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黃茂如被調查:百億財富帝國暗角 林奇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6450


林奇:從國美(00493)前主席黃光裕到前深圳市,素有「口號市長」之稱的許宗衡,之後是茂業百貨(00848)的黃茂如,黃光裕案的餘波或將陸續有來。

政經政經,永遠是互為牽引的,有時或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有時或許未報,也不過是時辰未到吧?

人在做,天在看,凡此種種,必有因果,哪怕是任何暗黑帝國,一如泡沫,終必會被「有心人」一一戳破!


林奇曾撰寫及援引有關黃光裕、國美(00493)等的舊文:

定罪黃光裕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6400

黃光裕迷霧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6401

「警花」王菲掮客檔案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6404

國美股東,自求多福!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2535

面對和披露 國美(00493)辦不到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2579

「黃光裕案」非隱秘路線 操縱股價,還是涉嫌行賄?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2554


耗資6.7億元購三聯商社19.7%股權 黃光裕投資縮水幅度近七成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2580


黃光裕涉七宗罪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2591

《福布斯》:9名中國年輕巨富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1455


《21世紀經濟報道》
2009/12/17
文:黎明、王志靈、陳曉瑩
    

12月16日晚,成商集團(600828)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黃茂如被傳接受有關部門調查,公司正向控股股東核實情況。

12月15日,在港上市的茂業國際(00848)開盤即迅速下跌,全日跌幅達11.23%,交易量超過7000萬手。

據港交所公告,按茂業國際要求,其股份將於2009年12月16日上午9︰30起暫停買賣,直至發出一項有關股價敏感資料公佈。值得注意的一個細節是,該公告的署名已由之前的董事長「黃茂如」改為公司執行董事「王貴生」。

黃茂如出事的猜測不脛而走。有消息稱,茂業國際實際控制人黃茂如已經被公安機關帶走協助調查。同時被帶走的還有他一個弟弟。

而關於其出事緣由,較易為各方接受的一種說法是與前深圳市市長許宗衡及黃光裕案有關。但本報記者從相關紀檢系統瞭解到,此案或為許宗衡案的餘波,與黃光裕案無涉。

公眾將黃茂如與黃光裕聯繫起來自有理由。首先,兩人同為潮汕人,且都是60後﹔其次兩人發家的模式都是地產+商業﹔兩人背後都有強大的家族勢力。

黃 茂如確乎可視作黃光裕的另一模板。其從1992年起在地產業賺得第一桶金,驚險一躍是2005年收購成商集團,之後施展財技實現茂業國際香港上市。其後茂 業系挾雄厚資金在資本市場呼風喚雨,北上太原、秦皇島及四川南充等地收購百貨物業,一時間震撼零售業界。而其2008年10月以來連續舉牌深國商、渤海物 流和商業城三家A股上市公司,更令各界側目。

其實與黃光裕一樣,黃茂如此前也曾有驚無險。2000年深圳前副市長王炬案發,他兄弟倆避走國外兩年之久。

截至發稿時,黃茂如案發原因雖未能確知,但其一手打造的零售帝國染上政商勾結的色彩則是不爭的事實。隨著黃光裕案即將開庭,更多官商勾結的隱秘鏈條必將曝光。

所犯何事?

黃茂如出事的傳言一出,近日來其行蹤方有了更合理的解釋。

有百貨業內人士接受採訪時表示此消息的可能性很大,因為12月14日晚,黃茂如的同胞兄弟大中華國際投資集團董事局主席黃世再在其物業——深圳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首層大宴賓客,但是往常總會出現的黃茂如卻未能到場。

而12月16日,茂業系國內上市公司卻波瀾不驚。成商集團和渤海物流仍能交易,而且股價跌幅不大,由此可推斷,黃茂如事件並沒有被A股投資者和國內的證券監管機構所知曉。

出生於1965年的黃茂如祖籍為廣東揭陽市惠來縣,在一個揭陽人的論壇中,在評點揭陽籍富豪時,就有人表示「黃茂如以前曾當過深圳首富,聽說此人出身比較低層,後來神秘發跡,手法也頗受爭議」。

關於涉案緣由,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許宗衡。

一個被深圳地產界常常提及的細節是,在許宗衡被雙規消息出來之後,黃茂如馬上避居國外。

據本報記者從茂業國際內部人士處獲悉,作為深圳首屈一指的商業地產商,黃茂如深得許宗衡賞識,且背景深厚。因此一直為人低調,近期更是少有露面。

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黃茂如妻子張靜已經移居國外。

該知情人士猜測,其出事的部分原因或與茂業百貨深圳華強北旗艦店地塊交易有關。

茂業百貨華強北店位於深圳華強北商圈核心地段,2005年重新裝修後共開放10個經營樓層,總營業面積8萬平方米,經營規模和經營效益皆冠蓋整個華強北商圈。

茂業百貨華強北店所在物業為東方時代廣場,而黃茂如當年拿下該地塊物業頗費心機,據記者瞭解,截至今年10月份,黃茂如尚欠東方時代廣場6億左右港幣。

今 年11月11日,茂業國際公佈,其附屬公司茂業百貨擬通過向富安及茂業中國購入中兆全部已發行股份,從而取得中兆持有的深圳東方時代廣場,富安和茂業中國 皆為黃茂如控股的旗下公司,此項收購價格為19.28億港元,其中12億多為第一期支付,以香港的銀行貸款支付,另外6億港幣是母公司欠東方時代的,母公 司清還上市公司這筆欠款後,上市公司才需要支付給東方時代。

記者尚未獲悉黃茂如當初收購東方時代的具體價格。但據上述知情人士認為,深圳近幾年房地產價格上漲迅猛,當初茂業集團的收購價遠遠低於19.28億元,而茂業集團收到茂業國際第一期支付款後或將用該筆資金清還6億港元的欠款,相當於空手套白狼。

而無論是產業結構還是籍貫和財富的等級,黃茂如和黃光裕都極為相似。

也許是過去的經驗給了黃茂如回到國內的信心。2000年7月,原主管深圳市城建規劃的原副市長王炬被中紀委、廣東省紀委「雙規」。有熟悉茂業百貨人士稱,當時獲知這一消息後,黃茂如和黃世再雙雙出國,時間長達兩年之久。

也正因為如此,正對著深圳市政府的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曾經一度成為「爛尾樓」,直至王炬案過去之後的2003年,大中華交易廣場項目才得以繼續開工。但黃茂如和黃世再回國後並沒有受到任何追究,事業反而蒸蒸日上,這似乎表明黃氏兄弟與王炬案並無牽連。

但這次許宗衡出事,黃茂如為何還要再度遠走國外,走了又根據什麼判斷再度回歸,是否牽涉許宗衡案,目前都是迷霧重重。

黃 茂如四兄弟在深圳均為商界巨頭,其兄弟中包括大中華國際投資集團董事局主席黃世再,國都集團董事長黃茂展,信和地產掌門人黃振華。據估計,黃家四兄弟的財 富均十分可觀,其中要數黃茂如最為殷實,資產達100多億,其次是黃世再,其資產也有60億以上,其餘黃茂展、黃振華也有十億身家。

而四兄弟的主業均包括地產,而無論是2000年已經被捕的王炬還是新近案發的許宗衡,其案情均被認為和地產有關。

曾經的輝煌

與黃光裕一樣,黃茂如也曾經有過奮鬥的早期創業史。1995年茂業公司才成立,1997年,茂業東門店開業,黃茂如的財富畫卷展開了一角。

當時的深圳東門老街,小商舖林立,而茂業東門店一開張,就顯得鶴立雞群,11個營業樓層,4萬多平方米營業面積,500多個經營品牌,50多萬種商品單品。從東門店的開設中,可以看出這低調的潮汕人骨子裡的霸氣。

深圳東門讓黃茂如邁出了第一步,據茂業國際網站介紹,至今茂業國際在全國華南、西南、華北、華東區域共擁有19家門店。

2004年,黃茂如首次殺入胡潤百富榜並排名第19位,其後,黃茂如的事業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資本運作,這也最終讓他的財富絕對額遠遠拋離其兄弟。

2005 年6月,成商集團發佈公告稱——其控股股東四川迪康產業集團,已經和深圳茂業商廈簽訂股份轉讓協議,向茂業出讓四川迪康所持的成商65.75%的股權,從 這一刻開始,黃茂如進入了一個更加精彩的領域——資本運作。此後茂業國際在香港上市,則為黃茂如打造了一個海外的資本平台。

而更能體現出黃茂如的霹靂手段的是其2008年上市後的快速出手。2008年5月5日,茂業國際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共發行8.63億股新股,集資額近30億港元。

