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希拉里·克林頓是如何把頁巖天然氣推銷到全世界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58

clinton_bulgaria_1_630_0

2012年2月一個大雪清晨,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的飛機降落在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機場專門在暴雪中掃出一條報道供美國飛機降落。身穿厚大衣的希拉里著陸後,迅速進入一輛轎車直接駛往保加利亞總統官邸。當天下午,他與包括保加利亞總理Boyko Borissov等人討論了從敘利亞沖突到聯合搜查核走私等一切問題。但是他們的最重要的話題是水力壓裂法。

就在希拉里到訪的前一年,保加利亞與美國雪佛龍公司簽署一份價值680億美元,為期5年的頁巖石油開采合同。保加利亞人民憤怒了。在希拉里抵達索非亞的當天,數以萬計保加利亞人走上街頭抗議,他們舉著“停止用我們的水去壓裂”,和“雪佛龍回家”的標語,保加利亞國會投票決定暫停使用“水力壓裂”。

希拉里則呼籲保加利亞再給水力壓裂法一次機會。據Borissov透露的信息,當時希拉里“保證用最好專家實施這一最新技術,保證讓保加利亞人民獲益。”但是實施水力壓裂法的阻力依舊。

在希拉里出訪保加利亞之後的一個月,數千羅馬尼亞人抗議雪佛龍另一個水力壓裂法項目。羅馬尼亞議會開始考慮暫停當地的頁巖石油項目。這一次希拉里又出面幹預。她派出國務院特別大使Richard Morningstar前往羅馬尼亞排除阻力。美國的遊說最終在2012年5月份起到效果。Morningstar與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高層官員舉行會談,並且在保加利亞國家廣播電臺說,美國人的技術能讓當地天然氣價格下跌五倍。最終羅馬尼亞國會投票否決了水力壓裂發禁令提案,保加利亞國會放松了禁令。

這一系列事件揭示了克林頓外交生涯中重要但又鮮為人知的一面。在她的領導下,美國國務院與能源巨頭密切合作,在全球大力推廣水力壓裂法。這凸顯了美國對抗全球氣候變暖,提高全球能源供應,並以此對抗俄羅斯手握的能源大棒的策略。但是環保團體擔心美國出口水力壓裂法,可能給那些環保法規薄弱的國家造成生態災難,事實上這一技術在美國引發了對飲用水汙染和誘發地震的擔憂。

美國媒體Mother Jones援引訪談、外交電報和其他文件報道稱,美國部分官員與石油行業關系深厚,他們正幫助美國企業獲得海外頁巖石油開采權,這引發了令人擔憂的問題,究竟是誰會在這些項目中獲利

地質學家早就發現頁巖層中蘊含大量天然氣,但是直到上世紀90年代之前開采這些化石能源在經濟上不可行。當時一位名叫George Mitchell技術人員,設計出在原始鉆井邊上開鑿附井,然後再里面灌註水、化學物質和沙子用以擠破頁巖層,這種技術最終被定義為水力壓裂法。 George Mitchell不但擠出了石油,他還造就了一場能源革命。從2006-2008年,美國國內天然氣產量飆升了35%。美國一躍超過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這導致天然氣價格跌至歷史最低,美國開始擺脫對煤炭、石油的進口依賴,降低了對中東能源進口的依賴。全球天然氣產量飆升,削弱了俄羅斯經濟影響力。僅僅在2008-09年一年時間里,俄羅斯國有天然氣公司Gazprom利潤下降了60%多。

希拉里於2009年初宣誓就任國務卿,她相信頁巖天然氣能重寫全球能源版圖。她在喬治敦大學曾發表演講說:

“這是一個大變革時代。”

“那些曾經依賴能源進口的國家現在成為了生產國。這將如何重塑世界?誰將受益?誰不會得利?問題答案正在被寫就,美國要在其中扮演主角。”

gas_lands

希拉里任命過一名叫做高德溫(David Goldwyn)的律師充當國務院能源特別事務大使。這項任命旨在“把能源問題提升到美國外交事務中的一個關鍵位置。”

高德溫(Goldwyn)歷來就有能源戰略推廣人的名聲。在比爾·克林頓擔任美國總統期間,他是美國能源部關於,並曾是美國石油產出的代表。從2005年到2009年,他負責美國-利比亞商會,這個組織資金主要來自美國石油企業,包括雪佛蘭、埃克森美孚、馬拉松石油公司(Marathon)。他曾遊說國會制定有利利比亞的政策,甚至反對國會立法允許洛克比空難受害人起訴利比亞政府。

維基解密(WikiLeaks)曝光的一份外交文件顯示,高德溫(Goldwyn)在美國國務院首要任務,就是聚集石油和天然氣高管“討論頁巖天然氣對全球的潛在影響。”這些工作最終促成了美國國務院發布了《全球頁巖氣倡議》,這份宣言明確表示美國願意幫助其他國家開發頁巖資源。希拉里承諾美國將“盡一切可能開發不會對環境有害。”

但是美國政府幾乎沒有咨詢過環保組織,石油行業在其中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2010年4月高德溫(Goldwyn)在美國能源協會會議上公布倡議書,這個組織是由雪佛龍、埃克森美孚、康菲石油組成,他們都是頁巖石油天然氣的倡導者。當時美國的首要目標是波蘭,初步勘探發現這個東歐國家頁巖天然氣儲量巨大。就在高德溫(Goldwyn)的倡議書公布後第二天,美國駐華沙大使幫助組織了一場頁巖天然氣大會,這次會議同樣由這些公司資助(外加油田服務公司Halliburton),並由美國國務院和能源部官員參加。

在某些場合,希拉里本人推廣頁巖天然氣。在2010年華盛頓一次外交官聚會上,她談到美國準備把水力壓裂法推廣到海外。“我知道在某些地方這項技術有爭議。但是天然氣是能用於發電的最清潔能源。”她隨後飛往波蘭與當地官員進行了一系列會談,最終波蘭同意加入《全球頁巖氣倡議》。

就在那年的8月份,17個國家代表抵達華盛頓參加首屆全球頁巖大會。媒體禁止到場,官員拒絕透露信息,包括具體哪些國家參加了會談。

在會議以後的新聞發布會上, 高德溫(Goldwyn)說各國政府將竭力避免水力壓裂法引發環境汙染,他認為其他國家能仿效美國的做法,用“立法和監管撐起一張保護傘。”有記者認為美國自己的發展“超出了有效控制風險的能力”,那麽憑什麽保證同樣的問題不會發生在海外。Goldwyn回答說,與會者已經聽取了能源公司和非營利組織地下水保護協會(Groundwater Protection Council)的建議,不過後者本身收取石油公司的捐款,並反對制定聯邦政府監督水力壓裂法廢水排放。

美國國務院能源計劃主管Paul Hueper說:“我們不是石油公司的代言人,對此我非常肯定。”

盡管這次大會引發了人們對頁巖天然氣的興趣,但是直到2011年水力壓裂法才在全球被熱炒。那年出臺,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及(EIA)公布了對全球頁巖天然氣儲量估計,預計全球32個國家有可觀的儲量,估計全球可采量約為6600萬億立方應以,按照目前全球消費水平,足夠供全世界使用50年以上。這對石油和天然氣公司而言是一個巨大機會,因為他們中很多錯過了美國的頁巖天然氣熱潮,並且在華爾街的壓力下努力尋找增長點。

美國石油行業開始努力向海外推廣頁巖天然氣,推銷天然氣作為首要燃料,來削減二氧化碳排放。在歐洲遊說者分發了一份報告稱,如果投資天然體,而不是可再生能源來實現2050年氣候目標,可以節約9000億歐元投資。這激怒了環保主義者,他們認為水力壓裂技術幾乎無助於緩解全球變暖,因為油井和管道會泄漏大量甲烷,而這正是一種強效的溫室氣體。他們還擔心這可能擠出可再生能源投資。

到2011年年初,美國國務院啟動了一個新的部門,把能源政策整合到外交政策中每一個方面,這正是高德溫(Goldwyn)長期以來所主張的。2005年,他和雪佛龍一名叫做Jan Kalicki的高管,出版了一本叫做《能源與安全:邁向新的外交政策戰略》書( Energy and Security: Toward a New Foreign Policy Strategy),主張能源獨立不可能在短期實現,華盛頓應該改為改變能源策略,即通過提高全球化石能源產量,從而減弱某些地區動蕩造成的沖擊。高德溫(Goldwyn)的想法促成了美國國務院設立這個新部門,令觀察家驚奇的是,就在該部門設立前,他宣布下臺。

就在他離職後不久,維基解密公布的外交電報稱,在2009年一次會議期間,高德溫(Goldwyn)和加拿大官員討論了開采阿爾伯塔省油砂,這個項目同樣將讓美國利比亞商會成員獲益。電報稱,Goldwyn曾指導加拿大官員潤色有關“油砂的信息”,並設法弱化把油砂原油運到美國市場引發的擔憂。曝光消息讓美國國務院尷尬,因為美國國會正在對加拿大到美國的輸油管道Keystone XL作環評,環保主義者抨擊這條管道可能會汙染美國關鍵的地下水源。

高德溫(Goldwyn)卸下官職後,加入了Sutherland律師事務所,這家法律公司以解決“石油管道”糾紛著稱,他隨後開辦了自己的咨詢公司,高德溫全球策略(Goldwyn Global Strategies)。

未完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690

為何衍生工具推銷員發硬財 巴黎的價值投資

來源: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4/10/accumulatoraccumulator1401005.html

巴黎:

以下是止凡兄的第一個例子:

拿金融海嘯時令不少富豪損手的accumulator(累計期權)來作個比喻,accumulator的操作就像一張合約,例如投資者在當時匯控股價140元買入後,只要股價還在100元以上就每月收取5厘息,但股價跌低過 100元時,每天就要買入100萬股。這樣的合約聽起來很奇怪,當年大多數人都不認為匯控會跌低過100元,買入很多類似的accumulator而損手。

------------

筆者剖析:

因爲在140水平的匯控股價,如此遠的價外100元認購期權,不大機會有5厘。因此筆者把它改成較合理的11月到期125認沽期權,而收取6.25元,除以125便是5釐。

設匯控每股派息是7元,並11月前除淨,它的股票Yield按140元計便是5%,但若以只持有它由10月15日至11月底一個半月計便有40%。

設乙在兩天前買進140原始的股票,為了保護自己,他便找一個對手說:“我給你0.78元(6.25/12x1.5),如果匯控到11月底,跌低過125元的話,無論何價,你也要用125元買我手上的股票。“

如果甲手上有125元,並認為在個半月觀望這心水價出現過程中,能收取0.78元是件不錯的事,他便答應乙的要求,這一紙合約就是市場稱的股票掛鈎定期。

回頭看乙,他先收了甲125元並把它馬上做個半月定期收1厘(年息)或0.083元,所以乙給甲的0.78實際出自乙的口袋只是0.697,如果再計即將收取的7元派息,乙淨現金會有6.003,即若匯豐從140往下跌,直至低過133.997,乙才入肉。但因為再往下跌低過125元有甲去承擔以下損失,所以乙輸盡只是兩者中間之數8.997元。也可以說他以輸盡是8.997元,在11月底前博取由125以上的任何匯豐的升幅。

乙己穩收40厘,並且風險固定,甲則只收5厘並風險無限。

.....................
第二個例子:

朋友舉了例子,現時購買一手和黃要$97,050,他分析和黃的基本面沒有問題,並看好歐洲業務,當歐洲推出量化時,歐洲經濟有機會轉好,因而估計和黃在未來一兩年會有所得益,估計和黃兩年後股價為105-108元左右;為此,他現時介紹我買和黃認購證14120,現價時0.155元,行使價是98.223元,年期989日(3年),槓桿有3.8倍。

他再解釋道,如果買和黃現價股我們要付出9萬元,但買權證則只要3萬就能控制9萬元的資產,剩下的6萬又可以買其他股票,而且我們持貨一般為兩年左右,這認股證很適合買之類。
...........................

筆者剖解:

這交易有二人,若以100%對沖計,甲為己手持97050和黃股票(每年應收2400元股息),另一個乙是手持128223現金。

甲希望乙給30000元給他,同時承諾989天內一旦和黃升超過98.223,無論超越多,乙可再給他$98223換取甲手上一千股和黃。在這段期間甲仍可穫得和黃派的息2400x3年。
若甲再把乙先付的3萬元以年息一厘做3年定期,當然政府債息應更高,而這例子只為方便,連同3年9百元定息,甲共穫現全38100,以一千股和黃計,他的成本己減了38.1元(39.25%)至58.9元,而58.9元與3年後的市價任何98.223以下的就是他的利潤。


............................

例子一和二可以清楚顯示市場上的所有由投行或銀行推出的股票掛鈎定期或窩輪,莊家都先計出一個贏了9成的對沖自己手上的貨的衍生工具,然後透過包裝去混淆散戶,第二個例子是最多散戶喜愛的備對認(購)股証,這些輪通常都會在正股舞高例如10%後,以美女推銷,並說陳正股如何好好好,若散戶再津貼39%給發行者,差不多說和黃要3年升50%以上,散戶才能開始有利潤。

筆者的另一支股財險2328幾個月己升了25%,我沒有美女但以個人招牌說,這支股前景光明,現價是13.72,3年內必見17元,只要你付5元給我,3年內14.2元以上的都歸你,如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464

三花最佳推銷員 施純鎰學口條、當廣告明星 賣襪45年 78歲老董「手洗」出新梗

2014-12-01  TWN

 

「三花棉業」是四十五年的襪子品牌,創辦人施純鎰也年屆七十八歲,每天對於公司的大小事情,依然熱情滿點。如今老品牌力拚轉型,在老董事長的帶領下,能激發出什麼樣的新活力?

撰文‧許瓊文

「全台灣每三個人就有一人穿三花!」靠一句廣告標語,三花棉業品牌早已深植台灣消費者的心。這個伴隨我們長大的四十五年老品牌,如今也面臨轉型的挑戰。

三花棉業每年營業額約二十億元,七成以上業績為外銷代工,而國內市場這幾年面臨知名平價品牌競爭,業績掉了兩、三成。未雨綢繆的董事長施純鎰,五年前就帶領公司轉型,即使年屆七十八歲,仍是三花棉業最有活力的人。

二○○九年,施純鎰開始擔任自家產品代言人,「我有四十年生產、製造、銷售襪子的經驗,沒有人比我更了解!」他說。三花每年八、九千萬元的廣告預算,讓施純鎰曝光度高漲,也成為國內知名的「廣告明星」。

資深廣告明星

天天試穿,開發出暢銷品與施純鎰同輩的企業家多半已呈半退休狀態,但他不僅親自上陣推銷產品,即使到現在,仍然每天上午八點準時到公司報到。

施純鎰的次子,目前擔任三花總經理的施養謙說,公司裡的大小事情,施純鎰都清清楚楚,「一天要巡視新北五股的工廠五、六次,天天如此,不曾少過。」施純鎰的好朋友、媒體主持人鄭弘儀透露,早年施純鎰都跟著已故的「經營之神」王永慶一起打高爾夫球,每天都是凌晨三點多就到球場報到,「帶著手電筒打球,球打完,天都還沒亮呢!」鄭弘儀說,這位董事長至今仍打高爾夫,無論打幾洞,總是固定打到七點十五分,然後準時八點進公司。

施純鎰曾說:「有一天我死了,也一定要員工們帶著我的棺木,把所有的工廠都繞過一圈,巡視完才能放心。」鄭弘儀透過這段談話深切了解,這種第一代企業家的創業精神永無休止,「公司是他最重要的生活,讓他不管,才是最痛苦的事。」創業四十多年來,施純鎰每天晚上都穿著自家的襪子睡覺,是最嚴苛的「試穿員」。每一款他一定穿半年以上,確定品質後才能生產。三花最暢銷的「無痕肌」,就是他試穿二年,確定鬆緊束口處沒有問題,才正式上市。

創業精神如一

連外包裝logo也管很細不只試穿而已,施純鎰堅持自己洗襪子,所有試穿產品絕不假手幫傭,以便能感受手洗或洗衣機洗,會對產品造成什麼影響。

施養謙回憶,對於要賣出去的產品,董事長連外包裝都非常重視,「他曾經為了一個外包裝的logo(標誌)大小,縮小百分之十或五,前後改過好幾次。」這樣的精神,也感染了同是創業家的晚輩。圜達實業董事長林錫埼,讀了施純鎰在二○○八年出版的個人傳記《踏實》,深受感動,一口氣買了上百本送公司員工,並舉辦讀書會分享心得。施純鎰透過出版社牽線,兩人從此成為好友。

林錫埼觀察,「施純鎰是活到老學到老、不斷自我挑戰的人,一直給自己設定新的目標,追求進步。」最好的例子,就是施純鎰近幾年開始受邀到各個高中演講,原本只習慣講台語的他,為了讓學生聽懂,自我要求「全程說國語」。

為了吸引十幾歲高中青少年的注意,施純鎰在一群企業家好友面前,反覆練習演講至少十幾次,「他要求我們先聽過,並且一定要給他建議,演講的PPT(簡報)也不斷地修正,像是『發明』這個詞,為了要有正確的咬字發音,不要念成『花明』,他就練習很久。」林錫埼說,從這裡就可看到施純鎰的認真精神,實在令人佩服。

說起自家產品,施純鎰不須提問就打開話匣子。面對三花下一步,還有哪些創新的機會?他一樣胸有成竹地說,他創立三花超過四十年,今後要以「從心所欲」之年,帶領三花轉型。

開啟通路時代

「三花生活館」捲土重來

近幾年來,除了在電視上持續看到三花的廣告外,漸漸地,在台北市的大安路、士林文林路街邊,也可以看到「三花生活館」,目前已有八家店,今年預計展店到十二家。

其實,成立自己的銷售據點,並不是最近才有的創新想法,施純鎰說,「早在二十年前就開過店,一口氣做到十七、八家店,卻因不善管理,三、四年後失敗收場。」「當時想要做得像寶雅那樣賣百貨,但坪數太大、品項太多,不容易管理,人事、物流都沒有經驗。」這一次,施純鎰看到台灣的服務業漸漸嶄露頭角,人才也比較容易培養,再次捲土重來,先以自家產品為主聚焦經營。

施純鎰說:「國際知名平價時尚品牌進軍台灣,不可能對我們沒有影響,業績掉了二、三成,所以我們更要透過生活館,強化在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形象。」有了生活館,可以嘗試銷售一些比較創新的款式,「這是很好的管道,先試一試水溫,降低產品生產風險;此外,還可以成為和消費者直接溝通的渠道。」施養謙說。

和消費者對話

不只賣男客,今年也攻女客最佳例子是,過去三花從未生產女性內衣、內褲;今年冬天,三花要開始銷售女性機能性的發熱衣了。「因為我們有一半以上的消費者其實是女性,他們買內衣褲給自己的先生、男朋友,卻常向我們抱怨,為什麼這麼好穿,卻只做給男生穿?」透過生活館,聆聽消費者聲音成為創新的基礎。

施純鎰以四十多年來對純棉品質的堅持,用專業的紡織技術,建立了同業難以複製的高門檻,例如以零壓力舒壓織法,讓襪口不緊繃、無勒痕,並採最新電腦商標提花技術,將商標改良至襪底,讓襪身與肌膚接觸更舒適,照顧消費者的雙足,現在,則要用生活館溝通消費者的心。

三花生活館目前八家店,經過二、三年的調整,都已損益兩平,開始有獲利。施純鎰有信心地說,未來目標要在台灣開出二百家店。

除了棉本業外,三花也漸漸朝多元化經營發展,近來也投資汽車經銷,是新北市福斯汽車唯一代理商,甚至投資海鮮餐廳、頂級日本料理,跨入服務業領域。施純鎰看好台灣未來服務業是趨勢,期待三花能再綻放出不一樣的花朵。

在施純鎰的辭典裡,沒有「退休」兩字,「我自己有興趣啦,沒有辦法!」他笑著說。即使轉型挑戰很辛苦,但對這位每天穿自家襪子當測試員的董事長來說,沒有比做事業更快樂的事情了!

