一。
 
此外,去年6月,中民投曾在中英兩國領導人的見證下於倫敦簽署協議,承諾在歐洲設立地區總部,成立15億美元的投資基金,投資於金融服務、科技、近海工程和綠色能源等項目。
 
或許是這樣的互補讓雙方一拍即合。中民投總裁李懷珍在簽約儀式上稱,在達成協議前,中民投和總部基地進行了“高密度的接觸”。
 
李懷珍表示,新國際金融城項目由中民投旗下中民嘉業和總部基地共同建設。項目占地212畝,建設規模超過40萬平方米,投資總額10億英鎊。項目建成後,將成為中國民營資本和中民投進軍歐洲的國際化平臺和大本營,中民投將以此開拓歐洲市場。
 
中民嘉業是中民投旗下的地產板塊,以建立聚焦優質不動產,集合國際和專業資本,產融結合的不動產運營平臺為目標。2014年,中民嘉業曾以248.5億元的高價購得上海董家渡地塊。
 
中民投相關人士稱,此次對倫敦新國際金融城的投資項目,是中民投歐洲投資戰略的第一步,反映了中民投服務國家“走出去”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強烈意願。中民投始終致力於聚集中國的民營資本與智慧,引領民營資本抱團“走出去”。以此次項目為突破口,中民投將加快對歐洲市場的拓展。

以下中民投架構圖來自21世紀網。

中民投,民生銀行,倫敦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396

非洲首家人民幣清算行為何落子南非?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3379.html

非洲首家人民幣清算行為何落子南非?

第一財經日報 王琳 2015-07-09 21:02:00

以首家人民幣清算行落地為代表的非洲人民幣清算機制的建立,有利於推動南非以及整個非洲市場參與者用人民幣進行結算和投融資交易。

當地時間7月8日,中國銀行約翰內斯堡分行經中國人民銀行授權成為南非的人民幣清算行,中行約堡分行成為中國官方在非洲指定的第一家人民幣清算行。

7月9日,正在參加烏法金磚峰會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南非總統祖瑪在俄羅斯烏法會見,中南兩國元首共同將金融確定為兩國接下來重點合作的一個領域。

習近平表示,中方願意同南方密切協作,著力推進在開發海洋經濟、產業產能、經濟特區、能源、金融等重點領域互利合作,將中南友好和政治互信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合作成果。

祖瑪表示,根據雙方確定的合作規劃,兩國海洋經濟、金融、農業、旅遊、科技、能源等重點領域的合作正順利展開。

分析指出,以首家人民幣清算行落地為代表的非洲人民幣清算機制的建立,有利於推動南非以及整個非洲市場參與者用人民幣進行結算和投融資交易。

南非《每日商報》認為,人民幣清算安排,有利於推動中國和南非兩國企業和金融機構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交易,進一步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

中國南非金融合作已有不少成果。2008年中國工商銀行收購了非洲第一大銀行南非標準銀行20%的股權並完成了交割,成為標準銀行最大的股東。成立於2010年10月的中行約堡分行也是南非第一家中資銀行,當時也完成了非洲第一筆人民幣的清算業務。

目前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在約翰內斯堡開設了分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非發展基金在約堡分別設立代表處,國家開發銀行南部非洲大區組也設在了約堡。

中非密切的經貿投資推動了金融合作的深化。2000年,中國對非洲的投資總額5億美元,到去年底,中國對非投資總額的存量為300億美元,增長了60倍。

南非在中國與非洲國家的合作中也首屈一指。到2014年底,中國連續6年成為南非最大貿易夥伴國,南非也是中國在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國。

南非也是中國企業對非投資首要目的地。到2013年末,中國對南非直接投資存量44億美元。目前南非也是接待中國遊客最多的非洲國家之一。

非洲第一大證券交易所約翰內斯堡證交所今年年初來華路演,與中國金融機構接洽,尋求合作聯通中國南非資本市場。希望在南非相對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和相對發達的金融業基礎上,吸引中國企業特別是定位於非洲市場的中國企業,在非洲當地進行投融資。

編輯:顧鄉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54

中企海外並購浪潮下 歐洲大型PE璞米資本內地“落子”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7769.html

4月25日,全球知名咨詢機構普華永道(PWC)發布《2015年和2016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企業海外並購市場回顧與前瞻》(下稱“報告”)表示,2015年全年大陸企業海外並購交易數量為346宗,較上一年增長41%,交易金額達到551億美元,創下歷史紀錄。而在2016年一季度,中企海外並購繼續高歌猛進,交易數量為115宗,交易金額達到826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再創新高。