茂業百貨上市後一個月的6月25日即發佈公告,擬以4.8億人民幣收購位於山西省太原市6層百貨公司大樓及相關固定裝置及設備。收購事項所需資金將以茂業公司內部資源提供。該公司計劃在該處建設其本身的百貨公司。

此前位於6層的百貨公司——聯洋百貨是當前山西省單店規模最大的百貨商場。如此大規模的百貨商場因茂業集團的收購而一夜之間關門停業,這樣的舉動令整個百貨行業不寒而慄。

在資本市場黃茂如同樣霸氣十足。

2008 年10月16日至11月3日,黃茂如在不到20天的時間內連續舉牌深國商、渤海物流和商業城三家A股上市公司,引來資本市場的一片驚歎。黃茂如對深國商和 商業城的阻擊均遇到強勁的反抗和阻力,但是在此次接受調查前不久的9月30日,黃茂如在渤海物流中剛剛獲得成功。當天茂業國際和渤海物流同時公告,茂業國 際全資子公司「中兆投資」繼續增持渤海物流至總股本的20%。

在12月2日,渤海物流宣佈三名「茂業系」高管進駐,12月7日黃茂如再斥巨資1.7億元增持渤海物流,其持股比例進一步增加至29.9%,進一步鞏固了其第一大股東的地位。2009年胡潤百富榜中,黃茂如和張靜夫婦的財富達145億元,位列第46名。


深圳市長許宗衡落馬
廣東官場大地震陸續有來


《明報》(溫哥華版)
2009/06/22

推行「強勢政府」、口號特多的深圳市長許宗衡因涉嫌買官賣官和「豆腐渣」政績工程而被調查。中南海已把反腐敗利劍直指廣東,近十名廣東要員落馬,廣東官場大地震還會陸續有來。

深 圳市桃園村三期超大規模的經濟適用房,質量問題比率之高實屬罕見,令人扼腕訝異。一系列偽劣質量問題暴露,導致政府頻頻頭疼,百姓陣陣揪心。一大批剛出爐 的經濟適用房,帶來種種令百姓無法承受的質量問題,政府的十大民生工程的質量竟然那麼差,其中潛藏交易、暗箱操作的「貓膩」何在?一份內參送到中南海政治 局常委的辦公桌上,總理溫家寶等高層憤然作出批示。

這是市長許宗衡為自己打造的政績工程,卻把自己栽了。據深圳市政府一位離休高官透露,坊間早有傳聞,市長許宗衡和地產商有糾纏不清的利益糾葛,特別是利用職權,為在深圳的湖南商家牟利,從中收受利益,在深圳官場流傳「湖南幫」一說。

中 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早已關注許宗衡的行蹤,暗中監視,5月中旬開始收網。這位離休官員說,境外媒體近日紛紛報道稱,許宗衡涉及前中國首富、國美電器控股有限 公司創始人黃光裕案,但據他所知,許宗衡主要是兩方面的嚴重問題:一是買官賣官,涉及以數千萬元的「巨款買官」案;二是在深圳大型福利房桃源村三期、地鐵 工程、大學生運動會場館建設、鹽壩高速等工程受賄的經濟問題。 而這兩方面的問題互相摻揉,既是前因,又有後果。一些人出錢幫他買官、助他升官,而后他就「還債」,即利用手中的審批權,為這些人的企業非法牟利。

桃 源村三期的經濟適用房,是深圳市政府2008年十件民生大事之一,它位於深圳市南山區龍珠大道南側、北環大道北側,東側則是深雲立交橋。桃源街道的這一項 目,用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32萬平方米,總投資8.2億元人民幣(約合1.32億加元),住宅2760套,全部住宅一次性裝修到位,不允許 二次裝修,目前約7000人已入住。

這一樓盤自2009年元旦交付使用不到一個月,質量問 題便引起諸多業主投訴。目前至少1700住戶的房子,陸續出現牆體裂痕、牆根滲水、水管滲漏、電梯安全、電路斷電、熱水器水管內爆等質量問題,還出現實際 裝修情況與售房合同說明不一致的現象,如客廳實際鋪設的是耐磨磚,但合同書中標明鋪設拋光地磚,令市民怨聲載道,質疑主體結構安全問題。

經濟適用住房是指已列入國家計劃,由城市政府組織房地產開發企業或者集資建房單位建造,以微利價向城鎮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桃源村三期的業主主要是工人、農民、殘疾人和下崗職工等中低收入者。經濟適用住房是具有社會保障性質的商品住宅。

深圳市政府就此向業主公開道歉,專門成立了桃源村三期現場工作組,研究處理業主投訴和相關維修、退房、補償等問題。這一「豆腐渣」政績工程,成了許宗衡的「心病」。

因承辦201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及興建多條地鐵線路,深圳全城正大興土木。有「地鐵市長」之稱的許宗衡,一口氣全面推動五條地鐵線建設。深圳大學一名學者稱,許宗衡與商界關係極不正常,許宗衡東窗事發後,多名地產商不知蹤影而「避風頭」去了。

與地產界有特殊關係

許 宗衡涉嫌利用職權,為在深圳的湖南幫招攬工程牟取暴利,收受工程老板賄賂。被視為深圳政壇一匹「政治黑馬」的許宗衡,終於馬失前蹄。此前5月,分管城市規 劃的深圳市女副市長閆小培(非中共黨員),涉嫌違紀而被「兩指」(指定時間、指定地點接受審查而交代問題,是監察機關突破要案的一種手段)。

許宗衡是6月5日從媒體和民眾視野消失。5日凌晨他從家中被帶走「雙規」(規定時間、規定地點交代問題,是中共黨內的一種紀律行為),因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是日中午,深圳政界不少官員的手機,就傳播一條短信:「老二出事了。」

許宗衡是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被深圳官場中人稱為「老二」。他被帶走前無任何異常,仍在頻繁出席公開活動,以往其他被「雙規」的問題官員很少如此。

6 月3日,許宗衡到深圳新聞網演播室,就「文明城市創建」與網友作了一個多小時的互動;4日,他出席深圳市政府與美國思科集團的合作諒解備忘錄簽約儀式,會 見了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總經理一行;下午,他還主持召開了市政府常務會議。6月5日,在深圳舉行的中國風險投資論壇,原本安排許宗衡演講,許宗衡的名字標 牌還被擺放會場上,不過,與會者不見他出席,令主辦方一時頗為不解。據悉,中紀委人員原計劃是在五月底採取行動將許宗衡帶走,因6月2日香港政務司長唐英 年赴深圳訪問,不想對香港方面的安排帶來紛擾。

中南海整肅廣東腐敗

許宗衡忽然落馬,在深圳和廣東政壇再次「地震」。兩個月前廣東省政協主席陳紹基因捲入黃光裕案落馬。深圳近年落馬官員還有前市長于幼軍、深圳教育局原副局長黃勵軍、深圳市南山區檢察院原檢察長王澤民、深圳中級人民法院原副院長裴洪泉等。

胡錦濤、溫家寶執掌的中南海,已把反腐敗利劍直指廣東,鋒芒所及,近十名廣東要員落馬。廣東省一名官員表示,許宗衡背後將會有更高級的官員受牽連,廣東官場的大地震還會陸續有來。

54 歲的許宗衡曾任湖南衡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長,1993年離開湖南奉調南下深圳,開始他在廣東的政壇生涯。南下後的許宗衡平步青雲,先後擔任過深圳組織部處 長、深圳海天出版社社長、深圳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等職。海天出版社為許宗衡展現領導才能提供了機會。在他上任之前,海天出版社因嚴重虧損被喻為「爛攤 子」;而許上任後,海天出版社兩年內扭虧為盈。

經6年出版系統與市委黨校領導工作的磨練,2000年出任深圳市委組織部副部長,6月任深圳市委常委、組織部長;2003年當選常務副市長,2005年6月接替李鴻忠任深圳市長。

多年來,許宗衡受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曾任深圳市委書記黃麗滿的賞識。許宗衡是改革開放以來唯一一位本地直升上來的市長,終結了深圳特區行政首長歷來「空降」的歷史,也是目前深圳建市以來受處分級別最高的官員。他的市長任期還有一年多時間。

在中國,黨務系統主要以黨務工作為主,而政府系統是以抓經濟、城市管理為主,能成功跨越這兩個完全不同的系統,並非易事。

許宗衡當選市長,實現了從黨務系統向政府「一把手」的跨越,不僅是廣東省第一人,計劃單列市第一人,在全國實屬罕見。

許宗衡主政深圳期間推行「強勢政府」,提出不少新思維、新口號,施政作風雷厲風行,素以言論大膽著稱,常常言之鑿鑿,落地有聲,稱其為「現代官員」形象。

2008年金融危機引發深圳樓市低迷,許宗衡高調宣布深圳不會出台政策「拯救樓市」。此外,許力促深圳官員接受審計評議,讓一批審計不合格的官員直接下崗。其雷厲風行的執政風格曾吸引不少人眼球。