施純鎰

出生:1936年

現職:三花棉業董事長

經歷:台灣醫學發展基金會董事、名儕醫學文教基金會董事

學歷:小學肄業

三花投資公司

品牌成立時間:1969年(三花棉製業)

負責人:施養謙

資本額:1.2億元

主要業務:棉製品製造、代工、銷售

年營收:約20億元

施純鎰的接班哲學,從第一線開始磨施純鎰育有二男一女,雖然從未有「退休」的想法,但對於接班,很早就開始規畫。

長子施養鴻從大學時期,就先到日本襪子工廠學習生產,三年後再到施純鎰的貿易公司,接著才回總公司從基層做起,目前負責大陸廠的生產及外銷接單工作。

次子施養謙的專長則是財務分析、投資分析,畢業後,先到日盛銀行工作一段時間,再進三花從第一線原料、生產端摸索;2012年接任總經理,負責台灣及三花其他轉投資事業。

女兒施貞菲高中就留學日本,學成歸國後一直在日商公司工作,「以後讓她回來協助基金會的事務,同時也參與三花生活館的規畫。」施純鎰說。

二代共治,當每個人看法意見不同時,怎麼解決?施養謙說,「董事長有一個很大的原則,只要『傷皮不傷骨』,就會放手讓大家去做。」舉例來說,三花第三家店士林文林路上選了一個點,當時施純鎰覺得地點不太恰當,施養謙說,「但我們覺得台北士林夜市的門戶,怎麼可能賠錢呢?沒想到大馬路上的店面,其實有分陰面(人潮少)、陽面(人潮多),結果真的賠錢。」施純鎰立刻接話,「很多時候,還是有經驗的比較準啦!後來透過一些裝潢、產品陳列的調整,文林店還是賺錢啊。」間接替施養謙的決策解圍,也表示肯定。

施純鎰常對孩子說,「你們的能力、學歷都比我好,但用功的精神還不到我的六成。」他打趣地說,「我覺得我已經拚了全部,怎麼還是達不到標準。」三花的接班,花了超過20年的時間,施純鎰透過身教、言教,慢慢引導兒子趨近自己的經營理念,在台灣的製造業裡,實屬難得一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390

「超級推銷員」的變與不變 蔡力行

2014-12-22  TWM

 

轉換跑道到中華電信,蔡力行現在最常談的是廣告行銷與客戶需求,從鐵血走向柔軟,是他最大的轉變。

站在電視牆前,一個熟悉的身影熱情地推薦著:「這部電影我看過,很好看,一個月隨你看,只要一九九元。」語畢還不忘回頭問:「你家有裝MOD嗎?」眼前這位笑容滿面的「超級推銷員」不是別人,他是中華電信董事長蔡力行,一個我們以前從未看過的蔡力行。

你能想像,以前開口談的都是半導體製程的蔡力行,如今能對金馬獎得獎電影如數家珍?你能想像,以前他連金城武姓「金城」都不知道,如今卻一腳踩進金城武的廣告拍攝現場探班?

接受《今周刊》專訪的這天,蔡力行到任已經十個月。在此之前,他是台積電太陽能與固態照明公司董事長,甚至曾是被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指定的接班人選,還以超高執行力被業界形容為「鐵血蔡力行」。

卸下那個光環,蔡力行挽起袖子,離開耕耘近三十年的半導體領域,走進服務千萬消費者的電信業,這是他職涯的大轉變,也是中華電信的挑戰,如何與這位從半導體業來的老闆磨合。

「講老實話,我以前從沒自己去辦過門號什麼的。」聳了聳肩,蔡力行的臉上難得露出一絲不好意思。過去,中華電信之於他,是一個再模糊不過的概念。

然而,當他真正走訪全台十七個營運處和各地服務中心,事情開始變得不一樣了。「以前再厲害,面對一百個客戶就很多了,但現在,中華電信光是行動門號就有一千一百萬個用戶,走在街上到處都是我的客戶。」角色的改變,在他的生活裡發酵相較於在台積電面對的是企業用戶,來到中華電信,蔡力行首先要學會的,就是了解這一千一百萬名用戶。「以前(在台積電)不太需要廣告宣傳,客戶就蜂擁而至,但現在面對不同TA︵目標客群),有很多學問。」就連走在路上,蔡力行看到街邊廣告,也會開始不自覺地思考,何種行銷手法可以吸引客戶。「如果看到好的廣告,我就會回來和他們(指中華電信員工)講一講。」像是剛落幕的金馬獎,他信手拈來就是得獎名單,甚至還花了兩個小時、挑了一部入圍影片《掃毒》來看, 「以前的我大概不會幹這事兒。」角色的改變,已經發酵在他的生活裡。

他力薦親朋好友裝MOD,「有一個周末,我一連接到兩通朋友的電話,問我為什麼MOD沒有《紙牌屋》?」原來正值MOD新舊方案交接期所以短暫下架,蔡力行趕緊向「客戶們」解釋。

不變的堅持,在經營裡實現這些改變,是《今周刊》二○○九年專訪蔡力行時從未見過的。當時的他,講究效率、執行力,就連手錶永遠都調快十分鐘;現在的他,和我們談廣告行銷、談客戶想要什麼。問他哪些原則是不變的?「要求不能打折,做對的事,絕對不打折!」走在中華電信總部的園區裡,蔡力行很果斷地這麼說。

從台積電到中華電信,蔡力行很清楚他的任務是什麼:「第一件事,營收成長要先做到,這個沒做到,什麼都不用講。」此外,當遠傳、台灣大都為投資4G而提高資本支出時,蔡力行卻替中華電信設下減少一○%資本支出的目標。

有人批評蔡力行的作法是空降思惟、不懂電信業,蔡力行卻比誰都認知到中華電信面臨的困境,「你看中華電過去五年的財報,雖然每年一股可以賺四元,可是營收成長卻很有限,這是最大的挑戰,再持續下去是很不理想的。」蔡力行無奈地擺了擺手,「像現在,大家都用LINE,不付我們錢呀。所以我們的資本支出是要精準、有效,是要能夠創造投資效益,我們不做無謂的投資。」中華電信員工多達二萬四千人,平均年齡高達四十九.五歲,經年累月的企業文化,也等著蔡力行去注入新的DNA,他開始導入「矩陣式」管理模式,打破過去中華電信的慣性「縱向」思考,直接挑戰中華電信的內部文化。

這絕對是大工程,尤其當十個月的董事長遇上七十年老店,蔡力行不打算強硬地來,這一課是台積電教給他的。這次,他放下身段,逐步與中華電信員工做溝通,分五梯次,北中南地跑,到前線去告訴他們中華電信的新方向。

初步效益如何?蔡力行坦言,「做得不夠好,但是總比不做的好。」他很樂觀以對,「因為只要開始做,就會有效益。」對比半導體二十五年的商業模式沒有大變化,電信產業卻因為網路崛起、4G技術演進,掀起了天翻地覆的大變革,這些,蔡力行都看在眼底,他研究谷歌、亞馬遜的獲利模式,也研究為何新加坡電信能順利走向國際,要為中華電信打造一套新成長方程式。

專訪到最後,蔡力行依舊向我們推銷裝MOD的好處,因為他深信,「一家公司最好的銷售員,就是它的CEO。」

(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205

臉書、谷歌無法忽視的行動廣告新星:Chartboost 全球逾六萬款手遊都靠它推銷新作

2015-01-26  TWM

放棄人人稱羨的迪士尼工作,Maria Alegre在遊戲產業開創出一塊全新市場。就如同公司名稱「Chartboost」一樣,短短三年多來,各種營運數據直線上升,如今已是行動廣告市場上無法被忽視的產業新星。

撰文、攝影‧何佩珊

行動遊戲市場持續成長,今年市場規模估可突破三百億美元;但同時間遊戲數量的快速增長卻也讓新遊戲「被看見」變得愈來愈困難。而有家公司二○一一年已經預見這樣的景象,他是Chartboost,領先全球開創行動遊戲交叉推廣平台︵開發者透過平台交易,將自己的遊戲在其它遊戲曝光︶這塊新市場,現在每月可觸及裝置超過三億支,全球超過六萬款手遊都得靠他爭取曝光。

如今,Chartboost不只和臉書、谷歌這樣的網路巨頭共同被列為全球前十大行動廣告商,Chartboost執行長Maria Alegre︵瑪莉亞.阿勒格雷︶更在二○一三年和一四年分別被︽富比世︾選為行銷廣告界和遊戲界三十歲以下最具潛力新星。

為了創業,放棄迪士尼工作為什麼一家成立不到四年的公司,可以在網路產業競爭最激烈的遊戲和廣告市場中突圍,扮演手遊關鍵推手?

