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它從賣布養客戶 織出百億營收

2012-01-16  TCW




賣布起家的小廠,靠著拚研發,也 能變身一門年營收破百億元的好生意。

紡織下游族群儒鴻,二○一一年營收一百零八億元,統一投顧預估,其每股盈餘(EPS)接近五.九元,創公司上市十年來最好的成績。

以研發生產彈性針織布、運動休閒成衣設計代工為兩大業務的儒鴻,包括股價破五十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五百元)的歐美最大瑜伽品牌露露檸檬 (Lululemon)、Gap、Calvin Klein、耐吉(Nike)、愛迪達(Adidas)等全球知名品牌,都是它的直接客戶。

紡拓會產經資訊處處長鄒瑞光分析,紡織大廠聚陽、台南企業沒有往上延伸到布料製造,福懋、遠東則以布生意為主,未擴及下游成衣代工,「從布做到成品的儒 鴻,是台灣最大的成衣垂直整合上市公司。」

儒鴻的成功,是它一開始就挑最難的下手。

贏在技術難度生產彈性布料獲杜邦認證

三十四年前,儒鴻不過是間承接客戶布料製造代工訂單,再發包委託生產的小廠。

一九八一年,它把日本最流行的針織布加彈性纖維布料引進台灣,當時連同新光紡織在內,台灣共有五、六家業者跟進生產,早期紡織業的代工製造,都想要在台灣 生產出跟日本一模一樣品質的布,但因為該種布料難度太高,包括染紗、織布等製程在內,難以克服彈性纖維易翻紗、色花或摺痕等問題,除了儒鴻,其他業者紛紛 收手。

當時,它的營收規模只有其他大廠的百分之一,不過,本著「不容易,也要從不容易下去著手」的精神,董事長洪鎮海一年至少跑五趟日本取經,他發現要做附加價 值高的產品,一定要有自家工廠配合,品質才能穩定。一九八八年,儒鴻在苗栗設第一座廠,正式從業務導向走上生產。

然而沒有設廠經驗,當初規畫花一億二千萬元,實際建廠後沒計算到的費用加一加,至少還差五千萬元現金缺口,那一年創業者趕「三點半」的日子,這位紡織大老 也嘗過。

一九八九年,儒鴻接受杜邦(DuPon)工程師彈性針織布技術輔導,學到彈性纖維紗與一般紗的混織方法,奠定彈性針織布的市場先行優勢。一九九三年設立研 發中心,是儒鴻第二個突破點。儒鴻研發生產的彈性布料,是亞太地區第一家獲杜邦授權認證的企業。

「我們這種行業表面看起來很簡單,事實上它內涵很大。」洪鎮海說,以儒鴻最具優勢的尼龍六六(編按:人造纖維的一種,最早由美國杜邦公司生產,具備耐磨、 彈性、柔軟度更佳等特性)結合彈性纖維布料來說,紡織業普遍認為,「尼龍像女人,很難搞;聚酯則像男人,風吹雨打都沒問題,」尼龍絲技術與管理難度約是聚 酯的六倍,由於彈性纖維紗遇高溫時常因染液糊掉產生皺紋,染色困難,包括溫度升降、時間等環節都要靠經驗,當別家多發展較易切入的聚酯技術,儒鴻則在高階 的尼龍彈性針織布,墊高競爭門檻。

贏在研發能力每年出千款布是同業三倍

近年,儒鴻又花一年半時間研發建製染整自動化產線。現在新進人員到工廠,選定顏色一按,程式從顏色別、加料時間、速度、分段式控溫等,全由電腦控制帶動流 程。

洪鎮海透露,同樣是黑色,自動化後,少了人為因素搗亂,不同缸的成品色差極小。他自信的說,儒鴻能做到先染色紗、再織布,也因此相較同業先織後染,布的重 量一樣,厚度卻能更厚,「可以算全世界首屈一指。」

目前儒鴻每年開發逾上千種布,約是一般針織同業三倍,設計代工訂單比重達八成五。

贏在一次購足從成衣代工到設計都能做

在布的領域做到極致,二○○一年,洪鎮海又順應客戶需求,大幅朝下游擴展成衣代工,從選布到成衣設計製作,提供客戶一次購足服務。

此外,儒鴻還有全台灣針織業最大的樣品中心。「不包括材料費,我們固定做樣品、電腦打版,(員工)人事費一個月近五百萬,」洪鎮海說,加總研發資料庫和上 百台各式車縫機等配備,從客戶提出設計概念,選布、設計、剪裁、車縫,最快四小時樣品就可完工。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副所長連榮盛觀察,一般業者從前置作業開始,樣衣製作最快也要一週,最長更要拉到一個月。

挾著布的研發核心能耐,儒鴻也懂得在成衣代工製造大單外,先虧本培養設計代工客戶,「養一個客人坦白講,都至少要養一年以上(才開始賺錢),」洪鎮海說。 然而一旦把小客戶培養成大品牌,就有機會雙重挹注營收與獲利。

