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會計準則暴露上市公司負債(2013/10/24) 林本利

2013-10-24  NM  
 

 

踏入2013年,李嘉誠控制的長和系動作頻頻,長實先後宣布拆售葵涌酒店項目雍澄軒(後來被證監會叫停)及天水圍嘉湖銀座購物商場,又出售內地商業物業。同系和黃七月公布出售百佳業務,又傳出計劃分拆屈臣氏。另一同系上市公司電能,亦公布分拆港燈上市。

長和系一連串出售資產行動,到底是撤資,抑或是減債?各方面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過去十多年,長和系早已將巨額資金投放在香港以外的業務,當預見港深貨櫃碼頭業務和港燈發展差不多見頂,便將業務分拆上市,套回大量現金。若然香港業務增長理想,「賺取最大利潤」的商家又怎會放手?

最近閱讀Bittermelon在免費報紙《am730》的文章(見10月11日),對長和系一連串的舉措有另一解讀,這可能和新會計準則於今年一月正式生效有關。按照香港(及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0號的規範,若上市公司對其聯營公司從股東及董事會層面具有「控制」,即使該上市公司持股權少於50%,聯營公司也可能被視為子公司,將財務狀況表外負債連資產合併入集團資產負債表內。

根據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0號中「控制」的新定義,可包括三個元素:(一)對被投資者擁有權利;(二)對參與被投資者而獲得的可變回報須承擔風險或擁有權力;及(三)可被投資者使用其權力,以影響投資者回報。整體而言,應用新的準則需要上市公司作出不少判斷。

今年三月,聯交所向上市發行人及市場從業員發出通告,內容提及採納新準則對《上市規則》的影響,指出一間過往並未被界定為發行人附屬公司的投資實體(例如聯營公司及共同控制實體),可能須按照該等準則被視為附屬公司,即所謂「新附屬公司」。

事實上,個別上市公司已率先採納新準則,例如麗新國際把持股權不足50%的麗新發展的財務報表綜合入賬。會計界人士指出,採用新準則可以壯大資產負債表,增加對外舉債的空間。但若然公司本身有不少債務隱藏在聯營公司的賬目內,新準則便會把這情況暴露出來。

筆者不知道會計界為何引入新準則,但新準則明顯令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變得更具透明度。過去容許上市公司的綜合財務狀況表(或資產負債表),只需要列出同系聯營公司的股東權益(即總資產減總負債),顯然存有漏洞。例如上市公司只佔聯營公司30%股權,餘下70%股權由其他股東持有。理論上應該有其他大股東佔有多於50%,把這附屬公司的賬項(包括資產和負債)綜合入賬,而不是單單列出權益。但倘若餘下的70%股權由另外兩間同系上市公司攤分,各佔35%,這間所謂「聯營公司」的資產和負債便毋須納入三間公司的綜合財務狀況內。外人無法清楚掌握三間上市公司的財務實況,亦不知哪間公司真正「控制」該聯營公司。舉例來說,和黃十多間聯營公司總負債超過6,000億元,當中包括電能、赫斯基能源、和記港口信託、以及電能旗下多間聯營公司,合共負債4,000多億元(其餘負債難以追尋)。和黃及其大股東對這些聯營公司有一定「控制」,是否會變成「新附屬公司」,今年年底的財務報告自有分曉。若不受和黃及其大股東「控制」,又由誰「控制」?最後,正如Bittermelon一文所述,和黃為聯營公司及合資企業總共8,000億元的債務,只提供200多億元的擔保。故此投資者認購長和系各公司發行的債券時,務必要清楚明白當中存在的風險。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初網誌︹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777

