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微酒:一個酒類連鎖創業者的實戰自白書 微酒黃侍郎

http://xueqiu.com/8276920975/24533234
夾在商超與個體戶煙酒店的縫隙之間的酒類連鎖,有沒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品類殺手」?
雖然不少地方都有當地的酒類連鎖品牌,但大多難以靠零售業務維持經營,盈利的主要來源還是靠看不見的銷售——團購。以南方某酒類連鎖店為例,零售只佔其總營業額的三四成。
最近,三公消費限令嚴重打擊了高端白酒的政務消費,而政務消費正是不少酒類連鎖所謂「團購」銷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擺脫連鎖店對政務團購的依賴,轉向更加市場化的運作,或許酒類連鎖能找到成為「品類殺手」的路徑。
於是,有些人將重點轉向非政務團購,而另一些人則在尋找零售的盈利模式。
實際上,已經有一些行業的先行者,其零售業務已經可以盈利。C先生負責運營的桐徽酒匯就是其中一家。
出師不利
在去年2月份加盟酒類連鎖行業之前,C先生是一個廣告人。之所以從高薪的廣告行業,跳到尚不算成熟的酒類連鎖行業,是因為他認為這個行業「有搞頭」。
「這個行業還沒有出現大商。」C先生所說的「大商」是指大的零售商。
零售商如果集中,將改變產業鏈的競爭格局。家電行業中,以前的廠家利潤高而商家利潤低,現在則相反。醫藥行業中,雖然藥店連鎖還只是區域性地集中,但也瓜分到不少利潤——一般的品牌,如果零售賣100元,進店最多50元。「現在最好的商舖位置,就是藥店、銀行、肯德基。」
與家電、醫藥等行業相比,酒類行業的零售商規模都比較小,在行業中的地位也不高。與行業龍頭企業兩三百億元的銷量規模相比,最大酒類連鎖零售商一年也就10億元左右的營業收入;白酒企業毛利30%以上很正常,而最優秀的酒類連鎖零售商綜合毛利最高只能在25%左右(不含香煙)。
「這個行業在進化中。」這是C先生進入行業之前的判斷。
C先生受命負責桐徽酒匯時,該連鎖店在安徽省會合肥市已經有了30家門店。在C先生的設想中,一個省會城市,白酒的市場容量大概有30億~40億元,假設其中僅有三分之一是通過門店零售出去的,那也是10億元的市場;通過30家連鎖門店在這10億中佔10%的份額,那也有1億元;分到30家門店,每家完成300萬元的銷售即可。也就是說,一家門店一天只要賣出1萬元的酒即可。
「再怎麼差,一天賣1萬元總可以吧。」C先生覺得,只要店面足夠多,形成一定的品牌影響力,連鎖門店搶一些小煙酒店的生意是沒問題的。
所以,他的思路是,開新店,通過門店佔領市場;做促銷,吸引客流。
不過,事情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我的價格再便宜,也便宜不過旁邊的夫妻型煙酒店。」價格是個硬傷,只能用正規、保真的連鎖形象來彌補價格方面的不足。
因此,他用各種促銷吸引客流過來,讓顧客體驗到店面的大氣、規範。「逮到機會就促銷。」去年他們幾乎每個月都做一次促銷活動。父親節,端午節……找到機會就促銷;送禮品,抽獎,啥花樣都玩。
但效果卻並不明顯。酒類連鎖店不像超市,其品類單一,購買的頻次也不高,促銷很難形成人氣,只是對提升店面的知名度有一些幫助。
有客流,但卻沒有多少銷量。原想著單店一天賣一萬,結果一個月才賣三五萬,毛利不到一萬。再除掉房租、人員工資等成本,開新店就意味著虧損。
開新店就虧,促銷也留不住客人。咋辦?
半年之後,通過與同行學習與交流,C先生慢慢地琢磨出一些「秘訣」。
零售要盈利就兩個方面,一是提高銷售額,二是提高利潤率。
銷售額怎麼提高?無非是增加客流量、下單率、及購買頻次。
價格:轉換參考坐標
其實,一個城市30家門店已經足夠形成一定的品牌知名度,頻繁的促銷活動也能吸引一些客流。只是,顧客進店了卻不下單。為什麼?
「應該還是因為價格問題。」C先生這樣分析。顧客很容易用旁邊小煙酒店的價格拿來與桐徽酒匯的價格相比。「與路邊煙酒店之類的價格殺手相比,價格上我們很難有優勢。不過,我們可以改變顧客的參考坐標系,用我們的價格與賣場比較,這樣就能顯得我們比較便宜。」
以前,桐徽酒匯的每一款酒品的價格標籤上有兩種價格,一是「市場價」,一是「桐徽價」。實際上如果把小煙酒店的價格作為市場價,桐徽價是沒有什麼優勢的。於是C先生重新設計了價格標籤,在每款酒品上標註三種價格:「本地賣場價」、「桐徽價」及「會員價」。
「本地賣場價」的依據是當地的家樂福、沃爾瑪的零售價格,「桐徽價」肯定能比「本地賣場價」便宜,而如果你加入會員了,還能享受到更多的優惠。
「讓顧客進店感覺到我們這裡裝修和陳列都比賣場專業、正規,品項也比賣場多。」C先生介紹說,「但價格又比賣場便宜。」
其實很多消費者清楚,賣場的酒一般要比煙酒店要貴,但賣場的品項要比小煙酒店多一些;更重要的是賣場更正規,能夠保證賣的都是真品。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桐徽酒匯其實搶的是賣場的銷量。
將顧客的參考坐標由小煙酒店變為賣場,不但能體現出品類店的專業性,同時也解決了「價格更貴」的問題。
一旦消費者認為這裡「更便宜」,下單購買便不再是問題。
「價格標籤換掉之後,下單率有明顯提高,每個月新註冊會員的數量也比之前提高了30%左右。」C先生說。
抓住「忠誠大客戶」
有了下單率,下一步便是如何提高顧客的購買頻次。
「顧客以前是零散的,偶爾過來買而已。但如果忠誠度高了,只要買酒就到我這來,或者打個電話我給你送過去。」C先生發現,提高購買頻次就是要讓顧客更忠誠,把零售散客變成忠誠大客戶。
為了留住客戶,C先生想了不少招:「服務要學海底撈。」
只要顧客進店,店員就必須給他端茶倒水,除非只是買包煙就走。這已經成為門店的標準化服務之一。
進店的顧客,只要店長覺得會是潛在客戶,不管是否買酒,都可以給他送點小禮品。比如紙抽,打火機,甚至一瓶酒都可以。
所有開車來的客戶,買了酒之後,必須由店員端著放到車上,不可以讓客戶自己拿。這也是要求門店強制執行的標準化服務之一。
類似這樣的服務細節還有不少。「我們甚至試過免費洗車,效果非常好。」不過可惜的是,在幾家門店試點時,就被城管叫停,理由是影響周邊環境。
「店面的銷售都是這樣的細節,沒有什麼戰略性的東西。」C先生總結道。
對進店的顧客來說,酒總是要買的,無非是在哪裡買的問題。看到這裡裝修、陳列都比較正規,服務又很熱情,總會有機會在這裡買一次試試。只要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老顧客多了,銷售就穩定了,有了老顧客,我每個月肯定都是上漲的。顧客進得來,出不去,肯定只會越做越多。」
產品組合提升利潤
另一個秘訣則與提高利潤率相關。
對連鎖店而言,酒類產品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毛利低的暢銷產品,另一類是高毛利的非暢銷產品。大多數煙酒店或連鎖店賣得動的都是暢銷產品,非暢銷產品賣不動。所以雖然有銷量,但不能賺錢,盈利還是要靠團購;也有一些連鎖店主要賣非暢銷產品,雖然毛利高,但消費者不認,而且缺少暢銷產品還會讓消費者覺得這個店不正規。
怎麼讓消費者更多地購買高毛利產品?
秘訣就在於產品組合。
暢銷品牌產品要多而全
消費者買酒很多是衝著品牌去的。但普通的消費者只記得這個品牌的廣告產品、暢銷產品,對其他產品並不瞭解。這時就需要通過產品和價格的組合來增加消費者購買高毛利產品的概率。
比如某地品牌的「原漿」系列是暢銷品牌的廣告產品,售價388元。但旁邊放著一款同品牌不同系列的「至尊」產品,包裝看上去更精美,名字感覺更高檔,價格也高一些,要399元。
不過,如果你是會員,「至尊」可以打八五折,而「原漿」只能打九五折。消費者掐指一算,「至尊」看上去更高檔,而打折下來比「原漿」還便宜30塊錢,還是買「至尊」划算啊!
你猜對了,「至尊」就是高毛利率的產品。
如果只有「原漿」,沒有「至尊」,門店會有銷量但利率少;如果只有「至尊」沒有「原漿」,消費者就會覺得,我認識的產品你都沒有,你這個店不正規!所以必須兩個都有,而且讓消費者自己選擇,讓他覺得佔了便宜,買那款你想賣給他的產品。
非暢銷品牌產品少而精
外區的區域性品牌,可能在當地不暢銷,但在全國也有一定的知名度的品牌,也會有人買。消費者購買非暢銷品牌一定有特定的原因,要麼是他對該品牌有特定的關係(比如是他家鄉的酒),要麼他要和與這個品牌有特定關係的人吃飯或者送禮。
但非暢銷品牌的總體銷量是比較固定的,不會因為店內的產品豐富而增加銷量,所以非暢銷品牌的產品要少而精,以減少庫存成本。
少而精的原則有三:一是不同的價格檔位只要一款產品,不需要給消費者太多的選擇;二是廣告產品必須要有,否則消費者會覺得你不正規;三是用高毛利產品填補廣告產品以外的價格檔位。
比如在安徽,江西的四特酒算是非暢銷品牌。其廣告產品是四特東方韻系列,所以東方韻弘韻、雅韻一定要有;其他價位,則由四特的其他產品來補充。
「光是這一招,就使我的毛利率增加5個百分點。」C先生稱。
(原文作者:劉鵬,發表於《銷售與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606

實戰分享——常見的資產負債表調節術 二萌吃到飽

http://xueqiu.com/9622071450/25374520
財務是我的軟肋,工作中多是被趕鴨子上架,硬著頭皮上的。投資者多數關注公司利潤表及現金流情況。但在工作中感受,資產負債表是最基本、最能夠鍛鍊閱讀者能力的一張報表。雖然財報附註很少披露明細科目的數據,但是瞭解實際操作中常用的調節手段,對投資標的公司的評判,有很好的借鑑。
僅作參考,如有紕漏,還請各位財務高手指出。