報告同時顯示,歐洲和美國等成熟市場仍然是中國大陸企業海外並購的最重要目的地,同時中國企業也越來越關註亞洲機會。在中企海外並購熱情只增不減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歐洲大型PE機構也將目光聚焦在中國身上。

日前,歐洲最大的PE之一、璞米資本(Permira)聯席執行合夥人、投資委員會主席Kurt Björklund,大中華區負責人曹宸綱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專訪。

據記者了解,璞米資本成立於1985年,總部設在倫敦,在全球共有14個辦公室,上海辦公室於日前成立。截至目前,公司已募集的基金總額超過250億歐元。過去30年,基金的年化凈內部收益率(Net IRR)為23%。2011年以來,璞米資本通過出售重要資產的方式,進行了120億歐元的分紅。

“我們進入中國,一方面是幫助西方資本在中國尋找機會,另一方面則是協助亞洲和中國企業實現全球化,如跨境並購和整合海外業務。最近中企海外並購十分火爆,我們協助中企對外投資的總額已經超出了協助西方資本進入中國的投資。”曹宸綱表示。

據曹宸綱介紹,璞米資本專註於消費、金融服務、工業、科技和醫療5大領域的投資,目前已投資的公司數量超過200家,知名案例包括德國奢侈品牌胡戈·波士(Hugo Boss),意大利奢侈品牌華倫天奴(Valentino),英國高街品牌馬丁靴(Dr.Martens), 在線教育公司文藝複興教育(Renaissance Learning)等。

“我們的投資方式是控股型投資,專註企業成長性。投資以行業主題為主導,尋找結構性的主題,尋找行業的龍頭企業。”Kurt Björklund表示,中國市場日漸成熟,對於歐洲PE機構的吸引力在不斷增加。

具體到公司選擇標準方面,曹宸綱表示,璞米資本作為長期投資者,對於商業模式和成長性都面臨不確定性的公司參與較少,甚少參與A輪B輪、甚至C輪的投資。

“我們更傾向於投資偏中後期,盈利能力穩定,規模較大,商業模式成熟的公司。通常來講,我們在一個項目會投入至少1-1.5億美金,資金規模偏大,所以一旦找到目標公司,我們就會建立較為長期的關系,投了之後希望幫助公司增值,”曹宸綱同時表示,投資時也會具體考慮當地的市場容量和法規環境,“比如有些高科技企業,外資的比例是有限制的,這些法律法規都是我們要遵守的”。

而Kurt Björklund則表示,在堅持成長型投資的基礎上,璞米資本更加偏好具有顛覆性的商業模式創新,同時具備細分領域市場的公司。“在投資科技類企業的時候,我們很喜歡數據應用密集(data-intensive)的公司,比如美國的ancestor.com,就是目前最大的線上家庭背景調查公司,他們花了幾十年來打造數據庫、品牌,市場份額還在不斷擴張,這對我們來說就很具有吸引力。”Kurt Björklund稱。

在項目退出方式上,曹宸綱告訴記者,璞米資本的退出方式以收購並購為主,IPO退出較少。但就行業整體而言,去年上市渠道堵塞對於部分VC和規模較小的成長型基金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在前期創業比較火熱的時候,創投圈確實存在很不理性和盲目投資的現象。中國私募行業的發展空間很大,也需不斷規範化和專業化。作為歐洲老牌的私募基金,璞米資本一直以來註重長線投資、著重投資行業中具有發展潛力的公司、並協助他們將業務發展到另一個高度。未來在中國的發展,我們也將與全球的投資戰略一致、耐心地選擇投資目標、為投資企業及我們的投資者帶來價值。”曹宸綱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254

小米互聯網金融再落子 雷軍能破股權眾籌難題嗎

9月26日,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小米正式進軍股權眾籌,上線米籌金服股權眾籌平臺。自此,小米的互聯網金融版圖已經包含支付、銀行、眾籌、理財、錢包、征信等多個版塊。

股權眾籌這一步的邁出,從小米自身的生態鏈系統來看,似乎擁有不同於以往的另類布局,期望以股權眾籌業務串聯起附著小米周圍的創業企業,進一步擴大小米的“科技領域”。然而,股權眾籌卻並不是一塊能夠在短時間內“單邊突圍”的領域,雷軍執掌的小米能否跨域股權眾籌行業的諸多障礙,並符合未來行業監管更為市場所關註。

逆勢入局股權眾籌

小米的互聯網金融步伐從未停止。2015年7月,小米金融正式成立,主打互聯網理財,並推出了兩款理財、一款貸款共計三款金融產品;2015年11月,小米上線“小米信用”邁入征信領域;2016年1月,小米支付MIPay基於對於第三方支付機構捷付睿通的收購與銀行聯合打造,支付業務的推出成為小米未來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打造閉環的關鍵。

