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銀行面試官:你父母能拉到存款嗎

http://www.yicai.com/news/2013/11/3095256.html
期,多家銀行展開了一年一度的應屆生招聘「海選」。記者調查發現,由於臨近年底,伴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銀行業內競爭加劇、銀行業與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競爭展開激戰,銀行對存款的需求也隨之進入虎狼之爭的局面,這些都反映到了招聘會上。連日來,多位網友在網上吐槽,稱目前多家銀行除了排查「社會關係」,有銀行的招聘面試官竟直問:「你父母能拉到存款嗎?」

沒有「吸儲」背景受「鄙視」

記者在銀行業內調查發現,由於臨近年底,在同業競爭和互聯網金融的雙重衝擊下,銀行員工拼爹拼媽拼親戚甚至拼男友的情況愈演愈烈。有業內人士甚至表示, 有些公開招聘只是走走過場,打打掩護,只要人才能拉到存款,就是最大的「特長」。

網友「棉花crypto」表示,銀行的筆試面試,有一家銀行問父母幫忙也拉不到存款怎麼辦,「回答含糊的話會進一步問除了簡歷上的父母外還認識誰能給你存款。」

另一位網友「幸福萱萱豬」也表示,「銀行面試官讓我三個月拉150萬元存款才錄用我。」

有網友甚至直接將銀行面試題發到了微博上:「這次你面試的是客戶經理崗,那如果你入職了,你有沒有信心在3個月到半年的時間達到日均3000萬的存款?」該微博引起了多位網友的關注並轉發留言,其中,一位網友稱:「被南昌銀行赤裸裸的鄙視,問我社會資源,我說廣州有些親戚,面試官(問):就這些?」

除了網友在網絡的大吐槽,連日來,多名參與過銀行面試的畢業生也向本報記者反映,他們都多多少少在銀行系統的面試中被問及過「酒量如何」、「有無女朋友」、「父母家庭背景」等一系列問題。

一位廣州某高校的大四學生小雨(化名)告訴記者,他上月參加了兩家銀行的面試,其中,一家國有大行的面試官直接上來就問:父母能不能拉到存款。

事實上,從今年6月以來,銀行就陷入了流動性緊缺的局面。某國有行天河一家網點的理財經理告訴記者,目前,銀行對員工的攬存要求越來越高,「如果家裡沒點關係,實在是難以完成任務。」

行業現狀

銀行業利潤下滑存款流失

縱觀剛剛落幕的三季報,幾乎所有的銀行淨利潤增速都比去年同期出現了下滑。銀行的存款也出現了大幅流失,數據顯示,10月前27天中,工農中建四大行新增貸款僅為930億元,同期存款流失高達12900億元。據瞭解,由於存款大量流失,導致銀行吸存力度進一步加大,流動性壓力導致月末、年末實體層面流動性緊張。

某城商行個人業務的相關負責人張先生表示,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進一步推進,銀行利差進一步縮小,因此如果單靠高回報的存款或者理財產品攬儲,將加大銀行的負債水平。「如果員工能有個人實力拉回存款,則能很好地解決相關問題,對於分支機構來說,存款越多,整個支行的年終大收益也會增多。」

「真正壓力大的時候應該是12月。」一股份制銀行業務經理高先生(化名)告訴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306

【言傳身教】父母傳下來的10大錯誤理財觀 第一財經財商

http://xueqiu.com/4541336641/29273671
【找到我】第一財經《財商》(caishang02

【加入我】回覆「姓名+電話+郵箱+投資領域」,加入第一財經日報《財商》投資俱樂部 ,定期獲得深度投資內參

對於在個人理財方面的知識水平,34%的美國人給自己打出了剛及格或不及格的分數。41%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的金錢觀都是從父母那裡學來的。但是在實際生活中,被子女所信賴的父母們卻往往犯著這樣一些致命的理財錯誤。

1. 不談錢

理財顧問表示,一個最大的理財錯誤就是父母們對錢的話題退避三舍。每次外出,父母可能會反覆叮囑孩子過馬路要小心;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等,但就是從來不和他們談錢的話題。在很多家庭,父母不向子女解釋家庭的經濟狀況,也不告訴他們錢到底有什麼用。有些家長甚至告訴孩子談錢是一件很粗俗的事。

2. 神奇的信用卡

第二大錯誤就是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使用信用卡,卻從來不告訴他們信用卡的工作原理。孩子們看到的是一張能滿足自己慾望的神奇的卡片。這難保他們長大成人後不濫用信用卡。理財顧問建議父母們至少應該向孩子解釋一下使用信用卡月底是會產生賬單的。還應該逐步教授子女什麼情況下以及為什麼使用信用卡是有利可圖的,還應該教他們建立良好的信用。

3. 百依百順

第三大錯誤就是父母對子女的任何需求都來者不拒。他們會滿足子女的所有心願,即使在違背自己的消費原則或打亂預算的情況下也不例外。如此被寵壞的孩子長大後就會成為願望必須瞬間滿足的人。理財顧問建議,如果子女提出的要求不在預算之列,就應該向他們解釋「想要」和「需要」的區別,告訴他們應該量入為出,並且學會為特殊的事情攢錢。

4.在錢的問題上撒謊

有調查發現,有31%的成年人會在錢的問題上對伴侶撒謊。當母親對孩子說:「這是我們之間的小秘密」或者「不要告訴爸爸」,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在錢的問題上也不必全部誠實。多數人的金錢觀都學自父母,如果子女們在錢的問題上沒有學會誠實,也一定會影響到到他們未來的兩性關係。

5. 言行不一

孩子幾乎事事都在效仿家長,如果做父母的總是說一套做一套,例如做了預算卻不執行;教孩子存錢自己卻從來不存;說孩子將來必須上大學卻不肯為其贊學費等,就會使孩子認為預算不重要。因此,父母的行動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6.在玩上面花錢太多

在外出遊玩和聚會方面花錢大手大腳的父母無形中會向子女灌輸「消費主義」的理念。如果一個家庭的歡樂都是建立在電影、晚餐、度假和主題公園上的,子女就會將快樂和消費等同起來。因此理財顧問建議,應該舉辦一些不花錢或花錢少的家庭聚會,讓孩子意識到家人共度開心時光比花多少錢更重要。

7. 不存錢

不為未來的急需存錢,是子女會效仿另一大理財錯誤。理財顧問建議父母在子女4歲時就應該教給他們存錢和花錢的道理,並且做到言傳身教。

8.夫妻間因財政緊張狀況發生爭執

孩子會敏感地捕捉到父母之間有關錢的非語言和情緒信號的。關係緊張、吵鬧甚至動手,都會讓他們認為錢是一件不好的東西。在這種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日後會對金錢產生焦慮和恐懼心理。因此理財顧問建議父母對於家庭的財政緊張狀況向子女作出合理清楚的解釋,使他們不會產生誤解,不會對錢產生恐懼。

9. 在子女零花錢問題上不立規矩

很多家長在孩子的零花錢問題上很寬鬆,無條件,要就給。如此一來,子女就會認為零花錢的權力全掌握在他們手中,而不會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很多父母在零花錢問題上根本不立規矩,對於子女在午飯、服裝和娛樂方面的花銷從來沒有規定。

10.金錢的性別分工

很多父母由於沒向子女解釋家庭分工的問題,無形中使其產生了金錢性別分工的錯誤理念。如果在一個家庭中,母親主要負責花錢,父親負責掙錢,就會讓子女認為這就是家庭應有的模式。理財顧問建議父母應該向子女解釋為什麼進行這樣的性別分工,子女就不會產生女子不如男的觀念了。