一、            資產分析

1、  貨幣資金

庫存現金:白條抵庫現象,股東等領用現金長期掛賬,未作賬務處理所致。或轉移至私人賬戶而視同現金處理。

銀行存款或其他貨幣資金:通過銀行承兌匯票、信用證的保證金存款,推算出應付票據等相應科目明細數據的真實性。

2、  應收票據

一般佔比較小,主要關注大額變動項。

3、  應收賬款

無票銷售會導致大量賬外銷售收入,核查苦難。

A銷售收入與應收賬款同步增長:堤防關聯交易虛增利潤,此時收入增加卻不會導致現金流增加。

B銷售收入無明顯增長,應收賬款大幅增長:可能客戶償債能力下降,觀察主要客戶所在行業環境是否有大變化;或為人為虛增應收賬款,來降低負債比率,增加流動比率。

C銷售收入與應收賬款同步減少:公司經營發生不良變化。

D應收賬款減少,而銷售收入未減少:公司收現政策是否改變,現金回籠速度加快。

E此外,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應收賬款與存貨之間應該保持較為穩定的比率,無原因的大幅變化應引起注意。

4、  預付款項

長時間存在的大額預付賬款明細項目,可能是股東抽資導致。

原材料較為緊俏時,預付賬款會上升。一般都會有採購發票。

5、  其他應收款

有較大變動時,可能是關聯方交易往來。

當企業挪用信貸資金時,該科目與應收賬款、預付賬款串聯轉移,來逃避稅務、審計審查。關注科目聯動變動。

(代建工程,當工程正式驗收後,相關款項從其他應收轉移到應收賬款)

6、  存貨

查看原圖
7、  長期股權投資

主要關注大額變動項。

8、  固定資產

工程竣工後一次性轉入,大幅增加屬於正常現象。

關注按市價入賬的房產,可能會虛增。

9、  投資性房地產

核算範圍: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權;持有並準備增值後轉讓的土地使用權;已出租的建築物。

按照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記入資本公積或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增加淨資產。

10、             在建工程

主要關注大額變動項。

11、             無形資產

土地使用權,是否已經取得產權證,是否完稅。

12、             待攤費用

主要關注大額變動項。

二、            負債及所有者權益分析

1、  借款

通過財務費用中的利息支出,倒推該科目的準確性。

關聯方或股東借款,為了降低資產負債率,將其視為對外捐贈,直接記入資本公積或留存收益。

2、  應付票據

通過貨幣資金中保證金項目,倒推該科目的準確性。

3、  應付賬款

「應付賬款—暫估入賬」實際已投入生產或者銷售,為了調節稅收,供應商尚未開具發票。

關注長期掛賬現象。

4、  預收賬款

長期掛賬款項,可能是企業產品發出後一直沒開發票。

5、  其他應付款

民間集資、個人集資應關注。

6、  應繳稅費

關注公司主要稅種及稅率水平,行業平均。

7、  實收資本

增資、減資應該有驗資報告、股東決議、營業執照變更。年審後的營業執照顯示的註冊資本。

8、  資本公積

各級政府獎勵、補助、稅收返還,一般只能記入營業外收入,有的直接記入資本公積,有逃稅風險。

9、  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

注意與利潤表的鉤稽關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702

華馳物流解散的商業價值思考 蔣嘯冰物流實戰團

http://xueqiu.com/8917994535/25380712
9月初,華宇物流創始人王振華先生二次創業的華馳物流在經營一年多時間後,低調宣佈解散。華馳物流的解散雖然是一個個案,但同時也反應了當前我國物流行業,特別是專線零擔貨運行業的發展現狀。

目前媒體普遍的觀點,對華馳物流的低調解散,除了滿懷驚訝和一聲嘆息之外,更多的是對創始人選擇的尊重——這在任何一個行業,這種「寬容」都是十分難得的。一個行業元老的二次創業,不管成敗與否,對行業的發展都是一種莫大的鞭策和商業價值貢獻——這也是本文進行價值思考最核心的出發點。

1、創業時機:天時地利人和?

公司創始人選擇在2012年重新進入國內專線零擔貨運市場,選擇的並不是一個創業的好時機。也許創始人想的是,再不進入以後就永遠沒有機會了,因此抱著奮力一搏也許還有成功希望的信念開始了這段創業旅程。這似乎有點賭博的意味。

當時的形勢大家都清楚:在整體經濟形勢並不太好的情況下,國內專線零擔行業為了取得競爭優勢,整體進入了一個「精耕細作」時代,不斷創新盈利模式,零擔產品化趨勢正在向專線貨運市場延伸,突出的幾個樣板有安能的「定時達」卡車航班,傳化的「路港快線」,德邦的「精準卡航」,卡行天下的「中國直通車」等,大家都在致力於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和產品創新挖掘專線市場潛在的需求。

其中突出的代表包括安能、德邦、新邦等,安能去年的增速是200%,後兩者的增速是30-40%這種網絡化的快遞、快運行業,在整個行業面臨蕭條的時候,發展速度依舊快速。

在這種業內老大德邦、華宇等穩打穩紮、創新商業模式新秀安能與卡行天下等異軍突起的重要轉型時期2012年,華馳物流在高成本的上海創立,行業優秀人才被廣泛搜刮,加上並無創新盈利模式,總感覺天時地利人和方面都有不足,有一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味道。

2、企業戰略:貪大求全紅海求生?

華馳物流創立時提出的企業發展戰略是希望能再造一個」華宇」」德邦」這樣的全網型物流公司,並希望在2013年完成4000萬-6000萬的營業收入,但其在經營模式上並無突破和創新。

一家企業的發展戰略之宏偉本無可厚非。但作為商業價值思考,還是值得總結。

實際上企業的發展戰略是必須考慮各方面因素的。經典的企業戰略分析工具包括PEST 分析、波特五力分析、SCN行業分析,經典的戰略制定與選擇工具包括SWOT 分析、戰略地位和行動評估矩陣、波士頓矩陣、通用矩陣等。利用這個工具和方法足以對當時企業戰略選擇做出科學的判斷。

顯而易見,從前述創業時機的思考中可以看出,在當時經濟形勢和行業形勢下,在沒有資本強力支撐以及創新商業模式(比如:安能模式、卡行模式或其他先進模式)的情況下,自行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全國性網絡,按照以往的經驗經營專線零擔貨運業務,已然是一種高風險的經營行為。

據報導,儘管華馳物流第一年的實際虧損在150萬左右,但其運營一年至今累計投入近3000萬元,僅完成了一期的網絡鋪設工作,覆蓋全國近40個城市、60多個網點,每個月的業務量收入在300萬元左右。與行業老大德邦物流7億元的年營業收入,3000多個網點的佈局相比,戰略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的確很大。

個人觀點,也許從戰略上不是貪大求全追求做全網性的物流公司,在競爭的紅海中「冬泳」,而是追求某一個專項領域「小而美」的專線零擔細分物流市場,適當進行經營模式創新,也許從戰略層面能拓開一片天地。

3、市場策略:低價為王?

在市場策略方面,華馳物流作為行業新秀採取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低價市場策略「。在濟南趕集網上現在還能看到這樣一個廣告:

天地華宇大家知道吧?他的創始人王振華先生六年前賣掉後,現在又從新做起,現在正式成立華馳物流公司,從新調整管理與服務模式,現在價格低於各大物流公司,例如,天地華宇,佳吉,德邦,新邦,價格可詳談。時效保證。物流界你可以不知道任何人,但不能不知道王振華,一個為中國公路貨物運輸的創始人。大家請放心發貨,現在的華馳不是過去的華宇。(來源:http://jn.ganji.com/fuwu_dian/202365/

據報導,在現今的物流企業中,德邦走的是高端路線,平均單公斤價格在1.9元,天地華宇的價格在1.2元/公斤,佳吉快運為0.65元/公斤,而華馳做到0.6元/公斤左右。

在這種市場策略下,本身作為新興企業前期鋪網投入較大,市場知名度與認可度不高,行業競爭本身十分激烈,低價攬貨的結果只能是帶來盈利能力的減弱,同時如果為了攬貨在賬期方面也給予客戶一定優惠的情況下,很容易造成企業現金流緊張局面,而現金流從來就是企業生存的命脈。

個人認為,做物流實業是一項投資大、回收期長的事業,不是靠吸引「眼球」就能成功的事業。在沒有外來資本支撐、沒有盈利模式創新的情況下,市場策略更應該突出服務本身,而不是一味的低層面的價格戰。

與之相對應的,雷軍的」小米手機「是典型的時尚科技與眼球經濟的產物,它可以通過短期的大筆投入、較低的價格與眼球經濟效應,迅速取得成功;但這在物流行業而言,是不可能實現的。

4、企業品牌:創始人品牌融合不足?

除非對專線零擔物流市場比較關注的人知道華馳物流的名頭,但總體感覺還不是一個」品牌「,或者只能說是一個二線品牌。

但正如上述趕集網上的廣告宣傳一樣,「物流界你可以不知道任何人,但不能不知道王振華,一個為中國公路貨物運輸的創始人。」公司創始人的品牌效應還是存在的。

從這個意義而言,作為商業組織和行為,如何將創始人的個人品牌效應與創業企業的品牌有機融合,或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企業創始人是企業發展的靈魂,創始人的社會品牌認可度只有輸送給了創業企業才能給企業帶來品牌價值。正如王衛將「低調務實」的個人品牌輸送給順豐、馬云將「建設性破壞」的個人品牌輸送給阿里巴巴一樣,從而成就了順豐速運集團和阿里巴巴帝國的成功。

而對於華馳物流,創始人在業界的元老級口碑以及」強勢、精力充沛、對細節嚴苛且追求完美「的個人品牌似乎沒有進行很好的品牌」嫁接「和融合於企業,創始人個人品牌與企業品牌是相對獨立的。所以,因為企業創始人的身體原因,會使一個企業不得不解散(儘管這一點十分可惜,儘管原因也許不僅僅限於此)。

當然,另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就是,華馳物流創業團隊中本身有原天地華宇的高管,但在這個維繫企業生死存亡的問題上,沒有出現高管團隊頂上去力挽狂瀾的情況——這也是值得深思的團隊與人才問題。(當然該案例中也許不僅僅是這個問題,上述幾個方面的問題或許對企業的最終解散都有一定影響)

題外話:企業高管團隊與高管人才,在一個強勢的創始人或領導人面前,往往顯得力不從心或惟命是從——這樣的管理團隊局面也是不容樂觀的。

5、物流創業:時機不再?