價值投資綱要-基本準則【懶惰的哲學家】

來源: http://xueqiu.com/9629424579/26974995

我在這里記錄價值投資的基本準則和對如何進行股票投資事務的總結。1.價值投資原理價值投資包括這樣一些基本原理:(1)任何一項資產都有一個被稱為“內在價值”的基本屬性,可以通過對過去的分析和對未來的大致估計評估出來價值的大致範圍,價值通過眾多參與者的買賣行為所體現出來;(2)價格圍繞價值波動;(3)價值會隨著時間發生變化;(4)精明的投資者應該仔細評估資產的價值,並在價格低於價值時買入,在價格高於價值時賣出,價格距離投資者估計出的價值的遠近程度被稱為安全邊際。按照這些基本原則進行投資的人被稱為價值投資者,他們是真正意義上的投資者。價值投資者基本上不考慮單個特定股票的價格變化或整個市場周期。對於市場周期的考慮,主要是在繁榮期很難找到被低估的股票,而在蕭條期這種股票很多。搭建價值投資體系基礎的人是本傑明·格雷厄姆,他闡述了什麽是“價值”;菲利普·費舍進一步完善了整個體系,他闡述了什麽是“成長”。他們分別依靠對事物發展本質的理解,從不同角度共同說明了同一事物的兩面。真正理解價值和成長的投資者,已經或者正在成為這個領域里的巨人。2.財富積累的秘密價值投資者能夠積累巨大財富的秘密,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1)價值的回歸;(2)安全的保護;(3)價值的增長;(4)複利的魔力。2.1價值的回歸價值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價值從來就不會直接表現出來,而價格卻會非常容易地得到,因為有眾多參與者的買賣行為通過價格來達成成交。當供不應求時,價格會上升;當供大於求時,價格會下降,但是價格並不會影響價值,因為價值是固有的內在屬性。對於普通商品來說,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對於股票來說,價值是它所代表的一家上市公司的所有權,這包括了這家公司目前所擁有的一切和未來會取得或失去的一切經濟利益。盡管價格經常偏離價值,但是價格最終都必將回歸價值。亞當·斯密把這種情況稱為價值規律,股票的價格和價值之間也同樣遵循這種規律:價格圍繞價值波動。對於這種情況,我的解釋包含兩種基本的哲學原理:表面現象回歸本質規律;人的認識有偏差。現代金融理論有一種被廣泛接受的思想,被稱為有效市場假說。有效市場假說的一個經典描述是:關於影響股票價值的一切信息,都會因為信息的快速傳播而同樣快速地反應到股票價格上,所以股票的市場價格是對股票價值的無偏估計值。按照這種說法,價格也就是價值,人們的認識也沒有任何偏差,而這顯然在某種程度上不符合邏輯。正是因為人的認識存在偏差,所以才會出現價格偏離價值的情況,因為價值是固有的內在屬性,不會因為人們的認識偏差而改變。但是複雜的是,對於股票的價值來說,它不僅包括目前的情況,還包括未來的情況,而未來是不確定的,所以人們對價值的認識總是在不斷的進行修正。但是無論如何,價值都會得到證明,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過去所認識的未來會變成目前和過去,那麽真實的價值最終將水落石出。這樣在另外一種程度上來說,有效市場假說又是符合邏輯的。因為畢竟價格會回歸價值,只要排除對時間的考量。所有這一切,都符合這樣一個基本的哲學原理:表面現象回歸本質規律。在商業和投資領域:價格是表面現象,價值是本質。只不過因為人們的認識有偏差,所以我們無法在目前準確地認識真實的價值,而只能通過自己的一些評價來估計出價值的大體範圍,並盡量減少評估的誤差。既然價格圍繞價值波動,那麽它們之間就會出現三種狀態:價格低於價值(價值被低估)、價格等於價值、價格高於價值(價值被高估)。股票市場的周期性繁榮和蕭條經常導致低估和高估狀態可能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大多數人忽視價格必將回歸價值的基本規律。精明的投資者應該在低估時選擇買入股票,在高估時選擇賣出股票,而幾乎不考慮投資所涉及的時間。正是由於大多數人對價值評估錯誤的存在,才給少數精明的投資者提供了成功的可能。這符合辯證法,別人認識的錯誤就意味著自己認識的正確。投資者成功的一個秘密就在於他們大致上掌握了事物發展的本質,而不理會複雜的表面現象。2.2安全的保護當投資者在低估時買入股票,那麽他實際上就得到了一種對財富利益的保護,而不是損失。因為一旦價格從低估狀態恢複到價值或者達到高估狀態,他就必然會得到正的投資回報,甚至他可以計算這種正回報的程度是多大。而這種情況必然會在未來發生,即使他所投資的股票還會繼續低估更多或者價格回歸價值所經歷的時間可能要久一點。價格偏離價值的程度被稱為安全邊際。我使用下面的公式來計算安全邊際的大小:安全邊際S=(價值-價格)/價格低估時,價格<價值,S>0;高估時,價格>價值,-1<S<0。當然這里的價值是不同投資者根據自己的評估所得到的估計值,盡量客觀的評估會減少偏差,但是永遠都無法消除。顯然,較大的偏差會導致不太好投資的效果。2.3價值的增長對價值增長的描述,主要來源於如何確定或者說如何評價價值。對於股票來說,這涉及理解一家公司是如何運轉的。一家公司作為經濟循環中的生產者,它依靠投入自身的資本和生產資料來為消費者生產商品和服務以取得收入,然後再利用收入進行新的生產以取得新的收入。如果收入扣除了成本之後仍然有盈余,那麽這種生產循環就會不斷的進行或者擴大,公司的盈余就會不斷增長,這意味著公司凈資產,也就是股東權益會增長。如果收入扣除了成本之後沒有盈余或者是負回報,那麽這種生產循環就會縮小,這意味著公司的股東權益會減少。對於股票持有者來說,價值並不僅僅是目前的股東權益,同樣還包括公司未來會取得或者失去的一切經濟利益。所以在評價價值的時候,不僅要考慮目前,更重要的是評價未來。當然無可避免的是,這種評價會有很大的主觀性。傳統的看法認為,一項資產的價值是未來所有存續期內能取得的現金流入的貼現值。對於債券而言,這種傳統的看法可以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準確評價債券的價值。但是對於股票而言,這種看法卻受到了巨大的局限。因為債券的存續期是有限的,而股票的存續期無法確定,更加無法確定的是需要考慮現金流入。所以在實踐角度,人們對價值所進行的估計,是在一個可預見的不太久的未來,公司能發展到什麽程度的評價。實際上,這是與公司的凈利潤和凈資產相關聯的。對公司目前的價值的估計,是公司在未來某個時間能夠總計實現利潤的多少或是凈資產的大小。顯然,隨著公司的運轉和凈資產的變化,公司的價值也在發生變化。尤其是當公司能持續不斷的產生利潤的情況下,公司的凈資產和價值都在提升。公司價值的提升,就給投資者帶來財富的增長,也就是投資回報。2.4複利的魔力所有學習過數學的人都知道,一個不太大的數字經過多次冪的乘積之後就變得非常大,這就是複利的魔力。我使用下面這個公式來描述投資回報:In=I×(1+A)的N次冪×(S+1)In表示經過N年之後的投資額;I表示初始投資金額;A表示投資的複利;N表示投資的時間;S表示安全邊際。(1+A)的N次冪被我稱為均衡回報率;S+1被我稱為安全邊際權數,S+1=價值/價格。這里認為通過N年的投資期,價格等於價值,不存在高估和低估。對於股票投資來說,A就是公司價值的增長率。如果公司每一期的凈利潤和凈資產能保持一個穩定的比例,也就是資本收益率能保持大體穩定,那麽價值增長率A就等於凈利潤和凈資產的增長率。當考慮經過N年的投資期,價格依然沒有回歸價值的情況,這個公式可以改寫為:In=I×(1+A)的N次冪×(Sb+1)/(Ss+1)我把這個公式稱為實際回報率,Sb表示買入時的安全邊際,Ss表示賣出時的安全邊際。隨著時間的流逝,Ss傾向於等於零。關於投資回報的大多數疑問,都可以通過對這個公式的理解而得到答案。價值投資者能夠積累巨大財富的秘密在於,他們可以尋找到價值不斷提升的公司,並且在公司的股票具有較合適的安全邊際時進行投資,然後通過相當長時間的投資來實現複利的滾動。正如一個經典的比喻所描述的那樣,投資就好比滾雪球,需要一段足夠長的山坡和足夠濕的雪。這是另外一種辯證法:少則多,慢則快。3.投資過程精明的投資者決定具體投資哪家公司的過程大體上分為兩部分內容:對公司經營和發展情況進行評價和對公司的內在價值進行估計。學術界願意把前者稱為基本面分析,把後者稱為估值。實際上也就是如何挑選公司和如何評價公司,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都是動態的過程。投資者應該具備基本的財務會計知識,這樣他們就可以通過閱讀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來大體上掌握一家公司的基本情況。盡管遠遠不夠,但這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工作。財務報表把公司經營的整體情況通過簡單的數字表達出來,使事實變得清晰起來,但是同時也不應該理所當然地認為財務報表的記錄都是客觀公正的。對過去公司財務記錄的了解,可以幫助投資者在評價未來的情況時具有更多優勢。3.1公司挑選時間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最為重要的機會成本,所以投資者應該選擇最好的公司進行投資,並盡可能回避一般或者糟糕的公司。精明的投資者應該建立如何評價各種不同類型公司經營情況的標準,然後把主要的投資集中在最有可能成為或者已經符合最佳標準的公司上。在實踐角度,可以把收入增長、凈利潤增長,凈資產增長以及利潤率等財務指標聯系起來作為這個評價標準。並且對於不同經營類型的公司,可能需要制定不同的標準。可以對不同類型的公司進行分類。如果按照公司的利潤變化情況,大體上可以分成增長型公司和周期型公司,增長型公司又可以按照增長速度來進行更細的劃分。增長型公司的利潤水平一般與經濟周期關聯不大,周期型公司的利潤水平可能與經濟周期、政府政策或者其他因素關聯相當大。如果按照公司所處的生命周期,大體上可以分成創業期、快速擴張期、成熟飽和期,甚至有些公司還包括衰退期。不同的階段,意味著公司可能面臨不同的發展速度和問題。市場所處的地域和容量、消費者的偏好、重大的社會政治、經濟或者文化變革以及科技進步等因素都可能導致公司所處的發展階段發生變化。因為這些複雜的因素,所以投資者需要盡可能熟悉和掌握關於經濟周期和商業運轉的知識,甚至還需要對政治制度、金融體系、政府的貨幣和產業政策、通貨膨脹水平、居民收入情況等宏觀經濟因素有一些基本的認識,因為這些“經濟氣候”可能都會最終影響公司的發展情況。不過最為關鍵的是,精明的投資者需要理解自己所投資的公司到底是如何運轉的。管理一家公司和挑選一家公司進行投資所經歷的過程,同樣都好比勤勞的園丁培育他的小樹。最開始小樹只是在泥土里的一顆種子,園丁為它澆水和施肥讓它能夠發芽並且緩慢的成長。小樹吸收泥土和空氣里的養分,並通過陽光的照射進行光合作用,慢慢地長出了樹幹和樹枝。大自然的氣候變化導致在春天樹枝長出葉芽,夏天樹葉茂盛、秋天雕落,冬天沈寂,然後又是一個春夏秋冬,並且不斷循環往複。但是隨著每一年的生長,小樹都在長高,並且還會結出果實。園丁年複一年地為小樹清除雜草和害蟲,並且最終可以享受小樹長大後帶來的清涼、果實和喜悅。如同其他事物一樣,決定發展的關鍵是內在因素,而不是外部因素。小樹能成長得多高並不取決於泥土、空氣、水分和陽光等條件,因為這些條件對所有的小樹來說都是同樣享受得到的。真正決定小樹能成長的多高並且能結出什麽樣的果實的因素是這顆小樹的種子,是寫在種子里的基因。而且同時還離不開園丁對它的培育和保護。所以實際上,挑選公司就是選擇好園丁和好種子的過程,經濟氣候的變化只不過是公司發展所必然經歷的環境。投資者需要盡可能尋找到在生產、銷售、研究開發、財務控制、內部管理、發展潛力等方面都有足夠優勢的公司。而所有這一切,都是在一個誠實可靠的管理者的協調下所實現的。在實踐角度,尋找到最出色的公司需要我們從身邊開始。通過一些基本常識和見聞我們可以知道某些公司比另外一些經營相似商品或服務的公司更為出色,這種方法省時省力,但是同時意味著會有不小的局限。或者,還可以通過翻閱大量公司的財務報表來達到這個目的,但是這意味著驚人的工作量。所以,這強烈意味著最出色的投資者需要比其他人付出多得多的勤奮和努力。3.2公司評價對公司的價值進行估計,也許是整個投資領域最神秘的一件事情,這是一門抽象的藝術,而不是一門精確計算的科學。因為人的認識有偏差,所以不同人的估值就是對基於同樣的事實的不同看法。在實踐角度,估值是先進行一系列基本假設,比如公司未來的凈利潤的增長率是已知的或者公司未來能達到的收入是已知的等等,然後計算出公司在未來一段確定的時間所能達到的發展程度。基於不同觀點的人,確定價值的估計值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而所有這些看法都會最終被證明與事實有多大的偏差。傳統上使用市盈率和市凈率的方法是被廣泛接受的,估值的大部分具體內容是評價公司應該匹配什麽樣的市盈率和市凈率水平。投資者需要審慎地評價自己所采取的估值方式,甚至需要建立一整套估值的標準和體系,這同時包括對不同類型的公司進行不同的評價。這應該成為投資者的一項基本能力。不管是公司挑選還是公司評價,都需要定期重新進行檢查,因為任何一家公司都可能會發生一些我們無法提前預知的變化;或者,我們可能還會發現更出色的投資。在挑選公司和評價公司的價值之後,就可以根據當時的情況進行投資決策。3.3投資風格不同的投資者傾向於有不同的習慣,而且隨著所挑選的公司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安全邊際和均衡回報率水平。概括地說,有價值型投資和成長型投資兩種投資風格。價值型投資更加註重安全邊際水平,成長型投資更加註重均衡回報率水平。價值型投資一般會選擇有較高的安全邊際的周期型公司或者穩定增長型公司。當安全邊際傾向於等於零時,可能就會進行賣出,然後再尋找新的符合價值型投資標準的公司。因為一般情況下,這種公司的均衡回報率並不太高,所以繼續投資可能缺乏足夠的吸引力。成長型投資一般會選擇有較高的均衡回報率的快速增長型公司。有些時候小於零的安全邊際也是可以被接受的,因為較高的均衡回報率會在不太久的未來彌補這個差距。如果公司能在較長的時間內保持足夠的增長速度,那麽成長型投資者輕易不會進行賣出,除非發生下面3種情況:發現當時的投資是錯誤的;公司不再符合當時投資的標準;發現了更好的投資。