(來源:和訊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461

為什麽你父母的工資那麽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0/4026560.html

吸取上一輩低工資的教訓吧,別被大商品化的趨勢裹挾。

然畢業很多年了,但我還會關註一下每年大學畢業生的平均工資。每年招聘新鮮公司人這個數字都是個參考,除此之外,畢業生的工資走勢還包含了很多其他有趣的內容。

今年的大學畢業生平均月工資是2443元。對此互聯網的論調是,這麽點錢人沒法活啊!而我去一個同學家做客,他父母的說法剛好相反。這兩個1960年代的大學畢業生,退休收入是完全免稅的,但也只有3000元稍多一點。提到現在大學畢業生和他們工資的對比,他們都認為社會太不公平了。此時,在廚房做菜的伯母會把鏟子和鍋之間的聲音摩擦得更響一點。

的確,大多數公司人的父母一代工資收入少得可憐。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長期通貨膨脹的積累。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中國的經濟變化比現在更為劇烈,年通貨膨脹率有時候會接近20%。在那時候,大量發行貨幣讓整個經濟體更富有活力,但是靠工資生活的人擔負了更多的這種改革成本。如果那時候的工作者沒有從後來的房地產變革中獲得什麽好處,那麽社會對他們來說的確是不公平的。

伯父伯母工資低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此前30年,很多行業的大商品化讓那些行業的從業者收入增長非常緩慢,甚至出現倒退。這種大商品化的速度有多快?快得很,隨著技術的發展,這種速度還越來越快。這里特別明顯的一個例子是鋼鐵行業,在1990年代初期,北京一家巨型鋼鐵公司員工的收入遠遠超出社會平均工資,而且公司由於利潤豐厚還可以向員工發行一種公司內部用的購物券。我記得當時北京一大桶可樂的售價是6元錢,而用那種購物券在那家公司的商店買只要3元錢。但是10年後這種超額利潤消失了,由於產品過剩這家公司員工的工資也只相當於社會平均工資,而且增長緩慢。

如果中國的經濟增長不再能保持此前30年那樣的速度,那麽通貨膨脹對公司人收入變化的影響權重將會降低,而大商品化對個人收入起的作用將會增強。

有什麽辦法避免進入一個會被迅速大商品化的行業麽?這問題大概和保持減肥成果一樣,太難了。你會發現,涉及到資本交易的工作大商品化趨勢並不明顯,這是因為“錢”似乎永遠是稀缺品。但是,你想進入這類行業需要和太多人競爭了。甚至可以說,具備這樣競爭力的公司人根本不會問上面那個問題。更要命的,由於技術發展的偶然性,凡人很難預測哪種時髦行業會被迅速地大商品化。我曾認識一個精英,他在2000年進入摩托羅拉公司,但是10年後,他被裁員了。原因是非智能手機大商品化的速度太快,而公司出現問題後需要節省成本,更年輕更便宜的新員工無疑更有吸引力。

當然要解決大商品化這個問題有很庸俗的辦法,那就是你很年輕的時候就爬上了不錯的崗位。一般來講在公司的職位越高,受到大商品化的影響也越小。

現在正當年的公司人,如果不想有一個悲慘的晚年生活,現在就需要做一些準備,想要避免被大商品化通貨膨脹的裹挾,其實很多來自於習慣。

個人財富邏輯永遠需要更新。不要拒絕和比你更年輕的人接觸的機會,別把聽起來不著邊際的想法一下否定掉。固執是讓收入高峰過早結束的最大內因。

保持和大多數人在同一個信息獲得平臺上。你的職業方向永遠需要調整,想辦法離財富更近一點。

當然,你需要努力工作,那樣才有機會在你所在的行業被大商品化之前獲得擁有更多財富的機會。

註意把儲蓄的一定比例投入到資產類配置中。現金在總資產(不算你自住的住房)中占絕對多數的家庭資產配置絕對不是一個好選擇。現金(包括短期存款)是獲利能力最差的資產形式,你應該很早就養成調節資產配置的習慣。在保持日常生活水平的情況下,現金配置不應該超過50%。


(編輯:JZ)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17

大學生創業,別蝕掉父母的養老錢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893

5月11日,畢業生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參加2014屆高校畢業生大型專場招聘會。 (新華社/圖)

2013年史上最難就業季,2014年,應屆畢業生又多了60萬。找到工作的大學生起薪低過農民工,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又何去何從?自己當老板,創業去,但這真的好嗎?

“知道”(微信號nz_zhidao)跟你談談大學生創業。

標題黨坑人哪。2013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達699萬,媒體高呼“最難就業季”來了。既然2013年是最難,那就是轉折點了,2014年就沒有那麽難了吧?不過, 2014這一數字是727萬。在實體經濟幾乎所有行業都在去產能、去庫存的背景下,能找到工作的大學生起薪已低過農民工,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呢?

一個聲音說去:去創業。聽起來自己做老板,多高大上。但這真的好嗎?

那些創業典型

難道不好嗎?隨便選幾個媒體挖掘的大學生創業典型吧。

(1)遼寧:“情侶燒餅”。大學生放棄國企工作回母校賣燒餅。王洪巍是沈陽化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2007級的學生。在開業前,王先到安徽拜師學做燒餅,一個星期學成出徒。在考察了沈陽渾南和沈北大學城後,王最終決定將創業點設在母校。在開張一個月前,他在網上發帖,帖子發出後,得到學弟學妹的響應。以上為創業前的準備工作。

2014年9月10月,王的燒餅店開張。2萬元啟動資金,其中“車子貴些,3800元,烙餅的桶花了900多”。剛開始他免費送燒餅,作為市場推廣。本人預計“正式營業後每天能有二三百元的收入”。

(2)北京:“西少爺肉夾饃”。大學生放棄高薪IT工作賣肉夾饃。2014年4月,孟兵、羅高景與宋鑫等4名西安交大畢業生,辭去在BAT(百度、阿里與騰訊)的工作,在北京五道口清華科技園旁邊開張“西少爺”肉夾饃店,售價7元一個。來自BAT與網易、搜狐等公司的顧客享受一份肉夾饃免單。創業者善於搞互聯網營銷,一篇《我為什麽要辭職去賣肉夾饃》在微信朋友圈瘋傳。據稱,一開業就每日流水過萬。

(3)河南:“豬蹄西施”。大學生回老家賣豬蹄。李佩煜2013年7月1日畢業於西安工程大學藝術設計專業畢業;7月12日就在漯河市泰山路北段開起了自己的鹵肉店。李學藝術、時尚、漂亮,美女賣豬蹄,多有賣點;10月9日,上了江蘇衛視《非常了得》。百度百科有她的詞條。2014年4-5月又以“西施們的美女創業方式”為題再度傳播,圖文並茂,活色生香。像她這樣賣食品創業的西施有好幾個呢。

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再找找大學生創業賣豬肉、賣包子、賣酸辣粉與賣切糕等。給人的感覺似乎隨隨便便賣個什麽就隨隨便便成功了。你不心動嗎?