以上從創業公司的創立時機、發展戰略、盈利模式與市場策略、品牌嫁接、管理團隊等不同視角進行了粗淺的分析,挖掘案例中的商業價值,是希望每一個有夢想的物流人能夠從中吸取養分,為物流行業的未來發展發揮自身的最大人生價值。

個人認為,目前物流創業的時機還是有的,撇開有各種物流資源關係的情況,前提是要有好的創業團隊、可靠的贏利模式、精準的市場定位和有吸引力的產品。現在做物流不能做大而全,而是要做小而精;不能成為被人家整合的資源,而是要去努力整合人家的資源為己所用。

從這個角度而言,物流創業是一個隨時都可以發生的事情,不要因為別人的失敗而受到影響,其實更多的是要從別人的失敗中挖掘對自身有益的商業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739

傳統企業O2O實戰案例:寶島眼鏡的O2O精準營銷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29/56699.html

跨界O2O

所謂跨界O2O其實很簡單,具體的活動內容是「雙11日」當天,在七樂康大藥房電商購買滿200元商品,即可獲取一張指定鏡片兌換券(市價200元),憑券前往寶島眼鏡全國1200多家門店進行免費兌換,也享受「免費驗光」的專業服務。

對於七樂康網上藥店的董事長石振洋來說,這是一筆非常划算的生意,此次活動涉及的隱形眼鏡類相關產品的客戶,可以免費獲得寶島眼鏡在線下的專業驗光服務,對於促銷無疑是重大利好。而通過七樂康發出去的20萬張價值4000萬的電子消費券將全部由寶島眼鏡買單。

從通常的商業邏輯上講,這種線上線下結合的營銷模式,會將線上人流導入線下,但現實並非如想像的那麼美好。石振洋坦言,在線上購買隱形眼鏡的人群與在線下眼鏡店消費的主流人群並非同一類消費人群。他並不擔心那些在網上購買隱形眼鏡的80後、90後會因此成為線下眼鏡店的長期客戶,「這是個消費習慣的問題,80後、90後是生長在互聯網上的一代人,他們不會因為一次線下優惠就改變線上購物的習慣。」

那王智民是怎麼想的?

「這4000萬是從寶島眼鏡的廣告費裡來。」王智民在接受《商業價值》採訪時這樣分析。在他看來,目前中國媒體也在轉型期,企業的廣告投放混亂且成本高昂。而七樂康網上藥店目前每天已有15萬人流量,只要有20%的線下消費轉換率,已經足以維持寶島的店面運營。與傳統媒體廣告投放相比,王智民用O2O的方式來做營銷的又一大好處是,可以精確地算出投資成本,發放出去的20萬張電子禮券可以明確地知道發放給了誰,最後他們是否真的到店消費。通常情況下,並非所有獲得電子券的消費者都會到線下消費,寶島因此可以精確的計算出投資成本。

至於與七樂康之間的跨界O2O營銷模式,是否真的能形成20%的轉換率,王智民坦言他現在也不知道,只是基於對於市場環境變化的考慮,他認為對寶島眼鏡這樣的傳統企業而言,O2O是以後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現在必須做一些這樣的嘗試,探索O2O對於寶島來說最好的發展模式。

80後、90後消費大軍的迅速崛起,網購由電腦端轉移至手機端,黃金週銷量的逐漸下跌、以往的產業集群被逐步打破,購物中心隨地鐵網絡發展等環境因素,都讓王智民敏銳地察覺到未來市場環境和消費習慣的變化。網上業務的發展刻不容緩,而寶島眼鏡也在3年前就開始成立電商部門發展電子商務,但王智民對於發展情況並不滿意。「寶島眼鏡作為一家傳統企業,我們沒有電商基因。」王智民說,他認為這是寶島發展電商業務最大的阻礙。

「我們為什麼一定要自己來做電商呢?未來的大企業一定是資源整合出來的。」基於這樣的想法,也基於與七樂康董事長石振洋之間志同道合的文化理念,於是有了雙方這次O2O的營銷合作。「寶島與七樂康原本就有合作關係,我們一方有經營眼鏡的法律執照,一方有網上通路,兩方可以拼成一家完整的眼鏡店。」王智民說。

團購O2O

傳統企業未來進行包括電商在內的全渠道發展策略,現已成為很多企業家的共識。寶島眼鏡經過多方嘗試之後,王智民也看準了現在流行的O2O是最好的精準營銷模式。與七樂康的合作只是嘗試的第一步,另一個被他看好的模式是幫中國電影院賣掉70%電影票的團購模式,「團購是最大的O2O,團購的預售模式與傳統網站綁在一起是最完美的O2O。」王智民說,今年12月,他也會嘗試與一些團購網站合作第2輪O2O模式。

既然將O2O定位於營銷模式,自然就有投放時機選擇的問題,11月是隱形眼鏡的銷售淡季,借天貓推雙11的機會,正是寶島眼鏡做營銷推廣的好時機。「如果是銷售旺季也許我們就不做這樣的事情了。」

對眼鏡行業發展特點的精準把握也是王智民大手筆投資O2O的原因,實體眼鏡店的體驗功能是線上消費不可替代的,鏡框與鏡片的組合必須在線下完成,這形成了發展O2O的基礎。他計劃明年還會做10場O2O的精準營銷,幾乎每個月有一場,而理想效果是用2500家店就可以實現1萬家店的銷售業績。

在王智民看來,傳統企業做O2O,好玩的事情才剛剛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266

財務智商(30):如何實戰有效地儲10萬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p=12686

重看自己的舊文,發覺有不少的篇幅論述了儲蓄的重要性,現在談談如何實戰有效地儲錢。

多數人的的方程式是:
收入- 支出 = 儲蓄

然而這個方程式正正是大多數人儲黎儲去都儲不到錢的原因。

何解?因為收入是固定的(fixed amount),然而支出在現今的消費世代卻必然是浮動的(variable),正所謂多多都有辦法洗,所以依照以上的方程式,除非有很強的紀律及自制力,否則多數失敗收場。

筆者作為一個敗家仔,有一套自家的方程式可以分享下,就是

1. 收入 – 儲蓄 = 可洗的錢
2. 先定下一個目標及期限,再定出儲蓄金額,而不是每月剩幾多先儲起

試舉一個例子,以「第一個十萬」為目標,如何達到呢?

十萬,是一個不多不少的數目,可以買架二手車,兩個人各有十萬的話可以辦一個簡單的婚禮,也可以一個人來個超級豪華歐洲遊,也可以作為資本錢搵錢。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一樣,沒有所謂對與錯,但既然欄目為「財務智商」,因此筆者會盡量以財務上最有利的角度去解說。

假設目標為分3年儲10萬,那每月便要儲約 $2,800。新畢業大學生假設月入 $12,000 的,扣除MPF ($600) 及 $2,800 以及電話等雜費,便剩下約 $8,000 洗用。

$2800 最好是分開另一個戶口擺好,什至把它換成人仔收埋,有咁難拎得咁難拎為佳。而在這個「第一個十萬」的階段中,投資回報是多少並不太重要,因為個本實在太少,分別可能只是儲少一兩個月的分別,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可實行性」。

再來就是想想 $8000 怎樣使用。有些人會把每天的開支鉅細無遺地紀錄,說實話筆者覺得這種方法是同自己過唔去,把生活搞得太累人了。

一個較好一點的預算方法是假設每天食飯搭車買少許立雜野為 $150 x 30 =$4500,再預留 $2000 作為交際應酬或每星期食餐好少少的費用 ,另 $1500 為置裝/人情之類的雜項。

筆者認為,為了儲蓄而把生活握殺,採用絕對的「焦土戰術」是相當無謂,人儲錢是為了將來有更好的生活,卻不應該把現下的生活都犠牲了,因此以上的預算是一個較為平衡的方案了。

好,那假設筆者是一個孝子,每月都會預 $2000 作家用,那是否要把儲蓄的年期推長呢?(say 5 年儲10萬)

筆者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儲咁耐先10萬,好易中間儲到無心機會放棄,因此只可以採取cut budget 的作法。

即收入仍然是 $12000,減MPF 減 $2800 儲蓄減 $2000 家用及幾百電話雜費,剩下 $6000。

那便假設每天食飯搭車 $120x 30 = $3600,預 $1500作為交際應酬,$900 為置裝及其他。

每個大項只係cut 少少,如此,一樣可以過有尊嚴有frd 的生活。

而作為一個新畢業生,其實首3 年一般工資都會上升得頗快,2、3年後多數都會去到 $15K 以上,如此手頭便會更鬆動,因為早已經有儲蓄計劃,新加的工資便可以全數推向「每月消費」的budget 度。

因此,實質上比較「緊」的日子,可能只是1,2 年而矣。

如此,係唔係即刻無咁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17

財務智商(31):如何實戰更快地儲30萬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p=12695

上回講到,假設3 年後成功了,人工去到 $15,6K ,亦順利儲到了「第一個十萬」,此時,有沒有辦法可以把資本升值呢?