半月前,小米再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投下一枚重磅炸彈,將銀行牌照收入囊中,聯合新希望集團設立的新希望銀行正式獲批。小米作為主發起人,占據總股份29.5%的股份,在業內人士看來,背靠海量“米粉”的小米,將肩負引流的重擔,同時作為更具科技含量的互聯網銀行未來的系統架構以及消費場景也將成為小米的優勢所在。加之2016年9月26日小米上線米籌金服,股權眾籌領域亦被小米“拿下”。

除自建外,投資也成為小米布局互聯網金融的重要“招式”,早在2014年9月,小米及順為資本領投P2P平臺積木盒子(後成立PINTEC品鈦集團,近日再次獨立為積木集團和品鈦集團)B輪融資,並在手機端布局P2P產品,此後積木盒子C輪融資,小米再次跟投。老虎證券、公牛炒股、草根投資、多彩投、拉卡拉、合道融通等多家互聯網金融平臺紛紛成為“小米系”。

觀察小米的“出手”領域可以發現,在過去兩年半時間里,小米在投資層面,瞄準的不僅僅是互聯網金融。公開數據顯示,小米生態鏈已經出手55家企業,截至去年年底,在這55家企業中,共有20家發布了產品,並出現了4家獨角獸公司,即市場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此外還包括7家年收入過1億元,2家年收入過10億元的公司。2015年,小米生態鏈產品的收入增長了220%。

這樣的生態鏈系統讓小米“不得不”涉足股權眾籌平臺。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於2016年3月30日,註冊在上海自貿區的米籌金服全稱為“上海米籌互聯網金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金為1億元人民幣,共有三家企業股東,分別為隆泰正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隆泰正通”)、四川銀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及上海聚能量投資中心。法定代表人為徐權。第一財經記者梳理資料發現,徐權同樣系隆泰正通的法定代表人,此外,小米科技的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劉德同時兼任米籌金服副董事長。

劉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小米生態鏈是一個以手機為依托的互聯網中心,主要囊括六個領域:手機周邊、智能電器、個人交通、優質制造資源、極客酷玩領域、生活方式方面的產品。

小米生態鏈鏈條企業之一智米科技CEO蘇峻將米籌金服稱作一個信息樞紐:“它知道我們的需求,同時它也會去了解中小投資者或普通投資者的需求,從而把資金做有效的匯集,然後向我們提供大規模的資金支撐。”

互聯網股權眾籌行業進入“沈寂”期

除了手機行業出身的小米,電商巨頭京東、阿里,以及眾籌行業企業36氪等均已高調進軍股權眾籌領域。

米籌金服CEO趙明輝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共有144家互聯網股權的融資平臺,約為600個創新創業項目提供了資金支持,融資總額達到36億元左右,總計有大約4萬人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了投資,人均投資金額在9萬元左右。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目前股權眾籌已經進入“沈寂”期,部分股權眾籌平臺的業務正在縮減,而部分已經暫停。

零壹財經數據顯示,在2016年上半年,股權眾籌累計籌資規模約為35億~40億元,較2015年下半年的33億~35億元小幅增長4%左右。數量增長大幅下滑,2016年上半年僅增加8家,而2015年下半年新增了57家股權眾籌平臺。主要原因在於監管趨嚴和今年第二季度的大規模業務停滯,融e邦、螞蟻達客、眾投邦和愛就投第二季度規模降幅甚至超過75%。

目前,京東東家、36氪和眾投邦籌資規模位居前三,分別達5.5億元、2.2億元和2.0億元。股權眾籌的行業集中度相對較低,上半年籌資規模靠前的15家平臺占行業整體的60%左右。除了京東,阿里、奇虎360等互聯網企業也建立了自己的股權眾籌平臺,螞蟻達客和360淘金,上半年規模分別為1.4億元和0.8億元。

目前,股權眾籌受到來自證監會監管的許多束縛。監管收緊後新增平臺數量大幅下降,新上線的平臺如和訊創投、蘇寧私募股權開展業務並不積極,前者甚至尚未發布項目。

而股權政策落地也更加謹慎,監管推進和試點方面有所放慢。同時,目前監管層尚不允許股權眾籌涉足信托領域,以突破200人困局。人大法學院副院長楊東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監管方面的新立法在不斷推進,“《證券法》明確規定小額公開發行可以得到註冊豁免,隨著註冊制度的推進,可能會在明年6月份通過。”楊東表示,受此利好,500萬迷你IPO小型項目發行或可註冊豁免。

