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物流混戰電子商務:狹路相逢誰能勝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6/1NMDAwMDIzNjg1Nw.html

在淘寶和京東商城等電子商務企業把觸角向下延伸至物流快遞板塊之後,民營快遞則準備調頭向上走,籌建屬於自己的網上商城。

現在,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這對相依共存的夥伴與對手,正在上演一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滲透大戲。

近日,國內「三通一達」(圓通、申通、中通、韻達),以及順豐快遞等多家民營快遞都透露了涉足電子商務的籌謀,開始部署自建電子商城。

其中,圓通「全聯網」最快將於9月上線,申通電子商城最快在10月登台。從專業分工到互相融合,電子商務和快遞行業變局在即。

在這之前,淘寶最先開始斥資大搞物流倉儲配送,京東商城則是融資15億美元準備砸進物流產業。

當「淘寶們」擁有了自己的物流基地,當「圓通們」擁有了自己的網上商城,是分割混戰的開始,還是行業大同的啟幕?

目 前,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是物流快遞的5-6倍(電子商務每年增長速度在300%左右,快遞為40%-50%),當前民營快遞巨頭主要都是依靠電商企業發展 起來的,對於快遞企業來說,想往上走是情理之中,與此同時,物流快遞如今反過來成了電子商務的「短板」,淘寶和京東要往下走,自然而然。

兩個行業的融合是趨勢,不過從現階段看來,快遞企業的難度要更大一點。

從快遞到電子商務

快遞行業拿出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招式——自建電子商城

在淘寶、京東、凡客等電商企業宣佈要自建物流之後,快遞行業拿出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招式——自建電子商城。這個謀略,正在悄悄地被圓通、申通、中通、韻達、順豐等民營快遞企業從藍圖變為現實。

當前,圓通的網上商城「全聯網」的籌建工作已經完成大半,最快將在9月上線。這個電子商務平台由圓通與全國工商聯、出版社合作,搭建的是一個B2P2C的平台。上線後,商城和快遞可以實現無縫對接。圓通方面表示,現階段能夠透露的細節不多。

同 樣在保密籌備電子商城的還有申通,其電子商務平台正在杭州組建。知情人士表示,申通此次乃大手筆投資,投資金額按「億」來算,平台最快可於10月上線,目 標鎖定B2C。「國內幾家大的快遞企業都進來了,快遞做電商是什麼樣,等到上線就一目瞭然了,」礙於商業機密,該人士無法進一步詳述。

他口中的幾大快遞企業,除了圓通與申通,還有韻達。韻達不僅在搭建電子商務平台,而準備開發類似支付寶的第三方支付系統,合作方可能是郵政儲蓄銀行。

另外,中通、順豐快遞也在公開場合表達了對進入電子商務領域的構想。

不過,在圓通們熱火朝天自建電子商城之際,電子商務行業卻冷眼相看。國內某電子商務平台市場部人士表示,電子商務不是有了下游的物流快遞網絡就可以上馬的,要玩轉B2C,快遞企業從產品、營銷到後台技術,每個環節都需要下功夫,不是搭起個網站就可以唱這台戲的。

如 此斷言或許主觀,但卻有一個事實依據。實際上,當前的一輪自建電子商務熱潮並不是快遞行業的第一次試水。在2010年,中國郵政曾與TOM集團合作「郵樂 網」,B2C業務便在其中。然而,上線之後,成績並不理想。儘管依靠著覆蓋了中國每個角落的郵政網絡,但在眾多的B2C網站裡,郵樂網在行業裡幾乎連個 「水泡」都沒冒出來。

網絡龐大如中國郵政搞B2C都這麼艱難,上述從事電子商務人士表示,民營快遞要來分電商企業的蛋糕面臨的困難會更大,當前的一輪自建熱,未必會對電子商務行業有實質撼動。

近年利潤的逐年低下是促使快遞公司向產業鏈上游延伸的重要因素,中國快遞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這樣解讀民營快遞的「情結」。但這種延伸只能作為階段性的嘗試和補充,對快遞、電商各自市場而言,未來「專業化」才是雙方的必經之路與取勝之道。

今年快遞行業虧損問題突出,多數快遞公司的利潤將降到5%以下。

從淘寶到大物流

快遞企業也不看好淘寶們的上游穿越之行

一邊是電商企業對民營快遞的跨界冷眼旁觀,另一邊電商企業卻也在執行著跨界行動,大舉邁進物流快遞的板塊。同樣地,快遞企業也不看好淘寶們的上游穿越之行。

4月26日,阿里巴巴與浙江省郵政物流速遞有限公司簽署協議,雙方將在物流、倉儲和配送領域展開合作,為阿里巴巴旗下的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com)的客戶提供國際快遞物流服務。