不過,為什麽這些大學生創業典型搞幾乎是清一色的食品行業:燒餅、肉夾饃、豬蹄、豬肉與包子……均為自由競爭行業、低端行業、服務行業,沒有什麽門檻,核心產品並不需要大學文憑。當然,大學文憑還是有用的,賣燒餅的據此可以攀上學弟學妹的關系呢。

9月23日,解浩在展示剛出生幾天的豬仔。今年25歲的解浩2008年從安徽汽車工業技術學院畢業後回到家鄉創辦了養豬場,在生豬繁育、飼養、防疫、銷售等方面從零開始學習。 (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圖)

創業有政策支持哦

難道不好嗎?政府支持大學生創業哦。

2011年,“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說:(1)持《就業失業登記證》(註明“自主創業稅收政策”或附著《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證》)的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年度內從事個體經營的,3年內按每戶每年8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稅。(2)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可在創業地按規定申請小額擔保貸款;從事微利項目的,可享受不超過10萬元貸款額度的財政貼息扶持。(3)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並給予相關政策扶持。

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再找找地方政府出臺的鼓勵大學生就業配套措施。例如,“南京市紫金科技人才創業特別社區條例”(2014年10月1日起實施),對大學生在寧創業給出多條優惠政策:大學生創業項目進入特別社區孵化器或加速器的,政府給予下列支持:三年內免費提供不超過三十平方米的創業場地;自工商註冊登記起三年內免除登記類、管理類和證照類的行政事業性收費。

不過,如果大學生創業有較大的生存能力、較高的成功率,政府有必要出臺各種優惠政策大事鼓勵嗎?在減稅之外,還給擔保小額貸款、貸款貼息與在創業孵化基地免幾年房租,這補貼也太殷勤了吧?還不是為了把就業指標短期內做上去。補貼無助於激勵市場內生性的、長久性的創業。

不利於創業的大環境

無論如何,大學生因為畢業不好找工作而創業,因為媒體鼓吹的創業典型而創業,或因為政府補貼而創業,都是不明智的,賠錢虧蝕是大概率事件。只有衡量了相關風險、做足市場調查功課、且手頭項目有較大概率盈利前景,這樣的創業才是比較靠譜的。

首要的一條,是不能忽視市場與政策大環境對創業的風險。具體而言,大致如下。

其一,2008年11月推出“四萬億”,2012年底相對於2008年底廣義貨幣M2存量翻了一番還不止,2009與2010年錢好賺啊,嗨得不行。不過,刺激總是後遺癥嚴重,2011年至今錢就不好賺了,中國實體經濟幾乎所有行業都面臨著過剩產能與高庫存的壓力,投資回報率一路走低。大學生創業進入這些行業,就是去加劇過剩產能與高庫存,非常不明智。這一條就讓大學生創業的選擇面變得非常狹窄。

其二,盡管政府有種種鼓勵大學生創業的補貼政策,國務院也在大事搞簡政放權,但小鬼比閻王難、縣官不如現管,大學生一旦創業,打交道最多的是各路科長,就會發現對方手里有一摞摞政策法規了,不把對方伺候舒服了,總有一款適合你。當你已經把父母的棺材本下了註、投資覆水難收,你就進退都不是了。在創業之前,你如果沒有足夠的把握把這一塊搞定,創業要三思。

其三,大學生真創業了,還有一個社保的問題,單這一項都足以把企業壓垮。上海五險一金總費率/稅率為59.5%,其中企業與雇員稅率分別為42%與17.5%。大學生創業,單幹沒有問題,與家人一起幹沒有問題,像“西少爺”肉夾饃一樣與同學一起幹暫時沒有問題,不過要是雇傭一般人,就有問題了。哪怕與雇員約定不繳或少繳也沒有意義,雇員去社保局一告一個準。

湖南長沙理工大學的維吾爾族大四學生阿迪力·買買提吐熱今年23歲,來自新疆喀什的他出生在一個切糕世家。2012年,阿迪力和同學蔣金亞、蔣春楊湊了3萬塊錢開設了一家切糕淘寶專賣店。這是阿迪力(中)、蔣金亞(右)和蔣春楊在包裝間里合影(2014年5月22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尕/圖)

賣燒餅還是開淘寶店?

所以,最蠢的創業是你拿了父母的棺材本下註,結果只是給學校提升了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給政府創造了幾個就業機會並繳了各種稅收與社保稅,給各路科長撈了外快,然後長則三兩年、短則幾個月就虧蝕倒逼了,千萬不要這樣犯傻。

潑了這麽多冷水,考察一下大學生創業的可能選擇仍是繞不過的。畢竟,只要能賺錢,那些成本與風險就可以被覆蓋,就不在話下了。

幾乎所有實體行業都不能去:(1)“幾乎所有”意味著有例外,現在火得一塌糊塗的(移動)互聯網創業,你有好的點子搞個APP,吸引風投資金,自然不在話下,不過是小概率事件。(2)除此之外,也就服務業可能有些搞頭了。具體而言,主要有兩類,一類就是賣燒餅等食品餐飲行業,另一類就是開淘寶店了。

這兩類的優點是準入成本低,淘寶還有助於避開各路科長的盤剝。但優點的另一面就是缺點:既然沒有什麽門檻,那就是誰都可以幹,大學生這張文憑沒什麽用啊?做燒餅與做肉夾饃,以一個星期甚至幾個月學成的大學生,未必比得了很早就跟父母做這一行的小學畢業生。開淘寶店,一是相比天貓店越來越邊緣化,二是如果不能像微博名人或公知那樣吸引粉絲流量,或者不能花錢買流量,經營慘淡幾乎是確定的。

據報道,淘寶目前是八成商家不賺錢,每天都有數千家商戶關張。大學生創業開淘寶店,現在也計入就業了,學校與政府皆大歡喜,但絕大部分還不是落得給阿里與馬雲的財富增加一個零頭,此外真正賺錢了也就是房東與快遞員了。如果除了滿腔熱忱之外什麽資源都沒有,那在80%/20%的分際中幾乎就是炮灰的命。

說到底,真正靠譜的創業起點應該是:你手中有市場價值大的資源或能力,至少短期內可替代性低,或者你浸淫於一個行業多年,掌握了供應鏈與客戶渠道等資源。對大學生來說,後一種需要時間積累,不現實;前一種只有鳳毛麟角的天才精英才具備。否則,所謂的大學生創業,要麽只是勉強糊口,要麽是銷蝕父母的棺材本,此外別無一物。

2014年9月,上海市金山區調查了該區青年創業者現狀。所謂青年創業者,“是指在1970年以後出生,在非公有制經濟企業創業、具有一定的資產所有權和經營權的金山本土或外來的創業者”。也就是說,是創業成功的人。調查發現總共97名青年創業者中,傳承父輩行業90人,占92.8%。不過,繼承父輩行業的能叫創業嗎,恰如其分應該叫接班吧?

把接班包裝成創業也不錯,看起來“能力之外的資本等於零”,但千萬別被忽悠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448

當父母倒下時

2014-10-20  TCW
 
 

 

最近,只要有機會碰到年約四十、五十多歲的高階主管,總是會詢問,「最近令尊、令堂身體可好?」只要我這麼一問,話匣子就跟著打開。

「這個週末也要回到長野。已經八十五歲的母親,肺不太好,平常都是拜託住在附近的堂妹幫忙照顧,」「去年,終於把爸爸送到老人院去了,光是說服他,就花了好一段時間,」「終於把孩子送上大學,正覺得鬆了口氣……,岳母卻出現了失智症的徵兆。」

上述兩段話,摘錄自日本第一大財經雜誌《日經Business》九月底編輯長的話,有感而發的他,製作了一期「隱形照護」封面故事。「隱形照護」形容的是,「白天上班、晚上看護長輩、公司卻不知情」的人,而他們正悄悄的離開職場。

從M型社會到獨居時代,台灣總是亦步亦趨的跟在日本趨勢之後,上述的對話,也正頻繁的在你我周遭上演。環顧周邊四十、五十歲的親友,正是職場上的黃金年齡,事業正要攀向高峰,終於有機會躋身公司核心,但也在此時,父母卻開始老了、病了,甚至倒下了,身為人子,到底要繼續為事業打拚,還是放下工作,回家照顧父母?

最苦的是職場三明治族,當你正在全球征戰搶訂單,卻突然接到遠在台灣南部父母的求救訊號時,一邊是工作、一邊是親情,如何取捨?