許 宗衡當市長之初曾提及四個字:「清、明、勤、思」;在2009年2月深圳市人大會上,他還以大眾化語言發誓「不漂浮、不作秀、不忽悠」,承諾「做一個清廉 的市長,不留敗筆、不留遺憾、不留罵名」,還表示歷史和時間將是最好的檢驗尺度。2008年9月20日深圳龍崗區發生特大火災,他在全市安全生產專項工作 會議上,怒斥某些部門和公務員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到位、責任不到位,愧對43條生命。

有 北京學者說,許宗衡現象其實是官場的一個縮影,這些高官表面上能說會道,實際上卻是說一套做一套。重溫許宗衡當時「親民言論」,如今這位「口號市長」終於 被雙規,反映出監督機制有漏洞。許宗衡在黨紀國法、在施政道德的平衡木上終究失衡,實質還是中共體制問題、對官員的監督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17

溫州幫杜拜炒房 慘賠百億啟示錄


2010-01-18  商業周刊(台灣) 





在中國大陸,提到炒樓、炒房,刻板印象就會想到溫州人所結合的族群「溫州幫」,進場神準、出場果決,群進群出的手法讓外界不得不佩服他們賺錢的能力。

二 ○○九年十一月底 ,杜拜金融危機事件爆發。沒想到,這次重傷的族群就是溫州幫,這是他們少數遭遇滑鐵盧的一次。根據阿聯溫州商會會長陳志遠的統計,「投資迪拜(大陸把杜拜 翻譯成迪拜)溫州資金損失高達人民幣三十億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四十億元),還不包括自住物業的資本縮水損失。」

看上杜拜有百分之百以上的投資報酬率,這是溫州幫投資杜拜的最重要原因。以投資二千八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億元)買下阿聯「上海島」的溫州幫中州國際董事長胡賓為例,投資上海島之前,他就到杜拜不斷打聽當地土地價格,確定有賺一倍以上的潛力,才重金砸下去。

失 算原因:集中壓寶 ,風暴抽身不及 「上海島」平均地價一坪不到三千三百美元,附近「愛爾蘭島」的房價每坪已突破三萬美元,開發改造後升值空間高達數倍;另一邊「朱美拉棕櫚島」每坪價格二萬 五千美元以上,相對來說,「上海島」還有很大的想像空間。也就是因為看到別人已經賺到利潤,胡賓才敢於投入資金。投資之後,他請美國設計公司在島上開鑿一條S形河流象徵黃浦江,兩岸再造出仿製東方明珠塔,規畫一個七十棟別墅群和一個度假村,定名「迪拜上海島.海上皇宮」,每坪售價超過九萬美元。

由於杜拜發展速度太快,房子快速增值,並且阿聯幾乎不需要繳納房產交易稅。十月買入一套總價人民幣一千萬元的房子,可能首期付款只需要一百萬元。時隔一個月,這套房子升值一○%,房主只要把房子轉手賣出,就能淨賺一百萬元,投資回報率是百分之百。

但是,人算還是不如天算,這一次,杜拜經濟出現危機,讓這群溫州幫來不及抽身,嘗到難得的敗績。

溫州幫之所以在杜拜投資失利,部分原因在於其擅長投資大陸三流地段,傾全力在小區域取得壟斷地位,但杜拜不是大陸的三流地段,溫州幫因進入一個自己人無法掌握的國際市場,而導致敗績。

在中國大陸,被稱為最有投機嗅覺的溫州幫商人,他們的嗅覺就好像禿鷹聞腐肉,能從一千米天空上,直衝而下,一口一口吃掉獵物;一般溫州幫不自己捕殺,把風險留給別人,而他們總會等在旁邊吃別人的戰利品,每一口都吃得安心。

這種吃別人戰利品的腐肉投機學,讓他們每戰必勝。這一次,溫州幫聞到遠在萬里之外的中東夢幻之都杜拜,無法全身而退,但也引起各方討論的話題。

崛 起心法:寧做雞首,靠邊角地發財 因為,溫州幫在大陸屬於民間資本,無法與大陸國有資本抗衡,「寧為雞頭,不為鳳尾」就成為溫州人投資的第一大原則,特別是多數資金被國有資本把持,使得二 ○○九年雖然大陸地王頻現,上海地價一坪最貴可達人民幣十萬七千一百九十一元,但這樣的價格溫州人買不起,就算有錢,也無法與有國有銀行支撐的國有資本競 爭。

無法在黃金地段與國有資本抗衡的他們,就劍走偏鋒買「邊角料」(無人問津的三流地段),在上海買下一坪最多人民幣一萬二千元的地段。價 格雖然不到黃金地段十分之一,但通常都是整棟購買,孤注一擲,造成區域壟斷,而由於黃金地段地皮被炒高,也會溢價帶動地段崛起,像是上海郊區地價,也由一 坪人民幣一萬二千元漲到人民幣二萬四千元,獲利達一○○%。

由於「邊角料」地段不受重量級投資機構重視,溫州幫就成為區域的「雞頭」。

在最邊角地段掘金的投資策略可以看出溫州幫的特色:不賭博性的投資黃金地段,影響整個市場;卻可以在風險小、收益高的地段,賺到投機財。

溫州商人之所以容易成為風向標,是因為他們一直行走在市場與政策模糊地帶。地下錢莊,炒房、炒煤、炒小水電站等領域,一直活躍著溫州民間資本的身影。

國 有資本無法參與的地方就能看到溫州幫;無法得到銀行貸款,溫州人就自己發起民間融資。例如,大股東背後有許多小股東,小股東資金多來自親朋好友,形成民間 「金字塔」式的融資方式。以投資煤礦的溫州幫據點溫州平陽縣水頭鎮為例,八○%家庭參與煤礦經營投資。這種投資模式被稱為「民間紅股」。

未 來挑戰:資金日豐,要學分散投資 所謂「紅股」也就是民間高利貸。比如,左鄰右舍借人民幣一千萬元投資煤礦,一年不管虧損還是盈利,利息可能就要達到三百萬元,但卻幫助溫州幫能吃到別人吃 不到的肉。根據溫州市政府調查,溫州商人在省外投資煤礦四百五十座,總投資額超過人民幣五百億元,煤炭年產量五千萬噸,其中三千五百萬噸煤炭直接或間接銷 往浙江。

亞洲商務衛視董事長王偉勝表示,這種要求火箭般升值速度與高額投資回報率,對溫州民間資本頗具吸引力。所以,杜拜的投機氣氛一出現,除了「炒房團」從溫州直飛杜拜外,在那從事國際貿易的溫州人也紛紛把剩餘資金投入到樓市中。

溫 州民間資本不遠萬里飛到杜拜樓市,但他們卻很少把錢投資股市。浙商資本投資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蔡驊表示,理由是:「股神都把握不好,何況普通老百姓?」 因為股市的回報率多數難以超過一○%,且賠多賺少,一旦出現異常交易現象,「證監部門能很快發現並查處,期貨也是相對規範的領域,溫州民間資本不敢貿然投 機取巧。」

蔡驊認為,「草根經濟長大成林,游牧民族終究會過上定居生活。」他的意思是,一旦溫州資金變大之後,也要學習分散投資,放棄把投機當賭博;一把賭注定乾坤的賭博邏輯,也許杜拜危機得到的教訓,就是溫州幫轉型的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69

信贷严冬中 三民营地产巨头高息融资近百亿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204/20100204043325161.html


每经记者  杨羚强  发自上海

        1月6日,在“中国地产新视角高峰论坛”上,金地、首创、万科等开发商首度集体回应地产调控,坦言地产商眼下“不差钱”。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此前一些宣称“不差钱”到处买“地王”的开发商,突然间又开始了借“高息贷”“过活”的日子。

        今年1月,仅恒大地产、绿地中国和金地集团3家开发商,通过优先票据、信托等高息方式融资的金额就已接近百亿元,如果追朔至去年末雅居乐和碧桂园的优先票据发放,开发商获取的融资总额已经超过150亿元。

1月高息融资近100亿

        从1月1日开始,各家地产开发企业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贷款融资。

        1月11日恒大地产公告称,拟进行国际发售一次性还款的担保优先票据。1月22日,恒大地产正式宣布成功发行上述优先票据,总金额7.5 亿美元,年利率13%,期限为5年。1月28日,恒大地产又宣布控股股东以1.8%股份的抵押获得工商银行4000万美元贷款。在一周时间内,恒大地产总 共完成了接近8亿美元的融资。