如果再用之前的每月儲 $2800 方法,也未必不可以,但相對會較慢 ( 又一個3年)。

此時因為已經有一定經濟基礎,也建立了一定的財務紀律,可以稍為進取一點。

筆者的方法是借入一筆稅貸或低息貸款,say $100K,以24個月為限,每月約還$4,500 (視乎乜plan ),如之前的計法,$16,000 – $800 MPF – $4,500 還款 – $500 電話 = $10,200 作日常洗用,相信對生活指數沒有太大的影響。

如此個人的總資產上升到 $200,000 ,負債比率50%。

把 $200,000 投入像11 這類超穩定增長股 ( 等52 週低位) 買,每年連股息收益約8% 是幾十年來都做到的數字,那 3 年後,便會有 200000 x 1。08 x 1。08 x 1。08 + $4500 x 12 (第3 年的儲蓄) = $306,000。 去掉零頭都有 $30萬之數。

此時,筆者是零欠債,亦只係畢左業 6 年,中間亦沒有大風險的投機活動,更沒有假設人工fly high,亦不需要放棄所有正常生活。畢業3年後所新增的工資基本上都可以投入進消費活動或個人其他活動如旅行或進修等。

簡單回顧 :

1. 把儲錢方程變成  收入- 目標儲蓄 = 可以盡花的錢。

2. 以首3 年「硬儲」10萬,頭1、2年相對緊少少,所謂的緊可能係去唔到長途旅行而矣。

3. 第4- 6年,適當利用穩健投資 + 適量低息借貸 + 輕微上升的儲蓄額。

如此便可以相對低難度地得到人生第一個30萬,作為上車盤首期又好,再錢滾錢又好,都是一個比較容易做到的方法,把數字拆開,亦可以看到不會對生活質素有多大的影響,只需要輕量級的紀律及做簡單預算,相信人人都可以做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499

併購重組 實戰要點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403/t20140321_563192.htm
相較國外資本市場,中國上市公司的併購重組既有共性,也有不少需要值得特別關注的地方。就共性而言,比如併購戰略、要約收購觸發、稅務籌劃等等,其重要性自然不遑多讓。而針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特殊性而言,監管審批、高管事宜、盈利預測等問題同樣相當關鍵。

  清晰併購戰略

  對任何一家企業而言,無論用怎樣的詞語來描述和強調戰略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意義和作用都不為過。併購作為戰略實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毫無疑問應當在戰略的指引下開展和進行,而這其中隱含的邏輯則是,企業尤其是企業家對經濟發展趨勢、行業成長規律和企業發展訴求的理解、把握和平衡。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什麼時候要,怎麼要,要了之後怎麼辦;要處理好收購與發展、收購與整合、近期利益和遠期利益的關係。

  上市公司作為公眾公司,實施戰略指引下的併購尤為重要,要能被監管者和投資者理解和接受。道理雖然淺顯易懂,但我們仍然可以發現,在資本市場上仍有不少「異軍突起」、「掛羊頭賣狗肉」的併購行為,這種掩耳盜鈴式的思維無疑將對其形象和市值產生不利影響。

  注意要約收購觸發點

  由於中國上市公司股權一般比較集中,分散程度不高,在上市公司併購重組中,有時會引起要約收購的問題。要約收購既是一種收購方式,也是一項收購義務。按照《收購辦法》的規定,上市公司30%股權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界線,當一個投資者所持上市公司股份越過30%時,就會觸發要約收購義務。這裡面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通過協議轉讓、間接收購、二級市場增持、非公開發行、司法裁決等方式獲得超過上市公司30%股權(不包括繼承方式獲得的情形),此時觸發了全面要約收購,投資者要麼向上市公司股東發出全面要約,要麼向證監會申請豁免要約收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投資者既不想將上市公司退市,又不想申請豁免,只能在要約收購價格上進行策劃。

  根據《收購辦法》,要約收購價格不得低於要約收購提示性公告日前6個月內投資者取得該種股票所支付的最高價格,因此,投資者可以選擇在上市公司股票價格相對低點,或通過利好預期管理將股價推高,使上市公司其他投資者沒有意願按要約價格轉讓股份,從而避免自己全面接盤的風險。

  第二種則相對比較簡單,由投資者直接發出全面或部分要約。主動發全面要約,一般是基於終結上市公司上市地位而做出,屬於比較特殊的情況;主動發部分要約則是收購意味相對較濃的行為,主要動因是為了規避申請豁免全面要約收購義務的失敗。

  一般的操作方法是主動直接發出收購35%股份的部分要約或在收購到30%時停下,再發出5%的部分要約。但由於現行的《收購辦法》刪除了要約收購生效的條件,這意味著只要原股東願意接受要約,投資者就有義務去收購,這就有可能影響與意向收購對象之前達成的收購安排。因此,在發出部分要約收購義務之前,投資者需在要約收購價格上做好充分準備。

  此外,由於「爬行增持」(投資者持有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30%及以上一年後,每12個月內增持不超過該公司已發行的2%的股份;或投資者持有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達到或超過的50%的,繼續增加其在該公司擁有的權益不影響該公司的上市地位)無需申請要約收購豁免情形的存在,投資者即使在部分要約收購中未能取得之前預期的效果,仍然可以通過「爬行增持」的方式繼續完成之前的約定。因此,在部分要約收購中還要根據上市公司持股情況,設計好部分要約收購的股份比例。

  2013年最受關注的部分要約收購案例無疑是嘉士伯香港部分要約收購重慶啤酒(600132)。2013年11月5日至12月4日,合計持有重慶啤酒29.71%股份的嘉士伯香港及其關聯公司向重慶啤酒的其他股東發出了按每股20元的價格收購1.47億股(佔重慶啤酒總股本30.29%)的部分要約,意圖收購重啤集團持有重慶啤酒全部0.97億股。根據其公告,最終有1.95億股股份接受了要約,嘉士伯香港按大約75.4%比例收購接受要約的股份,由此重啤集團實際只轉讓了0.73億股,仍保留0.24億股,佔重慶啤酒總股本的4.95%。雖然嘉士伯香港未能在此次要約收購中一舉拿下重啤集團所持重慶啤酒全部股權,但在此次收購完成後,嘉士伯香港持股達到60%,超過50%,因此其後嘉士伯香港可以按照「爬行增持」的方式把重啤集團剩餘不到5%的股份拿下,而此時只要重慶啤酒能依舊保持上市地位,嘉士伯香港再無需申請要約收購豁免。

  另外,在進行部分要約收購時,並不受30%股份的限制,這意味著一個投資者也可以發出收購上市公司15%股份的要約,但一般情況下,收購30%以下股份可以在二級市場或以協議收購的低成本方式進行。

  借殼上市與IPO等同

  2013年的資本市場,受制於IPO暫停,借殼上市無疑是焦點、熱點和爆點。客觀而言,何謂借殼上市,在中國相關的法律體系文件中並未加以清晰的界定。從實務操作上看,判斷一個項目是否屬於借殼上市,主要符合三個條件:一是上市公司控制權是否發生變化;二是在控制權變化後,上市公司向收購人購買的資產總額佔控制權發生變更的前一個會計年度合併範圍資產總額的比例是否達到100%以上;三是看收購資產的所有人與新的上市公司控制人之間是否存在關聯關係。如果只符合條件一,則是收購上市公司;如果只符合條件二,則是上市公司的重大資產重組。也就是說,如果通俗理解,借殼上市就是收購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的結合體,並且是先有控制權變更,再有資產規模變化。

  由於借殼上市一般會涉及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的變化,中國證券監管部門對此類行為採取了日益嚴格的審核標準,在某種程度上,比香港市場還要嚴格。比如香港資本市場規定,買方在成為擁有超過30%普通股的股東後的24個月內,累計注入資產的任一指標高於殼公司的收益、市值、資產、盈利、股本等五個測試指標中任何一條的100%,則該交易構成非常重大交易,該注入可能要以IPO申請的標準來審批(詳見本刊《香港買殼攻略》2010年1月)。而中國證監會規定並無24個月的限制,而是執行累計首次原則,即按照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之日起,上市公司在重大資產重組中累計向收購人購買的資產總額(含上市公司控制權變更的同時,上市公司向收購人購買資產的交易行為),佔控制權發生變更的前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合併財務會計報告期末資產總額的比例累計首次達到100%以上的原則。這也就是說,即使在上市公司控制權變更時,收購人向上市公司注入的資產額未達到100%的標準,但只要在後續經營年度內注入的資產額達到100%,就構成借殼上市。

  此外,在注入資產的性質上,證監會也採取了比較嚴格的態度,比如上市公司所購買資產對應的經營實體持續經營時間應當在3年以上;涉及多個經營實體,則須在同一控制下持續經營3年以上;經營實體最近兩個會計年度淨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2000萬元。2013年11月,證監會正式下文,明確上市公司購買的資產對應的經營實體應當是股份有限公司或者有限責任公司,且符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32號)規定的發行條件,將借殼上市標準由「趨同」提升到「等同」。在該文中同時明確不得在創業板借殼上市。

  在日趨嚴格的監管政策下,部分上市公司的重組被迫終止。例如2013年12月25日,匯源通信(000586)發佈公告稱,由於最新的證券及行業監管政策,決定終止重大資產重組。政策效果立竿見影。不過,在現實運作中不乏一些「創新」式借殼案例帶來的新問題。

  比如,針對收購資產100%的借殼標準,那麼收購人注入的資產比例一直在99%該如何對待?更有甚者,如果投資者通過一系列的安排,使得上市公司收購的資產從表面上看上去並不是收購人的資產,是否意味著就不是借殼上市呢?如果上市公司先期以各種方式(重大資產重組、非公開發行等)完成資產注入而保持控制權不變,而後再進行控制權變更,這究竟是按兩次行為分別進行審批,還是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按借殼上市進行審批?再比如,如果通過司法裁決的程序完成上市公司控制權的變更,那麼創業板的上市公司是不是就能夠完成後續的資產注入,在實現借殼的同時而不會被認定為借殼上市呢?

