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198三江精細化工成長之路 山頂洞人投資手記

http://sddr2010.blogspot.com/2011/05/2198-httpnews.html

為要多把握#2198三江精細化工的「內核」,除之前尋獲了來自第一上海的一篇調研和作出一些額外「努力」外,嘗試搜索老總「管建忠」的資料,找到以下這篇報導,記述三江精細化工上市前的一些發展和背景。作為散戶,對企業的成長過程多點瞭解,或有裨益。



>>>>


三江化工,夢在高遠處


來源:中國化工報 | 2009-5-15 14:51:23

可能是一向低調行事的風格所致,外界對於管建忠和他的嘉興三江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三江化工)都知之甚少。但在去年年底金融風暴突然來襲,周邊企業紛紛降低負荷、壓縮開支開始過冬之時,三江化工的二期環氧乙烷(EO)裝置卻逆勢開車,並且實現了每月上繳利稅1500萬元。於是這家原本隱於市的民營企業,才引起了外界諸多的好奇和關注。

三江化工的成長軌跡,是有一點不合常規。身為三江化工總經理的管建忠平靜地說:企業要走得又快又穩,得具備兩個條件——起點要高,眼光要遠。

自建乙烯儲罐,吃下第一隻螃蟹

環氧乙烷是一種重要的乙烯下游產品,也是合成表面活性劑的主要原料,而表面活性劑又被廣泛地應用於洗滌劑、紡織印染助劑、造紙助劑、農藥助劑等許多領域。目前,在發達國家,表面活性劑產品的種類已超過4000種,並且應用領域仍在不斷拓展。在我國,表面活性劑產業起步相對較晚,目前開發產品僅400余種,在很多領域特別是高端產品的應用,仍大量依賴進口。

三江化工進軍環氧乙烷產業,緣於管建忠的堅持。2002年前後,已經在表面活性劑領域掘得第一桶金的管建忠,在深感環氧乙烷一貨難求的背景下,形成了向上游邁進、自己生產環氧乙烷的想法。

當聽到這一設想時,幾乎所有人都以為管建忠在說夢話。上環氧乙烷,談何容易?最致命的問題在於沒有原料。環氧乙烷的主要原料是乙烯,國內能夠生產環氧乙烷的企業屈指可數,且清一色是中石化、中石油旗下企業。為什麼?因為這些企業能自產乙烯。

難 道非得先上乙烯生產裝置才能做環氧乙烷項目嗎?對此,管建忠並不以為然。日本、韓國以及我國台灣等地都有一些環氧乙烷生產企業,這些企業規模並不大,也沒 有乙烯生產裝置,他們是怎麼做出來的呢?帶著這個疑問,管建忠開始頻繁地出國考察,最終找到了答案:完全可以先自建乙烯儲罐,再通過海運從國外進口乙烯, 來解決原料供應問題。

管建忠的大膽構想,獲得了行業權威專家的肯定和支持。

200312月,三江化工在嘉興港區乍浦化工區註冊成立,隨後一期投資總額達6.5億元,分別從美國SD公司和德國TGE公司引進專利技術,由中石化工程建設公司總承包建設的6萬噸/年環氧乙烷項目及2萬立方米低溫乙烯儲罐配套裝置、6000標準立方米/小時空分裝置先後上馬。經過近兩年的緊張建設,工程於20051130日全線竣工。2006119日,三江化工一次試車成功,產出了純度達到99.99%的環氧乙烷產品,其產品質量、工藝技術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至此,三江化工成為國內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惟一一個民營環氧乙烷生產企業。首戰告捷令管建忠振奮不已,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更令整個三江化工對今後的發展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以環氧乙烷為起點,產業構架藍圖初現

環氧乙烷項目的成功為三江化工贏得了豐厚的回報,即使在受金融危機衝擊的艱難日子裡,企業的環氧乙烷裝置依然保持了滿負荷運行,並且始終保有良好的利潤水平。然而,他們並不滿足於此。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管建忠說出了企業的心聲,今天環氧乙烷的興旺固然可喜,但如果企業從此止步不前,一旦有更多的競爭者加入,或者若干年後市場發生逆轉,三江化工的優勢還能持續嗎?

 「當初之所以上環氧乙烷,主要是為瞭解決表面活性劑的原料來源問題。現在我依然認為,環氧乙烷只是一個起點,三江化工未來發展的重心應該向具有更高技術含量和更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工領域轉移。管建忠說。

2007年,三江化工投資1.2億元,上馬了1套10萬噸/年 的表面活性劑裝置。這套裝置採用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外循環噴霧氣液接觸乙氧基化反應器工藝。由於擁有原料優勢,三江化工的表面活性劑在產品質量、成本價 格、交付能力和產品應用技術服務等方面,均顯示出明顯的優勢,得到了客戶的廣泛認同和歡迎,迅速成為國內農藥、油田、紡織印染、金屬加工、工業清洗等工業 領域用表面活性劑最優秀的供應商之一。

2008年,三江化工再度出手,出人意料地購得浙江嘉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嘉化集團)51%的控股權。這是一家老牌化工企業,主要生產氯鹼、硫酸、氫氣等基礎化工原料,以及農藥等化工產品。對於這次收購,當時也有很多人表示不解,畢竟基礎化工原料是一個利潤十分微薄的產業。對此,管建忠解釋說:之 所以控股嘉化集團,看好的並不是該企業能在短期內產生多少利潤,而是其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老化工企業所擁有的資源優勢。首先是產品資源。嘉化集團的很多產 品都可以為三江化工所用,進而形成產業對接,有利於降低企業的綜合成本。其次,嘉化集團在技術開發、人才培養、品牌優勢等方面也有豐富的積累。這些資源如 果能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就能與三江化工形成優勢互補,這對於雙方未來的發展都大有好處。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目前嘉化集團的20萬噸/年離子膜燒鹼裝置陷於低負荷運行狀態。然而,在氯鹼虧損的背後,三江化工卻抓住了另一重商機——用三江化工的乙烯和嘉化集團的氯氣生產聚氯乙烯。

管建忠分析說,隨著原油價格的大幅下跌,乙烯價格已從最高時的1700美元/立方米跌到了600~700美元/立方米。另外,2009315日,國家發改委發文取消各地優惠電價,加上經濟大環境走軟,原本在國內佔絕對主導地位的電石法聚氯乙烯廠家大多身處困境,因此乙烯法聚氯乙烯(PVC)顯示出巨大的成本優勢,必將迎來發展的春天。

我相信,在今後的一段時期內,乙烯法聚氯乙烯會成為主流。雖然原油價格還會有上漲的空間,但從整個經濟趨勢來看,短期內不可能回到原來的高位。管建忠自信地說:現在上馬乙烯法聚氯乙烯,可謂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目前,三江化工投資額約6億元、規模為30萬噸/年的乙烯法聚氯乙烯項目已在積極籌建之中。按照計劃,該項目今年下半年就要開工,預計明年建成。對於項目將採用何種專利技術,企業暫未透露。但從三江化工一貫的投資風格來看,可以總結成8個字:起點要高,力求最好。

從乙烯到環氧乙烷,再到表面活性劑,從乙烯、氯鹼,到聚氯乙烯,三江化工的產業構架已現雛形。

引進戰略投資,躋身國際一流不是夢想

2007年開始,三江化工就已積極謀劃引進國際戰略投資,爭取在國外上市。同時,企業突出的經濟效益和獨特的產業優勢也吸引了眾多國際戰略投資者的目光。美國高盛、歐洲CVC等著名國際投資公司紛紛向三江化工遞來了橄欖枝。目前上市工作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

對於為什麼要引進國際投資,管建忠這樣解釋:三江化工上市的目的不是圈錢,而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與國際一流企業進行戰略合作,在產業發展、企業管理乃至資本運作等方面,真正達到與國際接軌,最終實現打造國際一流企業的目標。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相信用不了多久,三江化工將以更加眩目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


值得留意的是,#2198是三江精細化工,而不是三江化工,三江化工的其他業務(譬如收購後具控股權的嘉化集團)並沒包括在上市公司業務範圍之內,而雷聲頗大的聚氯乙烯項目,上市以來又沒有提及過,有點奇怪,按報導,應該在運行之中哦。不夠錢搞?出了事?未有盈利?毛利率不濟?