        无独有偶,1月4日,绿城中国宣布以2亿元人民币将其于浙江报业绿城房地产开发的50%股权出售予平安信托,并通过若干银行向浙江报业绿城房地产开发提供13亿元人民币委托贷款,并向平安信托转让该委托贷款。

        1月27日,绿城中国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中泰信托签订框架协议,以9680万元的价格向中泰信托授予上海绿城森林高尔夫别墅开发49%股 权,绿城通过其他金融机构向上述项目公司提供股东贷款,并将股东贷款转让给中泰信托,这笔贷款最高及最低额应分别为15.5亿元和7.8亿元。

        上述两项信托计划一共为绿城带来了近30亿元的资金。

        另外,1月份平安信托发行了和金地集团合作的“安鑫一号”产品,投资于上海佘山顶级别墅项目,发行规模为16.17亿元。

        按此计算,1月份仅上述3家地产公司获取的高息贷款金额就已经接近100亿元。

        如果追朔至去年末雅居乐和碧桂园的优先票据发放,内地开发商的高息总融资额超过150亿元。在恒大地产之前,雅居乐于去年11月发行了一 笔金额为3亿美元,利率在10%左右的优先票据,又与两家国际银行商议各1.5亿美元的银行贷款;另一地产巨头碧桂园在2009年底共发行3.74亿美元 的优先票据,年利率11.75%。

地方新政造成压力

开发商的这一轮高息借款风潮,始于今年1月份。

        1月份以来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以及多家银行的停贷,让开发商感受到了阵阵寒意,而地方监管部门的一系列新政,更令它们胆战心惊。

        先是1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外宣布,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推进商品房现房销售试点,广西今年将选择 南宁市作为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的试点。这一举措使开发商借用预售款完成房地产开发的融资模式受到冲击,延长了全行业的资金周转期。

        1月27日,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发布  《关于充分发挥土地调控作用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房地产用地在规定时限内投资额未达到开发投资总额25%的,土地使用权严禁转让、联营合作、作价出资(入股)、抵押。

        瑞银亚洲地产及休闲产业主管王震宇表示,货币政策在下半年可能会出现变化,而去年底连续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又对房地产市场销售有所抑制。为了应付这些变化,开发商可能会在今年上半年就大量融资,以确保下半年有足够的“粮草”。

        碧桂园投资部门的一位人士也表示,广州民营地产商目前大多在筹备资金,以应付下半年可能的变化。

        然而,既然知道下半年可能会缺钱,为什么不趁现在密集推出新项目,进而快速“回笼”资金,以迎接下半年的变化呢?尽管可以通过高息贷款获 取资金,但通过市场快速清货,仍然是开发商获取资金的最主要方式。在上海市场成交量大幅下跌时,富力地产依然通过售出上海项目已推房源的近8成,获取了超 过2亿元的销售额。

或为加快扩张步伐

        来自地产业的解释是上述高息贷款,并不是开发商提前为“过冬”准备的“粮草”,而是为新一轮扩张所准备的武器。

        克而瑞(中国)研究中心总经理陈啸天说,上述企业通过优先票据、信托融资等方式获得的高息融资,并非是为了应付银根收紧后的  “冬天”,而是为了能作进一步扩张。他认为为了在今年继续扩张,开发商一定会寻求更多借款方式,以扩大开发和销售面积。

        恒大地产内部人士曾透露,由于今年土地市场会逐步降温,土地价格有望逐渐合理。而以合理价格拿地,符合恒大地产一直以来的习惯。据介绍,借款资金的一部分可能会用于增加土地储备。

        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也认为,开发商高息借款的主因是为了扩张。按照大部分企业的开发节奏,它们手上现有的项目至少需要到今年3月以后才能达到预售条件。这使得开发商并不能像一些金融机构预测的那样,在上半年就快速降价出货,以换取足够的资金。

民企仍然“钱紧”

虽然借高息贷款扩张的说法,得到了大部分业内人士的认同。但是,开发商未来“缺钱”却也是一种趋势。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金融年报称,2010年,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渠道依然不通畅。近期还有消息称监管层要控制房企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这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显得相当不利。

        而与国企相比,民营企业融资能力显得更弱。

        截至目前,绝大部分通过信托、优先票据等高息方式借钱的,都是民营地产企业,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企业极少涉足上述领域。

        陈晟说,上述现象一方面与国有企业现有的财务制度暂时难以接受信托、优先票据等高息融资方式有关,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与国企相比,民营地产开发商的融资能力仍然偏弱,所以不得不运用相对较高的借款成本来融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27

慧洋海運 慧洋海運 藍俊昇 危機入市賺百億

2010-02-18  TNM





二月八日,興櫃公司慧洋海運在北市復興南路上的總公司召開臨時股東會,討論現金增資案。

會中,小股東質疑慧洋的公開資訊不夠透明,坐一旁的發言人才開口要答「一切合法」,主席就大聲說:「你惦惦(台語),我才是主席,沒叫你講話你不要講話。」小股東問景氣,主席則立刻回說:「這你不要問我,如果景氣好,你就會看到大街上很多人請歌舞團來跳大腿舞。」

問到公司獲利時,台上主席答得直爽:「按規定,我們不能講,不然有些人會找麻煩,但報紙寫說我們去年會賺八元,這樣你滿意了吧!」台下爆起熱烈的掌聲。

這位台語發音,時而罵員工、時而用台灣俚語跟小股東對談,一臉被陽光曬得紅亮的主席,是難得現身的慧洋董事長藍俊昇。

出身澎湖 政治世家

散裝航運起家的慧洋海運,成立才十一年,獲利實力卻在同業間居冠,二○○七年每股盈餘一○.六元;二○○八年金融海嘯時,每股還賺五.三二元,去年自結每股盈餘,則是八.七元。這位航運界新兵原本沒沒無名,直到去年底興櫃、預計今年上市,才受到注目,連帶使法人圈口中「散裝航運界的張榮發」—藍俊昇,也以五十八億元身價進入「台灣五十富豪」,而且第一次進榜就排第二十五名,超越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

提起外界給的稱號,六十歲的藍俊昇八日接受本刊專訪時,二手一攤說:「我只會做這個啊!當然要做好,不然還能做什麼?」藍俊昇的「做」,一做就是三十五個年冬。

藍俊昇出生於澎湖政治世家,父親藍丁貴擔任過澎湖第六、七屆議長;二哥藍俊逸為現任縣議會副議長;藍俊昇也當過六年的縣議員,但偏偏藍俊德對海洋的熱情,遠超過政治。

兄弟合資 船務代理

藍 丁貴曾經營一艘貨輪,專門往來於台灣與馬公,藍俊昇和大哥藍俊德從小就跟在父親身邊學習,一九七八年,兄弟倆合資創立東連船務。「那時候很慘,貨品有狀 況,偏偏船東不賠錢給貨主。」做代理的藍家兄弟反而拿十萬元賠貨主,因此打出信譽。後來二人買船成立東連海運,又遇上海難船沉了,「他們要倒了啦!」但兄 弟倆向親友借錢,在業界唱衰中經營下去,並在三十年前成立四維航運,還順利上市。

藍家兄弟經營航運的能力,開始受到注意。一九九三年,藍俊昇在友人邀約下接掌負債累累的益航總經理。一年後,益航轉虧為盈,八年內,益航船隊從五艘擴增到十七艘,成為國際性的船公司。

「因為我很懂得買船經營啊!」藍俊昇說。至於買船、鑑定二手船的眉角,他則說:「憑感覺,很難說明。」

善於鑑船 獨資創業

而這份對船的特殊感覺,並非所有船公司老闆都有。「一般散裝貨運業者因為本身沒有鑑船能力,所以都買新船,船界只有張榮發及藍俊昇懂船。」一位資深業界人士說。以一艘八千噸的散裝貨運船為例,若新船市值要八百萬美元,二手船的價格只要六百萬美元,成本較低,營運毛利較高。

十一年前,藍俊昇萌生退休念頭時,剛好朋友想賣二艘日本船,請他幫忙鑑定。藍俊昇一去鑑定,發現是好船,那股對船的熱情重新燃起,當下便決定成立慧洋海運。

雖然重操舊業,但這回藍俊昇是獨資創業。創業第一年,他卯足了勁,一口氣買下十多艘的船,到今年一月底為止,營運中的船隊已增至五十艘、代管理三艘,船齡平均六~五年,今年將再交船十艘,未來三年將再交船十九艘。

散裝航運 景氣看好

算 一算,二○一三年時,慧洋船隊將超過八十艘,擴充速度會不會太快了些?藍俊昇滔滔不絕地說:「全世界輕便船(載送原物料、噸數不大的船型)有二千五百七十 九艘,其中五四%的船齡超過二十年,預期這些舊船將被限制在落後地區航行,甚至被淘汰,因此輕便型船隻將出現供需失衡的情況。」而擁有三十艘輕便型船隊的 慧洋海運,將有機會。