App市場剛起步時,蘋果App Store上有一個長居音樂類遊戲排行榜冠軍的遊戲開發商Tapulous,而瑪莉亞和Chartboost技術長 Sean Fannan,就是Tapulous的第十號和第一號員工,分別負責業務和技術,可說是將Tapulous推向成功的兩名大將。因此一○年Tapulous被華特迪士尼購併,他們理所當然受重用。

「能在迪士尼工作,像在做夢一樣。」瑪莉亞雖然很喜歡這份工作,但她強烈的創業熱情,終究還是讓她離開了迪士尼。「我從巴塞隆納來到矽谷,就是為了創業!」身為遊戲App產業的早期投入者,她比誰都清楚遊戲開發者的需要。隨著遊戲App產業壯大,她也看到了比開發出一款成功新遊戲更大的機會──行動遊戲交叉推廣平台。

「現在的遊戲太多了。」雲端手機平台新創業者VMFive執行長丁俊宏點出遊戲商的困境。開發出一款好遊戲當然是大挑戰,但開發之後如何在茫茫網海裡讓自己作品被看見,更是折磨人的考驗。「協助手機遊戲做行銷絕對有發展潛力。」而這也是瑪莉亞在三年多前就看到的市場需求,「我們要幫助遊戲開發者成功!」她對自己即將創業公司的價值很清楚。

為此她放棄迪士尼優渥的薪水與醫療保險,並搬離原本住的高級公寓,還賣掉所有高檔家具。「我在朋友家租下一個小房間,裡面只放得下床和行李箱,開銷縮減到只剩原本的三分之一。」家鄉的親人更是不解她的決定。她說,「一一年時,西班牙甚至都還沒有引進iPhone。」多數人對App產業根本沒有概念。但瑪莉亞知道,眼前的機會稍縱即逝,一定要趕緊把握。

瑪莉亞記得,第一次向創投展示他們的產品時,沒有人願意買單,「我們只能乖乖回去工作,並試著為產品找到客戶。」然而當他們有產品也有客戶時,創投依然無動於衷。「沒有人對一個很厲害但免費的產品有興趣。」她說。所以這次他們加入付費模式,並且開始獲利,但沒想到創投卻還是搖頭。

一直到營收開始以每個月兩倍、三倍的速度增長,終於在一一年底,他們拿到第一輪二○○萬美元的創投資金。

相互推薦形成滾雪球效應

Chartboost平台的設計,就是連結開發者形成一個龐大網絡,以達到相互推廣、流量相互導引的加乘效果,如此,來自開發者的相互推薦,很自然地產生了滾雪球效應。也因為他們起步得早,App發行商PunApp總編輯鄭國威指出,Chartboost很早就綁定很多國際上成功的遊戲廠商,所以他們的平台上控制了很大的廣告量。

瑪莉亞說:「他們(開發者)會告訴彼此,『你應該用Chartboost,Chartboost 對新創遊戲公司是一個must have︵必需品︶。』」很快地,一二年底平台上的遊戲已經從前一年的八百個成長到八千個,至一四年二月為止已經突破六萬款遊戲,每個月的遊戲對戰回合高達一二○億次之多。

Chartboost大中華區商務經理林昉葶形容:「我們就像是手機遊戲開發者的創業引擎。」這樣一個開發者網路的影響力之大,經常帶給瑪莉亞驚喜。有一次,她抱持著「要讓更多人認識Chartboost」的心態遠赴新加坡參加一場開發者聚會。沒想到,在場的人不僅早已知道她的來頭,認識程度還遠超出她的想像。「那一瞬間,我彷彿是一個搖滾巨星。」瑪莉亞興奮地說:「他們都很高興我們為他們做了這樣的產品。」也是在那一刻,她下定決心要帶領Chartboost走向全世界。

一三年初,成長飛快的Chartboost得到國際知名創投紅杉資本的青睞,獲到一九○○萬美元的挹注,得以加速擴張。同年,Chartboost在阿姆斯特丹成立第一個國際據點,一四年更加快腳步往中國、日本和俄羅斯等市場布局。

只花了三年,當初那個只能把咖啡店當辦公室窩一整天的兩人新創公司,如今在舊金山精華地段已經有自己的四層樓高獨棟辦公室,員工數更快速擴增到一三○人,很快地還預計再擴充到三百人。

朝著下一階段的夢想,瑪莉亞想做的不只是一家行動廣告商,「我們要成為全世界遊戲開發者最好的營收平台(Revenue platform)!」

Chartboost

成立時間:2011年

執行長:Maria Alegre 主要業務:行動遊戲交換平台

重要股東:紅杉資本、

SK Telecom Ventures 知名客戶:Disney Mobile、Gameloft、GRE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263

不想被業務員推銷一堆用不到的保單? 精算師四撇步 教你買對一生的保障

2015-02-09  TWM
 
 

 

保險需求是隨著年紀而不斷改變的,保單當然也要定期檢視、調整,學者郝充仁不僅曾任職業界,本身更具備精算師資格,他把十多年來購買保險的經驗,歸納出幾個重要心得,是保險業務員不會主動告訴你的事。

撰文‧歐陽善玲

「我的第一張保單,是美國念書回來後買的,那年三十二歲,對自己的保障規畫已有一定構想,心裡也很清楚保險是怎麼回事。」今年邁入五十歲的淡江大學保險系副教授郝充仁,曾在大型壽險公司任職,且領有精算師執照,十八年前學成歸國後開始買保險,起步雖然不算早,但方法卻值得學習。

相較於一般人的保險規畫,不是過多就是不足,或買到不適合的商品,甚至缺乏整體性的思考,以致衍生出各種保險問題;對郝充仁來說,保障規畫必須視人生階段而定,年齡不同,購買保險的方式及考量重點就不一樣。

「剛回國時還沒結婚,我的保險規畫是最基本的,包括遇到重大疾病可提前給付的終身壽險、最簡單的癌症險,及額度不高的實支實付醫療險。」他說,當時保單條件較好,預定利率在七%左右,所有保險項目加起來,年繳保費不到三萬元,跟現在保費水準差很多。

「到大學教書後,認識了太太,因為要結婚的關係,所以又重新檢視了兩人的保單,並進行更全面性的規畫。」郝充仁回想,隨著自己步入家庭,經濟責任提高,壽險保障也要再增加,「當時加購了三十年期的定期險,意外險及癌症險;其中癌症險部分,由於醫療技術進步,給付內容愈來愈細,而先前規畫的癌症險較粗略,婚後便提高了這部分保障。這樣調整下來,年繳保費多了四萬多元。」

善用保額增加權

三到五年調整一次 抗通膨他分享,自己的保單調整要訣,就是利用結婚、生子或每三到五年,透過「保額增加權」方式,提高保障額度。「很多人都不知道保險公司有提供這項福利,這個好處在於,保戶可用原先投保年齡的保險費率,增加保額,比重新購買一張保單划算很多。」舉例來說,假設三十歲時買了一張終身壽險,保額一百萬元,到四十歲若要執行增加保額計畫,就可用三十歲時的保單預定利率、年齡條件來購買,等於是保險公司送的優惠。對已有保險、但保障還不夠的人來說,是相當好的工具。

「每三到五年,利用保額增購權增加一○%的保額,等於也解決了通膨問題,讓終身壽險保障維持一定的購買力。」郝充仁解釋。

從單身到結婚,與另一半建立家庭,再到小孩出生,郝充仁的保障額度、及保險內容,就像階梯一樣逐步攀高。「壽險部分,剛開始規畫的終身險保額約四、五百萬元,隨著家庭責任變重,我就利用定期險,及保額增加權方式提高保障。目前壽險保額約七至八百萬元,還有意外險部分,保額約二百萬元左右。現在是人生責任顛峰期,保障就要做到最高,全部加起來保障額度約一千萬元。」而醫療險部分,郝充仁的觀念是,先求有再求好。「三、四年前,健保實施DRG(住院診斷關聯群支付制度),考量未來健保給付部分可能變少,所以陸續又增加了實支實付的醫療險。另外,癌症險部分,也因為醫療技術不斷推陳出新,而成為這幾年添購的重點。」

採取堆積木買法

一步步滿足醫療及照護需求他比喻,自己買保險就像堆積木的概念,年輕時買到的保障單位數不多、理賠項目少,算是基本配備;但隨著家庭責任加重,收入提高,他就會適時增加保額。「像我以終身壽險為本,之後陸續增加了三十年期的定期險、二十年期的意外險,不少實支實付醫療險,及理賠內容較好的癌症險。現在年繳保費約十萬元,但再過幾年,家庭經濟責任減輕,定期險及意外險保障結束,保費就可移轉到老年規畫上,像長期照護保險。」由於癌症發生機率高,罹癌患者又有年輕化趨勢,配合治療癌症的技術發展,保險給付項目增加,只要市場上推出新的癌症險商品,郝充仁就會特別有興趣了解;「癌症險向來是我增加保額的首選項目,因為這不像實支實付處理的是當下的醫療費用問題,真正大的風險,是之後醫治癌症的龐大開銷;重大疾病也是如此,所以只要制度改變,我就會增加重大疾病保障。」壽險、醫療及癌症險都已規畫妥當,今年將滿五十歲的郝充仁,現階段思考的保險重點,即是何時該出手規畫長期看護險。「在國外比較先進的國家,像日本、德國,長看險是分級式的,等級不同,照顧內容就不同,例如照護是機構式、社區式、還是居家式,都可供民眾選擇。但目前台灣還沒有相關分類,或許等商品更成熟時,就會是我下一波保單調整的重點。」