不只是時間資源,金錢的問題也不好解,孩子的教育金、自己的養老金、父母的安養金,當蠟燭三頭燒時,解方何在?大環境也不利,政府對看護外勞的申請限制、受薪階級的稅率都極不友善,算盤一撥,很容易讓人萌生退出職場的念頭,重新回到單薪家庭模式,一人主外賺錢,一人主內照顧家裡老小。

這是一場可預見的職場風暴,基於此,我們以《日經Business》報導為基礎,擴大調查台灣企業的現狀發現:未來五年內,台灣的「隱形照護」風暴受牽連者可能上看二百二十萬人,平均每五個人就有一個可能被迫離開職場。

這不應被視為個人問題。對企業而言 ,如果員工被視為「人才」,而非「人力」,那麼我們就必須正視它,否則當組織內的中堅幹部因此陸續消失時,這個人才資本漏洞將越來越大。對國家而言,這若上綱為國安問題也不為過,若少子化問題持續惡化,老年人的照護問題也無解,國家人才短缺的雙重風暴將在不久的眼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73

一聽音樂網創始人再創業 為父母做智能相框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5/148165.html

i黑馬:12月4日,北京寒風依舊,“松鼠智能相框”首發暨京東眾籌啟動儀式在黑馬全球路演中心啟動。“松鼠智能相框”是一款解決老年人異地隨時觀看子女照片的智能家庭相框產品,也是“i代言”推出的第十一款產品。發布會現場《創業家》傳媒創始人牛文文稱,這款產品有溫度,有愛心,給這個冬天帶來了溫暖,會成為“i代言”繼三個爸爸兒童空氣凈化器之後的又一爆款。“三個爸爸”創造了京東眾籌的千萬記錄,“松鼠智能相框”將於12月8日在京東眾籌上線,它的成績,我們拭目以待。

\ 

松鼠互聯已於今年7月獲得藍馳資本1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它的團隊成員也都是互聯網老兵,知名天使投資人杜雪騫、原金山軟件營銷高管、維棉品牌創始人林偉、原三星亞太區高管俞銳、原摩托羅拉工程師曹振,四位創始人大多是80後,父母年齡在60-80歲之間。原本都已做過高管,財務自由;但父母不習慣大城市的生活,又不會操作智能手機,平時甚至連孫子孫女的照片都看不到,有再多的財富也無法讓父母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的這個切身痛點,另四人走到了一起,走向了再創業之路, “松鼠智能相框”是松鼠互聯推出的第一款產品。

杜雪騫表示此次創業的出發點是服務北上廣深等大城市中工作人群的父母,針對這一群體在使用智能設備如手機、平板電腦等面臨的操作難題,借助軟硬件結合的方式,研發出子女代操作的“零操作”系統,並推出配備該系統的一系列智能設備。

“松鼠智能相框”主要特點是:子女即刻拍照、分享傳輸照片給父母;父母無需任何操作、借助子女代操作系統,就可以實時接收、自動播放剛剛接收的照片。在功能上,支持組合發送照片、文字、微視頻,照片管理等操作。

在硬件配備上,“松鼠智能相框”采用與iPad同款的9.7寸LG原裝觸摸液晶屏,可視角度達到178度;在軟件上,支持一鍵還原操作;在體驗上,支持智能感應,有人靠近相框時會自動開啟播放照片功能,離開時會自動關閉屏幕進入待機狀態;在聯網傳輸問題上,內置3G卡,采用運營商自動聯網的解決方案,並免費贈送部分流量,半年內大約可以免流量費接收1500張左右的照片,後續流量重置也可以由子女代操作完成。

杜雪騫表示2014年中國大概有1.7億老年人,大概有8千多萬是空巢老人,而孤獨感是當今社會上老年人面臨的最大問題。松鼠互聯的目標首先是解決老人的孤獨感,以後會陸續推出一系列的智能硬件,包括智能設備,生活輔助設備等,能夠讓老年人和孩子實時的連接,讓老年人有更多的娛樂,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利。

“親情是最給力的資本,整個中國的創新,尤其是互聯網的創新已經到了從純粹類工具的角度創新提升到了消費升級、解決情感問題的一個新的創造階段” 藍馳創投合夥人朱天宇表示這是藍馳創投至今投出的最大的項目,他們非常看重像“松鼠智能相框”、“三個爸爸”這樣有情感的產品,有初心的團隊。

在價格上,“松鼠智能相框”的定位是高性價比,爭取讓每一位北上廣工作的白領,都能為老家的父母買上一臺,具體價格,大家請關註12月8日京東眾籌平臺。現場,不僅牛文文迫不及待想要給自己七十多歲的老母親預定一臺,徐小平老師由於不能到場還特意發來視頻,希望松鼠智能相框能夠服務更多的老年父母。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研究:陪伴子女時間長未必是好父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91813.html

研究:陪伴子女時間長未必是好父母

一財網 盛媛 2015-03-29 18:02:00

尤其是當母親因為工作而承壓,卻試圖花時間陪伴孩子時,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盡管調查顯示美國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已經是世界之最,但很多美國家長仍因覺得不夠而內疚。然而,最近一項新研究顛覆了傳統觀點,認為父母陪伴子女的時間對子女未來的成就而言並沒有那麽關鍵。

美國家庭研究學術期刊《婚姻與家庭》雜誌在即將出版的4月刊中發表了首份關於父母陪伴時間的大規模研究結果。該結果稱,在年齡3~11歲的孩子中,父母陪伴他們的絕對時間實際上和孩子的發展沒有關系,同時,對青少年的影響也很小,包括孩子的學業成績、行為和心理狀態等。

時間長短無關緊要

“可以不誇張地告訴你,20個統計中有19個都顯示家長花費的時間長短和孩子未來的成就沒有關系。”上述報告的作者之一、多倫多大學社會學家米爾克(Melissa Milkie)說,“一點都沒有。”

相反,研究發現當父母尤其是母親,在壓力過大、睡眠不足、內疚和焦慮時陪伴孩子,反而對女子成長不利。

報告作者之一、俄亥俄州的博林格林州立大學社會學家野間口(Kei Nomaguchi)說:“母親的壓力,尤其是當母親因為工作而承壓,卻試圖花時間陪伴孩子時,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這並不是說父母的陪伴不重要。很多研究顯示,高質量的父母陪伴和孩子未來成就之間有積極的正向關系,所謂高質量的父母陪伴包括讀書給孩子聽,一起進餐,交談,或者一對一地和孩子一起活動等,家長溫暖和體貼地對待孩子也是如此。而陪伴時間的長短關系並不大。

“理想情況下,該研究極大減輕了父母因未能花費大量時間陪伴孩子而造成的負疚感。”米爾克說,“顯示了什麽對孩子來說是真正重要的。”不過,米爾克的研究並未說明多長時間的高質量陪伴是足夠的。

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青少年精神專家比爾(Matthew Biel)稱,研究還顯示在高強度的城市環境中,在嚴格的家長教育下,孩子的出軌行為會相對較少。

另據米爾克的研究,對子女未來成就影響較大的因素,不是家長陪伴的時間和質量,而是母親的收入及受教育水平。

皇後大學社會學家辛(Amy Hsin)發現,耗費大量時間陪伴6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或者什麽都不做,實際上對孩子有“不利”影響。美國兒科學會強調,孩子也需要自己的時間,不需要家長的參與,以進行社交和認知發展。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在穩步上升。1965~2010年間,父親陪伴孩子的時間從每周2.6小時大幅增長到7.2小時。同期,母親陪伴孩子的時間則從每周10.5個小時增長到13.7個小時。1965年~2014年,有18歲以下孩子的美國職業女性比例從41%猛增到71%。