對於價值型投資而言,需要仔細衡量安全邊際是否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因為這種投資意味著可能會放棄一些更加出色的成長型投資。對於成長型投資而言,盡管有時小於零的安全邊際水平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需要仔細衡量這種價格暫時高估的情況會持續多久。為較高的均衡回報率付出較低的安全邊際可能並不合適,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謹慎的價值型投資的回報要好於輕率的成長型投資。簡單地說,安全邊際是固定的,但是均衡回報率會隨著時間而增加,這就決定了價值型投資和成長型投資這兩種風格的差異。實際上這取決於對於內在價值的理解,也就是對安全邊際和均衡回報率的不同權衡。而且無論對那種投資風格而言,都強烈意味著投資者需要進行長期投資,盡管有時候所經歷的時間可能並不太長。對於同一個投資者來說,他可能側重或者共同采取兩種風格。這就需要權衡如何分配有限的投資資金,也就是如何搭建投資組合。3.4投資組合對於兩種投資風格而言,搭建投資組合都是必要的,因為把所有的資金只集中投資於一家公司可能會面臨許多不可預見的困境。被金融界廣泛接受的現代投資組合理論實際上並不能為投資者提供正確的指引。因為這種方法是按照事物發展的表面現象來進行研究和闡述的,而忽視了本質,所以這就會導向一個並不符合邏輯的結論。在衡量應該對每個股票投資多少金額的時候,需要著重考慮的是它們的均衡回報率與安全邊際水平。如果要求整體回報增大,那麽就要求把盡可能多的資金投資在均衡回報率與安全邊際權數乘積最大的股票上。同時在一段確定的時間內,如果兩只股票的這個乘數相等,那麽可以認為這兩項投資在一般情況下可以同等看待。當然在這種情況下,均衡回報較小而安全邊際較大的股票更優。進行投資組合並不一定意味著分散了投資回報,因為我們無法確定價格會在什麽時間與價值相匹配。對此我有這樣的描述:假如選擇了10家出色的公司,它們都有可能漲幅超過10倍甚至更多,但是沒法提前知道到底哪家公司會在相同的時間具有最多的漲幅。如果只投資於一家我們認為最有可能漲幅最大的公司,那麽得到的回報可能會是20倍或者是5倍。如果對10家公司都進行投資,只要有一家公司達到了100倍的漲幅,那麽其他的投資都失敗了也可以達到預期目標;而實際上非常有可能是5家公司上漲了20倍,而另外5家公司上漲了5倍。每一個投資者都應該重視如何搭建投資組合,並根據不同的安全邊際與均衡回報率水平來調整投資組合中所投資金額的比例,這對改善實際的投資回報具有重要的作用。搭建投資組合的關鍵在於:投資者是否對所投資的每一家公司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評價。這一方面需要投資者具備藝術家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又需要投資者具備哲學家的洞察力。4.評價內在品質決定事物發展的是內在因素,而不是外在因素。一家出色公司的價值增長來源於其傑出的內在品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家公司具有什麽樣的競爭實力。競爭力有很多方面的體現,包括公司提供的商品或服務的用途和質量、把商品或服務銷售到消費者中的能力、能研究開發出更好的或者新的商品的能力、在內部財務處理上的效率、在內部人員管理和培養上的努力、對各種形式的資源的所有權以及其他方面的優勢,這些優勢都可以使公司更好地運轉並帶來利潤,以提升價值。盡管整體經濟的景氣程度以及例如社會變革、技術進步等外在因素可能會對公司有暫時或者深刻的影響,但是擁有更多競爭力的公司會取得更多的經濟利益或者更少的損失。幾乎所有這些優勢,都是通過人來實現的,公司管理者通過協調各方面的資源來把它們共同作用到公司的運轉中。一家傑出的公司必然擁有傑出的管理層,否則這家公司根本沒有辦法保持競爭力,很快就會在商業競爭中走入困境或者被擊敗。所以實際上,公司管理者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內在品質。就好比將軍對軍隊的指揮一樣,管理者的能力決定了一家公司將會在多大程度上取得商業上的成功。一般而言,投資者通過閱讀財務報表可以在表面上識別哪些公司有更好的內在品質,這也是普遍的做法。更為重要的是,投資者能否尋找到誠實可靠並且具有雄心壯誌和足夠能力的管理者。4.1資本收益率通過對財務報表的解讀,投資者可以從表面上尋找到公司發展的線索,其中最重要的數據就是資本收益率。資本收益率用凈利潤除以凈資產得到,它不僅說明了公司利用每一單位凈資產產生利潤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告訴了我們公司凈資產的增長速度。在一家公司在幾年中凈資產的增加幾乎都是由利潤來貢獻的情況下,如果它的平均資本收益率是a,那麽公司的凈資產和凈利潤的平均增長率就等於a/(1-a),這也就是投資的複利A。如果我們能夠假設公司未來的平均資本收益率依然保持過去的水平,那麽就確定了均衡回報率水平。同時,我還主張以資本收益率為基準來估計公司的價值,這就確定了安全邊際水平。一般的原則是:最開始是銷售利潤率,然後銷售利潤率會傳導到稅前利潤率上;稅前利潤率會傳導到凈利潤率上;凈利潤率會傳導到收益增長率上;收益增長率會傳導到凈資產增長率或者說資本收益率上。而正是資本收益率水平,決定了公司的價值。無論對價值型投資還是成長型投資來說,資本收益率都至關重要。通過比較不同的資本收益率水平,可以對不同公司的經營狀況做出評價。在大多數情況下,資本收益率的提升可以認為公司的內在品質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體現,反之可以認為公司經營出現了問題。越高的平均資本收益率水平意味著公司的凈資產增長速度越快,意味著公司的價值增長速度越快,意味著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安全邊際和均衡回報率越大,意味著精明的投資者可以獲得的投資回報越多。4.2競爭力評價盡管過去的資本收益率水平很清晰,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公司一定有能力在未來繼續保持或者提高過去的水平。精明的投資者應該尋找到真正推動公司保持較高資本收益率的內在因素。任何一家公司為了保持和提高資本收益率,就必須使收益增長率與過去資本收益率匹配的水平相一致或者更高。在利潤率無法提升的條件下,就意味著需要更多的收入。更多的收入意味著需要有能力生產出來並且有能力銷售出去更多的商品和服務。當舊的商品和服務不再適宜的時候,就需要研究開發出新的商品和服務。研究開發意味著公司需要從收入中分配一部分研發費用,同時還有用在其他方面的開銷,比如用來更新和維修生產設備、建設新的生產和服務基地、廣告、內部人才培養、提高員工福利以及承擔社會責任等,這需要公司在財務處理上有效率。當然有些公司可以較容易地通過控制成本和提升價格等方式來提升利潤率水平,或者它們提供的商品和服務有源源不斷並且輕易不會減少的需求。所有這些具體的商業細節包括其他環節構成了公司的運轉,並且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相當的優勢,這就形成了競爭力。競爭力對資本收益率的保持或提高提供了支持。不同的公司具有不同的核心競爭力,有些是由於所處行業、經營方式或者政府政策等外在因素導致的,有些是因為所處地域的自然條件、技術、專利、生產規模、內部管理水平以及商業聲譽等內在因素導致的。當然,有些公司可能會具有壟斷優勢,但是壟斷並不一定意味著是對公司有利的。因為這可能導致公司失去了雄心壯誌以及不再致力於開發更好更廉價的商品和服務,這將會逐漸使公司的收入難以快速增長,並最終導致資本收益率難以提升或者下降。顯然,外在因素是容易被複制和模仿的,而且對於所有相似的參與者來說都是相同的,但是內在因素是極難被競爭對手複制的。精明的投資者應該對公司的競爭力有足夠的認識。因為對它的評價可以讓投資者分辨當發生對公司有利或者不利的影響時,這種內在品質是得到增強還是削弱,同時還包括這種影響可能持續的時間。這樣進而就可以大體上衡量公司未來的資本收益率水平是否會提升,這同時意味著衡量公司價值的增長水平如何。簡單地說,投資者需要認識到公司在什麽情況下會發展順利,而在什麽情況下會遇到困難,並且可以大體上衡量順利和困難的程度。4.3管理層評價任何私人生意或者公司建立之初,都是在創立者們需要實踐一些新的想法、進行新的研究開發計劃、或者爭奪新的市場以及資源等情況下開始的。管理一項私人生意或一家公司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務。因為只要生意還在進行,就意味著需要付出成本,如果不能取得比成本更多的收入,就意味著資本金會減少,並且最終不得不終止這項生意。創業者們在這個過程中承擔著相當大的風險,他們需要迅速地找到取得收入的方法,然後再讓收入不斷地擴張下去,隨著收入和利潤的增加,就意味著公司的運轉可能越來越順利。隨著小公司慢慢地成長為中型或者大型公司,就會產生新的問題:公司需要為更多的消費者提供商品和服務,這樣意味著它需要擴大生產規模和銷售網絡、需要雇傭更多的員工、需要建立更多為生產和經營環節提供支持的部門,包括技術開發、財務處理、消費者服務、法律支持、內部人才管理等各種可能需要的部門。而且這個時候,公司的管理者不可能再是一個人或者一小群人,這還需要培養和提拔一些層級較低的管理者。另外,原來的創業者可能因為年齡增長得過大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再繼續工作,這還需要找到新的管理者繼承下去。同時,公司還可能會遇到資金無法與其發展相匹配的情況,這樣公司可能會選擇向銀行貸款或者發行債券和股票來進行融資。所有這些具體的行為,都是由公司的創立者和一代接一代的管理者來具體實施的,一般稱所有管理者為管理層。毫無疑問,管理層處理具體商業細節的能力決定公司將走向何方。在現代經濟條件下的商業競爭決定了任何公司的管理層都必須有足夠的能力來維持公司的運轉和提升公司的競爭力,否則很快就會走入困境。管理層的能力不僅僅體現在他們的行為層面上,更為重要的是,體現在他們的思想層面上。如同將軍對軍隊的指揮一樣,不思進取和缺乏遠見的領導者不可能會取得持久的成功。成功的管理層必須同時具備誠實、智慧、積極進取、富有責任感、能夠很好地權衡短期和長遠利益等一系列優秀的個人品質,這樣的人一般對自己的道德修養也要求相當高。所有這些品質可以概括稱為正直。雖然資本收益率和競爭力為成功的投資提供了線索,但是精明的投資者應該認識到: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正直且富有能力的管理層才是公司傑出內在品質的本質。5.成功的投資者成功的投資者是需要鍛造的。他需要具備一些卓爾不凡的個人品質,而這本身就意味著需要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和付出與之對應的磨練與努力。他需要誠實:能夠正確地評價自己具備的知識、掌握的信息和處理這些信息的能力、目前的生活狀況以及未來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和遵循的道德標準;他需要耐心:能夠細致地處理目前的事務,並且對於暫時的有利和不利狀況有客觀公正的評價;他需要勇敢:能夠獨立進行思考,對過去一些固有的觀點和看法提出質疑,同時又不失去客觀公正的態度,更加重要的是在不利條件下仍然能夠鼓勵自己堅持正確的原則和道德標準;他需要努力工作:能夠不斷地進行學習、思考、總結,並且能夠自己處理繁瑣的整理、統計、計算等工作;他需要富有洞察力:能夠透過表面現象認識到事物發展的本質規律,分辨真實的情況與大多其他人的普遍看法之間的差距;他需要富有遠見:能夠在事情發展的初期預見到未來成熟的情況,還需要在信息不夠全面的情況下盡可能做出正確的決定;他需要富有責任感:能夠對人和對事情有始終如一的關心和正確的態度。他需要權衡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能夠從長遠角度思考應該如何約束和規範自己的行為。一般來說,沒有人會天生具有這些性格。大多數性格都是通過家庭的潛移默化以及學校範疇的培養教育來實現的,更重要的是在一些事情成功或失敗的經歷後所形成的。就如同沒有經歷過風雨就不會出現彩虹一樣,幾乎所有重要的品格都是在失敗和挫折之後才根深蒂固在我們的思想中。實際上,這些品質會保證投資者在長時間中實踐投資的基本準則,而不迷失方向。而且投資者還會通過這個過程不斷地進行思考和重新認識自我。因為當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如何對待這些財富將成為一個重要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這取決於什麽樣的人生態度。大體上來說,有兩種人生態度,一種是利己的,一種是利他的。排除道德標準的考量,利己的人生態度一般會選擇消耗掉相當數量的財富,這樣往往最終積累的財富數量很少;利他的人生態度一般會選擇繼續積累財富以使更多的人獲得更多的利益,這樣往往最終積累的財富數量很大。所以,投資者選擇了什麽樣的人生態度,實際上就決定了他將獲得多大程度上的成功。這種成功不僅僅是體現在物質財富上,更為重要的是體現在精神財富上。掌握投資的技巧對任何人來說都是相當困難的,因為這不僅需要克服一些固有的看法帶來的束縛,還需要領悟一些最基本同時也是最深刻的哲學原理,更為關鍵的是,這還取決於投資者具有什麽樣的價值觀。這種積極的價值觀,應該成為所有正直的人的畢生追求。http://xueqiu.com/9629424579/25451976放上了PDF文本@不明真相的群眾 @但斌 @釋老毛 @每天發現一個更好 @鄧欣華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 @李妍 @達觀天下 @will1031@耐力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605

