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民航反腐風暴繼續 那些被抓的官員都犯了什麽錯

從2015年開始的民航領域反腐風暴,還沒有結束的跡象,這一波中,民航監管機構成了焦點。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披露的最新消息顯示,中共中央紀委對中國民用航空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夏興華嚴重違紀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

由於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借出差之機旅遊,違規打高爾夫球並由他人支付費用;違反組織紀律,不按規定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在組織函詢時不如實說明問題;違反廉潔紀律,收受禮金,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有關規定,經中央紀委常委會議審議並報中共中央批準,決定給予夏興華開除黨籍處分,按主任科員確定退休待遇。

中國民用航空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夏興華

據記者了解,夏興華是去年十月被帶走調查的,當時其已從民航局退休,擔任中國民用機場協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長。而在擔任民航局副局長期間,夏興華曾主要掌管運輸,國際,空管,機場,政策法規等多個“敏感”領域。

在夏興華之前,民航系已有多位管理人員被帶走調查,陸續公布的調查結果,也揭開了民航領域巨大的利益鏈條和背後隱藏的行業監管漏洞。

那些被帶走的民航官員

這一輪的民航反腐風暴,是從2015年7月中央第十二巡視組進駐中國民用航空局開展專項巡視前後開始的。

首先是民航空管局局長助理劉德華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查,之後是民航局運輸司國內運輸處處長蘇紅和民航局運輸司國際航空運輸處處長魏洪陸續被帶走,再之後則是首都機場股份公司總經理史博利,而史在調入首都機場前正是蘇紅的上司。

多位供職於民航系統的人士告訴記者,由於從民航局到航空公司、機場、空管系統等環節是較為封閉的體系,容易引發“窩案”。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法院審理公開披露的信息,對上述官員為何被調查進行了梳理。其中劉德華主要是利用職務便利,在辦理申請航線審批、子女進民航局工作中找領導幫忙,為此先後收受多人給予的好處費人民幣353萬余元和5萬美元。

蘇紅利用職務便利,在國內及港澳臺航空運輸業務為他人提供幫助,收受他人給予的財物500余萬元。

魏洪則為國內多座機場、多家航空公司,在辦理貨運包機、航線航權申請審批中提供便利,先後收受8家單位和個人好處費140余萬元。

而在夏興華之前,另一位民航局副局長周來振涉嫌嚴重違紀也被調查。周主要是在出國期間擅自變更路線;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在企業經營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並收受財物而涉嫌受賄犯罪。

航線審批水多深

民航業務鏈紛繁複雜,又是資金密集度極為集中的行業,過於稀缺的資源和過於集中的審批,很容易制造一個個權力尋租的黑洞。

比如被調查比較頻繁的民航局運輸司,主要職責就涉及17大項,包括負責起草民航運輸、通用航空等法規、政策、標準;負責民航運輸市場及服務質量的監督管理;指導和監督航空運輸協會開展銷售代理管理、航空運輸業務行業自律等相關工作;負責機場地面服務機構的許可管理;審核並落實國際民航組織等國際、地區性組織有關國際航空運輸的決議、標準或建議措施等。

而其中最重要的職能,就是對航空公司新開航線航班以及新設航空公司的審批。在高速增長的中國民航,掌握有限的航線時刻資源的部門,擁有著絕對天然的權力。

“要拿到好航線、好時刻,肯定要跟上面搞好關系。”一位在國有航空和民營航空都曾工作過的航企高層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這方面,每家航空公司的做法各不相同。比如他曾經所在的航空公司,請吃請喝,贊助旅遊都有過,而有的航空公司則一度定期給審批部門送上“航線協調費”。

對於新進航空公司來說,要想獲得熱門航線或者航班時刻,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個例子是,2011年就接收首架空客巨無霸A380飛機的南方航空,一直希望用A380飛機執飛北京始發的國際航線,但接收5架後都沒能如願,直到四年後才得以用A380飛機從北京飛往阿姆斯特丹,而這一航線是原本南航就擁有的航權,只是做了機型替換。

另一個例子是,低成本航空春秋航空用時5年才獲得京滬航線的經營權,但獲得的時刻卻是淩晨零點後抵達北京,次日早6點返回上海,這一航線在開通後不久因為經濟效益欠佳停航。
    