米爾克此前的研究發現,現在職業女性陪伴孩子的時間和上世紀70年代早期全職媽媽照看孩子的時間一樣。她希望探尋母親陪伴孩子的時間長短對孩子是否有很大影響。“我真的很驚訝。”她說,“我們發現目前的工作時間根本沒有太大影響。”

青春期影響

不過,米爾克和其他研究人員發現,父母陪伴對孩子真正有影響的時間段是在青春期,青少年和母親共處的時間越長,出現不良行為的概率越小,青少年參與家庭活動的時間越多,沾染毒品、酒精和其他危險違法行為的幾率越少。研究發現,平均每周有6小時家庭時間對青少年來說有積極正向的作用。

然而,野間稱母親因懷有負疚感而盡可能地多陪伴孩子可能會起到反效果。“我們發現母親的苦惱和他們子女未來的前景有關。”野間說,包括行為和情緒問題,甚至是“較低的數學成績”等。

研究人員稱,一些母親的壓力來自於所謂的“密集母愛”理念,認為母親陪伴孩子的時間是“無可替代”和“神聖的”,花越多時間在孩子身上的母親就是好母親,這導致很多母親不惜犧牲睡眠和其他時間陪伴孩子。

對中產階級父母來說有很多社會文化壓力,而低收入的母親並沒有花很多時間陪伴孩子的傳統,但無論是哪種母親,不僅僅有經濟和日常壓力,很多可能也感到擁有的資源不足以幫助孩子達到預期。

馬里蘭大學羅伯特•史密斯商學院管理學教授庫伯(Nicole Coomber)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說她感到了比丈夫更大的壓力。“沒人問他如何管理和平衡一切。”她說,有時候甚至是自己對自己也有更高的期望,“我不知道為什麽我們試圖成為一個完美母親。但這種聲音一直在我腦中回蕩。”

編輯:應民吾

「趙海珠」賣炸雞 幫父母重拾自信


2015-06-25   NM

「大家好,我係趙海珠。」「睇睇今日有乜新聞,一間韓式炸雞店Haru Haru去年十月在佐敦南京街開幕,勁賺二十萬,開業半年極速開分店。點解咁多客?因為老闆就係我,趙海珠,唔少痴情粉絲捧場,人龍由南京街排到去北京 街。」(以上劇情全屬虛構!)近日紅爆網絡的《六點半左右新聞報導》主播趙海珠,真名譚淇淇。她開設的Haru Haru,月賺二十萬是事實,但賺錢原因卻一點都不搞笑。淇淇的父母入廚三十多年,開過外賣店,可惜三年前一次爆炸意外令兩人手部嚴重燒傷,住院一個月, 走入人生低谷,更對入廚蒙上陰影。淇淇為鼓勵父母重拾信心,出錢又出力宣傳。韓式炸雞店取名為Haru Haru,解作「一天一天」,寓意父母提供美食的熱情不再間斷。這裡賺到的每一蚊生意,都是來自淇淇父母那對「無法可修飾的手」。

記者發現淇淇父母手上都有被火燒傷的痕跡,詢問下才得知他們開炸雞店前,在大角咀經營一間外賣餐廳,生意不錯,但一次廚房發生爆炸意外,兩夫婦的手部嚴重 燒傷,住了一個月醫院,食店被迫結業,還要賠錢給業主。過了三年,仍不敢再踏入廚房半步。一直到去年,才慢慢走出陰霾。淇淇知道廚房才是父母的舞台,鼓勵 他們開鋪,把自己的積蓄都全給父母,雖然數目不多,但當作一點支持。淇淇爸爸說:「最困難的時刻都渡過了,仲有咩難倒我?」淇淇媽媽亦不假思索地回答: 「人生讓我重選一次,我還是做飲食業,因為我鍾意!」兩人每日早上九時半就回鋪頭準備,一直到晚上十二時才收鋪,賣每隻雞都來自他們的血汗。

賺錢靠酒水

以往開餐館,都靠薄利多銷,現在開韓式炸雞店也不例外。譚媽媽說大部分食材和配料都由韓國空運來香港,在挑選雞隻時,一定要揀體重約八百克,確保每一隻炸 雞的分量一致,不多也不少,「太細隻客人唔夠分,太大隻又好似好cheap。」炸雞的每一個步驟都由譚媽媽親自落手,她說:「其他鋪頭為咗快會翻炸,我哋 堅持即炸。」因此,點炸雞的客人,平均要等十分鐘,這足以令他們做少一轉客。譚爸爸笑言,如果想賺得更多,一隻炸雞起碼要賣二百元,「但我哋只賣一百五十 蚊,一隻雞四個人食,其他食物嘅定價都比市場平幾十元。」醃漬泡菜的醃料、沾紫菜卷和石鍋飯的醬汁由譚媽媽親自調製,花的心機不少,譚爸爸說:「我睇透 晒,唔會為咗只係賺錢而做,會見到啲客食得開心,見到佢哋返轉頭幫襯,我好有滿足感!」 事實上,除了炸雞,客人還會點紫菜卷、芝士年糕、石鍋飯等,加上店鋪已申請酒牌,酒水是他們另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店鋪有二十五個座位,人均消費可達一百 五十元。平日晚市客滿率大概七成,約四十分鐘「翻枱」一次,保守估計晚市的營業額已經接近九千元,加上午市和外賣,每日營業額超過萬五元。譚爸爸指假日晚 市不時爆滿,有時會出現人龍,亦曾有公司包場舉行聚會。「試過平安夜營業到凌晨三、四點,因為實在太多人排隊,一日就賣出一百多隻炸雞。」

請韓國師傅坐鎮

雖然淇淇父母有開餐館經驗,但如何令韓式炸雞店有韓國風味,則考起兩人。譚媽媽二十七歲開始創業,經營過服裝店、美容院和茶餐廳,累積不少人脈,她透過朋 友介紹一名韓國人擔任其鋪頭的顧問,在開鋪前向他們教授技巧,包括如何入貨、設計餐牌和煮食技巧等等。開鋪後,他們亦月花約四萬元,繼續聘請該韓國人任顧 問,但記者見該顧問甚少到鋪頭,譚爸爸說他每天會來巡一巡便離開:「我烹飪基礎都幾好,韓國師傅傳授的技術很快就融會貫通,例如將炸雞融合港式炸法,再淋 上沒傳統韓國炸雞那麼油膩的醬汁,迎合港人口味。」不過,請韓國人做顧問,都有勞氣時,譚爸爸指師傅性格較固執,不善變通,故要花一段時間溝通,「我想推 出傳統韓式料理無嘅雞軟骨和雞中翼,都要花好多時間說服佢,佢先贊成。」近日,他們又忙於籌備於旺角黑布街開分店。

明星效應宣傳

Haru Haru位於佐敦南京街,由佐敦地鐵站步行至店鋪只需兩分鐘,附近有港式大牌檔、泰國餐廳、四川火鍋店等。地理位置表面上不錯,但據知上一手經營日式拉麵 店,因無客幫襯,經營了三個月便「執笠」,但由於租金較平,淇淇父母仍決定租下,譚爸爸說:「我估上手的裝修咁靚,起碼用咗成百萬呀,街坊同我哋講係我哋 先做得住。」由於佐敦並非一個八、九十後會去行街的地方,要吸引客人,主力靠淇淇。她以趙海珠身份擔任《毛記電視》主播,屬freelance性質,平 日她是一名唱作歌手、MC Jin的徒弟。她說藝人身份讓她在宣傳上起了重要的作用。記者見店鋪掛了一幅巨大的塗鴉橫幅,寫着Haru Haru,淇淇稱之為「鎮店之寶」,「呢個係在香港頗有名氣的塗鴉師傅Jason.C幫我設計的,顏色鮮艷、圖案趣致,好多人要喺呢度前面影相o架。」淇 淇更不時「拍膊頭」請來明星老友幫手宣傳,她說:「我邀請農夫嘅陸永、雞排妹(鄭家純)和小甜甜(張可昀)等人和Haru Haru的logo合照再放上facebook和Instagram宣傳,自然會有粉絲慕名而來。」採訪當日適逢端午節,記者見有男粉絲特地到店鋪送上親 手包的糉,約二十多歲的忠實粉絲蕭先生,來店鋪光顧時見到淇淇,高呼:「野生捕獲趙海珠!」並要求合照,食畢還特地走到淇淇面前說:「今日新聞報導完 畢!」