浙江嘉化集團網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45

保利協鑫(#3800)2011年首季營運數據一瞄 山頂洞人投資手記

http://sddr2010.blogspot.com/2011/05/38002011.html

昨午(5月12日)曾登入Google博客失敗,今天(5月13日)再度整天「冚機」,至剛才才搞定(倒不知是何時段了,做夜貓跟電腦對奕,忽然上網,才知道)。本想在上午(星期五)講講自己對#3800首季業績的看法,但欲「出」無從,要到下午才忽想到在自己原來的「大婆」處(「亞米亞」網站)登出,不過太隱蔽,養在深閨人難識^-^。現再略加增補,轉載如下:

#3800公布了首季營運數據。數字並不詳備,不過既然有持股,也總得計一計,心中有個譜,以利鋪排應對策略。


2010年
2010年
2010年
2010年
2011年

首三季
第三季
第四季
全年
首季
多晶硅產能
(截至年底;公噸)



21000

多晶硅產量
(公噸)
12099
5068
5754
17853
5927
多晶硅銷售
(公噸)
8799
3405
1708
10507
914
多晶硅售價
(美元/公斤)
50.6
51.7
60.1
52.1
62.2
多晶硅生產成本
(美元/公斤)
25.4
23.8
22.5

21?
硅片產能
(截至年底;MW)



3500

硅片產量
(MW)
624
432
788
1400
953
硅片銷售
(MW)
664
435
787?
1451
959
硅片售價
(美元/W)

0.8
0.82

0.76
硅片成本
(美元/W)



0.57
0.54?



保 協最大的實力是生產多晶硅,但很明顯長單主要集中在硅片,所以目前和未來的銷售主力都是硅片。以上數據(注:有問號者為本人的不靠譜猜測數字),所列的硅 片成本是抵消所用的自家製造的多晶硅內部利潤前之價格,即單以生產硅片的整個流程計,其毛利率應該高得多,但有多高,不是專家,也沒多少精力去深究。估 量,以目前的售價算,多晶硅和硅片總銷售併合計算的純利率不低於25%(懷疑超過30%,不過不敢太進取,以免麻痺了自己)。忽略其他開支和發電蒸汽銷售項目等,以保協總發行股本約155億股計,首季的總體純利或在14至18億港元之間,每股盈利或在港幣$0.09至$0.12元。 基於猜想首季中二月的表現或自然較弱,保協這批數據沒有驚喜,也不太糟糕。硅片售價比對去年第四季下降,並不意外,保協很可能為了搶奪行業中主要經營者的 長單,適度讓利,而且也得跟環球行業競爭環境和價格走勢接軌。假設毛利率在本年餘下時間沒遭蠶食太多,也假設產能如計畫般進一步猛增,全年每股盈利或介乎$0.55至$0.6元之間,暫時未修訂個人數月前的預估。

請注意,以上是非常不靠譜的估量。不過雖然沒譜,之前說過各大行或需上調今年保協的盈利預測,果然,高盛中午出來的報告就跟在下約兩個月前的猜估(當時認為每股盈利0.5元是推算的下限值)十分吻合。

今早股價下調不少,個人在$5.08加了一點(前兩天投機性輕度減磅)。目前處於5.35至5.4元區間,不知未來較短時間內能否再等到5元以下的價位。

不過,也宜注意一個風險,就是基於今年乃至明年全球多晶硅產能進一步大增,毛利率很可能持續受壓。猜估,這就是為甚麼高盛明知保協今明兩年產能高速增長,而且手上未來數年的訂單爆滿,其對明年和後年的每股盈利預估,依然不是十分進取,複式增長率居然預估不足15%,跟保協以倍數計的產能增長速率非常不匹配,背後就是貼現了這種深度的憂慮。

所以,買入或持有太陽能晶片股,膽汁要多,而且,有一點點「賭」的味兒。

以下這個太陽能發電網站,對環球太陽能發電行當,尤其是國內的一些行業狀況,有較及時的報道和評議,值得對太陽能晶片股有興趣的較習慣看中文的朋友留意:http://www.tynfd.c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66

為甚麼買入並持有長城汽車(#2333) 山頂洞人投資手記

http://sddr2010.blogspot.com/2011/06/2333.html

關於汽車股,fatlone兄提出很有意思的念頭,我現在嘗試梳理組織一下談談一些不成熟的看法(過去在「大婆」「亞米亞」那邊談過不少,不過很零碎)。

如 果可以負擔,又沒招致其他不便(香港這個小地方倒真有些不便),我想,一般人都想擁有自己的代步工具。這是關注汽車股其中一個十分簡單但又很重要的基礎。 就像在上演一場連綿的戰役,不斷需要製造軍火、消耗軍火。戰役始終要完結,但車市仍有漫漫長路走。當然有不少同行將會在歷史舞台中消失,但要看是誰?誰最 富競爭力、最耐跑?

國 內過去兩三年汽車業提速發展,一舉成為全球的產車大國,銷售量也超越昔日的一哥美國,一方面,政策方面的補貼鼓勵是一大助力,更主要的原因,是佔據大壁江 山的是合資企業,是先進國的技術,另一方面一些基本的製造技術,國人已逐步把握了,憑其相對低廉的成本和一定的銷售性價比,可以滿足到收入大幅提升的不同 階層的國人的要求。在物質文明掩蓋整個大中華的今天,從國人近幾年熱買房子的奇特現象已可以理解到,一種心理幾乎是主導性的,就是「人有你沒有,顯得彆 扭」,況且汽車這玩意兒真有它的實質用途,對不少人來說也是彰顯身家和面子的有效途徑。所以,總會有人不斷買車、換車,而這個市場才剛急速發展沒多久,我 們看到不少大城市交通的壅堵,是因為人口高度密集而公路網絡的發展又滯後於買車用車需求的膨脹速度的結果,假若現有的大中城市道路面積平均再增加一倍兩 倍,我懷疑只會刺激更大的買車意欲。

去 年的銷售量狂颷,真有點像去年的太陽能產業的盛況,為要趕及某種死線(補貼政策和限購令),已經透支了一定的購買力。加上相信政府會持續調控房市、加息和 加存款準備金率以打壓打脹和緊縮流動性,經濟增長很可能到某個時段會(突然)減速,因而影響不少行業。所以我個人年初已預期今年的車市難以旺盛,能增長10%已經喜出望外,最悲觀的預期是下跌5%10%