把握升息撿便宜

順便等長照險未來更成熟

他以癌症險為例,「當癌症發生時,我們會知道療程有哪些、健保補助項目、現金缺口還差多少;但是現在長期照護部分,保險商品還對應不到實際的看護服務項目,民眾很難評估到底缺口有多大。」郝充仁直言,目前長照險的認定相當繁複,除非能有一套機制,將長照範圍定義清楚,包括療程、所需費用、自付項目等等,保險公司再針對缺口部分設計商品,對保戶來說,才有足夠吸引力。

「觀望何時出手購買長照險的原因,除了未來商品設計會更加成熟之外,現在這個時間點來說,利率太低,接下來若升息,就會牽涉到責任準備金問題。」他表示,利率與保費變動敏感,之後一旦升息,便可用較低的保費購買保險商品,「我規畫五十五歲前,一定要有基本長照險,否則年紀愈大,發生機率愈高,所需金額將會相當驚人。」郝充仁以自身專業,將十多年來購買保險的經驗,歸納出幾個重要心得。他坦言,現在利率環境條件較差,相同保障額度的商品,保費可能貴了將近兩倍。他建議,預算有限的年輕人,應先買保費較便宜的定期險,並將保障期間拉長至三十年,利用相對低廉的保費,涵蓋人生責任高峰期。

保障先求有再求好

附約險、套餐式較優惠

醫療險部分,應以實支實付當作最低層的保險,有多出來的預算,再增加住院日額;再有餘力,就要購買癌症險。就一般三十歲上班族來看,這樣的保險支出可能已是極限,「罹癌年齡有逐漸下滑趨勢,記得癌症險一定要先買,費率較低;隨著年紀增長,再添購重大疾病險。」郝充仁指出,重大疾病多與心血管有關,發生在五十歲之後的機率較高,可等到收入提高後再進行規畫。

再來,進入婚姻之後,責任加重,除了考慮購買終身保險以外,還應利用定期險、意外險來加強壽險保障,或者善用保額增加權,維持終身險的購買力。

而醫療險、癌症險部分,也可依照自身能力陸續增加;從「陽春型」癌症險,變成「豪華型」。養成每三到五年檢視一次保單的習慣,才能適時補足保障缺口。

「保險商品比較重點,就是預定利率及附加費用率;有時不同繳費期別,附加費用率就不同。例如,三十年期的保費比二十年期便宜,就與附加費用有關。」郝充仁分享,還有善用附約險,也能節省不少保費開銷;或利用套餐式保險,即保險公司會推出保額較低、理賠內容簡單的壽險、意外及醫療險種,綁在一起銷售,標榜保費便宜。在先求有,再求好的保險規畫概念下,這類商品也可留意。

人生4階段 最佳保單這樣配置——精算師郝充仁的建議方案

年齡 25~35歲

特色 社會新鮮人,預算不多,身體健康狀況不錯保險目的 基本保障,家庭責任相對較輕

規畫重點

.30年期定期壽險

.意外險

.實支實付醫療險

.基本的癌症險

年齡 36~45歲

特色 結婚生子,組成家庭後經濟責任加重保險目的 房貸、車貸、日常生活開銷

規畫重點

.終身壽險

.提高定期險、意外險保額

.提高實支實付保額

.增加住院日額醫療險

.強化癌症險理賠項目

年齡 46~55歲

特色 家庭責任高峰,薪資收入也跟著提高保險目的 房貸及子女教育資金需求

規畫重點 .變額年金險

.加強癌症險

.重大疾病(終身壽險提前給付)

年齡 56歲以上

特色 財富達到顛峰,家庭責任減輕保險目的 思考退休及老後生活

規畫重點 .長期看護險

.評估保單活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767

社會企業》讓鄉民甘願當推銷員 揪眾募資賣小農鮮奶 微風超市也聞香求上架


2015-06-08  TWM

撰文•鄧 寧

三月六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生乳品茗會」上,被夥伴暱稱為「阿嘉」(台語發音)的龔建嘉披著醫師白袍,滿口鄉民語彙,正式為他的新創事業「鮮乳坊」與群眾見面。

一九八五年次的龔建嘉,今年剛滿三十歲,是全台現有三十餘位大動物獸醫中最年輕的一位。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巡迴分布在彰化、雲林、台南、屏東的三十家牧場,為動物做檢查。

約訪當天,五月梅雨浸透了彰化芳苑鄉、福寶村一帶,牧場裡牛糞的味道在溼氣中更顯沉重,阿嘉戴上長及上臂的手套,熟練地伸手插進一隻隻乳牛的肛門進行直腸 觸診,「像這樣每天都要摸便便,還要自己開車奔波,想做的人當然少。」每天都得奔波全台不同的牧場,龔建嘉從事的是獸醫界的冷門工作,長期和酪農互動,讓 他對酪農的苦楚感同身受,當媒體報導牧場違法用藥,「牛奶駭人」事件掀起市場恐慌時,他興起協助改善小農的念頭,決定創立「鮮乳坊」,與小農合作乳品品 牌。

一決定創業,他打去年秋天起,便報名創業營,每周末回台北上行銷課,培養創業的思惟與實作,並成立鮮乳坊粉絲頁,沒想到,僅靠理念就吸引五千人按讚。

獸醫為酪農找出路,打破鮮乳壟斷今年初,群眾募資平台Flying V主動找上門,邀請龔建嘉提案,短短三天就突破預計募款金額一百萬元,最後募資六百餘萬元,合計有近五千名贊助者與約五萬瓶訂單,阿嘉說:「真的很難想像 能獲得這麼多人支持,但是看著數字成長,覺得壓力越來越大,沒有不做的理由。」群眾的力量推著龔建嘉前進創業之路。他把募來的資金,請了七名員工,還買了 一輛冷藏配送車,和厚生市集合作配送事宜;同時投入資金架設網路,作為未來消費者預購下單之用。他的設想是,如果能縮短從一個小農乳品生產者到消費者之間 的距離,踏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有機會繼續找第二個、第三個小農合作。

一開始,阿嘉先找到豐樂牧場,雙方在瓶身標籤上共同掛名,消費者會知道喝到的是哪一家牧場的牛乳;而對酪農黃常禎來說,這是嘗試小農品牌的新途徑,「做牛 奶毛利真的很低,但阿嘉是用高於乳品廠一五%至二○%的價格跟我收購,品牌也一同持有。」與阿嘉相熟的酪農阿進哥(化名)就說:「以前乳品廠曾經限制收乳 量,但牛還是會泌乳啊!我只好自己加工賣給店家,扣掉配送成本,根本賺不了什麼錢!」小農想自創品牌難度很高,一直到三聚氰胺事件後,乳品廠才將合約改為 全數收購,酪農阿泉指出,「我們交給乳品廠比較穩定啦!像阿嘉這樣很有心,但要我們從生產做到行銷,很難啦!」打出「食安牌」,大廠、百貨搶合作然而,三 月的「生乳品茗會」上,有一百多位參與募資者,前來聆聽阿嘉的理念;當他還在煩惱集乳後的生產後期作業,台農鮮乳廠主動寫信,表示願意替鮮乳坊代工滅菌與 裝瓶;接著,五月十八日正式順利啟動配送。熬過起頭難的陣痛,阿嘉的創業理想,此刻終於邁開步伐。

阿嘉說,「中間剝削愈少,利潤才能回歸到酪農,所以傳統通路,我統統都不要!」接下來,他將採用網路預購宅配制,實體通路則跳脫傳統框架,如現在就有一家地方藥局販售鮮乳坊的牛奶。

採訪當日更傳來好消息,阿嘉興奮地說:「欸!對了,我們今天開始上架微風超市!」主動登門求親的微風態度很積極,還有意幫鮮乳坊辦記者會造勢,對新創團隊來說,無疑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面對創業的成績,阿嘉並不急躁,他說:「我們要的消費者是更在意食物本身的人,會因此對食品更要求,間接幫助小農,帶動獨立品牌。」每一口鮮奶都是一個酪農故事,但願阿嘉永遠勿忘初衷。

鮮乳坊

創辦人:龔建嘉(1985年生)成立時間:2015年3月

初期資本:250萬元

主要業務:透過群眾募資+網站訂購,經營小農鮮乳直送成績:2個月募資600萬元

創業日記:

2014.8 層出不窮的食安事件,大品牌讓人喪失信心,每天和酪農生活,是不是能做一些改變?

2014.10 到ALPHA Camp上課,試著以行銷頭腦來思考用網路與傳統產業連結。

2015.1 上Flying V募資,居然獲得這麼多人支持,看著數字成長,覺得壓力越來越大,這下子更不能退縮,沒有不做的理由。

2015.4 慘了,原本談好的代工廠突然來電話,說不能幫我們代工!這下可好,得想想怎麼辦。

2015.5 這一天心裡充滿感動,我跟著冷藏車司機一組一組的把牛奶送出去,好像生一個小孩一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42

葉伊珊創先例 助-慧洋在倫敦上市最懂推銷台灣企業的投行女戰將

2015-07-06  TWM

錢國維領軍的摩根大通銀行,是今年以來協助台灣企業進行海外籌資與購併的最大贏家,六月初甫升任台灣投資銀行業務負責人的葉伊珊,就是背後負責運籌帷幄的頭號戰將。這位初掌兵符的外資圈女中豪傑,到底有何能耐?