在經濟下行、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全國新增的登記企業數達到262萬家,同比增長26%,同時,2016年6月底中國股權市場資本量接近6.6萬億元,“去年年底我國高凈值客戶超過200萬,同比增長14.5%,可投資金融市場規模達到113萬億,同比增長24%,人均可投資VC/PE的金額達到2200萬元,其中有七成高凈值客戶願意增加對股權類資產的配置。”趙明輝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142

中信20億入股首農 連連落子搶灘布局現代新農業

第一財經記者今日獲悉,中信旗下現代農業投資公司(中信農業基金)與首農集團控股的北京首農股份有限公司(首農股份)宣布,中信第一輪出資入股擬占首農股份16.7%股權,投資分兩個階段完成,預計投資總額達20多億元。

在此之前,第一財經記者就曾報道,在拿下麥當勞在華經營權後,中信集團擬入股首農集團進一步加強農業產業鏈控制。1月9日再拿下麥當勞餐廳特許經營權後,中信資本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張懿宸在公告中表示:“我們將和現有管理團隊以及包括北京首都農業集團等眾多合作方緊密合作,不斷拓展和改進業務,以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而這個緊密合作則被曝出中信擬註資入股首農集團控股的首農股份,入股比例約在10%左右,但顯然中信和首農的動作比想象的更快。分析人士認為,目前農業是國產幾大產業中還沒有出現產能過剩的行業,因此中信此舉有搶灘布局的意味。

首農股份方面在給第一財經記者的回複中表示,2016年10月,中信集團戰略投資委員會即同意入股首農股份。為了避免在麥當勞競購的最後階段出現國有資本競爭的局面,同時也遵循國際化資產並購的運行規則,首農股份決定放棄獨家競購身份,轉而與中信集團成為聯合收購方。此前,中信集團設立農業板塊後,中信農業管理層一直與首農集團保持聯系,探討雙方的合作,麥當勞競購很大程度上加快了這一進程。

首農集團總經理薛剛表示,首農擁有中國最完備的從科研到餐桌的全產業鏈體系以及土地和品牌資源,混改為首農贏取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而聯手中信將為首農獲取更多的市場化資源支持,雙方將共同探索現代新農業發展模式,聯手打造中國最強的全產業鏈安全食品供應商企業。

據接近首農的相關人士介紹,在競購麥當勞的過程中,中信是在第三輪競購中加入進來的,其自身也在進行多元化布局,對農業和餐飲消費者業務充滿了興趣,但中信在餐飲食品方面背景不強,而在首農這樣擁有完整產業鏈,這也是雙方聯手的重要原因。

對於雙方的下一步計劃,首農股份對第一財經記者回複稱,中信在成功競購麥當勞之後進一步牽手首農,為首農股份提供了包括參與麥當勞供應鏈的改造、麥當勞線上線下業務的整合等諸多可能性。同時,中信集團旗下還有包括隆平高科在內的農業產業資源,雙方將在育種、研發、種植、養殖、食品加工、電商、物流、餐飲等全產業鏈領域進行持續合作,以期打造一個農業資產和實體產業集團。

記者了解到,首農集團目前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現代農業企業之一,2009年4月由北京三元集團有限公司、北京華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北京市大發畜產公司重組而成,資產超過500億元,員工4萬人包含國有全資和控股企業64家,合資企業31家和境外公司4家,並擁有三元股份(600429.SH)。截至2016年12月底快報顯示,集團公司資產總額657.14億元,1-12月,實現營業收入401.08億元。

而此次中信入股的首農股份,為2016年首農集團混改,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對長期虧損的禽類業務板塊華都集團進行了整體改制組建而成。其目前也是首農集團除乳業和經營性持有物業、保障房開發業務以外全部業務的大整合。一直以來,首農集團有意將其打造成為涉農主業的承載方,並希望3-4年內實現整體上市。

繼布局隆平高科和麥當勞之後,中信再度入股首農,在業內看來,中信集團在農業板塊上也有更大的夢想。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中信集團作為一個重要的中央企業,此前在農業食品板塊相對較少,入股首農、收購首農持股的麥當勞中國資產,都是中信大舉進軍大農業板塊的重要舉措。

事實上,2014年底中信就成立現代農業投資公司,專註農業及生物產業項目投資、投資管理、農業技術開發等。

據中信現代農業投資公司總經理毛長青介紹,中信集團2014年成為隆平高科的實際控制人後,就將現代農業定位為集團十三五期間重點布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並擬定了農業產業發展戰略。目前農業是最具成長性的行業之一,未來農業資產收益率呈上升趨勢,具有相對估值優勢。中信集團將打造兩個投資平臺(戰略投資+財務投資)+系列產業平臺,計劃用5-10年的時間,通過資本運作、產業整合,打造3-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農業領先企業。