這是阿里巴巴在物流領域的一系列動作之一。此前,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已開始了「大物流計劃」,包括了淘寶物流寶平台、物流合作夥伴體系以及物流服務標準體系等三大領域。

一時之間,快遞企業人人自危。不過,淘寶表示,現階段還不會涉及到後端與客戶接觸的快遞服務。由淘寶自行提供的物流寶服務主要涉及到的是物流前端環節,為商家解決的是倉儲和發貨的問題。

目前淘寶已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四個城市設立了四大配送中心,同時,淘寶還將與第三方物流合作,在全國20多個省市建多個大小配送中心。

淘寶大物流計劃從試運行開始,日處理量已從幾十件開始激增到2000件左右。如果進展順利,大物流計劃還將啟動代收貨款服務,從物流信息流整合邁向資金流的全面整合。

與淘寶一樣把觸角延伸至物流快遞行業的是京東商城。今年,京東商城將繼續加大物流投資,同時開工建設7個一級物流中心和25個二級物流中心。

根據京東商城的規劃,其近期獲得的15億美元融資,將幾乎全部被投入到物流和技術研發的建設項目中,未來3年內,還將投資50億元~60億元進行物流建設。現在,京東商城已經分別有物流項目落戶北京、上海、成都和武漢。

目前,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是物流和快遞行業的5-6倍,線下的倉儲配送已經成為其擴張短板,自建物流為大勢所趨。

有從事電子商務人士稱,由於國內快遞行業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電子商務市場,電商企業往下走的困難要遠遠小於快遞企業往上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84

《過來人告白》張智超中學愛打籃球啟發職涯操盤力人生像馬拉松贏在起跑點未必能勝

2013-11-18  TWM
 
 

 

身為證券自營部主管,張智超帶人帶心;在投資操作上見解獨到、邏輯清晰,也深獲長官肯定。

他雖是台大財金研究所畢業,但求學過程崎嶇且荒唐;他並未贏在起跑點,但不受羈絆的青春期,卻為日後職場擦出燦爛火花。

撰文‧歐陽善玲

「人生不一定要贏在起跑點,愈早接受挫折,對人生愈有利。」大眾證券投資事業處副總經理張智超,高中重考一次,大學重考兩次,他常在演說時,對台下聽眾自嘲:「我的人生充滿挫折,家道中落,父母離異,重考三次,沒人會比我慘。」他比同儕至少晚了三年出社會,與他同期入行的人,現在成就卻遠不如他。

「在工作上,他最令人佩服的一點,是既認真又靈活,這一點非常難得。」大眾證券自營部經理練竑初,與張智超共事十年,他認為在投資領域有兩種人,一種是非常認真研究,選定標的後就很執著,持股信心強烈,就算看錯,也很難承認自己的錯誤。

另一種人是很靈活,能隨著市場變化及時調整操作策略;但這種人,往往就不夠認真。「在投資市場上,認真與靈活很難兼顧,兩者間甚至存在著矛盾。但他很特別,到現在這種職級還會認真去拜訪公司;如果發現公司不如預期,也會立即認錯、修正,很不容易。」練竑初說。

身為證券自營部主管,張智超懂得帶人帶心;在投資操作上,他見解獨到、邏輯清晰,也獲得投資前輩及長官的肯定。他雖是台大財金研究所畢業,但求學過程崎嶇且荒唐;他不是典型會念書的乖乖牌,但課堂外的天空,卻讓他日後在職場上展翅高飛,揮灑自如。

以下是張智超對中學時期生活的第一手告白:我不是典型的台大學生,與一般金融同業相比,我算是異類;國中以前,我都在放牛班,成天只知道玩,幾乎不念書,也不知念書有何意義。這和家庭教育有關,現在回頭看,中間過程雖然坎坷,卻對現在工作意義重大。

家道中落 從挫折中培養危機感我父母對小孩的教育態度,說好聽點,是自主式教育,其實就是放任式管理。小時候,家裡經營理髮廳,經濟狀況還不錯,所以從小就被灌輸一個觀念,書不用念太多,能憑自己的本事創業,在外闖出一片天才更重要。