撰文•顏喻彤

國際投資銀行駐台業務負責人以男性居多,因此凸顯出女性出頭天的可貴。二○○八年之前,以美商高盛余佩佩、摩根士丹利林水仙、瑞銀陳嫦芬、美林黃慧珠四大金釵」盛極一時;○八年之後,則已有野村證券曹慧姝與瑞士信貸邱慧平躥起,隨著摩根大通葉伊珊晉升負責人,象徵「女力」時代再度來臨。

葉伊珊的重要性有多高?亞洲領先的專業金融雜誌日前選出二十位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女性金融家(領域涵蓋投資銀行、私人銀行、證券研究等)當中,葉伊珊是摩根大通銀行(簡稱小摩)唯二、台灣唯一入選者。

小摩悍將:練功11年

從大集團到中小企業通包

○四年加入摩根大通銀行的葉伊珊,至今邁入第十一個年頭,細數過去參與的海外籌資與購併客戶名單,從大型企業的台積電、中鋼、矽品、宏碁、F-TPK、富邦金控、國泰金控,到具有產業利基性的中小型企業F-中租與F-慧洋,幾乎橫跨各大產業領域,是投行圈少數具備「全面性攻擊能力」的高手。

「現在枱面上的台灣優質企業,都已經過嚴峻的國際競爭環境洗禮,我們台灣人一定要有一百二十分的熱誠服務這些企業。」因此,當知名金融雜誌選葉伊珊作為台灣女性銀行家代表之一時,她表示,「因為這代表我們服務的客戶及我們團隊的努力,被國際資本市場看見及肯定。」尤其是在台灣資本市場被邊緣化危機逐漸增加之際,摩根大通銀行的競爭優勢更能被凸顯出來。自去年底開始,一口氣完成矽品發行四億美元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CB)、廣達大股東何莎透過發行海外存託憑證(GDR)出脫一.七億美元、F-TPK發行三.八三六億美元GDR+ECB、F-慧洋發行八千萬美元ECB,外加台灣TVBS(聯意製作)股權出售等合計五項業務,期間都有葉伊珊穿梭的身影。

「儘管我們一直服務規模及市值較大的產業龍頭廠商,對摩根大通業績排名(league table)有很大的幫助,但讓我印象同樣非常深刻的,是協助第一流的中小企業站上國際資本市場舞台!」葉伊珊說。過去兩年來,摩根大通兩度協助散裝航運大廠F-慧洋發行GDR 及ECB、合計籌資一.八億美元,就是典型例子。

「兩年多前,我們與慧洋的團隊開會,公司表示想要到海外籌資擴展船隊,我們發現這是一家獲利狀況非常好的公司,但所屬產業基本面欠佳,當下覺得慧洋董事長藍俊昇很有guts(勇氣)、也很有遠見,但真正讓我們佩服的是,藍董直接表態要掛英國倫敦交易所主板,因為從來沒有台灣企業掛上去過。」葉伊珊回憶。

關鍵一役:F-慧洋

推動台灣企業登上倫敦主板既然是客戶提出的想法,且葉伊珊團隊研究後也覺得有機會,就決定放手去做,沒想到倫敦證交所對於掛盤主板企業的財務資訊要求非常嚴格,「光是當時F-慧洋旗下八十艘船都得進行價值評估,就花了許多時間,說實在的,連我在這行做這麼久,腦中都曾浮現放棄的念頭。」葉伊珊表示,但抱著一股讓國際看見台灣企業能力的願望,她決定堅持下去。

一三年,摩根大通透過結合GDR與ECB方式,成功協助F-慧洋籌資近一億美元,包括六千萬美元GDR與三九三一萬美元五年期ECB,當時更締造多項台灣企業海外發行案的紀錄,包括:一、台灣史上第一筆於倫敦交易所主板上市的GDR;二、過去十年來台灣航運業規模最大的海外籌資案件;三、過去一年來,亞太區唯一結合股權與股權連結的海外籌資案。

這樣的成績,連同業都豎起大拇指稱讚:「F-慧洋與葉伊珊團隊都具備勇於嘗試的特性,連散裝航運公司都能有此發行成績,真的不簡單!」葉伊珊及團隊看到F-慧洋在倫敦交易所主板掛牌鐘敲下,以及倫敦副市長與慧洋上下游廠商同聚一起慶祝的那一刻,心裡滿是激動,深深為藍董及慧洋的團隊感到驕傲,她覺得,自己為台灣企業做了一件對的事。

日前已升任摩根大通大中華區銀行業務聯席執行官的錢國維,對這位一手帶大的子弟兵的評論是:「隨時能夠掌握客戶需求,且有著相當優異的執行力,成功投資銀行家所具備的條件,在她身上都能看見!」講話速度極快的葉伊珊,思考縝密有條理,能力不在話下。但她認為,投資銀行團隊要成功,除了全力維繫與客戶間的關係,還要懂得如何跟集團內部溝通爭取資源,「Carl(錢國維英文名字)就是最好的榜樣!」「尤其是面對中國市場的崛起,不管是購併或籌資案動輒數十億美元以上,要為台灣企業案子爭取內部資源,靠的就是每個案子累積的信任及口碑,讓團隊同事齊心為台灣客戶爭取最佳條件,讓客戶下次有需求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摩根大通!」葉伊珊點出關鍵因素。

自詡是「台灣優質企業最佳推銷員」的葉伊珊建議有意入行者,「如果只是靠『賺很多錢』的思惟就想進這行業,最後可能待不了很久,因為這行業真的非常辛苦。」要有更具意義的使命感才能表現優異,葉伊珊想提攜更多後進,讓台灣企業站在國際舞台。

Profile葉伊珊

出生:1974年

現職:摩根大通銀行台灣投資銀行

業務負責人

經歷:摩根大通銀行資深執行董事

瑞士銀行助理副總裁

學歷: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管理碩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45

亞投行“推銷員”金立群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636

金立群被提名為亞投行候任行長中方候選人。圖為2014年10月24日,金立群在北京出席籌建亞投行備忘錄簽字儀式。 (CFP/圖)

3月5日,中方曾在北京發起了一次探討世界銀行等現有國際機構框架的會議,當天金立群“多次與歐洲各國的代表消失在會場的其他房間”。

6月,財政部經過一個多月的通宵加班,完成了亞投行有關章程的制定。“各個國家拍桌子的事情太多了,每一步都是吵架吵下來的”。

中國人在國際組織中任職的數量,還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

2015年7月6日,中國政府正式提名金立群為亞投行候任行長中方候選人。

事實上,《籌建亞投行備忘錄》簽署前數月,金立群就已經與“亞投行”這個標簽形影不離。他先是被任命為財政部亞投行籌備組組長。亞投行籌建多邊臨時秘書處成立後,他又被任命為秘書長,親自搭建起亞投行框架。

亞投行,這個由中國發起創立的第一個多邊國際機構,總部設在北京,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未來將重點支持亞洲基礎設施建設。2014年10月29日,亞投行第一次亮相時,僅有22個創始成員國,而截至2015年4月15日,它的創始成員國達到57個,包括亞洲大部分國家以及美日加之外的主要西方國家。

在亞投行版圖擴大的背後,有金立群穿梭遊說於各國的身影。

金立群是誰?此前他一直不為公眾熟知。財政部有關工作人員婉拒了南方周末記者約訪金立群的請求,“等8月底才能塵埃落定”。到時亞投行將舉行第六次首席談判代表會正式選舉候任行長。

財政部在一個簡短公告中,評價他“具有在政府部門、國際機構和私營部門豐富的領導和管理經驗”。他是外媒筆下“彬彬有禮且行事老練的前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和前亞洲開發銀行官員”,是財政部工作人員眼中好讀文學書籍的領導,各國政要眼中“說話有技巧”的金融外交家。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法語也不錯。

在未來的亞投行議程中,金立群被寄予了平衡各國利益的期待。從林毅夫到朱民,再到金立群,盡管國際組織中的“中國面孔”越來越多,但中國人擔任國際公務員和國際機構領導層的人數,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仍然不成比例。

亞投行的推銷者

時間回到四個月前。2015年3月12日,英國財政部官網突然發布一則消息,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寫道:“我很高興在此宣布,英國今天決定成為加入亞投行創始成員國行列的首個主要西方國家。”

這對亞投行籌備組而言,無疑是一次戲劇性轉折。

就在2014年10月24日,《籌建亞投行備忘錄》在北京簽署時,意向創始成員國只有21個。之後的138天里,它的合作版圖僅擴大到了27國,除了新西蘭之外,其他全是亞洲國家,被西方國家調侃為“亞洲國家的自娛自樂”。

英國的決定打破了歐洲的沈默,18天內,17個歐洲國家宣布加入亞投行。亞投行籌備組在2015年4月15日公布,截至報名結束時,意向創始成員國猛增到57個。亞投行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新生國際多邊機構。

“他(金立群)在籌建崗位上做了很多鋪墊工作,面對大量國際合作方,以客觀合理的方式,使對方對我們的倡議和發展要領有了理解和認同。”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這138天的“窗口時間”里,財政部亞投行籌備組與世界各國經歷了怎樣的博弈?