據毛長青介紹,未來中信集團將重點進軍農業的上遊和下遊領域,上遊主要包括動植物育種、現代農業裝備業、動物疫苗等農業科技領域,下遊主要包括品牌果蔬、品牌乳業、品牌畜產品等品牌農業。在農業領域,中信的策略是通過牽手業內最有實力的合作夥伴實現共贏,除了隆平高科(植物育種)、首農(動物育種+品牌農產品)外,中信農業還將打造2-3個新領域的平臺。

對此,沈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目前經濟下行背景下,各大主要產業均出現產能過剩現象,唯獨農業無論是產能還是技術的提升空間都非常大,而目前農業還未出現較大的玩家,因此中信大舉投資一方面補自己的短板,另一方面搶占市場先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761

東莞大鎮的“設市”憧憬:升級城鎮化有序落子

春風十里到嶺南。對東莞的虎門和長安來說,政策的春風比天氣更暖——在這兩個國家級的撤鎮設市設區試點鎮,簡政強鎮事權改革實現了多項突破,虎門和長安的行政管理權限基本已經達到縣一級政府的水平。

不過,“事多、錢少、人也少”,這可能是一些經濟發達鎮管理者最頭疼的問題了。

由於城市管理體制的束縛和制約越來越明顯,許多經濟強鎮正出現“小馬拉大車”的情況:行政管理級別、機構設置和事權配置等與龐大的經濟總量不匹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國家先後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勵簡政強鎮和擴權。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是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之一。其中提及的舉措就包括“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發展,推動一批具備條件的縣和特大鎮有序設市”。

第一財經記者在走訪後發現,今後撤鎮後究竟是設區還是設市,尚未明確,影響了改革的推進。此外,財權與事權不匹配,人員編制的數量也不能滿足龐大工作量的需求,部分權限鎮級也不具備嚴格意義上的法律主體資格,造成在行政審批和行政執法中仍存在各種制約。

“小馬拉大車”

在改革開放的滾滾浪潮下,許多寂寂無聞的小城鎮伴隨著工業化步伐的加速和外來人口的大量湧入,成為中國區域版圖中耀眼的坐標。

不過,對於這些經濟強鎮來說,他們的經濟體量可能相當於內地一個地級市,但管理權限只是科級,鎮一級行政部門難以提供適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公共服務。

這是有歷史淵源的。就以東莞為例,東莞市委黨校教授查日升對第一財經記者介紹,東莞的行政體制頗為特殊,雖然是地級市,但是1985年之前是個縣,後來工業產值超過了農業產值,國務院批準升級為市。先是縣級市,1988年由於經濟總量表現突出,嶄露頭角,又升格為地級市,不過維持了原來鄉鎮的格局。

這就和其他大多數城市有所不同,中國是五級政府體系,其中市級下面一般轄有縣或區,但是東莞沒有縣或區政府。目前,東莞市下轄28個鎮和4個街道辦事處。

硬幣總是有兩面的。查日升說,這種體制有它的優勢,少了縣和區政府,更加扁平化,行政成本較低,效率更高,市里的重大決策比較容易落地,這也是東莞過去多年快速發展的體制上的重要原因。但弊端是管理幅度太大,這導致各級鎮政府競爭得厲害,各自為政,資源配置效率受到影響,產業結構雷同,斷頭路之類的小問題不少。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中國的經濟發達鎮早早走上了行政體制改革之路。作為國內民營經濟、鄉鎮工業最為發達省份之一的浙江,算是國內最早的一批了。

1999年,浙江省政府發布《浙江省城市化發展綱要》,提出“著力培育100 個中心鎮”,並於2000年公布了第一批136個中心鎮。隨後的若幹年中,為了發展縣域經濟,激發鄉鎮尤其是中心鎮的活力,浙江也多次擴權,擴權政策從“強縣擴權”到“強鎮擴權”,擴權的範圍不斷拓寬。

東莞從2009年效仿浙江的紹興和義烏,開始它的擴權強鎮試點之路。次年,強鎮擴權改革在東莞全面鋪開,多項權限下放到鎮。

2014年底,國家發改委通知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全國共有62個城市(鎮)被列為試點地區,東莞是其中之一。根據方案,虎門鎮和長安鎮將進行撤鎮設市設區試點,並被賦予縣級管理權限,重點解決上述“小馬拉大車”問題。