我的投資十準則 風生水起qd

http://xueqiu.com/6011012030/27902660
在雪球上我總共沒發幾篇文章,也沒大說話,不知為什麼粉絲數量還在快速增加。看到不少人發來私信,有諮詢個股的,有尋求合作的,還有要對我表示感謝的,對此我一概都沒回覆。由於自身精力有限,出於多方面的考慮,我在逐步縮小自己的社交範圍,所以對於不熟悉、不瞭解的人發來的私信和留言,我通常都不予以答覆,希望球友們能夠諒解。

   在此轉發一篇我5 年前在博客上發表的文章,應該說這些年基本上是按照這些標準來要求自己的,有些方面還有所欠缺,目前正在積極努力。

我的投資十準則(2009-07-16 20:38:54)[編輯][刪除]轉載▼

標籤: 股票分類: 股市隨筆

  近期仍在對自己投資行為中的一些不足進行反思,經過數日的梳理,總結出了以下十條投資準則.值得說明的是,這10條投資準則僅僅是我個人投資習慣上的一些補充,未必適合他人,請不要盲目照搬.以下10條是自己今後需努力的重點,"吾日三省吾身", 希望能通過不斷的自我反思, 做到在資本市場裡駕輕就熟.

1,永遠把風險放在第一位.買入股票之前首先考慮我這筆交易虧損的可能有多大,估計會有多大幅度的損失,其次才考慮有望獲取多少利潤.

2,不對他人的投資行為進行評價,不隨便給他人做個股解答.每個人的投資行為都有其自身的考慮,或長線或短線,或基本面或技術面,如果用自己的方法去盲目評價別人的操作,難免會給他人造成干擾.至於對個股的研判,本身就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如果只是粗略地看幾眼就指導別人如何操作,那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3,不給任何人推薦股票,也不要隨意暴露自己的投資品種.股票市場風險巨大,每個人的承受能力和心態也有很大區別,本著對自己和他人負責的精神,切勿給他人推薦股票,同時由於自身的影響力較大,也不要隨意公開自己的投資品種,事實上這也近似於變相推薦.他人買入自己的股票,往往也會對自己形成很大干擾,因為別人無法理解你買入股票的初衷和持股期間的心態,時常會在股票大漲大跌或是滯漲時把一些不好的情緒傳遞給你.