“他(金立群)作為組長,那幾個月去見了很多國家的人,一直在不斷遊說,”財政部一位不願具名的官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很擅長協調各方利益,說話很有技巧。”

最初,美國曾希望歐洲各國抵制亞投行。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室主任劉東民分析,美國主導的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美、日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以下簡稱“亞行”)已存在多年,美國也因此一直占據國際金融秩序的頂點。但對歐洲國家而言,以重點支持亞洲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為目的的亞投行,機會顯而易見。

“亞投行對世界銀行、亞行是一個補充,而不是替代,是對現有國際金融秩序的完善和推進,而不是顛覆”,對外界的疑慮,金立群這樣回答。

《日本經濟新聞》披露,2015年3月5日,中方曾在北京發起了一次探討世界銀行等現有國際機構框架的會議,當天金立群“多次與歐洲各國的代表消失在會場的其他房間”。

英國最早按捺不住。“這里面肯定也是有英國保守黨自己的利益考量”,財政部上述官員說,他拒絕透露更多談判細節。英國媒體猜測,有可能是英國首相卡梅倫考慮到5月的大選,為了迎合英國經濟界而做出的決定。

金立群在各國穿梭遊走,促使他們早做決定。對各個國家來說,董事席位、行長和副行長人選、以及未來亞投行分行所在地,都會成為競爭的重點。“他(金立群)斡旋歐盟各成員國的功力已在北京傳為美談”,英國《金融時報》這樣評價。

例如,盧森堡2015年3月11日就悄悄遞交了申請,準備2周後對外公布。消息傳到英國政府的版本是:一個不知名的“歐洲小國”會比英國更早加入亞投行。焦慮的倫敦把本應在2015年3月17日公布的消息,提前了5天公布。

隨後,歐洲諸國唯恐落後,法國甚至直到與德國、意大利發表聯合聲明的2015年3月16日上午,才抵達北京討論加入亞投行的細節。俄羅斯加入亞投行的決定,則是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現場宣布的。

財政部的“英語文學碩士”

長於言辭、談吐有文學修養,是金立群的特點。“他能說很典雅的英文,熟知東西方文明”,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說。另一位財政部工作人員則回憶,金立群在給部里開講座時,“常引用詩歌”。

在與澳大利亞全國基金協會主席Steve Howard交流時,金立群將對方比作該國小說《人類之樹》中的墾荒人,向其示好。英國記者吉密歐這樣描述金立群:“他與英國人交流時喜歡引用莎士比亞的話;他還向法國人講述自己多麽迷戀法國文化;並且跟德國人說,因為他們誠實,所以自己最喜歡他們”。

他在英文翻譯方面也有心得,曾為自己導師王佐良主編的《英國詩歌選集》擔綱過註釋和修訂,還主持翻譯過美國作家羅恩·徹諾的暢銷書《摩根全傳》。

2009年在美國的一次會議上,有人問經濟學家許小年,怎麽把中文的“不折騰”翻譯成英文,讓外國人能聽懂,同在會上的金立群被請來救場。他直率地說:“不要想找出一個詞,但要努力去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歷史。例如,從‘大躍進’到‘文革’……我們國家曾經‘折騰’過多次。”

他先提出用莎翁的“much ado about nothing”(無事生非)來對應“折騰”,又覺得不夠好,“如果硬要翻譯,我覺得最接近的詞就是‘don't rock the boat’,或者‘no boat rocking’(不要晃船)”。

金立群出生於江蘇一個教師家庭,初中曾自學大學英語教材。他在寫給高中母校南菁高級中學130周年校慶的文章中,曾憶及自己因為太著迷於英語,甚至被英文老師“約法三章”,要求他“學英文不能影響其他學科”。

高一念完後,“文革”就來了,他在常熟農村插隊務農十年,高中英文老師廖慕禹給他寄的莎士比亞戲劇原版書,成了他“在鄉間長夜中自學時的良友”。

1978年,29歲的他考上北京外國語學院(現北京外國語大學)“文革”後的首屆英語研究生班,師從英文大師王佐良、許國璋。那一屆只錄了12名學生。之後,他以一篇語言學論文獲得了英語文學碩士學位。

而就在他臨近畢業的1980年,中國恢複了世界銀行的成員國地位,而英語人才是奇缺資源。有誌於學術道路的金立群,人生發生了改變。許國璋教授的昔日弟子請他從研究生中推薦一人調財政部後赴世界銀行工作,許老建議金立群考慮這一方向,因為“中國更需要經濟和金融人才”。他最終決定采納許老的建議。

第一個亞行副行長

“放眼看去,找不到比他(金立群)更合適的(亞投行行長候選人)人選,無論是知識結構、工作經驗還是國際舞臺上的人脈”,財政部一位不願具名的官員肯定地說。

金立群從1980年開始,一直在與金融和投資行業打交道,他亦是改革開放後,國內第一批接觸國際金融事務的政府工作人員。他在財政部工作23載,官至副部,其間四次赴海外工作。

1982年底,金立群奉調回國。那是中國開始接受世界銀行貸款的第2年。在財政部外事財務司任副處長的他,主管的領域正是世界銀行貸款。他先後負責了公路、鐵路、港口、發電和輸變電、農村水利等基礎設施的準備和談判工作。

“那時,中國的基礎設施是非常老舊的。……當時沒有高速公路,沒有高壓電路,也沒有集裝箱的港口。在黃浦江下並沒有隧道,郵局比電信的速度還快,沒有辦法打電話只能通過寄信方式交流”,這段經歷讓金立群看到,當國家外匯緊缺、基礎設施破舊時,來自多邊銀行和機構的借貸有著重大的意義。

1987年,金立群作為漢弗萊獎學金獲得者(Humphrey Fellow),被送到美國波士頓大學進修一年經濟。

在這個外國文學碩士的描述中,經濟學並不難學。“需要學高等數學課程,覺得自己也沒有費太大的力氣”,他說。他還在一次采訪中回憶道:“經濟學基本的東西我都讀了,但是我沒有一頭紮到學術深海里,沒有時間去搞過分理論性的東西……更重要的是政策水平,看問題的視角。”

其後,他先後擔任過世界銀行中國副執行董事、財政部世界銀行司司長、財政部副部長等職務。在就任財政部副部長期間,他曾參與中國金融行業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並在亞行、世界銀行集團和全球環境基金組織擔任副理事。

2003年,時年54歲的他成為亞行副行長,成為這家多邊合作銀行1965年成立以來的首位中國籍副行長。根據亞行傳統,4位副行長中,一位要來自列第一大股東的日本或美國,一位來自歐洲,亞洲地區共同競爭兩個副行長,此前二十余年,中國人未能成功當選。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在近日金立群與各國大使的一次聚會中,他曾談到,自己擔任亞行副行長時,遇到給柬埔寨的貸款出了問題,他曾經飛到金邊,與柬埔寨總理洪森面談。

此後六年,他又先後在中國投資責任有限公司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工作。2014年10月,在兼任了數月的亞投行籌備組組長後,金立群正式從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離職,全職準備亞投行的相關事務。

“他有非常大的 可能性會當選”

按亞投行候任行長遴選程序,意向創始成員國須在2015年7月31日前提名候選人,之後將在8月下旬舉行的第六次首席談判代表會議上確定候任行長人選。

“北京提出的候選人實力很強,”7月6日中方提名公布時,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表態稱,“以往(多邊機構的)傳統是,如果最大的股東提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候選人,通常是這個候選人勝出。”

目前,中國以297.804億美元的認繳股本和26.06%的投票權,居現階段第一大股東和投票權占比最高的國家。

外交學院教授蘇浩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亞投行行長應該具有發展中國家的成長背景、英語語言國家的文化背景、豐富的金融管理經驗,以及成員國的認可和接納。而在未來,亞投行涉及各個經濟體的利益分配,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管理者。“這樣的人在亞投行成員國中並不多,”他說,“我們的人選是很有說服力的。”

截至2015年7月15日,印度、俄羅斯、韓國、澳大利亞等亞投行的主要股東,都還沒有公開提出自己的候任行長候選人。

比起無風無浪的行長位置,各個創始成員國更關註的是,本國能否在其他管理職位或董事會中謀取一席?遊戲規則又是怎樣的?

2015年6月,財政部經過一個多月的通宵加班,完成了亞投行有關章程的制定。“這里面各個國家拍桌子的事情太多了,每一步都是吵架吵下來的”,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財政部長樓繼偉宣布,“半年左右的時間里,各方已就亞投行的宗旨、成員資格、股本及投票權、業務運營、治理結構、決策機制等核心要素達成重要共識,形成了高質量的協定文本。”

當月29日,亞投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代表聯合簽署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以下簡稱“亞投行協定”)。有媒體披露,亞投行將執行一套不同於世界銀行和亞行的管理方式——由一個無報酬的、非常駐董事會來進行領導,治理結構主要包括三層:理事會、董事會和管理層。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亞投行的管理架構是1個行長、10個副行長。而根據《亞投行協定》,亞投行董事會設12名成員,域內(即亞洲國家)9名,域外(即非亞洲國家)3名。

“所有國家都是當然理事成員,再從中推舉出行長、副行長和執行董事,”金燦榮說,“副行長是各個國家都會爭取的。”據他介紹,董事會成員人選的博弈,取決於國家地位、出資額和地區代表性。

目前,各個域外國家已經摩拳擦掌,相繼對外表態,火藥味十足。

2015年5月21日,柯慕賢對外表示,德國將在亞投行的董事會中獲得一個席位。7月1日,澳洲財長霍基(Joe Hockey)也向外透露,他得到保證澳洲將會在亞投行董事會獲得一個席位。7月初,俄羅斯駐華大使傑尼索夫也對俄國媒體放出了風,稱俄羅斯不僅有一定比例的投票權,而且在銀行的管理層中也占有一定比例的崗位。

“這麽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制度的國家參與進來,各自謀取話語權、謀劃未來利益,在未來的治理中,怎麽樣協調不同意見?”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室主任劉東民期待:“希望在投票和人員選拔環節做到公開公正,在尊重現代治理規則的背景下,把內部利益調節好。”

國際組織中的中國人

金立群著手籌辦亞投行後,他在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的工作經歷也被人們所津津樂道。近十幾年來,在重要國際組織中尋找中國面孔,比以往要容易得多。

“剛打開國門的時候,中國就是一抹黑,人才、經驗全沒有,經過三十多年發展,對國際規則熟悉了一些,人才培養也有了很大進步,”金燦榮說,“國力、政策和人才的共同推動,讓中國在國際組織中發言權越來越大。”