三十多年前,我小學一年級,每天到學校就有一百元可花;有時懶得走路了,就坐計程車上學,很揮霍;我也因為手頭寬裕,三不五時請客,人緣極好。這樣天堂般的生活,到了國中卻風雲變色。當時,台北市大力掃蕩八大行業,理髮業也遭波及,原本經營得還不錯的理髮廳,被迫搬離住宅區,我的世界也從此發生劇烈變化。

剛開始,家裡從大房子換成小房子,後來從自己的房子,變成向人家租房子;上了國中,零用錢沒有變多,再鈍的小孩也知道家裡出事了。家境由盛轉衰,父母甚至因而離異,我的人生一夕驟變,跌到谷底。更認清一件事,要回到過去的好日子,只能靠自己。

我知道不能再混下去,並對未來產生危機感,及對知識的飢渴感。國中畢業後高中聯考,放牛班學生自然是陪榜的分;當時親戚多鼓勵我去念高職,學一技之長,但我知道念了高職再往上爬的機會不大,所以抱定決心重考。

國四重考生涯很苦,我把流失了九年的東西,濃縮用一年pick up(重拾)起來。後來我考上了北縣板橋高中,心情放鬆下來,又開始玩三年,真的很荒唐,但我不後悔。我都在玩些什麼呢?國高中時期都在蹺課打籃球。

酷愛籃球 對投資操作助益大不要小看運動,這對日後我在投資領域幫助非常大。至少有兩件事,多虧學生時代打籃球的訓練,一是團隊合作,學習領導與被領導,及如何溝通協調;另一是反應訓練,也就是即時判斷的能力。

比方說,籃球場上攻防變化快速,策略運用百變,如何掩護、擋人,都有賴團隊合作默契。可能前一秒還在進攻,後一秒就變成防守,戰術馬上就要調整;不只鍛鍊體力,更能刺激腦力、培養領導與團隊合作力。少了這層訓練,我在職場上的成績不會如此。

我有個好友,是建中、國立大學、理工碩士,從小到大都念名校,是個乖乖牌。除了念書,他不運動,也沒有其他興趣,多半時間都宅在家裡,伴著他的不是手機,就是平板電腦。他與我同期入行,也是操盤人,但只懂得看盤,卻不懂如何與人互動。

我想起以前念書時,老師曾說過,「以後出社會比較有成就的,會是功課普通,但特別會玩、會運動的人。」現在看好像有些道理,在投資這一行,要有自己的邏輯與判斷力,還要敢執行,乖乖牌是成不了氣候的。尤其過度倚賴程式交易、模組的人,將量化科學奉為圭臬,其實忽略了成功的投資,藝術成分遠大於科學,了解人心及人性,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我在青少年求學階段,蹺課、追女生、騎機車、爬牆樣樣來;老師剛點完名,一轉頭,我們在台下就一哄而散,翻牆去八仙樂園玩。因為愈早探索自己,很多事都能看得比較清楚,不像宅男沒見過世面,就容易迷失自己。

父母雖然放任我,不在意我念不念書,但有兩個做人的道理,他們卻管教嚴格。一是與朋友交往要「重義輕利」,二是對人要懂得「施比受有福」。就拿對朋友要「重義輕利」這件事來說,到現在,對我在職場上的幫助就非常大,是爸爸送給我最棒的人生禮物。

父母開放 得以探索人生的各種可能性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時候家境不錯,我有一輛讓小朋友羨慕的腳踏車。我想既然這麼受歡迎,不如以分時出租方式,將腳踏車一小時分租給三個人,一人騎二十分鐘,收錢賺外快。那天回家,還得意地向父母炫耀,以為會得到誇讚,說我有生意頭腦;沒想到,非但得不到讚美,還被修理一頓,要我把錢還給朋友。直到現在,對朋友「重義輕利」的家庭教育,仍對我影響深遠。

而媽媽是虔誠的佛教徒,相信因果輪迴,她告訴我,如果只想伸手向人家拿,下輩子就會做乞丐;如果願意給,下輩子就會當員外。還有小時候媽媽常帶我上圖書館,她念佛經,我就在一旁看書,讓我養成從書中找答案的習慣,所以雖然中學很愛玩,但我的本質是愛看書的。

因為對朋友講義氣,我放棄了淡江國貿系、東吳國貿系,大學陪著死黨重考兩次,最後考上政大保險系。中學階段荒唐的歲月,父母從不干涉我的決定,一切都讓我自己做主;隨著大學畢業,出社會的腳步逼近,我開始強烈感受到「飢渴感」,也明白只靠做保險,無法滿足自我成就感,那段時間,我仍持續探索人生的各種可能性。