2015年5月,東莞出臺了具體的落實方案。具體做法為,精簡班子配備,新型市或區不按有關規格配備四套班子;減少行政層級,新型市或區不設街道辦事處,在行政架構上繼續實行扁平化管理模式。

目前,多項市一級部門代為行使的縣級事權及其他權限也下放給了各中心鎮行使,進一步理順了市和鎮街兩級的權責關系。同時,由於減少了審批層級,下放審批事項的辦理時間普遍縮短3~8個工作日,提高了行政效率,節約了行政成本,虎門鎮和長安鎮等中心鎮的行政管理權限得到擴大,已經基本達到了縣一級政府的水平。

財政分成偏低導致預算支出小

不過,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仍有待解決。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快速推進,虎門鎮和長安鎮的農業轉移人口急劇增長,與之相應的醫療衛生、義務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壓力不斷加大。與此同時,兩鎮仍沿用傳統的鎮財政體制。

一方面是支出壓力的不斷增大,另一方面是受財政分成所限收入增長的緩慢,查日升以教育支出為例說明其中的壓力。

東莞外來人口多,而且是國家新型城鎮化的綜合試點城市,按照要求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中50%得由公辦學校來解決,這筆開支最終也有一部分攤到了鎮財政的頭上。“目前東莞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人數約80萬,一半的話就是40萬,市里曾經算過一年的教育費用,發現將超過10個億,包括要建多少學校、配多少老師,最後算下來覺得不堪重負。”

此路不通就另尋他途。查日升說:“目前東莞已經解決了一半,算是做得非常不錯的了,還有一半是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鼓勵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去民辦學校上學,並提供補貼。”

上述購買民辦學校的學位所需經費由東莞市、鎮財政共同分擔。根據2016年當地媒體的報道,購買初中學位所需經費按市、鎮9:1比例分擔,而購買小學學位所需經費按市、鎮5:5比例共同分擔。

這筆教育開支只是當地鎮眾多開支中的一部分。根據第一財經記者從虎門鎮政府拿到的數據,2013年虎門鎮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0.82億元,其中剛性支出18.93億元,僅能安排約1.89億元用於城市建設。到2015年,當年虎門鎮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4.37億元,其中剛性支出22.37億元,僅能安排約2億元用於城市建設。可以看出,用於城市建設的支出不僅捉襟見肘,而且僅增加了0.1億元左右。

那麽,當地的收入怎麽樣呢?從2013年到2015年,虎門鎮各項稅收收入從63.38億元增加至72.57億元,增幅較大。這個位於東莞西南隅、建成區面積不過78平方公里的小鎮曾因工業造就的經濟實力被譽為“中國第一鎮”。即便近年來不再雄踞中國百強鎮榜首,其經濟總量仍相當於一個中等城市,不容小覷。

虎門的服裝制造產業鏈已相當成熟。

不過,虎門鎮自己掌握的錢並不多,增長也緩慢。 2013年,稅收分成收入為11.8億元,占稅收收入的18.62%。2015年,稅收分成收入僅為12.2億元,占稅收收入的比例降至16.81%。

由於稅收分成偏低,2013年-2015年,虎門鎮本級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分別只有22.6億元、22.8億元、23.5億元,增速緩慢,城市建設因此受到一定影響。

第一財經記者從東莞市財政局了解到,在稅收方面,東莞市按照一定的比例上交給國家後,除了由市財政投資的基建項目稅收等規定的稅收之外,其他的全部和鎮五五分成。在非稅收方面,有些也是五五分成,有些則是全部返還。為了激勵和扶持鎮街發展,東莞市財政局也規定,從2016年起,以2015年為基期年,參與分成稅收增量部分,按照50%~80%的比例返還。此外,在2016年,東莞市安排對鎮街財力性轉移支付總額20億元,並從2017年起每年遞增10%。

此前當地有聲音說,“五五分成”這個比例不算低了,但是考慮到東莞是改革的試點城市,能否賦予其更多的改革空間,讓財權與事權更加匹配?