給父母的話:

爸爸媽媽您們從人生的低谷重新站起來,十分勇敢。見到您們每日早出晚歸,我感到心痛同時希望自己變得更強大,專注發展演藝歌唱事業,累積人氣從而幫店鋪做宣傳。

淇淇

開業成本(10/14)

營業資料(5/15)

一點意見

辛安東元祖奶奶雞負責人Kenny現在經營兩間韓國食肆,不少八、九十後愛幫襯。他前往Haru Haru試味,甫打開菜單,看見炸雞的價錢,大叫:「公道。」試過醬辣炸雞、紫菜卷和石頭鍋,他不斷重複講「好味」。Haru Haru將於旺角開新店,Kenny說:「佢開過嚟旺角我都有啲驚!」他對Haru Haru有以下建議:1.菜單可簡化 「菜單的選項過多,單單炸雞就有六款,我建議選兩至三款熱門來賣,冷麵和年糕的選項可縮減至一項,人參雞湯直接可以剔除,在香港做飲食要『專』,少點選項 成本更容易控制。」 2.石鍋飯太大碗 「石鍋飯很足料,但分量太多,我建議減少石鍋飯的分量,稍微降低價錢,讓食客選擇多一兩種食物,而不是光吃飯就飽。」 3.改變盤碟設計「現在做飲食業能吸引食客將飯菜的相片放上網,迎合他們愛分享的心態才能成功。我建議你們能改善盤碟的設計,想想怎樣才能吸引食客拍照, 間接幫店鋪做宣傳。」



那些被父母賣掉的孩子一起公安部督辦販嬰大案偵破之後的故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246

2014年11月13日下午,浙江海鹽。60多歲的福根(化名)抱著買來的孩子接受警方訊問,默默流淚。他的妻子和兒子都是智力殘疾,有著對孩子強烈的期待。但是,他忘記了觸犯法律需要承擔的代價。 (CFP/圖)

他們被“解救”出來了,卻失去了家。

他們的照片和個人信息,早就通過媒體公布到互聯網。幾年過去,沒有任何親人現身,要與他們團聚。

賣掉他們的,是他們的親生父母。

在各地社會福利機構,都存在許多這樣的孩子。卻少有人問津,他們被“解救”後的人生。

雲敏(化名)喜歡反鎖上門,將自己關在房間里。

對她而言,雖然門外是一群沒有任何殺傷力的孩子,其中還有一名智障兒童,但她還是不喜歡聽到保育員每天扯著脖子催促她學習的聲音。

在福利院工作人員眼里,這個女孩顯得過分安靜。

從不多話,也不會像另外一些孩子一樣經常惹人生氣。當然,有時候難免“挨板子”。這種時候,她從不哭鬧,一句話也不說,頂多是眼里噙著淚水。

她寧願一個人在門內。

在這里,她和他們不一樣。她有過家庭,有過爸爸、媽媽,還有一個哥哥。

開了門,她又和他們一樣,都是無父無母的孩子,甚或是刑事犯罪的受害人——在三年前公安部督辦的一起打擊拐賣兒童大案中,被從人販子、買家手中解救出來,又找不到親生父母的孩子。

公安部督辦的大案

她是被從一個叫梁正芬的中年婦女手中解救出來的。

那年,雲南省文山州人梁正芬46歲。當然這只是個估計,因為她從來沒有辦過身份證。自小沒讀書,19歲時由家里人包辦婚姻嫁了,生了兩男一女,也沒辦過結婚證。

大概30歲時,她被老鄉帶到千里之外的福建華安打工,就在當地又結了一次婚,同樣沒辦結婚證,生了個男孩。2011年初,她在幹活的山上遇到一個雲南口音的男人,稱他有兩個女兒,想把小女兒賣了;她剛好想收養一個女孩回家,就花了5000塊買了。回家後才發現:女孩說話不流利,眼睛有些斜視。

2012年,在公安部督辦“2011.12.29”特大拐賣兒童專案全國統一行動中,華安縣公安局逮捕了一批買賣兒童團夥,並從中解救出12名被拐兒童。雲敏就屬於其中之一。

警方迅速查清了她的來歷,把她從“新家”帶走,送到漳州社會福利院。一年後,福利院把她送到一戶城里人家寄養,但是因為無法融入新的家庭,一個學期結束後,她又被送回到福利院。

目前,雲敏所居住的這套房子,是漳州社會福利院院長謝俊波為他們特別組建的“模擬家庭”,一共有8個孩子,兩個保育員。年齡最大的雲敏得以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小屋。

在謝俊波看來,早前那戶寄養家庭各方面都很適合雲敏。領養人本身也是孤兒,被養母撫養長大。成家後,夫妻二人都算白領階層,養母家又緊鄰雲敏就讀的小學,方便照看孩子。

家里有一個智障的弟弟,因此那對夫婦希望能領養一個健康聰明的小孩。但也許,雲敏在這一點上有些讓他們失望。

因為沒上過學前班就讀一年級,雲敏的學習成績總是跟不上。除此之外,雲敏在前一個“養母”梁正芬家養成的一些習氣——如看到什麽零食就一口氣全部吃光,也讓他們看不慣,又難以糾正。雙方僵持到雲敏一年級第一學期結束,她就被接回福利院撫養了。如今,這對夫妻再也沒有來過福利院。

自那以後,雲敏變得愈發沈默了。謝俊波正打算送她去省會福州的另一戶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寄養。還不知會如何。

福利院的“臥底”

對雲敏更有感情的,反而是先前買下她的梁正芬夫婦。

不知哪兒泄露出去的消息,他們得知雲敏已回到福利院,今年又從一百多公里外的山里來看她。他們摟著她的肩膀,帶些吃的穿的給她,詢問她的學習狀況。

不過,畢竟隔了這麽久,孩子的記憶也淡了。她從不在別人面前提起他們。問起以前的事,以前的名字,以前的住所,都被她一句簡單的“不知道”所掩蓋了。

這也是在“2011.12.29”專案中,絕大部分被解救的孩子所面臨的困境。

一下子增加了12個孩子,本來以養老為主業的福利院立即面臨人手不夠的窘境,不得不面向社會招聘了幾位護工。孰料,其中一個被解救的孩子,與護工見面時,竟然抱著其中一個護工喊“媽媽”,福利院這才發現不對。一查,發現這個護工竟然是此前買下這個孩子的買主。她是特地來“臥底”的,只為了看孩子一眼。

一位辦案民警對南方周末記者講述:當時在公安局審訊,“真的像骨肉分離”。這些買下孩子的養父母舍不得,大哭大鬧,有人當場昏倒。

孩子到達福利院後,買家們也多次找來,希望能把孩子帶回去。其中一個孩子,甚至已經托關系上了當地的戶口,成為收養家庭的合法成員。

“很多事就是合情不合法,合法不一定合理啊。”謝俊波很無奈。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選擇收養家庭時,他們刻意避開了原先的買主們。“不能讓警察把孩子從買家那里帶走,交到福利院手上,我們又把孩子還回去吧。”