一直到接觸《勝券在握》這本書,內容講述巴菲特的成功故事,我便為之著迷,很快就下定決心,要走投資這條路。在強烈的動機與危機感驅使下,我打定主意研究所畢業,就要從證券研究員做起,走巴菲特的路;到現在成為自營部主管,投資上任何決策,都深受中學時期影響。

人生不是跑百米,重點不在瞬間衝刺與爆發力,而是跑馬拉松,講究持續力,每步都踏得穩健扎實,人生才能豐富精采;贏在起跑點,未必是最後勝利的保證。

張智超

出生:1971年

現職:大眾證券投資事業處副總經理經歷:國票證券投資部副總經理、日盛證

券自營部操盤人

學歷:政大保險系、台大財金所得獎紀錄:2010年金彝獎傑出證券人才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46

英國脫歐陣營為何能勝?——專訪“為脫歐投票”組織原CEO馬修·艾略特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3806

(本文首發於2017年3月30日《南方周末》)

作為英國“脫歐陣營”背後的關鍵人物之一,不到40歲的馬修·艾略特已是英國的政治明星。

艾略特現任“脫歐中央”(BrexitCentral)網站的特約編輯。因為“脫歐”運動的成功,他也受邀成為英國列格坦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民粹主義和英美之間可能的自由貿易協議。

在選擇“脫歐”的英國人看來,艾略特是英雄,他帶領民調中處於劣勢的“脫歐陣營”絕地反擊,最終反敗為勝;但在支持“留歐”的英國人看來,艾略特是騙子,他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煽動民粹,誇大了歐洲移民對英國的威脅,編造了歐盟從英國攫取利潤的假象,將英國的前途置於險境。

英國公決“脫歐”後,艾略特在倫敦的一些大學演講時,總有年輕人對他刁難、斥責、提各種尖刻的問題,自由派的媒體也將他描述為“英國罪人”。

雖然艾略特說,“脫歐”公投幾個月後,英國經濟並未像此前“留歐派”預言的那樣崩潰,英國政府也進一步明確了“脫歐”目標,這讓他感受到的敵意也比原來少多了。但艾略特對媒體的警惕也顯而易見。當我們在桌前坐定,我拿出錄音筆來準備錄音時,艾略特也已經打開了手機說:“我也錄一份吧”。

留歐陣營為何輸了?

南方周末:有人說“脫歐”運動就是政客利用了民粹思潮,英國“脫歐”運動是基於謊言與對移民的仇恨之上,你怎麽看?

艾略特:如果你仔細研究,就會發現英國的“脫歐”運動中其實有兩派人馬,一派以“英國獨立黨”為代表,他們在移民問題上更為極端,主張關閉英國大門;另一派以“為脫歐投票”為代表,主張英國擁抱全球貿易。這一派支持“脫歐”的政客中,許多人並非極右翼政客,而是自由派。但在媒體的報道中,英國“脫歐”只被描述成第一派的勝利,人們將“脫歐”與英國“閉關自守”“封閉排外”完全畫上等號,這很讓人難受。

移民問題是“脫歐”公投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在為“脫歐”運動拉票的過程中,我們做了大量調研,發現絕大多數投“脫歐”票的民眾並不希望英國的大門對移民完全關閉,他們希望的是“可控制的移民體系”,重新從歐盟手中拿回自己的邊界管控權。

南方周末:作為“脫歐運動”背後的關鍵角色之一,你怎麽理解英國“脫歐”?

艾略特:我理解的“脫歐”就是完全離開歐盟共同市場、離開歐盟關稅聯盟,就是所謂的“凈脫歐”,這是英國人民的選擇。英歐之間應該達成自由貿易協議,盡可能地削減貨物貿易關稅,雖然這將是艱難的談判,是英國與27個歐盟成員國之間的談判。

我認為,在“脫歐”後,歐盟需要和英國達成自由貿易協議。在貨物貿易方面,英國每年的貿易逆差高達780億英鎊,歐洲國家當然希望自己的貨物能順利進入英國市場,因為我們是歐盟最大的客戶。因此,有人擔心歐盟不願與英國達成自貿協議,這其實不符合邏輯。而在金融服務領域,倫敦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會隨著“脫歐”喪失,歐洲的金融市場正面臨困境,需要倫敦的資金儲備。此外,英國的經驗與法律體系是對這一地位最好的保障。

南方周末:你領導的“脫歐”陣營能最終取勝,原因何在?