對今年的平均車市不怎麼樂觀,而且懷疑產能或會逐步出現過剩,不代表就會導致萬馬齊喑的局面,正如許多中型、小型的多晶硅和硅片生產商面臨資金緊絀和倒閉困境之時,也不見得保協無利可圖。

我約一年前開始留意長城汽車,首先是因為聽到兩個訊息,都來自國內的親友:國內自有品牌生產的車的質量越來越好,反而不少合資企業的每下愈況,看「鋼水」就知道;長城的性價比很高,口碑甚佳,不用借貸發展,其皮卡車和SUV同行最強。

約三年前,我抱持像龍永圖一樣的極端看法,國內自有品牌的製造技術和設計水平太差劣了,實在太「樣衰」(連我這個超級業餘但畫畫水平不太差的獨立人士隨便畫出一款車款,都比它們設計的棒得多,唉!),無競爭力可言,早該「收檔」算了。但我發覺我的觀念被市場否定了。

我若買SUV,一定買悍馬、路虎或保持捷的,但許多消費者不是這麼看,他們會「睇餸食飯」,有多大的頭帶多大的帽子。長城的皮卡和SUV連續近十年乃至十年以上名列同行的前茅!長城的管理層甚至說,因為長城的皮卡車競爭力太強了,強到外國的品牌難以進入中國!這是甚麼概念?若非要買汽車股不好,#2333這樣的股份又怎可以不留意?

吉 利自身的水平並不怎麼樣,看不到它的產品有何「性格」,所以要收購富豪,比亞迪被「射落」,不知何時可以理好傷患,然而長城汽車去年就成為最賺錢的自有品 牌,純利率最高。長城發展到今天,可以不借貸又能發展穩實,大概來自地方政府的支持是少不了的(但其他品牌也不見得沒地方政府撐腰),但其一直致力於研 發、主力車的品質和性價比較高似乎是最關鍵的要素。

選股份,行業整體前景很重要,但這不是唯一考量要素。再好的行當,大家知道了,都來玩,一樣可以弄得一團糟,像2000年 的科網熱潮。再不濟的行當,有人強得厲害,一樣可以弄致寡頭壟斷。如何在這裏尋得平衡,或需要每個行當每家企業仔細看。我個人一直強調看股票要把握到該上 市企業的「內核」(核心競爭力、管理層素質、財務狀況和應對挑戰的能耐),內核會改變,也無法計量,只能統而籠之地直覺感受之,但既然不是No.黨,又不是以為看圖看勢就能永遠在股票市場內成功「搵食」的投資者,始終這是需要時刻關注的要素。

中 國大中城市的密集式發展模式是一種歷史的錯誤,歸因於中央和地方政策沒有及早的長線規畫,沒有足夠的經濟眼光,也歸因於整體經濟奇蹟地發展得太快讓不少聰 明的規畫者都被證明還是反應得太遲鈍。大力地儘快地完善公共交通網絡是有力武器,把更多的服務型企業疏導至城鎮鄉村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途徑。但我們依然不 能低估新生的中產和富有階層對擁有車輛的意欲。

固然國內的汽車業正面臨不少變數和挑戰。過剩的規畫產能,似乎難以大幅調降的石油價格,滯後的城市公路系統發展,持續上升的人工成本,出口方面來自其他新興國的自有品牌的挑戰和追趕,在在都是自有品牌管理層需要重視和憂慮的因素。這些,作為投資者,確實需要緊密追蹤。

個人自問適時進出、把握股份買賣時機的能耐不比95%的 市場參予者差。不過對部分較具信心的股票,在面對股價升跌時,還是有所執着的;如果對自己有信心的股票在某個時段下滑兩三成的抵受能力都沒有(老巴說投資 一隻自己有信心的股票,需要抵受股價下跌五成而不為所動的能耐,肯定,他比我厲害),那最好買指數基金算了,因為他們通常都會被市場「震死」,跟跑贏大市 絕緣。不過買股票也有一個大忌,切勿永遠把自身持有的股票視作無懈可擊而漠視任何已出現的或潛在的不利條件,否則,像容易被風吹草動嚇怕的投資者一樣,只 會淪為投資市場的失敗者。

感謝這一波跌浪,#2333成為目前在下組合內的最大持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15

雜談(#3800、#712、#2877、#3933、#2333及其他) 山頂洞人投資手記

http://sddr2010.blogspot.com/2011/06/3800712287739332333.html

------------------------

「港股通」裏,時不時可發現一些不錯的談說和資料。以下是一位名為「風語者」對#3800的談論,內裏有些論說值得參斟:


當中,
>>>>
「当被问及,哪家公司是目前你认为将成为中国PV业真正的龙头领军企业?尚德,协鑫,英利,还是LDK赛维,他非常肯定的摇着头说,目前他没有看到,也许未来会出现。不过如果那个时候出现,可能也就和台湾的富士康这样做代工的企业差不多的命运了吧。」
<<<<
個 人說過,千萬不要永遠視自己的選股為天下無敵而排斥任何已出現或潛在(可能)的負面因素。上引這一段的意見無論同意與否,都值得參考。這是個相當悲觀的預 估,不過若說將淪落至像富士康那麼低的毛利水平,暫時還是覺得有點像天方夜譚,簡直是聳人聽聞。不過比對逾五六成的年複式計畫產能增長率,高盛原本預計保 協未來數年的盈利複式增長率僅約15%,大概也是已預算硅片的售價和毛利率持續下跌。我目前有點擔心的是,為要讓太陽能真正成為多國政府較熱心的能源選擇,長遠來說,多晶硅硅片的售價難以維持於我原來預估的0.5美元/瓦之上。若說長遠將降至0.4美元/瓦以下的話,像保協這種企業無論未來成本將如何持續下降,總體盈利還是會被大幅地壓抑的,這裏就牽涉到長遠估值的問題……這是我看到了這篇文章後思考最受刺激的環節。

>>>>
「我 还是不死心,问,难道协鑫有这么大的产能和最廉价的生产成本,他足够能控制上游的价格,他难道没有行业整合的潜能么?他笑着说,凭他对于朱老总的了解,投 资于协鑫很可能是下赌注在一个本身赌性很强的赌徒身上,对于不是很了解企业真正发展规划和财务状况的中小投资者,你愿意赌吗?」
<<<<
有趣的想法。

>>>>
「朱 很敢赌,在前期负债巨资引进设备,扩充产能,他能做到多晶硅成本最低。就是这种激进风格的结果,当然他方向赌对了,所以也成就了巨大的成功。他产能在今明 两年要扩充到基本上世界第三,同时还和郭台铭在内地合作、搞多晶硅的深加工。董事会里没有人能左右,或者,控制他扩张的野心,包括中投。」
<<<<
個人也曾持類近的想法,不過若我沒記錯,#3800多晶硅硅片的產能按計畫應該將是全球第一。


----------------------------

#712,這幾天隨板塊顯著受壓。再補充之前談過的關於該企業的資料:

現在回看,張屹還是對太陽能產業的前景很得相當準。他一直堅持認為15%20%的毛利率已經相當不錯。


-----------------------------

近兩三天,#2877#3933的股價都下跌了不少,前者更創52周低位,沽空盤量相當大。高盛之前的行業報告把#2877剔出確信買入名單。短期盈利增長前景不明朗,不過個人還是對它有感情,欣賞老總的識見魄力和企業的財務狀況、競爭力,維持逢低吸納,短線逢高略減持的買賣策略。聯邦也如此看。可以猜估到,目前聯邦的胰島素新產品的銷售進展並不十分順利。


-------------------------------

#2333近一個星期也是拾級而下。在10元至11元區間,時常看到好淡角力。見最近一些基金的相關持股量申報,也可略明戰況。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五月份的行業數據統計驗證了國內車市正在放緩,可惜目前仍看不到長城最近一兩個月的營運數據。又賣又買,仍是個人目前最大的持倉。


---------------------------------

最近肯定看到不少關於港股是否已進入熊市的言談。目前美歐股皆反彈,按理明天港股也不會差,但後續又將如何發展?其實以過去兩個月的二三四線股來看,已經甚具熊味。不過港股依傍的是龐大的相當波動(光看GDP是絕對看不出來的)的國內經濟體,是否各行業都會同步走牛走熊?恐怕不是。所以,個人的策略仍然是緊盯二三十隻股,看着自己的「碗」吃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63

國內汽車的保有量和未來的一些預測 山頂洞人投資手記

http://sddr2010.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_15.html

上次回應fatlone兄意見時寫的《為甚麼買入並持有長城汽車(#2333)》,僅是一些粗糙的感悟,這裏嘗試找關於國內車市當下和未來的一些預估資料,再談談別的粗淺見解。

個人很想知道當下國內汽車(或說私人轎車)的保有量和未來的相關數字預測。

找到了,數據如下:

+++++++

保有量:
截至2010年年底,
國內:約7400萬輛
日本:約7500萬輛
美國:約2.85億輛

人均每千人的保有量:
世界人均每千人的保有量:128
國內人均每千人的保有量:55
美國人均每千人的保有量:950

國內保有量的極限預測:
清華大華歐陽明高教授的團隊:約2億輛
工信部裝備司副司長王富昌:到2020年超過2億輛
豐田汽車公司中國總代表服部悅雄:逾4億輛
國家資訊中心資訊資源部主任徐長明:4.5億輛

國內產銷量:
2010年:1826萬輛(當中出口54.5萬輛,佔總產量2.98%
2011年普遍預測:約2000萬輛
未來每年極限預測:意見紛紜,由2500萬輛至7000萬輛都有人信
比照過去全球多年產量:約7000萬輛

+++++++


對國內車市有頗深入探研的張毅提到:「據不完全統計,“十二五”期間,國內排名前30名的車企總的產能規劃已經突破4000萬輛。屆時,可能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如何消化富餘的汽車產能,一方面要未雨綢繆,提前壓縮規模;另一方面,對於一些已經開工尚未建成的汽車產能,則要眼睛向外,努力擴大出口。」

關於環保和交通堵塞問題,服部悅雄認 為:「中國保有量超過美國現在的一倍是沒有問題的,將來保有量相當大一部分是新的能源車,這樣的話,從環保角度,應該說是沒有問題的。另外從交通堵塞方面 來講,交通堵塞成了麻煩的問題。我想通過道路的建設,特別是管理上,用高科技特別是智慧交通系統,中國在這方面改進和發展的潛力非常大……」

以上資料來自:


個人作粗淺消化後,結合有限常識,有幾點非常業餘的猜想:

1.      今年國內銷售量或達1600萬至1900萬輛,介乎倒退一成至增長6%之間。明年和後年未必有顯著增長,因為總體經濟很可能出現中型以上的麻煩,但與此同時,中下階層的收入仍能螺旋式上漲(與通脹和人民幣的內貶互為因果),買車和換車意欲難以遏制,導致國內車市難以蕭條。
2.      保有量極限問題,若動輒三四十年,實在太遠,變數太多(單是生育政策改為「二孩」已經「有排計」),再猜也陷於胡扯,以15年為限,或可達到2.5億輛。個人傾向於相信,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國,人均每千人的保有量應不會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3.      環保和堵塞問題,服部悅雄的說法應該靠譜。再過三五年,新的能源車將面臨極大的商機。但可能十年內,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都不會衰減。
4.      經濟放緩未必會對車市構成重大打擊(硬着陸除外),反而產能過剩這玩意兒是車企們的噩夢。就算四五年後出口量升至200萬輛,五年內主要車企合共近4000萬輛的產能更像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最好理性抑制擴張衝動。買新車與換舊車合計,個人懷疑年銷量3000萬輛左右是頂峰。至於所謂7000萬輛,「搵鬼信」。
5.      回到長城汽車,若產能方面量力而為,保持性價比和國內較高的科研實力,目前看難以相信它將在未來的大浪濤沙中被淹沒;一直聽說國內目前口碑較佳的自有品牌是長城和奇瑞。估量SUV和皮卡車依然較長期能保持國內同行中的優勢,至於轎車,據說今年至今的銷售都算不錯,但總覺得外觀設計方面依然「薯仔」,若要真正「往高處走」,應該改得美觀一點、大氣一點,至少該把車頭「拉長」20厘米!主要投資風險是產能過剩,同行狂劈價去庫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61

溫總出口術? 山頂洞人投資手記

http://sddr2010.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_24.html

中移動受可售ipone消息刺激(其實早有所聞,只是不知真偽和何時落實),今天裂口上升,帶動恒指發力。不少過去數月的強勢股持續反彈,整體大市氣氛忽然轉佳,有說是因為臨近結算淡友平倉收手、好友反攻。

另外,留意到偉哥博客中貼出的溫總在《金融時報》撰文表示通脹可控一消息。有趣!溫總出口術了。

側 聞,國內下任管治班子已逐漸上位,且已頗得勢。國內未來一年半載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如何,將左右國內和香港股市(甚至環球股市)的走勢,全世界不能沒有中 國。陰謀論猜測,下任班子應該更想上一任給予一個更易管治的經濟和社會環境,但上任班子也會竭力保持「良好」勢頭,以示始終領導英明。

CPI數字是用來做「秀」的,本來就作不得真,但調一調,搞一搞,足以讓環球投資者心率隨之升降。在天氣佐佑的狀況下,農產品價格漲勢放緩甚至略微下降,或可預期。國際油價下挫,可以削減不少材料的成本。作為農民的CPI、工業生產的CPI(而不是真正城市居民的CPI), 作為可以根據某方意願任意改動權重組合的CPI,未來無疑有穩定下來甚至可輕微調降的空間。只是,若國內房價下跌幅度有限,勞工薪酬螺旋上漲之勢不減不 停,國民仍然活在非常實質的高通脹環境之內,這種「動力」必定會通過諸種「裂縫」迸發出來。若這兩頭猛獸沒得以有效約束,我「打死都唔信」國內通脹受控, 而且,美國仍然不願意加息……

前 幾天逼使全國保障房興建加速,今天又有消息說可能調改車輛的限購政策和補貼政策,未知真偽。是真也很正常。房產和汽車,是國內經濟主柱的其中兩條。商品房 泡沫已大升,為長治久安計,不得不擠,不得不逼迫它(軟)着陸,有關的投資貸款難以放鬆,保障房的興建就成了最適當的「繼任」支柱,商品房市場被「過河抽 板」。汽車這玩意兒,拉動了多少勞動力和原材料,一般人平時稍多吸一點廢氣在我們祖國暫時可忍也,頂住這個市場,聯合保障房興建市場,還有那持續的大量基 建,就足以頂住GDP增長的急速放緩。所以,又難怪大家那麼興奮。