閩南人傳宗接代的觀念重。華安縣毗鄰安溪縣,同為鐵觀音產地,也都是全國重點產茶縣,在這里,由於氣候原因,茶葉生長周期相對較短,一年可產五季。

不乏雲南人來華安縣打工,也不乏安溪茶商來此采購茶葉。徐秋明就是其中之一。他只有一個女兒,一直想買個男孩,來華安縣購茶時碰上了一個雲南籍的中間人,便順理成章地買下了一個嬰兒。他連名字都已經替孩子取好,名叫“徐世穎”,視若掌上明珠;甚至找當地關系,為這個繈褓中的孩子上了戶口。

看到徐秋明高興地抱上了兒子,鄰居楊金鐵也想買個嬰兒,長大後給他有點癡呆的二兒子養老。後來通過互相介紹,買下了一個男嬰;還有更多的買主,或是無法生育,或是失獨家庭……他們都成了罪犯。

但對於這些買主,司法機關並沒有過度追究責任。他們並未阻撓辦案,也沒有虐待孩子。在辦案過程中也主動投案,所以均以從輕情節,判為緩刑。徐秋明被判處一年有期徒刑,緩刑18個月,並罰款5000元。

當然,人財兩空是最終的結局。“徐世穎”被註銷戶口,送到福利院。

在孩子被送到福利院一段時間後,徐秋明還找過辦案民警。他說,去福利院看到孩子孤零零的,想接回來。警察們雖然動容,卻也沒有辦法。否則,豈不等於默許了買賣人口的事實?

“說是解救了這些孩子,可又好像不是。”一名參與辦案的民警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賣掉孩子的父母

其實,在2011年7月之前,當地政策上是允許被拐兒童在未找到親生父母的情況下,交由買方繼續撫養的。但為了打擊“買方市場”,在此之後,公安部規定,打拐解救又沒有找到親生父母的孩子,不得再送回買方家庭撫養,而應放在福利院中撫養。

按照規定,被拐賣的孩子在公安部門錄入DNA後,與丟失孩子的父母DNA進行比對後,就能相互配對,確定親子關系。但實際上,通過DNA數據庫被找回的孩子並不多。

此前,公安部和民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09年到2011年全國開展的打拐專項行動中,共解救被拐兒童13284名。通過全國打拐DNA數據比對後,其中未找到親生父母的孩子約12100名。也就是說,只有不到10%找到了父母。

根據華安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林炎福的經驗,一般丟失孩子的父母都會來報案,如果是正常被拐賣的,那很快就能在DNA數據庫中找到。反之,“如果是父母親手賣掉孩子的,怎麽會來報案呢?那不是自投羅網?”

一種不忍面對的現實是:大多數被拐兒童,實際上是經父母同意被賣出的。

當年的媒體報道也已有統計:漳州市福利院累計接收的17名被拐兒童,有14個是被父母親手賣掉的。

在“2011.12.29”專案中,“貨源地”主要來自雲南廣南縣。這個縣位於滇、桂、黔三省交界地帶,是國家級貧困縣。林炎福記得,自己審訊過兩名親手賣掉孩子的父母:原因都源於一個字——窮。

2010年7月,廣南縣女子李仕芳在華安縣仙都鎮招山村的出租房誕下一名男嬰。而她的丈夫因為搶劫,早已鋃鐺入獄。在雲南老家已有兩個孩子的李仕芳,沒有能力一邊打工,一邊再撫養一個孩子。因此孩子一出生,她就委托弟弟聯系買家。

通過中間人介紹,最後這名剛出生二十多天的男嬰,被徐秋明以三萬五千元的價格買走,成了“徐世穎”。

幾個月後,李仕芳的老鄉、1988年出生的李富春有了一個身體不太健康的孩子。由於實在沒有能力為其繼續治療,李富春輾轉聯系上徐秋明,請求其幫忙將這個出生十多天的男嬰賣出。賣主就是徐秋明的老鄉楊金鐵。

被警方逮捕後,親手賣掉子女的李仕芳和李富春沒有一點悔過意識。審訊過程中,他們一直在強調,在雲南老家,誰家不要孩子就“送”出去、收點錢,是很常見的事。

“他們都蒙蒙的,不知道怎麽回事。”林炎福回憶,“在他們心里,完全沒有買賣孩子是違法的這種意識。”

當年,檢方共起訴了11名參與拐賣兒童的人員,包括李仕芳姐弟以及李富春。華安縣人民法院判決,認為李仕芳屬主犯,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但因當時她又有了身孕,而不得不緩刑處理。李富春也被判緩刑。而他們之後是否還會重蹈覆轍,無人能夠肯定。

被判得最重的,是那些應他們請求,也想賺點兒中間好處費的老鄉。這些沒有什麽文化的農民,自以為沒拐沒騙,結果成了“拐賣兒童團夥主犯”。其中一人被判處12年有期徒刑。而賣掉雲敏的父母並未被警方認定為“以買賣為目的”,未被列入起訴的範圍。

而“買賣同罪”“人販子一律死刑”一類的呼聲,在這起現實的販嬰大案中,都顯得無所適從。

無論是警方還是民政部門,都完全不認可這兩個近日在網上走紅一時的概念。“根本起不到震懾作用,反而只會增大我們的工作難度。”一位民警說,只要有買孩子的需求,有賣孩子的需求,這種情況就無法杜絕。

按照過去慣常的做法,同雲敏情況類似的孩子們都可以返回到收買家庭繼續生活。但因為當時全國統一專案的打拐力度加大,他們只能被送往福利院。

而此一別,他們再也回不去了。他們是被“解救”出來了,也從此失去了家庭。

華安縣距離漳州市福利院大約1個多小時的車程。接他們的工作人員回憶,一路上氣氛很壓抑。雲敏沒有說話,偶爾有年紀小的孩子低聲抽泣。

他們的照片和個人信息,早就通過媒體公布到互聯網。如今3年過去,沒有任何親人現身,要與他們團聚。

世界的複雜性

目前,雲敏和正常孩子一樣在當地最好的小學讀書。

沒有人會知道,每天她聽到同學們談起父母時的感受。但也許,她已經從“閑言碎語”中明白,自己是被親生父母賣掉的。她曾堅定地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不想找他們。”

她對“保育員阿姨”笑,對福利院的“弟弟妹妹”笑,對“院長伯伯”笑,卻也會低著頭沈下聲音說:“不喜歡這里,不想留下來了。”

就連院長謝俊波也覺得,“原先的買主肯定是孩子們最合適的收養家庭”。一是原先已經生活了好多年彼此已經熟悉,二是對方本來也願意撫養,有條件撫養這個孩子。

但讓很多福利院更頭痛的是,不僅原先買方家庭不得收養被拐兒童,其他正常家庭也無法收養他們。依據收養法,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且喪失父母的孤兒、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或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才可以被收養。

而打拐解救回來的兒童並未在其中。因為他們既不屬於孤兒,也不屬於棄兒,因此陷入不能被領養的困境。甚至嚴格地講,那些被父母賣掉的孩子們,並非被“拐”兒童。

而在福利院生活的缺陷,顯而易見。這里,很難配置專業心理教師,而這又是他們最為需要的。

廣東省惠州市旅遊局長、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認為,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修訂收養法。在第四條前三項收養規定的後面,增加第(四)項:“被拐賣兒童被解救一年後仍找不到親生父母的,經公示後可通過合法手續,在國內辦理收養。收養後找到親生父母,親生父母要求解除收養關系的,應當解除收養關系”的規定。