國外航線審批怎麽做

在航班時刻審批、監管和退出方面,國外的一些措施值得借鑒。

在美國,新增和收回時刻的分配更強調保護新進入航空公司的利益,這些時刻的50%將直接分配給新進入航空公司,除非新進入航空公司的需求低於50%。剩余50%的時刻將優先分配給在機場提供長期航空運輸服務的承運人。而如果航空公司拿到航班時刻後連續兩個月內的使用效率不足80%將被收回。

此外,美國還建立了一個統一的航班時刻二級交易市場。允許各家航空公司將自己的航班時刻存量,以有償的方式拿到航班時刻二級交易市場上出租、出售、轉讓、抵押和拍賣。

而在日本,航班時刻同樣實行審批報備制,負責審批的機構是運輸省航空局,但負責審批的崗位流動性非常大,幾乎每兩三個月,負責審批的人就會更換。此外,對什麽樣的航線和時刻給什麽樣的公司使用,制度也非常明確。這些都是為了減少人為控制、尋租的機會。

據記者了解,在2016年底舉行的民航工作會議上,民航局局長在部署2017年的重點工作時也透露,將強化航線航權航班時刻監管,構建以執行率為核心的評價指標體系,建立航線航權航班時刻清理退出機制和聯合懲戒機制,對執行率低於50%的航班進行全面清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703

為什麽說滴滴在共享自行車上犯了幾乎致命的錯誤?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17/164687.shtml

為什麽說滴滴在共享自行車上犯了幾乎致命的錯誤?
無力思考 無力思考

為什麽說滴滴在共享自行車上犯了幾乎致命的錯誤?

我想淚流滿面地給大家講述一個我錯過的明星項目的事。

來源 | 無力思考

文丨李祝捷

知道我的粉絲們都特別喜歡八卦,人性上別人倒黴更容易成為自己的快樂,所以我先說閑事,淚流滿面地給大家講述一下,我打臉錯過一個明星項目的事。

16年的上半年一個晚上吃飽了撐的,我在沙發上和熊貓資本的論總打電話,交流大家最近投了些什麽項目。論總微信那邊說他要投一個自行車的項目,我一聽這不是政府公益事業麽,哥們新基金才做了一年,一單聽說要投7-800萬美金,說服了合夥人兄弟們都支持他一單多投點,我就在電話這頭傻呼呼的勸了他半天,論總一定要謹慎。論總也很沈重的說,100萬美金的Loan已經先打過去了,靠譜項目不多,找到一個不如多投點。當時項目對領投方的要求是,論總你賬上有沒有錢,有錢先打款100萬美元,否則就免談了。即使此刻,我們也可以代入體會一下,論總當時決策打款時忐忑的小心靈。

半年後Mobike刷遍朋友圈的時刻,我只能打了自己一巴掌,如果我當時舔著臉堅決要求跟投,想必不一定會被斷然拒絕。而自以為是的妄加判斷,讓我和16年最明星的項目擦肩而過。

微信圖片_20170817162644

(時隔一年半,允許我貼一張論總照片在這里,表示一下對逝去的機會的追憶,也向論總致敬!)

這件事給了我很深刻的教訓,靠譜投資人給的重要信息,我應該立刻去一次上海,爭取見一下項目,而不是靠常識和經驗判斷沒有見過的項目。投資就是這樣,既有的經驗和常識,也會成為你判斷的障礙,當然有決策權的合夥人更需要身先士卒,沖在第一線親自看項目,否則什麽好項目都會擦肩而過。

當然另一個話題,如果我們是一個更大的基金,比如說2億美金的Fund,以我們的判斷B輪錯過,B+,C,C+再追也是可以進去的。明星項目隨分子,雖然回報上不一定特別多,也是基金一種很好的PR投資策略。 很多時候募資的能力,才決定你能參與什麽樣質量的項目。當然,永遠是最早進入的VC,眼光膽略最被人欽佩,回報上賺的最多。站在今天,得向A輪愉悅三總致敬;也要向本來和我們一樣定位早期天使卻重倉投了B論的熊貓資本致敬!換了我當年的認知,見了項目,也未必能做到,兄弟基金們真是牛鞭!