4,拒絕任何委託理財和機構合作.首先是我自身的水平還不具備委託理財的能力,其次是我也沒有這些精力,我也不希望為了多賺錢而對自己現有的投資體系造成干擾.

5,不要淪為股票的奴隸,而是要把股票當作一種消遣工具.股票不是我生活的全部,賺錢也不是我投資股票的唯一目的,除了實現財富增值的夢想外,我還可以通過股票拓寬知識面,把股票當作溝通友情的紐帶,甚至可以通過投資者的股票操作去探究人的性格和心理等。

6,投資過程中切勿隨波逐流,儘量迴避多數人都在參與的投資行為和投資品種。

7,對企業的分析要客觀、嚴謹,不能戴有色眼鏡.通常我在買入股票之後,往往會放大企業的一些利好,而忽略企業存在的隱患,這樣就無法理性分析企業的一些經營行為。今後在研究企業時必須有理有據,客觀全面地去評價企業,而不能憑主觀臆斷,也不要盲目去預測上市公司未來的業績。

8,審慎對待他人評論.對贊同我的人,感悟的是他的善意;對反對我的人,考察的是他的智慧。如果在贊同者那裡看到的是逢迎,在反對者那裡感覺的是愚昧,那麼這兩種人的意見都可以不屑再聽。

9,要客觀評價自己的投資經歷。自身投資過程中經歷的一些失敗,不要歸咎於運氣不佳,而應該反覆尋找失敗的原因,並及時改進,不重複犯錯。相反,對於過去取得的一些成績,除了從中提取一些經驗外,應該更多地將其歸功於運氣,而不是總拿這些所謂的「成績」在他人面前炫耀。

10,不盲從和迷信高手,也不輕視和排斥「低手」。對於投資市場的高手,要理性去看待,高手的成功經驗對自身不一定就適用,而且有的「高手」本身是出於某種目的人為添加了很多水分。反過來,那些股市裡的失敗者對自己也可能有借鑑作用,首先是可以吸取他們失敗的一些教訓,其次是有些人雖然暫時失敗,但並不一定是他們的方法不好,有時候因為運氣或者其他因素也會影響到收益,如果他們的方法有利於提高自己的收益,借鑑一下也未嘗不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773

2014會計準則大規模修訂對財務報表的影響 麥麥忠粉

來源: http://xueqiu.com/6231881268/32555903

第三季度的財報陸續發布了,都有一個“關於公司會計政策變更的公告”,沒有都不好意識跟別人打招呼,不明真相的球友們心里忐忑啊,這又出什麽幺蛾子啦。出於對公告的不信任,專家說的都忽悠人,球友說的靠譜這一原則,得有人寫點什麽了。標題起的挺逗逼的帶來的影響,即便真有大的影響我這水平也看不出來哈。非要找出來點影響,那就是交幾百塊錢培訓費,五星級酒店吃幾頓自助餐,美其名曰集體學習新準則。

事件核心:
2014年初財政部修訂了多部、新發布三部,要求2014年7月1日開始執行:
修訂的準則:
《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
《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
《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
《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並財務報表》
《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 2014年年報開始執行

發布新準則:
《企業會計準則第 39 號—公允價值計量》
《企業會計準則第 40 號—合營安排》
《企業會計準則第 41 號—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

其他
《金融負債與權益工具的區分及相關會計處理規定》
7月份對《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公允價值的定義進行了修訂。

每一次會計準則的修訂理由都驚人的一致與國際接軌。我們與國際準則的差距在逐年縮小,2006年會計新準則發布,影響是顛覆性的,很多人員都瘋了。雖然整體是顛覆性的但在部分方面也做出了妥協,專家說的啊會計人員都已經瘋了就別往死里整了,有的地方也考慮一下基層人員的實際能力,沒有一次改到位進行了過度。之後專家們也沒閑著幾年一修訂以及六個準則解釋,準則2012年做了修訂,今年2014年做了大幅修訂,這些修訂多數並不是新內容,部分已經通過準則解釋通知等等實際這麽做了,但準則沒改的話行不正言不順,這次就都一起改了。故事講的差不多了。我們一項一項看看變化和影響。

從財報能看到的主要變化:
準則修訂和首次執行的準則是會計政策變更,會計政策變更采用追溯調整法核算,就是一開始就按照變更後的核算,計算累積影響數,調整報表的期初數。涉及到所得稅相對複雜一些。調了多少需要在報告中披露。這個後面會詳細說。

第四類長期股權投資改成金融資產
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第四類長期股權投資“投資企業持有的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並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性投資”按《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資產的確認和計量》處理,按22號準則規定采用成本法計量。這個地方就是上文中說的過度一下國際上早就這麽核算了,但考慮到會計都瘋了實在理解不上去了,三觀都毀了,給個喘氣的機會吧,2014年才改。估計很多企業能披露的也就是這個。
這個改變對上市公司影響非常小,原來成本法改後還是成本法就是換了個科目,對公司2013年度及2014年資產總額、負債總額、股東權益及當期利潤不產生任何影響。唯一變化你會看到在公告中披露,
2013年年末追溯前  長期股權投資  100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70
2013年年末調整前  長期股權投資    98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72
披露詳細一點會給你這差額2到底是誰家的投資。結論很清楚不多說了。

2號準則的改動還有成本法可以超過累積凈利潤了;計算投資收益時內部交易予以抵銷;權益法成本法轉換等等吧。要麽是以前就是這麽做的了,要麽是比較極端的情況,對多數企業的報表沒啥影響。隨手翻了幾個報告,林敖東持有的廣發證券,因為其他股東增持,減少了留存收益13個億,減少了遞延所得稅負債,調增了資本公積。以前這都進利潤了現在不認啦。國電電力,減少了9千萬的留存收益。其他的大家自己發掘吧。

《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規範了短期職工薪酬和辭退福利的會計處理,看到有些公司的公告累計影響數需要精算,就是自己會計人員算不明白啦,太費勁了。但總體預估是不會有大影響。

《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正式引入了綜合收益的概念,增加了其他綜合收益各項目分別扣除所得稅影響後的凈額、綜合收益總額。你說我感覺以前就在報表中見過其他綜合收益啊。是地以前是會計準則解釋第三里面地,都執行好多年了,現在正式寫在準則里面了。很多這樣的情況了。有啥影響?本來就是這麽做的,能有啥影響,你咋說我咋做。

《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並財務報表》 合並範圍的判斷標準做了大幅度修訂,以前是半數以上股權或者控制的相當於控制的幾種情況就屬於合並範圍。改完了判定標準你有沒有權利享有回報,有沒有權利影響回報的金額綜合判斷。圍繞這個權利展開了一大堆描述,這個地方無非就是變成描述了,為複雜的投資關系預留了空間。no zuo no die 絕大多數公司沒影響。

《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2014年年報開始執行。明確金融負債與權益工具的區分原則,衍生工具太多眼花繚亂啊,固有原則沒有變化。

《企業會計準則第 39 號—公允價值計量》 已經在做了。以前要求分布在指南、解釋中現在單獨成一個準則,要求更明確細致了,提出了有序交易,輸入值劃分為三個層次等等。

《企業會計準則第 40 號—合營安排》以前在長期股權投資里面提了一嘴,現在單獨拿出來了。做法沒變。

《企業會計準則第 41 號—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這就是披露的問題,要求擁有重要少數股東權益的子公司、合營企業和聯營企業均需要披露主要財務信息。占股不多你也得給我說清楚。

《金融負債與權益工具的區分及相關會計處理規定》概括起來就是不管你法律上叫啥名,工具起什麽什麽好聽的名字,你去糊弄小股民吧。在會計上必須按照經濟實質,實質重於形式給我處理。金融負債、權益工具要弄清楚。優先股就說你那看什麽看。換一種說法就是為優先股和眾多衍生工具從會計認定上掃清了障礙。

結論到底有什麽影響:
最常見第四類長期股權投資改成金融資產,有相當多的企業會遇到,這種變化對企業利潤和總資產沒有影響。但看到少量公司運用新準則後遇到了長期股權投資部分業務不確認利潤改為確認資本公積的情況,直接減少了往年利潤導致企業的存留收益減少。