  併購與非公開發行的協調

  在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中,很多都會採用以上市公司股份為支付對價收購資產的情況。一般情況下,證監會也會採取比較嚴格的審批標準。使用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要注意五個細節,尤其是要協調好與非公開發行的關係。

  一是視同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情形。嚴格意義上講,非公開發行屬於特殊的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行為,只不過這種資產是現金而已,二者的其他差異還體現在所發行股份定價、認購名額等方面(附表)。在實踐中,由於直接採取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會遭遇嚴格的審核標準,部分投資者會採取先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再用所募集資金購買資產的方式加以規避。對於這樣的情況,《重組辦法》規定,特定對象以現金或者資產認購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份後,上市公司用同一次非公開發行所募集的資金向該特定對象購買資產的,視同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因此,如果上市公司意欲採用非公開發行的方式,要注意募資對象和收購對象的不同。

  二是如果收購對象認購了部分非公開發行的融資額,這種情況該如何界定。在博盈投資非公開發行中,天津恆豐既是博盈投資非公開發行的6個認購對象之一,也是博盈投資使用募集資金所購買股權公司的所有者。天津恆豐的認購額不大,僅佔募資總額的4.44%。對於這種行為,收購報告認為天津恆豐的認購行為不屬於發行股份購買資產行為。根據該非公開發行最終獲得審批通過的結果來看,似乎監管機構認可這一解釋。這種情況是否存在邊界,仍待觀察。

  三是要約收購的觸發點。如前所述,當投資者獲得上市公司股份超過30%需履行要約收購義務,除非獲得證監會的豁免。因此,在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和非公開發行中,相關投資者要事先做好謀劃,以避免耽誤工作進程,尤其是涉及借殼上市時更應加以注意。

  四是儘量控制配套融資。雖然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可以同時募集部分配套資金,但監管機構對於配套融資一直持一種比較謹慎和高壓的態度,並根據配套融資的高低有意識地通過審批程序加以引導。在所配套資金比例不超過交易總金額25%的,一併由併購重組審核委員會予以審核;超過25%的,一併由發行審核委員會予以審核。按照一般操作思路,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方案配套募集資金都是卡在25%紅線之下,以免提交發行部審核。

  五是並不是所有的重組都能採取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開展。根據《重組辦法》,上市公司採取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行為適用於:是向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或者其控制的關聯人之外的特定對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發行股份數量不低於發行後上市公司總股本的5%;發行股份數量低於發行後上市公司總股本的5%的,主板、中小板上市公司擬購買資產的交易金額不低於1億元,創業板上市公司擬購買資產的交易金額不低於5000萬元。也就是說,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時,發行股份數最好要超過總股本的5%;對某些特大型上市公司,超過5%有困難的話,則需滿足交易金額的要求。

  盈利預測與業績補償承諾

  按照一般要求,上市公司購買資產時,應當提供擬購買資產的盈利預測報告。上市公司擬進行符合條件的重大資產重組以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還應當提供上市公司的盈利預測報告。在重組方案中,涉及利益主體應該基於盈利預測報告簽署補償協議,明確重組完成後實際盈利少於盈利預測數情況下的補償方式。補償主體可由涉及利益主體協商確定,並無硬性規定,一般是由收購方或資產賣出方提供補償。

  補償期限一般為重組實施完畢後的三年,對於標的資產作價較賬面價值溢價過高的,視情況延長業績補償期限。目前可行的業績承諾補償方式有兩種,一是股份補償,一是現金補償。股份補償存在以下三種情形:擬注入資產為房地產業、礦業;擬注入資產評估增值率較大,目前執行的標準為增值率100%以上的為增值率較大;補償主體明顯缺乏現金支付能力。其他情形下則適用現金方式補償。

  在中技樁業借殼ST澄海(600634)的項目中,中技樁業的實際控制人顏靜剛是按承諾的淨利潤與實際淨利潤之間差額以現金形式補償,沒有涉及股份補償。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中技樁業92.95%股權評估值增值率為99.51%,沒有達到100%;二是顏靜剛在收購完成後僅持有ST澄海30.79%股權,若主動用股份進行補償,無疑將會動搖其對ST澄海的控制力。

  從盈利預測和業績補償承諾現有的政策框架和已通過監管部門審核的案例來看,盈利預測和業績補償承諾背後的指向實質是注入資產價值是否合理,落腳點在於資產實際的盈利能力,解決關鍵是重組涉及方如何進行利益平衡。

  目前困擾資本市場併購重組的一個問題是注入上市公司資產的估值合理性問題。對於這一問題,確實沒有一個客觀的、公認標準來加以衡量和評判,但這並不意味著「存在即合理」。判斷一項資產是否合理,關鍵在於常識和邏輯。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可以發現目前很多項目的估值「離譜」,甚至是滑稽。

  據中創信測(600485)公告的收購方案,中創信測收購北京信威96.53%的股權的預估值約為268.8億元。而2007-2009年北京信威因連續虧損,大唐集團減持退出。截至2013年6月底,在經過2012年1月開始的多次現金增資後,北京信威的淨資產也不過44億元,其營業收入雖由年初的9億元上升至將近20億元(應收賬款也從年初的5.5億增加到24.9億元),利潤由年初的4.9億元暴增至16.79億元,但這種盈利大躍進似乎是依靠買方融資擔保形成的。所謂買方融資擔保,也就是買方申請銀行貸款用以支付採購貨款,境內擔保銀行向貸款行開立銀行保函提供貸款擔保,北京信威及其子公司將收到的銷售貨款質押反擔保給開立保函的擔保銀行,最終為買方的還款承擔擔保責任。僅在柬埔寨項目上,北京信威就為買方的融資以存單質押方式提供了共計20.05億元的擔保。這種模式產生的經營風險、巨額或有債務風險顯而易見,這對準備實施收購的上市公司又意味著什麼呢?

  由於資產估值和盈利預測的難以把握,從已通過審核的案例分析,證監會對這些問題的監管思路和關注的重點一般不在於估值是否合理,業績補償由誰做出,而在於業績承諾期是否足夠、新進股東的鎖定期是否合適以及補償是否能實現全覆蓋等,資產估值的問題則傾向於交由市場決定。

  在這種監管思路和市場重壓之下,有少數案例因業績補償承諾的問題而半途夭折,比如藍色光標收購分時傳媒,主要是因為重組各方對業績補償方案無法達成一致而不得不終止。但最近武昌魚(600275)重組案被否似乎在暗示監管思路的調整(案例四)。

  至於業績補償承諾是否能得到有效的執行,實際上主要還是看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比如在收購完成後,通過上市公司業務單元之間的業務調整,做厚注入資產的經營利潤,實現重組時的盈利預測,對上市公司而言也比較容易,也可以解釋過去。有些公司在注入上市公司後出現業績暴增的實際原因也許就來自於此。

  關注高管問題

  在上市公司發生併購重組行為時,中國資本市場監管部門對交易雙方高管的相關事宜也有硬性規定,但這些規定往往被運作者所忽視。目前,對高管的約束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是收購資格認定。按照《收購辦法》規定,當涉及上市公司收購時,當收購人為自然人且收購人因貪污、賄賂、侵佔財產、挪用財產或者破壞市場經濟秩序,被判處刑罰,執行期滿未逾五年,或者因犯罪被剝奪政治權利,執行期滿未逾五年,不得收購上市公司。這一規定的實際效力在創維數字借殼華潤錦華(000810)案中得到體現。2013年9月,華潤錦華股東大會同意通過資產出售、置換及發行股份方式購買創維數字100%股權。交易完成後,華潤錦華將直接控制創維數字,而創維數字的股東創維RGB將持有華潤錦華58.53%股權,成為新的控制人。但由於創維數字的實際控制人黃宏生於2006年因串謀盜竊等罪行在港被判監禁6年,目前執行期已滿,然而並未超過5年,由此觸發監管紅線,該方案被證監會否決。

  第二個是高管股份轉讓的限制。在上市公司收購,尤其是收購民營股份公司股權時,會涉及到收購公司董、監、高的股份。而這些人員的股份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是存在轉讓限制的。比如在任職期間每年轉讓的股份不得超過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總數的25%等。若嚴格執行該項規定,將會因存在轉股限制導致無法一次性全部轉讓,使很多重組工作無法進行下去。目前部分重組方案對這種情況選擇了迴避,但這種情況不應視為常態。

  對於該問題,一般可以採用兩種方式加以解決。一種是權益連續說,即董監高的股份仍然保留,只是由直接方式變成了間接方式,這些人員持有的股份並未對外轉讓。第二種則是更加徹底一些,將標的公司由股份有限公司改製為有限責任公司,由此將不受《公司法》的約束。吉安集團借殼山鷹紙業(600567)的重組就採取了這種方式,該重組方案設定在重大資產重組實施前的適當時候將吉安集團的組織形式從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有限責任公司。不過這種操作方式的成本有點高昂。

  類似高管限售股的情況還有,上市公司與上市公司之間發生重組時,股東有限售股時是否能進行換股。從限售股的立法本意上看,筆者認為還是可以進行的,只要股東能繼續履行之前的承諾即可。若為方案通過考慮,也不妨進一步延長鎖定期。

  稅務籌劃

  在併購重組中,一個繞不開的問題是如何降低重組成本,而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稅收成本,但這一問題往往被重組各方忽視。受併購標的不同,收購股權或收購資產時會產生不同的稅收後果。一般而言,股權收購涉及的稅收種類比較少,主要涉及所得稅和印花稅,特定情況下還會涉及土地增值稅;資產收購涉及的則相對較多,不僅涉及所得稅和印花稅,還會涉及增值稅、營業稅、契稅、土地增值稅等。如果在方案設計階段不做好稅收籌劃,將會給重組項目帶來較重的稅收負擔。

  通常情況下,收購股份會比收購資產節省稅收。但受《關於納稅人資產重組有關營業稅問題的公告》、《關於納稅人資產重組有關增值稅問題的公告》、《關於納稅人資產重組增值稅留抵稅額處理有關問題的公告》等稅收政策的影響,在特定情況之下,資產收購的稅負將會少於股份收購,這需要併購方仔細加以衡量,綜合平衡重組目的、標的情況等加以確定。

  在所得稅方面,情況稍顯複雜。併購重組中所得稅的徵收大體分為兩種情形,一種是股東為法人,另一種是股東為自然人。對於第一種股東是法人的情形,在進行併購所得稅籌劃時一個重要的綱領性文件就是國稅總局的59號文,相關利益方要在股權收購比例、股份支付方式及比例上進行充分的謀劃,儘可能地適用特殊性重組。對於第二種情形,由於現行的政策並無明確的優惠措施,在上市公司收購自然人持有的資產或股權時,由於資產增值的原因,個人投資者會面臨較重的稅收壓力,尤其是以發行股份收購資產時,自然人獲得的是股份,並沒有充分的納稅必要現金,如果不繳納個人所得稅,將會面臨產生很大的稅收隱患,因此,做好稅收籌劃對自然人而言意義更大。可以考慮的方式是提前做好謀劃,自然人不要直接持有標的資產,而是通過中間層公司實現間接持有,必要時,可以設計兩層中間層公司。

  一個值得關注的變化是,近期財政部和國稅總局擬對59號文進行修訂,修訂的亮點之一是將適用範圍從法人擴充到了自然人。如果這一思路最終得以明確,無疑對自然人參與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的積極性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

  在實際運作中,一個複雜的上市公司交易通常由上述幾個方面內容交叉構成。在借殼上市中,往往會涉及要約收購,非公開發行和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又往往會涉及稅收方面的問題,因而需要對現有的規則體系有一個全面的瞭解並能融會貫通。能在現有制度框架內設計並完成一個完美的,能為參與者、監管者、投資者共同認可的交易方案,是項目運作人員智慧和水平的體現,是其運作能力的試金石,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其中既需要企業決策者有明確的思路和寬闊的胸懷,懂得取捨之道,掌握平衡之道,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幾大因素的共同配合。