b173a9073fac3c8323fa0f2e39ffab44

後面我們做了個預測,證明我們很多的判斷並沒有錯。首先我們在B+之後就判斷,滴滴犯了個錯誤,據說滴滴的程維也看了摩拜,當時Pass了。 這為什麽是個錯誤呢?因為出行是滴滴最核心的領域,看起來自行車和打車暫時井水不犯河水,但都屬於出行的核心賽道。如果我是程維,當時就應該立刻高調宣布砸5億美金進這個賽道,或者直接要求買下當時的mobike,當時摩拜才多少估值?區區幾千萬美金而已。戰略上如果去恐嚇所有的VC不要下註,也許就沒有後面mobike和OFO什麽事了。

timg

為什麽這是個戰略上重大失誤呢,別忘了中國是自行車王國,騎自行車短途出行的用戶肯定是多過打車的用戶的。所以當自行車日活逼近滴滴的時候,威脅就與日劇增了。我們可以腦補YY一下後面mobike講的故事,除了全球化占領別的城市之外,肯定還有一條其實隨時可以覆蓋滴滴的用戶,甚至推出Mobike的叫車服務,不就是再補貼一輪掃一下出租車和專車用戶的事麽?多年的打車大戰我們已經看的很清楚了,中國用戶對這種標準化服務,是最沒有平臺忠誠度的,誰補貼咱跟誰走。

毫不誇張的說,滴滴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已經就是mobike。對於錯過滴滴的VC而言,下註一個估值只有滴滴1/10的標的,用戶數據卻逐漸接近,而且有可能更大,怎麽看都值得下場賭一把了。 

當然也就沒有如果了,歷史是不可以假設的。 滴滴後面醒悟過來,mobike已經融到幾億美金是獨角獸了,背後股東也都是明星VC糧草充足,只能在另一個標的OFO上做文章。所以我們內部另一個當時的預言,很快就要兌現了,那就是滴滴戰略上需要控制一家自行車公司,在事實上把OFO變成滴滴的子公司,以服從滴滴的戰略,否則面對摩拜未來轉身就可以打出租,專車的潛在威脅,滴滴恐怕會寢食難安。

另起爐竈做自行車的窗口,即使對滴滴而言都也已經錯過了,除此之外其實別無選擇。恰好OFO的管理團隊一方面是學生軍創業,政治鬥爭經歷及能力上遠不如滴滴系,又有滴滴大量同系VC的協助,做到這一點對滴滴來說也不是難事。疑似被架空的事,八卦愛好者不難網上自行搜索。

移動互聯網的戰爭,雖然純線上的機會貌似枯竭,其實還有很多機會,Mobike這樣的大戲還在波瀾壯闊的上演,我們堅信也一定有新的大機會出來。我們能做的就是2點,努力做好投資,努力募更大的基金。

八卦之余,再回首都是耳光,我記住該記住的教訓,寫下來自勉!

共享自行車 移動互聯網 投資基金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840

“我犯了個大錯”:紮克伯格與臉書的15年道歉之路

連續兩天累計9個小時,在近百位古板嚴肅的美國參眾兩院議員的輪番盤問下,33歲的互聯網頭號明星馬克·紮克伯格像個“犯錯的孩子”,或是心有愧疚,也抑或有意設計。

“我們未能全面審視我們的責任,這是個大錯誤,是我的錯,對不起,我創辦了臉書,我運營它,我為發生的事負責。”2017年曾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排名第五的臉書首席執行官說。

少年得誌的紮克伯格,正在遭遇事業發展中的“至暗時刻”。

深陷醜聞

2004年,紮克伯格在哈佛大學的宿舍中創辦了臉書網。作為“互聯網泡沫”破滅後的新一代創業者,他提出“把世界連接起來”的願景,並在10年間將月活躍用戶提升至約20億人,被譽為“蓋茨第二”。

他將自己打造為“造夢者”,主張為第三世界國家提供平等接入互聯網的機會。11日在美國眾議院聽證會的“道歉發言”中,他仍不忘強調公司代表著“理想主義”和“樂觀主義”。