根據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除世界銀行原常務副行長章晟曼於1995年開始擔任世界銀行副行長兼秘書長外,其他人都在2000年後才接任國際組織要職。

目前,在世界主要金融機構工作的中國籍高官中,廣為人知的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秘書長林建海、國際金融公司執行副總裁兼CEO蔡金勇、世界銀行原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林毅夫,以及世界銀行原常務副行長章晟曼。

這5位中國高官都是“50後”男性,都有留學經歷,除章晟曼留學加拿大,其他四位都留學美國。其中,朱民和蔡金勇是1978年上的大學,與金立群同屬於“文革”後恢複高考的“新三屆”大學生。

如果把目光投向更多領域的國際組織,在擔任相關機構高管的中國人中,“50後”也占了多數,鮮有“60後”身影。值得註意的是,聯合國國際法院、外國郵政聯盟國際局、國際電信聯盟等專業性較強國際組織的高管,都來自相關專業領域,且多有英國或美國的留學經歷。而聯合國、國際展覽局等組織的高管主要是外交官。

據不完全統計,除了來自香港的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來自臺灣的林毅夫之外,高管們全部來自江浙滬三省,例如林建海、章晟曼、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聯合國國際法院成立以來首位中國籍院長史久鏞、國際展覽局前主席吳建民等等。

但是,中國人在國際組織中任職的數量,還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以聯合國為例,截至2013年6月30日,供職聯合國秘書處非翻譯類職位的中國籍專業人員是74名,遠低於聯合國開列出的恰當幅度——116到157人。而在這其中擔任高級管理職務的中國籍職員是11人,低於美國48人,法國18人,日本14人,英國19人,德國17人。

為此,聯合國的微博連續兩年針對中國放出招聘啟事。由中國聯合國協會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合作司合辦的國際公務員能力建設培訓班,在今年將舉行第五期。

蘇浩分析,盡管國際組織中的“中國面孔”越來越多,但是目前,中國人擔任國際公務員和國際機構領導層的人數,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不成比例。人才供給不足,是中國籍公務員人數偏低的原因。

“國際很多重要機構,我們雖是成員國,但並沒有作為國際公務員在里面獲得一些職位,我們融入國際社會還不夠,要讓更多中國人有機會去國際機構任職和發揮作用。”他說。

(南方周末記者劉斌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23

不懂別買》破解﹁錢景看俏﹂話術背後的推銷糖衣 結構型商品 怎麼買才不會受傷?

2015-08-10  TCW



在微利時代裡,銀行定存已無法滿足投資人,強調保本又有固定收益的結構型商品因而熱賣。但追求高報酬的同時,投資人務必了解風險,別被理專的話術牽著鼻子走。

撰文•周思含

「王太太,您的三百萬元定存快到期了,我們現有比定存利率更好的優惠商品賣得很好,可以參考看看。」王太太聽著理專介紹,這種十年期以澳幣計價、連結匯率 的結構型商品,只要兩個連結標的匯率落在設定的區間內,每季就可以領到年息六%的固定配息,乍聽之下比銀行的定存利率高出很多。加上理專不斷強調這是保本 型商品,而且免收手續費,理專還說,現在澳幣已經跌進設定的區間裡,短時間之內不太可能強彈,「聽起來風險好像很低,應該很安全吧?」聽到這裡,王太太心 動不已??。

在銀行存款利率維持在低檔的微利時代,這類強調「保本、固定配息」的結構型商品,不論是銀行通路的連動式債券與組合式外幣定期存款,或者是壽險公司推出的投資型保單,主打「保本之餘,又有機會獲取超額利潤」,就越是吸引投資人的眼光。

結合零息債券與衍生性金融商品到底什麼是結構型商品呢?曾任銀行產品部門主管、現為財經部落格「Jim男的投資與旅遊經」板主並任教於某大學財金系的 Jim解釋:「結構型金融商品,或稱作組合式金融商品,架構與過去的連動債大同小異。」Jim進一步解釋,結構性商品就是結合零息債券與衍生性金融商品的 投資工具。舉例來說,投資人花十萬美元買結構債,發行機構就把其中的九萬美元買進零息債券︵大多是沒有利息的投資等級公司債,通常會打折賣出,期間不配 息,但到期可領回十萬美元︶,剩下的一萬美元,就投資高風險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這樣的設計看來很安全,因為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即使虧損了,到期頂多只是損 失利息,本金得以保全。

但是,乍看高度保本的設計,仍然有蝕本的風險。Jim指出三個蝕本風險:第一、若發行機構倒閉, 可能血本無歸,如○八年雷曼兄弟發行的連動債就是一例。第二、如果結構債是以外幣計價,也可能因匯率貶值侵蝕本金。第三、如果你買的是「不保本」的結構 債,亦即衍生性商品部位是選擇權賣權型的,也可能虧到本金。然而,Jim補充,以台灣現況而言,第三種風險較低,因為連結選擇權賣權的不保本型結構型商品 受金管會嚴格規範,只能賣給專業的投資機構法人。

結構型商品的衍生性金融部位可連結之標的,包括股票、外幣、原物料商品等。因此,每一種連結標的都得視其設計連動與條件,才能清楚箇中內容與風險。

熟稔行情才適合購買

光看解釋,就知道結構型商品的設計相當複雜,一般投資人不容易懂,在國外都是高資產族群或專業投資人才能購買。南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朱岳中直 言:「可是在台灣,銀行銷售的手續費收入高,提高理專銷售的誘因,加上投資人貪小便宜的心態,總想以最少的投資金額,賺進最大報酬。因此當理專以『高於定 存報酬、保本又免手續費』等話術推銷時,就很難不上鉤。」就以理專推薦給王太太的這檔結構型商品來做檢視,前外商銀行財富管理部主管、現為向威投顧總經理 仲向榮首先點出:「連匯率專家都無法精準預測明年的匯率走勢,更遑論這種連結匯率的結構型商品,一綁約就是十年!」這意味著你要有資金長期被套的心理準 備。不然,除非你有一筆閒置的資產,短時間內也不急著用錢,否則,並不適合買結構型商品。

接著,看到連結標的中有A、B兩項指標,A指標是歐元兌美元的匯率;B指標則是澳幣兌美元的匯率。要領到每季六%的固定配息,則要兩項指標都得落在設定的區間內才行。也就是說,當結構型商品的設計需要連結越多項指標,投資人判斷的難度就越高。

「通常,介紹到這裡,客戶都會問:『那匯率跌出區間之外的機率高嗎?』」一位不願具名的理專分享銷售結構型商品的心得說:「匯率走勢並不是用機率能預測出 來的!」不論結構型商品連結的標的是利率、匯率、股價、原物料行情等,都不是丟銅板的機率問題。因此,想購買結構型商品的投資人,對於行情、市場預測,都 必須要有一定程度的知識,否則也不適合貿然進場。

既然結構型商品可以針對市場行情,並且依照投資人自身可以承受的投資風險「量身訂做」,那麼連結什麼標的「最安全」?這個問題讓專家們不置可否,不約而同地表示,結構型商品的設計太過複雜,實在沒有一個正確而肯定的答案可以告訴投資人。

留意提前贖回的本金侵蝕風險「勉強來說,我認為現在的經濟環境下,連結利率是相對安全的。」Jim解釋,由於市場預料美國升息幅度不會來得快又猛,相對之 下波動小,也容易判斷。不過他也說明,現在市場上很少見利率型標的,就是因為波動低、風險低,包裝出來的產品配息率也低,事實上,投資人想要高配息,就要 認知所承受的風險會相對較高,因此,結構型商品只適合積極操作的投資人。

此外,理專推薦給王太太的這檔商品,投資天期長達十年,若王太太在到期前提早贖回,通常得付出不小代價;除了一%手續費用與管理費用本來就得自己買單之外,本金部分在未到期前的折價損失,也要自己負責。

除了提前贖回,提前到期條款通常是投資人最容易忽略的重要事項。朱岳中提醒,說明書上的提前到期條款載明:銀行有權於每季要求提前中止本交易、配發收益累計達投資本金三○%即自動提前到期。

講白一點,如果你很幸運看對了方向,發行機構為設立停損點,會啟動強制提前到期機制;但如果你看錯了,或連結的匯率巨幅貶值,甚至發行機構出了問題,損失則無上限。

Jim說,如果深入了解結構債的話,其實也沒那麼可怕。許多對行情或趨勢有主觀、精確看法的專業投資人,其實很適合這種商品。

但話說回來,「投資其實是很公平的事,你花多少金錢、心力,最後就會如何回報你。」仲向榮說,結構型商品看似誘人的高報酬背後,事實上隱藏的高風險,投資人也不得不謹慎。

新聞辭典

結構型商品

結構型商品是指結合債券(固定收益型商品)及選擇權等(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投資工具,藉由債券可達到期滿保障本金的目的,而透過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則可達到資產增值的目的。

7個眉角 看懂理專給你的結構型商品DM 注意1不受存款保險保障,意指產品並非存款項目,倘若銀行倒閉,存戶的錢會受到保障(額度300萬元),同一家銀行的結構型商品投資人的本金就拿不回來。

注意2產品的天期長,中途若想解約,未到期前的本金虧損也須負擔。

注意3以外幣計價的幣別,在約滿到期時也可能有匯損的問題。

注意4連結指標可能有一組或多組,越多指標對投資人就越不利。

注意5投資人通常容易忽略發行公司有資格提前贖回的條件,需要特別留意。

注意6發行機構倒閉,如2008年的雷曼兄弟發行的連動債,即使是放在保本的投資等級債券,依舊會血本無歸。

注意7萬一投資人等不到到期的年限,欲中途解約時,則會被收取投資本金1%的手續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