「散裝航運今年的景氣會不錯,高價船就比較辛苦一點,所以如果能夠用實惠的價格買到好船,毛利至少有五到六成。」藍俊 昇攤開報表邊指邊說:「你看,今年一月我們就賺了一百萬美元,去年我們營運中的船隊,除了一艘因為匯差、一艘是因為貨主跟代理行有爭議外,其他的船都賺 錢。」

長子建議 公司上市

照理,持股逾七成的藍俊昇,默默做默默賺,根本不必上市。問起此事,他臉上立刻堆滿笑容,「我大兒子畢業的時候我問他:『要不要回來幫忙?』他說他想當科學家,要我把公司上市,才能吸引更多專業人才。」藍俊昇現年三十歲的長子藍凱文,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數學,從小就是「數學天才」,沒上過補習班,數學卻一直跳級。「他是天資加上努力,他GRE考二千四百分,很高,但那是他花二個月的時間背一整本GRE的成果。」

霸氣的藍俊昇,不但聽從長子的建議,前年還回家鄉澎湖蓋起百世多麗飯店,「經營飯店真的很累,需要的人力多、本回收又慢。」「不過,終於有像樣的飯店可以對澎湖縣民交代。」也讓女兒藍心慧有歷練的機會。

藍家兄弟事業版圖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註:藍丁貴育有3子2女,女兒藍美洲、藍美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15

放任子公司「內戰」 創造百億王國

2010-03-01  商業周刊




友嘉集團擁有五十二家公司、十一個品牌,旗下友佳國際在去年歐日工具機同業業績腰斬的情況下,業績與獲利仍雙雙成長,集團總裁朱志洋是如何辦到的?

農 曆年前,二月十二日,在香港上市的工具機業者友佳國際宣布去年全年業績,淨利人民幣八千四百萬元(約合新台幣三億九千萬元),較上年度大幅增加二‧八五 倍,全年營業額為人民幣七億七千七百萬元(約合新台幣三十六億五千萬元),成長六‧三%。友佳國際已通過證交所TDR(第二上市)審核,最快三月就可以掛 牌。

朱志洋接受本刊專訪時,拿著同業的業績情報,一一唱名這些上市櫃公司去年的工具機接單,衰退最少的是減少二八%,衰退最多的則高達六七%。

其實這些業者尚未對外正式發表去年度的全年業績,朱志洋這樣做,一是展現他的情蒐能力,代表他對於同業瞭若指掌,二是帶點炫耀心態,搶先展現友嘉集團在金融海嘯之後的逆向成長績效。

二 十一年前,朱志洋就已經以購併大王而成名(編按:見《商業周刊》84期封面故事),當時的他,一面購併電子公司,一面在工具機界嶄露頭角。現在的他,被稱 為兩岸最大的電腦數值控制(CNC,編按:目前兩岸工具機領域,僅大陸業者生產少數非CNC類別工具機)工具機業者,全集團一年共生產五千八百台工具機, 營業額達新台幣一百零三億元。

驚人的是,朱志洋在台灣有二十家、中國十三家、國外則有十九家工具機子公司,除了台灣友嘉與香港上市的友佳國際之外,其餘公司都是購併而來的,他怎麼管理來自五湖四海的各路人馬?

購併管理要訣一:保留原有團隊,鼓勵競爭 學問一,購併公司也買人才,保留原始團隊,維持原品牌與獨立經營方式,還刻意讓它們競爭!

友嘉集團旗下的工具機公司眾多,總共有十一個品牌。朱志洋說:「一個標案即便殺到最後兩家都是友嘉集團的子公司,雙方也不能私下協調價格,一樣是要競爭到底,分出勝負。」

這是朱志洋的高招。台灣工具機業有個特色,各業者往往在歐美擁有自己的品牌或代理商,例如,被朱志洋購併的麗偉跟海外代理商合作超過三十年,一旦把品牌或代理商廢除,最少要花三到五年的時間來重建,還未必有同樣的成績。

於是,被朱志洋購併來的不同公司、不同經營團隊,保留品牌繼續發展,而且各子公司彼此較勁,以維持競爭力。

但是,如果子公司們為了搶業績,導致惡性流血競爭,怎麼辦?

購併管理要訣二:設定二五%以上總毛利率 學問二,訂定總目標,維持利益最大化。

朱志洋說:「我只規定毛利率,每家子公司的總毛利率必須維持在二五%以上,至於它們要殺低毛利搶訂單衝高業績,就任由他們去搶,只要它們能夠確保最後的經營績效,怎麼競爭都是他們的自由!」

所以,朱志洋一邊維持集團內部競爭,一邊開拓新市場,除了原本購併來的公司,十年前又在中國另外培養杭州友佳這個品牌,用多市場(歐美、中國)、多品牌的方式經營。

他同時把集團生產重心移往中國杭州,以共同採購、研發,使友嘉集團的成本可以降低三成到四成。

然而,既購併又開新公司,集團若發展過度,也會出問題,朱志洋管理的第三門學問就是設定退場機制。

購併管理要訣三:兩年未達目標就結束公司 朱志洋說,他會每兩年檢討一次,評估被購併公司有沒有長期發展性,團隊的競爭力夠不夠,主要評估指標是這家公司有沒有辦法擠進台灣業界的前三大,如果給了兩年時間還是沒辦法達到,那麼長痛不如短痛,他會選擇結束公司。

所以這麼多年來,朱志洋敢購併,也敢關公司,例如伍、遠洲機械、三標與連豐等公司,過去在工具機界風光一時,而今已成歷史名詞。

除了擅長購併策略,友嘉集團去年獲利與營收維持成長,另個主要原因是全球工具機界大洗牌。

台 灣區工具機公會總幹事黃建中分析,金融海嘯重創歐美國家,在這之前,日本、德國與義大利是世界三大工具機生產國,但歐美國家經濟衰退,也波及工具機市場。 去年日本工具機產值衰退六成多,德國也跌了五成,唯一沒跌的就是產值排名第四的中國,還靠著內需市場逆勢成長,使中國一躍成為世界最大工具機生產國,和最 大消費國的雙料冠軍。

於是,布局中國最早也最多的友嘉集團勝出了。友嘉集團不僅生產重心在中國,還擁有三十一個銷售的據點,特別是在香港上市的友佳國際,主要市場就在中國,銷售比重占九成以上,這點跟多數台灣工具機業者銷往歐美市場大不相同。

平 心而論,朱志洋擅長購併與整併,操作彈性遠高於其他台灣同業;加上台灣工具機業者較務實於本業,又受到政府把工具機視為根留台灣的標竿產業,生產重心沒有 外移中國,市場也以歐美國家為主,於是歐美金融大海嘯,台灣也跟著遭殃。朱志洋卡位中國搶得先機,所以繳出最佳的成績。

因此,也有同業對於友嘉集團持較為保守看法,認為朱志洋財務操作高於工具機本業的經營。

不論如何,隨著友佳國際回台灣上市,朱志洋終於圓了讓友嘉集團在台灣上市的夢想;同時,也讓台灣工具機業者看到中國市場的潛力----除了歐美之外,還有中國這個值得進一步耕耘的新天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21

龙湖谋两项超百亿融资计划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4/342032.html

据《第一财经日报》获悉,龙湖地产两项超百亿的融资计划日前已进入签约阶段。
其中包括,龙湖于今年2月在境外贷款选择了无抵押银团贷款合作的模式,包括汇丰等多家中、外资银行均有参与,额度超过20亿港元,贷款协议期限长达 4年,年利率不会超过4%。据悉,该项境外贷款项目即将于近日完成签约。此外,龙湖与平安合作预计信托资金的规模将达到上百亿元,截至目前,该信托计划也 进入了关键谈判期。

龙湖地产执行董事秦力洪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龙湖一直在寻找稳定的融资渠道,之前在做的一些工作,可能会于近期开花结果。

“一个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安全是第一位的。”在秦力洪看来,龙湖一直以来积极的融资行为就是为了保证其运营安全。

据他介绍,最近的两项融得的资金将用来支持集团房地产业务的发展,还将为运营过程中的现金流做一些补充。

早在2005年,龙湖就曾在重庆发行该市首单且最大的房地产股权信托“龙湖·西城天街资金信托计划”,成功募集资金约3亿元。

2006年,龙湖获得花旗4亿美元的贷款。这笔资金被龙湖用来买地和第一次筹备上市。 2007年,龙湖拍下了西安、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多块土地,逐渐从西南走到竞争更加激烈的城市,完成了多点布局。2009年上市前,龙湖归还了这笔贷 款。