然而紮克伯格的“理想國”此次卻展示出了黑暗的一面。上個月,一家名為劍橋分析的公司被曝以不正當方式獲取高達8700萬臉書用戶數據,用於精準推送廣告等用途,外界甚至質疑被泄露信息可能被用來影響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

臉書也承認,全球20億臉書用戶中,大多數人的個人信息可能在用戶未明確許可的情況下被收集。

反諷的是,在社交媒體信譽遭遇空前質疑時,顛覆了傳統傳播方式的紮克伯格選擇在《紐約時報》等美國主流報刊刊登廣告道歉。

美國國會、歐洲議會和英國議會均要求紮克伯格到場為用戶數據泄露事件作出解釋,臉書股價“跌跌不休”。

語焉不詳

臉書用戶數據泄露風波以來,紮克伯格通過不同途徑承諾今後要更加盡責保護用戶數據。然而,在10日和11日的兩場聽證會上,面對議員們的咄咄逼問,紮克伯格給出的“不知道”、“沒聽說”、“不清楚”和“說不上來”這樣的回答,讓外界很難感受到紮克伯格的歉意。

“紮克伯格先生,你願意告訴我們昨晚你住在哪家酒店嗎?”在10日的聽證會上參議員理查德·德賓開門見山就問。

紮克伯格吭哧了兩秒鐘後說,“我不願意”。德賓說,事情就是如此,就算以“把全世界人連接起來”為名,“臉書收集了什麽信息,給了誰,是否征得同意,難道臉書用戶不該知曉嗎?”

“是的,參議員,我認為所有人都該控制他們的信息如何被使用。”紮克伯格說。

而事實並非如此。據悉,臉書早在2015年就得知這些用戶的信息被泄露,但卻未告知用戶。紮克伯格辯解說,公司以為數據被刪除了,認為“事情已經結束”。

在火藥味甚濃的兩場聽證會上,紮克伯格作出了“有錯會改”的姿態。但10日當有參議員問到臉書是否歡迎立法監管時,紮克伯格顯得很不情願地說,“如果監管是正確的,我歡迎。”但他並未具體說明什麽是自己認為“正確的監管”。

有參議員表示,僅靠社交媒體公司自我監管是行不通的。美國應仿效歐盟,制定類似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的法規,對網絡數據進行嚴格規範。11日在眾議院作證時,紮克伯格又說臉書將按照歐盟標準規範數據管理。

灰色地帶

“你的商業模式是什麽呢?”參議員奧林·哈奇問。

“我們推送廣告。”紮克伯格說。

在國會作證的紮克伯格承認自己“輕信”,但否認“共謀”。他的陳述暗示,“大壞蛋”是劍橋分析公司,臉書多多少少還算個“受害者”。

根據紮克伯格的證言推斷,在一個技術烏托邦世界中,個人信息安全只能仰仗擁有巨大權力的公司“不作惡”且“不瀆職”。

事實上,從新技術帶來的商業模式到隱私泄露、數據濫用之間並非涇渭分明,其間存有巨大的灰色地帶。有專家認為,臉書的賺錢方式天然包含了某種程度的道德風險。

舉個例子,通過對用戶地點、活動和愛好的大數據分析,某航空公司或可在“推廣菜單”中選擇,向曾點贊中國風景圖片、近期有出行計劃的波士頓年輕中產階級推送下個月上海往返波士頓的打折機票。“廣告”實際上成了“窄告”,你的自由選擇被一只看不見的“數據和算法之手”在操縱。

這樁數據泄露醜聞能否成為個人信息安全的轉折點,紮克伯格又願意從中汲取多少教訓,目前尚難做出定論,但顯而易見,臉書的賺錢方式料將不會發生改變。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學者德蒙鳩依日前刊文指出,臉書用戶數據泄露醜聞是大規模集體隱私被侵犯的案例,且“不會是最後一例”。有分析人士指出,這可能促使美國立法,加強對網絡社交媒體和數據安全的監管。

15年道歉之路

“這是個大錯誤,是我的錯。”美國臉書公司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11日在美國國會就用戶數據泄露醜聞聽證時說。事實上,從創業到臉書發展的10多年中,紮克伯格的道歉並不鮮見。每當問題比較嚴重,紮克伯格就會發布道歉信,承諾升級網站的設置工具,但如何保護用戶數據隱私一直未得到妥善解決。