  內幕交易催谷監管趨嚴

  資本市場從來就不是一個缺少故事的地方,在這個舞台上,每天上演著一場又一場的悲喜劇。成功的併購都是相似的,不成功的併購各有各的不同,其中也不乏內幕交易、股價操縱、套利做局、利益輸送等質疑聲,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仍是任重道遠。

  根據Wind統計數據,在2013年的併購中,已有50家上市公司公告重組項目失敗,19家公司公告停止實施。停止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因為監管政策對重組涉及的標的資產提出了更高要求,有的是因為重組交易雙方無法就合作條款達成一致,當然也不乏因監管部門稽查壓力而不得不終止的情況。

  證監會網站披露,2013年1月至10月新增調查內幕交易案件158起,立案67起,佔全部立案案件的42%。在查處的內幕交易案件中,主要內幕信息仍為重大資產重組信息。

  涉及利用併購重組信息進行內幕交易的上市公司比比皆是,典型者有春暉股份(000976)、九鼎新材(002201)、安諾其(300067)、萬順股份(300057)、博盈投資等,其中春暉股份頗具戲劇性(案例五)。此外,還有魯銀投資(600784)、江蘇宏寶(002071)、威華股份(002240)等上市公司併購重組項目曾經或正在被監管部門稽查或核查。

  也許正如王巍在《私募帝國》一書的序言中所說的「規則無道,在荒郊野嶺上踩著石頭到處找河是中國私募基金行業的指導原則」那樣,正在過河的中國資本市場雖已不是荒郊野嶺,但到處激流險灘,暗潮湧動。在新的改革號角下,進入2014年的資本市場,又將上演怎樣的併購重組大戲呢?  

  案例4 武昌魚擱淺

  武昌魚收購黔錦礦業100%股權項目自2012年啟動、終止,到2013年重新啟動,到證監會有條件通過,再到被徹底否決,整個過程可謂一波三折。

  作為一家2000年上市的公司,武昌魚自上市以來一直處於虧損保殼的境地,即使在2002年引入北京華普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普集團),完成了從漁業養殖到房地產業的轉型後,境況也未見改善,反而步步陷落,數度披星戴帽。

  似乎為了擺脫武昌魚的經營困境,華普集團在2012年7月開始籌劃武昌魚的又一次戰略轉型,此次轉型的目的是將武昌魚變成一家有色金屬礦業企業,具體的方式則是由武昌魚採取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部分配套資金的方式,收購實際控制人翦英海通過華普投資控制的黔錦礦業100%股權。根據收購方案,在收購完成後,翦英海將通過華普集團、華普投資合計持有武昌魚23.21%股份,較重組前20.77%持股比例有所上升。

  這個方案最大的「亮點」在於,黔錦礦業1.08億元的賬面淨資產通過評估急劇上升到約22億元,增值20.91億元,溢價達19.26倍,這一增值比例在當前資本市場重組中屬於比較罕見的情況。但由於黔錦礦業未能在承諾期限內完成礦山用地出讓手續,獲得土地使用證,該次重組無疾而終。

  2013年5月,武昌魚又重啟了黔錦礦業的資產注入。整體方案較前次未有重大變化,主要的變化有兩處,一處是黔錦礦業的評估值較上次減少了1億元,但由於賬面淨資產由1.08億元減少到1.02億元,資產評估的增值率仍達到19.57倍。第二處是因為武昌魚股票發行價格的變化,在收購完成後,翦英海通過華普集團、華普投資持有武昌魚的股份是23.11%,較前一方案略有下降。

  黔錦礦業評估增值的主要原因是其位於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的陳家灣、楊大灣鎳鉬金屬礦採礦權,該採礦權賬面值623.35萬元,評估值為20.25億元,增值20.18億元。該採礦權主要的礦石品種是鉬礦,伴生有鎳。鉬、鎳主要是用於鋼鐵行業,用來提高鋼鐵製品的強度、韌度、抗腐蝕度。近期由於中國鋼鐵行業不景氣,以及新發現鉬礦比較多,鉬價走勢不是十分理想,基本處於行業低谷期。在礦產評估中,礦產價值除了與儲量相關之外,還與礦床形態、分佈、厚度,礦床的穩定性、連續性及易採選性等緊密相關,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加以判斷。

  根據黔錦礦業的評估報告,該礦鉬、鎳的資源量和品位都好得令人「吃驚」,但細看評估報告對資源狀況的描述可知,礦體的平均厚度才0.039米,也就是說礦體只有3-4釐米厚。這樣的礦床厚度不知黔錦礦業會採用什麼先進辦法進行經濟性開採。

  由於礦業權評估的複雜性,證監會在收到武昌魚的重組方案後,在2013年12月4日第一次給予的答覆是有條件通過,要求武昌魚在重組方案中明確前置條件,其中包括:補充規範現有6份鎳鉬混合礦石購銷合同相關條款,使之具有被執行力,並公開披露該6份合同。但證監會要求公開的6份購銷合同,遲遲未見武昌魚公開披露。

  其後武昌魚向證監會提交了反饋材料,但證監會認為武昌魚提交的會後反饋材料存在重大未落實事項,不符合《重組辦法》的相關規定,不予確認,決定重新提交併購重組委審核。這種情況實屬罕見,武昌魚重組又起波瀾,前景不容樂觀。

  果不其然,在2014年1月2日,證監會併購重組委召開的2014年第1次工作會議上,武昌魚重組黔錦礦業的事項未獲通過,重組工作戛然而止。證監會否決的理由是:「申請人根據重組委審核會議的要求新提交的申請人與採購方所簽署的購銷合同並不能使評估報告所依賴的標的資產的產品預測銷售數量具備充分的保障和充分的執行力。所以,依據該等購銷合同進行的標的資產價格評估的依據不可靠。」

  縱觀武昌魚重組擱淺的整個過程,從主動中止,到有條件通過,再到被否決,整個過程一波三折。期間的反覆和證監會的否決理由值得深思。

  案例5 春暉股份重組之殤

  在那些倍受質疑的併購重組事件中,春暉股份內幕交易案可以謂之為最「得不償失」的內幕交易。

  春暉股份重組起始於2011年初,2012年3月終止。在經過長時間調查後,證監會在2013年10月份裁定在其重組過程中相關知情人涉及內幕交易,春暉股份實際控制人江逢燦夫婦、春暉股份董事長方振穎及其弟弟均有參與。

  春暉股份第一大股東為鴻匯投資,持股12.15%,第二大、第三大股東均為開平市國資委控股企業,合計持股比例為12.79%。2011年2月,廣東省廣晟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晟資產)擬將其全資子公司廣晟酒店借殼春暉股份上市,4月,廣晟資產就借殼方案,並與鴻匯投資實際控制人江逢燦進行初步溝通。

  經多次協商,2011年8月初,廣晟資產有關負責人與江逢燦、方振穎等會面,三方就廣晟酒店借殼重組春暉股份事宜基本達成一致,即春暉股份原有化纖資產全部置出,廣晟酒店資產置入。置出的化纖資產由原股東按照原有股份比例承擔。在大的原則確定之後,重組各方開始履行各自的內部審批程序。2011年12月28日,春暉股份在深交所發佈公告,申請臨時停牌,2012年3月終止重組。

  根據最高院在2012年6月發佈的《關於辦理內幕交易、洩露內幕信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構成內幕交易需要在內幕知情人的認定、內幕信息敏感期(內幕信息的形成至公開的期間)確認、交易行為與內幕信息形成、變化、公開的時間吻合程度等方面進行綜合判斷認定。對於內幕知情人,最高院設定了兩大類人員,其中有一類是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非常明確具體。

  具體到春暉股份,其資產重組內幕信息敏感期應是從2011年8月初雙方達成一致之日起至12月28日在深交所進行公告的這段時間。根據證監會公佈的信息,在這段時間內,春暉股份內幕信息知情人利用他人賬戶買入約56萬股,金額在200萬元左右。在扣除交易稅費後,累計虧損30餘萬元。證監會認定其涉及內幕交易的主要依據有三方面:一是賬戶買入股票時點與內幕信息知情人通話時點、涉及事項的進展情況大體吻合;二是買入行為明顯異常,包括買入春暉股份期間均虧損賣出其他股票、提前支取定期存單並全部購買春暉股份;三是現有證據不支持內幕信息知情人關於交易理由的解釋。這與最高院的司法解釋精神基本一致。

  普通理解上,內幕交易一般是運用大額資金以獲得巨額收益。但春暉股份的情況卻與之相反,內幕信息知情人僅僅動用少量資金,購買少數股份,而且還由於自身行為導致重組失敗從而產生較大比例虧損,可謂是提心吊膽虧錢。

  另外,從春暉股份內幕交易案調查時間進度來看,從立案到結案,耗時很長。現今資本市場重組案繁多,如此耗時的調查取證,亟待增強懲罰力度(春暉股份內幕交易最終的處罰是涉及人員最高罰款3萬元),否則將給套利者以想像和操作的空間,如何在風險和責任方面建立更加對等的機制,是擺在監管部門面前一道必須回答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741

投資的鐘擺理論的實戰應用 利弗莫爾一平

http://xueqiu.com/8510627167/29759691
不少雪友提出,投資的鐘擺理論理論和實戰之間有什麼關係?

我們首先要明白兩點:

一、關於投資這個事情,不能單憑價格計量,時間和價格,是一筆投資需要重視的兩個因素。

二、投資的可操作點實際上並不是時刻存在的。除了買入和賣出,還有一種操作叫做持有,持有並不代表著不作為,持有,是經過考慮後的決定,持有本身也是一種策略,是思考後的表現。

價值投資的問題有兩個:

1、價值投資雖然把控住了價格,但是在投資時間利用方面表現的並不理想。所謂的「輸時間不輸價格」。時間真的無所謂嗎?我想不是的,想想那些08年至今依舊沒有起色的一些價值股,這麼多年,價格或許變化不大。但是08年的錢,和現在的錢,還是一樣的嗎?08年的200萬或許夠在一線城市買套小房子,現在還行嗎?所以價值投資在時間上的弱點,是不能不重視的問題。

2、價值投資者在達到他們認為的價格以後,會拋售出自己手裡的股票,但是我們在實例中經常發現,價值投資者持股一年,有時候賺的不如拋售後的一月。泡沫瘋狂的時候,他的波動要遠遠超出價值投資者的想像。錯過了一半甚至以上的利潤的話,這種操作方法是不是值得再思考一下呢?