幾年前曾去了虎門和長安調研的廣東省社科院科研處處長丁力對第一財經記者說,當時曾考慮是否要建議不搞“五五開”,而是“四六開”之類,但是這牽涉的利益面太廣,覺得不太可能。

去年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入推進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提出,建立財政激勵機制,各地可明確一定時期在基建投資以及新增財政收入返還、土地出讓金等方面對經濟發達鎮給予支持,統籌地方政府債券資金用於經濟發達鎮公益性項目。

丁力認為,這主要是通過增量這一塊來改革,不觸碰存量這一塊的利益。“這就是說,你如果發展增量部分,我可以考慮多給你一些。”

虎門鎮一位官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之前各級領導到他們鎮開展調研時,他都積極建議改革現行的財政管理體制,給予虎門縣級財權,適當提高虎門鎮稅收分成比例,建立由中央、省、市、鎮四級財政共同承擔的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

人員編制數量與工作量“落差”

珠三角很多產業發達的鎮常住人口動輒幾十萬人,龐大的外來人口帶來的是沈重的社會管理壓力。其中,人手緊缺、編制不夠是個非常突出的問題。

丁力解釋:“在中國,編制基本上是按照戶籍人口來配備的,大量的外來人口是沒有行政管理資源的。不會因為某個城市外來人口多了,就給它更多的資源,因為外來人口不好統計,數據不好落實。”

長安鎮一位官員笑著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不能說是一個鎮,編制就永遠這麽多。不然,越下放權力,我越不敢接受。”

虎門鎮上述官員告訴記者,從常住人口、GDP、財政收入、管理難度上看,虎門已基本相當於一個中等城市,但在行政管理級別上仍然屬於鎮級政府,在機構設置和事權配置方面仍按照鎮級政府或戶籍人口的標準設置。

他舉例說,虎門平均每萬名常住人口僅有公務員約4名,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每萬人約有52.4名公務員的水平,遠遠不能滿足全鎮64萬常住人口、6.6萬戶市場主體的管理服務需要。

該官員表示,從常住人口、GDP、財政收入、管理難度上看,虎門已基本相當於一個中等城市,但在行政管理級別上仍然屬於鎮級政府,在機構設置和事權配置方面仍按照鎮級政府或戶籍人口的標準設置,“小馬拉大車”的問題突出。

他舉例說,虎門平均每萬名常住人口僅有公務員約4名,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每萬人約有52.4名公務員的水平,遠遠不能滿足全鎮64萬常住人口、6.6萬戶市場主體的管理服務需要。

他說:“各職能部門,包括國家、省、市駐我鎮的派出機構、企事業單位,人員編制缺口很大,只能招用大量聘員參與協助社會管理。”

目前,虎門共有聘用人員6000多人。其中,公安部門聘請文職、協管員、輔警3000多人,一年的工資、津貼、福利等人員經費支出高達2億元。

2015年左右,東莞某個智庫的一位研究人士曾受當地政府所托去虎門和長安鎮調研,對當地人手不足的問題印象特別深刻。“雖然可以對外招聘,但是劣勢很明顯:隊伍的穩定性很不足,待遇不足以能夠留住這些優秀的人員,而且聘員大部分是年輕人,一旦有了工作經歷之後,有了更好的選擇,就更容易跳槽。”

當時,他的另一個強烈的感受是當地上上下下的改革動力都很足。“基層改革的動力和欲望非常強烈,非常珍惜獲得試點的機會。市里也是這樣,當時市發改局也有調研組來調研。”

他補充道:“但是改革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需要從改革的細節和落實的層面著手。原來改革的空間很大,主要是對大的框架進行改革和突破,所以頗有大刀闊斧的感受;現在是到了改革的深水區,重在精雕細琢和提升改革的質量,突破瓶頸。”

當地官員也呼籲,允許撤鎮設區設市改革試點突破現有人員編制,以便承載的工作量和人手緊缺之間的矛盾得以緩解。

東莞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行編科科長曾智明告訴記者,不論從經濟規模還是人口數量上看,虎門和長安均與中部地級市規模相當。撤鎮設區設市的試點落實後,這兩地的人口也有望進一步聚集,經濟規模也會提升,仍以現有人員編制規模配備難以承擔以後的政府職能擴展。

曾智明建議,中央和廣東省考慮虎門、長安經濟、人口和社會發展的特殊性,在人員編制上給予東莞市更多的支持,從人口轉移較多的地區適當調劑部分空編用於虎門、長安等新型城鎮化試點改革工作。

不過,在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上,也有觀點稱當地政府可以在“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模式,有效動員社會力量”上加大力度。

上述去年年底印發的《意見》也提出,賦予經濟發達鎮靈活用人自主權。凡是適宜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提供的公共服務和事務性、輔助性工作等,都要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合同、委托等方式實行購買,由花錢養人向花錢辦事轉變。

廣東省綜合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彭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從花錢養人向花錢辦事轉變意味著把政府的職能外包,向第三方組織和單位采購服務,用人方式更加靈活,也更加省錢。

法律主體受限

除了錢和人這兩大核心問題外,執法權也是令當地鎮級政府頗為頭疼的問題。

雖然鎮一級政府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擴大了不少,但是由於部門權限上,鎮級不具備嚴格意義上的法律主體資格,造成在行政審批和行政執法中仍存在制約。