銀 根,不可能短短一兩個月內來個名正言順的放寬,延緩或不再加息已經算是好消息,上述兩個行業頂住了,狂力重新放水的誘因就會降低。魚缸內的氧氣太多了,魚 兒們過度興奮亂衝亂撞,秩序大亂,怨氣衝天,現在主人打算抽走點氧氣,逐步回到常軌,有些不得不仰賴過度氧氣的魚兒會不舒服甚至死亡,不過主人或會多加點 魚糧,讓魚兒們不會太不適應、太沒活力……

我們始終要習慣一下國內經濟發展緩速……不過在略悲的前景之下,也許仍能找到一些亮點,尤其是目前已歷經了一場中小型股中型股災之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6

對How to Trade in Stocks一書有點失望 山頂洞人投資手記

http://sddr2010.blogspot.com/2011/07/how-to-trade-in-stocks.html

看了該書中譯本的大半時,還保持興緻,看完後段後,不免興趣索然。

維基百科對李佛摩(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的生平介紹,比從該書中可閱知的個人資料更全面清楚,李氏在書內甚少提及其個人生活。他有數度婚姻、多名情婦,天性好花費享樂,當中 只有後者在書中花一小點筆墨談及過。書內談的主要是其投機生涯的演變,對股市期貨對投機行為和心理的經驗心得。

失望,有幾個原因:
1.      看 不到水銀瀉地式的精湛思路,像隨筆多於論著。大概跟李氏讀書不多有關,其投機方略談不上有何理論體系,或許他自己不覺得有這樣的東西,乃至不認同有這樣的 東西吧。但由嚴整的思路和豐富的識見鑄練出來的言辭,即使無理論框架可言,也不至於如此的,老巴的一系列致股東信內的言辭就總予人(至少予我)難以挑剔的 感覺。
2.      比對一般投資者或都看過聽過的如林治的口述作品、格拉咸的兩本著作、老巴的致股東信、費雪論不普通的普通股等,知識含量偏低。這一點大概跟第一點互為因果,是一個銀幣的兩面。
3.      自己很想從中領略到一些個人過去十幾年股票投資道路中沒碰到、沒想過、忽略了的一些有用律則或思路,但結果該書所能帶來的刺激並不多。

這本書是李氏上世紀三十年代末經歷人生最後一次慘敗後寫的。不知是我上述的幾點,還是因為當時人們對失敗者的自述沒興趣,這本書當時賣得不好。也許,兩者兼而有之吧。

這 本書讓我最驚訝的一點是,從頭到尾,李氏居然從來沒提及如何保存(或說以較安全的方式滾存)其不僅一次賺得的龐大盈利,甚至體察不到他有這樣的「意識」! 他在書中解釋了數次破產的因由,也有非戰之罪的托辭,然而成交「狼狠」、堅執個人判定的「趨勢」、過份使用他根本沒提及的炒作槓桿、忽略風險,未嘗不是多 番慘敗、最後一敗塗地的自身緣由。

他深明,自己之所以如此着迷於投機,就是要那種「證明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感覺。依我看,這就是所有「賭仔」的共性。他並非不懂有長線持有、尋求較穩定回報這一條路,但他似乎天生本性就要排斥之!

當然,他數次狂賺,名震金融界,不僅一次彷彿成為整個金融界的「國王」,卻又比億億萬萬的凡俗人生精彩得多。

他是一個冷靜的、精明的、自信的、緊隨趨勢、出手狼狠的超級賭徒。他最突出的才華,大概是研判短(中)線行情(即價格走勢)的能力,當他確定了趨勢,經常就會大手買入(或沽出),以至於「有風使盡艃」。所以,可以數天內勁賺逾百萬美金(當時一輛嬰兒推車好像是4美元),也可以在數天之內破產!

能夠叱吒風雲,就算其書顯得散漫無歸,內裏肯定也有一些值得一般投資者投機者參酌學習的經驗和理路,尤其對於十分計較短線炒賣成績的投機者,他的一些心得甚至可成為金科玉律。

書中有不少精警的話語,譬如:

1.      要是有人想在這遊戲裏生存,他必須相信自己,想信自己的判斷,這也是我不相信種種所謂內幕消息的原因。
2.      我 看,那些分時圖迷,走入了誤區,這就像過於專業化往往導致鑽牛角尖一樣,缺乏靈活性就會付出沉重代價。投資是一種藝術,股票投機儘管遵循一些主要的法則, 但不僅僅只依賴數學或定理,甚至在我研讀行情的時候,我所做的也不僅僅是計算,我更關心股票的行為舉止,換句話說,我關注的是那些能使你判斷市場是否與先 例表現一致的證據,如果股票表現不妙,就不要碰它。如果找不出股票表現不妙的原因,當然你無法預知市場的方向。無法診斷,何以預測?不能預測,自然賺不到 錢。
3.      賺大錢不能靠個別股價波動而在於股市大的走勢,換句話說,不能靠讀行情報價機而在於估價整個股市行情和走勢。
4.      看對市場而且緊握頭寸不動的人難得一見,我發現這也是最難學的事。股票交易者只有牢牢把握了這一本領他才能賺大錢。
5.      不 顧行大的走勢,試圖搶進搶出是我失敗的關鍵,沒有誰能抓住所有的股價波動,呈牛市時,你的遊戲就是買進股票,一直等到漲勢快要結束。你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 研究整體狀況,而不是內部情報和影響個別股票的因素。然後全部拋出你的股票,統統地拋出!一直等到股市行情倒轉,一輪新的行情出現了。
6.      我沒相信經驗,卻聽信小道消息而受到了什麼懲罰;我僅僅由於某個朋友無私和清醒,就相信他的疑慮,放棄自己的原則。
7.      關鍵不在於能否買到最便宜的股票或在最高價上做空頭,而在於是否能在恰當的時機買入或拋出。
8.      股票永遠不會太高而不能買入,也永遠不會太低而不能拋出。
9.      我不允許我的資產,或先入為主的觀念,來替我思考,這就是我之所以反覆強調我永遠不和行情記錄爭論的原因,由於股市出乎意料或不合邏輯就對它火冒三丈就如同得了肺炎跟自己的肺嘔氣一樣,是不可取的。
10.  我總是不得不,或者說我覺得我不得不,靠投資於股市來賺生活費。這事實上對我的交易產生了干擾。
11.  我學會了熊市剛開始,你看空後市,除非能確定沒有反覆的危險,否則最好不要立刻大量地拋出。
12.  如果你想平倉,就趕快,別猶豫。
13.  期 貨的確要正統一些。但期貨比股票更具冒險性。用虛構的理由來對抗期貨市場的價格趨勢,成功只會是短暫的。因為最終獲勝的還會是事實。因而,就像做平常的生 意一樣,交易商總會在研究、觀察中得到回報。他可以觀察並權衡形勢,他同別人知道的一樣多,他用不着抵禦內幕集團。在棉花期貨市場或是小麥、玉米市場,沒 有分配紅利這回事,長期以來,期貨價格就不是被壟斷着的,而是由供求法則決定的。做期貨的人只需要瞭解供求情況、現況與前景。他用不着像做股票那樣要對許 多事進行猜測。因而期貨總是更吸引我。
14.  所 有的投機市場都有相同之處。行情走勢的分析技巧是相同的。對任何樂於思考的人來講,其實是相當明確的。如果他多問自己幾個問題,考慮一下條件,答案自己就 出來了。但人們總是懶得問問題,更別說找答案了。在所有遊戲中,唯一真正需要在行動前做的就是做好準備,有些人在用他一半的財產冒險時,思考的時間還不如 買一輛平價汽車的考慮的久。
15.  分 析行情,並不像看起來那麼難。當然還是需要經驗,比在頭腦中有一定的基本原則來得更重要。分析行情並不在於得知運氣好壞。行情走勢可不會告訴你下星期四下 午一點三十五分你肯定會值多少。分析行情的目的在於探知,首先是如何,其次是在什麼時候交易,也就是說,應該買入還是拋出,這對股票、棉花、小麥、玉米、 燕麥同樣奏效。你觀察着市場,當然是通過行情記錄機記錄的價格走勢,只有一個目的:確定方向,也就是價格趨勢。我們知道,價格會根據遇到的阻力上升或下 跌。為了簡潔的解釋一下,我們可以說價格,像其他所有的東西一樣,沿最小阻力線運動。
16.  對一個頭腦敏捷、眼光犀利的人來說,趨勢是很明顯的。總想用理論套事實的交易商是非常不明智的。知道市場到底是牛市還是熊市,他就知道到底應該買入還是拋出。一個人如果在市場起行之初,你就應判斷出方向來。
17.  有 可能當它跌到支撐位附近時顯得非常虛弱。而在上升階段,上漲了八點十點後,它可能看起來非常強勢。一個人不該由於某種跡象就被吸引去交易,他應該等行情記 錄告訴他時機是否成熟。事實上,人們看股票便宜就買,看股票貴就拋,已損失了成百上千萬美元。投機者不是投資者,他的目的並非追求穩定的回報,而是從價格 的起落中獲利。因而需要決定的是在交易時最小阻力的位置,他需要等待市場自己確定自身的支撐和阻力位。因為這是他的交易指南。
18.  而那些聰明又耐心的交易商等待着趨勢成立,他們會得益於對基本條件的分析,也會得益於那些斬倉客對市場的推動作用。斬倉客的買賣指令常推動市價沿最小阻力點波動。
19.  聽起來似乎挺容易的,你只需觀察行情走勢,確立限力位,一旦確定了最小阻力線就立刻順着它做交易。但在實際操作中,一個人卻必須警剔許多事情,而且大部分都是與他相對立的,也就是說,與人性的弱點對抗。
20.  我總結出以下規則:在窄幅波動的市場上,如果價格只在小範圍內波動的話,想預測下一次大的波動是向上還是向下是沒有意義的,需要做的只是觀察市場,分析走勢以確定上下阻力及支持位,下定決心除非價格向任何一方突破界限,否則絕不介入。
21.  交 易商必須專注於從市場上賺錢,而不是堅持要求走勢與他的判斷一致。永遠別與行情爭執,永遠也別問原因由或要求解釋。「馬後炮」是得不到報酬的。我所說的一 切說明了我交易體系的精髓就在於研究行情走勢。我只不過認識到了價格最有可能以何種方式運動,我會多實驗幾次來檢測我的判斷。我是開始交易以後就觀察價格 對我交易指令的反映。當我買股票時我願意以較高的價格買入,拋出時我必須低價拋出時,許多有經驗的交易商都表示懷疑,這實在叫我感到驚訝。如果一個交易商 堅持投機之道的話想賺錢不是難事,也就是說,等着最小阻力線確定後,一定等行情走勢說上漲時再買,行情走勢說下跌時再拋。他可以在上漲的過程中積累自己的 頭寸,先買入總量的五分之一,如果沒有利潤的話,他就必須停止增加持股,因為顯然他從一開始就錯了,他至少暫時錯了,而犯錯無論在什麼時候都不能帶來利 潤。我做棉花期貨一直很成功(洞人注:他有一次就在棉花期貨中慘敗破產^-^)。我有我的一套理論,交易中我以它 為準則。假如我決定做四萬到五萬包,那麼,我就會像我告訴你那樣去研究行情走勢,看看到底該買還是該拋。假如最小阻力線顯示出上升趨勢。那我會先買入一萬 包,我買了以後,如果市場又上升,我會再買一萬包,是同樣的道理,然後,如果我能得到二十點的利潤,或者一包賺一塊錢,我會再買兩萬包,這樣我就滿倉了, 這就是我做交易的方法。但如果買了一萬或兩萬包以後,出現浮動虧損,那麼就平倉,因為我錯了,可能只是暫時的錯,但我說過無論什麼錯,都無利潤可言。我一 直堅持自己的系統,並由此一次大行情也沒錯過,在建倉的過程中,總會先虧掉五六萬美元去測試市場。這看起來像是個過於奢侈的測試,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當 真正的行情開始時,這點虧損立即就賺回來了,只有抓住機會正確行動才賺得着錢。我已講述了我做交易的系統方法。只在贏的時候才下大注,而錯的時候只虧一點 探測性的賭注非常英明。
22.  我 發現一般投機商都趨於違背自己的本性。所有的人都有一種弱點,這弱點對於投機成功非常致命,而正是這種些弱點才使得他受同行歡迎。投機商最主要的敵人往往 是內心產生的,它與人性的希望與恐懼是不可分割的。在交易中,當市場對你不利時,你每天都在希望這是最後一天,但你失去的總比你估計的多,當市場不按你的 方向走,你就怕了,也許第二天你的利潤就沒了,你就撤了,太快了。恐懼使你不敢去賺你本該賺的錢,一個成功的交易商必須同這兩種根深蒂固的本能作鬥爭,他 必須推翻這你可能會稱之為本能的衝動。別人充滿希望的地方他該害怕,而別人怕的地方他該充滿希望,他必須害怕他的虧損會發展成無法承受的虧損,他必須希望 他的利潤能增長成巨大的利潤。像平常人那樣在股票上賭博是十分錯誤的。
23.  縱 然他列出萬般理由,我都沒有動心。我坦率地告訴他,我不可能和別人合作,也不願學着這麼做。但他堅持認為這將是最佳搭檔,直到我直截了當地聲明,要是對別 人做交易指手畫腳,我就什麼事都幹不了時,他才作罷。我告訴他,「如果虧了,我自己承受着,而且立刻償還,不存在什麼莫名的煩惱。我自由自在地單槍匹馬地 幹,因為這是最明智和最容易採取的交易方式。我在同別的交易商進行智力較量的過程中獲得樂趣,這些商人我從未謀面,從未交談過,從未建議過他們怎麼買賣, 也不希望會晤和相識。我掙錢的時候,我就以此為觀點。我不出賣我的觀點,也不使這些觀點變成金錢。如果我是通過另一種方式賺錢,我會想我並沒有真正賺到 錢,你的建議引不起我的興趣,因為我只對為了我自己和用自己的方式玩的遊戲感興趣。」
24.  一九一六年,我通過牛市持續做多和熊市開始就做空賺得了三百多萬美元。我以前說過,如果不到死亡來臨,一個人不必死守着股市的一面(牛市或熊市)做交易。
25.  從搖籃到墳墓的生命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賭博,一種經歷。
26.  我並不認為自己的投資活動是衝突和爭鬥。我從未向個人和投資小集團宣戰過。我只是持不同觀點而已,我對基本情況的看法不同。劇作家們所謂的商戰並不是人類之間的戰爭,而只是對於商業觀念的考核。我堅信事實,而且僅限於事實,因此控制自己的行動。這就是貝拉德.M巴拉克獲利成功的訣竅。
27.  我找到一種捷徑,我就堅持住。我簡直控制不住要去賺錢。如果你願意,我就告訴你秘訣。是這麼回事:我從不在低谷時買進。
28.  經驗告訴我同那種我稱之為明明白白的群體傾向相違背是不明智的。
29.  經驗告訴我要提防買那種拒絕跟隨同類領頭股的股票。
30.  股票投機成功的基礎,是假設大家未來會繼續犯以前所犯的錯誤。
31.  告訴你說,「你可以把一匹馬牽到水邊,卻不能強迫它喝水」,多麼有創意的傢伙!事實上,炒作的一條規定你最好記牢,這條規定吉恩和一些能幹的前輩很清楚。就是股票要儘量炒到最高價,然後一路壓低,散給大眾。
32.  我在炒作股票時,從來沒有忘了基本的交易原則。或許你會很奇怪,為什麼我重複說這一點,或者是為什麼反覆地說明我從來不跟大盤理論,也不會因為市場的行為對大盤生氣。