以上看到的都是多是表面現象,真正的影響是我們逐步與國際接軌。我們與國際準則的差距在逐年縮小。投資者的財務能力越來越高了,都開始研究財務報告啦。這是喜事。

需要說明的是,準則不是我寫的,草案不是我定的,解讀都是磚家觀點。我就是把磚家觀點又說了一遍哈。歡迎拍磚。

@希臘神話 @唐朝 @草頭黃bong @柴迷 @博實 @仁者無敵007 @瘋居住的街道 @那一水的魚 @東博老股民 @流星一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106

和US GAAP說再見 美國考慮全面采用國際會計準則IFRS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410

481271549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新任首席會計師周四表示,他希望在未來幾個月就SEC是否應推動美國公司轉換至國際會計準則(IFRS)提出建議。

在其上任後的第一次公開演講中,總會計師James Schnurr沒有表明他是否傾向於美國走向IFRS。

但他表示,他希望在未來幾個月內對此采取行動。

Schnurr說,他正在了解SEC此前對此開展的工作。當他完成審核後,他將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Mary Jo White表達他對此的意見。

會計行業的領導人長期以來一直要求美國從目前的美國公認會計原則體系(U.S.GAAP)轉向使用IFRS。

IFRS目前被應用於100多個國家。其支持者說,如果全球通用一套會計準則,公司和投資者將會從中受益。

但出於對成本以及中小企業負擔的擔憂,美國會計制度的改革進程緩慢。

不過,今年早些時候,White表示,證監會正在計劃重新審視這個問題,並認為這個問題應該被優先考慮。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271

清流資本副總裁彭創:O2O投資的四個準則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11/148859.html

1月11日消息 在清流資本舉辦的“共享經濟:移動互聯網下一戰場”O2O沙龍上,清流資本的副總裁彭創分享了從投資角度衡量O2O項目的觀點:第一,市場規模非常重要;第二,體量這麽大,這個蛋糕怎麽切;第三,要看的是平臺在里面創造了什麽價值;第四點看競爭格局。
 
此外,彭創談到2015年的投資計劃時介紹,“清流資本的投資重心會向互聯網金融包括O2O等,我們會比較喜歡跟傳統行業結合比較緊的提供端到端社會化解決方案的公司接觸,最好有一個後端供應鏈的優化,這是我們最喜歡的商業模式。”
 
\       人生在世總要遵守一些準則,這些準則有助於你在面臨艱難的選擇時能做到快、狠、準。因為人生的緊要關口是不允許你有足夠的思考時間的,擁有自己的原則就能很好地把控住自己的人生軌跡,使其能夠躲過誘惑、恐懼及悔恨
      我很小的時候就尊崇一些原則,這些原則都是一些樸素的道理,如: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惡有惡報;好人一生平安;前半夜想想別人,後半夜才能想想自己等等。當我慢慢長大,學習了一些歷史、哲學之後,我對理性思考的原則極為推崇,因此有了以下三條我的思考準則:1、達爾文進化準則;2、反身性準則;3、反向性準則。       


       1、 首先說達爾文進化論準則
        在人類歷史上,對宗教的神學打擊對大的就是達爾文進化論。我們並不是神的子民,我們可能是由20幾萬年前的海洋里的單細胞動物進化而來的,又或者說我們是幾十億年以前由彗星的物質里進化而來的。這些物種起源論也狠狠地打擊了17-19世紀白種人自認為比別的物種高貴的言論。因為當時白種人認為人類的祖先的起源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白種人跟其他人種的祖先不一樣。若你相信進化論,那麽你就知道他們說的是謊言了。進化論是我上學時學過的最美妙的理論之一。我相信進化論,但除了對物種進化的關註外,我更多地將其運用至個人進化的過程中,尤其是靈魂思想的進化方面
         在你面對困難,進化論的威力就更大了。你可以選擇逃避困難或者迎戰困難。首先我們對這個困難進行分析抓住其關鍵要素,然後選擇解決問題的人選、方法和途徑,最後利用自己的力量及杠桿周圍的資源對其進行解決。如果失敗了,重複以上步驟……這樣我們就在解決困難的過程中,不斷地進化了自己。當你選擇逃避時,從某種意義上講,你選擇了逃避進化。面對痛苦時,更能磨練一個人的心智,洗滌其靈魂。當你度過痛苦時,你忍受痛苦的臨界點就提高了,但快樂的臨界點就降低了  (註解:即更能忍受痛苦,更容易享受快樂了。)  
            人的一輩子中很難對物種的進化做出很大的貢獻,但我們對思想靈魂的進化卻可以做出偉人般的進化。如耶穌、林肯、甘地等等,他們面對困難時,強大的心靈和純粹的靈魂所凝聚成的力量遠較任何的武器強大得多。你看他們的一生,非常明顯地可以看到他們面對困難及痛苦時的掙紮及戰鬥,那種永不放棄的赤子之心,那種永不言敗的大愛之魂每時每刻都在激勵著他們。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是神,而不是人。雖然只是人的軀體,但靈魂的進化已經達到神的境界

          2、 其次說反身性準則
           這是索羅斯一直在探索和試圖說明的哲學原理。放在資本市場,它是非常簡單的,如一件金融產品價格上漲,然後人們就認為其價值更高,對其加大投資,這又進一步地推進了它的升高。下降的情景也是一樣的道理。但我這里所講的反身性不是簡單的金融上的,而是指個人的思維上的範疇。首先說一個人如何能像偉人一樣度過自己的一生。從反身性的角度來看,先決條件是你必須認為自己是一個偉人。是的,你必須想象自己是一個偉人,你才能像一個偉人那樣行動。這不是狂妄,這是基本常識。其次我們來認識自己與周圍環境的關系,你認為你是什麽樣的人,然後周圍的環境會給你一個反饋,這個反饋與你的認知有一定的偏差,這個偏差會作用於你的認知,然後再形成你新的認知。如你認為自己是聰明人,但周圍的人都認為你是傻的,假如你一再堅持,那麽下次他們可能認為你是神經病。因此天才都被周圍人認為有點神經。但你要取得成就,你必須頂住周圍的壓力,不要讓他們的嘲笑使得你放棄自己的堅持。直白來講,天才要想成就事業,他的內心的力量必須大於外部環境形成的逆反饋的力量。
           反身性準則有正反饋,也有負反饋。有時正反饋是好事,有時是壞事,對於負反饋也是如此。而且當你走在反饋的路上時,你很難察覺到這是好事抑或壞事,因為這個時候只是量變(即使有時是幾何級別的量變,而不僅僅是代數級別的量變);只有發生反向性變化(即質變)時,你才知道這個反饋是好事還是壞事。


         3、最後講一下反向性準則
          反身性準則發生質變時,反向性準則就誕生了。在日常生活中,反向性原則也跟達爾文進化原則一樣,是一種選擇性的原則,你可以選擇相信它又或否定它。你相信它,那麽你總是可以找到案例去證明它的。我們可以對其進行證實論,但不能證偽論。但反身性原則不一樣,它在生活中的存在是必然的,只是你是否具有足夠的才能去挖掘它。
         我相信反向性原則。我總是相信當你極其痛苦時,你勇敢去面對它,那麽迎接你的將是快樂;當你是快樂時,請盡情地享受它,且必須學會謙虛,因為迎接你的有可能就是痛苦。擁有反向性的生活哲學會使你在人生顛簸路途上多了一副減震器。當然,反向性定理也可以用到金融上,但要抓住其反向點卻是需要極大的智慧的。

          有些人活在世上總是不相信任何的人生準則,他也許也度過了自己愉快的一生。但我喜歡思考,有思考就意味著會有人生的疑惑,對於問題,很難說有哪個哲學是對或錯的,但擁有以上三個準則卻給我帶來了很好的人生處理方法。我享受它們,也喜歡跟大家分享。
          希望這些準則對大家思考自己的人生有一定的啟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039

彼得·蒂爾的15條成功準則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226/149225.html

黑馬說:如果你還沒聽過Peter Thiel(彼得·蒂爾)這個人,但你一定知道支付工具PayPal、社交網站Facebook、電動汽車特斯拉Tesla、美國點評網站Yelp、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這些矽谷熱門公司,Peter Thiel正是PayPal的創始人、其他這些公司的投資者。26-27日,矽谷創投教父Peter Thiel攜商業史詩之作《從0到1》首次抵華,與國內眾多創投大咖論道北京,傳授2015創業與投資終極指南。成功並不是必然,其成功模式值得借鑒,先看看他的成功準則都有哪些?