虎門鎮上述官員表示,最大的挑戰是社會管理。例如,要拆個違建的房子,需要向相關部門去申請,然後走較長時間的程序,無形中降低了違章違規者的成本。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許多放權事項,法律法規對行使主體有明確規定,多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在改革中,東莞市主要通過委托的方式下放事權到鎮一級,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規定,行政強制措施權不得委托,從而導致鎮一級不能通過放權政策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或行政強制執行。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當地經濟觀察人士大多認為,東莞開始簡政強鎮改革這幾年來,權力下放的比較徹底和全面,執法權不是當地政府能夠左右的問題,需要上級政府來設計安排。

丁力說 :“虎門和長安進行行政體制探索是現實發展的需要,這就像人已經長大了,但衣服還是小衣服,要解決人大衣服小的矛盾。不過很多問題不是行政級別的問題,而是整個管理體制的問題。”

他補充道:“東莞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從縣變成市,雖然有了更多的行政資源,但是底下沒有縣,直接是鎮,和中國目前的行政管理體制大的格局是不完全吻合的,比如說鎮沒有行政執法權,這個問題要解決的話需要更通盤的考慮。”

上述《意見》明確,經濟發達鎮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將得以擴大。省市政府可將基層管理迫切需要且能夠有效承接的一些縣級管理權限包括行政審批、行政處罰及相關行政強制和監督檢查權等賦予經濟發達鎮,制定目錄向社會公布,明確鎮政府為權力實施主體。不過,這一點要落實到執行層面,顯然還需要時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451

要10萬+還是個人IP?UC內容生態布局落子嚴肅閱讀

國內內容分發平臺的競爭正在迅速進入一個差異化階段,原創作者個人IP品牌的打造愈發受到平臺重視。

UC今天宣布了一個新的內容生態構建思路,與包括鄢烈山、石述思在內的18名時評人士與財經專欄作家簽約,並在平臺上線名家專欄,意在回歸嚴肅閱讀。這與當前網絡原創內容娛樂化、10萬+風向相比可謂一個不小的轉向。

中國青年報編委曹林直言,應該理順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關系,“現在作者要麽把讀者當女朋友,哄著寫東西,要麽把讀者當做消費者,對方怎麽舒服就寫什麽內容。”他認為這種閱讀寫作關系不正常,作者應該堅持思想獨立性,其言語指向了眼下火熱的以公眾號“咪蒙”為代表的內容創作者。

但持類似於曹林觀點的中生代作者正在被迅速崛起的網絡新生代寫手形容為“老派”、“土”,後者的“情緒寫作”殺手鐧在短時間內籠絡了百萬量級的粉絲,並為微信、今日頭條等平臺帶來高流量。

隨著網絡原創內容的生產與消費進入普及階段,讀者的閱讀偏好也在經歷分化,逐漸對“標題黨”產生審美疲勞。今日頭條等分發平臺在用機器算法為讀者推薦感興趣內容的過程中,讀者單純依靠機器推薦所接觸到的信息維度正在趨向單一,大量以抓眼球為目的的文章形成了一股內容洪流,被指低俗化傾向。

近期,36氪平臺上線付費閱讀子欄目,並簽約keso(知名互聯網觀察人士洪波)等多位垂直領域意見領袖;喜馬拉雅此前也在為組建自己的內容生態而忙著圈作者。行業內的類似舉動表明,嚴肅與專業內容依然具有受眾市場,只是如何給這些優質內容匹配一個科學的渠道機制,而不是被娛樂化洪流所淹沒。

作為主要靠算法推薦結合人工幹預的內容分發平臺,UC本身也面臨上述問題。UC市場總經理周默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達了一個觀點,內容生態領域本身難以壟斷,也不應該被壟斷。用戶的短期關註點會跟著熱點走,平臺的時效性、獨家性會左右用戶的選擇;但長期關註點源於用戶對內容創作者的個人喜好,用戶會從單純消費內容到消費IP。

這實際上給出了UC的差異化打法思路,即抓住頭部內容創作者,不斷引入重磅作者,並帶動其他內容創業者與自媒體人入駐,利用平臺機制幫助這些人建立起個人IP品牌,以觀點類、深度閱讀類等頭部內容吸引專業讀者。但多位垂直自媒體人士根據自身創作與推廣經驗對此持觀望態度,認為在C端讀者市場上,嚴肅內容相比於娛樂化天然不具備曝光與傳播優勢,UC圈到了作者與內容,如何將這些內容精準送達給目標讀者,建立起持續的內容生產與消費循環,是對大數據和後臺的考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2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