2009年5月,龙湖又公开发行了14亿企业债。这一“龙湖债”为期7年,债券在存续期内前5年票面年利率为6.7%。

在2009年11月,龙湖完成香港上市前,其在资本市场已然游刃有余。

“房地产行业在宏观调控影响下的周期性非常明显,因此总是要 ‘晴备雨伞饱带干粮’。”秦力洪表示,如果等到政策出台之后再想到去资本市场做动作,最快的情况下有了结果也要在半年或一年之后,在这期间,公司的经营风 险就会比较大。“因此,尽管我们去年打开了香港资本市场的大门,但同时还一直在做着其他的融资安排。”

对于日前突如其来的宏观调控,秦力洪坦言,龙湖在去年底做今年的预算时,就已经预计到宏观调控必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但调控来得如此之快却还是有些 意外”。

不过秦力洪表示,龙湖对此已有准备,面对调控会更加从容。“我们会根据市场情况决定推盘的节奏,而龙湖的定价也是留有一定空间的,因此价格方面目前 也没有调整的必要。相信我们一直在深耕的产品、品牌和客户满意度,可以帮助我们抵御风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51

外滩地王百亿难题:证大四处筹钱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6/1OMDAwMDE3NTg1OA.html


2月1日,上海证大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证大置业”)从两大国企“虎口夺食”,以92.2亿元抢得上海外滩地王,惊动业 内。3个月后,外滩地王的最终开发阵容及其背后的“筹钱”方案终于浮出水面,但在往后的4个月内,地王的开发军团还需找到高达46.1亿元的资金用于支付 余下的50%土地款,压力不小。

5月4日晚,上海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首次向本报记者透露,通过与另外两位民企领军人物郭广昌、宋卫平的合 作,外滩地王的土地款支付及后续开发大局已定。“根据协议,5月13日,需要支付50%的土地款,这笔资金已经准备妥当,剩下的50%土地款需在往后4个 月内支付,凭借几大公司的实力,我们很有信心。”

戴所说的与郭、宋二人的合作,正是4月27日相关公司在港交所同日披露的“上海复地(02337.HK)与上海证大(00755.HK)、杭州绿城 置业及上海磐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发展房地产项目,四方股权比例分别为50%、30%、10%和10%”事宜。

不过,也有分 析人士指出,由于国内房地产市场在强力调控下面临空前压力,外滩地王操盘方需要在接下来的4个月中顺利融得近50亿资金,依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地 王出让后的博弈

联手复星集团和绿城集团旗下相关公司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是戴志康在拍下外滩地王三个月内下出的最为重 要的一步棋。如今,复星加入早在预料之中,而绿城则有些出乎意料。

外滩地王即外滩国际金融服务中心(8-1)地块,地上建筑面积上限27万 平方米。地块处于外滩绝版地段,隔黄浦江与小陆家嘴相望,是业内公认的“黄金宝地”。

但值得注意的是,4月27日相关公司同时发布的公告 中,并未将成立合资公司与外滩地王直接联系起来,只不过在业内,“合资公司的成立就是为外滩地王准备的”已被普遍认知。戴志康接受本报采访时也并未否认业 内的上述认知,只表示“还有一些工作要做”。

从拿下地王到眼前,戴志康并不轻松。据了解,2月1日土地出让后,上海当地政府部门原计划3月 10日举行该地块的正式出让合同的签约仪式,但因故推迟。据了解内情的核心知情人士透露,地块出让未能如期签约,关键在于当时双方在合同涉及的某些条款上 存在分歧。主要分歧包括地块开发引入股东方面、项目建设后期招商条件方面等等。“这幅地块相关政府部门原来是希望由大型金融机构参与的竞买方获得,但最终 的竞买结果,有些打乱政府部门的计划。”

证大置业获得土地后,想引入更多主体共同参与该地块的开发,而政府方面仍希望是大型的金融机构。 “双方在引入的对象方面存在一些分歧。”这位知情人士表示。

3月25日,戴志康在电话中也向本报坦言,“双方确实需要进行一些协商才能最终 签订相关合同,尚未完全谈妥,不过协商是良性的。”3月底,地王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终于签订,受让方也支付部分土地款。

在与政府部门进行 相关协商的同时,戴志康另一个同时在推进的重要工作就是为地王近百亿的土地款寻找资金来源,也包括后续开发资金。

戴志康最终找来了郭广昌、 宋卫平,搭建外滩地王的融资、开发、运作平台,试图一举化解土地款来源和后续开发资金两大主要难题。

4个月找钱46.1亿

确 定开发合作方之后,解决剩余土地款和后续开发所需资金依然是外滩地块接下来一段时间里最为关键的任务。

据相关公司公告,上海证大与复地集 团、杭州绿城置业及上海磐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注册资本为10亿元的合资公司,四方股权比例分别为50%、30%、10%和10%。待合资公司成立 后,四方分别向合资公司提供贷款10亿元、25.72亿元、8.58亿元和1.873亿元。

通过三家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拟融得股东 贷款逾46亿元,公告并确定“经营由上海证大推荐的上海房地产及投资项目”。换言之,一半的土地款46.1亿元支付因此迎刃而解。

“通过成 立合资公司,5月13日前支付50%土地款的资金已准备就绪。”戴志康5月4日晚向本报记者表示。

剩下的问题是,在接下来的4个月内,准备 并支付余下的近50亿元土地款。

协议还约定,若订约方根据合资协议所注入资金不足以发展合资公司的项目,则有关差额将由合资公司自行筹集。

上 述知情人士告诉本报,土地款外,后续开发资金,证大方面经过测算,目前已初步明确:地上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每平方米建安成本约1.5万元,则需超过 40亿元资金。

“4个月内,合资公司股东方将共同为剩下的土地款及开发所需资金努力,充分利用各自的平台和资本通道,包括将进行境外融资、引 入大型金融机构参建等多种融资办法。”戴志康透露,“这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金融机构资金充沛,可以考虑引入金融机构参建。”戴志康信心 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相关公司的公告明确表示,完成合资协议的先决条件是,若合资公司在合资协议日期起9个月内尚未确认及完成取得首个项目 发展权,则订约方有权通过法律途径要求退还相应注入资金及所提供的合资股东贷款。

而“取得首个项目发展权”即指“合资公司签署正式国有土地 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合资公司完成收购某投资目标公司值控股权益,并获有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合资公司为上述公司之股东”。

对于这样的表述,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证大置业尚未付清土地款并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理论上,还存在最终失去外滩地王的可能性,合资公司的相关先决条件也就存在理论上的不确 定性,所以外滩地块与合资公司首个项目之间并未直接划等号,“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只要资金没有问题,两者几乎是可以划等号的”。

对此,戴 志康透露,证大置业随后将设立外滩地王的全资项目子公司,并将通过一系列合规的运作,最终实现外滩地王与合资公司的“对接”。

5年内 建成:问题不大

根据相关协议,外滩地王须在2011年4月10日前开工,5年内全部建成。

外滩地王作 为综合性的高端商办用地,建设要求颇高。戴志康透露,根据公司目前的测算,五年内完工问题不大:准备期约1年半,建设工期约2年半,差不多4年多时间即可 建成。

不过,外滩地王受让方的当务之急是优化地块开发详细规划,其中涉及相关的规划调整。

“较最初的开发建设规划,有些优化 调整,但没有大的变化。目前正在赶制优化方案,预计两个月可以出炉并向有关部门报批。”戴志康告诉记者,按照正常的规划审批流程,今年年底应该会有结果。

同 步进行的是该项目的前期招商。据了解,目前证大方面已启动前期工作,重点征询核心金融机构的意向,至少五六家大型金融机构已有入驻意向。

根 据合资公司董事会组成方案,将有10名董事组成,上海证大、复地集团、绿城及磐石将有权提名分别5名、3名、1名及1名董事会成员。

“尽管 引入合作方,且持股比例均不小,但他们只是作为投资方共同参与,证大失去控股权,是不可能的。”戴志康回应此前业内的相关猜测时强调,复星等合作方并不参 与具体的项目运作,证大团队全面负责项目的开发。

而对于当前的调控氛围,戴志康则表示,由于调控主要针对住宅地产,商业项目几乎没有实际影 响,事实上反而更有利于商业地产的长期发展。“外滩地王的开发进度没有任何变化,我们有信心为上海建成一个高端项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19

坐擁百億地產 台北市鑽石地主人辭世 低調富豪杜萬全傳奇

2010-5-10  今周刊





四月下旬,台北市仁愛路二段邊、「仁愛鴻禧」大樓隔壁的630坪日式建築主人杜萬全辭世,這位擁地百億元的神祕富豪走了,他留下的是人們對第一代企業家的 敬重,但同一時間,也掀起全台北市一線建商的搶地大戰。