\第1條:不斷自我超越
Peter Thiel有一種強大的思考模式,助其實現自我超越——這是建立在反思和形式邏輯基礎上的。他不僅是一個思想家,而且是一個實踐家,由於實踐對思想的反哺,使得他的超越具有更大的現實力量和燈塔效應。
 
“自我超越”的方法論在於:跳出目前的邏輯框架,在一個升級的極大空間和時間維度上,對世界進行重新梳理、再建,以縝密的形式邏輯重新架構,而獲得一個更高維度的俯視視角,並發展出拯救策略;在不斷地升級、重組過程中,跳出思維慣性的窠臼,而不斷地實現自我超越。
 
第2條:大量閱讀書籍
Peter Thiel閱讀的書籍龐雜而深奧,涉及哲學、歷史、經濟學、人類學和文化,令他已然成為當今美國最重要的公共知識分子,擁有了索爾斯坦·凡勃倫或者諾曼·梅勒等學者曾經擁有的地位。然而蒂爾—他是一位自由主義者,信仰基督教—與他們存在顯著差異,即他支持的觀點更加難以預料,而且他贏得自己的地位主要是依靠商業,而不是文學和學術著作。
 
第3條:選準時機
你要做的事業,時機正好嗎?當時的金融業在互聯網領域缺乏創新,用戶之間的支付極不方便。於是他結合自己的互聯網經驗,創立了PayPal。
 
第4條:找一群誌同道合的人工作
在一開始創業的時候,至關重要的決定是和誰一起做。大多數早期的PayPal員工,以及PayPal幫都是通過一個朋友圈而非獵頭招來的。他們從來沒有聘請專業的招聘或獵頭公司去招聘員工,而是采取一種病毒似的招聘模式,利用員工人脈網絡進行招聘,他們在招聘與自己類似的人。因此他們吸收的成員都和創始人一樣具備創業的激情和智慧。和朋友、理想氣質相近的人建立公司是最靠譜的。
 
第5條:完全開放的領導風格
Peter Thiel的領導風格別具一格,在PayPal期間,他采用了一種完全開放的方式,讓所有員工看到客戶記錄、營收流、欺詐損失、以及資本支出等方面的數據。
 
第6條:勇於創造創新性壟斷公司
1998年,Peter Thiel創辦PayPal並擔任CEO,2002年將PayPal以15億美元出售給eBay,把電子商務帶向新紀元。開創創新性壟斷企業的路徑是:先在利基市場取得壟斷地位,再在成功的基礎上擴展到臨近市場,一步一步擴大壟斷,不要找原有產業的麻煩,不要像Napster那樣試圖去毀滅原有產業,因為這樣會帶來麻煩,當擴張到臨近產業的時候也要遵守這個原則。
 
第7條:無法打敗對手就聯合起來
我們常常以為競爭才是商業的本質,甚至為了打敗對手,將所有精力放在競爭上,但是如果無法迅速取得勝利的競爭,只會導致價值的消耗,而不是創造價值。無法打敗對手,就聯合起來,比如當初Peter Thiel聯合Elon Musk創造了paypal。
    
第8條:考慮末發優勢
先發優勢並不一定是好的,末發優勢是等別人開創了市場,但是由自己來最後一擊。
 
第9條:成功來自於能力和計劃
人生不是一張彩票,不應該把一切歸因於運氣,甚至放棄對未來的控制。從跨境電商PayPal、社交網站Facebook、電動汽車特斯拉Tesla、美國點評網站Yelp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到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Peter Thiel都提前抓住了產業熱點。PayPal成立於網絡泡沫時期,但公司卻非常成功,這不得不歸功於其創始人的能力和智慧。
 
第10條:投資能夠產生更多價值的最好的企業
投資家每年都會投資一堆企業。但是投資家會把自己每年每天的精力用在和初創的企業共同發展上,最後,投資家投資的企業中,一家帶來的收益超過其他所有,而第二名帶來的收益,又超過除了第一名的所有。
根據2/8定律,最靠前的企業才能得到超過後面所有人的收益。人也是一樣,進入正確的公司,比在一個公司里面做正確的事情有價值。
 
第11條:高盈利能力的持久性
一家企業的估值是由以後幾年的現金流決定的,這就是為什麽很多互聯網企業現階段雖然虧損或者盈利很少,但是有很高估值的原因。
而持久性有幾個特征,分別是:技術優勢(比第二名好10倍)、網絡效應(需要規模、但大市場的規模比較難取得,所以一開始要進入小市場)、經濟規模(很多傳統產品都難以取得規模效應,網絡產品的規模效應比較明顯)、品牌(品牌依附產品存在,僅僅有品牌的科技公司是行不通的)。
 
第12條:試錯當作積累經驗
不信奉什麽創業禁忌,而是把試錯當作積累經驗的過程,越可能接近成功。
 
第13條:具備技術突破能力
你具備技術突破,還是微創新式改善?不應該僅僅滿足於將已有經驗批量複制的水平進步。如果你的團隊在幕後的工作做得很充足,那就不需要擔心類似“假如微軟也進入這個領域,我該怎麽辦?”,或是“如果騰訊進入了這個領域,我該怎麽辦?”這樣的問題。那些資金充足的大公司會發現,要抄襲你的產品也是很困難的,因為進一個領域要做的工作遠比表面看來要複雜。
 
第14條:要有辦法推廣產品
除了創造產品,你有沒有辦法分發推廣你的產品?銷售的核心是潛移默化地改變人的想法,而不是對客戶忠誠。銷售要針對合適的群體,針對這些群體正在使用的產品的痛點,實現徹底代替現有產品的壟斷目的,然後再擴大戰果,進入非痛點群體。最後,不僅僅產品銷售是銷售。媒體公關也是銷售,優秀的媒體公關會為公司帶來優秀的投資人、優秀的潛在員工、優秀的潛在客戶。
    
第15條:找到其他人沒發現的獨特機會   
比如軟件公司Palantir就是因為當初PayPal初創的時候有很多詐騙,PayPal無法僅僅用電腦來識別詐騙,因為詐騙分子會隨時變化,而電腦軟件卻不能。所以,用軟件來標示出可疑分子,再用人來判斷是否真的是詐騙分子,就解決了PayPal的詐騙問題。Peter Thiel根據此創意,開創了Palantir公司,幫助政府部門、公司識別恐怖分子、金融詐騙等。  
 
本文綜合CSDN 商業周刊中文 新華網 豆瓣閱讀 百度等網絡資料。
本文為i黑馬原創,謝絕轉載,如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Cherrywu1989,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299

他從創始人轉型做投資,提出了找合夥人的5大準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17/152395.shtml

我每天會看很多的創業者、見很多的創始團隊,一直在告訴他們這個道理,抱有“一股獨大”的,100%股份的創始人的想法在今天基本沒戲,我們去看過去三年成功的創業公司,那些成為十億美金俱樂部的獨角獸,它們沒有一家企業是只有一個創始人,少則兩個、多則三四五六七八個。在今天這個移動互聯網創業時代三個月就是一年,如果還想單打獨鬥做個人英雄,不可能!

今天合夥創業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去選擇自己的合夥人?如何打造一支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聯合創始人團隊?我總結過所有我看到的失敗的案例,總結了五條合夥創業的法則,分享給所有的創業者。

第一,信仰趨同,一定要找跟你有共同價值觀,文化,有共同夢想的聯合創始人。

我們會看到其實那些能夠把企業經營非常地長遠,成功的企業都是有著共同信仰的一批人,他們可能是同學、同事甚至是同鄉,因為這種地緣關系、社群關系產生了很好的信任。美團的創業是大學上下鋪的兄弟三次聯合,第三次終於熬成正果。要有共同的信仰,這一點對於企業的未來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不同企業的創始人在創業的時候,可能是抱著不同的價值觀文化和使命、追求來的,有的是想通過創業完成個人財富及生活問題,但是有的創業者卻想用創業的方式影響和改變世界,如果這兩類人在一起創業,信仰和價值觀不完全趨同,未來是一定會出問題的。就像我們看到的,比爾·蓋茨在創立微軟的時候說,我要讓天下所有人都用上電腦,所以找了他的聯合創始人、合夥人,但是中途有人不是這樣的信仰,就退出了。

其實吳承恩先生在寫西遊記的時候,就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告訴我們應該找什麽樣的人合夥,在這個團隊里面,我們看到唐僧其實沒有任何具體的能力,他既不能打妖怪也不能化緣,但他是企業的總經理,因為他有使命、願景、夢想。孫悟空非常的有能力,在公司里面是銷售總監,豬八戒是一個有一技之長的人,沙僧就是挑擔子,在唐僧不見了的時候喊一句,他就是辦公室主任。這樣的團隊組建就是賢者居上,能者居中。