趨勢投資的問題在於:

雖然強調了順勢而為,利用時間效率,但是沒有安全邊際,趨勢投資者如果在趨勢投資的末端買入,那麼他賺的趨勢尾端的錢可能還不能彌補他意識到趨勢扭轉止損後已經虧損的錢。而且如果中線趨勢多次變軌,形成震盪走勢,那麼趨勢投資者可能來回被打,損失大量的資金後才意識到這是震盪市。

鐘擺投資目的實際上是優化時間和空間這兩個問題。

從買入操作來看:通過找到有效價格區間,要求在價格低估時買入,但這同時又要滿足另一個條件,那就是趨勢必須向上。二者缺一不可。

從賣出操作來看:必須順勢而為,在價格超過有效價格區間以後,如果趨勢不變,不要急於賣出,直到趨勢改變,價格高估再賣出。二者同樣缺一不可。

這樣的操作,能讓我們節省投資上付出的時間,並且多爭取獲利的空間。這是投資的鐘擺的理論的初衷,儘可能優化時間和空間這兩個投資要素。

在左側節省時間,在右側節省空間。吃鐘擺裡又快又長的一段。

這裡問題又來了:

1. 有效價格區間是不是一個偽命題?

答:如果有效價格區間是一個偽命題,那麼價值投資就是個偽命題。(否則價值投資者如何定價?不好意思,把價值投資派綁架了),其實,就像我在鐘擺的投資理論中說的:事物一直在變化,不可能有恆定不變的價值,所以,我們只能去尋找一個相對模糊的「有效價格區間」,這個有效價格區間,需要你有深厚的基本面研究功力,功力越強的人看的範圍相對小一些准一些,功力弱的或許看的大一些更不確定一些。如果現價偏離你的有效價格區間較遠(所謂的安全邊際較大),那麼你就滿足了投資的「空間」要素,時刻準備趨勢的迎合了。如果你覺得你研究的東西你無法確定有效價格區間或者覺得安全邊際不夠大,怎麼辦?不做!我們都不是神,我們無法去判定所有的機會,但是我們可以去等待我們有把握的機會出現(比如在這個領域的股票,你的能力圈能覆蓋,你的定價能力強,它剛好又出現了機會。投資有時候是等待,勝可知,不可為。如果覺得自己等的太難受,那就去增加自己的能力圈,這個是繞不過去的)

附帶一句:有效價格區間,在較長的投資時間內,它是一個移動靶。比如成長股,它或許不斷右移;比如衰退股,它或許不斷左移。在做有效價格區間的時候,還要考慮時間段內股票的成長性。當然,有效區間的區域,相當於人性的恐慌和貪婪,相對於鐘擺的擺動幅度,總的來說還是不大的。(企業實際價值,雖然在幾年內會發生變化,但是股價的變化往往更大,那是因為股市本身就是人性的一個放大鏡)

2. 如果我用了鐘擺理論,低估時,趨勢向上時買入,但是趨勢忽然變了,怎麼辦?

答:那麼你最多變成了一個價值投資者,沒辦法,這種事情確實會發生,但是你至少給自己爭取了一次價值和趨勢共振的機會,不是嗎?鐘擺理論也無法解決所有問題,但是你執行的多了,它起碼能提升你的投資生涯的效率。其實,一切都是一個概率遊戲。鐘擺理論只是一個提升效率的工具而已,僅此而已。

3. 鐘擺理論的低估高估區間是否也能找找?

答:這個是可以找些東西參考的,最好的參考就是所謂的歷史PE區間帶。為什麼我在創業板1500點清倉了?因為當時創業板的pe達到了70PE,這是歷史極值區間帶,所以當創業板的網宿華誼第一次在1500點附近早早跌停帶動創業板大跌時,我清倉了。利用PE區間帶,在趨勢出現苗頭不對的時候,還能儘量出在相對高位。(此戰術第一次介紹,好吧,又暴露了一點乾貨,不過沒有鐘擺理論做基石,這個參考pe區間帶的策略也無從結合)

最後說一下當前階段用投資的鐘擺理論判斷市場所處的位置(主板和創業板):

主板目前處於鐘擺的左側,但是還未有向右擺動的跡象。有效價格區間有向左移動的可能(如果經濟硬著陸的話,這個需要跟蹤)但是很明顯,目前我們需要繼續等待。

創業板價值上處於鐘擺的右側(20%的增長對應60PE,20%還是收購併表後的增長速度),技術走勢上已經在向左擺動,受益於新經濟的啟動,有效價格區間是向右擺動的趨勢)。所以,創業板目前需要關注的是新經濟的成長,有效價格區間能否通過向右擺動,縮小創業板的調整空間,以成長去換取調整空間,甚至以成長去掀起新一波上漲,這都是我們需要關注的。

以上就是投資的鐘擺理論的實戰化意義以及具體案例應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687

升浪尋寶實戰贏家必殺股


2014-09-11  NM  
 

 

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隻「愛股」。這隻股,經過你的千挑萬選、千錘百煉、以及反覆鑽研,相信它終有一天可以:爆升!本刊就找來多位股壇實戰贏家,包括股壇教父李福兆、經常貼中細股的「長毛」David Webb、以企管觸覺炒股的海洋公園前主席盛智文、以及經濟學者林本利等等,一人為讀者挑選一隻心水「必殺股」。隨着滬港通將於十月殺到,美國、歐洲大放水,俄羅斯又將資金泊岸;種種因素,已令恒指興奮得衝破二萬五千點,創了六年新高。不論是牛頭角的順嫂還是中環精英,都已磨拳擦掌,在升市中搭上一程順風車。

股壇教父經驗之選李福兆

威水史今年八十五歲的李福兆,是前聯交所主席;人稱「校長」,出身於香港「四大華人家族」,一手建立遠東交易所,後再促成香港聯合交易所成立(港交所前身)。有傳六歲已跟父親李冠春學炒股,大半生在金融界打滾,是投資高手。近年患上胃癌,現正進行化療,與癌魔搏鬥。不過他仍然不忘股票,而且愛投資股票掛鈎票據(ELN),以及借美元買入人仔套息,堪稱「活到老、炒到老」。

點解?我好少向人推介股票,如果講個股,我會揀信德集團。信德業務瓣數多,好平均,有地產,又持有超過百分之六的澳博股份。另外,橫琴的項目,大到不得了!對公司來講是好事。我兩﹑三年前已買入,平均價約三元三毫。現時的股價仍好合理。目標價?低過五元都不會賣﹗最近股市升得那麼急,主要是因為印銀紙印得急,我認為不應該去追。嗱,我再教你兩個賺錢方程式,亦是我目前最常做的。第一種,是揀優質的美國股票做期權,這個方法香港唔啱玩,因為美國的期權市場較香港成熟;第二種,喺香港都啱玩,就是拿兩﹑三隻大藍籌,找銀行做一張一年期的票據,並定出一個折讓價。在這一年期內,如果股價不跌穿折讓價,就有息收,一年利息可高達十釐,很不錯的了。你要揀大藍籌,因為就算跌穿折讓價而要接貨,都不怕長期持有。這些結構性產品太複雜,怕散戶不懂?如果連這些方法都不懂,就別講什麼投資了!

股壇長毛維權先鋒David Webb

威水史投行出身,曾兩度出任港交所董事,現為獨立股評人。因經常撰文批評上市公司的不當行為,爭取改善監管條例,保障小股東權益,而有「股壇長毛」之稱。個人投資方面,向來是細價股的擁躉,過去每年聖誕嚴選一隻Christmas pick,股價例牌急升。近期心水之選是鱷魚恤,因持有股權超過百分之五而「被曝光」,翌日,該股急升一成五,可謂點石成金。有股民更希望他能積極「參與」鱷魚恤運作,為小股東謀幸福。

點解?Well,我看中鱷魚恤,當然是因為它的資產素質好。現時股價對每股資產淨值的折讓很大,你看,截至今年一月底的中期報告,淨資產達十四億八千五百萬港元,即每股一元五毫一。以現時股價五毫七仙計算,它的市值只約五億三千多萬元,即是幾乎三折價錢,就可買到其豐厚資產。再看得仔細點,鱷魚恤資產淨值中,佔比重最大的是位於觀塘的鱷魚恤中心,既鄰近觀塘地鐵站,又可以被翻新成為辦公室。最重要的是,這地區正被活化,將成為東九龍的商業中心。不過,它的服裝業務正在蝕錢,假如管理層無法妥善經營,我覺得他們應終止這項業務。我選股是根據什麼指標?坦白說,我好忙,無法一一教曉各位讀者。簡單來說,要選好股,都是靠實踐和經驗。我持有的股票,就是我最愛的股票。

深具商場觸覺盛智文

威水史人稱「蘭桂坊之父」、也是前海洋公園主席。過往一到十月哈囉喂,便會扮鬼扮馬、粉墨登場。他甚少在人前講股,但其實一直有炒股;雖然不買細股,但五年前發掘了股王騰訊。盛智文從來都是一位企業家,九十年代買下了蘭桂坊兩幢大廈,引入食肆、酒吧和會所等,打造成蘭桂坊。○三年至今年六月,擔任海洋公園的董事會主席,任內帶領樂園扭虧為盈。而他發掘的十倍股騰訊,亦是「識英雄重英雄」,由他以企管人角度尋得的寶藏。

點解?You know,好的行業,配上好的管理,才能成就一間好的公司。我很認同股神巴菲特的選股方法,就是選一間好的公司,做一個長線投資者。我在○九年,眼見內地科網業受政府保護,外國科網公司被阻礙進駐內地市場,而同時內地社交媒體和網絡遊戲,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令我對這行業十分感興趣。當時,騰訊的管理層相當年輕,知道用家需要的是什麼,而且作風和管治良好。於是,騰訊約四十元時,我決定買入它。現在,我仍然持有騰訊,因為騰訊近年東征西討,收購了京東商城,可以擴展B2B(企業對企業交易)業務,仍然有很大的增長空間。雖然我沒有打機的習慣,一直沒體驗過騰訊的遊戲,但我有用騰訊的通訊軟件微信(WeChat)。這通訊工具方便快捷,我用它還多過打電話!所以我深信,騰訊的產品有水準,也切合市場需要。回想起第一次買港股,差不多是四十年前的事了,那次買的是滙豐(5),價錢多少我已忘記。那時香港社會覺得股市總會升,投資股票和房地產是很普遍的事。至今我都沒賣過一股滙豐,單是收股息,應該都收回成本了,嘻嘻!