以客戶露露檸檬來說,從第一年不到五百萬元的訂單做起,十年後,已成了貢獻儒鴻破五%、超過五億元營收的前十大客戶。此成功經驗也吸引不少品牌主動上門洽 談合作。

從布到成衣生意,隨研發和養客戶等策略發酵,再提升全球廠房生產管理整合能力,省下今年約九千萬元的調度空運費,確保獲利率,則是儒鴻下階段的重要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94

織出大型商場賀年擺設 編織達人 節日裝飾打響名堂

1 : GS(14)@2017-01-27 07:27:30

【明報專訊】在工業化年代,人手編織早已不符合產量和成本效益要求。然而,當大家看膩了大量生產、千篇一律的產品之後,又會懷念手工製作的產品。近年不論在外地還是香港,都出現新一代「編織達人」,將編織手工變成藝術創作。在香港,近期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90後「織女」黃玉婷(Annie Wong)。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李紹昌

這個農曆新年,如果大家有經過中環ifc商場的話,必定會留意到多個以毛冷編織而成的巨型賀年裝飾,包括傳統的舞獅、「大吉大利」的大桔、「招財進寶」的金元寶、「年年有餘」的福魚,以及桃花等。

設計ifc裝飾編織方法

對於ifc商場來說,這只是每隔一段時間就轉換的大型裝飾(於1月13日至2月5日展出),但對於90後新晉編織設計師、The Mint Box Studio創辦人黃玉婷(Annie Wong)來說,這絕對是她出道以來的代表作。這幾個大型毛冷賀年裝飾的圖案雖然是製作公司設計,以及由製作公司請來的十多名女工負責大部分編織工作,但實際編織方法是黃玉婷設計,而女工也是經過她訓練。至於「福魚」和舞獅的較精細部分,編織難度高,由黃玉婷親自編織兩個多星期。

黃玉婷透露,受到外婆的影響,她自小已對編織充滿興趣,高中畢業後,她放棄修讀商科,改為修讀紡織設計。2014年畢業回港後,她在同年9月加入了一個國際時裝品牌,為連鎖店擔任「商品展示設計師」。至2016年初離職,同年7月成立The Mint Box Studio。

合租工作室 教織家品

為了減低開業投資,她和一班手作人租用上環一個共用工作間,每人有一個固定的角落作為自己的小型studio,可以出售製成品、材料和工具等。而中央的公共空間,則讓所有租戶共享,包括開設工作坊。只要開班人數不超過某個數目,租戶就毋須額外付款。若開班的人數超過某個數目,則需按人數額外付款。此外,共用工作間的負責人還可以代收學費及處理報名事宜。因此,她的開業投資有限。

由於香港一年只有大約3個月比較冷,冷衫「有用武之地」的日子不多。所以,她將業務重點放在出售及教人編織或製作各種毛冷裝飾品及家品;至於穿上身的東西,則主要只是教織頸巾。

為企業開班 每班達30人

其中,動物吊飾、仙人掌盆栽、聖誕花環、冬甩咕?的工作坊最受歡迎,最多人報名。一般來說,她希望維持小班教學,每班最多只收4至8人,時間介乎2至4小時。每人的學費由380元至980元不等,視乎工作坊的時間長短。若是為企業的員工開班(如銀行等),她會到企業辦公室授課,每班最多可以教30人。

現時,黃玉婷的學生包括年輕男女、家庭主婦和小童。其中,約六成為女士,男士約佔四成,是因為不少年輕女士會帶同男朋友去上課。由於她租用的共用工作間位於上環,所以也有不少外籍人士上工作坊。

至於宣傳方法,主要是借助互聯網。除了經營facebook和Instagram戶口,上載相片和短片之外,該公司亦曾在facebook和Instagram賣廣告。除了自行收生之外,該公司亦會透過Timable和Hosbby這兩大活動網站來宣傳其工作坊。這兩個網站可以讓開班的人或公司上載有關資料,若沒有人透過它們報讀的話,不需收費;若有人透過它們報讀的話,它們代收學費,並收取10%至15%手續費。其中,Hosbby更曾經讓該公司免費使用3個月。而每次有學生將作品放上社交媒體分享時,又會吸引到其他人注意,產生傳播效果。因此,該公司開業3個月後,已經開始有盈利。

顧問服務佔一半收入

其實,今次和ifc商場合作的賀年裝飾並不是黃玉婷第一次承接大公司的大型項目。在此之前,一個有43年歷史的美國環保地氈品牌邀請她,利用其環保地氈的尼龍線,佈置該品牌香港陳列室以及門口招牌。

在該項工程中,黃玉婷需時兩個星期完成編織工作,還需要動用到人手推動的大型編織機。而現場佈置工作,亦用了4日。她還用冷線作「針織塗鴉」,以冷線包裹該陳列室門口的品牌招牌。

現時,黃玉婷的收入有大約一半來自開設工作坊,以及銷售自家產品、材料、材料包、編織工具等。另外一半則來自承接大公司的大型項目,擔任編織設計師和編織顧問。

她表示,一人身兼設計師、顧問、導師及編織者多職,確實有些分身不暇。為了承接大型項目,她就要停止開班幾個星期。她希望,將來開設一個工場,聘請一些女工編織自家品牌的家品。而她個人則將較多時間用於教授工作坊以及設計和顧問工作。

[生意眼 行銷攻略]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939&issue=201701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3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