為此,她在惠州做出的嘗試是,讓民政局、計生委、公安局、福利院一起參與進來,為孩子甄選收養家庭。

起初,幾個部門也互相推諉。“民政部門說公安沒結案,不是棄嬰;公安說已經到民政部了,應該由民政來負責。後來由幾個部門一起解決,就不會出現誰主要擔責的情況了。”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在深圳市社會福利中心,一些同樣被解救出來的孩子已經待了十幾年,有些已經超過了14歲這一收養法規定的最低被收養年齡。目前,社會福利中心也開始了對這些孩子的寄養、收養工作。

為何這一政策遲遲不能出臺?或許,也在於世界的複雜性。

“如果家長找到了孩子,他們可能更希望孩子是在社會機構中代養,而不願意被領養,因為孩子與收養家庭更容易產生感情,與親生父母會存在一定隔閡。”深圳市民政局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處一位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民政部對此沒有認可但也沒有否定。收養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但也會有一定風險。”

畢竟,還是有一些孩子,是從幸福的家庭中被拐走、騙掉的。

現在,雲敏每天放學後回到的是福利院那間房間,沒有特別的裝飾,只有一張床,一個衣櫃,書櫃里淩亂地丟著一些書,還有一張小寫字臺,和一把坐久了會覺得硌的塑料椅子。

坐累了,她有時會像小孩子一樣認真地趴在地上寫作業。

自動鉛筆沒芯了,只能暫時借別人的木質鉛筆,寫一會兒用卷筆刀削一下鉛筆,動作稍顯笨拙。“筆頭尖點比較好寫”,偶爾,她也會這樣突然轉過頭,沖著你呵呵地笑。


名人心法》教孩子理財 父母必修兩堂初階課 陳安儀:放手,讓他自己管錢

2015-08-10  TCW


資深媒體人陳安儀近幾年成為網友諮詢親子教育的專家,其中,「教育小孩理財」絕對是名列前茅的諮詢項目。她認為,理財教育能否成功,除了家長們要言行合一,更要有「放手的勇氣」。

撰文•周思含

講理財,媽媽的影響力不容忽視,這是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二○一五全台親子理財現況調查」的意外發現。調查顯示,當孩子遇到理財問題時,多數會找媽媽討論;此外,媽媽花較多時間教導理財的孩子,也有較高比率會記帳。

媽媽真偉大!在親子理財這件事情上,似乎真是如此,這樣的現象也許從網路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愈來愈多媽媽部落客在網路上分享媽媽經,其中,資深媒體人、媽媽部落客陳安儀,近年來將事業重心轉向經營作文、親子烘焙教室,在她的部落格「陳安儀的筆下人生」中,常見她分享教養小孩的觀點,儼然成為廣大網友眼中的「親子教育專家」。

然而,在網友們眾多的諮詢問題裡,陳安儀最常被問到的,就是「如何教小孩理財」、「該幫小孩做投資嗎」、「怎麼給小孩零用錢」,她謙稱自己不算擅長理財,既不會買股票,也不會炒房地產。至於如何培養理財觀念?怎麼給小孩零用錢?她倒是有一套獨特方式。

剛開始,陳安儀也像許多父母一般,每周給孩子五十元零用錢,但由於工作忙,常忘記定時發零用錢;再者,她也思考「每周發五十元」的時間太短、金額太小,小 孩很容易在欲望當下,很快地就把手中的零用錢花完。於是,她決定改變方式,在過年時把將近三千元的壓歲錢,作為一整年的零用錢,給孩子們自行保管運用。

「我們家稱為『年度預算金』。未來這一年內不管是錢花光了或者遺失,媽媽絕不再給錢。」不過,從每周領五十元,到一次領三千元,對孩子們來說,應該需要很堅定的意志力,才能克制消費的欲望吧?

第一課:別怕他亂花

零用錢讓孩子自主

沒錯!但是陳安儀通常不會強加干涉孩子們的花錢方式。「許多家長以為孩子們拿到錢就會亂花,因此設下一堆限制,這對於建立理財觀反而沒有幫助。」她鼓勵家長要有放手讓孩子獨立處理金錢的勇氣。

這是陳安儀「媽媽理財經」的重要一課:放手。

她強調,零用錢的本意就是「孩子能自主支配的錢」,與其教孩子投資知識,倒不如讓他們實際把金錢拿在手中,自由地換取東西,才能對「錢」有更具體的概念。

也就是說,要學會「花錢」,得先了解錢的功用、用錢的樂趣,孩子才會對「賺錢」、「存錢」有嚮往,然後從「克制欲望、釐清欲望」的過程中,學會「愛惜物資、珍惜金錢」,用最少的金錢得到最大的滿足與快樂。

她舉例,家裡的姊姊因為個性大方,第一年,五個月不到就把「年度預算金」都花光,剩下的七個月沒錢可用,「算是學到教訓了。」後來有一回為了學習跆拳道,想買一套道服,但是認為一千六百元的價格太貴,因此姊姊便從網路拍賣找二手貨,最後竟然以四百元買回合意的服裝。

第二課:有勞才有獲

別讓成績與零用錢掛勾

在這樣的訓練之下,孩子不僅買東西前養成詢價的習慣,也建立「不一定所有東西都要最新、最好」的觀念。

在本次的調查中也發現,近五成的家長會干涉孩子的用錢決定;而進一步分析,若能讓孩子自主用錢,在存錢、記帳的比率也相對較高。

調查中的另一發現,是超過兩成的孩子會因為「考試成績好」而獲得額外零用錢。對此,財金智慧教育協會理事李秀慧並不建議,她強調,給零用錢的目的,並非為了控制孩子,而是為了讓他們擁有財務自主權。這也符合著陳安儀「媽媽理財經」的第二課:讓孩子懂得「有勞才有獲」。

她強調,家長若把零用錢當做獎懲工具,支配孩子的行為表現,可能養成小孩「為錢讀書」,或是變成「習慣拿錢控制別人」,反而讓孩子的理財觀得到負面效果。

她的作法,是除了發放年度預算金這種「基本工資」之外,如果有通告需要兩個孩子配合前往,或者孩子們在親子教室幫忙打掃收拾,陳安儀會再另外給予報酬,讓 孩子們明白,只有靠勞動與努力才能賺到更多的錢,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美事。「但考試成績、做家事、做功課這些分內工作,是不會得到報酬的。」她說。

她建議,讀書是為自己,不是為錢,最好不要將考試成績與錢連結。家長若想鼓勵小孩成績進步,不如以「小孩最想要的事情或行為」作為獎勵,而非以金錢當誘因。

「不過,無論什麼樣的專業建議,最根本的還是父母身教。」陳安儀強調,父母有什麼樣的消費習慣,孩子就有什麼樣的消費行為。親子理財這堂課,要用功的不只是孩子,父母怎麼教、怎麼示範,的確也是影響孩子一生的功課啊!

讓孩子自己管錢,他才會珍惜金錢2015全台親子理財現況調查近5成家長會管孩子用錢決定你是否會管小孩如何使用他自己的錢?

會49%

不會42%

註:9%表示「看情況」

其實,讓孩子自主,小孩記帳觀念更好會管小孩用錢的家庭,小孩記帳比率:12% 不會管小孩用錢的家庭,小孩記帳比率:17% 註:整體記帳平均為13%而且,別讓孩子養成「為錢讀書」習慣除了零用錢之外,你的小孩還有哪些管道可以獲得金錢?(複選)

長輩贈與╱紅包50%

考試或學習成績好22%

自己打工賺21%

學校或其他比賽獎金19% 父母交付家事、跑腿16%

生日或其他節日8%

資料來源: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