學者愛套戥林本利

威水史曾任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最熟悉本地及內地電訊、能源及交通市場發展,拿手睇港燈、中電盈利模式。林本利有自設「實戰投資組合」,平均每年回報兩成,炒股成績跑贏基金經理。他亦叻炒樓,過去十年買樓從未蝕錢,○四年用五百多萬元買入碧瑤灣千五呎單位,一○年沽售賺一倍。現手上仍持有數個海怡半島單位及北角寫字樓等,投資組合已由四千萬「膨脹」至七千萬元!

點解?我一向都唔會講死一隻股票,而且買咗嘅中移動等,已升咗好多,唯一仲有空間升嘅,係南方A50。我睇好滬港通,A股已跌了咁多年未升,今次好有空間。我嘅做法好簡單,就係套戥(arbitrage),因為A股同H股之間,應該無偏差,都趨向100。所以我的做法,是A股升就買H股,H股升就買A股,兩者間有大概百分之五的差價就會take action。現時A股仍較H股低百分之七,所以仲有得炒。其實我喺南方A50,以及X安碩A50中國(2823)之間諗過,兩者都是ETF(Exchange-traded Fund,交易所買賣基金),並追蹤富時中國 A50指數。但前者持有實物股票,基金經理會按比例在市場買入「實貨」,若有成分股被「踢走」或有新股加入時,基金經理都會進行買賣。後者是衍生工具,基金並無持有A股實物,而是買入投行發行的A股相關衍生產品來模擬A股走勢,所以風險較高。我揀股都揀一些風險較低,而且一定要有利息收,就算坐艇都坐得舒服啲。

天才級經紀梁杰文

威水史宏高證券投資經紀,天才會「Mensa」會員,智商超過一百四十七。一二年著有《香港股票財技密碼》,拆解財技。平日最愛研究殼股,手執一張「觀察名單」,日日睇上市公司通告找機會。去年以每股六毫,買入十萬股永利控股(876),半年後即遇上賣殼,股價爆升兩倍,大賺十萬元。

點解?我張「觀察名單」,有成五十隻股票!當然並非全部有貨在手。如果要我推介,首選太平地氈。兩年前,我在每股兩元時,買入十萬股。點解揀隻冷門股?太平地氈由米高嘉道理父親於一九五六年創立,品牌好老。現時大股東是中電(2)主席米高嘉道理,持股三成六,背景可靠。近幾十年,嘉道理家族一直專注做中電,太平地氈賺錢不多,還要一年賺、一年蝕,所以我覺得賣殼嘅潛質好大。另外,公司派息高,去年每股賺二十二仙,都派了股息十二仙,就算坐艇都坐得舒服。現時公司市值只有四億元,比市場的殼價(約五億元)還低。如果成功賣殼,我預期股價會爆升一倍!所以現價可以買入,目標價為四元。炒殼股就好像買六合彩,賣得成當然中頭獎,但即使賣殼不成,如果有消息唱好炒上,都可以先沽貨離場。

街坊股神冷敲雷敏謙

威水史雷敏謙正職是配藥員,副業炒股(倒轉更貼切!),投資經驗超過二十年。他自製的「基金組合」,持股逾二百隻,總值超過八百萬元,一疊疊的實物股票放在家中,經常拿出來細數。最愛金融銀行股,持有恒生(11)、中銀香港(2388)及友邦保險(1299)等。○八年買入騰訊(700),去年升逾五百元,至今獲利逾十萬元。而除了藍籌,他亦愛在細價股中尋寶,搏收購或私有化。一○年,會德豐(20)以每股十三元私有化會德豐地產,他早年用每股三元買入,又勁賺十萬。

點解?我在○一年以每股三毫,買入和記港陸,至今已十三年。這隻股票前身是港陸集團,九一年上市,主要生產忍者龜玩具。我記得好清楚,○一年十月,李嘉誠用兩億美金收購,改名叫和記港陸,我就跟住誠哥買。公司在上海有兩幢物業,叫上海港陸黃埔中心和上海港陸廣場,有物業即是有實質資產,不是那些沽名釣譽的股票,而且現金四十幾億又無銀行債務,夠乾淨。上月中,終於等到公司賣殼。和黃同內房泛海控股簽訂備忘錄,打算以最少三十七億元悉售手上股權。公布後,股價已升了三成,上到八毫八仙,但我未走住,搏交易成功,仲有得升!我相信可以升到一元六毫。

網絡狙擊手湯財

威水史身份神秘,著名網絡財經博客,每月有三十五萬個hit rate,是細價股擁躉。今年約二十七歲,真實姓名及樣貌從未曝光。自稱十二歲便買入人生第一隻股票盈富基金(2800)。近期代表作,是殼股永利地產(864)。去年以每股六毫買入,近日以接近一元三毫的價位放售,賺了一倍有多。

點解?我買的細價股,部分看起來像是投機,但其實包含着投資理念,例如卡撒天嬌。回顧卡撒天嬌近年的盈利表現,自一二年起,純利便錄得顯著倒退,原因是上市費用大,以及上市後管理層的工資上升等。但我認為,公司業務已走出谷底,內銷網絡仍在發展中,有內需概念,而且有和外國品牌合作。另外,八月份接任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的郭元強,有財技背景,擅長重組。二千年至○三年期間,他協助新世界(17)旗下的新創建(659),注入基建業務,後來也協助保利協鑫(3800)上市。現在,市場仍未注意到卡撒天嬌,因此股價和市值都夠低。我相信,沒有人留意的股票最好炒,故事愈多的股票,反而不宜沾手。不計算業務因素,我對它初步的目標價是二元,因為升到這水平,才反映到四億元的殼價,現價絕對值得購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519

實戰話題——大概率情況下如何調整持倉組合? ruibeier

來源: http://xueqiu.com/7106608333/31891994

這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問題,但只適合問新股民,不適合老手。
     多數投資者的倉位都是組合投資,這個投資組合里通常有多個品種,當市場整體轉強時,各股表現開始趨於活躍,不知不覺中這個組合里開始出現有盈有虧的差異。這時如果調整倉位,從概率上來講,投資者一般會怎麽做?
1、把組合里率先賺錢或走勢明顯趨強的股票出掉,然後攤低還在套牢或走勢仍很弱的票里?
2、把組合里還虧損的或走勢很弱的票出掉,然後把資金加到已盈利或走勢明顯趨強的票里?

     當然,我上面的假設是從概率上講,對於一些特殊情況,如虧損的票有並購題材、特殊概念等情況刨除在外,我是講廣義情況下遇到組合調整時的應對策略。
     我如果是做組合,在遇到上面情形時我的習慣做法是把虧損的票減掉,然後加到盈利的票里。以前我在外面講投資理念時,我也是這樣建議學員。當然我是說“如果我做組合”,實際上我基本不做組合,習慣是全倉或重倉出擊一、兩個品種。我自己的思路是:一個10萬的賬戶全倉一個放心的票,然後拿時間換空間,如果漲2倍了賬戶就是30萬,到30萬時再全倉一個放心的票,如果再漲2倍就是90萬,我自己是這路子的。但這樣做風險很大,因重點精力是要放在選股上,如果沒有深入的實戰經驗,不建議效仿。
     那麽,關於我前面問的這個如何調整持倉組合的小問題,您在這情況下如何做?

補充說明:
(一)、今天說這個事情,主要是有幾位朋友根據浦發、興業和招行三者之間的價差去換股,就是橫向切換,他們的想法是同一板塊里哪個階段性走勢弱,就去抓哪個,比如這個階段浦發走的強,招行走的弱,兩者之間的差價擴大了,就是招行滯後了,然後他們就把走的強的浦發出掉,然後換走勢相對弱的招行,我不太認同這樣的做法,因我認為即使是同一板塊里,也是強者為王,就是應該把弱的相對減掉,然後把有限的資金加到強勢品種里,為此引發我上面這個問新股民的話題。
     我自己的理解是這樣:當一個組合里有多個品種,在市場由弱逐漸轉強時,率先沖出盤踞開始走強的,往往是這個組合里的強勢品種,俗話說股票市場的規律往往是強者更強、弱者恒弱,有些股票之所以敢於率先走強,原因是它往往因為各方面原因有可以率先走強的基礎,市場資金對這樣的票關註度很高,資金流入的量相對也大,這樣的股票往往在大盤行情啟動後,會有相對更大的升幅。而市場轉強時,有些股票持續弱於其他品種,多數情況下是這票因為某些原因,暫時還無法得到市場更多資金的青睞,所以它只能處於隨波逐流的狀態下。只有當市場行情持續走強時,一些資金基於補漲的心態才會來關註這些初期相對弱很多的品種,這樣在整個市場行情結束後,這些初期走勢相對弱的品種,往往整體漲幅也不如先期就開始走強的品種。
     但我上面的觀點是特指一個板塊里的各股之間進行比較。不適合創業板和主板這兩個板塊之間的板塊對比。對創業板的股票而言,是在市場主板弱勢期間走強已經一年有余,一旦主板行情啟動,創業板的票漲幅會相對小很多。

(二)、關於有同學對銀行板塊之間各股的活躍程度看法,我個人認為16家上市銀行股雖然目前估值相差不大,但他們之間股性還是不同的,我自己測算的結果是:


再補充:
      關於我說的不適合創業板和主板這兩個板塊之間的板塊對比。是因為市場有比較效應,比如市場進入弱勢後,有些股票會始終處於強勢狀態,持有者往往會為此感到慶幸,認為自己躲過大盤的下跌了。但其實,遇到這樣的情況更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從大概率上講,當市場經歷完深幅下挫調整後,一些長期維持強勢的品種,往往會在大盤調整已經結束並止跌後,那些一度的強勢品種會開始補跌,因為市場的心理是:多數股票大幅下挫後,那些強勢品種里有資金會選擇退出,退出後選擇買那些已經超跌的品種,所以很多在大盤弱勢期間維持強勢的品種大多會在大盤深幅下跌並且止跌後,突然出現大幅度補跌,最後一算,這些補跌的品種最終的跌幅最後往往不比大盤的跌幅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5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