撰文‧劉俞青

如今在台北,多少總價才算豪宅?二億?三億?還是五億元?就在距離帝寶不到五百公尺的地方,多年來,有人不靠炒作、不見奢華營造,靜靜地擁有一棟市價至少 五十億元的豪宅,這個價位,足以買下二十戶的帝寶,恐怕也是全台最貴的豪宅。

精準地說,這不僅是﹁豪宅﹂,而且是台北市少見的﹁大宅﹂。這棟市價令人咋舌的大宅,就位在寸土寸金的仁愛路二段的馬路邊,占地六百三十坪。從外觀看,只 是一棟雅致樸實的日式平房,透過矮矮的圍牆往裡頭看去,有著疏落有致的庭園,打理得十分整潔,以及如今台北街頭已經不易見到的木造房子,一棵茂密的槐樹探 出了圍牆外。

與它一牆之隔的鄰居,是台北市著名豪宅之一的﹁仁愛鴻禧﹂大樓,不過比起來,仁愛鴻禧的基地面積還要略小一點,足以想見主人的豪氣。

坐擁豪宅

住家市價保守估計上看五十億很多人經過這裡,常以為這是哪位高官的官舍,事實上,這座大宅的主人,正是低調至極的台灣第一代企業家杜萬全。四月下旬,他以 九十五歲的高齡辭世,消息傳出,這幾天,杜家大宅前的仁愛路上,黑頭車經常一輛輛排開,許多政商聞人紛紛前往弔唁。

但同一時間,消息也在地產界迅速傳開,台北市許多一線建商、仲介,第一時間紛紛動員起來,因為這塊﹁台北市中心僅存﹂的六百三十坪鑽石級土地,早就被許多 建商鎖定,幾乎所有建商都曾經來按過杜家的門鈴,看上的無非是這塊土地的開發價值,但過去幾十年來杜萬全在這裡住得很習慣,因此登門的建商都是鎩羽而歸, 但如今杜老走了,宅子即將空出來,看在建商眼裡,機會來了!

事實上,這座大宅坐落於此,已經半個世紀之久,從資料顯示,杜萬全是在民國四十九年就買進這塊土地,五十年來,台北市的風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田不見 了,一棟棟豪宅蓋了起來,近五年來,房地產更是一路飆漲,豪宅風席捲全台,只有這座大宅,無論市況更迭,始終安安靜靜地在這裡。

今年一月底,國產局標售仁愛路、臨沂街口的一塊角地,這塊角地只和杜家大宅相隔一個門牌號碼,結果以每坪六七九萬元的史上最高價售出,市場譁然之餘,也讓 緊鄰的杜家土地價值,更加誘人。

德高望重

與新光吳火獅、台泥辜振甫齊名據了解,根據建商估計,杜家這塊土地基地面積比起這次標售的角地更大、土地也更為方正,如果杜家真有意願出售,行情站上每坪 八百萬元不是問題,甚至已經有人私下喊出更驚人的價格,但即使僅以每坪八百萬元計算,市價就要五十億元,而杜萬全就在這個價值五十億元的宅子裡生活了大半 輩子,堪稱最低調的富豪。

這位低調到近乎神祕的富豪,在外的知名度遠遠不及他所擁有的財富。事實上,人稱﹁杜伯﹂的杜萬全出身基隆八斗子,早期在台灣企業界是響噹噹的一號人物,他 的個性就像這聲﹁杜伯﹂的稱呼一樣,除了是他的姓氏之外,也取其﹁度量大﹂的意思,在市場上說話行事頗受人敬重。

民國四十年代,台泥、台紙、工礦、農林等四大國營公司轉民營化,杜萬全的名字就出現在首批民營股東名單上,他和許多台灣第一代企業家包括新光吳火獅、台泥 辜振甫、板橋林家林本源、香蕉大王陳查某齊名,然而,這些人多半已經歸西,他的好友如今﹁碩果僅存﹂的大概只有中和紡織葉山母,與台玻的林玉嘉。

杜萬全主要的事業有二,一是在民國四十九年成立的謙順行,在基隆港邊經營船務代理業務起家,賺進不少財富,因此後來杜萬全的財富日益累積,他對家鄉基隆的 回饋沒有減少過;根據基隆市政府估計,多年下來,杜萬全透過名下的杜萬全基金會捐給基隆市的錢,至少超過一億元。

另一則是在民國五十四年成立萬源紡織,早期生產利基型產品,業績不錯,但後來萬源沒有隨紡織業大量西進,業務才逐漸下滑。但即使如此,至今只要在五股一帶 提起﹁萬源紡織﹂,當地人都會指出﹁工業區一帶土地都是萬源的﹂。據了解,萬源紡織在五股成泰路一帶擁地超過一萬兩千坪,如果以當地土地行情每坪約六十萬 元估計,市值超過七十億元,若再加上仁愛路這塊鑽石級土地,這位低調的富豪,名下光是土地資產,就超過一百億元。

財力雄厚

每年光是配股配息就可領上億有趣的是,儘管擁地一百億元,如此驚人,但這位老人家卻不相信﹁有土斯有財﹂這番道理,他的土地都是民國四、五十年代因緣際會 買進,此後只有緊抱不放,沒有太多作為,也沒再買進其他土地,對其他所有的投資事業,也一概秉持嚴謹保守的態度。

因此,比起其他財團家族陸續在台灣市場上大鳴大放,杜家後來的發展則顯得低調而沉潛,杜萬全獨子杜恆誼曾經跟友人說,﹁爸爸就是不要(投資)﹂,這位老一 代的企業家始終覺得,凡事不須強求,只要行得正做得直,賺錢的機會自會上門。

但即使如此,直到辭世之前,杜萬全仍是國賓飯店的常務董事,而杜恆誼目前則是味王的常駐監察人、中興保全的董事、東華合纖董事,以及華南金控子公司華南產 險的董事,而這些持股,杜家幾乎全數都是原始股東,根據杜恆誼友人表示,﹁多年來,杜家持股只進不出﹂,而每年光領到的配股配息,﹁絕對上億元﹂,足夠過 很好的日子。

杜萬全育有一女一子,女兒杜恆芬負責船務代理業務,而杜恆誼目前負責紡織和創投,他就住在與杜家大宅一牆之隔的﹁仁愛鴻禧﹂大樓裡,方便就近照顧老父。

杜恆誼傳承爸爸的好性格,父子倆待人處世都是謙沖有禮的好脾氣,即使居喪期間,杜恆誼接到記者來電,仍然好言表示:﹁讓我調整一下好嗎?目前仍有很多事在 忙,等我調整好了再跟大家談。﹂

後繼有人

兒子杜恆誼在創投業表現活躍儘管主要事業沒有太多發展,但杜恆誼近年來在企業界其實還算活躍,尤其在創投上,由於過去在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錯過不少上門 的投資佳機,因此後來杜恆誼試圖從創投中尋找新的機會。民國八十年代末期,在美國矽谷的創投華人圈裡,常可見到杜恆誼高壯的身影,他曾和幾位同是紡織業第 二代共同成立﹁啟峰創投﹂,以及後來的﹁連勝創投﹂,在創投業表現積極。

熟識杜恆誼的友人表示,杜家當然最深刻了解仁愛路二段這塊寶地蘊含的開發價值,因此這幾年來,杜恆誼其實也試圖結合周邊土地,希望整合出更大的土地價值。 三年前,他出手買下隔壁臨沂街四十九號大約四十來坪的土地,面積雖不大,但顯示了整合的決心,而今年一月底國產局標售仁愛路、臨沂街口這塊角地時,杜恆誼 所屬的﹁謙順行﹂也參與投標,結果以第三高標落榜,不過,得標的﹁賴雪﹂也住在仁愛鴻禧內,和杜恆誼是樓上樓下的鄰居,未來雙方如果能夠研擬出合作機會, 恐怕又將是台北豪宅界的一大盛事。

杜老走了,至此台灣第一代的企業家幾乎凋零殆盡,但這座看盡市場起落的大宅子依然矗立在仁愛路邊,不會改變,甚至可能風雲再起,這段土地與人之間的故事, 還將繼續吟唱下去。

杜家事業版圖

公司 資本額(億元) 代表人 設立日期中台通運 0.2 杜萬全 39年3月27日

林記理貨 郭廷碧

萬源紡織 1.98 杜萬全 54年4月1日謙順行 1.9824 杜恆誼 49年3月1日廷芳投資事業 0.98 杜恆誼 77年4月1日廷謙投資 3 杜萬全 85年6月4日廷信投資 1.95 杜恆誼 86年6月25日衍源實業 1.31 杜恆誼 81年11月17日英屬維京群島商Karbo Holding Ltd.