第二,能力的差異互補。

很多創始人喜歡去找自己過去單位的同事,其實這是不對的,你要找跟你能力差異互補的人,而不是能力完全相同的人,因為那樣會產生競爭、分歧和矛盾。有人擅長營銷、有人擅長技術、有人擅長產品,這就是能力的差異互補。

第三,談好規則,定好規則。

很多創業團隊一開始是兄弟式合夥,股權、職位、利益很多事是沒有談的,但是以後會出現兩種情況,最容易崩盤,第一是做得特別好,股份特別值錢,比較容易出問題,第二是做得不好大家容易相互怪罪。所一開始定好規則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要定好如何合夥,避免是兄弟合夥,仇人散夥。要在合夥的時候把退出條款、條例設計好,用現代企業制度來做好合夥的規則。很多投資機構其實對於合夥創業有兩點是非常忌諱,或者說是會協助創始團隊調整的,第一個是股份特別平均,他們是不太會投資的。因為在中國,兩個人合夥容易分家、三個人容易吵架,所以我們建議,如果是兩個或者三個人創業,創始人的相對股份要比其他另外兩個人高很多。

第四,分好名利。

哪個人出來站臺,哪個人重點抓內務,這都要分清楚,怕的是企業所有創始人都出來站臺,也怕所有合夥人都不出來站臺,所以一定要分好誰負責公司哪個部分。

第五,包容忍讓。

既然我們有這種緣分一起合夥,那我們就不是一個完全自己能說了算的組織,其實合夥人之間是有一個相互約束的機制。在這個時候,我們作為聯合創始人一定要切記,不能拿著放大鏡到自己身上找優點,拿著顯微鏡到別人身上找缺點,應該相互忍讓,隨著年齡增長,合夥人應該看到別人身上的優點,看到自己的缺點。因為所有的合作,包括合夥創業,其實不存在強強聯合,都是弱弱合作,當你和別人合作的時候一定要承認,別人身上有你不具備的能力。

所以,在今天這樣一個移動互聯網急速創業變革時代要打群架,當下快速成功的企業都說明這一點,合夥創業有五大原則、信仰趨同、能力互補、定好規則、分好名利、包容忍讓,這是我在結合過去的創業和現在的投資所總結出來的合夥創業的五大天條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楊守彬,由吳丹編輯,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940

兗州煤業業績爭議背後:兩套會計準則之差?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4661.html

兗州煤業業績爭議背後:兩套會計準則之差?

一財網 秦偉 2015-10-29 23:55:00

“我們無法接受這一數字,因為我們相信這是通過沖減資本公積實現的。”Laban在這份報告中稱,更可疑的是,公司似乎重新調整了2014年的資產負債表,以創造出更多可供沖減的公積金。

美國藍調之王B. B. King大概沒有想到,他在中國財經界的知名度是由一份研究報告打開的。美資投行富瑞(Jefferries)分析師Laban Yu在最新的三季度業績點評中,對兗州煤業(1171.HK)管理層流露出濃濃的“恨意”。

三季報顯示,兗州煤業今年三季度每股收益0.13元,盡管煤價持續走低,今年上半年的每股收益還只有0.1元,公司的解釋大概又是大幅削減成本。“我們無法接受這一數字,因為我們相信這是通過沖減資本公積實現的。”Laban在這份報告中稱,更可疑的是,公司似乎重新調整了2014年的資產負債表,以創造出更多可供沖減的公積金。

消失的資本公積和專項儲備

兗州煤業10月26日剛剛公布其第三季度業績,期間實現營業收入131.5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減少17.9%;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44億元,同比減少3.64億元或32.9%,但比今年二季度有約80%的增幅。

“在中國會計準則下,公司在成本費用中沖減專項儲備是允許使用的,但在國際會計準則中這種專項儲備的使用是據實列支的。在境內外兩種會計準則下凈利潤差異是始終存在的,這是也是正常的。”兗州煤業內部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獨家采訪時稱。

盡管給出近乎腰斬的目標股價(1.9港元/股),這份在市場上被廣泛傳閱的報告,對兗州煤業的股價尚未帶來顯著影響,10月29日,兗州煤業股價略漲0.26%以每股3.88港元收盤。

過去一段時間,面對煤價持續低迷的環境,削減成本令兗州煤業成為為數不多依然保持盈利的上市煤企。

不過,在包括富瑞在內的外資投行看來,兗州煤業所謂的“削減成本”,不過是把自己安全生產和維護費用的專項儲備給榨幹了。今年上半年,專項儲備的金額已經比2012年時減少82%。

兗州煤業的三季報顯示,到今年9月底,這一專項儲備的規模已經降至9.62億元,比年初減少約8.4億元或46.6%,公司稱,儲備金額減少主要是由於前三季度動用的專項儲備大於當期計提數額。

上述兗州煤業人士稱,在中國會計準則下,使用以前年度結余的專項儲備,這種“以豐補欠”做法在煤炭行業內是普遍存在的正常做法。

高盛在其三季度業績點評中也指出,兗州煤業三季度凈利潤環比上升主要源於成本降低,而且專項儲備(根據中國會計準則記作股東權益)抵消了損益表中的成本項,而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這一做法並不適用。

“兗州煤業9月經調整的利潤有9.34億元,而在此期間股東權益減少14%,剔除受匯率變動影響的其他綜合收入,股東權益在本應增長3.2%的情況下卻下跌1.1%。”Laban在報告中指出,這只會在派發大筆股息時發生,但投資者並未看到任何股息派發。

其他因素導致了資本公積的縮水。Laban認為,兗州煤業在專項儲備大量消耗後,開始把目標轉向資本公積。不僅如此,兗州煤業似乎對2014年的資產負債表也做了調整,富瑞的計算結果是,公司在今年前9個月“創造”出10億元收益。富瑞稱,對應到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未做資產負債表調整的情況下,兗州煤業今年前9個月應該是每股虧損0.35元。

“資本公積的變化主要是由於收購兗礦集團下的東華重工的股權,在中國會計準則下,這屬於統一控制企業下的收購,需要對收購項目和合並報表做追溯調整。”前述兗州煤業人士解釋指,資本公積的變化並不會對公司的利潤產生任何影響。

三季度末,兗州煤業的資本公積為8.68億元,比年初減少8.22億元或48.6%。公司在三季報中解釋指,收購東華重工的資本溢價影響資本公積減少4.31億元,另一方面,因收購東華重工對合並資產負債表的期初數追做溯調整,令報告期末資本公積比年初減少3.71億元。

專項儲備還能撐多久?

這並非富瑞第一份“看空”兗州煤業的報告,今年8月,Laban在另一份報告中,用小紅莓樂隊的歌詞“僵屍,僵屍,僵屍”來比喻兗州煤業已經成為“僵屍企業”中的一員。

兗州煤業今年上半年錄得虧損5100萬元,但富瑞認為實際虧損可能超過10億元;公司表示,上半年單位開采成本按年縮減16%,富瑞則認為實際成本降幅可能在5%左右。“我們不認同這些是真正的削減成本,收益增長的代價是股東權益的減少,自2012年以來股東權益已經減少20%。”Laban在8月的這份報告中稱。

根據中國會計準則的要求,煤炭企業的專項儲備必須用於支付安全生產和維護相關的費用,理論上,專項儲備用於維護及安全項目上而減少時,對應的是在建工程轉化為固定資產。不過,富瑞指出,兗州煤業的專項儲備實際並未使用,而是成為調控成本的手段。

“動用儲備是公司成本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富瑞這份報告意外走紅後,中金分析師在10月29日表示,這並非兗州煤業第一次采用這樣的方式調節A股報表的利潤,而市場對此也心知肚明,2014年開始,基本每個季度都會發生。這種現象的發生主要還是來自於A股和H股會計準則的差異,兩邊的利潤差異基本都來自於儲備的調節。

早在去年,農銀國際的分析師也曾指出,2014年前三季度的成本縮減的59%是因兗州煤業動用了專項儲備而產生,並指出這種削減成本的方式是不可持續的。現在,問題在於,這個在富瑞眼中盈利時註水、虧損時抽水的彈性蓄水池究竟還能堅持多久?

“公司年初時儲備是18億元,到三季度末剩下9.6億元,按公司年初的說法今年會全部用完,但就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可以堅持到明年中。”中金指出,雖然兗州煤業在動用儲備之外確實在成本控制上做了不少努力,但目前來看,儲備用完後迎接他們的也將是虧損。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