艾略特:就像任何一場競選,或是球賽一樣,一方獲勝有己方的成功原因,也有對手的失敗原因。“脫歐”陣營最終獲勝,與其說是我們的勝利,不如說是“留歐”陣營的失敗,他們犯了一些嚴重的錯誤。我認為,“脫歐”陣營能取勝,是因為卡梅倫沒能和歐盟達成一份更好的協議,但他卻並不這麽想。當他帶著和歐盟的談判結果從布魯塞爾回到倫敦,所有媒體都在報道,談判並未取得任何突破,人們覺得卡梅倫失敗了,並沒能說服歐盟進行改革,因此選擇退出歐盟。這是“留歐”陣營輸掉選戰的重要原因。

“脫歐”陣營取勝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們成功地說服了那些“中間地帶”的選民,讓他們知道,即使他們痛恨“英國獨立黨”那樣的極端政黨,他們也可以為選擇“脫歐”找到其他理由,找到英國更好的未來。

英國的國之大幸

南方周末:目前為止,你對“脫歐”公投後的進展滿意嗎?

艾略特:我對2016年6月英國人民決定“脫歐”至今的進展很滿意。一方面,公投後,英國很快就產生新內閣,這個過程拖得太久對英國經濟不利。另一方面,雖然新首相原本是“留歐派”,但公投後她尊重人民的決定,保守黨內的一些“留歐派”也迅速轉換角色,沒有阻撓“脫歐”,這對英國而言都是國之大幸。英國的經濟增長也仍然強勁,谷歌和蘋果這樣的大公司也表達了繼續投資的意願,前任內閣描述的“脫歐”給英國經濟造成的打擊並未發生。

當英國按計劃在3月底前正式宣布啟動“脫歐”程序,可能英歐的官員要花半年時間來確定如何談判,真正的談判可能要等到今年歐洲的兩場重要大選後才會進行,法德兩國領導人選舉的結果也會影響到英歐談判如何開展。

脫歐對中國意味著什麽

南方周末:因此,歐盟迫切需要改革,以適應最新的情況?

艾略特:是的。你可以看到,歐元區最近出現的一系列變化。青年失業率的上升促使意大利“五星運動”的興起,人們在討論是否要脫離歐元區。在法國、德國、意大利這些申根區的國家,邊界名存實亡,移民自由流動,那些經土耳其、希臘、中東而來的移民讓申根區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已經崩潰。人們重新控制國家邊界,並抵制人員自由流動這條歐盟的關鍵原則。

到目前為止,歐盟委員會還選擇對成員國出現的邊界管控行為視而不見,但歐盟終究需要思考,到底自由流動這一原則是否還要保留。歐盟領導人如果聰明的話,應該會看出英國“脫歐”只是一次警告,他們會意識到,歐盟需要改革以留住各成員國。

對歐盟而言,英國退出也許是一次機遇。英國“脫歐”後,歐盟和歐元區也許會進一步整合,以解決出現在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臘等國的青年就業率過低的問題。就業問題正是歐洲社會普遍出現的不滿情緒的原動力之一,這導致了極端政黨的出現,例如法國的勒龐和她所領導的極右翼的民族陣線。

南方周末:你認為英國“脫歐”對中國意味著什麽?是機遇嗎?

艾略特:在為“脫歐”拉票期間,在全國各地發表演講時,我總是強調,英國需要與全球快速增長的經濟體發展貿易關系,以確保我們的經濟未來。為什麽瑞士和冰島這樣的國家和中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提升貿易水平,而作為歐盟成員的英國卻始終無法和中國達成同樣的協定?我認為這很不合理。

為什麽英國留在歐盟內就很難與中國這樣的國家進行自由貿易?英國的經濟更多是基於服務業而非制造業,但歐盟與他國的貿易必須考慮所有成員國不同的經濟部門,有時要保護其成員國的制造業,而坦率地說,這些成員國的制造業生產率低於區外其他國家。我認為,英國不存在這方面的劣勢,因此它比歐盟其它成員國更容易和中國達成更全面有效的貿易協議。我給你舉個例子,歐盟曾經為了保護意大利的皮鞋制造業而削減從中國的鞋制品進口份額。這就意味著,英國消費者要購買更貴的鞋。但如果英國“脫歐”,英中就可以就鞋制品出口直接達成協議,英國消費者就可以買到更便宜的中國鞋,這對中國的生產商同樣有好處。同樣,巴寶莉、勞斯萊斯這樣的奢侈品,也可以以更便宜的價格進入中國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0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