英屬維京群島商Cheerway Holding Ltd.

註:林記理貨為日商,杜家為大股東杜家台面上持有上市櫃公司股票股票 持有張數 市值(萬元)1418東華合纖 918 1248 1902台紙 3174 4031 2704國賓 10 35 9917中興保全 8,441 43049 1203味王 8154 20548 註:市值以4/30收盤價計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78

新华都斥资百亿进军地产业 唐骏称要抓住洗牌机会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611/838559.shtml


  每经记者 张初亮 发自上海
新政调控下,楼市一片冷清。而对于有的人,这或许是机会。
昨日(6月10日),“打工皇帝”唐骏 在长沙宣布将投资100多亿元进军房地产市场。
即使长沙这样的楼市价格洼地,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由于全国性的 市场低迷,未来长沙楼市也难独善其身,因此出现调整是难以避免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业内人士质疑唐骏是在“作秀”,或认为新华都在“抄 底”。
称长沙具有投资价值
新华都地产总裁金健在接受采访中否认了“作秀”和“抄底”的说法。金健表示,“长沙作为湖南省会城市,房价 并不高,目前价格依然在往上涨,销量也相当不错。目前这个项目刚刚开放了售楼处,但还没有销售,目前在蓄客阶段。”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7日公布 的报告,5月份全国70个重点城市住宅用地成交188宗,环比减少14%,同比减少11%。成交土地面积1347万平方米,环比减少13%。
据悉,新华都第一个房产项目为新华都万家城,面积30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入住10万人口。新华都地产总裁金健昨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接下来新 华都会继续进军各省会城市和有潜力的一二线城市。
上周(5月31日~6月6日),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的35个城市中,有21个城市的成交面积 环比下跌。
唐骏认为,“长沙房价在省会城市中比较低,均价在每平方米5000元左右,处于全国省会城市倒数第二位。这样的房价并不符合长沙的 经济实力。做任何投资总是有风险,考虑到长沙房地产在非常合理的区间内,机会比风险要大。”
旅游、住宅等地产是发展方向
新华都进入房 地产的动作,在两年前便已开始。据相关媒体报道,新华都曾于2008年斥资20多亿元收购长沙武夷置业有限公司75%的股份,该民营企业在当地较好位置拥 有1600余亩的土地。
随后的2009年5月,新华都地产开工建设一期30万平方米,项目即现在准备出售的万家城。据金健透露,万家城总占地 面积1700亩,规划建设住宅、大型购物广场、星级酒店等多种物业。
“我们在厦门、海南都有地。长沙只是个开始,接下来还会进军一些省会城 市,和其他有潜力的城市。”金健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收购一些手上有项目的、资金发生困难的房产企业,只是我们进军房地产的一种渠道,我们会通过多 种渠道拿地,包括招投标。”
在新华都总裁唐骏看来,这次房地产调控只是一次洗牌,对新进入者反而是个机会。“我们还是以并购为主,接下来的房 地产市场格局发生变化,或许又是我们的机会。”
在新华都的房地产思路中,旅游地产、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将是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目前新华都集 团在长沙、漳州和海南共拥有三个超大型项目。
或安排房地产业务上市
有分析人士认为,新华都股权激励方案较为苛刻,设定的业绩目标远高 于行业平均水平,以公司情况达到业绩目标比较困难。所以外延扩张是新华都提升公司业绩、进而兑现股权激励承诺的重要途径。
据公开消息,新华都 自去年11月底减持紫金矿业套现15亿元后,今年1月25日至28日,新华都先后发起五项并购,包括千寻网络、胜龙团队、联游网络、弘扬科技等四家IT公 司。
在唐骏看来,新华都需要更广泛地开拓投资领域,尤其是稳定上升的消费领域和未来高成长的新兴产业。“我们初步预定未来3到5年时间内,投 资回报目标为平均每年30%以上,5年以后,稳定到每年15%。”
房地产无疑是新华都新的投资目标之一。新华都地产总裁金健向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接下来新华都将在中国多个城市持续收购或开发项目,将房地产打造为新华都集团五大支柱之一,未来还有上市安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2

先登外滩再谋“大虹桥” SOHO中国今年再花百亿收购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17/0NMDAwMDE4MjI0NA.html


潘石屹在上海的第二个项目,业内原本以为很可能是在“大虹桥”地区,没想老潘直接杀到了外滩最核心区。

SOHO 中国(0410.HK)6月11日发布公告称,收购上海外滩204地块,总收购代价约为22.5亿元(包含拟承接的债务)。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持有上海国 鼎公司90%股权,并间接持有项目公司61.506%的股权。

不过,这次SOHO中国最终投资收益的算法与以往有些不同。SOHO中国总裁 阎岩透露,项目公司另外的股东未来将获得固定数量的物业,不完全根据出资比例获得收益。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接受电话采访时,并未透 露项目公司其他股东的状况和未来不同股东获得固定物业的具体情况。本报记者获悉,外滩204地块项目公司为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股东方除了占68.34%股 份的国鼎外,还有仪电控股、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各自拥有15.83%的股份。

和名声在外的“大虹桥”土地相比,这幅位于“外滩金融聚集带”的 土地含金量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或许更高,它将是上海未来最核心的金融和高端商务区。老潘认为,这里毫不亚于北京前门地区,“3万多元/平方米的楼板价合 理”。

老地块收益新算法

外滩204地块,是外滩金融带中最受人关注的几幅黄金地皮之一, 处于外滩第一排的黄金宝地,毗邻上海城隍庙。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2462平方米。土地可用作商业、金融、办公、酒店等用途。项目的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 1890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为112312平方米。此次公司收购的国鼎公司享有的地上面积约为69000平方米,地下商业面积约为12000 平方米,库房、车位等设施的面积为50000平方米。

公开资料显示,204地块的项目公司名为“上海鼎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其法定代表 人蔡实鼎——台湾鼎鼎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实鼎自2003年10月获得该地块以来,并没有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本报记者查阅上海市黄浦区环保局网 站,直到2009年12月8日,才出现了“鼎鼎外滩204地块商办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此为204地块即将启动的消息。

本报获 悉,和上海许多黄金地皮一样,204地块很长一段时间未能开发,主要受到拆迁的影响。潘石屹得以后来者居上入驻该地块,主要就在于这幅土地终于在世博会开 幕之前完成了最后的拆迁工作。潘石屹透露,外滩204地块目前已全部拆迁完毕,并已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希望尽早开工,争取2013年下半年竣工。”

阎 岩表示,项目开发管理将由SOHO中国主导,开发所需资金将由各股东根据相关协议出资。

值得一提的是,收购后,作为项目公司的另外两位股东 ——仪电控股、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其最终将通过获得一定数量的建成后固定物业,作为其股份及投资的收益。

潘石屹表示,项目建成后,对于裙房 商铺的物业,目前基本考虑自己持有,其他写字楼部分倾向于沿袭公司散售后统一物业管理的模式。

今年再花百亿收购

据 了解,潘石屹在上海的这第二个项目,从接触到谈成,花费了将近一年时间。

“收购资金主要是公司自有资金支付,大约超过一半,另有部分银行贷 款。”潘石屹透露,尽管目前SOHO中国帐面现金还有约140亿元,但能贷款还是贷款,以便于后期更长远的发展。“如果信贷紧缩,就算自有资金再多,也是 比较危险的,容易产生风险。”

一边喊着自己有钱,一边精打细算,不放过任何一个合适的融资机会,这向来是老潘的风格。尤其近几年SOHO中 国高举了收购大旗,或许在老潘看来,100多亿的现金,要花完是很快的。

“调控政策基本不会影响SOHO中国的基本战略。”潘石屹表示,今 年公司还将高举收购大旗,积极寻找合适项目,目前在上海即有其他多个项目正处于不同的接触商谈阶段。“收购资金,去年100亿元多一点,今年大概差不多, 也会有50%花在上海。”

据SOHO中国介绍,其上海首个项目东海广场,目前出租率已超过80%,租金约6-8元/平方米·天。

继 东海广场之后,老潘对上海的胃口似乎变得更大,204地块显然还只是其新一轮收购的开始。接下来,会不会就是期待中的“大虹桥”?

收购东海 广场之后,潘石屹频频现身上海,并多次表示出对上海“大虹桥”区域的浓厚兴趣,而相关的接触和商谈在较早时就已展开,所以业内对潘石屹的第二个项目,一直 认为将在“大虹桥”。

不过,本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SOHO中国在“大虹桥”要觅得理想的投资机会和项目,或许短时内难以顺利实现。 “不少土地在当地国资背景的企业手中,这些企业本身转让兴趣不大,所以潘石屹的机会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地方政府也更加倾向于引入持有型的开发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