——2003年,“事已至此不是我的本意”

臉書前身Facemash網站不經他人授權在哈佛大學內部網絡上收集學生照片,讓網站用戶為照片的“熱辣程度”評分。網站開發者、年輕的紮克伯格不久發布道歉信說,因為自己的疏忽,沒想到網站傳播得如此之快,他對此造成的傷害深表歉意,“終於明白自己的本意被曲解可能造成的後果”。

——2006年,“我們真的把這個搞砸了”

2004年,紮克伯格等人聯合創建臉書公司。兩年後,臉書推出了“動態推送”(NewsFeed)功能。用戶突然發現自己搜索的各種信息都被顯示在個人頁面,也沒有任何設置可以關閉這一功能。紮克伯格在臉書官方博客中道歉說:“在解釋新功能這件事上,我們做得很糟;在讓你們如何控制這些新功能的問題上,我們做得更糟。”

——2007年,“這次我們做得不好,我為此道歉”

這一年,臉書推出了公司首個個性化廣告系統Beacon。這一功能讓用戶的購物歷史記錄處於公開狀態;臉書還使用了第三方數據,如用戶在某票務應用上購買過音樂會門票,相關廣告就會出現在用戶的臉書頁面上。約5萬名臉書用戶發起了名為“臉書,停止侵犯我的隱私”網絡請願活動。紮克伯格在官方博客中道歉說:“在收到用戶反饋後,我們沒有很快作出反應。”臉書在2009年關閉了Beacon廣告系統,它成為公司最失敗的產品案例之一。

——2009年,“我們增加的是你們想要的”

2008年,紮克伯格在臉書官方博客上發表的4篇博文,全都是就隱私保護問題在向用戶解釋或道歉。2009年,臉書推出了新的隱私保護工具。然而不少人反映新功能的使用晦澀難懂,甚至導致更多個人信息處於公開狀態。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就此開始對臉書進行調查。

——2010年,“我們確實忽略了這一點”

這一年,美國《華爾街日報》披露說,臉書網站漏洞可能讓用戶的真實姓名等私人信息被竊取。之後臉書迅速修補了漏洞,並宣布將重新設計網站的隱私設置方式。紮克伯格在《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說,“有時,我們前進的速度太快。臉書會讓用戶以更為簡潔的方式設置保護自己的隱私。”

接下來的2011年、2013年,到2018年的“劍橋分析”公司數據泄露醜聞,紮克伯格仍在繼續道歉,從“我第一個承認我們犯了很多錯誤”,到多次許諾盡快讓臉書的隱私保護功能更加簡單好用。

美國科技月刊《連線》雜誌評論說,隨著臉書的不斷發展,網站的隱私設置就像迷宮一樣讓用戶難以掌握,不斷升級的結果是更多信息被默認為公開狀態。“紮克伯格從未真正理解何為隱私,他認為人們最終會習慣與每個人分享自己的一切,他的商業模式也基於此。”

北卡羅來納大學研究新技術社會影響力的著名學者澤伊內普·蒂費克奇表示,紮克伯格多年道歉仍沒能解決問題還是源於公司的盈利動機和商業模式。此輪醜聞曝光伊始,她在推特上嘲諷說:“紮克伯格保證在‘未來數周’對個人隱私數據有更好監管,這個‘未來數周’已經過了8年了。”

蒂費克奇認為,此次個人信息泄露醜聞只是問題的一次集中爆發,議員質問、紮克伯格道歉更多是情緒的宣泄,最需要的是完善立法來保護人們的數據隱私,保護健康的網絡公共領域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247

蒙牛今次犯了大錯 黃偉康

1 : GS(14)@2011-12-29 22:03:54


2 : terryyim(13133)@2011-12-30 16:41:02

蒙牛依個問題,係死症,只要仲係而家既模式,冇可能搞得掂
依隻野D奶我依世都唔會再飲
3 : ksw(1423)@2011-12-30 16:54:56

總之就股價跌是大錯, 股價升就大對啦 XD

背後有人一早準備沽空唔出奇, 財演馬後炮, BONG BONG BON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0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