……

以 上引語,個人觀感是,有些是牢不可破的硬道理,有些是片面的真理,有些東西跟巴菲特、林治、費雪、格拉咸等人所公開堅信和執着的投資理路是恰恰相反的。而 且,主要針對或適用於李氏所稱的「投機」行為。一個投資者時刻要搞明白的是:自己是在投資還是投機。所謂投資、投機,有分別嗎?區別在哪裏?適用於自己的 性情、智力、經驗嗎?自己認同了,又能躬身履行嗎?……

多說一句,其實,若一個人時常緊密地注視價格行情的話,總能或多或少自悟到李佛摩所歸納出的那些思路,問題是得其兩成?三成?還是九成九……這就是我個人看了該書後並不太震動,並不覺得得到了很多東西的原因……

再多說一句,李佛摩是看價格走勢的,不過他似乎從來沒談到甚麼線甚麼線,是因為當時還沒有可資參照的好理論,還是因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31

幸運短炒#999 山頂洞人投資手記

http://sddr2010.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26.html

關於這幾天,尤其是昨天(729日)個人對#999的買賣短炒操作,其實沒啥特別,未必對其他人具參考價值,但回想是有點戲劇感,又不想生條龍兄的舌頭伸不回去,儘管說說。

前幾天消費概念股的股價表現整體不俗,有一些還破位,#999若即若離,升幅較小。

首先,我相信這是隻值得中線期待的較佳股份。若在$7.5$7.8之間買入,最多某段時間「捱價」,未至於是個糟糕的決定。

在最近這一波熱浪中,它稍微受到了冷落,雖然它過去一年多已經升得很誇張了,顯得並不便宜。這波熱潮看似不會戞然而止(其實不會「不會」的,端看時段而已),我猜想按市場「習慣」,「點指兵兵」會有人(大概應是不少人)「點」中它。這項猜想也許在整個操作考量中顯得最重要,因為短炒很多時要估量大眾心理的向背;猜中的話是個很大的有利條件。

先在星期三以$7.6元左右買入第一注(之前半年已數次買賣#999,平均以微利離場),當時看到買盤較積極,推斷短線向上的可能大於向下。果然,星期四再升,見買盤依然較積極,勢頭不錯,不惜在高一點位$7.77加碼。星期四晚睡前知道美股稍跌,星期五早上10點多起床時知道美股昨晚跌得不少,外圍氣氛不好,又看到10隻股份中差不多近8隻跌,雖然恆指跌幅一般,但二三四線股沽壓不輕,跌二至三個百分點的滿街都是,相信整體大市底氣甚弱(我留意到巴克萊近一個星期在不斷沽不同的股份)。看到#999有兩三個百分點的升幅,我猜,若不是大市不好,以有多人「期待」的格局,直覺它應該會升得更多,但既然開市逾半個多小時升幅都不算很大,且在$8.1上方似乎阻力較大,我就擔心當最近買入的投資者或已有一定短線利潤的持有者(包括我自己)也感染到大市的偏弱氣氛的話,基於怕掉頭轉跌或被抹去大部分升幅,隨後兩天的閉市已經可以讓短炒者忐忑,或會選擇撤退,若較多人差不多同時撤退,就可能回調轉急。

除了這個考慮,我還念及它近$8的價錢短線不算便宜這一點,加上我打算清一點股票,多留戰力,所以在看市看盤約十分鐘左右就準備要收割(其實兩注疊加的利潤也僅能買約三四個i-phone,不過也算差不多可以喂我的車子近半年的油了)。當時我留意到買盤並不強勁,相反沽盤雖不算密集,但勢頭一點也不比買盤弱,於是馬上清出。沽出後留意到股價基本是在$7.9$7.95之間上落,沒有明確方向,我不確定它收市前會不會跌,但問自己若出現$7.8左右的價位,該不該返撈,當時沒結論。

恰巧在收市前十來分鐘,我還以為看錯,居然看到$7.7以下的價格(是忽然跳水式滑落),估量是有一批人要急於走貨了,重新考慮到其較佳的基本因素和自己等於期間已做了一次類似「沽空」的行為獲利,手上還是想有一點較佳的衣履股,於是重新在$7.68買入。無法猜估下周的大市狀況,所以僅撈回約一半注碼,希冀跌回至約$7.3$7.4左右再把另一半補回,若跌至7元以下則或會再加一注。

——觀察、思考和操作流程大概就是這樣。

彷似有些「似層層」的理路,但又不缺幸運因素,期間主要是「捉心理」。其實利潤率很低,比動輒快速一兩天取得一兩成以上的回報差太遠了,尚算有點戲劇性,適宜用來嗑嗑牙。識中石油和中國海外等股於「微」時,我也曾用類似的方式不斷買賣過,事後證明看對了股看對了勢,長持緊持通常比進進出出短炒一通回報率高。不過,確實,當下的整體經濟和金融環境跟以前已大不一樣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32

味千被「射落」? 山頂洞人投資手記

http://sddr2010.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26.html

星期一(725日),股價劇挫的股份,吸引我注意的有高鐵和相關系統概念股、風電設備股,忘了提,還有#538味千(中國)。才剛一天前,我後悔地說自己錯過了長持該股。

隨後再看了一些訊息,包括新聞報道和一些散戶的反應。

鳳凰網的財經版一向對某些專題探討頗給力,這次我在上面也看到了不少味千中國的相關報道,網址:


當中居然還有數月前我談過的高盛為味千中國配股這件「蠱惑」事,有趣。至目前較新較全面的一則報道有:


#538因為有關的新聞而股價劇挫,我一點也不驚訝,讓我感到饒有趣味的反而是公眾和部分持股散戶的反應。

曾追蹤過#538頗長一段時間,後來股價拋離我的合理支付價後就擱下沒再特別留意了。

關於味千拉麵的湯底不是在店內現場熬制而是由濃縮液兌製稀釋而成一事,數年前我開始關注#538時 已經知道,訊息記得是來自於對老總潘慰的訪問報道,是潘慰自己「供」出來的,這一點,我絕對相信潘慰沒弄虛作假。我反而感到有趣的是,記者也好、不少受訪 的食客也好、一些持股的散戶也好,甚至包括一些分店的店員,都不知道這個「真相」。此一「真相」被「揭」,其實沒啥大不了的:是公眾和部分散戶自己「不 知」或「無知」,跟企業本身無關。這一「揭」,實際是「長」了他們的「見識」而已。

至於湯底的鈣含量一事,倒有問題,要不是企業有心欺騙食客,就是宣傳資料披露方面做得不好。這一點,可大可小。

也 許,更足以致企業之命的是到底味千的拉麵(尤其是湯底)有沒有其他「不健康」的成份(濃縮液本身我倒不擔心,焦點是在稀釋兌製時有沒有加上了其他「不好」 的東西)。暫時疑點歸於被告;若一定要猜,我猜,潘慰不敢。至於有人說吃了味千拉麵後口乾,老想喝水,可能是有許多「味精」在內,個人倒覺得不是大不了的 事情。關鍵是內裏是否有有損健康而被禁的成份在內,若光是有味精,那是「食得鹹魚抵得喝」,誰叫你喜歡吃?一如可口可樂一樣,本身這碳酸「糖水」很健康 嗎,當然不是,誰叫你喝?誰叫你喜歡喝?又譬如像小肥羊,其湯底一定有點甚麼東西可以讓人吃後「欲罷不能」,但一般人就不知道也沒去深究到底那是甚麼東西 甚麼成份。你有的是其他的選擇。

所以,暫時推算,味千的股價受影響,短期內很自然很正常,公眾的反應向來如此。若管理層方面對這次事件不是處理得特別糟糕,很可能引不起更大的波瀾。但這也取決於傳媒會否打算「放過」味千中國,會否進一步在其食品中驗測到讓我意外的不利成份,若有,一定「香噴噴」!

這次是偶發事件?是有大戶想「造低」味千中國的股價圖利或有意低價吸納?是味千中國的競爭者有意要打擊對手?其實根本不用問,因為「問嚟都多餘」,沒答案的。

這次味千事件,也讓我聯想到剛發盈喜的#3800。其實許多持股者和旁觀者,對有關上市企業的特質、特點,真的是非常「無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35

短炒#1728後記 山頂洞人投資手記

http://sddr2010.blogspot.com/2011/08/1728.html

關於買賣#1728,閒人兄實在太過獎了,這種即日鮮即時鮮短炒法真沒啥大不了,也不可能百發百中呢(十發七中已經超級滿意了),不然一年就變全球首富了,呵呵!

箇中情由,怎麼說呢。很難說,姑且嘗試說說(像上次短炒#999一樣)。

首先是股份的「股性」和「基調」。

正 如閒兄所言和今早我的觀察,不少汽車類和相關代理類股份下跌,尤其是過去相對強勢的華晨和正通,而長汽也下跌。我開始時的直覺是有關股份可能在「補跌」, 即許多同類和其他類股份在過去一個星期都大跌了,這三隻股份相對硬朗,在大市略反彈之時,或有投資者換馬至其他低殘股份,或者怕這些股要「補跌」,所以先 減持。但是,我的感覺是,華晨和正通在過去半年或更長時間,幾乎予人「打不死」的感覺,每次較顯著下跌後,很快就反彈,甚至再創新高,這幾乎成為了它們的 一種「象徵」,一種特有的「股性」,背後潛藏的因由是行業基本面強勁,企業本身處於快速擴張和相當順利的運營環境中,而且得到了投資者的確認,市盈率和市 帳率都比同業有(大幅)溢價,然而都被市場的估值系統漠視了,因為市場的主力認為「合理」。而進口豪華車在國內不愁賣,我過去三四年一直如此想,可見未來 也持一樣的看法。這種考量是我在淒風冷雨的大市氛圍中願意拿出膽量短炒正通的最大主因和操作的「基調」。

其次是觀盤。

我觀察到較強力的沽家來自派傑和德意志,但前段時間甚麼都要「沽一餐」的巴克萊卻成為主力買家。我今早留意它時,股價約$9.8元左右,下跌,而且股價輾轉下滑,派傑一點也不手軟,我不敢判定是有人急於要套現還是有人在壓價再掃,但這未必很重要。下滑至約$9.6左 右,我看到買盤的承接開始發揮力量,即,量較多,較密集,而且似乎予人有多少沽盤都可以被掃清的感覺,當時的交投頗活躍,股價在三兩格之間快速「交戰」轉 換,非常關鍵的一點是,有些沽盤是被沒預先掛出的買盤承接的,意味着,有人在密切準備着,或者根本「費事」壓價,到價就接;打個比方,好淡攻防,淡方較多 是明刀明槍,實力接近「曬冷」,好方則是時不時在某條防線上有看不見的不知來自何方的超級機關槍在協助。經驗告訴我,這可能接近成為一個非常短期的支持 位,而且我掂量$9.5多一點的價錢我有力買入後守下去,也相信有買家將來願以更高價承接,所以,說時遲那時快,分別在三個網上帳戶都買了一點,以$9.55$9.56的價錢。「奇蹟」出現了,股價在$9.5一碰即拐彎,V形反彈爬升。本來扭頭在$10.08價位下了沽盤,但快收市時,留意到$10上方出現了不少沽盤,既有「即日鮮」的覺悟,那就不用想了,即沽,最後一注以$9.98結清。

就是這麼的一個「故事」。^-^

上次的操作也頗為接近,只是波幅更大,更富戲劇性,賺得也更多一點。

是一種運氣,還是一種「必然」?我也說不清。

李 佛摩最拿手的技藝是其觀盤能力和某種預測趨勢的能力,其中一個主要心得是其「阻力」概念。沽方壓力不濟或消退,買方推力噴湧,股價就會漲,反之則跌。簡單 得不能簡單的概念!李佛摩主張的是先把握到「勢」,然後順「勢」而行。按照他所言,若他也在我身旁玩正通,也許他要等到9.7元左右才買入。

盤看多了,我說過,每個人都可以養成類似的洞察力和直覺,本來不是甚麼秘技。

另外,經常有許多其他因素的滲雜,還要克服那難制的心理干擾(心魔)——要有膽,而且精神高度集中。

所 以我之前又「自大」地說,看李佛摩的書,並沒給我多少「新」的東西。他也僅是個普通人,而且我斷定其綜合思考力完全不是畢菲特的級數,但我等膽小之輩不敢 用槓桿,不敢動輒「曬冷」,他敢,他膽力足,而且時常如此,這裏就相差十萬八千里,所以他可以數度成為華爾街的「國王」,被尊為「投機之王」,但是,他數 度破產,乃至最後破產後抑鬱而去。

強如李佛摩也有時敵不過心魔,有時也會觀盤失敗,趨勢趨勢,要拐就拐;「我的預測一定是正確的」,「看,我百發百中」——這是「神」的語言,不是凡俗常人所能說的。

從來就沒有必殺技。無一招是萬能的,無招不能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